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05:50: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石油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石油是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资,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战略物资,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军工等各行业,被称为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血液”,因此,石油危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石油消费大国。而且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世界政治局势的变动,世界石油市场上原油价格的变动以及供求变化,都会对中国的石油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中国对石油的敏感度越来越高,石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已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进行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探索,尽快研究制定长远的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战略,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体系已迫在眉睫。
1中国内部原因分析
入世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在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下,中国油气藏类型日趋复杂,石油勘探总体难度增大,总供给严重不足,致使中国渐渐成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石油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1.1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状况,在半封闭经济的条件下,即可描述成不存在出口的条件,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石油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在半封闭经济条件下,中国国内石油消费者的偏好满足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市场出清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由于石油是一种正常的商品,所以根据上述条件,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加总得到的石油需求曲线是一条具有负斜率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1所示);又因为石油没有很接近的替代品,即石油的替代效应不明显,即使石油价格上涨,人们也不得不仍购买与以前购买量相当的汽油,所以对石油的需求缺乏弹性。美国经济学家AhsanMansur和JohnWhalley曾估算过美国的石油需求弹性为0.91[1],根据近两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和价格估算,中国石油的需求弹性为0.976。中国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也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必然的联系,石油不仅是工业、运输业的血液,也是国民经济的血液。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在不同程度地利用石油资源,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石油消耗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如图2,图3所示,1990—2010年的中国石油消费量变化趋势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根据刘宏杰教授的时间序列分析,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之间具有显着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石油消费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2]。
1.2国内石油的供给不足
在半封闭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石油供给受制于资源枯竭和勘探开采技术的双重约束,存在供给刚性。中国国内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经过50年的饱和开采后,大部分油田的油气资源已渐进枯竭,步入开采的中后期阶段,勘探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之中国目前的石油开采技术尚不发达,即便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石油供给仍只能维持现有水平,石油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随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而增加,体现为一条平行于横轴(产量)的直线,如图4所示。(1)中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中国石油最终可采储量为114.9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7.7%,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为3吨,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5%,这是必须面对的实际情况[3]。(2)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石油短缺。翁文波于1984年采用了poisson分布概率函数来研究生命的兴衰过程,后被称做poisson旋回或翁氏模型,陈元千将其推广为广义翁氏模型。这一方法也适用于油田的开发过程,油田产量的变化遵循一条钟形曲线(如图5所示),产量变化一般都经历上升、峰值和下降3个阶段[4]。图5油气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到目前为止,中国东部油田的开发已经过了曲线的最高点,慢慢进入曲线的下降阶段。虽然中国已经启动了西部油田的开发,但是要求技术水平高、投资建设周期长、额度大,因此短期内难以缓解中国石油供给的困难。中国石油的供给量是严重不足的,随着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石油的供需矛盾会不断升级。
1.3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海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曲线就会不断向右移动,而中国石油的供给属于刚性供给,虽然国内石油供给量也在增加,但是相对于需求的增加,供给曲线可以看做是一条不变的垂直于横轴的直线[5]。如图6所示,1993年以前的需求曲线在D2左侧的区域,即供大于求阶段,此时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多出的产量用于出口,即出口量为(Q2-Q1);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曲线不断向右移动,当移到D2时,需求曲线刚好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2点,此时供给等于需求,中国石油供需达到平衡,自给自足;1993年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需求不断增加,需求曲线继续向右移,当移到D3时,需求点在E3',此时的需求量为Q3,而供给量为Q2,Q2
1.4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入世为中国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之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近10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大幅提高。2010年12月6日,《石油情报周刊》(简称PIW)公布了2009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石油综合排名居第5位,较2002年前的第10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中石化的世界排名维持在第26位;中海油则从50名的位置进入第38位[6],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大提高也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奠定了基础。
2国际形势原因分析
2.1国际投资环境日趋成熟
世界各国在石油业的合作程度越来越密切,渐渐形成了开放性的国 际石油体系,为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给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目前,负债率比较高的国外石油企业存在非常大的资金压力,都是由于金融危机引起的油价不断下跌造成的,这也给中国的能源巨头开拓海外市场和加强海外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7],中国石油企业更应该抓住这个良机执行“走出国门”战略。为了鼓励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国际能源合作项目,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制定和完善对外投资法律,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2世界石油的地区分布集中,多为不发达地区
目前,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0%左右,而这些地区多为不发达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使得这些地区的石油产量只占30%左右,消费量更是低至只占6%左右[8]。这为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更多的优势:一是中国石油企业拥有无形资产(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商誉、商标和品牌等)所产生的优势;二是由于企业规模经济和资金实力所产生的优势;三是由于企业实行上下游一体化而产生的内部优势[9],上述优势可以使中国石油企业更容易进入这些地区,进行海外投资。
2.3国际油价上涨,中国石油储备规模较小
国际形势不稳定,油价呈上涨趋势,根据BP能源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石油储备规模仅达3.62亿桶,约为40天消费量的储备能力,这一规模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10]。中国对石油进口定价权的缺失,使得中国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承担过高的石油储备成本,中国石油储备工程的建设受到阻碍,所以中国石油企业要加快海外投资的步伐,通过海外投资来分担石油企业的成本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迫切需要。
3结语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是缓解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压力、保障能源安全和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价格风险的有效手段,进行海外投资,可以使国内石油供应有一个稳定的渠道,减少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中国石油企业通过海外投资有利于加强与国际石油企业的合作,推动中国石油企业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海外投资可以及时了解石油科技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石油勘探、生产和管理经验,并且获得更多的更好的油气资源,实现中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体系,加快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已势在必行。
今年,公司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全总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公司总体目标和任务,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履行职能中实现公司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有机统一,不断为公司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升素质为着力点,不断增强职工队伍的责任感
公司工会组织要继续深入开张“两讲”活动。要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胜利油田勘探开发45周年,大讲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大讲油田发展史和石油钻井工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结合宣传油田实行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公司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结合宣传公司成立以来取得的突出成就,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公司工会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两讲”系列活动,大力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切实把“两讲”活动由上而下深入到基层、组织和岗位,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凝聚到实现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确立的各项工作目标上来,努力推进“强素质、树形象、创建名牌基层钻井队”远景目标的实现。不断深化“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大讨论活动。积极协同有关部门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理化建设、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活动,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
二、以公司发展为要务,努力在钻井生产中建功立业
公司工会组织将结合总公司开展的争当“钻井先锋”劳动竞赛活动,以开展“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大讨论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竞赛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争当“优秀承包者”、“开拓市场能手”竞赛活动;在各单位之间开展争夺“管理效益奖”、“安全管理奖”、“基层建设奖”、“优质服务奖”竞赛活动;在全公司开展争当“管理先锋”、“技术先锋”、“岗位先锋”和职工“创新成果”竞赛活动。通过劳动竞赛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热情和干劲,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公司工会组织要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设、技术革新、技术协助和发明创造活动。2月份,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以“我为公司发展献一计”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月活动,这是公司首次统一时间、统一命题,发动职工围绕公司的长效发展而开展的一次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公司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切实遴选出先进、实用、价值高的优秀职工合理化建议,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要扎实做好劳模的管理工作,注重发挥典型的先进性和导向性作用,进一步加大典型的培养、选树和宣传力度,激励职工岗位建功。建设一支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科技、管理、岗位操作的劳动模范队伍,发挥好劳动模范的师范导向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崇尚劳模,个个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以保障为基础,大力加强民主管理工作
公司工会组织要立足实际,不断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落实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实好平等协商制度。特别是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和公司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注重和加强源头参与、决策参与,最大限度地将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体现在公司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和各项工作部署中。扎实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职代会质量。切实抓好职代会闭会后的管理,发挥好职代会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的作用,采取职工代表检查巡视工作等多种有效形式,确保职代会各项职权落到实处。召开专门的提案工作会议,切实抓好一届二次职代会上职工代表提案的落实,集体合同的责任追踪、信息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促进职工提案、集体合同的解决和答复,力争提案、合同落实率达到95%以上。扎实推进厂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认真组织运行好厂务公开控制程序,不断推进程序的有效改进。各单位工会组织要立足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通过队务公开切实将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收入分配情况以及各项重大决策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公司的民主管理进程。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五个深化”:以拓展范围和内容为目的,向厂务公开的广度深化;以职工群众满意为标准,向职工的需求方面深化;以强化厂务公开的监督环节为重点,向二次公开深化;以适应市场经济为需求,向闯市场单位的领域深化;已激活基层活力为宗旨,向班组公开深化。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工会将召开厂务质询工作会议,实现公司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度测评率达90%以上。各基层单位工会组织要总结过去好的做法和经验,突出抓好基层民主管理典型的培养和选树,努力形成具有单位特色的基层民主管理方式和制度。
四、以创建和谐公司为目标,不断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机制建设
公司工会组织要以创建和谐公司为目标,在构建公司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会工作原则,加大源头参与力度,进一步健全工会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继续推动《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条例的贯彻落实,通过集体合同等制度的落实,努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要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指导和帮助职工签订好
劳动合同,加强对劳动合同等制度履行情况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结合实际认真抓好集体合同条款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切实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完善以劳动关系预报、预防和劳动争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公司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坚持“基层为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会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推动工会信访工作规范化,及时依法协调和处理好职工的信访事项。教育引导职工依法、有序、理性地反映问题和建议,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把职工信访事项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全面做好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落实工作。加大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力度。认真行驶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和督促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继续进行职工全员健康查体,协助做好有毒有害工种查体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五、以“两深入、两心系”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和创新维护救助保障机制
公司工会组织要牢固树立“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以“两深入、两心系”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职工维护救助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弱势群体帮扶网络和各项帮扶工作制度,努力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全公司没有一名职工因家庭困难而无法生活,没有一名职工因家庭困难看不起病,没有一名职工子女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公司工会组织要认真实施“两深入、两心系”活动长效机制,立足于维护、和谐、稳定,继续扎实做好职工群众的困难帮扶工作。对特困职工主动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采取互助式、结对式、传动式、治本式等多种帮扶措施,不断完善助学金制度、扶困金制度、源头参与制度、贫困户四优先制度等六项帮扶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三级”困难帮扶体系。一是公司领导与特困户之间结对进行重点帮扶。二是公司工会和有关科室与困难家庭之间结对进行重点帮扶。三是各基层工会与公司遗属户之间结对进行重点帮扶。公司对遗属户、困难家庭都确定帮扶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定期慰问、定向扶持、定时解困。坚持不懈地为职工群众扶贫解困送问温暖,诚心诚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坚持春节、仲秋、国庆等节日期间的走访慰问工作。积极推进工会互助保障工作,扎实做好互助互济会、职工保险互助会、职工医疗救助会的入会和管理,职工入会率力争达到100%。认真做好各类弱势群体管理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安置、困难救助等工作。按照“四优先”的原则,做好职工疗养工作,尤其要安排好劳模先进的疗养,进一步提高一线职工疗养比例。结合职工享受带薪休假的实际,完善管理措施,加大疗养宣传力度,做好职工疗养工作。继续组织对全员职工健康查体,规范查体费用,统一查体项目,健全健康档案,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理念,提高健康水平。深入开展争创“全国‘安康杯’劳动竞赛优胜企业“活动。
六、以推进自身建设为动力,实现新形式下工会工作创新与发展
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能力建设。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要求,公司工会要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依法保证工会组织的健全和完善,切实维护好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各基层单位工会要认真组织好工会委员会的改造、申请、上报工作。同时,要继续深化“三联系“活动,深入联系点,深入职工群众,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愿望,切实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努力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今年,公司工会将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普及工会工作记录微机录入工作,实现基础资料的规范化、无纸化、高效化,为基层实实在在“减负”,努力提升基层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强化各基层单位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扎实开展“新型职工之家”和“优秀工会干部”评选活动,不断提高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会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上水平。做好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在广大工会干部中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培训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按照上级工会组织的要求,公司工会将切实加强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积极主动地开展好工会的各项工作。
进一步加强女职工工作。通过深化组织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女职工在公司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大力实施“巾帼创业行动”,教育广大女职工牢固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意识,以“星级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女子班组建设,引导女工积极参加劳动竞赛活动,努力实现岗位建功。继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鼓励女职工争当业务技术能手、经济创新能手,引导女职工关爱企业,积极提合理化建议,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大力实施“巾帼成才行动”,以提升女职工素质为主线,开展班组竞赛为载体,创新创效为目的,激励女职工立足本职,积极作为,发挥女职工在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要充分发挥公司女职工典型的优势,鼓励女职工向先进典型学习,鼓励广大女职工岗位成才、岗位立功、岗位奉献。大力实施“巾帼文明行动”,继续深化“三亲情”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活动,把更多关爱送给广大女工和职工家庭。要充分发挥巾帼服务队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心帮扶活动,努力为弱势女工群体、一线职工家庭、外闯市场职工家庭和困难职工家庭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发挥女职工在构建和谐公司中的积极作用。以维护女职工权益和特殊利益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女职工法律咨询服务网络,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进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检查、强化源头参与等多种有效形式和措施,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做好女职工健康查体工作,力争查体率达到100%。
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工作。公司各级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强素质、树形象、共建和谐公司,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观,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特色和优势,认真扎实地做好文化体育工作。要立足单位实际和行业特点,突出重点,结合“两讲”、“三亲情”创建等主题活动的要求,不断创新文体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公司工会将认真组织庆祝建国60周年职工合唱比赛,并结合实际,开展系列性国庆活
动。进一步做好工会财务、资产管理工作和信息调研工作。公司工会组织要夯实基础工作,完善落实工会经费、资产管理制度。切实把工会经费收好、管好、用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福利费使用上,做到科学计划、合理支出。公司工会将围绕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加大工会工作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积极完善工会网上办公平台,不断进行工会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充分发挥工会网站的作用,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做好季度、年终总结评比工作。
内部控制制度不仅符合法律要求,更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有效实现风险控制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本文拟就我国石油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展开探讨。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加快,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势必要强化内部控制。就石油企业而言,各级经营者必须认识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内部控制工作建立的基本要求和重点,进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
一、我国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石油企业大部分结合本单位实际,分别建立起不同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也有部分单位领导对内控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内控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还有个别单位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倾向,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等。这些现象和问题说明,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尚需巩固和完善。
(一)存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误区
在实际运作中,一方面有些企业的负责人根本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也不能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和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陷入误区,他们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由此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等现象的频繁产生。
(二)缺乏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目前一些石油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情况来看,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本本框框,真正扎扎实实落实到实处的并不多,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有的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具体执行时走了样,有章不循。比如,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一些企业没有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的即使编了也是由银行出纳来完成的,这完全违背了职责分工、岗位分离的内部控制原则,为挪用公款、携卷公款事件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三)缺乏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
大多数石油企业的预算编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使管理层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导致管理职权弱化,从而滋生了预算管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削弱了预算管理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作用,为内部控制留下了隐患。
(四)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目前,有些石油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的企业虽然进行了治理,但实际情况并未根本改变,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和财务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先天不足导致信息失真的现象依然存在。出于各自的利益,有些企业的管理部门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而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使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以致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
二、石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的作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因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石油企业大多是跨区域、跨行业、多工种集团型的大企业和特大企业,还有各油田众多的多种经营股份制公司,点多、线长、面广是其基本特点。因此,加强和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对目前石油股份制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作用。
(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和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企业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二)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到位,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可以通过对企业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它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三、我国石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内控制度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官样文章”,而是适应竞争、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制度或者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就石油企业而言,各级经营者必须认识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内部控制工作>!
(二)树立全过程控制的内部控制理念
当前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 报告控制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这些内控制度的方法似乎都侧重于事前和事中控制,而对问题出现后的处置很少涉及。因此,石油企业要树立全过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理念,即事前控制的目的在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事中控制则是让企业活动按照一定的决策方向、目标运行;而事后控制则应侧重于分析结果形成的原因,考核并作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弱点及隐患,进而达到对企业内控制度有效性的评估,并对欠妥部分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制定未来计划标准的依据。因此,必须加强事后控制,使企业及时、顺利克服各种困难,解决问题、渡过难关,以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目前,内部控制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查错纠弊和保护资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必须把预算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通过预算管理来达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活动的作用,提高内部控制结构的运行质量。
(四)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公司管理和资金运作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测量管理和持续监控的过程,其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取信于市场、取信于社会。强调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层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了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公司从许多案例中认识到:风险控制对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巩固和重塑诚信市场形象的必然途径。石油企业应该在获取收益和控制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措施,最终将不能保住已获得的市场份额和企业无形价值的积累,即企业信誉。因此,石油企业应将风险控制当作一项战略决策来对待,通过全面、严密、科学的制度设计和体系构造,确保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实现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
(五)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建立与内部控制制度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改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以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分配机制。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处罚,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中国石油跨出国门,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但要与世界大石油公司同台竞争,技术和资源条件仍相对较差,固有的生产组织仍相对落后,我们原有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成本的压力和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国际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石油需求趋缓,国际油价低迷,石油企业成本过高、弹性过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怎样压缩生产成本,调整成本结构,改善成本弹性以拓展盈利空间,满足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作为成本中心的采油厂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成本现状分析
就外部环境影响来看,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扩大,金融危机已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可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期和调整期。受此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速度大幅回落,市场需求不足,很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部分企业停产、歇业、倒闭。对石油行业最突出的冲击就是原油需求明显不足,国际油价曾由近140美元/桶快速下跌到每桶40美元左右,油田企业面临经营亏损的边缘。
面对考验和风险,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深入研究,采取有效对策,努力降本增效。就油田自身分析,从油气田生产周期来看,华北采油一厂主力油田早已过了上升成长期,目前处于中后期开采阶段,产量、储量难以出现大的突破,油田综合治理需要投入的费用较大,保产稳产的任务十分繁重。从生产时间来看,采油一厂是一个老厂,设备设施老化,技术工艺比较落后,部分高能耗设备仍在使用,目前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应用比重不高,自动化水平不高,对员工数量需求较大,劳动生产率较低,而且员工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因此,采油一厂人工成本比重较大,设备设施维护运行费用需求较高,而折旧费用的比重较小。从产能接替分析,产量分布逐渐向西柳、高阳、南马庄、雁翎等边零难采区块转移,这些区块开采难度大,能耗大,作业、化防、热洗费用高,运距远,运输成本高,也就是说成本结构由低成本区块向高成本区块移动。此外,未上市单位又面临人员多,市场萎缩,收入减少的压力。因此,我们只有把压力变动力,把压力变挑战,开拓视野,集思广益,有效开展成本控制和节能降耗等工作,才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保障全厂员工的切身利益。
二、优势与机遇
生产经营虽然面临着严重困难和尖锐挑战,但也有很多有利因素和机遇。首先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增加40000亿的投资支出,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降低税费以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出口退税比率以增加出口贸易等。其次是石油行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整个石油行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投资仍然保持一定规模。第三是采油一厂经过近几年的滚动勘探,地质储量和原油产量稳中有升,为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基础环境。第四是采油一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员工节能降耗、增产节约、提高效益的办法。如:全厂增加60万元的合理化建议奖,鼓励每一位员工为厂献计献策;增加利用天然气发电余热项目的投资力度;大力更新高耗能设备以降低运行电费;合理安排原油产量,缓建或少建单井拉油点,重新规划原油流向等以减少拉油运费。以上措施的实施,为保障全厂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创造了较好条件。第五是全厂广大员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一点最重要,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根本。第六是危机造成了市场变化,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成本的弹性有所增加,降本增效的空间大了。第七是适度限产使成本规模缩小,上产压力也同样减小,降产给生产上提供了一个暂时的休养生息时间,让我们可以较从容地调整我们的生产结构,克服抢产上产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控制高风险井,关停低效井,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第八是限产有利于后备储量的准备,也有利于后续生产的准备,改变了以前“先排产量,后找储量,再建产能,产量计划、成本预算两头摸不着,计划是无底计划,预算是无底预算”的局面,产量计划、成本预算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寻求新发展要在困境中寻求新发展,就必须认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挖生产经营潜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努力实现保增长、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
大处着眼就是要从全厂整体利益出发,综合考虑整体利益和整体效益。一是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工程管理相关部门要从工程规划和工程设计开始,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细致严密的设计,优化投资结构,降低项目运行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真正从源头控制成本。二是加强生产组织,在过程中控制成本。电力管理部门统筹考虑如何提高电力运行,提高时率,降低各种自然损耗,尽快淘汰高耗能设备,降低电量,减少电费支出;运费管理部门考虑如何合理安排运力,缩短运距,减少无效运输,压缩值班车辆,节约运费支出;地质部门优化产量结构,减少无效液量,提高油气产量运行的合理性;工程技术部门确定最佳的油水运行参数、设备运行参数、化防参数,用节能电机替换高能耗电机,降低能耗,关停负效益井,减少各项费用,降低运行成本。三是作业、工程等单位,积极走出去,开拓外部市场,努力创收降耗,消化危机。
从小处着手就是要立足所在岗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在困境中寻求新发展,离不开全厂员工的共同努力。各级人员要立足本职,精谋细划,精细管
理,精打细算。从细节抓,抓细节;从小账算起,积累起来就是大账。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发扬大庆精[文秘站:]神和延安精神,时刻树立勤俭节约思想和增强危机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开展修旧利废活动,能用的东西不换,能自己修理的就不外修,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成本,提高效益。首先是将节能降耗、修旧利废工作纳入业绩考核,完善合理化建议奖励政策,加大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力度。鼓励和发动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修旧利废,开展岗位创新创效活动,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做出贡献。各级人员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出点子,想办法,各个单位搜库存,堵漏洞,变废为宝。坚决推行网上办公,所有必须纸质申报的材料都双面打印,杜绝纸张等办公用品的浪费。生产单位管理好在用的各种报表,杜绝损坏和浪费。各单位、各部门制订生产和办公场所水、电费用的控制措施,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现象,值班和办公场所做到白天尽量不开灯,人走机关,人走灯灭,严格控制空调的开启温度和时间。其次是认真做好招、议标工作,切实提高降本率,节约资金。三是转变投资项目管理观念,加强投资管理。切实理顺投资管理程序,加强投资管理工作,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度,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投资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同时提高供料管理水平,回收和利用好工程剩余材料。严格控制投资概算,严格项目现场管理,巧妙结合和利用采油厂现有资源,提高全厂项目管理水平。四是继续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资产管理部门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合理调剂资产,盘活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积极推广节能降耗设备,努力降低系统损耗和运行成本。五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做好天然气自发电工作,降低外购动力费用。六是大力开拓外部市场,增加收入来源。各未上市单位在确保采油厂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加大开拓外部市场的工作力度,树立效益意识,千方百计走出采油厂,想方设法增收创效。七是严格控制未上市单位成本支出。未上市各单位自觉压缩开支,严格各项可控成本费用的支出,把材料费、修理费、运费和其他费用列为控制重点,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完成各项经营任务指标。
论文关键词:石油化工泵 节能技术 应用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全球工业化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石油化工泵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型号统一等需要,导致不少机泵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工作效能,“杀鸡用牛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石油化工泵电能、功效的浪费。因此,本文通过详细介绍石油化工泵的具体应用,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合理应用。
一、我国石油资源的现状以及石油化工泵节能的根本原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突破节能关键技术,实现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战略目标。石油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资源。
但是我国石油等能量资源依靠国外进口的程度已经高达百分之四十七,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能源的安全,而且对于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国策提出了挑战。
作为石油化工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机泵的节能技术的先进与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石油化工等能源的开发和成本结算。由于常年为了适应生产弹性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大多数的机泵经常会出现“杀鸡用牛刀”,“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导致不少机泵的工业效能没有得到合理的配制和发挥,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加大力度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啊,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的必然趋势。
二、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
1、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
为了适应生产操作的弹性要求和真正做到节能减排,维护数据质量的良好局面,加大能源统计分析力度,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指标的规定,积极的收集、整理、上报相关数据,增强技术指标统计工作的指导作用。方便更加深入的进行耗能原因的分析以及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的结构原理,切实做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根本目标。
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的关键是做到出口节流、进口节流、旁路调节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实施是否需要切割叶轮外径,减少叶轮数量、更换叶轮大小。
首先,由于应用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不适于调节要求太大的机泵,特别是具有陡降扬程性能曲线的机泵。所以出口节流成为机泵最常见、最简单的调节方法。通过关小出口阀的方式来增加管线系统损失,减少工作流量。但是阀门的开度一般不能够小于百分之五十,否则将会出现泵过大的情况。
其次,尽量避免进口节流比出口节流扬程少的情况发生,因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引起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抽空,会随时损坏机泵的轴承。因此,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利用对串联运行的第二台机泵的进口,吸入压力较大的裕量。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多级泵因为轴力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零部件的损坏,更能够节省能源,发挥机泵的最大效益。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旁路调节,即在机泵的出口管线旁设立另外一条管线,使部分液体返回泵的进口或者吸液罐。这样就可以保障实际泵送量比需要量大,不至于出现因为低于最小流量而产生的液体过热、气蚀和震动。
除了上述的几个基本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根据流量或者扬程超过需要量的3%——5%时,切割叶轮外径,降低其流量。但是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叶轮切割时候,一定要注意叶轮是否是原型叶轮,如果之前因为某种原因,已经对叶轮进行了切割,那么再次进行切割时一定要注意切割量的掌握情况。避免叶轮外径和导叶内经间隙过大的情况发生;多级泵不能在进口处拆除叶轮,否则会出现因为阻力增加而导致的气蚀现象。因此在多级泵的流量或者压力调节较大的情况发生时,可以在排除端减少叶轮的数量并加定距套,保证机泵的正常运转。
2、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泵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应用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我们可以更好的控制风机、泵类的负载量,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换句话来讲,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因此,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首先,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化肥装置渣油进料泵中的应用。以A-GA101渣油进料泵为例,该设备是将减压渣油原料输送到汽化炉,并合成氨装置的重要设备。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用控制出口阀门的方法进行控制,即利用差压变送器检测系统的流量信号送至PID调节器,并通过PID调节器来控制出口调节阀的开度和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保持机泵流量的稳定。通过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泵中的应用,我们不仅解决了源系统中节流量较大、浪费大量电能、控制度低、电机噪声较大的问题,而且由于变频技术的改造,机泵投入运行之后,操作工艺控制的更加平稳,变频器的调节程度更加精准,不仅使系统控制的精准度达到了优化标准,而且节约了渣油进料泵的电源能量。
其次,积极实践渣浆泵的多段调速变频技术。在平时的生产环节中,尾矿泵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尾矿泵一般都是流水连续作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尾矿系统的耗电量一般会比较大,因此,积极实践渣浆泵的多段调速变频技术是提高尾矿泵运行效率,实现自动化的重要保障。例如,某公司在利用花费装置检修的时候,针对3台渣油进料泵进行了变频优化节能改造。在经过调速变频技术之后,工艺控制水平逐步平稳,系统控制精准度也大幅度提高,不仅减少了以前机泵控制系统的有关滞后现象,更使得机泵的运行压力日趋平稳,工艺运行指标也得到了优化。
近年来,我国以山东、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份为主的“癌症村”现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长期以来的高碳经济对环境造成的损坏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修复,这是眼前的经济利益远远不能补偿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石油行业的高碳经济模式,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方向,及时发展低碳经济。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方法对石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估算,2008年,石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8629万吨,其中,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69%。我国低碳经济下,石油行业的发展还应当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以及寻找替代能源来实现石油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通过政策引导发展低碳石油经济
政府作为引导石油企业发展的主体,应当通过体制改革与政策引导发展低碳石油经济。提高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积极推动石油企业的高能效生产技术和低碳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耗能工艺技术,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能源巨头进行技术交流借鉴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深化能效改革,提高能源利用率。政府应当针对石油企业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通过规范要求石油企业高效利用能源,生产高效清洁的能源。
2.加强石油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应当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石油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两大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的炼油生产的能耗和物好比值等指标已经显着下降,炼油平均能耗从每吨79kg标准油下降到每吨60kg标准油。
3.加强石油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清洁能源的生产制造是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企业的必要途径。我国石油企业应当开展科技攻关,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对石油生产中的芳烃、合成氨等技术还应当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和用水,并充分利用高科技提高原油的利用率。对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要进行污染治理和环境隐患治理,减少石油加工生产和原油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完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应当积极探索低碳能源发展之路,优化能源结构,通过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和绿色能源推广,形成完整的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服务链。石油企业应当大力发展天然气、燃料乙醇等清洁能源。我国中国石化集团近年来积极开发利用煤气层、页岩气层开发和生物柴油开发项目是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4.结语
总之,石油企业应当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积极推进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引导、提高理念,不断探索石油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
一、技术管理概念与内涵
技术及其管理的重要性正日益显著地体现在企业发展和社会生活进步的各个方面。美国商学院教授在《技术周期管理》一书的丛书总序中对技术管理进行了如下描述:“技术管理包括了广义的各个领域的技术活动的安排,其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设计、建构、制造或经营、监测、维护和技术转让等。就此意义而言,技术管理的概念是相当宽泛的,因为它不仅包含研究和开发(),而且也包含生产和过程中的技术。以这种观点来看,技术管理实质上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中的技术整合战略。如此的整合需要企业的研究、生产和服务等职能部门与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有机协调。”
澳大利亚学者诺玛·哈里森等认为,技术管理的研究领域包括技术战略、技术能力的开发、创新管理、技术的预测、采用技术面临的障碍、技术和制造的灵活性等。文秘站版权所有
我们认为,技术管理是指针对技术产品需求所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试验与商业化推广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对企业而言,技术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与计划管理、研发项目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组织等三个层面。在不同层面,技术管理有着不同的内容体现,以下分层次进行分析。
二、战略管理与计划管理
在战略管理与计划管理层面,技术管理包括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战略管理实施、研发计划的制定、过程监测与绩效评估等。
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并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是实现技术管理与研发()目标最重要也是首要的环节。战略管理过程作为一个从内外部环境分析出发,到确定五大战略要素(指导原则、组织结构、监督与控制、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最后实现成果输出的全过程,始终贯穿于技术管理与研发实践中。石油公司实施战略管理应在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五大战略要素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从企业技术研发计划管理环节来看,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步骤:)明确企业经营与发展目标,理清战略思路;)根据企业技术发展特点建立实现战略目标的技术研发框架;)广泛调研确定多种项目机会,制订研发立项指南;)与生产经营部门一起确定研发项目计划;)建立平衡项目册();)报主管部门批准项目计划与经费;)组织实施研发计划;)进行跟踪评价。其中在计划与项目立项阶段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研发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之间的关系
以美国一些大石油公司为例,其生产经营部门在技术研发立项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建议权和决定权,技术研发部门往往在充分听取生产经营部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建议的基础上才最终确定项目计划。
企业核心研发机构与基层研发机构之间的关系
以埃克森美孚公司为例,在年合并重组后,该公司业务结构由原来的按地区划分改为按上下游业务板块划分,大部分的研究力量也随之划转到了各业务板块,在集团层面仅保留了核心研发机构。核心研发机构负责完成战略性、基础性和重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各业务板块的研发机构负责实用技术、工程技术的研发与新技术推广。
项目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每家石油公司的研发项目同时会有许多个。各个项目间的风险与回报也都会有很大不同。通过对不同项目风险与回报的定量分析,建立公司平衡项目册,有助于合理分配投资,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整体优化。从实际数量上看,埃克森美孚等美国大石油公司的研发项目主要分布在中等风险、中等回报的区间。此外,约有左右的投资可能集中在高风险、高回报的区间(见图)。
三、研发项目管理
技术研发项目的成功率随着风险的提高而降低。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成功率可能只有二十五分之一甚至是三千分之一。因此,只有高效率的全过程管理,才能适时地对技术研发过程给予准确评价,并及时做出放弃或是继续的选择。
埃克森美孚等美国石油公司通过十几年的技术研发管理实践,总结出实现技术研发过程管理的“系统”()。该系统除了在主要业务环节上与流行的技术研发流程具有相似之处外,其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强调了每个阶段所设置的“门径()”的作用(见图)。
在埃克森美孚等美国石油公司,从新技术研发直至商业化推广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门径在发挥作用。从全过程来看,每一个门径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管理过程中的重点控制环节,起着评价、控制、管理的作用。同时,由于大多数项目不能够从开始一直运行到最后,各个门径还起到了对技术研发项目进行筛选和淘汰的作用,体现了研发过程中管理的职责和重要性。
“系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让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到技术研发过程的管理中来。在技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在项目论证、研究、开发、工程试验与商业化等各个阶段,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工程人员都是全过程参与的。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主导作用的力量不同,参与的程度不同(见图)。
注重团队建设是提高研发项目组织效率的重要形式。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以项目团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可利用共享资源、完成独立任务、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一个企业内部,这样的项目团队可以有多种组织方式。比如:在一个部门内,按不同的功能组成团队;在一个公司内,组成跨部门的团队;在几个下属企业之间,组成跨组织项目的团队以及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别项目团队等。
“系统”的另一大成功之处还在于注重反复论证,重视生产部门的意见。在具体实施中,每一个门径都会由技术管理人员、有关专家、生产经营部门管理人员以及项 目组共同就某项技术取得的进展以及进一步投资的必要性展开详细、系统的论证。研发人员都非常重视这一论证过程,而且会努力提供支持项目继续进行的有关观点和证据。生产经营部门往往是站在技术投资方和最终用户的立场上评估项目商业化的前景及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效益,因此,生产经营部门往往具有最终的发言权。多次论证⒍啻紊秆。繁D诚罴际跹蟹⒌靡运忱共⒆钪赵谏桃祷τ弥谢竦贸晒μ峁┝酥匾U稀文秘站版权所有
四、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技术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需要明确研发人员的作用与职责。我们认为,研发人员的职责应包括参与计划制定、参加研发项目的实施、参加完成有关报告编写以及参与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等。
培训是提高技术研发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据统计,美国年用于研发人员培训的费用高达亿美元。每一位员工年平均参加正式培训的时间约为小时。其中,对领导才能和业绩考评方面的培训最受关注。
在美国企业内部,人才开发与培养是指运用个性化的能力测评、辅导训练、工作经验积累、教育、培训等方式来帮助人才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个性化的能力测评方法包括采用类型指标进行表现评估等。辅导训练包括通过企业内部的导师制、教练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促进人才综合水平的提高。工作经验积累是指通过提升、轮岗、换岗等方式丰富人才的工作经历,以提高其适应能力。教育、培训包括短期长期、脱产在岗的学习与培训等。公司决策层给予足够重视并组织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成功的人才管理的必要条件。
五、结语
目前,技术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工作已经引起我国学术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与重视。我国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过程中,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技术管理方面的有关内容。我们相信,所有这些进展与实践活动将有助于技术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技术管理必将成为一个综合性、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的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面对国外大石油公司强有力的竞争,我国石油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的同时,有必要重视技术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各个层面的技术管理水平,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构建技术管理体系,提高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过程中完成技术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其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从1993年起我国成为了石油的净进口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国。目前,要从三个方面保证我国石油储备:加大国内的勘探开发力度,但是国内没有大的油田发现而且国内油田开发的难度逐渐加大,成本也不断增加;依靠进口,但是我国主要从中东进口,大都是高含硫油,加工难度大,而且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太大,尤其中东的政局不稳会对我国的石油安全造成威胁;加大海外石油投资,利用资金或技术等优势分享世界石油资源。海外石油投资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尝试,更是我国实施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
截至2006年,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经营着70多个油气投资项目,每年获得的原油权益产量近2500万吨,天然气权益产量近40亿立方米,海外油气生产初具规模。在业务领域上,也已经形成了从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国际油气贸易和装备出口等多元化经营格局。目前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已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运用长期供应合同、现货贸易、准现货贸易和期货贸易等多种贸易手段,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国内的需求。
二、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
通过10多年的海外石油投资活动,我国的石油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海外投资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对石油企业缺乏有了的资金支持,在审批程序、外汇外资管理制度和海外投资保险方面也限制了海外投资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受我国石油公司资本实力、技术力量和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及跨国经营管理体制上的障碍,我国的海外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投资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海外投资缺乏整体、长远的策略,国际化经营意识不强
目前这些大型石油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缺乏关于“往哪里走”、“怎么走”等问题的长远战略规划。在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没有长远的战略和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市场定位。目前中国石油企业要么没有国际化经营观念,要么对海外经营投资、扩张顾虑太多,国际化经营效果不理想。据有关部门调查,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约占2/3。这种局面的形成除石油企业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外,与“走出去”缺乏明晰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有着直接关系。
(二)投资成本过高,存在内耗
近年来,我国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低,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但当他们履行完若干合同后,才发现经过激烈价格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实在太少,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集团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的案例。
中石油出资35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储量,并计划建设一条长3000公里的输油管线。中标以后,才发现项目投入资金太大,而依靠开采当地原油的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最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企业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机构协调,往往竞争同一个项目,并且为了拿到项目内部相互压低价格,造成内耗,降低了利润空间。
(三)可行性评估过于粗放
海外投资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各种风险,如油价波动、汇率波动和合作方政局的稳定性等。不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尤其是在国外执行的合作项目会造成远比国内项目大得多的经济损失。由于迫切走出国门的需求,在进行可行性评估的过程中企业会有意无意的往乐观的方向进行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评估。另外是由企业由于对海外投资地区的不了解,在进行评估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项目决策性的失误。新星物探在伊朗进行项目时就由于不了解当地山路较多的地貌而对项目评估出现失误,造成运送设备上山的成本就高于合同的预算金额,损失惨重。
(四)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专门人才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大多数人知识面相对狭小,技能比较单一,懂技术的不懂英语,会英语的又不懂技术。而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要能够懂得相关的国际法规,熟悉和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急需大量国际性经营的人才,但企业对人才投资力度还需要加大,而且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培训机制。
(五)投资结构与方式不太合理
中石油在海外投资时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下游投资比较少;而中石化优势在下游炼油加工,在国外市场的选择上游资源比重明显不足。中石化在勘探开发、炼油营销、化工业务占用资本的构成比例为25︰50︰25,而国外三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块业务占用资本比例约为52︰33︰15,两者相比较,中石化油气勘探开发明显不足。在这种投资结构下,不利于紧密上下游的业务,降低成本、抵御风险。
(六)信息化建设不足
信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投资汇报率是难以计算的,它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具有倍增的作用,尤其对于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来说,它更是一种稀缺资源。谁能够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占领信息渠道的制高点,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企业内部信息化不足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外部的信息不足不仅不利于我们获得的海外投资的信息,也会影响我们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能力。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明显不足。
三、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研究
为了解决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石油企业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对海外投资的决策、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坚持战略先行
三大石油公司各有其业务上的优势,世界几大产油区的投资环境也各有不同,石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分析各个地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确定在海外投资的战略,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及投资重点。向国外的大型石油公司学习,自觉地以市场的需求为中心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不仅要有5年计划,还要有10年的长远战略规划,从而使企业的海外投资有较好的前瞻性,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开拓海外市场。
(二)转变观念,以质取胜;政府介入,减少内耗
以报价低取胜,明知亏本也要拿下项目这是进行海外投资的初期为了“走出去”开拓市场的权宜之计。在经过10多年的摸索之后,在有了海外投资的经验、成功的模版时,就要把重点从以报价取胜转移到以质量取胜了,树立品牌,不断地开拓市场。另外由于三大石油公司是分散决策的,没有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行动。此时政府应该出面介入,减少内耗情况的发生,促成企业在海外投资上的相互合作和扶持,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三)严谨的进行项目可行性
海外投资比国内投资复杂的多,风险也大得多,因此评估海外投资的评估部门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精通项目评估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和外经外贸专家队伍。项目评估必须真正从项目的原始数据、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出发,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供决策者参考,应当摒弃项目评估是为领导的项目立项决策找论据、做文章的做法。决策者必须充分尊重项目评估部门的评估结论,确实以该结论作为决策的依据。准确的评估可以降低和规避不应有的风险,决不能因为要急于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或为了承揽到某个项目而降低评估标准。
(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储备跨国经营人才
不断提高石油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人才是关键。石油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迅速改变目前我国石油职工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的问题。
培养人才,除选派一些年富力强、熟悉业务、懂管理且有外语基础的人到高校接受系统的培训外,更要重视选派人员到成功的跨国公司学习与锻炼,参与跨国经营的具体业务,从实践中培养才干,积累经验。
(五)优化投资结构,分散经营风险
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时要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一体化可以紧密上中下游业务之间联系,保证原材料供给、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减少税负等。
另外,一体化石油公司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平衡经济周期对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油价走低,油田亏损,但是炼油、化工及销售盈余;油价高,炼油亏,但油田和销售盈余。根据埃克森美孚2003年年报,其上游、中游及下游业务的固定资产比例为6︰3︰1。上游的开采业务为炼油业务和化工业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一方面节约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资源安全和减少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埃克森美孚80%以上的炼油厂与化工产品和润滑油生产部门建在一起,炼油厂生产的产品直接供给下游的化工生产部门和润滑油生产部门,提高了生产效率。我国石油企业还可以借鉴跨国石油公司的经验,在把资金集中在比较熟悉的几个投资领域的同时,坚持上游勘探开发和下游的炼油、销售一体化经营,分散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
(六)加强信息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对石油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减少决策失误,降低企业风险,实现集约化资源管理和全球化生产经营,提升国际化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多数石油企业获取的国际石油市场信息大都是间接信息,而非一手的直接信息,信息渠道不畅通,不具备快捷、高效的信息系统。对此要通过各种机会充分利用国际信息网络,发展与各石油国商务处、石油公司以及国际性的协会组织的联系,创造条件,利用国际大型咨询公司的信息,加快建立自己的国际市场信息网络,以便及时获得准确可靠的国际石油市场信息,并按照信息渠道快捷化、信息处理高效化、信息来源准确化的要求,确定有关部门专职负责。目前三大石油企业都意识到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构筑起强有力的企业信息化支撑平台。
四、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10多年的摸索中,已经在海外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不少经验教训,这为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着内部经营管理上的不足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我们海外投资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石油企业自身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逐渐增加,为我国的石油供应及石油安全做出突出的贡献。
一、世界石油发展趋势
(一)石油工业发展前景仍十分广阔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 全世界石油可采资源总量约为4100亿吨, 扣除历年采出石油量,2004年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为1734 亿吨, 按全世界当年年产石油35.5 亿吨计算,储采比为48: 1。现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 可以满足未来30年内全球对石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在保证足够的投资和工作量的前提下, 估计到2030年左右, 全世界的石油产量可能达到高峰年,产量约50多亿吨。
(二)石油工业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 同时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石油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自上个世纪以来, 石油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到20 世纪40 年代, 石油在整个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就达到了40% 以上,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在石油资源开发水平提高的同时, 石油需求成倍增长, 有力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 , 成为各国控制和争夺的焦点, 进一步提升了石油工业的战略地位。
(三)新的世界石油工业格局已现雏形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兼并浪潮高涨, 世界石油巨头为应对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 进一步垄断国际石油市场,进行了大规模重组。西方石油巨头重新组合后,资本规模大幅膨胀, 其融资能力、谈判实力和市场垄断能力进一步增强, 极大地动摇了欧佩克组织的石油生产霸主地位。随着欧佩克组织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新的世界石油工业格局渐显雏形, 世界石油工业呈现出西方石油巨头和发展中国家的产油国共同操纵的寡头垄断局面。由于势均力敌, 任何一方的行为都容易引起世界石油市场的剧烈波动, 垄断竞争日益加剧。
(四)技术进步在石油工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科技进步和石油新技术的应用, 大幅度降低了石油勘探开发成本, 增加了全球油气的探明储量和供应量。以深水油气钻井能力为例, 世界近海钻井开始于1938 年, 用了40年时间钻井水深达到300m,又经过15 年增加到600m, 4年后达到900m, 2年后达到1200m, 其后几个月就达到2100m。最近,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已经达到水深2400m, 并发现了大油田。这样, 世界的勘探区域面积将大大增加,而平台总成本却在下降。
应用三维地震成像技术、水平井技术以及新的采油技术等为石油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大型石油公司利用超级计算机技术使地震资料的解释周期缩短了30%-40% ,费用大幅度下降。随着优质油田的日益减少,在没有出现更为经济的石油替代资源的情况下, 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的油田势必成为开采对象。在这种情况下, 石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将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石油工业勘探开发难度增加的趋势与人才素质的提高
从总体来看,尽管世界各国在能源政策上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但是并不意味着人类能源的“碳化氢”时代即将过去。据专家预测,未来相当时期内,油气仍将是各国的主力能源之一,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还会增加,石油,特别是天然气的开发步伐并不会放慢。但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部位将发生重大调整,一些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已临近尾声。各国的油气勘探目光将投向边缘、复杂地域,如沙漠、海洋、极圈、沼泽等地方。亚太地区,由于人口多、油气生产和消费较集中,一些边缘、海洋的大型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该地区国际合作的热点,呈现激烈竞争局面。石油勘探开发部位变化的趋势,意味着石油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这种发展趋势,无疑对未来石油科技人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石油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考验。
在业务素质方面,需要充分掌握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无论是海洋石油的开发,沙漠油田的勘探,老油田的挖潜,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开发,都有赖于先进的科技与装备。这就要求石油高校教育教学内容要更新,实验设备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改革。石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要提高到现代高科技水平上来。不少国家的石油工程教育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俄罗斯对21 世纪石油科技人才的培养,曾考虑到油气生产已达“顶峰”,进一步发展,会遇到矿业、地质、自然更复杂的工作条件,要求未来的石油科技人员使传统的技术方法计算机化,研究非常规油气构造及残留地下石油储量的开发技术,培养运用现代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思想方法上,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教育,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未来的石油科技人才,应该熟知现代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现代思维方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求真务实的创新能力等创造性思维方法,力戒保守性、片面性和经验主义。这些思维方式,对于驾驭复杂、多因素、非常规的石油工程技术问题,都是十分必需的。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科学——技术生产一体;科学技术互相渗透等。处于现代科技发展新趋势大环境之中的石油科技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同样表现出这些特征。石油高等教育,应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与石油工业发展的新动向,加快改革发展,以适应新的形势。
三、结论
教育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智力基础,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石油工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这些都有赖于大量的掌握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也就需要能及时反映石油工业发展趋势,不断迎接新挑战的石油高等教育有一个大的改革和发展。
石油化工论文:绿色石油化工工艺 一、绿色石油化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原子经济性”是绿色石油化工工艺的核...
石油类论文: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构建 摘要: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又红又专”的石油类院校...
可以说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发展都直接或间接离不开石油,没有了石油,就没有了燃料,物流将会瘫痪,发...
石油机械论文:衬氟防腐技术在石油机械上的作用 摘要:将衬氟防腐技术措施应用于石油机械上,可提高石油机...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化工招标投标企业管理 1引进先进的招投标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
中国石油论文: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讨 摘 要:随着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