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8 02:5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现代农业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但是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简单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为农业机械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问题;相应对策;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在不断强化农业发展、机械化推广,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农机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维修站点的技术水平不佳、维修个体户无照经营等,其均是以自身的利益为重,管理较为混乱,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得不到保障,带来较多的隐患,设备的使用也会受到影响,对该类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推广力度不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设备的更新换代较快,且不断出现新的技术,但是相关部门在设备的推广方面的力度不足,范围有限,使得部分地区的农民无法充分掌握新技术,或者无法接触到先进的设备,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重视程度不足。农业机械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其原理及内部的结构十分复杂,许多农民对其不够重视,出现故障后自行修理,由于其技术不足,无法彻底解决故障,对于设备后期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受到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出现了许多无证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个体户,对于正规的维修站点带来的较大的冲击,且技术水平不佳,不能够完全达到设备的使用要求。由于该类个体户的情况复杂,使得管理较为混乱,影响到了农机维修行业的规范化发展[1]。
2 相应对策分析
2.1做好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显著提升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果。首先需要构建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完善农业机械推广模式,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建设的重要部分。该类机构的人员需要将机械推广作为工作的核心,要全面掌握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包括主要农作物、农作物的分布、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等,山区或者偏远地区还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及技术进行推广[2]。另外,国内外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及技术,如果条件适宜,可以积极引进,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
2.2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意识
农业机械的管理不仅是机械设备正常使用,发挥出基本功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因此需要深刻的认识到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意识,积极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从农业发展资金中专门拨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保养、管理等工作,保障设备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基层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农民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设备的管理中[3]。
2.3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机制
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对于设备的正常使用、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等,均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机制。农业部门可以将企业引进到农业机械维修机制中,引导企业合理的设置维修站点,保障分布的全面性、均匀性及合理性。由于农业机械的使用量极大,劳动强度大,且运行时间长,容易出现各类故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而现代教育体制中对于该类人才的培养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不仅人才数量不足,技术实力不佳,且缺乏实践的经验,需要联合教育部门即相关的技术学校,强化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培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进先进的维修技术,提高技术水平[4]。
3结语
机械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其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效率,也是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生产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各项设备的使用技术,还需要树立创新观念,适应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机械的应用中,设备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效果不佳,使得机械的使用效果受到较大的限制。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实践管理中还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将其落实到位,使之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优化农业的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 要] 随着我国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组织对现代农业管理的不断重视,农业管理已经彻底地拜托了当初的“一穷二白”的境地,可以说我国的农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这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的农业管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与相关的参考文献以及前人研究之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谈一谈现代的农业管理。
[关键词] 现代农业管理 相关术语 解决方法
1 现在农业管理中的相关术语
1.1 农业管理
通俗地讲,农业管理就是在农业的生产活动中根据一定的行事原则以及科学规律来合理调配人手、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选择。在我国目前的背景之下,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统筹起来,合理分配以及利用,成了现代农业管理的最大难题。
1.2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近十五年左右出现、风靡的一个新词,其基本理论是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支撑,辅之以正确的农业耕作方式,加上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归根结底,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是将生产效益推向最高峰,同时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1.3 农业经济
所谓农业经济,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将农业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甚至能够反过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1.4 惠农政策
惠农政策在近几年比较明显,主要是国家政府以及相关地区政府为了促进、加强地区的农业开发建设,而对其实施的优惠政策。惠农政策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的好坏对现代农业管理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1 资源匮乏
资源匮乏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压缩着第一产业发展的空间,他们掠夺去了农业发展的土地、水源等必要因素。许多地方刻意追求GDP的做法使得耕地面积迅速减少,使得农业发展的资源十分地匮乏.。
2.2 农业科技跟不上时代步伐
由于许多科研机构不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只重视国际上以及国内高端前沿的科技的研究,因此造成了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科技停滞不前的情况,许多地方甚至还沿用着二三十年前的耕作方法,这大大拖慢了我国的农业集体化、规模化的发展。同时,由于技术落后,相关作物的产量甚至不够自给自足,就更不用说向市场推广了;其次,许多新型的科技理论到了农技站等一层就无法继续传达下去,究其根本原因,是相关的推广人员对其不重视,许多农技站的工作人员都是“混日子”。同时,将我国的农业科技与国外一些的农业科技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在一些地区,作物的产量甚至还没有同纬度国家的同作物产量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2.3 土壤以及水源的污染
前面说到,第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压缩着第一产业发展的空间,其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仅剩的第一产业的土壤以及水源的使用,许多含有重金属的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向土壤、河水中排放,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同时,土地的过度盐碱化导致了许多作物不能在原有的土地上种植。
2.4 农业的经济成本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下降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讲,进行一项经济活动都是需要经济成本的。根据以上所述,由于农业的资源匮乏以及污染等因素,能够使用到的资源可谓是少之又少,从这样来看,这就直接拉高了农业活动的生产成本。同时,为了能够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农民朋友又不得不降低其市场标价,两相挤压,就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收入锐减甚至有入不敷出的情况出现。
3 现代农业管理的解决方法
3.1 建立、健全农业发展模式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讲,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很不均衡的,要想打破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发展模式,将科技元素加入到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不断使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理论相适应。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结合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能减少农业活动的平均投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3.2 加强管理
这里所说的加强管理,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国家以及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土地、水源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执行程度上来讲,国家、地方两级政府都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方面的农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对随意改变耕地用途以及污染土地、水等资源的做法依法处理,决不姑息。其次,国家要确保惠农政策的实施,不管是惠农政策的传达程度还是执行力度,都要做到有专人监管、专人实施、专人汇报。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起农民进行农业活动的欲望以及积极性,才能推动整个农业发展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进行。
3.3 科研单位加强科学研究以及理论推广
前面提到,科学技术的落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相关的科研单位要对此进行重视,首先要划分出专门的小组对农业科研技术进行研发,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可以成立专项小组来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紧盯国际发展潮流。同时,可以与一些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达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双结合。同时,由于我国的农业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再加上我国的复杂国情,农业管理方面一直没有太大程度的发展,因此,相关的宣传单位也要在相关的农技站、群众之间推广相应的农业管理理论,这并不是做“无用功”,而是可以切实让人们从脑海中认识到农业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最终建成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 总结
随着我国的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管理的相关理论是否正确宣传、实施已经在农业发展中成为了一个重要难题。笔者希望,各方面都要对此进行重视。首先,相关的农技站、宣传部门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到群众之中来对农业管理的理论进行宣传,并派专人指导相关理论的实践,才能收到最好的成效;同时,农民朋友们也要虚心学习,不要闭门造车,要明白只有结合相关的理论才能收到更好地经济效益;最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要切实保证相关政策的实施,确保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摘 要:我国农村的水资源管理低下,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农村管理状况进行研究,提出发展措施与方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水管理;农业发展;措施
当今全球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这也为农业水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为此,国家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改善农业贸易环境.各行各业发展繁荣的根基是农业,国家要为农业提供好的市场政策. 农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目前中国农业虽然获得一定发展,但诸多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必须通过加大灌溉投入、提升雨养农业、降低废水灌溉风险、加强政策和制度扶持等有力措施来改善农业的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本篇探讨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提出了一些认为可以行之有效的资源管理措施,
1.现代农业水管理面临的问题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可以促进农田增收,使农民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但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中心被放在增加农业生产力上,它是以大量消耗水资源为代价的,所以农业发展到现在,水资源的短缺和缺乏管理就直接制约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较低的农业生产力根本无法解决对粮食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就能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力,要想提高水管理水平,就必须剖析当前中国水管理面临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水管理出现的问题与当今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1.1 经济原因
1.1.1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对一些不以农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其他行业的冲击必然影响了小农户和传统自给自足农民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和商业不太发达的情况下,应把发展农业作为重点,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多颁布一些扶持农业的政策,使农民得到好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1.2 工商业的繁荣使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工厂能通过机器和简单人工把最原始的农产品加工成精致的食品,加上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已很难买到原始的农产品,人们更愿意在商场里买到多样化的食品.食物消费对象已从谷类产品转向畜产品、水果、蔬菜等.随着谷类食品需求的不断降低,农业所对应的生产量就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生产力无法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也会相应无法提高.
1.2 社会、政策原因
1.2.1 持久贫困
世界人口众多,贫困人口占了很大比例,非洲地区尤为明显.经济落后,相应的水管理设施和系统就不能完备.不少人在金钱驱使下,出售过期食品,而土壤恶化影响食品的根本质量,这些都反映了食品强烈的不安全性.应努力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改善贫困人群与食物的供求关系,为农民脱贫做出各种努力.
1.2.2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当前体制政策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浪费问题
我国水资源短缺,但浪费比短缺更加严重,管理体制的弊病使实施节水措施缺乏积极性.事业单位没有确立完善的人事下达行政编制,使得财务浪费,加上又没有法律约束,水问题仍是得不到解决.甚至一些灌区在金钱驱使下,鼓励多用水,这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1.3 环境原因
全球温室气体使气温升高,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风霜雪雨天气的变化都会影响农业的生产,因此地方政府要做好农业生产规划,多颁布有益的农业政策.同时政府也要控制好城市汽车的数量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要经常进行植树造林,绿化农业生产环境.另外,大规模的调水工程也一定程度损伤了农业生产系统,使部分农业生产面积减少,不利农业发展.
2.农业水管理的有效发展措施和办法
2.1 大力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水资源宣传,例如在"中国水周"和"世界水日"当天积极做宣传工作,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报刊等进行宣传.
2.2 要合理灌溉,按量收取费用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适量地进行灌溉,坚持贯彻"先灌远后灌近,先灌高后灌低,先灌急后灌缓,先集中后分散"的动态配水原则,使水资源利用合理有度.为避免水资源无意浪费,要实行计量收费,就是规定用了多少水应该缴纳多少水费,这样农民用水用的一目了然,能提高灌溉效率.
2.3 改变传统的水灌溉模式,创新水资源综合管理机制,确保水安全与公平
全球水危机形势严峻,只有构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才能解决水短缺问题,雨养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应大力发展.政府同时要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努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结束语
国家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水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发展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要从技术、经济、社会、法律各方面入手,比如更新灌溉技术,改善饮食结构,颁布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快速发展,促进农业水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节约保护水资源不仅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活动逐步走向机械化,农机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完善基层农机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能够促进农村农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基层农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层;农机管理;问题;措施
1农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管理缺乏健全体制,技术力量薄弱
农机管理方面,机构设置还不健全,部分乡(镇)的农机管理站,没有实际工作人员,或是农机相关部门人员兼职。所以在基层农机管理中体制的不完善,专职人员的缺乏,都严重影响了农机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2农机管理从业人员技术欠缺,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农机队伍中存在年纪偏大、知识老化、文化素质水平偏低现象,大部分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的业务培训,综合素质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技术无法得到推广和应用,一些老式机器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1.3资料管理不规范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对基础工作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造成各类文件、资料、台账有所缺失,相关项目和会议记录不完整甚至缺失,对农机管理的各项工作没有及时登记造册,总结归纳。
2 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措施
2.1要加强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积极宣传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使农机管理服务相关部门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对农业机械的管理与服务,基层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和业务的学习,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2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服务体制
加强工作环境及设备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农机管理体制。细化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细化工作,明确任务,同时通过目标任务和制度约束,调动农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以及办事效率,更好地为农机管理工作作出贡献。
2.3加强对农机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管理人员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与其作用的发挥,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农机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要严格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树立高素质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培养一支具有优秀道德素质、品德高尚、法律意识强、业务精通的农机管理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开展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制定考核办法和激励制度,以提高农机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有计划选送年轻、能力强的农机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争取高校毕业生下基层,逐步提高农机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重视农机安全培训,增加农机安全意识和农机安全知识,建立市、县、乡、村等农机安全网络。
2.4做好农机作业质量监督检查
乡、村要发挥农机管理员和协管员作用,由管理员和协管员监督管理农机作业质量,按照农机作业质量要求,严格监督田间作业许可证的发放。要在农田作业的各个环节加大检查力度,严格按标准监督农机手操作,凭作业验收合格单结算作业费。对农机田间作业质量不符合农机田间作业系列标准和要求的,进行现场教育,提高农民对农机作业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共同监督。
2.5农机用户开展全方位与系统培训
对农机用户进行全方位的沟通,除了要了解农民对农机的需求,还要开展农机应用技术的学习活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努力培养一批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快,对于那些学习观念不强的人,应在思想上对其进行教育,使他们意识到学习农机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真正学到农机知识,并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3 结语
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做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对农机管理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并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大国家和政府对农机管理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农机用户的农机运用水平,全方位提高农机管理服务工作。
作者简介:袁玉强,本科学历,东丰县东丰镇农机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
本刊讯(记者 杨勇)10月25日,由农业部和证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来自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部委,地方农业部门,期货交易所、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新闻媒体的35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研讨会以“农产品价格与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探讨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解读农业政策变化及影响,讨论如何综合发挥信贷、保险、期货等各类金融工具的优势,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和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及青岛市副市长黄龙华出席研讨会并分别发表主题致辞。
陈晓华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阐述了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防范和破解两大风险的政策路径。陈晓华指出,农业保险对帮助农民应对自然风险有重要意义。这些年,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很快,对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至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07万亿元,向1.2亿户次的农户支付赔款759亿元。未来应对自然风险,发展农业保险要从五个方面突破: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鼓励发展多元化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加快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保险事业。
陈晓华表示,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上,突出反映为价格大起大落。期货市场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在帮助生产经营者形成合理价格预期和转移价格风险方面,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是化解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市品种已经达到20个,基本覆盖了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交易量稳步上升,对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未来应对市场风险,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要从五个方面着力:降低期货市场风险;优化期货交易结构;推进期货产品创新;发挥期货价格功能;利用期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从监管体制、市场结构、品种创新等方面深入研究,加快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
姜洋指出,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利用资本市场为农业农村工作做好服务,推出诸多有针对性的举措,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2007年至2014年9月底,共有3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融资额为285亿元;已上市农业企业再融资为201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44家农业企业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58亿元。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了20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占已上市商品期货品种总数近一半。
姜洋表示,期货市场由于独特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在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大有可为,对农产品贸易定价和农业企业管理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证监会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及相关文件要求,继续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多途径支持农业市场化改革,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要研究农产品期货期权试点,更好地满足农业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并为专业交易商场外产品创新,管理风险提供有利条件;要加强与保险、信贷等金融服务的协调配合,发挥金融服务“三农”合力;要做精做细已上市期货品种,提高定价及风险管理效率,推动取消对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各种不必要限制,为产业客户参与套期保值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要积极开展涉农期货品种创新,为相关产业提供发现价格和对冲风险的工具;要多方协作,提高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市场的能力。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宋安平分别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与专家演讲两个环节。
【摘要】农业企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农业企业化主要包括企业化经营农户、农业准企业和农业企业三种模式。针对农业企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留住人才,培养农村企业家;加强质量监督,实现“品牌”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营销网络管理;加强战略管理等对策来解决。
【关键词】农业企业化 管理创新 农业企业家 品牌管理 营销网络
引言
2008年,曾有全国人大代表谈到靠“三八、六一、九九”如何建设新农村的问题,认为三八、六一、九九不可能成为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主力军,农村必须想办法留住人才。那么高投入、低回报、自然和市场风险高的农业,要如何留住人才呢?
农业产业想要留住人才,首先要实现农业的强大以及要获得与工业相当的收入和利润,使人才看到农业的发展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但是,一直为大家推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它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农业发展必须强调农民是主体,而不是政府、企业家等投资管理者。同时,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也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土地流转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实现大规模的集聚。所以,与农业产业化相比,农业企业化经营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2002年,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日中经济协会首席经济顾问小岛丽逸在访问中国时指出,结合日本发展农业的经验和教训,走农业企业化之路,是提高中国农业产业实力的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和主要途径。因此,农业企业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企业化的内涵及意义
农业企业化的定义。最早开始农业企业化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戴维斯(John H. Davis)和其助手戈尔德伯格(Ray A. Goldberg)(John H. Davis,1957)。他们在“Policy Implication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e”和“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中首次提到“农业一体化”(Agricultural Integration)这个说法,同时把它的载体称为“农业综合企业”或“农业综合经营”(Agribusiness)。在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在40年代指出:一个国家,即使农业与工业占据同样重要的地位与优势,但只要它的运输和动力等基础产业已经现代化,就说明它的农业已经“企业化”了。
2003年,李达球在总结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企业化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主要问题的一个发展策略,是根据市场经济特定的规则运行的。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于使农民从小生产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从而改变农业单一、分散的传统小农经营方式,使其更具规范性和组织性。
农业企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对比。2007年,梁贤等经济学家对农业企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做了深刻的对比,农业企业化组织程度较高,它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企业经营为核心,属于中观经济范畴。两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是企业或政府,大多都有政府的介入,它关注的是产业的联系,是由二、三产业由外向内带动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农业企业化是以农户为主要经营主体的,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它由内向外带动企业获得整体联结的利益,即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与产业化相比,农业企业化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因此,农业企业化不光是产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更是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替代战略,是我国农村的第三步改革。
农业企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2005年,郭振宗,杨学成指出,国际上,目前农业微观主体的企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营行为的企业化,另一个是组织形式的企业化。而在我国,农业企业化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企业化经营农户;具备一定企业特征的农业准企业;农业企业。
企业化经营农户。在我国,企业化经营农户在农业微观主体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由于他们本身不具备大规模的劳动资料和土地,只能保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所以根本无法与具备正规组织形式的其他企业化模式相比,只能另辟蹊径,着力于经营行为的企业化,以这种方式来达到传统农户向企业化经营农户逐渐转变的目的。
农业准企业。第二种农业企业化形式是具备一定企业特征及组织形式的农业准企业。它包括:一是具有一定生产要素,具备一定经营能力的农业大户。二是农户联合经营以及合作经营组织。这两者的基础都是家庭承包经营。其中,农户联合经营是集合多家农户,通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承包权的分离,多家农户共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合作经营组织更为正规,它是以土地、劳力等各种要素在组织中入股,进行生产经营的农业合作组织。三是不同于合作经营组织的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它是在农业公司中,各农户进行生产要素的入股,从而结成的一种一体化组织。四是农民合作社。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办有实体,组织化程度较高,能够为农民提供各种自助性服务,已经成为初具企业属性的准企业模式。
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类型中,一种是农业公司。指在农村地区提供农业产、加、销等一条龙服务的企业。其二是家庭农场。它的基本单位虽然是单一家庭农户,但这些农户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组织规模的农业经营实体,它们可以很好地根据市场经济原则,运用现代管理方式,进行产、加、销等经营活动。另外,目前存在的民营农庄也是农业企业的一种。
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问题与管理创新
虽然我国很多农村,如山东、安徽等地,已经成功实现了农业企业化经营,但还是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农业企业化经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下面,笔者将针对农业企业化管理的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留住人才,培养农村企业家。长期以来农村的教育基础薄弱,加上年轻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外流严重,使得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水准的农业企业家严重不足,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困难。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已形成的多家种田大户和正在兴起的各类农业企业,大部分因为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而制约其更好地发展。经营者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否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留住人才,培养优秀的农村企业家迫在眉睫。
管理学研究表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正如拿破仑所说,领头人是狮子,他的队伍就是狮群,领头的是绵羊,其队伍就是羊群。可见,企业家在农业企业化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企业化是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过程,同样,农业企业家这一领头人也必须具备优秀的经营头脑和创新意识。
农业企业家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留住和引入大学生、专科生等高素质人才,以及留住那些在外工作多年,有一定经验和市场意识的外出务工者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方法。
加强质量监督,实现“品牌”管理。目前,我国农副产品普遍存在农药污染、化肥污染、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问题,面对农产品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实现品牌效应,是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山东“寿光”的蔬菜,正是因为“绿色有机”的高质量监督,才形成了目前远销国内外的品牌效应。
农业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必须用现代企业标准化经营和品牌化经营来加快企业化进程。具体方法是,首先要采用国际认证体系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与此同时,还要借助名牌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培育开发出高附加值、高效益优良的名牌农产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营销网络管理。2011年4月,全国物价特别是蔬菜等价格飞涨,但是山东却出现了0.1元白菜无人收购,“菜农”上吊自杀的现象。强烈的对比之下,说明了农户的市场信息匮乏,农产品的营销网络有限的问题,而营销恰恰在农业企业化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营销网络的构建和管理是其核心和关键。
农产品作为必需的生活物品,有着广泛的刚性需求,这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农业作为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基础产业,在每个市场内部的竞争也会相当激烈。因此,除了要加强“品牌”管理之外,还要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的管理,多培养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利用农产品批发、集贸、期货和网络等市场来完成农产品营销的多元化发展,完善营销网络。
加强战略管理。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着千万人的生计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和谐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农业企业化经营中,更要加强战略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调节产量和质量,处理好广大农民和企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民土地的流转、流通和入股问题,处理好家庭承包和企业化经营的问题,从而保障国家、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认真组织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从2008―2012年项目实施情况看,项目区农牧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产量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的目标。
一、项目实施情况
在资金投入方面,2008―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63.46亿元,其中:获得中央补助和奖励资金15.39亿元,自治区配套资金10.51亿元,盟市旗县配套资金6.31亿元,整合资金12.24亿元,社会投入资金19.01亿元。实现了中央投入1元钱,引导地方和社会投入4.8元的效果。
从项目实施效果看,2008年17个旗县、2009年19个旗县、2010年28个旗县、2011年43个旗县、2012年57个旗县,先后实施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形成了大兴安岭东南沿线、西辽河平原、燕山丘陵中部4个盟市16个旗县玉米产业带;浑善达克沙漠南部、大青山南北麓两线4个盟市10个旗县马铃薯产业带;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草原畜牧业、沿黄河两岸农区及半农半牧区舍饲畜牧业5个盟市17个旗县肉羊产业带;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中心城市4个盟市17旗县蔬菜产业。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全国优势主导产业带最集中、跨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受益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
通过5年的集中建设,内蒙古16个玉米产业项目旗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0.2万亩,平均亩产提高200公斤以上,受益农民38.2万人;10个马铃薯产业项目旗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1.8万亩,平均亩产提高1000公斤以上,受益农民44.3万人;17个肉羊产业项目旗县建设肉用种羊核心场190 个,育肥园168个、家庭牧场及杂交繁育场5249个,建设标准化棚圈 64.53万平方米,受益农牧户1万多户;蔬菜17个旗县共新建设施面积9.5万亩,实现产值25亿元。
据统计,2008―2012年,内蒙古项目区新增玉米产量35.9亿斤、马铃薯产量123.3亿斤、蔬菜产量124.9万吨、肉羊出栏 1133万头(只)。项目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20元,现代农业项目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3%。
二、基本经验
(一)统筹规划,在项目选择上求特色。自治区在充分调研和对比分析各地农牧业区域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基础好、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玉米、马铃薯、肉羊、蔬菜作为优势主导产业。各项目旗县对项目实行统一谋划,统一决策,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做到规划跟着产业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突出重点,在支持环节上求实效。按照“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能考核”的要求,分别选择一两个关键环节支持。如对玉米、马铃薯产业,重点支持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肉羊产业,重点支持高标准育肥园区、杂交繁育场以及标准化家庭牧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蔬菜产业,重点支持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建设。
(三)突破传统,在支农方式转变上求创新。
各项目旗县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用活政策,用活资金,普遍树立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自治区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财政补助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基层政府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各地积极创新支农方式和资金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建设成效。对项目旗县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地方领导的重视程度、资金整合力度、资金管理成效和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意愿等情况,实现项目的退出和准入。
(四)改革创新,在项目管理机制上求突破。
在部门协作上,注重部门间的联动,发挥整体效益,如财政部门通过资金引导把龙头企业引进来,帮农业部门进行土地整理,集中连片;在资金使用上,财政部门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入,把现代农业的基础打牢;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县级为主、市级监管、省级备案”,将项目立项审批权完全赋予地方,由地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自主确定立项产业、支持额度、支持环节、支持区域和具体项目,并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对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偏差,指导思想不明确,态度不积极,主动性不够强。
二是个别旗县对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缺乏深刻理解,把该项目视为简单的项目资金,没有充分发挥部门联动、资金整合的优势和积聚效应,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是受现行制度及部门条块分割等体制性障碍影响,一些涉农部门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仍然存在部门利益化。
四是上下之间和部门之间联动措施不够,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是在旗县级进行,上级部门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没有同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
四、工作建议
(一)坚持“中央宏观调控、地方自主选项”的基本原则不变。现代农业项目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有效工作机制,取消项目申报制度,下放审批权限,完全由地方自主选项并组织实施。
(二)推行“中央宏观指导,县级为主、市级监管、省级备案”的监管新模式。中央层面应加大制度建设,如报账制管理办法、资金监管办法以及建立资金使用动态反馈机制。省级层面应细化实施方案编制内容并量化到统计表,按照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和“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能考核”的原则以县级实际执行数进行编报和审查,可有效增强资金可预见性和灵活性,并与下一年度资金分配挂钩。
(三)建立责任与权利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按照“谁管理、谁分配,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中央层面负责制度设计的合理性,给地方赋予更多的政策依据。地方应负责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签订管理责任状,进一步明确监管和支出责任。
(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好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工作。确定下放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权限,尽快完善与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相适应的制度办法。在项目安排中强调规划的指导作用,确保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跟踪研究和通报下放财政管理权限的落实、运行情况。
一是规范项目资金公示。统一标准,制作版面美观、大方的公示牌,设立在每一个项目区方便群众观看的显著位置,及时把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结构、资金补助方式、资金补助标准、预期效益、监督电话和项目区规划设计图等内容公示。确保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二是规范项目工程招投标和监理。聘请专业招标机构湖北东方宏宇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通过中国政府采购网这个平台,实施“阳光”操作,让技术水平高、有施工资质的工程队公开竞标,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现代农业项目茶苗等物资由县政府采购办集中统一采购,确保配套物资的质量。严格工程监理。聘请专业监理机构人员,并在每个项目区聘请农民代表实行全天候监督,保证监理工作始终不断档,形成监理公司专业监理、县巡回检查、群众代表随时监督相结合的三级监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规范项目资金报账。实行县级报账制,专人、专户、专账管理,结合工程预算、进度等情况,在原始票据、工程预算及单项工程验收合格等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定期检查配套资金、整合资金落实等环节。实行项目检查验收制。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标准验收竣工工程,合格的予以确认,有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四是规范项目档案管理。现代农业项目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做到项目规划图、设计图齐全、准确。对沟、渠、路、喷灌等工程,标明准确的GPS位置信息,确保实体工程与设计图无误差,项目工程顺利进行。
(湖北省保康县财政局 王志奎 胡功华供稿)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农业观光绿化公园建设与管理目标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观光农业的基本特征,并对观光农业景观规划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关键词:现代农业 观光 绿化公园 建设
观光农业是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生态示范、生产创收、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它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休闲结合,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体验等,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因此,观光农业园已经成为近年来一个新的旅游热点[1]。
1.观光农业的基本特征
1.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
生态农业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1.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有害物质残留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的、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2]。
1.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
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农业旅游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1.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
生态农业旅游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无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2.观光农业景观规划方法
2.1深入分析,巧妙立意
规划设计过程的首要环节就是主题的确定。正如园林古谚所云“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立意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规划设计内容的质量除了应具备可行性与适宜性以外,土题创意还应具有专属性和独特性,适宜、可行是前提,而专属、独特是必需,换言之,土题一定是适宜项目区开展的,同时,又一定是项日区所专有的,所独具的。规划设计的土题应是在充分分析项目区的察赋特征、合理利用项目区的资源条件、深入挖掘项目区的特有潜质的基础上得出与确定的。主题确定后并本着“适宜、可行、专属、独特”的原则,具体景观内容的规划设计也就易于开展了。
2.2多学科论证,多元化思考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涉及多种学科理论、面对多元设计对象、解决多项问题的系统过程。设计师应从景观设计学、美学、农学、园艺学、生态学、旅游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综合分析各种设计对象,系统地给出多项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大化的实现多种效益。不能单单只从某个学科、某个角度出发,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只强调某一项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只实现了一种效益而舍弃了其他效益。
创造“形”“意“,统一的景观内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以项目区的历史、文化等地域性特征,项目区的独有性资源条件等为基础,对所要布置或营造的景观环节与景观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深入挖掘各个景观环节与景观内容的内在特征、渊源察赋、相互联系和深层涵义,从本质出发,进而到表象,营造出内涵与形式兼备而统一的景观。
2.3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景观游览体系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内容、游览项目应以农业观光、田园体验为主导,并以此为基础和摹本,加以丰富,形成多样化、立体化的景观游览体系,绝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和某一项活动。例如,自古以来,田园生活便与自然情像密不可分,正如古诗所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因借和利用自然风景、风光,设计游览项目,这对于单纯的农业观光和农业旅游是有益的丰富与补充。此外,对于农业观光、农业旅游项目而言,也不能墨守于老套路与旧形式,应该打开思路,广泛想象,创造出多样而富于趣味性的游览项目,在统一的基调和背景下,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景观游览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4塑造风格统一、形式和谐的整体景观风貌
观光生态农业园的景观风格应该以田园风光、自然风景为基调,形式自然、质朴、简洁、秀美,整体景观风貌应和谐、统一。各个景观元素、各种景观形式都应符合总体的景观风格要求,对景观元素的运用要精于取舍,对景观形式的塑造要逐一思酌。如古语所云“欲驾骇骥,必先悉之”,在接受设计任务后,设计师应充分认识项目区的自然风景、风光、深入了解项目区的民风民俗与田园生活、深刻理解项目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会对其景观形式有更深层次的把握,才会有的放矢的塑造景观形象。
3.结语
观光农业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既有特色又在经营上有所收获的观光农业园必须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把握好观光农业园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并理性投资和建设,如此才能在良性的轨道上稳步发展,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关键词]现代农业企业;特征;经济学标准;经营管理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企业
现代农业企业是以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面向全球经济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企业,就是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及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及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企业,核心是现代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二、现代农业企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企业与传统农业企业相比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企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企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企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企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企业特征是经营企业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效益最大化。农产品加工率超过90%,加工环节的劳动力远远超过农业生产环节的劳动力。
三、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的经济学标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的经济标准是:即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8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平均95%以上;农业投入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至少在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于20%,每个农业劳动力来自农业的收入至少能养活10人。
我国离现代农业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肉类3至4吨,而我国仅是人家的1/20和1/14。据2004年底的统计,中国乡村人口仍占58.24%,人均耕地也只有1.5亩。2003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0.5%。2005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31%。
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短缺、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式不可逆转,而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相对落后,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几代人的追求和理想。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企业。
我国农业至今还没有走出旺季“卖难”的传统农业怪圈。再次说明,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群),发展商品型的现代农业企业是我国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
五、现代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
现代农业企业要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笔者认为企业应采取以下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商品的标志化,效益的最大化
1.加强企业种植基地的建设,实行土地集约管理、机械化耕种,提高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企业应打破传统的土地分散管理,将农民部分土地流转到企业来,实现农场化,机械化、科学化的耕种模式,实现“一村一品”,让农民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享受收益和各种福利待遇,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农民收入有保障,同时可以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保证企业原料供应,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实现粮食初加工和深加工,提高粮食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粮食初深加工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企业产业链条,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是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实现企业经营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社会化、效益化的有效保障。
3.运营现代新技术,不断扩大企业营销网络,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今世界已逐步走向全球一体化,新技术应用已打破传统的营销手段,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面向全国乃至与世界企业及产品信息,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交流、网上订购、网上结算,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逐渐形成企业的固定客户,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4.建立企业内控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中国的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时间较短,管理农业企业的经验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化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管理人才短缺,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简单弊病很多,某种程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农业企业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内控管理机制,即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企业种植、加工、销售的内控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筹资、投资、项目建设等制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战略发展等。只有这样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造现代农业企业,实现农业企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摘要 阐述了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科学管理的对策,包括制度、人员及用工方面的管理,以期为更好地管理代科技园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科学管理;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科学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涉及到农艺、农机、试验、示范及高效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园区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做好制度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及用工的管理,并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机、农工和日常运作的简单高效化。
1 加强管理,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1.1 制订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要做好管理园区,首先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与执行,不能有任何的偏袒,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要按规章严格执行处罚,以体现制度的威慑力,同时对于在执行中发现的不足,要不断地加以改进[1]。
1.2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对农民工,主要是以青年妇女为主体的当地农业人员,要进行科学的培训,包括思想认识的改进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梨树县现有的几个农业试验示范园区中,都是以妇女为主体的农业人员,她们是园区的主要劳动者,没有她们,园区的一切工作都难以进行。因此,她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园区的高速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实现园区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而达到简单高效化[1-2]。
2 挑选合格的管理人才
2.1 选用高标准的现代科学管理人员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求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人才,其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更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同时要懂技术、懂生产[2]。只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去要求自己、别人。只有这样,才能统筹谋化好全局,使园区能够有序的进行。
2.2 选用懂技术、懂业务的担任工作小组负责人
由于现代化园区往往试验地面积大,承担试验示范多,因此用人用工都较多,特别是在农忙季节,有时日需工时达100人次以上。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人进行工作尤其重要。既要做到保质,又要做到保量。要做到这点,就要挑选合适的人来担当各工作小组的负责人。
3 园区明确分工,责任明确
3.1 各项工作、工种及工序有效分类、分工
以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工作站为例,园区占地逾30 hm2,承担了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吉林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师大及一些相关农资厂家的试验示范,同时园区涉及到农艺、农机及基础设施维护等多项工作,每年需大量的工人,导致用工量大,因此就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实行包保制,而对于各具体实施点,包括每个试验示范点、小区等,做好相应记录,具体包保到每个工作组、每个工人身上,做到目标明确,终身包保,必要时,引进奖惩机制,以增强工人的主观积极性,同时增强了责任感。
3.2 确定工作量,实行包工制
园区的管理者或小组负责人在进行分工时,首先要做到事前对劳动量的充分估算,以确定用工量,从而进行合理分工,以避免人多效率低和延误工时的现象。
4 高目标,高质量追求
4.1 追求高效率的农业生产
在现代农业园区中生产,一定要有与时间赛跑的观念,做到早谋化、抢农时,这样才能搞好园区生产[3]。由于农业生产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只要有一步闪失,就会搞乱全局。同时农业试验示范又要求层次的一致性,战线拉的太长,受温度、湿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试验本身就失去了可比性。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在每年的春秋农忙季节,每天的用工量都在100人以上,这一时期用工量大,而农民自身又有责任田,所以人员特别紧张,因此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该问题。
4.2 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试验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展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展台,是农业科技推广和传播的载体,它的良好的试验示范,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示范园区,就不会有现代农业的全新飞速的发展,也就不会有农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因此,在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时,一定要立足于高起点,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发展,才能满足今后农业发展的需要[3]。
4.3 建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劳动和短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以老人儿童和妇女为代表的“6931”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也给园区的工作带来了困难。突出表现为对新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掌握和农忙时人工的短缺,另外工时费的日益上涨。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劳动效率,以减少劳动力的不足。一是需要从技术手段上加以改进,体现科技的作用;二是加强管理,用科学的统筹方法,合理分工,合理运
作,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从而减少用工量;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每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不是一时存在的,是一个长期性农业工程,园区需一定量的稳定的、懂技术的工人[4]。因此,园区要招用一定量的长期工人,签订用工合同。从而保证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用工,不至于发生在农忙季节,因工资上涨,园区雇不到人的现象。总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一个要求科学高效化的园区,在建立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管理模式,管理者用发展的眼光去经营和谋化,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和发挥重大作用。
云华软件致力于企业管理软件与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在物联网及其产业链电子商务等领域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致力于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建模等新技术,推进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整合。
科技兴农早已经深入人心,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则成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理念。针对国内新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北京云华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云华软件)推出了云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其自主研发的创新应用软件产品,以“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社务透明化、操作简单化”作为产品规划定位。
云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包括成员管理、农资购销管理、农产品销售管理、生产作业管理、专业化服务管理、资产管理、分配管理等模块,能够很好地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等要求,帮助专业合作社快速稳定地发展,适应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地区、组织形式等多种业务模式的管理。
云华软件致力于企业管理软件与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在物联网及其产业链电子商务等领域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致力于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建模等新技术,推进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整合。同时,云华软件还积极整合国内外主流IT产品资源,为客户提供IT规划和信息系统实施服务,取得了ERP、Apusic中间件等多家软硬件公司核心伙伴资格。
云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构建在自主技术平台之上,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可实现模块、功能、单据、流程、报表、应用场景和集成应用等环节的灵活配置,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实现个性化的部署。同时,云华软件还与第三方软件RFID农业物联网系统等紧密集成,支持系统灵活的扩展和升级。
云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体现为:加强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是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防止农产品供求关系剧烈波动、价格大涨大跌的有力举措;加强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必然要求;加强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内部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成员素质的客观需要;能够满足和加强专业合作社组织自身内容标准化管理的需要。
该系统的优势和特点如下: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满足客户实现规范管理、社务透明及政府监管等需要;第二,按照《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支持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流程化作业管理;第三,集成物联网应用,满足用户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的管理要求;第四,该系统已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此外,云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还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和赞誉。青岛康之源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在部署了该系统之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其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比较符合合作社内部的管理特点,能全面反映社内经营信息,能充分满足合作社的管理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损耗、提高效益、占领市场的关键,因此提高科技的研发速度,改革传统的科技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一、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科技发展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做出 再瞻性的部署,打破条块分割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和执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重奖取得重大成果转化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公共资源保障机制,完善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同时,必须将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层面,把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看成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和维持农业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不仅是农业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在要求。国家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都要从长远出发,对业科技工作做出合理规范,形成三个层次力量最优配置,为我转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至今我国在这方面尚无满意答案的现实难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涉及到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宏观看,科技成果转化是由科技给、转化、需求和科技环境系统等构成的大系统,其运行要求立、健全相关的动力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等。微观看,科技成果的转化包括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工业性实验、工厂化生产等环节。因此,必须规范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和成果转化衔接体系,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地方的科技联姻,动员各类农科教研机构和私营企业参与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科技的研发必须依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运作,以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契机,而且科技成果也只有在转化为产力时,才能为社会增加更多价值。企业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引进,成为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推广的载体。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农民要形成密切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孵化器,优良品种推广的生产基地,有效发挥科技辐射、带动效应。
三、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完善农业人才市场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础、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拥有多少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如今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国家竞争力强弱的标准,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中介人才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载体,只有这些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政、企、校、研、资”多维互动。因此,必须要建立和健全以知识产权为资本的入股机制,切实加强知识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降低知识资本准入门槛。同时,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建立地方人才储备库,并将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稳定下来高校与科研院所应该为地方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成人教育中定向地为急需农业人才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培训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实施远程教育和各种专业讲座,及时地把各种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到农业地区;农业高校要设立农业推广硕士点,定单式地为基层培养农技推广人员;地方政府也要为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各种条件,避免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在我国建立人才激励要素流动、市场选择的新机制,形成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多维互动的创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加强改革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是决定现代农业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技站早已变成了只有部门、没有人员或只有机构、没有作用的空架子或纯营利机构。现代农业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要发展,基层推广站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建设好现代意义的农业推广体系将是最终解决 “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不仅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应对加入WTO后世界农产品贸易对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带来的冲击,因此应在确保农技推广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能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应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深层次地发掘地方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农民抵御各种风险。
五、建立现代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科技“高速公路”
科技信息平台是指综合社会业已存在的科技与信息,为快速合理地利用科技资源提供 一个可供随时查询利用的信息资源库,为建立农业数字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资源共享,应在各县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农业科技“l10”系统和专家库;要切实转变政府观念,合理设置农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避免多头管理和相互推委、扯皮现象发生;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筹建高水准的农业情报信息体系组建统一的农业预警机制。平台的建立单纯依靠行政部门无疑是不够的,没有广泛非行政力量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政府应该推动、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抓好农业基础建设、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即科技的产前、产中与产后三阶段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双赢。
进入新世纪,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成为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现代转型农业发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构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新体系,为建设一个生机盎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一、安阳县农经管理总体情况
2009年,安阳县成立“三资”委托中心,并要求各乡镇对所辖村“三资”进行清理、登记工作,彻底澄清家底。一是要按照“全面覆盖,客观真实”的原则,以现有会计资料为基础,先账内后账外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对账外实物清查核实、补充登记,有账无物的查明原因,按规定申报处理。二是要摸清债权债务,对相关经济合同、协议进行全面梳理,不规范的合同依法纠正。违反法律、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合同进行撤销变更。对资产、资源及经济合同建立台账,一式两份,乡村存档。
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有待完善
如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票据管理、财务公开审批、货币资金管理、集体资产资源清查、经营和处置、财务公开管理、审计监督制度等方面管理上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导致个别账务处理不规范,如留归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应纳入“公积公益金”科目进行核算,而个别乡镇计入其他收入科目。
(二)对村级财务监督不到位、不完善
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村级监督的主体,其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知识严重缺乏。监委会作为村级财务和重大事项的最重要防堤起不到作用,村级监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有个别监委会公章在支书主任手中。
(三)财务收支情况要按时公布
安阳县按照制度要求,一般的财务事项至少每2个月公布1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事项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1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每2个月末或每月结束后15天内公开集体财务,接受村民监督。
(四)基层农经队伍建设基础薄弱
由于河南省整个大环境对农村财务管理薄弱及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基层农经人员严重缺编。“三资”中心人员少,无法满足财务制度上规定的专岗专人的要求。自2003年机构改革撤销农经站,将各乡镇农经工作人员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后,部分乡镇“三资”中心人员减少,有的乡镇甚至只有1个人,有的还服务乡镇中心工作,参与包村,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三资”中心人员面对大量工作,疲于应付各村账务,无暇顾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无法保障高质量开展工作。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机会,已有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不足于应付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事物。乡村“三资”管理人员没有工作补贴,在待遇等方面更得不到保障。
(五)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
业信息化不够重视在目前阶段的农村中,许多村干部甚至是负责农业经济的会计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管理都不是很了解,更加谈不上实施和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了。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会计人员简单地认为使用计算机就等同于农业信息化管理,使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热情和主动性,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迟迟未取得成效。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国家的号召下建立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专门部门,但缺乏对其运行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经验,使得这些部门和管理机构都十分缺乏专业性,从而在我国农村中还无法全面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
(六)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
了解不够专业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一些地方政府审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培训,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知识,甚至对计算机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这就导致在工作中无法充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也无法获得高效、有用的信息,这就使他们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充分解决,尤其是一些新事物、新技术。
三、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要点
(一)增加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
向地方政府充分宣传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纠正他们对农业信息化认识的错误观点。然后加大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让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走进农村,走进千家万户,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农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对农业经济信息化进行
整合和共享建立全面科学的农业信息共享平台,进而推动农业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充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信息共享。同时采用多种信息化传播平台进行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将通信、电视广播、新闻报纸等多个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提供更好的农业信息共享途径。
(三)加强对农业经济信息化
建设人员的培训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建设水平取决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定期对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涉及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审计和会计人员,以便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
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状况
2007年,安阳县实行农村财务委托。2009年安阳县20个乡镇在农经站的基础上,全部成立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建立资产、资源及经济合同台账,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中心管理。2010年,安阳县在全市率先使用网络版“三资”管理软件,对村级资金支取、合同到期预警、款项及时收缴、资产资源经营处置等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同时安阳县于2015年确定铜冶镇为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
作者:王秀峰 单位:安阳县农业局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也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发展中。针对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现状以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代农业;发展应用;重要作用
1农业机械管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在整个农业机械设备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关键要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果,因此做好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业机械设备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整个农业机械的应用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优化农业机械设备应用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整个农业机械设备的干净和整洁,从而能够进一步将其他的多余的杂物清除,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在整个农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还能够提高相关农业机械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能力,这样才能够优化农业机械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还要确保农业机械人员的安全和稳定,从而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的结构和效果,清楚的使相关人员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不足
2.1农业机械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农业机械设备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是体现在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责任问责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相关农业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这不仅降低了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工作的实际要求。
2.2农业机械技术不成熟
农业机械技术不成熟会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降低了农业机械技术的质量和水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结构发展体系,这种不成熟的技术会直接导致农业机械发展的不健全以及不平衡。
2.3农业机械技术人员水平低
农业机械技术人员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有很多农业机械技术人员自身水平和专业化能力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技术的正常持续发展,从而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改进建议
现阶段,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逐步正规,但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其具体方法如下:
3.1重视农业机械的作用
在农业机械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使其在农业发展中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农业机械的作用,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农业机械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在这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真正将农业机械进一步优化发展,无论是相关单位还是技术人员都要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机械的作用,使其能够发挥其实效,进一步重视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3.2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农业机械的发展为整个农业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需要逐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优化农业机械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多学习、多借鉴、多交流,真正将农业机械的工作发挥出来,实现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相应的基础。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相关单位和个人,重视现代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传统的粗放型农业逐步转变为集约型农业,优化现代农业的自身发展。
3.3优化现代农业结构
科学良好的农业结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和投入,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结构,真正将农业机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水平和效果,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在现代农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先进的农业机械理念和方法,创新农业机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优化现代农业的自身结构。在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和责任问责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从而实现农业内部结构又好又快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逐步优化农业机械使用效果,真正发挥其实效,通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优化现代农业结构、重视农业机械的作用等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农业机械的效果,充分重视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现代农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从而真正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现代农业的质量和发展。总之,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样才能够提高农业机械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农业机械的效果,需要党和国家、政府以及相关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促进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徐晓棠 单位:哈尔滨市双城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农业经济学论文:农业经济学院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经过了一段时间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觉得真是收益良...
育种论文:CIMMYT小麦品质育种策略 摘要:总结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
1农业机械化管理出现的问题 1.1农机技术缺乏专业人才 很少有继续教育和培训,一些农业机械专业知识老化。...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生态农业下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美丽乡...
农业标准化论文: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生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产品开始出...
环境保护论文:农业工程的研究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工程作为人类发展史上实施最早的大范围工程,对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