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5:09: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交通安全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交通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我校一直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从领导到班主任,到老师,一直到学生,层层落实,做了许多有关安全的工作和活动。
1.学校应举办有关“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图片展,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
3、学校应定期安排老师向同学传授交通安全知识。通过该活动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自己平时参与交通时的错误,了解相关的交通法律,懂得相关交通知识,与争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拉近了距离。
4、平时在网上或书报杂志上看到有关安全方面的报道,及时地向同学们反讲解。
5、和学们一起学习已实施的新交通法。
经过安全教育课,可以使安全意识深深地烙在老师和每个学生的心中。学生们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懂得了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也懂得了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更多更新的交通法规,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自由与规则同行,生命与自律同在。 生命弥足珍贵。
安全提供保障。安全维系着社会的稳定,牵动着家庭的幸福,关系着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统一布署下学习交通安全教育,广大师生积极配合,热情参与,交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摘要:本文拟在分析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必要性之基础上,对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立法的依据、立法的基本内容进行论述,旨在强调通过立法为交通安全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不断推进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交通安全;安全教育;教育立法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大量实践证明,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不仅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交通安全教育发展的动力与保障。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是当前地区交通安全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拟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之必要性分析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不仅是不断促进地区交通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是由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决定的。当前,我国地区交通安全教育发展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重管理,轻教育,专题研究各自职能范围内工作的多,专题研究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少。二是交通安全教育队伍较为薄弱,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教育主动性不够。三是交通安全教育主体相对单一。目前,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几乎全依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即使利用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也基本上是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动用有限的人力和资金予以协调,没有形成各职能部门联动与齐抓共管的局面。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1]。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交通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与有力保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由此可见,创建和谐的安全的交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安全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也是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全员交通安全意识,而且有助于完善地区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还有利于维护地区社会良好管理秩序。因此,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是交通安全教育法制化与实现依法治教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依据
教育立法要有依据,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也不例外。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作为地方立法,具有明显的从属性特征,其立法依据主要有:
1.法律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以《宪法》为根本,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分别规定了有关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为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法律的依据以及法律的保障。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就是结合地区的实际,遵循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并对这些上位法中有关交通安全教育条款进行具体化与条文化。
2.政策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各级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也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依据,而法律法规在一定意义上则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因此,党和国家有关交通安全的方针政策既是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重要依据。
3.实践依据。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地区交通安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认真总结在实践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从中发掘出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的东西,并将实践检验为真理性的且具有可行性的东西体现在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之中,使制定的交通安全教育法规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此外,各地区还应从地方实际出发,广泛吸收借鉴各国、各地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力求使立法产生最佳的社会效果。
三、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作为教育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是教育立法主体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因时制宜与法制稳定相结合。因时制宜就是要求应根据地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准确地把握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如,针对一段时期多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造成未成年人重大伤亡,《校车安全条例》的立法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切,全社会高度关注,相关工作迅速启动,并很快得以颁布实施。但需指出的是,因时制宜必须保证法律法规的相对稳定性,须与法制稳定相结合,避免“朝令夕改”现象的发生。
2.因地制宜与法制统一相结合。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应结合该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创造新的法律规范,以适应调整地区交通安全教育关系的需要。但其相关立法工作,一方面需要解决好与上位法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避免产生照抄照搬上位法、抵触上位法等现象;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好同一位阶上的地区地方性法规相互之间协调一致的问题,避免产生相互交叉或相互冲突。这就须把因地制宜与法制统一结合起来,要求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所确立的立法精神、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相抵触[2]。
3.因势制宜与法制创新相结合。因势制宜就是指应审度交通安全形势的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动态的角度主动地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交通安全教育立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国内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要求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既要符合本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的地方特点和状况,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各项立法权力,进行法制创新,创制出其他地区没有创制过的新规则,开拓地方立法发展的独特空间,因势制宜与法制创新相结合。
四、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基本内容
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发展交通安全教育的具体政策以及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交通安全教育管理部门职责的明确。交通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积极参与。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必须要明确各级各类交通安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地位、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原则等,明确各级各类交通安全教育行政机构工作人员的组成及其职责,将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责任和要求,落实到宣传、广播影视、文化、教育、公安、交通、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等各种社会群众团体,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从而扭转以往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孤军奋战、包打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进地区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2.交通安全教育经费的筹措。经费的筹措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共性的话题,交通安全教育也不例外。西方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即使是在经济状况相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育经费筹措方法,结果交通安全教育发展速度却大尽相同。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优先发展,就要确保财政等相关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并一套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应该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交通安全教育经费的筹措,确定交通安全教育经费拨款、集资、使用管理办法以及地方各级财政对交通安全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等等。
3.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的法律监督。交通安全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社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因此,立法中必须明确交通安全教育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及其责任。没有相关主体或责任不清,交通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就会缺乏约束力,不利于对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见,加强地区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应明确规定监督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约束其积极履行监督的权力,从而做到有效、高效的监督。
总而言之,交通安全教育立法工作作为地区交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不断促进地区交通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治本措施。提高对交通安全教育立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大力度,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在更广的范围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对于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明天的“太阳”,同时也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调研报告由于不少中小学校都在公路沿线,加上交通安全设施不全,在他们上学、放学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惨剧常常就在他们身上不时地上演,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既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家长与教师的心,也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更牵动着我们从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安交警部门的心。笔者现就如何使中小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小学生易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1、中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行为无常。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大撒把或比试骑车技术,不注意避让车辆和行人,不顾前后左右,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现在总是把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升学率的高低挂钩,因此学校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交警部门由于警力有限,所以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3、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与中小学生的技能不相适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的普遍使用,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的爱溺和上下学的方便,往往毫不犹豫的就购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就上路。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思想幼稚,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驾驭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
二、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1、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合法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
2、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一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进行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行动时,往往比较盲目,不计后果盲撞参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过马路时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胡闹玩耍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二是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通较少。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相对较少,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中小学生骑车上车、成群结队,步行上路,不守交规,搭乘公车不守秩序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让学生远离事故的必要措施。通过这一措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和技能,并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这些常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避免交通事故、保护自身安全的目的。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公安交警部门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是理性灌输法。即由交警或老师将交通安全常识和技能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也是当前最常用的做法之一。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走路、骑车、乘车习惯。
二是活动熏陶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通过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形式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生宣传,稳固和深化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氛围感染法。其主要特点是寓教育于交警等部门的日常管理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其的关爱,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通过文明、整洁、有序的交通环境,醒目的警示标志以及交警的规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感染,并产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情绪,自觉约束不文明的交通行为。
四是自我教育法。采取这一方法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自我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和素质,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起共鸣。通过学校自身教育,采取游戏、儿歌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并积极拓展外延,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中小学生面对复杂的交通现状,短期行为和临时性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宣传教育是保护学生交通安全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全部,只有全社会共同担责、共同呵护,才会让道路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远离孩子,才能保证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车辆的增多,交通安全伤害正日趋加重,中小学生要远离这种伤害,就必需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已成为社会、学校、家长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人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学校教育交通安全学生教育
通过调查近几年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的案例来看,不满12岁骑自行车、横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随意穿行、不遵守信号灯、中学生骑自行车、电动车随意调头、不走非机动车道、学生在马路中间玩耍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是造成伤害的主要方面,而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监管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意识淡薄是造成学生受伤害的另一方面。其次便是机动车驾驶员遇行人横过马路不停车避让,争抢超速行驶所致。而这种伤害正日趋加重,中小学生要远离这种伤害,就必需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已成为社会、学校、家长的热点、难点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一、强化交通道德观
1.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什么样的道德观决定什么样的道德。在道路交通中不同的道德观导致迥然不同的交通行为。比如,横过人行横道不遵守信号灯、不走人行横道随意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而走机动车道等,我行我素,一味从众,是非不分。在新时期,正确的交通道德观,应该是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交通道德规范。则是要求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者,很好地把握交通安全教育工程这一契机,开发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相对完整的交通道德规范并身体力行之。中小学生通过道德规范教育,自觉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
3.道德修养。我们知道,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而道德则是最高标准。为政者必先有德,而且占统治地位的“为政之人”是“有德之人”。道德来自修养、教育感化是修德的主要方式。教育的内容不外乎仁、义、礼、智、信。
二、进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是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的一座里程啤,是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的崭新开端。教育部门,特别是中小学校应当将道路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生命权是人权中最重要的环节,人的须臾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交通参与是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政府应把交通安全摆上重要日程。
1.中小学校应该开设交通安全课。每周安排适当的课程,让学生认真的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的法规和规定。让学生在熟知信号指示灯、斑马线、交通标志标线的基础上,懂得如何在马路上行走,如何遵守信号灯横过马路,乘车应注意哪些安全,哪些车可以乘坐,哪些车不能乘坐,明白哪些是文明的交通行为,哪些是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让他们远离交通事故的伤害,让交通安全意识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2.用交通道德来规范学生的行为。道德的修养要靠教育感化等方式,仁、义、礼、智、信是教育的内容。一是父母身传胜于言教。父母在交通参与中要给小孩起表率作用,要严于律已,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要言传身教,为自觉、严格遵守法律,提高安全意识作表率。成年人在交通参与中要为中小学生作表率作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宣传教育的投入,使社会营造良好交通安全意识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化教育中小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交通道德。还有要中小学生要加强自身礼仪修养。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的做法。礼仪的本质是尊重,一方面是参与交通的人要对其他的交通参与人始终保持敬重之情;另一方面是要对良好的交通环境保持敬重之情。因为敬重不但源于修养,同时地反映出大家对自我和公众的一种期待,期待一种和谐,期待出行时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期待越强烈,行为就越郑重,礼仪就是满足这种心理需要的交通形式。中小学生要特别加强礼仪的修养,在交通参与中保持和谐快乐的心情。
3.是要从小培养自律,也就是“慎独”,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已,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要有高尚思想情操;要心怀坦荡。只有时时处处能“慎独”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具备交通安全意识的人。
(1)强化教育,增强意识。为了有效地杜绝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要强化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拒乘不合格车辆,拒乘超载车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充分利用校园黑板报等阵地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到月前已发放二封给学生家长。
4.层层落实,明确责任。一是中心校与各村小校长就学生安全乘车问题签定责任书;二是各校校长与各位班主任签定责任书;三是各校分别与家长签定责任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通过排查,我学区的学生上下学安全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解决问题建议
1.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协调,同心同力,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尽快建立校车制度。
2.学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学生拒乘不合格机动车辆,拒乘超载车辆,从源头上进行遏制。
3.公安交警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禁止不合格机动车辆搭载学生,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要持之以恒,净化学生安全乘车的环境。
以上是我校的调研工作汇报以及一些粗浅分析与思考。我们相信,共同的努力一定会实现一个相同的目标——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家长、教师、社会真正三放心。
【摘要】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交通安全环境,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那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侵害。
【关键词】交通安全中小学农村学校现状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农村交通条件逐渐变好,各种交通工具在城乡逐渐普及,各种大车、小车、摩托车、自行车飞速的在公路上行驶,在给人们带来交通方便的同时,各种车祸也在不断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吞噬,特别是近年来发生在小学生的车祸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警觉,那怎样抓好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所以说,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交通安全环境,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那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侵害,下面从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由于教育教学压力过大,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情况缺乏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更是缺少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讲座。
(二)学生自身因素方面:由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天生贪玩、心理脆弱等特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中小学生偷开机动车;过马路时不作前后张望,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追爬、攀趴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嬉闹玩耍、双手离把或单手扶把等;另外,农村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农村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乘坐非法营运的车辆或超员超载的车辆以及在公路上成群结队不靠右侧路边行走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即使发生交通事故,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及时报警,从而,给肇事逃逸驾驶人以可乘之机。
(三)家庭教育:农村中小学生中,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能对子女进行较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多数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甚至为了图一时之方便和利益而违规驾车或乘车,学生接触的家庭教育、社会现实和学校的宣传教育有时是互相抵触的,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是非观念模糊。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交通安全问题凸显。在农村,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外出打工,只能把未成年的儿女留在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二、开展农村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教育的今天,对农村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要顺应时代潮流,形成人人都讲交通安全的好风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给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安宁、安心的学习环境。
(一)学校要强化学生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的教育,精心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要采取行之有效教育活动方式,增强全体学生的安全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第一: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第二: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交通安全宣传片,通过电影中一些场景感染学生,并通过写观后感提升安全意识。
第三、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 “文通安全宣传月”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交通安全教育读本》下发至学生每生,做到人手一本,班内黑板报出“交通安全专版”进行宣传让学生制作交通安全手抄报、漫画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展示。校园设置交通安全教育标语和宣传画组织等。
(二)、学生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道路交通安全法》,把《交通安全常识》熟记于脑,牢记于心,并且落实在行动上,从而,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三)、家长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孩子遵守交通安全规则,教育孩子不乘无牌照车辆,走路不玩耍,不强行穿越马路等安全常识,形成家校联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总之、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规范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只有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才能为我们孩子打造一片安全的天空。
近些年来,我国“有车一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城市交通越来越繁忙,交通事故总量不断上升。成年人的外出安全都变得更令人担忧,更何况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对交通安全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不强,正处于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阶段。因此,做好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保障幼儿的出行安全是每个幼儿园需重视的问题。
那么,在幼儿的教学中该如何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呢?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幼儿安全意识
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要做到这一点,需让孩子们意识到交通事故的严重后果。老师可以选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交通安全事故实例,给孩子们播放出来,或者将一些比较血腥,不适合直接观看的案例制作成Flash动漫的形式让孩子观看,给孩子们一些“震撼教育”。在观看视频时,老师要适时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将安全意识深深刻印在孩子心中。
二、强化幼儿交通安全知识
调查显示,幼儿园的孩子有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交通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孩子们大多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是对交通道路的各种标志认识不清,也有的孩子不知道过马路需走斑马线。幼儿园的教学要做好孩子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扫除孩子认知上的盲点。比如,在课堂上,老师给孩子们详细地讲解红绿灯、人行道的相关知识,还要让孩子们了解关于左右转弯、禁止通行或者危险等标志。
三、培养幼儿安全出行习惯
交通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对此,幼儿园要加强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安全出行习惯。比如,幼儿园可以在校园内给学生创设交通情景,模拟游戏,把校园内适合的地方作为交通大道,然后用粉笔画上斑马线,用彩笔在小黑板上画一个红绿灯,用彩纸做一些其他的交通标志,然后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交通模拟,培养孩子良好的出行行为。另外,老师还可交给孩子们玩交通安全棋之类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又或者让孩子们在日常出行时注意一些违规行为,然后在课堂上讲出来,大家进行共同的批评与探讨,将“这些行为是错误的,我不能这样做”的想法深入孩子的内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好孩子,未来才有希望。并且,幼儿期的学习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在此阶段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交通行为,孩子将一生受益。作为幼儿教学第一线的幼儿园责无旁贷,幼师要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也在飞速发展,猛增的汽车拥有量不仅造成公路交通繁忙,也成为导致交通安全的隐患的原因。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对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势在必得。本文在分析交通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幼儿园强化交通安全教育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 交通安全 安全教育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交通事故频发,公路交通安全存在巨大隐患。常见的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居民安全意识淡薄,居民的交通安全知识存在盲点,走反道、闯红灯等现象严重。长期下来,深受成人行为举止影响的幼儿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为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强化交通安全教育。
一、加强教育,提升意识
处于思想蒙昧期的幼儿,对教师的理论叮嘱和教育难以有效贯彻执行。因此,在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不规则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事故导致的恶劣后果进行搜集整理和拍摄记录,以宣传画和宣传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在视觉冲击下,造成学生的心理震撼,此时教师再结合以适当的知识讲座,通过组织家长、孩子进行交通规则知识学习,使其明白违规交通行为的危害,积累正确的交通规则常识,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保护好家人和自己。另一方面,鼓励家长搜集交通事故及其惨痛后果资料,引导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使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摒弃违反交通法规行为,使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成为家长的监督员。
二、强化认识,扫除盲点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居民和孩子对交通标志和常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红灯停,绿灯行”的层面,对斑马线、人行道、危险通知及禁止通行等标志缺乏理想的认知。因此,要加强幼儿交通安全教育首先要强化其对交通标志的认识,使其交通盲点得以扫除。
(一)安全知识教育。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交通标志的认知教育。比如:对小班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认识“人行横道”、“红绿灯”等相关交通标志;中班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加强“行人道”、“机动车道”、“注意危险”及“禁止行人通行”等相关交通标志的认知;大班的学生除以上知识外还要加强“左右转弯”、“停车场”、“禁止驶入”及“禁止停车”等标志的认识。在孩子对交通标志明确掌握的基础再推行交通规则教育才能获得良好成效。
(二)创设教育环境。幼儿大都以直觉的形式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可以将交通规则教育渗入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比如:可以将交通标志布置在幼儿园的醒目地方;在日常游戏的组织中,引导学生开展“小小警察职责大”的游戏,使学生对交通标志明确掌握;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请学生表演“交警执勤”;引导学生提醒家长“不能酒驾”的常识。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增进双方的交通知识,使双方相互影响,共同扫除交通盲点。
三、引导学习,培养习惯
为使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扎实树立,幼儿园还要将交通安全知识学习列入教学计划,结合大中小班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组织教材内容选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教材内容融入儿歌和游戏,使学生在玩乐学习中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比如:可以唱《注意交通安全儿歌》: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转弯车速必减慢,抢行猛拐酿车祸;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出车窗,扶紧把手莫忘记。另外,还可以组织孩子观看录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其交通行为;组织学生做小交警、小司机等游戏,通过融入角色,巩固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知;还可以将交通安全常识与玩具和书籍相结合,向学生推荐《小鬼当家(户外活动篇)》、《红帽子—交通篇》等读物和交通标志地图、西瓜太郎运动棋(交通安全棋)等游戏棋。总之,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能够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在引导学习中培养其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四、组织实践,内化认知
在学生掌握扎实的交通规则知识后,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其掌握的交通规则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具体操作中,使其认知得以内化。首先,可以在幼儿园内布置交通现场,联系交警引领家长现场模拟演练交通规则,通过引导其熟悉相关的“如何过红绿灯”、“如何过马路”、“如何出行”等知识,使学生对交通规则形成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在社区场地进行实践模拟,然后通过走遍幼儿园附近的各个马路,使学生将所学关于行走、乘车、骑车、开车等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也使孩子的文明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五、展示口号、放大成果
在孩子能够灵活深刻掌握交通安全常识,树立起交通安全意识后,为了加强其自觉应用能力,还要经常开展展示交通安全口号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家长和孩子结合情感,开动脑筋自主思索和制作交通安全口号。比如:“礼让礼让,人车无恙”、“马路不是运动场,追逐玩耍要上当”、“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停不看出车祸”、“人过马路口,斑马线内走”、“乱穿马路失道无助”、“高速公路行驶适速”、“宁绕百步远不抢一步险”、“一人违章众人遭殃”等,这些口号和标语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通过将这些口号进行打印分发和张贴,使居民、家长和孩子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使新形势下,幼儿园开展的交通安全教育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形成良好影响,使其安全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和扩大。
结束语:
作为祖国的花朵,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因此,新形势下,幼儿园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使成人和孩子都能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孩子安全美好生活环境的创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摘要: 本文作者阐述了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创新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教育为主;交警为辅;实践
2012年十一黄金周轰轰隆隆的过去了,据国家相关部门报到,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25万元。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将近8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这样的数据要多少家庭失去子女,失去家里的顶梁柱,失去父母...
小学生交通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从教育形式与方法上面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与时俱进,使我们的社会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不断地创造中华民族的辉煌。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规范学生行车行为,从而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1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交通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成为了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渠道。对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必须结合他们的心理、行为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开展活动、进行教育。但是要想将各项措施、活动以及宣教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做到经常化、系统化,仅仅由交管部门来承担是无法做到的。相反,学校担任起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由教师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课,无论是从各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还是从学生日常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教育的角度看,都要比交管部门发挥更好、更重要的作用。
2 创新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模式
建立“学校为主、交警为辅”的教育模式,就是将校外辅导员每月深入学校讲授交通安全课,改为由本学校专、兼职老师定期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课。这并不意味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放下或者减轻了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而是通过改变教育模式来加强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民警定期入校协助并督促、检查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
2.1 以学校教育为主,教师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这并非是某个领导或教师决定的,这是规律。课堂教学的内 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六年级第一学期英语中有认识道路交通标志的内容,教师除了让学生懂得这些标志的作用外,还让学生看交通标志,学生用英语做动作手势,指挥交通。另外,通过学生分组扮演违反交通规则的生活小品,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主学科中强化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多种多样,但我们认为1—2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和4—6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两课)是学生接受交通法规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两课”内容决不是德育目标的简单堆砌,而是一门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隐性教育因素的独立的主学科。在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改变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实地考察、调查 和课内讨论、交流、演小品等多种形式,从而使知识得到了强化。通过教学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广度、深度与梯度。
2.2 有的放矢,交警为辅
交警作为校外辅导员,可以负责定期深入学校协助、督促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并在新学期开始和寒暑假到来之际,指导学校做好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工作,给学生们上好一堂特殊的交通安全课,运用通俗活泼的语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讲解剖析不良交通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学生们对交通安全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学校可以将交通安全知识与课程相结合,在综合课、人文课、美术课、社会课等科目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如举办演讲活动、组织征文比赛、书画展览、开展“小交警”宣传交通法活动、“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推广交通安全韵律操、制作交通标志、协助交警到校门前指挥、到交通队参观、每周向路人宣传交通法规、协助交警纠正违章、向全校师生发出世界无车日的倡议等等。将交通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学生社会实践融在一起,寓教于乐,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意识。
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交管部门放弃或者减少了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责任。相反,可以更好的发挥学校教学的长处,交管部门的协助、督促和推动的作用。在交管部门和教育部门积极主动的推动下,建立交警、教师联络机制,经常开展活动,定期进行宣传教育,使学校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将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和系统化,才能使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真正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2.3 放眼未来,重视小学生交通实践教育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这句话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只是挂在嘴边,而应深深刻在心上。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完备的安全制度,排查了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做到了警钟长鸣。做到安全工作:常抓、抓实、抓长!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相适宜的交通安全行为能力训练,有的学生横过马路喜欢快速跑过,有的学生害怕过公路、街道,有的学生不善于观察路面交通情况,有的对于速度与时间没有估计能力。学校要因人制宜进行个别辅导,要通过这种辅导消除个人行为能力方面的交通安全隐患。
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 让小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受到全社会文明交通形象的良好影响,让小学生接受文明健康的法制思想教育,让小学生在健康向上的交通安全社会大形象下健康发展。学校在这方面要起先锋模范的作用,要担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任,要通过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教育工程,推动文明交通行为计划的实施,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文明交通的积极参与与推行者。
学校要培养学生关心交通安全的兴趣,要发展学生对于交通安全探究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参与交通活动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通过对自己与社会负责任而健康地成长。我校坚持每学期召开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制定一学期的计划,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统计,并定期召开交通安全亲子座谈会,举行争做文明交通倡导员宣誓仪式,每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使交通安全意识刻印在每个学生心中。
要重视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应该保持发展的眼光。从社会工程学来看,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既要与世界形势相适应,也应该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相适应,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水平相适应。无论国家、单位还是个人,交通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竞争力,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是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交通安全在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交通拥堵、驾驶员和行人安全意识淡薄、事故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等现象已成为久治不愈的社会痼疾。有识之士认为,治理交通安全固然离不开健全法规和科学管理,但交通安全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甚至要在幼儿园起步。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是怎么做的。——编者
丹麦: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
丹麦对交通安全教育高度重视,明确规定,儿童6岁时就应在学校接受正规的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要了解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丹麦的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类似于散步的“徒步旅游”,即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在大街上行走。走在丹麦的大街上,无论是繁华闹市,还是曲径通幽的小巷,经常可以看到几位老师带着一队孩子行走。这情景很像一群小鸭子跟在鸭妈妈后面悠闲地漫步。一路上,老师会为孩子们介绍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有时候,老师还会带孩子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附近的社区图书馆,或去远一点的公园。乘车的时候,老师不仅教育孩子们懂得上车要排队,要照顾老人、推婴儿车的人和残疾人,更会将沿途的交通标志一一教给孩子们识别。
丹麦政府的交通法规中有许多保证儿童安全的规定。比如,乘坐家用轿车时,7岁以下儿童必须使用车用儿童座椅,孩子骑自行车时必须戴头盔,乘坐自行车也必须戴头盔,或用安全带将双脚固定在儿童座椅上。
丹麦的冬天天黑得较早,所以家长们都在孩子的冬装上粘上能反射汽车灯光的荧光条,以保证他们的出行安全。丹麦政府还在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免费向幼儿园发放一种荧光牌。孩子们外出带上这种荧光牌,很远就可以被看到,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古伟涛)
法国培训小孩过马路
早在2006年10月,法国有关方面就已经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过马路”培训。他们给8岁以上的孩子讲解道路上的危险,教他们如何过马路,并在培训结束后,给孩子们颁发“马路行走许可证”。
法国国家交通事务国务秘书多米尼克·比斯若表示,从3岁上幼儿园起,孩子们就面临着过马路的安全问题。所以,政府应该对孩子从小进行道路安全教育,让他们尽早独立而安全地过马路。
但是,承担教导孩子如何过马路任务的警官吉约姆表示,造成孩子过马路时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身高。孩子由于个子矮小,观察范围远远小于成人,而且孩子也难以引起司机的注意,因为身高达到1.2米时,才刚刚达到车前部的高度。在培训孩子时他还发现,有些年龄小的孩子,连距离他们100米远的汽车是在行驶还是静止都无法判断。他主张,在孩子3岁时,家长和老师就应告诉他们马路上存在的危险,但是应该等到8岁后再让孩子学习独自过马路。
法国公路局给家长的建议包括: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在8岁之前独自在路上走。8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单独去上学,但是只能是在学校和家的距离很近,而且孩子已经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对所经之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
为了加强学龄儿童的出行安全,法国公路局日前开始在法国近400个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培训,请专门人员给家长们讲授如何让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晓晓)
阿根廷的儿童交通法规学校
阿根廷是世界上每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为了遏制恶性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的势头,阿根廷交通管理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交通法规的普及和实施。一项名为《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的计划就是这一系列措施之一。为了配合这项计划的实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投资70万美元,历时两年,利用原本堆放报废汽车的空地建起了全国第一所儿童交通法规学校。在学校的开学仪式上,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奥利贝拉说,建立这所学校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交通法规,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因为他们是这座城市未来的主人。
这所儿童交通法规学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有一座微型的现代城市,内有800米长的高速公路及其出入口,有人行道、自行车专用道、铁路和公路的交叉口、停车场等设施,当然还竖立了各种交通标志牌。学校每天对400名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上午,由交通部门的专家给孩子们上有关交通法规的理论课,下午,学生们或坐卡丁车,或骑自行车,或步行,在这座微型城市里进行遵守交通法规的实践。(赵琪琪)
美国: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美国非常重视儿童的交通安全,除了在立法、执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之外,还不遗余力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让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理念。
一些学校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宣传画竞赛,将获奖作品张贴在进入学校区域的路边橱窗中,或是制成彩旗立于路边,以警示驾车人小心驾驶,注意学生。孩子们自己创意的宣传口号有“请慢行,我们在这里行走”“请与孩子们共用道路”“安安全全去学校”,等等。
一些学校将交通及相关安全的知识与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地理课上,老师会让学校画出一张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在历史课上,老师会讲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在科技课上,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观察同一类树木在交通流量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的路边外观上存在什么不同。
某小学组织的“绿树”竞赛非常新颖,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向学生灌输“绿色交通”的理念。活动中,组织者要求每一名学生每天到校时将一片纸制的树叶涂上颜色,以班为单位挂在不同的树上。步行或乘坐校车到校的,将叶子涂成绿色,乘坐公共汽车来的,将叶子涂成一半黄一半绿,乘坐私人汽车来的,将叶子涂成黄色。一段时间后,给颜色最绿的树木所属班级颁奖。(冬冬)
德国的“超级警察”
德国明斯特市7年多没发生过一起儿童交通死亡事故,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德国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马特提阿斯、海恩茨、克劳斯、马尔库斯、托马斯,这五位警官被明斯特市市民称为“超级警察”。他们当中有从业30多年的老警察,也有当了10年警察的中年骨干。这个由5位魁梧大汉组成的安全小分队,天天负责做些婆婆妈妈的事——面向儿童宣传交通安全。日前,笔者跟随小分队采访了一整天。
小分队负责人马特提阿斯告诉笔者,在德国,各种交通规则的标识有上百种,所以要学的东西很多。德国有句俗语:“从小不学会,长大了学不会。”所以他们5个人工作的重点首先放在幼儿园。
明斯特市有150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都留下了安全小分队的身影。孩子们非常欢迎小分队,因为他们带来的礼物是一场精彩的木偶剧《可爱的驴子埃米利欧》。故事讲述的是毛驴埃米利欧如何认红绿灯和斑马线的故事。整个故事编排得充满儿童情趣。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且争相发言。马特提阿斯会在每场剧之间穿插提问,比如问孩子们见过斑马线没有,如果看见斑马线应该怎么走。孩子们的回答不仅千奇百怪,而且颠三倒四,令人捧腹大笑。马特提阿斯很耐心地听孩子们讲,然后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就在木偶剧里。
克劳斯向笔者介绍,他们5个人除了警察身份外,还专门接受过教育学的培训。这出木偶剧是他们和儿童教育学专家共同编排的,道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考虑到孩子们爱动的特点,所以每场剧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又特意加上了主持人在中间的串场,因而拉近了儿童和警察之间的关系。
木偶剧结束,稍事休息后,马特提阿斯将100多个儿童分成5个小组,警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坐下来进行讨论,大人以平等的心态,帮助孩子们消化木偶剧的内容。如过马路时,并不是看见绿灯就可以走,还要看看来往的车辆是否停下来了,防止有粗心司机闯红灯;过斑马线,必要时打出该我先行的手势;坐小轿车的时候如何注意开关车门,等等。小朋友们争相发言,揭发父母开车违章的事。一位小朋友说:“上次我坐车,爸爸没系安全带。我妈妈还闯过红灯!”警察会让老师记下这些孩子父母的名字,让他们参加下午的实践课。
下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由家长陪同一起参加路面实习。警察、老师、家长来到一个居民区,警察首先教孩子们如何观察路面的交通状况,然后指导孩子们自己过马路。
路面实习结束后,是针对家长的培训课。克劳斯分析道,在德国的儿童交通事故中,2/3的事故发生在下午3点到6点。这段时间属于家长的看护时间,所以家长的责任很重。他们组织家长们先看一段录像,分析哪些地段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然后展开讨论。
克里斯汀今年40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笔者问她参加这样的培训课有什么收获。她回答说:“培训果很有必要,学校只是通知了家长,并没有强迫都来听课,结果大家都来了,说明大家都很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我已是第三次参加这种培训课了,每次都有收获。”
整整一天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的交通安全普及活动结束了,笔者真正领略到了德国人的严谨和有条不紊,同时也明白了他们为何能创造7年无儿童交通死亡的奇迹。(辛可)
幼儿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它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由于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而又缺乏生活经验,常常会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干一经些危险的事情,缺乏安全意识,更谈不上交通安全。因此,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总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故发生。我们应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患于未然,减少甚至不发生事故。
一、当前社会交通和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诚然,当前社会交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超员、超载、超速、行人乱穿马路、乱闯红灯、不走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等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存在,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代价不高。二是很多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生命意识不强,不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成人不带头文明模范参与交通。三是交通安全管理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社会化力度不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大多由公安交警一家唱独角戏,幼儿教育非常欠缺,系统的教育可以说没有,幼儿的交通安全养成教育非常薄弱。
二、如何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我们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坚持知识、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将促进幼儿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统一起来。其总目标:一是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二是不在公路、铁路、铁路口处玩耍和追逐打闹;三是行驶靠路右边行,不违章骑车(指儿童自行车、玩具车)。在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中,我们又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1. 认知方面小班。认识“红、绿灯指示标志”;认识“人行横道指示标志”;认识“禁止行人通行禁令标志”。
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注意施工警告标志和注意危险警告标志”的认识。
大班:在中小班的基础上增加“步行标示标志、注意儿童警告标志、禁止停车禁令标志、认识交通标线、禁止驶入禁令标志、停车场辅助标志、急救站辅助标志”的认识。
2. 情感方面。小班:和父母同行时会听父母的话,学会和父母观看红绿灯号,根据信号提示行路。
中班:在认识各种标志的基础上,有自我保护意识。
大班:除自己不到危险的地方去外,学会提醒别人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会提醒自己的父母到停车场停车等。
3. 行为方面。小班:会走人行横道和人行道,过马路时会看红绿灯,会跟着大人走。
中班:过马路时不疯打、疯跑。
大班:会遵守交通规则,不独自一人横穿马路。
许多幼儿都知道交通安全与自己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乘车时就不会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不在停着的车辆前玩耍;并认识了常规交通标志图,懂得走路要走人行道,不在公路上乱跑或踢皮球等;在交通安全认识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懂得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的简单常识;上楼下楼会自觉靠右行;外出参观活动时,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能初步构建起幼儿园与家庭交通安全教育网络;教师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也能得到提高。
三、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多沟通,相互学习,做到家园合作,使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真正得到关注和提高。为此,我时常建议孩子的父母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自由的活动。在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有目的地渗透一些交通安全常识。
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提高幼儿自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幼儿自我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后,对幼儿健康、顺利的成长,避免外界的伤害,及时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即知识的迁移。但是教育的效果不是永恒的,也要受当时的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在活动中自我保护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还需要幼儿园、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这项任务完成得更好。
摘要: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和违法处罚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提高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总结了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体系构成及实施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事故预防和违法处罚两个方面探讨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作用,提出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作为未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体系的重点措施和违法处罚的重要手段;提出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交通管理单位专业教育等三种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 交通安全教育;事故预防;处罚;实施
0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通常而言,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个体事件。然而,随着我国机动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社会各层次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具备了社会性的属性。长期以来,道路交通事故防控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侧重于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如从道路线形设计、车辆智能化、交通管制等等。实际情况却是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5,事故率居高不下。可见,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当前的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在事故预防与处罚体系中的作用比较薄弱,与世界前沿不匹配、不协调。然而,国外的实践表明交通安全教育是提高社会群体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的有效途径,是能够从根本上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或减轻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有效办法之一。
1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当然,我国所采用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也是采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系并无本质区别[1-4]。其主要不同点在于实施方式及实施效果。
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交通警察到学校讲课,但这种方式没有形成制度,不能做到常效;教师也在儿童及青少年阶段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有所涉及,但深入程度和量度都较为有限;国内甚至连一个主题公园都难以找到,凸显该方面的差距。
社会教育主要包含突击性和日常性两种类型。突击性安全教育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的有目的的整顿活动,如“百日会战”、“冬季安全活动月”、“节日安全活动周”等,其目的是有针对性地体现人们注意交通安全。但此类教育效果不仅不显著,且往往缺乏规划与协调。日常性的教育以综合整治及广泛宣传、社会教育与单位教育相结合、公安机动车对申领驾驶证者的教育与培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安全宣传;日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往往是表面形式大于实际效果,如综合整治后交通违法事件回升率高、对轻度交通违法人员的教育极度贫乏、对除驾驶人以外的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教育效果极为有限、对驾驶证申领者的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意象薄弱。总体来说,我国的交通安全教育的模式和手段仍较为局限,尤其是教育效果较为有限。
2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作用
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人原因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较大,数据显示由于驾驶人的过错等原因造成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0%以上。由此可见,驾驶人及其它交通参与者对系统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教育对整体交通安全形势的改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交通安全教育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长期以来,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科研人员都始终强调道路交通安全与道路交通条件的关系,把事故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措施重点放在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交通管理上,而忽视了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交通安全所能够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期这种做法对我国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交通安全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然而,21世纪前后,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了逐年递增的态势,显然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与方法出现了“瓶颈”,这也从某些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交通安全教育匮乏的链锁反应。
无论是西方国家经验,还是过去几十年国内发展历程,都表明了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在事故预防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我国未来的交通安全条件的改善将起到举重若轻的影响。
因此,在我国未来的交通事故防控体系中,交通安全教育属于第一层次的范畴,是严格交通管理措施、提高车辆效能、提高道路主动安全等第二层次措施的根本和基础。
2.2 交通安全教育在事故处罚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显然,交通安全教育仍然没有被列入交通违法处罚范畴,更别谈其实施方式和形式。对于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罚款、警告、扣证显然难以给交通违法者以多么深刻的印象和感触。
以教代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证明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处罚方式。笔者认为,交通安全教育是一种较为实际、效果明显的事故处罚方式,尤其是对于抱有侥幸心里的交通参与者。其应成为我国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列入法律的范畴并给出具体实施办法。
3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实施方式探讨
我国交通安全教育实施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交通管理单位专门教育等三种主要方式组成。
3.1 学校教育针对儿童、青少年不同阶段从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等三个方面构筑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方案和实施计划,编写相关教材并组织教学实施。
并且,在实施方式上应针对不同群体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建议修建交通安全教育主题公园、交通安全教育博物馆、交通安全教育学校等。同时,应以规范条文等形式保证每个阶段不同群体的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实施及实施质量。
3.2 社会教育校教育是交通安全教育的基础。然而,只有发挥相关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和社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交通安全教育深入千家万户。
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介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可以通过设置专题教育栏目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强化教育等。
社区化教育是教育组织体系中的一种有效形式。交通安全社区教育和宣传具有广泛性、长期性、主动性和可行性等优势,应作为未来我国交通安全社会化教育重要模式。
3.3 交通管理单位专业教育首先,通过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其次,强化对驾驶人进行的交通安全教育,把好初考驾驶员教育培训和初次申领驾驶证考核关。最后,坚持不懈地开展针对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教育。我国当前交通事故违法处罚形式以罚款、扣分、行事责任为主,缺少回炉教育环节或者流于形式。建议将以教代罚、社区劳动(尤其是照顾交通事故致残人员)、大客(货)车驾驶人定期教育等形式纳入交通安全范畴并加以实施。
4结论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及实施方式等的分析,探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罚中的作用及实施方式等问题。得到如下结论:
①分析并指出了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体系构成及实施效果中存在的问题;②提出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作为未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体系重点措施和违法处罚的重要手段,并纳入法律范畴;③提出了三种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实施方式。
人的行为常常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之下而完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人们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成熟的安全意识,从而致使事故在人们的无意识状态下趁虚而入,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成熟安全意识的形成是长时间信息积累存储的过程。如果要使学生在交通紧急状态下或突发情况下能够避免意识混乱或意识缺乏等不安全状况的发生,就需要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上下功夫,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对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粗浅认识。
一、社会性
由于学生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不只在学校,学生多数时候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还要和社会各个方面相接触,往往一些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严格的安全教育,可在校园外又会受到家庭的放纵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安全教育功亏一篑。由此可见,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教育工程,不是靠学校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社会的参与,家庭的参与和公安交警的参与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一方面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生存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症下药,尤其对于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更应给予充分的关爱;另一方面,学生应多和公安交警部门联系,聘请交警定期给学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只有全社会各方面形成共识,综合治理,学生安全教育才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效性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没有实效,就等于流于形式。为达到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要选择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安全意识,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学校可建立模拟真实道路进行交通安全情景教育示范基地,微缩十字路口实景,将斑马线、停车线、双黄线、导流线、交通指挥岗台以及教学道具车辆等设备搬进校园交通安全教学场地,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完全融入到场景实践当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情景示范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交通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模范遵守交通法规。
三、模拟性
开设交通安全情景教育课,配制交通安全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在模拟实景教学场地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各种模拟情景当中,开车、骑车、走路的交通参与人,以及交警、红绿灯、护士和交通事故肇事者、受害人均由学生扮演,模拟各种各样的交通行为,讲授交通安全知识,演练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学习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和技巧,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
四、警示性
学校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好奇贪玩,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安全意识,防范能力较差的年龄特点,以及部分教职工心存侥幸,安全意识淡薄人员借助多媒体再现事故现场、形象逼真、警示作用强的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已发事故学校的典型交通安全事故案例的演讲,组织师生员工讨论,分析事故原因,让师生员工从中认清事故危害,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增强其防范意识,克服其侥幸心理。
五、常态性
学校环境的不同与教育教学条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交通安全知识需要随之更新与充实,学生的不断更替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变化,交通安全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巩固;人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样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施式上升,以至无穷过程的客观规律,必须反复抓,认识事故规律,能动地指导交通安全实践,安全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已经掌握的安全知识和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条件的变化,新的交通安全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安全知识如果不温故和使用也会逐渐淡忘;已经掌握的安全知识,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不同和社会接触面的逐步扩大,所需的交通安全知识面就不同;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变化与逐步成熟所需交通安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就不同,因此,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就必须是常态的,长期的。为此,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要克服厌战情绪,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要有长远打算,长期规划,坚持反复抓、经常抓、长期抓,做到常抓不懈。
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一种根深蒂因的安全意识,并具备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学校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建立起扎实的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学生安全。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名族的希望,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涉及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构建交通安全教育高架主体交叉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因此,开展“以实践为主的自主性教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觉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实现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根本动力。
1.1在班队活动中渗透交通教育
综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在争章活动中渗透交通教育
为了确保学校交通安全切实有效,大部队积极开展自律争章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队员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走上社会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合法公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3到实践的熔炉里锤炼交通意识
学校可从抓学生放学站对为抓手,建立学校“交通安全服务队”,由学生自已管理自已,自已约束自已。达到自我训练、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我目的。
2.建立一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举止言行,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脑海,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学校在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地同时,要渗透交通安全的意识规定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已,率先垂范,这有利于学生模仿、自我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自编教材,使交通安全知识系统化
学校可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编写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将其纳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
4.引领家长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承担者共同的教育责任。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犹如并肩出征得战友,在“教育”的旗帜下互相了解、沟通、支持、共同搞好交通安全教育。
“安全”一词为大家所熟知,无论是在幼儿园的室内、室外,还是在园内、园外,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时时处处都会反复念叨安全一词,并贯穿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可是孩子们是否记住或按要求去做了呢,这值得我们思考。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越来越发达,孩子们上课、下课始终与车为伴,与道为邻,交通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势在必行,而安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孩子身边的点点滴滴谈起、做起,因而我们开展了本次题为“交通安全伴我行”的主题活动。
活动以动画的形式展开,因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是孩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画是孩子的最爱,更是孩子学习知识、理解规则、表达感受的重要方式,在此动画即成为了本次“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题活动的主旋律,在他们的“动、画”中轻松完成了主题活动目标,更多地体现了尊重孩子、主动学习的教育原则。
一、在动感中学习,将“知”转化为“行”
1.拉开“联动”帷幕,让幼儿探索之花得以盛开。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构建以幼儿园为龙头、家庭为纽带、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是本次活动的开幕序曲,也是把幼儿交通安全落到实处的有效方式。从一张围绕交通安全的调查表开始,活动就随之展开。活动表中各栏目的设置,需要家长、孩子的细心观察、同心合作,三方的共同参与,实现了活动影响力、参与率的最大化,让孩子在积极主动中获取有关交通安全的信息、知识,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创造“可动”环境,让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以调动。
在往常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想要真正实现一种平等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可谓是理想状态,如何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应做的功课,在本次班本主题的活动中,从课程的选定到教学方式的呈现,教师要有详细的考虑,选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是调动主动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区域活动中,创造相应“可动”的游戏环境是第一要素,如在活动室设置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设施,模拟红绿红、斑马线及其他交通标志等;又如在班级主题墙上张贴形象有趣、易于理解的交通标志图片;在语言区设立“娃娃从小懂交通”,等等。在孩子看到、玩到的地方都有交通安全知识的彰显,让他们走到哪里可以动到哪里,学到哪里,模仿到哪里,在孩子主动玩中吸收相应的知识内容,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安全之重要。
3.依托教学游戏,让幼儿身临其境动起来。
调动多方资源,采用不同于平常的教育方法,以游戏的情境、游戏的口吻、借孩子的想象用接近于生活现实的模拟场景,对孩子进行身临其境的教育,从而达到说教所达不到的良好教育效果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
在安全行驶中,左右的区分更为重要,为了达到让孩子能较好地掌握、区分左右,在课堂的实施中我们采用游戏形式进行,从孩子的座位开始,用课桌替代公路感知左右,而后使用箭头让幼儿区分辨别左右,最后用孩子感兴趣的不同场所标志、使用不同车辆进行左右道的行驶活动,从而掌握左右并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之后的“小小交通警”中,孩子有模有样地指挥更体现了其对交通规则的深刻理解。孩子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在自身的体验中逐渐实现的,为他们提供较为逼真的实践场地进行模拟演练是实现主题活动目标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因此,活动中我们将以往的课程教学改为教学游戏模式,也就是让幼儿通过一次次的游戏教学,从中习得有关交通安全知识,懂得如何做一个文明出行者。
4.区域情景再现,让孩子动感十足玩起来。
通过角色游戏、“十字路口”、“停车场”,在懂得一定交通常识的基础上,让孩子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各行其道”、“文明出行棋”等游戏中,让他们知道出行时的文明举止、公共意识等;又如开展绘本图书阅读活动,让幼儿真正做到将“知”转为“行”,让幼儿把学到的交通规则运用到游戏中;又如让幼儿或教师作为交通警察模拟实践,使所学的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游戏中得到运用。从而带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中能重视交通安全。
二、在创意中表现,以画展效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唯一可以用来展示学习成效的方式无非就是绘画,因此我们将孩子的学习有机地与我园的创意美术绘画相结合,利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诱导孩子参与和投入主题的学习,使孩子掌握和理解交通规则更为具体有效。从孩子所表现的画面不难让看到,不同阶段画有所言。如:主题开始时的刮画《车厢》,孩子们表现的是自己在乘车过程中所见的拥挤、让座等现象。随着主题的深入,孩子们对于斑马线更有体会,线描画《斑马线上的行人》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人来人往;水墨画《马路上》是各种车辆、路边街道的情景再现,油画棒画《上学路上》更多地让我们看到了孩子日常中的行为——始终走在人行道和安全的斑马线上,靠右行驶、不随意玩耍等;想象画《我是汽车设计师》更多地呈现了孩子的独特思维及无限想象,有仿制小鱼可自由驰骋在水陆的鱼车、有展开翅膀随时飞翔于天空的鸟车;还有可旋转的、吸尘的、花瓶式的车,等等。最令人惊叹的是《危险在哪里》的意愿画,孩子们对身边的点滴通过画笔进行描绘,呈现了不同思想、不同内涵的作品,以上每一系列的绘画作品无一不渗透出孩子对交通规则的诠释。
三、结语
为了让交通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让孩子引起重视或付诸行动,从小树立做文明人、行文明路的道德规范,班本“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题活动中的以动、画结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深入心灵的有效策略。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安全文明的生活学习环境。
道路交通安全论文: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与开发 1GIS技术特点与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集计算机技术、遥...
交通工程论文:谈交通运输工程规划设计与布置 1设计要点分析 1.1规划设计重难点 (1)有轨运输站场的设计是1...
车辆管理系统论文:车辆管理系统与方法 【摘要】 对于当前的交通形势而言,车辆管理问题是社会交通发展的...
交通管理论文:浅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当前我们公安机关正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解放思...
交通论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公安交通管理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发展中国特...
交通运输专业论文:以需求为导向的交通运输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交通运输专业与运输生产的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