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银行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08 11:18: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银行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银行管理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是世纪之交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经营特点。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成本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在逐步面向市场的进程中,这种积弊的消极影响越发凸现出来。譬如,当人民银行决定于2000年9月21日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以及300万美元以上的外币存款利率,迈出中国改革利率制度、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的时候,据了解,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在确定其各自的外币存、贷款利率时,手头并没有完备的成本分析资料。很难想象,一个不知道自己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相关信息的企业,能够制订出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中推行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为提高经营效益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考虑到目前的环境和条件,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集中在哪里?是否该循序渐进,抓住重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难点

阻碍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因素很多,既有诸如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也有整个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制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自身的技术性困难。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基础落后。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也是如此。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解释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管理会计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的一个理由。

2.现有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的欠缺。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活动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著称。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本资料也要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国内的商业银行要做到这一点,面临着许多困难。从实务的角度来说,原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没有区分上述的成本,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也就难以与相应的收益相配比;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作为服务行业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也造成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难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不可能象生产企业那样,产品一出来,与之相关的生产成本信息就出来了。这也就是说,即使现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已经按照传统会计方法的要求去做了,所得到的成本信息也不准确。而且传统的管理会计所运用的变动成本法对于银行业而言,也是力所难及的。

3.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虽然国内流行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对业绩评价的讲述不多,仅有的小部分内容也主要包含在责任会计等个别章节中关于责任成果的论述,但从国外的教材以及实务资料来看,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特别强调业绩评价体系。从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内容的设定,乃至于整个评价体系,都有很周密的考虑,象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会计学者卡普兰就以平衡记分法的设计和应用而著称于世。就国内的实际而言,对于一个有效而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从业人员欢迎,认为它有助于使个人或部门的努力得到承认,而且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恰当管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个评价体系在合理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这也是推行管理会计的一大难点,因为它不仅有技术因素的作用,更多的是人的因素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仅仅依靠管理会计一种机制来做,困难是很大的。

4.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前已论及,管理会计特别注重成本和收益的配比,因此,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而言,至关重要。然而,银行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行为,并不象真正的市场行为那样有一个客观的交易市场存在,导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相当主观,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对银行来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主要涉及内部资金转移调拨定价和间接费用的分配两大问题。当一个管理会计系统真正运行起来的时候,每个单位和部门出于对自身业绩考核的考虑,都会关注每一项交易的收益和成本情况。显然,不论是内部资金的转移,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会直接影响考核单位的经济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是很难有非市场性的行为可言的。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源配置还涉及资金营运资产的分配、非盈利性资产成本的分配以及坏账准备金的分配等问题,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重要而棘手的。

二、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重点

虽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还很大,但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的内在要求,以及逐步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外部压力,都迫切要求在我国商业银行推开这项工作。时不我待,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地推行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当前,在推行银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样几个重点:

1.“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一级法人、分级管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体制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主流体制。由于管理权距加长,造成普遍的“人”问题是这种体制的一大特点。具体而言,就是人利用其信息优势,或者隐瞒利润、虚报费用,或者账外经营、资金体外循环,或者消极管理、不负责任等等。推行管理会计机制,既不能推翻这种分级管理体制,也不能坐视种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行为,任其蔓延。因此,强调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的“人”问题,完善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和“整合”机制,是当前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之一。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也最终会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得到广泛的实施。为了迎接这个时期的到来,建立健全目前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积累经验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因此构成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对利率、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风险的管理。为了配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在加强预算控制、提高预测水平、强化成本管理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有关利率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状况的信息,做好利率决策、信贷资产分配的辅助决策工作,将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工作成绩纳入业绩评价的范畴中。

3.利率——产品定价机制的强化。企业管理会计对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产品价格确定一个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价位,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合理确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成为银行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丰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如何确定它们的成本,也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国外的商业银行通常还要求管理会计能够对客户的盈利能力给予分析和评价,以做出是否应该维持、增加或收缩与该客户的业务关系的决策。可以看到,要使管理会计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力,必须在加强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对利率——产品的定价机制,使成本管理工作切实落到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服务的目标上来。

4.成本分析与控制的系统化。虽然目前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基础薄弱以及现有成本资料欠缺等因素的困扰,但是,要想真正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就绝不能忽视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否则,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在目前的情况下,知难而上,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观念,使成本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扭转重经营轻成本的不良思维模式,是使成本分析与控制思想系统化的重要工作。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现有的银行会计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为管理会计所用,形成制度化的运行机制也是可行的步骤之一。另外,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前期,可以通过对经营收益与成本的配比分析,来加以考核,以引导整个系统提高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的观念转变和系统化。

5.项目投资管理的制度化。通常,人们把管理会计的功能概括为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其中规划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未来销售、盈利、成本资金需求和供应等情况的预测,以及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不同于生产企业,从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利率走势、成本、盈利能力、资金需求和供应以及部分金融产品的市场需求等的预测;二是对新产品开发等短期经营决策,以及大型电子设备购买、固定资产的购建、营业网点的建设等长期投资决策。特别是后者,由于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并且可能对全行的未来发展战略产生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便成为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为了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突出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暂把它统称为项目投资管理。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应完善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工作要突出项目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提倡采用现金流分析等国际通行的技术方法,切实落实项目投资的责任主体,并追踪和控制项目进展,完成项目后评估,使得项目投资能够为提高系统整体效益服务。

三、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突破点

总结前文所述,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紧紧围绕上述的工作重点,在现时条件下,特别是以利率逐步市场化为契机,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无疑有利于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渐进式发展。

1.正确认识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已经提示我们,管理会计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完善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也不等同于成本会计,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行为科学、预测决策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与财务会计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会计重在管理,它是对企业内部各种管理信息进行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明确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还很肤浅,还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项工作。由此我们看到,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宣传、培训,来提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以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为标志,是推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关键一步。

2.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当前,银行业技术进步和电子化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同时,随着业务部门人员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期望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外掀起了所谓的流程再造技术,即通过引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手段,以完善计算机应用流程为目标,将传统的手工工作流程加以改造,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国内,也有这样一种趋势,即期望通过金融电子化来赢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工作不可避免地也必须利用这个潮流,借鉴流程再造的思想,将实现管理会计功能作为系统需求融入正在或即将开始的计算机系统重构工作中,以突破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原始信息极度欠缺的困境。

3.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控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算管理,就不是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对于管理会计而言,没有预算管理的管理会计系统是残缺不全的。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管理,对于明确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协调各机构和部门的工作,控制银行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考核各机构、部门和产品的盈利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目前的体制下,预算的编制,除了工作量较大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障碍,而预算控制和管理却有助于商业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和部门强化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强化预算管理,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要把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算应有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4.有计划地推行责任会计制度。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方面。它以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各个机构和部门划分为责任中心,围绕责任中心将会计信息与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核相结合,形成银行内部严密的控制体系。在责任中心内部,由于核算范围相对缩小,便于成本资料的归集分析,也便于经济责任的区分和经营成果的考核。同时,这些相对对立而又内部统一的责任中心,也利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从而有利于整个银行系统内部转移价格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先在一家分支机构运行后,再逐步在全行推行,最终在成本分析和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管理会计制度。

5.严格项目投资评价,施行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着盲目投资、盲目铺建营业网点、以经营为幌子随意支出、忽视投资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的不良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银行利润流失,严重影响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一些不良项目甚至成为未来经营中的沉重包袱。为此,管理会计有必要利用其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发挥其规划和控制的作用,建立起系统化的项目投资评估制度,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项目投资严格进行可行性分析;推行这种制度,还有助于强化对管理会计技术和基本思想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进程。

另外,随着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强化利率定价中的成本分析,为确定合理而有竞争力的存、贷款利率提供丰富而完备的成本资料,无疑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对产品定价决策的最直接参与,对于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行管理干部如何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框架看,中高层管理人员无疑是“组织”中的枢纽。拿我们建设银行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后的组织机构看,管理干部是一个行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应该走在全行员工的前面,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1、执行力首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任务与要求的传递布置先是到达管理干部层面。管理干部是一个部门的“家长”,要有权威性和命令性,同时更要有身先士卒的作风。

2、战斗力首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战斗力是一种全面的素质,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统筹能力等等。我们的业务拓展就是一种“战斗”,这种“战斗”强者胜出,胜者完胜,营销客户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经营单位的干部务必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争做“常胜将军”。我们的管理协调也体现为战斗力,管理部门的干部也要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争做优秀的“后勤部长”。

3、行动力首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行动力就是把战略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是执行决策、具体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机构人事改革后框架基本稳定,各位管理干部的中心任务就是迅速行动起来,抓好落实。

4、号召力首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管理干部的作风、能力、觉悟、品质是优秀的,那么属下的员工会受到激励,员工会将其作为楷模并努力学习效仿。管理干部的积极性高,也会激发普通员工的积极性。

5、转变理念特别要先从管理干部身上开始。建设银行的远景目标是“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为此,在营销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争取成为“好客户的好银行”更是要求我们特别要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必须用现代经营观念来统领我们的经营。同时我们必须认清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做到“坚定、清醒、有为”。“坚定”,就是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坚定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决心。“清醒”,就是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做好打硬仗、打苦仗的准备。“有为”,就是要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

6、管理艺术和效率的提高更是与管理干部直接相关。对于我们的管理干部来说,不是要求在管理学理论上有特别专业和高深的造诣,而是要有实在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率地协调布置好本部门的工作,实在地帮助部门成员提高履岗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巧妙的平衡本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利益分配,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高效而快乐地工作。

从上面六个方面来看,对照国外银行、股份制银行的管理要求,对照职业经理人的高素质要求,管理干部需要寻找差距,不断学习吸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

1、要特别重视学习。“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要胜任肩负的职责,就必须重视学习,做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的领导班子。现在组织管理干部学习和培训的时间不少,有必要检验一下学习的效果如何。学习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事,没有学习就没有提高,不能提高就无从谈发展和进步。学习是一种责任,对管理干部来讲,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是一种责任,是保持自身素质与岗位一致性、与形势任务要求一致性的需要。学习一定要端正学风,学习不是单纯拿文凭,不是务虚的走形式,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学新理念、学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开拓新视野,对此我们必须态度端正、虚怀若谷。学习必须讲求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向各个方面学习,注重学习的针对性。管理干部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业务,努力成为分管工作的专家。增强学习的实践性,用科学理论指引、促进工作,用实践去深化、巩固学习成果。合理安排工作之余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点东西,否则将被淘汰。

2、要努力提高执行力。执行力作为一种纪律存在,要树立刚性化执行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完成任务追求圆满。执行力又作为一种作风存在,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执行理念,培育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执行力是一种合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用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团结、统一的精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必须从五个方面提高执行力:一要完善落实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二要加强问责督查,三要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执行,四是从企业文化氛围角度来培养执行文化,五是管理干部以身作则。

3、要干在实处。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要干在实处有两层涵义。一是要做“实事”。各个支行、部门定位不同,“实事”的内容指向不同,对于业务经营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实在于经营好客户;对于业务支持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实在于切实维系好经营秩序提高效率;对于风险管理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是切实防范各个方面的风险。二是要踏实做事。做事不能盲目前进,否则事倍功半。只要我们不畏艰难、苦干巧干,就一定能干出实效。

4、要勇于创新。创新,首先要善于吸纳。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来源于实践,要善于从实践中吸纳新知识、新经验、新理念。要多深 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只有到员工中去才能找到让员工满意的解决办法。要充分了解、掌握和借鉴上级行、兄弟行及其他同业单位的成果、经验和动态。不仅要关注、跟踪其发展进程,更要注重研究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其次,创新要争创一流。这是衡量创新成效的标准,也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达不到一流,就无所谓创新。创新要突出创特色、出精品。就是要深入实施特色竞争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营造特色环境,开展特色工作,努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特色竞争力。就是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努力以高起点来弥补晚起步。第三,创新还要敢于攻坚。特别是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没有克难攻坚的勇气,就不会有突破。克难攻坚,要找准问题症结,选准突破口,从深层次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5、要强化沟通加强协作。我们要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实践目标。当前仍然存在部门、岗位间的扯皮现象,这是有效协作的主要障碍。要扫除这种“部门壁垒”,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等弊端。要破除这种“本位主义”,必须服从全局,各部门管理干部要立足本职,围绕全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横向之间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

6、要勇于承担责任。管理责任方面突出表现在不敢大胆承担责任,做老好人。从全行来看,抓工作总要涉及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多数人不是从工作的目标出发大胆地做在前面,主动挑担子,而是怕得罪人,总是权衡利害关系缩手缩脚。责任是与职位关联的,与管理职权、薪酬相匹配的。要挑起相应份量的担子,必须清楚你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清楚你需要如何担当责任,清楚你还在哪此方面尽职得不够。勇于承担责任还要有职业奉献精神,没有奉献精神工作就不会主动,就难以做到创新,就会被困难吓倒,是干不好事的。做工作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责任,这种风险责任的存在只要不是主观故意造成,不是失职造成,我想制度是不会让管理干部承担不应承担的责任,这个要有信心。

7、要重视效率。效率是执行力的集中体现。一笔贷款要审批一个月,一张卡申办要等两个星期,一笔业务要跑三四个柜台,这样的效率是难以成为“好客户的好银行”的。造成这种现象有些确实是制度上的原因,在本行层面上的一定要解决,是上级行的尽量争取改善。对于那些人为原因,必须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服务制度,切实解决效率问题,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

银行管理论文: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建设研究

1 当前网络银行的特征分析

1.1 网络银行的新特征

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时期相对比较短,因此,对于网络银行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网络银行的界定在各国都是不一样的,就目前来看,我国对网络银行的定义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通过网络开放与信息实时功能,围绕银行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主要有两大特征,运行虚拟性和服务3a性。与传统的实体银行不同,网络银行主要利用网络将金融产品和服务直接面向客户,不需要现实中的旅途奔波,也不需要银行的服务人员一一对客户进行交流、帮助。银行客户只需要通过联通网络进入网站,通过一些固定的认证后方可访问金融服务,这种形式就是虚拟性的服务过程。而3a性则是指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甚至以任何方式进入网站,进行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与传统的实体银行相比,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都有很大差别,摆脱了许多因素的限制,实现自动化服务。

另外,从成本的经济性上来看,网络银行也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实体银行为了方便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采用密集设立营业网点的方式来配合客户,实际上这种方式还需要大量的银行客服人员,大量的设备投入,前期的资金花费相当大。因此,网络银行应运而生,其虚拟化、无纸化的自动化服务,基本不需要实体设备,只需要基本的软、硬件设备,还能满足随时接入,随时操作的要求。

1.2 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的监管制度

银行顾名思义就是金钱交易的场所,因此对其的监管必须严格、合理。传统的银行监管需要很大的人力,对现实资金进行押送运输和清点、计算等,而网络银行的监管则是指对网络银行中开展的所有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控制等。网络银行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国家金融机构是网络银行监管的主要执行机构,是从行政权力处来获得监管权力的。第二,其监管的对象是网络银行,就是通过对网络银行的金融行为进行监管来达到效果。第三,网络银行的监管手段主要是靠通过实施和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对网络银行进行检查,并处罚违规行为。第四,监管制度实行的目的就是督促银行进行合规合法的经营,为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监管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监管主体、监管内容上,还从其监管模式和监管目的上也充分体现出来。由于网络银行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必须要扩大对以往传统银行的目标和内容上的监管,明确监管目标,充分考虑网络虚拟性,确保网络银行服务的安全性等目标。

1.3 网络银行监管的理论分析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银行在监管上还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问题。从经济学上来说,金融业务的自动化、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开放性的互联网环境下,要顺应金融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及时解决经济上的冲击。网络银行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必须拥有有效的监管才能更好的推动网络银行发展。通过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成本、效益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才能实现银行的经济性要求。另外,网络银行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信息手段,避免负外部效应,充分体现网络银行的正外部效益。除此之外,从法理学上来分析,网络银行的监管应采取公平、安全有秩序的法律手段进行。在监管方面,不仅要对监管权力行使范围和方式进行维护,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确保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严格日常监督制度。

2 当前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和监管手段

前面提到,对于网络银行的监管必须建立起法律监管体系,而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完善的针对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其专门性和针对性相对欠缺。因我国的网络银行并非是完全的网络银行性质,还只是传统银行的一种创新式拓展,因此,传统的实体银行监管法律规范同样也适用于网络银行,在这一方面,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法律规定,企业也建立了内部规章等。然而,这些事项中缺少规范的事项涉及,比较来讲是总体的概括,没有形成自身完善的体系,不具备连续性和互相协调性。而纵观这些法律规范、法规中存在很多重复与交叉区域,欠缺操作规范性,很可能导致实际网络银行运营中的各种纠纷。因此,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监管体系,采用合理的手段,是当前网络银行管理中的首要目标之一。

2.2 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完善

我国网络银行系统在市场上的准入制度上有很大的优势,但还有两方面的缺陷。首先,我国对于开办网络银行的业务规定不协调;其次是审批制度不够和谐。良好的开办网络业务必须同时满足有健全的内控机制,有效地识别和检测金融风险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系统,平稳运营。这就要求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必须要有很强的管理经验,拥有控制和管理网络银行风险的能力。因网络银行的实际监管法律缺乏可操作性,使得被监管者自身的准入条件与监管机构的实施监督范围不明确,从而失去监管的目的。

虽然对于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而言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但也不能忽视其退出市场的机制。如果银行运行失败想要退出市场,不只是对外界宣布就可以退出的。退出市场必须经过合理的协调客户与经济实体间的利益关系,明确权责,还要保证退出后不会造成额外的损失。在这一方面,我国的市场退出机制还没有得到保障。

银行管理论文:金融衍生品与我国商业银行管理

一、引言

虽然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进入一轮深度调整时期,但金融衍生品给金融市场注入的生机与活力是不容忽视的。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看,我国已经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回顾它的国内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的外汇、国债和股指等三大品种的金融期货交易,特别是国债期货交易曾经达到了相当巨大的规模,但最后均已失败告终,这说明当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一些带共性的因素,笔者以长期的商业银行一线从业经历,对此加以论述,希望能为加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提供参考,为我国新一轮的经济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金融衍生品及其发展历史

金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 s)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underlyings)价值变动的合约(contracts)。这种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物(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协议。

金融衍生产品是与金融相关的派生物,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英文为underlying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在国际上是非常多的,而且由于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推出新品种,属于这个范畴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从基本分类来看,则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大类。

(2)根据原生资产分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股票期货、股票期权合约)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合约等;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如利率期货、利率远期、利率期权、利率互换合约)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如债券期货、债券期权合约);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

(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场内交易即是通常所指的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场外交易即是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其参与者仅限于信用度高的客户。

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于1972年推出了外汇期货,芝加哥交易所(cbot)于1973年设立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推出了期权产品。近年来金融衍生品发展很快,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

三、金融衍生品监管模式

由于各种的国情不同,引入金融衍生品的时间和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世界各国都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1)美国的多方监管模式

美国是多个监管机构并存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机构型和功能型监管模式的混合体。从机构监管的角度来看包括:1.联邦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专职负责监管期货市场。2.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按照法律规定,sec有权对有价证券期权、外汇和股票指数期权交易监管。3.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货币监理署,负责监管商业银行从事的衍生品交易。另外,美国衍生品市场还有全国期货业协会和期货交易所这样的自律监管组织。

(2)英国的单一监管模式

英国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实行的是单一制监管模式。1997年10月,原有的证券投资局正式改名为金融服务局,开始全面负责英国金融业的监管;1998年6月,接收了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保险监管职能以及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审查职能等,成为身兼银行、保险和证券期货监管职能的唯一监管机构。从2001年12月1日起,金融服务局开始全面行使金融监管权,负责对本国银行、保险公司、住房协会、互助会、信用协会、劳埃德、养老金顾问、证券经纪人、投资服务的专业公司、衍生品交易者、从事投资业务的专业人士和抵押放款人等金融行业的监管。

(3)日本的行政监管模式

日本的金融监管实践与英国的监管模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在日本的金融监管特别重视大藏省的行政权力。由于银行业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逐渐形成了由日本银行(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大藏省制订其他所有金融政策的独特的监管体制。作为日本金融业独一无二的监管机构,大藏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掌控日本经济,留给日本央行的监管空间非常狭小。

1998年6月,日本终于成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金融管理厅,该机构享有制订金融政策、管理证券、衍生金融、银行业等的权力。然而,从大藏省到金融管理厅的转变,日本还是沿袭了政府监管和掌管经济的传统,行政监管权力仍然非常强大。就衍生金融交易而言,金融管理厅有权随时检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出台衍生金融内部风险管理的措施,对衍生市场出现的欺诈和违法事件进行防范和处理。

银行管理论文:浅论管理经济学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

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和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了解两公司之间的交叉弹性的产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竞争。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在市场上互补性商品,就是合作关系。其替代产品,配套产品应密切关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补充了企业的产品。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程度。控制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因此,企业运营商可以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理论中的理性思考企业管理运作,将在企业的成功和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些企业家仅凭着野心和热情,引导企业经营和决策,在经营上遇到问题仅凭自己的感情判断想法,尤其是如果他们有一些成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导致企业彻底失败,或误入歧途。这些同样可以适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其开发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其日益复杂和难以识别、管理和控制。优质高效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是抵御行业风险的基本保障之一。

银行管理论文:探讨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变革趋势

摘要: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应从作业成本制度、业务外包、业务流程再造以及集约化经营变革着手,以提升我国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

关键词:银行管理;变革;趋势

1、作用成本制度变革

在银行业中,一个具体产品成本的50%-80%都可能来自于众多的共同成本项目,其中,15%-20%是管理等间接费用,20%-40%是分销体系和集中的后台业务处理成本,15%-20%是信息数据处理成本,因此,对成本制度变革便成了银行经营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提倡“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观,作业成本制度首先要确认每一部门所从事的工作,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需要为基础,循着业务流程轨迹,将成本追溯至产品。

其次,银行的业务流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同时也是一个价值链。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只有深入到作业单元,找出并剔除不增值作业,并尽可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增值作业的耗费,才能真正在业务流程上获得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成本制度提供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信息。

再次,作业成本制度能够把传统上有限的财务变量成本动因扩展为集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于一体的丰富的成本动因系列,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如单据张数、接待客户次数等),使得银行的成本项目各得其所地适用于不同的动因,这无疑改善了共同成本的分摊,进而导致了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2、推行银行业务外包

银行业务外包突破了传统银行资源认识范式的思想束缚,提倡银行应该做的是创造、积蓄和运用内部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可大胆借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来塑造银行的竞争力。这对于开拓我国银行的经营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当前,我国银行普遍面临信息化的要求,而信息基础设施又是一种资本密集型的项目,由任何一家银行独立来开发都会形成巨大的财务负担,并且难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从宏观上看,其结果只能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银行必须使自己的信息部门从数据处理车间转变为高价值的服务部门,即要成为解决业务和客户问题的部门而不是科技部门。银行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包揽银行全部的信息技术工作,更为可取的是将非核心的信息业务外包,自己则专做对银行的竞争策略和市场开发有贡献的高价值工作。

3、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变革

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电子化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银行必须舍弃渐进的、分割的、局部的变革而推行流程再造变革,以求脱胎换骨,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首先,以客户的需求为最高原则,完全排除没有附加值的工作。银行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压缩臃肿、冗余的活动,大幅度改善业务运作效率,而成本也自然降低,客户也不会因不满意银行的效率而抱怨。

其次,专注于核心能力,实现虚拟经营。银行根据客户需要和自身情况,仅选择、保留、培养和运用最关键、最有优势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分化到社会中,借助外力完成,并且予以弥补整合。如此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战略杠杆,在竞争中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

再次,强化灵活性管理,推行多样化的业务流程安排。例如在贷款申请的受理上,可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类别流程小组,经过初步信用审核以后,对低风险客户可交由低风险流程小组以更为简化、迅速的办法处理,对于中风险客户按例行的标准化程序办理,对于高风险客户,则须由高风险流程小组附加特殊的处理机制来分析和研究。

4、银行的集约化经营变革

银行集约化正成为一种显性思维开始占据一席之地,我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思潮是追求先进金融生产方式的体现。部分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纯粹是一种经营理念,没有明确的抓手,而且我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没有鲜明的变革方式。因此,要进行集约化经营变革。

首先,以流程系统为主轴推进科学的集约化。银行要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建构最具整体效益的业务流程系统,从而有可能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以成本管理为例,我国银行往往是在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压缩消费支出,影响银行的发展潜力。因此,应从业务流程入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流程,从而做出删除、外包、压缩、整合的变革。

其次,在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中取得突破性的集约化。利用信息技术彻底翻新业务流程,就是要超越目前对信息技术主要限于初步的文字、数据、图表处理的阶段,发挥其无限的巨大潜力,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作业程序,例如同步工程、通才交易员等,从而挖掘集约化经营的最大潜力。

再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

战略合作关系。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管理人员的精力耗散在众多低附加值的活动上,从长远来看,这无助于银行积蓄起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因此,我国银行亟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开拓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失时机地与外部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走一条“大而精”或“小而精”的发展之路。

银行管理论文:浅析管理经济学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

和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了解两公司之间的交叉弹性的产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竞争。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在市场上互补性商品,就是合作关系。其替代产品,配套产品应密切关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补充了企业的产品。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程度。控制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因此,企业运营商可以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理论中的理性思考企业管理运作,将在企业的成功和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些企业家仅凭着野心和热情,引导企业经营和决策,在经营上遇到问题仅凭自己的感情判断想法,尤其是如果他们有一些成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导致企业彻底失败,或误入歧途。这些同样可以适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其开发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其日益复杂和难以识别、管理和控制。优质高效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是抵御行业风险的基本保障之一。

银行管理论文:研究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变革趋势

摘要: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应从作业成本制度、业务外包、业务流程再造以及集约化经营变革着手,以提升我国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 关键词:银行管理;变革;趋势

1、作用成本制度变革

在银行业中,一个具体产品成本的50%-80%都可能来自于众多的共同成本项目,其中,15%-20%是管理等间接费用,20%-40%是分销体系和集中的后台业务处理成本,15%-20%是信息数据处理成本,因此,对成本制度变革便成了银行经营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提倡“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观,作业成本制度首先要确认每一部门所从事的工作,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需要为基础,循着业务流程轨迹,将成本追溯至产品。

其次,银行的业务流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同时也是一个价值链。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只有深入到作业单元,找出并剔除不增值作业,并尽可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增值作业的耗费,才能真正在业务流程上获得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成本制度提供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信息。

再次,作业成本制度能够把传统上有限的财务变量成本动因扩展为集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于一体的丰富的成本动因系列,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如单据张数、接待客户次数等),使得银行的成本项目各得其所地适用于不同的动因,这无疑改善了共同成本的分摊,进而导致了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2、推行银行业务外包

银行业务外包突破了传统银行资源认识范式的思想束缚,提倡银行应该做的是创造、积蓄和运用内部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可大胆借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来塑造银行的竞争力。这对于开拓我国银行的经营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当前,我国银行普遍面临信息化的要求,而信息基础设施又是一种资本密集型的项目,由任何一家银行独立来开发都会形成巨大的财务负担,并且难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从宏观上看,其结果只能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银行必须使自己的信息部门从数据处理车间转变为高价值的服务部门,即要成为解决业务和客户问题的部门而不是科技部门。银行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包揽银行全部的信息技术工作,更为可取的是将非核心的信息业务外包,自己则专做对银行的竞争策略和市场开发有贡献的高价值工作。

3、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变革

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电子化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银行必须舍弃渐进的、分割的、局部的变革而推行流程再造变革,以求脱胎换骨,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首先,以客户的需求为最高原则,完全排除没有附加值的工作。银行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压缩臃肿、冗余的活动,大幅度改善业务运作效率,而成本也自然降低,客户也不会因不满意银行的效率而抱怨。

其次,专注于核心能力,实现虚拟经营。银行根据客户需要和自身情况,仅选择、保留、培养和运用最关键、最有优势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分化到社会中,借助外力完成,并且予以弥补整合。如此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战略杠杆,在竞争中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

再次,强化灵活性管理,推行多样化的业务流程安排。例如在贷款申请的受理上,可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类别流程小组,经过初步信用审核以后,对低风险客户可交由低风险流程小组以更为简化、迅速的办法处理,对于中风险客户按例行的标准化程序办理,对于高风险客户,则须由高风险流程小组附加特殊的处理机制来分析和研究。

4、银行的集约化经营变革

银行集约化正成为一种显性思维开始占据一席之地,我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思潮是追求先进金融生产方式的体现。部分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纯粹是一种经营理念,没有明确的抓手,而且我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没有鲜明的变革方式。因此,要进行集约化经营变革。 首先,以流程系统为主轴推进科学的集约化。银行要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建构最具整体效益的业务流程系统,从而有可能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以成本管理为例,我国银行往往是在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压缩消费支出,影响银行的发展潜力。因此,应从业务流程入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流程,从而做出删除、外包、压缩、整合的变革。

其次,在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中取得突破性的集约化。利用信息技术彻底翻新业务流程,就是要超越目前对信息技术主要限于初步的文字、数据、图表处理的阶段,发挥其无限的巨大潜力,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作业程序,例如同步工程、通才交易员等,从而挖掘集约化经营的最大潜力。

再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管理人员的精力耗散在众多低附加值的活动上,从长远来看,这无助于银行积蓄起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因此,我国银

行亟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开拓思维,跳出内部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失时机地与外部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走一条“大而精”或“小而精”的发展之路。

银行管理论文:研究顾客价值的商业银行管理策略

摘要:顾客价值作为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著名服务营销专家lovelock(2001)指出,在经济发展领域,银行等服务业正处于一个革命性的时期,有的经营方法不断遭到唾弃,“在世界范围内,富有创新精神的后来者们通过提供全新的服务标准,在那些原有的竞争者无法满足当今消费者需求的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在这些全新的“经营方法”和“服务标准”中,顾客价值研究是引人注目的一个。

关键词:顾客价值;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满意

随着我国银行尤其是新兴商业银行蓬勃发展,外资银行以其成熟的经营及营销模式高质量地开展业务,竞争在银行间全面展开市场大体上形成了买方市场的局面。客户对银行提供的服务也有了多样化的要求,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若要继续保持其市场占有率,拥有竞争优势,就迫使自己必须认真研究顾客的需求,使其有较高的顾客满意度。

一、顾客让渡价值与顾客满意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一般而言,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这意味着销售者必须在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之间估算并考虑他们与竞争者的差别。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就是最大化顾客购买总价值,最小化顾客购买总成本,前者要求强化或扩大其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利益;后者要求减少成本,包括顾客购买的货币、时间、体力与精力成本。限于不同顾客的知识水平,他们在购买某一特定的商品时,也许并没有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的愿望,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每一次的购买都成为试错的过程,所以,企业提供的服务应尽量使顾客让渡价值逼近最大化。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赢得顾客满意,进而赢得顾客的忠诚。

顾客满意取决于顾客对某一产品所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的结果,顾客的期望是在顾客过去的购买经验、朋友和伙伴的各种建议,销售者和竞争者的信息和许诺等基础上形成的。如果销售者将顾客的期望值提得太高,顾客很可能会失望。所以,银行的承诺应切合实际,并切实履行对客户的承诺,否则,顾客会流失。

二、商业银行顾客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商业银行与顾客的关系是一种资产,应象评估和管理其他金融或实物资产一样来评估和管理与顾客的关系。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为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虽有别于一般工商企业,但做为商业企业,也必须在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指导下去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条件下赢得顾客,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如果对顾客管理有方,企业就会拥有忠实顾客并吸引新顾客,而管理不善,则会造成经营风险。顾客管理意味着营销不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顾客关系的持续和巩固,最终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忽视顾客管理则很有可能丢失原有市场,甚至使企业走下坡路。

第二,企业考虑的是本企业的经济利益,如何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顾客则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企业要与顾客结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就要不断地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弄清顾客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和保证是了解企业的顾客,即了解谁是企业的顾客、顾客的基本类型,不同顾客群的不同需求特征和购买行为,以及顾客差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等。银行的顾客所需要的是银行服务,如存款、贷款及中间业务等,这就决定了银行的营销是一种不同于消费品和产业市场的服务营销。一般的市场营销消费者既是营销的始点也是终点,而银行的营销流程是从投资顾客到银行,从银行再到融资顾客,投资和融资顾客都是商业银行营销的重点。随着银行竞争加剧,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优化资产的质量,重视争取资质优良的客户,培育有发展前途的客户,于是顾客管理问题提上了日程,融资顾客的营销工作也同投资顾客的营销工作变得同等重要起来,甚至更富挑战性。

三、如何通过做好银行内部营销来提高银行顾客的满意度

大量研究表明:在服务行业中,产品技术质量的差异性不大,使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满意,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银行员工。顾客满意度是银行获利的决定性因素,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能促进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顾客满意度又取决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大小,而顾客让渡价值高又源于银行员工的高工作效率,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又直接取决于内部营销。随着服务营销理论的发展,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对于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人的重新重视导致对内部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针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促销的内部营销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一线员工这类人群,商业银行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充分运用内部营销策略调动一线员工的

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并为其工作提供良好的内部支持;二是不断通过培训、教育等方法在一线员工中导入服务理念,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兼职营销者,能灵活机动地为顾客更好服务,收集有用的顾客需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沟通策略。银行应建立良好的沟通系统,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都能自由沟通才是好的机制。每一银行的领导层或决策层都要高度重视营销工作,如果没有领导重视,银行的全员营销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内部支持性员工和一线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营销工作才会搞活。

第二,激励策略。即充分肯定员工的工作,使只能承担一部分服务工作的员工把一系列服务传递给顾客,以使顾客的需求得到全方面的满足。通过员工的努力,其服务不仅得到顾客的认可,也同时得到银行的认同,并结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员工就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认识到工作的价值,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客户能享受到完善的服务。

第三,培训策略。一线员工往往是顾客倾诉的首要对象,顾客希望出现问题后,一线员工能够真诚道歉或做出合理解释。这并不需要一级一级向上请示,因为顾客最害怕无休止的等待,更不愿意被人从一个部门推到另一个部门。然而,一线员工往往并不知道要怎样处理顾客的问题,所以,企业须利用各种形式定期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是让员工了解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它们之间是如何要求相互协调的,当员工与客户就所需求的事情进行对话时,能够拥有必要的信息向客户展示。培训内容包括企业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行为方式、岗位技能及服务技巧等。

第四,服务创新策略。在内部营销之中,创新有着重要的地位;员工的服务创新,会使银行充满活力。在一个充满活力的银行中,员工可以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新颖想法并做出决定,而不是经过冗长的组织链向上汇报。银行的创新要求贷款部、信托部、营业部和参谋部、人事部、会计部、推销部等部门密切配合,真正满足顾客需求。

总之,实现顾客满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涉及所有层次的战略实现过程。无论直接或间接与顾客接触,几乎都会对顾客产生影响。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应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改变传统的观念、组织和制度,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保证企业对顾客承诺的实现。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尽管他们不直接接触顾客,但其行为和决策对顾客却影响很大,而一线服务人员则需要管理层的支持和指导。在现实中,一线人员无法为顾客解决一些问题,受到顾客的批评,大部分问题与企业管理有关,而非服务人员的问题。所以,实现顾客满意离不开各部门及其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协调。

银行管理论文:谈管理经济学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和

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了解两公司之间的交叉弹性的产品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市场上更密切的替代品,是相互竞争。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在市场上互补性商品,就是合作关系。其替代产品,配套产品应密切关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替代品,补充了企业的产品。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程度。控制广告和营销支出,以刺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因此,企业运营商可以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理论中的理性思考企业管理运作,将在企业的成功和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一些企业家仅凭着野心和热情,引导企业经营和决策,在经营上遇到问题仅凭自己的感情判断想法,尤其是如果他们有一些成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导致企业彻底失败,或误入歧途。这些同样可以适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其开发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其日益复杂和难以识别、管理和控制。优质高效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是抵御行业风险的基本保障之一。

银行管理论文:探析商业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三大主要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化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深化,各方面对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在做好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拓展咨询职能是大势所趋。本文就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开展管理咨询审计应抓住的三大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审计方法,探索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拓展管理咨询审计的更好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管理咨询

管理咨询审计属于增值型审计工作。它是指审计人员为促进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针对特定的机构、业务、产品、流程和管理环节,组织审计或审计调查,并提供分析、建议、咨询或者培训等服务,其目的在于促进业务发展、改进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

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开始了管理咨询审计尝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内容,既包括资产负债损益等业务经营全面审计,又包括管理责任、管理效率和管理行为的管理审计,还包括内控管理制度的综合评价等,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面经营管理审计等。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咨询审计,应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审计:

首先,从了解观察管理信息和内部控制现状入手,重点深化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完善发展,各级行加强了内部控制管理,管理意识明显增强,管理手段有了改进,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内部管理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各种管理风险和经济案件明显下降。但从现代银行管理的要求来看,管理技术和手段仍比较落后,管理信息反映迟缓,管理效益和水平仍然很低,各种管理风险和漏洞隐患仍大量存在,进一步深化银行内控管理审计十分必要。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它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当前银行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审计,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层次,要把对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审计情况作为内控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成果的利用程度。要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查出的漏洞和隐患,认真查找根源,分析原因,切实加强整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各级行稳健经营和规范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从观察明确管理行为和经济责任入手,重点深化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各级行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营管理效益的好坏。进一步深化开展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是银行改革发展之必然。商业银行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化:一是深化认识。过去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期限不明确,履行责任界限不清楚,审计成果利用率低。所以,要从反腐倡廉、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审计台账,实行动态监测,保证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严格程序。要认真按照《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等文件要求和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办事,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建立审计责任制,确保经济责任管理审计质量。三是丰富内容。过去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经营指标及财务效益,没有把责任审计与银行重要经营决策、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结合起来,没有把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与被审计对象的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化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就是要坚持审计问卷与现场审计检查、内部审计与外部查询、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审计处罚与审帮促改等相结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考评;就是要把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与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的界定更加明晰客观;就是要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同是否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经营管理授权和转授权限、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做到廉洁自律等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切入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要害,从深层次上研究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从而改变过去听多看少、就事论事、就账查账的片面作法。四是明确责任。就是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积极慎重、依法办事的原则,明确划清现任与前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要通过上述措施,使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五是加强利用。要充分利用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作为干部任用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入手,重点深化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全面经营管理审计。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最终体现在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上,所以开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必须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效益入手,深入开展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全面经营管理审计。一是要开展资产业务的管理审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核心和最重要的业务,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进行管理审计和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中心环节。要按照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分散性的经营原则,客观审计评价现金、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的期限结构、担保情况、风险状况及内控管理情况,最大限度地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完整、增值。二是要开展负债业务的管理审计。负债业务是银行传统的基本业务,它是银行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银行开展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基础和前提。负债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是维护银行资产流动性供求平衡的手段。开展负债业务管理审计主要是分析负债业务的规模、期限结构与资产业务的对称平衡性,防止银行低估负债,影响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三是要开展所有者权益的管理审计。所有者权益是银行净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开展所有者权益管理审计,就是要帮助被审计单位千方百计组织业务收入,努力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等支出,最大限度地扩大盈利水平。银行是经营资产负债业务的统一体,开展全面经营管理审计,就是要在单项审计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其资产负债的结构比例、风险安全状况、盈利增值情况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探索商业银行机制下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次和水平。

银行管理论文:浅谈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

[摘要]在稳定的前提下的发展是银行业改革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必然要求商业银行管理层的相对稳定。在当前的改革环境下,本文从银行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专用性人手,分析对银行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

[关键词]管理层 激励与约束 人力资本专用性

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作用有以下两点:一是从它对委托人和人合同关系的影响看,会导致人力资本拥有者的垄断力、要挟(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人物威廉姆森对资产专用性所引发的“敲竹杠”作了专门的论述);二是人力资本专用性会带来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以及相应的报酬递增,对发达国家的ceo收人的一些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论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能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对价值贡献最大、最为稀缺的核心资源。高度专用性的人力资本被“敲竹杠”的风险是能够通过适当的契约被有效控制。因而,在人力资本专用性问题上,第二种作用是主要的。

在运用中,首先,如果委托人和人都是理性预期的,通过估计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创造生产率的可能性并向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当人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本,委托人得到的净收益比非合作时应该更多:而对人而言,按人力资本的特点,相互合作的时间越长,专用性就越强,报酬递增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预期到这一结果时,委托人、人双方形成一个均衡解,即合作。其次,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一旦形成,要么很难转移他用,要么在重新配置使用时会遭到严重的损失。

可见,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涉及到人力资本的投资、使用配置.涉及到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使用者及其雇佣关系。人力资本专用性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所具有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企业(组织)整体收益要大于个人收益。

(二)强化国有银行管理层人力资本专用性制度设计初探

在我国,作为金融业核心的银行业受到了政府极大的关注。对照人力资本专用性的特点和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我们发现银行体系的从业人员已经具有较高的退出成本,所不足的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与严格的退出机制,而人力资本专用性恰恰能够弥补现存机制的缺陷。因此,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即从人力资本专用性的角度健全对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事实上,我国也开始重视银行高管人员素质,从2000年3月24日开始施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主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规定了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本文着重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角度论述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制度设计,具体制度设计如下:

第一,强化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的主要方式。内部劳动力市场特别强调企业组织内的劳动力分配要通过企业内的组织惯例、制度,如人事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晋升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规则来进行。当前,我国没有一个外部经理人市场.无法通过竞争对现存的管理层产生压力,大力发展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必然的选择。我国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吸收日本企业的年功制的优点,如较长期的、完善的工作合同,基于资历和能力的晋升制度、优厚的退休保障制度,强调员工利益高于股东利益等,建立起追求长远利益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强化管理层职员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依存度。

第二,提升管理层的专业能力。在银行这一行业中,建立恰当的资格认证体系,即从业人员只有通过已设立的标准化考试和面试测评才能取得在银行一定管理岗位的任职资格,通过这一制度可以提升管理层的进人门槛。同时,在各个银行内部应当设立定期的在职培训制度,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增强银行管理层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

第三,组建银行经理人俱乐部,其实际上是对外部经理人市场的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所谓银行经理人俱乐部,就是在银行业就职并且具有一定职位的管理层人员所组成的团体。可以考虑所有具有一定职位的银行管理人员自动成为俱乐部成员,而俱乐部成员的资格将随着职位的失去被取消。俱乐部成员享有俱乐部所特有的一些权利,如一些特有的培训机会,与国内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一些同业信息资源,甚至包括一些促进经理人适当流动以提升其收人与职位的机会等。通过经理人俱乐部这一机制,有助于建立健全经理人的业绩档案;进一步通过经理人良好的业绩表现提升银行经理人的声誉,较高的声誉既有助于增加经理人的不当行为的成本,又有助于激励经理人为保持声誉甚至获得更高的声誉而更加努力。

第四,改革现存的薪酬分配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制度要走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制度上要有国际视野,要导人国际的先进理念。一方面,提升管理层的收人,并将部分收人与经营业绩挂钩,如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来强化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层失职所造成损失的责任迫究,如建立损失赔偿的连带责任机制等,同时也应建立相应的责任认定机制、申诉制度等,避免将一些无法预见的损失责任强加到管理层身上。

通过以上制度变革,将有助于加强银行管理层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增强对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

四、结论

专用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有必要通过合理配置专用性人力资本,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效率,从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在不确定条件下所面临的风险。

本文对强化人力资本专用性的设计仅是一些初步的架构,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银行管理论文:浅析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问题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不对称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放松对外资银行准入限制,银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而竞争的重要方面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留住人才,并使人尽其才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殊性来设计,选择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经理层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外部监管。

随着外资银行全面进人

3、管理层激励与绩效关系不确定。roland bnabouand jean tirole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表明,通过外部激励约束可能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是可能部分或完全“挤出”个人内在的利他主义等“前社会”( prosocial)行为,即所谓的“激励挤出理论”,从而激励与绩效呈现负相关性;另一种可能效果是激励与约束能促使人采取对委托人有利的行为。这两种效果的出现依赖于是否外部存在荣耀与耻辱的、主导性的声誉机制,如果存在这种机制,由于人会注重“自我形象”,则绩效敏感性报酬会“挤出”利他主义行为。rauh and seccia。将“焦虑”( anxiety)应用到传统的委托—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得出:激励与监督对人产生的“焦虑”( anxiety)心理可能提高或降低绩效,即所谓的“倒u型”假说,即如果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几率足够高时,焦虑会诱使人提高努力程度绩效;相反,如果成功的几率较低,焦虑会导致人较少甚至不努力。

二、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

1、高杠杆性。市场经济中,银行基于自身声誉发行一种对自身具有索取权的金融证券,通过集聚小额存款,向资金需求者发放大额贷款的方式来发挥信用中介作用,履行资产转换职能。根据国际通行的巴塞尔委员会颁发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只要至少达到8% ,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达到4%。与其他公司相比,银行资本是相当少的,主要是通过负债经营。

2、资产负债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短期存款和长期资产并存,大量可支取活期存款的存在使挤兑成为可能。在提供资产转换的过程中,为满足小额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银行为投资者提供了各种流动性较强的存款合同。而银行的资产往往是由各种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贷款构成。

3、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和透明度有别于一般企业。银行资产主要由期限不同的贷款构成,银行贷款采用的是非市场化的一对一的合同交易方式。针对不同借款对象的信用状况,银行每一笔贷款的交易条件(利率、期限和偿还方式等)均有所不同。因此,银行贷款资产的交易是非标准化的合同交易。由于资产交易的非市场化和非标准化,导致银行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

4、银行业存在着广泛的安全网和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用来保护小额存款者的利益,并防范出现金融传染引起系统性金融危机。由于银行资产结构的特殊性和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使银行系统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同时,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银行系统危机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正因为如此,银行业是市场经济中受到最为严格管制的行业之一。

三、提高商业银行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效率的对策

1、为兼顾股东和监管者双方的利益,商业银行适宜于选择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经理层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如果不存在激励约束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无法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甚至为达到个人效用最大化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但是采取过低的固定报酬,过度给予业绩敏感性的长期股票期权激励等则可能会导致高“道德风险”的发生率,同样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

2、加快建立经理人市场。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由国家委派的方式,由各方所有者组成一个董事会,然后有董事会来选择经营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选拔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素质高的经营人才出任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高效的经营者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商业银行选拔经营者的要求。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严格设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发挥独立董事在保护中小股东及利益相关者权益中的作用;加强监事会的职能,监事会应是与董事会并列的监督机构,其监督对象不仅包括银行的具体管理活动,而且要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

4、加强外部监管,包括国家授权的专门结构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外部监管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可见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外部监管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

银行管理论文:关于发挥商业银行管理干部表率作用的思考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管理干部一定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经得起实践、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当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排头兵。在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中,每一个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应该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只有这样,组织的肌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管理干部是一个部门的“家长”,要有权威性和命令性,同时更要有身先士卒的作风。管理干部的作风、能力、觉悟、品质是优秀的,那么属下的员工会受到激励,员工会将其作为楷模并努力学习效仿。管理干部的积极性高,也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商业银行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现代金融企业,就要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同时必须认清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做到坚定、清醒、有为。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坚定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决心;要清醒地看到问题和矛盾,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做好打硬仗、打苦仗的准备;要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对于管理干部来说,不是要求在管理学理论上有特别专业和高深的造诣,而是要有实在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率地协调布置好本部门的工作,实在地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巧妙地平衡本部门工作安排和利益分配,并激发员工的热情,让大家高效而快乐地工作。对照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以及职业经理人高素质要求,管理干部需要寻找差距,不断学习吸收,逐步提高。

第一,必须带头学习,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学习是管理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金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特别是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各级管理干部加强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主动、深入、刻苦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领导水平、业务水平。坚持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水平,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要胜任肩负的职责,就必须重视学习,做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的领导班子。学习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事,没有学习就没有提高,不能提高就无从谈发展和进步。学习是一种责任,对管理干部来讲,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是一种责任,是保持自身素质与岗位一致性、与形势任务要求一致性的需要。学习一定要端正学风,学习不是单纯拿文凭,不是务虚的走形式,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学新理念、学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开拓新视野,对此我们必须态度端正、虚怀若谷。学习必须讲求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向各个方面学习,注重学习的针对性。管理干部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业务,努力成为分管工作的专家。增强学习的实践性,用科学理论指引、促进工作,用实践去深化、巩固学习成果。执行力作为一种纪律存在,要树立刚性化的执行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完成任务追求圆满。执行力又作为一种作风存在,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执行理念,培育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执行力是一种合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用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团结、统一的精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通过完善落实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问责督查,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执行,从企业文化氛围角度来培养执行文化,管理干部以身作则提高执行力。

第二,干在实处,勇于创新。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要干在实处。其一是要做实事。各个支行、部门定位不同,实事的内容指向不同,对于业务经营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实在于经营好客户;对于业务支持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实在于切实维系好经营秩序提高效率;对于风险管理系统的管理干部来说,实事就是切实防范各个方面的风险。其二是要踏实做事。做事不能盲目前进,否则事倍功半。只要我们不畏艰难、苦干巧干,就一定能干出实效。创新,首先要善于吸纳。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来源于实践,要善于从实践中吸纳新知识、新经验、新理念。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只有到员工中去才能找到让员工满意的解决办法。要充分了解、掌握和借鉴上级行、兄弟行及其他同业单位成果、经验和动态。不仅要关注、跟踪其发展进程,更要注重研究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其次,创新要争创一流。这是衡量创新成

效的标准,也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达不到一流,就无所谓创新。创新要突出创特色、出精品。就是要深入实施特色竞争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营造特色环境,开展特色工作,努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特色竞争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再次,创新还要敢于攻坚。特别是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没有克难攻坚的勇气,就不会有突破。克难攻坚,要找准问题症结,选准突破口,从深层次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三,必须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化解民忧。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从本质要求上讲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首先要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亲近群众。管理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在工作中,管理干部既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和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真正了解职工群众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始终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实践目标。当前仍然存在部门、岗位间的扯皮现象,这是有效协作的主要障碍。要扫除这种部门壁垒,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等弊端。要破除这种本位主义,必须服从全局,管理干部要立足本职,围绕全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横向之间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

第四,必须严于律己,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管理干部往往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周围无数双眼睛的关注,自然遇到的诱惑与考验也多。各级管理干部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要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尽心效力,这对于党员管理干部来说,是需要时刻和始终作出正确答案的重大命题。管理干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惧怕心理。这种"怕"就是做人要明事理、守法纪、知不足。管理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对权力保持清醒和敬畏,才能不断去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反思自己的言行,惟恐群众不满意,惟恐工作出纰漏,惟恐权力运作有偏差,对不起自己所承担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须遵纪守法,维护法纪的严肃性。各级管理干部要切实按照党章的要求,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监督与制约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必须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决不能谋取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越是在深化改革的形势下,管理干部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严格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执政地位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各级管理干部要深刻懂得"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安邦治国之道,带头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不断将他律变为自律,以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增强自身的凝聚力、说服力、感召力,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把加快金融发展的事业推向前进。

银行管理论文:资本计量在银行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1 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作用

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管理中使用的、综合反映实际风险承担状况的有效工具,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风险资本,用来弥补银行业务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非预期损失。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1 强化资本约束意识,增强独立的市场主体意识 经济资本管理强化了银行的资本约束意识和成本意识,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随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我国的监管当局对银行资本的约束会更加严格,银行所面临的市场资本回报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和运用,我国也配套构建了相应的管理体制,促进了银行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增强银行独立市场主体意识,推动我行向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目标努力。

1.2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银行要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首先要从全面计量以及监控风险状态做起。经济资本管理可以强化银行的全面风险意识,通过对经济资本的配置实现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管理要求,大力支持银行开发与自身经营模式相匹配的风险计量技术和模型,从而提升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1.3 提高银行科学决策和产品定价能力,对营销具有指导作用 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随着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的加强和股东对资本回报要求的提高,银行在经营决策时,要充分分析资产扩张的速度、业务发展的规模以及所带来的风险、收益和资本占用情况,将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结合起来,更科学地保持合适的资本持有量,进行科学决策、改进经营管理。

2 当前资本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2.1 存在的不足 与国外银行业管理相比,我国的管理体系还远没有成熟,尚存在明显不足。

2.1.1 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基层工作人员行对此管理理念尚未有深刻认识与理解,加之业务指标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不能真正贯彻落实。而经济资本管理需要全行通力配合才能完成,理念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经济资本管理目标的全面顺利实施。

2.1.2 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薄弱,管理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一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符合业务实际的风险计量的模型,由于银行缺乏风险管理专家、金融计量人才,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公式还远没成熟,无法直接使用各种计量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等。二是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信用及操作风险,经济资本也主要覆盖这三类风险。而国外银行依据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已将范围扩大到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并对信用风险已开始分别计量基于交易对手的信用价差风险和违约风险。

2.1.3 经济资本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经济资本管理,合理调整银行业务风险的增长和资本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在确保银行资本满足自身需求和监管要求的同时,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就目前国内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与这个目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2.1.4 数据积累有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数据是银行经营的宝贵资源,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很大部分表现为数据的管理和运用,真正最有价值的数据是要依靠自身积累的。近年来,银行在数据管理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主要是在低层次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有质量的数据积累明显不足,对数据的挖掘和运用还远远不够,主要是技术水平较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所致。

2.1.5 经济资本绩效体系不尽科学 当前,银行已开始尝试经济资本的绩效考核方式,但多数情况下尚未真正落实。一方面,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与当前的银行运营体系并未充分磨合,而且在运用过程中全面成本核算管理也对其有一定的阻碍,造成计算结果比较粗糙。另一方面,银行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以资本管理为基础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导致考核结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3 经济资本管理对基层行业务发展的导向作用

3.1 明确客户定位,在投放上要优化存量、用好增量 信贷业务作为当前利润增长最重要的基石,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信贷投放实现的利差收入仍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渠道,但由于资本约束、规模管控等因素,靠大量投放实现利润快速增长的模式已非良途。与此同时,部分大项目、大客户的信贷需求也在逐渐萎缩。因此,当前银行重点要做的是优化存量贷款结构、慎选项目。一是优化存量,加快从前景不看好(虽然还没有进入不良)的客户和项目退出,要有“壮士断腕”的果断,这样既可防范不良贷款暴露,更可减少低效乃至无效的资源占用,腾出宝贵的资源用于更具利润回报、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二是用好增量,要摆脱“垒大户”的营销惯性,提高市场洞察力,增强营销针对性和客户选择的有效性,避免行业过于集中,要慎选择好客户,避免无效营销,要明白项目选择不好,今天的增长可能成为明天的包袱。

3.2 要会算帐、算好帐,合理定价,避免逆向选择 无论是客户经理还是风险经理,都要有算账的意识和算账的能力。要明白定价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不考虑不同贷款风险成本的差异而采取一刀切的定价,那可能造成优质客户流失,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只要在算清风险成本基础上,通过合理定价来覆盖住风险,并根据客户的风险状况和价值贡献合理定价,这无论是采取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还是市场价格领导定价法,抑或是客户盈利综合定价法,都要把帐算清楚,确保所承担的风险敞口与自身可承担能力相匹配,不能赔本赚吆喝。

3.3 正确选择客户,合理安排风险 一是正确选择客户是合理进行风险安排的前提,客户选择是保证良好资产质量和盈利的前提,选择不好的客户,短期内会有一些利润,但是长远看可能后患无穷,有的客户“拉”进来以后甩都甩不掉(甚至还出现银行被动追加投入的情况),对一些评级低、期限长、缓释措施缺乏的客户,贷款放出去以后,只能被动地承担风险敞口。

二是倡导“精耕细作”,优化产品结构。面对同样的客户,交易结构安排方案不同,最终风险管控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基于客户实际需求和风险状况,将客户服务、风险安排和产品配置等方案有机结合,测算不同产品配置组合、不同期限搭配、不同风险缓释条件和不同定价策略下的经济资本占用、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后收益等,提高客户综合贡献水平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减少高风险资产投入,合理的交易结构安排,实际上是将客户的需求和银行的风险安排(包括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缓释方案、风险定价等)有机组合在一起。

3.4 切实做到业务融合,着力推动交叉销售 交叉销售可有效提升客户的综合贡献,目前银行对客户交叉销售能力还明显不足。其实银行和企业一样,要靠向合适的对象销售合适的产品来获取收益,同样的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如有的客户不满足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条件(如信用等级不高等),但可以考虑根据交易特点向其提供供应链融资等产品,这样既满足客户短期融资需求,又能有效管控住风险。专家分析表明:向一个新客户营销产品的成本是向老客户营销成本的2-6倍。据悉,世界排名第四的美国富国银行做到了向每个客户平均销售约5个产品(大致是我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如果能把交叉销售抓上去,将可以激发巨大的利润增长潜力,又可节约成本,节约成本最重要的不是简单的压缩费用,而是更多地从精益管理方面下工夫,以精益管理的思路再造流程、消除浪费,交叉销售是关键。

3.5 强化表外业务经济资本管理,降低无效资本占用 一是完善贷款承诺管理,降低无效经济资本占用。完善贷款合同,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提款期;严格新业务提款期管理,尽量控制新增超过一年的表外贷款承诺;清理存量业务,减少已经形成的无效经济资本占用。二是严控收益与资本消耗不匹配的产品。加强对融资性保函、承兑等期限长、经济资本占用高的表外业务的管理,根据实际需求严格控制期限,并优选品质好的风险缓释手段,尽量减少资本成本,并结合定价管理,保证合理收益。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