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10:25: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医学信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当前,互联网深入生活的各个角度,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也遭遇了新的挑战。对于医学院校图书馆来说,如何更为方便和更多途径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深入的、更加专业的信息服务,是目前图书馆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任务。文章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深化医学院校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
关键词:医学院校;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图书馆;互联网
1995年,北京图书馆建成我国首个电子阅览室,至今已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电子阅览室作为各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热点,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1)软硬件不断升级;(2)功能不断增强;(3)服务范围不断扩大;(4)用户不断增多;(5)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但是当前,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已使得图书馆用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搜索和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方式更加多样,信息量也更大。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也遭遇了新的挑战和难题,如何更加准确地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采用更加准确到位的服务方式,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要是图书馆亟待深挖的课题。对于医学院校图书馆而言同样如此,如何更为方便和更多途径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有深度、更加专业的医学信息服务,是目前医学院校图书馆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任务。
1医学院校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现状
电子阅览室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基础,其主要功能有电子图书借阅、Internet服务、查阅服务、VOD点播、读者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电子阅览室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学生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学习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但是,随着各高校软硬件设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的不断升级,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效率却并没有发生正比例的提升。对此,本文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利用情况展开了调查。
1.1电子阅览室概述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共有新校区、老校区两个图书馆,设有医学书库、社会科学书库和综合书库,主要以医学文献为特色馆藏。阅览室设有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医学阅览室和综合阅览室。其中,电子阅览室建于2005年,共有服务器4台,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50台(套),专业管理人员5名,注册学生共6800名,约占全校学生的95%。我馆电子阅览室已经建成高带宽的馆内局域网和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可通过CERNET和INTERNET向网上用户提供文献服务。电子阅览室功能较为完备,可为学生提供在线阅览、文献检索、听音收视、课题查新、读者教育、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种服务。
1.2电子阅览室利用情况调查
本文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学生利用情况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跨越时间久,调查对象分布均衡,客观真实,取得了具有研究价值的一手资料,为深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方向。调查时间:2015年4~6月。调查对象:本校1000名已注册学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68名(26.8%)、二年级学生389名(38.9%)、三年级学生343名(34.3%)。被调查学生专业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分布较为平均。调查方法:服务器日志、阅览室访谈、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其中抽样调查是调查每周二、四、六的9~11点、15~17点、19~21点三个时间段的学生人数、上机时间、浏览内容、读者满意度等。
1.3电子阅览室调查结果分析
1.3.1电子阅览室取得的进展。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比较积极的方面主要有:(1)学生对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较为满意。我馆的开放时间基本能够满足学生需求;(2)学生对软硬件较为满意。计算机设备、网络速度、公共资源等得到学生好评;(3)学生对电子阅览室依赖性较高,大约50%的学生每月都要到电子阅览室约10余次,每天都来的学生约占5%,每次来阅览室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的学生约60%,完全没来过电子阅览室的学生约占1.5%;(4)实验资料、论文、职业资格考试等资料利用率较高。
1.3.2电子阅览室存在的不足。
通过综合分析用户调查结果,其对阅览室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阅览室电子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需要增加;(2)工作人员实地指导次数少,质量不佳;(3)检索能力不足,针对性不强;(4)计算机水平不高,影响学习效率;(5)除了用于学习之外,有超过30%的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听音乐、看电影、聊天和玩游戏。
2深化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的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电子阅览室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学习资源有待充实、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学生检索能力有待提升和电子阅览室收费问题四个方面,下文分别提出对策,以深化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
2.1建设医学院校特色电子馆藏
首先要找准定位。医学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应建设具有医学院特色的电子馆藏,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三个结合:
2.1.1教学需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也就是说,电子资源的引进应紧紧围绕课程设置的教学需要,还要结合学生的拓展学习、考试需求、就业需求、心理需求等其他需要,一专多能,除了推进学生专业学习之外,要根据学生兴趣适当拓展。
2.1.2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相结合。
由于医学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研究课题,医学院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国内动态,还要密切关注国外最前沿的医学信息,因此在选择资源资料时要注重引进国外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资源。
2.1.3付费资源和免费资源相结合。
目前很多人误以为只有付费的资源才更加具有参考价值,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相关人员要重点研究如何引进更多免费的,同时又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资源,以扩大用户范围,节省成本。只有做到这三个结合,才能使医学院电子资源更加具有针对性,用户才能够根据各自需求和情况找到各自需要的资料。
2.2提升馆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馆员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服务能力,是影响电子阅览室利用效率的直接因素。现实中,很多电子阅览室馆员自顾自玩着手机与电脑,只要没有学生要求,从不去主动询问和帮助学生,甚至在学生提问时极其不耐烦。这类馆员将自己的岗位定位为“网管”,不仅与现代化图书馆要求相违背,对其自身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自身岗位职责,通过不断学习计算机技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等,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仅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备,还要具备基本的维护和修理技能,以便在计算机和网络等设备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修复。另外,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服务意识,改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主动、耐心、认真地为学生解答问题,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3加强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培训
经调查,大部分院校的学生信息检索能力都不高,直接影响到了查找资料的准确度和速度。目前我校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方式主要是大一新生入学时的培训,这种方式有两个缺点:(1)目的性差:大一新生入学时普遍没有接触过图书馆,也不明确学习检索的目的,因而听课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比较盲目;(2)应用性差:学生真正需要使用检索技术时,可能是其遇到大型考试或者写毕业论文时,这时距离入学的培训已经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所学知识已经不能应用或者说已经落伍。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在适当的时机开设专门的检索课程。这种课程应采取检索实践课的方式,在学生有检索信息需求时,开设专门的课程,边教边学,边学边教;(2)在平日的电子阅览室中,应有专门辅导学生检索的馆员值班,以便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辅导,这种方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2.4实施合理的收费制度
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目前采取免费的上机制度,我校图书馆也是如此。此举措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上网费用。因为电子阅览室的收费制度是影响一部分学生使用电子阅览室的重要因素。但是单纯的免费上机也引起了一些问题,比如电子阅览室秩序难以维持、卫生不好保持、有些学生长期占用机位等问题。为此,除了以上提到的更广泛地去开拓免费资源之外,还应当设置收费与免费相结合的收费制度。比如,我们可以在每学期专门设立一定金额的上网基金,供其免费使用。此外,还可以以助学岗位的方式进行费用减免,如在一定的工作时段内设置一个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可以帮助馆员清洁、维护计算机设备等方式积攒奖金,也可以利用助学岗位免费浏览电子资源。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要重点将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虑进去。与普通专业相比,医学院校的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不仅专业性强,而且门类繁多,学习任务繁重,再加上解剖课等,需要锻炼极强的动手能力,此外还要学习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总的来讲学习压力很大。在这种特点之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除了应当满足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目标之外,应尽量保持氛围的宽松、舒缓,以愉悦学生身心,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览室在医学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各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深度,更好地为学校教育工作服务。本文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建设医学院校特色电子馆藏、提升馆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加强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培训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深化医学院校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在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文中观点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史玉珍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信息化系统是现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平台,对实现信息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浅谈信息化系统在我校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医学教育;网络教学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他们承载着比一般院校大学生更多更重的课业负担。如何使其在大学期间更有效地学习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早在2010年,就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这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这个基本国策的号召下,我校针对自身的特点、优势以及现实条件,不断对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医学教育水平进行探索和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介绍如下。
1信息化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方式,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系统方法[1]。信息化教学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化、网络化,教学对象、服务层次的多元化[2],教师、学生可随时查阅、检索、调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多为填充式教学,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临床经验和技能的传授,而没有太多地考虑学生的真实需要和兴趣,从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3]。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虽然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差。终身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教育不应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更应该重视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4]。因此,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引入,为医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信息化系统在我校的应用
我校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为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科学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我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始于1997年,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便捷、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教师网络办公系统、学生网上学习及自我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等。下面着重介绍教师办公系统、学生网上学习系统、自我管理系统。
2.1教师办公系统
教师网络办公系统为教师办公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招生管理工作、学生的培养管理工作、学生工作、党建工作、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等进行系统管理。以研究生招生系统为例,该系统是个开放性很好的信息化系统,它不仅可以接收教育部门的考生报考信息,还可以自动生成数据,向上级报告。此外,研究生导师可以通过其中的导师管理系统查询考生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对考生成绩进行录入。另外,该系统具备网上调剂功能,可以对复试分数线进行划分,对接受调剂的考生情况进行审核以及对考生录取情况进行上传,以方便考生通过考生端口进行查询。另外,我们建立了面向广大师生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包括八大模块: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教学资源中心、精品课程展示、综合教务系统、获奖教学课件展示、医学资源镜像库、教学名师展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可以自制及引进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其上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设课程。目前,我校已通过此途径开设了多门网络课程,其中,30门获省级精品课程、51门获校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中心总资源量约120TB,收录各名校开放课程4707门次。
2.2学生网上学习及自我管理系统
我校信息化系统不仅针对教师,而且面向学生,是一个双向交流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或者校外局域网进入学校网站,随时随地关注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对于报考我校的考生而言,他们可以进入学校网站查询导师信息,利用报考编号以及身份证号码进入招生系统,及时查询各种招生录取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报考计划。对在校学生来说,我校信息化系统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及自我管理平台。比如,研究生可以通过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学生端口进入个人管理模块,在这个模块里,学生可以对自己在读期间的学习计划进行规划、管理和信息查询。此模块又分为几小块,包括基本信息、日常管理、培养计划、课程管理、科研课题、能力培养、、就业管理、答辩管理以及个人事务等。学生可以在这个系统里登记并更新个人信息,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选课,可以根据学校课程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及时间,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选定课程后,系统能自动生成个人课程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对课程安排进行及时调整。此外,该系统还能查询考试安排,提醒学生所选科目的考试时间及地点,最后通过它来查询考试成绩。除了可以对课程进行管理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此系统对自己的科研课题、论文、就业、答辩等事项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与教师及时有效沟通。除了自我管理,学生还可以登录学校在线学习平台,下载丰富的网络课件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2.3其他信息化系统
其他应用系统包括新闻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心理咨询服务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涵盖了在校生的各项管理工作(教务、教学除外),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部过程,通过奖、勤、补、贷、园区等生活管理模块以及毕业管理等模块把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在学习、思想、生活、心理、社会活动(第二课堂)等各方面的表现都进行全面、及时的记录。目前该系统已上线运行26个模块,并积累了大量的真实数据,从而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素质。
3信息中心及无线网络建设
无论是教师办公系统还是学生系统及其他管理系统,均依托于我校的信息中心及校园网络。我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结合部门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信息中心的成立为我校的网络设备、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维护提供了保障,使得计算机网络能够稳定运行。中心负责校园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运行,全力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提供一个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校园教学平台。我校无线网络依托于校园网,系统采用了最新型的无线控制器和智能无线AP,满足目前业界最高的802.11n标准,同时全面向下兼容原有的11b\11g协议。当前主流的台式/一体机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都可以方便地接入无线网络。无线信号覆盖了主要教学以及生活区域,包括行政综合楼、药学基础大楼、图书馆、演讲厅、信息中心、人文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学工楼、体育楼、106馆、107馆、女生宿舍区以及学生宿舍A栋、B栋、C栋和研究生宿舍区等。无线网络的覆盖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通过信息化系统安排学习任务。此外,校园网与外部网的充分互联,也使得校园内教学科研资源与社会知识资源高度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4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效果评价
应用信息化系统上传的网络课程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物理信息以一定数字格式录入、储存并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这样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课程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教学课件的共享;二是网络信息化媒体资源库的建立;三是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施与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使得课程更开放,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而且还能够让教师灵活地对课程内容及教授形式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并使学生从主要接受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自主学习为主,从以课堂听课为主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网上听课和课后答疑、讨论、测验练习、浏览相关课外资源、记笔记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师生双赢的目的,它使教师的许多工作摆脱了手工操作的繁杂过程,缩短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体现了公平原则,实现了“阳光管理”。此外,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要求师生共同合作、同时参与、明确分工,每个环节都能对参与人进行追踪查询,以便对各项工作进行实时监督。我们正致力于将我校信息化系统打造成为一个集先进性、实用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为一体的教育管理系统,综合我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我校医学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结语
虽然我校的信息化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信息化系统教学不习惯、备课过程消耗精力太多等。为推动我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向融合与创新阶段迈进,进一步提高教师乃至我校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校做出了多种努力。如积极举办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班,特邀区内专家进行全天授课;举办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并积极参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单位主办的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
作者:毛宇昂 黄超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一面向深网资源的信息抽取与分类技术研究
笔者以实现深网信息自动化获取为研究目标,从面向深网资源的搜索提取方法、面向实体层Web的信息索引和分类技术、面向用户的信息检索平台建设3个技术层面展开研究,有计划地将大量无序的特色网络资源实现自有化并得以快捷利用。
1基于半监督顺序回归模型的爬虫算法
在资源搜索方面,将搜索目标设定为通常无法订购但军事特种医院特点鲜明的特色资源。通常,这些网络资源都是以深网的方式存储,并且无法直接获取。为此,笔者研究了面向深网的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并实现了一种面向军事特种医院资源的基于半监督顺序回归模型的快速爬虫算法。此算法主要包括以下3个步骤:首先,根据军事特种医院网站资源的特点,利用半监督顺序回归的方法构造深网页面分类器,定义所需的主题相关的网页分为N个不同的层次。此时层次的数量级根据所给定网站资源特点设定。一般情况下,N≤4。其次,构造深网链接信息抽取器,抽取对应N层次的有效链接。在提取这些链接信息时,采用多线程的方法完成。最后,把深网页面分类器的分类作为指导,形成特征库,利用让爬虫自动提取满足要求的链接特征,快速实时地找到各层有效链接。对于爬行过程而言,笔者具体采用如下方法:在开始爬行前,把预先定义的符合特种医院资源信息的种子放入最低层的链接队列中,链接信息提取器从深网页面中抽取满足特点规则的链接信息,包括链接的网址、页面标题,链接的锚属性等信息,并同时交付链接特征学习器。在链接特征学习器中,笔者将采用深度机器学习方法,将这些特征进行归类、分析。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将所有N层队列中的链接进行爬行。对于同一层次的链接,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让距离网站主页近的链接先爬行。这样,既可以爬行到最佳的链接,又保证让所有的链接都被爬行到。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爬行策略能够提取深网中有效链接的基本特征,并过滤掉无关链接,提高了爬虫的速度和准确度。
2面向实体层Web的信息索引技术
采用高效的爬虫技术从DeepWeb上抽取出的军事特种医院特点鲜明的特色资源之后,将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对于索引而言,由于军事特种医院信息的特色,其索引对象可表示为Web实体(WebEntity)。Web实体通常具有各种属性,并由属性进行描述。如海军信息、潜水艇实体,具有长、宽、重量、下水深度等属性,可以将军事特种医院信息划归为多种不同实体。显然,进行实体搜索,索引的对象为实体而非页面,其索引域为实体的各个属性。用户进行检索时,搜索器根据搜索关键字来查询实体索引域,然后进行综合排序。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和组合的信息抽取方法,实现Web实体的信息抽取及其索引建立。整个基于迭代和组合的信息抽取和索引方法实现框架图。为实现此信息抽取方法,首先生成简单的页面索引。页面层的索引技术,主要采用基于关键字的倒排排序方法,然后再对其按实体关键属性进行分类。其次,采用学习和深度搜索的方法抽取基本实体属性信息。在该过程,首先利用基于反馈的条件随机域模型来抽取实体的属性信息,之后通过快速排序及其深度搜索方法穷尽搜索包含某些特定实例的所有页面集。采用基于反馈的条件随机域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先从已有的实体集中构造训练数据集,采用预先定义的规则对训练数据集中的页面进行有条件的标注,然后进行模型训练。在训练中,笔者采用基于反馈的方式进行,即通过已有的训练结果对训练模型进行反馈,提高训练的速度和效率,最终使得抽取精度较高。最后,在迭代抽取和组合集成过程中,采用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所有的待抽取页面集,进行用户交互定义的页面快速分割,将页面分割成多个不同的部分。然后,根据实体模型,对于还未抽取的相关实体属性,采用上述的抽取方法进行迭代抽取,并将抽取的数据结果集成在一起,最后构成一个完整可信的信息实体。
3面向用户的分布式信息检索平台建设
在此分布式信息检索平台建设中,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上述相关关键技术,设计了一个面向用户的分布式信息检索平台。本平台的后端服务器采用主从分布式架构。本检索平台由3个主要部分构成,分别为:总体控制服务器、半监督顺序回归爬虫服务器和迭代与组合实体索引检索服务器。其中,总体控制服务器主要负责整个爬虫系统的整体控制管理、各个服务器之间消息的发送、传递以及任务的分配等等;半监督顺序回归爬虫服务器主要负责爬行深网,下载军事特种医院信息网页,并抽取网页中包含的各种实体信息;索引检索服务器主要负责接收采集到的特种医院军事等实体信息,并以建立索引,为用户提信息搜索等服务。此外,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总体控制服务器和迭代与组合实体索引检索服务器均采用了双机热备份的方式,以维护服务器和对应的备用服务器之间数据的同步。本系统中的控制服务器是采用按用户指定的静态任务分配模式来进行网页采集,所以控制服务器和它的备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量不会太大,之间的数据同步压力并不大,从而可以解决主从式分布爬虫系统中控制服务器的效率瓶颈问题。
二总结
综上所述,采用基于顺序回归模型的爬虫方法,跟踪搜集获取深网中不定期的各类难以获取的专业文献信息,准确度和时效性均高于利用人工进行数据筛选的方式;采用基于迭代和组合的信息抽取和索引方法,结合面向军事特种医学学科的网络实体信息分类技术,可以实现专业文献分类架构及其专业分类简表的构建,获取数据的基本属性识别率达到85%以上。结合上述关键技术,可有效提高构建基于深网信息的军事特种医学全文数据信息检索平台的速度。
作者:杨柳 仇顺海 单位:海军医学研究所医学科技信息中心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缺乏对学生创新性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包括4个主要载体: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要求以教师为主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并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是由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了解、消化和吸收。鲁巴金曾经说过:“科学就是不断地认识,不仅是发现,而且是发明。”然而,在整个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处在相对被动的位置上的,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2教学内容较局限,不利于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多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经验积累,但是,任何领域的最新发现从出现到最终被认可并传授给学生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生殖医学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在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等方面仍不断有新技术和新发现在涌现,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级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引导其对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有及时了解。高尔基说过:“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换自身的位置非常重要,需要把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递者”的位置转变为“解惑者和引导者”。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1信息化教学的含义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凭借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过程是通过采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来实现的,这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信息化教学除了在教学手段上有变化,同时在教育观念和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教育环境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2.1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生殖医学与临床其它学科之间存在差异,生殖医学除了要学习有关临床的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实验室操作。带教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段来清晰明了地介绍生殖医学中所涉及的抽象概念和实验室部分内容,尤其是比较抽象的、难于通过语言来精确理解的精卵受精过程、胚胎分裂过程、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等内容。通过将抽象概念清晰化,将实验室操作过程连续化和动态化,使学生能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均有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大量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大大节省了带教教师的授课时间。带教教师在课前会加强授课前准备,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课件和教案,并将生殖医学专业方面的最新发展方向、新技术和新发现也加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金量。
2.2.2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学不仅仅表现为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教学内容的增长,实质上更应该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改变。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主要作用就是带领学生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承担着领路和解惑的作用。生殖医学具有多学科结合的特点。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根据某一临床现象,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该临床现象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伦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的思考,发现问题,并针对该问题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分组进行讨论,带教教师将根据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讲解,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以便最终全面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给了学生充分的主动思考的时间,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者在带教过程中也鼓励学生对实际临床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积极进行引导,以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生殖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查阅感兴趣领域的最新医学资料,在查阅大量资料后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每周二下午轮流进行中英双语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医学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自如、无障碍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3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学习环境,促进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和高阶思维技能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模式能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实了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教师仍然需要不断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教学效果,以便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优秀人才。
作者:兰永连王树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
1调查目的和方法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态度和看法,调整和优化这些课程的设置,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我校2007—2008级本科学生开展了关于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问卷调查。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组成,题目主要涉及对这些课程的态度、学习意愿、课程设置、行课时间以及就业意向等,主要采取随机发放,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并在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结束后,与研修这些课程的学生进行座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2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对2007—2008级本科生发放关于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调查问卷,共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回收率95.6%,并用SPSS17.0统计分析处理问卷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41.8%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有必要的占50.2%,没有必要的占8%;表示有这方面学习意愿的占60.2%;选择从临床医学专业分流的占42.3%、从公共事业管理或者英语专业分流的占39.5%、除临床外的其他医学专业的占11%、从所有专业中分流的占7.1%,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无显著差异。90%的学生认为开设医学信息分析、医学信息学、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4门课程是合理的,并能满足需要;选择大学一年级开课的占6.3%、大学二年级的占38.7%、大学三年级的占43.3%、大学四年级的占11%。有从事医学信息管理就业意向的学生占30.5%、没有这方面就业意向的占19.2%、不确定的占50.2%。有的学生对开办这些课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包括该相关课程分流专业来源、课程内容结构等。其中,有学生特别提出目前临床医学学生就业困难,急需开设该相关课程,增强信息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座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感到满意,认为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仅扩大了自身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实践能力。一是补充了医学信息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临床决策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利于开展临床工作,适应医院信息化发展。二是掌握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独立安装和维修电脑、解决网络常见问题、制作动画、使用绘图软件,增加了一技之长,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另外,有学生建议,应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医学信息管理离不开医学知识,最好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分流。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是就业首选,医学信息管理仅作为辅助工具。
3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的可行性及对策
通过调查可见,92%的学生认为开办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有必要,大部分学生表示有学习的意愿,并对该方面的知识有需求,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该调查结果符合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目前医院也非常缺乏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学生希望通过这些相关课程的学习,拓展自身知识结构,获得更多的信息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是必需的,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符合现代医学教育需要。在行课时间安排上,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大二和大三开设相关课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一方面,该相关课程涉及内容多、课程短,并且对各种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大一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相应的基础知识较为欠缺,不易接受和消化教学内容;而大四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较重,时间紧,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因此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将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安排在大三行课。此外,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2006年前只有中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东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开办了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6年以后增加了牡丹江医学院、成都医学院、昆明医学院等10余所高校。目前,由于该专业缺乏规范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且相关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较少,从事该相关课程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故先开设医学信息管理相关课程试点,配置骨干师资队伍,开展探索性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试点成功后,可推广在所有医学类专业中实施。另外,可将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分析、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开设为选修课,让更多的有学习意愿的学生获得医学信息管理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而在构建新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作者:刘玥伶单位:川北医学院图书馆
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必须加强医学科普的传播和教育。然而从长远来看,普通大众不仅需要医学科普知识,更需要医学科普信息素质。跟信息素质一样,医学科普信息素质应该包括足够的医学科普信息知识、医学科普信息意识和能力,以及相应的信息道德。且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教育不应该只限于学生,更应该面向全体公民。只有这样,大众在面对身边的健康问题时才能够有足够的医学科普信息知识,能够有获取这些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从而更好地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1普通大众医学科普信息素质不足的原因
当前大众医学科普信息素质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1.1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整体不足
有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整体不足。2011年,我国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
1.2医疗机构对医学科普信息的宣传不足
医疗机构的宗旨是为大众的健康服务。但目前的医疗机构对于向大众传播医学科普信息的意识明显不足。医疗机构对医学科普信息的宣传多以犹如预防性病、艾滋病、血吸虫等较传统和简单的医学科普知识为主题,涉及面狭窄。且只有少量的传统宣传方式存在,如在乡镇卫生院贴画和告示之类。而针对如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信息,很少有公益性宣传和教育。大型医疗机构几乎很少参与到农村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之中。个别医疗机构的医学科普宣传(如发放纸质传单,有文字扇子)等,又多以营利为目的。大众缺乏获取有效医学科普信息的有效途径和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其所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了解甚少,在病人配合治疗方面造成困难。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1.3大众传媒针对大众的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教育传播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传媒走进平常百姓家。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与普通大众亲密接触。但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于医学科普信息的宣传有限,对于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教育更是微乎其微。大众从这些媒体上不能有效获取足够的有用可靠的医学科普信息。与此相反,很多医药学信息是以商业广告的形式存在,而且由于信息道德的缺乏,甚至出现愚昧百姓的伪科学、伪神医,让民众真假难分,上当受骗。网络的普及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获取有用的免费资源。与此同时的弊端却是,一方面网络上也只有少量的公益性的医学科普网站,其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图文展示,书本搬家。且很多医疗信息是以商业广告形式存在,如百度上的广告链接等;另一方面,能有意识地通过网络去获取有用的医学科普信息资源的普通大众为数不多。
1.4学校教育中缺少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中国内地的学校教育,都缺乏有关健康意识和医学科普知识的教育,学生也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意识、能力和信息道德的教育。高等教育中,医学院校多只重视本校学生的医学专业教育,本专业学生的医学信息素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种情况之下,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就更加捉襟见肘。
2针对目前大众医学信息传播的几点意见
2.1政府增加对医疗事业的重视医疗事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要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需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针对现有医疗机构和医保系统的弊端进行改革。在重视城市医疗的同时,增加对农村医疗整改的投入,注重对经济、教育不发达地区人民的健康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问题。同时加大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有关机构要走向基层,切实了解民生,不仅要宣传医学科普知识,更要宣传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和相关的健康意识,以及相应的信息道德教育,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杜绝伪科学。
2.2各级医疗机构重视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信息宣传普通大众最相信的还是权威的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医学科普信息宣传。
各级医疗机构有义务和责任向民众宣扬医学科学,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提供获取医学信息途径,竭力为民众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大众的医学信息教育不要求过于专业化,应把重点放在医学科普知识以及如何获取医学科普知识和信息方面,让民众有获取医学科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基层民众对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提高,既能有效提高民众健康意识,又有助于医患沟通,减少医患误会,减缓当下越演越烈的医患纠纷问题。
2.3媒体向大众传播医学科普信息
社会传媒机构有义务和责任面向公众传播医学科普信息及相关知识,提供大众可获取有效医学科普知识的途径,为提高大众整体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提高做铺垫。公共媒体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健康讲座等方式免费向大众宣传科普知识,避免广告性质和伪科学性质的宣传,为民众提供科普知识的教育。网络的普及其实是科普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相关部门和机构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创办医学科普性公益网站。面向大众提供医学科普信息,且要加大资源的宣传力度。
2.4从学校教育改变大众医学科普信息素质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重点内容。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学校教育对于基础教育以外的知识不够重视。除了加强学校教育以外,医学院校还应面向社会公众适当开展医学科普信息的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结语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今天,大众的健康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民众有足够的医学科普信息素质对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期望大众医学科普信息缺失的这种现状可得到彻底改变。
作者:陶姗李朝葵单位:川北医学院
一、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医学信息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诞生的新兴学科,到了2O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根据美国医学信息学学会的网页统计,目前提供医学信息学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博士后学习、短期培训、专业证书培训以及远程教育的大学已经超过了60个。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大学一栏中搜索“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院校发现,与国外相比,在我国数百所大专院校本科培养专业中只有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南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遵义医学院这几所高校明确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其中只有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既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2ll”工程院校。与此同时,对我国既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2ll”T程院校的医科类院校本科专业调查分析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均没有开设该专业及同类专业的教学,只有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同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专业。在调查中发现,一般院校如山东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温州医学院等医学类院校反而均开设了同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专业。综上不难看出,在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方面,我国可选的重点院校很受限制。此外,由于医学信息学专业院校少,导致医学信息学学科人力资源缺乏,所以近些年来对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研究实践又有了新的探讨。本文思考分析研究新的战略,即进一步明确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使之更好地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服务。
二、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学位教育薄弱。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在医学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基础上与医学、理学、计算机科学体系等学科交叉渗透,每所院校形成了各自的教育体系。医学信息学专业主要由医药学、计算机学、信息管理学知识构成。该专业的学位教育主要由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两个教育层次构成,博士教育则刚起步,现在仍以本科教育为主。授予的学位包括医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理学学士、工学学士等。一般高校的医学信息系尚未发展成熟,更多的是偏向医学知识方面。近年来,在计算机知识培养方面有所加重,但是距离就业岗位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研究生教育中,医学信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多依附在信息学院、理学院等其他专业学院及学科上,学习的课程与本专业关系不是很密切,课程安排设置不是很合理。而且,由于医学信息学的专业课程在所属学院中处于弱势地位,很难保证课程的持续稳定性,以至于培养出的研究生难以显示专业特色。在早期开设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医学院校中,也并没有开展专门的医学信息学硕士教育,招收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仅为情报学、图书馆学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所以我国高校中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阶段还比较薄弱。
2.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欠缺。伴随在职人员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包括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进修班,这良好地促进了在职人员的信息素质的提高。但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的继续教育在计划性和普及程度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尚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通过对百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继续教育内容资源的检索发现,具有专业规模的是中国医信网。通过该网站可以了解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和途径。除此之外很难了解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无法满足继续学习该专业人才的学习需求。
3.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从事医学信息学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并非科班出身;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特色,多半从事病案整理、编辑、图书馆员等T作,并没有专门从事医学信息学等领域的工作。所以现有人才并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科发展的需要。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主席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所以该专业人才应该朝着“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这个目标不断前进。
三、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科技竞争要靠人才,要想在未来信息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要有正确的医学信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现阶段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状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途径策略。
1.加强院校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首先,在生源方面努力,对于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或是“211”1二程院校的医学类院校要增设医学信息学专业,提高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对于普通院校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完善课程设置,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信息人才综合素质。其次,对于课程安排方面应力求科学合理化。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四个层次。基础课有哲学与政治理论基础、公共基础课(医用物理学、高等数学、外语)、医学基础课;专业课有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信息管理学基础、医院管理等课程。在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提高自学能力。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跨系、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扩大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使之具有专业特色化。再次,加大研究生教育力度,培养高层次信息人才。在医学信息领域中加大对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的培养力度,致力于留学生的培养,学习吸取国外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经验,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的信息人才,以提高医学信息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最后,能力养成。在校期间,侧重于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管理能力、经济学理论知识,使其掌握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外语等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工程等知识与方法,独立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并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各类管理工作的需要。医学信息学的人才培养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课程的设置与学科的发展根据未来的职业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2.重视医学信息学专业继续教育。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信息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医学信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提升一定的层次空间。这就要求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时刻不能放松。人才培养不仅仅在于岗前教育,更重要的在于以后的学习实践中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医学信息学人才的培养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即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培训、进修班、研讨班,远程教育等方式和手段,才能使受教育人员的素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才能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做到学有所用、针对性强、突出适用性。针对长期从事信息服务的人员,应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培养应注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理论知识,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以课程为主,并涉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二是应加强医学管理和流程方面的培训.如处方管理等。适时补充医学知识,熟悉医院流程,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加快从信息化人员发展到人才的进程,做到人才速成并可持续进步。
3.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针对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除了以上两方面策略外,关键是要转变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的重点从注重理论培养转变到注重实际操作培养上面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医院医药信息技术导向型培养模式、卫生信息管理导向型培养模式、医药信息资源导向型培养模式。医院医药信息技术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实践,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卫生信息管理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管理,主要培养管理型人才;医药信息资源导向型培养模式重在研究,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见下表),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院校的多样性决定了采用不现实的单一的培养模式,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考虑到各个学校的专业背景不同,师资力量差异,在每个学校立刻实行多样化培养模式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以实现就业类型的多样化。
四、结束语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针对医学信息需求的全面性、准确性、连续性、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面对f3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医学信息学人才必须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充实自己,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能够胜任医学信息工作,更好地为医院临床、科研、教育教学服务。
一、课程设置
1997年,教育部(原国教委)组织进行了对当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草案)》,增设了管理学门类,学科门类增至11个。并在管理学门类下,将原来的5个专业合并调整为信息管理专业,标志着信息管理专业在国内诞生。1998年又将信息管理专业的名称改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教育部又正式批准或备案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当年批准了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医学技术与情报学院等四所高校设立该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论是专业建设还是课程设置,都已取得了巨大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实证研究入手,统计了自1998年以来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分析我国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设置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实证研究的数据。
二、数据说明
本文所研究的课程数据来自于1998年以来到200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进人本学校主页,找到专业设置和课程介绍等相关链接,获得相应数据。经不同时间反复测试多次均不能访问的网站,认为调查期间该网站不能访问。本次调查没有获得内蒙古医学院的数据。另外,我们没有统计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的数据,主要原因是此院校为三本院校,不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这些具体的考察对象为:1998年到1999年批准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0年批准的中国药科大学、温州医学院、新乡医学院;2001年批准的华北煤炭医学院、张家口医学院(现河北北方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批准的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广东药学院;2003年批准的内蒙古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批准的郧阳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2005年批准的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批准的牡丹江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我们所研究的课程范围局限在这些院校开设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根据开设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课程分成了四个大类:医学类、信息技术类、图书馆情报类和经济管理类。由于部分院校网页无法浏览或课程设置显示不甚详细,统计上难免有所纰漏。所以本文所统计的各个院校课程设置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另外,由于我们的数据只是通过网络获得,也不能完全表明学校教学时的具体操作情况,因此,只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概貌呈现,而非完整的课程设置情况。表l和129页表2、表3、表4分别显示了开设某类某门课程的院校数。
三、数据分析
开设医学类课程的院校涉及了我们考察的所有院校。只是部分院校开设医学类课程多,一些院校特别少。比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开设的医学类课程共有15门,占我们统计的19门医学类课程的79%,有相似特点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此形成较大反差的是2006年批准成立此专业的牡丹江医学院,仅开设基础医学概论一门医学类课程。在医学类课程中,开设最多的是卫生统计学,占到我们考察的全部院校的51.6%。开设较多的是一些基础的医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等。其他较为专业的医学类课程开设的院校较少,且课程呈现多样化,并且主要集中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等几个院校。还有一些院校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是这些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74.2%的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类课程,还有部分院校开设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系统工程学等比较有专业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但遗憾的是比例太小。有一半左右的院校开设了图书馆情报类课程,课程类别达到了l3门,其中开设最多的是信息管理、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分别有21所、14所、l4所院校开设此课程。其他图书馆情报的课程主要集中在成立此专业较早的几所院校。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98年成立)为例,开设了13门图书馆情报类课程,只有表格中的情报学概论没有开设。中国医科大学在毕业实习中共设立了医院信息系统、互联网及其应用、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生物医学信息检索与标引、科技项目查新、医学编辑等六个类别,其中4项为图书馆情报类。但是在2004年后成立此专业的院校中,对于此类课程却鲜有开设。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原理,经济管理类的其他课程开设的院校并不多,但是与图书馆情报类课程相反产生的一个现象是开设管理课程较多的院校多为2003年以后该专业成立的院校,且院校相对分散,并没有集中在少数的院校中。早期成立该专业的一些院校在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中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开设的门类较少。
四、关于课程设置的思考
1.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是在医学图书情报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内对医学信息学的概念与实质仍缺乏深入的、清醒的认识,有些人仍把医学信息学等同于医学图书情报学。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大量的学校还在介绍大量的关于医学图书情报类的课程(这些在早期成立的该专业的院校里表现得更为明显),使得我们与国外从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信息学在教学目标上存在很大出入。甚至有的院校还没有理性地认识到本专业是管理学的下级学科,有的院校甚至毕业时给学生颁发医学学士学位或是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实习设置的类别也多为图书馆情报类,实习基地有很多是图书馆。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统计数据上看人们的认识有所改进。例如,最近几年成立的专业鲜有图书馆情报类课程,特别是2006年的牡丹江医学院和广州中医学院0其他院校也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地减少了此类课程,而加大了信息技术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的比例。
2.课程体系有待改进。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我国三十多所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医学院校没有建立起真正适合医学院校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教学内容千差万别,其教学现状也并不能满足完成“借助医学科研中获得的知识,开发和评估各种有关获取、处理和解释患者数据的方法和系统”的任务。许多高校只是在讲授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再讲授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和医学图书情报课程。使得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对医学领域信息的管理涉及较少,且体现不出医学信息管理的交叉性、独特性与复杂性。比如,对于本专业最具特色的医院信息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医学信息编码与分类、自然语言处理等课程开设的院校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开设。管理类课程中对于本专业很重要的运筹学开设的院校也只是少数。对于国外院校开设的生物工程课程更是少见。
3.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医学信息学专业。2003年,教育部将“医学信息学”正式列为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外专业,医学信息学还没有成为医学高校的正式专业。但是由于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是从图书馆情报课程发展起来的,并且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知名度较高的几所院校图书馆情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并且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果完全按照国外的模式,把主要课程集中在医学、信息技术、管理学势必会对现在的教学模式和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有条件的院校,或是原来以图书馆情报学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专业可以考虑以“医学信息学”取代医学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图书情报学”专业,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情报学”设置为医学信息学的两个方向。前者侧重培养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人才,后者侧重培养医学信息的分析人才。
一、国外医学信息学教学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进行的与MEDINT项目相关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开发[2]。以曼彻斯特总医院的Barnet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发展了许多医院应用系统。同时期美国的盐湖城、奥克兰、斯坦福等地的一些科研机构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研究分成了两个方向:一种是在大型、时间共享型的单机系统中聚合或集成电路的设计;另一种则主要致力于在小型计算机上的分布式设计。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始出现多机模型的分布式医院信息系统。美国进行的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所做的努力。这种研究,一方面满足了计算机时代医院信息管理的需要,更为深远的意义是它成为了医学信息学产生的基础。而医院信息系统目前也已经发展成为医学信息学下的一门学科,成为国内外医学信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受到了教学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极大重视。当前,医学信息学教学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培养医生、护士和行政管理人才的一部分。由于培训目的的多样性,医学信息学的教学计划、课程和内容差别很大,国家之间和机构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美国早在1972年就开始支持医学信息学研究生培训计划,现在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不但设立了医学信息学系、规范的学位教育,而且有了较为专门的研究中心和公认的学术单位。欧洲的许多医学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也设立了医学信息学专业,荷兰鹿特丹的Erasmus大学同时有医学信息学的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课程。各国医学信息学科的成熟程度存在差异。随着医学信息学职业化发展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标准出现并被该领域内从事培训工作的各学术机构所接受。医学信息学的对象是生命系统的信息和知识,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内容是与生命信息密切相关的知识系统和语言系统,这些系统都具有无穷的复杂性。因此,医学信息学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所面临的挑战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国外医学信息学研究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其研究成果也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以支持临床工作的CIS系统为研究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与质量保证、电子病历与整合信息系统等。而国内仍然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为主要研究内容,较少涉及CIS系统。
二、我国医学信息学教学和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仍然以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为主,与国外相比,我国高层次医学信息学人才匮乏,医学信息管理水平至少要落后10年,这是我国医学信息学教学和研究滞后的结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学信息学发展基础薄弱: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是在医学图书情报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国外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医学信息学相比,医学信息学发展先天不足。医学信息学的任务是借助医学科研中获得的知识,开发和评估各种有关获取、处理和解释患者数据的方法和系统,计算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医学图书情报专业教学侧重于医学文献信息的处理,学生计算机能力普遍偏弱,无法适应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医学数据和信息的现实需要。但直到现在,国内对医学信息学的概念与实质仍缺乏深入的、清醒的认识,许多人仍把医学信息学等同于医学图书情报学,甚至有人认为医学信息学教育就是讲授医学信息检索课l_3]。这种认识是非常狭隘的,对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医学信息学教学体系不合理:2003年,国家教育部将“医学信息学”正式列为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外专业,医学信息学还没有成为医学高校的正式专业。而我国已成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30多所医学院校,其教学现状也并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适应医学院校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教学内容千差万别。许多高校只是在讲授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再讲授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对医学领域信息的管理鲜有涉及,体现不出学科的交叉性和医学信息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有些高校则干脆把该专业办成了第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也是定位在公共信息管理上,根本无法满足医院信息管理的需要。
(三)受传统信息管理理论的制约: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信息管理理论由于其自身的根本缺陷,如重视显性知识的管理,忽视对创新更有价值的隐性知识的管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忽视医院员工智力因素在医学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将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廉价的公共资源来管理,未将其上升到资本的高度来认识等,使得医院中“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医学信息管理工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左右为难,更使许多人对医学信息学投资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三、发展我国医学信息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对策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构成了医学信息管理发展的新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信息学面临着理论更新和学科重建的新任务E。以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医学信息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医学信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应该作好以下工作。
(一)正确认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意义:当前,生命科学信息与医学信息的“爆炸”,对医生、患者、医疗卫生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是严峻的挑战。信息爆炸不仅体现在信息数量迅速膨胀,并且体现在各种依赖于特定条件的机制、解释以及有关的新的前沿科学理论数量众多。如何从整体上理清、综合甚至整合这些信息及学科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医务人员对于医学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系统性处理以及信息科技的潜力和局限性尚缺乏足够的知识,对医学信息学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实质也认识不够,特别是医院的领导层,对医院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目标及实现途径认识模糊,这一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学信息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医学信息学界有必要就医学信息学的内涵、实质及教学、研究的内容展开讨论,以便澄清认识,统一看法。
(二)加强对研究工作的领导:我国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研究的主体是医学图书馆和医学信息研究所,虽然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多数是以实用为目的的研究和开发,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一个国家的医学信息学发展,绝不是各种各样独立研究的总和,而是需要在硬件、软件、数据知识库、标准化工作及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全社会的准备和积累,需要全社会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需要有自己的有权威的和卓有成效的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实验室和科学家。对我国这样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更是如此。为此,应大力加强医学信息学研究的领导,切实发挥中华医学信息学会的领导作用,编制我国医学信息学发展规划,设立科研课题,协调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信息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开展医学信息学重大项目研究的联合攻关。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和培训体系:将医学信息学列入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以“医学信息学”取代医学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图书情报学”专业,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情报学”设置为医学信息学的两个方向。前者侧重培养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人才,后者侧重培养医学信息的分析人才。应尽快制定符合医学信息学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包括设立主干课程,编制专业适用教材。同时,进行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培养医学信息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力开展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信息管理技能.力日强国际合作,选派教学和研究人员出国进修,引进先进的医学信息管理观念和技术,缩小与国外的差距E引。
(四)开展中医药信息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医药学是我国特有的学术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越来越被医学科学界所认识。中医药学具有高度概括的信息内涵,隐性知识十分丰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也是一块等待深入开发的领域,其信息机制与西医学有很大的不同。开展中医药信息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同时还可以确立我国医学信息学在世界医学信息学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五)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彼德.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的本质不是技术和程序,管理的本质是为了使知识更富于效力。”知识管理是适应这种观念而产生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是信息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升华。为了使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更富于成效,应将知识管理的理念贯彻到医学信息学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一方面重视信息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医务人员的智力因素在医学数据、信息、知识转化中的重要性。对医院这种隐性知识密集型组织来说,如何从管理的角度发挥隐眭知识的作用,是需要整个医学信息学界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1图像配准
医学图像可以提供有病变组织或器官的大小、形状、空间关系等详细信息,比如CT图像可以显示骨骼结构和组织密度分布情况;MR图像和超声(US)图像提供的则是软组织的信息;PET,SPECT能反映人体的功能和代谢信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单一模态的图像往往不能提供医生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通常需要将不同模态的图像融合在一起,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以便了解病变组织或器官的综合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或制订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而配准则是进行融合的前提.图像配准[123]是指对一幅图像进行一定的几何变换而映射到另一幅图像中,使得两幅图像中的相关点达到空间上的一致.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是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互信息量[426]技术是最近几年提出的进行多模态图像配准一种有效方法.互信息量源于信息论,用于度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似性.它是一种自动的,基于像素灰度的方法,它不需要选择标志点或提取图像特征,不需要假设图像中的灰度值存在某种线性关系,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6].但是,以互信息量作为相似性测度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互信息量对噪声、采样点个数比较敏感,当图像空间分辨率比较低,有噪声影响和图像部分缺损时容易出现误配.为此很多学者进行了改进,Studholme[7]提出了归一化的互信息量方法,可以消除对图像间覆盖程度较敏感的问题,但该方法仍然忽略了图像的空间与方向信息.荷兰学者Pluim[8]提出了将互信息量与图像梯度相结合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图像梯度本身就对噪声十分敏感,当图像中存在一定的噪声时,该方法的配准成功率就变得比较低,而且求梯度的过程增加了计算时间,因而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本文考虑到像素点及其邻域内不同方向上的点的关系,将空间与方向信息引入到配准的过程中,并利用多元统计学中的方法进行快速计算,从而克服了前面提到的问题,达到了较好的配准效果.
2基于互信息量的图像配准方法
图像X的熵[6]可以度量图像的不确定性,其定义为H(X)=-∑ip(i)logp(i)(1)其中p(i)为灰度值i出现的概率.当某一个灰度出现的概率为0时,有0log0=0.由熵的定义可知熵的大小并不依赖于灰度本身,而只依赖于这些灰度出现的概率.(a)是一幅MR图像,(b),(c)分别是对其旋转90°和置乱变换后的图像.显然平移、旋转和置乱变换只是改变了像素点的空间位置,并没有改变像素点灰度值的大小,也就没有改变灰度值出现的概率.所以以上三幅图像具有相同的熵,H=5•0875.由此可见图像灰度值空间位置的改变对熵并没有影响.在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问题中,虽然两幅图像来源于不同的成像设备,但是它们基于人体共同的解剖信息,所以当两幅图像的空间位置完全一致时,它们的对应像素的灰度互信息达到最大值,即一幅图像表达的关于另外一幅图像的信息最多.这个信息就是互信息量.标准互信息量和归一化的互信息量的定义分别为MI=H(X)+H(Y)-H(X,Y)(2)和NMI=H(X)+H(Y)H(X,Y)(3)其中H(X,Y)为图像X,Y的联合熵.基于互信息量的刚性配准可以表示为T0=argmaxTMI(X,T(Y))(4)即找到一个最优变换T使互信息量达到最大.在配准过程中H(X),H(Y)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变化较大的只是H(X,Y),也就是说配准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只是联合熵,并没有体现出图像X,Y的熵.为了充分利用它们的信息本文提出了共生熵和共生互信息量的概念.
3基于共生互信息量的图像配准方法
对于一阶邻域系统(又称4邻域系统),每一个像素点都有4个相邻元素.如(a)所示,x表示像素点,y表示不同方向的邻域.而对于二阶邻域系统(又称8邻域系统),每一个像素点都有8个相邻元素,如(b)所示.(c)~(f)为4种不同的邻域结构,即像素点x在不同方向的邻域关系.灰度共生矩阵(Co2occurrenceMatrix)正是考虑了以上4种邻域结构.如果一个像素的灰度值为i,其相邻像素灰度值为j,则这两个灰度像素对同时出现的概率记为p(i,j).灰度共生矩阵不仅包含图像的灰度统计信息,而且反映灰度分布的空间与方向信息,即不同方向的一对相邻像素出现的概率.由灰度共生矩阵可以得到共生熵的概念:HCo(X)=-∑i∑jp(i,j)logp(i,j)(5)它反映了区域内的随机程度,包含了图像灰度关于方向、相邻元素及幅度变化的综合信息.当所有p(i,j)都相等时,熵达到最大值.为所示MR图像在不同方向的联合直方图两幅图像X,Y的联合共生熵可以定义为HCo(X,Y)=-∑i∑j∑k∑lp(i,j,k,l)logp(i,j,k,l)(6)其中p(i,j,k,l)表示图像X中一点灰度值为i、邻域灰度值为j,同时对应图像Y中的一点灰度值为k、邻域灰度值为l同时出现的概率.p(i,j,k,l)可以通过四维联合直方图计算得到,但是对于一幅灰度值范围从0~255,256个灰度级的图像来说,四维联合直方图的大小为256×256×256×256,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实现的.下面从多元分布的角度考虑如何快速得到图像X,Y的联合共生熵.n维正态分布随机变量x=(x1,x2,…,xn)T的联合概率密度为p(x)=p(x1,x2,…,xn)=1(2π)n2C12exp-12(x-u)TC-1(x-u)(7)其中u=(u1,u2,…,un)T为变量x的均值,C为协方差矩阵.它的熵[9]为H(x)=log[(2πe)n2C12](8)由文献[10]可知,对于图像X,Y,将(i,j,k,l)看作变量,可以认为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从而可以求出X,Y的联合共生熵:HCo(X,Y)=log[(2πe)2C12](9)这样就得到了一种新的相似性准则———共生互信息量:Co2MI=HCo(X)+HCo(Y)-HCo(X,Y)(10)显然新的准则中不仅包含了图像灰度的统计信息,而且包含了图像的空间与方向信息.
4实验分析
为了验证本算法速度快、精度高、鲁棒性强的特点,我们考虑二元邻域关系,采用Powell优化算法.用Matlab7•0在PC机(P43•0GHzCPU,512MB内存,WindowsXP操作系统)上进行了实验,并与传统的互信息量方法以及改进的与梯度信息相结合的GMI[8]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以B样条[11]为变形函数,以共生互信息量为相似性准则,将该方法应用到医学图像的弹性配准中.实验1.验证本文方法对图像大小的鲁棒性.由于互信息量是对图像概率分布的计算,在数据量减少时就容易出现误配.下面是对大小为64×64的MR与PET图像进行配准的实验.由于图像尺寸较小,图像联合直方图的统计总数会大量减少,这就像统计样本变小一样.这样联合直方图就会成为一个稀疏矩阵,对配准参数的变化变得极为敏感.同时由联合直方图近似得到的配准图像灰度间的联合分布和边缘分布的精度就会变差,从而严重影响到目标函数的平滑程度,导致产生明显的局部极值,使配准的优化搜索失败.如所示.将配准后MR图像的边缘加到PET图像上,以检测在边缘处的配准效果.(c)为利用标准互信息量进行配准的结果,很明显该方法在边缘处有较大的误差.(d),(e)分别为GMI和利用共生互信息量进行配准的结果,由于这两种方法都考虑了图像的空间与方向信息,相当于将图像进行了扩展,从而增加了有效信息.可以看到两种方法配准后的图像在边缘处已经基本对齐.但是GMI方法所需时间约为Co2MI方法的两倍.(a)~(d)是完全对准的磁共振PD加权和T1加权图像,及分别加入方差为0•01和0•02的高斯噪声后的图像.以含噪声的T1加权图像为浮动图像进行旋转,计算旋转后图像与含噪声的PD加权图像的互信息量.(e)为标准互信息量的变化曲线,横坐标为旋转角度(±30°),纵坐标为互信息量大小.由于图像噪声较大,削弱了图像间的相关性,得到的曲线波动较大.(f)是GMI的变化曲线,正如前面分析到的,由于图像梯度本身就对噪声十分敏感,当图像中存在一定的噪声时,梯度信息反而恶化了互信息的光滑性,使目标函数波动变大,出现了更多的局部极值点.(g)是利用共生互信息量得到的曲线,由于共生互信息量考虑的是相应灰度点及其邻域出现的概率,从而抑制了噪声的影响,增强了配准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可以看出利用本文方法求出的曲线比较平滑,并保持了良好的凸性.由于互信息量只依赖于图像灰度信息,当待配准图像本身包含的有效信息较少时,配准效果较差.(a)所示的CT图像反映的主要是骨骼结构等硬组织的信息,灰度变化范围较小,与MR图像配准时主要是利用的边缘处信息.如果图像有较大缺损时,就很容易出现误配.(c)为利用标准互信息量配准后的结果.可以看出两幅图像的边缘没有重合.求出的平移,旋转量为Δx=9,Δy=7,Δr=11,与正确的Δx=10,Δy=7,Δr=10存在一定偏差.GMI和Co2MI不仅包含图像的灰度统计信息,而且反映灰度分布的空间信息,得到的参数与正确值相吻合,但GMI方法所需时间大约为Co2MI方法的两倍.本实验参考Kybic提出的基于B样条的弹性配准算法[11],以B样条为变形函数,以共生互信息量为相似性准则,寻找最优变换T.(a)为一幅心脏灌注的MR图像,(b)为变形后图像.(c)为未配准前两图直接相减的结果,(d)为利用Kybic算法配准后图像相减的结果,明显地可以看出在头颈及心脏周围仍然没有配准,而利用Co2MI算法基本上可以配准,能够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
5结论
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互信息量的图像配准算法中出现的鲁棒性问题,提出了共生互信息量的概念,并引入多元统计的方法来计算图像的联合共生熵.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充分利用了图像的灰度信息和空间信息,很好地解决了基于互信息量的图像配准中出现的鲁棒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一般性的配准算法,Co2MI算法如同MI一样,可以应用到图像配准以外的更广阔的领域,如经济学、运筹学、模式识别等.
一、服务营销与医学信息服务管理的关系
服务营销与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并非是互相独立,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及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两者的联系也突显起来。
(一)网络环境下服务营销构成医学信息服务管理理论的基石
医学网络信息服务已打破了传统的信息服务和管理理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引进服务营销的理念和经营管理之道,同其他信息服务实体竞相争艳。
营销者将产品(服务)按照从核心到外围的顺序,依次是: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包括增加的服务和利益;潜在产品。医学网络信息服务产品也可以参照此方法来划分,由此可以看出医学网络信息服务除了提供基本的核心产品和实物产品外,还要提供给用户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它们共同构成医学网络信息用户的价值层次,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为了维持和发展用户,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另外,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看,医学网络信息服务也要借助服务营销理论进行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的运营和管理。
服务营销的根本理念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这正符合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的客观需要,即忠诚地服务用户。医学信息服务的知识化要求高素质的人员创造高质量的服务,为此,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更关注对人(包括内部员工和用户)的管理,即人本管理。服务营销就是强调对人的管理,认为人是产品(服务)的一部分。[1]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的动态性要求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特别注重创新和服务质量的管理,而服务质量是服务营销理论研究的重点。
(二)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对服务营销理论的逆向促进
服务营销与医学信息服务管理的关系是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及其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服务营销在医学网络信息服务专门领域的发展,会促进服务营销理论的成熟;通过专门领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以新的视角审视服务营销,促进服务营销的完善和进一步的发展。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理论的发展可以拓宽服务营销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发展和促进的,这使医学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和管理理论与实践蒸蒸日上;同时,服务营销在专门领域的深入研究使得服务营销理论的研究有了新视角,体现服务营销理论的价值。
二、网络环境下服务营销对医学信息服务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一)服务营销强调顾客导向的理念对医学数字信息服务管理具有指导和影响作用
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标,要从顾客角度,用顾客的观点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2]顾客的满意是企业未来利润的最好指标。因此,服务营销的核心是用户满意和忠诚,并通过信息服务组织战略性服务概念的制定以及内、外部各个服务环节体现信息用户导向理念,体现每一个工作或管理环节都是下一环节的服务提供者,同时又是上一环节的服务接受者。
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应从中得到启示,努力研究用户需求,用户心理,以及用户信息需求行为,学会与用户交流和沟通等,以实际的数据分析用户市场,指导医学信息服务管理,通过高质量的内部管理促进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用户的巩固和发展,切实推动医学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公益性)和经济效益。
(二)服务营销管理更注重“人”这个因素的作用
在服务营销管理理论中,人是产品的一部分,既包括用户也包括服务组织内部员工。服务营销使得用户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并且对服务质量做出最终评判,因此,管理好信息用户成为服务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服务绩效的好坏还取决于服务提供者的素质,这是构成服务质量的内容“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积极营造内、外部营销和互动营销的环境与氛围,创造性地激励员工和用户的潜能,这在服务营销管理理念中至关重要,以此体现人文关怀,培养服务精神,培育组织文化。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对基于网络的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应努力吸收服务营销管理中先进的理念和观点,为我所用,在医学信息服务组织服务文化战略的驱动下,通过对医学信息服务员工的合理激励,适时培训,适度授权,充分关怀和满足其需求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以及对用户合理与互动的管理与满足,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真正体现人本原理,创建医学网络信息服务品牌效应,满足医学网络信息用户精品化和个性化需求。超级秘书网
(三)服务营销以服务质量为关键环节和要素,对基于网络的医学信息服务管理服务质量的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在服务营销理论中,不仅强调产品质量同时强调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同信息用户的感受关系重大,它不仅取决于预期质量与体验质量之比,也决定于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水平。功能质量则指用户同服务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服务人员的行为、态度、穿着等方面对用户感知的影响状况。因此,产品也反映了产品的服务和利益。
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也要特别强调信息服务产品的质量问题,医学信息服务用户对信息服务产品评价同样是通过信息用户的感知获得的。用户除了对产品核心价值、基础价值的评判外,还包括对附加价值、潜在价值的判断。因此,基于网络的医学信息服务的质量管理是全局性、系统性管理,任一个服务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整个服务的失败。对于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应吸收借鉴服务营销的质量管理控制的先进理论,从用户的角度设计与制定质量管理、控制模型和方法。保证基于网络的医学信息服务组织从整体服务系统到每一个员工再到用户实际的感知服务整个服务过程环环管理环环相扣以及持续控制和改进医学信息服务质量。
【摘要】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主义市场的必备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整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途径和。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已进入一个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1]。终身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必然要求,而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许多专家指出,“课程整合”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强调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
1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当前信息素养的具体涵义是指,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有能力从书本、报纸、电视、广播、社会调查、国际互联网等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库获取、储存、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信息素养是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他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就是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教材,要求他们通过互联网、书本、报纸等查阅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在上课时进行抽查,对积极查阅信息资料、获取信息知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让学生懂得绝大多数科学发明来源于科学家的灵感和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激励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能取得成功。例如,“青霉素的发现”,是弗莱明、弗罗利和钱恩等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过程,他们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打开了用微生物制造药物的“抗生素时代”的大门[2,3]。通过以上类似的例子,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利用信息资源思考、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2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教师应鼓励、支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互联网上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最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和各种学习信息,而且其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内容可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如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等内容较抽象,难教难学,学生通过查找这些内容的虚拟实验,使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在动画环境下变得生动有趣,这不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能激发他们获取信息的兴趣,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实生活素材丰富多彩,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捕捉信息的能力。例如,讲完“遗传病种类”后,为加强学生对遗传病的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参观儿童福利院,进行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关注,关爱儿童,并进行普及遗传学知识的宣传,倡导用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2.3培养学生信息整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的能力。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浏览、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从中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有些学生在查到资料后,不知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并加以利用。例如,在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遗传病的材料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类、综合,从中出遗传病的主要因素。
2.4培养学生信息表达能力信息表达能力是指把整理出的信息进行展示和表达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可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布置作业、目标检测和写调查报告等方法让学生把各自整理出的信息资料表达出来,达到利用信息、解决信息问题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了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通过咨询和诊断方式,对某些疾病提出预防和措施,促进优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2.5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信息交流在传播学上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等现象。在教学中体现为鼓励学生更多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与共同,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孤立学习与自我思考。信息交流的根本意义在于把个人主义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的教育观,转变为融合式的教育观。例如,在进行中学生高度近视社会调查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6~8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获取、加工、整理、表达信息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然后以报告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遗传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与学生一起探讨高度近视这一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和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这样既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来源,提高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信息传递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大胆接触社会,发挥其主体作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摘要:目的本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来进行阐述,探讨媒介素养融入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方式。方法以上海某医学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对医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媒介使用广泛,但对于信息检索的需求、信息的检索手段及媒介的利用能力尚待提高。结论医学院校采取融入式媒介素养教育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在医学信息检索课中融入媒介素养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医学情报学;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课程融合
0引言
移动通信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技术,推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优良的医学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具备现代医学信息技术能力,教育要探索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各种媒介的兴起,以网络媒介为主的媒介,对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深入渗透,导致医学生的面临更多的信息挑战,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力不足的缺点暴露,了解当代医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探讨如何让医学生能正确的使用和利用媒介,采取何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1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
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都在90年代传入我国,目前,信息素养类课程开设较多,但对于媒介素养,国内医学院校几乎没有设置相关课程,教师对媒介素养的知晓率和实践率也十分低。保罗•泽考斯1974年提出[1]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源来解决问题所应用的的技术和技能,该概念的提出主要针对人们对所获取的信息的辨别、利用等,重点在解决信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技术参与问题。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是在1930年,由英国利维斯首先提出,媒介素养主要有四个层面,包括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和目的、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通俗的讲即大众面对各种媒介信息资源的时候,选择、理解、质疑、评价、创造、思辨的能力。医学信息素养课程重在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医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媒介素养虽然比较侧重于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思辨能力,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医学信息和媒介信息具有某种一致性,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信息量暴增的情况下,探索的进行课堂实践改革的方式,将二者有机融合就变得顺理成章,顺应时代需求。
2医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2.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某医学本科院校学生,均为首次接触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学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问卷调查主要通过授课教师课前统一指导,采用无记名方式,随堂填写问卷并收回。授课教师随堂共计发放问卷315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其中男同学110人,女同学188人,有效问卷占问卷总数量的95%。
2.2调查结果分析
2.2.1互联网是医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
医学生平常使用最多的媒介为互联网(90.5%)、电视(39.6%)、报纸(40.7%)。大多数学生是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作为主要的媒介工具,传统的媒介如报纸和电视作为很便利的获得媒介信息的渠道,仍然比较受医学生喜欢。
2.2.2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为娱乐休闲
医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包括娱乐休闲(71%)、缓解压力(43%)、聊天交流(42%)、拓展知识(30%)、了解资讯(23%)、打发时间(7.9%)、其他(0.9%)。深入访谈发现,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我控制,手机上网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客观环境的制约,手机媒介的使用的时间占据时间超长。
2.2.3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在网站、手机客户端、电视、微博、报纸、广播、杂志等信息获取渠道中,95%的学生选择了三种及以上的媒介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深入访谈也发现,在选择网站媒介服务时,医学生最容易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使用习惯的养成,在多种媒介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医学生的媒介习惯也比较理性,不再盲目追新。
2.2.4媒介的使用趋向理性化
81%的学生认识到对媒介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鉴别和选择,70%的学生对信息的真实性保持理性的“有时相信”的态度。在网络信息虚假的时代背景下,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会对媒介传递的信息判断采取积极的态度。
2.2.5信息检索能力还需提升
当需要文献资料的时候,43%的学生表示对信息渠道非常清楚或清楚,5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71%的学生认为能快速检索到所需信息,48%的同学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阅读、分析和整理,31%的学生可以通过朋友圈、电子邮箱、微博、论坛、QQ等媒介工具进行分享和学习。网络媒介的便捷对当代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更多可想象的空间,但对于信息检索的需求、信息的检索手段及媒介信息的筛选能力尚待提高。
3媒介素养融入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学实践
3.1媒介素养融入医学信息检索课的优势
在课程设置的方式上,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展主要有独立设置课程和融合入其他课程进行培养两种方式。基于医学院校的特点和现状,本研究采取融入式教学开展方式。同时,这种融入式的教学手段,对医学院校的老师、教学时间、教室空间等的软硬件要求相对较低[3],能够让更多的医学生掌握使用媒介和利用媒介信息并进行鉴别的技能。本研究通过增加传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范围,通过课堂和课外,选取医学生感兴趣的媒介主题,采取小组讨论和PBL等教学方法,在信息检索的内容中融入媒介资源,达到调动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媒介使用和制作能力的效果。
3.2教学原则与目标
3.2.1教学主要目标
依据所融入的课程的不同或教学侧重点的不同都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差异,医学信息检索课的课程目标不可能包括全面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但总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医学生获取、识别、分析、利用并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本研究以课堂为基础、培养医学生信息能力和媒介使用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及课后的分析、质疑、交流和自我表达等技能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医学知识获取和分享的自主性。
3.2.2教学内容
在医学信息检索教学内容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要素应该包括教学主题、形式和时效。主题方面,由于医学信息检索课内容中融入的媒介素养的内容范围的确定具有一定难度,既不能只关注部分媒体内容,又无法将所有的媒介内容形式都涵盖,因此融入式的媒介素养教育所选定的授课主题就是应该和所融入的课程的教育内容紧密联系,要求授课内容要以医学信息检索课的内容为参考,挑选有利于医学生发展的贴近专业的主题。同时,在展现形式上要全面而丰富,既可以是传统的纸质媒介,尽量打破单一媒介形式的壁垒,发挥多种媒介在课堂上的优势,如图书、报纸、杂志等,也可以多涉及新型的媒介形式,诸如音乐、视频、网络等。多样的教学文本,增强医学生对各种媒介形式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媒介信息的选择上,要注重实效性,这也同医学信息检索的实效性是一致的,医学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的快,掌握信息的实效性也是医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之一。因此,时效性上应该把最新的媒介信息作为课堂的教学素材。
3.2.3教学组织与实践方法
融入式课堂实践分为四步骤:第一,由教师确定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主题,在课前对该主题进行研究,收集全面而丰富的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做好合适的导入,引领学生进入该主题。第二,学生根据已有常识或知识对主题展开讨论,或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在课堂上分享汇报,并对比不同媒介的差异,展开讨论;第三,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认识媒介信息的表面现象和本质问题,真正了解媒体的本质、立场、运行流程、以及各种媒介手段等问题;第四,学生对媒介理论和现象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制作相关主题的媒介作品并在课堂进行展示汇报。通过课堂内外的四个步骤的衔接,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考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对先前的认识进行回顾和反思,以对各种媒介现象获得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知,提高自己媒介信息的辨别力和批判力。
3.2.4教学评价标准
授课评价方式要求具有多样性,比如鼓励医学生采用小组方式来完成医学类课题;课后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让医学生对相关医学信息辨别真伪,并对其进行陈述,此外,也有着重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标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医学生可以通过对媒介素养的学习成果在表达与制作讯息,并积极利用在各种媒体上。
4总结
媒介素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医学院校独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因此采取融入式课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较为可行的方法,避免了医学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课业压力大等客观的阻碍,这种课程开展更能迎合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素养提升的需求[4]。在师资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医学院校开设媒介素养融入式课程,提升信息类教师媒介素养水平和研究水平[5],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的媒介资源,为医学生提供优质的媒介素养教育环境。通过融入式媒介素养教育,构建相关课程教育新模式,提升医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判断力以及对媒介所的不良信息的抵抗力,也是更好地服务课程思政.
作者:王丽萍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
【提要】随着医学装备的大量应用与发展,信息管理已成为医学装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需求,使医学装备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规范、简便、实用与高效。但应注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能力培训,完善管理机制,预防与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与稳定,保障医疗卫生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医学装备;信息管理;效率;人才;培训
医学装备科是近几年新起的、为顺应医院等级评审以及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中用于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仪器设备、器械、耗材和医学信息系统等医学装备[1]而设置的职能管理部门,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又具有执行相关法规和设备与器械等管理的职能性,其工作与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正常运行。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各种医学装备技术含量与复杂程度日益提高,数量也越来越多,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管理效能,既是医学装备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仅就信息管理在医学装备科中的应用与个人体会作一阐述与探讨。
1在医学装备管理中应用的主要特点
信息管理是人们对信息资源与信息活动的管理,是人类为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应用于医学装备仪器设备、器械、耗材和各类医学信息系统的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以数字化信息管理为主并逐步代替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②容纳信息量大,使医学装备科有关信息更系统、完整与丰富;③方便实施对各种器材进行分类,如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辐射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Ⅰ类医疗器械、Ⅱ类医疗器械、Ⅲ类医疗器械等[1-2],从而达到全面、精细和系统管理的目的;④方便数据信息读写、编辑、搜集、检索与利用,使相关数据(信息)处理更快捷和简便;⑤方便信息数据携带与保存,减少以往传统处置方法的艰辛与麻烦;⑥可任意设置使用权限,方便个性化管理与数据安全;⑦可实现远程交流与监控,方便网上办公与数据交流;⑧为上级领导决策分析与相关部门数据审查核对提供更完整与快捷的服务。
2在医学装备管理上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利用信息系统开展医院信息管理,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针对医院财务进行的管理,以后逐步扩展并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各个方面。如今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的应用已成为衡量一所医院或一个单位和地区科技水平与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完善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组织、制订、实施等工作,负责医学装备购置、验收、质控、维护、修理、应用分析和处置等全程管理,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医学装备信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组织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等[1]。这为信息管理在医学装备管理上所承担的职责与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各医疗卫生机构规模与管理任务不完全相同,如仅以医疗设备而言,普通的一家三级医院,在运用的大、中、小医疗设备至少上1000台(件),总价上亿元人民币。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设备总资产约占医院总资产的50%以上,一些超大规模的三甲医院的设备可占到全院总资产的70%~80%,甚至更多。设备涵盖医学影像、生化检验、电生理检测、生命体征监护、医用光学、手术麻醉、急救、康复理疗及其他各专科专用设备等,种类繁多,功能庞杂,价值各异。大多设备都在数十万元以上,有的甚至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元人民币,如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数字X射线摄影机(DR)、美国GE公司的64排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DSA)、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等。由于医疗卫生竞争力和人类健康需求加大,各种高技术、高标准、高精度、高度自动化与高度复杂性仪器设备大量推向市场,功能从一维超声成像发展到动态实时三维成像,普通模拟成像到数字X线成像。功能越强大,分辨率越高,设备成本与维持费用越高,同时导致医学装备从管理到维护人员配置的明显差异。由于信息管理可用于医学装备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计划、审批、招投标、采购、设备安装验收使用到最后设备与耗材报废处理,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库存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对使用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等,都离不开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在医院医疗装备管理上应用的实际意义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以服务医院、服务临床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服务意识;②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③规范医学装备管理行为,提高工作质量;④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⑤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济效益;⑥注意决策分析,提高管理水平;⑦提高部门信誉,增强医院竞争能力;⑧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全面发展[5]。
3在医学装备管理上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然而,任何一种管理或管理模式都会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或不足之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也如此。
3.1信息系统安全方面
主要来源于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全与应用层安全四部分。其中数据(信息)与网络安全影响因素最多,也最复杂,且形势日趋严重。由于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全方位信息监控和情报战略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事件频繁发生,网络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不断暴露,漏洞不断增多,计算机病毒等恶意程序大幅度增加,使我国泄密与信息系统被破坏等情况时有发生[3]。
3.2人员结构与素质能力问题
信息管理毕竟是21世纪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产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装备建设与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加上大型高端数字化设备的大幅增加替代了以往的普通模拟型设备,以及医学装备科大多数是在原来的设备科(组)或器械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数人因此加入了“知识重建者”行列,导致如今各单位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加上有些单位可能存在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驱动绩效体系有效运行的内在机制,以及对医院环境和职业暴露认识不足,将对员工能力的发挥产生较大影响。人的主观积极能动性与其知识的发挥对各项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乃至于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始于素养,终于素养”[4],做任何事从始至终都关乎着人的素养。通过人才培养教育与知识共享提高人员素质是古往今来人们普遍认可的策略,组织认可与激励是建设与搞好人才培养与内部知识市场的基本条件。有研究表明,仅以行政命令推动知识共享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还将挫伤知识传授者与接受者的教学热情,并进一步降低了组织对内部知识市场进行投入的可能性[5-6]。教育培训方面,尤其是医疗设备应用教学,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7]和以典型案(病)例为基础的CBL教学法[8],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9],可以有效提高员工操作技能。
4小结
医学装备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尤其是高科技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大型关键仪器设备,更不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熟练掌握和完全管理好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工作与管理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多观察、多学习、多交流,注意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与关键点,细心研究与呵护每一台(件)仪器设备,多为伤病员的生命与健康着想,保障医学装备质量与正常使用,提升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不甘人后,勇于精益求精与开拓创新,医学装备的信息管理等各项工作就一定能越做越好。
一、我国医学信息服务的现状
(一)资金短缺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医学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之不再受传统文献实体检索的束缚。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医学工作者只要提升自己的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就能够在医学实践的过程中,更多的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但简单的信息服务并不能充分的满足医学工作者的需求,解决医学问题的策略才是医学工作者迫切需要的。而资金短缺则会造成医学工作者在进行有效措施比例的验证中,无法进行相应的严格的科学研究,也无法严格的评估相关的技术效果,最终必然会影响医学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之无法充分满足循证医学的发展需求。
(二)社会意识水平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众多医学信息服务人员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只要将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工作和普通的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做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工作,在循证医学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方面了解并不充分、深入。同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的信息服务认知水平不高,面对医学信息服务人员提供的一些帮助,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
(三)专业素质水平低下
循证医学的发展给当前医学信息服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要求,要求医学信息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养,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而医学信息服务工作者也只有具备了以上专业素质,才能够在众多的并不断变化的事件中将有用的信息发掘出来,并运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有效的评价各种证据。但在我国,由于医学信息服务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医学信息服务工作者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这也就导致了医学信息服务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的认识并不深入,专业素质水平低下,自然也就无法使循证医学对信息服务工作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基于循证决策的医学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医学信息服务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共建、共享、共知是构建医学信息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遵循的原则。通过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采用级联的方式将各个区域及各省的信息服务中心联系起来,并严格以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为基准,采用分散操作、集中管理的模式,使群体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实现体系中各信息服务中心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医学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
(二)保障医学信息服务体系的政策
构建医学信息服务体系,必须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政策作为政府工作开展的准则,其制定必须在相应的证据支持下完成,循证医学的发展也依赖于政府有利于循证决策的文化和环境的营造。基于问题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应得的相应的鼓励,并为之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在得到研究结果后,还要对该项措施的相应的证据进行相应的检查,对所有的文献进行检索,看是否还存在其他证据,并对研究证据的质量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新措施引进的利弊以及相应的可能性。在获得相应的成果后,再进行决策的制定,并对全局进行指导。
(三)一站式的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为使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得到有效的完善,使数据库中海量的信息资源得到更为高效、科学的整合,并为最终实现循证医学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科学证据,一站式的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站式的医学信息服务平台中,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文献检索,并能够通过“问题-搜索-答案/推荐方案”模式对各类医学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总结和归纳相应的证据和专家给出的推荐意见,并能够在证据质量的基础上,给出推荐意见。反复循环中,最佳的证据就得以形成,最终使医疗实践和群体决策的进行得到最佳的科学证据。
当前,循证决策的模式是确保医学信息服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并构建相应的基于循证决策的医学信息服务体系。
作者:殷亮 程瑾 李芳薇 张晓燕 单位:解放军医学图书馆
1医学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设计
参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1]和颜惠的合作共享定题服务模式[5],设计基于微信、微博和院内网站的医学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需求获取模块、信息源模块、结果传递模块。
1.1需求获取模块
我院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院的医务人员、进修人员、实习学生等,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扩大到整个军区的医疗卫生机构。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是收集用户的信息需求,收集方式有3种:一是由查新站的专业检索人员主动与我院重点科室、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沟通,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二是借助社会网络工具,如微信、微博及院内网站等交流平台不定期收集用户信息需求,并及时整理和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三是针对医院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信息咨询服务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医院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以及对信息咨询服务的要求。
1.2信息源模块
信息源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重要基础。信息源模块主要是收集我院图书馆可利用的信息源,包括购买的电子资源、馆藏书刊和网络资源,从长期合作的图书馆获得的信息资源,从本院科训科、杂志编辑部、科室等部门获得的科研项目、学术会议等信息资讯,从全国图书情报协会、全军图书情报协会等专业组织获得的信息资讯。
1.3结果传递模块
结果传递模块是图书馆员将信息咨询的结果、学科进展等医学信息传递给用户。该模块主要涉及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实现方法等。
1.3.1信息服务内容
开展信息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医学信息人员(查新人员)的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医院医务人员在海量信息中找寻信息的苦恼,使其以更简便的方式、更少的时间获知专题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最新科研动态。因此,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定题服务,还包括文献检索、学科快讯、新书推荐、数据库使用信息、各类学习资源等。
1.3.2服务方式和实现方法
通过微信、微博、院内网站等交流平台为医务人员提供定题服务,定期推送医学资讯,主动将医学信息发送给医务人员,便于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专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节省其检索信息的时间。
1.3.2.1定题服务
定题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科研需要,对某特定医学主题进行跟踪检索,定期或不定期把经过筛选的最新检索结果,以摘要或述评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或针对医学领域中的各种项目、研究课题,经与用户协商在课题前期调研、开题立项、中期结果、成果验收的整个过程中提供文献检索服务[6]。国内定题服务领域研究的主要热点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定题服务的影响[7],以及RSS技术和PUSH技术在定题服务系统中的应用[8-9]。本文构想的定题服务系统是基于手机等移动通讯交流平台的。首先,图书馆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院内图书馆信息网页。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的访谈方式,遵循以重点课题服务为主并兼顾一般的原则,确定我院需进行定题跟踪服务的课题。第三,由查新人员组成信息咨询队伍和信息咨询平台管理队伍,根据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确定检索范围、检索词和检索策略,进行全面信息检索,并系统分析、归纳文献资源,形成学科文献评价、综述等,定期在公众平台上。最后,收集用户对定题服务信息结果的反馈意见,针对用户的意见和要求修正检索词和检索策略,再次进行信息检索和分析,直到用户满意为止。定题服务是查新员与用户之间持续合作的过程,两者需反复沟通,才能使信息检索结果更符合用户的信息需求。
1.3.2.2定期推送医学资讯
信息推送服务体现了“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10]。图书馆员应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院内图书馆网页3个平台定期相关医学信息,包括医院各科室较关注的科研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科研动态、各学科专题会议或研讨会的信息、科研课题查新信息、成果或立项申请结果的公布、资源数据库的使用和更新状况、新书目录及简介、最受欢迎书目等。
2医学信息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维护
2.1积极推广,吸引用户群
没有用户,再完美的服务平台都是虚设的。我们应加强对移动信息咨询系统的宣传和推广,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吸引用户群选择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我院查新站是为广州军区范围内的军队医药卫生单位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图书馆可以在查新站用户群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医学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为广州军区范围内的医药卫生单位提供医学信息咨询服务。
2.2建立信息咨询服务档案数据库
科学研究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因此要对定题服务全过程检索的文献资料、检索途径、信息反馈等进行归档,建成服务档案数据库[11],作为日后相似课题的检索参考和信息咨询服务工作质量评价的依据。服务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保持科研课题的连贯性,同时可以减少信息咨询人员的工作量,避免重复检索。
2.3设置激励机制,保障信息咨询队伍的建设
信息咨询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人力基础。我院图书馆有3名专职查新员、2名信息技术员、2名流通服务人员。为了保障平台的运行,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是设置激励机制,在不引进新人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合理安排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任务,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起现有人员对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保障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增设读者交流平台,鼓励读者在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中进行知识传递和共享,丰富信息获取的渠道和内容。
3结语
目前手机等移动通讯交流工具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医院图书馆应顺应时展的趋势,大力建设智能化的移动图书馆公众服务平台,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便捷的端到端的信息咨询服务;开通医院信息咨询服务公众系统,彻底打破地域和时间界限,让医院科研人员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咨询,了解科研动态和获得文献资料等,使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变得更容易、更简便。
作者:黄芳 欧阳硕 白萍 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科
社会医学论文:西方社会医学管理对卫生事业的启发 美国是在19世纪后期才建立起注册医师制度,而推动这项改...
护理管理论文: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的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笔者选取自...
医学美容论文:对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美容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医学美容专业;思考 随着社会经...
国外医学论文: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经验提高我国五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五年制...
口腔医学论文:模拟教具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在口 腔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
医学管理论文:试论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