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2 04:25: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一)学生在认识上有偏差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前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将三年的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很多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少认识,为了及格而完成。高职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通过率是比较高的,一般学生做了毕业设计且答辩情况正常,都让通过,所以给往后的同学一个侥幸的心理,导致他们不重视毕业设计,应付的心理做成的毕业设计质量比较差,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缺乏合格的指导教师

室内设计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报考的同学比较多,很多高职院校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很多,一个指导教师可能要指导30多个学生,指导老师工作量大,周期长,精力很有限,在指导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做的怎么样了,进展到什么程度,能不完成毕业设计,不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专业兴趣、就业方向等方面,不太在意培养效果等实质内容;答辩小组在最终答辩确定不予通过的学生名单时,都会尊重本班级指导老师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指导教师都会因为面子问题,尽量提高班级的答辩通过率,必然会使一部分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同学混过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部分教师的职称结构、实践经验、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有限,很多高职院校对毕业班指导教师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必须是副高职称,必须有丰富的做实际项目的经验,但实际情况中,高学历、高职称和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很多助教和讲师都在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选题不规范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切实可行性,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体现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当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很不规范,具体表现在:(1)缺乏可行性。指导教师直接将装饰公司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太大,不太适合做毕业设计。(2)缺乏创新性。一些年轻的指导教师由于经验缺乏,往往参照前几届的选题,很多选题被多届同学选用过,过于陈旧。(3)学生自拟课题过于简单,覆盖的知识面窄,用到的技能不多,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课题范围过大,泛泛而谈,结构松散,如“家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这些选题范围大,反而显得研究内容比较空洞。

(四)缺乏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但在具体执行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实施二级教学管理,系部作为二级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在制定相应的监控制度时,没有学习和研究学院的相关制度,不结合本系的具体情况,很难制定出可操作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制度。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特别是在外地的,系部和指导教师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个别同学只在开题时跟老师见过一面,指导老师很难控制着一部分同学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规范化管理选题,建立相应的审核制度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装饰设计与施工、装饰工程监理与预决算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结合培养目标,课题的设置要顾及到专业特点、能力需求、实习岗位需求,难度、分量、综合性要适当,与本科类的毕业设计要有区别。毕业设计选题要规范化管理,选题环节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将科研课题细化、拆分后作为学生的课题;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在家装公司兼职,可以选择难易适中、大小合适的实际项目作为备选课题,教师制定课题后,系部要进行审查控制,根据系部的毕业设计题库,进行相似度的检查,将过于陈旧的、缺少创新、脱离专业特点的课题进行调整,再反馈至教师,最后统一将课题发放给学生,经过反复调整,最终确定课题、教师、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学生是自拟课题,拟定的课题一定要贴近自己的毕业实习,与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

(二)建立全方位监控制度,加强全程管理,做好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管理

毕业设计是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要严格做好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的监控工作。要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建立具体的考核制度和任务制度,实行责任制,让指导老师参与到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中来,明确毕业设计时间进度要求及前期、中期、后期汇报的时间,有效控制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1)初期检查。在毕业设计初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对挂科成绩比较多的同学,要劝其推迟答辩;对于已经找到工作准备上班的同学,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到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但必须是经过指导教师、辅导员、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家长签字同意后,才可批准在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并且要提供本人详细的毕业设计计划,实习同学的毕业设计由单位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2)中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分为班级自查、系部检查、学院抽查三步骤。在班级自查这环节中,指导教师检查每个同学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总结出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建立指导教师团队模式,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

指导教师的科研背景、实践能力、教学经验、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采用教师团队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导教师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可以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经理、能工巧匠进入到教师团队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让毕业设计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环节中,学生结合岗位要求,提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学习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教师组团时要考虑到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企业兼职教师可以指导设计投标、施工、材料、造价、施工等相关的内容,校内专任教师侧重毕业设计规范化管理。专兼共同指导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校内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师资力量。另外,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要适当,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辅导,保证每个环节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完整教学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用新思维、新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教学和管理,遵循现代设计教育的规律,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探索出提高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新途径,真正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郑彩红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训练实践分析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是在杜威①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题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和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其主要特点有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应用能力,又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中的应用

1.提出设计项目阶段

项目(题目)的选定很重要,要切合实际满足专业能力需要和本位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如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对民用住宅类空间设计模块进行设计的时候,可遵循低档次、小户型、经济实用型及客户年龄喜好等的方面进行模拟或实际住宅空间进行设计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不断丰富实践经验。这类空间具有范围大面广的功能特点,毕业后从事专业设计经常会遇到这类型的设计项目。如包职院新校区职工公寓、保利花园、金茂豪庭、恒大华府等中高档住宅小区户型进行调研设计,既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又使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设计项目,同时更强化了课程的目的性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此阶段,将介绍在上述要求前提下的如住宅空间设计的调研、布局设计及组织施工等项目实现的相关步骤内容,对于项目行动顺序等具体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与实践。如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教师(此阶段教师是引导者、监督者或顾问的角色)引导组织学生(此阶段学生是设计师或项目总负责人的角色)与客户洽谈沟通,进行信息需求分析总结,确定设计主题风格是简约时尚型及项目实施的具体合同或协议,以此作为项目提案生成设计项目。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推荐学生进行高档别墅设计、餐饮空间类、文化类空间及概念类空间项目方案的具体客户需求调研、分析和总结,作为设计项目进行具体的实现。2.制定项目计划阶段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的选题项目,要求到本地区或其他地区现有普通及高档楼盘住宅区和中小型商业店面、餐饮空间收集相关项目资料,并制定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计划。项目计划应具体到什么时间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个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工具耗材等。在此阶段,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沟通、设计制作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作用,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实施组内讨论和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归纳制定项目设计实施计划。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设计项目已确定为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时,此阶段学生就应依据客户需求(设计师或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教师(引导者及指导者的角色)的引导、监督下,讨论制定出具体的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加强指导,引导、监督学生一起制定项目计划,同时对相关的设计技能、客户要求及其他等注意事宜进行辅导说明,此阶段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后面项目教学质量,所以应基于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实施宏观计划与微观落实双控。

3.组织项目实施阶段

这是项目教学的关键。学生将在这个环节根据自己的项目计划,努力去实现项目计划目标,很多专业及专业延伸的能力将得到锻炼培养与提高。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皆通,教师既引导者及指导者的角色,又是项目总监的角色。而学生既是设计师的角色,同时也是项目经理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已制定的项目计划有效落实,也才能指导学生提出具体的可行的项目具体的实施计划,并赋予有效实施。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学生在已确定项目为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的情况下,按照提出的详细可行的设计项目计划实施时,实施中可能会出现如下的问题,遇到材料、造型与施工图纸尺寸结合不到位出错的地方,造成施工实施困难等问题,使得木工无法按照所画图纸进行正确的施工。如安装灯座灯带时预留空隙太小,无法安装的现象,只好从新再开孔制作,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对于这些失误及错误,教师(指导者与项目总监的角色)必须胸中做到有数,这样才能正确合理的指导学生(设计师与项目经理的角色)进行项目的实施,进而做到设计与施工完满结合,如期的完成项目实施。通过这样的项目实施过程,才能保证项目计划的有效成果,才能使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落到实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

4.检验项目结果阶段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结果,对于教学本身来说是很关键很重要的。实施项目教学法更是如此。对于项目实施检查要分过程检查和结果检查两个部分。此阶段教师的角色,既是组织指导者,也是监督审批验收方,而学生的角色既是设计师,也是项目经理,也是自检专家。过程检查主要是关于项目调研立项过程、设计过程、项目实施过程等方面的检查。如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某项目设计的目标客户是否明确,设计图纸与实施过程是否统一,出没出现设计与实施以及施工不到位等的问题情况,这些都是过程检查要解决的问题。结果检查主要是指关于有没有实现项目计划的预期目标等方面的检查。如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实施某项目设计作品公开观摩和实际施工现场进行实践观察并总结等检查方式。我们既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又让教学结果与检查一目了然,而且结果检查还可以涵盖到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及应用能力。此外,检查的结果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作弊偷懒等情况出现。整个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实施将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和有检查的良性高效并突出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的完善循环链,亦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完善彻底的落到实处,使教与学,学与用真正高效高质结合。

三、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中的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项目实施效果的提高与升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应包括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如保利花园小区某设计项目电视背景墙及客餐厅吊顶造型与施工的结果就可以判断出学生对该项设计、材料及施工实现的掌握等问题,此外同一造型效果,用不同材料质地施工出来,其结果也是不同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客户之间进行角色互换互评,以此改变教学结果评价方法。通过这些方面的讲解,学生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客观的认识。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有效完整实施,保证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综合提高。

上述分析是通过笔者对项目教学法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的经验总结。这里重点要提的是项目教学法最佳的平台应以实际存在的项目或即将实现的项目进行设计实施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与质量将会更好。项目教学法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综合训练中,不仅是一个新课题,也是高职教学与课程改革的一个长期课题。且内容和形式也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去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当由点及面的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释解

1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的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专业现状发展和前沿动态的相关知识的更新与收集,补充专业案例常用材料与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知识的介绍,必要时,改革相关课程的设置。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贴近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动态,尽量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多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施工场地,从最基层学习与提升。(2)熟练掌握专业表现技术,例如与专业相关的CAD、PS、Sketchup、3DSmax等电脑制图软件,还有速写线稿、彩铅、马克笔等手绘技能,毕业设计当中需要应用到之前所学的所有理论、软件、实践等综合知识。分为学期中、学期末、最终成绩三个阶段提交阶段性作业及评分,考核更加细致化,有效地杜绝了应付作业的情况出现。(3)培养规范的设计习惯,引入本专业的相关行业法规、设计规范以及制图标准等,严格学生的作业考核,毕业考核以及平时考核,即使强调艺术专业的创新性和自由开放性,但也要“有规矩”才能成“方圆”。(4)作品考评标准化、体系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要过于零散,尽量能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考虑多次作业内容相关联、平时与期末作业相关联、课程与课程之间相关联等方式。另外,成套的作业成果也利于期末总结和日后的工作面试。评分考核采取自评、互评和他评(教师)三种方式结合,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竞争性、积极性和思辨性。(5)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培养。不仅要培养知识、技能、态度、阅历等全面的素质修养,还要完善自身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社会的良好适应性,包括协作、沟通、管理、创新及挫折承受能力等。

2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项目是在延续本校1321学期模式和注重实践教学的大前提下,结合环境艺术专业自有的原则和特点,进一步详细深化并系统总结出一套人才培养标准,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1)对学生培养思路明确,按社会的高标准对学生培养与考核;(2)制定毕业标准相关的规章制度。为11级10个班级的管理提供优秀的带头示范作用;(3)力求实现本专业学生学习和工作资源需求的一条龙储备路线,包括基础理论、软件技术、综合方案、市场调研、施工现场观摩、课后实习、实训锻炼以及企业实习等多方面的培训;(4)一对三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而熟巧”;(5)针对性和综合性教学的强化,也是对师资更高水平的挑战,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互进。

3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的成果及总结

在实行毕业设计近一年的时间里面,学生的态度比往届积极很多,毕业设计和论文不管从制作时间、质量和数量都有明显的提升。到截稿时止,共收齐的完整的毕业设计图纸达到86%,模型制作完成83%,毕业论文98%,全部符合本专业知识内容,而且其中高质量的作品近40%。正在筹划4月上旬的环境艺术毕业设计作品展览,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要参加。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览完之后,全体教师会根据所有数据再次汇总分析,讨论有关毕业设计的修改意见,希望能给下一届的毕业生提供更加规范的毕业标准制度。

作者:龙沛洁 雷雅琴 袁艳青 单位: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室内设计专业与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课程中最后一门总结性课程,高校毕业生最终都要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以此对大学所学进行一个完美的总结,学院以此作为检验学生成绩好坏的依据。除此以外,毕业设计还有第三个意义——社会的检验,毕业生下一堂课将踏入行业之门,因此,毕业生将通过毕业设计来接受社会的检验。

关键词:室内设计;设计教育;毕业设计

室内设计是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功能,在现有条件下运用建筑设计原理、美学及相关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精神文化内涵、环境氛围、审美等精神因素。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不是单方面的美学制图,而是涵盖了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可见,室内设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综合性非常高,和众多科目均有交叉。欧洲室内设计主要来源于建筑设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室内设计从建筑设计中分离而出。中国室内设计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室内设计教育同步出现。有别于欧洲国家,中国室内设计初期是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学科,此外,艺术设计从属于美术专业,至今艺术设计专业入学还需通过艺术加试。一定程度上,西方室内设计趋于理性,中国室内设计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一、中国室内设计的三个时期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分三个主要时期: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末,室内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中,中国经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主要以满足基本物质生活为主,室内设计在此期间同样处于初级阶段。高校设计教学也基本趋于缓步前进阶段,90年代中后期甚至还用80年代的教材,教学模式也长期围绕着素描、色彩、图案、设计基础几门课程摸索。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期至2010年十年,这十年是世界的十年,世界对中国刮目,住房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国的地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室内装饰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随着国家对产学研的重视,室内设计教育在此期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室内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装饰材料层出不穷,装饰工艺的更新周期也日益加快,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室内设计教育开始紧跟行业发展。

2、计算机的出现及设计软件的开发和升级使得设计表现效率提高。在此十年中,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逐年提高。

3、信息化发展。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和海外求学,将国内外一线信息和方法带到课堂。第三阶段就是2010-2015年,这五年是互联网崛起的时代。互联网是双刃剑,一方面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可以快速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更便捷地获取设计资源,例如下载模型材质、了解法律法规等。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下人们的审美视野开始扩大,可以轻松了解欧洲或者美国的流行趋势。在室内设计行业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同时,网络也给设计师提出了难题,用户参与到室内设计过程中,欲左右室内设计师的想法,甚至对设计师提出质疑。所以学生面临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提高设计能力,还需要掌握更全面的理论知识,以便从业后对自己的设计想法有足够的自信。

二、当代室内设计的行业形势

纵上所述,设计行业的难度日益增大,凭借CAD、3DSMAX、PHOTOSHOP三大软件谋生的时代将成为历史,室内设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就毕业设计而言,2010年之前,计算机表现及基本设计技能还是毕业设计的重点。社会对人才的选择依据也多是图面效果,并非不关注设计能力,而是社会普遍认为学生不具备设计能力,在此前提假设下宁愿选择表现能力较好的学生。2007年,苏州工艺美院环艺系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关于高校产学研的号召开始实行工作室制度。毕业生在校期间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接触项目,毕业设计和实际项目结合。初期项目来源于老师个人资源以及和学校合作的企业等,学生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开始切实了解到很多绘图之外的内容,毕业设计不再只是皮囊。毕业设计展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得到行业的一致好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也找到自我发展方向。工作室在近8年的发展中,软硬件条件得到快速提高,一度成为艺术类院校的焦点,学生的学习成果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校企合作也取得很大的成功,学生在掌握基本绘图技能之外也对设计的深度有了很大认识。近几年软件的升级更新及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设计表现效率提高,专业化程度降低,通俗表达就是经过短期培训的学生也能表现出质量较高的效果图,这对高校毕业生无疑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毕业设计的两张图版已经无法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目前,设计行业形势已经进入僧多粥少的局面,并且在未来的几年将持续下去。未来设计院校的学生将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甚至将会出现多人竞争一个岗位的局面。此时,毕业设计作为展示自我能力,媒介将变得尤其重要。学生不仅要体现设计深度,还需要进行设计突破。此时学校的考量标准已经无法全面地对毕业生进行考量,需要行业和社会共同评定。室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区别于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等,这些专业均用最终作品进行展示,多媒体专业也可以制作成影片进行播放。室内设计是一门讲究团队合作的专业,目前通常认为图纸展示是最终成果。固然,设计者无法将一个五星级酒店搬到展厅,也无法将一个三居室搬到展厅。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师生,很多人多数尝试在展厅里呈现实物作品,例如某一个家具或者某一个装置艺术品,以此增加展示的丰富性,然而这并不能完整体现室内设计的要点,只是加强了展示效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室内设计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毕业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空间设计小型化。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通常喜欢做大而全的作品,以此体现自我能力。其实越大的作品专业度越强,如果不具备深厚的设计功底很容易将自己的不足暴露于众。相反,小型空间更能够体现自我能力。比如渡假VILLA,可以从建筑设计开始,组织其他相关专业同学共同参与,一方面可以体现自我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将自我设计能力通过最终作品进行实物展示。当然,还可以与露营车企业合作,将室内设计工业化、产品化,响应室内设计新概念。

2、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趋势和最新设计手段。比如近年出现的BIM技术,主要应用于异型空间和建筑水暖的前期规划,如对此技术进行学习研究,并运用于毕业设计,亦能受到行业的重视。

3、创新表达形式。多媒体展示是互联网社会比较热门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影片播放形式,适用于企业投标,可以将旁白融于游历动画的始末。另一种形式是多媒体交互展示,即将设计作品的众多信息通过多媒体交互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步联合其他专业进行全系投影交互,使参观者能够操控空间展示内容,甚至通过文字信息了解作品的设计思路。室内专业毕业设计在设计类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大学生涯的完美总结,另一方面是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优秀的毕业设计能将学生带至一个较好的设计平台,从而走上设计征途,甚至达到设计巅峰,反之则可能埋没一个设计人才。

作者:许建均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室内设计专业与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室内设计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企业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录用。对于那些面临毕业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阶段自然也是毕业生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设计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毕业设计专业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三年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实现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完成正式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毕业设计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就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都没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有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毕业任务,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的毕业,他们并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研究,也不会在意毕业设计作品的意义。此外,由于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找工作上,没有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由于精心设计毕业作品的学生较少,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也只是流于形式,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行毕业设计。

(二)教学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并没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院校教书,他们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市场和室内设计行业没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认识不足。此外,高职院校盲目招聘导师,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较大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到企业中接受培训,同时也不能够亲自勘察室内装饰工程项目的现场,这样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的方法最终难以保障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的效果。高职毕业生面临步入社会进行实践工作的问题,社会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却只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对实践锻炼没有较多的接触,学生自然也无法从教师教学中得到具体的经验,这样会使得他们走向社会因缺乏实践经验而与更多企业失之交臂。

(三)教学中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完成设计任务,在理论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体系,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这会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时缺乏具体的目标,表现的比较盲目。现代艺术教育中,不少毕业设计已经有相关的实际研究,并且其研究成果已经在教材中被大量的出版出来。即使毕业设计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毕业设计过程在教材中被大量的阐述,但是具体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教材中被阐述,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且理论研究的一些期刊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意义又不大。因此,高职院校缺乏一个科学理论指导体系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二、加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选题形式,从多方面考虑毕业生的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选题要体现全面性、代表性和可实施性的特征。任务量的布置不宜较多,并且需要对学生作品设计深度有明确的要求。采用多种选题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室内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的边缘性质的学科,设计课程不仅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要想达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作品设计的要求,其本身应该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体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穿插,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让教师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就业相联系

毕业设计作品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就业状况,学生设计的作品比较好,还会获得作品发表的机会,这些荣誉将会成为他们踏入社会获得企业评价的依据。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受到快节奏生活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毕业之际大多都是奔走于各种招聘现场,很少将时间花费在毕业设计方面,一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会产生冲突,不仅给学生带来较多的困难,同时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教学的难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在校园内部开展招聘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进行毕业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还能够通过学生的毕业作品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从中选择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也能够通过认真设计毕业作品的方式找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从而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参考文献

[1]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2]焦煜博.浅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J].包装世界,2010,03:88-89.

[3]赵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3:106-107.

作者:石鑫 单位: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一、调整完善课程设置

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课题设计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与综合设计水平在设计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从而为学生步入设计行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相对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组织、把握之外,也要根据现代设计的实际变化与需求,在课程的选择、配置等方面做出适时的调整和完善,理顺课程间的相互衔接、铺垫,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学生设计作品平庸、缺少文化内涵以及抄袭现象严重,一直是困扰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的难点和顽症。诚然,学生缺少生活积淀与社会实践锻炼是一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设计本质内涵的理解。虽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在四年的专业教学过程之中,但为了凸显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有必要专门开设相关的课程对此进行强化、提升。为此,在前些年的两次教改中,根据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在三、四年级分别增设“现代室内设计经典案例解析”“设计与研究”两门课程。通过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的理论讲授和对经典设计案例的解析、点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求异思维,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更新设计观念,增加个人的生活积淀,才能以独特、敏锐的艺术视角在生活中捕捉设计灵感,并通过一定的设计语言、形式、方法及程序,实现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艺术主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两门课程的开设不仅使学生对创新设计的思维特征和表达方式,设计语言与表现手段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设计教学进行前期的理论铺垫和设计准备,理顺课程间的教学衔接与秩序,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把握教学环节重点

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组织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挖掘、拓展作品的设计主题,彰显作品的文化内涵,就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室内设计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既具功能性又显艺术性,两者完美统一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创造活动,它不仅要满足人们不断增多的物质欲望,也要满足人们多元性的审美追求,室内设计正是通过融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空间的“思想内涵”与“情感语言”。因此,可以说“主题内涵”是设计者在创意过程中,最能体现其设计品质的重要环节。

(一)注重设计作品的主题挖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常常为找不到空间设计的“主题”而感到茫然和困惑,或者一味地效仿人们已熟悉的某些“主题”、某种“风格”,或者抄袭、剪贴他人的作品,这样的设计显然缺乏原创性和鲜明的“主题”立意。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毕业设计主题的选择与把握这一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尝试探索。

1.运用案例解析方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室内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意的产生来源于一定的主题设定,而主题的设定则源于对基本元素概念的选择、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多元的思维方式,对所有与课题设计有关的资料,特别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归纳、筛选,进而从中提取捕捉到最能体现其课题本质特色的设计主题,成为本课程教学需着重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改以往简单而枯燥的说教方式,有目的的选择一些经典工程设计案例进行生动、细致地分析、点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案例分析、点评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从名家大师的设计实践中了解、感悟其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捕捉设计元素,并通过怎样的设计方式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名家大师的经典设计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他们毕业设计的创造潜力与设计欲望。

2.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前的社会调研和考察。调研、考察的目的是要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想象,没有艺术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艺术创造必须依靠生活中所积累的大量感性材料,感性材料积累越丰富,想象也就越活跃、越自由,设计也就越富有创造性[2]。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熟知的都市生活,还要研究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在不断地感受和研究中,努力寻找和捕捉设计的灵感与符号。从而有效地增强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感。如2011届的一位学生在调研考察中对萨满文化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其在了解萨满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和文化特点的同时,收集更多的视觉形象原始资料,并从中捕捉到设计的元素和符号。通过参观博物馆及对影像、实物及图文资料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使该生对萨满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与指导教师的不断沟通与讨论之中,该生将神秘、质朴、厚实作为其设计的核心和切入点。并依据空间的功能性质特点,将萨满服饰、器具、石人柱及游牧生活器具等形象元素,通过打散、重构、转换等设计手段,与虚拟的建筑空间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安排,在陈设、光色的环境氛围衬托下,较好地营造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与原创意味的休闲空间,受到了观者的好评。

(二)提高设计作品的创意表达

有了一定的主题,如何延伸、拓展并将其融会于室内空间的设计之中,便成为创意表达的关键。所谓“创意”,就是“创造出能够解析人的精神世界并富于强烈艺术氛围的室内时空环境”。一般来讲,室内设计的创意表达常常要借助于空间布局、空间形态、光色组合、材料搭配和陈设装饰等空间表达综合要素之间的权衡,以及各要素间的主从呼应和张弛有度的协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在诸多的表达要素中,空间形态和陈设装饰是提升创意表达最为有效地两个设计环节。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室内空间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因素更多的是依赖空间形态和陈设装饰来传递、呈现的。

1.主题与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形态是依据主题内涵需求和空间结构尺度,运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抽象几何元素与不同质地的材料结构而完成的造型样式,它可借助主题内涵的需求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或表达阳刚、凝重之感,或展现阴柔、灵动之美;或严谨,或活泼,如此等等。正是由于这种空间形态上的变化,给人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因而,空间形态的设计对于作品主题立意的表达与空间总体框架的构建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2.主题与环境氛围的营造。环境氛围是室内设计通过空间形态造型、光色材质运用、陈设选择搭配等多种表达要素权衡与协调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空间艺术气氛。在这之中,陈设艺术的设计、把握尤为重要。陈设艺术除了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功能性陈设)之外,其更多的是传递出一定的文化品质和内涵。因而,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把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观者对设计作品中文化内涵的理解。所以,如何帮助学生依据其设计主题与氛围需求,合理设计、选择、搭配陈设艺术的种类、样式、材质、大小、位置等,就成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把握的环节。例如2010届的一位学生选择《岩画艺术馆空间设计》作为其毕业设计创作选题。在辅导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该生依据设计主题和现代艺术展馆空间的特点需求,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位置、不同手法的现代陈设艺术样式,将古老的阴山岩画艺术风采呈现在观者面前,使观者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现代空间中,领略中华古老文化的艺术熏陶与心灵震撼,收到了良好的设计效果。该作品2010年获第八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新人奖二等奖。

三、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其不同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室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既有一定的人文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进行的设计课题活动,同样呈现出较强的实践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依据室内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打破常规,灵活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

1.组织市场调研,延伸课堂教学。市场调研活动是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的延伸方式,其目的一是使学生充分了解市场变化需求,使设计具有针对性;二是通过市场调研,完成毕业设计所拟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收集考察,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毕业设计作品的方案计划。因此,市场调研不仅是毕业设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同时,也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接触、了解过程中,能充分把握室内设计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大背景下,理清设计思路,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在市场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参观实际工程项目和参与工程项目实践等方式,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收集、感受到的信息资料和心得体会撰写成市场调查报告,并将市场调研报告纳入到毕业设计课程量化评定考核之中,以提高市场调研实践的质量和成效。

2.转换教学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教学就是教与学,在两者的关系中,教者往往是主导者,学者则是被动者。在传统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提出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然后学生按照限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拟定毕业方案设计,任课教师则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或集中的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常常处在一个被动的角色,因而很难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主动探索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学生作为设计课题实践的主体,依据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内容和要求,在课题调研、分析论证、主题立意以及制作表达等整个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设计实践。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通常要制定二至三套毕业设计预案,并各自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相互间的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间设计思想的反复交流与碰撞,使他们各自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得到不断地拓展和提升。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创造感和自信心,也使他们充分体验了不同的设计思路、设计语言、设计形式以及设计与生活、社会的相互关系。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主要发挥启发、引导、归纳及评价的作用。总之,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是由诸多环节而构成的完整教学体系,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无疑都会对毕业设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仅2010年至2012年三年中,在自治区及全国举办的各类室内设计大展中,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就有二十余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获得大奖。教学实践成果表明,我们在近几年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举措和探索是有效的。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眼光、新思维去审视我们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遵循现代设计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既符合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特点又顺应当今人才需求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以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的总体目标。(本文来自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海建华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论室内设计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摘要:论文总结了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对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武宏志,刘春杰. 批判性思维和论证批判[j]. 河池学院学报,2007(12)

[2] 沈克宁. 建筑现象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 楚尼斯,勒费夫尔. 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4] 范燕群.批判的地域地域主义与建筑的地域性[j]. 山西建筑,2006(9)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从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装饰看书画在当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随着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巩固,以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得到极大弘扬,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室内设计及装饰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较前代相比有显著变化。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重视对材料的装饰,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装饰文化现象。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及装饰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这一时期的装饰绘画通过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先后出现“立意尽象”、“象外之象”等各种观点。王国维则明确提出:“何意谓之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可见,意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情景交融、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将客观物象转化为主题内在的情思,物我为一,虚实相生,能够使人超越感性具体,透过艺术形象,产生共鸣与联想,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想象,体悟出人生的哲理,得到更加广阔的艺术审美空间。

意境是一个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独特追求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和古典美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美学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可以说,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追求对于意境的营造,使室内环境及氛围焕发出勃勃生机,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产生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品位。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对于意境的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室内空间的自由分割

在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及其形态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宫殿等高台建筑实际上就是“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起的建筑形式”。①这些建筑室内的空间形态是由若干个小的矩形单元聚合而成高敞的大空间的。而当时的一般住宅同样注重室内空间的分割,一般的住宅的平面形态表现为“一堂二内”的结构,前后多重院落。据考证,秦汉时期,厅堂对庭院来说是敞开的,没有檐墙,而却有意识地在厅堂前设置帘帷等,而帘帷不仅有遮阳避雨的功能,而且起到了划分室内室外空间结构的重要作用。这种对于室内空间关系的区分,不仅明确了建筑物室内的空间形态,而且也使得室内空间的功能更为合理。②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随着全木梁柱框架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建筑空间内部体现出更加明显的高敞融通、自由分隔以及虚实相生的意境化特征。

(二)追求装饰风格的壮丽特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突出而普遍的特征就是重视礼制,在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而这种制度往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出来。在秦代之前,青铜器是国家重器,到了秦汉之后,高台建筑已然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成为权力的象征及封建礼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建筑装饰风格上,不仅体现出宏大气象,而且讲究壮丽的特征。据记载,汉代时期的未央宫“以木兰为棼撩,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当;雕楹玉碣,重轩楼槛;青琐丹墀,左槭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椒房殿则“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芬芳也”。可见,秦汉时期建筑的室内设计呈现的是富丽堂皇、刻镂施彩的装饰风格,通过壮丽的装饰风格达到彰显出“大一统”的气势。

(三)室内陈设讲求和谐有序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社会格局,使得交通空前发达,多民族相互融合,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频繁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室内家具的品种及陈设日益丰富,以低型家具为主的室内陈设品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家具陈设尊崇先秦礼仪制度,以长幼、尊卑为序。秦汉时期,床榻已被广泛运用,在当时以小榻为贵,专供尊者或长者使用,以表示对于尊者及长者的尊重。可见,由于秦汉时期低型家具的使用,厅堂家具的陈设体现出随用随置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家具以礼而置,置而有序,人与人、人与物在室内和谐共处,秩序井然,从而营造出室内空间的和谐有序之美。③可见,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室内空间的分割,追求装饰风格的壮丽特征,讲求和谐有序的室内陈设,突出了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

二、中国书画在秦汉意境化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在中国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中,书画占有重要地位。在秦汉时期,宫室、殿堂、祠堂等是当时主要的建筑,在这些建筑内部,出现很多具有装饰功能的壁画。这一特征从目前已经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帛画等绘画形式中就可以发现。

秦汉时期的建筑,由于室内空间高敞融通,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壁画的形式进行装饰。据大量实物考证,这些壁画上有车马、仪仗、人物以及云纹等各种图案纹饰。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对于当时建筑内部壁画如是描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务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同时,大量秦汉时期的墓室中出土了大量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在这些墓室中,我们看到,秦汉时期用于室内设计的绘画题材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并且注重装饰性。

所以,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有意识突出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而这种意境化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书画的应用是分不开的。秦汉时期的装饰绘画注重题材,通过象征、模拟的手法,产生出立象尽意、引人入境的艺术效果,进一步突出了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

三、书画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与运用

通过对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分析,在秦汉时期,室内设计与装饰追求意境化的特征,而装饰绘画及艺术手法的广泛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化和突出了这一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而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对于书画的使用,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一)书画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

在很多时候,书画艺术在室内装饰中主要是用于点缀和修饰,有助于调节室内环境,营造独特艺术氛围,在这方面,书画等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书法以及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形式因素,字体多变,可以有效调节室内装饰效果,活跃空间气氛,产生出优雅且富于诗意的艺术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可以根据居室面积及摆放位置,使字画的内容与室内装饰风格以及物品摆设等相协调,使书画与居室的空间布置相统一,从而使室内空间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和灵气。

(二)书画作品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调节作用

在空间设计中,艺术作品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亮度,丰富室内环境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意境是一个具有空间的境象,中国画以墨色为主调,利用白与墨形成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虚实对比,虚实相生,无论从作者还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都是创造意境的基本美学原则。洁白的宣纸与浓重的墨色,有助于改善室内色彩的层次性,丰富了人们的空间想象感,进一步增添了室内的人文气氛和意境美。

(三)书画艺术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审美观念是经历了人类生活习俗、思维方式、风俗约定、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演进发展起来的文化。中国画的意境精神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支柱,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传承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意境理念的基础上,室内空间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营造情景相融的,既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也能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的空间设计。”④在室内设计中,中国书画等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室内空间,而且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品位,“中国传统艺术的师法自然强调追求意境精神,同时凸显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运用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也是符合中国审美的空间要求”,⑤从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总之,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及装饰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这一时期的装饰绘画通过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要有意识运用书画艺术作品调节室内环境,使室内空间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同时,对书画艺术作品的运用有助于改善室内色彩的层次性,丰富人们的空间想象力,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哲对人居生活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延续至今。其中蕴涵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等对室内设计影响深远。现代家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再创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审美思想来指导现代家居室内设计并进行运用,优化建筑信息,使之和谐共生,从而整体、有效地营造一种理想的家居生活艺术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艺术

一 解析传统文化

“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传统是已经形成的遗产或文化;也有人说传统是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在民众中不断流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本文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的、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 什么叫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所刻画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如鱼纹、鸟纹和蛙纹等,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仍起着装饰的点睛作用。又如古埃及文化距今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并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它所建筑的金字塔,至今还令世人叹为观止。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都喜欢遵循具有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心理行为的取向,其宗旨是周密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如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宏伟、大气,还是江南园林的玲珑、典雅、都强调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思想,即“天人合一”。常运用曲折萦回、欲扬先抑、意犹未尽等手法,达到人工园林与环境的惊人吻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我国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的艺术表现

室内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传统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文化的意义,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室内装饰成为传统艺术隐喻、象征和表达心愿、信仰及审美意趣的主要手段。如我国主要图腾物“龙”和“凤”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装饰元素,具有人格精神,和人共融,为人所用。“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骨干脉络,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至今我们还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并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象征了美好与和平,预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生动地表现龙凤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韵,龙凤组合的题材有很多,比如龙飞凤舞、游龙戏凤等。龙凤题材一直在民间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及力量的象征。

二 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它将功能实用性和审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特殊艺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隔,强调空间的性质,解决空间的对比和统一等的精心设计,赋予空间更具人性化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使用不到顶的墙、家具等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还可以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造成空间界面模糊的感觉,使空间更开放。

2 整体装饰效果

整体装饰效果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屋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造的设计,是室内空间从造型、色彩、工艺到风格的综合体现。如可利用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等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色彩处理既要符合功能性又要能获得审美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与寓意。如为了打破单调的六面体空间,可以采用超级平面美术方法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限定,自由地突出其抽象的彩色构图,模糊了空间原有的构图形式,从而扩展了空间形式,创造空间意境。

3 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橱具、电器、灯具、工艺陈设品、装饰品以及花卉植物等的选择与配置。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形成室内环境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工艺品、雕塑、字画、纪念品等的点缀是室内设计中必需的内容,可以起到赏人悦目的作用。

另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材料也随之快速更新,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设计在强调人类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以此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愉悦。

三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同感受的改变,这要求室内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富贵吉祥的向往。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设计在满足实际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即天人原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对自然加以改造,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营造的室内空间在本质上与室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能和谐共生。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观念上将室内空间看成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环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一系列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

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自然一致中,把古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住宅巧加运用,更能体现人本身的内涵。如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引入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其融为一体,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让阳光温暖着室内与室外的人们,让人充分感受到外面的美妙景色,再利用光影创造出明亮、宜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对于开放性的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的交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在室内与室外所体验到的感觉,从而使空间里的内墙与空间的分隔带有音乐的优美旋律。比如套间住宅的阳台,别墅的赏花露台,以及住宅内部的某些能做成通透的隔墙,通常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断,这样的设计简洁而无假饰,室内与室外、空间与空间互为借景,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的连续与扩充。

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人们对空间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人们进门一刻的脚步移动,如由客厅走到卧室,或由卧室走到书房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成功的空间设计是要让人们随着视点的转移体会到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艺术品位。传统建筑空间中弯曲流畅的线条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空间分隔上的隔断、花罩、窗、门让人对于传统空间有无限遐想与希望。因此,现代设计师可以根据传统设计,针对室内空间大小,利用色彩、明暗线条设计出感官上的空间延伸效果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环境交织相融的效果。

对于封闭性的空间,要尽量利用窗户营造室内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们通过空间氛围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性格差异、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古代窗户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都取法天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等,而现代的平窗、凸窗、斜窗等虽然在取材用料方面与古代已截然不同,但用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因此,现代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窗户把室外的景色纳入室内。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

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上的印记很深,传统家具民族性特征极强,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艺术造诣和文人气质在世界家具史上别具匠心,至今无法超越。我们在书房放置一组典型明清风格家具,往往会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唤起历史情感的回归以及陈年的记忆。

雕刻、匾额、书画、挂屏、文房四宝等陈设都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的载体,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激励、自勉和警世等作用,有效地围成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装饰纹样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回纹、冰裂纹、万字纹等,它们在窗花、屏风、隔扇的传统装饰点依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使用,并且还用在了电视背景墙、天花、铺地等装饰的造型中。现代设计师打破了狭窄的传统文化概念,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华,配合新的造型和新空间对传统纹样大胆创新使用,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借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

论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

就因地、因人制宜的做法而言,以实用为主,以满足人创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创建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我国古代经雀者因地制宜,把宜人与否作为取舍的标准。如建于清光绪九拜的苏州大新桥巷庞宅,书房设置与中路西侧的南首,前后有隽美庭园,坏境十分优美安逸,适宜读书学习。江苏吴江黎里镂柳亚子故居,第五进厅堂东侧为书斋,面对院落及植被,窗下布置书桌椅子,十分 科学 合理;书房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后值几位休憩之处,学习工作与休息两相宜。

清初李渔认为为太师椅不宜冬日长时间久坐,于是发a}了一种暖椅,借助座位和脚下设置栅栏、木板和抽屉,里面可以用来生火,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坐于其间也会感觉比较暖私舒适。这种设计竭力突出了一个“宜”字。

李渔在谈到住宅装修与陈设设计时还有以下建议:“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常有画栋雕梁,琼楼玉栏,而止可娱晴,不堪坐雨者,非失之太敞,则病于过峻。故柱不宜长;长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为匿风之;务使虚实相半,长短得宜。

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

这里体现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既要有曲折变化,又要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既端庄整体,又要有变化活泼之态,以至“构合时宜,式征清赏”。形势与内容要统一,过也不好,不及也不行,两者之间的“中”才是最好和恰当。

《论语·雍也》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主张不偏不倚,扬弃“文胜质”、“质胜文”两种片面倾向,辩证地趋向”文质彬彬,文与质的协调与统一”。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答楚王问,形容邻居一位漂亮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讲的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和适宜。先秦墨家主张“强本节用”,从功利的角度审视和考察造物的存在价值,极力反对奢侈倾向,以实用为主。这些设计思想对于我国古代室内陈设和环境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明代文士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一“海论”中 总结 了室内陈设和装修的技法、思路和手段后,提出了“随方制象,各有所宜”的设计原则。不同的设计对象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山斋的设计,则应“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 目力。”厅堂方面,则“堂之制,宜宏敞精丽……高广相称”。山斋与厅堂在功能、使用包括环境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山斋的因地制宜与厅堂的功能之别,都应该具备各自的形式与内蕴。

李渔还提出设计应“宜简不宜繁”有两方面的意思和主张。一方面从实用 经济 的层面出发,例如在谈到住宅窗根的制作时主张:“窗权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坚固是最大的经济,除此则是非实用的。只有在实用、坚固的基础上再求如“明透”、“玲珑”之类。另一方面,追求高雅清超之境,更多体现着审美的角度的选择、精神层面的需求。在

李渔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中提出的两项设计原则,除了上述“宜简不宜繁”之外,还有一项“宜 自然 不宜雕琢”,其中蕴含着顺法自然、尊崇自然的一种追求。反应了文人士大夫在室内设计中的一种审美倾向。也就是说“宜”的深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主,具有素朴、本性的意蕴。更多的凸现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追求和理想信念。

环境的宜人和宜人的环境,是我国古代设计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汉代案桌体轻足低,以适应当时汉民族席地而坐的生活和起居方式。这种以人为本、根据当时生活方式和生活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的设计和实践活动,蕴含着传统室内陈设的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过程。认识的主流就是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深刻的渗透和影响着我国室内陈设设计与实践活动。我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体现。院落充当着天地上下链接贯通的媒介。人在院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住宅空间中的有无、虚实、阴暗、大小、刚柔等元素的对立与统一,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日照阴影、寒暖阴晴,以及季节的变化,通过人与宇宙和谐与相通,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天人合一”的结果。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极少主义对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 要:本文简述当代世界设计潮流,扼要论述了

1  极少主义概念。

所谓“极少主义”,起源于60 年代北美洲的一场 现代 雕塑运动。它是在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一系列压力所产生的反应,尤其是对同时代与运动所形成的艺术风气的批判。如抽象主义、波普艺术及视幻艺术。因此通过大量具有挑战性的彻底的研究和实验,一个多样化的艺术产物浮出水面。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手段获得“最大”

的张力。确切地说,极少主义艺术如同一股绞合的绳索,以简单、基本的几何结构,去掉多余的装饰元素,追求其最基本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引经据典都被排除在外,除了在特殊场合反复出现的实体造型。它的确涉及到连续性生产的 工业 水准———或是选择原料(既包括传统原料,也包括工业原料) ,以便与位置、场地、主体、环境等因素建立密切的联系。

“极少主义”与“简约主义”有着不同的概念。

“简约”的宗旨是“以装饰为主”,就是所谓的轻装修重装饰,这是我国近年来人们提出的一种说法。

“极少主义”更讲究线条简洁明快、活泼愉快、庄重大方利于营造气氛,但不失于文化底蕴。

2  衡量作品的准则。

衡量一种建筑流派(室内流派) 或一件建筑作品(室内作品) 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简而言之,大凡有生命力的作品,无一不是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具体的说,所有的绘画、雕塑艺术作品几乎都是从建筑中派生出来的,从建筑发展的历史看,那些只凭个人好恶而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才华”

而不顾及当时,当地的物质技术条件的设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例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的代表们竟然没有一件可以付诸实施的建筑作品。

虽说建筑(室内) 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它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建筑虽不象绘画雕塑那样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但可以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室内) 自身的绘画雕塑艺术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是强烈的。当你跨入故宫太和殿的大门之后,首先被巨大的空间尺度所控制,高大耸立的柱子给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觉,精美华丽的彩画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然而这种宏伟的艺术效果绝不是随心所欲所能创造出来的。任何一个成功的建筑(室内) 设计,无一不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任何一种建筑(室内) 形式以及它的装饰艺术手法的形成都取决于它的材料特性,材料特性决定了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决定了装饰艺术的形式手法。这就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形式可以久远地流传而不衰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艺术生命力的强大之所在。

材料的更新促进了建筑结构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又促进了建筑形式的演变,建筑形式变了,那么它的装饰艺术手法自然也就变了。这就是说新生的事物一定会以强大的生命力去突破传统势力的束缚而创造出新的艺术手法。

建筑的形式变了,室内设计的手法也肯定随着变化。建筑的设计是室内设计的载体,室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建筑的影响,而建筑也受材料的及工艺的限制。追其根源,当然是由社会的发展、 科学 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所决定的。

3

现代 材料以钢材、混凝土、玻璃、石才、乳胶漆及现代 工业 生产的化学材料为主。建筑也由原先的浑厚向简洁明快高耸 发展 。室内设计也有室内转向室外,以便于接近大 自然 。空间设计的多样化,装饰繁简、位置的讲究,照明灯光的合理设置,营造气氛颜色的运用,适于人体活动尺寸的调节,以及材料给人的感受等,都能成为影响设计思潮的因素。

4  西欧建筑文化。

纵观欧洲建筑 历史 的发展长河,意大利胜产优质石才,由此而产生了梁板结构的特定形式,建造出无比辉煌的古希腊建筑。火山灰的运用产生了原始的混凝土结构,新的结构创造出大跨度的穹顶建筑,所以宏伟的罗马建筑便诞生了。两河流域的土坯建筑演变成波斯建筑。哥特教堂结构的精美、尺寸的巨大、色彩的迷离神幻唤起人们的激情。巴洛克建筑几乎把装饰 艺术 发展到极致,创造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动荡的、放荡不羁的、光怪陆离的装饰形象,以至发展到一种病态的装饰艺术。

5  极少主义的追求。

从一般意义上说,极少主义艺术的基础是将建筑简化至最基本的成分,如空间、光线、及造型,而非机械地减少、否定,去掉多余的装饰,抑或崇尚清教徒式的生活准则,即使这样,浮浅的阅读概念,依然可能会对预定的外表或一系列准则产生错误的概念(如单调的白色或对空白的迷恋) ,这将导致过分简化。“极少主义艺术”定义的概念性,使其不得不融入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极少主义艺术的批判眼光对准的是预先确立的概念,与此不同的是,不含任何社会思想体系的极少主义建筑是现代建筑某些方面的补充或延续,它具有极端规范的抽象概念,在当今建筑实践中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是运用高精密度光洁材料及干净利落的技术线条的典范。它与场地及环境形成强烈的对话———改变并赋予它们以新的个性,并以多重反复作为品质的保证,以达到整体的统一。

“极少主义艺术”的室内设计追求简洁明快,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体来满足功能与气氛的营造。但同时含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建筑与室内设计以“人文主义”为主,引进“自然主义”,追求简洁明快的潮流中,“极少主义艺术”似乎只是一条支流,但不得不承认其有独特的见解,也可以说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某种补充与延续。在它追求质朴的同时也很讲究线条的变化,灯光的照明也极具韵味,有它自身的准则和 规律 ,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6  结 论

通观历史长河,室内设计的发展虽有其社会背景,也就是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安稳与动乱。更有人为的继承、创造和发展。它遵循着“简单———复杂———简单”这一规律。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浅论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形式的借鉴 意蕴的延伸 神韵的传承

论文摘要: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中“形”和“意”的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的越来越便捷。从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的艺术设计界出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在中国的设计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蔓延态势。室内设计也无从例外的学习西方现代设计风格,而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我们自己的设计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作品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使得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文化由选择性的“扬弃”变成了一种完全式的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正视先民为我们存留的不可再生的、博大的传统文化宝库。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室内设计在心理上、情感上、造型上、寓意上、风格特征上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这样在世界室内设计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的结构方法和材料为代价,这样有益于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现代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

一、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

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精华。在世世代代的交替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艺术开创自己的道路,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事业。

中国先民在对自然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下,对自然的关注积累为崇敬、依恋等情结。反映在室内设计中是注重室内外环境及空间的关联。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讲究“隔断”并且这种隔断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切断,而是一个过度,一个提醒,一个指示,常常有“隔而不断”,还有很强的装饰性。先民们还崇尚“宛自天成”的自然化境界,倾向或推崇素雅、朴实、自然。室内常用木雕、砖雕、石材竹子等自然材料进行装饰,摆放木制家具、藤制家具、竹制家具等自然环保家具,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文理。有的还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所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流行实墙与虚墙的结合使用,这都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设计灵感,融入了现代的装饰形式之中。使现代的室内设计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中国先民在审美上表现为含蓄性、完整性。在室内的空间划分上表现为虚虚实实,分分合台,既隔又通。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就是对内开敞,对外封闭,各厅、堂、廊、室等都是既隔又通。再就是在空间形式上大多完整无缺,空间划分起程转合,有制有序,既完整又含蓄。

中国先民在人文意识上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重道德、注入伦和敦教化。室内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地方,其设计与装修必然受到这些意识的影响,在装饰内容和载体上也大都有一定的警世和教化意义:首先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强调布局的严整性,按照人的等级辈分男女关系划分室间范围,结构形式,斗拱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再就是室内的装饰上如壁挂、雕刻、楹联、匾额、钟鼎、铜镜、屏风、文房四宝以及小的装饰品等,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教化、警世、自勉、烘托和点题等作用。

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导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进行现代室内设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以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设计吸收其有益的设计形式改变其中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部分。在布局上打破其中规中矩的对称形式,在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色彩上在以前的朴素稳重的色彩基础上增加高纯度的色彩形成对比给居室活泼的生气:材质上在自然材料的基础之上增加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材料。如使用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料与自然材料形成对比,既丰富了室内装饰的材料有在现代中不失中国传统的风格特色。

现代的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形式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符合现代室内设计所表达的主题,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使现代室内设计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和民族性。借以传统的形式传达出鲜明的文化意义和现代审美特征。

二、对传统文化意蕴的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推进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意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根源。将其深厚的文化意蕴运用在室内的装饰装修中,体现了传统中含蓄的内在气质。用图形符号这种外在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意义,是一种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表达着先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对“意”的执着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大都喜欢采用吉祥寓意的装饰手法,利用字与字之间的谐音,暗示着吉祥的含义。如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一双中国结编制的鞋子,用“壁”与“避”谐音,“鞋”与“邪”谐音就可意寓为辟邪。运用“蝠”与“福”谐音可寓意为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意为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意为年年有余等装饰手法。还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隐喻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性。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耐寒寓意人应不怕强暴、不怕困难。借石榴的多子象征“多子多孙”,因鸳鸯成双成对出现而象征“夫妻恩爱”用松鹤象征长寿等等。如山西常家庄园内的太极八卦照壁的两侧分布的插屏形状的四时影壁,是以花、草、鸟、虫、树、云、月等构成的四幅代表四季的写意工笔画。画心内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每一幅都有吉祥含义。如“春景图”的牡丹配寿石,寓意富贵长寿;“夏景图”上则雕刻了莲花、白鹭和菖蒲图案,取谐音“一路连科”、仕途通达之意:“秋景图”上的猫和蝴蝶,取谐音“耄耋”之意,寓意益寿延年:“冬景图”为松梅图,与杏园内两侧小院“松师”“、梅友”意境相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装饰中“有图皆有意,有意必吉祥”。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房间数量大都是以奇数划分的中国人素有崇尚奇数的习俗,并以九最为尊贵,在建筑分间时或踏步时常用九或九的倍数。九间北房是豪门大户,在房前的山坡上建成九十九个台阶寓意为九九通天。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环境,同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时应全盘考虑,注意它们之间的作用及协调关系,使室内具有一定的秩序感和节奏感,这是体现室内设计文化内涵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意”是人类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事物心存向往。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寓意同样适用现代的室内设计,延伸其意蕴同样可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把这些含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形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就会使我们的现代室内设计少了一些俗气,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有不少的家具造型,空间划分,室内装饰品,室内纺织品图案等等,或是在总体风格上或是在局部表达上或在某个单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意蕴,并进行了延伸赋予了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三、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

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装饰性的同时还往往具有生活上或民俗上的使用价值或目的。如陈家祠的房子,长、宽、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恰倒好处的实现了冬暖夏凉,包括厅堂、卧房、书房三个主要区域在功能上均存在宜人之处。是按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演发的阴阳平衡、气场圆通的理念建造的。再如安徽宏村房屋空间的划分:“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和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有图财不外流之意。晴天时太阳自天井泻八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从天井倾泻而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从而赢得了富甲一方的徽商。”等等此类房屋在中国举之无穷无尽,这些建筑在空间上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能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世界范围内的所倡导的主题。也是体现中国劳动人民特有的魅力神韵。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由形式上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内涵层面的时候,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就代表了中华人民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些是可以直接应用:而有的则进行有理有节选择。这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两个方面。现代室内设计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扩融了现代设计语言,丰富了文化内涵。包含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特性正适时的靠向主流,将会建立起新的现代室内设计,我们将以新的积极的姿态应对外来文化在精神上的漫无边际的倾销。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这些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形”和“意”的深化。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使之现代化的提升。要设计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就应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到精神领域去探寻。在充分认识现代西方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入领悟其艺术神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设计出符合中国现代人的审美特色的室内设计作品。

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现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认同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构建只能赋予特定的民族形式,这已被发达国家的现代艺术设计所证明了的,必然的一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在中外文化交融与冲突中更显示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作为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就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完美的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式设计,就要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借鉴,对其意蕴进行延伸,对其神韵进行传承。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浅谈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体现

摘要: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文化支撑,结夸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人——文化”之间的有机环境,以构建出和谐生态的建筑内空间环境,让空间主体——人在有机的、生态的、健康的空间中享受美好生活。

关键词:山水文化 室内设计 和谐

山水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类自孕育之始便与山水相互依存。人的生存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从而积累形成丰富的文化本质就是山水文化体系的雏形。

“中国山水文化”最早可以被认识为是在自然界形成的山山水水的客观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由原来那种对自然敬慑、崇拜的心理,逐渐演变成为愉悦、清静的心境所取代,开始以审美的态度欣赏山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同时在游历山水的活动中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并发现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而促成了山水艺术的形成。在现代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认为山水文化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存在折射出的表现和谐朴素人文现象总和的文化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己经使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园林建筑从其他艺术品类中独立显现出来。

一、山水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艺术形象。例如:在形式语言中有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文体,有以线条色彩为表现形式的山水画,还有以实体具象表现的同林建筑艺术形式。

首先,以山水诗为载体的山水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为了借眼前之景来传达一种哲理,一种活跃的生命现象,一种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欢悦。这也是山水文化最初的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另一种较直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绘画。艺术家通过笔的线条性、墨的色彩功能勾勒出山水线条和色彩表现山水形象的神韵。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借景抒情的人文境界,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让人从中获得某种精神升华,使人通过画面意境的观想,感受到一种画外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设计中,山水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古代,中国人对建筑和同林没有那么明确的空间界定划分。在室内布局中主要通过墙体的分隔和不同家具的陈设来区别不同空间的特点。在形式上也都较朴素,更多地考虑是室内风水中的家具方位摆设和家具形式上的变化。这并不是古人对内部空间刻意地轻视,而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因为端的围合而孤立地看待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问。而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传统四合院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人们在劳作、休闲之时都能时刻与自然相联系,独特的设计形式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也主要倾向于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青砖灰瓦,素白灰黑的界面主色都是山水文化青绿色彩的外在表现形式。民居中常用家具也以藤木为主要自然材料。装饰手法也主要以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术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这都能说明了一个问题:山水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山文化和水文化的客观表现,而是理性的表现为文化体系出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也是人们在游览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后,总还觉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的真正原因。

当今设计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文化的内在支持。山水文化作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本土化意义的传统文化,作为曾经在传统艺术与设计领域中都起到重要文化支撑作用的思想理念,应当更好地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传承。

二、室内设计中的山水文化与空间主体的关系

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由于对室内设计重视较早,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周期,有着独立的设计定义。其主要意义是指建筑内空间设计体系。由于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建筑以空间为主要形式,不是单纯的外部形态展现。简言之,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是一门空间艺术。在现代设计表现中,室内室外已经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更明确地是对人生活、工作的内环境营造。面对现代设计发展的需要,现代室内设计与建筑、景观正在日趋成为一个统一体。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化要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标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厌倦了都市嘈杂的包围,重新渴望获得自然的享受,因此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室内和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通透、流动的宽敞空间,室内设计和建筑外空间设计的界限和概念越来越模糊,并走向融合。但其意义都是为了让自然更接近人们的生活,营造舒适的人居空间氛围,表现现代化生活文化理念。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要突出其特有的设计风格必须要在深刻理解所要表达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传统文化于设计,在设计思考中得到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精髓内在不是形式的单纯外表,而是文化的精神内涵。当代设计趋势中回归自然,提倡和谐生态空间的理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而言,正是符合设计潮流主题的文化内在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中国山水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通过对山水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将山水文化中的山水相互依托,相互贯穿的和谐统一思想引人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在空间分隔的处理手法中表现出静态与动态的流动并将朴素的自然元素加以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去,将山水文化和谐生态的概念表现其中。通过重新设计陈设在空间中的运用,将室内空间贯穿成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设计形式,以简单物象的装饰来衬托出空间“山水”的流动性和割断性,以山水相容的和谐基调来选择材料肌理等的设计搭配手法,以表现室内空间形态多元素的有序排列组合来构成空间统一。同时山水文化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回归朴素自然的室内空间意境表达的一种完美空间再创造。当然,在这样的设计表现中,仅仅传承是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山水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无论用何种形式进行设计,都需要空间存在的主体——人来做最后的评判。从根本来说,首先满足实用功能需求是最重要的。实用功能也是指室内环境的最基本使用机能,如室内环境舒适、安全、方便、经济、卫生等使用效能,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第一位的基本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与使用效能。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建筑空间的设计已经都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实用功能的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物质发展阶段的正常体现。在人们对室内环境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多地在要求空间的精神层面的设计理念,关注人的需要和环境营造已成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人与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各方面的交流。从侧面看来,人的因素对于设计的发展是相当大推动力。

在现代生态、环保、自然、以及营造和谐的设计主题下,人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都市的喧闹嘈杂已经让人感到疲倦,人们更渴望自然的回归。希望自然生态的存在来减少钢筋混凝土在视觉感观中的充斥。在室内空间中,不再纯粹地表达现代,而是需要文化的内涵寓于其中,让人在这样的空间氛围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我们可以发现,在室内设计中恰当运用空间分隔、色彩设计、设计照明和材质选择,是对人的心理和感官变化的重要因素的关怀。而这些元素的物象外在,正是一种文化的内涵表现,让空间不再是简单的体块,而是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生态的存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绪,满足心理在精神层面的需要,调节人的情绪。

当今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人对于设计的发展是起决定因素的。人是社会化的、地域化的和民族化的。不同民族、社会、地域、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社会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在设计中,不仅考虑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设计创新,同样要考虑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底蕴,只有真正了解并实现运用传统意味的思想文化与现代设计中的人文化设计产物才是真正有其旺盛生命力的设计,在现代社会,营造和谐生活空间的基调下,更应该融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而在空间中最直接的感受引山水文化意象表现的感观体验就是以下三个方面:空间形态、装饰风格、装饰手法。空间的形态是从内在的精神、品桁上表达文化意义,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运用“情景交融”的空间环境,将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有机地设计贯通,在具备完善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将生态绿色元素加入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美观。空间装饰风格也应该以符号化的语言表达其内涵和追求,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体现传统人文表现的传统装饰来点缀空间,提升文化内涵。空间装饰手法的运用也应该考虑到人和空间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感,在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相应结合中国传统石材、木材甚至竹材等生态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朴素色彩体系,赋予空间的文化韵味,共同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空间。

三、结 语

设计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创造生活。本文所研究的方向是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现,最终所要表达的不单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以运用并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勇于创新,更是希望通过对山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文化指导作用,以及山水文化在今后室内设计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把自然生态,创造和谐生态的设计理念通过外在物象表现的形式运用于内空间设计中,贯通内外空间的联系,将空间、人、文化三者有机地相互结合交融,将景观融于室内,通过运用简化的设计符号来表达意境美,真正达到寓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论室内设计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摘要:论文总结了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对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