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9 06:12: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高中政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活力
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教学工作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摆脱传统课堂中教学工作者作为课堂主体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愿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进而享受自主的学习过程,搞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与政治相关的课堂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进而使政治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在学生中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观点主要是学生不具备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需要教学工作者尽可能多地灌输相关知识才能有所改进。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着当代高中生潜能的挖掘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到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教学工作者需要用科学合理的观念来衡量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二、鼓励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教学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替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较为融洽和轻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做一次教师。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学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课堂教学活动的材料,做课前备课准备。学生在进行课前准备的过程后,应该单独整理学习资料,积极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课前准备完成后,要安排学生在自己所在的组内进行彩排,安排在课上教学的时间最好限制在10分钟以内,以便学生能够分清教学的侧重点。
(2)在进行完课堂教学的过程后,教学工作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优点进行表扬;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改正。
通过这样的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工作者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之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教学工作者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多为学生设置悬念,进而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进行专题探究,深化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专题探究,主要是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来为学生安排具体的专题,每个学生都有适合各自特点的专题进行研究。安排完专题后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调研,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拥有足够的资料支撑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对其进行知识网络的建立。在建立知识网络后,学生就可以进行专题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四、改变授课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摆脱传统的单纯依靠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方式,要尽最大可能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工作者进行课堂教学的不二选择。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教学工作者板书所浪费的课上时间,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得以扩充和丰富,最主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效果。结语综上所述,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其教学理念产生的束缚和影响,在头脑中形成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才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准确,避免模凌两可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语言的准确性,教师只有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问题学生才会明白教师的问题,该从什么方面去想,该怎样回答。这样学生的思考就不会走弯路,也加快了学生的学习。例如已知ABAC,我们就可推知∠BAC=90,就可推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对于这一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到这个结论呢?要证这一结论只需证什么?”教师的提问要滴水不漏,不能有空子,更不能出现错误。教师的提问还要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地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害。这样学生自然也就目标明确,在学习中有的放矢了,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还有在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我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在这个问题中开始的“假如”以及后面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地走向了知识的比彼岸。
二、教师提问要把握好时间,抓住时机
教师的提问时间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在刚刚讲解过的概念或原理后进行提问,但并不是“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这样的问题,而是针对所讲内容的具体性的问题,这算是刚刚讲过的内容的一个复习和巩固了。例如刚学过等比之后就可以找一个学生问问他等比性质是什么?学生如果听懂了就会轻松地打出来:“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让学生抓住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复习巩固了要点。学生上课难免会出现打盹或犯困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这个时间给学生设置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消除困意,积极思考问题。或者是在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清醒一下,能够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内容。教师的问题也不要设置的太多,那样就是去了问题对学生的刺激,满堂灌的问题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
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问题的激发下,积极地思考。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情境可以是所学的知识概念,也可以是一些练习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一位农夫建了一个三角形的鸡圈。鸡圈是用铁丝网绑在插入地里的桩子而围成的。其中,沿鸡圈各边的桩子间距相等。等宽的铁丝网绑在等高的桩子上。这位农民在笔记本上作了如下的记录:面对仓库边的铁丝网的价钱:10美元;面对水池边的铁丝网的价钱:20美元;面对住宅边的铁丝网的价钱:30美元;他买铁丝网时用的全是10美元面额的钞票,而且不用找零。他为鸡圈各边的铁丝网所付的10美元钞票的数目各不相同。在他记录的三个价钱中,有一个记错了。这三个价钱中哪一个记错了?学生看到问题后首先应该就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时间,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已成为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 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
2. 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3. 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 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
5. 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高中政治优质课教学过程分析
1.1教师要对课堂资源进行充分利用。1.1.1教师对自身资源的开发。教师可以和自己家乡的地方文化、山川风景进行联系,教师对内容的熟知、情感的真挚流露,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1.2利用学生资源进行讲授,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得以活跃。1.1.3对师生关系资源的开发,是教师将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结合,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来推动教学进展。1.1.4对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的利用。1.2对政治学科正面教育的育人特色进行突出。1.2.1思想政治教育要潜移默化的进行。高中政治课应找到合适的媒介载体来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教学情境或话题中,使教育无痕同时又有说服力,并有意识地把教学上升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上,使课堂教学意义深刻。1.2.2进行道德教育要真情实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来实现德育的目标,教学内容要情感丰富,还要师生间精神相互融通,产生心灵共鸣。1.3教师的板书要条理清晰,完整立体。1.3.1教师的板书要简单直观,使学生看得明白,增强记忆,加深理解,板书的内容要明确实在,言之有物,能够补充和辅助教学,聚焦在核心知识点上。1.3.2板书不单要展示知识点,还要完整立体地反映思维过程,也就是体现知识点形成的动态过程,学生从板书中能够重现知识建构的过程。
2、高中政治优质课的教学技能
2.1新课程的导入技能。首先要让学生真实深刻地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话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导入的材料要承上启下,使旧课和新课有个过渡,导入的情景和新课的教授建立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有较好的条件,自然高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的展开教学思路。2.2课堂提问技能:一是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但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的选择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潜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教师要提出有相当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三是提出的问题要务实,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利用已学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综合运用习得的知识去解决。2.3情境设置技能。选用一个事例或是一系列相关的事例,使教学情境贯穿全课,利用事例讲清知识点,完成该课时的教学任务;情境内容生活化,高中政治课要把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抽象复杂的知识存在于鲜活的实际生活中,政治教师要尽可能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是通过情境教学生活化来实现的。2.4课堂小结技能。作为课堂教学中最后的环节,课堂小结是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延伸、扩展、迁移、深化的行为,是教师要掌握的技能。精要完善的收尾可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得到升华。课堂小结应做到:再起教学波澜,让注意力和思维保鲜;余味悠长,富有启发;节奏恰当,言简意赅;首尾呼应,完整明确;由内而外,学以致用。
3、高中政治优质课生成策略
3.1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3.1.1教学目标的优化:一是对三维目标要相结合还要有侧重,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统一的,在这样的总思想指导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某个目标的达成为主进行有针对性有偏重地选择,其他目标的达成为辅,讲求实效重点突出;二是制定分层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的能力,对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的设计,使教师清楚教的内容、方法,不同的学习路径和难度。3.1.2优化问题设计。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几个特性:目的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性,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使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起探究欲望,对知识融会贯通独立思考;趣味性,问题带有趣味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抑制的状态中激奋出来;适当性,对于问题的设定,应该有适当的数量以及适当的难度;系统性,问题之间要有难易深浅的梯度,还要有内在联系,保持连贯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3.2教学方法的优化。有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行政式教学方法、解放式教学方法、促进式教学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教师要综合使用这三种教学方法。3.3教学过程的优化。一是对教学课堂提问进行优化,要做到抓住兴趣点提问、对疑难点提问、对矛盾点提问、抓住发散点提问、对关联点提问;二是教师对课堂反馈的优化,应做到教师候答时要有足够的停顿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鼓励又中肯的评价、对学生的作答能提出有必要的高质量追问。
一、合作性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个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远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全部的才能。教师也要调动学生集体的能力,在合作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讨论和争辩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尊重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的时候,我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个原理的应用范围并举例说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融洽。在集体的合作下,他们提到了运用此原理分析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些都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观察,确保人人参与,生生发言,共同学习,相互讨论。不要被表面的“热闹”所迷惑,因为有些学生可能会浑水摸鱼,不认真讨论问题,使探究活动空有其形式,所以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体验、内化,获得真切的探究体验,使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问题性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
探究的基础就是设置合适的问题,教师要精心给学生设置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去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同时被调动起来了,所以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学生被问题所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积极参与到了问题的探索中,层层深入,逐渐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性探究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课是一个和生活很接近的学科,教师要运用政治原理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同时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去汇总本月自己家庭消费的明细,经归类整理后计算出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然后给家长提出调整家庭消费的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还有在学习《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时候,学生会学到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把学生平时的零花钱都存起来,自己计算一下在存了一年或几年后的利息是多少?或是把这些钱根据当前经济发展中各种投资方式的收益与风险现状,自己做一些投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去分析感悟生活实际,去亲自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实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总之,在高中政治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还有问题的设置,以及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感受政治学科的神秘和深奥,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探究和有效探究。
1高中政治教学的瓶颈
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时效性。首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主要有: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生活以及哲学等几个部分,这些繁杂、抽象而无规律的内容都离还是高中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片面的认识。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时,要求学生在结合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教学内容,并充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政治不多、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面得局限性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不高,致使学生在用哲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文化、理解哲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辩证法时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时,其涉及到的价值、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供求关系都不是实体存在的,进而加大了学生对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难度。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次,虽然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多数规律和原则等短期内没有变化,但是与政治相关的材料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不能及时的反映最新的创新的成果以及理论发展的情况。因此,缺乏更新的教材就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虽然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教材结构和内容都在凸显“新”字,但是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也具有时效性。比如,这需要教师不断关心时事政治,在课堂上充分合理的运用身边的材料对教材进行补充,以突破因政治时效性导致的瓶颈。
2高中政治教学瓶颈的突破的几点思考
2.1创新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为改变落后教学方法,对高中政治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改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语言和眼神等方式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为主体打下良好基础。二是为培养学生探讨问题而获得答案的思维模式,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大胆假设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巡视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学生适时做好启发点拨,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运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及时、认真地进行总结和指导,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归纳和补充,得出准确而完整的学习成果。三是要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把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的实践中,以理论支撑实践,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践行能力。例如,调查当地青菜价格的波动情况,或让学生参与近些年来的时事新闻挖掘大赛等活动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时提供简单的活动框架,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2.2采用先进教学设备优化教学内容,保持政治教学的时效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在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使用,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比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文件资料,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可视化,对学生的视、听、说进行刺激进而强化感知,与此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想象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针对“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一个“鸭和鹅的孵化过程”的动画,对比得到:鸭蛋可以孵出小鸭,而鹅蛋的最后结果是小鹅,从而揭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的基础理论。然后根据视频继续引导学生: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鸭蛋才能孵出小鸭,外部环境不合要求就不能孵出小鸭,而且,在任何条件下,鸭蛋都不能孵化出小鹅。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可以通过内因影响事物的发展,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针对教学内容滞后的瓶颈,教师在平时就要加强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存在的问题,联系当前的热点和难点话题以及党的十八大精神,并融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课本理论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讲解。
3结语
总之,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加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以期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瓶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紧密联系时事政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1.利用课堂问题,增强师生互动。
政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课堂教学显得空泛乏味,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易记忆和答题。所以要想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就必须先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政治教师要避免一堂言,必须时刻强调加强师生互动,利用有效的课堂问题来激发学[:请记住我站域名/]生的政治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高中生的政治学习提供不竭动力。
2.尊重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差异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肯定个体差异,在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全面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和提高高中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
二、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加强思想情感教学
1.师生平等互敬,课堂民主愉悦。
要想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必须构建平等互敬、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生观,改变以往独裁者居高临下的态势,少一些主导,多一些指导,将快乐带入课堂,将期望带给学生,以包容、尊重和期待的心态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不可尽信书,要学生合理质疑,并尊重学生的意见,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提升自身素养,彰显个人魅力。
经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越是喜欢某位教师,就越喜欢上他的课,而学习成绩也会大幅提升。教师要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提高教学感召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用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去感化学生,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默默无闻去感动学生。不断学习、完善和提升,以过硬的教学能力去征服学生的心。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以自身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利用激励机制,提高课堂参与度
1.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参与兴趣。
竞争机制的合理引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在竞争中,学生为了充分展现自我,或是为了自身面子,基本上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想要吸引异性注意的心理,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竞争,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2.完善表扬机制,鼓励学生参与。
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采取激励性评价。成功感的满足能够产生巨大的情感力量,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肯定的话语、满意的点头和中肯的评价都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教学主体性作用。学生若是回答错了,教师切不可加以嘲笑,而是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为水平较低的学生搭建好台阶,不断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课堂成绩加分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将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作为一项主要的成绩考核要素,进而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构建磁性、高效高中政治课堂的关键。教学情境的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节奏的掌控、教学语言的艺术等都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才能打造磁性、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国外各领域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运用,在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失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习政治的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合作探究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其中的重要一种。这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过程性的特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变革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强调在学科领域,要为学生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空间。根据全国基础教育会议精神,我国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和相应教材都将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普通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助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破除教师中心论,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多维互动,由机械模仿变为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创新的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互相尊重、互相负责的交往式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学生有创新的兴趣,有求异求变、求新求奇的心理,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质疑的勇气,逐步提高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时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门学科课程存在着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内得到拓展、加深;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某些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可和某一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有着天然的匹配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不容易掌握。长期以来,我们对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么划划背背,要么就理论讲理论。但是,高中学生的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比较肤浅,泛泛而谈,就本论本,只能使学生更加模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无法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觉悟打下理论基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生学习政治课后应养成以下能力:自学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正确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提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横空出世,为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良好契机。我们不反对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反,“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它更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应包括探究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课程两个层面。作为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完全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课程形态的“探究性学习”是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开展所提供的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即在课程计划之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还是作为课程形态的专题探究性学习,对着眼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选择研究课题。不管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如何,不管选择何种类型的课题,如果想提出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的课题,学生除了需要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道德品质,即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然的爱及对生命和人生的关怀”。否则就选不出有价值的课题。同时,在寻求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学生在获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比平时更大的责任。因相互的分工合作,每个成员的研究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小组的研究进程和质量。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既是对自己尽责,也是对小组和其他成员尽责。
综上所述,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不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他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新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经验组合和改造,其结果不是现有的知识的积累,而是在深刻的求知体验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这里所说的“高中政治第一课”,是指高中政治教师面对高中新生所组织的第一次课堂教学。一般而言,学生对新教师的第一节课往往抱有巨大的希望和特别的兴趣。这为教师抓住学生、吸引学生提供了契机。
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比以后得到的印象对事物产生的作用更强、持续的时间更长。可见,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要,会直接、持久地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本人及其所教学科的印象和态度。同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费砍柴工”,这些道理也提醒我们,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第一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去计较“课时”或“进度”的一时得失,围绕“第一课”的特定目标和任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使其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一、课前:认真准备
1.科学定位目标和任务
高中政治第一课的目标和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课程、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充分认识学习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达自己的诉求,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精心预设环节和内容
高中政治第一课的主要环节或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场白;教师介绍自己的有关信息;教师介绍高中政治课的构成、地位和作用;教师介绍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并明确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提出要求和建议(为了提高效率,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教师可事先设计、制作好一份调查问卷);教师介绍本学期的课程(一般是《经济生活》)和教学计划。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增减、调整以上内容或环节。为了提高“第一课”的效率和效益,教师可考虑制作相关课件来实施教学。
3.努力调整形象和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也是人们“第一印象”中的重要内容,因而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外,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风貌。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从形象上看,教师的衣着、发型等要干净整洁、自然朴素、得体大方,力求与环境、身份相符。从精神上看,教师要情绪饱满、眼神亲切、声音洪亮、话语真诚,不要试图通过板起面孔、不苟言笑来树立自己的威严。
4.初步了解班级和学生
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记住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效课堂形成的重要条件。从“第一课”的角度讲,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感知到自己对他们的了解,有利于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至使学生佩服教师,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后者本身不是目的,但这样的结果无疑有利于今后的教和学。
教师可通过与班主任和课代表交流,查看学生的学籍资料,了解班级、班干部、特殊学生的情况,(尽量)记住学生的姓名,但不要过于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不要在“第一课”中流露出自己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态度。
二、课中:有效实施
1.对学生充满期待
“第一课”的开场白可以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教师借此表达对学生应有的礼遇、尊重和期待应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里的关键词应该是“祝贺”“祝愿”和“希望”:祝贺学生顺利地实现了从初中到高中的人生跨越,进入学习生涯的新阶段;祝愿学生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面对新的同学、新的教师、新的任务能够身心愉快、学习顺利、收获成功;希望学生相信学校、相信教师、相信自己,多多支持和配合教师。
2.让学生了解教师
教师郑重其事地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既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也有利于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在作自我介绍时,不应过于简单,至少要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甚至QQ号)、办公室地点。此外,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介绍自己的生活情况、简单履历、特点以及重要的学术头衔。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光荣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信赖,但要掌握分寸,防止夸大和炫耀。
3.向学生提供建议
尽管学生在初中学过思想品德课,但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在内容、程度、要求、地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差异,使其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如,笔者在上高中政治第一课时,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学习建议和要求:
培养兴趣:积极期望、树立信心;相信高中政治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明确学习目的;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究;经常想象学习任务完成或学习成功时的情景。
认真对待:认真预习,掌握基本知识并提出问题;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认真复习,完成各种形式的作业;认真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做到互帮互助。
学以致用:主动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规范言行、指导人生。
4.带学生走进课程
向学生介绍高中政治课的整体构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为例,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表1,让学生了解高中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同时,教师可用精练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对每一门具体学科进行描述。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自己在高中政治课上将要学习什么以及能够学到什么,从而使学生对高中政治课产生这样一个“第一印象”,即高中政治课是一门丰富、生动、深刻、实在、有用的学科,绝非可学可不学的“假大空”课程。
向学生介绍学好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有不少学生完全是在应付和敷衍。因此,教师在学生对高中政治课产生上述“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进一步强调学好政治课的意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如,笔者在第一课上,一般会从高中 政治课的教化功能和实用功能两个角度结合实例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的重要性:教化功能——有助于大家明确方向目标,树立理想信念,提高人格修养等。这是学生成才、成功的前提条件,实用功能——有助于大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提升综合素质等。这是个人全面发展乃至立身处世、升学谋生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教师应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高中政治课有关内容对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作用,展示政治课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介绍高中政治课在高考中的地位及考试要求。以江苏省为例,笔者会在第一课就跟学生讲清楚江苏的必修以及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学科的考试模块和基本要求,强调无论选文科还是理科,都应该认真对待政治课。鉴于许多地方的政治中考采用的是开卷考试形式,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高中的政治课考试一般为闭卷考试,事先给学生打好预防针。
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教学设想。一开始就让学生知晓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进度,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如学案的使用要求、听课和作业的规范、学习工具的准备等),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尽快适应教师、适应高中政治课,更好地进入角色、进入状态。在提出学习要求时,教师应以严肃的、不容置疑的语气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但要避免以势压人、以试(考试)唬人,杜绝威胁性语言。
5.请学生表达诉求
教师在“第一课”中拿出时间让学生表达要求、参与讨论,既是今后上好政治课的需要,又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中表达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简短的自我介绍;二是讨论教师的教学设想并对教学提出建议和要求;三是提出有关高中政治课的问题;四是介绍自己学习初中政治的方法,分析自己学习高中政治的优势和不足;五是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如果时间较紧,教师可组织学生侧重于讨论教师的教学设想和要求,这样有利于今后教学的顺利开展,其他方面则可通过书面或课前设计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加以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既不可随意否定,也不可随意承诺。
三、课后:充分反思
1.反思教学,完善教案
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特别要注意反思其中的亮点、悟点、疑点、败笔;认真分析和吸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第一课”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充实其教案及课件,使“第一课”成为学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成为学生喜爱高中政治课的“第一推动力”。
2.分析建议,研究学生
教师要认真梳理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并在下一课时中进行必要的反馈,以示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并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注意在动态中把握学生、引导学生。教师要注重对课代表的培养,对其工作提出明确而又可行的要求,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并巩固其“权威”。除了课代表以外,教师还要注意物色对政治课感兴趣而又负责任的学生,使之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新课程政治课程重视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的能力,相对于单一的高考而进行的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言,新课程重视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目标。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学生的学习贵在探究活动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构造,也教育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将学生的三维目标统一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并通过统一的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三个维度。要实现高中学生政治学习三维目标的高度和谐的统一,高中政治教师要处理好以下的一些矛盾:
1.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承
教学设计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设定研究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知识性的含义,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有效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矛盾解决
政治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依赖于教师讲解,思想教育性的、有理论深度的知识、重点的知识都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探究和自主性学习是辅助的。教师不仅为了研究课而设计很多精彩的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过程,但是学生的理解毕竟幼稚而生涩,也显得略微粗糙,教师要进行深化和点拨、总结,将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并发挥好常态教学的作用。对于政治理论知识,教师要进行引导,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和讲解,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认识则注重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实现自我感悟,自我提升。
3.学习形式和内容实现高度统一
热闹的课堂不一定就有效果,政治教学要重视收放自如地讲解,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再进行归纳和小结。例如,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引起学生分析和思考,参与和研究,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参与。教师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学习的形式上走过场,片面单纯地只是追求活动的热闹和学生的参与度,为了学生参与而参与,只图热闹,这样的教学对实现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没有好处。
4.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生成
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突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政治的结论,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会建构知识体系。
5.处理好价值中立和判断中立的关系
长久以来的理性主义认为,人们确定地认为普遍的、确定性的、客观的知识的存在。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发挥出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巨大作用。因此我们要说,政治教学要实现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教育和现代社会时展的统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成长相结合,相促进。因此,高中政治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疑点纠正澄清,发挥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要正视教学中的问题,追求常态课的质量,加强教学反思,重视实践中追求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新课程的教学走向深入,走向扎实化、常态化、效率化。
内容摘要:我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08年秋季全面展开,本次课改实验的改革力度大,面临矛盾多,各界议论多。一学期来,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尝试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谈几点想法,以期对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教学氛围 教学策略 引导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这些值得提醒广大一线教师。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该教师设想借助《老汉杀鸡》漫画创设《蛋市》情境,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按照设计,“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由学生激烈的讨论。本来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教学创想。然而实际效果 是整堂课过于活跃,学生发觉象在“演戏”,故而极力做秀一番,随意添加莫须有的场景,全然抛离了书本知识。特别是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口中大喊“杀!”,此时,该教师未能及时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时也经历了。如前文提到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有些老师认为教科书厚、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时太少,实际上这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师仍逐页逐句照搬教科书,加上一开始试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科书时,担心高考,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喜欢用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他们误把学生当成了待灌水的瓶子,认为只要把水倒进去就行了,就完成了他们的教学任务了。可事实上,学生们并不是瓶子,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也不会一味的接受一切。相比之下,在高效课堂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就转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的职责是引导大家如何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帮学生去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从本质上去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在问题的表面上下功夫。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现实的目标,制定可行的方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其次,要在课堂内外的学习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制造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第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学会做学生的倾听者,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他们敢去想敢去说,然后耐心的与他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独立,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理性思维、多元思维。最后,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学会克制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让他们学会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二、由权威者转变为交流者、探究者
教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但是这常常会误导我们不敢对教师质疑,让学生们对教师、对权威望而却步,不敢挑战。显然,这并不适合高效课堂改革后的教师和学生。在高效课堂改革后,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学会与学生探讨问题,交流问题,认真听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总结出最好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也不会被那些外表严肃的老师所吓倒,相反,他们会更加倍受鼓舞,力量倍增,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比以前学习更加主动,更愿意配合老师在课堂上,也更愿意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四、由教师向“父母”、“朋友”的角色转变教师向“父母”的角色转变是指教师要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在家一样的温暖,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像父母一般的呵护。这样,他们就会知恩图报,努力读书回报教师。关爱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家访、私聊、帮助困难学生等形式,让学生在心灵上或者物质上得到关爱。教师向“朋友”的角色转变是指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没有尊卑,没有约束,让他们和老师在一起没有压力,就像好伙伴一样亲密无间。这样一来,学生会在老师身上找到亲情、友情,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如此多的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尽快转变角色,推动高效课堂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前言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是宣扬我国政治文化理念的综合型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教育,对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单纯的政治理论学习已经难以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深入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时事政治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已经不仅仅在于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主要针对课本内容的解析,并辅以一定的习题练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联系与背诵才可以掌握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将时事政治教学融入进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时政分析能力,打破传统政治理论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同现阶段的时政情况结合起来,从而提出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将时政教学同高中政治教学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在看待时政热点问题时拥有自身的见解与观点,不被固有的答案所限制,从而学会用政治性思维分析问题。
(二)有利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材主要都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编订的,具有稳定性以及理论性的特点,可这也就造成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问题。由于高中政治考试时主要会运用时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局限于课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同试卷考核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难以及时获取时事热点问题,也难以准确把握时事政治的发展节奏。高中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背诵,脱离应有的实践分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影响其时事政治分析能力。因此,将时事政治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通过引入党和政府的新政策与新观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高中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时事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相应的时政讨论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新闻媒体每天都会播报相当多的时事政治新闻。高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新闻播报这一特点,将新闻报道作为时事政治教学的数据库,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例如笔者在教授“中国外交政策”这一知识点时,就通过对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进行解读,深入分析了阅兵式前来观礼的国家政要,从而深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情况。通过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时政热点与政治理论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通过设置相应的时政讨论环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课下搜寻新闻热点
为了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结合,高中政治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课下搜寻相应的新闻热点,并在课前抽取一定时间鼓励学生们上台对课下搜寻的新闻热点进行朗读。在朗读了新闻热点之后,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新闻热点进行讨论,深入分析新闻热点中包含了哪些国家政策方针,包含了哪些高中政治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寻新闻热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思维;而通过课前对新闻热点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内完成对高中政治内容的学习。
(三)高中政治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下政治教师虽然对理论内容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但是却缺少对时事政治的相应评价。随着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政治教师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改革自身的政治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成长。为了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结合,高中政治教师除了要提升时事政治的分析能力,还应当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动联系时政,并在讨论时政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时事政治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结合,需要高中教师提高自身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从而提升其政治素养。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政治形势与政治格局瞬息万变。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时政分析能力,提高高中生对国际政治走向的关注度,在教学过程中将时事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起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实践使学生掌握政治的内涵,从而发挥出时事政治的优势,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
伴随着素质教学的施行,新课改要求学校提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力度,重视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由于学生的很多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开展的,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高中阶段的政治学科来讲,授课老师应清楚了解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及学习标准,应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基础。以下简要论述高中政治教学过程应用探究教学法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一)在备课阶段,没有给予重视
以现今的状况看来,很多高中的老师在施行探究模式的教学时,一般都是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为基础来推进进程,并没有在备课阶段给予相应的关注,缺乏老师本身的情感投入及思想理解。另外,也没有对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行细致考量,极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出现分歧,使学生讨厌学习,降低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金钱”观念的课程时,其教学任务为:让学生就其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联系身边的真实事情进行比较与体会。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备课时没有予以重视,在教授课程时,老师仅让学生掌握了金钱的定义,并没有予以学生充足的体会时间与空间,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金钱观念认识浅显,无法建立准确的价值观。
(二)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高中政治课程讲解过程中应用探究教学模式,许多老师都采用亲力亲为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却殊不知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与积极性,如果长时间如此,就很可能导致学生丧失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仍然作为课程活动的主体,并没有真正在探究式教学中把课堂交还学生。这是由于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中所选用的参考资料都是亲自查阅得来的,学生参与内容极少,虽然学生可以更好的将有限的时间用于学习已经成型的知识方面,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会削弱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降低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动手积极性。就算记忆了知识,也不能完全理解,灵活应用,同教学大纲的标准相违背。同时,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还存在教学过程单一的不足,老师没有高效的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从而造成探究式教学失去重要意义,对教学质量及教学内容都造成影响,不利于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三)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
在高中的政治课程教学中应用探究模式,是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基础。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缺少探究的积极性,不愿意参[第一论文 网 ]与其中。这主要的原因体现为以下内容:其一,学生的思想受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无法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其二,大多数学生缺少在公共场所表现的机会,不敢或者不愿意在老师及同学面前表露观点;其三,教学评估模式还没有创建完全,学生依旧承受升学、考试等压力,认为探究式教学是在浪费时间,教师也把应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时间用于讲解知识方面。
二、高中政治课堂应用探究模式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创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
优良的课堂氛围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活跃提供支持,同时,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更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榜样力量、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项神圣、崇高的职业,有时,课堂氛围就会因老师的一个笑话、一个动作而发生改变。从中可以看出,唯有创建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才可以使学生更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为未来的学习及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二)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探究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其关键的内容就是老师可以高效的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讲。所以,老师应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再予以相应的解释,从而提高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应用探究模式进行政治课程“企业性质”的教学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生活,特别是家庭周边的企业性质,同时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相应的观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并记忆不同企业的性质区别。当学生存在一些新奇的观点时,教师不应马上进行否定,而是应该仔细倾听学生的观念,肯定学生的大胆猜想,同时引导学生就自身观点进行探究,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正,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准确的掌握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三)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开拓教学空间
以某一层面看来,高中的政治课程知识及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都是存在界限的,但是,就探究的思想来讲,其是没有界限的。所以,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料,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探究,同时还可以冲破教材内容、课堂环境的局限,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中的各项活动,锻炼学生的勇气与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更加灵活的掌握相应的基础性政治知识,同时还能够丰富自身见识,拓宽知识宽度,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研究其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探究教学方法的高效应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的教材理论性强,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凭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讲解“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自觉纳税”时,可选用冯小刚拍摄的《甲方乙方》后纳税的正面案例和厦门特大走私案偷逃税款300亿元的反面案例。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通过讲述、板书或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内容上,可以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提供学生平时并不一定了解,但能很快激发学习热情的新领域信息,使学生迅速集中对新课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循善诱,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二、巧妙提高和认真倾听,提高教学有效性
对话式和互动式教学是有效教学中最常见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问题”的有效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另外,“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问方式的选择、词句的深刻、音调的变化及问题的语境等,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思考和研究。有效的“问题”提出了,教师还应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这是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一个亮点。
三、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社会相结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1.理论联系实际要体现教育性、科学性。政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培育新人素质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科学性,某些教师备课不充分,教材未能吃透,实际材料处理不当,继而盲目联系实际、牵强附会,让学生怀疑理论的科学性或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感到迷惘,从而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2.理论联系实际要与实际相结合。政治课的理论观点,通常给人以抽象、单调、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观点。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把握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点,例如:“市场经济讲求物质利益原则,为什么还要讲发扬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精神?”“公民有信仰自由,为什么还要对中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目标是共同富裕,为什么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这些都是学生在理解理论观点的同时,思想上常出现的疑惑点,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使理论观点与学生思想认识撞击产生共鸣。这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解惑,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3.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归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使他们自觉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为的统一。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与方法的目的与归宿,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其实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一、政治教学现存问题
教师的地位是主导和引导,并不是撒鸭子不管,放任自流。很多教师因为看到新课标讲到要弱化老师精讲,于是,就过于弱化了教师主导职责,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殊不知,学生毕竟是学生,他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始终会制约他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当今课堂并没有弱化,反而,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再者,就是出现了穿老鞋走老路的现象。即政治教学课堂看起来生动活泼,但是,教师总会不给学生展示机会,迫不及待地说出总结结果,最后,政治教学课堂依然是满堂灌。
二、解决问题的详细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认真领会课标精神。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期尽快跟上教育崭新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和老旧,早已不适合现代中国国情。教师首先要打破自己早已习惯的教学壁垒,尽快融入到现今科学的教育活动中来。教师需要多方面进行自我素养提高,可以多多观摩优秀示范教师的经典讲义,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观理解优秀示范课的实现形式,还可以通过教师研讨和在课堂上的孜孜不倦地探索,达到对于新课标的逐步理解和很好实施。在政治课堂教学上,首先,教师必须要认真完成课前备案,学生动手可以得到知识的,放手让学生去准备,如果某些资料的获得对于学生来说,收效不大,那么老师就来做这个资料查找人。其次,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老师并不是无事可做,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们遇到的难题和情况,对于每种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有利无利做到尽快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对于如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探索。
2.学生充分探究,目标直指教学要求。
在现代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探究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新课标对于政治课堂的明确要求。现代政治课堂,不再是传统的一言堂,不再是传统的朗朗背诵,现代政治课堂更应该是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讨论,是学生们智慧闪烁的平台。在政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有效资料的查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讨论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现实突发政治事件进行及时评论,总之,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很多学生处于青春期,其心理散漫、放荡不羁,如果老师硬性分配任务,那么往往会引起这类同学的强烈反抗。在以学生自主自愿的小组形式和各种其它形式中,这类学生出于自尊心和与同学生能友好相处这一出发点,往往也能迅速投入到这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探究中去。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不要让学生忘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才是根本目的,只有这样,学生的政治课堂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生总结,引领学生走敢说之路。
一节课的总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能使教师对于学生本节课的理解情况达到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使学生对于整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所获知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很多教师认为,多种形式的讨论和引导探究已经十分浪费课堂资源了,如果再不把知识总结出来,就会白白浪费掉整堂课时间。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为了避免学生们来不及总结的情况,教师就要在课前和课内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加以控制,留出充分的总结时间,以便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在总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激发学生大胆说,以便对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得到一个最清楚的把握,也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当然,教师的总结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总结应该是画龙点睛式的,提纲挈领式的,和学生总结互相补充式的。在最后的师生总结中,不仅体现了现代政治教学的师生和谐关系,更加让学生加深了对本堂课程的深刻印象。总而言之,打破传统壁垒,科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实现新课标对于政治课堂的全新要求,对于我国政治教育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政治教师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一、设问要有思维性
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高中生正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实际情况,既不能简单地让全体学生回答是或否,也不能让学生都抓耳挠腮、无从回答,要遵循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即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思维处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状态,通过积极探究,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跳一跳,能够得着苹果。”例如,某位教师讲授“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目时,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按劳分配?”学生很快在书上找出来读了一遍。而另一位教师这样提问“你认为按劳分配的含义要注意哪些方面?”学生通过看书、思考,答出了“公有制经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教师又问:上面几个方面是从什么角度讲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了按劳分配的范围、尺度、对象和结果。把两位教师的提问相比较,很显然,第二位教师提出的思维层次要高出一筹,学生的收获和感悟也会多出一些。
二、设问要有开放性
教师所提问题可以是封闭性的问题,它需要学生直接运用教学内容作出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运用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解释和说明,答案是多样的,是教师和学生在问题回答中逐渐形成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提问目的,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避免只提封闭性问题,并处理好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正因为如此,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互动空间特别重要,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教师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那么,我们一定能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三、提问要有科学性
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1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
首先,加强指导,为学生自主探究型学习提供条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自身角色,在探究型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探究型学习是全新的学习模式,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容易导致思维受限,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疑问。因此,老师必须做好指导者,引导学生渐渐进入自身的角色。同时,老师也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视觉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学生提高自主研究性学习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以往学习的观念,提高自主研究性学习意识。新课改的推进,为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学生必须做好成为课堂主体的准备。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学生应该自行做好科学调查,搜集调查资料,以提高自主研究学习的科学性。另外,老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必须尽可能地对学生所提出的方案提出改进方案,了解学生研究的动态,并且对学生进行动态性指导。最后,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只有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才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师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才是最有效的,老师才能够和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更高。在交往条件平等的情况下,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机会,善于把机会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能够使学习效率提高。
2以问题教学带动政治教学
问题教学是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科学调查活动,促进学生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与合作,更包括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沟通。问题教学则是将师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后进行解决的教学过程。问题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的实例进行探讨,这样更加容易贴近学生,多注重实例的内在价值,选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更有教育价值,也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了解政治教材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基础才能够促进科学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教师应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政治教材和探究性学习整合起来,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还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材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学习的研究和探讨,更能促进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经验研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保障。
4小结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有力手段,能够改变学生知识为本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指导者辅助学生继续科学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政治课课堂教学要实现轻负高效,必须搞活课堂,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享受之中。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本文拟对政治课“寓教于美”的实践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冀能有利于在政治课中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愉悦其心灵,开发其智力。
一、挖掘教材内涵,凸显思想之美
高中政治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其中,自然的美、社会的美、人文的美和生活的美交相辉映。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对美好事物向往迫切、反应热烈、接受快捷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内涵,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政治课教材里,无论是“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还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除了涉及许多自然景观的内容,还提到许多描写人工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观赏意义的建筑和场所,比如我国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雄伟壮丽的三峡大坝、2008年落成的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等等,它们已经打破了民族、阶级、时空、地域的局限,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素材上,造就了多么奇伟的人工美!从而感悟到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相信只要通过刻苦学习,培养聪明才智,我们青少年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更美的事物,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做出贡献。其次,教学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裎,除了拾取教材中显性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还可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共鸣效应。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联合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一张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和副团长黄华在联合国会议上开怀大笑的图片,然后进一步渲染:我们的两位代表团团长的笑声至今还萦绕在联合国的上空,请大家猜猜他们为何笑得如此开心、笑得如此自豪?然后,在学生的情绪大受感染、思想受到震撼之时,再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国家尊严和主权尊严的重要性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为祖国强大而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锤炼教学细节,凸现语言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锤炼教学细节,凸现语言之美。
首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共鸣,从而和教材传达的信息相呼应。如在高三时政复习阶段,背景资料的介绍可像《新闻联播》李瑞英一样语调半稳;联系相关知识分析时可如《开心辞典》王小丫般语速略快;组织讨论时可如辩论赛的主持人那样控制时闻,适当总结;讲到重点时语气加重引起注意;讲解难点时略带停顿,以卖关子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大脑皮层始终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其次,要幽默诙谐和通俗易懂。法国着名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科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以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示深刻的内容,运用寻常的事例解决难题,走出困境。如在回答“为什么’类题目时,有些学生常顾此失彼,不能从“原理——必要性——重要胜”的角度回答,那么教师可以说:“小时候就会讲的话怎么现就忘了呢?那时你了小朋友,问你为什么打他?你说:‘他先打我的’(讲明必要性);‘打了他,他就不敢欺受我了(说明重要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上升到理论高度)。”学生哈哈大笑之,会豁然开朗,基本上把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第三,要注意巧用典故和精炼新鲜。精心设计或运用典故,可与教学内容相映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在哲学教学中用得较多,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具体应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等等。这样,能营造一种新鲜又融洽的氛围,令大家兴趣盎然。
三、精心设计问题,体现策略之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推动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书面训练题,不但能激活学生思维,还能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策略之美。
1、美在提问内容的设计上:深浅之间有坡度。课堂所提问题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在教学“公司的经营”一框时,教师可将该框教学分成基础知识检测、走进公司、公司的经营、知识回归生活等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地设计了“海尔为什么要进行公司制改革”“你认为海尔是哪种形式的公司”“海尔是怎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取得成功的”等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思考性和趣味性,考虑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美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随意之间有玄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选择哪些学生来回答问题,需要认真琢磨。总的原则是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面向全体,就是在提问时既要顾及到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照顾到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而且在提问的时候不能显露出明显的次序和规律,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随意”点名的,任何人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学生避免形成思维的惰性。因人而异则表现在提问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分层提问”,对优秀生可以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在教学实践中,我将班里的学生参照高考重点、本科、专科的选拔标准分为高、中、低三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问后,优先选择那些嘴微张、眼睛睁大、身体稍前倾的学生来回答。
3、美在提问时机的捕捉上:冷热之间有讲究。提问时机要一冷一热。”热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即要把握教材知识的“热点”,如知识的关键处(重点难点)、内容的矛盾处(疑点)、 事物的联系处(对比处)。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教学中,可针对知识的关键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设计“怎样预防和治理政府的腐败行为”这一问题;针对内容的矛盾处(学生容易将司法机关的监督等同于法制部门的监督)设计“司法局对政府的监督属于什么监督”这一问题;针对事物的联系处(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与第二课民主监督的意义)设计“政府接受监督与公民进行民主监
督的意义有何异同”这一问题。“冷”是从教学进程的角度而言的,即要选择学生精神不够集中、思维较“冷”的时候进行提问。同时要把握好节奏,控制好提问的频度和速度,决不能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最后值得重视的是,教师良好的师德和高尚情操,以及端庄得体的仪表、自然开朗的教态,还有娴熟的教学技术和独具匠心的板书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使政治课教学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认真钻研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不断探索塑造人的灵魂艺术的新境界,才能攀登寓教于美的新境界。
一、师与生、生与生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这是形成和谐政治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发展的前提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功能,更需要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遵循情感渗透的原则,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专制或放纵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构建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的。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亲切的微笑、饱满的精神、期待的眼神代替辱骂和严厉的批评。课余时间可以发挥政治教师的特长,与学生谈心交流,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引领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钥匙了,这种师生和谐的氛围就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当然,这种和谐不是无标准地迎合,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不是课堂上嘻嘻哈哈,松松垮垮,课后总结,脑中空空。如果是这样的话,与我们的有效教学是南辕北辙的。和谐的课堂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需要和谐的生生关系,即生生之间要形成有效的互动。和谐的生生关系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实现的,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相互间的讨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共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大胆地将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使学习成为轻松之事。
二、教与学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2010年秋季政治新课程的亮点之一,就是以生活为主题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精神;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知识的促进者,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政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和发展。
1.目标分层导课堂,让每位学生感到学有成效
和谐的课堂应该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分层教学,制订分层目标。特别是面对新的高考录取方式,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可能更多的关注达B的边缘生,让一部分“精英学生”和“后进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这显然不是和谐的课堂,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全局,又要照顾特殊的局部,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感受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兴趣引导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效率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激情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
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倡导真实生活情境中教学,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消费心理”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消费观念,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生活的紧密相连。
其次,政治教学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是很常见的,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漫画插图、寓言故事、名人名言的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政治教材内容通常抽象、枯燥,教师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若能灵活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就能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变得简单通俗,让政治学习变得轻松简单,同时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还能最大限度拓展教学内容,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完美和谐地实现政治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要注意避免“喧宾夺主”、“哗众取宠”,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在和谐的课堂中,让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化。
时事政治论文:高中时事政治教学应用 摘要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逐渐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
思想政治方面论文:从三方面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 摘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大学政治论文:对多元文化下大学政治教育探究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政治社会化及高等教育中的政治教育 亚...
政治小论文:厂务公开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地表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我...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对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青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