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师教研论文

时间:2022-04-17 11:12: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教师教研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教研论文

教师教研论文:教师学习网络教研总结

最近一段时间,我校组织学校教师学习网络教研的相关知识。我在不断学习网络有关的知识的过程中,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知道得太少,有许多知识不会。越是这样就有一种急迫感,一种压力,驱使自己更加自觉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乐趣,内心得到一种满足。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经过了近几次的网络教研培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师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自主参与其中,就自觉地融入了团体之中。与团体同呼吸,共进步。既完善自我,又相互帮助。网络教研为教师学习制定了共同的内容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好展示自己的多种舞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在学校圈子论坛上它聚集了大量教育教学的可视个案。教师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教学事件进行完整的描述、解释、总结、理解、反思,这些具体的教学个案,有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根据个案的类通性,作出创造性的教学决策。所学的东西不断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又不断地交流升华,教师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信心,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型教研组的创建,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和工作观念,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集体创造力,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创建活动使学校得益,教师得益,这也恰恰体现出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双赢”理念。

我校在网站上相继开通互动性栏目——校园论坛,精化博文等栏目,可以让我们广大教师网络中抒发自己在教学中的各种心得体会及交流教学经验了。我也经常上网浏览这些内容,觉得对自己受益匪浅。以前上网一向给人的印象就是聊天、游戏,偶尔是在需要时上网查找些资料,拼凑点东西。而现在通过学校网络教研的学习后,我发现好的教育论坛却不是这样,它是一个现代化的、跨跃时空、地域界限、多层面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在那里可以和本校仍至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育专家学习、交流、探讨。在那里可以遇到好多的名师、专家,可谓人才济济。在那里可以和这些名师、校长、专家们“亲密接触”,也常能获得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和成果。在感受着这些名师、专家们的精彩的同时,我也会被一些不知名的一线教师们的真实、鲜活的反思案例所感动,课程改革的酸甜苦辣在那里都可以品尝到。应该说在网络中学习,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是在体验着别人的实践,感受着别人的内心思考。这些素材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财富,这样与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互动也是我做教研员以来所梦寐以求的。我意识到,这种网络资源是应该好好利用的。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在浏览这些内容的时候,看到了学校老师写的对于《美丽的小路》这节课的教学心得,里面详细的介绍了讲课的内容,教学难点等,恰巧我也正在准备教授这篇课文,这位老师所说的教学难点我在考虑如何给学生讲解清楚的内容,这位老师的文章给了我很好的思路,我马上按照她提出的方法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我的教学的最大帮助,从此以后我更加详细的阅读各位教师在这个栏目里面发表的各种文章,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的体会到网络对于教学的促进的巨大优势,网络开阔了我的眼界,我也从各位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中不断吸取经验,并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充实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提供起了很大的帮助。

但在网络学习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包括身边的一些老教师出现了许多困难和疑惑,甚至有了畏难情绪,从我自己的学习经历看,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这些困难也就会迎韧而解的。

一、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用实际行动去感知网络教研的意义及作用。

网络教研他是一种高科技的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它和专家及同行进行交流,避免面对面交流的拘束,通过和同行交流,接受专家的指导,不断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要勤上网,勤动手,勤动脑,拓宽视野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研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及教学的困惑和大家交流,让大家为你解忧,帮助你。

三、 要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在本组内自发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通过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由浅入深,调动教师自发提高,本组教师互相交流讲课思路,逐步使本组教师迈入网络教研并使用网络教研这一工具

网络教研是一件非常好的促进交流,提高教学的途径,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更加充分的利用这个平台和环境,共同提高,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质量。

教师教研论文:小学教师教研工作总结

春来春去又一期,一期来,我们在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本着科研先导,以研促教,教为学服务的研究宗旨,坚持不懈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带领全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研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教育教研工作,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为了做好本期的教研工作,推动本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放矢,我们开学伊始,计划先行。我们根据我镇的教育教学现状,认认真真地权衡利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二 、狠抓有效课堂教学更多教师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根据县教研室的要求和我镇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有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特邀教研室陈林青副主任到我镇作了效课堂教学的讲学,同时为我镇的全体小学教师送了两节课。这两节课生动具体,有效可行,教师易学易仿。听了讲学和课后,教师们感触很深,纷纷跃跃欲试,每个村校都进行了一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并邀请我们听课指导。为此,我们还特地写了《如何让课堂有效》和《新课改课堂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两篇论文与各校教师一起学习。其次,我们还分别进行了备课、听课的指导。指导教师领会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教材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都能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高标准地完成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及时对全册教材进行集体教研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明确教学思路。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及时进行了教研探讨,并把学习到的教育新理念运用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本校互听、校际交流、外出观摩,每个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三 开展活动促教学

为了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发展,我们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研活动。本期开展的教育教研活动主要有:校际教研交流活动、电化教学公开课、作文改革公开课、复习研讨课、语文青年教师比武课、有效课堂送下村、还举行了五年级学生语数知识综合竞赛、小学生读书活动演讲、征文比赛、小学数学一、二、三年级口算竞赛 等活动,从多方面开展素质教育。

四、抓常规保质量

为尽可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从教学计划到备课到上课到课后反思、批改作业、校本培训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段考后督促各校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6月23至30日,组织检查组进行了一次教学常规大检查,表扬奖励了一批教学常规先进教师,对一些教学常规优秀典范的做法进行推广学习。

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无止境,为自己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展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我们常常教导自己和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平时多读书看报,有机会多学习取经,鼓励教师多写心得体会、教学所见所感、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教研论文:幼儿园教师教研记录

全国教研员参观――教研活动

李建丽:各位老师,刚才我们都参观了,也都休息了一下,现在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就是我们的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是由我们棉花胡同幼儿园副园长张立老师主持。(立:大家好!)好,张老师情。

张立:各位专家、幼教同人,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全体教师欢迎大家到棉幼做客。首先我先介绍一些我们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发挥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让教师在研究自己、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选择教育构成,以及贯彻《纲要》的全过程,我们经过“十五”课题――《创设丰富可选的环境,促进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师已经知道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必须创建丰富可选的环境,而且在实践中也尝试去做。大家可能刚才也看到了,我们有许多丰富的活动,比如说《参观小吃店》,然后再回到班上开小吃,“小吃馆”;还有是亲子郊游活动;还有给孩子筹备一些艺术展;让孩子自己设计小舞台;等等。还创设有个性化的区域供孩子游戏。但是活动是否真的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师幼互动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真正尊重了幼儿个体差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为什么教师知道怎么做,在实践中又往往做不到呢?通过观察及不断地与教师沟通,我们发现教师对《纲要》条文非常熟悉,但是理解不够,而且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操作,有时会回到以前的做法。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个是忽视幼儿原有经验,第二个是对玩教具的研究不够,第三个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有待提高。针对教师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建议研究的问题是:区域活动如何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由于教师对玩教具是比较关心的,所以我们决定将研究玩教具作为一个切入口,引导教师反思玩教具和互动,是否真的有效的支持幼儿,反过头再调整教师自己的行为。教师的学习特点其实就是具体可操作的,于是我们就在日常教研中引导教师步步深入,我们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些台阶,比如说操作式体验,环境和行为的设计不应该是老师凭空想象的,必须是源自孩子的,在设计活动和玩教具投放过程中,教师先亲身操作,通过教师这种亲身操作能够提前预知和把握教育目标的价值,以及幼儿可能遇到的难点,使教师的支持有准备;第二个是再现事实的方法,“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做不到位,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机会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想要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去了解孩子,再现事实的方式可以不断调化教师关注孩子的行为,非常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引发我们因人施教的思考。第三种方法是追问和质疑,每个人都有思维的局限性,通过质疑可以帮助教师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平时很平常、顺理成章的观点和行为,可以引发教师的思考,这个方法对教师学会反思非常有帮助;第四个是对比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也感到对比分析特别好,为什么呢?单独看有时看不出问题,但是在对比分析中能够凸现问题,引导教师注意和思考。我们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就是像我们照片上所呈现的,我们在交流自制玩教具,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就是玩教具本身的问题,想知道教师对提供玩教具有哪些困惑,她们是如何理解玩教具要贴近幼儿生活的。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是物化目标,物化什么目标?

第二步呢,就是我们通过大班看实践活动,分析去看孩子具体表现,通过这种多层的教研活动,解决教师观察孩子的问题,引导教师发现孩子的不同表现,思考怎么主动的、有目的的去观察孩子的表现。

第三步活动就是以大班搭砖房的活动为切入口,组织教师亲身体验搭砖房的这个游戏。然后就是今天我们组织的这个教研活动,通过录像研讨的方式,引导教师思考,区域活动在观察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拓展、丰富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

老师们,昨天我们都亲自玩了搭砖房的玩具,你们能不能回答上次我提出的思考问题?我上次提的问题是什么还记得吗?(教师众口纷纭)还有就是说这个玩教具能够发展孩子什么,它的价值是什么?好,咱们顺着说,咱们先说这个玩教具能发展孩子什么?你们觉得呢

(T1:我来吧。)

王培:通过和老师昨天玩这个玩具,我觉得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孩子之间的合作、交往问题,因为它提供的这些东西比较多,如果一个人搭建肯定是困难,这时就需要同伴的加入,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玩具能发展孩子的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

张立:好,还有吗?

张晓艳:因为我们昨天在玩时,一开始没搭成,后来又一个老师就问“唉,有图吗?”所以,我觉得这个材料可能能发展孩子的识图本领。

蒋小燕:我觉得可以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因为积木比较轻,所以孩子需要手眼协调比较好才能往上堆。

李宏东:我认为可以发展孩子观察能力,他必须要仔细地去观察。(立:观察什么?)观察比如说样图,它是有样图的,所以你必须要不断地去仔细观察;还有一个我觉得可以发展他的空间知觉。

刘凤阁:嗯,我觉得它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还有孩子原有经验,对已经知道的房子的记忆,进行提取。而且孩子在看图的情况下,不一定非与图搭得一样,可以与图不同,这就发展了孩子的创造力。

张立:嗯,还有吗?刚才大家说得很多,有社会性方面的合作,有认知方面的识图;还有空间知觉、观察、创造性;等等等等。那好,在你玩完后,如果你是大班教师,你预设孩子有什么困难?因为你们也遇到困难,所以你们预设一下孩子在玩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张晓艳:我觉得在搭的过程中吧,就是有那个,他可能有搭高的经验,但是在搭砖房的过程中的第一排、第二排的错位搭的经验,有的孩子会有,可以这样搭,但有的孩子只用搭高的经验,会搭得不稳。

胡素华:我认为孩子还会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门和窗子的区别。虽然它们大小有些差异,但对孩子来说哪个当门、哪个当窗户,我觉得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窗户与门的结构是一样的,而且是一样开的,所以我觉得孩子会遇上此问题。

刘凤阁:还有一个我认为是孩子在搭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是对着的,就是一个对着一个的。(立:就像刚才那样。)唉,对,也有可能是错着的。(立:这样。)对。(立:是吗,孩子可能是这样?)还有错位的这样搭。(立:这样吗?)唉,对。他有时还可能用那种小的,就是单的那种的。(立:这样呀?)对,这种错位搭。就是错位在那个拐角处,他可能用这个小的去搭。

张立:孩子还会有什么困难?

蒋小燕:那个房顶,我认为是比较难搭的,因为房顶有一个层次,要搭出个层次再往上安。而且房顶是两边各有一个孔,中间没有,所以它要对上去也是比较困难的。(立:等于是这个地方。)对对对。而且它有层次上去,才能搭出那种尖尖的感觉。

张立:房顶比较难搭。还有吗?

李宏东:我认为材料比较多,把房子建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有没有坚持性,他能否坚持把这个房子盖好。

张立:孩子搭建时需要时间比较长,还有吗?

栗育红:我觉得还有就是他在什么时候才可以搭那个房顶,对他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有的孩子可能就是想搭墙,他会搭搭搭,当他想搭房子时,会发现,因为还有个维度问题,这点对他来说应该挺难的。还有一个窗户的问题,窗户在中间,它两边还要有墙,还要去砌,这也是挺难的。

张立:嗯,还有吗?

张晓艳:我觉得还有一个就不是这种技能方面的,还有就是像刚才王老师说的,这里有一个合作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像昨天在上面我们玩时,老师搭时特着急,搭错了就拆了,另一个老师就跟孩子一样会说,“哎呀,这块根本不用拆的。”所以我觉得孩子这种合作在这个游戏中会体现得比较多,应该孩子会遇到比较多这种问题。

张立:好,刚才都预设了很多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那现在咱们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放PPT)看到吗,孩子在干什么?(T:搭迷宫。)小姑娘在干什么?这个小姑娘在炒菜。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什么?

张晓艳:我觉得可能是他不知道这是做什么使的,因为他没有楼这个概念在他脑海里,她只是对这个材料觉得在那扒拉扒拉挺好玩的,可以当作炒菜来用。

张立:还有其他想法吗?孩子为什么这么玩?

张晓艳:因为孩子有他原有经验,她会像玩娃娃家那样把棍当炒勺。

张立:孩子的需要是什么?这个是大二班的孩子,是吧?

单银雪:我想先问一下张老师(即,张晓艳),刚才看到这张图,说孩子原有经验是玩娃娃家,是吧?!如果是你,你觉得孩子这样玩可以吗?

张晓艳:我觉得应该是暂时的可以的。(张立:为什么?)因为看她我觉得她的表情是很专注的,无论老师认为这个材料、游戏是什么、要发展什么,她是在很认真地操作,所以我认为老师没必要打断她,可以观察或参与她的炒菜过程,在参与中引导她观察这些材料构造,问她“我们可以做什么?”那她可能就会通过这个游戏引发到别的游戏,或者是教师根据材料预设她的发展点。

单银雪:我还想接着再问,就是说你认为孩子是暂时可以这样玩的?(张晓艳:恩。)你大概预设一下时间能有多久。

张晓艳: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会玩太久,这个时间我认为可以在孩子这个互动的情况下去把握这个时间。

张立:这样啊,这个是大二班的孩子,大二班的哪个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你看到这个照片以后。

袁滢:我们孩子这个原有经验是我们班原来有这个迷宫游戏,欧文拿到这个小积木后也就搭成迷宫,而那个在炒菜的小朋友,她也属于那种对娃娃家游戏很感兴趣,我觉得,反正当时看到这点后还是让他们继续,还是在玩这些东西。

张立:嗯,因为你也跟我提到,你们班男孩子多,女孩子少。

袁滢:嗯,对。我们班情况比较特殊吧,男孩子有20多个,女孩子只有7个,所以,一开始我也没觉得这个特别大的差异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后来我感到,尤其是通过这次看孩子玩的情况吧,我忽然感觉到我们班女孩子的这种需求在班里得到满足的特别少,因为男孩子多嘛,所以会更多地关注男孩子他们的活动嘛,女孩子可能是被我们稍微忽视了,所以通过这次活动,看这个游戏嘛,应该更多关注女孩子,让这些女孩子她们的兴趣点、她们的活动多一些,所以呢,等于在后面,因为我们大班也做那个排练场的搭建嘛,所以我们也制作一些小头花或一些头绳,因为女孩子比较爱漂亮,所以在班里给这些女孩子一些任务,让她去做,一是满足她们的需要,能够给自己打扮或更漂亮。(立:有点像王培她们班那个芭比娃娃个性区。)嗯,对,当时我去她们班看,觉得我们班那些女孩子挺需要这些女性化的东西的。

张立:看到孩子这些表现你可能会想到孩子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她现在可能不需要搭房子,她需要一种情感的满足,所以像王培她们班为女孩子提供一个个性化区域,女孩子可以去那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也可能像大二班那样,给她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女孩子找些她们想做的事,让她去做。非常好。那现在我们回过头再说,刚才大家说过这个玩教具有很多教育价值,回过头再看这些玩教具,你怎么实现它的价值呢?你怎么让孩子实现这个玩教具所要感受的价值呢?要是你,你怎么做?像刚才大家提到,引发孩子兴趣,和孩子一起玩,有的可能是提供一些参考图或者有一些介绍,你打算怎么做?

李宏东:中间那个图是迷宫的。我觉得这个孩子可能对迷宫感兴趣,我们可以继续引导他,比如提取他原有经验,以此为基础,让他继续搭迷宫。我可以是高墙的,在找一些小玩具让他走一走,让孩子体验这个玩具的多种价值,可以堆高等等。然后呢,再给他提供些相应的图,还可以引导他跟他一起玩,还可以问她这个玩具还可以搭什么,就这样去引导他。

张立:大一班,你们会怎么做,你们也有这个玩具。

李莎:这个玩具的名字叫做搭砖房,顾名思义,开发这种玩具就是为了让孩子读图,然后让他搭这种房子,当然就是看老师你想让它达到什么目的。如果想发展创造性呢,你就可以让他自己去搭,如搭城墙;如果你想让他体会娃娃家那类的,你可以让他搭小床什么的;如果你想发展他的读图能力呢,或者是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就可以把图示出示给他看,让他根据图示搭。主要是你想发展什么,然后根据孩子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指导和材料。

单银雪:我想问一下老师,因为这个玩具对投放在大班的,你认为大班的孩子应该发展什么?

李莎:我觉得大班可以发展他的读图能力,在小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那些能力。

单银雪:今天我们就是针对这个玩具在大班的投放去研讨,这个玩具的价值和孩子的表现,所以老师刚才说像迷宫呀什么的,那是中班的,我主要是针对大班孩子来研讨。

孙艳:我觉得大班孩子的自主性要比中、小班孩子强一些,他们可能更愿意有目的地去搭建,更愿意克服困难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张立:好。让我们先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好不好?(放录像)孩子怎么做的?(T:放弃了。)为什么放弃?刚才咱们预想过,当他玩不下去或不会玩时我给他一个图,就是盒子上的图,刚才看见旁边有个盒子,就是这样的图,不过给他这个图后,他跟旁边的小女孩说,“你搭的是这个房子,我搭的是那个房子”,可他问什么还要放弃呢?

孙艳:他没有搭的那个经验,虽然你给他图了,他还是不会去搭,就是说他还是不会去搭那个城墙,所以,你看他搭那个门的时候,他只会在那个门的上面搭,因为它那又小揪揪嘛,他就跟那搭,可他搭了两、三层后就倒了,门就倒了,所以他不知道要怎么固定门,所以它经常这么倒的话,孩子就会放弃,因为他不会搭,他不知道那个房子怎么样才能搭起来。

张晓艳:我觉得那个图虽然很清楚,但放旁边孩子也没有看,我觉得这个最后就是说效果的问题。要达到这个效果,这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做的。如果孩子没有这个经验和技能的话,他不知道怎么样最后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所以他最后会选择放弃。(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你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图?)就可能是那种分解的吧。(立:步骤图。)或者是那种预设的难点的地方,就像刚才说的那种双层的时候是错开的那种的图,哪部分是难点的话提供分解的吧。

张立:这个玩具中本身有这么个图,一个步骤图。盒中有这么个图,但是小燕说可能想给各部分图,别是成品图,可能他就能够搭。还有别的意见吗?你还会怎么支持他?

栗育红:我觉得孩子在这儿搭着,但他没有个整体意识,意识到玩具应该是整个在一起,最后合成个房子,他们只不过是自己在那随意的搭,他们没有这么一个明确的目标。(立:那你怎么让他建立这个目标?)我也在想。(立:是直接提问吗?还是直接告诉他?)我也在琢磨,如果这个玩具在我们班,我可能刚开始就是让孩子随意的搭,然后我会给他个指示或任务,让他只要能搭成房子就可以了,到最后他要搭在这个板上,这对孩子来说就很难了,有一个限度问题。最后,我在出示这个要求,然后再一步一步读图,就像刚才张老师说的一个分解图。但是我觉得孩子缺一个什么呢,是一个他搭建的分解图,对他来说是很有益的指导,很有效的。

胡素华:我说一下吧。孩子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为什么那个房子他老弄门那块?就我看到的这个孩子,我认为他对房子的结构了解需要教师去指导,就是房子除了有人之外,有墙体,对吧,有窗户,那么如果你这样引导他,他就明白了,“我这门这块失败了,我可以还有别的线索可以走”,这是第一我要指导的地方。第二我要指导的地方是什么呢?我嘛,就是迁移,就是培养孩子那种迁移能力,咱们是大班的孩子,他有建构的能力,对吧,搭高这些技能他都有,我觉得,你看咱们大班也有积木区,我不相信孩子不知道如何往上搭。错位呢,因为大班前一段也搭过奥体场馆之类的,就牵涉到错位搭的问题,那么我就像一定要调动他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老师就是说必须要把握住这一点。这是我第二个要做的。第三个要做的呢,就是说,如果这个孩子这方面的经验呀,比如说,赶上个别孩子他搭时就是一片不是错位搭,那这时怎么办,我想我可能就提供一个小的图,那个图就是错位搭。我就想呢,咱们老师不管提供什么支持,一定要建立在你对这个孩子了解的基础上,他到底原有经验是什么,然后给予他适当帮助,不同的方式呀。

张立:刚才那个胡老师说了,要调动他原有经验,而且在他困难时给他交错搭的一个图,是吧?!咱们可以在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好吗?咱们再换一个孩子啊,这个孩子是一开始就提供图的,提供成品图的。(放录像)大家看到孩子是怎们看的、怎么用的这个图,他玩得怎么样?(T:拐角处看不清楚吧?)就是看图上的那个拐角处是否能看得清楚。能吧,能看清楚。就是这个于天他读图怎么样读的?(T:不错。)怎么能看出他好?(T:看着搭。)对,他一边看图一边搭,然后不会搭再去看图,然后他刚才那四个孔是干吗用的?(T:窗户。)对,他告诉别的孩子这不能搭东西,然后用手比划四个以后才能再搭墙,这是留给窗户的,所以图上是一个正面和稍微侧面的一个图,所以他完全是按着读图这样做的,是不是?他遇到什么困难?(T:拐角。)拐角什么困难?(T:连接。)就是墙体和墙体之间没有那个。(T:连接。)对,连接上。他为什么遇到这个困难?他开始打挺好的,就那个角没问题,他前面看图时那个角没问题,为什么这个角会出现问题?(T:因为这个角没在图上,图上没有。)那你给图解决没解决他墙体之间应该如何连接的问题?

栗育红:因为这个图它应该是个立体的。这个孩子只是他看到这面了,他照着去搭,他没看到的面,他就没有想到,他没有想到是一样的,他要迁移过去,他没有迁移过去,而且他在搭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他那个不是倒了吗,拆了,拆完了以后他没想到要两面一起拆,他只是拆一面,拆完以后他又搭回去了,他又拆另一面,之后又搭回去了,当时有一个女孩,在第三层搭了一块,是迁过去了,但好像于天又给拿过来了。就是这样,等于现在还是没有很好的能照顾到他不能看到的那面搭出来。(张立:就是你的意思是,他能看到的他能搭出来,他看不到的就不能。)唉,对。(张立:这要是你,你怎么办?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看了他就能搭,看不见就不能,他立体的那种空间的东西还没有发展好。

教师教研论文:园本教研——教师成长的沃土

【摘要】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模式基本延续着一种自上而下的计划式传统教学研究体制,教研活动中往往是领导者唱主角,教师习惯于被动接受。园长制定教研计划,各教研组照章办事。虽然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因为缺少了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问题的焦点是大部分教师在接受培训后仍然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工作起来没有激情,学习氛围淡化,教学缺少反思,同事间缺少合作,教学研究成为一种摆设。为了更好的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智慧不断增长,我园在保留传统教育模式优点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多元的教研新模式探究。如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改变教师的教研态度,增强同事间的合作等。

【关键词】 改变 增强 评价方式 教研态度 探究方法

一、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

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各种评价考核,每一次评价考核后,并没有对教师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遭到好多人的厌恶。但如果没有评价考核活动,大家做工作很难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教研会上,我提出了我的困惑,请老师们出主意。有的教师提出,考核评价的目标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要总与金钱挂钩,动不动就要罚钱,总说让教师尊重幼儿,在幼儿园也应该尊重教师。有的教师认为,考核评价的第一名只有一个,只有少数人能感到成功,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总达不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那如何让老师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呢?有的老师提出,能不能将考核改成考察?每次考察后,让教师充分讨论考察中所发现的自己、他人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心理负担,同时又对教师综合素质是一种锻炼,也达到了共同促进的目的。这种方法得到了老师们的集体认可,经过实践,最后把定量考核改成对各项活动的开放性考评,评语中包括优势与需要改进的建议。这种开放式的考评大大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由被动的参与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

二、改变教师的教研态度

我们总是说要转变观念,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往往出现观念与行为的偏差,在参与式培训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这种主动学习是通过教师对培训的主动参与来体现的。教师开始主动去观察幼儿的兴趣点,由“要我去做”到“我要去做”。

过去的教研活动总是我提出问题教师在会上讨论,现在教师们开始把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提到教研活动中,求得大家的帮助。例如:在开展“发出声音的纸”这一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时,中班教师在是否能让中班幼儿进行统计记录上产生了困惑。她将这一困惑带到了教研活动中,问题提出后就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班幼儿已具备了绘画的能力,可以进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班幼儿还不具备统计能力,用符号去统计就更难了。我说:“各有各的道理,那怎么办呢?”中班教师提出,那我就做一节观摩活动,请大家帮我看一看。在观摩课上,当教师让幼儿把纸发出的声音所用的方法记录下来时,在教研会上争论的焦点一下凸显出来。有的幼儿说:“老师怎么画呀?你帮我画吧,我不会画。”老师讲解了一番,效果不是很明显。针对这些问题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又进行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1、记录的适宜方式要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紧密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为幼儿积累记录的方式和经验,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统计记录,统计的方法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而定。

通过这样的教研多动的开展,教师感到收获很大,教师们都能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参加教研活动,有了困惑都会主动求得大家的帮助;有了收获便会和大家一同分享,教研氛围和谐,教师的教研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三、探究教研的方法

我们的老师备课,多是对着书本,对教材中的幼儿学习的重难点时常把握不好,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更缺乏仔细的思考和研究。所以,活动中常常出现对幼儿原有经验认识不足、备课难点找不准等现象,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对幼儿的了解和研究、对学科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设计了让我们感受和体验的学习情景,同时强调每位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也要亲身感受和体验所要教的学习内容,在体验中找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关键经验,以此为基础再来研究教法。如在进行体育活动研究前,我们首先找到冬天锻炼达标标准,大家还找到有关书籍做参考,然后分析各项目中不同工作的基本要领,对大家在讨论时有争议的动作,我们就亲身实践做一做。比如双脚连续跳,到底是前脚掌先着地还是后脚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助跑跨跳的基本要领有呢些,其中有没有腾空的动作?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找不准,于是,我们就上操场上实践,大家边看边研讨。结果,教师不仅找到了答案,而且引发了对以往组织这类活动经验的回忆,并进一步思考了材料上提供的注意事项和前期应做的动作练习等,为科学的设计出适宜幼儿学习的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支持。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将有力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向课程实施的转化,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以教师为本,以激发教师积极性,调动教师主动参与,以集体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教育教学实践为核心,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使教研活动成为以幼儿园为基础的,以每个教师为中心的,以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有效活动。

教师教研论文:中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和阻力

【摘 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关键词】:中学 校本教研 困难

中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和阻力是什么呢?本人走访了不同中学的一些教师,下面五点是对他们访谈结果的总结。

一、没必要研

校本教研的理论宣传并没有引起教师内心的共鸣,a教师说“校长曾多次给我们宣传过校本教研精神,但在具体执行时,也是走走形式,没怎么当回事。我们也是应付把任务完成,一月交一篇反思笔记,一学期交一篇论文,糊里糊涂就算过去了。”b教师是重点中学的一名老师,他说“在我们学校,校本教研是校长、教研员和教研组长为首的骨干教师的事,我们普通教师只是等、靠、要。等校长把实验区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拿过来,靠教研员把他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或向骨干教师把优秀教案要过来,自己只管上好课,批好作业就大事告成了。”c教师说“校本教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嘛!如果把写反思、准备优质课的时间拿来分析教材,研究考试方向上,让学生多做题,那学生的成绩不就提高了嘛。现在大张旗鼓的搞教研,没啥起色,反而弄的老师一身疲惫。”这几位教师从领导的角度,从教研责任人的角度,从提高教学成绩的角度认为校本教研的价值不大。

二、没条件研

教研过程中,不同的学校遇到不同的教研条件障碍。条件差点的普通学校最起码的图书资料都配备不齐全,条件好点的学校软硬件设备齐全了,但时间精力又上不去。d教师说“现在实行新课程,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搞校本教研的理论和方法是什么?我们很需要这方面的资料,可我们学校有很多年未购置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图书了。”e教师说“我们学校效益不错,校长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投入,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像教学光盘、电子图书、专家报告录音、录像等都有。图书资料更不用说,除了购买大量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外,还定了大量的报刊和杂志。关键是我们没时间看,没精力看。每天从早到晚备课、上课、上自习、辅导、批作业就让人很累了。”

三、没能力研

校本教研是伴随新课改而强调的新生事物,教师现在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校本教研的质量要求。

学校聘请高校专家到学校指导的机会少;教研员教研水平低,不能胜任教研任务;学校骨干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诸多的原因导致教师教研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从而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展开。f教师从普通学校的角度谈教师对专业引领的渴求。“校本教研与传统的教研不一样,可不是说搞就能搞的,得有一定的教研专业能力和水平。教研员是专业引领任务的承担者,但现在的教研员呀,都是多年不上讲台的老教师,或是厌倦了一线艰苦工作而通过走关系走到教研后台的。

他们每学期到校来检查一下教学工作,了解一下教学进度;或是过一段时间组织一次研讨课,我们根本上就得不到真正专家面对面的指导,也就不知道怎么去搞教研。”g教师从比较高的角度谈了她对专业引领的看法。“我们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比较高,我们不指望从教研员那里提高我们的教研水平,每次活动后听听教研员宏观上的指导和点评倒是可以。毕竟人家是专门关注这一行的嘛,有些地方就是站得高,望得远。不过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学校经常教师出去学习培训,但这些教师回来后很少作汇报。学习也定期请高校专家来学习作讲座,确实让我们开眼不少,但专家到课堂听课,评课很少,面对面倾听我们每个人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回答的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能力的提高。

四、研而无获

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聚在一起,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即“教学相长”。但真正的校本教研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应有的收获。这也是影响教师教研积极性的主要原因。h教师是一名普通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她说“我也想把教研活动搞出点名堂,但每次教研,大家拖拖拉拉,好不容易开始了,也是说话的说话,改作业的改作业,没几个人把教研当回事,遇到讨论的问题,也是七嘴八舌难有结果。这样的教研搞前搞后没两样,教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没有任何收获,谁还能提起兴趣?我们组长也知道这个理,就是没办法。”i教师是重点学校的一名年轻老师,他认为“很大程度上还带着传统方式的教研,不适合我们年轻人的特点。我们不会在固定的空间、以单调的方式去实现我们所追求的,更不会在这种条件下追求无为的结果。我们希望每分钟都用在有益于快乐、健康、享受、有收获的活动中。”

五、获而无用

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教研,不仅考虑教研成果能不能提高教学,还要看对自己是不是有用。然而考核上的不合理,使校本教研的价值大打折扣。j教师是一名年长教师,她认为教研是年轻教师的事,对年长教师尤其是快退休的教师来说,教研没有任何意义。而k教师这样认为“校本教研从本质上来讲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我们说它没用,那是人为化的说法,是我们的考核不合理,领导不重视所致。从我们学校来讲,有搞好教研的相对比较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教研也颇有成效。对教研绩效,我校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但相对于高考奖励,那就太不起眼了。所以教师谁还会跟教研过不去?”

总之,尽管学校情况不同,教师情况各异,但他们在教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是一样的。即思想上的没必要,条件上的不充分,能力上的不到位,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展开;校本教研的无成效和校本教研无用论直接抑制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校本教研的恶性循环。

教师教研论文:关于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传统教研范式申的问题,主张以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视教师为独立自主发展的人,赋权于教师,尊重教师话语,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实?的价值与意义。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新教研范式在教研目标、组织管理和学科教研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为学科教研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教研员;自主发展;人本主义

一、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理论基础

按照库恩的解释,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体系。库恩认为,“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他们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即一种“世界图式”或世界观。“范式一词通常被理解为人们看待与处理特定领域内的一种现象或一系列问题的基本原理”。本文中的范式指教研员与教师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英语学科人本主义教研范式指团体中英语教研员与教师围绕共有的英语学科教研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英语教学实践中问题时的基本理论、视角和话语。

最早提出人本主义范式的是泽兹纳(zeichner),“人本主义范式强调教师教育将教师培养成为完整的‘人’,促进教师心智、品格的全面成长,重视对专业知能中各种知识、能力、信念和态度的反思与经验重建”。人本主义教研范式是指教研员应将教师看做独立自主发展的人,促进教师心智、品格的全面成长,引领教师反思英语教学实践,重视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传统教研范式以客观主义为基础。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体现旧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即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性格、规则、自律、服从以及勤劳的习惯,培养一种专门的职业技能。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教研范式主张教学存在规律,它是一种稳定的结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制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研的内容为教研员指导教师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并将规律输入到教师内部。教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着教学中隐含的因果规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且价值中立,这些客观存在的真理支配并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教师服从于规律,处于被动的地位。教研员在研训中传播客观的教学规律,带领教师追求普遍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研的方式必然以教研员为中心,教研员控制教研内容以及教研的活,动方式。教师成为教研员知识的接纳容器,教研员的主张在教研中起重要作用。教研员在研训中强调统一和标准,认为统一的标准能预测教学后果并提高区域教研质量。

(二)新教研范式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张奎明博士则认为:“建立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以及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传统教师教育范式正在被解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主张教研的本体教学实践的规律是教师群体创建的集合体,它的存在取决于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方式解释教学中的各种教学现象。英语学科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认知离不开教师的个人语言教学实践经验,需要教师自身参与探究、反思、建构等活动,最终建立起教师个人对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解。理查德·亨利·托尼(r.h.tawncy)曾经说过“:只有当人进行思想,有自己的意志并且行动时,他才是真正的自己。”语言教学研究是基于个人教学环境的创造过程,每位教师在创造中积累对语言和语言教学的理解,教师的教学知识是独特而多元的。每位教师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教学知识。由于每位教师具有不同的经验,因而构建出的知识具有差异性和多元性。教研活动的内容是多元知识的汇集,教研员提供交往和互动的平台供教师理解与反思。教研活动的方式是开放的,不限定于具体统一的模式和方法,重视教师个别差异,教师在自我判断、自由选择中自主地成长。艾·伯林(i.berlin)认为:“那些曾经为了自由本身的缘故而尊重自由的人认为,应该自由地进行选择,而不是要别人代为选择,这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的教研范式体现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新的教研范式赋权于教师,尊重教师的话语,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实践的价值与意义,教研员与教师共同选择与参与者相关的教研内容,以教师自身的实践理性和反思理性为基础,引领教师形成个人独立的立场和观点,探求与自己相关的学习经验,构建独立的自我,在平等、交往和互动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中筛选各种信息,并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成长。教研员在新的教研范式中起支撑作用,以引导者、咨询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创造情境供教师在经验中构建实践性知识,搭建教师对话的平台。

二、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结构特征

(一)教研目标:引领教研主体一教师为“独特的专业自我”。传统英语学科教研范式以教研员训练和发展英语教师的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为价值取向,其目标定位为掌握熟练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英语教学知识和策略,教师将教研中接受的普遍教学规律运用于课堂教学。“传统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是技术效能。为教师教育确定了一个以具体的、外显的、可操作的行为指标为主体内容的目标体系”。控制与规约成为传统教研范式的一大特点,专业标准化的英语教学行为规范由教研员决定,并自上而下地严格执行,普通教师及学生对研训的内容影响甚少。

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以教研员引领和发展教师实践理性和反思理性为价值取向,教研的目标定位为教师自主诠释教学,建构其意义与理解,教研员引领教师成为独特的专业自我。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强调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实现知识现、教学观的转变。关注的焦点不是用专业的标准规约教师的行为,规约教师的行为并不能实现教师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改变,机械地限制和规定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教研中获得的知识只会成为僵化、不实用的教条,影响研训的效能。真正让教师实现成长势必以教师为主体,建立在教师的实践基础上,教研员引领教师积极地体验教学,诠释和反思教师的主观体验,领悟英语和英语教学中蕴藏的价值观和意义,构建教师个人独特的专业信仰和专业认同,构建个人的教学知识。改变教师的知识观和价值观,从而使教师成为独立的专业自我才是教研的真正目的。教师的专业自我影响教师在具体语境中的个人语言及行为选择,帮助个人根据教学情境自由选择适合的学生语言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理论转化为实践。

(二)教研组织管理:以平等、合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载体。“当前,教研室、教研员依靠其部分行政职能拥有大部分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分配权,享有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法摆脱的结构性依赖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学科教研员掌握一定的教育资源,享有检查、监督、评价学科教师教学的权利,受我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室呈省、市、县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如果教研员欠缺专业道德、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则难以避免工作中的武断与专制。“教师教育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方向是延续武断的、专制的官僚组织体制;另一个方向则是转向参与、合作、分享权力与责任、扎根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方式”。因而教研组织需要成为平等、合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成为新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载体。

在教研员和教师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平等地分享、思考、内化知识,在自身理解基础上构建个人的知识,形成个人独立的观点。教研过程中,教师主动根据个人需要选择知识并表达个人的声音,知识呈多元性、平等性和情境性。而非传统范式下不顾个人的需要统一被动接受教研员教授的知识,教师的个人观点无法得以展示,传统教研范式下的知识呈单一性、权威性和去情境性。因而,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平等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教研员与教师组成的英语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主要工作模式为立足教育现场的情景式协作模式,英语学科教研员为区域教学专家,熟悉当地教育设施及教师的实际语言专业水平及教师的实际需求,区域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特征、教材及英语教学资源、家长整体素质、英语教学问题等当地英语教学场景特征,同时掌握一定的教育资源,教研员能为理论转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能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英语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弥补理论与实践的代沟。因此,教研员引领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应立足当地的教育情境开展现场教研,全面地诊断当地的学科教学状况,为改进学科教学和管理提供咨询,同时发现学科教师中的有效经验和优秀典型,在区域内推广传播。否则将沦为游荡在理论与实践断层中的行者。“教研员角色定位:行走在理论与实践断层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起中介作用。在课程与课堂、研究与实践、行动与反思中发挥中介作用”。

(三)英语学科教研的目的:为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自主地形成专业信念、观点和看法,最终的落脚点在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因而教研关注教师的语言观、语言教育理念及师生观,这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思想、经验及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教师的观念是教师专业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观念与教师的专业行为是相互关联的”。教师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对自身教学情境的诠释与理解,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选择。教师所决定的教学行为产生的后果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反思、更新其教学观。因而教研的重点在于构建教师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被认为是教师专业“设备”的关键部分。帮助教师形成个人实践性教学理论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实践性理论是个性化、情景化、动态、不断变化的,决定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下的具体教学行为。教研是重新建构教学观念的专业场所,一方面,教研员挖掘教学中“隐性理论知识”并使其显性化,引导教师具备系统的教学理论系统;另一方面,教研员根据区域的教学情况补充、更新教师原有的主观性理论,促使教师个体形成“实践性理论”。

教研需要关注教师的知识观,尤其是学科知识观。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中英语学科教研更多关注学科本体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英语学科教研应强化教师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教师离校后专业知识与能力退化的问题,熟练掌握交际工具。但语言不能仅仅为表达意义的符号、人类交流信息的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中教研员同时也关注教师的精神状况,鼓励教师在语言中领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思考存在的价值,以语言为载体引导教师获取多元信息,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观点,教师在语言中得以成长。教师语言观的改变能帮助改变学生功利性语言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思想蕴意,在语言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成长。

学科教研的过程由传统的传递式改为批判式建构。由于知识社会中知识快速递增,语言的形式和功能随之不断加载新的内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价值观转变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这些因素导致语言教育环境异常复杂。独立、创新、批判的思维为教师解决复杂教育环境中的新教学问题提供自信,而教师的批判思维无法通过传统的传递式教研形成,互动、批判式建构才能帮助教师独立批判思考的能力。英语学科教研需以英语教学问题为中心,教研员引导教师基于专业知识和专业体验上互动并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研员系统地引导出教师的经验、观点和概念,将教师置于不完整、相互冲突、多种多样的观点中,为教师搭起脚手架供教师主动建构。与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从量上关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相比,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从质上关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强调教研的过程,教研中学科教师的主动生成,形成独立的专业自我。

三、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意义

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学科教研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传统客观主义教研范式向人本主义教研范式的转移体现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价值取向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转移,深层次关心教师的内心世界,由规约教师的行为转变为教师的自由发展。长期以来,学科教研重点放在技术层面,引导教师改进学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忽略教研员与教师互动对教师及教学的影响,忽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与解释。传统的客观主义教研范式偏重于教研员、专家的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忽视教师本身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忽略教师对教学合理的怀疑与批判、思考与解释,教师被屈从于权威。教师基于日常教学实践的知识被淹没在专家的话语中,无法得以彰显,而事实上教师也是知识的诠释者、建构者和创造者。人本主义范式为教师提供表达观点和思想的平台,体现平等、合作、交往的教师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构建专业信仰和专业认同、塑造专业自我,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范式的不可通约性只是说明二者在基本理念方面缺少共同的交集,但并不意味着两种范式之间是对立的‘非此即彼’(either—or)关系,在现实中两种范式完全可以以‘既有又有’(both—and)的形式共存”。两种教研范式无所谓正误和优劣,范式发挥的作用需视情境而定。客观主义教研范式曾在我国师资严重不足、教育条件落后的历史时期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客观主义教育范式仍旧有其存在的空间,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基本和前沿的教育理念,加强薄弱地区教师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熟悉最新发展动态,跨区域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在经济落后、师资薄弱地区用最少的财力惠及最大面。因而两种教研范式都具有其适用范围,新人本主义教研范式鼓励专业团体中教研员与教师开展苏格拉底式讨论扩大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概念和价值的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多提供一种选择和路径。而教研员的任务则是科学地分析两种教研范式的使用范畴,使两种教研范式共同发挥其最大作用。

教师教研论文:论析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校本教研;体育教学;体育教师;途径

[摘要]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高校应从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人手,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使其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随着校本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了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作为推动大学生各项素质提高的重要力量,已经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校本教研也逐步深人到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中。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内涵和实质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要求学校确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人本”管理思想,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以期充分调动教师个人、集体以及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要求各种改革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在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以教学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实质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强化教研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求院系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比武、体育教学研讨会等,调动体育教师自身参与;三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拓宽渠道,鼓励体育教师多进行专业研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既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

二、校本教研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1.自我反思是开展体育教学校本教研的前提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z7。反思是每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推动校本教研的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自我反思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自觉性,即体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人到更优化的高校体育教学状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达到身心发展的和谐统一。其次是自我批判性,即实现“存在问题—整改,发现问题—深思,找到经验—升华”的三步曲。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第三是个性化,即以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形成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的热情度来评判教学的过程,或者采用教学设计、备课、执教、听评语以及观看课堂录像等措施,加强对教学的自我反思,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校本教研改革的对象。体育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实施者,进行自我反思时必须时刻以学生为对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团结协作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教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调加强体育教师之间在体育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和共同分享经验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校本教研可以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性和协作性,也能充分发扬个性和特色,扬长避短。因此,体育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高校体育的校本教研主要表现为:以教研室为互助载体,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采取听、说、评课和教学比武等方式,加强体育教师间专业能力的切磋,通过实际比赛,让体育教师素养得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育,意志得到锻炼,素质得以提升。通过校本教研,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可实现由单一的体育教师的技能教学过渡到情意教学,集体的教研活动使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增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激情,从而达到锤炼个人人格魅力的目标。

3.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提升的关键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与问题而展开的,但它又不完全囿于本校的范围,这就要求学校要确立专业引领的思路。一方面,本校优秀体育教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校应注重体育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注重调动骨干体育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注重在学校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共进的教研氛围,使他们能在宽松的教研环境中提升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本专业知名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创造条件,聘请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领域中杰出的人才引领课程改革,通过开展专业研讨会、报告式引领、观摩式引领等不同的途径,促进本校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专业引领过程中,学校要多为体育教师提供“新理念、新课程、新视点”的开放式教学活动,通过组织课前钻研教材、教研组研讨、相互学习、公开教学、教学观摩、课后说课、评议、反思等系列活动围,使全校体育教师得到学习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机会。

三、高校体育教师完善校本教研的途径

1。学校层面

(1)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 民主决策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叫。

目前,体育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将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树立起“以校为本”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体育教学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组织一批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并加以推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高校要把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研、用”作为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人日常检查和教师达标考核活动之中,使校本课程逐步深人人心。

(2)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活动在高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在由单一的教学实践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因此,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显得非常重要。

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因此,体育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真正进人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增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出现,已经为校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报、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典型事例,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介绍、评优活动等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在教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品尝到研究本身的成功和喜悦,是推进高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

(3)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校本教研能更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是推动高校教学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深人,营造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促使体育教师乐于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校本教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应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是营造和创建和谐宽松的学校环境的基础。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随着国家校本教研相关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将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各学校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将学校自身制定的综合考评与体育教师教学评估相结合,已成为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第三,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在学校制度方面,应确保教师拥有校本教研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力,如让教师拥有随时借阅一定的教育教学类图书、教育期刊的权利,拥有自己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教研团队的权利等。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积极的、探究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建立制度上的保障。

2.教师层面

(1)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评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有计划地参加跨区域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抓住机会向专家学习;要养成反思交流、团结协作的研究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应注重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梳理,让自己养成积累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并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以及专业理论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体育教育前沿理论指导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

(2)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把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授班级,对照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研究优化课堂体育教学的方案,用辩证的观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扬弃,创造性地开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学生的特点这五个体育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教学之余,应坚持有计划地参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参加多层次的体育专业领域的改革探讨,注重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3)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长期在一线教学的体育教师大多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体育教学实践充满热情。如何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来,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学校应在充分保护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既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个性特色,使教师在互补合作中促进其专业发展。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都是很有利的。

总之,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进修三者融合在一起。教师经历一个主动行动、不断反思、合作互助、交流分享的过程,并在这一持续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教学,完善自我。可以说,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研论文:提高小学教师教学教研高效性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教师的教研质量的基础

1.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

优秀的传统文化给小学教师的影响是全面的,也是积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合传统文化,对小学教师进行引导,使其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同时,高校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提升和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的作用,从而提升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道德的阶梯上,不断攀升。

2.将教师优秀的人格塑造起来

要想将教师健全的人格塑造起来,就要让教师妥善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断使其完善自身,从而慢慢的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个体修养以及强调理想人格,毋庸置疑,这对完善小学教师的人格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可以说,在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更利于其将健全、优秀的人格塑造起来,更好地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

3.利于小学教师将正确的三观形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小学教师在价值判断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频繁的出现了个人主义和反文化以及拜金主义的现象,为了能够让小学教师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使其发挥出指导作用。

4.对和的思想进行传承

在传统文化当中,和的思想占据的位置极为重要。几千年前,我国就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而这种观念也慢慢地对现今中国的发展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结合小学教师与其他教师教研的交流,能够让教师更大范围的吸收最新教研思想,并把优秀的教研方法进行传承。

5.传承爱国情怀

在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的爱国主义精神蕴含其中。可以这么说,正是这样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才支撑了民族的发展,才让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也才培养了一批一批有着爱国情结的民族英雄,赋予每个时代新鲜的活力。这种爱国情怀,每位中华儿女都应学习,且要具备这样的品格,更应传承。而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融入,更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小学教师教研方法创新的关键

(一)打造强大的师资队伍

要想更好地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够传道授业以及为学生解惑。而作为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还要不断地将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修养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榜样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某种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心智正在成熟阶段,对外界的事物也有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注重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提高认可度。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传授,其自身也应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够更有效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师理念,不仅要对新事物进行学习,还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合传统文化

要想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对针对性的教材进行编写,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体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所选的文化知识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一些传统文化的资源进行开发。另外,学校应将小学教学新教研方法的相关内容增加到教师培训当中去,使其在各个学科当中得以渗透,并为各个学科的融合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科技不断在发展,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而学校的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应对媒体技术进行利用,这样不仅便于实施政治教学,还能够更利于渗透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要强化建设校园网络,并在小学的网站界面上对专属于传统文化的界面进行设置,以声音和视频、图像和文字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呈现出来,这样能够让小学教师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也能够让其充分感受文化当中的无穷魅力,从而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

(四)组织传统文化的活动

小学教育不能只重视文化理论,这样非常不利学生吸收优秀的文化,所以,小学教师要基于理论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活动进行创建和组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乐趣,还能够以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在组织传统文化活动的时候,可应用多样的丰富形式,比如,小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可展开学习交流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举办古典名著演讲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国的各大节日期间,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把优秀文化展现出来;开展一些小学教师的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国家的纪念馆和文人历史古迹以及博物馆,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另外,高校也可组织一些同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比如礼仪社和相声社、戏曲社和文学社、书法社和话剧社,通过这些社团,更利于组织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活动。还有,可组织一些比赛,比如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以及相声比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学教师教学过程的教研方法,要注重教师对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产生一种认同感。同时,也要有效地将小学教师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助于其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将健全的人格塑造起来,从而实现以自身为模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者:刘顺民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柳沟店小学

教师教研论文:新课改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改革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一些促进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模式的改革方法,使得教研模式更加具有操作性,同时也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思想的一种更新,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加有利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师;教研模式改革

一、前言

自新课改提出后,国家教育部越来越严格要求教师的教育工作,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新课改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研模式的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目前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是积极探索如何来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快速成长。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学校组织开展了通过将课堂教学作为载体的教研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课堂作为一个共同的整体来提高其专业化。

二、学生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研究探索者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只是扮演者一个教书者的角色,他们的工具也只有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足矣,完成教材指定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师主要的工作任务[1]。然而所谓的研究者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具有研究某种东西的权利与义务。但是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却没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权利与义务,充其量也只是一名参与者。而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作为一名教学的研究者,积极主动研究与反思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难题;对于课程、教学以及教材等进行积极主动的研究与探索,在新课程改革下,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属于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三、积极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教师成为知识的培养者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阅读的主体。新课改下,要积极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其兴趣,要采取奖励等有效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并给予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博览群书,慢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辩论赛、课外知识阅读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为其提供广阔自由的阅读空间[2]。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自愿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从而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使用多种阅读方法,慢慢找到适合自身的合理的阅读方法。在学生进行浏览阅读时,只有掌握了合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时,要督促学生培养边读边标注与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采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相结合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四、增加课外活动的开放

新课改体制下,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外活动的开放。学生适当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与老师的感情,增加与老师之间的亲和力,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实行新课改体制后,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增加课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真正目标所在。通过对课外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积极思考,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打破单一备课模式,进行集体备课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独自一人完成备课的,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比较匮乏的。在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应该提倡合作精神,互相支持帮助,分享各自的经验,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切磋与探讨,共同学习与成长。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不仅是校本教研的标志,也是其灵魂所在。所以,新课改体制下,应该积极开展开放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即根据年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经过年级组商量后,由每位教师来选择教材中的不同内容给予授课。在教师主讲过程中,一定要清楚新课程的标准,新课程的新改变以及学生的领悟能力,并且一定要讲明白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设计思路以及对于教学方法和作业是如何设计的。并且,要规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必须有一位教师对全校进行公开授课,鼓励其他各科各年级的教师积极进行听课,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开交流的平台。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使得每位教师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及时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与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打开教师之间交流的大门,减少封闭现象的存在,充分调动其教学的积极性,通过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与教研文化环境。

六、结语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新课改体制的实行不断使这些问题得以发现并得到不断优化与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不断创新,使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中学生真正的课堂魅力。然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应用到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去,从而为我国的教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刘纯 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教研论文: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下的教师培训论文

一、问题与设想

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以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工作室指导教师刘永东的“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等培训活动,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构建出一种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工作室团队成员达成相互学习、交流和相互促进彼此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模式建构与实施案例

1.理论基础。

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学习特征。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马克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已有的生活经验、以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学习动机多样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和独立性取代了对老师的依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希望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在成人培训中,不应把知识灌输给成年人,而应视其为学习伙伴,采用相互探讨、交流的培训方式。成人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通过共同探索,能丰富集体的认识。另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很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因此做好培训分析,了解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开展培训的基础。而“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运作正好与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相吻合,它本是教研组教研运作的一种活动模式,是指三所学校联盟或者同一学校的三个年级集备组,按照固定的教研模式,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活动。由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又与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相呼应,因此,工作室团队尝试利用该模式进行开展培训,并对模式进行完善和发展。

2.模式建构。

在模式建构之前,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需求分析与目标内容的确定。学员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的基础。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起点水平、学习动机、工作中的需求等。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因此还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与培训对象建立联系,对培训需求进行沟通,明确培训者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设学习、交流、共享的环境。其次是实施过程与评价总结。根据既定培训计划实施,把培训实施流程设计为五个环节: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将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并对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广东省2012年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培训活动,对“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研究,在教师培训中通过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有效地设计培训过程与实施培训方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实施案例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对象是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达20天。培训前,工作室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龄在十年以上的达100%;在教学业务上获省市级奖励的达88%;参加各类培训的频率较大,其中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占25%。由此可见,参加跟岗活动的学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显然,单一地请专家开设讲座或听课实践学习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次的培训活动计划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既要学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促进理念的提升,也要懂得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设计培训内容。

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培训内容为:借助专题讲座,开展课题研究理论和新教学理念的学习;运用“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课例研发;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论文,促进自身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以这三个模块达到培训目标:以指导专家、导师和辅导团队为引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为载体,通过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的实践过程,汇集群体智慧,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相互促进彼此的专业持续发展。

3.创建培训环境。

首先是创建交流平台、组建研修团队。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在培训开展之前工作室团队创建了教师工作室QQ群,组建了“三人行”研修团队、专家指导团队和辅导团队。其次,确定研修内容,开展自我研修。培训全过程需要受训教师先进性自我研修,学习和了解“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相关理论知识。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的教研交流活动,强调的是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开展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为了让受训教师在培训中更好地形成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在培训开展前,工作室确定了课例研究的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最后是确定培训形式,拟定培训大纲。根据前期的预设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活动的形式,培训活动计划分为三个并行的模块。

4.开展实施过程。

培训一开始,进行开班仪式。内容包括:培训团队成员的相互介绍,工作室主持人介绍本次培训的整体计划和安排等,目的在于让受训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把培训活动分为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总结反思三个并行模块。第一模块:理论学习为提高培训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提升学员理论学习的效益和实践效益,基于学员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也已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工作室在开展本模块学习活动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例如:在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室组织“跟岗培训开题报告会”。会前,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有关资料,联系已有的教学经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初稿,并通过三人行研修小组进行组内交流,修改形成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稿。会中,先由学员向全体研修团队阐述各自的开题报告,然后由指导专家对学员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进行现场的专业点评,最后再由指导专家以《怎样进行科研材料的整理与撰写》为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现场点评和讲座的示范引领,会后学员们开展进一步的组间交流,研究反思,再次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培训后的课题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模块:课例研发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培训的学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基于马克姆•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特征和“科组三人行”的活动模式,工作室在开展本课例研发的活动中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目的是希望学员和辅助团队成员能把彼此的教学经验作为学习的宝贵资源,在课例研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共享。本次研发的课例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为了让学员和辅导团队成员在课例研发过程中更好地形成互动,在培训开展前,以安排课例的自主研修。学员们自主本课题进行教材、课标的研读,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教学设计。在培训期间,先以三人行研修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完成个人设计的自我修改;借助组内协商,形成小组的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组间研讨,形成课例实施设计初稿,并尝试课堂实践。在进行课堂实践尝试的过程中,工作室邀请指导团队专家进行随堂听课,并在课后进行设计点评,并以《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概论》为题开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加强理论指导。最后,研修团队对课例实施设计作进一步修稿,并通过撰写学习心得或反思论文进行自我的总结和提升。第三模块:自主体验本模块的学习活动是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中,通过自主研修、与他人的学习交流、撰写跟岗日志、学习心得、反思论文等活动,达到自我体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目的。

5.培训评价。

培训的评价,主要是以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分为受训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工作室评价三个方面。在跟岗培训结束后,工作室对本次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进行了简单的评估。主要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结果,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非常满意,认为符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培训基本模型独特新颖,通过观摩、学习、实践该模式下的备课、授课、评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培训的改进建议

1.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可以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便于培训后的继续学习。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除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以外,还应该有专家在线辅导,以便及时解答教师在时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在网络平台中进行研讨,将他们的实时工作实践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

2.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

由于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是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通过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等形式,以实现相互促进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模式。因此,在设计培训评价时,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又因为形成性评价可以为培训者和受训教师提供改善学习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设计培训评价时应更强调形成性评价,以便进一步促进与改善培训的效益。

作者:全文骊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学

教师教研论文:幼儿教师区域教研论文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对优化区域教研的启示

1.学前教育学科知识学前教育学科知识是PCK结构的核心成分。PCK由学科知识转化而来,幼儿教师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制约着PCK的水平,因而学前教育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必然要以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前提。对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因此在区域教研中,应该帮助教师厘清学科知识,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活动内容?活动中的关键经验是什么?内容与课程的关系是什么?各领域的核心经验应该如何呈现等问题。

2.关于幼儿发展知识关于幼儿发展知识涉及多个方面,《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了解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等。PCK的核心内涵在于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因此在区域教研中,应引导教师关注幼儿,比如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活动中幼儿是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学习品质。

3.关于教学实践知识艾尔贝兹提出,教师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实践知识”。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是由一定的实践情景塑造的,也为这一实践情景服务。教师实践知识是一种动态的,是随教育教学实施环境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对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有完整的理解,就难以建构内在的知识基础和信念。因此,在区域教研中需要引领教师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关注环境创设,落实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研究教师教育教学策略运用中的实践智慧。教师求知的动机来自于实践,是由实践所推动的,教师求知的目的是回到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笔者基于对PCK概念的理解,尝试在实践中通过区级教研活动的四个转变,来推动幼儿教师PCK的发展。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引发区域教研方式的变革

1.由关注教学内容向关注内容与课程关系转变据调查,幼儿园一线教师最喜欢的教研方式是集体教学实践观摩,每次实践观摩现场都是济济一堂,学习热情非常高。有的用相机拍,有的用录像机录,但往往拍的是内容,录的是形式。所以常听到他们抱怨:怎么相同的教学设计回到本园实施时就失败。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关注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此内容与该园课程的关系。换言之,观的是浮萍而无根,教师回去无法模仿,更做不到举一反三。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区级教研环节设置上进行了两个前置。环境参观前置。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先参观幼儿园外环境及班级内环境,通过幼儿园外环境了解该园的办园理念,课程特色;通过参观班级内环境,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根据班级主题墙中呈现的幼儿经验发展轨迹,思考:执教教师为何选择此内容作为集体教学活动,该活动内容的核心经验是什么?该活动与课程的关系是什么?此环节前置,利于促进教师自觉地学习,自主构建,有利于教师批判性地审视教学活动。园本课程介绍前置。参观完环境后集中,由该园园长或业务园长介绍其课程建构理念、课程框架结构、课程实施策略及课程评价方法。这样的课程建构经验分享,有利于教师不仅看到“树木”也能见到“森林”,了解了“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了解了本次活动的核心经验与课程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仅了解儿童经验的横向联系,还关注到儿童经验的纵向发展轨迹。如此,才能透过幼儿园环境创设和课程设置洞悉其背后的理念,这种互动方式能更有效地引导教师关注学科内容知识,儿童发展经验和教师实践策略的融合,推动教师发展教学实践性知识。

2.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教与学关系转变教研观摩活动中,参加教研的教师摄像头大多数都是对着执教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录在其中,用于回去模仿。有的教研示范课,为了追求“漂亮”“顺畅”,教师像个演员,形式方法多样,内容综合成大拼盘,场面热热闹闹,活动顺顺利利,而幼儿的经验却在原地不动。忽略了教学手段与方法是为提升幼儿经验服务这一主旨。究其原因:其一,幼儿教师的领域专门性知识被简单化地与学科专门化等同起来,而真正有效的整合式课程实施以及对幼儿学习的支持,恰恰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领域教学知识。为改变这一现象,在区级教研活动中,由执教后说课改为执教前说课。说课说什么?一说本次活动核心经验。无论用何种形式的课程,作为幼儿集体经验提升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它的领域核心经验应该是明确的,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就呈现了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内容。二说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经验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三说运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为幼儿学习搭建的“鹰架结构”,即为达成活动目标,应该如何合理运用方法的问题。实际上,说课就是执教教师把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参加教研的教师要观察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已有经验在活动过程中的提升过程,当然,不同的幼儿表现是不相同的,有的是经验重复后的一小步,有的是经验重组提升一大步。教研活动就要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有意义的知识,从而支持和帮助幼儿形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3.由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向关注游戏转变传统的区级教研活动重集体教学活动轻游戏,一般安排2~3个集体教学活动观摩研讨,很少观摩研讨游戏活动。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更能呈现和提高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的融合渗透水平,即PCK水平。因此,我们在区级教研活动的内容安排上,增加了游戏观摩活动这一内容,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观摩两种幼儿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以集体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活动和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主的区域性游戏活动。游戏看什么?一看游戏的环境创设空间是否合理,区域间有无干扰,如扮演区和益智区活动空间分隔要大些,避免相互影响,空间安排要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二看游戏材料是否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开放性材料要多于封闭性材料,低结构材料要多于高结构材料;三看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专注程度,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及游戏水平;四看教师在游戏中对儿童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否适度和及时。游戏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再现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游戏由于重过程轻结果,幼儿在不断重复中巩固发展,同时教师支持水平也得到巩固和提高;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观摩游戏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提高PCK水平。

4.由关注教师行为向关注行为背后的理念转变以往观摩后的研讨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行为,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操作材料提供的适宜性,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及教态等,忽略了对教师行为背后理念的透视。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增加了教师执教后的反思环节,听完执教教师的“有心”行为后再议。反思说什么?有的执教后反思就好像是为别人的评课作开场白,没有说出所以然;有的说课从目标到选材再到环节设计泛泛而谈,只是作了一个自我评课。活动后反思,它与评课不同。执教教师的反思要把握的重点是活动过程与预期的关系,主要分析活动的非预期效应(包括正向和负向两方面),分析非预期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性质(是预设不周还是期待生成),分析预设活动中生成的教育行为。执教教师的现场反思具有他人评课无法取代的特殊意义,因为执教者最清楚自己的预期以及预期外的效应,而评课者依据的只是写在教案上的目标。当教师能尝试对自己预期内和预期外的效应进行原因假设和分析时,活动就能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研讨围绕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展开,如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行为是否站在育人的高度,关注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等。这样的研讨是在行动中反思,利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教师PCK的形成具有经验性和现场性。它必须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现场,是教师经过实践对教育理论反思后形成的个人知识。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把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不断教学实践、反思与调整,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为符合教育情境的教育技能与技巧,这一过程就是PCK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作者:李静文 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教研论文:园本教研幼儿教师论文

一、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的相对应发展策略

1.新手型教师———模仿新手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直接指向于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在渗透中学习。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具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具有创新的动力,但是新手型教师往往会流于表面,对于深刻的教育规律把握和教育章法把握不够,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的牵引与指导。教育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章法的。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习得教育的基本步骤,模仿已经成熟的经验,逐步掌握幼儿教师中需要学习的,诸如师幼互动、家园联系、经验提炼、活动设计等方面内容。同时,每个新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个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幼儿园可先进行职前培训,内容包括园所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实例剖析、工作解析等,帮助其了解工作特点,萌发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之情。因此,对于新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新手型教师提供一对一帮扶平台,需要提供优秀的教师保教活动,为新手型教师入职打好基础。

2.能手型教师———反思与创新能手型

教师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不仅能够胜任常规的保教活动,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园本教研需要逐步指向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发挥教师的内驱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积累总结的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素养的有效方法。在自我评价中“回顾得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是重要的反思方法之一。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在矫正的过程中引导出创新的动力,这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是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的。对于能手型教师而言,园本教研需要为其教师提供较为有效的反思平台,让其在反思中寻找自身不足,引导出正确的创新能力。

3.骨干型教师———科研骨干教师

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效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运用自身的优势去指导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因此骨干教师在幼儿园的地位是直接而且突出的,必须发挥骨干教师的中流砥柱作用。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指导作用,而且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定的有效培训,但是,骨干教师必须逐步地走向科研平台,将自身丰富经验转化为可以研究的一般幼教规律,才能突破教育瓶颈,推动自身深入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园本教研平台需要积极为骨干教师创造科研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补充,思想上倡导“走出去,引进来”,为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创造机会;行动上倡导“先进理念本土化”,为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学计划,参与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跨越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4.专家型教师———引领专家型教师

在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在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老师。专家型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师德和职业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业务知名度,能够在一定范围产生积极影响的公众人物。专家型教师在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属于精神核心,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专家型教师,幼儿园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教科研交流平台,促进专家型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优质的外出学习机会,推动专家型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反思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发展策略

园本教研,除了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外,还要为教师的共同学习创造机会,让教师能在共性活动中,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1.观摩与技能

培训观摩与技能培训是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教师通过观摩和技能学习,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技巧,可以较为直接的加快自身学习速度。首先,从园本教研实际来说,观摩可以包括优质教学课堂,也包括了入园参观等学习模式。观摩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手型教师而言,可以给予其较为直接的感性经验,对于幼儿保教活动可以有较为直接的认识;对于能手型教师可以寻找更多的创新点;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在研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反思能力;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可以提供较为鲜活的案例便于研讨。其次,由于幼儿园教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其对于幼儿教师弹跳画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职业要求。因此,在美术、音乐、舞蹈、片段教学(说课)、备课、教学等方面都可以在专家引领、骨干制定培训计划、能手教师实践、新手教师学习的模式中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2.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

其根据是园本活动中出现的某一个较为突出的保教活动问题,通过集中交流、探讨、梳理,总结出规律的有效模式。这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点的有效性来促进面的普及型过程。第一,专题反思。专题反思是具有专门针对性的反思行为。大家互通成功之道,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说出,共同分析解决。在专题反思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反思活动中,习得大量有益经验和鲜活案例,为应对相似情景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例如,年轻教师可以在针对如何做好班级离园时间段的幼儿组织问题中向有经验教师学习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第二,主题读书交流。对于教师而言,其必须从内心对于知识的获取抱有兴趣,而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为教师的主题研讨提供理论高度,同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教师提供针对性、专门性的知识。例如,关于如何做好观察记录,推荐《观察儿童》、《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相关书籍,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专家入园指导。专家入园,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走向正轨,同时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上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专家入园,不同阶段的教师可以获得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育专业理念,这从整体上推动了新教师的专业觉醒、能手教师的反思深度、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乃至专家教师的思维碰撞。

3.优化教师管理

关注教师需求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关键。幼儿园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重教师的感受,对工作中的问题要予以积极暗示,避免消极命令。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管理者要不断学习管理经验,通过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让教师体会到自身价值,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次,园本教研活动,要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良好的整体组织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发展。幼儿园工作是一个琐碎复杂的工作,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压力过重情况,所以,幼儿园要学会关注教师的心理发展,引导教师发现工作乐趣,帮助每个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关系,促进幼儿园情感环境的纯净。最后,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手段激发教热情。幼儿园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教师工作热情,对于表现突出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如带薪学习、外出考察等,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的进修行为,例如学历进修,进而创造出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幼儿园发展和保教质量的深刻课题,幼儿园要在园本教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实际,满足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同时,确定多种教师培养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作者:郭阿苏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教师教研论文: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振兴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大力培养名优教师,突出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确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工作理念,提升教研水平,强化教师培训,扎实有效的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有一个新的提升。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教研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指导实践能力

教研员要通过自学与外出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与教研水平。组织好全县优质课评选活动。多渠道收集信息,邀请市教科所、桥西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教研室、九中、下东营等学校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协助学校搞好中小考备考工作。

(二)大力倡导集体备课,真正实施高效课堂

各学校在开学初制定出集体备课方案,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并认真组织落实,杜绝形式主义、低效或无效的集体备课。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组织好全县优质高效课堂的评选,以高效课堂打造名优教师,以名优教师引领高效课堂。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常规教学的视导、评估工作

教研室分中小教两个组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评估和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教案、座谈等形式,对全县五所中学、21所小学进行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看教学常规的落实,比教学成绩的提高,并以此结果作为对优胜单位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

(四)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拓展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县进校要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分类指导,严格考核,保证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五)实施中小学名师工程,加强名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县级名师专家库,培养名优教师,发挥其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支专家型、引领型的名师队伍,要完善专家队伍的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加大专项培训力度

要转变培训理念,研究新的培训模式,努力打造县骨干教师、新教师、幼儿教师培训的精品。要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新课标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

(七)坚持“师德与业务两手抓”,切实抓好师德建设

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开展“师德活动月”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要健全完善师德考评及奖惩制度,搞好师德培训,加强“以校为本”的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定期注册、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教师教研论文:中学教师教研体会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谈及新学期的教科研设想,我们会坚持自己的做法,那就是:以研导教,以教促研。

在x中学,老师们对教科研不再陌生,因为x中学的教科研就是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学期伊始,展望前面的教科研之路,老师们对自己,对学校都充满了信心。作为学校教科室成员,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前提下,为实现“培名师,育优生,出高质,创名校”战略,我们将落实“以研导教,以教促研”,具体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我们知道,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样的道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学校的生命。因此,学校的教科研,必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科研,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将进一步作如下努力。

首先,教科研课题的选择要体现教育教学。新学期第1——2周的时间,可以让老师们提出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由学校科教室将老师们的困惑和问题汇总,并结合区教科室规划的教科研选题拟好科研专题,交学校各教研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探究专题,来明确新学期学校各教研组的教科研任务。这样教科研课题的选择更切近教育教学实际,且课题是由教师们自己选择的,那老师们对教科研课题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是课题研究过程不脱离教育教学。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出来的成果,才会对教育教学有真正的指导价值。否则,会误人子弟。事实上,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哪怕是对同一课题的研究,不同的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将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并推广,就可以使各学科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以研导教吧。

“两个基本点”,是指课堂观察和案例研究。

教科研要深入学生,深入课堂。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我们的教科研将是纸上谈兵,没有多大的价值。课堂观察在我们学校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学期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课堂观察的落实。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我们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方法与行动的结合,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参与课堂观察要经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而课堂观察的意义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像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教科研才更有生命力。

案例研究是教师记录耳闻目睹的教育教学个案,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再是个人行为,应有同伴的参与。这样分析更透彻,研究更深入。老师们从分析研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能有所感悟。用这些感悟再去指导教育教学,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老师们从自己的亲身感悟中学习,比从其它任何方面学习都要来得快,来得真切,且更具有实效。

教研过程实际上是教育教学的设想与尝试,在这些设想与尝试的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总会有这样与那样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调整预设,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出高质的目标,这是我们应作的努力。

除此之外,教科研对常规工作也不能放松。常规常抓,常抓常新,那么我们就离工作目标不远了。

具体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九月份:

1、各教研组召开教师会,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拟定教科研课题。

3、课题交学校审核后,反馈到各教研组,并告知全体教师。

4、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教科研讲座。

十月份:

1、配合学校的各级各类竞赛,再竞赛中推动教科研进一步发展。

2、收集教师课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3、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参加会议,共同分析研究堂观察的材料和案例。

4、会后要求教科研成员上交一篇感悟材料。

十一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探讨老师们上交的感悟材料。

2、课题专题研讨。邀请专家作材料写作培训讲座

3、对材料作修改、补充、完善。

十二月份:

1、召开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议,对教科研专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审查修改后的材料。

年元月份:

1、整理教科室各类课题材料,对课题研究研究进展情况分类汇总。

2、教师在全校交流一学期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3.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