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07 10:44: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当中明确的提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教育基础内容,通过语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能力。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则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的语文教学开展和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前言:

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却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实施,当前阶段对于学生的德育能力培养开始加以重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于体现出教育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做出保障。下面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只是知识性的教学,教学中除了读书、写字,没有其他的功能存在。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种掌握汉语的方式,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将德育教育内容逐渐的渗透到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去。小学语文教材中本身是有着很多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的,可以说教材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保证。同时,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得到集体观念的培养、家庭观念、责任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的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学生也普遍更加容易接受,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十分关键的。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从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并且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能够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当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学生的语文的兴趣所在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强化都能产生重要价值,并且也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现状,让更多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因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教育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中的问题

2.1传统观念深刻:我国长时间来都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实施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已经在教学中形成了固化思想,即便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也难以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思想观念。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性学习,却严重的忽视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比较看重成绩的提升,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加以重视。2.2形式感强:虽然当前在我国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但事实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在教学中是难以接受到德育教育的。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在课堂上也是很少涉及到的,或者在讲解过程中比较流于形式,要求学生将德育内容背下来或者抄写等。这样的形式严重的影响了教育的正常实施,也违背了教育的主要目的,导致效果始终难以提升。2.3教材作用难以发挥:在当前阶段我国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存着很多的潜在德育教育内容的,但由于教师的认识不足,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上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利用也不够重视。在教学中仍然各司其职,采取一带而过的形式来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难以发挥,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施,发挥不出语文教材的价值。

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3.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关键人物。当前阶段在小学当中教育体系已经开始向全面化方向发展,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适合教育的发展及趋势,能重视师德修养的提升,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表率作用。同时,教师要计划的提升自我,在教学中有意的、系统化的渗透思想道德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逐渐受到影响,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建立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3.2正确利用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有些德育教育内容并不够明显,有着一定的隐含性。作为教师就需要深入的对教材进行研读,挖掘到当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可从而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理解在这些内容中所包含的实际含义和价值,并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对于教材的剖析能让学生在知识性的内容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得到德育知识的训练,让他们进一步的感受到德育内容,为他们未来素质发展做出贡献和保障。3.3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定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更好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要表示出关心和关爱,在教学中更加要为他们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关系能得到递进。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教育的效果提升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语

语文作为文化素质培养的关键课程,德育教育几乎是伴随始终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发挥其育人的作用,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渗透德育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德育上的培养,为素质提升提供保障。但教师也应当注意,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学生的发展过程,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钟黎恒 单位:湖南省邵阳县新华完小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摘要:从德育渗透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小学美术学科在德育渗透的优势,以及推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新课标

1什么是德育渗透

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德育,“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德育主要表现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两个方面。从学科教学角度来讲,显性德育指为实现社会所要求的德育目标,德育工作者采用外显的、明确的、直接的方式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或课程。虽然显性德育具有直观交流性,但是它“填鸭式”思想灌输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时,与之相对的隐性德育就派上了用场。隐性德育具有“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作用,相比“外显的、明确的、直接的”显性德育更加容易使小学生乐于接受并内化德育思想实践,继而外化为德育行为。可以说,隐性德育是显性德育的有力补充。本文所述德育渗透是隐性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指教育者通过各学科的正常教学,强化德育与相关领域的联系,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得到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提升的教育。中国传统的德育渗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非常注重环境的影响,二是提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三是发挥民俗、宗教的教化作用,重视个人的自我修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德育的教育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德育的渗透性教育越发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美术道德教育,现代教育者必须充分理解德育渗透的概念,提倡通过暗示、陶冶、激发潜在课程等方法来进行德育渗透。

2小学美术教学对德育渗透的独特优势

2.1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德育本身关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与社会的很多层次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美术教学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为德育渗透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式。2.2美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会让人产生惰性、产生疲劳,长期下来,会对课堂产生排斥感。而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为绘画技能课、写生课、欣赏课、造型设计课等等,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提升了学生对美术课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德育渗透工作的有效性。2.3美术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德育需要自愿将人的内在调动起来,需要学生们愿意去接受这些信息,而美术课中的趣味性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们受到思想道德教育。2.4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对于德育来讲,如果对学生进行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评价方式,会给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美术教学的评价是人文学科里面中较有艺术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它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活动开展中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指向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它具有开放性、自评性、丰富性、多样性以及适切性等特点。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易于思想教化的时期,对直观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推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美术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使其内化为德育思想。

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3.1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注重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知识,因课来选择德育主题并进行德育渗透,把资料通过备课的方式将德育知识融入进去。例如:在上三年级美术《变废为宝》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出个性鲜明的立体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通过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3.2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要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心理,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遇到学生的问题时,能用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例如:小学的美术课堂是比较活跃的,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遇到同学之间互相吵闹,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心平气和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教会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另外,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必须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适时推进一些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节假日(国庆、中秋节、端午节等)或重要的日子(父母的生日、纪念日等)等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视觉效果,展示给学生们,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3.3教师要注重在细节上的德育渗透。首先,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要有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才能有严格的要求。其次,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在细节的问题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上剪纸课时,提醒学生们在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对着同学,或者是有同学忘带工具时,建议同学们合作完成作业,引导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让孩子们体验到团结互助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悟到劳动和协作精神,分享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人交流、互助合作、珍惜艺术作品的意识等等。

4结论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动机、兴趣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渗透式的德育在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美术教学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既有效又有趣的方法,把这些情感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一种引导,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谭斌 刘显成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来说,对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将德育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形式,结合好教学内容,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思路

前言:

对于德育来说,就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基本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应试教育进行创新,从不同的角度上出发来培养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只有产生出学习的动力,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也能像,加之在学习目标与意义上不明确的影响,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得到长时间的集中,这样也就出现了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借助鼓励与赞扬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就要从不同的角度上出发,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同时还要运用好有效的语言,以此来鼓励学生,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来参与到学习中去,产生出学习的动机。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机,才能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也就可以产生出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内容之一。所以教师就要从学生入学阶段其,结合好教育的内容,从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角度上出发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自身实际之间的关系,从而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1]。

2找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元素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例题与习题中包含了许多德育的元素,所以教师就要做好分析与思考工作,将这些有利的元素挖掘出来,从而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好德育知识。如学生在学习“秒的认识”的过程中,在学生对秒产生出一定了解以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出在2004年中,运动员刘翔在110米跨栏决赛上以12秒91的成绩获取金牌的视频,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出飞机、火箭的平均速度,以此来进一步验证1秒。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1秒是极为短暂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安排时间,以此来让学生珍惜时间。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将教学内容联系了起来,同时也加强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有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变化,这样也就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2]。

3借助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认识事物

3.1帮助学生养成实践的习惯: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自身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着抽象思维逐渐发展的阶段。通过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在辩证唯物主义中认为,实践是提高认识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认识进行发展的动力。在新课改中也明确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实现有意义上的学习。在数学中一些概念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就要将知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在认识11-20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选择直尺来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在直尺的左侧摆放小木棍。右侧则摆放出11,以此来让学生明确11的组成。当在直尺左侧摆放出两捆木棍时,学生也就可以自认的明确20的组成。借助这种实物,可以加深学生的形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发展,同时也可以对数产生出感性上的认识[3]。3.2从联系与发展上来看待问题:对于事物来说是相互联系且不断发展的。所以数学知识之间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也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是相互包含的,同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如在奇数中的质数,且质数中大多数为奇数等。知识在具备某一条件的基础上也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借助这种联系来将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好这一知识,实现灵活运用的目标。

4借助不同的方式与途径来渗透德育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出发,借助实物以及教具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好抽象的数学知识,或是借助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分析好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借助有相应的渠道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还要做好德育知识的渗透工作。如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在其概念的基础上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其公式,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上的联系。教学是指导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经验的过程,所以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就熬借助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分析等来认识到知识的属性,启发学生的治理,同时还要做好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好知识。在遇到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掌握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帮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4]。

5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渗透德育知识

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从教学内容上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如学生在学习成数与折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了税收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税收的意义,帮助学生明确税收的方式。通过讲述学生可以明确税收是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而依法纳税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好学生的责任感与异物感,借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明确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数学教学内容上出发,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德育素材,所以教师就要做好德育的渗透工作,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目标,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先进的教学技术,分析好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与文化道德水平[5]。

6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德育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所以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德育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上,促进学生身心实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分析好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将德育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毕俊梅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李王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作用

德育教学是对学生开展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和智育、体育、美育相互关联、密切协调,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德育教学内容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其目标在于促使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赏识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不断获得学习动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自信和成功之间具有累加效应,即越是自信,越容易成功;越是成功,自信心越强。因此,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在增强心理体验的同时,纠正不良行为。实践应用表明,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失败的学生找回自信,帮助自信的学生走向成功,是德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二、实施赏识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赏识氛围

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有利于激发个人潜能。因此,教师应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赏识氛围,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肯定和认同,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优秀的,从而获得学习动力。俗话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师应该以欣赏的态度面对学生,多进行语言鼓励、行为引导,减少批评和责备。教师普遍具有这种体验:如果夸奖了某位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该学生就会具有高昂的学习情绪,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根源就在于学生认为“我能行”。因此,营造充满赏识的学习氛围,是赏识教育的第一步,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不断磨练意志,最终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二)挖掘学生优点

赏识教育的落脚点,就是欣赏学生、认可学生、赞美学生。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除了活泼好动的共性以外,学生之间的差别较大,具有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举例来说,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天赋,获得教师的赏识多;部分学生在动手、动脑方面天赋更高,但教师没有发现,因此获得的赏识就少。赏识教育的开展,必须挖掘学生的优点,一来有利于学生将某个方面的优点扩展到其它方面;二来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体现,从而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

(三)合理捕捉赏识契机

好的教师应该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并对这一亮点进行赞赏,促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激发学生潜力。但是,什么时间赏识、如何赏识,是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也就是要合理捕捉赏识契机。举例来说,A同学普通话说得好,而且在朗读课文时富有情感,声音洪亮,教师可以从朗读上赞扬学生,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发挥带头作用。如此一来,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B同学有文明的言行举止,主动和教师、同学打招呼,教师可以在班干部选拔时,推荐该学生担任宣传委员,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学习礼仪知识,以实现共同进步。

三、实施赏识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让学生避开失败挫折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具有哲理性,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适用,由于身心发育不完全,小学生面对失败可能会带来永久性的伤害。赏识教育的一大关键,就是帮助学生避开失败带来的挫折和打击。例如,学生考试得了95分,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感觉距离100分很近了,而不是才考了95分。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尤其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把目标定的过高,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就能够实现目标。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班级里,学困生往往是最缺乏自信心的群体,这时候教师的赏识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都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鼓励。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提高关注度,课堂上可以让他们优先回答问题,并要求全班学生进行掌声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信心。另外,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热爱集体,继而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赏识。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每周举办一次班会,要求学生指出他人的优点,对突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赞扬,促使学生在互相赏识中发展友谊。

(三)使用个性化的批语

教师在作业批改时,应该摒弃优、良、中、差的评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作业及时完成、书写工整的学生,可以画上一个大笑脸;或者按照完成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星星。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就会说“我有3个笑脸”“我有4颗星星”,继而形成相互展示、相互激励的氛围,营造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增强心理体验的同时纠正不良行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文中从营造赏识氛围、挖掘学生优点、合理捕捉契机三个方面,介绍了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避开失败挫折,关注每一位学生,并使用个性化的批语。希望能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作者:张振华 单位:秦安县云山乡吴大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不仅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还要处处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是强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1情感诱导渗透法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讲台上,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并通过对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践,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要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给学生展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驾驭“神舟”5号飞船从腾空至进入圆形轨道的多媒体课件,画面闪烁着飞船离地球的距离(半径),让学生求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长度,再求飞船共绕地球14周的行程。这样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激起他们从小对航天科学的热爱之情,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美感渗透法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的问题常蕴含有形的因素,形的问题则可以用数来体现。也就是说,数学不但拥有科学的真,而且也具艺术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还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练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来展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结合多媒体准确地展现“数与形”的转换过程,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给学生进行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3背景介绍渗透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道理和数据都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最先发现和计算出来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介绍。如教学“圆周率”时,可采取图像或文字的形式解说数学家祖冲之的勤奋研究过程。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播放“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录像,通过画面的图像和文字解说来展示数学家陈景润那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这样,学生不但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教育,为学生学好数学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意志力。

4习题渗透法

在数学教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还应结合实际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生活、爱科学等教育。如教学“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时,可播放在公共汽车上两站上下车人数变化情况实录。起点站上车25人,到下一站下车7人,又上车10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即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了上下公共汽车的情形,很容易地列式计算,解决了问题。也使学生懂得了乘公共汽车要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上车自觉买票等生活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教师围绕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所编写的习题,精心设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5学科整合渗透法

数学的教育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与其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抓好数学与信息技术、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整合。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努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在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能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做到自然而有机地渗透,充分发挥了数学的育人功能。为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搞好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结合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效。

作者:郑召锋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苗庄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城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小学语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对于启发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内容的渗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国大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意义,因此导致德育渗透中问题较多。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问题和德育渗透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问题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问题

1.1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充当着主导甚至是主体的角色,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出现了问题。教师角色定位大部分为学习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主要的角色是为学生传授知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会认为自己的主要角色就是为学生传授书本中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内容以及形式等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实施的,在德育渗透方面就容易出现疏忽的情况[1]。此外,教师角色定位将教师过度权威化,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教师不会主动联系学生,学生不敢靠近教师,因此也会限制德育渗透的效果。

1.2思想观念过于片面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认识到其中包含的德育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德育影响。但是在我国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中经常会出现德育渗透片面化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完一篇文章之后会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道德分析,而这些分析就会让学生产生对道德观和思想观的思维定势,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这并不是真正促进学生道德思想发展的体现[2]。不少教师对德育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德育就是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错的什么行为是对的,导致学生只需要向教师提问这种行为对不对,就相当于是德育渗透的具体表现。当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德育的局限性问题是较为突出的。尤其在现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以及城市地区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均存在各种形式上的差异。事实上,对一件事情的评判应该是多个维度、多个标准的,过度站在对立面分析事物的正确与否并不能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因此,教师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3社会现实的误导

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会发现,学生总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反驳,让教师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这种现象的发生追根究底在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较大,尤其在城市发展中社会现实与德育理念违背的现象较多,给德育渗透形成了一定的阻碍[3]。德育渗透主张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为人廉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老爱幼等等,但是现实社会中与之相反的现象却非常多。如商家信用度低、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碰瓷现象以及腐败现象等等。德育渗透需要一定的社会事实为依据,当社会现实与理论存在偏差时,德育渗透的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也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析

2.1充分挖掘德育因素

字词句中的德育因素挖掘要求教师能够从字词句本身的含义着手,让学生能够对字词句进行全面的认识。以“字”的德育因素挖掘为例。中国的汉字在结构上具有广泛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古代通过测字来进行命运解说的重要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可以对字词本身进行结构分析和内涵分析,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德育渗透效果[4]。如“恕”字。“恕”可以进行上下结构的拆分,上面是一个“如”字,下面是一个“心”字。“如”代表着将自己比作他人,“心”则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心脏,比如一个人的思想和想法。因此“如”和“心”的结合指的就是人应该要将心比心,要站在别人的思想和立场上进行思考,尽可能为他人开脱。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对学生进行解析,不仅能够让学生立刻掌握“恕”的内涵,实际上也是德育的渗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认识到宽恕他人的重要性。文章内涵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指的是通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其中包含的德育内涵和思想。例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知道告诉学生司马光很聪明,懂得变通,但是却很少有教师能够进行思想的渗透,告诉学生要向司马光学习、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及时在助人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要积极思考,尽可能解决该问题,帮助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

2.2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启发和德育渗透,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5]。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和渗透,而是应该要以启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课本中的德育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多元化的德育理念,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丰富语文内容,会以《灰姑娘》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告诫或者教育,告诉学生应该要向灰姑娘学习,做个善良的孩子,而不能向灰姑娘的后妈和两个姐姐学习。甚至教师会告诉学生,某些文章中人物的做法是错误的、要坚决予以抵制[6]。但是就有人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反对,有人认为灰姑娘的妈妈是为了自己女儿的利益考虑,因此并不能说错,她仍然是一个好妈妈,只是对灰姑娘而言并不是好继母。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对德育内容一概而论,要尽可能帮助学生以多元的观点和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

2.3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实现德育的思想到行为的转变。为什么说写作中进行德育渗透就能够实现德育思想到行为的转变呢?举个例子。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任务,学生写完之后交给学生检查,教师发现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子:“小红每天很晚回家,但是学校早就放学了。因此不少人认为小红是在学校玩耍,学习不够认真,纷纷指责小红,甚至编造谣言,最后得知真相后后悔不已。”学生在写出这样文章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对德育本身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德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那么如果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学生就会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可以对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饮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教学的全面性。

作者:魏丽娇 许红梅 单位:佳木斯大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素材中有广阔的德育知识。小学语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活泼主动地发展德智体美的素养。本文笔者在结合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下的小学教育工作,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或者是保罗呢?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联系到了他们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2情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出具体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们在情景中自然地获得道德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课本《桂林山水》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现出桂林山水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进行真情实意的讲解,使得学生们在欣赏优美的风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小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高尚价值观。

3生字学习融合德育教育

生字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们在带领学生们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学生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构造特点鲜明。教师们依据汉字的特点,在授课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发现汉字和高尚思想的关系,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汉字“敬”时,教师对敬进行组词,尊敬,敬爱,敬奉,并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敬的含义。敬:以攴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现代汉语解释为:(1)表尊重,有礼貌地对待。(2)表示敬意的礼物。(3)有礼貌地送上去。(4)谨慎,不怠慢。这些表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在词句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渗透出德育教育,无形中培育了小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行为。

4课文朗读中,感受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中也包括多样的德育思想。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朗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表达出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表达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

5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在课内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执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举行有娱乐趣味、多种多样、吸引力大的课外兴趣活动,带领学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文化素养得到升华,道德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在完成语文课文《一个苹果》的基本教学任务后,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其它的课外活动,第一,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本,第二,布置一些以“爱”为主体的小板报或者阅读活动,第三,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第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展览、美术书法展览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6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这一教学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新课改的发展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师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德育教育功能。

作者:刘霞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摘要:

小学语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对于启发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内容的渗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国大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意义,因此导致德育渗透中问题较多。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问题和德育渗透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问题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问题

1.1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充当着主导甚至是主体的角色,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出现了问题。教师角色定位大部分为学习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主要的角色是为学生传授知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会认为自己的主要角色就是为学生传授书本中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内容以及形式等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实施的,在德育渗透方面就容易出现疏忽的情况[1]。此外,教师角色定位将教师过度权威化,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教师不会主动联系学生,学生不敢靠近教师,因此也会限制德育渗透的效果。

1.2思想观念过于片面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认识到其中包含的德育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德育影响。但是在我国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中经常会出现德育渗透片面化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完一篇文章之后会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道德分析,而这些分析就会让学生产生对道德观和思想观的思维定势,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这并不是真正促进学生道德思想发展的体现[2]。不少教师对德育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德育就是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错的什么行为是对的,导致学生只需要向教师提问这种行为对不对,就相当于是德育渗透的具体表现。当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德育的局限性问题是较为突出的。尤其在现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以及城市地区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均存在各种形式上的差异。事实上,对一件事情的评判应该是多个维度、多个标准的,过度站在对立面分析事物的正确与否并不能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因此,教师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3社会现实的误导

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会发现,学生总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反驳,让教师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这种现象的发生追根究底在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较大,尤其在城市发展中社会现实与德育理念违背的现象较多,给德育渗透形成了一定的阻碍[3]。德育渗透主张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为人廉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老爱幼等等,但是现实社会中与之相反的现象却非常多。如商家信用度低、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碰瓷现象以及腐败现象等等。德育渗透需要一定的社会事实为依据,当社会现实与理论存在偏差时,德育渗透的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也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析

2.1充分挖掘德育因素

字词句中的德育因素挖掘要求教师能够从字词句本身的含义着手,让学生能够对字词句进行全面的认识。以“字”的德育因素挖掘为例。中国的汉字在结构上具有广泛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古代通过测字来进行命运解说的重要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可以对字词本身进行结构分析和内涵分析,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德育渗透效果[4]。如“恕”字。“恕”可以进行上下结构的拆分,上面是一个“如”字,下面是一个“心”字。“如”代表着将自己比作他人,“心”则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心脏,比如一个人的思想和想法。因此“如”和“心”的结合指的就是人应该要将心比心,要站在别人的思想和立场上进行思考,尽可能为他人开脱。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对学生进行解析,不仅能够让学生立刻掌握“恕”的内涵,实际上也是德育的渗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认识到宽恕他人的重要性。文章内涵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指的是通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其中包含的德育内涵和思想。例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知道告诉学生司马光很聪明,懂得变通,但是却很少有教师能够进行思想的渗透,告诉学生要向司马光学习、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及时在助人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要积极思考,尽可能解决该问题,帮助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

2.2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启发和德育渗透,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5]。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和渗透,而是应该要以启发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课本中的德育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多元化的德育理念,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丰富语文内容,会以《灰姑娘》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告诫或者教育,告诉学生应该要向灰姑娘学习,做个善良的孩子,而不能向灰姑娘的后妈和两个姐姐学习。甚至教师会告诉学生,某些文章中人物的做法是错误的、要坚决予以抵制[6]。但是就有人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反对,有人认为灰姑娘的妈妈是为了自己女儿的利益考虑,因此并不能说错,她仍然是一个好妈妈,只是对灰姑娘而言并不是好继母。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对德育内容一概而论,要尽可能帮助学生以多元的观点和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

2.3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实现德育的思想到行为的转变。为什么说写作中进行德育渗透就能够实现德育思想到行为的转变呢?举个例子。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任务,学生写完之后交给学生检查,教师发现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子:“小红每天很晚回家,但是学校早就放学了。因此不少人认为小红是在学校玩耍,学习不够认真,纷纷指责小红,甚至编造谣言,最后得知真相后后悔不已。”学生在写出这样文章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对德育本身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德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那么如果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学生就会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可以对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饮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教学的全面性。

作者:魏丽娇 许红梅 单位:佳木斯大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体育运行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还属于一种文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够锻炼小学生的体魄,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道德品格。在新课改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学就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开展体育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还必须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之中,才能够实现以德育人。但是怎样才能够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是相关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分析了影响德育渗透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

德育;小学体育教学;渗透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德育属于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把德育纳入日常教学中。但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学虽然在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始终存在许多新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教师对体育教育认识不够,认为这门课是让学生耍的课程,学生可学可不学的课程。因此学校、家庭、教师及学生都不太重视这门课,就是这种工作失误对学生后期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渗透德育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推进德育改革;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影响下,许多体育教师以及校领导都不重视体育,认为体育只需要发展专业技能及身体素质即可,根本没有去挖掘体育教育中蕴含的德育教育。事实上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发现目前体育教学中德育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二)丰富了德育教育内容;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的价值不但在于掌握运动技能或者改善学生生理技能,还包含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审美情趣及社会化发展等各方面。通过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就能够挖掘德育教育的价值与作用,从而补充与加强德育工作,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先要坚持德育。德育是做人之根本,更是促进一个人成长之根基。现在我国处于开放的多元化背景下,小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还未形成,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就需要从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分析影响因素,同时有针对性提出合理的对策,才能够有效解决德育教育的影响因素,才能够发挥德育功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

二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之渗透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非唯一的,而是可用多种方法。我对自身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进行渗透。

(一)理论结合实践渗透法;小学的体育教材分成理论与实践两个大部分,而理论部分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比如体育教学的目的及任务,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从而树立锻炼好自身身体的思想,并将参与体育锻炼和新时期所承担的重担相结合;从而启发学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敢于坚持锻炼,提高学生身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让小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小学体育教材的理论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体育教材实践部分同样属于体育教学中重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技能体现。每一个体育技术动作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运用教材与教学中各种教学因素,才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对小学生开展各个方面思想教育。

(二)游戏渗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内容并不少,比如跑、球类、跳、游戏以及体操等等,在这些项目中让学生最为感兴趣是游戏,所以在进行各种类型游戏教学过程中就要渗透德育,因此采用游戏渗透法是一种重要方法。当然游戏渗透法也不能够过于随意,而且教师不能够凭空设想,必须要从学生个人发展所需出发,将学生获取运动快乐感与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当成教学的目标思想。游戏渗透法比较重视各个项目独具的活动乐趣,同时还要强调学生自主的、愉快的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游戏教学主要形式就是要让学生将快乐学习体育作为学习目标,当然真正目标还是要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体育教学,要从中获取体育知识,体会体育学习的快乐,继而持之以恒,培养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当然游戏教学必须要从实况入手,不能够凭空设想,要让教学内容充满活泼,游戏有所获。比如在学习100米跑步时,将全体学生按照标准划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接力比赛,每个学生跑完100米后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学生,先跑完的小组获胜。在整个活动将德育分为100分,将德育渗透到游戏规则中,活动过程中哪个小组呐喊时有脏话扣2分,有攻击对方话语扣2分等,通过这些游戏规则就能够提醒学生要树立自身品德。

(三)情景体验渗透法;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体验教学情景,激发小学生从运动基础上去体验快乐,通过表象、回忆以及联想等各种暗示,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的鼓励与欣赏,让小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最好的做法为:不能够清一色划分男女角色界限,男女可划分成一个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释放内在能量,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活泼起来,并且还具有评断课堂的权利,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过于单一,要在全班学习基础上多采用小组学习、个别体验、游戏比赛以及表演展示等各种学习机会。对于一些典型创意,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赞扬。当然体育是教学主体,要让学生从主体中感受丰富的感受,并非仅仅得到体验运动的快感,还要包含与同伴间进行合作时的心灵体验,比如采用比赛那种扣人心弦的刺激、获胜后的畅然等等,有一些德育体验可以用言语表达,有一些只能是意会而非言传。在体育教学时,有一些体验是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的,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个别对待,实行差异分层,每个学生参与各个层次均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就要尽可能创造每一个学生能够亲历的活动,使学生都能够有所感悟。

(四)言传身教法;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关键就要是教师要言传身教。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认知能力并不强,对于这种幼稚期的学生可塑性大,道德意识、自我意识也还正处于萌芽状态,喜欢模仿。而健康的个性且是身心和谐发展之个性,属于一种创造性个性。各种体育活动均能够让学生的身心置身动态之中,但是身体活动并非只是对机体施加了刺激,同时还能够造成各种心理感受,让思维和机体密切结合,通过活动充分显示与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学生还能够通过运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以及被尊重后的心理满足,从中证明个人的能力,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质。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要谈吐文明、举止大方,教学时要讲解清楚、言行一致、示范规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同时还要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不怕苦累、吃苦耐劳、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师要求学生的动作,自己就要先做到,用自身行动激励小学生,实现教育的目标。通过一定社会环境下的实践获得,让小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能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团结奋进、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谦虚、诚实及懂礼貌的道德品质。当然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并非简单事情,而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现代化时代对教育要求更高,因此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还必须要结合学校实况选择合理的渗透方法,才能够将德育真正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从而开创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新局面。

作者:常雪丽 单位:山西省平遥县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有效性研究

摘要:

英语教学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还要将德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英语德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语言素养,还能使学生的学与德并驾齐驱共同发展。因此,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成为值得英语教师深究的问题。

关键词:

英语;德育;策略研究

学校教育以德育为先,要将“立德树人”观念有效地融进各个学科中,英语学科自然也不例外。英语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将德育渗透其中,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品德。

一、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明确的是非观,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国情怀,以逐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迪,为培养出“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严厉的教师会使学生害怕,从而使学生逐渐疏远教师,更不用提让学生向教师学习了;反之,教师和蔼可亲,积极和学生交流沟通,真正地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亲师信道”,用自身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是英语教师渗透德育的重要基础。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渗透德育工作

1.“Bequiet”要记住,遵章守规讲道德

从小学一年级上课教师就用口令“一二三,要坐端;四五六,手背后;七八九,闭上口”来让学生遵守上课制度,保持安静,以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在学习环境和公共场合中保持安静,讲究公共道德,遵守规章制度,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如,四年级英语下册的Unit1“MySchool”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放映以下英语句子,让学生根据句子判断句子中的行为合不合适:(1)Makenoiseintheclassroom.(2)Bequietinthelibrary.(3)Pushinthesecondfloor.很显然,(1)(3)句是不良行为,(2)句为良好的行为,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反思自我,有助学生改正日常不良行为。

2.“Sorry”“Thankyou”常挂口,讲文明懂礼貌

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见到教师要主动说“Hello”,放学之后跟同学说“Goodbye”。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注重懂礼貌。如,在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3“MyFriends”这一单元教学中,这个单元是有关朋友的学习主题,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会使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朋友,还要贯彻朋友之间交往的文明礼貌用语,常说“Sorry”“Thankyou”。教会学生互相珍惜同学之情,友谊天长地久,当朋友或同学帮助自己的时候要及时说“谢谢”,这是对别人帮助的一种感激和对别人帮忙行为的肯定,让学生逐渐养成对别人说谢谢的习惯。与此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说“Sorry”,在生活中难免和同学发生摩擦,要学生心平气地解决矛盾,主动说“对不起”。要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气度,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3.“Thanksgiving”“Love”留心间,尊敬师长友爱他人

现在的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因此,英语教师要贯穿爱的教育,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感恩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比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4“WhenisEaster?”教学ALet’stalk版块,教师可拓展各种节日时间及其含义,“ThanksgivingDay”“Teachers’Day”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让学生心中充满“Love”。

4.“Family”“Homeland”存心头,热爱祖国关心家人

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很重要的德育思想。爱国主义是学生教育永恒的话题,学生只有具有爱国情怀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进而用强烈地使命感和责任感,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小学生。有国才有家,学生爱大家也要爱小家,学生要树立关爱家人的观念,在享受来自家庭的关爱时,也不忘关爱自己的家人。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德育渗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当中,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钟作桂 单位:广东省廉江市塘蓬镇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人格特征的塑造与完善,主要目标在于全方面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和气质。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塑造情感与道德素养。在该文的研究过程当中,笔者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措施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体育教学当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确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在体育教学当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逐步树立平等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全方位地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挖掘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特殊性,将德育和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拓展,鼓励其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促使其热爱生活,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行动上更为积极主动,并且关心集体、遵守纪律,在精神上也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品质。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性质上来看,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功能,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优秀品格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践过程上来看,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能够对于小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引导和影响。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规范教育言语,通过认真的态度来影响身边的学生。另外,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起这门学科的改革与进步,使其能够符合时展的潮流,并且更加贴近学生主体人格完善的需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很多体育教师都没能注意到体育教学当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无疑能够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在掌握重点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综合素质。就现有状况来看,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无论是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在观念上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不能深刻地意识到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使得现阶段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主要问题体现在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地位缺失、德育教育方式尚且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材料当中的价值点没有得到完全地挖掘等,伴随着类似的问题的不断滋生,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素质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2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2.1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

2.1.1注意教师的形象和语言

小学生主体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特征,其不仅善于模仿,而且具有非常灵活的思维,想象力丰富。体育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其素质会对于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自身形象。与此同时,应当对于学生倾注爱心,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热爱和期待。

2.1.2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极为明显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得到学生的模仿,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应当对学生予以热爱,从而使其能够真正热爱体育事业,如果教师不能够热爱学生,那么学生也就不能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还有的教师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课堂当中,学生也会受到影响,不能帮助学生调动起积极性。其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人格,对于学校当中规章制度要予以支持,并且全方位落实到实处去。

2.1.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扎实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以此来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当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方面的把握,从而正规完成教学当中的动作,帮助开展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从而对于活动当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体育教师还应当保持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前进,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当前体育发展的形式进行分析,还应当时时了解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史,使得这些内容能够及时补充到教学当中来,以良好的形象来感染学生。

2.2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2.2.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体育文化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经历了悠久的演变、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体育文化发展历史。以此同时,我国当前的体育教材内容极为广泛,所以,教师应当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教材的特点,以及同学的实际情况,对于德育教育进行有计划的渗透。

2.2.2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在体育课程当中,很多活动都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这样。并且体育教学当中,学生通过集体游戏和活动,能够不断地提高自我,流露真实的情感,借助于这些,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这对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必要的。譬如说体育课中的球类比赛,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团结协作,并且形成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关于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游戏教学情境,也应当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设立。一直以来,小学生都对于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对于小学游戏教材,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和情节性。在进行这些游戏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教育应当与游戏内容本身相契合,并且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契合。

2.2.3有针对性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学生的鼓励与赞美,能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信心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不仅能够让表现突出的孩子不断进步,也能够让成绩不太靠前的孩子继续努力。尤其是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能够使得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全面参与到运动当中,也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努力。有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予以严厉的批评,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很可能会使得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会有悲观的情绪。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其心理并不像成人一样成熟,所以,很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批评,带来非常悲观的情绪。因此,在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避免出现言行不合理的现象。

3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于小学体育学科而言,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是势在必行,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掌握基础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理念,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及时地疏导和调节,真正做到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作者:刘庆华 单位: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分析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落实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五育之首的德育,更是素质教育中需要重点落实的教育内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数学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简单而且有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良好习惯

德育渗透对小学生当前发展和今后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现状并不乐观,学生的个性、品质以及潜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数学老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通过深层次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等方式,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一)对数学课本中德育的素材没有进行深层次挖掘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一般有四个方面:正确学习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热爱科学教育以及热爱祖国教育。当前在数学课本的例题和课后练习中有很多有关于这几个方面的教育素材,而很多数学老师并未对这些教育素材加以重视,还有部门数学老师,只是针对一些有着明显教育意义的素材进行德育渗透,而对于一些隐藏在数学课本中的教育素材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大部分数学老师都是追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以学生会计算为主要教学目的,其余的则没有投入更多的心思。

(二)德育渗透内容与学生认知不符

小学生还处在感知运动阶段,没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对于很多事物不能进行正确的了解和掌握,数学老师在德育渗透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当前存在一些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不符。

(三)忽略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首先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将会影响未来的人生发展。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少有数学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不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作风和学习氛围,导致小学生缺乏优良习惯的指导。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对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虽然很少,但是都是经过很多专业人士层层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数学内容看起来和德育教育毫不相关,但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德育教育内容,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来开展德育教育,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果,具有极高的意义。对于数学教师,则需要全面关注这方面的元素,在平日的教学研究中多和同事交流,吸取他人的良好做法,并且利用到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同时,教师还需要独具慧眼,通过自己的敏锐感觉来发现教学中的有效德育元素,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因此,数学老师应当对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将数学课堂变成数学和思想品德课相结合的课堂。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章节的例题都提到“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已经学会某种计算方法、学会了计算土地的面积、出了某著名科学家”,如“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教材中提到“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早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了圆周率,并且还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成为世上计算出圆周率的第一个人。”数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既知道圆周率的由来,又为中国有这样的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育渗透内容包含四个方面:正确学习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热爱科学教育和热爱祖国教育,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小学生认知水平尚浅,理解能力较弱,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没有正确的判断力,数学老师应当利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枯燥,加上数学知识本身也具有枯燥性,因此,数学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课堂教学模式上下手,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数学教材中说圆周率是3.1415,数学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学生产生质疑,才会有探索的欲望,继而开发思维,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这个圆周率数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直尺、线等工具测量出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然后进行计算,得出圆周率数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质疑精神得到了培养,并且对数学知识的属性也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数学老师将德育渗透到这个教学过程之中,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也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促进了学生思考。除了这种创设情景教学方法,数学老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小组竞赛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科学产生爱。

(三)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源于生活,很多小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在错误心态下学习数学,很难学习到数学的精髓。针对这个问题,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并且根据生活实际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习“本金和利息”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你的爸爸妈妈有1000元钱,他们打算将这笔钱存进银行,现在可供他们选择的存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存两年,年利率为2.68%,还有一种是先存一年,一年后将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银行,这种情况下的年利率为2.19%,请问这两种存储方式哪一种获得的税后利息要多一些?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思考。这种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知道了数学的重要性,继而改变了以往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错误观点,而且这种贴近生活的数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本金和利率的计算方式,而且也知道了依法纳税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数学老师应当认识到应用这种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教学的优势,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普遍性以及实用性。

(四)身体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身心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小学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未来的人生发展。因此,数学老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得身体力行,给学生展现良好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看到老师工作态度一丝不苟,教学风格科学严谨,精神上和情感上都得到了满足。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的素质和品德都未养成,如果数学老师能够有效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必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杨永行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苏楼明德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意味着科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德育、美育等多方面的重任。因此,在深入挖掘科学教材内容、寻找智育与德育的结合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立德树人;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小学生,此时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要务。目前,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现行的小学教学用书中,各科教材中都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借助课堂教学的力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目前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往往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挖掘。对于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微乎其微。作为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科学课教学中的思想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学中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德育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达到育人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践,说说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本单元最后一课是“维护生态平衡”。教学之前,对本节课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挖掘。课前,我搜集了有关生态失衡的一些案例。首先,联系前几节课的知识。向学生出示草兔鹰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讨论草原上鹰、兔、草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并根据书中的提示,讨论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草原上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影响到了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状况。此处,适宜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即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其次,开始探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使草原上的生态系统遭到失衡。而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们人类,以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沙尘暴为例。围绕着“人类的哪些干扰活动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等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根本保障,然而由于人类的破坏行为,造成了与大自然之间逐渐加深的矛盾。如今,人类面临的来自环境的威胁已不容小觑。最后,围绕“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这一中心观点,开展有关“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讨论。孩子们课堂上畅所欲言,有的说:不能滥砍滥伐树木、多种树、不乱扔垃圾,等等;有的说保护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我告诉孩子们,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百姓行动起来,国家也要行动起来。比如,全国各地的自然保护区,接着引领孩子们观看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利用书中提供的资料,了解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及重点保护动物等科学知识。在本单元即将结束之时,能够使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并能够身体力行。

二、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再如,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一课,本单元介绍的是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没有认认真真地去观察过天气。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基于孩子们近一个月以来的天气观察进行的,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要想进行这节课,必须基于学生一个月以来的坚持不懈的天气观察,但往往只有小部分孩子能做到这点。所以课的一开始,首先进行德育教育,表扬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同学,让学生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在学生整理总结、分析完了这些信息后,由学生来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会发现孩子的描述跟第一课来比完全不一样了。学生在阐述这些天气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只是谈到了很简单的一两点,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从天气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和有利的一面进行延伸,如下雪天不利于出行但能够使农作物来年丰收;晴天方便人们出行,但久晴会使农作物缺水,等等。真正达到了德育育人的目标。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滋润,更离不开品德的提升。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指导其日常的行为。充分实践“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这一理念。在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的基础上,把德育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切实使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作者:韩婧 单位:滨州市邹平县梁邹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德育教学批评艺术研究

摘要:

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道德意识才开始萌芽,因此更需要德育教师加强教育,从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德育教育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教学手段,表扬学生比较简单,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批评则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因为批评不当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鼓励。

关键词:

小学德育;批评教育;艺术

在德育教学中,表扬和批评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对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进行判断和教育的措施,一般情况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多用表扬,慎用批评,即使是批评学生,也应该起到积极地教育意义,而不是教师发泄不满等情绪的途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批评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呢?

一、明确德育教育中批评的目的

批评一般是用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会产生不满甚至厌烦的情绪,认为自己的教育没有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表现感到失望,甚至面对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犯错的学生,教师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而然地采取批评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不满情绪直接宣泄到学生身上。由此看来,很多教师对批评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批评就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严厉地指责学生,让学生在畏惧的基础上服从教师的教育。实际上,批评教育不仅包括教师的责备或者责罚,也应该包括谈心、引导等。责备容易引起学生的戒备心理和反抗情绪,如果一味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加以责备,而忽视学生的情绪,只会使学生感到反感,从而抗拒教师的指导,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明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指责学生的不是。通过批评教育学生,应该使学生从严格要求自己的角度,或者教师对学生提出期望,并根据学生当下的行为表现做对比,通过良好行为规范和目前的行为表现出现的一个强烈反差,或者拿其它榜样学生的行为与之对比,是学生产生强烈的羞愧感和自责感,再加之教师或者语重心长或者严厉地谈话,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再进一步通过说服教育、谈话、榜样模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自我认识和反省的能力,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二、批评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孔子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批评教育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内容,做到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批评教育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公开性

批评的公开性是指批评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学校德育教育所指的公开场合是指班级内部,如果批评教育放在全年级或者全校等公开场合,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巨大的伤害。所以,公开性的批评一般不宜点明某个学生的姓名,而是针对班级或者学校的不良现象加以说明和教育,以起到警示全体学生的作用。公开性的批评,为了起到积极地教育作用,可以针对某一不良现象,展开班级内的民主讨论和交流活动,可以由班长组织,以班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而订立班级行为准则,这样也会增加班级行为规范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在心悦诚服地基础上自觉地遵守班级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隐私性

批评教育的隐私性,是和公开性相对应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更需要注意批评教育要在私底下进行,切不可在公开场合故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都比较小,但是孩子也需要教师家长的尊重,也很注重个人尊严。私下教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辞,谨慎使用一些批评性的或者否定性的词语,切忌侮辱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贴标签。只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充满爱心,在批评教育时耐心地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教师在学生中也越来越有信服力。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并没有一定可遵守的原则,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但要注意委婉和诚恳。一般情况下,批评需要讲究以下艺术。一般情况下,教师应用与学生谈心的方式,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很多学生一听到老师要叫他去办公室,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崇拜和畏惧的心理,如果教师的批评过于激烈的话,会使学生害怕办公室,害怕老师,甚至不愿再去上学。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要注意说话的措辞和语气都要够委婉。教师可以以谈心的方式与学生诚恳地进行交流,使学生逐渐打开心扉。比如,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开头:“你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我看你最近上课状态不太好,能跟老师讲讲怎么回事吗?”以比较亲切地方式开头,如果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跟教师交流,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教师可以选择给学生一次机会;如果有的学生采取回避的态度,教师需要采取谈话战术,先罗列学生最近的不良行为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都看到眼里,然后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学生仍然抵赖,不承认错误,教师就要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班级的风气以及他自身的危害性。很多学生可以有改正自己错误的决心,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关心学生在家庭或班级内的情况,帮助学生规避不良的影响,走出困境,主动帮助学生改错。很多教师容易在不了解学生的具体错误情况下,一味地指责学生。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处境,问清楚学生犯错误背后的原因。

总之,小学德育中的批评教育应该以帮助和改进学生的错误为基本出发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作者:吕广民 张文斌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科自身的特殊教育功能,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巧设德育点,以声传情,以情育人,使音乐教学真正发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同时,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只注重“教”,而不“导”,教师没有合理地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深入理解,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应把音乐艺术的美与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使学生在音乐的广阔天地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以课堂为阵地,巧设德育重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版面新颖,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感悟歌曲中的思想精髓和德育内涵。如歌曲《红星歌》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在学唱前,教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还要向潘冬子那样争做一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新世纪好少年。又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中,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并提问: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国旗。教师又问:国旗上面镶嵌着的图案是什么?学生回答:五颗金星。教师讲解:五颗星星象征的意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教师紧接着再问:你们会在哪里经常看到国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在校园里每星期一的早晨都举行升国旗、奏国歌,还有的学生说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的气氛不断高涨。这时,教师引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边放歌曲,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重大节日时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学生边听边看,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等方面加深对国旗的认识,明白国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体会国旗的神圣,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剧表演中渗透德育

音乐剧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小小音乐剧走进课堂,它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打开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还能在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小蜜蜂》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小蜜蜂、花儿、绿树等角色,他们被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所吸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不管担当什么角色,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在表演中,孩子们台词简洁,语气入情。虽然他们表现的不是很完美,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流露真情,在表演中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小乌鸦是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孩子们利用扮演小乌鸦的角色,通过给“妈妈”盖被子、测体温、喂药等表演入情入景,场面感人。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说:“在表演时,我想起了自己生病时被妈妈照顾的情景。”教师及时问:“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站在眼前,你最想和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含着眼泪说:“妈妈爱我才照顾我、关心我、心疼我。”我想说:“妈妈———我爱您。”还有的学生说:“等妈妈老了,我一定会照顾她。”通过表演,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妈妈的爱,多了一份孝顺和体贴,懂得感恩。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相互协作、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巧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各种课型中渗透德育

灵活把握时机,巧妙掌握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音乐教师不能使用说教式教学模式,使音乐与德育分离,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德育融入到音乐游戏、音乐故事等各种课型的体验感受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理。音乐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集体、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在角色中学习音乐。如《小青蛙找家》是一首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小青蛙东奔西跑寻找自己家的故事。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活泼可爱的形象。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们佩戴小青蛙的头饰,伴随着音乐很快投入到游戏情节中。学生们通过音乐游戏不但把迷路的小青蛙送回了家,还到小青蛙家里做客,同时希望学生们能向小青蛙那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懂得在生活中保护益虫、保护动物。如在《蜗牛与黄鹂鸟》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黄鹂鸟、小蜗牛、葡萄架等角色。每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在音乐课中,教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名家传记与音乐的创作背景等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最终献出宝贵生命的悲壮故事。要让学生“动情”,教师用音乐故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欣赏中,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生长在祖国的温暖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快乐、幸福!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努力学习的欲望也得到无限延伸。学生也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全面发展,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歌表演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适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为满足学生们的兴趣提供了精神和物质上的丰富内容。如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将具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教给学生,《我的家乡日喀则》的舞蹈表演有藏族风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团结是一家,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借助课外艺术舞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音乐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在课外艺术活动中渗透德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积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以表演形式为手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首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渴望展示自己,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后进生也是如此,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们也有闪光点,课外艺术活动就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他们或唱或跳或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赞扬,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学生重新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在各种课外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后,都会有颁奖仪式。当获奖学生上台领奖时,有的学生一边行礼,一边用双手接过奖状或奖品,同时会对颁奖教师说,“谢谢老师”;而有的学生则直接领取奖状没有谢意。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表扬有礼貌的领奖学生,希望学生要养成懂礼仪、讲礼貌的好习惯。最后,教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还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主要形式。如音乐教师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比赛,在训练时学生知道和谐优美的声音是通过刻苦努力换来的;在表演中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全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视德育是每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使德育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盛开得更加美丽灿烂!

作者:孙金艳 单位: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第一中学校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