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09:59: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媒体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新媒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公众的科普需求和接受科普的方式也呈现出新变化。相对而言,传统科普人才陷入新媒体环境下科普手段单调落后的窘境。本文从科普人力资源管理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入手,对应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探究科普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科普人力资源;创新路径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指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为手段,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设备终端,为公众接受和传播各类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介形态。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数字化、小众化、平等化、互动化、移动化、个性化等特征,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公众的思维惯例和认知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科普行业也因此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变革。科普人力资源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力量,新媒体对科普行业的影响,对科普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和从业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普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一、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观念有待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不少科普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上,未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及时地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发展战略中,按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开发和培养,以适应当前科普工作发展的要求。
(二)管理模式有待变革
多数科普组织仍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和沟通渠道,以及简单的考核、培训、人事和薪酬管理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地变革和创新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制约了科普事业的发展。
(三)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科普事业对科普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缺乏优秀科普内容的创造者、整合者,亟需熟悉大数据、云技术、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人才,欠缺具有多层次技能的人才。与此同时,传统科普人力资源管理中“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的薪酬模式,未能有效激发现有人员的潜能,甚至还有一些从事科普经营的社会组织挖人才的现象,造成科普人才流失。
二、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人力资源的需求
科普信息的海量化、数字化,以及公众满足科普需求渠道的多元化、个性化,对习惯传统科普方式科普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的需求。
(一)多层次技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生产和传播信息,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趋于三位一体。公众获取科普信息渠道更直接、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多样,因此科学普及工作需要更加社会化、及时化、亲民化,科普组织的重任是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有普及价值、为公众关心的内容进行有效传送,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科普人员需要突破传统思维界限,善于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主题、甄别真伪、解读核心、重新编创、信息数字化转换和传送,根据不同科学普及渠道的特点和要求而更换普及模式,根据不同人群的语言习惯和最新的表达方式而创新表达形式,实现高源的科学主题和通俗的诠释形式相融合,深入浅出地向公众分析科学知识的背景、现状、原因、规律、趋势,真正做到服务科普工作大局。
(二)创新科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需求
随着科普组织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科普组织和外部环境的有效连接通道,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洞察组织外部环境对科普人才的需求趋势,从转变管理模式开始,将创新融入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激励机制(即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及员工关系等五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从创建具有多层次技能的科普人才队伍,到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真正为科普组织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提供有力保障。
三、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人力资源管理应立足和服务科普工作大局,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
(一)管理模式:因时而变“内”应“外”合
科普组织应根据组织生存的外界环境变化,首先要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向直线管理部门回归,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式转变,突出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减少组织结构的指挥链和臃肿的职能部门,加强组织内外信息流通快速准确,人员之间对接更为灵活,充分发掘、发挥人力资源的能量,有利于科普人员由“专家”向“杂家”提升,为更好地实现组织内人力资源整合调配、科普内容集约化生产、科普产品多层次开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人力资源规划:有效把控“质”“量”均衡
组织的人力资源调整与创新,通常是一把“双刃剑”,举措得当,可以为组织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举措不当,则有可能带来风险和动荡。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科普组织根据组织发展战略与目标要求,科学地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现状,以及预测适应环境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以形成具有立体化、均衡性和综合性的科普人才发展格局。
(三)招聘与配置:立足现实“聘”“用”协调
对于有条件的科普组织,根据事业发展需求,通过新媒体平台招聘信息,选聘与岗位匹配的优秀人才,以快速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实力。但对于多数基层科普组织而言,没有条件选聘高素质人才,应该着力用好、用足组织内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已具备的科普能力和科学素养,借助组织培养、政策倾斜、制度激励,激发现有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四)培训与开发:充分释放“显能”与“潜能”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多强调用好人员的已有知识,只关注人的显能开发。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人群接受科普信息的习惯和方式差异化增大,科普内容编创数字化与和普及渠道网络化,组织内多层次人才稀缺,从外部招聘成本高,激发现有人员的创造潜能是科普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有研究成果表明,迄今为止,人类的潜能至少还有80%处在沉睡状态。对现有人员查缺补漏,“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实现组织内培养和开发,用好显能的同时,激发潜能,提升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
(五)激励机制:“针对性”与“多元化”相结合
传统的激励机制多通过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来体现,以岗位定薪、绩效挂钩的绩效薪酬激励模式。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人员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创造的科普信息,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呈现或评估出科普成效,因此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在绩效管理环节,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建立有针对性的奖励、晋升、晋级制度,提高科普人员的忠诚度和团队意识。薪酬管理环节体现“多元化”,将现行单一的薪酬激励模式转变为薪酬激励与组织效益共享模式,以吸引科普人才激发创造性;将原有的管理科普平台转变为搭建科普服务平台,以鼓励科普人才积极创新创业;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加强科普组织外合作,如跨界合作、项目合作、年薪制等,激发组织活力和人员工作激情。
(六)员工关系:“劳动”契约与“情感”契约并举
科普组织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因事而谋,重管理轻发展、重物轻人,科普组织仅仅以劳动契约与从业人员建立员工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信息编创内容更加复杂,数字化传送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时间延长,创造价值难以量化,增加了科普人员工作难度和强度,直接影响人员的工作状态和身心健康,简单的劳动契约式员工关系,只会拉低员工满意度,增加科普组织的离职率。需要引入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强调以人为本、因人择事,始终坚持把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放在第一位,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工作状态和生活进行帮扶解困,使其充分感受到科普组织的尊重、信任、责任等情感认同,从而更加高效地投入科普工作,创造更多的工作效益,实现科普组织与员工个人共同成长和发展的双赢目标。
作者:许艳 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馆
摘要: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及在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显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作为特殊群体之一的农民工群体,也自然加入到与新媒体环境融合的浪潮中。从传媒社会管理功能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社会管理问题需要进行科学设计,精准发现农民工群体与新媒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传媒产业升级和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以特殊群体中的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管理问题为研究范本,着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管理问题,以及面临的新情况,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特殊群体;新媒体环境;社会管理;农民工
随着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新技术手段的发展,融入百姓生活的新媒体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信息渠道。繁华都市中的农民工群体,一方面在逐步适应和融入新媒体环境,一方面也受到行业身份特征的制约,在社会生活中的层级和内容方面具有局限性。农民工原本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他们远离土地,劳动场所转变为城市,因此,社会管理和政府职能应对此有所回应。
一、农民工社会管理的路径和措施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农民工社会管理的路径分为三种:
(一)基本管控手段的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干预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相关对象进行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各种政策的总和。例如,1981年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通知》要求,城市的劳动、财政、公安等部门严格限制农民流动;1995年国务院转发《关于加强流动人口就业证和暂住证制度》,提出要从总量上控制,优先解决城市就业、工种限制等政策;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
(二)基本制度框架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包括现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依据法律法规所出台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等。例如,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土地承包法》,根据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如何签订城市就业劳动合同为主要基本内容,侧重保护弱势群体就业;2004年,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在京工作的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范围、流程、主体内容等。
(三)作为基本底线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部分,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对农民工而言,这是在城市工作生活过程中需要的最基本的社会福利性措施。社会保障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其对于农民工社会管理的无可替代性,如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工伤保障等。2003年,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通知》,规定在工农民工如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等,均有基本保障。
二、新媒体环境提出的社会管理新要求
新媒体改变了信息获取渠道,信息传递的效率被急速扩充,延长了人们了解周围社会生活的信息半径。经调查,在关于个人重大决策问题,农民工群体主要的可靠信息来源依然是亲属和朋友。因此,社会管理务必注意到:
(一)新媒体环境要求管理思路具有预见性。不同于传统社区,新媒体社区经历着不同形态的演变,虚拟社区多样纷呈。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WIFI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交流的成本呈现出低廉化,大量的自媒体不断产生,打破了以往传媒集团的垄断性。农民工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已适应这种交流方式,通过建立“老乡群”、“同乡会”,以“抱团取暖”的形式融入虚拟社区。鉴于传播速度快,社会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出台务必具有前瞻预见性,否则,不具有时效性的管理措施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
(二)新媒体环境要求管理手段具有高科技含量。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农民工群体已不再满足于通讯,互联网信息和智能化服务的含金量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深入千家万户。由于生活内容或圈子范围相对匮乏,手机和互联网成为农民工群体打发“闲散”时间的基本方式。有意见主张应以妇联、青联、工会等组织形式在社交媒体上多方笼络农民工,越是科技和信息含量高的平台,越在群体中有权威性,特别是能够吸引教育水平仍不算高的农民工群体。例如,使用手机APP终端形成农民工税费减免平台、车辆进京证等证照申领,行政审批类办公都可拓展到信息化渠道上。
(三)新媒体环境要求管理渠道开放透明。新媒体拓展了民众的信息获取渠道,过去的行政秘密主义传统,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已彻底成为历史,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已难以为继。过去,政府早习惯于在封闭的状态下开展社会管理工作,对信息公开也颇为抵触。然而,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至今,民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情权保障要求开始逐步提高。不过,客观来看,“我国现行的社会体制缺乏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渠道和方式,而将公众排除在决策程序之外。”新媒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政治方式和政治过程的隐秘性和封闭性,传统媒体信息的“守门人”模式被瓦解,信息在官方媒介之前或许已经被上传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能够瞬间形成事件印象,先于官方信息的。因此社会管理在涉及政务信息时,开放性和透明化是必须的。
(四)新媒体环境要求管理必须尊重民意。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因为低门槛、实时性以及人脉链接的独特性,自媒体形成了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传播优势。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建立自助、互助体系,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个人意见表达以及利益群体形成。以微博为例,有数据统计,由农民工和关注该群体的NGO、公共知识分子开设,以声张该群体权益为目的的活跃微博在300个以上,他们相互呼应,提出权利目标,组织维权活动,交流抗争策略,形成了“孙恒为劳动歌唱”“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打工者中心”等粉丝数从几百到十几万不等的网络群体。因此,社会管理者既要重视这一群体的外在行为与表现,又要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意见表达与文化诉求,监管之余要根据舆论和民意,率先做好服务疏导。
三、新媒体环境下对农民工问题的新思考
有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达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已发生很大变化。
(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与过去的群体印象不同。过去,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多集中在经济层面,很少涉及文化和政治层面。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务工人员。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5月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三分之一。由于大部分人不掌握农业生产技能,但又不愿意回到农村,对城市有强烈的认同和追求,而城市发展还没有能力容纳如此庞大的数量群体,导致“回不去、留不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死胡同”。
(二)新媒体环境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制定社会管理的政策和实施这些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农民工群体对于政策的接受程度。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使政府政策能在第一时间普及到农民工群体的绝大多数,不再需要通过乡规民约、口口相传的方式实现传达。如果政策制定不符合农民工群体意愿,很可能引起反弹和抵制。二是在出台管理政策前必须考虑现实中农民工群体的刚性劣势。新媒体渠道通畅便捷,在利益诉求无法走上正常的发泄渠道时,农民工极容易将意见表达至网络上。三是新媒体环境的信息畅达效果要求管理必须具有人文关怀。过去因为信息沟通不便捷,农民工更多通过季节性回家与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进行交流,社会管理在服务保障上如果能够满足需要,会得到农民工群体的接受。
(三)社会管理的效果都在新媒体环境下迅速强化。首先,中国农民群体人数多,如果不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则会在新媒体环境下被负面夸大。其次,已经普遍被接受的农民工“社会弱势群体”的阶层界定,使社会管理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压力很大,对农民工的态度可以反映执政者的水平,也反馈执政合理性程度。三是在新媒体不断发达的局面下,信息控制和信息封锁难度很大,“懒政”不具有容忍的可能性,对待农民工社会管理问题,只能依法依规进行,过去通过对报纸杂志的内容审查途径或许会为不当行政行为掩盖分毫,而现在已经不具有这方面的条件,全社会所关注的信息平台是共同和共融的。毕竟,“随着公民素养的提高和公共参与意识的觉醒,制度化、多渠道的风险结构机制必将随之打通。”
四、对新媒体与特殊群体管理互动的建言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征和农民工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局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展整合新媒体平台,作为社会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社会管理要正确、有效运用新媒体,信息的和搜集形成立体化格局:一是利用微博、博客、政府网站等消息,获取调查结果,增强沟通的公信力,扩大民主渠道。建立跨时空、跨部门的全天候社会服务体系。二是关注网上微博、微信朋友圈、网络社区上的自由表达意见,从中甄别有效信息,形成经验报告汇总至政府工作决策过程。三是运用新媒体提升管理柔性,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减压作用,让民意表达畅通无阻。
(二)充分运用新媒体途径获取民生动态,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是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当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现象增多后,一部分人的情绪不满、心态失衡,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因此,社会管理工作在针对特殊群体时,应当将定位确定在隐患消灭的层面上,从预防和减少矛盾的角度出发寻求出路。一是主动引入新媒体工具,搭建便民服务和监督平台,让公众意见表达释放在阳光下。二是整合民意表达渠道,主流平台与网络渠道要相互支撑,并尝试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相对集中的讨论空间。三是实时监测网络舆情热点,收集分析信息,了解社情民意。可考虑建立专业的民意调查机构,对带有一定苗头性、倾向性的利益诉求,在第一时间报送职能部门。
(三)提升优势新媒体的舆论引导效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优势新媒体属于在新媒体市场竞争中逐步取得信任、信赖和好评的新媒体终端平台。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具有较高声誉的舆论平台在信息不充分前提下,能有效发挥示范效应,赢得信任。政府是很多危机事件的当事人,单纯依靠政府发声,不足以客观陈述,势必要求通过第三方披露事件真相,引导口碑良好的优势新媒体积极参加。特别是“老乡会”等民间组织,能够弥补群体需求与现实供给的鸿沟,可以在群体信息、亲情营造、社交关系等方面起到黏合作用。
(四)挖掘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先进性,降低管理工作成本。新媒体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的。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的形式和手段层出不穷。一要注重听取农民工群体在信息使用交流过程中的需求,以便捷、高效的沟通效果为追求。二要鼓励信息技术市场化过程中的低成本导向,以最大的技术进步换取最显著的效率提升。三是加强政府服务水平,增加对于新媒体技术手段升级的投入力度。四是以手机通讯手段为主,发展便捷、完整、即时的信息服务模式,扩大信息向农民工群体的渗透程度,缩小主流媒体的覆盖盲区,更广泛地吸引农民工。
五、结束语
“推动公众参与公共政治生活、促进政府政治变革,既是大众传媒主要的政治功能,也是其在社会正义实践中所应担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需要平衡社会各阶层群体诉求,从制度上尽可能照顾多方切实期待。”社会管理工作中,农民工社会管理的问题和内容非常复杂,不但需要管理者具有相当的智慧,同时也需要新媒体产业和技术不断提供新的、更大范围的支持,更需要农民工群体与社会管理者之间的理解沟通逐步加深。因此,通过媒体、官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新媒体环境下重新正确调整和丰富社会管理方式,才是积极应对农民工社会管理问题的正途。
作者:甘露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手机、微博、自媒体、论坛等为平台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本文试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政府;危机管理
近年来,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社会上公共突发事件频发多发,从近年来发生的躲猫猫、陕西“华南虎”等事件可以看出,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很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稍有不慎将带来更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是基本的、重要的媒介,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媒体的传播对整个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事件的相关信息的传播到社会各界的评论等等,各环节的发展都与传播媒体息息相关。而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等方面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而言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充满挑战,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成了时下重要的议题。
一、新媒体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传播学者李普曼说:“传播是一种把分散的人捆绑在一起的力量,这种力量不论好坏,都具有造就或摧毁政治的能量”,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体具有“双刃剑”效应[1]。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大大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这对于追根溯源寻找危机的源头,建立应急预警整体机制,构建公共危机管理新平台,及时有效的化解危机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带来了挑战。。
1.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
(1)有助于提高资源共享度。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可以通过自媒体、手机微信、微博、各种论坛等途径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海量的信息,并且实现双方的交流互动。这也是新媒体时代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之一。一旦危机爆发,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第一时间有效信息,占领新闻话语权,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公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及时遏制谣言的传播,把握住公众的舆论。同时,政府在掌握大量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的做出相关应对政策,保证各项救助工作顺利开展。(2)有助于及时、有针对性的有效信息。危机爆发时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反应将影响到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在新媒体时期,信息传播的时效性非常强,政府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正确的信息为下一步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手机传递信息便捷、迅速不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受众非常之广,政府可以借助微信和短信平台及时准确的传递有效信息,做好灾害预警工作和危机信息等。手机短信成为了新时期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重要手段。(3)有助于实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媒体形成的信息传播网络具有强大的聚合功能,在新媒体时期,一个事件往往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能及时迅速的了解民意热点,这有助于政府汇集民众,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同时,新媒体时期公众的权利表达空间扩大了,途径变多了,公众的诉求和呼声有了表达的平台,让政府能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有利于政府更好的了解民众内心的真实诉求,把握社会情绪走向,提升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
(1)信息高效传播加速危机扩散速度和范围。由于手机微信和论坛等媒介惊人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新媒体时期政府已经不再是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操控者。新媒体的高效传播很可能会加剧突发事件恶性扩散,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2)政府控制舆论的难度加大。新媒体时期已经不是以往的线性传播方式,受众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受众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有选择有目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借助论坛、微博等平台转变为信息者,可以说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控制权。在受众的舆论自由的同时如此很容易导致一些虚假信息在微信、微博等媒体上快速传播,各种散布谣言、过度悲观的社会心理随意放大等现象大大增多,政府不再是控制舆论的制高点,政府危机管理的难度加大。总之,新媒体的出现对政府危机管理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在充分认识和有效把握的基础上,重视运用新媒体进行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择其优,避其短,在危机管理中实现与新媒体良性互动,共同应对危机。
二、新媒体视野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1.政府转变管理理念
面对新媒体时期的变化,需要政府结合当下的新情况新环境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强化主体意识积极寻求合作。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政府为主导,协调各部门构建起预防预警、应对等多方面的合作机制,同时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必要时还需借助国家强制力开展工作。第二,主张透明政府理念,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公布信息真相,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正确的信息,消除不安,同时也可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在危机期间制造谣言等。第三。加强政府管控意识。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借助媒体获取和信息,在追求新闻媒体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信息的管控,规避不良信息。反之,政府也要接受媒体的监督,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和相互监督。
2.多措并举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管理
在新媒体时期,受众能够轻松成为信息人,如何实现对新媒体信息的有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政府很难有效控制对网络负面信息的,常常非常被动。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完善监管机制,要联合信息、文化、法制等多部门,建立责权明确、岗位清晰的协调机制,明确主导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第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运营商和媒体成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要加强与移动、联通等网络运营商以及新浪等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政府行为。第三,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目前许多网络上的言论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核实和审查,我们国家对网络舆情等方面的法规并不完善,很多人对网络造谣等行为的后果还不清楚,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加强网络言论的管理。
3.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媒体工作能力
随着政府工作方式的不断民主化,新闻开始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应对媒体的能力成为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2]。政府工作人员在媒体工作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功底,当突发事件来临时,要清楚受众对事件的心理诉求,及时掌握信息并做好信息公开,用坦诚和开放的心态让民众和媒体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承认事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表明政府的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更要求对相关的报道严格把关,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在传播速度、信息容量和操作方面都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提升[3]。政府应当在充分认识到新媒体重要作用,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加强舆论监督,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培养危机管理人才,采取多元化的危机管理方式,联合多方力量化解危机。
作者:黄虹 单位:中共龙岩市委党校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深水期,各种利益冲突加剧,矛盾多元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给社会管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常州市积极运用新媒体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个案,很有代表性地揭示了新媒体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管理模式;影响
1新媒体和社会管理的概念分析
新媒体一词最初是由美国CBS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提出。此后,“新媒体”这一传播概念在美国开始流行并很快扩展至全世界,迅速被广泛认可,普遍应用于传播领域和大众社会。关于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看法并不统一,没有最终定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期认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都对新媒体进行了定义。但总体来讲,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具体内涵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在信息和互联网移动技术之上的新媒体,旨在向人们提供多样的信息和服务,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生活形态。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三十多种,主要有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博客、网络电视(WebTV)、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电子信箱、门户网站等。社会管理是促进社会协调运转的一项重要活动,管理效果直接决定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阶层的利益冲突加剧,矛盾纷争多样,社会道德规范弱化,社会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从纵向的时间来看,社会管理是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管理经历了政府的高度集权到放松管制,后来逐渐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到现在,十分强调服务与治理。同时,社会管理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经历了从控制到服务,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人治到法治等阶段。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进入了矛盾爆发集中期,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困难会不断加大。因此,社会管理要不断创新,要积极探索一种适应新形势的社会管理模式,为改革注入新的动力源泉。在信息社会,新媒体的高速发展,逐渐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2常州市运用新媒体进行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根据常州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截止到2015年初,常州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35.6万户,备案的非经营性网站达到2.4万余个,60%以上的市民使用网络。从2013年开始,随着Wi-Fi、4G网络的迅速发展,市民的上网时间呈现越来越长的态势,网络在常州市民的生活方式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常州的社会管理模式。2012年,常州市打造“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获“中国幸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该平台积极探索开发全国首家社会管理主题网站———“中国常州社会管理网”,网站计划建成融综合治理电子政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管理等十项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可以集中完成工作部署、信息查询、指挥调度等业务。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多层面信息共享、多部门工作联动,实现第一时间排查情况信息,做出研判评估,实行决策指挥。在信息化背景下,该案例很有代表性地集中反映了常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对社会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是常州尝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缩影。早在2012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到腾讯公司参观时,就对员工说,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1]。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依附于新媒体而出现的各种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博、淘宝、京东、腾讯等无不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2]。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大量地转移到了网络和各种移动电子终端上,这些习惯的改变必然会形成一种新型的新媒体文化,这种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对常州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公民参与方式更加多样,参与的成本、门槛更低,有助于政府和公众搭建更加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能够积极推动民间力量培育,能够促进公民国家治理意识的提升,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新媒体对常州社会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常州社会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新媒体为常州的社会管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常州市建立的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口信息的社会化采集和综合应用,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市政府借助新媒体积极构建民主参与运作模式,拓展完善了“市长与网民”“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常州社会管理网”“政风热线”等一系列市民参与的新媒体载体和平台,通过社会事务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形成社会服务管理人人参与、社会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根据《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2—2016年)》,常州市积极依托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四库四平台”建设,积极构建智慧常州服务型社会。2015年1月,市政府还制定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文件从更加系统的层面进一步规划了常州积极依托新媒体来改善创新社会管理的设想和构思。从理论上讲,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政府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新媒体的单向、多维、丰富、互动等特性能把信息以图、文、视、声并茂的形式传到市民手中,社会管理摆脱了时空的限制。新媒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改进政府的工作方式。传统的社会管理,政府基本处于主动地位,而民众居于被动地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善,管理者可以根据龙城博客、龙城论坛、化龙巷、中吴网论坛、政风热线、网络民意调查等渠道来掌握民众的动态,为政府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和导向,改进工作方式。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的务实性,它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民众可以畅所欲言,管理者和市民之间可以拉近距离,增强了解,增强互信。新媒体为常州社会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挑战。网络的多元和自由,给大众带来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因为幻化和虚拟,带来信息的杂乱、无序和虚假。新媒体虽然发展迅速,但还未能成为社会主流媒体,在公信力等方面的影响远不及传统媒体,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人们了解信息的工具,却未能成为人们认识问题的标杆。面对新媒体,公众更多的是充当旁观者和评论者,还没有成为建设者。如何建立新媒体公众形象,以良好的公信力说服公众,以权威的姿态站在受众面前,树立政府管理的权威,已成为新媒体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开放和多元,不良信息的泛滥也存在扭曲市民价值观的风险。此外,由于城乡差距较大,常州的人均网络宽带同样不均衡,进一步加强农村的互联网建设同样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络媒体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突出问题。
4常州增强新媒体运用的对策研究
1)促进政府社会管理的进一步开放,构建政府回应型的动力机制。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民众的需求,民众的需求在本质上决定了政府对社会管理进行改革的内容和方式。在传统社会管理中,国家的信息公开,公开内容和公开程度由政府决定,而民众迫切需求的信息在很多时候却没有得到体现。公众对社会管理者没有评价,对社会管理者没有约束,社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于政府的利益需要。在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中,要构建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型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的决定权在民众手中,管得好与坏要由民众评定。对于市民在新媒体上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要及时回应。为此,应在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把握社会群体心理的基础上,抓紧建立网络议题应对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对各自工作领域内网民所关心的议题进行积极回应和正确引导,及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同时,要放开公众对社会管理的监督权和评价权,构建回应型的社会管理动力机制。
2)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还权于民众,培育广阔的社会空间。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即时性、互动性、多元性和平等性。十八大以来,改革社会管理方式,培育民间社会,鼓励民间自我管理是时代的大趋势。社会管理创新应该是一个还权于社会的过程,现代社会管理应该是一个多元治理的格局,必须依靠大量社会组织的参与。根据常州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14年9月,常州市社会组织为4535个,登记社团3446个,每万人拥有登记社会组织数量超过12个,位于全省前列。同时,常州市现代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发展迅速,中心通过公益创投、项目评估、树立典型等,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此外,利用新媒体打击违法犯罪、打击贪污反腐已经成为公安、纪委的工作常态。积极创新新媒体时代的群众工作是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深化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涵。
3)根据新媒体的发展,提高政府管理层的新媒体素养。领导干部新媒体执政能力,是指领导干部运用新媒体科学研判舆情、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处置网民意见和要求,以及善待、善用、善管媒体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新媒体执政能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州共有30多个镇,20多个街道办事处,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并不习惯使用新媒体,甚至对新媒体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影响了政府形象。要建立新媒体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新媒体培训班、新媒体讲座等,提高领导干部熟练运用新媒体和正确引导新媒体舆论的能力。近年来,常州市积极探索开展网上信访工作,与传统信访形式相比,网上信访快捷、高效,深受广大网民欢迎。开展网上信访,可以拓宽信访渠道,方便人民群众反映问题,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提供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立足常州自身,政府应以城市项目为载体,以新媒体为依托,打造常州特色品牌。要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以常州市重大建设项目为载体,依托常州的优势资源,策划社会管理项目,从而提高常州的城市社会管理水平。2012年,国家确定包括常州市在内的18个城市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常州市政府抓住机遇,积极依托新媒体资源,到2015年,已初步搭建包括政务网、资讯网、手机APP、微商城、天猫常州旅游旗舰店、线上线下旅游咨询中心、客情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体系,充分发挥了新媒体思维模式。据统计,2015年,常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预计54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预计730亿元,年均增长17.1%,增幅居苏南地区首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释放旅游业产业功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相关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常州正在积极打造的智慧城市,正是依托新媒体全面打造的城市品牌,发展势头迅猛。
5)积极构建常州新媒体文化,推动社会创新。1964年,加拿大著名传播学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代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超前论断。事实证明,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也完全符合这一预言,现代媒介的发展已经愈来愈密切地与人类自身的属性相关联。新媒体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的,新媒体的多向、个性、主动恰恰满足现代社会受众追求时尚、个性、快节奏、多元化、快餐化的需求,一经发展,就快速地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逐渐成为大众精神消费的主粮。正如哈罗德•英尼斯在其著作《传播的偏向》中曾说过:或许我们可以假定,长期以来对媒体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被传播的信息的特性,而且,这种广泛的影响最终会建构起一种文明。在这种文明之中,难以保持生活的原样及其灵活性。因此,一种新媒体的诸多优势最终会导致一种新文化的产生[3]。一直以来,国家对发展新媒体产业非常重视,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着眼于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传播能力,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保障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和安全有序。灵活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等手段,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国家把新媒体传播的发展摆在战略发展的层面,这为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培育指明了方向。常州市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其中,以新媒体动漫为代表的“动漫+”新兴融合业态不断形成、发展,常州恐龙宝贝、炮炮兵等一批有市场号召力的原创精品涌现并抢滩海外市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通过对常州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吸引文化创意型企业入驻并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业态。从体制的层面考虑,社会管理创新可以理解为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这一改革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社会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实现政府、社会、民众的互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才能逐步推进,从而增强民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作者:彭波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开放、分享”是自媒体技术遵循的推广理念。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在自媒体技术冲击下面临转型。以“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释义为切入点,结合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所需遵循的管理理念的探讨,以及自媒体技术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催生效用分享,最终阐释了“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创设路径构想,以期为现今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自媒体;参与式协同;档案管理
现今,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全球已经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以自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特质,乃是在于公众由以往的被动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人人都可成为信息源与传播者的状态。基于这一特定时代特质以及由自媒体技术所引致的虚拟化信息网络的形成,从而使得在现实空间之外形成虚拟的交际空间,进而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全新的挑战。
一、“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释义
1.“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内涵阐释。
“参与式”管理理念最初源自管理学界,其理论建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个体进行积极创新,从而创设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进而最大化地将个体的作用激发出来,创造个体价值,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遵循“参与式”管理的思想内核,笔者认为,所谓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乃是档案管理从业者基于自媒体环境,同时借由相关机构(诸如档案机构、科研机构)提供的平台和技术,主动介入个体活动所生成的各类档案的管理,并且在其中彰显档案管理者的主体效用,从而实现对个体档案的系统化管理。
2.“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特质分析。
鲜明的个性化特质。此种特质乃是同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最大区别,基于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媒体环境中,个体即是档案文件的初始生成者,同时也在对自我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演变为档案管理的工作者。受教育经历、价值理念以及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影响,不同的个体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具体的自我档案管理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此种差异性也是其个性化特质的外在表现方式的具体呈现。多个体协同参与特质。此种特质乃是指依托自媒体技术创设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之下,自媒体技术自身所秉承的协同参与理念的体现。也就是说,“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大化整合,使档案管理机构、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公众均参与其中,形成档案信息资源互动,进而形成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参与整合利用。
二、“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所需遵循的管理理念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与对自媒体相关技术以及平台的认识,笔者认为,“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下述管理理念,如此方能保障“参与式”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以有效贯彻。1.严格依照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此种理念要求档案管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应注重将档案管理理论同相关的实践成果进行有效的衔接,以便使得档案文件在信息数字时代能够继续彰显其核心信息资源地位,进而让档案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可利用性等价值得以呈现,同时也是“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同个体依托自媒体进行自我信息管理的差别之处,也就是说,档案管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一方面要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还须使相关信息在生成、传播、保管与利用过程中的档案属性得以保障,从而使其具备社会层面的利用价值[1]19。2.档案管理工作同自媒体平台使用的契合原则。此种理念涵盖下述要素:首先,应秉承人本主义理念,凸显自媒体平台同所创设的虚拟社区与使用者的兴趣点契合,鼓励使用者进行信息共享,并以此为基础创设由档案管理机构、社会组织与社会个体共同介入其中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其次,“参与式”档案管理应依托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平台以及相关技术手段,如借助云空间实现对信息文件的归档等。
三、自媒体技术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催生效用
在2012年于布里斯班召开的国际档案大会上,时任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的大卫•菲尔力诺在其会议主题发言中谈到各类新型社交媒体对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影响。从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公布的《2015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来看,截至2015年9月,微博月活跃人数已达到2.12亿。基于前述数据能够看出,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对公共生活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不容小觑,其不断攀升的海量信息使档案管理迎来转型的全新机遇。
1.自媒体平台构成档案的来源。
第一,自媒体技术为使用者创设了以其为中心的虚拟互联网空间,使用者依托各类自媒体工具能够参与到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中,并且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了对前述活动的直接记录。考虑到自媒体工具使用者数量巨大,因而由数以万计的自媒体工具使用者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生成的记录具备被保存的档案价值。第二,作为自媒体技术而言,其具备信息传播的高速性、传播与互动的便捷性等特质,故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实时记载自身活动的便利,从而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对使用者相关活动信息的第一手记载。基于此种情形,自媒体技术及相关工具生成的信息中相当一部分涵盖了原始性特质。第三,借由互联网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构建并运行的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虚拟数字空间,不但对现实空间呈现出特定的映射性,同时伴随着自媒体技术对公众现实生活的影响程度加深,其逐渐发展演变为同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并非不可能。基于社会资源及社会自身记忆层面而言,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记忆一样表现为人类社会对自身发展历程的记忆,因此此部分记忆一样能够成为具备社会属性的档案资源,从而为各类组织、个人所共享使用。
2.自媒体技术创设的社交网络环境亟需“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产生。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催生之下,自媒体平台运行过程中持续生成各类新形式文档,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提出全新要求,以往档案管理部门所遵循与依照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契合时代的要求,因而应正视自媒体技术传播与应用所带来的社会趋势变迁,积极创设“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以应对时代变化与公众诉求。
3.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互联网空间。
虚拟互联网空间乃是对现实世界的映像,然而其同现实世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此种异质性多基于自媒体的特质呈现出来:(1)个体表现性方面。使用者在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表意时,其同时兼具了信息受众与信息传播者的双重社会属性。在法律、政策所赋予的权限之内,自媒体使用者能够借由自媒体平台进行个体化的信息展示,从而为自身创设具有个体特色的虚拟空间,并借助相关的自媒体技术向其他使用者进行信息分享;(2)互动性方面。使用者借由自媒体平台能够实现同其他使用者的信息互动,诸如信息传播、信息展示、媒体共享等,从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彼此生成多样化的社会关系[2]31;(3)管理碎片性。使用者在借由自媒体平台进行表意过程中,虚拟的互联网社区并非现实意义的真实社区,因而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行为范式内,使用者能够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思维表示,对自身的多数表意行为进行自我规制与自我管理,而现实社会难以在此发挥其约束效力。前述异质性表明在基于自媒体技术所创设的虚拟互联网空间之中,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契合自媒体的相关特质,而负责具体工作的档案管理者,能够在“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下,彰显个人的档案管理工作特质。
4.传统档案同自媒体平台生成档案的异质性比较。
作为自媒体平台而言,由于其技术架构以及承载内容的多样性,因而使与之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调整的可能性,此即笔者认为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建构意义所在。
(1)档案的生成者多为一般社会个体。同以往各类组织为主体的档案生成者存在区别的是,现今的自媒体环境使每个单一个体,即个人均能够在应用自媒体平台过程中生成相应的档案,并且占据相对较大的比重。同以往的档案相比,个体档案均源自一般社会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原始性记录,在内容方面欠缺规范化与系统化[3]18。同时,个体使用者兼具档案生成者、档案管理者以及档案保存者的三重身份属性,因而此种身份属性将对档案的收集、鉴定、保存以及利用等相关档案管理活动产生连带影响。特别是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整合理念的指引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应对不同的个体生成者,因而先前较为系统化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以及建档、归档等流程将受到直接冲击[4]4。此外,从社会整体层面加以审视能够发现,社会个体乃是社会整体的最小组成单位,因而个体档案同社会整体记忆的创设息息相关,唯有在社会整体层面实现对个体档案的有效整合,方才能够使档案的利用价值最大化[5]29。
(2)自媒体使用者生成海量信息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媒介的普及使得自媒体用户无论从数量层面,亦或是活跃度层面均大幅度地提升了自媒体平台的信息量,因而基于前述活动也使得亟需处理、整合的档案管理文档数量激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档案管理从业者对于自媒体平台所生成的海量档案文件的管理活动依然停留于探索时期,因而难以担负起依托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对由社会个体在应用自媒体平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生成的各类档案文件进行及时归档、整理以及利用的职责[6]14。“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则能够使档案管理从业者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应对,并且使档案管理从业者的工作负荷得以降低,同时能够实现对个体档案的效度化管理。
四、“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创设路径构想
1.档案管理主体。
在“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下,考虑到公众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记载已经成为社会档案资源的构成分支,因而作为档案管理从业者而言,其身份不再是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使用诉求,而应转变为公众管理自身档案的指导者。同时,档案管理机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主体,而应将自身定位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公众参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写作者。
2.档案管理平台创设。
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开放、分享”理念,官方的档案管理机构以往的档案管理专属职能应进行分权,即允许第三方参与其中,如现今欧美诸国的档案管理活动中,第三方平台已经同官方的管理机构实现了技术协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法律、政策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理念的进一步健全,同时伴随着云技术的广泛应用,日后依托自媒体平台等第三方档案管理平台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协同效能。
3.档案管理模型的构建。
考虑到自媒体平台作为第三方平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介入,因而作为相关的档案管理机构可以考虑创设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型。外延扩大型管理模型。此种模型在沿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助服务外延的扩大实现对个体档案的整合利用。需要指出的是,采取此种模型的关键在于将个体生成的档案纳入系统化的档案集成管理活动中,并且应预设标准化的档案生成要求,从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与规范化。第三方平台托管型模型。使用者在使用自媒体平台时会同平台运营方订立契约,多数平台会允许使用者在注册时进行权限设定,以保障个体隐私。在契约生效、双方权限界定明晰后,平台的运营方便应承担管理权责,对其拥有使用权限的内容加以利用。档案管理机构可以同平台运营方订立契约,实现对使用者信息的共享,由此便使得第三方自媒体平台得以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自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公众的个性化表意诉求得以彰显。作为“参与式”管理模式而言尽管仍处于摸索时期,然而从社会发展大势来看,“开发、分享”是形式使然,使社会每一个主体能够参与到承载社会记忆的档案管理活动中,是对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体现,也是“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得以创设的契机所在。
作者:魏娜娜 李明 单位: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摘要:
新媒体时代,行政管理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施行方式。对于新媒体的发展,针对如何正确运用新媒体加强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以及弥补所存在的不足。本文围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对探索行政管理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环境形成的区别进行分析,并对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行政管理;改革;创新
新媒体成为了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深深地改变人们生活等各方面。在互联网的冲击和新媒体的挑战下,我们不仅仅要改变行政管理的施行方式,还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新媒体的社会化对行政管理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媒体社会不断加剧人们的思想多元化。媒体对于行政管理发展新的内部组织模式,为行政管理的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了宽广的空间,让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电子化”。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环境下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
一、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趋丰富,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介的普遍存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人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不自觉地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然而,新媒体发展趋势将有以下几方面:趋势一,碎片化。碎片化是在传播过程上整个社会碎片化现象,是传播多元化的一个体现;趋势二,全媒体时代。多种媒体都相互融合互通,但它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社会化媒体;趋势三,垂直细分受众。新媒体环境下真正的标志应该是从消费、心理、行为等方面去细分受众,发现受众真正的特征。这也是新媒体十分难得与受众在一起接触交流的时机,能够直接和消费者接触;趋势四,媒体出现并购潮。中国的媒体管制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但是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很多企业与传统媒体并购现象;趋势五,价值扩张。价值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是指媒体也要自媒体化,在传播中你有自己奇特的价值,你会输出你的价值观,输出你的想法,输出你的独特,输出你的平台,输出你的影响力,媒体也会拟人化。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四次。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需要配套。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对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实现公共性和建设一个廉洁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公民的参预、竞争、公正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巩固,对政府治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然而目前政府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成本高,效率低和官僚主义严重,缺乏透明度的工作,行政审批繁文缛节,权利腐败等等,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今天,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十八大以来,行政体制改革也加强研究,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在决策中执行监督,让研究更加可行实用。与此同时,决策失误有全过程控制,加强决策信息系统的智能监控,让行政决策得以保证。
三、传统媒体下的行政管理模式
传统媒体下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以人工的模式进行操作,并且互动性比较弱,局限性很强,行政管理人员和群众是相互分开的,很少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传统媒体下的行政管理信息传播具有周期性,即时性差,没有及时的把信息传给群众,并且传统媒体是以大众化覆盖的形式为公众服务,在行政管理方面针对性差,缺乏管理的个性化,比较笼统,社群化就更不用说了。
四、新媒体下的行政管理模式
新媒体是依托最新的传播技术,强调信息和群众的体验和互动。新媒体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交互性和即时性比较强,通过行政人员的信息发送和群众的接受之间的信息交流上可以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行政人员和群众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拥有权可以体现出来。新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与群众进行全方面互动。新媒体互动也折射出当今社会信息形成过程的变化。新媒体时代,只要有人拥有互联网信息终端,就能成为信息的接收发送者。新媒体下的行政管理可以提供点对点的非常具有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服务,每个信息终端在网络都有一个固定的地址,群众可以在各种数据库中使用各种检索工具,比如:微信、微博提供了个性化方便,只要拿上手上的手机,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前提下,群众可以在微信和微博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论,让行政人员看到群众所发出的心声。
五、新媒体视野下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1.善用新媒体,改变行政管理方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不仅为人民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政府机构管理提供了渠道。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群众政治交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并且沟通渠道大大拓宽,在利益诉求方面民众可以通过新媒体表达出来,不再那么古板和老套,群众在捍卫自身利益也越来越强。从某种意思来讲,新媒体分流了部分表达公共诉求的民众,起到了利益表达作用。作为行政组织,如果一直滞后于用人工操作工作,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样的行政组织将会淘汰不被人们重视。作为行政组织,工作要懂得结合高科技一块运行,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与群众进行全方面互动,保证群众的知情权,让组织更加透明化。新媒体的使用,必须建立一个在阳光下运行的政府,确保透明、及时和有效的政府释放系统,并且能够把涉及到群众的利益问题都能够及时反馈并及时澄清和更正扰乱民心及社会的谣言,减少社会上的恐惧,让群众更加信任政府。一是政府开办官方微博,服务群众。政务电子政务微博逐渐成为政府、收集信息和与群众交流,了解公众舆论互动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总结各种政务微博的优势,接近群众、服务群众,使其更充分的发挥作用。二是开发运用地方政府网络留言板块,建立网络互动平台,保质保量、更快地妥善的处理网络信息,解决老百姓的合理要求。三是运用本地论坛贴吧,集思广益。政府部门应该多注意并利用大部分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对网民的评论和意见要全面收集,把所收集的信息以供参考,对于网民的疑问要及时回复,这样有利于加强网民参与监视政府的热情,努力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反映社会的文章,要懂得理性分析与对待,不要盲目的跟从别人的观点,人云亦云是不理智的,在思考的同时要提出相应的办法。仔细的对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文章所反映的某些现实问题,要主动找出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所存在的矛盾,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后,要及时和人民进行回复,减轻人民的不安,让人民安心。四是培养一批政府微博博主成为舆论领袖。真正做到关心群众,为群众服务,赢得用户的认可和遵守。只有善用新媒体,才能让组织主动加强政治沟通,密切联系社会群众。
2.结合新媒体,优化行政管理理念
新媒体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新媒介的运用发展使得社会舆论有更广泛的自由表达平台,不再只局限于传统媒体,在做好舆论监督和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社会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新模式。很多时候群众会存在某些不满的情绪,他们会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进行发泄及表达出来,甚至是过激的表达出来。对一些不满的行为进行手机拍照或者发送微信微博朋友圈进行吐槽,这属于是民意表达和监督的媒体时代。新媒体在传播环境中具备了一定优势,为人民的意愿表达和利益诉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公众的各种权利得到更好的实行,同时也更加激发出公众之前缺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使舆论监督更加有效。在行政管理中要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重要理念,时刻记得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有权有钱的官员。政府的一切权利来自公民之间的契约,政府应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公民利益尽心尽力。对于老百姓的事情政府要时刻惦记在心里,处理事情时不能过于敷衍,而是要把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反馈问题、告知办事的情况和进度,群众就不会用过分言语对政府进行攻击,然而有些官员面对网民在网上曝光关于自己切身利益的帖子时,官员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来向人民解释事情的缘由,没有一颗对人民负责任的心,而是一味的采取回避的方式,甚至采取金钱贿赂、删除、屏蔽等手段,严重的时候都会动用不和谐暴力的方式,例如压制、报复曝光的群众,这不仅不得民心,还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情绪爆发,让社会得不到稳定。所以,新媒体网络为公民服务渠道不能堵塞和切断,要懂得利用好该渠道解决回复公众的合理诉求。当然行政管理是国家的发展产物,本质上就是为国家服务。任何行政机关都不能作违背国家利益的事情,必须维护国家的尊严。政府除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外,还具有社会服务的一面,这是国家和社会关系决定的。政府代表国家履行这项服务职能,具体表现为政府服务市场的服务。
3.利用新媒体,加强行政管理的建设
由于新媒体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强调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网络化来满足时代需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以前在选拔行政管理人员时都是纸张张贴,宣传的范围比较小,一般面试的人员只是局限于地方人员,然后利用新媒体,把招聘行政人员的公示公开于网络甚至全国,这样就要有更多的人才前来报考,这样做不仅仅有利于人员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招聘到更多的优秀人才,不再只局限于一个地方,使行政组织人员建设更加精英化。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技术特点,推进行政人员的培养。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如果我们的思想不够先进,一直停留在以前的话,我们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行政组织要定期对组织人员进行思想、技能各方面的培养。首先思想方面,我们可以组织行政人员学习新媒体环境下有利于发展的观念,对于一些旧的思想要学会放弃,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停接受新的思想,我们的才能得到进步,我们才走在时代的前茅;其次技能方面,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有很多的高科技不断问世,随着高科技的问世,也会有更多的新鲜软件APP出现,例如:微信,微博,淘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软件,这些软件不仅仅是用来生活信息交流的,还可以用于政府问政所用,所以作为行政人员,我们要学会和适应更多的高科技技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处理工作,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效能。我们的行政组织建设才能更加完善,行政建设才能够加强。
六、结束语
世界在变,媒体在变,我国的行政管理不得不变。在新媒体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结合新媒体,优化行政管理的概念,为人民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的渠道;善用新媒体,改变行政管理方式,减少人工操作,让管理更加科学和多元化,互动性更加强;利用新媒体,加强行政管理的建设,内外部相结合建设,培养更多的品德兼备高素质行政人员,不仅仅只看中眼前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做我们的政府才能更好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正完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者:林书源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新加坡有两大新闻传播集团,它们分别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加坡传媒公司(简称新传媒)。两大集团拥有15家报纸、7个本地电视频道、13家本地电台以及若干网站,构成了新加坡的主流新闻传播媒体。这两大新闻传播集团,一方面自身充满了活力,另一方面对当地的社会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活而不乱。结合笔者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就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做一探讨。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新闻传播媒体管理的举措
组织体制设计的国有私营。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从组织体制上都具有国有私营公司的特点。新加坡报业控股(sph)成立于1984年,是挂牌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第一级股市的上市公司。但是在公司的制度设计上,新加坡报业控股有两个特点是其他上市公司不具备的:一是严格限制任何一家外资企业股权超过3%,二是设计了管理股。管理股由政府管理,每股拥有相当于200个表决权。新传媒(新传媒私人有限公司,media corp)是名义上的私营公司,但它的唯一股东是淡马锡控股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虽然以私人名义注册,但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
这样的组织体制设计,对于提高两个新闻传播集团的效率提供了保证。因为,这样的组织体制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股东“人格化”清晰。股东人格化,避免了因股东人格化模糊导致的“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弊端。二是组织核心价值观清晰。既然是公司是企业,因此回报股东是衡量其业务表现的根本标准,因而“以盈利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成为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新加坡报业控股原总编辑林任君说:“报社是个企业,报纸是这个企业生产出来的资讯商品,必须获得市场的接受才能生存。总编辑作为报社的主管,首先必须接受这个最基本的企业生产运营理念,任何办报理念也必须服从这个前提。”三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出资,委托董事局管理,总裁负责日常经营,监事局负责监督,组织的各项权力运行得到制衡;董事局下设审查、人力资源、投资、人员提名等专业委员会,决策专业化程度高,科学决策得到保证。
这样的组织体制设计,同样确保了媒体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新传媒就不用说了,即使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因为管理股由政府管理,每股拥有相当于200个表决权,政府因此对新加坡报业控股的重大决策有很大的话语权。
法律和规则的双重管理。除组织保证外,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强调法律和规则的双重约束。
法律管理。新加坡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报章与印刷法令》《诽谤法令》《煽动法令》《内部安全法令》《官方机密法令》《媒体发展局法令》等。《报章与印刷法令》明确规定:一、实行报刊出版准证每年更新;二、新加坡报业控股董事必须是新加坡人;三、个人或机构股份不得超过5%;四、外国人合计不能超过49%;五、股份分为管理股和普通股,管理股占总股份的1%,发给新闻通讯艺术部部长批准的公民或机构;六、在委任报社高层管理人员的投票中,每份管理股有200票的表决权。
规则管理。除法令外,新加坡新闻传播媒体的管理,还有一些没有明确的条文,但却是约定俗成的规则,包括:一、不得玩弄种族、语文、宗教等敏感话题;二、不得挑拨种族矛盾和冲突;三、报道军事、外交等课题须照顾国家利益与安全,可以理性讨论、批评,不能鼓动、制造分裂。对这些规则,李光耀说:“我知道哪些报道是庸俗下流和丑恶可耻的,这些我还能忍受。但如果任何报纸每天都在撒语言、文化或宗教的毒素,我就会戴上指节铜套(加以对付)。”
自律与沟通的双管齐下。自律与沟通,是新加坡新闻传播媒体管理的又一举措。
从业人员要严格自律。新加坡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中,多是无党派人士。以作者造访的新加坡报业控股所辖的《联合早报》为例,300多名编辑记者中有20名高级编辑,他们全是无党派人士。对此,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构成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内部约束——自律。这些职责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度专业水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二、在跟政府关系方面,媒体抱着寻求共识,而非对抗的方式;三、在国家利益方面和移风易俗的社会运动(如华人讲华语运动、反抛垃圾运动等)方面,媒体必须支持政府;四、人民可以对政府提出尖锐批评,媒体必须尊重政府回答的权利;五、报道与评论必须分开;六、记者可以发表对任何政策的看法,但不能鼓动或引起人民跟政府对抗;七、若要鼓吹某种政治主张,应加入一个政党。
沟通促进互信。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是平等的,经常性的沟通有助于消除误解,增强互信。沟通的方式包括:一、总理定期召开午餐会。席间就国家施政方针、政策背景目的等,与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的总编交换意见,同时两大传媒集团也就发展中的问题争取总理的理解和支持。二、各部部长也与报业编辑部和经营管理层经常互通信息。就在笔者座谈当天,新加坡新闻文化通讯部部长莅临新加坡报业控股,就当前的文化发展、民众动向进行沟通。卓有成效的经常性的沟通,是新加坡政府与媒体亲密关系的基础。
新闻传播媒体管理的思想基础
新闻传播媒体不是第四权力。第四权力,是西方国家对新闻传播媒体在社会中地位的一种比喻,新闻传播媒体又称为第四帝国。这种观点强调:一、新闻传播媒体是第四种社会力量。它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并立。二、新闻传播媒体负有监督职责,是社会守夜人。它对上述三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起到了制衡的作用。三、只有保证新闻传播自由,新闻传播媒体才能对政府起到制衡。四、只有政府权力得到制衡,政府才可能廉洁高效。
新加坡政府和媒体认为,新闻传播媒体不是第四权力,不存在绝对的新闻自由。新闻传播媒体之所以不是第四权力,依据有四个方面:一、政府是人民选举的,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授权,因此只有人民才有权监督制衡。监督制衡的手段,就是人民的选票。二、媒体
是企业,权力来自股东委托,因此新闻传播媒体不能从根本上代表民意。三、新闻工作者并非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没有赋予他们代议士的权力。四、媒体公正性难以保证。媒体既然是企业,追逐利润是其使命,因此新闻媒体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就难以避免。
新加坡政府和媒体认为,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新闻传播媒体正确行使第四权力也是不可能的。在标榜高度自由的西方,新闻传播媒体运用第四权力的时候,也经常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因此新闻貌似自由实则不自由,貌似公正实则不公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美国的主要媒体有强有力的理由以逢迎执政党的方式处理新闻;不这么做就没有好处。”对于新闻媒体的公正性,美国的民调表明:三分之二的公众不信任记者。他们认为,媒体人跟律师、政治人物、商人一样,心怀某种意图;编辑部受到利益集团操纵,媒体老板、大企业和广告客户影响新闻报道;64%的美国人认为,报道过于耸人听闻。
即使是媒体的老板,对正确行使第四权力也不以为然。传媒大亨默多克就明确说过:“所有的报纸都是为了赚钱,仅此而已。我做任何生意都不是为了受到尊重。假如有一天我这么做,我希望有人前来把我剔除,把我撵出去——因为办报纸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取人们的尊重。”
新闻自由的前提是负责任。“负责任的新闻自由”是新加坡新闻传播媒体管理的思想基石,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原总编辑林任君1995年提出来的。“负责任的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媒体不能以“无冕之王”自居,以自己为民意代表而凌驾于政府之上。如果采取西方所标榜的放任自由,对政府采取不合作、不信任的态度,只会在人民中引起思想混乱。
负责任的新闻自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传播内容要服从国家的至高需要。新加坡的国家至高需要,目的是促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四是协商共识,避免冲突;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条共同价值观,构成了新闻传播内容的边界。
二、关于新闻自由,李光耀强调:“我不接受报纸业主有权决定要发表什么就发表什么的说法。”同时,他认为“(在新加坡)新闻自由、媒体业的自由都必须服从新加坡国家的至高需要和民选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标”。
媒体不是政府的传声筒。新加坡政府和媒体认为,新闻传播媒体只会唯唯诺诺,充当政府的传声筒,是对自身对公众乃至对政府的不负责任。政府公开声明,媒体不应该成为政府的传声筒,更不应该只报道政府的消息。那样的话,在市场经济社会,一味地突出政府的新闻会导致受众对媒体的抗拒,就必然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媒体会因为受众减少,进而导致广告收入减少,最后无法生存;二是政府因为失去与人民沟通的渠道而无法兼听则明。
如何不做传声筒呢?新闻传播媒体的管理办法是报道、评论、读者来函分开。一、报道新闻,力求客观平衡。二、社论或言论,批评政府政策的偏差。发表评论要把握两点:首先,新闻传播媒体的任何批评必须有事实根据,决不能无中生有;其次,政府接受批评,并且针对批评回答问题和解释政府立场;三、读者来函,反映民间声音。
新闻传播:社会发展的促进剂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是成功的,它对新闻传播产业、政府的高效廉洁和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闻传播产业繁荣兴旺。一是数量多。新加坡全国人口仅有526万(2011年统计),全国有7个本地电视频道和1个马来西亚电视频道,有新传媒麾下13家电台、2家工会电台和1家军人电台,有报纸14家,还有如亚洲网和早报网等若干网站和期刊等。二是效益好。新加坡报业控股连续7年被“远东经济评论”评选为新加坡著名公司,“asiamoney”也将它评为新加坡管理方面的最佳公司,在亚洲名列第8位。三是媒体公信力强。如《海峡时报》,日发行量38万份,读者140万。
不仅如此,新加坡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媒体落户狮城,新加坡正在成为区域性的媒体产业中心。目前,在17家亚洲主要的卫星电视中,15家电视以新加坡为制作与发射基地。在5家国际主要出版商中,4家把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
政府的高效廉洁得到促进。虽然新加坡的新闻自由广为西方诟病,但新加坡政府的廉洁高效也得到广泛好评。“自由之家”在它公布的“2010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中,新加坡新闻自由指数在19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51位,同期美国排名第24位。“无国界记者”公布的结果,新加坡新闻自由指数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6位。但是,同期的世界
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赞誉“新加坡是世界第一政府,是最可行的政府的模范,是全世界最少贪污的国界,是全亚洲最廉洁的政府”。
新加坡的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发展无须多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和谐。新加坡是一个民族、语言、宗教和文化多元的国家,民族有100多个,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构成主体;十大宗教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婆罗门教是主要支派。从这个角度看,新加坡是一个动荡源流众多的地方,事实上历史上的新加坡种族冲突不断。如今的新加坡,却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国度。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新闻传播媒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媒体参与实际上就是新闻传播,通过信息和知识媒介,比如报纸、广播、刊物以及电视和网络等,为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途径和保证。一般而言,媒体参与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即间接性、多维性以及有限性和有效性,同时因其具有非常强大的舆论与信息传播影响力,目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因此加强对媒体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媒体在社会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一)作为社会发展的公器
社会公器一词,在西方社会的应用较为普遍,他们认为媒体参与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共舆论的媒介,其存在的价值在于传达民意,对政府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制约。在公众的眼里,媒体一定要要履行责任,尤其要代表公益,为社会广大民众服务,对政府公权力加强监督;同时,作为社会公器,应当大胆地区揭露政府部门的滥用权威行为,并对严重损害公益的行为进行曝光。就当前国内媒体的参与实践来看,同样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尤其要代表民众和公益,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与制约。正如主席在世界媒体峰会上的讲话一样,媒体应当切实担当社会责任,并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全面客观性。
(二)媒体是信息经营与传播的实体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媒体一直以来均是作为社会信息经营与传播实体存在着的,尤其是从政府公共管理主体角度而言,新闻媒体更应当是政府行为以及危机管理的控制对象,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基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的目标追求,媒体参与不仅要体现出“眼球效应”及自身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社会效益。
(三)作为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窗口
目前来看,新闻媒体业已成为连接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充当着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窗口。这一社会角色的定位,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新闻媒体的要求,而且也是媒体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社会公公共印象。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我国媒体先后经历了几次改革,但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依然将新闻媒体作为公众的喉舌和信息传播窗口,依然坚持稳定团结、正面宣传等方针,通过舆论导向,向社会输送正能量,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媒体参与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由于媒体与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媒体参与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上,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府对媒体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当前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对信息的封锁。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部分地方政府习惯性地对各种事故、灾难以及比较私密的事情,采取捂、盖以及藏等手段进行处理。
其次,对媒体进行压制。政府官员通常具有非常强的权力意、尤其是官本位理念依然非常的重,只要发现媒体要宣传一些不利己的事件,就要运用行政权力对媒体进行打压。
最后,在对媒体的管控方面缺乏秩序性与计划性。政府对媒体管得太严,则可能会导致媒体失去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媒体的社会公共职责;如果管得太松,听任记者或媒体的无序报道,或不遵守职业道德,哗众取宠,则社会秩序更难维持。
以郭美美案为例进行例证:2011年6月20日,有一个新浪微博名为“郭美美baby”的网友,在网上炫耀自己的奢华生活,并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某商业总经理。这一信息一经传播,立刻引起了网络的轩然大波,尤其是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背后的利益链条更是质疑,中国红十字会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虽然该案一处,红十字会方面立刻做出了回应以辟谣,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只是发表严词声明,旨在进行正面辟谣,但并未提供有利的证明材料,说服力不强。虽然郭美美baby以红十字会某商业总经理名义在网上进行炫富后不久,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就声明其与红十字方没有任何的关联,但该声明没有任何的信服力,公众疑虑仍然难以消除。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中国红十字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完全缺乏危机管理的意识和相关预警防范
机制。
其次,媒体新闻信息的诚意不强。此事发生以后,红十字会方立刻召开新闻会,但是只邀请了六家媒体参加该会,其他媒体和记者均被拒之门外,这使得该次新闻会成为公众媒体的秘密。这种形势的新闻会,将导致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辟谣,甚至还可能弄巧成拙,加重公众对此事的质疑。
最后,新闻及其对外声明的内容非常的官方化,尤其是措辞内容缺乏实质性,公众对此非常的烦感。虽然红十字会方在新闻会上对红十字总会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但怎样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与监控、以及采购超标问题详细情况等公众希望听到的内容,却没有提及。因此,也就严重忽略了公共管理
中的关键重一环,即没有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管理机制。
(二)媒体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影响
首先,媒体自身缺失有效的自主监督与管理。作为第四部门,媒体具有环境监视等社会责任,但实践中许多媒体并未及时发出信息,更有甚者却成了地方政府的传声筒,因此也就失去了对地方政府的媒体监督。
其次,严重缺乏自律性。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媒体、记者,存在着严重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和法规。比如,记者和媒体受贿事件屡见不鲜。
最后,与政府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媒体对信息事件报道的重点内容认识不足,尤其是报道策略没有正确的把握好。因此,在部分公共危机事件中,不仅没有配合政府做好应对工作,反而成为该事件处理的桎梏。
三、强化媒体参与公共管理的有效策略
从实践来看,媒体实际上就是一把双刃剑,这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而言不仅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如果对媒体的应用合理,则就能有效提高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的效能,反之则也会引起公众对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的不满。对此,政府和媒体均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一)政府的应对策略
首先,政府应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公共性问题产生以后,都应当本着人本理念,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正确认知媒体参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提倡依照新闻规律操作的管理理念。
其次,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据调查显示,当前地方政府对相关事件、事故瞒报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基于此,笔者建议将关系到公众、民生的相关信息,比如社会保障、救济以及环境保护等管理工作,有效地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之中。政府及管理部门应当对公众的判断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判断,尤其要保证信息的性,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保障民众的参与知情权。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有很多地方政府及其管理们,对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够,简单地认为只需将信息公开即可,没有对民众的质疑进一步解释,误读现象非常的显著,以致于产生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基于此,笔者认为不仅要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对信息的公开方式和方法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创新,从而全面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最后,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长效管理机制。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实践中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工作依然没有实现常规化和制度化,比如部分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只是公开一些最基本的、简单信息,而对于办事程序等,只是公开其大的流程,公众期望了解到的细节流程根本没有涉及,因此信息公开与否意义不大;诸如此类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只公开表面,不公开本质,只公布案件的某些方面,不公布该案件的整体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不仅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的要
求不相符,而且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该种情况与民众的信息需求也不相称,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从而实现政府的信息公开由个案转向全面公开。
(二)媒体的有效转变
政府加强各项管理的同时,媒体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不断完善媒体的行为规范及其自律管理机制。首先,要不断地细化媒体行业的运行和管理准则。尤其要对媒体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细化,有效增强其实际可操作性。其次,要在媒体内部建立有效的自律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律责任制度。最后,要不断提高媒体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道德以及业务素养,以保证媒体参与公共管理的
水平。
第二,加强媒体的外部形象管理,全面提高其参与公共管理的社会影响力。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决不可因过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为不良广告的泛滥创造条件;严格杜绝虚假新闻信息的刊登与传播,不可为获得所谓的市场竞争地位而故意哗众取宠。提高服务质量,尤其要进行贴心服务,避免记者编辑人员不实行为的发生。
四、结语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得媒体参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明显。尤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媒体的社会角色更加的广泛,它不仅可以看作是公众信息的窗口,而且也是公众参与意见、对公共管理事务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充分调动媒体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 媒介经营 影响
论文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媒介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传统媒介的经营。数字技术消融了媒介的介质壁垒,带来了传受关系之间的壁垒的消除,同时还消解了媒介强人的地位,去中心化,重新评估一贯以来被忽略的民间的、非主流的力量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传播价值。新媒体的出现所衍生出来的新的媒介经营模式将代表了未来媒介经营的方向。
伴随着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整体转型, 中国大众媒介的经营与管理亦步亦趋, 在生存模式、经营方式、行业定位、传播理念等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近五年来, 随着新技术的行业性嵌入, 多学科研究视角的切人, 行业发展与政策法规在碰撞中的调整与完善、传者的异化与受众的分化、传播方式的整合及嬗变等多方面原因, 我国的媒介经营与管理的研究更是展现出一幅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宏大图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大众传媒整体走上“ 事业单位, 企业管理” 的道路, 从媒体属性的角度强调了经营的作用, 九十年代初期, 大众传媒正式归属到“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的第三产业中。从九十年代末开始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界,应运而生的新媒体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新媒体的出现引起了媒介经营管理新模式的产生,这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传统媒介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们必须要以新的思维去思考未来媒介经营的新趋势。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不同, 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型媒体,如网络、有线数字电视、车载手机电视、iptv等等。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传统媒体是编辑决定报道主题,记者收集事实,然后包装成新闻,以一张报纸或一档节目形式传播给受众。普通人因为身份、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很难进行大众传播。因此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了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这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来思考如何经营媒介,做到既能满足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需要,又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经营模式上的区别
1.1 赢利方式
多数新媒体非广告媒体不再单纯依赖广告收入盈利, 而改为依靠多种方式获得利润。传统媒体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 以广告收入来支撑整个媒体的运转, 报纸和电视都是这样的模式。但是新媒体除了广告之外还有多种收入来源, 一是来自用户的主动订阅或者购买。二是增值产品售卖。新媒体不再提供所有的内容给用户免费使用, 而是需要用户交纳一定的费用。
1.2 内容开发
用内容吸引高端用户, 培养自身的核心优势是媒介经营新模式的重点。随着技术的成熟, 基础服务上已经几乎没有差别了, 联通、移动、电信都能提供移动通话, 搜狐、网易、新浪都可以提供新闻、论坛、聊天等服务, 因此要培养深层次的竞争优势, 而这种竞争优势又必须要依赖内容的开发。传统媒体虽然意识到内容开发的重要, 但付诸行动却很少, 例如电视媒体仍然充满了雷同的节目, 一到黄金时间就充满了情节类似的电视剧。而新媒体在这方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创造力。例如腾讯公司聊天软件的基础上, 推出了群的服务,旨在和的校友录竞争, 为了迎合企业用户的需要,又开发出企业, 此外又开发出家园、秀, 营造网上虚拟社区, 同时还涉足游戏, 推出包括连连看、各种牌类、棋类和网络游戏的游戏, 吸引了众多用户,这些服务全部都可以通过一小块电脑界面来操作。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得成为国内即时通讯媒体的老大, 也树立了腾讯“ 娱乐” 的核心竞争力。
1.3 媒体之间是互相链接、互相开放的
新媒体盈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媒体之间的互连互通。例如2003年之前互联网一直没有盈利, 是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收费途径 。直到年手机和互联网实现了互通, 才 扭转了局面, 用户只要在网页上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通过手机帐户缴费。现在, 手机短信和联网金融系统的发展给互联网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收费渠道, 这是互 联网盈利的技术基础。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打破了以往媒体之间相互隔离的关系。新媒体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互相链接比较容易,此外互联互通可以使他们共享互相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充分利用。而传统媒体则相互独立,离开任何一个,另外一个都能继续生存。
2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经营管理的影响
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以及其新的特征对媒介经营管理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媒介经营的新模式, 体现了未来媒介经营的方向。
2.1 多元化经营
己经是媒介经营者的共识,传统媒体依靠广告收入一只脚站立的模式被认为是危险的。许多媒体已经尝试多元化的经营, 而新兴媒体正是以多元化经营为基础, 鼓励支持媒体开发多种经营。这种模式不再以广告作为单一支柱,而是发展了用户的订阅费、增值服务的收入等多个支柱, 使媒体能够“ 站” 得更稳。
2.2 “ 受众中心” 是大势所趋, 媒介的经营模式也要以受众为中心
新媒体在互动基础上使受众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众正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甚至是内容制造者和主动传播者。尽管受众为此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他们掌握了传播的控制权。在这种模式下媒体可以更好的为观众制作他们想要的内容。比如“芙蓉姐姐” 网民可以自我炒作达到自我包装、自我宣传的目的,并能取得成功,这在旧媒体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广大的读者就是编辑记者”。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各个受众又是传播者,点与点相连形成一张无形的网。因此, 新的经营模式比传统的经营模式更能体现受众中心。
2.3 传播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开放的经营模式
传播技术越来越先进, 打通媒介之间的壁垒不过是个时间问题。随着3g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都是非常简单的事。届时,媒介就像一个开放的平台, 随时可以从一个媒体跳到另外一个媒体。这就需要一种开放的经营模式,以方便各个媒体之间的合作。传统媒体那种互相独立的经营模式只会将自己排除在媒体联合起来的大平台之外。类似于新媒体这种互连互通的模式,才是适合将来媒介发展的运营模式 。
3 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调整媒介经营的策略
其一,要注重媒介的整合,并特别指出这种整合在中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之下,更多程度上需要“软链接”,或者说是“敏捷经营”。
其二,要注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开发利用包括对内容资源、技术资源和渠道资源的科学认识与把握,中国目前对媒介经营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比较低的。我们要构筑出一种结构性的价值,要用强势的资源、品牌、内容带动其相对弱势的资源、内容,从而形成一种结构,使这种结构的价值能有一个更加充分的市场
其三,制度和规则的重建。在进行媒介融合、市场重组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宏观层面的障碍就是国家相应的制度安排的某些限制,这需要制度安排适应这种重建。
其四,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论文关键词:手机媒体;生活;管理
论文摘要:在信息时代,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的不断革新,手机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媒体。手机媒体在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管理问题。本文对手机媒体以及手机媒体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一、手机媒体的形成
(一)手机媒体的定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已经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匡文波是这样定义的: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二)手机媒体的优势。
1、高度的便携性。手机因为其小巧的外观使它携带起来的特别方便,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信息传播极其方便。手机媒体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
2、广泛且迅速的交互性。手机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使传播者和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手机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其具备了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评论收集等功能。例如:生产商可以通过手机向用户发送调查问卷,从而对产品的销售策略做出调整;各大电视选秀栏目也可以通过观众的手机短信投票数来为选手打分;近几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也是通过手机短信投票的形式选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日。手机媒体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3、拥有极其丰富的受众资源。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2月1日报道,全球已有15亿-20亿人使用手机。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手机用户也远远超过网民数。手机传播拥有广大的受众,使其传播的信息能够被更广泛的阅读。现在很多商家通过手机媒体发放产品广告,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4、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手机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手机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全天候服务,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传输到用户。
5、多媒体。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3g为手机媒体的成熟的奠定了技术基础。从此手机可借助文字、图片、声音等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视觉感官。同时这也使手机媒体更加趋于成熟与一体化。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完成拍摄、编辑、传输等。这也使手机在危机时刻成为了采访工具。2009年lo月24日,长江大学学生搭人链挽救少年的事件中,在那万分危机的时刻就是岸边的同学用手机拍摄下了大学生救人的过程。
(三)手机媒体的劣势。
1、虚假与不良信息的传播。有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手机短信虚假信息,招摇撞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2、侵犯个人隐私。随着手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不法之徒利用手机进行偷拍并传播。
3、信息垃圾。目前,垃圾短信已不计其数,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秩序。
4、信息安全。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四)、生活中的手机媒体
1、手机报。2004年7月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从此手机报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有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截至2009年6月底,手机报付费用户数已达4524万户,2009年前半年总收入达到9.2亿元。手机报以其动态化的服务、强大的互动性以及多媒体传播的实现吸引着广大受众。在手机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容同质化、消费人群定位不准、技术瓶颈、广告植入困难以及价格偏高等。
2、手机电视。所为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手机电视最初出现于日本,随后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有了不少手机电视用户。据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将有1-2亿以上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服务,而在中国也将超过3100万用户。但是,目前我国手机电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电视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3、移动搜索。根据2009年7月的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手机搜索的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6.2%,约4074万人。随着3g的推广和应用,移动搜索成为各移动运营商、搜索引擎厂商关注的重要领域。
4、手机图书。即将数字化后的图书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阅读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这将极大地为受众提供了便利,电子书比起传统的书籍更加轻便,而且可以同时储存上百种书目,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二、如何管理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那么如何经营手机媒体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问题。
手机媒体在高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带了许多信息垃圾,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将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同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于手机媒体的管理一定不可忽视。
那么在监管手机媒体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怎么的难题呢?首先,手机媒体的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的人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执法部门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其次,手机用户的海量性。由于手机用户众多,手机传播的信息量也相当大,可以说社会控制对于手机来说,几乎是没有作用的。还有一些诸如跨地域传播以及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都为管理手机媒体设置了障碍。
目前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关于管理手机媒体的方法,如手机实名制,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手机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屡禁不绝的不法短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号码资源,同时可以减少话费欠费等问题。
[摘 要] 多媒体沙盘技术是项目虚拟化管理的一种方法,文章简要回顾了多媒体沙盘技术的发展及项目管理技术的现状,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瓶颈的分析,讨论了多媒体沙盘技术对于改进项目管理中的问题的可能性,并就这一技术的具体实施提出了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 多媒体沙盘 项目虚拟化管理 信息化
一、多媒体沙盘技术
企业沙盘模拟源自西方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推演。战争沙盘模拟推演通过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指挥员的作战能力。该方法后来被借鉴引入到企业管理当中,成为企业沙盘实战模拟。它的应用领域广泛,具有快速、简便、精确的特点,可以动态演示、实时更新和快速查询并便于参数修订以获取更加丰富的演示效果。多媒体沙盘是一个实物沙盘与计算机相联互动的系统。当使用遥控器、计算机或者触摸屏选择指定的查询目标时,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多媒体手段,使实物沙盘上的被查询目标指示灯亮,同时,自动同步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图像和文字信息。沙盘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以静态和平面宣传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
二、项目管理的发展情况
现代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进入90年代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代项目管理成为支柱产业,项目的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在制造业经济下建立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在制造业经济环境下,强调的是预测能力和重复性活动,管理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而在信息经济环境中,事物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的过程,信息本身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实行项目管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
项目管理的理论来自于管理项目的工作实践,这是一门实践型的管理科学。但是当前大多数的项目管理人员拥有的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不是通过系统教育培训得到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累积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缩短项目经理与项目之间的磨合期、缩短项目经理的培养时间以及如何减少项目的盲目性一直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瓶颈。
三、多媒体沙盘技术在项目管理技术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沙盘则是企业沙盘的一种,是项目管理思想的模拟应用。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沙盘模拟竞争的商业环境,由企业人员建立若干个项目组,围绕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沙盘,实战演练,寻求最合适的项目团队。
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沙盘中展示出项目情况,清晰直观地标示出企业的项目背景、现金流量、产品库存、计划工期、项目目标等指标。然后将参加的企业人员分成多个组,每组4~5人,各代表一个项目组展开训练。在这个训练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将分别担任项目组中的重要角色。每队要亲自经营一个需要若干年完成的项目,连续从事不同项目阶段的经营活动,面对来自其他企业(小组)的激烈竞争,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项目长、中、短期策略,并使用进度成本控制得出经营结果,最后讨论制定改进与发展方案。
1.项目启动阶段增强理解项目情况。项目管理中不同的管理角色通常在项目中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通过多媒体沙盘,项目成员很快就进入了各自的角色。整个经营流程的实训调动了项目成员所有的知识库存,并深刻体会到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及责任。因为不同的项目解决方案很可能对项目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2.项目团队管理中协调管理人员,增进互相认可度。由于不同管理人员代表着不同的方面,以往他们可能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因此在项目实施中总是存在不能协调的问题,通过沙盘演练,可以及早发现项目管理中的问题,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项目运作团队。项目人员通过多媒体沙盘演练也体会到了岗位对知识的需求,从而也提高了项目人员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3.提高项目管理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众所周知,项目管理知识中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及管理工具,通过沙盘演练,可以充分让项目组了解各自分工,以及wbs分解、计划安排的依据,通过项目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更好地寻求项目解决方案,并熟悉项目管理工具的运用,还可以对项目人员的知识结构,个性等人力资源进行评价。通过多媒体沙盘的演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错误成本和可能性。
4.为项目后评价提供依据。多媒体沙盘通过推演可以在项目后评价阶段很好地找到项目结果与计划之间的距离,并对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为其他项目的运营提供详实的依据。
四、项目管理多媒体沙盘的主要构成及关键技术
多媒体沙盘中的实物模型主要用于展示项目实体和物流,通过变化的项目和灯光来表示项目的物流、资金流的变化,沙盘灯光的分区分系统控制来突出表达的重点。用配有投影设备的计算机实现表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变化情况,并对沙盘实物进行控制,通过灯光和声音的互动使得项目人员对项目的整体情况有一个了解。
项目管理多媒体沙盘的主要设计方案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手动和自动方式对沙盘进行控制。手动方式主要是通过沙盘上的按键实现对项目中灯光、建筑的变化进行控制,自动控制是通过usb接口与主体沙盘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进行通讯。(2)如何对沙盘、计算机的同步显示或异步显示,以及对于网络环境的控制。(3)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4)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对项目人员进行引导从而更有效的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5)通过数据库系统关联技术:将各类资源(属性)信息、地理地图信息、媒体信息录入系统,以便于对项目知识进行项目管理并对其参与人员进行共享。
一、高校自媒体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年4月,本项目组在浙江财经大学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教学区、图书馆、生活区等校内场所随机派发调查问卷共计572份,收回问卷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率高达95.8%;男女生人数分别为206人和342人,性别比为0.6:1;调查对象覆盖了全校11个学院30多个专业。因此,总体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数据的录用、统计采用EXCEL进行分析处理。
1.高校自媒体发展现状
2014年伊始,自媒体迅速发展,尤其是高校学生对自媒体的青睐更是与日俱增。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可知,97%的学生都在使用自媒体,并且这些学生的电脑或手机都安装了某一个或多个自媒体平台的软件(PC端或APP)。在这97%的学生中,有92.5%的学生都使用了微信,89.3%的学生使用了QQ空间,微博和人人的使用率分别为62.3%和46.4%。由统计数据可看出,浙江财经大学学生使用率最高的自媒体平台是微信。这是因为微信在阅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微信在移动客户端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微信公众平台的人性化服务,为它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自媒体平台奠定了基础。QQ空间依托于QQ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传播方面要强于微信,这也是它依旧能够保持89.3%使用率的主要原因。至于率先推动自媒体时展的微博,因为其主要是面对点的传播,并且缺少直接的交流,导致如今使用人数的急剧下滑。在选择使用哪一个或哪几个自媒体平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又对自媒体的使用习惯和使用用途进行了分析。浙江财经大学自媒体平台使用频率多的人数占68%,这可能是因为微信的使用率为97%、QQ空间的使用率为89.3%。微信的主要功能就是点对点的交流、阅读和分享一些资讯,通过该自媒体平台,很多学生可达到关心朋友、阅读分享的目的,而QQ空间的大部分功能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和记录生活上。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在QQ空间的利用集中在休闲娱乐,这也符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学生们需要得到放松的想法。少和较少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只是占参与调查学生的18%,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其实离不开自媒体平台,他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自媒体的影子。如今,高校社团已开始利用自媒体平台宣传自己的活动,很多参与调查的人都表示曾经阅读和分享过这些宣传。这也给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建议,要把握自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将社团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到自媒体平台中,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宣传推广学生社团活动,从而将融入了思想政治文化的社团文化借助自媒体平台的力量在全校传播。
2.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自媒体传播速度快速便捷、传播方式交互性强,促进了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但与此同时,自媒体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传播内容可信度差,这种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很容易让虚假新闻资讯、错误思想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的思想意识。笔者分析数据时发现,有27.4%的受调查者承认曾经看到过虚假新闻或错误思想,其中有7.2%的学生曾经间接或直接地参与过虚假新闻和错误思想的传播。其中包括“洋小伙碰瓷事件”“、五台山僧人围殴游客”“、军车进京”等消息。这无疑给高校学生工作者当头棒喝。面对这样的现实,应采取什么措施,在有效利用自媒体为广大学生服务的同时,又能杜绝虚假新闻和错误思想的传播,做到净化校园思想环境,坚守校园文化阵地,是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面对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一些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走访,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建议学校介入自媒体的传播过程,对学生舆论进行统一的监督,但并不支持学校对学生所有信息进行监督管理,他们仍希望个人言论自由权得到保障。一些思想觉悟高、意识形态优秀的“精英”学生已自愿承担对自己身边的自媒体舆论监督的责任。这让项目研究者开始思考:是否可以依托于社团管理,让社团中优秀分子(如会长、部长)监督管理、引导和服务会员的自媒体舆论,让自媒体为社团健康成长开辟新的天地。
二、自媒体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1.将自媒体融入学生社团管理的目标
自媒体与社团管理的结合,是利用自媒体本身所带的优势,为高校社团的创新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宣传阵地,以社团管理的方式,来监督引导自媒体思想的传播,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进高校社团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目标是突破传统社团管理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瓶颈”,解决自媒体在校园传播不利于思政教育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逐渐增强,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再适用新兴的时代。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自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媒体所传播的错误思想和虚假新闻,给高校的思想政治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污染,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对这一深切的期盼和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更应担负起净化校园的自媒体环境,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2.自媒体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自媒体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以自媒体技术保障为基础,以社团管理信息化、平台化为切入点,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从而探索出适合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创新型管理方法。自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普及,为实施自媒体管理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依托于某一平台的技术保障,对社团会员信息分类、汇总进行集中管理,然后,通过多平台对社团活动、常规工作事项进行推送。学生日常的信息,也由每一个平台、每一个分级管理者逐一汇总分析,从而构建一个网络与现实双向结合、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上述工作流程是利用自媒体点对点、点对面双重传播方式的结合,能够有效开展学生社团工作的集中管理、分级管理、单个管理,使学生社团的管理方法实现多样化、全方面化。这不仅有利于社团管理的规范化、便捷化,而且对学生日常的思想动态有了总体把握,夯实了校园文化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基础。
三、本项目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平台建设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国内外各高校学生社团平台化的管理方法,了解当前学生社团管理的特点,形成对平台化管理对社团发展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对这种理念与方式有所思考。高校学生社团是一个很好地阵地,通过本项目研究,可很好地将自媒体和学生社团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创新管理与服务的新路子。本项目以“利用自媒体创新管理、服务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为主题,研究自媒体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服务过程中的作用,并汲取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自媒体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不足之处。本项目进行大样本的选取范围和类别,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进而揭示和勾画出切实可行,又有理论支撑的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服务的新方法、新措施和新平台。
2.主要内容
(1)在理论上对自媒体进行定义,概括自媒体在信息传播和品牌推广方面的优势与特点,同时阐述自媒体在当下社会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
(2)分析传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服务工作中,在理论和技术上出现了哪些困难、哪些不便之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的工作模式、多元化的思想交流,知识和信息的高速传播等等。这些要求同样不可避免地漫延到了大学校园,也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当中。而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这些变化和要求,高校校园依托网络和信息化平台提供管理服务的时代已来临,学生社团也应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3)自媒体是当前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它不仅是单向的信息传播与接收,而是可以实现多向的思想交流与资源共享。高校学生社团,特别是学术型社团,亟需一个快捷便利的平台来实现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各种想法在一个平台的集中冲击,从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而结合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特点,创新地延伸自媒体的定位和实际功能,可以实现更加快捷、高效、便利的日常管理与服务。
3.平台建设
浙江财经大学根据本校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情况,以利用率最多的微信为基础,自主研发了一套彩园信息门户系统。这套系统作为微信自媒体的后台管理服务平台,将学生社团、会员和信息交互等服务纳入信息平台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的网络管理平台———彩园信息服务平台,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学生社团阵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更好地进行社团活动管理、日常事务管理而专门建立的信息服务平台,旨在为校园社团提供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该平台由网页端和移动端两个板块构成。社团管理服务者利用彩园信息门户网站,实施各种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活动信息的、会员信息的存储、社团信息的管理、活动考核的管理等。会员通过微信服务号“浙财社团”可查询喜欢的社团、及时了解社团活动,并在微信端选择报名,在活动结束之后,对社团的活动进行打分评价。这些会员的基本操作都会通过数据处理之后,反馈到彩园信息门户,然后进行统一处理,从而提升社团的服务与管理的水平。此外,由于学生社团及会员大多拥有微博、人人、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所以,需要定期给学生们推送“时事热点、身边正能量、你说我听”等信息。通过全方位、多平台地利用自媒体,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社团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效率。目前,浙江财经大学利用自媒体对学生社团服务和管理还处于开始阶段,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以后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服务,将学生社团管理和服务提升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习的高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大平台。
4.建议
(1)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5后”大学生)是随着我国移动互联黄金发展而成长的一代。因此,他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糅杂了“移动互联思维”,他们对移动互联产品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对“话语权”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的,他们渴望在自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他们的行为、发出他们的声音。同时,大学校园是他们思维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是承上启下时期,更是易导时期,这就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和建设好高校学生社团,使其不仅仅是第二课堂,值得高校做更多、更全面的思考和探索。
(2)对自媒体和学生社团,首先要认识到自媒体在学生社团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自媒体不仅仅是一个沟通的工具,更是现阶段社团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同时,在高校的广阔天地中,学生社团恰恰又是自媒体的生命载体和灵魂对话,一个好的学生社团是自媒体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打开灵动的翅膀,大学生和学生社团就能更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
四、结论
本项目研究小组于2014年4~9月,先后到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进行调查和访谈,共组织了10位不同类型社团的负责学生、20多位社团指导老师进行座谈交流,并在这些学校中发放了调查问卷。同时,项目组向这些学校推荐试点运行了其开发出的基于移动互联的网络管理平台———彩园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研究成果———《大学生社团内部章程制定方案》、《校级社团学生工作手册》、《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考核制度》、《社团指导老师工作指南》。通过近5个月试点运行,各高校均反响较好,一致认为:4个方案可操作性强,尤其是彩园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当前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了社团不仅仅局限于第二课堂的作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面还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淼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一、多媒体教室的管理现状
1.1设备使用问题
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理解偏差,把多媒体教学简单理解为计算机加投影幕布,对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不熟,课件制作简单,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课堂一旦出现设备小故障时就束手无策,必须等技术人员解决才能继续讲课,从而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发挥。
1.2设备安全问题
硬件安全:多媒体教室一般配置的设备有计算机、投影、幕布、中控、功放等,整套设备值上万,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如安保措施不到位,容易发生设备被盗事件。因而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比较严格,教师和学生借用手续繁琐,影响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发挥。另外,多媒体教室设备老化等故障(如投影、灯泡损等),也会影响教师正常教学。软件问题:主要是计算机本身的操作系统漏洞,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另外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一般只安装基本应用软件,不允许老师自行安装软件,这就会影响部分老师的教学需求,降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性,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
1.3设备维护问题
多媒体教室设备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更新,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专款用于日常设备维护保养,而办学经费相对短缺,造成了很多学校实际维护经费非常少,很多设备超龄使用,这也影响多媒体教学实际效果的发挥。
二、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科学管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
2.1定期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能够适应不断更新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解决多媒体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二是加强使用人员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达到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更好的提升教学目的。
2.2加强管理,确保设备安全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现多媒体教室全方位开放,而又不担心多媒体设备安全问题。一是做好统计教师使用软件需求,提前安装相关软件工作保证教师能正常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二是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监控功能,确保多媒体教室设备安全。三是每天巡查发现隐患时及时给予处理,保障多媒体教学的正常进行。
2.3定期维护,保障设备性能
一是要定期对多媒体线路检查,防止线路老化等故障影响教学。二是定期对投影系统进行清洗,保证投影效果,三是定期对多媒体教室电脑进行软件更新、等操作降低电脑系统故障。四是设立专业维护经费,购买易损零件,比如:投影灯泡等,出现问题及时更换,保证多媒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范绕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企业危机总能成为众多媒体追踪报道的对象。尤其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做好媒体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企业危机过程中对媒体的成功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扩散,弱化公众及媒体对企业的消极印象,减轻企业的压力,为企业危机的解决做出积极地贡献。
关键词:危机危机管理媒体管理
1.引言
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市场运作环境,使许多企业、品牌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风波。使企业在经济上、声誉上损失惨重。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命题。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媒体是把双刃剑,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媒体既可以发挥平息危机、消除负面影响的作用,但也会对危机的发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对媒体管理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危机管理的基本要素来抓。
2.企业危机的特点
企业危机是指危及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企业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潜在性、破坏性、社会敏感性和扩散性等特点。危机对于企业来讲,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转机。如果企业能够利用好媒体的力量,就能够有效的防范、控制危机,化解危机。否则,危机会加剧恶化,演变为更大范围的危机。
3.企业危机中媒体管理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里,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危机事件一旦发生,便会置于媒体的全程监视之下,贯穿于危机的始终。因此媒体管理更是危机处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媒体在公众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公信力,媒体眼中的企业是好还是坏在潜意识中对民众的看法起着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媒体左右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
2006年6月,《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了记者王佑采写的两篇报道,揭露台湾首富郭台铭在大陆投资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工厂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及公司工资等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等的问题。富士康认为《一财》的报道不真实,对其名誉构成侵权,把记者和报社编委告上法庭,并提出3000万元的天价赔偿要求。在当时,这是内地向媒体索赔金额最大的名誉侵权案。随着媒体对富士康工厂、对诉讼案的持续追踪报道,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富士康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客户的质疑,政府的介入,员工的议论,媒体的批评,富士康危机全面爆发。
由此看出,媒体是社会舆论的监督者,也是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者。在现实的危机管理中,媒体既可以发挥积极地作用,也可能由于沟通出现问题,使媒体扮演了加剧危机程度的角色。只有充分认识到媒体的两面性,才能正确的引导媒体、利用媒体,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企业进行媒体管理是要通过认识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特性,有意识的对其进行引导,使媒体舆论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4.企业危机中媒体管理的误区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媒体在危机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大多企业在与媒体的交往沟通中没有什么经验,尤其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或信息时存在许多误区。比如:
(1)对媒体反感和抵触。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媒体本着报道的欲望前来采访,会被认为是为难企业,要给企业曝光,不能够积极主动交流。甚至在有的企业中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面对媒体采访就“躲猫猫”,躲不了就用“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对付记者。
(2)与媒体对立。企业对媒体的一些不利报道往往会横加指责或针锋相对,结果只能是与媒体关系恶化,使企业危机“雪上加霜”。企业对媒体的态度必须是合作的而非对抗的。企业在发生危机时,无论对政府、行业、媒体,还是公众,都要进行友好对话,不能激化矛盾。
(3)与媒体发生冲突。近些年来,记者在正常采访企业危机事件中受到被采访对象的百般阻挠,甚至遭受暴力殴打,这样的事件在各地频频发生。2010年3月22日,北京两名女记者采访一起火灾时,竟被多名男子强行架出现场,对方称是为“保护记者安全”。企业与媒体间发生的任何冲突行为都会使公众站在媒体的一边。这种冲突的结果总会使企业处在与公众敌对的位置上,反而使企业和品牌形象受损,进而加剧危机。
尽管每个企业消除危机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把握媒体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借助媒体舆论优势消除危机产生的影响,都是企业共同的选择。2010年02月05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表示,各单位、部门要切实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超级秘书网
5.整合媒体管理的措施
5.1建立媒体管理的组织机构企业必须把媒体管理纳入企业危机管理的范畴,由专门的部门负责与媒体的沟通,进行日常媒体关系的维护,明确内部职责与流程。同时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发言人进行相关应答技巧的培训。
5.2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媒体的影响力空前高涨,企业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取得社会舆论支持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首要任务。企业在危机过程中,尤其需要利用媒体传播范围广、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进行危机的预防、反应和恢复;有效地传播相关信息;帮助公众快速了解真相。当然这种良好关系的建立在平时就要做,不能临时抱佛脚。因为在危机发生时,媒体对企业的报道大部分都是消极的。因此积极主动是企业取得媒体信任,把握舆论主动权的基础。
媒体关系是企业的薄弱环节,有些企业在危机管理的策略制定阶段,没有高度重视与媒体的关系,或在一些行业的危机案例中没有汲取教训,致使自身很容易与媒体关系处理不当。据有关调查发现,有72%的企业认为同媒体建立和谐关系是必要的,但仍有21.7%的企业认为在平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并不重要。正所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危机的最终解决必须需依靠媒体的力量。
5.3强化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在谈“媒体”色变,谈“记者”色变的今天,如何改善企业与媒体的关系,加强与媒体的有效沟通,是一道迫切而重要的命题。之所以说企业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非常重要,是因为再强大的品牌,在发生危机时,也会被一篇新闻报所击倒。有人曾说过:我们可以怀疑媒体的动机,但如果有人低估它的力量,那他就太天真,不,简直是太愚蠢了。
当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要及时与媒体沟通,通过媒体阐明企业的立场及对事件的态度,有选择、有策略地向公众转述危机的真相,可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避免出现被人刻意歪曲或信息失真的情况,有利于危机的顺利解决。
5.4不断适应媒体新的变化这是一个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博客、播客以及微博等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网络言论的难以控制性和快速传播给企业处理危机提出了更大挑战。企业对媒体向来是又爱又恨,对待新媒体也一样。因为网络媒体将会成为企业危机发生的重要源头。虽然中国的网络媒体占媒体总数不到20%,但是80%的危机从网络媒体爆发,而且100%的企业危机有网络媒体的参与。
近年来与跟网络有关的危机事件明显增多,诸如:2008年万科的“捐款门”、康师傅的“水源门”、家乐福的“抵制门”;2009年河南杞县的“放射门”、2010年山西的“地震门”等。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转载,话题引导等等都会成为
危机事件的“助燃剂”。
所以,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危机来自网络的时候,我们必须转变危机管理的思维。过去大部分企业要关注和监测的对象几乎都是传统媒体,在领导者的思维中,只有大的主流媒体才是舆论的引导者、意见领袖,网络信息并不是企业所要监控的对象。但当信息传播的特点发生变化时,当更多的有关企业的负面报道、负面消息来自网络、博客、BBS、个人论坛、专业网站上的时候,危机防范的观念、措施也需要与时俱进。企业要彻底改变“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建立和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第一时间公布信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6.结论
媒体在危机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媒体是爆发危机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控制危机的关键。当企业发生危机事件,媒体既是危机扩散的助燃剂,也是平息危机、消除危机负面影响的最好工具。因此,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强化媒体管理与运营企业一样重要。只有把握媒体的传播特性和作用,制定良好的媒体管理计划,正确的进行舆论引导,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人事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此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医院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不能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入新的管理模式。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那么则需要提高新媒体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实现新媒体的信息化作用,从而为医院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探究新媒体对于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促进作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人事工作;应用管理;新媒体
医院职工日常的基本信息采集、存储与分析,包括涉及医院职工的职称评定、工资增长、职务晋升以及医院职工的培训、学习、深造等,都与人事管理相关。目前医院人事管理现状,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新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我们应结合新媒体进行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并加大力度发展信息化,大力发展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工作,使新媒体能够成为信息化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主力工具。本文探究了新媒体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作用,结合了目前医院管理工作的现状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以新媒体的信息化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希望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能够为医院的人事管理事业做出贡献,促进医院管理事业的发展。
一、与医院相关的媒体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是发挥主要力量的媒介工具,理论上是指各类信息的主要传播载体。媒体从性质上可以划分为新闻媒体与广告媒体、网络媒体,本文主要探讨能够促进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媒体为报纸与网络。
二、新媒体对于人事管理的作用
与传统原有的医院人事管理方案相比较,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则有着与时俱进的优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工作的需求,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手段的单一性则不能完成强度越来越大的医务管理工作。
1.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起到的作用就是对医院信息进行宣传作用,传播大量的有关于医院方面的信息,包括医生的医德医风以及患者对其的评价,医院的工作情况与业绩也会被新闻媒体进行刊载与报道。在报纸大量发行的今天,人们在浏览报纸之时,医院就进一步地达到了宣传的作用。读者在报纸上会浏览到与医院有关的新项目以及新的技术,或其他的相关报道,读者会慕名而来进行就诊。在网络上投放大量的链接广告推广,网民在浏览网页时,就可看到相关的与医院有关的内容,便对医院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在医院的人事管理中,对新媒体的认识程度足够,能够形成下列的影响作用:
(1)激励作用
医院的正面信息一经刊载投放于新媒体之上,传播到社会,民众就会对医院有进一步的了解,医院的形象就会深入人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该医院就得到了认可,为公众所接受,就会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员工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事情;从个人而言,某科室某专科的主治医师成为了医院的宣传对象;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能够促使员工努力工作,该医师就成为了标杆与榜样。从宏观角度而言,这一科室也成为了明星科室,受广告影响,慕名而来的患者也会日益增加,而广告效应也会促使相关榜样医师更加努力工作。这对于人事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有促进意义的,默默无闻的医务人员的高尚医德,通过新闻媒体传播之后,激励作用是相当有意义的,提升了所在医院的整体形象。
(2)反思作用
新闻媒体具有报道真实信息的职责,不仅要报道正面信息,更要报道与之相关的负面信息。一经报道负面信息,则说明医院人事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与错误之处,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就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相关涉事人员更要反思自己,以免在日后的工作之中再出差错。在人事管理方面,有了新媒体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工作的发展,促进员工在日常工作之余,不断地反思完善自己。从实例来看,一家医院的医生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失误引起了医患纠纷,相关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由于报纸发行量大读者多,负面影响自然很大,另一家医院的领导人则以此事件对员工进行培训,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戒,对患者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这对于医院的人事管理方面,起着督促的作用,医务人员进行了反思之后,就会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3)公关作用
在医院的管理之中,公共关系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媒体进行报道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传播医院良好形象的作用,并打响医院的知名度,提高医院在同业中的竞争力。在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报道之后,基于其具有传播速度快的作用,可以使读者看到医院具有的相关特质。在引进了先进设备或相关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得到报道之后,从某一程度上来说,会增强工作人员的信心,在管理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增强社会传播效应。
2.网络媒体
处于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网络媒体正逐渐为医院广大管理人员所运用。医院管理者可以运用网络作为新型的管理模式,在人事管理层面上,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员工,掌握最新的医学发展动态。员工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互相的医学交流,在内部网络中进行远程诊治。从而,网络媒体就起到了开阔视野,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作用。网络媒体较新闻媒体而言,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多,且形式新颖,可以被年轻群体所接受,这会使医院让年轻群体所喜爱。
三、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1.观念要与时俱进
媒体是医院管理的一项有效利器,将促进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具有与时展相适应的概念,并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存在的价值所在。相关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需认识到网络新媒体的重要性及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潜在的激励作用与反思作用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存在的。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则是靠单纯的人工记录完成,而运用新媒体之后,则可以省去一定时间,在存放方面,原有的存放方式则是纸张存在形式,容易损毁,而新媒体下的网络存放方式则有持久性且方便阅览,大大节省了人力以及物力、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录入工作,医务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运用新媒体之后,管理人员对于职工的档案则可以形成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整体的运作效率。所以,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新媒体技术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起到节省时间及物力人力的作用。
2.充足的资金
在运用新媒体进行医院人事管理时,都会需要一定的资金进行基本运作,而与之相关的是,这笔资金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所以医院管理者在资金投入方面应做到资金充足,并且设立相关的人员进行监督,避免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的不当之处。有了医院在新媒体方面的资金投入之后,对于员工而言,则是起到了促进工作的作用,与传统的固有的工作模式相比较,新媒体更为灵活,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纸质工具基础之上,再通过计算机输入。但就网络新媒体而言,只需要在采集与输入步骤使用纸质资料,其他方面则不需要纸质资料进行存档。从一定程度而言,运用网络新媒体之后的人事资料管理,会降低纸质档案的损坏程度,能够将保存程度进行长期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在进行资料查询与外调工作之时,较为方便,无需从大量的纸质文件中找出,只需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进行筛选,这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资料依据。即便多年之后进行资料整理集合,也能够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因此,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在网络新媒体方面予以充足的资金投入,方便相关人员在资料查阅之时能够节省时间与精力,从而为医院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3.应有选择性地进行媒体确定
在确定合作媒体之前,医院方面应做足功课,由于各个媒体的定位性质不同,医院也应有所选择,选择适合自身特质、背景、特点、地域的新媒体,也可以进行两种媒体的结合,报纸与网络媒体的结合,更大范围地辐射所在地域,做到家喻户晓。这样增强了医院方面的影响力,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自信心与工作效力。医院在购进新设备之后,经媒体宣传报道,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点,从而提高医院知名度。当然,医院最主要的还是靠医务人员的医德与精湛的技术打响知名度,这就需要在人事管理上下功夫。只有运用新媒体,通过电脑建立起所有医务人员的资料信息数据库,使人事资料管理信息化、媒体化、网络化。
四、结语
本文结合新媒体探究了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并分析了新媒体存在对于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的作用与发展前景。运用新媒体管理医院人事工作之后,提高了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加快了医院的发展步伐,更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在同一区域的竞争力度,从而使相关的医务人员工作更加努力,起到了促进员工工作的作用。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信息化社会讲究效率的要求,只有将新媒体引入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医院的长久发展。
作者:尚想平 单位: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随着高校信息技术的深入展开,计算机技术、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教育模式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高校改造和新建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不断增加,有效提高多媒体的管理和使用效率成为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情境,是管理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1媒体教室现状分析
1.1管理分散
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比较分散,如果想要管理好,保证设备完好,就要增加管理人员,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管理人员在程度水平上会有所差距,在管理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管理效率很低,同时也浪费学校的管理人员。
1.2防护能力差
多媒体教室一般都是公共教室,网络是没有办法进行实名认证入网的,有一定的网络风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用U盘复制课件,这样很容易导致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给计算机系统造成潜在危险,同时也会影响老师讲课进程,造成课件损坏等。
1.3无法满足教师个性需求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要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软件和内容都不一样,但是所用的电脑是一样的,为保证老师的使用,管理人员就需要把需要用到的软件都安装在电脑上,这会导致多媒体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有时候也会发生软件冲突现象,教师和学生难以安心的进行教学和学习。
2桌面虚拟化部署
2.1桌面虚拟化技术
桌面虚拟化具有灵活方便、易管理的优点。它是依赖于服务器虚拟化,形成独立的桌面操作系统,通过虚拟桌面协议发送到终端设备上,终端设备再通过以太网登录到虚拟主机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就能通过网络找到自己的个性化桌面系统,这样就可以保障一台电脑多个用户使用也不会有太多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化桌面系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桌面虚拟化结构
桌面虚拟化结构包括基础网络环境、桌面虚拟化服务的软件、安装驻澳面虚拟化服务的服务器、保护用户的资料存储、客户端应用程序等。这些结构构成了虚拟桌面的结构,让虚拟桌面得以运行和实施。
3多媒体教室部署桌面虚拟化的应用因素
3.1网络环境
桌面虚拟化是在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传输,一个稳定的系统,可以保证桌面虚拟化的安全。在规划桌面虚拟化的时候要仔细考虑好网络架构、交换设备、楼宇链路的传输能力等,这些基础设备的东西越稳定,桌面虚拟化也就越能顺利使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的问题。网络是一个信息很繁杂的产物,有效筛选有用信息也是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事情。
3.2桌面虚拟化软件
在桌面虚拟化的软件中,包括MED—v、view等,这些都是国际上比较优秀的虚拟化软件。在选择软件的时候,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桌面虚拟化软件的工作效率,能不能完成独立的系统操作,是否具有预防病毒和恶意软件的能力,同时还要方便教师的管理和教学。
3.3硬件服务器的配置
为了保证虚拟软件的运算速度,布置更多的虚拟软件,在选择硬件配置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选择好的配置。桌面虚拟化的服务器应该配置高处理能力的多核CPU、大容量的内存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虚拟软件的程序运行,同时也保证服务器的良好状况,针对这种方式,可以采用多台服务器来分担负荷。
4桌面虚拟化在多媒体中的应用
4.1集中管理
多媒体教室是一个公共的环境,桌面虚拟化的运用就是在教室的服务器上开了一个账户,设置一个虚幻的操作系统,所有的应用都可以在这个服务器上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管理教室设备。桌面虚拟化的出现,有效加强了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现在管理人员制药在数据中心做好相应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模板,发给用户就可以了,工作人员也可以在更新系统和软件的时候进行升级,对相应的程序进行修改,同时同步给用户,这样方便管理人员对多媒体教室的统一配置和管理,节省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学生,是有效的管理方式。
4.2加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管理人员可以用远程控制、系统快照、用户漫游、软件授权等管理方式,加速对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设备损耗,节约学校设备成本投入,管理人员在管理的时候也要轻松许多,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比之前方便的多。现在是一个网络社会,多媒体的教学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虚拟化桌面的应用解决了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值得在教学管理中推广应用。
4.3提高安全性
多媒体相关的数据现在都集中在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定期做好软件的升级、病毒防护和用户权限设置等工作就可以。教师在登陆的时候也要有自己的账户和密码,这样可以防止他人更改和泄露自己的信息,降低了网络风险,加强网络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保证教师上课内容的真实性。
4.4降低损耗
桌面虚拟化系统瘦身机功耗比较低,数据的资源利用率相对比较高,大大节省了投资成本,同时还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符合现在节能环保的社会环境,满足社会对桌面虚拟化系统的要求。电脑是一个更新换代很快的设备,但是在教学中,由于电脑使用频率十分高,损耗严重,而虚拟化桌面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降低电脑在使用中的损耗,延长了电脑的使用寿命。
5结语
桌面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多媒体教室的发展和管理,节省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安全性还得到了保障,解决了高校多媒体教室所面临的管理问题和教学问题,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网络系统。
作者:杨锋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产科病房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特点:节奏快、患者多,工作量大,病情容易变化[1]。孕妇在术前、球囊引产后、...
护理管理论文: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的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笔者选取自...
项目管理类论文: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交往与协调 [摘要] 在当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交往与协调是进行各方面...
治安管理论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城市管理论文:城市管理中党建工作的论文 党建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灵魂。近年来,玉环县城管执法局...
水利工程管理篇1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1.1创设组织 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聘用项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