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共关系学论文

时间:2022-05-03 03:11: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公共关系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公共关系学论文

公共关系学论文:将《孙子兵法》融合到《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关系学》和《孙子兵法》的比较研究,找出了两者相似的共通思想,将这些共通之处有机相融合,将会更好地指导现代公共关系的教学和实践。文章以教学实践为探索依据,从共同的发展理念、互惠的沟通原则、公关的流程步骤、公关的专题活动、危机的迅速处理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抛砖引玉进行课程教学的新尝试,以此推动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孙子兵法》;教学融合;思考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以建立组织和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于组织内部追求协作与团结,于组织外部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宗旨。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三大部分。通过传播与沟通有机地连接起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达到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目的。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受到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们的重视和研读,由于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就了它“兵学圣典”的地位。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场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上,《孙子兵法》也同样显示出强大的指导作用,故此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评价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比较探索,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孙子兵法》的思想,无论是在宏观层面的理念指引,还是微观层面的实践操作,都可以很好地指导公共关系的操作和应用。大量商业的实战,已经为我们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实证素材。梳理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这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研究成果,也将进一步扩充传统典籍的现代生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到:一方面,《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完善和创新,需要汇纳百川的学习和跟进,通过这样的比较融合,可以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领域的桥梁;另一方面,通过有机的融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论结合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指引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

一、共同的发展理念――“令民与上同意者也”

每个组织要发展需要有一个目标,这在管理学中称之为企业愿景或企业使命。这个目标绝不只是组织高层的独立设计,而是上下齐心的共同认知。《孙子兵法》“计篇”中讲“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这里的道,和儒家的仁爱、道家的“道可道”还不完全一致,孙武提出的道是“令民与上同意”,是上下齐心的共识,是君、将、民一致的认知和见解,这样才可其利断金,才“可与之死可与之生”。

在公共关系教学中首先使学生明白,企业的发展绝不是高层的决策就能完全起作用的,员工的配合、协作、团结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内部防线;其次,只有在市场中形成被外界认可赞许的良好形象,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这需要大家形成一致的共识。唯有上下齐心的共识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带来效率的提高。公共关系相对于其他管理领域的操作更具柔性的亲和力,更能在情感方面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能协调多方面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所以,通过公共关系的开展,达到这样的良好局面,将是企业良性竞争的坚实基础。故此,我们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开篇思想是可以和我们的《公共关系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此来促进教学的开展与实践。

二、互惠的沟通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

虽然现实竞争难免残酷,但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建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其实竞争的残酷不仅仅只意味着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在这个讲究多赢、合作、共荣的时代,通过合作建立开放合作的企业竞争文化,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通过公共关系,这一柔性的力量,争取到最大的社会支持,从而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这才是最大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公共关系的奇妙力量所在。通过公共关系的沟通,达到相互互惠的效果,从而取得多方公众的支持,这才是公共关系追求的理想效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共关系是企业获得社会支持的绿色通行证,是企业获得合作协助的柔性助推器,这和《孙子兵法》讲求的“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谋而合。这里的“全”、“破”应为使动用法,即为,使国“全”为上;使国“破”为次。不难看外出,孙武不追求鱼死网破的战争。所以“慎战”是其一以贯之的核心追求。故此,不战而能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也”。

三、公关的流程步骤――“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意为,使自己处于不败的地位,而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机会。首先,自己立于不败的地位需要防微杜渐,需要扎实修炼内功,需要紧盯市场动态积极面对竞争,需要从不同方面完善自己的缺陷、修正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劣势。这样才能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因为堡垒最易从内部瓦解。其次,密切关注对手的动态,调查对手的发展,其目的是找到对方的不足或劣势,从而找到取胜对方的命门。今天的时代不但要善于挖掘信息,更要善于分辨信息,否则如同般的信息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就是孙武讲求的“知己知彼”的用兵原则。

公共关系的工作流程是:调查、计划、实施、评估。没有调查,一切行动都是盲目、臆想的,今天的企业非常重视调查的原因就在于此;计划和实施不是盲目和冲动,是基于自我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的“顺势”而为,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评估公共关系的实施好坏,也就是将这个有机整体统一起来,以看实施的效果如何。可以看出,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是严谨而缜密的组合,不是可有可无的元素拼凑。通过整合流程,形成公共关系的强大力量,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公关的专题活动――“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孙子兵法》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唯物论讲,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用兵打仗,兵法虽有宏观的思想也有微观的操作指导,但事物总是变化的,没有哪部经典可以穷尽事物百态,包罗天地万象。故此,孙武提出,“知用兵”应该“通于九变”。“九变”不仅仅是九种变化,就是虚指,是取极多的意思。从而告诫用兵者,不能拘泥于兵书的本本主义,应该识实情以变化使用。

企业要想取得社会的支持,员工的拥护,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共关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决不能拘于教科书的条条框框,或者其他企业实践的先进经验邯郸学步地进行模仿。从来没有哪种企业专题活动生来就是为公共关系服务的,但是只要公共关系应用该活动得当、合理、有效就是好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这就是灵活的运用技巧而不是僵化使用书本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在这一点可以举得实例非常多,虽然很多企业的公共关系实践都成为教科书式的经验,但很多企业往往都是在盲目学习中败下阵来。

五、危机的迅速处理――“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指用兵都是最实实在在地完善自我,然后迅速运行;没有见过用各种巧妙的技巧久久拖延以示高妙的。这里,孙武充分提到了用兵取胜的核心,是迅速解决问题。因为行军打仗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再优秀的将领也耗不起时间的拖延。所以孙武主张迅速解决问题。但迅速解决问题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老老实实、用最笨的办法完善自己的准备,做好充分的积淀。然后找准对方的不足和漏洞迅速出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共关系平实的柔和效果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慢慢显现威力,但在企业出现突发情况时,公共关系需要挺身而出,为企业化解难题于无形之中,这正是公共关系的魔力所在。这种化解,首先取决于企业的大度和真诚,而不是狭隘的蒙骗愚弄公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欺骗的行径都逃不过市场的明锐法眼,今天这种敏锐尤为神速;其次,这种化解应该讲求速度,决不能无休止地耗费下去,化解的越快越好。并且在化解中把被动变为主当,能在化解中进一步提升负责人的企业形象,则是公共关系的高层次追求。

六、结论

《孙子兵法》的思想和指导方法博大而精深,由于在各行业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故此我们这里将其引入到《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实践中,以打通古今中外优秀典籍的相似、相同之处,既可以推动学科本身的发展和提高,又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教给学生跨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思路。所以我们大胆地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地将《孙子兵法》的部分理念、思想、方法融合到公共关系教学的部分章节中,不做牵强附会的硬套,只求先贤典籍的以经解经地指引,以此来总结和梳理教学的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有不妥之处,望广大师生一起探讨、商榷,以促进《公共关系学》教学的进步和中国化。

公共关系学论文:论公共关系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

摘要:人力资源就是处理好人的关系工作,一般只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不为外界所知晓。而公共关系主要是做好内部的员工和雇主工作,对外部做好消费者、竞争对手、社会公众等的工作。将人力资源与公共关系相结合,即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运用公共关系沟通与传播手段,让外界广为知晓,帮助提升组织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企业

一、公共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分析比较

公共关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建立在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三大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揭示组织公关状态、公关活动规律的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公共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我们运用相关的公关知识和方法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吸引优秀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保留住人才。

二、公共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公共关系和人力资源的职能,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搜集信息可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状况有一个更为细致的了解,咨询决策与传播沟通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开发中是必不可少的,员工间的关系及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都需要协调好。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公共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公共关系之所以能够创造效益,是因为它是一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一般被认为有两种类型:一是体力,二是脑力。在我国,“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脑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已经得到社会公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体力和脑力相当的情况下,社会关系广的人往往办事能力强,甚至有的人在体力和脑力都不及于人的情况下却因其社会关系广而胜人一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实力相当或者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往往凭借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却一举成为引入注目的明星企业,而另一些企业虽实力雄厚,但因不注意开发公共关系资源而终归业绩平平、名不经传。这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呢?这就是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

三、公共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

公共关系既不是体力,也不是脑力,而是游离于人体本身以外的人的社会关系,它与人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和杜会经历密切相关,属于文化的范畴。公共关系是社团或企业法人的全部成员围绕其整体利益在社会活动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利用公共关系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业务发展,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辈出,但同样也出现了人才得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公共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做好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成为了各大企业的重大问题之一。公共关系从人才的素质和角度出发,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方法。

(一)在招聘中运用公关知识

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可以说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与人的竞争。谁能获得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建立畅通的人才信息渠道就成了人才招聘的当务之急。企业要求得外部公众的理解、喜爱、支持与合作,首先必须求得外部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为此,企业有必要通过各种沟通方式,向外部公众宣传本企业的基本情况,本企业对人才的态度、对人才的关心、使用、培养和需求情况,以此求得外部公众对本企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并进而吸引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

公共关系是双向信息交流,企业不仅应将本企业的情况和人才需求信息告诉外部公众,还应掌握外部公众的有关情况,掌握人才分布状况、流动趋向、对企业的要求、人才市场的竞争情况等。这就需要正确运用有效的信息搜集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人才信息库,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企业应充分把握内外两个招聘渠道来招聘人才。在内部渠道方面,应积极通过企业内部的广播电台,厂报或宣传栏等公关媒体公开招聘职位,还可以通过内部员工的引荐,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来招聘。在外部渠道方面,企业也应积极利用电视广告,互联网等大众公共关系传播媒体来公开招聘职位,还可以通过猪头公司或直接进校园招聘。

将优秀的人员招聘到公司,是每一个企业都希望的。员工的招聘,其实是企业和员工彼此的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即优秀的人才会得到企业的争宠,形象良好的企业也是优秀人才所向往的。所以企业为了能够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首先应该树立好自己的形象,这就需要运用公关策略。在对外招聘信息时,应该做好有关企业形象的宣传工作。可以强调一下员工所关心的,如工作环境、福利制度、企业的信念、精神等,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应聘者,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态度,同时也能够促使应聘者为进入该企业而不断提高自己。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最先接触到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他们的形象和素质代表着整个的形象,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对于已录取的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好相应的通知工作,引导、帮助员工顺利进入企业;对于未被录取的应聘者,应该通过电话等方式表达对其能力的肯定,并表示感谢,这是一个体现企业良好形象和负责的态度,也许他们正是企业未来的潜在客户。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会让应聘者感到温馨,对企业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

(二)在培训中运用公关知识

新员工入职时,由于他们对企业的环境和人员构成不熟悉,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好相应的指引,引导员工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为实现其个人利益而更好地服务企业,让新员工能够在组织中找到归属感。公关的人情性告知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讲人情味,要有感情的投入,这是人的根本属性;公关的双向性告知我们在做任何决策或下发政策前,应注意倾听他人的心声,不要主观臆断;公关的广泛性提醒我们,“任何一个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事实上的公关人员”,他们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如企业在给新员工培训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培训方案之前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能够做到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不应是一个形式化的过程。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在培训之前调查一下员工的需求,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尽可能的满足每个员工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达到培训的根本目的。

(三)在激励中运用公关知识

良好的员工关系和激励制度对促使企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运用公关理论,建立良好的内部企业氛围,开展人力资源工作。首先,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既是企业内部公关的重要工作,也是人力资源得以稳定的基础。涉及到员工利益时,要保证有员工代表的参与,及时的把企业的事件、政策、措施等与员工进行沟通商量;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摩擦时,应该及时解决,做好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我们不仅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其次,关心员工的生活,关注内部情感联络。若企业遇到突发事件,那么必须在黄金24小时里做好对外的声明和对内的安抚,否则企业就会承受很大的损失。

人力资源部门就是一个“大姐”的角色,要兼顾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保证员工的根本利益。员工的切身利益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知识如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而且包括精神方面如组织认同、民主权利等。再次,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领导层应该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进行心里和行为的分析,挖掘出员工真正的、深层次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每位职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分配好相应的激励制度。

(四)在绩效考核中运用公关知识

人力资源工作中,绩效考核是最难做的一项工作,因为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员工的工作心情,如果实施得不好,会引起影响员工的不满和抵制,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组织的凝聚力。有效的公共关系工作可以帮助企业顺利的实施绩效考核,并能够安抚员工的情绪,避免由考核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好前期的沟通和宣传工作,与大家共同商量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考核制度,并形成明文规定,作为以后的考核依据。形成明文政策后,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发放工作手册、电子邮件群发,企业内部会议等方式告知全体员工,保证每位员工都知晓。尽管有了明确的规定,但也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人力资源部应做好相应的备注,有一定的公关意识。

(五)在稳住人才中运用公关知识

人力资源是企业与组织最可宝贵的资源,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运动的,不会一劳永逸,也不会一成不变。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应该是经常性与计划性的,这就是说人力资源是一种长期性工作。企业的人员流失率高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遇到的问题,这也正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危机公关的体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具备一定的公关意识,对于不确定的事情做好相应的备用方案。人员的流失率高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如:降薪、转岗、利益分配矛盾、非正式组织、高管离职等。一个人员的离职,也许会引起整个组织内部的轰动,毕竟在企业里非正式的小组织是存在的,他们也许就会借此而兴风作浪,通过小道消息,内部员工论坛等多种传播方式,将事情放大。

所以,企业在辞退员工时也应是谨慎的,以避免不要的麻烦。人力资源部门应密切关注优秀雇员的动向,对于有跳槽倾向的员工,应做好公关工作。可以采取私下里他们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发现企业还有哪些做的不足尽量弥补,做好挽留工作。但优秀的员工往往难留住,不妨采取内部晋升机制,刺激其他员工努力工作,争做优秀员工。公关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又能塑造企业的形象,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公共关系学论文:校企合作推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公共关系学这一课程的性质和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结合社会以及企业对于公共关系相关能力的要求,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提出了新的见解,旨在为更好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

一、明确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是建立在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三大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揭示组织公关状态、公关活动规律的科学。因其具有很强应用性和普遍性,社会各行各业对公关人才都有着较大的需求,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对于其将来就业有较大的帮助。

二、拓宽培养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只局限于让学生了解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各类公关文书及方案的编制方法,赏析经典公共关系案例,而对于学生实际能力提升的要求相对较少,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更是鲜有提及。根据我们对部分企业的实际走访调研,根据他们对于公关人才需求的特点、对于学校培养公关人才的建议,《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设定。

1.知识目标

(1)了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公共关系观念的形成;(2)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3)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与实施原则;(4)通过学习对公关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掌握公共关系处理的技巧。

2.能力目标

(1)能够独立进行相关组织公共关系事务处理;(2)能够开展组织内、外部公共关系工作;(3)能够灵活运用公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危机公关;(4)熟练根据相关规范或惯例设计运用个人和企业礼仪等。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礼仪规范;(2)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3)塑造团队协作意识;(4)塑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5)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6)养成劳动意识。

三、重置教学内容

对于公共关系学教学内容的设定,传统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陈述式即教学中教师直接讲授公关关系的相关理论,相对来说是以教师为出发点和主导,这种教法学生仅仅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往往表现为上课气氛沉闷兴趣不高。如果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的思考来引出相关理论,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身份则变为组织者、答疑者,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必然会提高,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1.理论知识部分

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的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带着思考学习。大致包括:(1)由“什么是公共关系?”引出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本质;(2)由“公共关系是怎么来的?”引出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3)由“谁在搞公关?搞什么?”引出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及其功能;(4)由“公关是与谁开展公关活动?”引出公关客体公众对象分析说明;(5)由“公共关系要怎样做?”引出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6)由“公共关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引出公共关系的媒介及其应用方法;(7)由“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做些什么?”引出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2.实训(实践)部分

可以结合理论讲解进度,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相应项目任务,旨在提高学生不同的公关技能。

任务一:学生个人社交礼仪的学习和展示。要求学生现场示范或展示常用的坐姿、走姿、站姿、握手、鞠躬、服饰搭配、仪容仪表规范等;

任务二:分小组分角色模拟企业商务活动。要求学生以4-5人为一个小组,模拟企业商务人员,通过设计业务洽谈、商务谈判、应聘面试等场景,实战性的训练学生实际公关能力;

任务三:公共关系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分小组选定不同的社会组织作为小组研究对象,可以是企业、政府、学校、社团等,根据其实际状况帮其设计相应的公关关系方案,最后以PPT汇报的形式展示;

任务四:危机公关应对方案设计。每年的“3-15”晚会都备受大家关注,在晚会上曝光的企业如何来应对这样的危机更是学习公共关系最好的案例,因此让学生小组模拟“3-15”晚会曝光企业的公关团队有针对性的设计危机公关方案有很好的实战性,学生兴趣也更为浓厚;

任务五:公共关系文案设计及媒体选择。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公关活动和目标,设计公关文案、广告文案等,综合分析不同媒体特点,设计媒体选择及方案,最后采用小组答辩形式汇报。

四、变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判方法,以往我们经常会选择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来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做对于理论检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通过该课程所提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不到评判作用。所以,考核结果应该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1.理论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本课程知识考核项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配比为40%,即该项满分40分。

(2)考核内容及分值:

①公共关系概述(10分):公共关系的含义、功能、发展进程。

②公关关系四要素(20分):公关关系主体判定、客体-公众分析、公关关系相关手段使用、微宏观环境分析。

③公关关系调查及策划(20分):公关关系机构及工作人员、公关关系调查的内容、方法、公关关系策划的步骤及实施。

④公关关系计划实施与CIS设计(20分):公关关系实施的原则、过程、主要内容及障碍分析、组织形象CIS设计及其运用、公关关系效果评价。

⑤公关关系礼仪(10分):个人商务礼仪知识及运用、社会组织商务礼仪常识。

⑥危机公关(20分):危机公关的辨识、危机公关的功能、危机公关处理的技巧及案例分析。

(3)考核方法:要求学生于学期末提交对公共关系相关知识认识的专业论文一篇,分数占理论比50%;平时课堂提问每知识点酌情赋分,占理论比50%。最终两个成绩相加按照总体40%比例折算出知识考核项成绩。

2.实践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本课程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40%,即该项满分40分。

(2)考核内容:

①专业技能。根据对相关实践项目任务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综合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公共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具体的公关事件中去。个人任务由每个人具体操作,小组任务由教师给予小组整体赋分,组长给组员赋分和组员之间相互评分相结合。

②职业能力。除专业技能外,学生还应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为此本课程设计了学生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即课堂上由老师不断给学生引导讲授相关职业素养知识,由学生模拟职业场景锻炼职业能力,课下要求学生关注专业公关网站,关注新闻热议企业公关实施案例,运用公关知识提升自己岗位执业技能。

(3)考核方法:考核项目任务5个,由企业一线兼职实训指导教师赋分,每个任务占分20分,总计100分,最终总体40%比例折算出能力考核项成绩。

3.综合素质考核 (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20%,即该项满分20分。

(2)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①考勤,此项占过程考核1/2比重(满分10分)。

考勤采用任课教师课堂点名记录制,可根据班级人数情况酌情选取其中一个班全点或者抽点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每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者,每次扣1分,迟到或早退超过5分钟者,视为旷课;严格控制请假次数,不论病事假,每请假一次扣0.5分。

②平时学习成效评测,此项占过程考核1/2比重(满分10分)。

此项主要针对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各种作业的完成质量、课堂互动参与的积极度进行评价给分。本学期拟布置课堂研讨、小论文等作业5次,根据作业质量分为A、B、C三等,A=2分,B=1.5分,C=1分,不按时上交者记0分。

五、结论

通过对公共关系学深入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课堂角色。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倾听;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辅助者,反而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变成了主导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改善了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创新,面对问题能够随机应变;对于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些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即将要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这些能力决定求职的成功与否。所以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实际学习中大胆创新,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相信在一番努力奋斗后必然会取得学习或者事业上的成功。

公共关系学论文: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践教学探究

摘 要: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综合应用学科,该门课程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公关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教师在授课中应加强对学生公关实践操作的指导,本文通过案例教学法、课堂模拟、游戏体验、企业参观体验策划创意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公关实践能力的锻炼。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应用能力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综合应用学科,该门课程主要是研究社会组织的管理行为、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社会组织的传播活动,通过社会组织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建立与公众之间的良好的关系,以塑造和提升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所以该门课程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公关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笔者通过几年的公共关系教学工作,总结出几点实践教学方式以供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巧妙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应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和分析文字,同时,它还可以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并用,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真实性。

我院开设公共关系课程的班级都是非公共关系专业,这样的专业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公共关系咨询专家,而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激发创意思维,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掌握公共关系调查、策划、传播的基本方法及技巧,能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喜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也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1.课堂模拟融入案例教学

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的学习机会。在播音主持专业及公共管理专业的公关教学中,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将模拟带入案例教学中。

如讲公关礼仪之前,请同学们先演示这样些简单的镜头:1.某工商局长去某企业视察工作,安排工商局长、董事长、秘书等角色;2.两个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参观交流,安排A公司总经理、公关部长,B公司公关部长等角色……请同学们现场发挥,并做介绍、握手、引领、端茶水、参观等环节演示。讲课之前让学生参与,在互动环节中,各项礼仪规矩会有一些偏差。老师再结合演示进行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会客、介绍握手、交谈等礼仪,尤其是学生示范有偏差的地方,更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这种方法一个突出的优势是能营造出一种逼真的公关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气氛极其活跃。

2.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启迪策划创意

公共关系实务流程中的“形象塑造”是需要创意和策划才能高质量完成的。但公共关系创意和策划不会凭空产生,经典案例的创意策划过程及实战经历剖析,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先后精选了“举世欢腾合家团圆――中华团圆饺子宴”、“褚橙的故事”、“史上最牛车”、“同一个亿,不同的王石王老吉”等多个经典公关关系案例,作为常用案例讲解,并结合社会上最新热点事件和品牌策划案例讲解,这些案例都比较有代表性,且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富有说服力。

在这些案例讲解中,讨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还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便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

3.“查、找、讲”,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同样,它不再只是对学生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的地方,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知识以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打破传统的灌输和接受模式,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以5-7个人一组,通过“查、找、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查”就是通过教材、参考书籍、网络媒体等平台查询学习公关策划、危机管理、公关礼仪等章节的相关知识及公关热点事件等案例;“找”就是找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或小组找出各章节的案例和热点事件出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讲”就是分享案例,同学们通过小组的学习、查找等结果,制作PPT,每堂课前十分钟抽取一到两个组派代表到课堂与其他同学分享,讲解案例中相关的知识、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措施等。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意灵感,更好地理解了危机处理,掌握了公关礼仪等知识;相比传统的学习和接受,学生们参与了“教”的过程,受益匪浅。

二、游戏体验激发潜能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加入一些室内拓展小游戏,进行创意启发。比如通过头脑风暴式的互动讨论甚至争论,请同学们结合我院验收转设后的具体情况,进行我院的品牌策划宣传、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等,很多同学们提出了一些新奇的点子,对同学们的思维是创造性的开发;连城环的游戏,同学们通过匿名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也通过头脑风暴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案,解决了某些同学的燃眉之急;明七暗七和零零七等游戏,锻炼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和辨别能力,在紧张有趣的氛围中思考问题,更能激发大家的潜能。

问题严肃紧张,游戏体验轻松有趣,让同学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思考,不断的激发潜能,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柯林斯在其著作《基业长青》中指出,每一家能成就百年基业的卓越企业,无一不是沟通上的高手。沟通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必备技巧,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观念。沟通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来说意义深远,对个人的成长和成功也大有助益。在“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呼吁教育界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许多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培养,很少花时间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沟通障碍。

因此在公关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交谈和说服技巧外,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沟通在学习、生活、工作及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性。考虑到很多学生即将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我们加入了毕业求职的模拟练习。通过主考官的问,求职人员的答,锻炼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临场反应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企业创意体验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曾带领2013级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走进绵阳市126文化产业园,参观学习了小雅书屋、氧吧、抟泥社等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策划创意。这里主要介绍下同学们在小雅书房的学习感受。

小雅的营销策划给同学们介绍了小雅三层楼的格局及功能,一楼是小雅有机餐厅;二楼是小雅书房及咖啡;三楼是小雅空间。小雅书房的创始人认为开书店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跟客户打交道,所以,小雅书房里的书都是不归类的,让读者在里面有淘书的感觉,自己喜欢什么书,自己去寻找,找到后有意外惊喜的感觉。小雅在看书和购书基础上,在这三个空间里赋予了更多的形式和内容:读者见面会、新书会、同学会、手工课、以旧换新、亲子游戏活动、周六免费电影、周日有声绘本等等,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健康生活的平台,让有需要的人能够有地方去交流,去学习,去互动。通过对小雅微信的关注更多了解了小雅的策划创意,小雅通过这些活动的创意策划吸引了众多的公众慕名前往。

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开拓了视野,并了解了一些企业的公关策划创意,同时,他们对其中的一些创意环节很感兴趣,并有意融入进去,比如小雅的手工课、以旧换新、有声绘本等,抟泥社的自制陶泥作品、陶泥培训课等环节,很多同学都表示很喜欢这样的创意,想参与实践,将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带到这些活动中体验。

五、结语

我们学院现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仍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同时也缺乏对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的实证研究,以及对公共关系技术的深入研究培养,培养的学生不能真正满足专业公关公司或企业在公共关系技能方面的要求。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只是做了一些浅显的尝试,在实践教学中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情景教学方面还有欠缺、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希望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通过夯实理论教学并加强实践教学来锻炼同学们的应用能力,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公关传播、公关策划、公关危机管理等应用人才。

作者简介:

胡薇,女,出生于1984年,四川遂宁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目前任职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公共关系学论文:关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公共关系是门旨在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间怎样建立良好社会关系,如何塑造组织良好形象的应用科学。自改革开放后被引入我国,经半个世纪发展,公共关系理论已日趋成熟,增强了对现代社会实际指导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提出几点探讨性意见。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课程教学 思考

公共关系学是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型学科,教学目的是通过公共关系学基础理论、公共关系学结构特点、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掌握现代公共关系学专业知识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为更好适应现实需要,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能适应现实需要的人才。

一、选用适应专业需求的教材

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是以教材为基础,学生最主要的专业知识来源也是教材,因此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选择教材很重要。大学教育突出实用性、操作性,致力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因此选择教材应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应当公关理论与公关实例并重。具体选择则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1处理好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间关系

公共关系学科特点有交叉性与边缘性。这两大特点可从它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体现出。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体系包含社会学、管理学、广告传播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选择教材时应据所授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这种取舍不是说舍弃其他学科的知识,只选用包含纯粹公共关系学知识的教材,而是“舍”和“取”度的问题。对非公共关系学内容的其他学科知识,一般会另设专门学科,因此应在它们相互间有机联系基础上,做出取舍,选择合适教材。

1.2教材自身内容和体系应科学、合理

教材内容是教材主体,结构是灵魂,合理体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材内容不应只要求涵盖广,还应注重科学性,教材内容不能寥寥无几、空有其表,但也不能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内容太过空泛或繁杂都会使学生对重点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

二、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2.1因材施教

孔子最早在中国兴起私学,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孔子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我们可借鉴其因材施教方法。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来说,一个班常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教师也常因学生太多而不能对每个学生优势、劣势多加了解,很多教学方法开展起来较难。对此,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团队,每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并要求小组成员集中就坐。一方面教师在上课时就有可能注意到更多学生,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长处和不足,并在今后教学活动中鼓励和发扬他们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弱势。另一方面可据内容引入更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案例和情境中集中学习,从讨论中思想碰撞,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2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角色主要是教师、学生、课本和三尺讲台。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也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多样化教学方式更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将传统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理论内容的形式转变为精美PPT,不仅图文并茂,且嵌入动画效果充分展示知识体系化。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经实践教学,现总结出以下三种主要教学方法,即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以及任务驱动法。第一种案例分析法指选用中外成功公关案例,对其中蕴含知识进行解读,在增加课堂生动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同时适当选择些失败案例,让同学分析其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出一个可行、合理的公关方案;第二是情景模拟法,结合知识点设定一定情景,抽取小组代表进行情景模拟,其余学生在场观摩,最后由教师结合知识点进行点评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入和深刻;第三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课堂开始之初抛出要解决的问题,带问题进入书本知识点学习。通常这样学习目的性很强,通过带着问题找答案,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点;除以上介绍设计精美课件、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外,教师还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要求学生对实地学习作出简单学习汇报;结合公共关系实务要求,邀请业内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做相关专题讲座等。

三、借鉴国外教学和考核方式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基于文化基础不同,中西教育理念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比较了中国与美国各自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特点后,笔者总结出美国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可供借鉴。

3.1明确师生角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讲解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有这种必要。教师只需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给学生答疑解惑并布置课后任务,推荐其他相关课外读物,培养学生课外自学习惯和能力。

3.2转变成绩考核观念

中国传统成绩考核一般遵循平时成绩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原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重因任课教师要求不同而有细微差别,但无一例外都是考试成绩占大头。教育目的不应是为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而应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高等教育更不能例外。考得好不代表学得好,因此,对《公共关系学》这种重实务操作课程宜转变成绩考核观念,将原来的“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将原来总成绩的构成中各要素占比调整,设置平时成绩占比多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以上两点是相互促进的,如教师只要求学生课外自学,而没有“监督机制”,可能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做到,也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重过程考核机制正好充当“监督机制”角色,学生为获得好成绩,不得不认真做好课下自主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自主学习习惯,即使没有监督,也能自觉学习。

四、结合实际需要,与时俱进

公共关系学是门随时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身边鲜活例子,既更新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又能以此鼓励学生多与外面世界接触。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学生在了解外界局势变化同时,要积极寻找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为今后步入社会处理纷繁复杂公共关系积累经验。

公共关系学论文:高校《公共关系学》公选课教学质量改进措施探讨

摘 要:《公共关系学》公选课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并末达到开设公选课的标准,教学质量亟待提升。只有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因课制宜调整教学方法,打造特色教材并加强学生及教学管理,方能实现公选课的开课目的。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公选课 教学质量

《公共关系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以培养“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的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

《公共关系学》具有其自身的课程特点,形象地说就是培养“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跑出去能干”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并末达到开设公选课的标准,教学质量亟待提升。

1 高校《公共关系学》公选课教学质量问题分析

1.1 教学对象方面

(1)重结果轻过程。学生认为考试采取写论文、做设计、交调查报告等非闭卷方式进行考核,过关容易,因此,对于课程知识无心学习,只求最后通过考核拿到学分即可,学习态度不端,学习兴趣不浓,甚至还出现选而不修的情况。

(2)重老师轻课程。选修课程有试听过程,在试听阶段不是选择优秀老师进行选课,不是以知识结构理性选择,而是盲目追求“轻松通过、纪律松散”的授课老师进行选择,以便有机会逃课,或是在课堂上学习外语,做其他作业等。

1.2 授课老师方面

(1)重知识轻技能。

公选课教学模式仍旧以传统讲授为主,主要进行理论灌输,《公共关系学》重在公共关系的处理技巧,而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学而无用。

(2)重形式轻内容。

在大力提倡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部分老师在有限的课时中大量使用游戏法、讨论法等教学模式,因为多样的形式耗时较多,看上去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学习,实际真实掌握的知识极其有限。

(3)重课内轻课外。

课程多安排的晚上进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汇聚在大教室中上课,很难进行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因此老师以上完课为根本,只要站在讲台上讲完课就算完成任务,至于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课外实习观摩等活动一概不予以组织,而《公共关系学》需要课内学习课外实践,比如社交礼仪、广告宣传等章节,既需要课堂模拟,也需要课下练习,否则只能出现知而不会、会而不用、用了却出错的结果。

(4)重传授轻互动。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面对人数在50~120人左右的大课堂,老师进行教学互动相对受到场地与人数的限制,因此,多以讲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互动性差,学生没有听课的主动性,因此,课堂最终成为一言堂,本来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变成生硬的填鸭过程。

(5)重专业轻共性。

公选课的授课对象来自全校各院系,具有完全不同的知识能力背景。而课程内容必须能基本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这对公选课的课程内容有很高的要求。有的老师照搬专业体系,将专业课简化、缩化,不针对大课进行备课,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知识量供给不足。

1.3 授课教材方面

公选课缺乏适合的教材,由于课程目标不明确,加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公选课教材建设相当薄弱。教材过于专业化,无法适应选修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有的公选课教师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而学生却没有相应的辅助教材或参考书;有的老师上课时所讲内容与实际采用的教材不相符,教材与课程内容脱节,听课学生无所适从;同一门选修课,由不同的教师开设,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考核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效果差异很大。

2 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准确定位课程目标

现代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传授公共关系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侧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课程建设要体现特色建设原则,即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技能的养成。《公共关系学》公选课课程应与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专业特点,与学生学习层次相契合,实现公选课的价值。在公选课中,除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外,还需要按照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考核办法,帮助学生学会发现与观察“思考与辨析”批判与创新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2.2 因课制宜调整教学方法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课程,除了采取传授的“讲授式”教学法外,还要有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展式”教学法,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的“启发式”“愉悦式”等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图片、表格和演示等多种方法和现代化声、光、电教学手段。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形成知识、能力、做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锤炼,实现多元化发展。

2.3 科学创新打造特色教材

由于教材版本较多,教学中选取的教材并不符合本校专业特色,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业背景学习需求,因此授课教师应就选择什么样的教材进行教学讨论,或根据公选课的特点进行教材开发,对不合适章节进行重新撰写,把握《公共关系学》公选课的特点,以创新的精神选编高质量的公选课教材或简明讲义,是通过校际间合作编写的方式,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使公选课教材充分适应学生需求。

2.4 加强考核管理学生

课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选课观,对于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对个人素养提升的收益点,要在选课前提前告知学生,同时就进行公选课授课的老师进行简介,让学生对师资及教学风格等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在试听的同时有比较准确的选择,以防出现选后不认真修、修后又想退的情况。因为公选课期末考评形式多样,所以应对学习过程中的课外实习调研活动加强考评,以掌握实践技能为考评主要目标。

《公共关系学》公选课的开设,既要体现学科的专业特色,还应当体现学生需求的个性化特点。因此,不但在教材的选用上要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需要,同时教学内容上满足选修的特色,对于知识的版块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辅以有效的监督管理手,只有从学生、教师、教材、管理上同抓共管才能有有效地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公共关系学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出发,对案例教学在公共关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共关系学;实践能力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意义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性很强,教师如果仅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而不能深入的理解。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学生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例如,在讲述公关调查时,为说明公关调研的重要性,我以案例“先回答这几个问题,然后再开展你的公关工作”为例,使学生对公关调研的重要性形成了深刻印象;再如在讲述服务型公共关系活动时,以小天鹅的“1、2、3、4、5”特色公关和海尔售后服务公关为例说明服务型公共关系的意义。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使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灵活、更牢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教师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例如在讲述公共关系职能问题时,以蒙牛集团的“超级”公关之旅为例,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然而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一些高校也大规模招聘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为应届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理论根底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中所选案例质量不高。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最为重要,所选取的案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高校从事公共关系教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以前是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没有在公关领域从业的经历,缺乏公共关系的工作经验。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目前教师主要通过查找书籍、杂志、互联网等方式加以获取。而且案例一经确定多年不变,经常是一个案例不断地重复,这样就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

3.案例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教师把案例作为常用的教学工具使用,但在讲述不同案例时套用相同的模式,将案例教学等同于模式教学,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过程不够新颖,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教学效果降低。

4.案例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案例教学的一些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而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支持可以有效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目前国内的很多学校对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缺乏案例教学所需的专门的教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于高校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高等学校应有计划的开展此项工作,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对于参与的教师应在待遇上优厚、政策上放宽,对于表现优秀者,学校应给予奖励。这样既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又能锻炼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2.提高所选案例的质量。首先,应选择那些经久不衰,公关史上有名的案例。这种案例既能体现公共关系理论价值,又有公共关系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如美国经典案例“鸽子事件”、世界经典案例“只有一位乘客的航班”等这些案例以公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从正面提供了公共关系实践的经验,学生学习这些案例,既能够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公共关系实践能力;其次,要注意选取内容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案例。如案例“法国碧绿液的眼泪”描述了法国碧绿液公司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就地销毁世界各地1.6亿瓶矿泉水;爱德曼公司为宝洁公司推出碧浪洗衣粉策划的“清洗全球最大的衬衣”的案例;华立集团以“关心下一代成长”为主题策划了“太一”工程活动案例等。

3.案例教学形式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可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堂人数的不同,每组控制在6~8人左右,在布置案例时可以让各小组随机抽选,提高公平性和趣味性。为保证案例分析的质量,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包括案例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论知识结合点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根据讨论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课堂发言提纲。要求每组尽量安排所有成员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可以把成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案例讲述,另一部分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讲述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案例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讲述公关人员素质问题时,以“你会做吗”为例,学生自行设计了一个招聘现场让学生分别扮演考官和应聘者,应聘者的各种表演,使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讨论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每组完成案例表演之后,可安排另一组作点评,其他组也可以作补充。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整个案例分析作总结,指出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4.加大对案例教学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沟通氛围对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非常重要,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可以专门安排公共关系课程的大型活动室,活动室内应备有各种讨论用桌椅,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上课的需要摆放成不同形状;还应购置与课程有关的设备如:话筒、摄像机、投影仪等,同时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可持续性,学校要有计划的添置和更新相应的教学设备,保持与其他院校同步或保持领先,这样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会大有益处。

公共关系学论文:独立学院《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独立学院是国家三本院校,在学生培养上更加强调素质和应用。如何实现独立学院和国家统招学校在学生培养上的区别,相关专家做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改革。本文针对《旅游公共关系学》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核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思路以及相应的方法措施,指出了此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独立院校 旅游公共关系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带来的竞争白热化,旅游营销和旅游公共关系也快速发展,各种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公关策划、旅游组织的形象宣传、传播以机危机处理的活动层出不穷,因此,对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岗位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这为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契机,也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显然完全不适应日益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笔者拟从教授几年的《旅游公共关系学》入手,从能够适应社会和旅游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为课程的主导和核心,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谈谈对于此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以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旅游公关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及探讨独立学院(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合选用的《旅游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教材,进行了重组和修订,结构如下:首先用一章的篇幅介绍公共关系以及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即公关概述。二至四章分别讨论旅游公关三要素,分别是旅游组织的公关机构、公关对象和传播沟通。五至七章主要讲述四步工作法,即公关调查、策划、实施与评估。第八章用一个专题介绍旅游公关专题活动的组织与技能,技能侧重在公关谈判的运用。最后一章是旅游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修订后的课程体系清晰实用,更符合教学目标以及实际需要。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具体内容有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关的发展历程;公关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公共关系的职能以及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相应特征和职能。二至四章的具体内容有旅游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安排、人员素质要求以及培养模式;旅游业公众的特征与类型、旅游组织内外公共关系的协调的技巧;旅游公共关系传播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旅游公关广告的设计以及旅游组织网络公关的传播手段。公关调查的内容主要有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旅游公共关系策划一是关于公关活动策划方案的编制,另外一个主要内容是近几年很受关注的旅游CIS与TDIS策划;旅游公共关系实施与评估一方面强调掌握旅游公共关系实施方案的编制,另外是旅游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撰写。 旅游公关专题活动的组织主要对于公关常用的几种类型活动要能够实际操作和参与,以及了解相应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任务组织都不能完全离开危机公关,旅游企业也不例外,第九章主要内容是危机公关的预警和处理,也包括处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最大的改革即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入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旅游公共关系的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味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经验。为了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 我们在每一章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旅游业公众与公众协调的教学单元,要求学生课前看电影《生命的火花》以团队作业(5-6人一组)的形式完成三个具体任务:通过回答电影涉及的公众有哪些?不同内外部公众的想法和反应举措是什么和小组对电影进行点评。以通过电影分析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公众含义和特征,以及更清查地了解主体的内外部公众策略。再比如第四章公关传播,结合教学任务,以情景引入的形式提出五个具体任务:一是为为某酒店制造一次新闻事件。二是为扩大某酒店的知名度,撰写公关新闻稿。三是为H酒店编制一份对外宣传册,四是为H酒店设计一则公关广告,五是如何运用网络公关的手段塑造H酒店的形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它体现了体验式学习法的目标,具体来讲,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领受任务

指导教师介绍任务的内容、要求,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明确传达给学生。小组提问,指导教师答疑,各小组正确理解任务,完成任务领受。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领会项目任务的意图,明确项目的要求,并体味如何更好地将一项指令明确化、简单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分析任务

接受任务的小组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分析任务的内容,阅读知识链接,制定完成任务的工作程序及任务分配,补充查阅其他相关资料。这个阶段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而制定计划的过程首先是团队成员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任务模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会如何清楚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最后如何达到共识。

(三) 实施任务

各小组具体完成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写成发言稿,要求做成PPT,并做好预演,准备汇报。学生这时要做的事情包括团队成员的分工和组织、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然后学生分工通过上网搜阅资料、“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综合分析信息、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期间老师负责回答学生的提问,进行启发和指导。

(四)任务汇报

各小组根据任务的要求,在教室中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讨论。指导教师及时控制汇报进程,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展示时发言人最好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即计划、实施、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及做事的理念和方法也进行阐述,如果可能,小组中成员轮流进行展示。

(五) 任务总结

各小组对本次汇报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作业上交指导教师。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学生行动过程中的观察对各团队进行点评,用建设性语言和方式鼓励他们处理好正负两个方面的反馈。同时也可以请其他组参与点评。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赛通常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更有效的激励。这一阶段是将实际的学习心得加以分析、巩固并与实践环节相联系,也是衡量教师对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和能力的阶段,因此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我们还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而是在确定了一个学习内容和解决具体任务之后,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而老师也不再是作为无所不能的角色,而是由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变为配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线索、思路和支持,因材施教地启发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样,课程的能力目标在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四、课程考核改革

本课程平时考核(占40%-50%),期末理论考试(占50%-60%),由任课老师自主把握。为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实操中,笔者在《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中打破单一的知识考核、笔试等传统考核方式,期末试卷以开卷的形式,其中知识类试题占20%,分析型试题占40%,能力型试题占40%,来突出能力考核、专业技能考核等科学的新型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和新型考核方式相结合,既加强了检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加强了学生对上课的重视和主动。另外,平时考核除了常规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分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也占很大比重,避免学生轻视任务完成。

五、课程教学改革小结

有人说,公共关系是少数聪明的才能做的工作,它对于传播、沟通、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旅游公共关系学》课程,根据旅游业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对工作的要求,设计设计教学内容和顺序、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拟对课程考核进一步进行修改,将实训过程表现和考核实训效果(成果)或测试实操能力来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例如,和酒店结合策划公关活动的实施,以考查学生在实施或设计中的表现。另外,在把握好项目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中,应聘请该有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岗位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这样才能使课程得到科学地设计、高效地实施,同时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管理学院 武汉)

公共关系学论文:高职《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初探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其宗旨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要求高职学生面向职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高职生化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必修的教学基础内容之一,学校应面向职业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并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强高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公共关系;教学

目前在《公共关系学》这一科目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不管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问题,还是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成果。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资料对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公共关系学》的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看法以及建议。

一、我国教学体系中的《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是在80年代的时候才被引入到我国的,现阶段其已经经过了引进、误区两个重要的阶段了,并且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很多政府以及企业等各界的人士都非常的重视这门学科,并且很多的组织已经将其纳入到了人员聘用的条件中了。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全国的各个院校也适时的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这样的一门课程。这就对学校的相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带领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是非常艰巨的教学任务。我们对现阶段这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以下分析,公共关系学科是组织为了能够塑造起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相关的传播手段来对公众产生影响的一门重要学科,并且这是一门非常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新兴管理学科。这门学科所特有的性质以及特点就要求对其的教学,不能以传统的“灌溉式”教学为主,而是应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在公共关系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公共关系学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中为主体的双重性作用。

二、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因为我国公共关系教学的起步比较的晚,所以相关的教学经验也是比较的少,少有的教学经验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水平上,非常缺乏实践经验,另外也是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使得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公共关系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的各种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思想比较的保守,对公共关系这一学科的认识不足,总是认为其不重要,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具备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二)教师在思想认识方面具有一定的障碍性。由于这门学科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所以很多教师对其并没有充分地认识。

(三)案例教材比较的缺乏。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案例,没有综合性比较强的案例,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另外,大多数案例都是国外的,我国的案例特别的缺乏,这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低。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学习上对于教师的依懒性非常的强。上课的时候学生仅仅是听教师讲课,然后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的死板,长期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相关的措施研究

(一)注意正反案例的教学使用

通过对正反两方面案例的使用才能使得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到“危机关系”这一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举出丰田与耐克这两家公司来,两者都是因为在广告方面出现失误,内容欠妥,伤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面对这样的公关危机两家公司具有一定的危机应对表现和措施,然后教师对两者在处理问题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方式并用

学生是学习中真正的主人,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逐步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教师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提高公共关系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这种让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式并用的教学形式,更能够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以及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一定把握好自己的案例教学中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中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强调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让班级内的学生积极的展开讨论,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之间的讨论,要保证学生们讨论的问题是具有关键性的,不断的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质疑和挑战,逐渐的推动学生分析出正确的问题处理决策。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一方面,不能在一边做旁观者不参与学生之间的话题;另一方面也不能长篇大论的讲,影响到学生的思路。

(四)加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教学

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针对这样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增加实践的教学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是公共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当讲到公共关系策划的创意技巧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同学当场用所学习的头脑风暴法对整体的活动进行策划,并尽量的策划出一个整体的方案。这样的过程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营造出非常好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公共关系学》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并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度,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层加大对这一科目重要性的教育力度。提升师生对于这一科目的重视度,并在教学中加大对这一科目的考察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提升学生在公共关系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也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创新。进而实现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作者简介]陈瑛(1964.3-),女,浙江省临海市人,本科,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关系案例教学。

公共关系学论文:浅谈《公共关系学》课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当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应该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方面都需要大学生们去提高和完善自己,《公共关系学》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对于自己能力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很自信地步入今后的工作岗位,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改变了学生的心理状态,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机遇。

【关键词】大学生 公共关系 就业能力 形象意识 创新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端正自己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态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社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公共关系学》从多方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了要塑造自己的形象,要有服务公众的意识,要有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要有创新审美的意识和立足长远的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名专门教授《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大学教师,本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于公共关系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下面谈一下本人对于《公关关系学》这门课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初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形象意识的培养

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首先要在形象上给用人单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用人单位在看到毕业生的时候能够眼前一亮。公关关系学教会了学生要注意个人的穿着打扮,塑造自身的完美形象。注重形象是公关的核心,所以,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用微笑、尊重、真诚的态度去展现个人风采。学生个人卫生的整洁,着装的规范和风格,发型的设计,表情和举止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就业时需要关注的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小的方面都会决定着学生是否会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而这些良好细节的养成全都需要平时的培养。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改变自己对“形象”一词的认识,用恰当的方式去展现自己的个人形象,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二、《公共关系学》丰富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知识

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总有很多的礼貌和礼节性的知识是需要学生们掌握的,这既是一名大学生的的基本素养,也是一名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公共关系学》为学生们介绍了见面礼仪、接待礼仪、乘车礼仪、拜访礼仪、电话礼仪、名片礼仪等多方面的礼仪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待人接物的知识。例如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学生需要知道如何请客人入坐、奉茶烟;面对客人,出于礼貌,学生需要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来陪同客人;在陪同客人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谁的客人由谁陪,其余的人问候后可回避……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职场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做到胸有成足,面对一些实际情况的时候也能够沉着应对,运筹帷幄。

三、《公共关系学》促进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社会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也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拼。合作和竞争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公共关系学》就其宗旨来说,就是实现组织和公众的“双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学会竞争,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组织内部,这种团队意识是需要强化的,以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任何组织内部和谐关系的营造,是需要每一名员工的真诚合作,并且互帮互助的。只有所有的员工都具有了主人翁意识后,组织才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方向,让学生们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积极参与组织的工作,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公共关系学》教会大学生危机处理的知识

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机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知道面对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以期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很好地处理和解决危机;把“危”转变为组织发展的机遇,这便是《公共关系学》在危机处理中的最高境界。但是,危机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会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甚至造成人、财、物的重大损失。面对危机事件时,大学生首先要懂得积极预防,做到防患未然。如果危机事件已经发生,大学生要能够正视危机、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争取主动。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公共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学会在危机阶段,任何公关决策都应该是以向公众负责的原则为基础的,采取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危机。公共关系教会了学生面对危机事件的正确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五、《公共关系学》提高大学生创新策划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落后就会被淘汰。大学生也要与时俱进,用新的理念和观点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公共关系学》中学生学习了企业公关策划的模式,例如维系型公共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巩固企业的形象。企业可以采取多种传播活动,使公众能够保持对企业的记忆,给公众提供一些优惠服务。还有就是针对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公关发展目标。例如经典的“三菱娃娃”案例:1988年元旦,上海三菱电梯公司成立一周年,寻找1987年1月1日出生的上海市区婴儿,称为“三菱娃娃”。给他们拍照留念,举办“三菱娃娃”健、优、美评比活动,促进了公众对它的记忆,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公共关系学》中还有建设型公共关系、进攻型公共关系、防御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公共关系策划,并且结合时展的元素,不断地进行创新,使自己成为一个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

总之,《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设,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具备了形象意识、组织意识、公众意识等,使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懂得尊重、平等和真诚,让学生具备了就业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从而让学生可以顺利地融入社会,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公共关系学论文:基于项目导向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教学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公关基本理论,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公共关系学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使得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与创新,将项目导向法引入到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公共关系学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在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实际运用能力,以便于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及时帮助企业策划公关活动,解决公关危机,创造公关奇迹,较快适应各种工作对公共关系知识的需求。

然而,在长期的公共关系学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这既影响了公共关系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违背了课程本身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宗旨。针对公共关系学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尝试将项目导向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变“让我学”为“我要学”,以项目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在实际的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公共关系学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两种教学角色之间的互动。因此,在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正确把握教学角色定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懂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

(二)重课堂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属于一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师过分的强调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忽视学生获得认识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会去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创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形成,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交际障碍、实践动手能力差等现象。

(三)重教学手段规范性,轻灵活性

传统教学方法,过分追求教学手段的规范性,无论是单纯的课堂教授、还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都只是在技术和形式上提高对学生知识的传授量,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创造力和人格的发展。

二、基于项目导向的公共关系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一)项目导向法的内涵及特点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将项目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紧紧围绕这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任务动机驱动下,进行主动的探索和互助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该项目的知识技能,完成该项目的教学任务。

项目导向法很好的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一方面,将以往坐在教室里循规蹈矩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变为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从全方位满堂灌的主体角色变为主导角色,在项目的驱动下,只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咨询与解惑,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项目导向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始终围绕项目进行,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导向法在公关关系学课程中的实施与创新

在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对课程进行特定的分析,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解,按照章节或知识点拆分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任务的模块结构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驱动专业知识教学,在课堂中设置实际场景,使学生明确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来说,以项目导向为基础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教师精心设计“项目”,下达“任务”

项目导向法的启动是从“项目”的建立,“任务”的下达开始的,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对项目进行精心的设计规划,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一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是学生理解公关基本理论、掌握公关技能的突破口。项目任务的提出要难度适中,过难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产生畏难情绪,没法完成项目任务;过于简单将会让学生觉得课堂了无生趣,太容易,没意思,从而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设计项目时,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以情景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公关环境,从情景案例中分解、归纳1~2个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任务,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可行的任务分配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项目任务

实施项目任务是项目导向法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学生知行合一、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教师在组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一是要使项目任务处于一种仿真的公关职业环境中,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体现公关职业的特征,例如在讲到“公共关系礼仪”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选择在条件具备的实验室下达任务,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并在实验室仿真的情境中,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完成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礼仪规范,通过实践教学发现,仿真的职业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融入角色,完成任务。二是必须以公关知识及实践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公关知识,掌握公关基本技能,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策略。三是鼓励学生组建课程的专门团队,通过小组的力量来完成项目任务,并引入评优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能力。在我的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学生都有自己的团队,当任务下达的时候,他们以最快的时间合作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务。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操作,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项目进程注重循序渐进,善于安排各小组中素质较好的学生充当每一实践环节的主角,以点带面,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

3.教师与学生共评,评价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项目任务评价是完成教学目标反馈的重要环节,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传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项目导向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对项目任务的评价,首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任务的实施思路、实施技巧等进行自我归纳与总结,明晰完成项目任务的最佳方式与方法,找出实施运用中的不足,对已经掌握的知识查漏补缺,自我监测团队个人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其次,各小组对项目任务实施情况进行互评,互相点评实施项目任务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综合上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三项结果来确定学生最终的学习评定结果。

三、项目导向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把好项目、任务的设计关

项目、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项目、任务的设计要适宜、要明确可行,既要体现教学的基本知识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从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设计,科学合理的设计实施步骤,提高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练有所长,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个人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二)教师要让学生明晰项目任务,并将项目任务置于职业环境中

教师在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时,要保证对项目的设计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达的任务一定要表述清晰,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项目的产生背景是什么,主要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项目主要要做些什么,包括了哪些问题,需要完成哪些问题?项目要怎么做,解决的方法大概有哪些?当学生搞清楚以上三个问题后,教师需要把项目任务置于公关的职业环境中,让学生在仿真的项目环境中实践,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公关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项目任务的实施

在公共关系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导向法,必须注意学生是否全员参与了项目任务的实施,因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依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滥竽充数,觉得无事可做,因此,项目导向法要想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需要想办法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任务的实施中来,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所长,让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觉得有事可做,全员参与,共同应对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

公共关系学论文:论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公共关系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公共关系教学也面临更大挑战。案例教学法因其具体形象性、与公关课程性质的高度契合性以及与授课对象现实需要的一致性,成为公共关系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成败首先在于案例的选取,所选案例应具备这样三个基本特征:经典性、接近性和生动形象性;其次,还应注意案例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知识的引导者;最后,还应注意对案例的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案例教学法 案例选择 案例的综合使用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国家公关时代的到来,公共关系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32学时的全校公选课,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公关观念,培养良好的公关能力,以便为将来发展提供助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关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成为公关教学面临的一大任务。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该目标的一个有益尝试。

一、在《公共关系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平台,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做出研究和判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现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则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来推广至其他国家大学的教学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传入我国,不仅在中小学、高职教育中广受欢迎,而且在高等教育领域,如法学、英语、地理、管理学、思想政治等课程中亦有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抽象的理论,使理论更加容易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打破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从“老师”为主体转变成“学生”为主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案例教学法与《公共关系学》课程性质的契合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公关实践的需要,它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为了满足公关实践的现实需要,因此相对于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尤其是某些学科对于概念的死记硬背,它更强调对学生公关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公共关系实务技能的训练。而案例教学法正是这样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由于公关案例的基本素材来自于公关社会实践活动,且案例本身具有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等特点,因此,公关案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公关理论思想”。[1]它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在公关实践中发生过的一些事件进行分析,来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避免了单纯的理论学习容易流于大而空的弊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与课程性质的契合,是引入案例教学法的重要原因。

(三)引入案例教学法适应了授课对象的现实需要

在大学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生活环境比较单纯,除了家庭就是学校,社会阅历浅,很少有在公司工作或者实习的经验,更缺乏企业管理或媒体传播等经历,书中知识无法与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验对接,因此对于公共关系原理、职能、原则及实务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难度。使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案例所设置的情境中,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感性认知,利用学生对于社会工作的想象和向往,能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也呼唤着案例教学法的引进。

二、案例的选择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案例选得好,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案例选择失当,教学必定失败。因此,案例的选择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先决条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好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经典性

选取的案例应该能够集中、深刻地反映出某一方面的公关原理、知识或者某种场景,带有一定的共性或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通过该案例能够解决与此类似的多种公关事件。如案例“35次紧急电话”,虽然时间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但是它深刻地说明了知错就改、与公众真诚以待这一公关原则的重要性,所以是值得采用的经典案例。

(二)接近性

所选案例越贴近学生,与学生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就越能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相关性包括四个方面:(1)首先是时间的接近性。刚刚发生的事情比过去的事情更能引起注意,学生也会更加在意其他同学和老师对该事件的评价与分析,同时,该事件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也更大。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更新案例,尽量选用最新的案例。(2)其次是心理上的接近性。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其他某些心理特征的,只要是在情感上能够引起共鸣的事件,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也会有更高的关注度。因此,在庆典活动的案例选择中,可选择本校百年校庆来讲述,这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大大超过其他高校的校庆及其他组织的庆典活动。在讲述组织形象管理时,可选择中国移动通信“动感地带”的CIS战略,因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使用“动感地带”,在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3)地理上的接近性。越是身边的案例,与个人关系越是密切,受关注度也就越高,即便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比起远方的事件,也更能引起相应的关注。以矿大为例,因地处徐州,笔者在讨论古代的公关行为是否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行为时,选择了发生在古代徐州的“还军霸上”这一案例,实践证明,学生对该案例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兴趣。(4)专业上接近。作为一门公共课,所选案例若能与学生所学专业产生联系,必定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对其加以关注。因此,给矿业学院和安全学院学生授课时,可选择煤矿方面的案例,例如讲危机公关时可选用煤矿事故为例;若给体育学院授课,便可以以体育明星姚明的公关策略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案例;也可以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来讲述国家公关,以阿迪达斯体育品牌的形象管理来分析组织形象管理,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动形象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化抽象为具体,将原先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中,也应注意案例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否则,学生在课堂上仓促面对大段文字时,会因一时之间无法吃透案例原文而影响对案例的分析,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对于案例的讲解需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也完全可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实现理论的形象化。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教学目标,而并非将其仅仅当做是黑板的替代品。例如在讲“铁人‘王进喜’照片泄密”这一案例时,可以先把王进喜泄密的照片放大到全屏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照片中的信息,然后再对照日本信息专家得出的信息。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深切认识到公共关系的信息管理功能,而学习过程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安排

不能为案例而案例。案例与理论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支持、相互提高的。如果把理论比作一棵大树的树干,那么案例就是树干上的绿叶,它必须依附于树干才能生存。大树没有树叶也可以生存,但是树叶离开树干就面临死亡的威胁。树叶的兴旺可以使整棵树充满活力与生机,但它却取代不了树干的地位,因此,案例的使用也必须是要为理论服务的,应按照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体系有条不紊地展开。有了相应的理论为依托,丰富多彩的案例才能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否则,脱离了理论体系,单靠案例自身,是难以完成系统、完整的学习任务的。

(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知识的引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解说者、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教法上看,案例教学更侧重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新理念“既强调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实现了教与学的优化组合,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因此教师角色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转变为课堂的主持者、引导者:为课堂设置议题,通过案例提出问题,然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分析,去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假如教师包办了学生的思考过程,直接给出答案,那也就起不到案例教学法应有的作用了。

(三)案例的综合运用

公共关系有大量的案例可供使用,可以说,在每堂课中都能够穿插相关案例,但是对案例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研究,现在还很缺少。诚如有学者所说:“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案例又应该如何组合?换言之,教师选择与组合教学案例的标准与依据是什么……事实上,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科学性。”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将案例以单个的、分散的、无内在联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3],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整个课程显得杂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因此加强对于案例的综合运用就显得非常必要。有这样几种模式:(1)同一案例支持多个内容,即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个案例,使之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中多次出现。同一案例的重复出现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打破案例的孤立性。例如讲组织中的公关部的职能时,由于前一章的内容讲到了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此部分可用“先搞清这些问题”这一案例,来启发学生:“假如你是这家宾馆的公关部部长,你会做哪些工作?”以此来思考组织中的公关部的职能是什么。这一案例在“公共关系调查”内容中同样可以使用,而本次可以让学生思考公共关系调查对于组织的意义、作用和内容。案例的多次使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事件,既使相关知识前后衔接,又节省熟悉案例的时间。(2)案例的分割使用。与前一种模式类似,它也是涉及案例的同一主体,但不同的是具体的公关事件并不相同,是同一公关主体在不同时期的公关活动。如果说第一种模式是对案例的横向使用,那么这种模式侧重的就是对于案例的纵向分割,有助于打破案例的分散性。例如在讲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时,可以用“蒙牛对超级女声的赞助”来证明“不断创新”这一原则,在这一原则之外可继续使用“蒙牛”从2003年开始的一系列公关活动,包括赞助航天员、北京奥运志愿者活动等,来印证“长期坚持”这另一公关原则。案例的这种配合使用方式可使学生感到公关案例事件的动态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对于案例的使用效率。(3)案例的组合使用,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案例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理论。这些案例可以是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关系,可以是不同视角的并列关系,也可以是相反相成的对比关系,但无论是哪种关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在逻辑贯穿其中,多角度全方位地说明相关原理,让理论的阐释过程变得丰满立体。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验。对于《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法确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如何达到最佳地使用,还需要在教学中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

公共关系学论文: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探讨人际交往能力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摘 要: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成就事业、迎来朋友。人际交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属于公共关系学范畴。我们只有努力做到注重工作、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因此,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论述人际交往的的重要性,阐述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将给工作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不断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新技术、高竞争的时代,人本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传统的靠单个人的力量解决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更是团队的力量,靠的是协作分工,靠的是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有机的、系统的组合。现代社会各个企业的发展无一不聚集了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生产需要沟通,家庭需要沟通,朋友需要沟通,营销需要沟通,绩效需要沟通,教育需要沟通……而这些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技巧的体现。公共关系学,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能力的高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事业发展的成功与否。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沟通和交往的领域不断拓宽,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职场中最常见的人际交往常常发生在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与客户、与家人、与朋友等人之间。其实,凡是人,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就离不开人际交往。

首先,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什么人都有,在职场中尤为如此,人际关系的冷箭令人防不胜防,职场如战场,大家拼命相互攻击,推卸责任。但职场亦如舞台,人人翩翩起舞,尽情挥洒才华,搞好与别人的关系势必不可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其次,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进而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人与人的交往,其实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沟通好了,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就后悔莫及了。

再次,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强调“增加共识”,实际上就是多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人最怕的就是被冤枉。而冤枉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沟通错误。如果一个团队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帝都害怕的。所以,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善于人际交往,我们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很好地与别人的协作。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交往、珍视人际关系的人。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起牢固而长久的人际关系,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最终取得成功。

二、公共关系学中的人际交往策略

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实现特的目标,借助人际沟通渠道与公众相互交流信息、态度、情感、价值观和思想的过程。

(一)人际交往的理念和规律

1.人际交往的基本理念就是“和”

2.人际交往要遵循客观规律

(1)吸引接近规律: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彼此吸引而相互接近。

(2)趋同离异规律:彼此存在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深化为友谊,否则就会背离。

(3)互需互酬规律:对彼此寄予某种希望和企图,渴望获得某种利益。

(4)交往深化规律:有礼仪交往发展至功利交往,再发展至感情交往,最后发展为思想交往。

(5)交付中和规律:既强调双方主动参与,又强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二)人际交往的原则

1.竭尽忠诚:以诚恳的言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友谊。

2.相互理解:尊重公众的个性,而不是强求公众与社会组织高度一致。

3.相互信任:及时把公众的合理性意见、建议体现在社会组织的决策之中,及时让公众知晓社会组织的决策方针,提高经营透明度,实行民主经营和管理,尊重公众的选择权。

4.主动热情:自信地表现自己,做人际交往活动的活跃分子;大方得体,既不能遇事自谦三分,也不要狂妄自大,应有理有节。

5.平等互利:互惠互利,找出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互补互助,积极引导公众认同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同舟共济;互尊互爱,在社会生活中采取与公众相一致的态度行为。

三、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技巧

1.成功亮相:仪容仪表得体大方,彼此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进一步交往的基本前提。

2.细心聆听

(1)先倾听而不要指导;

(2)先顺应而不要阻止;

(3)先理解而不要去纠正。

3.相互交流

(1)收集交谈的信息,确定中心,推敲交谈的用语及顺序。

(2)选择合适面谈的时间和地点。

(3)善于察言观色、领略对方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

4.积极反馈

(1)及时把握好反馈的时机。

(2)富有逻辑性。

(3)描述为主、评价为辅。

(4)避免不利于交谈的指责性话语。

(5)适度,把握好尺寸。

5.有效说服

(1)运用动机激励法。

(2)运用居家优势法:邀请公众到社会组织所在地进行劝服,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支配能力。

(3)运用情景参与法: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在实践情景中改变公众的态度。

(4)运用个性吸引法:以公共关系人员个体的人格力量、智慧力量以及个性形象为主导前提。

(5)运用求同合作法:需求与公众一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经验,建立相互认同和互相尊重的气氛,促使公众接受自己的主张。

6.善待冲突

(1)明确共同面临的问题,并达成协议共同寻找共赢的解决办法,营造合作氛围。

(2)客观公正地分析双方需求,把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期望目标。

(3)寻求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案,根据指标评价并确定一个能为双方共同接受的方案。

7.善于妥协:但妥协要有原则、有条件,以考虑双方进一步合作为大前提。

8.容忍拒绝

(1)合理思考,调整心态。

(2)保持自信,不可气馁。

(3)冷静分析公众的要求和动机,必要时放弃自己的主张。

9.保持自信:自我意识;自我肯定;自我负责;自我理解;自我管理;自我期望;自我支持。

10.给予帮助

(1)提供能帮助公众探讨问题的范例。

(2)陈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供对方考虑。

(3)扮演公众角色,积极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

(4)提供建议要避免说教、评价和批评。

(5)要给公众明确的帮助方式和需要的时间。

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际交往对于事业取得成功至关重要。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与他人的相处关系的融洽程度。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个成功人士事业上的发展,都是得益于他所处的人群和所在的社会环境,即人际关系。只有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八面玲珑,才有为事业的成功开拓道路的机会。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很多商界成功人士深深意识到了人际交往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的作用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交往能力。”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你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已经走了85%的路程了。

其次,人际关系是事业发展的情报站。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拥有无限发达的信息资源,就拥有无限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而这些信息全部来自你的人际关系的积累,人际关系有多广、人际交往能力有多强,决定了你事业发展的平台有多大。

再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给自己支持的“贵人”,而这些“贵人”完全来源于自身平日人际关系的积累,也许在不经意间,你的贵人就出现了。在关键时刻他能够给你支持和指导,能够在危难时刻助你一臂之力。贵人相助确实是每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宝贵资源,贵人可以一下子打开我们机遇的天窗,让我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直接奔向通往成功道路的快速通道;贵人可以大大缩短我们在成功之路上奋力奔跑的时间,提升我们成功的速度,缩短我们成功的时间,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离成功更近一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公共关系学论文:浅谈公共关系学科在高职学习中的几点作用

高职教育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高职教育也从当初简单的技能培养,转换成新时代高标准多方面人才的培养。在高职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科占有一定的地位,公共关系学科是一门多边缘多元化科学。追溯我国的公共关系的历史,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展开的,其中经历了从没有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分散发展到渐进式规范,从单一的模仿到逐步开拓创新,从曲解误导到理解宽容的艰辛历程。我们的公共关系虽然年轻却在发展过程中收获颇多。社会的稳步发展、国家的开放包容、教育的普及惠民,这一切的形式都在时刻提示着我们,公共关系这门学科向高等院校开发迈进是具有发展的必然性,也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需,也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学习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公共关系的含义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他产生于20世纪初美国,因为美国当时已经具备了开放自主的商品经济形式、比较规范正统的政治形式和相关技术理论条件的支持。在19世纪末,美国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催生和促进了当时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这其中一种较主流的思想就是艾维.李的主要代表企业的发展利益,并且从中取得一定利益收入的公共关系职业。而爱德华.伯纳斯则是另一位公共关系的导航者,他编写了《舆论明鉴》一书,使“公共关系”真正成为了一门学科。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美国第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从事公共关系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厚的实际经验,并在大学教育中推广实施公共关系为正式课程,成为现代公共关系学科的奠基人。

我国的公共关系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将近三十年,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1)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1986年):公共关系学科进入中国初期,都是模仿和拿来主义,这期间并没有形成我国系统的公共关系思想理论体系和操作模范规范,而且模仿国外的公关理论和操作守则占领了国内的公共关系主流思想。(2)自由发展时期(1986年~1993年):这个时期的行业协会人才辈出,公共关系协会于1987年6月建立,此时出现了职业网络化,与此同时,公共关系的各类出版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期间的公关学术成果推广和发展比较迅猛,公关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活跃于各大公司和职场培训会场,教育范围及层次出现多元化,国内外公关市场开始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由此我国公关职业的市场化正走向国际公关市场。(3)成熟发展时期(1993年至今):公共关系事业经过近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冲击,开始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从伊始阶段仅限于服务性行业,逐步进入到各形式各阶段的商业企业和经济实体企业,并已发展拓宽到各种社会组织和各形式的企业行业。这些组织,有的内部相继成立了具有公共关系功能的机构和部门,有的在己有的机构中新添加了部分公共关系的功能,这些都说明了组织领导者越来越重视运用相关公共关系的手段,来塑造自身组织的良好形象的发展。

同时公共关系学科在高职教育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了部分专业的完整性,对我高职学生的教育存在着必要性。

首先,公共关系礼仪的学习和运用能够大大提高高校人的形象。高职教育中,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同时大势所趋的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是校园里最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跨进了大学校门,而大学也因为有了学生的存在和交替,才得以维持大学的生命,活力和朝气蓬勃。因此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是大学必须担当的责任,培养他们成为多种能力共存高标准动手能力的大学生是我们的准则。在大学里最普遍和日常必要的工作,便是教给学生各类理论、实践知识,教会学生把所学的运用于复杂的社会实践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教会他们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当然除此之外大学的职责还包括了关注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发展,督促学生的思想进步提升,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其次,公关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要培养良好的公关意识,要把全员公关的理念深入到日常工作中,这样学生们就会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主人翁的使命感。公共关系学科就非常有必要在课程体系中存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公关服务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公共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若要达到状态较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就必须依靠企业的员工也就是现在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学子们有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学生都能重视公共关系工作,意识到个人对于组织的影响,意识到将来工作中各种技能知识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从自身一点一滴做起,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公关意识的培养。正确的公关意识一旦形成,就会自然地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中,也就是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全员公关。

再有,公共关系学科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延展,这些都有助于开发高职学生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其实公共关系在组织里的发展己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学生学会并善于运用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到将来的工作中去,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在企业组织中,公共关系可以提升和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企业还可以持续不断的向外界传递一些正面的讯息,传播正能量。同时通过公共关系部门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可以提升,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可以得到加强。综上可知,对于加强学生的公共关系课程内容的培养,是非常有助于他们之后面对工作中的一些困难的解决。

以上就是我们所分析的高职教育中公共关系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公关意识,团结协作,同时把这些遇到的一些问题向他们提出,集思广益,发动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在将来的职场中得以应对。这样公共关系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才可以凸显和运用。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