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03:20: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社交媒体为人们分享、评价和互动沟通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深刻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信息传递的方式和商业活动中的企业与消费者的角色。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企业应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承诺,关照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尊重消费者的价值选择,与消费者形成价值观上的共鸣,进而赢得消费者的深度认同。
关键词:社交媒体;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企业发展战略
社交媒体虽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但在中国却实现了迅猛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不仅带来了广大用户信息沟通上的革新,而且对企业经营理念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企业要适应社交媒体环境带来的变化,重新审视企业的经营行为,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1 社交媒体的特点
社交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它是基于web2.0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在我国,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平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交媒体的社交功能日益突显,已成为个人之间、组织机构与个人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社交媒体大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自主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社交媒体用户即为媒体的拥有者,其的信息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基本不受“主管部门”的制约,因此也有人将社交媒体称作“自媒体”。从信息的产生过程来看,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来自网民自发的创造,是网民自身观点的自由表达;从信息的传播过程来看,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也是网民根据个人关注点和偏好筛选提取的结果,创造并分享他们自认为可供展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信息。
1.2 时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设备日益呈现的集成化、移动化、手持化、无线化以及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粘着度的不断提升,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信息很可能在瞬间即变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
1.3 便捷性
技术手段的成熟使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多种格式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终端轻松获取。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比以往轻松便捷得多。
1.4 扩散性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和选定的人群分享最新的资讯、个人的观点及其他所见所闻所感,传播方式由以往的点对点转变为一点对多点,信息传播呈现出裂变式的增长。用户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价值判断,去“关注”、“分享”、“评论”和“转发”他们认为值得关注的事件,通过网络告知家人、朋友、同学、同事和网友等。
1.5 多元性
社交媒体中,人们可以对某一事物作任何角度的评判,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因此,即便是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产生多元化的评价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交媒体真正实现了信息对思维的同步展示。
1.6 聚合性
这与自主性、多元性看似矛盾。事实上,尽管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权是均等的,但草根用户的舆论并不能影响舆论的走向,真正影响舆论走向的是意见领袖的信息。意见领袖的善于表达也赢得了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拥趸。比如,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粉丝数10万以上的“大v”用户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大v”超过3300个,1000万以上的“大v”超过200个。意见领袖严重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在社会舆论中的话语权,使得他们的观点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代表性观点。
2 “透明”的企业
社交媒体为个人提供了表达思想、分享感受、发表观点提供了自主表达的空间,甚至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受个人经验、主观好恶、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对同一事物评价的角度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围观”、“评论”、“转发”等互动作用下,社交媒体用户对企业的评价呈现出“360°”的发散式状态,甚至原本属于企业的一些细枝末节会在放大效应的作用下变得十分突出和惹人关注。在如此透明的环境下,企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再享有强势地位。相反,消费者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出击,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美国著名学者、核心竞争力理论代表人物普拉哈拉德和拉马斯瓦米在《消费者王朝与顾客共创价值》一书中指出,消费者传统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开始汇聚成一股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购买决
策时,他们不再盲目地被商家引导,而是主动积极地搜集各种有关信息;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广告,而是主动向企业提出实用的
反馈。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中也指出,随着数字化媒介和社会化媒体等新兴事物的兴起,消费者和企业信息不对区间越来越小,被新兴社交媒体连接起来的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像一个具有共同精神追求和普世价值观的立体的“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它的企业责任感息息相关。
3 社交媒体催生责任企业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正从对产品、服务质量和价值关注逐渐上升到对消费过程能否满足自我实现这一精神需求的关注;他们对企业的评价也变得更有深度——他们会透过企业具体行为的方方面面形成对企业价值观的全视角审视。在消费者眼中,企业如同一个“社会人”,他的一言一行者可能对购买决策产生巨大影响。“在混乱嘈杂的商业世界中,他们努力寻找那些具有使命感、愿景规划和价值观的企业,希望这些企业能满足自己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问题的深刻内心需求。”
有学者指出,在科技高度发达、媒体活跃的时候,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已经不仅仅是个别行政机构的任务,每一个消费者都在监督着企业的一举一动。同时,他们手中拥有的自媒体影响力不容小觑。企业在各方的监督下,更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保证其产品、服务的优良品质。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透明化让人们对企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他们对企业也产生了更高的期望——不再满足于产品、服务本身质量的好坏,而是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综合对企业进行评价,进而形成他们的购买决策。这些角度已扩展到教育、公共健康、就业、福利、环境保护、节约和爱护资源等诸多方面,社交媒体环境要求企业努力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各个领域都“做得漂亮”,以满足消费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以2011年新闻集团“窃听丑闻”为例,公众联合起来,用twitter发起了一个活动,给所有在新闻集团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发送信息,要求他们不要再将广告投向新闻集团。结果是这家报纸再也无法获得一笔广告收入,主编被捕,报纸关门,整个新闻集团的股票市值也在一个月之内蒸发了逾80亿美元。再如2012年《纽约时报》披露的沃尔玛墨西哥行贿丑闻,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催化下,一天之内,沃尔玛的股票市值损失了100亿美金。如果单从产品服务功能角度来解释上述现象,这两家企业的上述行为似乎无关消费者:窃听行为本身并不影响报纸的质量,行贿行为也不影响沃尔玛所售商品的功能和服务质量,但有二者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都违反了诚信、公平、尊重等社会最基本的商业道德——这与绝大多数消费者的价值观是相违背的。因此,他们遭受迎头痛击是必然的结果。
相反,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如果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尊重消费者的意见,即便是发生危机事件,也可能赢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转危为安。2012年,麦当劳北京三里屯餐厅违规操作等问题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在被曝光之后的一个小时左右,麦当劳中国迅速在微博上了一则诚恳的致歉声明,赢得了众多网友的谅解和支持。截至3月20日赢得了近2万多转发、1万多评论,实现了舆论的“逆转”。从销售业绩来看,央视曝光后其在华销量并未受到影响。
4 结论
社交媒体是给予用户参与互动可能的新型在线媒体,随着社交媒体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升级,社交媒体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它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多维度的视角及放大作用要求企业从战略层面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让企业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精神需求及其变化趋势。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适应社交媒体时代的要求,全面履行社会
责任。
首先,将社会责任置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并在经营实践中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承诺。企业要取得成功,需要将社会责任置于企业战略核心,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重社会效应,在创造良好业绩的同时做一名出色的企业公民。这就要求企业要改变传统思维,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而不是被动选择下的“履行义务”。企业应当从产品设计、提供服务开始,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公共事务、慈善活动,以一贯之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承诺,关照各利益相关方的深层需求。
其次,
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听取消费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诺的重要前提。有研究显示,81%的美国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定。因此,企业应建立多种了解客户心声的沟通渠道,如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及时了解客户心理动态,以便快速地、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
最后,运用社交媒体,吸引消费者共同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之成为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的参与者和传播者。社交媒体的高度发展,不仅让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模式,同时他们的信息互动过程中也让企业的经营改变了性质:消费者通过他们的意见表达参与到了企业决策,企业的经营不单单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企业与消费者协作互动的过程。企业应合理运用社交媒体,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中来,一方面让消费者切身感受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通过这一过程增强消费者的价值实现感,从精神层面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深度认同。
摘 要: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众多利益相关者联系紧密,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也决定了企业必须对其利益相关者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更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如何突破传统观念之局限,给予现代企业全新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利润最优与承担社会责任并举的基本要求,对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以人为本; 共享价值。
一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呈良性发展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经营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持肯定的态度,并表现出一定的满足感。然而在与同行业竞争过程中,主动或被迫采取不规范手段和避税现象,像这类有损同行业竞争者和国家权益的情况还屡见不鲜。其次,企业在社会捐赠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绝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其中还包含着一定比例的亏损企业。然而,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仍然较为广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尤为突出表现在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诚信缺失等方面。这是由于目前我国缺乏一整套完备的、专门用于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而造成的,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关注,通过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逐步减少企业社会缺失现象,克服企业社会责任不作为问题。
二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构建的路径选择。
1.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本质所在。
该理念的核心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尊重劳动者作为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不同于其他领域技术的最突出一点是,它超越了以往企业单一强调技术性指标、把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在生产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员工的人身健康、安全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同时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和社区的人文关怀,注重对社会的贡献。
首先,“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是对作为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的劳动者地位的肯定。在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者就不再是一个生产或推销的僵硬机器,而是一个通过劳动实现个人价值的鲜活主体。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劳动者身份的尊重。
企业员工不仅仅是赚取工资的工具,他们也是有自我意识、有尊严、有感情、有自己思想的社会人,也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合法公民。所以,他们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障。再次,“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员工与企业不仅仅是一种契约性的雇佣关系,应该把员工看成是各种不同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新的动力,成为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关系、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富。实际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是无形的,远远超出企业所付出的成本。
2. 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化。
共享价值,使个体利益的实现与整体利益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共同消长而不是此消彼长的新关系。“共享价值并不是个体性的,也不是要共享企业已经创造的价值,而是要扩展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总体”。[1]由于这种分享不是对总量的一次性分享,而是对每一边际增量的逐次分享,它能够使经济个体在增长量上看到自己的利益,从而极大地刺激其增产节约的积极性。
“共享价值”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现形式,它突破了“利益独占”的传统思维的束缚,主张把建立全社会的利益分享机制作为克服我国社会主义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企业“共享价值”是对社会各个主体的经济权利承认,更是对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合法性的承认。“企业是否应当承担某种社会责任,基本标准不应该是责任是否有价值,而是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2]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经营的主体,着重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循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公平交易,诚信经营,认真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其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扶危济贫,减轻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最后,重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从尊重自然、关爱民生的道德责任感出发,着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其经营的本质就是企业的利益分享。
3. 构建国际化、标准化制度体系。
“如今,企业社会责任已不再是个别企业的一种临时性活动,更不是个别管理主体做出的个别责任规定,它已经是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活动,是一种有许多国际组织和众多国际企业参与的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3]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运动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已经产生一套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化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在与国际化制度体系接轨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问题。当前企业主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与国际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标准化社会责任制度体系。但是,构建国际化标准化体系,不等于说,各国只去遵循一两个国际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模式,而是各国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国情极为特殊的国家,更要注重本国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三 我国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企业形象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进行形象设计、传播的过程,也是公众对企业进行认知、认可的过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将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树立,实现的途径是多样的,其中,通过对社会责任承担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有效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企业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转化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竞争。[4]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已成为一项深层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竞争选择,其本质也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对企业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资源,无疑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度。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得,除了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外,更多地可以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如: 农夫山泉推出的“一分钱”电视广告,从 2001 年 1 月 1 日到 7 月 31 日止,每销售一瓶矿泉水,就为中国奥运会捐助一分钱,来支持中国申办奥运活动。此举,在承担履行公益责任的同时,在消费者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和认同,不仅树立了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先机。
2. 有助于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变历程。两种制度下的企业分别承担着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的承担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在一般意义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作为政企不分的重要表现就是“企业办社会”。企业扮演着国家组织的一部分,囊括了职工生活的所有部分。在这种目标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几乎为零,甚至亏负,企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也就无从谈起。此时,企业社会责任便成了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不仅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政企分开,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多年的改革,“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改观。民营企业自不必说,新办的国有企业在这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提高,利润的最大化势必加快企业本身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导致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和重组,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社会角色都有了新的定位。不论何种所有制企业,都被赋予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会更多地关注社会的现实、关注国计民生、关注自身发展,关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经济体制的发展,使得经济体制必须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论文摘要:企业社会责任(csr)备受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主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容、现状以及不同视角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领域对国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和评述,以期把握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脉络。从中探寻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动向。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csr);现状分析;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csr)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制度环境和道德引
导机制的不完善,一些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过程中只顾自身利益而漠视长远发展,各种无视社会责任的败德行为不仅严重影响有关企业的公众形象与长远发展,而且还给企业员工、消费者甚至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科学、全面地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成果,客观地把握企业社会绩效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仅能使企业决策层清醒地认识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自觉树立健全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还有助于强化公众的监督与参与意识,进而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国内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取得到了丰硕的成果,文献资料、出版刊物层出不穷。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讨论,李立清、李燕凌(2005)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除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外的第三种责任,是企业在社会领域内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回应义务”。张宏波(2007)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文化责任。李双龙(2007)指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拥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以及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权利,正是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期望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需求。这种观点实际上支持了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视角。其它视角领域,李淑英(2007)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契约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内容框架,该研究认为企业有义务遵守与社会达成的契约,为社会和经济的改善尽自己的义务等。大多数国内学者赞同卡罗尔(carrol)的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其中,慈善责任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责任,是指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从事公众与政府预期的行为。
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研究
王晓红(2011)指出我国有关社会责任的立法中,普遍存在法律条款原则性过强、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制度保障不足、职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规定过于笼统以及债权人利益保障不足的问题,为建立完善的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建议必须要正确定位公司盈利与社会责任承担的关系、明晰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公司管理者的责任等。而林小芳、郑珠仙等(2011)则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战略性地选择责任活动并完善法律政策和公众监督等。徐二明、奚艳燕(2011)则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国内重要核心期刊进行分析,揭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研究一般依赖于产业竞争和资源基础观视角,很少关注能够揭示转型经济环境中企业略特征的制度理论。
3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指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包括哪些主体以及这些主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在遵循社会责任界定原则的基础上,吴猛(2007)提出公司制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包括对雇员、客户、债权人与社区。这种界定标准肯定了雇员与客户的重要地位,突出了二者公司剩余价值索取权的优先地位,但总的来说,其内容范围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崔秀梅(2009)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原因,全面地指出了转型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消费者、客户以及供应商、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并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是渐进性的、有界的。王敏、李伟阳(200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需要区别企业作为整体、特定个体以及企业管理层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性,系统地概括了中央企业作为整体、个体以及管理层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等。
4 基于不同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概述
4.1 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否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企业的员工与消费者。员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直接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消费者则是企业产品使用价值的最终承担者,是产品才能转化为价值的关键。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刘兵(2011)以2010年著名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为出发点,分析了员工的利益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对员工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及参与、监督和分享权的切实维护上。建议必须在立法、执法以及分配制度改革上重视员工权益保障,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刚性制约,正确引导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卢东等人(2009)则以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和期望一致性模型
(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tions model)综合解析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反应,并据此构建出反应模型。分析指出: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受利己归因的负向影响以及利他归因的正向影响;通过期望一致性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负相影响而感知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企业评价与产品评价。向阳等(2010)从消费者的认知度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食品饮料行业和日化行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业差异性。常亚平等人(2008)采用情境模拟法测度了消费者在不同类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刺激下的购买意愿。结果发现消费者的态度受到价格的显著影响,但不同的消费者群对履行了基本层或高级层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有不同的可接受溢价范围。其他研究领域,朱翊敏、颜宏忠(2010)基于顾客对企业捐赠行为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探索了消费者对三种不同声誉类型的企业和两种不同捐赠方式的认知和评价。
4.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角度
张建同、朱立龙(2007)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入手,着重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认为企业绩效分为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短期内有可能会降低企业当前的经济绩效,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长期经济绩效。基于对企业社会绩效的界定与测量,贺远琼、陈昀(2009)认为企业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财务绩效,还包括社会绩效。在回顾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绩效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企业社会绩效的概念发展及其测度,并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了现存研究的不足与缺点。李红玉、陆智强等(2009)则通过对wood模型的扩展,从契约关系、利益一致性两个维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指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搭建社会关系网络、产生社会信任、生成社会资本,而获得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提高财务绩效。杨自业、尹开国(2009)以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基础,对企业社会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社会绩效水平不高,公司社会绩效与公司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公司社会绩效各个子维度的绩效水平与公司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4.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研究
辛晴、綦建红(2008)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内部经济动力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压力的共同作用。研究发现缺乏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的条件是造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首要因素。辛杰(2008)通过对山东省2200家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得到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6个驱动因子,基于此将企业分成七个驱动群体,发现不同类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据此,王建琼、侯婷婷(2009)通过构造可持续发展的csd指标,回归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企业履行职工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相同的研究视角,王文、张文隆(2009)提出履行好社会责任不但使企业、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而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减少国外贸易壁垒和市场壁垒等。因此,从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5 总结
以上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研究并阐述了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这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内涵看法不尽相同,但对于社会责任的基础和核心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即企业在为其股东创造利润、财富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政府和环境等的责任,以获得企业、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对中外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均有正向的影响。文章重在探讨品牌形象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和购买意向的中介作用是否显著,并对其进行了假设研究和实证分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形象;购买意愿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谢尔顿(sheldon)于1924年提出来的。“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西方世界发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对中国企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8年被称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民间自发的大规模善举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众多企业也纷纷捐款。不同的企业对捐赠的反应不同,我们对不同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可能有不同认识,也可能进而影响我们的购买意向。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品牌形象及购买意向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在注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只有当企业遵守了基于道义的社会责任,它才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同,提高品牌的声誉,博得顾客的信任,成为顾客优先选择的对象,提升企业的营销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一些研究认为,csr整体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品牌形象,消费者愿意为优秀企业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低csr水平会导致较低的甚至负面的企业形象,从而导致消费者只愿以较低的价格来购买该产品(mohr&webb,2005)。
根据以上论述,提出如下假设:h1: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形象正相关;h2:品牌形象对购买意向正相关。
mohr、webb(2005)研究了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负责任的行为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和购买意向;较低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会大大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企业社会责任和价格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folkes、kamins(1999)研究发现,当企业采用不道德的雇佣政策(如雇佣童工)时,无论产品本身质量如何,消费者对公司的印象仍是负面的。
因此,提出h3:企业社会责任对购买意向正相关。
我们初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正面影响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对购买意向有正面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对购买意向有正面影响,那么,将三个变量综合考虑,品牌形象的中介效应是否显著,因此,提出第四个假设:h4:品牌形象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购买意向中起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阐述和假设,我们构建如下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
(一)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很多,如企业社会责任之父,bowen(1953)认为:企业界的义务是追求所有符合社会价值观与满足社会的所有活动。werhane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具有的那种超出其业主或股东狭隘责任观念之外的替整个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由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邀集六十个企业界及非企业界意见团体,给csr的定义是: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社会的生活品质。另外,戴维斯和布洛姆斯特斯、mcguire等人对此也有论述。
steiner(1980)和gallo(1980)把csr分为内在社会责任和外在社会责任;schwartz&carroll(2003)将csr划为经济、法律和道德三个领域,国内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目前被学术界广为采用的是csr四层次模型(carroll,1979,1991),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本文采用这四个维度。
品牌形象在营销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点很早就达成了共识(garner等,1955)。品牌形象的总括、象征意义和个性三学派据其不同定义在测量上都进行了实证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具体测量,在产品类别基础上,测量品牌形象的维度;二是抽象测量,主要是通过测量品牌联想来比较跨产品维度的品牌形象。本文采用功能形象(functionalimage)、品牌形象(brandimage)和声誉(reputation)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购买意愿即消费者愿意采取特定购买行为的机率高低。mullet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的作用,构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dodds等认为购买意愿指消费者购买某种特定产品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也有学者认为购买意愿就是消费者对特定商品的购买计划。我国学者朱智贤则认为购买意愿是消费者买到适合自己某种需要的商品的心理顾问,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是购买行为的前奏。
(二)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组间设计,分别描述了a、b两个企业,他们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不一样。调查时,让不同的被调查者阅读不同材料选择答题。本问卷均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
(三)抽样方法和样本描述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8份,回收118份,有效问卷108份,样本状况如,表1所示:
四、数据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形象和购买意向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8331、0.8872、0.8282,都大于0.7,总体信度达0.9195,也大于0.7,本问卷的信度良好,信度通过检验。经检验,效度较好,由于采用的是成熟量表,也可以不进行效度检验。
三个变量中,只有品牌形象符合正态分布,企业社会责任和购买意向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2所示。
在0.01水平显著相关,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呈正相关;品牌形象和购买意愿呈正相关;企业社会责任和购买意愿呈正相关。所以假设1、假设2和假设3得到验证。
散点图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形象和购买意向三个变量之间均是线性关系,方差检验显示,回归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较好。
经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形象回归,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为0.358,且显著(p<0.05)。回归方程1为:品牌形象=0.358企业社会责任。购买意向与企业社会责任回归,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为0.481,且显著(p<0.05)。回归方程2为:购买意向=0.481企业社会责任。购买意向与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回归,如表3所示。
经检验,vif=1.147,方差检验显示,回归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较好,不存在多重共线性,dw值为1.947,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为0.288和0.537,且显著(p<0.05)。回归方程3为:购买意向=0.288企业社会责任+0.537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0.288比0.481小,但仍然显著,所以品牌形象是企业社会责任和购买意向之间的部分中介。
五、结论与启示
品牌形象是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和购买意愿的部分中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用重大,可以直接带来品牌形象的提升和购买意愿的增强;同时,品牌形象的改善有利于促使顾客购买意愿的产生。
从研究的结论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具备企业的责任意识、品牌意识,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塑造正面的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获得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品牌形象在企业社会责任和购买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履行社会责任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同时,也要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强品牌形象,以此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
六、研究不足与方向
从样本描述来看,只在安徽省范围内,所选择的几个区域是不是很有代表性,区域性的差异是不是显著影响人们的认识和研究的结果。
本研究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和品牌形象的三个维度以及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是象整体关系一样,是否存在某一个维度的影响不显著。
如果把品牌资产和购买行为等变量考虑在内,结果会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摘要: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企业的地位愈显突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影响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关系到企业内外部和谐关系的构建问题。规制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依托外部强制性规制,同时自我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协调也是必需。因此需要内、外部相结合,共同解决家族企业社会责任规制问题。
关键词:家族企业 社会责任 规制
0 引言
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设计非常宽泛的领域,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多的是实践与理念的集合。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企业经营目标由以赢利为目的逐渐地转向多元化的目标。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企业的利益与其他社会群体利益的冲突,以及来自舆论及各种规则的压力,促成了企业高度关注此问题。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其战略发展中关于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助于其持续稳定发展。
1 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作为一种普遍的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在我国的市场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和壮大,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能够坚强生存并稳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家族企业主要是指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创业者个人拥有或与其家庭共同拥有占支配地位的所有权和在所有权基础上的控制权,并能合法地将其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家庭内部传承的企业组织。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好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起源于亚当·斯密斯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及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观逐渐演变,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引起学术界乃至市场的不断关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与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家族企业,同样不可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谓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家族企业为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纵向上分包括4个层面,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而从横向分包括,对于家族的责任、对于企业的责任、对于社会的责任。
2 家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表现
中国本土家族企业的寿命周期都很短暂,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家族企业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似乎已经成为制约其成长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融资困难
对于中国本土的家族企业而言,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其成长发展的基本问题。家族企业由于常常出现贷款逾期不还的现象,导致银行呆账坏账过多,同时给金融机构形成低信誉的形象。面对此现象,大多数家族企业选择上市,然而上市似乎并未给家族企业的资本融入环境带来改善,反而因缺乏社会责任而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
2.2 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其个人的形象、言行举止、知识底蕴、气质秉性、领导才干等素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在家族企业中不乏有些经营有道的高素质管理经营者,但是从整体的中国家族企业情况来看,中国本土的家族企业创始人或经营管理者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知识缺乏,自我知识的更新较少,职业化意识不强,社会责任缺失。甚至有些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伦理道德丧失等,导致了企业的发展缓慢或停滞。
2.3 用人原则不当
在家族企业内部,讲究上下的等级观念及家长的权威性。而对于企业内部员工,家庭成员一般持不信任的态度,并对其进行强化监督。而对于家庭成员的能力与职位的匹配性,考虑较少。整个企业的管理过多的依赖于家族成员的关系及个人魅力,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工作风格趋向于企业主的风格。此种文化不利于企业团队成员的能力发挥及组织的创新和完善,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
2.4 家族企业信用体系普遍危机
在中国市场上,家族企业长期都受到由于信任问题而带来的各种束缚。家族企业似乎成为信用低下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小型家族企业长期以来受到信用质疑。家族企业信用体系的普遍危机,主要反映了企业内部外部利益之间没有处理得当,如逃避税收、以次充好、“三角债务”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导致家族企业的道德风险,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企业整体利益出现矛盾。家族企业长期受信任机制困扰,而使得难以获得社会舆论好评,同时难以得到社会资本支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2.5 传承机制欠完善
中国的家族企业蓬勃发展时间还较短,随着企业进入成长期成熟期,其经营管理者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家族企业的继任计划尚未被重视,继承机制远远没有完善,没有明确的传承标准和传承体系。很多家族企业正是由于传承机制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企业险象环生,甚至被颠覆。
3 家族企业社会责任规制
关注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家族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的策略和举措。对于如何使得家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何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规制:自我规整和外部压抑。通过自我规制和外部规制的共同作用使得家族企业自身的主动因素与外部约束力量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3.1 外部规制
外部规制,主要是指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商业伙伴、消费者维权组织以及其他社会非正式组织等家族企业的外部相关力量,监督并规范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使其及时高效合理的履行社会责任。
外部规制力量为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了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和保障,通过教育和规范,不断提高家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意识、义务观念及社会责任感。通过规范监督的方式,增强家族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通过各种惩戒、制裁措施,增强了外部规制力量的权威性,保证了消费者及各个社会团体的正当权利,增强了人们安全感和归属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来共同引导和调整家族企业的行为。
外部规制在规制家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部规制的被动性、强制性、机械性、滞后性,使其发生作用时比较生硬教条,无法激励家族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因此,需要引入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规制。
3.2 自我规制
自我规制,主要是通过内部自身的各个构成因素,如企业经营管理者、内部员工、企业经营方式、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促进家族企业自主、自愿、自觉的约束不当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家族企业自我规制主要是发挥家族企业内部各构成要素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调整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规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非强制性的特征,是家族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源。虽然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规制不具备强制性,但却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家族企业内部环境中各因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成自觉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
4 小结
总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进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与社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家族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力量,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成为促进家族企业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同时成为提高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我们要倡导“以规制促责任”的理念,通过家族企业外部规制和自我规制的共同作用,促进家族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提要本文阐述了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以及消费者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回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责任;财务绩效;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引起了企业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劳动安全保护等以及sa8000认证的实践,促使我国公众对csr日益重视。尤其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企业只有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带来财务绩效的提高。
一、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伦理、慈善四个层次,它们构成金字塔结构,且依次向上递减。而基于消费者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从这四部分来说。经济责任是企业最起码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基础。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对企业法人的约束。它包括企业经营与生产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环保、纳税、控制合法经营范围的责任,以及支付工资、劳动保护、合同责任等等。道德责任,是指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主动性,以及出自个人境界所形成的价值原则对其行为的影响。伦理责任并非总是有着严格的标准,在此,舆论和良心经常充当标准。慈善责任主要是指企业的公益事业,是对不特定的一部分消费者的社会责任。通俗地说,企业对消费者主要有两个责任:其一,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其二,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使消费者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产品,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产品。
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
长期以来,公司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时都会考虑这样的问题:消费者是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不同的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消费者具有哪些特征等等。企业只有了解这些事实,才能在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中更有主动性,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活动和实施营销策略。早在1975年,webster就开始研究消费者的社会意识,他所定义的具有社会意识的消费者拥有这样的特征:一个消费者,他愿意考虑自己私人消费行为的公共影响,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购买行为带来社会的改变。mohr,webb和harris出了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srcb)的概念,并认为消费者因人口统计特征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水平。他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消费者将购买具有企业社会责任公司的产品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道德水平的衡量,而有的消费者却没有这方面的考虑。drumw right在论述社会事业与企业密切联系时指出,企业在从事社会责任活动时,如果希望得到消费者回报,其所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就必须与营销的目标群体保持高度的一致;与此同时,haley也认为,为了得到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特点选择所从事的推动社会责任的事件。creyer&ross研究发现,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消费者会重视所感知到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自身的关联。随后,mohr&webb研究发现,对企业社会责任支持程度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向和企业形象的感知不同,高支持的消费者倾向于认可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并且购买意向更强烈。
三、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回应
lafferty& gold-smith利用广告和报纸来控制代言人和企业可信任度,积极的企业可信任度通过企业在环保和慈善方面的贡献来体现,结果显示企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和品牌评价有显著影响。bhattacharya和sen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分为了两种类型:一是关于消费者购买意向、购买忠诚等的外在响应;二是关于消费者意识、态度以及对公司采取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手段归因等的内在响应。消费者的外在响应是指消费者对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营销行为所做出的购买倾向和品牌忠诚等的现实反应,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积累了较多成果:mohr、webb、bhattacharya &sen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和行为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而消费者的内在响应指的是消费者内在心理状态,是消费者对自身心理活动的一种感知。它不能通过直接的观察或有形的物质:诸如能为商家带来多少收益、消费者会在多大程度上购买商家的产品等等来衡量,只能通过量表来完成。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内生响应的影响主要包括:消费者的意识、对产品和公司的态度以及顾客满意和归因等。总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进而做出回应。
四、基于消费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消费者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购买偏好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在其选购产品时,除考虑产品质量和价格外,更加关注销售该商品所提供的售前售后的服务、产品的设计、产品的信息、产品的形象等一系列的信息。企业能否获得利润并进一步增加股东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收入,而销售收入取决于顾客的偏好,对于产品质量高、价格合理、服务较好的产品,消费者会表现出较强的偏好。因此,只有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另一方面,社会成员购买了企业的产品就成为企业的消费者,但从广义上来说整个社会成员都是企业的消费者,只不过有些是潜在的,有些已成为现实的。并且,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了企业的产品,能把企业产品的影响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与消费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最终要依赖消费者购买产品来实现,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越多,企业的效益越好。 整理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完成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的缺失,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法律规制
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之外,所承担的维护国家、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责任。主要包括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对资源环境的维护和治理以及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和公共事业的顺利实施等责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决定了企业并不是孤立生存和发展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在整个经济活动运作的环节中都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2 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维护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良好运行,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走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增强知名度,从而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因此,充分考虑企业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承担能力的前提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能够放心使用的合格产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其得到应有的福利,促进社会的稳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企业自身形象,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健康运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市场建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和技术给予了企业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应该为社会完成的职责,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力武器。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由于许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最求利益最大化,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产品充斥市场,劣质产品造成消费者财产和人身权利受损的事件频繁发生;只顾短期利益,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售后服务和产品保障;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进行等。
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我们应该认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正视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事实,加大力度改变这一情况。
4 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现状
由于企业的最大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使企业立刻得到物质上的回报,甚至存在短期内与企业最求营利的目标相矛盾的表象,使得企业很难积极主动的履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加以规制。
我国《公司法》第五条中设有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但只是一带而过,过于抽象的概念原则,很难被实际应用,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在《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单行法中,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条文都零散而模糊,尚未形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并且缺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公司法中所规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法律责任,可以依靠法律的强制力强制履行,而一些道德层面上的社会责任,例如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在国际市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等,只能寄望企业自愿的履行,这就需要政策和法律通过激励来改善。
5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5.1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体系。《公司法》中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仅仅是企业的法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公司法》第五条的规定发展为具体的、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条款,并通过与其他部门法相结合,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得以落实,具有实践价值和效率性,是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要对现行法律体系中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问题有关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目的为指导,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多个层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将散见与个法律法规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规则,应用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理论重新整合,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的建立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法律机制。
5.2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激励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中法律责任的部分可以利用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针对道德责任的部分,则需要采取政府引导、法律保障、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与企业自身规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觉自愿的履行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例如从市场准入、财政税收、市场管理、科技引导等方面,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实行产业政策优惠等。
5.3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将企业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内部自觉的监督。同时依靠国家政策,强化政府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对监管不力的政府机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公开监督制度,依靠社会和舆论监督。
[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外部加诸其道德期望的内部认知与自觉。企业的社会责任伦理主要包括经济责任伦理、法律责任伦理和环境责任伦理三个方面。要认真研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伦理 分析伦理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不仅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且是具有法人人格的伦理实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责任”是伦理学的重要关注对象。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解析,有助于使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合理性及其责任内容等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本质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有六种情况:一是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利润和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以确保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利益。二是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对消费者履行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不得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三是对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四是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按照债务合同的要求,按时足额地还本付息。五是对政府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按照政府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并接受政府的依法干预和监督。六是对社会的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些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企业的管理者应积极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利用组织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
从本质上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既反映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在内的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企业社会责任超越了过去企业只对股东利益负责的范畴,强调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客户、社区、公众、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外部加诸其道德期望的内部认知与自觉,其中涉及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转化。只有当社会对企业的道德预期转化为企业的伦理目标或道德理想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文化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综合责任。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与国家和社会同步,只有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承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才能为自身赢得更为广阔和良性的生存空间,推动社会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分析
伦理学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目的和手段的“道德”(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最优),遵守相应的质量、环保、劳动等法规;在政策上加大对不道德行为的“惩罚”,加大“违约”成本,健全诚信机制,增强信息的透明度等。企业的社会责任伦理主要包括经济责任伦理、法律责任伦理和环境责任伦理三个方面。
1.经济责任伦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除了应承担法律责任外,更应承担经济伦理道德责任。企业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具有经济和伦理的“双重人格”,因此必须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伦理评价。站在企业社会功能角度看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赚取合理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起保护和改善其他相关群体利益的责任。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性社会经济组织,盈利性是其内在的本质特征。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谋求利润最大化,实现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是企业的基本任务。同时企业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和发展,社会性是企业外在的重要特征。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与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始终面临着既互相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行为变量——求利与求德的矛盾。盈利无疑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目标,但盈利与社会责任并非必取其一。在生存和力求取得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必须考虑自己的社会价值。作为企业,利润不仅是其追逐的目标,也是它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但极其自私者未必能实现自利。这是因为企业作为整个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环,作为依赖社会发展和社会环境而生存的细胞组织,事实上必须承担“社会人”的角色。它必须重视其社会职能,仰仗社会群体、社会舆论的支持,并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尽社会责任的企业,将失去经营有效性和合法性,在目前阶段也必然失去社会的关注甚至受到谴责与排斥。
2.法律责任伦理。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法理学上的“道德与法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权利与义务”等范畴有着密切联系。企业承担法律责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司本质是追求营利,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但就掌握社会大多数资源与财富之公司角色而言,应尽其积极的社会责任。企业法律上的社会责任是法定的必须承担的责任,其特点是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因而企业是否真正履行这种责任,直接涉及法律问题,属于法制性责任。企业要把履行法律责任的行为上升到法律道德意识的高度去认识,变法律的他律为道德自律。法律是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行必须有多方法律机制的配合;正确处理股东与非股东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企业伦理责任的作用在于能够协助法律手段,规范、制约企业的一些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而又不违背国家法律的行为。法律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中雇员、顾客和股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基础责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就业机会平等和薪酬公平、反对性别、种族等的歧视、注重员工福利,雇员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因此,这种就业机会必须是合乎法规的就业机会,例如在生产条件和劳动条件等方面必须符合《劳动法》的法律规定,不能提供有害于就业者健康甚至摧残就业者生命的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必须体现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就业者应该在就业机会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劳动收入和社会保障,而不是克扣劳动者的应有收入和无视就业者社会保障的就业机会。二是为政府提供税收。企业可以合理合法地避税,但绝不能偷逃税收,因为前者是企业的合法权益,而后者则是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不法行为。企业必须依据税法的规定纳税,所有企业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纳税是自己应该履行的法定的社会责任。三是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企业的这个社会责任关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因而要求它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要求,保质保量地为市场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绝对不能搞伪劣产品和虚假服务。那些为市场提供劣质产品的企业,实际上是在践踏自己应有的法定的社会责任,是违法行为。
3.环境责任伦理。企业环境责任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谋求自身及股东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义务,应当对政府代表的环境公共利益负一定的责任。企业环境道德责任的核心理念是环境伦理。企业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利用已开采资源,减少对资源的采竭,保护生态平衡。第二,控制各种有毒物质及致病因子进入环境,以免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损害。第三,保护和改善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防止由于环境质量下降而使该地区生存条件恶化。传统企业目的理论强调企业是经济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应追求的目标,甚至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惜损害社会利益。故绝大多数企业从选材到生产一直到销售没有建立起绿色环保体系,不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漠视环境利益、任意排放污染物和掠夺性开发资源的现象,多数都是由公司企业所实施的。我国大量环境违法案件中,企事业单位向陆域、海域和大气空间排放有毒害物质酿成的恶性环境事故屡见不鲜,公司的行为成为造成环境危害的主要来源。要看到人类、环境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应超过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应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企业不应以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发展,当代人不应为了自己的发展而对后代人的发展和需要能力构成危害。企业必须承担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的社会责任。
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的相关对策
1.企业要提出明确的社会责任愿景。 提出明确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战略愿景,是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管理的前提条件。战略愿景集中反映了企业的任务与目标,表明了企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而事实上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现代企业的最高使命。因此,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高涨,企业需要重新修订战略管理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站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高度,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定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2.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应当回报社会(包括利益相关者各方)。企业在进行日常的业务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员工待遇,将社会责任标准中的合理要求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中,并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3.企业要勇于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环境事务不再仅仅是由公司内少数人履行的一项职能,它要求企业内所有雇员和管理者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以重视环境的态度进行管理。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眼前利益,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长久的和谐共生。
4.企业要塑造诚信管理的形象。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社会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要诚实经营,反对欺诈,严禁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欺骗消费者,更不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政府要积极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一是政府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二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要从企业法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作贡献。三是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与国际责任标准衔接,牢固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四是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定期评估。对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公开表彰,对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进行批评或惩罚。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五是要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来,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
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必然义务。经济全球化迫使中国企业迎接社会责任的挑战。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者、环境的损害者。企业的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的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的竞争力。企业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伦理问题并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并且有助于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提高全社会经济运作效率和效益。企业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追求赢利目标的基础上,也同时追求社会责任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摘要] 国际上正在风行的社会责任运动也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中国企业,"重大矿难"、"毒奶粉"、"苏丹红"等等触目惊心的字眼频频出现也使社会公众要求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如何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到底应该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今天在中国掀起一场企业社会责任的大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和及时的。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背景
十年前,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开始形成新一轮的声势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如,联合国的”全球协议”, 协议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是解决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企业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特别是企业要合理合法地对待员工。许多媒体同时也加入报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阵营,其中不少主流媒体,如,《财富》和《福布斯》在企业排名评比上,还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为适应来各个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着手制定自身的行为规范,用来规范自身和供应商的行为。最近几年,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本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国际上正在风行的社会责任运动也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中国企业。比如,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断对中国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工厂的劳动条件、工人权利、健康与安全及商业道德方面能够符合相关行为守则。据报道,从1997年~2004年7月份,先后有8000多家中国企业接受过跨国公司关于社会责任的审核。不仅如此,2004年开始国内主流媒体上,”重大矿难”、”毒奶粉”、”苏丹红”等等触目惊心的字眼频频出现也使社会公众要求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2006”这是国内首个面向全国所有企业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大型调查,其目的在于通过调查活动,向企业和社会各界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企业的社会责任并非是个创新概念。”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而提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式定义虽经国内、外论坛多次讨论,却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向国际商界领袖呼吁企业要约束自己自私的牟利行为,并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按照安南的话,企业社会责任的九个方面应涵盖人权保障,劳动者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对社区的责任、对资源环境的责任等等。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其比较通俗的一个理解是: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对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总起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
三、现状
当前,企业最突出的社会责任问题大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1.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
2.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
3.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
4.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
5.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企业主堕落成为了资本的奴隶,赚钱的机器。
6.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
7.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垄断企业,大量侵吞垄断利润,并极力排斥市场竞争。
8.普遍缺少诚信,国有企业对国家缺少诚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民营企业通过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进展,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周围社会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的新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影响到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企业将劳动工资压到极低。多年里,充斥中国社会的是如何赚钱的资本论坛,风靡社会的是研习老板管理术的mba,惟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没有政府部门出面进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工作中心是放在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率至上的历史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如果企业都逃避社会责任,那么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大家都得不到好处。
四、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中国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如何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到底应该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企业和社会对这些问题还处于茫然之中。从国际经验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本与公众的矛盾问题,是为了解决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没有正确的理念,资本就会过度地偏向少数人。例如,企业如果搞假冒伪劣,就会不正当地攫取消费者的利益,如果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就要减少利润。如果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更要减少利润。这是一对矛盾,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清晰的商业伦理和经营理念,便可能陷入自私自利、互相诈骗的泥沼之中。因此,今天在中国掀起一场企业社会责任的大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和及时的。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完全是互动的伙伴关系,这是世界大趋势。各国企业界越来越认识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把社会元素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去考虑。企业的成功标准已超过了财务报表的定义,应上升到与社会分享成果的标准上来。1995年一批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学者创立了世界”未来500强”,把入选的门槛放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上,提倡好企业的三重标准为:经济(效益)、社会(道德规范)、环境(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有待提升,国际上通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也不一定适合我国企业,政府应尽早牵头研究制订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同时制定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定期向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尽管我国政府没有明确规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喜的是某些企业却在行动。2006年3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了《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这是我国企业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因此,这份报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进一步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和理念,2006年12月22日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主题:全球责任,共创和谐。从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上传出消息,截至2007年6月22日,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共有34家。其中,国企占了八成。从报告的情况来看,一些民营企业已勇敢并积极主动地站在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前台,需基数相比仍是少数。在34家已报告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到8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要讲社会责任,要促进社会和谐,怎么样履行社会责任?怎么样促进社会和谐呢?好像一提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捐款捐物、做公益,这样就走歪了,舍掉了最基本的东西去追求脱离实际的东西。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要提供安全的产品,促进消费安全。如果连这一点都没做到的话,你再去捐钱也是舍本求末。中国十几亿老百姓对企业最关注的东西并不是你有没有捐款,并不是你是不是在做慈善事业,而是你的产品是否安全,你的豆芽是不是被福尔马林泡过,你的鳝鱼是不是喂了避孕药,民众最关心的是这个。任何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履行各种责任的前提,企业在争取为社会多纳税,实现它对社会的经济责任完成了它的主要任务之外绝不能将其他社会责任称之为”份外儿”的事。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也不应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该由单个企业的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指标体系至少包含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层面:
在经济层面上,企业必须积极创新,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经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的平等就业机会;
在社会层面上,企业必须处理好与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及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尊重基本人权、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消费者提供的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等等;
在环境层面上,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追求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持续地改进环保工作,积极应对和规避环境风险,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等等。
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有社会来承接它失败的代价。更主要是,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的人才、资金、客户、原料全部都是取之于社会的,企业在运用社会给予的资源、机会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利益的时候,企业当然应该也要善尽企业社会一份子的责任。要明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离开社会资源,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关系变得相对疏远。新形势下的企业与社会关系,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企业要通过纳税和缴费的形式来履行应尽的社会保障的责任,增强社会的保障能力,而不是千方百计逃避这一责任。如果企业都逃避社会责任,那么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大家都得不到好处 。
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企业而言并非是无利可图的,而是”一本万利”。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尽管企业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又会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而且,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展示自身实力、产生广告效应的绝佳手段,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因此,企业不仅要学会怎样挣钱,还要学习如何花钱,即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相应责任,是其进步、文明的标志,借此可以赢得公众信赖,不断做大做强。因此,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既是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其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企业各种行为的外在道德约束。面对国际和国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我国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要尽快承认现实并积极应对。因为无论企业是否愿意和喜欢,大力发展经济的社会,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就回被大家所关注,这种运动的浪潮对于企业来说,都会是一个越来越强的、新的、不可回避的外部约束,只有那些快速反应的积极应对者,才能赢得竞争优先地位,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出发,基于详细的调查分析,笔者分别站在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五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最后重点对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建议。希望中国企业从企业自律;发挥政府规则制定和监督实施的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个方面真正履行好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建议
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目前,在所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中,carroll的结合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最有影响力。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责任(慈善责任)之和。
笔者认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是非常有益的。本文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同时也主动维护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员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社区的利益、对环境的影响等。
1.1 股东 企业是股东的人,它的首要职责是股东利润最大化。企业对股东的责任通过以下特有的方式:对法律所规定的对股东权利的尊重;企业对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收益的负责;企业所从事的任何投资必须以能给股东带来利润为基本前提;企业有责任向股东提供经营和投资方面真实、可靠的信息,企业要对任何瞒报、谎报企业信息欺骗股东的行为负道德和法律双重责任。
1.2 员工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有:保证员工的就业择业权、劳动保持权、休息休假权、保险福利权和教育培训权等。企业在这些方面违背或忽视了员工的权利,就是不负社会责任,应当受到法律、道德的双重制裁。
1.3 消费者 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要责任集中体现在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一般来说,消费者有三个方面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知情的权利、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企业在这方面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企业的行为就是不负社会责任的行为。
1.4 社区 企业为社区建设所做出的努力,会变成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企业积极支持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了企业未来员工的素质;企业热心于环保和公益事业,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1.5 环境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严重破坏了环境。环境的污染、土壤的沙化、珍稀物种的减少等,环境保护成为人类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问题。企业在环境污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企业在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 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
2.1 股东 在这里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主要从四个方面衡量:合理分派红利、对股东报告的频率、精确性和及时性。如表1所示,在合理分派红利这个指标上,超过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没有尽到对股东的红利责任。对股东报告的频率、精确性和及时性都有五分之一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没有尽到责任。
2.2 员工 本研究主要从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两个方面衡量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
①福利待遇。大多数被调查者所在企业的福利待遇不如人意。如表2所示。在健康医疗保险方面,提供全面健康医疗保险的仅占1%;在法定休假权方面,没有尽到责任的占64%;在请假权方面,没有尽到责任占61%;加班现象也非常严重,42%的被调查者加班非常多。
②工作条件。如表3所示,企业在员工工作条件方面的社会责任也不太理想。一半以上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工作安全保障设施较差和非常差,仅有13%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安全保障设施比较理想;企业在对员工惩罚的强制性方面做的更差,仅有0.5%的员工一直没有受到强制性的惩罚;企业对员工的歧视也比较厉害,仅有0.5%的员工认为从来没有受到歧视。
2.3 消费者 服装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与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状况相比,企业在承担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方面明显做得更好。在产品质量方面,非常差的仅为3%,较差的14%;在产品安全方面,非常差的为零,较差的仅为3%。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表现比较好,除了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消费者的压力。如果产品质量和安全存在问题,必将失去消费者,直接导致企业倒闭。
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上,非常差和较差合计将近四成,说明不少企业没有尽到产品售后服务方面的社会责任。四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没有做到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4 社区 慈善、捐赠、赞助和参与社区发展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从表5可以看出,企业在对弱势群体的慈善救济、对社会活动的赞助、对教育的赞助和对社区发展的参与方面都比较低,超过半数以上的是从不和较少参与这些活动。
2.5 环境 如表6所示,企业在解决对环境的外部性问题上大部分没有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六成的企业在环境保护、使用环境认可的资源、能源保护和努力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等方面基本是无所作为。31%的企业在保护环境上非常差。27%在使用环境认可的资源上非常差。21%的企业在保护能源上无所作为。36%的企业没有采取任何努力降低不可再生资源。
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建议
现阶段,我国经济转轨特征明显、法制环境有待健全、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消费者选择并不完全理性、投资者选择利益驱动明显、公众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模糊,企业社会责任还未引起我国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本文尝试寻求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3.1 企业自律 首先,企业应从战略上重视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决策之前需要分析他们的决策带来的社会后果,并且采取措施最小化这些决策产生的社会成本。其次是正确处理股东与非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否则一旦其他利益相关者停止提供其专用性投资,股东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失;最后是企业自觉的制定更高要求的道德标准,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指导方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作用,塑造社会诚信。
3.2 发挥政府规则制定和监督实施的作用 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和实施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规则制定者和监督公平博弈的作用。首先,我国应该尽可能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规范违法的、反社会的或反竞争的行为。其次,通过强制性手段使得企业支付一定的成本来消除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我国应当对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给予税收减免、招标和采购方面等鼓励政策,并进行表彰和宣传。
3.3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表明,消费者的选择、社会批评压力等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因素。受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利用消费者选择压力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不现实,但是可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所谓社会监督就是要利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以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弥补政府在某些方面的“监督失灵”。
摘要:随着当前国际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企业的营销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市场营销观念发展为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企业在实施营销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对社会和企业有利的社会责任营销。
关键词:市场营销 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营销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企业没有重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对营销的认识也不是很到位。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对消费者和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们应该强化社会责任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营销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仅要创造高额利润,同时还应该对员工、消费者和社会环境承担责任。著名学者卡诺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层次,能够用金字塔图示出来,第一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它是上层社会责任实现的经济基础;第二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即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三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的伦理责任,即企业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第四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的慈善责任,即企业必须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做出贡献。
1.2 企业市场营销的含义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宽泛的讲,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社会和管理过程。从企业这个比较狭义的角度来讲,营销是指和顾客建立有利可图、充满价值的交换过程。更深一层,我们可以将市场营销定义为:企业为了从顾客身上获得利益回报,创造顾客价值和建立牢固顾客关系的过程。
市场营销观念的变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是生产观念;二是产品观念;三是推销观念;四是市场营销观念;五是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六是大市场营销观念。
1.3 社会责任营销的含义
本文对社会责任营销有两个方面的理解。狭义的社会责任营销指的是企业在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利用新闻媒体和广告来进行宣传,改善企业的形象,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广义的社会责任营销是指企业应该在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换的各个环节,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营销战略中去,追求企业和社会长远和谐的发展。
2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分析
2.1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违背国家的法律,大量生产假冒伪劣的产品,如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有前一阵曝光并且闹得沸沸扬扬的“双汇瘦肉精”事件,这些都是典型的缺少社会责任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不惜牺牲自己公司长期打拼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最终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是一种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没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过低,企业很少会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没有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企业无节制的排放“三废”,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长期污染和破坏的基础之上的,长此下去,会对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2.2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追求最大的利润,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这是马克思所分析的企业的经济属性。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最初的创业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资本积累这一过程,企业追求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营销活动也是为了增加利润,忽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盲目的追求企业利润。同时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是我国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客观原因。
另外,现代经营理念认为企业在创造高额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消费者和社会环境应尽的责任。目前在我国,这种现代经营理念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经营及市场营销中去,这也是我国企业缺失社会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利益。从而导致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容易形成短期行为,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 推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建议
3.1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引导
对政府来讲,为了使企业尽其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具体措施有: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落实企业应如何尽其社会责任。政府应该努力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制化,并且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行使政府的权力,建立一种在政府指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二是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的宣传和监督力度,要让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出一种履行社会责任光荣的氛围,使企业形成社会责任营销这种意识。
3.2 改进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办法与措施
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措施具体包括:一是企业要遵纪守法,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这一点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是企业应该进行的最基础的工作。企业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健全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同时协调其他部门的经营活动,使企业在决策和执行等方面体现出对消费者、商业合作伙伴和社会环境的关切。为社会提供更环保更安全的商品和服务,使资源的利用更加节约,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社会责任营销,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3.3 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监督
对于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来说,为了使企业尽其社会责任,推进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营销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社会大众要积极支持并且参与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活动。全社会的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使企业积极地和全体社会公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营销,实现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共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企业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销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级政府、全体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的大力支持和监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有利于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共赢之路,也是各级政府、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共同目标。
【摘要】 加强管理伦理建设正成为我国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做大做强、内强素质的根本要求。正视我国企业管理伦理问题,大力增强企业责任意识,进行企业管理伦理观念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 社会责任 管理伦理 企业文化 管理道德
企业管理伦理是企业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伦理的核心理念,在企业管理伦理建设中,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有利于企业处理好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
一、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责任是现代社会道德感受的一个至关重要概念,“它似乎非常适合于通过将实践和理论观念都包括在内的途径来表述人类行为的道德方面”。责任主要涉及到三个组成部分:主体,即谁承担着不能完全由规则和法律所决定的责任,主体应负什么样的责任,以及主体对其负有责任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什么。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在经营决策过程中,虽然受各种因素影响,从而经历复杂的过程,但是作为责任主体是无法回避的,因此可以说企业是它自己的行为者。作为行为者就要承担道德责任,因为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不但具备道德选择的客观可能性,而且具有选择行为的意志自由。企业应被理解成为一个道德行为者,它能够从事道德行为,但这种行为不一定是正确的道德行为,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个体的道德责任。
二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伦理的核心理念
一般来说,管理伦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组织管理者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是指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管理组织即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的各种管理对象,它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学校、医院、非盈利组织等社会其他单位。管理者的伦理(道德)与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应该说,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是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前者对后者起着重要的主导影响作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对企业基本的管理伦理要求。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单位,它首先必须是一个经济主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应该以赢利为唯一目的。企业在履行社会经济职能之外,它还是一个社会性实体,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对自己的经济赢利负责,还要对社会全体负责。因此,社会责任必须被纳入到企业管理伦理的视野当中,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都必须体现一定伦理维度的社会责任要求。
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必然选择。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来看,企业总是运作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大环境中。企业管理伦理水平可以从企业及其员工的责任意识上得到集中的反映。企业归根到底是由企业的员工所组成的一个经济实体。企业员工责任意识的增强不但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实效,而且对企业的经济赢利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全体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而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树立敬业、守业、安业的责任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才可能真正地成为企业具有主体性的内在要求。
由此可见,企业自觉肩负社会责任,不但有利于企业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的成熟构建,而且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全面地可持续发展。
三 中国企业与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在对待社会责任问题上,依据其不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一些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社会效益,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只要能赚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就是本企业要自觉地、明确地、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否则是不自觉的,不明确的,或至少是消极被动的。这类企业偶尔也会尽一些社会责任,但积极性不高,是缺乏主观能动性的。
(3)企业第一、社会第二是指在本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也适当考虑为社会服务,这类企业对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自觉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4)为了本企业、必须为社会是指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努力为社会尽责,而且必须尽好责,相比较前面三种类型的企业,这类企业能够把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因而具有较高为社会服务的认识和水平。
(5)首先为社会、同时为企业,这类企业非常正确地把握住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摆正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位置。这类企业能够自觉地把“为社会”与“为企业”统一起来,而且是从意识上到行动上,从战略上到谋略上真正内在的统一。这应当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伦理的指导思想。
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企业社会责任过重且职责不明,企业办社会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包袱。
(2)企业不考虑环境问题,不考虑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正在进一步恶化,影响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3)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模糊,没有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普遍缺失诚信机制。
(4)我国有些企业没有真正走向市场,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不健全。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企业组织存在于社会组织当中,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应该是鱼水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企业既是一个社会组织,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有责任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无论从企业追求经营的良好环境的愿望出发,还是从企业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出发,抑或为高尚的履行社会性组织的义务和责任出发,企业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 企业是开放组织,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受到外部环境制约。这就要求企业履行其对社会的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而言,是否满足成本与效益原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成本 社会责任效益
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给国内燃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国内几大石油巨头纷纷提升石油价格,并且对内称无法满足本土市场需求,对外却大量出口,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燃油市场的压力。中石化的这种行为发人深思:企业作为经济和社会主体的混合体,在实现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否应考虑其经济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履行社会成本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
理论界一直将企业视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现代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而在这一系列契约中,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契约是最高层次、最重要的契约。在企业产权分离的情况下,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成为衡量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最重要的指标。
20世纪30年代,科斯提出一个新的命题——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延伸。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创造利润,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并且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这里的社会是指,包括一切能够对企业的活动造成影响,或受到企业活动影响的社会主体。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管理层在决定是否开始某一经济活动时,一定会考虑该活动所带来的相应的成本和效益。只有当效益大于成本时,管理层才会做出开展该经济活动的决定。只有以成本与效益分析为导向,企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国内外各大企业的年报中经常能看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report),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效益从来没有出现在年报当中。因为其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
1.相应的成本和效益难以完全确认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成本的涵盖面应当尽量全面,即尽可能包括一切相关成本;效益的内涵也应该尽可能完整。然而,对企业及其经营环境认识的有限性导致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难以被全面认识。因此,企业适当的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是不可能被完全确认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成本,有些成本例如资本支出、形象受损等可以明确定义,但是有些成本或由于本身的性质或人的缺陷导致其难以被明确定义或指出,因此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效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成本和效益难以用货币量化
虽然有些成本效益可以被明确定义,却无法用货币可靠计量。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的形象受损,但是这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在目前的会计理论体系下根本无法可靠估量。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非经济效益。除某些经济效益例如成本降低,生产率提升等能够量化,大部分的经济效益及非经济效益很难量化。例如,企业适当的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和形成的良好文化,但是良好形象和文化到底有多少价值,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三、解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效益问题的对策
虽然到目前为止,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但是通过以下两个措施的适当应用能够使这两个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1.尽可能全面考虑成本和效益
尽可能全面地考虑成本和效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难以全面确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效益的问题。
(1)分析成本时需要关注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社会责任内涵的宽泛性,导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构成复杂性,包括已经发生及将来一定时期内一定会发生的成本和因承担责任造成的潜在经济效益的损失。
①沉没成本。分析沉没成本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对员工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成本;对自然环境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成本;对社会公众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成本。第一,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定期的培训。良好工作环境的创造和外部专家的聘请需要企业投入额外的成本。第二,某些企业为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会选择购买有助于环保的生产设备,或者研发某些环保的生产程序。一方面这些环保设备都比较昂贵;另一方面,新工序的研发往往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因此在进行成本分析时,为保护环境而支付的成本不容忽视。第三,企业对社会公众承担责任。企业应当定期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可靠的与决策有用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的披露主要以各种报告为载体,而各种报告的编制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另外,企业对资助慈善活动或者向慈善机构捐款,都会带来成本。
②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往往是潜在而不易被定义的,所以在分析成本时应当予以足够重视。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2)分析效益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为企业带来许多利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①经济效益。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两个方面:成本的降低、政府的补助。
第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诺维信天津生产工厂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尽力做到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废水处理后变成中水,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灌溉农田;固体废料经过处理后变成生物肥料,改善天津市的盐碱地土壤。这一举动在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的同时,还为企业节约水、电、能源的开支,变相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二,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为企业赢取获得政府补助或者税收优惠的机会。例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节能减排,设立每年预算为1亿元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调动企业积极性。开展污水原位再生、蒸汽凝结水回收、非电空调、热泵、离网型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明等环保项目的企业,可在每年的3月或9月向开发区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通过认定后便可从“节能环保专项资金”中获得总投资30%~50%不等的财政补贴。
②非经济效益。管理层在考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经济效益时,更应当关注非经济效益。适当承担责任创造的非经济效益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形象和企业文化。
第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竞争优势。合理的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品牌忠诚度。良好的形象会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性。在消费者看来,把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企业,会将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检测和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去,从而增大对该产品的依赖程度。
第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形成员工忠诚和稳定员工队伍,并且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用一定方法对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
对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带来的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是一个难点。目前,实践中主要运用成本体系和效益体系进行计量。核算企业履行职工责任的成本,主要采用直接测算法和以单位工资折算的方法;核算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除了可以采用直接测算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修正人力资本法等进行折算;核算履行公共社会责任的成本,可以采用直接测算法,市场价值法和以单位工资折算法。对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收益进行核算时,企业可以采用效益计量体系:经济效益的核算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非经济效益的核算采用社会调查法和专家评估法。
总而言之,企业履行社会成本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有助于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相关成本和效益,并以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量化。只有在这种前提下,企业才能运用好社会责任的成本—效益原则为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
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必须考虑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将利益相关者纳入财务治理结构,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关键词:社会责任; 财务治理;治理结构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进行各项活动时,不能仅仅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应当最大限度地考虑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应该包括股东利益、债权人利益、经营者利益、企业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以及其他内外部关系人利益。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有利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改善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少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而来,公司财务治理尚不完善,尚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内部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与偷懒行为,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在财务方面主要表现有:经理人员运用股东对其经营决策不得干涉的要求,通过增加在职消费或与其他人进行合谋行为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
此外,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例如:大股东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掩盖真实经营状况而做假账,或以公司机密等为借口进行不充分的信息披露,使公司股票价格严重背离企业实际价值,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财务决策。
2.监督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备。由于董事会与经理人员的关系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则是一种信托关系,三者之间的利益追求往往是不一致的。股东虽然持有公司的股票,但大型公司的股权是相对分散的,每个股东只持有公司总体股份的很少份额,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备或者监督收益与监督成本不对称,而可能引致搭便车行为,使股东很难监督经理人员的行为。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治理的促进作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治理的影响就是使企业更加注重多边治理及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形成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机制与财务治理环境良性互动,实现财务决策科学化,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要求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代表,如工人代表,政府代表,债权人代表等,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去,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企业财务决策科学化。
1.股东的财务治理。当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或经理层产生侵害出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公司股东可通过监事会加以制止、通过股东会更换管理层,转移股权或抛售股票退出企业的方式,实现财权配置与财务治理的主导作用。
2.债权人的财务治理。债务契约提供了约束经理人员支付未来现金流的工具,它也减少了经理人员随意支出可获现金流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通过明确债务契约中债权人的权利,采用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中吸纳债权人参与公司管理等方式,可使债权人由一个局外人,真正变成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决策和控制的局内人,使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3.经营者的财务治理。对经理人员实行股票期权制。即允许经理人员在若干年后,按现价获得企业的一部分股权,经理人员的收益取决于股权的未来价格与现价的差额,这就迫使企业的经营者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的价值也越大。
4.员工的财务治理。员工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既是人的“经济价值”提高和民主理念向公司内部延伸的结果,也是缓和劳资冲突提高公司组织效率的需要。员工可通过建立员工董事制度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企业文化控制机制影响财务决策权。当企业经营业绩下降或经营者发生损害企业利益行为时,员工可采取一定措施,如要求董事会更换经理、修订财务预算、监督和罢免经理人员等,以保证公司稳定发展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政府的财务治理。政府一般通过立法等方式对公司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如制定会计法规、准则及财务制度等,加强上市资格审查、增强公司信息披露、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等。政府还直接参与对公司的税务检查、工商检查以及委托市场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对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督等,以督促公司完善财务治理。
6.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合作者和社区等的财务治理主要是通过财务监控权的市场分享体系等外部市场来实现,顾客拒绝购买公司产品,合作者中止进一步合作,社区通过法律提出环保要求等,均可以对公司财务治理和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的财务治理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利益,让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中来。但其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的结构具有动态性特征。
股东单边治理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一定,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稳定。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要考虑基于谈判的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与冲突。合作由社会信任度、合作盈余水平决定,而冲突又由要素市场的竞争压力、时间偏好及风险态度所决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利益相关者谈判能力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并决定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冲突水平,这要求有不同的财务治理结构与之相适应。
摘 要:在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资本主义企业无限制地追逐剩余价值而导致工人阶级贫困、环境遭到破坏等严重后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最后从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中总结出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些可行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途径;现实意义
1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资本的运行过程,就是无休止地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而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表现为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剥削行为。资本是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到达赚取剩余价值的目的。“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因此,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的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和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和途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2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
2.1 资本主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资本主义企业只顾追逐剩余价值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第一,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心身健康。“资本由于无限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像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它侵占了人体的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苦、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第二,造成了资本与劳动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资本是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人们为体力和智力的衰退、夭折、过度劳动的折磨而愤愤不平,资本却回答说:‘既然这种痛苦会增加我们的快乐(利润),我们又何必为此苦恼呢?’”尽管可以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来稍微缓和矛盾,例如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通过了工厂法把初等教育宣布为劳动的强制性条件,但是“资本主义按其本质来说,只要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拒绝任何合理的改良。” 比如,“法律关于工场中的每个工人应占有必要空间的强制规定,就会一下子直接剥夺成千上万的小资本家!就会动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基,也就是说,会破坏大小资本通过劳动力的“自由”购买和消费而实现自行增殖。”第三,导致资源危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资本为逐利,不仅以牺牲工人阶级的基本权益为代价,而且还从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中获利。“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
2.2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1)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过程中,应该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促进劳动者的全面自由发展。
首先,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责任。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使劳动者有正常的休闲娱乐时间。马克思批判地指出了资本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而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日对劳动者和企业造成双重损失的后果:一方面,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延长工作日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因为“资本无限度地追逐自行增殖,必然使工作日延长到违反自然的程度,从而缩短工人的寿命……已经消费掉的劳动力就必须更加迅速地得到补偿,这样,在劳动力的再生产上就要花更多的费用……资本为了自身的利益,看来也需要规定一种正常工作日。”
其次,提供良好工作环境,营造和谐劳动氛围的责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在卖给资本家以后才实现的。劳动力不同于其他“死的要素”,劳动力是带有主观意志的“活的要素”,劳动力的使用,受劳动者意愿、情绪、态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紧张和对抗的劳动氛围,会使劳动者产生不满和逆反的心理,将不利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发挥。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劳动氛围,才能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的责任。资本主义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立在牺牲劳动者的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决定了,在企业内“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庸品……这些手段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恶劣。”这种以牺牲劳动者来谋求经济利润的方式是不人道的,也是不可持续的,现代企业必须改变这种经济发展的方式,尊重员工,重视员工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在一定的资本投入下,提高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利润。
(2)对消费者的责任。商品的出售价格以商品的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平均利润。商品生产者为了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实际销售的价格,只有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即成本价格,用较便宜的费用进行生产。资本家通过压低工人工资的手段降低可变资本;通过减少生产资料的费用来降低不变资本,不惜偷工减料,生产出劣质低质产品、出售过期产品,甚至生产损害消费者健康或对消费者造成潜在危害的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攫取更多的利润。这种节约生产生产资料的狂热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的掺假上,“德国工业有一条基本原则:只要先给顾客送好样品,然后给他次货,就能使他满舒服。”这是典型的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3)生态环境责任。“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资本主义企业在片面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环境责任的缺失已经造成了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因此,在对自然界作资本化利用的同时,必须强调企业的生态责任,培育企业的生态伦理,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企业在管理理念、生产经营、制度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生态化导向。
2.3 我国经济发展中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
(1)重视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团队管理。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就要求同量生活资料能以更少的时间生产出来,这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通过协作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力。第一,在协作中,“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 第二,协作可以扩大劳动的空间范围、可以与生产规模相比相对地在空间上缩小生产领域。第三,协作可以节约生产资料,这既表现在使商品变得更便宜,从而使劳动力价值降低,也表现在改变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从而提高利润率。因此,加强协作可以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先进的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团队管理,有效协调生产的各个环节,营造和谐的劳动氛围,优化企业内部的要素配置,把企业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缩短制造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2)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三个方面的效应:
第一,对单个资本家而言,企业创新能合理利用资本,增进企业效益。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如果技术落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生产的商品交换不出去,用来购买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就得不到补偿,更不能实现增殖,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把有限的资本用于生产出质量高、性能好、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才能提高资本利用率,增进企业效益。
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诱发产业创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创新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启动点,在竞争规律的强制作用下,其他的资本家也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这同一规律,既会使采用新方法的资本感觉到,他必须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来出售自己的商品,又会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迫使他的竞争者也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其结果会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企业技术创新能节约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指出“正象只要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就能加强对自然财富的利用一样,科学和技术使执行职能的资本具有一种不以它的一定量为转移的扩张能力。”技术创新能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而且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代替自然的不可再生能源,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努力实现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就个别资本来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所以,企业要紧跟市场消费潮流,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卖出较多的数量,实现利润;另一方面可以因独特的竞争优势,适当提高市场价格,实现利润。
论文关键词:经济视角 社会责任 消费者 员工 股东 诚信
论文摘要:文章在经济视角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与企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四个因素的描述,来确认其对企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企业经济的培育逐渐由笼统模糊型向专业明晰型方向转变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企业不仅创造着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还对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众多利益的融汇点,企业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自2000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和延伸,他们在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下凝练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诸多的研究成果正在挑战漠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在药品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重大矿难事故频发的今天,基于经济视角下展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讨论尤为重要。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创造者,有责任和义务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质量过硬的产品,这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是一个双赢的问题除此之外,企业还应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这种积极性来自于这样的假设: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越多,获的社会支持也会更多,公众对企业的亲和度更高。从长远看,这种支持可以使企业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而这种经济利益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消费者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是企业最终的成果和服务的接受器、检验者和转化器,正是有了消费者的需求和支持,企业才有了存在的必要,也才能实现股东、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因此,企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应该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依托先进的管理理念培育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特色品牌。虽然消费者是依据产品价格、质量和便利条件来选择商品或品牌,但是在lafferty和goldsmith(1999)的实验中,他们利用广告(运动鞋的广告和报纸)来控制代言人和企业信任度。积极的企业信任通过对企业在环保和慈善方面的贡献来给出,结果显示企业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和品牌有显著影响。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始终处在价格和质量信息情报的下游水平,对产品的后台组成不知情。这样,就要求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经营管理中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由于消费者在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不仅考虑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性能关系,也考虑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采取的态度及行为表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有利于更多的产品销售,从而必然影响企业的盈利。同时,消费者应该培养健康和绿色的消费观念,减少对非环保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坚决抵制非法出版物和假冒产品的消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关闭违法的大门,在源头上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在培育经济增长点和完善经济指标时,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应该作为一个关键指标来重视。
二、员工利益保护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员工是利润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企业重要利益相关者。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经济关系,还有一定的法律关系和道德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企业对员工负有重要的保护责任,保障员工的就业择业权、劳动保持权、休息休假权、安全卫生权、保险福利权和教育培训权等。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特别是资源开采、化工、野外和海上作业等艰苦和危险行业,与员工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健康指标尽可能在国家强制执行和企业规定的范围内上限执行。为员工提供的工作场所要符合健康标准,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在员工的工资报酬方面,企业应该公平合理地给付员工工资,确保员工的生存发展,员工能够合理地享受到国家和行业所规定的福利待遇在民主参与方面,为员工提供民主管理企业的渠道,企业管理层应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情和关注员工的疾苦,置身于他们当中去获得来自最底层的真实资料,尊重员工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顺利完成和发展提供能量储备。
企业对待员工要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偏见和歧视,特别在事关员工重大利益的处理方面,应妥善地与员工进行协商和沟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内完成。我国有些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的表现就差强人意,随意解雇和聘用员工,任意克扣工资,降低员工的福利待遇,采取强制或生硬蛮横的工作方法等。在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如此高的今天,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如此发达的世界里,违背经济规律和道德准则而存在的企业注定不会长远发展。
三、股东权益保护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是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这是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中最主要的内容。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是股东的人,它的首要职责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投资的方式由原来的单一的货币投资转向股票、债券、基金和保险,投资股票直接成为企业的股东,投资各种债券、基金和保险成为间接的股东。在现代社会,股东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遮布社会的各个职业和领域,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渐渐演变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也具有了社会性。因此,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既是自身长远利益所在又是对股东的尊重。企业在安全投入上的必要支出,可以大大地降低企业的事故发生率,进而可以减少事故损失等费用的支出。在公平就业、尊重员工多样性和提高社会福利方面作出社会责任贡献,可以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消费者的关注度和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从而实现稳定企业客户资源的目的;在遵守商业道德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信誉基础;在慈善事业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维持企业向好的思想和行动,就是企业对股东承担的最大社会责任,因为它可以从根本上确保股东的投资安全和长期收益最大化。
现代企业主要扩张资本获得途径来自于股东,企业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定期向股东提供真实的经营和投资方面的信息,企业向股东提供信息的渠道主要有财务报表、股东大会等。由此股东可以了解到企业目前的基本状况,包括经营业绩、市盈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情况。企业所提供的任何信息,都必须保证真实、可靠,不能有任何虚假或粉饰企业经营业绩的成分。
四、企业诚信问题
企业应该树立全面责任观念,自觉地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经营战略中,遵守国家法律和国际上通行的商业习惯,完善经营模式,诚信经营,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虽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还是获得了高速增长。但是,国家工商总局和税务总局公布的2008年全国税收专项治理成果显示出还是有部分企业偷税、骗税、欠税,诚信缺失。有些企业思想觉悟低,无赖经营意识根深蒂固,长期失信于民,失信于政府,恶意逃脱税款和逃废银行货款。企业主观恶意最终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最终的行为将被记录于企业诚信档案中,连锁的恶性循环将会继续,必将失去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五、结语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及行社会责任必将极大地改善企业内外环境,将企业渐渐地牢固纳入到公众视野中。从企业发展的经济层面来看,消费者、员工、股东和企业诚信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与企业的预期效益紧密相关。因此,全社会在鼓励和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支持企业的发展,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履行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的引导、规范、监替与约束机制。政府应该制定一个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社会绩效评估机制,建立权威的社会评价机构,促进和激励企业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
摘要: 企业 社会责任导向下的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势。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连接纽带,社会责任恰到好处的融入到公司治理机制之中,并由此建立起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利人利己的最优抉择。以社会责任为视角,探讨如何建立四大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机制。
关键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
在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元年”的2008年里,
2.3对雇员的社会责任
公司的雇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从底层的一线员工,往上延伸到中层的经营管理者,直至高层的战略规划者(包括董事、监事)。董事、经理层、员工三大阶层统一以雇员的身份,作为契约关系的受托方,与公司形成委托-关系。而不同级别的雇员在享受社会待遇方面差异很大。作为公司高管层的董事、监事和经理人员,其薪酬往往很高,享受的福利甚至远远高于其所做出的贡献。这在我国公司内部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高管人员在职消费、挪用公款等侵害公司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十分猖獗。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底线员工阶层的雇员却遭遇着另外的待遇。公司为降低成本以获取市场竞争力随时可能裁减一线员工,这些职工的工资、福利和医疗保险等等切身利益常常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是否得以有效运转,甚至关系到公司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对这些底层雇员承担起社会责任是必需且十分有意义的。
2.4对外部主体的社会责任
企业 处于激励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必然会与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公众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发生必然的联系。在我国消费领域和谐为主流的国情下,消费者权益受侵犯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以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让世人不得不关注起企业是否漠视社会责任这个突出问题。因此,强化公司治理的消费者责任理念对企业的长足 发展 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对产品质量、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机制以及完善的客户服务机制。此外,强调对供应商、政府、社区和公众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诚信为本的基础上,不恶意竞争,不违背我国各项 经济 政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3结论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不但统一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践中,而且两者互相促进与互动。公司治理的实质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引申意义就在于企业是一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和合作的载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过程。建立各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机制,也并非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均参与治理过程,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成本效益均衡考虑。在内部治理机制得到合理配置的同时,营造更好的外部治理环境也是十分必需的。比如,完善优胜劣汰的产品竞争环境,完善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完善控制权市场并发挥政府监管的力度。此外,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对公司治理机制亦是一种优化。
社会调查研究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
社会安全论文:农村居民社会安全感问题调查分析 摘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辖属农村居民的社会安全感...
社会经济发展论文: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 〔摘要〕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其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
社会现象论文: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写作指津 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题,一般提供三种性质的材料。 1.正面...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围绕中国史的分期问题,...
社会问题论文:经济社会问题整改情况工作汇报 年7月,省委巡视组在对我县工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全面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