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综述论文

时间:2022-04-09 09:17: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护理综述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护理综述论文

护理综述论文:胸腔镜手术室护理体会综述

随着外科胸腔镜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由于其无创、美观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胸腔镜手术过程中,由于需要多种器械以及护理服务相互配合,常会导致患者对手术室及其室内环境产生紧张、陌生和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1]。本文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旨在为今后胸腔镜手术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为(53.5±10.8)岁,原有疾病包括肺大泡10例、肺结核8例、胸膜病变5例、纵膈肿瘤3例、周围型肺肿瘤1例、肺癌1例。所有患者均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术前第一天巡回护士深入病房,与责任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情况,仔细查阅病历资料;同时向患者详细接受手术室内环境、麻醉情况、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术前30min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启层流净化装置,并调节温度和湿度,以便维持温度在25℃和湿度为50%,安排专门人员准备手术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和器械,除常规设备和器械外,需准备胸腔镜、专用剪刀、分离钳、电凝钩和持针器以及各种型号的电凝线,器械均应在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h后方可使用,并对其所有设备和器械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设备和器械均能正常运行。1.2.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在门口热情迎接患者,消除患者对室内环境的恐惧和陌生感,协助护工将患者移动至手术病床上,患者取90°侧卧位,患者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在其腋窝下放置一软垫,在胸部两边则各垫上长型纱袋,两腿间放置一软枕头,患侧腿弯曲90°并固定,健侧腿则伸直,保证患者体位舒适,协助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核对患者信息,并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情况;同时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帮助手术医师摆放体位,并准备和连接各种设备和器械,护理人员将需要使用的器械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待用,安装胸腔镜等仪器设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手术结束后,卸下胸腔镜镜头,并进行清洗和擦拭,仔细查阅有无损伤,并将其放置专门储存的盒子内,同时核对手术物品及器械的数目,详细做好记录,护送患者至病房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接班。1.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了解尿量、切口疼痛和康复情况,查看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指导正确排痰,病情条件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训练;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为患者列举相关康复病例,消除焦虑、悲观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树立其治愈疾病的勇气和信心;针对具体病情情况和心理情绪,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培养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嘱咐患者及其家属给予患者适当探视,充分满足其精神、心理和社会等层面的要求。

2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平稳,无皮损、压疮和其它意外发生,经过有效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且无皮下水肿、肺气肿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对手术医师及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为100%。

3讨论

胸腔镜直视下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服务要求不相同,由于患者对胸腔镜手术的治疗存在着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加强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服务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十分关键[2]。整体护理主要是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生理、精神、社会等层次方面的护理,加强护理服务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3]。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以及护理方式的转变,整体护理方式不仅仅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且逐渐的被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服务中,将手术室护理服务逐步延伸至病房,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本文对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强调术前心理指导和健康知识教育,消除一系列负面心理,术中重视人性化护理,同时术后给予患者随访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显示,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平稳,无皮损、压疮和其它意外发生,均康复出院;患者对手术医师及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为100%。综上所述,加强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整体护理,提高护理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是确保手术成功以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孙华

护理综述论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综述

1实施科学护理管理

一是完善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⑴完善组织构架。2015年把大科护士长纳入护理部行政管理,分设临床保健护理、质量控制、毕业后教育三个专业质控组,逐步实现精细化护理管理,强管理保安全。⑵明确各级护理管理岗位职责。建立护士长行政管理考核机制,持续提高我院护理管理水平。二是推进护理人力资源科学管理。(1)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全院调配。成立应急机动护士库,全面实施N2级以上(包括N2级)临床护士轮岗转科强化培训,在提高护士个人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满足院内紧急情况下的护士调配需求,提升个人职业价值。实行新进护理人员先在院内各护理单元轮转,一年后确定科室制度。(2)深入贯彻落实《卫计委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我院护士岗位管理相关规定。(3)完善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评。护士的个人收入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依据,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并向夜班、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激发每一位护士护理服务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三是着力护理安全管理。(1)认真落实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做到发现一例、报告一例、处理一例、整改一例,人人得警示受教育。(2)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和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物、薄弱时间段的管理。(3)完善护理查房、会诊、病案讨论制度并作为今年每月护士长管理重点检查项目。四是优化培训。(1)加强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年内完成所有科室护士长省级管理岗位培训,以提高他们业务能力。(2)加强专科护理、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应急预案演练。年内拟组织精神科、老年科、急诊、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新生儿监护理专科技术等护理人员参加省级专科护士培训。(3)加强新护士、在岗护士培训。护理部年组织对新上岗护士和在岗护理进行实岗前培训、岗位规范化、三基三严培训。(4)不断更新护理新知识,了解行业新进展,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参加省级专题学习和参观学习。

2多举措持续改善临床服务

一是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1)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以单位为家,视病人如亲人,让患者及家属切身感受到、享受到与其他医院不一样的、一流的温馨的家的服务。(2)加强优质护理内涵建设。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逐步完善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机制,明确分层设岗以护士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参考护士的工作年限与学历、技术水平,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有潜质的护士脱颖而出,使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3)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点,各护理单元执行专科护理常规,专科护理技能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提高专科护理服务水平。(4)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和有保健特色护理服务。A、优化门诊导医服务,将有一定急诊、急救识别、处理能力、熟悉院内科室设置、诊疗、检查、出入院等流程的护理人员调整到门诊医导岗位,对医导护士进行相关培训;护理部将医导质量纳入管理。B、实施由病区科主任及护士长随访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邀请患者家属参加“优护明星”选举。C、通过网络平台,为服务象提供更多、快速、直接医疗保健护理服务。D依托我院健康体检专科特色优势,开展“家庭式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我院知名度。二是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1)落实《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2014年版》包括通用标准和专科标准2个部分共36项标准要求,指导和规范今后一段时期内院护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改进。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质量标准、考核标准、考核办法、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对其执行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分析、反馈、评价,不断改进工作,切实保证护理质量。(2)改进质控方式。实行护理三级管理、三方评价和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手册管理。《标准》中36个质控项目,每月按自查、讲评、总结、改进的流程进行科内质控,护理部进行终末质控,督促科室自查整改,按PDCA程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3)落实医疗保健机构优质护理评价细则要求。实现优质护理全覆盖。继续开展优护先进科室、优护明星等评选活动。⑷改进护理部工作作风。认真执行主任联系科室蹲点制度,深入科室,指导督导工作,帮助科室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作者:蒋琼华 陶姝君 单位: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护理综述论文:护理的风险管理综述

1方法

首先分析评估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回顾本院近年发生的护理缺陷案例,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并吸取教训,针对每位患者可能出现自杀、自伤、暴力、跌倒等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所得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提出并实施相应护理风险对策。

2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

2.1护理风险因素2.1.1患者及家属因素:①精神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随时可能发生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逃跑等行为;②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医院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缺陷,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逐步减退而引发各种躯体疾患;③由于精神疾病特点,部分患者出现躯体疾病时不知主诉或不能正确表达不适感受;④康复期患者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进而引起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思家心切,想念亲人,又怕家人社会不接受,从而产生自卑、绝望心理,经常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些不良目的而设法获得工作人员的信任,使工作人员放松警惕;⑤患者及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缺乏,对医护人员告知不配合,趁探视私自带打火机、指甲剪等危险品给患者,对患者过分溺爱迁就,降低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或嫌弃、畏惧、放任不管,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⑥患者之间相互嬉戏、打闹而致打伤或跌倒受伤。2.1.2护理人员因素:①法律风险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调查[3]显示,在形成的护理缺陷原因中,未执行护理制度居前位。例如把钥匙交给患者;让患者掏自己口袋拿东西顺便带走钥匙;带患者外出时使其离开视线;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导致配、发错药,输错液;交接不清楚;未及时巡视;观察病情不仔细;长期面对康复期患者思想松懈、麻痹大意;②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操作技能不熟练,缺乏预见性,缺乏处理精神科应急事件的技巧和方法,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惊慌失措,无法应对;③与患者家属沟通不良,未能得到家属的理解、支持和信任,进而引发医疗纠纷或增加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④态度不端正,对患者嫌弃厌恶,态度凶狠粗暴,对患者乱发脾气,使患者产生报复心理。某些护士认为待遇较差,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工作时消极怠工。2.1.3管理方面因素:①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俱疲而疏于防范;②对新护士、低年资护士、护工等未进行严格的培训、带教和有效管理;③对病房护理工作安排不妥,未能认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岗位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夜间、中午、节假日等人员较少时段,一些重要环节如洗澡、开饭、外出检查未能加强管理和增派人手。2.1.4环境设施因素:病房环境设施不符合精神科的要求,窗台、墙壁、桌面有棱角;门、窗、锁损坏,未及时检修;厕所、浴室、走道地面太滑、未保持清洁干燥;病房患者拥挤、密度高,容易引起碰撞、摩擦和纠纷;未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使患者能够轻易获得。2.2护理风险防范对策2.2.1护理部风险管理体系:①本院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3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成立5个质控小组,由资深护士长担任组长,每个病区由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采取病区内个人自查、互查横向检查和护理部、科纵向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病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测,病区护士长对质控结果及时反馈并改进;②护理部积极争取增加护理人员编制,由于本院近几年发展迅速,护理人员还是显得相对缺编,在现有条件下,护理部根据急性病区和康复病区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老中青进行搭配,尽量保证满足各科护理人员的需求;③护理部制定自缢、噎食、跌倒、烫伤等应急预案,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④护理部、护士长定期召开休养员座谈会,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2.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注重人文关怀: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倡慎独精神,加强安全管理,实践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4]。要求护理人员对新患者、“五防”患者、年老体弱患者、有躯体并发症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将其安置在监护病房,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钥匙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每周对患者的床铺、物品、门窗等进行安全大检查,每日小检查,开饭、洗澡、发药重点环节确保人员到位、分工明确,保证每个患者药服下肚,对于年老体弱、易噎食患者,撕碎馒头、去除骨刺、专人看护,患者餐座相对固定。重病患者洗澡时专人协助,发药处置时严格三查七对。每周召开安全管理会议,对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大家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训。同时,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注意调节其不良情绪,关心其工作生活,注意公平、公正原则。善于挖掘每位护士的长处和优点,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使其主动、积极为患者服务。2.2.3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新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考核达标后到病区由高年资护士带教,1年后单独值班。在职护士根据工作年限分层次进行三基、精神科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考核达标。护士应学习精神症状特点、如何接触患者、沟通技巧、保护约束患者的技巧和方法、如何预防患者自杀、伤人以及工作人员自我保护、职业防护、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各种精神科应急预案操作流程、护理文件规范书写方法等,提高其正确识别和有效抵御护理风险的能力。另一值得重视的是护工问题,由于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来去频繁,在病房工作中时有差错事故的发生,因为应加强对护工的风险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非常重要。为此,本院护理部多次组织对护工进行岗位责职、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相关操作技能的培训,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和护士加强对其进行带教、督促和管理,加强了护工的风险意识和工作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系数。2.2.4规范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5]:中国目前的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映[6]。护理人员应知晓加强护患沟通、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履行风险告知是自身义务,因此对患者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主动向新入院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履行保护约束等强制治疗的知情同意,签订可能存在风险的住院协议书,告知探视制度,嘱危险品、贵重物品勿交给患者。治疗护理中介绍相关疾病知识、药物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各种特殊检查与治疗存在的风险、出院后复诊时间、相关注意事项等,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建立起护患双方抵御风险的共同体[7]。2.2.5改善病房硬件及环境设施:根据专科医院的特点,本院对精神科大楼重新装修,门窗重新更换,所有管道内置,墙角、窗台、桌角采用弧形设计,厕所、浴室、洗漱间增加了防滑垫,为重病患者准备了坐便器、适当降低了床的高度,对病房大门、厕所、饭堂、走道、重病患者房间等高危地点安装闭路监控系统,方便护理人员对整个病区动态监控。医院还安排护士长充实到总务后勤管理岗位,每周进行护理部和总务后勤部门联合查房,对病房门、窗、锁、环境等安全隐患及时检修,以保证安全。2.2.6根据患者疾病各期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急性期着重注意患者的症状护理、各种治疗检查的配合,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促进患者病情好转,保证患者的安全。恢复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排好患者的休养生活,在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训练的同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娱乐体育活动,根据患者自身爱好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激发患者的兴趣和爱好。

3结果

2009年、2010年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2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8]。风险管理在研究风险发生规律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风险,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9],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和防御能力,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从结果可以看出,2009年、2010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都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此外,从数据中也看出,骨折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分析原因可能是本院是江苏省民政厅优抚单位,有200张左右床位,收治全省复退军人,这部分人绝大多数长期住院,再加上社会上的患者,本院长期住院床位达350张左右,这些患者年龄逐渐加大,加上封闭式管理、患者人数多、病房拥挤、饮食搭配欠合理,均可导致患者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对此,在加强患者营养、增加外出活动时间、多晒太阳、适当锻炼的同时,本院正积极准备扩建,以改善康复病区优抚对象的休养环境,同时缓解急性病区的压力,预计此情况将来会有所好转。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10]。无论是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教育还是各项规章制度、岗位工作的检查落实情况、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落实和改进,都要求护理管理人员先知先觉,敢抓善管,尤其要充分发挥基层管理者护士长在病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本院经常安排护理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这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

作者:葛网平 单位: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

护理综述论文: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综述

1专业技术缺乏

有些护士专业技能、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观察病情不仔细,对疾病变化发现不及时或缺乏预见性;对突然出现的病情变化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抢救设备和仪器使用的不够熟练,耽误治疗时间和抢救时间;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2用药因素

消化内科的患者用药种类比较多,用药的比较复杂,有些药物需要餐前服用如:硫糖铝片、吗丁啉等,枸橘酸铋钾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因为此药只对酸性环境中才会起作用[3];有些药物需要餐后服用如:氢氧化铝凝胶,而且避免与酸性饮料同时服用。又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会伴有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用药则就会更加的复杂,如果不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及其服用时间和方法,造成服药无规律、乱吃药,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护理对策

(1)加强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护理人员是从事护理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提高护士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的精神至关重要。认真做好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不可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无论在哪一项护理操作中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减少急救风险,确保抢救药品完善和抢救设备完好。积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并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有计划性地进行专科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2)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进行各种操作前、各种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予签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加强病情观察、提高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对存在安全隐患病人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告知义务及责任并书面签字。对存在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以提高患者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3)认真书写各种护理记录单: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4)熟练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联合用药的禁忌,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作用和副反应。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用药,将所有的药作用于副作用想患者交代清楚,必要时将饭前、饭后的药分开放置,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时,告诉患者服药的先后顺序及间隔时间,避免发生多服和漏服的现象。

4结语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综合分析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春梅 冯文鲜 张红艳 单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护理综述论文:护理药学中心的做法和意义综述

1质量控制

对于各项新增药物,应在各科室开始应用前至少24h配送药物相关说明;每周至少进行1次临床科室用药检测,且应涉及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全方位,每次所抽查的科室、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不应低于总数的30%;在每个月的月末,均应组织召开药学会,同时应确保会议内容具有针对性,以全面指导和督促临床用药工作,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用药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上述质检内容均应由各科室的护士长直接向护理部反馈,并由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各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查,将抽查结果在药学会上公布出来,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一个循环改进的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临床用药质量。

2组建护理药学中心的必要性和意义

2.1组建护理药学中心的必要性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约有20%的医疗差错与药物治疗错误相关,提示护理人员药学知识的掌握度直接关系着用药安全性[2-3]。近年来,医源性非故意伤害以及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因药物原因所致事故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护理人员缺乏药学基础知识有关[4]。护理人员作为医嘱直接执行人员以及合理用药最后也是最关节环节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要提高药物疗效,全面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就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明确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方法、途径、剂量、可能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临床用药种类日益增多,且药物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组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虽然药物配置中心能够对药品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大大提高了配药和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但临床用药仍然需要由各科室护理人员完成。因此,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组建护理药学中心非常必要。

2.2组建护理药学中心的意义

2.2.1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护理人员不直接接触配药过程,对于药物来源不明确,其对于药学知识的了解往往来源于临床经验、文献报道等。组建护理药学中心,专业组编、装订和配送药物说明,不仅包含了药物相关药理知识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还可囊括药剂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总结、经文献资料中关于新药用药方法及可能不良反应等的总结等,能够使护理人员更直观、快速、全面地了解专业、实用、准确的药物知识,不仅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时间,使护理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操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还可使患者最终受益,提高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降低用药差错率和医疗纠纷[5]。2.2.2提高临床药物宣教的准确性由药学中心发送详细的药物说明,可便于各科室根据科室具体情况编制适合本科的药物宣教手册,再由医疗护士负责按照手册内容及规程针对患者的实情合理进行用药宣教或者更改药物宣教,使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说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遵医嘱用药。且在更改用药时,使其能够及时地了解更改药物的名称、原因以及目的等,有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用药的目的及获益,并将用药反应及时地向医护人员反馈,可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医患纠纷的发生。2.2.3促进配置中心的良性运行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通常不直接接触药瓶的审方及配置过程,主要工作内容为药液的摆放、加药以及遵医嘱处理等,每日的工作较为单一重复,且不接触患者,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等情绪。组建护理药学中心,增加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与各科室之间的互动质控工作,有利于增强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以及工作责任心,并提高其工作含金量,体现护理核心价值。同时,组建护理药学中心能够更好地了解临床需求,提高配置中心的工作预见性及目的性,促进配置中心的良性运行[3-5]。2.2.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通过组建护理药学中心,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掌握度,能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医生的用药合理地提出建议,并更好地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传和指导,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进展,并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2.5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药物的集中配置以及护理药学中心的药学知识完善,可实现护理人员药学知识的集中优化,并将各个病区的药物配置操作集中在一起,并由护理药学中心集中配送相关的药学手册及说明书,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可使护理人员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到对于患者的整体护理之中,并加强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可使患者的获益更多,对于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小结

护理人员不仅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合理用药以及用药后监护环节的关键,在用药全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直接关系着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可有效降低医源性非故意损伤以及死亡率,降低医疗纠纷。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组建护理药学中心,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指导、协助并监督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物管理质量,值得深入开展。

作者:王小英 李彩霞 曾谦 蒲香君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

护理综述论文: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趋向综述

1护理安全对策

1.1打破传统,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更新。积极将人性化服务、开放管理等理念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是现代护理发展需要。人性化管理模式是现代管理模式的升华,它将现代管理与人的情感进行了有机整合,对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效率与工作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11]。在精神科护理领域,有多项报到[12、13]得出:人文管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对精神病患者加强人文关怀,能改善患者焦虑等情绪,密切护患关系,避免因沟通不良引发的护理纠纷。朱士皊[14]等报导,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张海林[15]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一文中得出: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能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显著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是,在推行新的护理方法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因此,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适合护患双方需要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对减少安全问题,促进护理工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针对患者需要,优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质量的保证,精神科安全管理同样离不开科学的制度约束。好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无疑是质量的生命线。古人云,动则变,变则精。不断改革管理制度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对于已经背离现实需要的制度要改革,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如,对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执行多年后有研究发现,上报不良事件要受处罚的规定使基层出现瞒报现象,造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于安全质量提升不利。徐亚金[16]等研究探索对不良事件上报实行无惩罚制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发现无惩罚上报制度比较有惩罚上报制度更具优势,能规范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统计和应对策略,提升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此项研究表明,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针对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优化管理制度。

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与培训

吴晓静[17]等调查发现,护士对其所在病房和医院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不够理想,而这与护士所受的教育体系和医院管理体系有关。陈刘莺[18]等的调查也提示护理老师、护生、在职护理人员,这三大群体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均不是很高。如何有效培训新护士的安全意识与行为,是每位护理管理者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抓好护理安全工作必须从源头做起,从在校学生接受护理安全理论教育做起。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护理学校并没有开设护理安全相关课程,学生的护理理论知识体系存在缺陷,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需求脱节。呼吁各大专院校尽快设置护理安全课程,编写或选用权威教材,预先在学校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学校需要与医院联手,邀请临床护理管理者定期到学校授课或专题讲座,讲解临床医疗护理安全现状,早期培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19]。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通过教育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对护理安全质量至关重要。医院护理安全教育要注重三个方面:临床老师的胜任能力培养、不同层次教育和新护士教育。根据医院护士队伍的文化结构,划分不同层次人员,制定相应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方式。

3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文化的构建有助于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只有将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依靠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和影响护士对护理安全的意识和态度,以促使护理安全行为的养成,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20]。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可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21]。培养护士安全意识,主动识别并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维护医院形象、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患者安全、确保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22]。

4护理安全展望

比较国外系统化、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和防范风险的新方法、新理念。我国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在人们维权意识加强、法律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有必要建立权威的护理安全组织,大力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制度体系,研究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确立医院内部影响护理安全的各级因素,体现系统管理的安全理念,优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为建立患者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可操作的管理工具,也为今后构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提供内容依据和量化标准[23];研究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确保护理安全管理程序化科学化;研究建立护理安全教育体系,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知识水平。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要转变护理安全管理理念。护理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持续进行质量改进,不断完善护理流程。将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纳入医院工作计划;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将安全危机干预工作同日常护理安全工作相结合;加强护理安全评估和监督管理,利用患者、行业和政府部门的协助,推动护理安全工作的提高。

作者:梁可美

护理综述论文:妊娠期胆管结石术中护理综述

1临床资料

妊娠20~36周,平均(29.2±4.6)周,手术时间19~21min,平均(20.0±0.8)min,术后住院2~6d,平均(3.5±1.7)d。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施行ERCP术。手术体位采取左侧卧位,在无X线辅助下,进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回抽时为胆汁则确认胆道内,保留导丝,网篮取石或循导丝置入一体式塑料支架,见胆汁引流通畅。

2护理方法

患者准备体位时,告知患者无X线ERCP可避免ERCP术中对胎儿的暴露问题,而且操作是由非常熟练的ERCP医生进行,手术全程进行吸氧、心电监测、胎动监测以及产科的协助,解除其思想顾虑,快速完成手术[3-4]。进镜时可在患者的肩部、腰背部垫软枕减轻患者的不适。术者与患者不断沟通,讲解手术进度、配合要领以取得患者配合同时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痛苦。如患者轻度疼痛可伸1根手指表示、如若疼痛较重可用2~3根手指表示,如若忍受不了可伸4根手指表示,护士在操作中注意观察。防止发生严重的恶心及疼痛反应,以免刺激孕妇,引起早产、流产等不良事件。取石结束或置入支架后快速撤镜。操作过程中,护士送入导丝时注意速度及进导丝的深度,如果导丝进入过深,同样会导致患者疼痛,可嘱患者采取伸手指的方法表示。

3结果

本组4例患者中,2例行支架置入,2例取石,术后复查肝功与B超,均恢复良好;2例支架置入患者生产后取出支架行X线辅助下ERCP术。术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

4讨论

在妊娠期合并疾病会增加孕妇的心理负担。在妊娠的前3个月,因并发症而要求采取干预措施时导致的早产率可达20.0%,低出生体重率达21.4%,足月产率只有73.3%,而妊娠第4~6个月最安全[3-4]。所以ERCP选在妊娠的第4~6个月最安全[1]。也有研究证明妊娠的前9个月行ERCP是比较安全的,不会给孕妇及胎儿带来致命的影响[4]。无X线ERCP操作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加之妊娠患者的特殊身份,术前保大人保胎儿的矛盾心理,对术者及配合护士提出了孕妇及胎儿均需安全的要求。操作中护士应准备好切开刀,将切开刀递于术者,注意勿使导管打折,待导管送出内镜先端,术者在11点方向将导管插入胰胆管后,快速回抽,抽出物为胆汁,确认导管在胆管内时,使用取石网篮取石或借助导丝置入支架。插入支架时,切勿将侧翼方向放反,不要把支撑管全部放入胆道内。因此术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中保障患者及胎儿的安全,准确快速地配合手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创伤完成手术。

作者:惠娜 岳金萍 加雪梅 李靖 卢敏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

护理综述论文:食管癌术后口肠内营养护理综述

1规范肠内营养输注护理

1.1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及量的调节

(1)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匀速输注。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能克服因患者体位改变或输注管扭曲导致的输注速度的改变,提高输注质量,减少肠内营养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营养液的耐受性。同时也有利于血糖控制[2]。(2)小剂量、慢速过渡到全量、快速输注。一般第一日以20~40mL/h速度开始输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500mL,或营养液总量的1/4,第2天增至总需要量的1/2,第3天或第4天加至全量。滴速为每24小时增加20~30mL/h,但不能超过100~150mL/h。

1.2肠内营养液输注温度的控制

为确保输入患者体内的肠内营养液的温度适宜、安全,我们采用输液加温器控制肠内营养输注温度在37℃~40℃,温度过低,可造成肠黏膜微血管收缩,肠蠕动增强而引起腹痛、腹泻。温度过高可烫伤肠黏膜,甚至引起黏膜溃疡[3]。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的加温效果会受以下三因素的影响,一是恒温器夹持在输注管上的位置,二是EN液的输注速度,三是环境温度和营养液温度。因此,我们在操作中根据输注的速度而定时更换恒温器夹持在输注管上的位置,而不是固定不变在某个具体位置。具体为:当输注速度为25mL/h时恒温器夹持在距输注管末端7cm处;当输注速度为100mL/h时夹持在输注管末端(0距离);当输注速度为50mL/h时夹持在距输注管末端10cm;当速度为75mL/h时夹持在距输注管末端5cm,温度可保持在37℃左右。

1.3肠内营养喂养管道的护理

(1)防止管道输注错误:错位输注EN所造成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实质上是严重的违规操作的结果[4]。在临床操作中我们采用专用的肠内营养输注管(紫色),导管标识醒目、清晰、准确[5],且肠内营养泵与静脉输液泵不混用,输液架放在两边或头尾,做好静脉用和肠内营养用的标识,并且严格按照标识悬挂相应的液体,杜绝了管道输注错误的发生。(2)防止堵管: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前后均用温开水20mL冲洗管道,连续输注时,每4~6小时冲管1次。有研究显示脉冲式冲管优于直冲式冲管[6]。冲管时我们借鉴PICC导管冲管方法,采用脉冲式方法冲管,即用注射器接营养管轻轻注入少量,确认通畅后冲一下停一下,如此反复冲洗形成涡流,至注射器内的生理盐水冲完,能使管壁冲洗得更干净,防止营养液或药物微粒沉积在管壁。肠内营养输注管每24小时更换1次。本组患者中未发生堵管。

1.4腹部空肠造口部位护理

空肠造口术后,营养管固定于腹壁处,应避免牵拉、折叠、滑脱,在固定盘片与腹壁之间衬以薄的开口纱布,再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术后第1周内,每天更换敷料,观察置管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分泌物及消化液外渗等情况,防止感染。1周后视具体情况更换敷料。记录造口管置管长度及局部有无渗液情况,同时造口管上粘贴有红框的高危标签,每班做好交接工作,本组患者未发生空肠造口部位感染。

2关注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时处理

肠内营养耐受性差是影响肠内营养顺利实施的关键,依据肠内营养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将耐受性分为3个等级:(1)完全耐受:没有任何不耐受症状出现;(2)中等耐受: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任一症状,经过改变速度或配方等仍能坚持肠内营养者;(3)不耐受:出现上述症状经过相关处理症状仍严重而停止肠内营养者。我们采用叶向红等[7]设计的经空肠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表进行临床观察处理。该评分表从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腹高压、误吸、肠鸣音等方面进行评分。(1)≤4分:继续肠内营养,可增加量;(2)5~7分:继续肠内营养,维持原速度,对症治疗;(3)8~12分:继续肠内营养,减慢速度,2h后复评;(4)≥13分:停止肠内营养,症状改善后复评(注:任意两项以内相加≥9分,立即停止肠内营养)。本组66例中耐受性良好患者50例,耐受性中等患者16例,不耐受患者0例。16例(24%)至少出现1次胃肠道反应,合计26例次。其中腹泻13例次,腹胀10例次、腹痛3例次。由于所有患者在空肠喂养的同时采用胃肠减压,因此没有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等并发症。通过调整输注速度后,大部分患者缓解,其中1例患者由于白蛋白低,导致腹泻,补充白蛋白后,患者好转。全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随喂养时间延长逐渐恢复。

3动态监测患者血糖,随时调节

食管癌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精神紧张、麻醉等因素,常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肠内营养期间,由于吸收不均衡,易造成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因此,在肠内营养初期应采取积极措施监测和控制血糖。初始阶段监测血糖每2小时1次,控制血糖范围6.1~10.0mmol/L,待营养方案和血糖稳定后每6小时1次监测。若患者连续2次血糖>11.2mmol/L,遵医嘱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50U胰岛素加入50mL生理盐水,以4U/h速度输注,胰岛素的剂量根据监测的血糖值调整。同时,在减慢或暂停肠内营养输注时,及时调整或暂停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有研究显示消化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滴速为110mL/h或以下时对血糖影响较小,即使出现血糖增高,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亦较小[8]。因此,本组内5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控制在70~110mL/h,同时动态监测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泵入水平,患者未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相关并发症,血糖水平控制稳定。

4小结

食管癌术后早期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患者,通过规范肠内营养操作,关注肠内营养耐受性,调整输注速度,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并随时调节,给予针对性处理,可确保患者肠内营养顺利安全输注。

作者:管金梅 刘春丽 符卜乐 孟爱凤

护理综述论文: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综述

一、人力资源的人才开发

1.护理人力资源的招聘。招聘是人才选取的重要手段,招聘的人才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力资源的发展,应该对空缺的护理职位进行新的人才招聘。招聘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监督制度,防止弄虚作假的发生,保障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地顺利进行。

2.护理人员的选拔。人力资源中的人才选拔,为了发现人才、利用人才,提高护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在选用护理人员的时候采用的是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通过笔试和面试,建立综合的人才提拔评价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成高质量的护理队伍。

3.护理人员的编排。要想做到人尽其才,人才辈出,就要合理地安排人员的职务,按照实际情况的需求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通过对不同资历的护理人员安排相应的岗位,在选拔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每个人员的优势,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采用激励措施,落实责任制,激发起潜能,对护理人员要进行人员在职培养教育。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强有力的保卫军,是我们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好护理人员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4.护理人员的人才优化。通过精心的合理选人,选出和企业战略相关所需的专业人才,在成本最优化的前提下进行选择,要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管理。对人员进行精心的培训和教育,要做到不因人设岗,要进行因事设岗,人岗相符。发放任务是要和人员的能力相符,才能让员工充满自信,从而让人员不断地进步和完成任务。随着企业的业务变动,要进行人员合理的调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发挥其才能。通过公开透明的量化标准进行绩效考核,让人员努力争取,做到人尽其用。

5.多方面留住人才。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留住员工必须从多方面出发,可以在薪酬和福利待遇上建立待遇和能力相适应的报酬制度。人是情感的的动物,可以在情感方面给予员工精神上的帮助。在事业上和员工共成长,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共同努力。同时领导作为企业的领头羊,在很多时候员工的离开与领导有关系,领导要给员工一个好的印象,首要要自己管理好自己,走进员工,凝聚员工各方面的力量。对于公司的环境氛围也很重要,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有归属感,更具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人力资源日常管理

1.分层管理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分配,在缺乏护理人员的今天,如果进行整体护理,一定会造成人员浪费,造成人员严重不足,为此应该招聘更多的护理人员或聘用临时护理人员,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职务上岗,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可利用性。

2.护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护理成本和其他成本原理是相一致的,是指提供护理服务中所消耗的护理资源,意思是指人们在提供护理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的消耗货币价值。在这过程中要重视成本的管理和计算,把成本理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平常管理和培养工作中去,防止护理过程中造成没必要的花费和超量损耗,实现高效、低损耗,提高护理管理的效力与水平;制定护理管理体制,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社会成本,降低或者杜绝没必要的物件消耗和浪费,把物体尽量用到实处;加大对护理工作中的设备的监管力度和维护管理,防止设备的破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好护理工作中的相关财务管理,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同时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患者的护理费用进行及时的了解,对护理工作的成本进行适当的预算,为了防止患者护理费的漏费和逃费,应该对护理收费进行合理化。

三、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保障制度

1.保障制度的作用。制度的建立是方案执行的一个强制性手段,为了确保方案和决策的顺利实行提高了基础保障。21世纪的今天,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乃至全世界,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发言权,就会赢得机会。所以如何留下人才,也是当今管理者的一大难题。要想把握好人才,就要拥有优越的保障制度。要想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制定出一套能抓住、留住人员的保障制度。

2.实质性奖罚和保障制度。人类参与社会劳动就是为了交换生活资源,实质性的奖罚才能吸引留住人才。实质性的保障制度主要有薪酬保障制度、工作奖罚制度。第一,薪酬保障制度。薪酬是人才参与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好薪酬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劳动付出与薪酬收获的合理化。第二,工作奖罚制度。奖罚制度也是对护理人员工作的一个促进制度,在一定时间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后,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奖励,对表现散漫或者不能完成任务的护理人员进行规定的处罚,严重者直接淘汰。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和国民对医疗卫生越来越重视,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护理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事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护理人员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服务质量。因此,合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势在必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秦芳 肖瑶瑶 屈小金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一科

护理综述论文:护理人文教育问题与措施综述

1护理人文教育的意义

1.1加强护理人文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士既要护理病人的疾病,又要兼顾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真正从身体、心理等方面对病人进行高质量的护理。

1.2加强护理人文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医疗工作的繁重和病人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引起的。加强护士人文素养培养,有助于护士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护士沟通能力,从而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2目前护理人文教育的误区

2.1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人文知识学习

各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少,开设形式不合理,课程设计不齐全[1]。首先是因为校方原因,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的科目少,大部分是选修课,学时安排不足,人文课程教师缺乏,有的人文课程由于没有师资根本无法开设;其次是因为学生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认为护理就是纯粹的技能操作,因此,只满足于学好专业课,而忽略了人文素质培养。

2.2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

人文课程教师缺乏医学知识,只是单纯地传授人文知识,枯燥乏味,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人文知识,却没有人文精神。专业教师人文修养不够,无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专业课程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情感、态度、道德、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2.3人文教育的方法不够有说服力

许多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多学点文、史、哲、艺术,请几个专家作讲座。其实最有效的人文教育就是学校教师、实习带教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学校、实习医院的人文氛围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3加强护理人文教育的措施

3.1合理设置人文课程,改进考试方式

不能把所有人文课程都设为选修课,因为学生对选修课不够重视。此外,还要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学时。人文课程考核不能只采用笔试形式,还要采用口试、面试、讨论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并且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增加人文知识的分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

通过讲座、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促进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人文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引用与医学相关的例子,以增加人文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专业课程教师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达成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还要注重情感目标、态度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将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比如,学习妇产科护理学“正常分娩”章节后,许多学生会问:“分娩那么痛苦,为什么还要孩子?”这时,笔者就会和学生一起分享著名作家张晓凤的文章《初雪》,通过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医学专业知识,还从更深层面理解了生命的珍贵,母爱的伟大。

3.3加强学校、实习医院人文环境建设

学校、实习医院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其创造一个优美、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实习医院环境布置要注意体现时代气息,突出人文思想。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理念[2],全面营造人文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作者:韩瑞兰 姜春华 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青州荣军医院

护理综述论文:远程急诊护理模式构建与实施综述

一、方法

(一)基于移动通信短信业务的远程急诊护理模式的构建

1远程急诊护理系统组成

远程急诊护理的技术方案主要由急诊护理专家指导数据库、通信技术和信息学技术组成。急诊护理专家数据库,是专门为提供高质量护理方法提供的技术储备。通信技术是利用现在广泛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短信业务,有条件还可使用3G网络提供可视化视频服务。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及硬件完成信息处理、转换及发送。

1.1急诊护理专家指导数据库建设

创建急诊护理指导数据库,为急诊护理做储备。由医院院领导专人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各科室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和护理专业人员,分配任务,专人专项负责。主要包括儿科急诊急救护理、心脑血管急诊急救护理、急性创伤急救护理、物理化学性损伤急救护理、产科急症急救护理、急危症急救护理、各种危象急救护理、中毒急救护理等,如急救护理专家指导数据库模式见样表1。

1.2远程急诊护理指导短信生成与发送

1.2.1系统构建

系统由计算机、手机模块和专用AT指令下的编码软件组成。当接到120求救信号时,由值班人员询问清楚患者情况,将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急诊护理指导内容,计算机自动生成符合手机模块要求的编码信息,传送给手机模块发射出去。系统自成体系,和手机一样使用,只需SIM卡就可联网,简单实用。

1.2.2AT指令

AT指令是计算机和手机模块通信的专用指令,通过AT指令即可完成计算机和手机模块的相关操作,如短消息指令、GPRS指令等。AT指令集属于第3层的手机通信协议,其功能十分健全,通过PC机串口各类支持串口通信软件与手机模块通信,下达指令或上传信息,即可完成短消息的发送与接收。

1.2.3短消息编码

短消息编码是以PDU模式工作的。PDU模式表面上是一串ASCII码,由数字和字母组成。PDU串不仅包含可显示的消息本身,还包含很多其他信息,如SMS服务中心号码、目标号码、回复号码、编码方式和服务时间等。短消息编码由专用软件GSMMODEM测试软件VER1.0自动生成。

1.2.4短消息生成与发送

打开GSMMODEM测试软件VER1.0,软件初始界面见图1。如要发送短消息为“护理指导”,就可以在软件栏中输入电话号码和“护理指导”信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AT格式下的编码信息,传送给手机模块发射出去。中文短信发送界面见图2。

(二)基于短信远程急诊护理的实施

定位室接到120急救电话,值班人员除及时安排出诊外,耐心询问报警人员关于患者的现场情况,并快速录入相关信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关急诊护理指导方法,并通过相关软件以手机短信方式发给报警人员,告诉报警人员,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照短信提示进行处理,同时,积极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了解护理情况和患者情况,不断修正和指导,争取更好效果,为医护人员到来做好诊前护理和辅助工作,积极争取时间,拯救生命。

二、效果

我院急诊科近几年的急诊远程护理指导的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深受广大民众赞誉,取得了很好效果。典型案例如下。

(一)案例1

16岁学生溺水,同伴打120求救,离城20km。护理指导短信:①立即清理呼吸道,上提患者双足,按压腹部,排除体内水分;②双乳头连线中点做胸外按压;③保暖;④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20min急救车赶到,立即展开有效抢救,患者生还。

(二)案例2

山村一38岁农妇因夫妻吵架,喝农药乐果自杀,家属及时发现后求救,患者神志尚清楚。护理指导短信:①让其喝大量清水后催吐,以减少体内毒素;②清洗全身皮肤,更换衣物,防止毒素经皮肤吸收;③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由于及时按照护理指导短信采取了催吐等急救护理,患者喝的农药大部分吐出,有效减少毒素吸收,缩短疗程。

(三)案例3

一工人从楼顶坠落,自诉腰部疼痛难忍,打120求救。护理指导短信:①慢慢躺平,不可随意搬动;②硬板物体固定身体。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用铲式担架搬至救护车上,转运途中选择平坦的道路,减少颠簸。结果:患者系腰椎压缩性粉碎性骨折,因规范搬运有效降低脊髓再次受伤,减少了并发症,后期疗效良好。

(四)案例4

偏远农村一老人煤气中毒,家属发现时已呈浅昏迷状,打120求救,离城30km。护理指导短信:①立即将患者移至户外或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保暖;③开窗通风以免家人中毒。结果:因现场处理及时,有效争取了抢救时机,患者疗程缩短,恢复快。3讨论急诊护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专业性等特点,简单依靠现有护理人员的技术指导,有时会产生失误;当远程指导为非专业人员时更容易产生指导不确切、抓不住要点等错误[1]。因此,建立一套专家护理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根据现场患者及家属提供的病情情况,自动生成急诊护理自救处理,对争取时间,拯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远程护理是指应用远程通信技术、信息学技术和医学护理技术,通过传输数据、文字、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形式,为远程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指导等服务。远程护理拓展了医疗救治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地域造成的时空障碍所带来的诸多弊端[2-3]。远程急救护理更重视急救的及时性。基于短信的远程护理的及时性,解决了急救工作因地域偏远而丧失救治良机的难题,手机短信业务的广泛普及,也是这一技术应用的良好基础。通过我院几年实施,得到了很好佐证。这一方法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许多实例表明,由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短信护理指导,积极的诊前自救护理,为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保住了生命。此方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深受广大民众赞誉。在大力普及120急救服务宣传的同时,积极宣传护理常识,介绍我院开展的各种服务内容,对后续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患者经常主动联系120,获取健康指导。使用此管理后为很多路途遥远的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机,也使广大基层民众得到了许多医疗健康信息。

作者:胡小娟 刘虹燕 熊国庆 单位:勉县医院急诊科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职工医院 陕西理工学院

护理综述论文:循证护理对外科患者影响综述

1观察指标

根据NRS疼痛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疼痛严重的程度,0级:患者没有疼痛的症状;I级:患者有轻微的疼痛症状,但能够忍受;Ⅱ级:患者虽然能够忍受疼痛,却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Ⅲ级:患者的疼痛逐渐强烈甚至剧烈难忍。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及患者的满意度[5]。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两组住院时间和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4讨论

循证医学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也就是说,医生在做出诊断、开具处方、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在实施护理保健措施时,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都应当采用系统研究的证据,并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与愿望相结合,作出决策[6]。循证决策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系统评价的外部研究证据,决策者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的价值观和知情选择,三者缺一不可。证据获取的情景分析包括对象的特征、代表性,干预措施的方案,结局评价的指标,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面对的患者的情况是否与证据研究的情景相符,切忌盲目地、不加选择地应用。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遵循五个基本步骤:根据对患者医护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把它转化成为一个清晰的、通过研究可以回答的临床问题;针对该问题检索相关的文献,获取临床研究文章;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可用性;有机、灵活地使用临床证据;对使用证据后的医疗护理的质量,即患者的结局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7]。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加强个体化护理外科患者病情轻重不一、症状复杂,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需要根据不同病情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8]。而普通护理忽略了个体化护理,干扰了患者的独立性。循证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可得到的最好证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以及护士的知识和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9]。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个体化治疗的难题。虽然目前的实际情况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循证护理方法学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距离这样的目标将越来越近[10]。作者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取针对疼痛的护理措施确实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普外科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表现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患者并发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样随之减少,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循证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是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凤 李子英 刘新新 单位: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

护理综述论文:精神分裂症的护理进展综述

1术前护理

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认真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详细地把定向手术的疗效、方法、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客观实际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一起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减少各种意外的发生,保证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前1天为患者备皮,在手术前的8h内不要让患者进食任何食物,术前的4h内不要饮水,术前的半小时为患者通过肌内注射方式给予应用阿托品0.smg,手术进行前,为患者取下随身佩戴的各种金属物,如皮带、手表、假牙以及项链等。若患者不配合术前准备工作,应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以保证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2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受到妄想以及幻觉的支配,其自身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再加上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切皮、钻孔以及切开脑膜等,患者也会因为疼痛而产生躁动,从而对患者的定位和头颅的固定产生影响,此时,如有必要可为患者给予适量地西泽等镇静剂。由于穿刺、射频毁损以及脑室造影等操作会使患者呼吸的幅度、节律以及频率等产生改变,所以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患者术中的血压和呼吸变化情况,准备好抢救物品。由于定向手术持续的时间较长,故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可为患者改变体位以尽量使患者舒适,从而使患者愿意配合手术的进行。在手术结束后,将头架取下,并用0.5%碘伏为患者的钉眼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无菌纱布对钉眼按压一会儿,待没有出血后,再为患者进行包扎,最后将患者送至病房。

3术后护理

术后一般护理:a.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嘱患者取平卧位,并认真观察患者术后的体温、血压、呼吸、意识、瞳孔以及脉搏的变化情况,做好观察的记录。在术后24h内,要每小时监测和记录1次,24hJ琶,若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可改为2hl次,稚hJ琶,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可停止监测。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从而防止患者发生颅内血肿等术后并发症l4]。b.心理的护理:手术结束后,一些患者容易产生迟钝、懒散、主动性下降以及嗜睡等表现,此时护理人员要积极调动患者周围的气氛,运用娴熟的沟通技能与患者取得良好的关系,运用各种方法积极调动患者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主动性,从而促进患者社交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劳动技能l5]。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多关心、体贴和同情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现实,指导患者做好恢复的准备,使其能够具有平稳的心态和心境。。安全的护理: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时,应严格区别患者出现的变化是由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导致,还是由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因为术后患者会有多种异常表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缓慢搓被角或床单,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是由于手术对其杏仁核产生了刺激而引起,一般会在患者水肿消退后消失。因此,应保证患者周围时刻有人陪伴,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若患者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可适当约束其四肢,从而避免患者因为抓挠而造成其伤口的感染,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增加临床护理难度。dt体温的护理: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手术反应热,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为患者进行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但若其体温达到38.5℃,可使用冰袋或温水浴为患者物理降温,若体温达到39.8℃,必须为患者进行降温处理,如可为患者进行酒精擦浴或用阿斯匹林+冰生理盐水低压灌肠,并通过肌内注射的方式为患者应用安痛定ZmL。。.饮食的观察与护理:手术结束1天后,可为患者适量进食食物,一般需要每4至6h为患者喂水和喂饭1次,并多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植物纤维、营养丰富的饮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增加机体抵抗力。喂饭时患者取半坐卧位,以防止呛咳引发吸人性肺炎,尤其注意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时用力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出现脑血管意外l6]。f皮肤的护理:加强皮肤护理,每Zh翻身1次,并给予按摩。每天对患者皮肤的颜色及弹性进行认真地观察,经常为患者换洗衣服和床单,保持床单干净、整洁。若患者嗜睡,应为患者应用防褥疮气垫,避免患者产生压疮。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应用射频对颅内核团进行毁损时,毁损程度与强迫症状改善密切相关,由于毁损后局部脑水肿的出现,在术后2d出现一些暂时性的并发症,恰当的处理是患者术后平稳恢复的关键。常见的手术反应与并发症如下:at脑水肿的护理:部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容易产生颅内压升高症状,如恶心、烦躁、眼底视乳头水肿以及头痛等,据曹伟新l7]研究表明,患者出现此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在手术过程中反复穿刺射频电极和微电极套管造成的。一旦患者出现此种并发症,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并尽量使患者安静卧床,将其头部抬高,快速为其静脉滴注甘油果糖或甘露醇等脱水剂,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脑水肿症状,避免颅内压过高。若患者出现烦躁症状,可为患者给予应用适量的镇静剂。bt颅内出血颅内血肿:在手术结束后的24礴sh内,患者容易出现颅内出血症状ls]。该症状的出现,多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进行穿刺时对其血管造成损伤的缘故,或者是射频电极尖端与患者脑组织发生粘连所致,也可能是患者具有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便秘等疾病l9]。由于出现损毁的部位位于脑深部,比较接近脑部重要功能,故当患者即使出现5一10mL的出血量,也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烦躁以及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在为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求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7d,并于患者麻醉清醒后,将其床头抬高30。左右,从而促进患者颅内静脉血管的回流,保证每半小时左右对患者巡视1次,每次巡视时应认真观察患者血压、瞳孔、呼吸、意识以及脉搏的变化情况。另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尽量消除患者的顾虑,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防止不良情绪对其血压的稳定产生影响。另外,护理人员要按照医嘱为术后患者应用激素药物、脱水药物及止血药物,若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24h内发生肢体障碍或瞳孔及意识障碍,要立即报告医生,并为患者重做头颅CT,及早将其颅内血肿清除!l0]。。.感染: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3一sd,容易产生脑膜炎或切口感染症状,其临床表现是:患者术后外科热消退后,会再次发生高热症状,并同时具有呕吐、头痛以及意识障碍等,严重中可出现抽搐和澹妄。预防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方法是:护理人员要认真检查患者伤口是否有渗液、渗血以及敷料脱落情况,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为患者更换敷料。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后,可按照医嘱为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加强患者病室内的消毒工作,每天用2%“84”消毒液为患者的病房地板进行消毒,用0.5%“84”消毒液为患者的病房内的柜子或床头及其他物品进行擦洗消毒,并严格限制陪护患者的亲朋好友,经常测量患者的体温,每天至少为患者测量4次体温lll]。dt脑脊液外漏:让患者取半卧位,使用无菌枕巾为其作枕垫,及时为患者浸湿的无菌枕巾和敷料进行更换,尽量不要进行连续咳嗽或打喷嚏,经常保持大便通畅,并不要在排便时用力过大,防止颅内压急剧增加,引起感染或外伤性气颅。认真监测患者的体温,每天至少测量4次,直至患者脑脊液外漏症状消除。

4小结

虽然脑立体定向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术后仍有2%左右的患者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或死亡!‘2]。因此,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提高思想认识,杜绝麻痹思想,认真观察患者,了解其心理特点,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异常情况可能导致的结果,积极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准备好抢救工作所需的物品,防止延误患者疾病的治疗时机。

作者:郝风华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护理综述论文:护理医学教师临床实践综述

1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专职教师如果不走出校门,与临床接触少,就不能很好地发现临床工作中的难题,也不能很好地开展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科研项目。医学基础课教师只有通过临床实际的观察和调查,与临床医护人员加强沟通,才能够发现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科研课题的立项提供素材和思路;教师也可以带着任务、带着科研课题进行临床实践,征求临床医护人员对课题提出的建议,加强学校和临床领域的信息双向交流,使研究方向不断开阔,临床实践内涵不断拓展。

2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

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各地的护理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医学基础课教师不要盲目地去参加临床实践,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实践模式。为了建立合理的实践模式,对于参加临床实践的领域、临床实践的时间、参加实践的教师、选择实践的科室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2.1实践领域

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教师参加临床护理实践就应该从事护士的工作,而没有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医学基础课教师参加实践的目的。临床护士多以重复性、体力消耗较大的护理工作为主,相对忽略了对疾病的认识思考,缺乏评判性思维。所以教师到临床,就不能只熟练各种护理操作,更应该注重参与查房、病案讨论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所见结合起来分析,不但有助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从专业的角度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自己的见解,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进一步丰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2.2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

多数学校过于强调实践的连续性,每年集中几个月时间安排教师参加临床实践。这种安排虽有利于医院的管理,也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但缺少灵活性。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随时到临床上去收集最新的信息。因此临床实践应该贯穿于教学工作当中,学院应多为教师提供自由安排临床实践的机会。

2.3参加临床实践的教师

授课教师都应积极参加临床实践,不同层次的教师应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和目标。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缺乏的不仅是临床经验,更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在积累临床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提高理论授课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中、高年资的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应该以更新临床知识,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

2.4实践科室的选择

由于医学基础学科涵盖的范围较大,不同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对口科室参加临床实践。比如针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学科特点,教师除了参与临床各科室的护理实践外,也可以到检验科室(如免疫检验、细菌室等)、供应室及防疫站等相关科室参与临床实践,以收集到更全面的临床信息。

3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数医学基础课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临床实践的必要性,但目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与医院协调不够,自我定位不清楚,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自己的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学校缺少有效地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多数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重,缺少临床实践时间等。综上,医学基础课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实践模式,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个体化需求,制定相应的临床实践目标,合理安排实践时间,提高医学基础课教师从事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需要护理教育管理者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作者:蒋莉莉 杨华山 单位: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综述论文:急诊科护理管理流程综述

1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差异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均数均用(x±s)表示。见表1。实行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接诊时间为(1.2±0.6)分钟,无护理差错、医患纠纷,311份护理记录完整,319例患者满意。未实行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接诊时间为(4.1±1.2)分钟;3例出现护理差错(其中1例因医护人员经验不够,造成输液错误;2例因为基本操作不够熟练);2例发生医患纠纷,均是医护人员因为紧张、服务态度不好;182份护理记录完整,178例患者满意。

2讨论

医院在实施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之前,先开展了接诊人员培训工作。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向全院招收接诊学员,进行统一培训,最后进行实例模拟考试。依据能者居上的原则,选取可以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病灶、病情,并且面对意外可以从容镇静处理的医护人员。医院内接诊救护人员应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及时联系,询问患者病情、症状以及将要到达的时间,可以在患者运送到达医院之前就做好患者所需药品、仪器的准备,减少患者进行交接时所需时间[3],也减少医护人员在进行交接中出现慌乱的情况。开设了绿色通道,当危重患者运送到医院后,医院等待的医护人员将患者从绿色通道送入抢救室,节省患者进入抢救室的时间,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本资料中的接诊时间,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关键环节管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在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中,医院会制定统一的表格[4],医护人员按照表格项目填写患者情况,交接时如实记录并签字,使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以往病情的了解与关注,也避免医护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本资料中,观察组医患纠纷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完整记录份数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人员交接时记录及签字的流程模式具有良好效果。本资料中观察组护理差错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推测可能与护理记录表的运用有关。患者入院后,接收双方的医护人员根据护理记录可以快速评估诊断患者病灶与病情,准确用药,减少了错误的发生率。签名制度会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避免了医患纠纷。护理关键环节管理的流程模式的顺利进行与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密不可分的,[5]资料中采用的流程模式是经过本院资深急诊科医护人员总结自身丰富经验与抢救护理知识编制而成,其实用性非常高。能够参与流程模式研究的医护人员均为本院优秀的医护人员,参加培训教学以后,又经实例模拟考试合格后才进入此次研究,所有医护人员对急诊护理质量流程已经非常熟悉,应变能力均较强。此次研究能够顺利进行与医护人员自身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明急诊科护理与医护人员的培训与选拔也有一定关系。

3结语

本资料中320例患者经急救后均脱离危险,在患者有自主意识并可以自主填写意见时,采用匿名方式收集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达99.69%,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及时就诊率,有利于患者早日脱离危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效减少医患纷争,值得临床推广施行。

作者:陈丽 陈薇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

护理综述论文:分娩心理护理运用综述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有着密切关系,疼痛程度往往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妊娠期妇女复杂的心理变化中,紧张、焦虑最常见,尤以孕晚期发生率较高。在产程中,孕妇过度紧张、焦虑,与某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护理人员对入院孕妇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而对有过度紧张、焦虑倾向的孕妇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儿窘迫、难产、产后出血、剖宫产等发生率增高[2]。为此,通过心理护理的鼓励方法,帮助分娩,调查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4~10月收治通过检查,以头位能够分娩的初产妇40例,实施心理护理鼓励方法,帮助分娩。方法:在分娩过程中为产妇营造温馨而轻松的分娩环境,运用语言安慰、精神鼓励等方法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为其消除思想顾虑和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护人员操作,顺利完成分娩过程。①创造温馨而轻松的待产环境,实施人性化护理,不限制产妇自由活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用药和检查,指导产妇适当活动。②在产妇分娩的全过程中都由一位富有爱心、态度和蔼、善解人意、精通妇产科知识的医护人员陪伴在产妇身边,充当导乐。这位医护人员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感情上的支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向产妇介绍分娩知识,回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为产妇进行心理疏导,让产妇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及恐惧,降低疼痛的感觉,帮助产妇度过生产难关。③可让丈夫陪伴,指导其丈夫给予帮助,如进行肌肤接触,抚摸额头,轻握双手,按摩腰骶部,说鼓励性语言,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减少心理负担。④劝导产妇少量多次进高热量、易消化饮食,给予充足的能量供应,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⑤产程中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随着宫缩的加强,如排便样向会阴部屏气,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充分休息,下一次宫缩时再采取同样的方法。

2.结果

40例产妇中,顺产34例,剖宫产6例。通过对40例产妇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其焦虑、抑郁及选择剖宫产率均低于常态值,对自然分娩自信心提高。证明通过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及分娩教育,可以减轻孕妇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对自然分娩的自信心,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顺产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

3.讨论

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妇产时疼痛。产妇在临产前的疼痛、焦虑及压力,会引起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因而降低子宫血流量及子宫收缩的效能,致使产程延长。因阵痛、焦虑会产生呼吸急促,造成过度换气,使母亲体内的二氧化碳减低,造成子宫血管收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若给产妇适当的心理安慰,可使疼痛减轻,对母亲及胎儿都有好处。

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顺产率,不良情绪可使产妇体内氨茶碱的分泌增加,使宫缩不协调,阻碍产程进展,增加难产机会,使剖宫率增加,因此,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使整个产程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心理护理还可缓解产妇心理焦虑,分娩顺利与否与产力、产道、胎儿、精神等因素有关,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持续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使焦虑、紧张因素减少,产妇的疼痛感相对下降,有助于产程顺利进行。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