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一数学论文

时间:2022-04-15 03:33: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初一数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一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论文:初一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初级中学)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国内各个阶段的教学之中,而初一数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以浙教版初中7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一数学课程中的运用方式展开深入讨论,期望能够为初一数学教学同仁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气氛;初一数学;小组合作;合作任务

作为重要的社会技能,与人合作一直都是初中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更多的关注。因此,初中教师开始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期望通过该模式能够帮助初中生掌握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在小组伙伴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高效的学习方式都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所以在应用该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时,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热情为准则,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基础。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从自然数到分数”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这一课属于初中生的第一节数学课,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过渡。首先,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对小学阶段所学到的“数”进行复习,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数”这一概念;其次,应提出“如果有九位朋友陪你一起过生日,这时要对一块蛋糕平均分配,每个人可以获得多少蛋糕呢”这一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情境;再次,老师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情境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进行自主式思考,并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最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在对自然数进行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及其编号、排序等内容,进而达到能够对分数以及自然数进行灵活应用的目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一课就是运用创设自然数生活情境的方式,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方式有所不同,这种教学方式内容较为生动、灵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真实的生活情境也更加便于小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极为理想。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不仅要依靠老师合理的布置,同

时还需要确保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同时,还应在教学中加入对学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的部分。一方面,老师应向学生讲明小组合作的具体学习流程,并告知学生相应的学习守则以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合作时应该遵守的原则与履行的责任;另一方面,老师要按照初一学生的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进行强化,但由于初一学生的合作经验有限,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责任心,要运用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逐渐培养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另外,老师要帮助学生对小组成员的责任进行分工,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明确自身义务与责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可以在此期间得到有效锻炼,为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提供保障。

三、科学设置合作任眨保证合作学习质量

合作任务是合作学习的又一重要保障,对于最终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以及教材内容等因素,科学设计合作任务。

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平行线”一课时,首先要利用一些平行线图片,帮助学生对“平行线”概念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其次,老师要组织各小组进行“选择题解答比赛”,老师会向学生展示出相同的选择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作答,而这些选择题多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形式出现,主要是为了找到学生认识中的盲点与错误,帮助他们不断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而且这种比赛形式也会有效带动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最后,老师要适当提升习题难度,使小组成员在经过讨论之后才能得到答案,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本文阐述的小组合作开展途径并不全面,初一数学教师在运用该模式时,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以及综合情况,科学运用该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对其进行调整,通过创设情境、科学布置合作任务等方式,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

初一数学论文:初一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索

如何在初一这一关键性的一年中与这些孩子一起共同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选择了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回顾起来主要是:

1.多变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为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引入时我常常以问题作为出发点,选择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同时问题情景的设置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是可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但一小批优等生就会出现没事做的情况,这时学习小组就是他们发挥余热的地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立了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相互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事小组中不同的工作,并最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要乐于接受合理成分,又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越发的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我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教师,质疑教科书,鼓励学生争论,有些知识点在学生的争论中被突破,知识在争论中被融会贯通,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语言他们更容易理解,于是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讲课,讲过三角形的分类等。又如学习基本作图时,教科书就如一本说明书,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画图,互教互学,实际教学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知,有所得。在认知效果和记忆效果方面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

2.布作业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通过作业的布置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如自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开始时每天的第一样作业是复习,最后一项作业是预习,而且把具体的页数写清楚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加强学生看书的针对性,开始时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让家长签字,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新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识自我,建立信心"。作为教师创造性的理解这些评价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又一重要环节。

纵观一学期的工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数学的后进生有一部分正在转化为中等生。当然也存有一些困惑如:课堂教学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状态比较积极主动,能批判性的听取同学的意见,但有时会过分的挑剔质疑,钻牛角尖,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业布置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学生的的需要,反之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有时学生并不独立完成,需要合作交流的学生又不会合作,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大班额的学生如何管理档案袋,怎样让学生更主动的去做档案袋,如何对成长档案袋进行评分,并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之中等等。

初一数学论文:浅谈初一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福建省龙海市实验中学)

摘 要:初一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大都是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不理解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做好教材衔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困生;转化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毕业直升初中,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求知欲,学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不断增加的学困生使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课程内容安排不同

进入初中后学生很快会发现,数学学习内容变多,抽象性、理论性强,难度大。在有理数这章中新的知识点,如负数、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等概念及其性质的应用,让学生产生“代数难读”的阴影,削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导致数学成绩的下降。

2.教学方法不同

小学教师一般采用操作、直观的教学方法,上课讲解得比较详细,对重点、难点反复强调,课堂内容较少,知识点比较单一。而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往往可用一个“粗”字来概括,由于初中内容增多加难,教师往往讲得比较快,思维跳跃也比较大,有的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不适应,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产生部分学困生。

3.兴趣爱好上不注意自我调控,出现兴趣倾斜

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没有作业,有的家长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时间管理子女,于是就让孩子打游戏或玩手机,导致有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整天把心思花在打游戏、玩手机上,加上基础不好,学习难度加深,致使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成为数学学困生。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鉴于上述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如何遏制和减少学困生是每个数学老师所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通过不断摸索、分析和总结,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搞好中小学数学教材衔接

首先,要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在学生已经认识算术数的基础上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将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比如,学习有理数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时候,你们在数星星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数?用一把刻度尺量物体可以读出哪几类有理数?用一只温度计可以读出哪些有理数?又如,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时,我引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商场经理对今年上半年每月的利润作了如下记录:1、2、3、6月的盈利分别是14万元、11万元、11.5万元、11万元,4、5月的亏损分别是0.7万元和0.8万元。试用正、负数表示各月的利润,并算出该商场上半年的总利润额。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其次,要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实际例子:一只青蛙一张嘴,( )只眼睛( )条腿,两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3只,4只呢…,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总结出它的规律吗?1000只呢?学生经历列出代数式以及求代数式的值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理解,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知识间架起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最后,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小学在解题时一般比较注重结果,而中学在解题过程中比较注重解题过程及格式的规范化。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初一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应用题时对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2.做好中小学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知识反复次数多;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粗、知识反复次数少,抽象性也比较强。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听课、复习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3.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新生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一种上进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做好教法和学法的衔接,同时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乐意动脑、爱想问题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数学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一数学论文:关于初一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摘 要】初一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能够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因此需要加以重视。本文首先介绍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目前在初一的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之间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初一数学;师生互动;意义;问题;策略

前言

初中数学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初一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能够启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在初一数学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在师生互动间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认真审视并加以解决可以帮助初一数学课堂开展地更加顺利。

一、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就会成檠生成长的跳板,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解决问题

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能够看清学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提出来,而学生逐渐形成了提出问题,并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逐渐把握数学思维,并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三)创造性思维

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一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找回学习的主动权,不再被动接受教育,因此对一个问题可以产生发散性思维,做到举一反三,将相似的问题都提出来,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比较传统

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非常传统,在课堂上仍采取教师讲课而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很多教师以提高成绩为主要目的,针对课本的知识点讲述地非常详细,并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熟练掌握知识点,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也要求非常详细,忘记了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非常差,因此导致学生主动性差,学习热情不足。

(二)形式主义

很多教师并没有领悟师生互动之间的精髓,只是单纯地以为上课提问,以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就是师生互动,很多师生互动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学生仍按照之前的方式学习,对学业水平并没有有效地提高。

(三)互动太多

目前为了新课程的改革计划,很多教师重视师生互动,并在课堂上积极进行,但是一些学生反映情况并不够好,虽然师生互动是非常多,课堂的整体氛围很好,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更差了,很多学生反映,有些课堂采用小组讨论,让小组代表上台讲课的形式上课,这样的形式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自己在课前预习的内容并不足以给别的同学传授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在课下还要请家教先讲一遍,然后再课堂上再讲课,让学生的时间和经历都浪费了很多,而且可能很多同学听的并不很明白,对数学知识掌握不足。

三、策略

通过对目前课堂上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尽早解决,针对上述问题,下面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一)关系平等

在中华文化当中,学生对老师是怀有敬畏之情的,在目前的教学当中,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管束学生,教师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让学生们听话,中国的大班教学形式使得这样的师生关系成为某种必然。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我们看见另外一种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值得中国的教师们借鉴,学生和老师之间还是互相尊敬的,但是两者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而打骂学生,也能做出任何人格侮辱性的教育,当发现问题时,要和学生谈心,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课堂上的互动也会更加和谐,学生不会因为害怕出错而闭口不答,也不会因为畏惧教师的批评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的问题也就更有价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整堂课的效率就更高。

(二)创设情境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应当紧紧围绕数学知识为前提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数学知识可以创设情境。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很多学科都会用到,而且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教师在导入课程的过程当中,应当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来源,不仅能够更加理解知识点,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考试也越来越注重结合现实生活出题,很多数学知识的都嵌入在一些生活常识中,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介绍这些背景,方便学生们的联想和想象,也注重在生活中自己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初一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师生互动能够产生很多好处,然后介绍了目前的初一数学师生互动的现状,期间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初一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提供思考方向。

初一数学论文:如何对初一数学命题

【摘要】课改过程中如何出好初中数学试题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点和关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今天,怎样的考试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怎样的考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怎样的考试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呢?近年来,东台苏东双语学校进行了多次命题大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命题能力.笔者作为命题组的评审,对试卷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使试卷无论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都体现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改革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下面就初一数学试卷命题谈谈具体做法.

一、命题要突出人文关怀

如,试卷卷首语:学生们,祝贺你们完成了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在这过程中,你们一定有了许多收获和体会,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们成功!结束语:试卷到此结束,请认真检查,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题目类型设计:精心选选,走向成功;细心填填,事半功倍;尽心解解,马到功成.

点评:新课程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提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关注人的感受,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的数学试卷体现人文性,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我们在数学试题的表述及试卷的编制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试题表述多用鼓励性语言.

二、命题要突出思想教育

如,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人们喜欢抄近路”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点评:在数学试卷命题中的美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把审美情绪与道德感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美与丑,形成善良诚实的品质,乐观开朗的性格,追求真、善、美的信念,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命题要突出学科渗透

如,光线照射到平面镜CD上,然后在平面镜AB和CD之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52°,∠3=70°,则∠2的度数是°.

点评:在数学试卷命题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各个学科之间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刻苦、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师在数学命题中就应该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意识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将科技教育、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的有利因素.

四、命题要突出知识趣味

如,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数字游戏:

第一步:取一个自然数n1=5,计算n21+1得a1;

第二步:算出a1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2,计算n22+1得a2;

第三步:算出a2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3,计算n23+1得a3;

……

依此类推,则a2015=.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试卷命题中,要想真正_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时,学生就会愿意学、主动学.

五、命题要突出生活应用

如,某班将买一些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现了解情况如下:甲、乙两家商店出售两种同样品牌的乒乓球和乒乓球拍.乒乓球拍每副定价30元,乒乓球每盒定价5元,经洽谈后,甲店每买一副球拍赠一盒乒乓球,乙店全部按定价的9折优惠.该班需球拍5副,乒乓球若干盒(不小于5盒).问:(1)当购买乒乓球多少盒时,两种优惠办法付款一样?(2)当购买30盒乒乓球时,若让你选择一家商店去办这件事,你打算去哪家商店购买?为什么?

点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能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并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周围的问题,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加强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应用题要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或其他学科知识,如银行存款利率、节水节电问题、低碳生活等富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挑战性、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较强的内容,这种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形成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总之,初中数学试卷命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努力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同时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在命题的创新上要有所作为,既要利用各种传统题型,又要适当采用新颖的题型,将学生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更多地融入试卷之中,使初中数学命题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一数学论文:浅谈初一数学课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摘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开拓性的人才,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数学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首先应当是获得适应中学数学学习的能力,以缩短小学学习向中学学习的过渡期。

[关键词]数学课;问题;原则;变式教学

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适应能力,有些问题应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予以重视。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 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重视“小练习”,以体现数学思想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怎样促进他们较快地从所熟悉的以具体数字计算为主的数学学习过渡到以用比较抽象的字母表示为主的数学学习,提高适应初中阶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教育。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化隐为显原则。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明确的学习对象,教学应当以知识为载体,把隐藏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揭露出来;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反复孕育结论发展形成的过程,采用“小步走”、“多层次”的方式,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三是学生参与原则。应当认识到这样的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具有动态性、重思辨的特点,要求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设计教学。例如,应用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到实际的应用,即使这样也有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按上述原则,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逐渐体会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例如:

甲、乙两站相距45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km。(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快车先开出30分钟后慢车开出,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与快车相遇?

讲解该问题前,我们可按解题思路先让学生想想两种车在具体时间内各走了多少路程,并推出小时内所走路程的表达式;再让学生想想两车“相遇”在时间上有何特点,各自所走路程与两站间距离有何关系;然后让学生想想“快车先开出30分钟”对各自所走路程以及与两站间距离的关系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通过这类小练习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解题方法做一遍,以理解解题的思想。

这类小练习应具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步过渡都有铺垫等特点,若再加上适当的图示,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感觉有太大困难。显然,小练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符合“学生参与原则”;围绕原问题,小练习按“小步走”的方式依次提问,难度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小练习将原问题的基本面逐步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解决原问题的方法与自己熟悉的方法之间的关系,符合“化隐为显原则”。

2 为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长时记忆能力,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心理映像的形成

数学教育心理学中的“双重码”理论告诉我们,从人脑中信息编码的角度来看,长时记忆分为以表象代码来储存有关具体客体和事件信息的表象系统和以语义代码来储存有关言语信息的言语系统两部分。据该观点认为,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和记忆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数学语言和符号的具体性比较差,即数学学习材料的高度抽象性,不易唤起学生的视觉映像,这就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常会对一些类似的东西产生混淆,影响学习效果。对于初一的学生,我们更应重视这一点,以帮助他们形成心理映像。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某种“模型”,并以此作为参照物去逐渐摸索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出相应的知识概念,以增强长时记忆的能力。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熟悉具体数字计算,经常使用一些简单、具体的填空练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或其他运算),介绍完运算法则后,学生对抽象的符号表述不一定能很快形成心理映像,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不同运算符两边填不同类型的具体数字来体会其运算法则。又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公式(a±b)2=a2±2ab+b2,在介绍完公式特点后,我们可先对公式左边变量给出不同的值,让学生练习公式右边变量处应有的值,然后再反过来练习。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能较好地将如有理数运算法则和两数和(差)平方公式的“表象”(具体数字计算、对象的形象)与“言语”(抽象数学符号的表述)结合起来,进而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并达到掌握应用的目的。在代数教学中充分利用有关的几何意义,像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表示ax2+bx+c>O的解:(x+y)2-(x-y)2=4xy或由此化简得到x2+y2≥2xy的几何解释(如图)等等,都能较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其所具备的“双重码”的作用得到发挥,能让学生在学习后留下较深刻的长时记忆。

3 为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教学中应重视变式教学

能从一组存在某种共同本质特征的不同数学对象中寻求或发现这些本质特征,是学习数学中有关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技能。让初一学生初步掌握这一技能,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掌握这一技能的指导思想是化归思想,而实现这一思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变式教学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所谓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角度、侧面、情形和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数学对象素材或数学问题呈现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其本质特征保持不变的教学形式。该教学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变化中概括出本质特征,因此它对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应在教学实践中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于初一学生,开始施行变式教学时应注意“变”的程度不宜过大。概括本质特征也应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例如,给初一学生讲授科学记数法,可通过难易程度不同的例子让他们自己来概括其中的本质特征。如:

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增加有关a,n为负值的形式。

学生从(1)中容易发现规律,而从(2)中也容易发现类似(1)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的同异点,从中找出相同之处,这就是问题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自己用简洁的言语概括出来:①科学记数法的形式为:a×10n(1≤a

初一数学论文:初一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创新

【摘要】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数学 生动活泼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初一数学论文:数学思想渗透于初一数学教学中的方法

【摘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要让学生对数学方法在学习上有所认识,促进对数学知识进一步学习,数学方法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使用的方法,是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最直接的表现。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有一定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解题 数学思想

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变得紧张起来,在初一数学教学中不论在数学解题思路上,还是学习知识点上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初一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要让学生对数学方法在学习上有所认识,促进对数学知识进一步学习,数学方法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使用的方法,是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最直接的表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不断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思考,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了解、理解,学会运用,通过这三个层次学好数学。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加强对学习方法的运用和理解,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扎实学习。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掌握了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堂知识学习。学生对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先是经过教师指导学习,然后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练习,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最后在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对形成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进行深一步发展,通过对数学知识中问题的解决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方法

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与图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也就是把数学学习点和数学图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与相关图形紧密的相结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图形到数字,再从数字到图形的学习,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化学习过程,把一个数学问题用具体的图形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找到解题方法,利用数字和图形结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从学生比较困难的学习到很轻松的学习,从教师引导学习到自己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灵活的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根据相应的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果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内在联系,不光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知识之间的关系,还要联系相应的数学图形,从而将数学知识间的关系和图形进行很好地结合,利用这种有效结合来让学生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打开解题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图形方面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的把这些生活中的数形结合的例子运用到学习上来,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3 让学生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学习方法从熟悉到多次练习,最后到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加强自生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多通过数学练习题来让学生从中对数学思想真正领会,教师用提问的方式来锻炼学生具备数学思想。教师长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有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数学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能领悟到数学思想的真正含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结合起来理解,学生有个人的数学分析和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

总之,为了使初一学生能对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教师要把数学思想融入到数学实际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从数学例题中发现数学解题方法。教师通过组织数学活动,从活动中掌握了解数学思想的方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在讲述不同的数学知识时,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深入透彻的了解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概念,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共同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数学方法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学好初一数学。

初一数学论文: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摘 要 初中数学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都属于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分属一脉相承的不同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为初中数学教学打好基础,初中数学教学又将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和扩展。虽然二者相辅相成,但还是存在独立的特点。对于初中数学来讲,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感知与发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数学思维,是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 教学衔接 数学思维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实质上是为了解决两个不同阶段对于数学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小学阶段重视的是“算术”,而在初中阶段重视的是“代数”。要转变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数的思考转化为对符号的思考,从数量的理解转变为对关系的探讨,消除他们对初中数学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一、数学思维的构成

从思维本身的特点来对数学思维进行划分,主要有三种形式:“数学逻辑思维、数学形象思维、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是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能够通过数学中的概念、推断等思维方式,利用既定的数学语言反映数学中存在的本质规律。数学形象思维是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生动形象或表象来反映数学本质规律。数学形象思维实质上就是个人对数学现象产生的映像,主要有视觉、听觉、感觉、触觉、实践等。数学直觉思维要求学生利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领悟、感受等行为,对某一现象迅速作出评估的思维。这是对数学问题探究中要求较高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中小学数学衔接的过渡内容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包含有理数、整式、方程与不等式及几何图形几个部分。在教学衔接过程中,主要完成的就是数的过渡、算术式到代数式的过渡、方程的过渡几个方面。

1.数的过渡

有理数的出现是小学到初中数学最大的跨越,尤其是负数在有理数中的重要地位让数的衔接尤为重要。在小学六年级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后,初一数学重点引入了有理数的概念。对于一些正数和负数,在生活中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又是如何理解和应用的。首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例如温度-2℃,这里面的负数有没有实际意义,还有小明本周内收到10元零花钱,但是花费了11元买零食,本周零花钱结余-1元中的-1又代表什么意义。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有理数引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去。在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数字是“0”,让学生准确认识0的意义,并且将之作为一个基准量,拓展出正和负的概念,继而将符号“-”引入教学,把算术数转化为有理数。例如:5-3和5+(-3)其实只要通过一些简单的示例和讲解,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符号的运用,从而实现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过渡。

2.式的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涉及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式的列式和计算,但是到了初中阶段,会出现大量的符号和字母参与到运算式中,将单纯的算术式运算拓展到代数式的运算。这就需要实现式的过渡,理解字母和符号对数的代替,最终掌握代数式的基本性质。实质上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字母代替数字的知识,例如加法交换律a+b=b+a。到了初中阶段只是将这种形式进行了深入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学生的认识,例如-a并不是代表一个负数,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甚至也可以把-a理解为a的相反数。

3.方程的过渡

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存在方程,但小学阶段更注重算术运算。算术和方程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逆向思维,另一个是正向思维。到了初中阶段将涉及到大量的运算,这些并不能简单的用逆运算的方式进行解决,只能通过方程的计算。但是小学生通过长期的逆运算思维方式锻炼,不能很快掌握方程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要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字母表示数字的意义,通过增设未知数,把未知数的地位提高,与已知数一样参与运算,从而逐步建立起用方程的意识。

三、数学思维的衔接方式

1.联系生活提高思维广度

在数学教学中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不但能够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连接,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思维的广度,从发展和联系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例如一个有趣的例题:测试学生们喜欢吃的水果:从1到9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乘3加3再乘3,然后把个位与十位相加。答案:1.葡萄;2.香蕉;3.梨;4.山竹;5.杏;6.榴莲;7.芒果;8.草莓;9.苹果。学生随意选择后经过测算发现大家答案都是一样的。同学们除了好奇以后还会探寻根本,假设选择数为x则3(3x+3)=9x+9,这个数必然是9的倍数。

2.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数形结合是一种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对应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相对较弱,教材中通常会用色彩、图形、图象、表格、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到了初中阶段,数形结合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从有理数的加减法到绝度值、相反数体现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还有函数在坐标轴图像的对应等。所以要强化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从简单的温度计开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化归思想的培养

所谓化归思想是指将复杂问题转化为能够简单解决或间接解决的问题,核心就是转化。在初中阶段由很多类似的现象,如抽象问题直观化、化繁为简、实际问题转化为特殊的数学问题、化未知为已知、化一般为特殊。要培养初一学生化归思想,让他们从小学简单的解题思维中解放出来。

总之,虽然中小学数学教学在教材编写上有着螺旋式上升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施教过程中还要注意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开发,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做到更加自然流畅的衔接。

初一数学论文:试析初一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对促进人们科技与文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好数学并非一件易事,很多学生虽然入了门,却难以做到精通数学,既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相关,又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一大考验。怎样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率,最终让学生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是教师教学中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式

1.平等师生地位,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以往数学教学多半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很多时候都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学习太过于被动,较难将知识全数吸收。另外,初一学生心智尚还不够成熟,遇事往往率性而为,师生之间不够平等,不但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抗与逆反心理,更会让其对教师的不满上升为不喜欢这堂课。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形式,不局限于以往教导者身份,而应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以此软化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框架形象,在教学时多和学生互动,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温和、欢快。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具体应做到: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其提出不同要求;要做到经常训练,毕竟凡事贵在坚持;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用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表现良好时,要经常鼓励,反之,应适当批评;严格管理必不可少,教师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学习制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2]。

2.掌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生活。

一些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手不离书本,教学内容与进度始终按照教材进行,对于教材内容并无太多想法。静止的教材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应主导教材,而非跟着教材走,教师要对教材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师可在掌握好教材内容与班级学生总体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对教学顺序做出科学、大胆的改变。

同时,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教学虽然必须使用教材,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远不及社会更新速度快,因此教学内容绝对不应止于教材,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起到用教材教学的作用,更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如教师讲到“概率”这一概念时,可以联系福利彩票、体育彩票这方面,随着彩票的兴起,不仅成年人,很多学生对其也十分关注,买彩票能中到奖吗?中奖的概率是多少?这很快就能吸引学生。之后教师可模仿彩票中的六合彩庄家玩摸球游戏,并逐步揭穿庄家的骗人把戏,既可教会学生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又可更好地教导学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远离六合彩,远离赌博的正确观念。

3.按照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次教学

受各种学习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定然不尽相同,教师想在课上顾全所有学生会有一定难度,此时便可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1]。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差异,采取分类建组模式,再针对其差异确定不同目标,因材施教,最后在考查阶段应进行分类考核,使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发展。这样的针对性教学降低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习优秀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其的重视,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4.强化教学自主性,发挥学生思考能力。

教师除了对学生学习时获得的直接经验要重视外,还应让学生建立起与当前学习内容的联系,激发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2]。如初一数学教学中,很多题型都可以套用相对应的数学公式,这些都是现有的答题技巧与经验,但是公式毕竟只是纸上一点墨水,如何把公式活用起来,并在此公式上进行适当扩充与探究,不止于简单地套用公式,而是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如对以下这道题的解答:方程式20=x/4,教师可以这么问:“什么样的x满足等式20=x/4,怎么可以知道x的具体值?是乘还是除?同时当x解答出后,可以继续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发展出:‘那么方程式20=4/x中的x又是多少?’”通过教师这样探究性的提问,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将“学会”晋升一个台阶,真正做到“会学”。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便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联系生活讲授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代入感,并根据学生个体情况采取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兼顾每个学习阶段学生,同时强化教学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最终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重大转变,以此提升初一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