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5:07: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一次接手一年级数学的教学,真的有些不适应,感觉教得很累。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有时真的是老师喊破喉咙学生依然对你不理不睬的,很无奈。但是,作为一年级起始教学,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疏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只有要求具体,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才会取得理想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一是不找其原因,不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一年级数学教学应培养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致志地参加学习活动,认真听同学发言,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如果没有认真倾听的话课堂学习效率等于0。所以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呀,小朋友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大胆“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比较懒散,对于新的问题和未曾见过的题型多数都在等待老师的答案或是好同学的发言,应该培养和训练孩子思考的习惯,只有多动脑思考才会让孩子越变越聪明。也是为他们将来步入高年级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做铺垫。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9加几的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9+2=11、9+4=1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9+2=11、9+4=13……你 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9加几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9加几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加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 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桌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
4.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惯;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①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②17比8多多少?③8比17少多少?④8再添上几就是17?⑤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摘要: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各方面发育都不健全,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倾听习惯,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加上对这一学段学生性格特点的了解,我辅以具体的事例对这些观点加以论述说明。
关键词:激发兴趣;习惯;培养;倾听;应用数学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语言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第一册中的“6和7的认识”教学时,我在计数器上连续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然后问:“5比4多几? ”学生回答说:“5比4多1。”于是我趁机说道:“由于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我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还是边拨边让学生数,并大声地读出来,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数字,对这部分内容不太陌生,所以,学生齐声答道:“6。”于是我又顺势拨了一个珠子,问道: “6的后面是几呢?”学生一起回答: “7”,此时点明课题,并板书“6和7”。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学中我投其所好,以小孩子喜欢的气球作为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进教室之前先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气球,然后等到上课时就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讲加减混合,今天如果谁表现的好就把气球奖励给谁”,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于是我先在左手里拿着5个粉色气球,然后在右手里又拿上3个绿色气球,然后我把两只手顺势合起来问:“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同学们争抢回答后,我板书“8”,接着我把手里粉色气球放下了2个,又问道:“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学生们回答过后,我板书了算式,又讲了计算顺序,而且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每次提问孩子们对这节课都记忆很深。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他们打下了剖析应用题的基础。
(三)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就必须善于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依据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特性,让这一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中,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拨动钟表让孩子自己感知整时,知道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作用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会听并且认真听的好习惯。在习惯训练中,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
(一)让学生善于倾听并大胆表达想法
例如在讲授新课“8”的写法时,我通过板书演示,让孩子看清楚笔顺和该字
在日字格中的位置,并且引导他们:“我们在学习7的写法时,需要横线和日字格平,数线稍微倾斜,那么大家看一下8需要注意什么呢?”于是我又让孩子看我写8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去口述,在日字格里写数字8需要注意哪些,并及时掌握。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性复述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明明说:“我家在5 楼”,小红说: “我家在小明家楼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 个十,6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这个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三)在鼓励中坚持加强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并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如教学《9加几》一课,我出示了“9+9=?”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5=10,9和5相差4,4+4=8。”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学习“数一数”这节数学课,首先要把数数有意识地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家里的、路上看到的一些事物,并把这些发现讲出来。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还有,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购物,给孩子10元钱,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东西,看看钱够用吗,或者让孩子分担一些买小东西,(在10元钱范围内的),让孩子自己算好钱,从妈妈那取,这个过程既加强了口算能力和自理能力,也让孩子感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在实际参与中,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在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一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学数学的开端,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丰富多彩,为了把丰富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认真研究数学教学。根据不同阶段的学情,不断地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行列中,用新的n程标准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摘要:教学策略是指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从而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如何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下面的五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一年级;教学策略;有效
新的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给人们特别是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震撼和反思,而深刻的反思必将带来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学生一切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一年级学生,他们小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同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等等,针对他们的这些特性,下面我将从课堂组织、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倾听和评价这五方面入手,探索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课堂组织,让课堂充满激情
组织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还和老师组织课堂纪律的好坏有关。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感情、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堂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学生喜欢比赛,表现欲强,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男女同学比赛,小组比赛和大组比赛,激发学生的激情,同时,一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我经常换着形式比,有时进行爬山比赛,看看谁最快爬到山顶;有时进行摘果游戏,看看谁摘的果子最多;有时进行互吃苹果比赛,谁表现好就可以吃对方的苹果一口,直到把对方的苹果吃完算赢等等,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比赛中充满激情,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外,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很难在一节课里都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也设计了一些整顿纪律的儿歌,比如: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拍拍肩,(双手交叉拍);七、八,扭扭腰,(双手掐腰);九、十,快坐好!如果课堂上有人讲话,我就会说:小鸟小鸟在哪里?学生:小鸟小鸟 飞走了。(双手做飞的动作)如果有人做小动作,我就会说:小猴小猴在哪里?学生:小猴小猴溜走了。(双手做溜走的动作)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效组织课堂,使课堂充满激情。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把他们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状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0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小猴最喜欢吃桃子,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会工夫就摘了2个桃子,你们看,他吃了几个?(1个)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2个桃子,吃了1个,还剩1个:2-1=1)。可是,他吃了1个桃子后觉得不够饱,于是,他又吃了一个。你们看,现在还有几个?(0)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1个桃子,吃了1个,就没有:1-1=0)你能说说0表示什么吗?(什么都没有)这样设计,把原本生硬的数字变成学生喜欢的故事,吸引他们到故事中,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说出来,使学生乐学、易学。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比如:我在教学“5的认识”时,设计“抢凳子”这个游戏: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只有生动、形象和有趣的语言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完“10的组成”后,我把10的组成的数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1 9 1 9 ,好朋友; 2 8 2 8,手拉手;3 7 3 7,真亲密;4 6 4 6,一起走;5 5,凑成一双手。这样,学生在形象易懂的儿歌中很容易记住10的组成。
(四)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 “10的认识”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声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又比如我在教学“9的组成”时,我让学生摆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并与同桌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把9的组成这一抽象内容变成具体的操作,从而很轻松、容易的掌握9的组成。
三、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教学《分类》时,使学生理解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同一性后,让学生对水果、颜色和平面图形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探究其中分类的多样性,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和集体交流感受到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而在一道有平面图形,有立体图形,有大小图形,有不同颜色图形的题目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看看能有几种分法,只要学生是同一标准分类就可以,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比如在教学“10的认识和组成”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物森林里举行“保龄球大赛”,邀请了8个小动物参加,让学生猜一猜小动物们有可能一次打中几个保龄球?没打中几个?学生可以动手画画,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再通过汇报总结出10的组成,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你参加比赛,还有可能是什么情况?最后按照成绩给小动物排队、发奖(找规律)。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了到提高。
【摘要】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征较特殊。如何提高低段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一直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数学课堂的游戏环节对课堂效率的研究入手,从课堂游戏的形式,课堂游戏时间的长短等方面研究怎样使用课堂游戏才能使数学课堂的效率得以提高。量化课堂游戏对低段数学课堂的效率提高的影响。
【关键词】低段数学 课堂游戏 课堂效率
一、前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从散漫式的宽松的环境,进入到有规律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中,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首先对小学生的特征分析如下:
1.注意特征。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因此,教师讲课时要注意教学的组织严密、形象有趣、方法得当,这样可使小学生保持40分钟的连续注意。
2.感知特征。小学生视听觉感知迅速发展,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增强,感知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3.思维特征。朱志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4.记忆特征。小学生很多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提高都是通过无意记忆起作用的,如故事、言语、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记忆中。
根据小学生的以上特点,如何提高低段小学生的课堂效率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李晓梅[2]认为不但要为学生创设游戏与故事情境,还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贾乐青[3]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顾爱红[4]从导入新课,弄清概念,突破重点和巩固效果四个方面来阐述课堂游戏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
游戏在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5]:首先,游戏是数学内容获得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次,游戏与数学结构的相似性保证了游戏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最后,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本文通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课堂游戏的形式,课堂游戏的时间长短方面研究课堂游戏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课堂效率的影响。量化课堂游戏对于低段数学课堂的效率提高的影响,为从事低段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课堂游戏对于低段数学课堂的效率的影响
开展实验班级为小学一年级上学期阶段的班级,为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学生,学生人数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对于实验有效性的说明,各实验从游戏开始时计时,参与学生或关注的学生人数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即为有效开展实验。游戏结束时计时结束,游戏结束的判定依据为参与学生或关注的学生人数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停止计时。
1.情境图讲解实验
本部分实验给学生们出示一幅内容较丰富的图片,请学生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记录讲解多长时间,学生开始分散注意。如提供一幅图,图中有草地和小河,草地上有两颗桃树,桃树上和桃树下各有几只大猴和小猴,有的猴在吃桃,有的猴在玩耍,天上还有几只飞翔的鸟,树上还停留了几只鸟,小河中几只大白鹅和小黄鸭在戏水。学生开始发言为计时开始,学生发掘图中的数量关系,举手发言,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关注图片的学生人数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时停止计时。本次实验所得计时时间约为10分钟。
2.游戏形式及时间长短实验
本实验采取的游戏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部学生集体参与的游戏,即集体游戏;另一种是选几个学生到前面展示游戏,其他学生做回答判断,即展示游戏。游戏开始时计时,参与学生或关注的学生人数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停止计时。
集体游戏,本部分实验根据所上课堂内容,设计与课堂内容相符的课堂游戏。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2单元《位置》,教学内容为《左右》一课,教授完左右内容后,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口令摸摸自己的左眼,摸摸自己的右耳,举起自己的左手,跺跺自己的右脚,看谁又快又准。开始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很高,但实验进行了6分钟54秒,三分之二以上同学就开始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以外了。
展示游戏,本部分实验根据所上课堂内容,设计与课堂内容相符的课堂游戏。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为《第几》一课,请5到7名学生到前面来排队,先请排队的学生报数,老师随机提问,排在第3位的同学是谁,全班同学一起说出他或她的姓名,老师说排在队列中同学的姓名,让全班同学说出他或她排在队中第几名。本实验计时所得时间为10分钟。
展示游戏的时间比集体游戏的时间长,说明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注意力是有影响的,展示游戏与讲解情境图的时间相似,说明无论是看图还是游戏,此阶段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都是有一定范围的。
三、研究结果
本文通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课堂游戏的形式,课堂游戏的时间长短方面研究课堂游戏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课堂效率的影响。课堂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注意力是有影响的,展示游戏会比集体游戏对课堂效率提高有更好的作用。
四、提高低段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
1.运用有效课堂游戏提高课堂效率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游戏形式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一定影响。教师在低段数学课堂上要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游戏,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尽量避免教师一个人在前面演示等形式的集体游戏,多增加学生参与性的展示游戏形式,这样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2.增加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从本研究可知,无论是游戏形式还是说说情境图形式,学生的兴趣时间都不会超过10分钟。现行的低段数学课堂每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一节课中至少要安排4种以上的不同形式来完成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课堂目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合理安排一节课的内容,达到动静结合,形式多样的效果。
【摘 要】我们学校申请了《新媒体时代下农村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我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主研《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课题的实验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在本学年主动申请到村小教一年级,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但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小学数学报》,“班班通”等资源,结合家长培训会,QQ、微信等聊天工具及时指导,让孩子在数学阅读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激发孩子浓厚数学兴趣。
【关键词】村小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我们学校申请了《新媒体时代下农村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我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主研《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课题的实验能真正落到实处,我申请到村下教一年级。我接收的班级有48人,80%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幼儿园不教识字,加上没有家长辅导,有几个孩子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阅读方面只能算零基础。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为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助力”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一年级会口算就是数学得行,少部分家长想辅导,但为了生活也鞭长莫及。怎么办?及时召开家长培训会。大部分家长因为孩子刚入小学,对孩子和老师都充满期待,而且也十分热情和配合。我赶紧抓住这个契机召开家长会,跟家长们讲解一年级学习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万事开头难”,但“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打好了,孩子后面的学习就会越来月轻松了。国家主席提出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让家长们明白孩子学习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这是国家的要求,让家长从认识上去改变,从而愿意陪伴孩子走过“幼小衔接”的这一段路。同时培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和配合老师督促孩子自主学习,例如让家长每天坚持伴读,在孩子做作业时在旁边看着,孩子有不识的字要及时提醒;读不懂的题目家长要指导,同时提醒孩子注意书写规范,姿势正确等。QQ、微信也是我们沟通的主要渠道,把每天的作业要求发到群里去,家长们及时提醒孩子完成,有不懂的地方,就在群里讨论,家长取长补短,也跟着涨了知识。家长不会上QQ的,就由孩子父母打电话提醒,“遥控指挥”。对于特殊家庭,我只有采取定期家访。
二、从识字教学开始,指导读题方法,为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奠基”
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识字基本为零。让这些孩子阅读书本文字那简直是看“天书”。看着孩子们“蒙蒙”的样子,我真的无语了。
怎么办?从识字教学开始吧。在新课教学时,先教孩子们认识关键字。例如:第一单元的关键字是:多,少,数一数,左右,最,第,顺序,同样多,比,画,涂,划,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第三单元的关键字有:分一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数学课中经常出现识字教学,让有的家长误会我要改行教语文呢。刚入学的一年级,识字量很少,在最初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家长为其读题,这是无奈之举。但是当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我就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就一包到底。因此,练习设计中,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就加上拼音,让学生拼出字,然后读出字词,并引导他们自己理解题意。数学老师不能贪图省快而放弃了拼音这个工具,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让学生自己读题解题。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我的原则是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懒”老师,该让学生理解的要求,读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会抓住重点的词,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当做练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便有了凭经验做题的贪懒思想,而忽视题的要求。在这时,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形式,变换读题方式来刺激学生读题,比如让读题最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小朋友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题读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个。再比如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读题中来,同样也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比赛、活动甚至游戏中,自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给出读题的方法。例如:5+=9,-=3。想一想,表示几?表示几?思考先求那个图形?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正方形表示几”对应的是“表示几”,但在点的时候不能一一对应,学生一点无法对应,就傻傻等在哪里,这时候老师应当在投影仪下指导逐字点的方法。这样题目读顺了,孩子才能够思考有几个问题,如果连题目都不顺,何来按要求呢。
在数学阅读中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有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纯图片,图文结合,表格,纯文字等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读文字的方法,更要仔细观察题目的习惯。如图文结合的题目中往往隐含着一些条件。要挖掘这些隐含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先看文字,找出这些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再从图上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信息。一些只有图形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说说图的意思。
三、借助课外读物《小学数学报》,为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注入“活力”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意识也差,孩子基本没有课外读物。于是,我就向家长们推荐定了《小学数学报》。例如,关于“第几”的练习就编了一首儿歌:《鸡鸭排队》(说稀奇,真稀奇鸭子队里混只鸡。正着数数它第三,倒着数数它第七。小朋友来算一算,小鸡小鸭各是几?)当孩子们通过自己阅读理解,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的时候,孩子们心中的成功体验是多么的强烈。又如,把“0”的作用编成故事《“0”的记者见面会》,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就记住了0的妙用,孩子们发现,原来数学不只是枯燥的数字和计算,而是有趣的故事和儿歌。还有《名师大讲堂》、《大数学家的故事》、《每日一练》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栏目。每周三的中午是孩子们读报时间,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长了智慧,更是激发了孩子浓厚的数学兴趣。
四、利用“班班通”资源,为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国家“均衡”教育让村小也享受到现代化数字信息资源。“班班通”提供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格、慢放、加速、重读、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次情景下的阅读理解更是事半功倍。例如,讲“几”和“第几”的区别时,就利用动物开运动会的动画场景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学生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一旦激发,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通过“班班通”资源,对一个知识点呈现多维动画,都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启迪心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是个挑战,只有家长老师配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多种媒体辅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摘 要: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动画人物、游戏、动手操作、讲故事、编口诀、儿歌等激趣方法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具体化,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带入最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趣;数学知识;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要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激趣方法。
一、以动画人物激趣
一年级的学生荣誉感较强,喜欢争强好胜。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让学生扮演他们喜欢看的动画人物“熊大”“熊二”或“光头强”,进行两人之间、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争当“熊大”“熊二”或“光头强”比赛,让全班学生每两组之间进行比赛。我念算式,让学生抢答,答得又对又快的就是“熊大”“熊二”“光头强”,或让学生自己出题,同学之间进行抢答。不言而喻,争当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具有很大的激励性,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也将他们带进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以游戏激趣
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征,为了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数学抽象的内容以游戏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思考、理解和消化。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时,在教室指定两个地方假定学生熟知的两个车站,然后由教师当司机(游戏熟悉了可由学生当司机),学生当乘客,自愿在两个车站上下车。游戏开始:教师开车到1号车站报站:“嘀嘀――××车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请下车走好,注意安全,上车的乘客请坐稳。”由5个学生上车,教师开车到了2号车站并报站:“嘀嘀――××车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请下车走好,注意安全,上车的乘客请坐稳。”这时下车3人,又上车4人。由学生提出“车上一共有几位乘客?车上共有多少人?两个车站共上车多少人”等问题,学生会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提出不同的问题,再逐一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学习,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会了数学知识。
三、操作化激趣
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新知,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唱歌,豆豆同学的前面站3个同学,他的后面再站5个同学,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学生在唱歌。教师也可摆学具:。用“”表示豆豆,用“”表示其他学生。通过操作,学生明白了这一队一共有9人。接着,教师再改成:总共有10个学生做游戏,从前数倩倩第4,从后数倩倩第几?学生很快就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倩倩排第7。将实际操作活动运用到数学课堂,其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易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生活化激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设计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设计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应用题计算”时,让学生参与“买”室内的任何物品,并标上价格,如告诉学生:“一个笔袋3元,一个本子2元,一根铅笔1元,妈妈给你10元钱,你想买哪几样学习用品?”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提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
五、置身童话激趣
我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的身心特点,利用童话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对小动物都有喜爱之情。因此我把一些数学内容编成童话故事性的东西让学生边玩边学习,如:让两个学生分别充当熊妈妈和熊宝宝,他们在自己的果园里采摘了许多水果,想请小兔子、小猴、小刺猬、小羊、小马(由学生扮演这些小动物)来家里做客,熊妈妈带领熊宝宝礼貌地拿出6个苹果、4个梨、5个桃子、10个葡萄(可用卡片)请它们吃。学生会兴趣盎然地根据这个画面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利用童话法教学,可使小学生积极地、愉快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六、故事化激趣
低年级学生最爱听故事,于是,我在教学时会随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时,我边画简笔画,边讲:“星期六上午,五只小白鸡来到草地上做游戏,两只小黄鸡看见了,高兴地跑去也参加了游戏。一会儿,两只小黄鸡的妈妈叫它们帮她做家务,两只小黄鸡高兴地走了。一只小白鸡的妈妈叫它去吃饭,这只小白鸡也高兴地走了,其他小鸡就在草地上讲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兴趣也特别浓厚。
七、口诀、儿歌激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单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将它们编成口诀、儿歌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掌握,而且课堂也变得富有生机。例如在学习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根据两个符号的特点编口诀:认符号看左边,左尖尖小于号,左口口大于号;比大小,看符号,尖尖小,对小数,口口大,对大数。学生念着口诀使用“”就不会搞错了。学习“凑十法”时,我编了“凑十找朋友儿歌”:小朋友,拍拍手,我们帮数找朋友,一和九拉拉手,二和八是朋友,三见七点点头,四找六玩游戏,两五相凑就满十,九一、八二,七三、六四相加都是十,做加做减想到它,又对又快用处大。这些口诀、儿歌大大地帮助了学生的记忆和计算,使学生计算又快又准。
总之,“激趣”教学能发挥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使课堂焕发活力,吸引和感染学生,并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低年级数学素质教育。
【摘 要】常言道,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正是无忧无虑、喜欢玩耍的时候。对于学习方面,他们还没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而且,一贯的数学教学模式似乎僵硬许多。所以,教师应该以激励和趣味性强的方式将小学生们带入到愉快又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去。如此,小学生们才会轻松并有效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下面就如何激励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激趣方式;数学游戏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我国各方面都应该做到相应的改革才能与时俱进。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教育方面的改革。只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结合孩子的自然天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们自我学习的本能,我们国家才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
我们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们都处在心智还不健全的时期。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学会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和小朋友们爱玩爱闹的天性结合到一块,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就能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和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节中,小朋友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都不太熟悉。于是,我就拿出我已经准备好的魔方、水杯、牙膏盒等让他们先看一看,观察一下。然后,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这些东西的基本特征,归归类。从而,使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有一个概念性的理解,而且也会使他们印象深刻。
小孩子们还处于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玩闹。教师们只有学会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们。特别是数学课上,给一些实物,让他们的主动意识增强。这样,课堂效果才会大大提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们做游戏,小明的后面有3个小朋友,小明的前面有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先让学生通过摆具的方式来记住代表小朋友的数字符号,“”表示小强,“”表示做游戏的其他小朋友。我相信通过这次简单的游戏,他们能够很快计算出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所以说,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一来提高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二来能够使他们很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二、用简单有趣的物体来帮小朋友们快速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教学内容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远远没有玩具有诱惑力,当然不易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和关注。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们应该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教师可以放映多媒体,将小动物或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等下面标识1、2、3...9,然后让他们说出喜欢的动物或玩具的数字,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融进到了孩子喜欢的事物中去,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老师被动地去督促。
三、游戏可以最大化激发小朋友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
(一)爱玩爱动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恰恰符合学生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们一边做着游戏,一边慢慢地对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也可以为他们喜欢上数学而打下一定的基础。如此一来,小学生们在数学游戏中,学习和玩耍两不误。并且他们也会在在游戏中享受获得成功的极大的快乐和自豪感。这样,能够极大调动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做关于“6”的游戏时,老师说2,伸出2个手指头。然后小朋友们说出几能够得到6,可以老师学生一块猜,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猜。
(二)在教学中,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数学游戏中,玩并快乐着,快乐着并很好地学习着,这样肯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书本排队、土豆先生是几号、超市大采购等,再增加一些奖励游戏,如颁发优秀卡片、小红花等,气氛会更加热烈。
例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把数学渗透到猜谜语的环节中去。把小朋友们分成若干组,然后多媒体上放出谜语的问题,要外放声音,哪组小朋友回答正确的多,就可以获得小红花的奖励。这样,在竞赛中,不仅能够使小学生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还能唤起他们内心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的能力,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多媒体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现代社会里,信息表现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为小朋友们提供一个视听说并存的奇妙的学习环境。这种方式可能比老师在黑板上讲更具有诱惑力。这样,不但使数学教学生动有趣好玩,还能快速加强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例如:在学习10的知识的课堂上,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9,并且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是老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和0站一块,就比你大。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相信吗?”。然后话刚说完,1和0站一块,他们俩紧紧吸一块了。最后,9悲伤的低下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结语
总之,要想充分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教学的内容,来设计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不一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当然,教师们也应该正确把握数学教学语言的特色、技巧等。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刚刚接触数学知识,这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多知识无法有效的理解,长期下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本文主要是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
现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效进行数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来说,小学生刚刚升入学校,对小学生活不够熟悉。并且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存在较大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1]。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而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而教学模式,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以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就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设置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现今,小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的习惯。教师不能直接为学生解答疑问,要能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从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以此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针对一些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且能够小组之间进行探讨,以此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3.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信心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且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分析,最终得出答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很多都是教师一个人主导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无法进行举一反三,思维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这样学生无法有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长期下来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采取创新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学合作教学模式,为各个小组成员设置一些有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从而来不断思考,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考,不断开发一些新型的解题方式,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得到锻炼,从而来在探究中了解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3]。
4.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提升学生的亲切度,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对数学教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出合理的教学措施。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有效学习习惯,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目,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探究与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去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并利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此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一种有效的模式,能够带动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数出的数,例如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时,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受到表扬后,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课专心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都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一节课上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学生们解释:不可能全班同学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一定有机会叫到。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5.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的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才需要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别人的想法,扩大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思考、交流。老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适时评价。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得到发展。
6.打破常规,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让自己的思想插上创新的翅膀,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善于开发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禁感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7.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必备素养之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要求观察时要有条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按从上至下的顺序观察,也可以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最好能多角度地观察。每幅图观察完后,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说说大体的意思。学生说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提示,学生说得不完整的,要指导学生说完整。从而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能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达主题图的意思。
摘 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花朵,而对于他们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健康、良好地向前发展,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中的可造之才。从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开始着手分析,研究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主要措施,从而实现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提高数学教学成果与效率,推动教育事业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习惯;问题
数学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重点强调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其性格、智力等素质能力还未开发与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会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得到促进与提升,还有助于小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向着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思想的方向迈进。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
1.数学学习近况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实施,但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其心智、能力表现都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启蒙与开发,因此,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目前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是很热衷,并且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数学能力的发展。其不良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或者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在数学习题书写时字迹潦草,不仅存在错别字,还总是写错或漏写,使人不了解也看不懂他在写什么;不懂得审题或审题不认真、马虎,常常计算出错;太过依赖他人,经常抄写他人作业;上课小动作不断、爱玩游戏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制约着小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因此,改正小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是目前教育事业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2.影响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问题
(1)心智不成熟
一年级小学生在心智方面的不成熟是小学生儿童时期所存在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而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的影响,才导致小学生不能以成熟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维转移的情况,这种内在因素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培养的主要问题。
(2)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过程中的引导者,数学是一门由运算组成的学科,其主要依靠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现今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只是采取以讲授的方式为小学生解答难题,却很少运用引导的方式使小学生独立找出答案,这种现象极不利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才会出现不会审题、经常抄袭他人作业、太过依赖他人的情况。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主要措施
1.教师应树立良好榜样,从而正确引导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在其能力的表现中,模仿能力是一种表现极为突出的能力,而教师是与小学生接触非常密切的人,因此,教师在日常对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老师榜样形象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激发小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小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2.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
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具有多样化与新颖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讲授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色彩比较艳丽的辅助教学工具,对小学生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演练,同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被新颖、颜色艳丽、可爱的教学辅助工具所吸引,实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小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成果与教学质量,还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未来的长远发展,为我国的人才之需提供强大的坚实后盾。
摘 要:受主客观条件的约束,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与城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异。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农村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在进行改革。本文以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展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三种方式。
关键词: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小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建立学习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均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虽然有限,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小学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力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显示,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却天性好玩,对做游戏、听故事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保持相对较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1.游戏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学前期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龄期的这一变化,教师利用游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可以借用小学生都较为熟知的“找朋友”游戏来教学。首先让参加游戏的小学生头戴数字卡,随后学生一边唱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边相互找朋友,当教师发出“分”或者“合”其中任意一种口令(或某一数字)后,学生需按照口令要求找到与自己头饰上的数能合成或者分成教师口令中的数的另一人,组合正确就是一对好朋友。
2.儿歌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尚未发育,记忆知识与其喜好、兴趣有较大联系。如果教师能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记忆,则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会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3.故事教学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因此借用故事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用白雪公主的故事来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几种情境:首先是白雪公主被巫婆带走了,要想救出白雪公主,需数出巫婆魔盒里装有几种图形以及每种图形的个数;其次是白雪公主虽被救出,但巫婆在其回家的路上设计了陷阱,需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才能安全回家;最后白雪公主安全到家了,很多动物前来祝贺,需数出动物的种类以及数量。
二、知识生活化
在很多人眼中,数学是抽象的,是枯燥乏味的,是难以理解的。殊不知数学也可以是生活化的。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时,尽可能地将其生活化,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直观的感知,还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固有的认知,让其体验学习数学的轻松愉快。如在教“认识时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7点钟起床,洗漱吃早餐共用了20分钟,然后和妈妈一起出门,请问出门时是几点”等类似的问题。
三、借助工具,辅助教学
1.借助实物、教具
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易于小学生理解掌握。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小学生从家里带上自己喜爱的卡片、学习用具或者玩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不同的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对同类物品进行归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罗列出不同图形的事物。
2.借助多媒体
现阶段农村小学还不能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设施不完备,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待加强。但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必然方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声音融为一体,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泼、有生命力、直观的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这一点也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总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尝试并总结经验,以期能使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
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首先要注意教师的教,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图片、模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另外,还可以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适时的表扬。如,“某某某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也不错。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习惯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单纯地“教”知识,而应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8加几”的学习时,也许你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8+3=11、8+4=12、8+5=1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幼儿园时学得好的,而那些幼儿园没学会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这时我们可以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8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十几减8的学生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生不发言或怕发言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还可以让怕发言者复述敢说者发表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教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6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4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3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五、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学习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坚持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
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要求书写数字清楚,整齐、美观、格式正确,并且要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要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还需借助每一次和家长接触的机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摘 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设计;认识;实践
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我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学习、引进、移植外地外校教师和本校同行们的理论和经验,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在现代社会里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三、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多2 个合起来的。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而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处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基础阶段的学习,认知能力和心智都不够成熟,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数学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目的。
一、提前认字
处于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对于学习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当中,部分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但是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识字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能够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但是却因为识字能力的不足,时常出现答题错误的现象。教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抓紧学生认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题目中汉字的意思,了解清楚题目的要求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解题时才不会胡乱答题。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归纳数学题目中最常出现的几个词语,如最、多、少、小、大、短、长、一共等,然后将其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识和记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二、形式多样
由于小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思维练习,在独立完成数学作业,特别是第一次遇到不同类型的作业时,总是在解题时因为没有教师的指导,靠着自己的认知能力来解答题目,题目的形式过于复杂,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影响,继而出现答错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指导,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解题方式,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解答,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喜爱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将学生的家庭作业与游戏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保持极高的参与兴趣,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关注细节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若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更能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进行评价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字迹、完成度来评价学生的态度,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字迹是否潦草、解题思路是否清晰、解题过程是否详细等来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作业,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另外,数学作业中的细节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题目的复杂性来呈现,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问题,然后在问题中增加一些隐藏性的数据,让学生通过两个或者三个计算才能得出一个数字,或者可以在题目中增加一些小的数据,若学生不认真观察则会忽略,这样一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既要注重课堂上作业的讲解和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帮助,并且数学作业一定要多样化,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建模论文:经济数学与数学建模体系的结合 一、简要论述数学建模思想及其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数学与应用 目前,我国各领域高水平创新人才规模相比以前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中华民族伟大...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
数学建模小论文:论数学建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 人才 培养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对...
模糊数学论文:基于模糊数学的城区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研究 摘 要: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
二年级数学论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要点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