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4:22: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就业难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春光明媚到处一片生机的时候,两会顺利在北京召开。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也认真收听、收看“两会”了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
“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业” 这两个字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就业的部分中提到,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长久以来,青年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有效发挥、整合现有资源,为青年创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而建言献策,青年企业家委员则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介绍给越来越多的有志于创业的青年。
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近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
二. 随着高考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招生数量也逐年增加。学生总数成直线上升,然而我们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却与之成不协调比例增长,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享受不到应有的学习资源,最终成游离在校园的“真空地带”。很多老师想管也管不全,加之学生突然从高考的紧张状态释放到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过程,渐渐失去了自控、自律的能力。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加之缺乏有关部门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管,使当今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所下降,造成今天毕业生“就业难”的危机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那么在这么多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大学生应当如何应对挑战呢?我认为:
1. 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2. “以创业促进就业”,对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国家若能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定会有所帮助。
3. 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难于上青天,而难在一种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完善,难在一种就业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难在一种就业机会的创造和把握。期待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大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时时关心时局,倾听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关注两会,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到我国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多么普遍和繁杂;关注两会,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有多少人还在过着贫穷的生活举步维艰;关注两会,同样让我们明白,党和国家为了能够在国际上挺直脊梁,在国内给人民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关注两会,让我们心中升腾起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储备资本。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请问各位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你们相不相信你们在媒体看到的解释基本上都是错的?有多少人相信今天的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没有人敢讲话了吧,因为我们需要针对这个话题进行反思。今天,我不是简单来告诉各位为什么,我希望我们未来的领袖们能够知道,我们应该具有逆向思维。
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竞争
我从制造业大国这个话题开始吧。我在这里清楚地告诉各位,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你们可能觉得很奇怪:我们的广东地区、江浙地区和东北地区有多少制造业企业啊,怎么说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呢?
我清楚地告诉各位,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时代。什么叫做产业链竞争?我以芭比娃娃为例吧,中国和美国之间去年针对芭比娃娃发生过贸易摩擦。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出口玩具进行了诸多挑剔,什么含铅量过重啊等等。含铅量过重,所以要退货。可是大家想想,为什么要放这么多铅呢?不是你产品的设计的要我这么做的吗?大家再想一想,我们制造芭比娃娃过程当中,我们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动,结果是我们制造出价值1美元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元(约10美元)。从1美元升值到10美元的过程当中,9美元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创造的?
我们过去的讨论只是针对1美元做文章,包括产业设计等等,这都是忽视了产业链竞争的重大特点。我认为,产业链竞争是"6+1"的环节,"6"是6大软性环节:一是产品设计,二是原料采购,三是长途运输,四是订单处理,五是批发经营,六是零售;"1"是硬性环节:制造环节。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这6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环节,但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最有价值的6大环节基本上都掌控在欧美国家手中。
我们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时被分派到价值最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剥削劳动环节--制造环节。也就是说,当我们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动创造出1美元血汗产品之后,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制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因此,中国越发展,美国越富裕。这就是产业链竞争的影响!
冷热并存的中国二元经济
各位同学,你们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那么,这种国际分工、国际产业链的竞争和各位同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答案就在这里。我们国家以前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平均水平,于是进行大学合并和扩招,培养出更多大学生,并以为有更多大学生之后我们的经济就会更有质量、就会更高速地发展。但这个想法的前提就是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却失业?一般媒体说是同学们水平不够、不够用功、专业不对口。可是我觉得媒体都说错了,"专业不对口"更是特别可笑,可笑得一塌糊涂!
我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当了很多年的教授,在美国也教过好几家大学,但我从来就没有看过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那么,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错呢?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不对口,因为本科教育的本质目的是通才教育,专科教育才要求专业对口。说"专业不对口"本身是一个错误,完全扭曲了大学教育的本质。产业链跟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关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是在整条产业链"6+1"的环节里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而不是"1"。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产业链里面6大软环节。今天的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一个以"1"为主而不是以"6"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是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源头。我们中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多的大学生就业。美国需要很多大学生,因为它掌握的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6"部分,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我们一直忽略、甚至不理解在国际产业的分工中我们国家是处于何种的劣势地位。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我们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但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情,不是很大的人才浪费吗?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我们已经失败了,我们被定位在价值最少的制造环节,这个制造环节的特征就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动力。而6大软环节既不剥削劳动,又不浪费资源,更不破坏环境,却能创造出9倍的价值。大学生在这6大软环节中才能学有所用和占据优势,才能替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以我们中国制造业而言,2006年还能达到5%的净利润回报,2007年是2%左右吧,2008年呢?可能是负的吧?我们制造业困难不是因为我们不勤劳,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而是一开始我们就处在整个产业链结构中最没有价值的一部分。最近,政府推动了宏观调控政策,原因说是,中国经济过热。但我敢问各位企业家们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们,你们认为是经济过热吗?如果经济是过热的,为什么你们的日子这么难过呢?而且是一天比一天难过呢?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空前绝后的二元经济体制:不是完全萧条,也不是完全过热,是同时过热同时萧条。70%~80%的企业基本上是萧条的,剩下的20%~30%是过热的。与地方政府推动GDP有关的建设部门是过热的,比如高速公路、大桥。这个既热又冷的环境就是二元经济环境。而造成二元经环境的主因,对于过热的制造业而言,是由于产业链定位的错误;对于过热的部门而言,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而造成的。可是宏观调控下,一再提高利率,一再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会使得过冷的更多民营企业处境雪上加霜。我去年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是不信的,因为大家都认为是流动性过剩--我反对流动性过剩之说。我去年就说深圳房价飙涨是因为深圳的经济环境更糟糕了,预测深圳一定有企业大量倒闭。今年统计数据出来了,事实就是这样。是企业部门产业链定位的错误以及政府片面追求GDP造成的这种特殊的二元经济环境造成的,而不是流动性过剩问题。任何的宏观调控政策搞不好就只会使二元经济环境恶性化。因为一提高利率,就会使更多企业干不下去了,而拿起资金炒、楼炒股去。
近年来,随着汉川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加上原有外来企业技改扩能和本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较快,缺工高峰时期达2万人。与此同时,由于工人的期望值与现实工作的巨大差距又导致了求职者“就业难”问题凸显。致使汉川市一度出现“有事无人做”和“有人无事做”的错位现象。为了有效缓解全市企业“用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汉川市劳动就业局大胆探索,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市场“两难怪圈”的问题。
一是强化宣传,加大就业信息的力度,拓宽供需渠道。第一是利用网络报刊媒体用工信息。通过汉川电视台开设的《就业广场》栏目、广播电台用工信息专栏和汉川就业信息网等现代化网络媒体资源及时企业招聘信息。目前全市所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信息都可通过市劳动力市场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零收费“的,使城乡各类求职人员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最新用工消息,使“要上班,到汉川”的用工品牌进一步叫响。第二是散发企业用工信息宣传单。今年以来共发放企业用工宣传单共6万多份,在十月中旬秋季招聘会期间,发放各类宣传单数万份。第三是利用“公告”宣传。为了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和各类求职人员的求职需求,及时将企业的招工信息制成招工信息宣传板,在固定的宣传橱窗和电子显示屏上,供求职者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和招聘信息。
二是举办招聘会,实现企业和求职者岗位对接,积极满足用工双方的需求。通过开展“春风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着力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2月22日,汉川市举行大型用工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共有120家企业提供了纺织、缝纫、营销、文员、会计、管理等15600个用工岗位,共有18000人进场,当场达成用工意向7800人,其中返乡农民工1500人,特困人员200人,下岗职工160人,大中专毕业生20xx人。今年十月中旬,汉川市就业局又举办了“20xx年汉川市就业援助行动暨秋季劳动用工招聘会”,共有51家企业单位参加,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达6000多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的人数就有1050人。同时,不断加强与周边县市劳务协作关系,积极引进劳动力资源,今年汉川市就业局专程带领30家回归企业参加孝感、孝昌、云梦等地的招聘会,共招得员工300多名,进一步缓解了劳动市场“两难”问题。
三是增加投入,健全基层劳动就业服务网络,为用工双方提供服务平台。一方面,着力加强了基层公共就服务平台建设。近两年来,市政府投入资金120万元,按平均每年乡镇2.6万元的标准在全市27个乡镇和16个社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达标建设活动,给每个乡镇、社区配备电脑与城区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运行,工作人员全部从乡镇企业服务中心聘用。每年还组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专干进行为期一周的劳动就业政策培训班。同时在全市641个行政村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把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使各项就业政策和用工信息能便捷传递到农户手中,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城乡劳动力资源库。汉川市劳动就业局抓住全国开展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的机遇,与市统计局联合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入户调查统计,把全市21.5万农户按一村一档、一户一卡的要求建立了完备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库。还及时制定了村、乡、市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报表》报送制度,分级分类往上报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实行了动态管理,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打下基础。
四是开展劳务输入,引进外地劳动力资源,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用工短缺的燃眉之急,市劳动就业局按照汉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思路,外出开展劳务输入工作。他们在与贵州黔西、大方、织金三个县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去年又与巴东县达成了劳动力输入协作关系。巴东县作为汉川市对口支援劳务合作的对象,汉川市劳动保障部门千方百计做好移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他们还把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及时向协作县市传递,通过协作单位组织劳动力来汉川市就业。目前孝感、云梦、应城周边县市劳动力在汉川市就业的有20xx多人;天门、仙桃、云梦、应城周边县市劳动力在汉川市就业的就有500多人;四川、重庆和贵州、河南等地约有1000多人在汉川市民营企业就业。为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他们还和企业一道,一起赴外地招聘员工。对于输入到汉川市民营企业上班的外地人员始终坚持上岗前培训,及时掌握输入人员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加强对输入人员的跟踪管理。目前他们帮助各类企业从外地引进到汉川就业的有近5000人。
五是开展技能培训,培育“自我造血”功能,提高求职者的素质。为彻底解决“用工难”,汉川市始终坚持走培训之路,力争培训求真效 果求实。20xx年培训中心共培训各类人员2022人,其中电脑培训8期400人,马口培训点电脑培训4期270人。组织开展电焊培训班两期45人,缝纫技术培训63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7期731人,创业培训3期281人,企业新招工人培训一期16人,退伍战士培训一期83人,组织公路局转岗人员133人参加培训。以上各类培训班均按照上级培训要求或培训方案,做到了培训时间到位、培训内容到位、培训程序到位、培训台帐到位、培训经费到位,使我局培训工作形成了培训对象有来源、培训纪律有保证、培训项目有特色的局面,实现了即服务了社会又发展了自己的双赢结果。
汉川劳动就业局始终坚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为重点,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针对对家乡的企业环境和投资项目不太明确的返乡创业人士,举办专门的创业技能培训。使返乡创业人士了解了本市的优惠政策,明确了创业项目。此外,根据回归企业的具体需要,对所招聘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岗前培训,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满足了企业生产需要。(徐勋伟)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珍品”了,就业难成为一个困扰广大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题。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大学生这个就业群体在应对就业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对策
一、 当前的就业形势。
据教育部统计从2001年开始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字正在以成倍速度不断攀升,然而,与这相对应的却是连年不断下滑的就业率,这一增一减的两条线很好的说明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大学生的就业前景那个很是紧张。但是这样的紧张并不是因为“供大于求”而是因为大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度不够,对其技能的掌握不足,对其自身的价值认识有错误,据统计,有百分之六十的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有绝大多数的人不能够很好地将其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而我国的大学生在知识运用和适应那个能力这几方面仅是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这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一项很大的阻碍。因此,想要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争取到一份理想的职位,我国大大学生就应该随时紧跟时代的脚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快的前沿知识,来补充我们的不足,尽量的减少我们的劣势。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就业观念落后
第一,我国大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创造能力不足。也许是我国传统观念的原因,家长总是把孩子护在手心里,尤其在近些年,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就更是不肯将孩子放飞。在很多的人才市场,还经常看见求职学生的身后跟着父母,跟有甚者就连跟用人单位的对话都是由父母代劳的,这就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阻碍了大学生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在孩子们的翅膀上绑上了绳子。还有,在这样高发展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是很关键的,若是一些从事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工作,创新力就是至关重要的了,但因为我国自古就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总是喜欢呆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那样最安全,殊不知,如不出去走走见见世面,怎会认识到这世界变化的有多快,人生在世,我们就应该勇于尝试新鲜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能力,我们要走出去,走到外面去才能开阔眼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 专业知识陈旧,适应能力弱。因为我国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在很多方面的科学和技术都较发达国家落后很多,且大学生在校期间把绝大多数的时间用于“享受”生活,没能真正掌握就业所必需的工作技能和技巧,这种种的原因导致了我国大学生知识的落后,而且,有很多的人不能很好的转换学校和职场之间的角色,在学校里以学生的角色生活,大事小情都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可是在职场中我们却只能靠自己才可以争夺一席之地。在社会这个大职场中,我国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对国外稍逊一席,不能够很好的在不同角色之间转换,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不能够勇敢的变现自己,在这样的社会中若不能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那么我们将失去很多的机会。
第三. 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虽然现在的就业形势很是紧张,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存在着攀比的心理,总觉得在学校里不如自己的同学都找得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呢?这样的心理就造成了待业的现象出现,还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是干大事的人,不屑于从底层做起,总是梦想着进入大城市,大公司或者是国家公务员的铁饭碗,却不能现实的想一想这些工作各帝都的竞争力是多么的激烈。单单就是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来说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据统计2007年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就已经是五十分之一的比例了,也就是说五十人里只有一个人可以通过,这已经大大超过了我国高考和研究生的招生比率。像这样的情况在我国毕业生中是经常出现的,所以,在毕业后我们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观点,摆正自己的位子,放低自己的心态,给自己一个适应社会的时间。
三、大学生应对就业难的功略
(一) 学业才是基础。
职场如战场,要靠扎实的基本功和足够的知识占有量加上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巧,而这些东西都来自大学里对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考评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着实让人乐观不起来。上个世纪末的大学扩招,全国的高校的在 大学生大幅上升,但随之相应的教学条件和老师却没有与之匹配。加之,扩招带来的生源素质下降和减少大学课时量的教改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科研部占有量剧减。扩招之
,大学本科的课时量是3600学时,教改后的课时量为2400课时。知识量的剧减使得就业所需的基础变得极为不牢。另外,由于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的变革时期,社会处一个相对浮躁的状态,这样的社会开态对大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有很多的大学生不知道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在学校里经常能听见这样的话“干些什么呢?”,这就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心声。从高中到大学的经历是非常艰难地,高三的埋头苦读是每一位大学生值得怀念且不想再尝试的日子,经过了那段黑暗的六月,就进入了大学,也许是听别人说大学是很美好的原因,进人大学后,很少有人再想去过那种熬夜苦读的日子,脑袋里想的全是电脑游戏,恋爱,睡觉等等,等等,就是没有在想有关学习的事情。
但是,人的许多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逐渐形成的,学习是积累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能力才能出城一个人的成功。而现在的大学生出高校出来后不要说是专业技能,可能就来很简单的数理化都忘记了,这样又怎么能进入社会竞争呢?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要针对职业来进行学业的培养,而这学业不仅是德智体美劳,还包括了学业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这大学毕业后能有一个和心意的工作,所以我们大学生不能在大学里 “前功尽弃”,输掉所有的努力。
(二) 确定一个合适的职业理想。
什么是职业理想呢?有很多人认为就是自己喜欢的职业,其实不然,我们是应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这要和我们的整体能力来衡量, 而不只只是对未来的工作种类,工作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还有是在我们个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职业理想。
有人说现实社会是很残酷的,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就可以了,这话不假,在这样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中,能找到一份可以填饱肚子的工作已经是不容易了,很少有人再去想什么就业理想了,而且,现实也理想往往是有矛盾的,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这职业,有的人索性就不就业,在家待业,等待着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出现,有的人就随便找一份工作糊口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就在于大学生没有正确的认识现实与职业理想的关系。在大学毕业后,有很多的人会处在一种叫做“职业探索期”的时期,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在大学时期好好的规划未来的职业,那么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第一. 我们要认真的考虑一下我们这正适合的职位是什么,不要高估自己,脱离现实。职业必须因人而异,以个人的能力为依据,超出客观的理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第二. 职场是一个很残酷的地方,这里没有太多的情意在里面,他与大学不同,我们要在职场中必须学会精明。
第三. 在职场中请不要有“宁缺毋滥”的想法。有很多的人觉得现在的职位不是自己事先想要的,就选择等待有适合自己的职位出现,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是一点一点想自己的理想值为靠近的,没有几个人能一下就上升到自己想要的职位,而我们可以在就业后主观地想自己的理想值为靠近,确定适合的理想职位一定要做好综合思考,不能盲目。
相信,大学生求职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校期间将我们的学业搞好,无论是德智体美劳,还是创新和胆量,只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未来的天空一句是我们的,它依旧是在等待着我们,自诩我们自己插好那翅膀,就可以遨游。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由就业难引发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广泛重视,文章分析了当夸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学生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这使得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不同来源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就业作为压力事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来说,是关乎其前途与命运的事件,造成其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很容易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 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回顾
就业压力就是人们在就业情景中许多内、外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林梅等人对大学生压力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就业压力源主要包括:学校名气不够,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成绩不好,怕吃闭门羹;家在农村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相应的经济实力;父母对自己就业期望过高;所学专业不能对口;怀疑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周东斌等采用自编的就业压力量表,对425名四年级学生进行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也发现了就业压力的六方面因素:竞争体验、生理情绪、变化体验、完美倾向、担忧体验、挫折体验。
总结有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对压力源的研究上。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主要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几个方面。按照selye的观点,压力应该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正性压力是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可增强个体的心理警觉,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而我们要避免的是那些极端的令人心烦意乱的负性压力。可目前关于就业压力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压力的负面影响,很少考虑正性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这样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缺乏全面性,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也会造成大学生面对压力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由它引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
左春曼提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为努力学习择业自卑感、择业焦虑、怀疑心理、择业嫉妒、攀比心理、盲目从众心理、消极等待心理等。
在择业问题上,会有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一旦有机会工作却又不能舍弃考研,缺乏主见,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凭人脉四处奔波,依赖心理严重。对周围同学的嫉妒心理也是不可小视的一种压力源,一旦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同学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可能引发心理恐惧、报复、挖苦、重伤等行为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因而把别人的成功归于外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会造成很消极的影响。随着就业难的趋势逐渐加大,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从众,跟风考研、考公务员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味的攀比使大学生越来越缺少正确设计生涯规划的能力。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求职面很广,而对职业选择的自由性越大,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毕业前夕过度焦虑的现象总不能避免,这种状况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陈旭主张学业压力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内源性压力源,如个体对学习活动的目标、需要,个体对学业活动的认识评价甚至期望等等;二是外源性压力源,学习和学业活动中任何超过学生应对资源的刺激或事件,都可能成为学业压力源。就业压力作为一种外界压力源作用于大学生,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动机并且渴望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来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当这种积极极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缓解如今就业难的状况,为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倘若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更能保障社会公平、减少歧视、激励女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尽管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的首要压力在短时间内是不能消除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它。因此,大学生应该正视就业压力,使就业压力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由就业难引发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广泛重视,文章分析了当夸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学生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这使得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不同来源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就业作为压力事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来说,是关乎其前途与命运的事件,造成其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很容易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 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回顾
就业压力就是人们在就业情景中许多内、外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林梅等人对大学生压力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就业压力源主要包括:学校名气不够,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成绩不好,怕吃闭门羹;家在农村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相应的经济实力;父母对自己就业期望过高;所学专业不能对口;怀疑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周东斌等采用自编的就业压力量表,对425名四年级学生进行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也发现了就业压力的六方面因素:竞争体验、生理情绪、变化体验、完美倾向、担忧体验、挫折体验。
总结有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对压力源的研究上。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主要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几个方面。按照selye的观点,压力应该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正性压力是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可增强个体的心理警觉,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而我们要避免的是那些极端的令人心烦意乱的负性压力。可目前关于就业压力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压力的负面影响,很少考虑正性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这样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缺乏全面性,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也会造成大学生面对压力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由它引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
左春曼提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为努力学习择业自卑感、择业焦虑、怀疑心理、择业嫉妒、攀比心理、盲目从众心理、消极等待心理等。
在择业问题上,会有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一旦有机会工作却又不能舍弃考研,缺乏主见,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凭人脉四处奔波,依赖心理严重。对周围同学的嫉妒心理也是不可小视的一种压力源,一旦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同学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可能引发心理恐惧、报复、挖苦、重伤等行为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因而把别人的成功归于外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会造成很消极的影响。随着就业难的趋势逐渐加大,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从众,跟风考研、考公务员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味的攀比使大学生越来越缺少正确设计生涯规划的能力。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求职面很广,而对职业选择的自由性越大,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毕业前夕过度焦虑的现象总不能避免,这种状况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陈旭主张学业压力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内源性压力源,如个体对学习活动的目标、需要,个体对学业活动的认识评价甚至期望等等;二是外源性压力源,学习和学业活动中任何超过学生应对资源的刺激或事件,都可能成为学业压力源。就业压力作为一种外界压力源作用于大学生,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动机并且渴望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来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当这种积极极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缓解如今就业难的状况,为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倘若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更能保障社会公平、减少歧视、激励女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尽管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的首要压力在短时间内是不能消除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它。因此,大学生应该正视就业压力,使就业压力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广泛应用,高校校园电子商务获得了快速开展,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经商已成为大学生追捧的一种新时尚。据中国互联网2008年1月8日的调查报告称,200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82亿,网民消费总规模近4000亿人民币;预计2008年网民数量可达2.44亿,网民消费总规模将继续高速攀升,达到5815亿;网络接入、网络购物和网络游戏已成为中国网民最大的开支项目;大学生用户是最大的群体,约占两成。因此,正确分析和合理引导大学生网上经商行为,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又是繁荣电子商务市场、有效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网上经商兴起的原因
大学生网上经商的兴起,既有网络经商的优势、经济利益的诱导、就业压力的增大等原因,也有国家政策支持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1.网上经商具有启动资金少、零库存等传统商铺所无法具备的优势
电子商务不需要经营者投入多少资金,只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和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不需要象传统方式经营店铺那样去租赁和装修店铺;也不需要囤积大量的商品,经营者只需用价格低廉的摄像头作为摄像工具,将商品的照片上传到网站供购买者选购,然后再根据购买者的需求来灵活地从商品供应商那里进货。由于不需要存货,经营者就可随时更换商品或改行做其他的生意,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
2.经济贫困和就业困难是促使大学生网上经商的主要原因
随着教育改革和观念的变化,高校贫困生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约有一半以上属于贫困生群体,他们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山区,家庭经济十分拮据,面对每年高达上万元的学习生活费用,许多家庭无能为力。虽然国家和学校为贫困生勤工助学提供了较为宽松的上岗条件,但所获报酬远远不能满足日常支出的需要。许多学生就希望通过网上经商来摆脱贫困,自行解决生计,减轻父母的负担。像比尔·盖茨、戴尔等成功人士的经商案例对我国大学生较大影响,许多学生提早‘下海’,就是希望能象他们一样自己开创一片天地,通过经商这一途径提前锻炼自己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为今后求职做好准备。许多学生往往窘于囊中羞涩,没有启动资金,而网上经商则为他们提供了最低的门槛,成为学生族创业的首选。
3.创业政策的支持和经商环境的改善是大学生网上经商的直接动因
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从2008年起,国家对应届毕业生做小生意、办小企业,3年内免缴各种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如果创办小型微利企业,还按照20%的比例减征所得税;对于钱不够的人员,国家可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或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如杭州计划从2008年至2010年建立200家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实训大学生3万多人;上海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了“天使基金”,对学生申报的创业计划进行评估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支持资金;江苏设立了总额为4200万元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温州大学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对学生从事it信息服务、艺术设计和综合服务等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学生开店还可冲抵学分。
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开放为学生网上经商提供了机遇。2008年6月,世界闻名的电子商务网站易趣(ebay)在中国宣布,对所有买家终身免收店铺费,也不再收取商品登录费、店铺使用费等传统项目的费用;淘宝也曾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将对网上店铺给予免费开放。据计算机世界报2008年第33期报道,易趣网上大约有5000人以易趣的网上交易为惟一的收入来源;美国依赖ebay直接或间接就业的人大约有43万。面对每年约有20%大学生未能就业的事实,有着丰富网络知识和熟悉电子商务信息的大学生,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既有利润空间、又有政策保障的难得就业机会——网上经商。
二、我国大学生网上经商现象的发展
1.高校为大学生网上经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在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商务早已涉足校园,并且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电子商务本身起步较晚,加之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物流配送、信息化程度、消费观念等,使得各高校的校园电子商务一直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多数高校把校园电子商务作为教学所需的教学平台,或作为教育、鼓励学生的创业教育试验课题来搞,校园商务网在实际应用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2004年‘易趣杯”首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和2005年“一拍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的成功举办才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网上经商便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在此过程中高校凭借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先进的网络交易平台、成熟的网络维护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商品交易市场,使得我国大学生网上经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2.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成千上万大学生的加盟,将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进一步发展锦上添花。一是大学生群体容易相互影响,一个“网商”可能制造多个“买者”。无庸置疑,“网商”自己首先就是网上消费者;同时,以寝室为单位、宿舍为群体的“集群效应”,大大扩大了网络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网上消费者。二是大学生“网商”能带动传统消费群体。每个大学生都是家庭中的“太阳”,对家庭的购买决策有很强的影响力。如果家里的孩子成了“网商”,其他家庭成员也非常有可能参与其中,从而使这些传统的消费群体从旁观到卷人,逐渐改变对电子商务的看法。大学生“网商”其实充当了电子商务免费宣传员的角色,这种影响力是深远的。三是推动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发展和获利。“卖水者”永远是赢家,无论网土经商的竞争有多激烈,网上信用问题有多严重,为大学生“网商”提供摊位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获得了客户,他们精心培育了网上市场,一旦时机成熟,地盘稳固,就可以收“摊位费”了,即使不收摊位费,也可以通过交易佣金、广告费等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因此,大学生“网商”将是推动我国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发展和获利的重要力量。
三、正确看待大学生网上经商行为
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经商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就曾为大学生经商的利弊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但不论讨论的结果怎样,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经商者的行列中去,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学业、事业获得“双丰收”,有的则“赔了夫人又折兵”……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单纯地从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简单的认定来讨论大学生网上经商这一社会现象,因为大学生经商已经不是简单的利弊问题了。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大学生从事商业活动无可厚非,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适当从事商业活动能够较早融入社会,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经验。事实上,网上创业需要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每一次进货,是商务谈判的一种实践;商品推介与描述,是市场营销学的实践;进出账,是基本财务管理的实践;发货与售后服务,是人际交往与客户管理的实践。网上经商使大学生提高了技能,锻炼了综合能力,为就业增加了筹码。因此,对大学生经商是利是弊方面的争论已没有意义,而是要对这种已然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提出一些积极的引导方法,对大学生商业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树立经商风险意识,掌握比较完备的经商技巧,提高避险能力,让他们在经商打拼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不可否认,大学生网上经商创业行为对高校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带来了冲击,刻苦读书的学生可能不受欢迎,从而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的甚行。但也不可否认,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传统企事业单位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必然上升,引导大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成为企事业单位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比单纯鼓励大学生在网上自主创业,更有现实意义,也更能从根本上发挥电子商务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在教育成本激增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教育和经济两个重要国民领域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来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对策
1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渐露端倪,近几年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从2003年至200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加量超50万,而每年毕业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70%左右,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2006年开始,未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00万。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0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遇到三难,即落实用人单位难、专业对口难、正式上岗难。最近几年对外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75%之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的更多关注。
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2.1 大学生就业遇上严峻的“大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1]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二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2.2 大学生就业面临困惑的“小环境”
从“小环境”看,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同时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再次,很多高校连续扩招后,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2]另一方面,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方面盲目提高用人标准,条件要求也愈加苛刻,文凭已经不再是走向理想职业的唯一“通行证”,除了崇尚高学历,要求毕业生具有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多数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够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许多用人单位所“嫌弃”,不少招聘单位的广告明确地写明“只限男性”或“男士优先”,性别上存在歧视。再者,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而社会对“80后”这一代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8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
2.3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一方面,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等等;另一方面,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二是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较大,部分毕业生“心比天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综合能力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3]。三是缺乏创业意识。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3.1 多管齐下,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大环境”和“小环境”
政府及社会应对大学生择业就业难应有所作为。第一,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第二,应扩大毕业生入伍、研究生招生比例,这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为未来国家竞争力储备力量。第三,鼓励经济相对优越的毕业生到发达国家深造学习,学成归国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第四,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第五,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第六,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在能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用人单位要放低门槛,寻求真正可用之才。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目前毕业生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把录用人才的门槛抬得过高,本来是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却要聘用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用人标准虚高,使得相当一部分人难找到工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因此,要动员用人单位改变用人观念,多注重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而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私企单位,为规避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责任,不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侵犯了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自己公共形象,进而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到这些单位就业,人为地促成了“就业难”。
高等院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高校应根据整个经济环境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从学生入学时起,高校就应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职业课程的指导,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导力度。
家庭要承担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责任。首先,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注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并能及时给予指导,使孩子少走弯路,更快成长。其次,督促孩子毕业后尽快成功就业。再次,不要强求学生绝对专业对口就业。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学生喜欢,只要学生肯努力,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最后,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流动越来越普遍,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整个社会充满了竞争,现在没有一包到底的“铁饭碗”,单位都实行合同制。毕业生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
3.2 努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
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期望值。一方面,大学生不能总是盯着“热门”职业。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行业在不断消失,新的行业也不断产生。过去被人视为“低贱”的工作,反而更能锻炼人的本领,发挥个人的潜力。另一方面,树立多元化就业观,不能等到毕业时才决定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有的学生只是在找不到工作后才想到去考研,或是考研失败后转而去找工作,这些都是漫无目标的行为。只有早做准备,在大学期间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才能够在毕业时不会感到迷茫。要强化机遇意识,牢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有些大学生意识落后,只重视对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不注重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毕业时就业核心力低,不能达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应成为“t”型人才,“竖”代表专业基础知识,而“横”则要求大学生通览各方面的知识。
大学毕业生强化创业意识。大学生应努力培养创业意识,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改善目前就业难的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改善毕业生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为社会上其他的待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理想境界。然而创业带动就业需要来自社会、高校、学生个人几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社会应该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个人应该具有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精神。
【摘 要】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已有十余年,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商务由初期零星局部借助于互联网开展的商务活动逐步向纵深化迈入,呈现出明显的普及化趋势,然而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同时,却意外的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本文拟对高校电子商务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就业率
一、引言
2008年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1281.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2.5%,人均网购金额超1600元,比上一年增加582元。网络购物已经广泛渗透至网络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电子商务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一波一波崛起。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表现为数量的扩大化、层次的丰富化和节奏的紧迫化。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要,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大量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据新华社报道,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仅为20%,这不得不引人深思: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该何去何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去解决?
二、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电子商务培养模式多样化
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高校开始开办电子商务专业。早期开办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有三类方向:第一类是外贸方向,主要注重国际电子商务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这一方向对学生的英语要求很高,一般主要在外贸领域就业。第二类是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技术方向,培养的是偏技术的电子商务人才。第三类是以经济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方向,培养的是偏管理的电子商务人才。目前,第一类较少,大部分是偏技术或偏管理的培养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相当多的企业不知道招电子商务的学生究竟能做什么,因为培养模式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他们干脆直接招收了外贸类专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做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贪大求全
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类专业,其竞争优势就在于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培养综合类人才很困难,许多的学校给电子商务开设了大量的课程。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是:专业课程当中,一半为商务管理类课程,一般为商务技术类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合理,而在实际中就是因为培养过程中没有重点,贪大求全,导致了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没有什么竞争力。因此电子商务本专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太受欢迎,就业率一直偏低。
3.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严重落后于实际,教学资源跟不上实际需要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实际发展非常迅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严重落后于实际。高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一方面缺乏大量具有电子商务实践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实训基地,导致理论知识和应用脱节,教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4.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和高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定位错位
目前中国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主要有两类:少数比较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和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对高校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电子商务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是全面的、精通的,安置在哪一个节点都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可是即使高校依据企业需求进行定位培养出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了,企业却又不敢用了,因为企业虽然很清楚岗位定的愈细、分工愈明确,带来的效益就会愈高,可是每个岗位只是发挥了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很小一部分潜能,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解决电子商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对策探讨
1.准确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的成功运作需要各层次的人才,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根据市场的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层次可分为应用层、策划层和管理层。如果把电子商务三个层次的人才按金字塔结构排列,管理层是塔尖,策划层是塔身,应用层是塔基,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该是塔基的应用层。这一层次的人才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力量,对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校实际,在全面讲述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同时,把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不同的方向,而不应该是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博而全”的电子商务专业通才。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根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宽度和广度,涉及面要覆盖所有“电子商务化岗位”,但不要求理论知识体系的深度和精度,只需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以“够用”为原则。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小方向,重特色”为原则,把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网上贸易和物流管理等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生态链。电子商务实务的完成并非依赖一己之力,而是强调多方协作,因此,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当中也应始终贯彻这一思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能够满足电子商务专业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需求,根据电子商务专业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找准自己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生态链中的位置。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建设大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多渠道引进掌握电子商务新技能、拥有电子商务新思想、关注并能准确判断电子商务发展新动向的高新技术人才。
(2)聘请行家到校任教。社会上不乏电子商务行业领军人物和电子商务业界践行代表,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他们到校任教或作为实践课指导老师,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他们意见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安排教师进修和交流。很多的组织和机构经常会举办一些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高职院校应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先进经验、捕获有效信息,完善和修正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短处和不足。
4.完善实训设施,抓实实训教学
(1)引进或自主开发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目前市场上有部分比较成熟的、高仿真的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比如德意数码、浙大科技等开发商推出的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可以帮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提高电子商务的实训技能,高校可以通过对其考察评估后出资引进,有实力的高校也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择自主研发。
(2)带领学生参与具体项目设计,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任务分解成单个项目,由教师指导,带领学生学习团队或小组,进行“项目驱动式”或“体验式”教学。比如,在网络贸易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解成网络营销组、贸易洽谈组、商品采购组、单证处理组、财务处理组、物流组、售后服务组,针对一笔订单,各小组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这笔业务,获得下一笔订单时各小组成员轮岗,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既熟悉了这一教学环节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又掌握了实践技能,教学效果非常好。
(3)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或实训实验室,实现“工学结合”和“商学结合”。选择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训教学项目,高职院校师生均可获益,比如淘宝公司推出的“淘宝创业实训基地”项目,高职院校只需很小的投入就可以建立起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而且淘宝公司免费提供规范实用的师资培训、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网络实训平台等资源,优秀学生还可以获得淘宝网实习、就业的机会。
(4)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免费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商务流程。互联网络蕴含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成本极低甚至接近0成本,充分合理引导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利用这些资源也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比如淘宝网、拍拍网等还有其他的一些论坛和虚拟社区,不仅能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训学习的平台,还可以作为他们自主创业的平台。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商务模式主导的趋势锐不可当,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高职院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认真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特征,结合高校自身专业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借鉴先进经验,形成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出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就业规划论文:规划教育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有助于学...
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效能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
就业指导课论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心理资本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大学30...
1稳定岗位,防止岗位流失 (1)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困难企...
0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入大众化阶段,各个高校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