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管理工程论文

时间:2022-04-16 09:18: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管理工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管理工程论文

管理工程论文:浅析监理工程师在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结合龙滩水电站麻村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监理工程师的组织形式及在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砂石加工系统 生产运行管理 监理工程师作用

1 工程概况

广西龙滩水电站麻村人工砂石加工系统位于坝址右岸下游4km处,主要担负龙滩水电站Ⅰ、Ⅱ、Ⅳ、Ⅴ标以及临建工程约160万m3混凝土所需骨料的生产任务。按混凝土浇筑强度3万m3/月计算,砂石系统生产处理能力为300t/h。根据混凝土使用骨料级配要求,砂石系统以生产二级配骨料为主,同时也能生产三级配骨料进行设计。成品料生产能力240t/h,其中人工砂(≤5mm)96t/h,小石(5-20mm)72t/h,中石(20-40mm)72t/h。砂石系统由麻村灰岩砂石料场(含溜井)、料场进场公路、砂石加工系统(粗碎车间、超细碎车间(制砂)、成品料堆场)、给排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供配电系统及辅助设施等组成。

2 监理组织机构设置

2003年3月,长峡龙滩工程建设监理部受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双方签订了“麻村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的监理合同”,监理的主要内容是:麻村采石场毛料和剥离料开采的质量控制及边坡安全观测和支护施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含设备管理)等监理。根据合同授权的监理范围并针对砂石料生产运行的施工特点,监理部确定了监理组织机构设置及专业人员配备(如下图),同时编制了工程监理岗位责任制、“工程监理规划”和有关专业“监理实施细则”,确定了工程监理的总目标。根据监理服务内容,制订了砂石料质量控制措施、监理工作程序、监理工作制度,规范化地开展监理工作。

3 监理工作程序

监理部和监理人员严格按照合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责任制。在做好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阶段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控制的基础上,严格履行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理职责,保证项目监理人员专业配套、人员到岗,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监理工作。其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

3.1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3.2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

3.3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4.监理工程师作用

4.1控制与管理

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监理部在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制度和监理工作制度过程中,全面展开各项监理工作,并坚持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制度、主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监督管理制度。监理部还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业务素质,为砂石加工系统的生产运行有序进展提供了保证,确保了砂石料及料场开挖质量一直处在受控状态之中。同时,监理人员不仅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而且还协助运行单位完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保证成品砂石料的产品质量。

4.1.1 质量控制

砂石加工系统有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并制定了《砂石料生产质量及试验检测制度》,从料场开采、破碎、筛分各生产环节实行全面生产质量监督控制,并按《砂石料质量试验检测制度》规定进行取样试验检测。各质检责任人职责分工明确,生产运行期间要求质检人员坚持每天进行一次取样试验检测,发现砂石料质量问题及时停产进行整改,按制度和规范要求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保证了成品砂石料质量。监理到现场采用旁站检查、见证取样、巡视等方法对砂石料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加强现场质量监控,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监理人员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制订质量控制目标和质量成本控制计划,明确监理质量控制机构、人员和任务;检查并协助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坚持进行质量检查与评定,作好质量检验记录,随时记录施工中有关质量方面的问题, 对工程质量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并定期按规定格式编制工程质量统计报表。

4.1.2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进行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是:规划控制协调。即根据施工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总进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与协调管理。成品砂石料生产根据销售情况或成品砂石料堆场库存情况确定。

4.1.3投资控制

砂石加工系统项目结算分成二个部分:①覆盖层剥离、无用料处理及边坡支护结算为单价合同,由监理控制投资;②毛料开采费用计入成品砂和成品碎石单价合同中,监理只控制成品砂石料质量,不控制其投资;。考虑到边坡支护由施工单位施工总承包,监理工程师处理边坡支护合同时,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投资:①在审核设计支护方案和设计图纸文件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注意听取设计地质人员的意见,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投资;②在施工阶段,严格工序控制,通过对工程计量的审核,以及必要的抽查等手段实现对工程量的控制。

4.1.4信息管理

在信息管理方面,监理部设置了综合组负责信息管理,负责收、发、保管日常工作中的来往文件、通知、报表,负责保管与工程有关的图纸文件,按月整理日志,会议记录及有关技术资料,每月编发监理月报。监理部要求各专业组认真做好现场监理记录和大事记录并由综合组妥善保管,推进监理规范化管理。

4.1.5安全管理

自从我部承担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的监理工作起,对安全管理尤其重视,多次发文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在平时生产运行管理中,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施工运行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审查批准施工运行单位对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安全问题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对施工生产中安全薄弱环节生产现场夜间照明及高边坡的危石落石等进行经常性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及时指令整改;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参加对安全事故进行的调查分析,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事故报告及安全报表,监督施工单位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督促运行单位认真执行业主下发的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文件,并扎扎实实地做好此项工作,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督促运行单位加强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基层班组和民工的管理,执行班前会制度,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安全监督得力,两年多来,砂石加工系统从未发生一次机械伤人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

4.2组织协调

4.2.1与建设单位之间的组织协调:与建设单位领导及其驻工地授权代表的联系与协商,听取他们对项目监理工作和项目监理人员的意见。在召开监理会议、延长工期、费用索赔、处理工程事故、支付工程款、工程变更的签认等监理活动之前,征取建设单位的同意。

4.2.2与运行单位之间的组织协调:与承包单位之间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单位依照有关的法令、法规及委托监理合同赋与的权利,监督承包单位认真履行施工合同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促使施工合同中约定的目标实现最佳状态。在涉及承包单位的正当权益时,监理单位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予以维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了解和协调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以及合同管理中的有关情况,理解承包单位的困难,并热诚地帮助解决困难,促使承包单位能够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

4.2.3协调方法:(1)根据需要召开监理例会及专项、专题会议,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其指定人员主持召开协调会,统一步调,交流意见,决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会议程序。会议内容于会前约定,会前明确开会的目的,会议的决议事项应对与会各单位有约束力。凡涉及组织协调工作的人员或单位,聚集一起开会共同研讨协商,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取得共识,使问题得到解决。(2)协商是沟通双方之间的情况,减少分岐,解决矛盾,统一意见,共同作好工作的重要方式与方法。在监理例会和专项、专题会议召开之前,总监理工程师要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作好协商、协调工作,以提高会议质量,减少无效的争议。必要时还可以邀请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人员参加有关的会议,对于重大问题的协商与决策,也可召开由建设、承包、监理单位领导层参加的高一级协商会。(3)协商的基础是信息,信息不通,情况不明,协调工作没有目的,也就是难以收到成效,信息沟通工作通过各单位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如专业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各专业管理人员之间,与设计工程师之间,与承包单位各专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总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之间,与设计单位项目总负责人之间,与承包单位项目经理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信息沟通还可以通过监理月报、监理会议纪要、简报等形式,还可以将所属监理单位的有关业绩的信息传达给有关单位和部门,让他们对所属监理单位有更深刻的了解,以提高监理单位的声誉,增强信任,促进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4.3指导和帮助

监理项目全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从工作内容来看又由若干环节组成一个整体。根据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和工作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环环扣紧,条条落实,是监理工程师实施项目全过程控制的重要职责之所在。

运行单位在监理单位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操作规程,并监督各项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完善文明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网络,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组织保证体系。对自己所属责任区范围内的环境做到清洁、整齐,不乱堆乱放,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监理现场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知运行单位进行整改。

5.几点体会

①业主的支持是监理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监理受业主委托,在业主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如果没有业主对监理工程师信任、支持和指导,监理工作将难以顺利开展。

②搞好监理工作的关键是加强监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在监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监理工程师除要有较高的学历、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公正、廉洁,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③建设监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各种专业技术、经济、法律综合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密集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控制投资、管理合同和信息,调解经济纠纷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合同管理意识。监理工程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监理,一丝不苟,才能有效地对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把好关,真正有效地为业主服务。

管理工程论文:如何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工作

摘 要: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如何合理选择工程内容与编制实施方案,提出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有效、快捷方法;并就项目规范化管理和项目验收资料整理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维修养护 实施方案 资料整编

水管体制改革推动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多样化,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逐步正常化。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规范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实施项目的工程效益与管理水平。为保障维修养护项目的正常开展、规范实施,认真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指导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尤为重要,给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推进实施单位的项目管理正常化、规范化水平。

1 实施方案的编制

1.1 编制要求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和管理验收的依据,原则上管理单位应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颁布的有关规定,结合拟实施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影响工程效益与运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因素,并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堤防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泵站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水闸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河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以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等,依据财政经费预算安排情况,通过比选,编制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年度实施方案。故此,水管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1)切实掌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指对已建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工程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及管理范围内的绿化进行日常性保养、保洁和防护,及时处理局部、表面、轻微的缺陷,以保持工程完好、设备完整整洁及操作灵活;通过简单的修理、较小的工作量便可恢复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面貌,保持工程的设计功能,原有规模和标准不改变、不扩大”的真实涵义。(2)根据养护细则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实行年度抽查、检查和记录保持一致,对各工程影响运行效益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上一年度的工程运行记录,制定本年度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为工程维修养护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1.2 编制的内容

该市近年来实施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一般分为堤防、泵站、水闸三类,考虑到工程维修养护含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两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应合理确定维修养护项目,明确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1.2.1 合理划分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一般情况下,将需经常维护、难以量化的维修养护项目划为日常维修养护项目;将工程量大、容易量化、投资比较集中的项目划为专项维修养护项目,日常维修养护要区分工程类别分项编写;专项工程可分为堤顶道路维修养护、堤坡整修、堤脚抛石固基、水毁恢复、泵站机电设备更换及管理房维修等。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尽量合理划分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

1.2.2 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应相互联系一同开展。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的划分是按照水利部规定,针对维修养护任务,考虑管理单位的实际状况划分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项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要为日常维修养护创造条件,专项维修养护可作为日常维修养护项目的补充,将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协调实施。

1.3 方案编制的重点事项

1.3.1 注重工程日常管理。管理单位在工程日常管理中,要注重详细掌握工程现状资料,了解工程各部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维修养护方法。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准确、完整、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3.2 明确编制责任。工程项目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落实专人,专职负责,细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编制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编制工作。

1.3.3 遵守编制规则。近年来,该市实施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一般按照堤防、泵站、水闸三类工程,在分地段、分部位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合理确定工程维修养护目标,精心编制各类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

1.3.4 注重编制质量。实施方案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同时也是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和组织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要组织熟悉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在准确掌握管理范围内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切实可行的维修养护措施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依据工程管理规范、规定、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逐段确定维修养护项目及工程措施,同步制定出实施计划及实施步骤;并准确计算工程量(或工作量),参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市场信息价,合理选用单价标准,单独编制项目预算书,同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 方案的审查

实施方案的审查目的就是针对存在遗漏或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实施方案审查应组织主管单位、水管单位有关工程、管理、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并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参照有关“管理考核标准”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修订意见等规定,结合当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预算和水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将维修养护专项工程作为审查的重点,使维修养护实施方案达到原设计目标。

3 组织实施

通过技术审查的实施方案,上报有关部门审批,批复后尽快组织实施,按照省、市、县有关工程建设管理要求,及时完成招(议)标工作,签订施工、监理合同、并督促施工单位尽快进场实施。项目管理人员要与监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到施工现场察看工程的质量、进度。掌握工程养护施工的管理内容,熟悉每个养护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达标体系,还要及时检验养护效果,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时处理。质量管理控制点一般有:技术交底,质量管理计划,施工检查,技术复核,必要的材料试验和检验等。实施过程中,如项目确需较大变动,要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

管理工程论文:浅谈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摘 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近年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将会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就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前言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作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作用不言而喻。可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各方面因素,国内很多水利部门在施工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影响。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对此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就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谈谈自身一些看法。

1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模式老套,管理理念落后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原因,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理念一直难有突破。世界上新出来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无法良好地应用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导致了管理质量的停滞不前。因此,模式老套、管理理念落后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水利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而言,人员是施工管理的重点,是水利施工管理的主体。水利工程施工有着强度高、工作复杂等特点,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将会导致工作质量不高,工作进度停滞不前。而国内有很多一部分水利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技术水平,无法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还有相当一部分水利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时临时调动管理人员,调用新的管理人员投入到施工管理中,这部分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只有有限的知识理论,这样是无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

1.3 没有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

缺乏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是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国内,有很多水利工程是在地形、水文环境复杂,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的,这种地区缺乏相关专业的管理类人才,无法实施良好的管理。由于管理系统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责任无法落实到人。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节省企业开支,出现了人员职位和责任不明确的现象。换句话讲,施工人员既参与到施工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参与到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以将人力资源最大化使用。这样虽然节省了人力资源,为企业节省了开支,可是大部分施工人员毕竟只有施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而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却是十分匮乏的,即使有部分施工人员能够辅助管理工作,那也必须要有专业性人才带领,否则,只会让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产生副作用。

2 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上文中得知,目前国内企业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水利施工的进度和水利工程质量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对此进行改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完善水利工程信用体系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水利工程相关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按照法律进行施工操作的自觉性。要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使水利工程的施工能够按照法律和行业规范进行。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理制度,推进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建设,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还可以通过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来监督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结合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监督系统,营造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环境。

2.2 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制度

可以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个监理队伍素质。要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工期以及投资进行有效地控制,建立和完善监理制度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要严格规范监理制度,要求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做到持证上岗,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水利工程按照设计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所有相关工作都要经过总工程师或者是总监理师签字,尽可能地避免施工质量低下等现象的出现。

2.3 提高水利施工现场施工控制的力度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每一道施工的工序都是互相关联的,缺一不可,同时,这些工序也都是相互制约的,整个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将会受到这些施工工序

质量的影响。所以,为了控制施工质量,一定要从施工现场入手,从基础上入手,才能够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应该依照合同规定进行,使每一个工作都得到落实,科学、合理、合法地进行每一道施工工序,尤其是对于工程中的一些重要隐蔽工程,更要进行严谨的质量控制,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的管理者需要按期召开质量管理大会,进行定期的质量汇报工作,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来承担水利工程施工的责任。

3 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是国家的命脉项目,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一方百姓交通、农业等重要因素。虽然现在国内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还不完善,但只要齐心协力,发现当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改善,多吸纳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相信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管理工程论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如何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兴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积极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来看,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满足整体工程质量,必须开展施工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兴建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多个施工环节和管理部门,整个工程施工难度很大,涉及到的质量控制点也非常多,要想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开展施工管理工作。

2、为了满足整体工程的安全性要求,必须开展施工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的施工环节多,在施工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安全,如果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那么将会对整体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出于保证整体工程安全性的要求,我们必须开展施工管理工作。

3、为了保证整体工程有序进行,必须开展施工管理工作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程序多,整体工程相对复杂,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保证工程按照计划程序进行,保证工程的有效性,所以,要想保证工程有序进行,我们必须开展施工管理工作。

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具体措施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过程研究后发现,其施工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具体措施: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明确施工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的定义是指施工开展中,施工空间、时间、安全防护以及配合资源的管理组织和安排,如施工计划管理、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等。施工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2)施工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准则,(3)施工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起到了有效指挥、全面管理的作用,(4)施工管理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的重要手段和保证。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想取得预期的建设效果,就要积极开展施工管理工作,要以施工管理为主要手段,全面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有序进行。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明确施工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

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中,通常会选择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一般会先成立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然后按照项目经理部的职责,组建整个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经理管理体系,划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分并明确施工管理职责,通过具体的管理层推动工程项目的全面施工。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明确职责,保证施工管理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序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主要包括土建施工部分、电气施工部分,设备安装部分。在这几部分施工中实行施工管理,不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可靠提高,还保证了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做好施工管理计划工作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的环节多,因此整体工程非常复杂,要想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就要对整体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而施工管理计划工作正是满足这一目的而产生的管理方式。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施工管理计划成为了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施工计划主要分为:时间计划,其中包括季度计划、月计划、半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临时计划。作业区计划:正线轨行区计划、车站内计划、车厂计划。作业性质计划:影响行车的计划、不影响行车的计划、影响客运服务的计划,不影响客运服务的计划等。施工计划的主要要素包括:施工单位、施工日期、时间、施工内容、施工区域、施工防护、施工配合。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做好工程列车的组织工作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工程列车的组织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列车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施工,其种类主要包括:(1)内燃机车:车厂调车(客车)、救援以及配合牵引平板车作业,(2)轨道车:配合牵引平板车作业,(3)作业车:接触网作业车、轨道检测车、接触网检测车,(4)平板车:普通平板、带吊臂平板。工程车组织的目标是为了安全有效配合作业,工程车组织的原则要满足以下要求:(1)工程车必须符合线路的车辆限界,(2)工程车可以牵引,也可推进运行,(3)工程车运行凭信号、行调命令、行车凭证或调车方式运行。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工程列车的组织工作。

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施工管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来看,施工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管理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有序进行

施工管理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有制度可依,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施工秩序,使整个施工过程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完成预期的工程量和施工任务。

2、施工管理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满足各项施工指标

施工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切实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项施工指标的实现,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均达到标准要求。因此,我们要明确施工管理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积极作用。

3、施工管理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和有效性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以后,整个工程保持了良好的施工秩序,各项施工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满足了整个工程施工的需要。从作用上来看,施工管理出了保证工程的有效性之外,还对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和有效性有着积极影响。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施工管理对于保证整体工程各项指标的实现,促进工程施工指标的完成,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和有效性均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明确施工管理工作的要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努力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促进整个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提高。

管理工程论文:新会计制度下强化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摘 要]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涉及的生产要素较多,生产环节复杂多变,给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但不管会计制度如何变化,投入与产出是两个最基本的会计分类。而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中,这两个要素的衡量标准并不明确,增加了工作难度。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1 新会计制度下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果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务控制不严格。部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决策层之间的监督制约力度不够,当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看法出现不同时,达不成一致意见,影响工作效率;对于采购、劳务等会计项目的结算程序不完善,容易出现多开多结现象,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奖惩激励机制仍有待完善。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员工感觉分配不公,互相攀比,工作积极性不高。某些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奖金趋于平均,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3)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对于某些已经竣工或撤销的项目没有及时地进行债权债务关系清理,形成了不良资产和坏账损失。不仅无法直实反映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大了管理成本,而且往往有其他隐性支出,严重制约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4)成本核算不实。成本是基本的会计要素,成本核算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而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中,成本的核算时间点、核算规则都容易出现问题,对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成本核算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2 强化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管理的内涵非常广泛,其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涵盖了实际工作中对大小事务的整体控制和协调。财务管理,是对财务方面工作的掌控,既包括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掌控,也包括对企业资金流、成本、利润等财务要素的计算和分析。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而言,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思想传统、做法僵化,存在投机取巧现象等,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之自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部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调整不及时,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工作实效。新会计制度较原会计制度有了一定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逐步适应新会计制度,加强理论创新,借鉴先进经验,以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为企业的综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3 强化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是企业经营状况最直接的反映,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关乎企业发展,关乎企业前途。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精确的计算,加强成本控制,获得最大收入。由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与一般企业不同,必须采用适当的工作方法,以促进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财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规范进行。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规范明确的制度,为员工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指引。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既包括成本控制制度等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制度,也包括奖惩激励制度等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制度。要注意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及时掌握最新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度规定,确保制度规范有效。

(2)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进行独立核算。由于每个公路工程施工项目都有其自身特点,成本和收益都可以独立计算,因此完全可以选择独立核算。在核算时应重点考虑项目规模、项目进度及特点等要素,同

时应对核算人的权利及责任予以明确,确保核算的独立性。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成立专门针对每个项目的工作小组,选择相应的财会人员为组员,小组负责项目财务核算工作的所有事项,并承担责任。

(3)做好工程内部预算的编制及审查工作。工程内部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成功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高低,关系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的监督和把握,必须做好编制及审查工作。在预算编制结束后的审查也非常重要,不仅要对预算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查,同时也要关注预算与企业实际的契合程度,保证预算编制质量。

(4)妥善调配企业运营资金。企业资金运转是否流畅、高效,对于企业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效益,必须对资金流进行合理调配。要着重抓好投标、成本、资金、材料和非生产性开支5个重要环节。同时,要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和审批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对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对于已经竣工或被撤销的项目,要及时进行清理结算,促进资金及时回笼,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管理工程论文:试论如何搞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工程管理是每一建筑单位都在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途径 探讨

随着建筑市场经济发展,过去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提高工程管理与控制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变得至关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立足之本。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质量原则

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搞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二)预防原则

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因为好的建筑产品是好的设计、好的施工所产生的。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种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三)服务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尤其要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在项目内部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各个部门,各种工种、各种人员都有个前、后的工作顺序,在自己这道工序的工作一定要保证质量,凡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能交给下道工序,一定要使“下道工序”这个用户感到满意。

(四)用数据说话原则

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必须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一切以数据说话,就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工程实体或工作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从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找出控制质量的规律性,从而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寻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次原因,采取改进质量的有效措施,掌握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以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一)质量管理

1.质量监管体系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

1)企业自身监督———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监管体系,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公司质检部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验收(内部阶段性)。这样一个三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监督机制,也是企业对工程质量把关的主要途径。

2)业主(监理)监督———也称为第三方监督,是最权威性的监督。现行的管理机制赋予这种监督以权当天的管理权限,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的、正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2.监管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懒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以及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1)现场监督一一对于施工作业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观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形成的产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2)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3)编制质量控制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详细说明,指明对策,责成项目部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变化,但必须处处以国家规

范和新的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企业自检体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

(二)工程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的实施是融汇在一起的。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是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来源,是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依据,是进度控制最重要的步骤。进度计划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把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及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监理单位、承包商及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

(三)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建筑工程的正确管理需要建筑工程使用和管理单位共同的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它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也必然更加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其内部的管理体系,以便能获得更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企业部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现代管理体系有着非常强的整合能力,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够有一个放心安全的居住环境,我国的建筑事业就能够蒸蒸日上不断发展。

管理工程论文:关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工程造价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建立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见解。

【关键词】工程造价 控制与管理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80年代完善起来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要求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由于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概预算制度在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造价缺乏竞争性。二是造价控制重施工轻设计。三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健全,工程咨询业发展还不成熟。四是高素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五是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1.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月也在增加。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另一方面,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并逐步过渡到自由经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各国都在努力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

2.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另一方面,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也必将发生新的革命。知识经济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将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知识经济利用较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更重视利用智力资源;知识产生新的创意,形成新的成果,带来新的财富。这一过程靠传统方式已无法实现,这时先进管理手段——电脑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

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1.必须加强法律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

国家法律只能从宏观上加以规范,不可能对工程造价的各个方面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因此工程造价管理自身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中国建筑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懂得并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2.必须加强项目库的组建

近年来,也有许多人把神经网络理论用到了工程造价管理中,神经网络方法也就是模拟人脑的思维进行各种活动。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神经网络模拟人脑搜索类似历史项目资料,最后凭经验来确定工程造价。实际上神经网络方法与香港的模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把这一复杂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而已,我们有必要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引入这些先进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相当丰富、完善的项目库,这恰好也是我们所缺少的。项目库的组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社会平均水平。二是企业个别水平,这样我们也可以避免在评标时去判断企业报价是否是低于成本报价这一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

3.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已从被动反映造价结果转向能动影响项目决策。但人才质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因此如何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高等院校应该担负培养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学科建设,在高校建立硕士点、博士点,以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经济、晓法律、善管理,同时精通计算机和外语的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注册造价师执业制度。我们必须大力推行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以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造价工程师,同时为造就总经济师以及高级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工程造价管理必须信息化、网络化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各方面的信息流铺天盖地,纷至沓来。面对如此宏大的信息流,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显然已无能为力了,我们必须寻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这时计算机网络、软件就成了时代的宠儿,普遍为人们看好。计算机的引入标志着我们的工作有了新意,同时也给社会创造了效益。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管理工程论文:实施规范化管理工程 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摘要]本文以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无缝厂为例,论述了如何实施规范化管理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工程 管理能力

一、实施背景

2008年四季度以来,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致使钢材市场需求剧减,在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必须引导全厂员工充分认清当前形势,积极应对钢管市场的经营形势,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高效的管控能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调整生产经营秩序,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创新能力,积累资源能力,为此,2009年度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管理能力,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活动;树立“制度化、流程化、数据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以促进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工序成本的不断下降,促进我厂管理工作的升级,为鞍钢无缝钢管厂跻身现代钢管企业提供新的管理创新动力,为厂振兴和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二、内涵和做法

1.内涵

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涉及全球,导致钢管市场需求和效益大幅度下滑,为了迎接钢管市场的再度辉煌的到来,我们抓住此时的契机蓄积能量,努力提升企业的自主管理能力,2009年度在全厂开展了实施规范化管理活动,其活动的重点是建立“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数据化”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程序,达到了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并通过在管理实践中的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我厂管理的升级,管理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成本的下降,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2.主要做法

(1)从提高对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认识入手

企业管理规范化,是指依据企业开展管理事务的规范运营框架或流程,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工作中按照这些组织框架和运营流程进行实施,以期达到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规范化管理在企业运作上涉及到诸多方面,概括起来就是“四化”: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制度化。

2009年度我厂开展的规范化管理活动,从研讨、准备、实施等过程,使管理人员对规范化管理的认识不断得到升华。认识1:开展规范化管理是为我厂构建一个具有充满生机活力和谐发展的新机制,使我厂能够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保持连续稳定的发展。认识2:做好工作的方法程序条件,是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化。认识3:“规范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认识4:为了使无缝厂更好生存与发展,进一步提高管控能力,厂提出了“四化”生产经营与管理理念。

(2)全面修订管理制度,从“标准化”工作开始起步

2009年2月提出了为全面落实厂确定的质量品种效益型发展战略,夯实管理基础,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决定在全厂开展全员标准化工作,目的是通过开展全员标准化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员按标准化作业、按标准化管理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全厂管理目标的落实和实现。

全员标准化活动分四个阶段:一是健全完善标准阶段。主要有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标准和设备点检标准、管理制度。二是培训阶段。主要是建立技术培训体系,编写标准化作业培训教材,开展全员培训活动,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三是考核评价阶段。四是巩固提高阶段。

为此在2009年度全厂建立建全各类管理制度,覆盖了全厂全部管理工作。

(3)全面启动编制岗位业务流程图,建立起“流程化”管理模式

流程化是“四化”的关键。要解决问题必须了解流程内在与外在矛盾,只有弄清了流程所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抓好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2009年4月起我厂全面启动编制岗位业务流程图工作,在全厂范围内建立起来“流程化”管理模式,如何做好各岗位业务流程图,经过厂领导组织走出去学习取经,典型人员多次研讨,确定了以厂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为工作前提,提出每项工作业务流程图的总体要求是:每项业务要建立流程化工作程序,从开始—过程—结束步步相扣、相承接,流程中要确定出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数据,主要控制手段,时间要求或接点等,业务流程图具体要求为,标题部分:要有业务流程图名称、部门、岗位、编号,表头部分:要有时间要求、每项业务所涉及的部门、说明部分等,内容部分:具体完成时间、业务内容、流向、判定、开始、结束、关健控制点、产生出数据标志、补充要求等。

岗位业务流程图的要求确定后,此项工作首先从典型事例抓起,先后进行了两次典型样板发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后大家进行热烈讨论,不断完善典型样板,最终得到统一的结论。随后在全厂各级管理层中全面开展了编制个人的岗位业务流程图工作,经过初审、终审于5月份全部完成了全厂四室一会61个岗位,284个业务流程图。

(4)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本质要求,需要形成制度化的工作程序

制度化,是解决我们如何贯彻执行制度标准、如何进行标准化作业的问题,只有保证每项工作的流程顺畅、有效运行,保证每个控制点的数据准确、处于受控状态,才能保证各项制度标准的有效执行,提高各个层面的工作执行力。

为了持续改进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流程化”管理体系,使“流程化”工作方法深入人心,变为每个人工作的自觉性行动,形成制度化的工作程序,2009年度厂内共组织了七次规范化研讨活动。分别由机关各部门专业部门领导、专业管理人员介绍如何从本职工作做起,开展好流程化管理活动。建立流程化典型介绍的主要内容为:简述对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的认识;详细介绍本职工作的业务流程及其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数据、控制手段;分析本职工作的现状、查找问题及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然后由厂长、书记进行点评和总结。从第五次研讨开始转向为专项研讨会,第五次研讨会议请安全组介绍,如何实施安全规范化管理,并“以安全事故为零为目标,建立和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体系”,生产技术室主任谈如何借鉴安全管理体系经验,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调度室主任谈如何借鉴安全管理体系经验,建立和完善生产调度管理保证体系,设备管理室主任谈如何借鉴安全管理体系经验,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保证体系,综合管理室主任谈如何借鉴安全管理体系经验,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保证体系。第六次研讨会议研讨的内容是请生产技术室介绍,如何“实施运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然后分别由7个单位作业长,就“实施运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谈对于生产技术室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符合无缝厂实际并满足客户需求,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结合本单位实际,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无缝厂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确保本质上提高产品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第七次研讨会议内容由设备管理室介绍:“实施全员规范化设备管理,构筑预知状态维修体系”,然后由12个单位作业长研讨的主要内容是叙述实施范化设备管理的必要性、目的与手段,叙述点检定修制规范化管理方法,构筑预知状态维修体系,保障设备稳定运行,设立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5)数据化管理是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事物缺少数据的描述如同一潭死水一样没有生机,透过数据看实物本质,充分地认识数据里所隐含的秘密,通过人与数据有机地建立,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流程内存在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构建数据化管理平台是提高我们管理水平迈出的第一步。

管理者重视数据化管理,是实施数据化管理的基本条件,管理者重视数据化,重视人的因素,确立人和数据的有效组合,充分利用数据的作用或功能,认知和使用数据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构建数据化管理平台按照数据化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管理者重视数据化管理,确立人和数据的有效组合,充分利用数据的作用与功能,不断认知和使用数据的价值,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此构建数据化管理平台。数据化管理更是异议管理工作的基础,处理异议的过程正是数据化管理充分体现的过程,用数据说话是异议处理的根本。

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数据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凡事用数据讲话,以数据做为依据,己形成一切工作的必需要求,如每天的调度会必须用数据说话汇报,2010年制定的降成本目标措施工切以数据为根据,一切总结汇报必须用数据表示,即能定量的决为定性,同时又为断推进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统计报表的完善性。

三、规范化管理实施的效果评价

我厂己建立起一套完善了规范化管理程序,达到了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循序渐进地不断改进,并在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推进。规范化管理在无缝厂的建立与实施,促进了成本不断降低,2009年实现降成本2639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管理工程论文: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参与成本管理的探讨

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束缚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的一大难题。本文拟从国有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科技人员,培养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参与成本管理,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作些探讨。

一、科技人员与成本管理现状

1.成本管理将科技人员排除在外。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参与人员,大多数只限于财务部门及其下级成本核算人员。因为成本管理只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科技人员很少参与,他们更重视产品的开发和研究、生产质量控制等。这种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合作、沟通的方式导致相当多的企业成本分析意识淡薄,成本构成分摊失实,成本信息失真,从而严重影响了管理者决策。

2.成本控制忽略产品设计阶段的决定性作用。一般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仅限于生产过程,忽略了产品设计过程对成本大小的决定性作用。在整个产品成本控制过程中,产品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产品在设计时就决定了材料、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等。不同的产品结构、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制作过程,其产品成本的差异会很大。其次,一个新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水平基本上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决定了。设计不合理引起的产品技术的先天性不足,是用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控制措施所无法挽回的。要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就必须依靠科技人员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等。

3.财务透明度低,限制了科技人员参与财务分析和管理。这里的财务指成本核算的账目,包括总账和各种台账。除财务人员和管理当局了解之外,其他人无权过问,从而导致科技人员历来就以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生产质量控制为主,无权参与财务分析和管理。同时科技人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也不具备参与成本管理的能力,因此不太关心企业成本核算。

4.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培养制度。激励机制的强弱与成本控制力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但大多数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只有惩罚制度,而没有激励制度。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还是变废为宝,均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科技人员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大多数国有企业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和贡献极不对称,严重影响了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正是以上原因导致了目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落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为此,笔者提出,必须重新对科技人才进行定位、培养和管理。应在国有企业实施“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人才体系,这对成本管理大有裨益。

二、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参与成本管理的设想

1.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内涵。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是指既精通本行业技术,又懂科学管理,同时熟悉财务工作的一种复合型人才。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应具备如下素质:①精通专业技术知识。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首先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是研发新产品的带头人,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力量,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问题能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②熟悉技术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够在带领科技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处理好科技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和协调问题。同时,还能参与成本管理,开展成本分析等。③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熟悉宏观经济、企业管理、法律等学科知识。其中财务会计知识包括会计学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尤其熟知企业成本的组成、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并能熟练地将财务会计知识应用于技术成本管理之中。

2.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职责。

(1)协助财务人员将传统成本的管理范围进行扩张。美国学者指出,现代产品包括了核心、形式、附加三个层次,它们构成了产品整体。同时生产环节重要性的下降及产品成本知识含量的增加使得企业的成本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表现为研发成本、服务成本或后援成本的比重日益上升。在这种成本结构中,非产量驱动的研发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比重已上升到了重要程度。此时,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已不能传送准确合理的信息。因此,为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可以协助财务人员对传统成本的管理范围进行扩张,从单纯的生产阶段成本核算扩张到研发阶段成本核算及服务阶段成本核算。

(2)将技术革新同降低成本相结合。任何企业都涉及大量的技术,有优势的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成本优势。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应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运用价值工程手段控制产品设计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设计方案。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设计者必须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通过价值工程分析,确保产品的基本功能,合理保留为实现基本功能而添加的辅助功能,坚决剔除过剩功能。为此在开发与设计新产品时,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只考虑技术问题,还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开展价值工程分析,追求技术和经济的最佳组合。

(3)参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①参与成本降低目标数额的制定和调整。新产品的现行成本是指没有采取任何降低成本措施,并且对新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变化情况予以调整之后的现行制造成本。这个数字完全通过经验估计而来。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数额必须通过总工程师、产品设计者和财务人员的协同努力来确定。当供应商价格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也主要依靠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和财务人员对成本降低目标数额进行调整。只有成本降低目标数额制定恰当,才能为降低成本指明方向,正确考核经营者业绩。②参与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标准不能仅由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管理当局制定,还要有科技人员参与,否则该标准可能有失偏颇。③参与成本差异的分析。在实施标准成本的企业,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由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的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4)其他职责。企业有时候会出现资金的暂时困难,除了正常的筹资渠道外,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在企业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利用企业的设备和科技力量承接外来加工业务,获得加工收入。同时对企业的废料进行再加工利用,变废为宝,节省原材料资金,也是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职责。

3.实施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优势。

(1)连接了科技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传统职责的断层,在成本管理中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使双方能更好地协调、沟通,避免成本降低措施的盲目性;在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努力下,能实地解决成本项目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优化成本状态;进一步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实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2)在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参与下,成本核算能够实实在在地反映成本实际状态,成本信息能够真实反映生产耗费状况,成本控制更有针对性,成本分析落到实处,成本考核更加合理;增加成本核算的透明度,通过了解成本状况,更能让广大科技人员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出技术革新措施,降低成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实施和培养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的途径。

(1)大集团、大企业可走后续培训之路。制定对在职科技人员进行培训的计划,包括技术培训计划和财务知识培训计划。给他们重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实现永不满足、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勇于挑战的愿望,打造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2)增强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要使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成为降低产品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他们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使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增强广大科技人员的成本意识,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3)单独设置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岗位。财会技术管理工程师作为一个岗位单独设置,享受与其他职称相当的应有待遇,在受聘期间,他们获得的收入应与其承担的权利、义务、风险相对称,权责应与奖惩、任免挂钩,其享有的权益与待遇应与其付出的劳动和贡献大小相匹配。

管理工程论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效益(或利润),而效益是由收入和成本之差决定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益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工程项目的成本上,而工程项目的成本是指在这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计。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水平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恰到好处的缩减节省这些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关键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体制成本;机制成本;素质成本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培养人才的摇篮、企业效益的源泉。因此,抓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对于施工企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性的工作。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那么就必须恰到好处的缩减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如何恰到好处的缩减呢?首先,施工的过程中全部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出发,提高整个工程的管理效益水平。

一、显性成本

1.提高显性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效益。在这些可以在施工预算中计算出来的成本中,即在整体工程项目的显性成本中,我们可以将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消耗的费用用在构成工程实体上,或者有助于这个工程项目实体形成上的费用称为直接成本。因为它可以直接被会计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并可以在核算中反映记录,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可以看出哪一项费用可以缩减,哪一项费用是没有必要的应该省下等。因为对于这个直接成本部分,对于这个工程项目来说,是公司管理者可以控制的,但直接成本相对于其他费用来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而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这部分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但也是最难控制的,应被列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核心部分,同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2.提高显性成本中间接成本的效益。所谓间接效益,就是指不是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同时,也不能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可以在会计核算中反映记录的那一部分费用。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组织准备中,以及管理施工的整体过程中的费用等都是属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但是,因为这一部分费用不比直接费用那么可以清晰的陈列,并且所占比列较小,包含项目比较杂乱,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工作人员的办公费,出差费交通费等,但是却有很大的缩减空间,有些不必要的费用可以直接省掉,处理得当就会恰到好处的缩减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二、隐性成本

相对于可以在预算中计算并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反应记录的显性成本,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费用不被发现,或者是视而不见,甚至在我们可以时常感觉到它们存在时,又不能轻易的做出确定性的分析,计算,记录等操作,这就是我们说的隐性成本。

1.隐性成本中关于体制成本的缩减。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体制比较落后就会使项目的成本升高,这样就会轻易的导致在收益不变成本升高的基础上经济效益下滑。这就直接反应到整体工程项目效益水平的降低。

(1)体制成本的缺陷。体制成本主要体现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它已经不再适应日以增进的工程项目发展趋势,在不断前进的企业工程管理项目上,显得不再有什么显著作用,而新的管理规律使得传统的管理体制有些格格不入,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迫使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发生问题,例如同一个机构却分成很多机构,产生机构重叠,造成成本提升,又由于层次过多,机构重叠,造成的施工队伍逐渐庞大,再者整体的工程项目本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在逐渐庞大的工程队伍中,由于工人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人员构成相当发杂,真正施工的工人只占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庞大的队伍中,能够真正带来效益的只占少数,而企业还要负责这些庞大队伍的开销,队伍不断庞大,而工作效益逐渐降低,使得企业的效益受到很大的负面冲击,让工程在整体上延长进度,这有导致整体工程效益的显性成本提升,最终反应到企业工程利润降低。

(2)体制成本的改革。因为工程体制的落后,不适合工程的实施,才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可以重新进行相对应工程整体的适合的体制改革,编制适合此次工程的体制,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当前的形式,以及此次工程的目标,将原来传统的工程人员简编成适合当前工程的人员分配。将原本庞大的施工队伍中,只占据成本消耗,却不能带来企业工程效益的人员撤离,将真正的施工人才扩增到适合的程度,这样,缩减了庞大的施工队伍的同时,可以缩减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使得最终的利润大大的增加。又如,企业的工程管理一般都会分成阶级的管理方式,例如一级项目管理,二级项目管理等,因为工程的设置构建分层,会导致每个阶层都有相同的管理部门,造成了部门的重置,部门的叠加不禁会造成人员开销的增加,还会使得工作的过程增加,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减少相同部门的叠加,适当增加适合工程项目的部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开销,提高效率,最终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

2.隐性成本中关于机制成本的缩减。(1)机制成本的漏洞。多年来,我们着重管理机制的健全,但仍存在着突出性的问题,在用人分配上由于各种“关系”的施压与盘根错节,让一些很有潜质资质的有用人才外流,而靠关系进来享受福利的人员却日益增多,在大家不曾注意的工人阶层,潜藏着一部分相当高的不利成本。再则,即便机制改革的好,但下达到个管理施工阶层却贯彻的不够清晰明了,使得再明智的机制不能真正的给工程带来有利的效益,这样的落实不力让很多劳务用工照顾关系更是空前盛世,腐败猖狂,引起管理混乱,导致工程质量拙劣,会发生多重问题,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营私舞弊的蔓延,让下发工程的资金不断外流,能够真正应用到工程项目的资金少之又少,使得工程质量令人堪忧,引得整体企业工程成本不断提升,而效率却不增反减,最终让工程延期甚至效益出现负值。(2)针对机制成本漏洞的改革。面对如此不堪重负的机制体制,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之重整旗鼓。在劳务用工方面,我们不走多层选进人才的方式,而是公正公开的经过筛选,让真正有潜质的工程人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工作人员,不贪图利益的工作人员充分融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缩减不必要的人员劳力,任用有责任心的管理者,将完善的机制改革贯彻实施整体的工程项目以及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及劳务用工。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积极的执行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家积极的贯彻落实完善机制的前提下,会让整体工程项目处于一个人心振奋的氛围中,这可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率大大提高,让工程项目的收益日益可观。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就去抓质量问题,这样就使得人员的责任心必须处于一个高度绷紧的状态,若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让工程的材料质量等出现问题后,再去审计追究奖惩,这不仅为企业工程带来极大及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使得机制成本又一次隐形地增加,得不偿失。

3.隐性成本中关于素质成本的缩减。素质成本是指由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索赔不力、效率低下,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增量成本或产生的很大的机会成本。项目经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领导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项目经理应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1)素质成本的严重性。一个工程上下能让企业盈利的一个制胜之道就是用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若是上则工程的管理人员,下则工程的施工人员都没有良好的素质修养道德观念,都将自己的思想至于最高之位,人人都不能体会工程的真正意义价值,这样只会“富了和尚,穷了庙”。个人虽是收益可观,但没有足够的素质道德的约束,难保由于私心与贪图利益,而让工程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当工程竣工之时,又有多少隐忧在其中呢。首要问题是要正确认识为什么要当项目经理。是为企业奉献还是为个人捞钱?通过管理项目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合法合理地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应得的利益是我们应当倡导的。企图通过管理项目发财致富的人只能是“富了方丈穷了庙”。项目经理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公关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要有施工技术、有施工经验,熟知施工组织设计、掌握施工预算,能看懂财会报表,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头脑清晰、决策正确果断、管理控制有方、当家理财有术。少数项目经理虽然拿到了一级资质证书,但对于项目管理管什么、怎么管、怎么才能管好、怎样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重大问题,还处于朦胧和混浊状态。这样的项目经理管理的项目的素质成本将会是巨大的,可赚可不赚的钱赚不来,能省下的开支省不下,机会损失增加,增量利润减少。(2)关于素质成本的改革。首先,我们要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所谓有好的领头人,才能有好的队伍,各个阶层的领头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职责,责任,拥有优质的责任心才能胜任自己的领导地位,才能将企业的各个机制体制完善地落实下去,严厉的实施到整个工程中去,这样一级一级的贯彻落实,才能让工程全新的复苏。同时劳务用工的素质意识也是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的,才能约束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上的责任心,保质保量。当工程上下所有员工都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时,才能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损失及审计过程的过大开销,开源节流,为工程的盈利再添一笔。在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共同缩减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能将工程的效益推至另一高峰。

管理工程论文: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水利工程档案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历史资料的记载,也是水利工程开展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科研、抗灾等不同工作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档案资料应按照完整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要求进行整理编制,包括各种技术文件资料和竣工图纸及政府办理的各种报批文件档案资料应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同步进行,在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时,承包人要提交一套合格的档案资料及完整的施工图纸,作为竣工验收的条件之一,为今后的维修、管理和改建提供依据,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

一、建立档案管理网络,确保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水利工程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一是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全面负责对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在各业务部门指定专门人员担任兼职或专职档案员。二是要设计出可使用的档案管理信息管理软件,将输入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排列和编目,实现档案数字化,信息组织与管理的有序化。三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修订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四是建立科学的归档制度,归档时应对文件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在内容方面检查归档的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无论是在工程各阶段还是单位内的各个部门,都能从组织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转变观念,科学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各级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科学的管理意识,没有将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为了使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制定一系列措施,对水利工程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并根据水利工程复杂性的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从实际情况看,水利工程建设是比较复杂的,从项目申报到工程竣工的阶段比较多。这种工程形成的文件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而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施工要求急、建设周期短、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施工人员组成复杂,往往造成工程任务难完成;临时机构解散,而档案材料也随之消失。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及各阶段的工作安排,掌握每一阶段工作中需要形成哪些档案资料,对每种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收集方法:(一)追踪收集适用于工程周期短、形成档案材料快的工程。档案人员或兼职档案人员主动到现场询问和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程信息并指导和督促技术部门有针对性地收集档案资料。这种方法收集速度快、档案资料齐全,质量也比较高,但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大。

(二)分阶段收集

适用于建设周期长的工程。某些大型水利工程及某些跨年度的水利工程,我们始终保持与兼职档案员及施工、建设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加强催收,尽力避免档案原始材料的散失,这样能保证工程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

(三)强制性收集

适用于对某些人员分散、临时机构较多的施工单位。我们采用收取档案资料押金的做法。当一项水利工程报建后,施工单位先交一定金额的资料押金,施工单位将完整的档案资料移交给档案部门后才可退回这笔押金。这种方法对一些内部较复杂的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可以保证档案资料不会由于人为因素而流失。

三、明确档案资料管理的范围和要求(一)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范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设计、决策、施工、质检、监理、过程中验收、竣工验收、试运行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形成,并应归档保存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资料。

(二)档案资料管理的要求

一是工程档案工作应与工程建设同步管理;二是档案应完整、准确、系统,并做到图面整洁、装订整齐、签字手续完备,图片、照片等要附情况说明;三是竣工图应反映实际情况,必须做到图物相符,做好施工记录、检测记录、交接验收记录和签证,并加盖竣工图章;四是施工过程中的图片、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事故等,应有完整的文字说明,同时要详细地填写档案资料情况登记表。

四、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范围和要求,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水利工程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比一般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全面,他们不仅要懂文书档案,还要懂科技档案以及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类别档案。

因此,为达到水利工程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应对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工作中注意积累资料。这种培训与档案管理工作和工程同步进行,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一个切实的保障。

五、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档案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档案信息。例如2003年开封市境内清挖河道,当时的情况是黄河发大水,整个河道被淤泥覆盖,整个水利工程受损严重,农民灌溉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保丰收,利水情,市、县政府责成市、县水利部门针对内河清淤拿出整改措施,水利施工人员通过水利工程档案的调阅,迅速设定方案,抽调人员进行设计、测量、汇图各个河道的数据的汇总,拿出了最佳的清淤方案,第一时间交给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根据水利部门的方案针对全县境内各乡镇河道的现状,及时做出了清淤挖掘方案,并快速实施,使各乡镇的灾情降到最低,农田损失面积得到最大的控制,这些都是水利工程档案作用的彰显。水利工程档案的形成是水利工作者劳动智慧的结晶,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水利工作者利用。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业务部门和水利工作者,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就会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

近几年我们实施信息化管理,将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资源,这些档案信息无疑为我们水利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当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从利用档案中获得信息时,他们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从而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性,促使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管理工程论文: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探析

论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管理 开发人员 组织结构用户

论文摘要:通过对软件产品特点的分析,讨论软件工程管理可能涉及的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控制、文档资料等内容.

一、引言

软件工程管理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首先是人的传统观念,工程管理不为人们所重视;另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软件工程管理的问题也是刚被提出的。同时,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使软件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学科。因此.对软件工程管理,人们还缺乏经验和技术。但事实证明,由管理失误造成的后果要比程序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很少有软件项目的实施进程能准确地符合预定目标、进度和预算的,这也就足以说明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

二、软件工租,理的内容

目前软件生产自动化程度很低,在开发过程中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管理。我们可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分析软件下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它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文档资料等方而的管理。

(一)开发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一般分为: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初级程序员、资料员和其他辅助人员.根据项目的规模人小,有可能一人身兼数职,但职责必须明确。不同职责的人,要求的素质不同。如项目负责人需要有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对重大问题能做出决策的能力;系统分析员则要有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程序员需要有熟练的编程能力等。人员要少而精,选人要慎重。软件生命期各个价段的活动有分工又互相联系。因此,要求选择各类人员既能胜任工作,又要能相互很好地配合.没有一个和谐的工作气氛很难完成个复杂的软件项目。

(二)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不等于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这里的组织机构要求:好的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有效的通讯。软件开发的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三种组织机构。

1.主程序员组织机。ibm公司提出的主程序员组是软件系统结构化思想在组织上的体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组的协调和统一。一位高级工程师(主程序员)主持计划、协调和复审组的全部技术活动。技术人员(一般25人)负责分析和开发活动,一位后援工程师支持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并且在该项目继续进行时,可以代替高级工程师工作,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2.专家组。专家组强调每个人的才能,把每个人都看作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由这些专家组成一个开发机构。这种组织结构虽然能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往往有可能出现协调上的困难,选择这种方式要慎重.

3.民主组织.民主组织由从事各方面工作的人员轮流担任组长。很显然,这种组织结构对调动积极性和个人的创造性是很值得称道的。但是由于过多地进行组长信息“转移”不符合软件工程化的方向。

(三)用户

我们是为用户开发软件的,在开发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得到用户的密切合作和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要特别注意与用户保持联系,掌握用户的心理和动态.防止来自用户的各种干找和阻力。

1.用户不积极,不配合。这种表现通常来自对采用先进技术持怀疑态度的用户,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会在行动上表现为消极、漠不关心。在需求阶段,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很重要,通过他们中的业务骨千,才能真正了解到用户的要求。要使他们认识到: 计算 机的 发展 和应用是 现代 化的必然趋势,使用计算机将会带来巨大的 经济 效益:让他们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去取代某些可能过时的或淘汰的专长。

2.用户求快求全.这种表现来自对使用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中一部分人希望一个早上就能用上计算机,并且全能用上计算机。要他们认识到;开发一个软件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软件工程不是靠人海战术就能加快的工期。另外,即使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事情,系统也不能下于包罗万象,贪大求全。要根据现有的条件量力而行。如果系统大而全,必然会很复杂,开发时间就拖得很长,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个系统的失败或性能太差.

3.用户需求变化.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修改以前提出的要求。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不希望有这种变化。但实际上,不允许用户提出变动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每个人对新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全面的、准确的要求:另一方而还要考虑到与用户的关系。对来自用户的这种变化要正确对待:要向用户解释软件工程的 规律 ,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部分或有条件地满足用户的合理要求.例如: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软件的设计口标已经确定,这时用户要求的重大变化要导致设计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到软件开发的后期,一般不可能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要向用户解释清楚工程的内在规律,但对用户提出的如性能等局部方而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就要加以考虑。

4控制。人员控制是对开发组织内部人员控制。就是要保证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人员的频繁更换或流动将会大大增加软件出错误的机会。至少要保证软件项目每一期工程或软件生命期每一阶段中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同时注意发挥每个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控制要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并在各阶段进行经费的核算。在经费上失去控制,软件项目就没有经济保证。质量控制与各阶段的复审在意义和作用上是一致的,在此不再叙述。

5.文档资料。开发过程的各种活动后都要反映在文档资料上。每一个阶段的文档资料是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基础,又是对前面各阶段工作的复审。软件工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文档资料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要把开发过程中的初步设计、中间过程、最后结果等建立成一套完整的文档资料。文档标准化是文档管理的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在当今的软件工程时代,每个项目涉及众多的人力和物力,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否正式提出管理问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只不过是管理的好坏程度不同而已。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开发人员也随着增多,开发时间也相应持续增长。而对于规模大、人员多、开发时间长的软件项目,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和力求在确定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有效地、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按计划完成预定的软件项目。

管理工程论文: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的做法与思考

原文作者:佚名

2012年,湖北省农业厅坚持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农业和农村人才、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全省农业科教系统以阳光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培训为抓手,依托各行业、各部门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培养扎根乡野的“田秀才、土专家”,为全省粮食“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一、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为实施好阳光工程项目,湖北省农业厅将阳光工程与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有机结合,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农业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实施工作;召开了阳光工程工作部署会议,省、市、县三级种植、畜牧、水产、农机、经管等各行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强化各行业、各级一把手责任。确保培训服务于各行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 严格资质认定,创建示范基地。经各培训机构申报、县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审定、省农业厅复核备案,确定290个培训机构为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其中,农广校85个,约占基地总数的三分之一,农机校61个,龙头企业29个,农民合作社30个,农业系统推广机构50个,外系统培训机构35个。为提高基地的阳光工程实施能力,省农业厅制定了《湖北省阳光工程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以实现“八化”为目标,即办学队伍达标化、工作进展有序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培训模式特色化、台账登记诚信化、资金使用合法化、档案管理科学化、宣传工作常态化,组织巴东、宜都、枣阳等8个县市开展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在全省树立一批优秀基地典型。

3. 规范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效。一是强化基地负责人责任意识。采取业务培训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290名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负责人进行了强化培训,出台省级阳光工程资金使用范围指导意见,有效提升基地负责人的法纪观念、业务水平和惠农政策执行力,规范资金用途。二是加强班级管理。严格遵守开班申请、“第一堂课”等制度,选好班主任、班委会,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三是加强师资管理。严把教师选聘关,建立首席讲师制度,研究制订《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首席讲师管理办法》。四是加强教材建设。省级组织编写了17本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6本农民创业培训教材,供各培训基地选用。鼓励各项目县组编适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确保参训学员人手一套。五是创新方式方法。在培训过程中,各地探索了“进村办班、入户指导”,“划片招生、集中培训”,“结合农事、分段教学”,“农民‘点单’、按需培训”,“冬春办点、提质增收”等培训模式。

4. 创新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培训实效。省农业厅制定了《湖北省农业厅阳光工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项目县市、培训基地实行量化考核,实行县市自查、市州核查、省级抽查、第三方考评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过程管理为手段、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一是实行量化考核。对项目过程、结果以及成效的关键性指标全部量化赋值,设立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同时设立“违纪违规”一票否决事项。核心理念是通过考核工作引导各地从“完成培训人数”到“完成好培训任务、发挥好资金的人才培养效用”转变,涉及到培训如何与主导产业结合、人才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指标体系。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价。这是该项目评估最大亮点,分值很高,占30%,是影响排序的最大因子。对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情况委托第三方进行电话抽查,学员培训时间、对象、内容、职业培训、创业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各抽查5%,专项技术培训班次抽查20%。三是组织各行业开展省级核查。2012年省级抽调畜牧、水产、农机、农广校、科技发展中心等各单位负责人,分别带队组成7个检查组,对76个项目县开展大面积核查,从反馈的信息看,各县市在阳光工程实施中做到了服务产业、服务行业的需要,兼顾了行业发展需求,得到各方高度评价。四是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将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在全省通报,与2013年项目安排挂钩。对评为优秀排名前十位的县市农业局予以表彰,通报给相关市、县政府。对排名靠后的5个县市,责令提出整改报告,并暂停一年安排国家项目资金,对考评排名最后的一个县市实现末位淘汰,不予安排项目。通过绩效评估工作,打破干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干与不干照样分项目的格局,形成良性竞争局面,不仅有依据把钱分好,而且有理由激励县市把项目做好,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效益。

5. 加大媒体宣传,强化社会监督。为更好地发挥媒体第三方监督的作用,促进各项目县更好地实施项目,农业厅要求每个县市每月不得少于两篇材料在媒体上宣传,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2012年,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了湖北省阳光工程的培训项目。其中,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先后报道湖北省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典型7次,农民日报专栏报道湖北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次。此外,省级主流媒体,如湖北省电视台、《湖北日报》、《农村新报》,多次冬春大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信息,跟踪项目实施成效,社会反响强烈。同时各地也借助电台、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加大阳光工程宣传报道。媒体的介入,营造了领导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农民满意的良好社会氛围,出现跨区报名、慕名前往培训的火热场景。如2012年张桃林副部长视察湖北省东西湖农广校时,适逢他们举办创业培训班,有来自重庆、湖南学员和来自全省其他市州的学员,纷纷向张桃林谈学习的体会。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湖北省农业厅在阳光工程项目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反观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还有许多问题没有破解,就阳光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还有三个不适应。 [论文网]

1. 阳光工程的覆盖面窄与农民素质提升需求不相适应。湖北省每年接受阳光工程培训人数不足农业劳动力的2%,加上农业部今年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阳光工程目前的培训层次有限,还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和农民素质提升的多样化需求。

2. 项目实施要求高与管理人员素质不相适应。从近年国家阳光工程项目指导意见要求看,阳光工程服务行业层次更多,覆盖面更广,目标更加量化。一方面阳光工程培训和行业结合更加密切,非常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特别是近期国家审计署对阳光工程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这些新变化,不仅要求从事科教工作的同志,既要有很强的调研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合协调能力、项目监管和项目执行能力,还要有计算机数据分析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而目前许多地方科教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地方还存在管培不分问题,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3. 农业教育培训体系薄弱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不相适应。农民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多年来缺少专项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研究不够、培训基础条件差等都不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

三、对策与措施

1. 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协同推进阳光工程实施。组织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经管等行业开展摸底调研,深入了解各行业需培训对象的数量、分布情况,确保在底数明、数量清的基础上制定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充分依靠各行业,协同部署、协同检查、协同推进阳光工程实施。

2. 强化管理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监管能力。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和认识不到位,都可能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省农业厅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担当意识,提高业务能力,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3. 加强培训条件能力建设,提高培训服务水平。省农业厅将积极争取财政和社会资源,着力加强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规范、健全农民教学课程系统,努力建立适应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培训体系。

管理工程论文:关于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项目管理概念,探讨了强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强化措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管理层面涉及到工程管理体制的完善、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方法的变革等方面,再有地区性差异和投资多元化等缘故所导致的各种管理模式共存和并行的局面,均使现代管理概念的项目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由此可见,探讨如何强化项目管理工作的问题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1.1 缺乏较新的项目管理概念。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企业在找寻机遇的同时也必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挑战,由此会让一些只顾眼前利益的企业还抱着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运行方式,企业中的资金配置不平衡,在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聘用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对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提高却难予重视,不免内部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样的管理理念极大地限制了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制。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项目管理体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及时意识到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同时设立一次性的项目经理部为项目的高效运作发挥作用。但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管理仍继承了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导致资产利用率降低,成本急剧上升。

1.3 缺乏清晰的项目管理内涵。不少企业仍然缺乏对项目管理基本内涵的学习和了解,认识观念模糊,造成项目管理机构不规范、固化等现象;有些企业在招标时拿建造师资质证去投标,可中标后却由别的甚至连执业资质证都没有的人去干,项目经理只挂名不出征;很多企业在项目经理责任、权利方面还比较明确,可在项目经理的利益方面干好干坏一个样,责权利的不清严重阻碍和挫伤了项目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当前“项目管理就是个人承包”的误区还没有彻底消除,“以包代管” 、“挂靠单干” 的现象仍然存在,两层关系不清造成越权争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推行成效。

1.4 缺乏正确的项目管理方法。在项目管理中,对项目不能完全根据其特点编制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只是套用以往相关的经验进行修编,与施工实际的欠相吻合必然给施工带来麻烦。同时,对进度计划的制定多为沿袭古老的横道图编制,而很少采用先进网络计划技术;对结算款的处理为避免与业主的矛盾,通常不能及时结算;对工程控制的日常控制和前期控制,往往缺乏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正确方法的实践等。这些欠合理方面的存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1.5 缺乏经营管理的稳定性。由于建筑产品和施工生产的特殊性,建筑企业在管理上的特点与其它企业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标方式的竞争性。根据我国建筑法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是通过投标竞争的方式来承揽业务。中标后再通过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来确定彼此的经济与法律关系,但由于进入壁垒低、企业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大多数企业只能依靠低价

标方式来取得业务。

(2)经营业务的不稳定性。采用竞标方式承揽业务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经营生产业务量的不稳定性,从某一个具体项目看,企业能否中标,一方面与企业的业绩、技术、管理、资金等综合实力密切相关,也与投标策略、信息掌握有很大的关系,具体项目的中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3)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在作业环境方面,建筑施工大多为露天作业,受天气、气候、地质、水文的影响较大,作业条件较差;在管理环境方面,不同的投资主体、多变的项目管理模式、不同地方的政策,都使得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念界定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应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飞跃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科学领域和先进管理模式,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某项复杂的一次性生产或工程项目形成全过程的管理。因为工程项目管理不仅要求“知”,而且要重视“行”,强调实践的验证,所以项目管理必然离不开人,离不开组织者和领导者,离不开方法和手段。作为对某一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必须有一个责任主体,就是项目经理;必须有一个管理模式,就是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管理载体,就是项目经理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产生和提出,是基于学习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和国际项目管理方法的引进这一背景,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推行,使建筑施工企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生产能力提高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借鉴和推广这一管理模式,对于工程项目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是管理科学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所谓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工程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的各种目标,而对项目所进行的全过程的所有诸如决策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等九个方面。

2.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原理,就是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因为项目本身就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目标和过程是项目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1)目标管理。首先设立项目总目标,采用分解结构方法,将总目标层层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和可执行目标,并将它们落实到项目实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责任人,并建立由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目标控制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个项目,通常是根据工作范围、进度、质量、成本要求确定项目目标,因为所有的业主都要求按期完成实施的内容,并不超出预算费用,达到委托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2)过程管理。项目管理是一个整体化的动态过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造成某种结果的一系列行动。对于项目,有五个基本管理过程——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上述管理的过程在项目管理的所有层次上都发生。

3. 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3.1 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应概括为“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 “四控制”即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三管理” 即现场、信息、合同管理;“一协调” 即组织协调)。项目目标控制要以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等作为灵魂,以组织协调为动力,以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为手段,以现场管理为保证。

3.2 规范项目经理的定位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经理,是负责对建筑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人,对项目客体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活动。

3.2.1 明确项目经理的地位。项目经理应是企业内的一种岗位职务,是由企业法定代表人聘用或任命的在项目上的一次性授权管理者和责任主体。

3.2.2 对项目经理的管理 。对项目经理管理必须实行两个制度:(1)必须是具有相应资质证并经过注册的人员,方可以项目经理的名义从业。对这项制度,实际上也是对企业进入市场在资质人格化上提出的具体要求。(2)必须实行项目经理执业资格证书与企业资质证书配套使用制度,将两个证书配套使用。在

市场竞争中,如果只有企业资质的一般条件,而没有项目经理从业资格这个必要条件相呼应,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局限,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就会失去约束,就不能有效遏制市场的恶性竞争,不能有利于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2.3 对项目经理的要求。(1)对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范围、时间和内容进行管理;负责从开工准备到全面竣工验收阶段的项目管理 。(2)项目经理只宜承担一个项目的管理。(3)项目经理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4)项目经理应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领导,接受企业管理层、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3.3 实行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原则。在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中,有必要明确一下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原则和管理形式。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原则应是:“精干、高效、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形式应为:实行以矩阵制管理(或事业部制管理)为主的组织结构形式,并坚持“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

(1)实行矩阵制(或事业部制)管理为主的组织结构形式。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应按照项目的所在地域、规模、复杂程度组建,项目所在地与单位总部在同一区域内的应实行矩阵制管理。矩阵式管理是指项目管理与企业专业职能部门管理成矩阵关系。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需要设置项目经理部业务岗位,其成员由项目经理提名,由专业职能部门委派。项目远距单位总部的可实行事业部制管理,公司可授予项目经理较大的人、财、物及经营管理权限。

(2)坚持“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所谓“三个一次性”,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的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项目经理部应是有弹性的、可变的、动态的,其人员随项目管理的需要而有序的流动。一个项目经理部只能承担一个项目,项目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必须解体。

3.4 建立有效运转的项目经理部。

建立能够有效运转的建筑工程项目经理部应做到以下四点:

3.4.1 按合理步骤设立。第一步是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任务和组织形式;第二步是确定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岗位;第三步是确定人员、职责、权限;第四步是对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目标进行分解;第五步是制定规章制度和目标考核奖惩制度。

3.4.2 合理配置人员。项目经理部人员的设置应紧紧围绕项目管理内容的需要,也就是“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和有关管理规定的需要,贯彻精干高效的原则。对项目管理工作究竟需要多少人,这就应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决定。

3.4.3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项目经理部必须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当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项目经理部的需要时,项目经理可以自行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但是应报企业批准。

3.4.4 适时解体。项目完成后,应当将项目经理部解体。项目经理部解体的理由有四点:(1)有利于建立适应一次性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2)有利于建立弹性的组织机构,以适时地进行调整;(3)有利于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审计、总结、清算和清理;(4)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的两层分离和两层结合,既强化企业管理层,又强化项目管理层。实行项目部解体,是在组织体制改革中改变传统组织习惯的一项艰巨任务。

4. 总论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无论是面对建筑市场相对繁荣的今天还是即将萎缩的明天,都有必要顺应潮流、未雨绸缪,以先进的理念引导企业的改革和创新,确保项目管理健康发展。本文利用动态工程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上提出改进和创新对策,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