选定期刊
支付定金
确认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地震科学进展》注重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创刊于1971年,CN:10-1665/P。创刊以来一直是各种地质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理念,因此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作为目前国内发行量较大、出版周期较短的地震刊物之一,该刊物致力于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科技成果,交流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及信息,推进地震科技研究与发展。
首先,它刊载的是地震科学的科技成果。地震科学是研究地震发生机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及其防控等领域的科学学科,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刊物致力于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地震监测技术与方法、地震预报与预警、地震灾害与风险评估、地震工程防震减灾措施等方面的原创性学术文章。这些科技成果不仅能够提高地震科学的研究水平,还能够为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等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它承担着交流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工作及信息的重要任务。地震科学是一个国际性的学科领域,需要各国学者和科研机构之间密切合作和交流。该刊物作为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通过刊载高质量的原创论文,发布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和经验教训,推动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工作的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地震科学研究的互补与共进,加强国际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地震灾害挑战。
最后,《地震科学进展》致力于推进地震科技研究与发展。地震科技是一项关系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发展领域。该刊物紧密关注地震科技的前沿动态和研究热点,鼓励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推动地震科技的研究与发展。通过刊发学术论文和研究综述,它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促进地震科技研究人员之间的创新与合作,推动地震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学术论文 地震科普
[1]来稿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行动导向意义;要求主题明确,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论证周密,文字精练。文章必须未曾在其他正式刊物发表。
[2]拟刊登的稿件,编辑部会及时将录用通知单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作者应及时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在没有约定的前提下超过3个月期限未修回,将被视为自动放弃。
[3]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置于文末,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规定的著录规则。
[4]正文各级标题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同级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一位数后不加标点。
[5]同一页类列出多个注释的,应根据注释的先后顺序编排序号。注释序号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页末或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
[6]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明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简介写明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
[7]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600字(词)左右的中、英文摘要。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要列出主要数据和具体统计学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
[8]稿件所涉及的课题如系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的左下方,作者单位的上方加注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并附基金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9]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10]投稿稿件内容已征得所有署名作者的认可,并征得作者单位同意。投稿稿件为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
该期刊创刊于1971年,出版地方是北京,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荣誉,是一本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国际刊号:2096-7780,国内刊号:10-1665/P。相关信息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联系客服,了解更多详情。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期刊影响因子为0.54,复合影响因子为0.52。
根据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通常可分为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双年刊等。该杂志的发行周期为月刊。发行周期会影响到文章的排期,如果您有需要,请尽早与我们联系。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