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3 04:46: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中学音乐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理想中学校音乐教育

这是一所普通中学,有高中、初中二十个左右班级,学生千余人。

这里有四位专职音乐教师,男女各二。他们都是从音乐专业学校中培育出来的,也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他们的志愿只想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并有不断“充电”的习惯,四个人拧成一股绳,配合得非常默契。

四位教师的钢琴视奏能力及演奏水平均还不错,也有一定的中外音乐欣赏能力和理论修养,每人都会歌唱一些艺术性较高的中外歌曲,且感情很深邃,风味较浓郁。他们也能演奏一两件中西乐器,如提琴、长笛、黑管或二胡、琵琶、筝、扬琴、笛、唢呐等等。因为各有一专多能的音乐复合特点,故四人常常举办音乐会,节目有独唱、重唱、独奏、重奏(中西曲目均有),不过多以著名的中外小品为主,易于诱导学生进入音乐艺术的门庭,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浸润。他们认识到教师的“现身说法”极其重要。

这样的音乐教师阵营,是校长在聘请教师时心中的一个谱,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所选择,或经过一定时间的考验后,把合乎条件的尽量续聘。为了教学,不讲人情关系,因为办好教育的核心是师资水平。

除了这四位音乐专业教师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中,也有对音乐艺术的特殊爱好及修养的。有的擅于古琴,有的擅于京剧、昆曲或其他地方戏及曲艺(如弹词、大鼓等等),他们也是学校中搞音乐活动的积极分子,如参加合唱队、器乐合奏或在音乐会中参加独唱、独奏等节目,有的也会在平时对学生进行音乐单项的辅导。实际上,他们也是业余的“音乐教师”,因为琴棋书画的业余爱好,本身是几千年来我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在自娱又娱人的过程中来实生活。

学校里有两大间相连的音乐教室,中间用活动的木板或能隔音的厚幕布相隔,便于必要时两房打通能容纳多一倍师生听课或听音乐。因为这里是全校的音乐活动的中心。在平时,则可以两间房分开进行小型音乐活动,如一间在进行合唱,另一间在进行器乐合奏;或者一间在作音乐讲座,另一间则在举办音乐欣赏活动。总之,相当灵活。

音乐教室里有能高低活动的五线谱黑板。但不用粉笔,而由教师用按钮操作或书写,黑板上就会显示出音符及文字,五线谱也可任意缩小或放大。所以,称之为黑板、实际上是极其灵便的电子屏幕。

两间音乐教室里都各有一架钢琴,除此,在校内还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又有隔音设备的几间琴房,平时供学生练习钢琴用。并有可供四重奏或丝竹乐练习的琴房多间。这些大小不一的琴房也可兼作小型音乐欣赏室,故每一室均备有各种音响设备,如CD机、VCD机、多媒体等等。

在音乐教室及大小琴房里,挂满了印刷精美的音乐图片及示意表。如中外音乐家挂图、中外乐器简图、中外名曲曲目简表、中外基本音乐理论简明图解、中外音乐发展历史简表------,这些图片经常更换,使学生不断地从中获取知识,以及得到最新中外音乐动态的信息。

大小琴房及音乐教室中均备有常用的中西乐器,以及各乐器的练习曲集及入门指导书籍。VCD中也有指导如何入门的各种技巧手法及诱人入门的简短乐曲片断。供学生们自学,必要时也可请教老师指点,或由老师请校长擅长于此的人士作指导。

另有一间“音响资料室”,储藏着中外乐曲的CD、VCD、DVD、磁带等等,科学地编了号,并由专人管理(由师生轮流),供师生借去欣赏聆听,且备有乐曲的简单介绍及欣赏指南(大部分是音乐教师自己编写,以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这些资料大多由学校选购来,也有一部分是历届校友从国内外来赠送学校,也有家长们捐赠的。热门的名曲备有好几种版本(如同一乐曲移植到不同乐器中演奏,或同一乐曲由不同指挥家、表演艺术家等演唱、演奏),至于音乐书籍及乐谱,那更丰富多彩,且备有复印机供学生复印(只收成费)。音响资料室还兼任全校“背景音乐”的播放工作,使全校师生在16小时内始终能听到优美的中外音乐的小品,短小精悍,轮番播放,让学生在“一生、二熟、三爱、四迷”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滋润。同时,在长期的接触音乐之中,又无形中得到了音准感、节奏感、音色感、调性感的渗透,更重要的是“乐感”的无形感知。因为熏陶的力量是无穷的,“耳濡目染,不学而能”,正是艺术教学的良好途径及方法。当然,在某些学科需静静地给学生思考时,教师也可在这一学科教室内外暂时关闭“背景音乐”的播放。

音乐教室里的一角,有几个橱窗,里面陈列着中西乐器,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以及定音鼓等等,这是学校为师生管弦乐队的所需而购置的。另一教室的一角,则陈列着古琴、筝、扬琴、琵琶、柳琴、阮、二胡、中胡、箫、笛、唢呐、管子、锣鼓等等,这是学校为民族管弦乐队的需要而购置的。这些乐器有一部分也是校友或社会上热心人士所捐赠。至于学生自备的乐器,也大多集中在音乐教室里代为保管。至于琴弦、膜片,或其他消耗零件,则由校方供应,某些乐器不慎损坏,简单的由乐器修理小组在劳技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理,复杂的则送至特约的乐器修理专业单位修理,他们也每月一次定期到学校里来,为钢琴调律及整音,所以,这里的钢琴的音律都是相当准的。

这个学校所以有这些场地和设备,也是校长重视美育所致(还包括绘画、雕塑、工艺、体育、戏剧等等学校的设备),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具、教师、教材、教法又是四者不能缺其一的。虽然,学校经费并不宽裕,校长就采取“急需先购、逐步增添”的策略,同时千方百计争取社会资助。这样,惨淡经营,积少成多,才有现在这样规模。但校长并不到此满足,他还想扩大管弦乐队及逐步建立铜管乐队,他还提倡劳技与艺术课的合作,自己动手修理乐器及制造乐器,所以,这里某些乐器(如二胡、扬琴、月琴、筝、琵琶、转调笛等等)都在师生动手又动脑,模仿加创造中,一件一件地制造出来了(还包括画具、体育用具等等)。

这个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充分注意到美育的特点及性能,又充分注意到艺术教学的熏陶性及感染性。因此,它并不按班级集体听课的传统方式,而是突出“以欣赏为先导,以活动为中心”的形式来进行。即使唱歌、演奏、音乐基本常识,仍是在“美感”的前提下进行技术训练。且允许学生能“各选其好、各择其美”,教师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因场地、设备、器材、教师、时间的有限,学校里各班级的音乐课时是错开交叉的,只有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里,才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及体、美、劳活动。这时候,就是全校的合唱、合奏及共同音乐活动时间(如举办小型演唱会及比赛),至于大型音乐会则放在双休日或晚间,地点则在大礼堂。

虽然,音乐课是不考试的,也不严格计算课时出勤率,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兴致勃勃地争先恐后地来到音乐活动场地,来获取美的享受。所以,一到音乐课,学生们就会各选其好,各择其美地进行欣赏活动或乐器演奏,或参加合唱、重唱、独唱、独奏。只要参加过几次音乐活动,便会姜太公钓鱼直勾子,愿者乐意地自觉参加,并且“乘兴而至,乘兴而去,明日再来”。音乐教室好如一块磁铁,把学生爱美之心紧紧地吸引过来。因为都是“乘兴而至”,所以学习特别起劲,进步也极快,这正是心理学中指出的:“凡经过美感的、动过情的、感兴趣的印象最深,进步最快”,并且易于促使个性的发展。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因种种原因(如只重视知识课或为数理化争高分等等)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或不重视,那也不必勉强,并要相信他们会在同伴的影响下,逐步地来参加音乐活动,因爱好音乐艺术本身是人类共有的本性。不过教师仍应再检查教材及教法中是否尚有不合乎美育本意的成分,设法予以改进。如歌唱教材中是否尚有少情缺意,只有标语口号或概念语言充斥、形容词堆砌的歌词,音调无个性特色的千歌一味、百歌一格的共性化因素;如器乐曲教学中只着重于技术而缺乏能引导美感的情况;如只一味灌输不结合实用的音乐基本常识等等。

因此,合唱曲、独唱曲、重唱曲、齐唱曲,音乐教师都把关很严,除了篇幅较短外,歌词都是充满了感情、意境、形象,曲调个性也很鲜明,且大多是专词专曲的通谱歌曲(尽量避免一曲二词)。这样,在能打动唱者内心情感,引起共鸣的音乐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身心上有所感染,情感上有所触发,去憎恨谁、热爱谁。即使是政治上很强的、歌颂党和祖国的,也应该用情感来打动人,而不是以概念来说服人。如朱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句句是情,且块块有对比,层层有新意,起伏也很明鲜。这完全是根据音乐艺术的功能而确定,即音乐是表现人们感情的艺术,“以美诱人,以情感人”是它的特性。另一方面“(音)乐者(快)乐也”,它是通过娱乐来潜移默化地感化人的灵魂的。

除感情外,美和形象化的音乐也是引人入胜的契机,如合唱训练,教师总是以多声部时值较长的和弦轻声歌唱开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声的美(包括乐器),也不一定先从二部合唱再三部、四部分合唱的机械式理解秩序渐进。一开始,也可选用法国佛兰德作曲家拉索(1532—1594)的《回声》(八部合唱),这是似难而易的合唱曲,因为生活的联想(田野回声),又形象生动,起伏跌宕自然,对比明鲜,使学生兴趣盎然,似乎在合唱声中,大家都进入密林,大有宛临其境的感觉。这对锻炼学生想像力很有裨益。

各种声乐曲,在教材的安排上基本上是中西皆有,且曲曲风味迥异,尽量避免共性化、类型化的音调,以更多的获取乐曲的个性美。因为艺术是讲究“与众不同”的,同时也可让学生在感性上懂得中外古今有别,东南西北有殊,收放藏露有异,从而开阔了听域,增长了知识。对选择民歌作教材,更应该是曲曲经过词曲上的加工或改编,并配上多声部伴奏或改编成合唱曲,但需努力保留民歌的朴实和独特风韵的要素。应看到民歌风格的多样性与原始的粗劣性共存,往往有的民歌未经加工难以引起学生们美感。

未经考验的新创作歌曲一般不作教材,特别是中国人写西洋风味的歌曲更需慎重对待。对于外国经典性名曲,也要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填词或译词要非常美,富有诗意并口语化,更要有耐思和“藏一半,露一半”的含蓄性,直来直去,总不是佳作。

所以,四位音乐教师的演唱会,其乐曲及伴奏、歌词,都是艺术性相当高的中外传世名曲,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百听不厌。应该看到这些歌曲是有诱导性的,发人美感,又有诱有学唱的魅力,学生在动听、动情、感化人后,纷纷要求复印曲谱,借听音响资料,以及有迫切地请教师作辅导的要求。

在器乐的学习上,音乐教师共同地感到过去注意技巧多,注意乐感及情感的表现少;运用西洋教材多,运用中国民族风味的少。因此,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黑管等等西洋乐器的学习上,选用中西兼有的教材,并根据程度,曲曲均配有伴奏,尽量做到曲曲有轻重、快慢、疏密、明暗、高低、渐突的变化及对比,使之有表现感情的因素。在中国乐器的学习中,尽量选用有转调功能的乐器,在教材中也插入西洋乐曲,让学生懂得“乐器是工具”的道理。至于传统乐曲,大部分都有“初、中、高”不同程度的演奏谱,如丝竹曲名曲《三六》,就有“一引、一合头、一插花、一尾声”组成的浓缩《小三六》,然后加入“一引、二合头、二插花、一尾声”的《中三六》,最后才是《三六》全曲(均可独立演出)。对琵琶传统名曲《十面埋伏》,也可以“号角”、“排阵”、“鏖战”、“楚歌”、“结尾”分割,并稍加适合程度的整理,到最后才演奏十几段的原曲(这种根据不同程度的名曲教材,在西洋音乐中很普遍,如莫扎特的《星光灿烂》钢琴变奏曲,初学者用简单的“Easy谱”,然后进入稍深的《小星星》,最后才给12次变奏的莫扎特原作谱)。

几人一组,自由结合的独奏(有钢琴伴奏)、弦乐重奏、木管乐重奏、民乐小组奏,是每天都会在大小琴房中活动的,学生完全有自由选择更换乐器及乐曲,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及“多面手”的培育。因为教师们明确,我们是在培养音乐爱好者,而不一定将来个个都成音乐家。并明确能歌能奏的特色学生只不过是素质教育组成中的极少部分。全面的素质培育是智、德、体、美、劳(技)、创、群及世界观的综合。

音乐欣赏课的规模有大、有中、有小,也有个别聆听。学生自由参加,大型欣赏讲座则把两个音乐教室中间的板壁移向墙边。所谓讲座也只是以听乐为主,教师插入讲解,以帮助理解。欣赏是音乐教学的最重要项目,目的在给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和美的知识。同时,在感性上能辨别音乐上的正邪、高下、雅俗良莠、古今、中外等等。使进入社会及接触社会时,有一种音乐上的免疫力,不致被社会上低俗、庸俗音乐所俘虏,甚或去趋靡争痂,在精神上受到腐蚀。因为庸俗下流的艺术同样有潜移默化的熏染功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锣鼓小组在这个学校里有十几个,因音量很大,都被“封锁”在装有隔音设施的小房间内或偏僻之处,使不致影响学校宁静的环境及邻近的居民。锣鼓的音色组合及不同节奏的组合非常丰富,是节奏训练的良好教材,但都已实行“科学化了”了,即锣鼓谱均有每项乐器的节奏音符及强弱、渐突、快慢标记,同时又不废除传统的“锣鼓经”。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加,凡经过锣鼓练习的人,当他们视奏器乐合奏谱时,反应特别灵敏。不过不大会有长期只在锣鼓队里“栖身”的人。

鉴于我国音乐基本知识(乐理)百年来只把世界音乐共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缺少中国民族的个性部分,因此,四位音乐教师的教习都会实行“世界共性加中国民族个性”,并且是结合唱奏实际、化整为零地随需随学,而不是系统地集中讲解,或让学生像学数学口诀一样,死记硬背,弄得枯燥乏味。不过在一定时间里,也有几次集体参加的系统讲座,比较灵活。所谓共性与个性,例如中国调式并不限于大小调,而有宫、商、角、徽、羽五种调式;音阶也有移宫式的中国五声音阶及含降si的燕乐七声音阶;含升fa的(传统)七声音阶,不设导音的自然七声音阶;在转调技巧上,有中西共有的向宫音上下四五度的移宫,向宫音上下大二度的移宫,至于三度、六度的转调在中国极为稀见而西洋比比皆是;另如在节拍上,中国尚有“强弱弱弱”、“强弱弱强”、“强强弱强”等四拍子;“强弱强”、“强强弱”三拍子;“弱强”二拍子;每拍均强的“一拍子”;无固定节拍的“散拍子”;有“散唱正伴”的“双重节拍组合”------。并且举了大量实例来展示,使学生的知识更全面。至于对极少数学生要求学习作曲法、和声学的,则在个别辅导时也给予中国风味的旋法及和声的内容,不过教师在这方面要有不断学习及研究作前提。

音乐课还常常与戏剧、戏曲、曲艺、诗歌朗诵、舞蹈、武术、艺术体操相结合,并与这些艺术学科的指导教师合作。在“随需随学,急需急学”情况下,音乐教师也会在教学中得到一些知识,有些则需要从校外临时请一些擅于此项的能手来帮助。不过在平时欣赏活动中,也安排一些戏曲、曲艺、舞蹈的内容。在具体活动中,随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边唱边演,边唱边舞,并可作为音乐会的节目组成内容和形式的一部分。

虽然以培育音乐爱好者为目的,但绝对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根本任务。至于有希望及可能使个别可以培育成未来的音乐家的,要鼓励扶持,并能得到家长支持,给予时间、物质条件以及在社会上请音乐专家予以指导,但也要防止“只钻音乐,不论其他”的倾向。因为要在音乐上得特殊的成就,还必须有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修养,犹如金字塔,基础底座越大,其尖端越高。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素质教育下中学音乐教育的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和发展,中学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自动和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升中学音乐教育时效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音乐;时效性;策略探讨

中学音乐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学音乐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学音乐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的意义

中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文化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中学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中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其健康个性的塑造和养成。其次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中学音乐教学重要是针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情感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探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中学音乐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中学音乐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教学方法

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和执行者,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中学音乐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需要音乐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尤其是音乐专业知识,即教师自身所具备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赏析能力、音乐表达能力等,只用教师具备了扎实的音乐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最终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中学音乐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

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教学中形成了“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中学音乐教师要主动的学习和了解教育部出台的各种最新教育方针,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教学方案。一方面中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创作背景、过程的讲解,让学生探讨音乐作品蕴含的丰富主题和情感思想;另一方面,在进行音乐作品演唱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演唱,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学。

(三)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模拟情景

中学音乐教师要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围绕学生开展,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中学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性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着充分的了解,选择学生当下感兴趣的题材进行音乐教学,并引导学生抒发和阐述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学习心得,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引入合作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

合作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探讨,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目前合作教学在我国各学校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并在实际法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合作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共同努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意识,营造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现,合作教学的主题设置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并能够适当的拓展;班级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之见的差异性,实现各小组间整体水平的相近;做好课后总结评价工作,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工作,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深入的改进,因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五)建立教学考核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由于音乐课程属于“课外性”课程教学,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敷衍教学现象,为此中学需要建立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的音乐学习侵情况、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严格的考考核,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工作懈怠的教师进行头口批评或者记过处罚,充分调动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中学的音乐教学整体水平。

三、结语

随着现代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中学音乐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整个水平和效果,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

摘要: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部分,起着很大的作用,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和音乐节奏,还可以让小学生对世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其背景下,世界是美好的,欢快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对真善美有了一个健康的认识,才能让他们快乐的,健康的成长。但是在现阶段中,有些老师不大注重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从而导致小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本文通过研究现阶段下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并根据其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生;现状;激发和培养对策

音乐,作为陶冶情操、追求真善美的途径之一,在咱们的素质教育中占重要的部分,它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是我们生活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因受到教育体制以及教师素质的影响,使小学生对音乐教育失去了兴趣,从而不能很好的受到美育教育,培养音乐细胞,培养感性的素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对于咱们教育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现阶段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真善美,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不同,有的偏向于进步,有的却偏向于进步,所以,为了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己培养人们的感性素质,国家吧音乐教育纳入了小学生教育当中,目的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美德,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但是,在现阶段中,有些教师仍按着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小学生,他们把理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课堂的枯燥乏味,自己教师的古板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导致在追求真善美,追求感性素质,追求正确的三观道路上缓慢前行,这妨碍了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妨碍了国家教育的发展。

2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教学方式:一个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否正确,决定着学生是否对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他们通过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让小学生们了解音乐,已达到他们教学的目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小学生由主动变成被动,从而导致小学生们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天生好动的,他们自身孩童般的天性还没有蜕去,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就得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这样小学生们才会逐渐对音乐感兴趣。(2)开展创新性活动,让学生从乐中收获快乐:小学生是好动的,是活泼的,他们不甘心与一整节课都一动不动的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偶尔会说点悄悄话,又或者做些小动作什么的,这时候如果音乐老师强行让学生做好,或者批评他们的话,他们就会觉得这个老师很严肃,从而也会对这门音乐课不感兴趣,因为小学生的想法很单纯,不想咱们大人一样,会思考很多。所以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多开展些创新性活动,比如同学之间互唱,歌词接龙,又或者老师可以放些欢快性的歌曲,让同学们边跳边唱等等,这样不仅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心里,同时也让小学审核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且还提高了课堂的效率。(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唱歌比赛,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当大人评价小孩时,往往会用到“人小鬼大”这个成语,意思是说这个小孩胆子大,调皮,但是他们殊不知在小孩的内心世界里,还存在着小小的害羞,又或者是胆怯,也往往是因为这个,他们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音乐是一个很好展现自我的一门艺术,通过他,可以把我们的快乐、我们的悲伤表现出来,它是我们释放情感的最好方法,所以教音乐的老师们,要鼓励小学生们参加学校,又或者是其他机构举办的唱歌比赛,成功了会让学生们获得快乐,收获掌声,对音乐不仅产生了兴趣,也有了感情;失败了,会让他们感悟人生,对人生多了几分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这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教导学生,让学生从失败中成长。(4)课间一首歌,精神百倍升: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无处不在,除了课堂上教小学生学唱歌曲意外,学校方面也可以在课间的时候给小学生们播放欢快的乐曲,或者是他们熟悉的歌谣,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让他们身心得到一个全面的放松,准备迎接下一堂课,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受到音乐的渲染,从而导致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3结语

音乐,它是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而小学生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细胞,缓解学习中的压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1]。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运用课堂上的时间,以及充分了解他们的喜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创新性活动,让小学生们对音乐感兴趣,从音乐中收获快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败家音乐活动,这样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对人生多了几分认识。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多元音乐文化环境下中学音乐教育分析

在当今各类时尚元素均跃跃欲试涌动着的大潮中,音乐作为一个一直盛行着且不可被替代的因素也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音乐方面的教育也成为我国多面教育的重点。对于学习众多分支组成的整体音乐,主要是在对学生进行本土民族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并尊重其他民族的音乐,这样在保证同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更能渗透给学生更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取各方之长,弃原本之短的更加适合当代音乐产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主张在整个音乐教育的大范围之中,同时解除对其他民族音乐类型的抵制感,培养学生掌握多类型音乐的能力,使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环境下面音乐时作为共体所存在着的,同时这样积极、开放的环境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间看到并发展适合自身的音乐类型,更可以提高自身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到其中优秀、积极的内容,并融入到自身的音乐理念当中。

二、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好像在人们的固有印象当中,中学阶段音乐课就是教授同学们唱歌的课程,而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也往往迎合着这样的想法。而仔细看来,当代背景下面的多元音乐是欣赏、创作与学习并存的,而教师应当在课程中间更加强调出来音乐整体赏析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全面了解。单纯的歌唱方式或者相关技能的单一传授会在一定范围当中制约同学们的理解与灵感激发,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会使得音乐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其中有关于民族方面的学习也应当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西洋乐是很符合当代音乐发展规律,但是很多音乐韵律及谱写思路均是来源于各民族最原本的音乐本质的。此外对于音乐乐器的学习也可使得同学们更快掌握音乐学习的套路,至于乐器的选择,大可以古代、近代、现代并重,毕竟多元音乐文化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随性和个性的发展。

1、传统音乐教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决定了在文化构成方面,我们是多元化发生并兼容着共同发展的。理所当然第一步便是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同学们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领悟力,这样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课堂以及教学实践当中逐渐培养。比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个民族的乐器、流传下来的音乐圣典、独特演奏方式等都是我们自然感兴趣并且愿意理解甚至经过学习可以掌握的地方。形象与音质的演奏往往是最吸引同学们的所在,它们在不断变更着的历史的长流当中被存留下来成为我们都敬仰着的民族感非常强烈的珍贵之物,当然值得我们视若珍宝反复学习并在其中感受到多元文化发展对于音乐方面的影响。当然,蕴于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更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除此之外,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学音乐教育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发进行音乐学习,以主观的角度学习音乐,最大视角发挥自身对于音乐的敏感性。

2、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

本土音乐的定义同本土人是一样的,指的是融合于当地居民日常与历史。在其中不断相互融合并发生发展起来的,独具当地风土人情气息的音乐,它融于人们的生活,也能诠释相关一起发展着的历史内容,是整个地区的精神表达。在教育教学当中,采用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血神对本土音乐有一个更加倾向专业方面的认知,更是课堂、提高同学情商提升学生的本土意识的大好方式。

3、贯穿世界音乐范围的教学

音乐的学习范围与内容是广泛并且宽度与深度并存的。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学习同样也是世界各地民族与当地各类型音乐的整合体。就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对西方音乐的鉴赏,其中缺乏的是世界更多其他民族音乐的类型也理论,在当代多元教育的体系当中应当上面应当加强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同学才能以自己的眼睛和对声音的判定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当然,应用于其中的方式方法我们大可运用越来越方便的网络技术,来引领同学们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这样不仅是帮助同学们拓宽对于音乐界面的了解,也包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面的一切风土人情。

三、在多元音乐环境下进行音乐教育的意义

对于国内而言,我国本身就是融合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本质;同样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着的同样是各类文化、音乐、生活场景并存着的状态,所以对于在多元音乐环境下面开展音乐教育是符合我们自身程度又能走上更高台阶的方式。在其中建立的同学们的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分国家与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建立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音乐上的开放视野,这将是让音乐永葆活力、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要真正建立多元音乐文化,打破常规的呆板教学模式是必经之途,在此会经历各种艰辛阻挠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促使我国中学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四、总结在中学音乐教学之中,要融合国内外、各民族的有关于音乐方面的精彩所在,再多元化、多文化的音乐教育背景下面开阔眼界并且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音乐道路,进而有利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卜田君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教学分析

摘要: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合唱基本能力;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合唱比赛机会,增强学生合唱经验。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

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陶冶学生的美学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音乐学习中,合唱教学是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从目前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一等不足。所以,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中,中学音乐教师要从这些弱点入手,突出教学重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和合唱学习的兴趣。

一、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合唱基本能力

合唱需要众多学生的互相配合,其中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都对合唱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合唱中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具有较强的个人演唱能力。因此,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学生个体音乐水平的培养。具体来说,对学生个体的音乐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声练习、音色训练、音准与节奏训练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对个体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合唱中能够在这几个方面做到统一,从而提高合唱表演的质量。在发声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长期存在的错误的吸气练习方法。为了保证学生在合唱中能够保持气息有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将气息控制在腰部,使用腹部呼吸换气;在音色训练中,教师要关注合唱中每位学生的音色表现,从而找出在合唱中哪些同学的音色是与整体协调的,而哪些学生的音色是与整体不协调的,并纠正这些学生的音色,使其在整体合唱中趋于协调;在音准与节奏训练中,首先教师要合理地划分声部,使各部分的音色能够与声部相平衡。在这部分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多借助一些乐器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让学生多进行相关方面的练习,从而做到不断提高。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合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也相对较难把握,所以在中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样化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拓宽对合唱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合唱的感性认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多为学生播放一些合唱表演的视频,既可以是合唱比赛的视频也可以是一些节目中的合唱表演,但是要注意播放视频的质量。教师要为学生多选取一些高质量的视频,比如国内合唱大赛的视频或者一些重要节目的合唱视频,这些视频无论是在演员的演唱神态还是演唱技巧上都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和学习性。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些视频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如何在合唱表演中做到“美观性”,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一些合唱表演的技巧或方法。同时,观看这些高质量的合唱表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其次,合唱表演是一个整体,每个个体都要将自己融合到整体之中,并非每个个体做到最好,整体合唱效果就可以做到最好。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使整体效果达到最好。为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一些课堂小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你划我猜”的游戏,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根据屏幕上的歌词进行比划,也可以哼出歌词的前两个音调,背对屏幕的学生要根据搭档同学的表达猜出歌词。在每次做这一游戏的时候,教师都可以随机任意分组,最好让班级中两两不同的同学都能进行合作,而不必固定搭档。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合唱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高默契程度和合唱水平。

三、提供合唱比赛机会,增强学生合唱经验

虽然平时课堂的合唱练习必不可少,但是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合唱比赛的机会更加有利于学生提高合唱水平。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赛实践。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中为学生定期准备几次合唱比赛,在每次比赛之前一段时间将班级中的学生随机划分成人数相当的几个小组,由这些小组在课下进行练习,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在每次比赛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其在合唱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同时也指出其一些不足,使学生通过班级内的小型比赛不断增进经验。另外,学校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合唱比赛的机会。例如,学校可以每学期举办1-2次学校内的合唱比赛,或者也可以同其他学校联合举办合唱比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比赛经验,使学生在合唱比赛中得到更快的提升。合唱教学丰富了中学音乐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合唱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自身的音乐能力,还要注重整体之间的配合,实现整体的最佳效果,这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所以,中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合唱练习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作者:宋瑞敏 单位: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学音乐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

1.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音乐教育理念落后

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学音乐教育理念十分滞后,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音乐教育课时被占用。为了给“主科”更多的教学时间,音乐课程往往被取缔、占用,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其二,教学课程本位化严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往往局限于音乐领域,缺乏学科之间的串连,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用有限。其三,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一些学校的音乐教育完全是“以教材为本”,忽视了学生、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导致音乐教学过于死板,缺乏生命力。正是这些落后的理念才导致以往音乐教育的不堪局面。

1.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要确保课堂教学质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全情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与体会之中。而当前中学音乐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局限于教材,缺乏灵活性。音乐课本是丰富多彩的,具有较强的自由性、欣赏性,教师教学的时候本不必拘泥于教材。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以教材为本,不考虑学生感受,从而引发一个矛盾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是却由十分反感音乐课,单一、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戴上了枷锁,不但限制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为学生带来了困惑、无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1.3师生互动较为缺乏

教学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中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他们喜欢音乐课,对音乐存在一个美好的梦想;他们渴望教师能够与他们互动,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但是在如今的音乐课堂上,流行色彩被很多教师排斥在外,在不了解学生需求的情况下,盲目开展音乐教学,结果自然是“曲高和寡”。

2.中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如上所述,中学音乐教育尚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如下策略:

2.1更新教育理念

针对中学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保证音乐课课时。很多学校音乐课课时被占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该按照课程安排,保证音乐课课时,避免其他“主科”的占用。学校教务处应该派遣专人监督,避免学生音乐学习权利被侵害,对违规占用音乐课时,却无正当理由的情况,应该加以惩处。其二,开展开放化教育。音乐教育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常识,而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则未能开发这些资源,一味截取音乐课相关部分予以讲授。实际上,这割裂了事物的联系,是片面的教学观。学科之间的关联,知识之间的衔接,本是加深学生理解,促进知识升华的捷径,而教师的“片面化”教学选择,却让学生丧失了一次升华的机会。其三,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应该结合时代特点、社会发展特征、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一些活泼、与时俱进的音乐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2.2丰富教学方法

当前教育的方法过于单一:教师传授,学生模仿,笔试考核。这样的教学方法缺乏情感教育,而音乐教育最为看重的就是情感教育,没有感情、没有想象、没有情怀的音乐,理论知识再扎实也像是一张白纸。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审美,局限于教材,限制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不语学生交流、互动。那么课堂是死板的、学生是死板的,久而久之,教师也会变得迷茫、彷徨。为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更俄为多元的教学方法,诸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学习法、情境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为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如此,才能让音乐教学变得灵活、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2.3加强师生活动

长久以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庸,课堂参与性极低,限制了学生的审美开发、智力开发、能力开发。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教育就像是一潭死水,不会再有那令学生向往的“漪沦”,而这对学生在音乐道路上成长的可能性、能力无疑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教师教育是为了育人,而拘泥于“教师本位”却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教师要深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满足学生的合理、阶段化的需求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基,使其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结以往中学音乐教育理念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师生互动缺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中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作者:郑荣清 单位:江西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学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1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可以激励人们正确看待学习,看待人生,更好的调衡感情,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影响很多很多的人;通过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理,让人学会真诚;音乐可以唤起人们心底最深处的爱心;音乐更是一种的美的体现,蕴含了爱,音乐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唤起人们内心深入的爱心。例如:中学生很熟悉的《摇篮曲》,就能很直接的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体贴和百般呵护;一首庄严雄伟的《祖国颂》就能激发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河大合唱》的推出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更好的激烈着人们,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完全看到一部优秀的音乐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即使在今天欣赏这部作品以后,依然会有澎湃的心情。欣赏和理解一部好的音乐作用,可以让中学生在触景生情、借物咏志的音乐旋律中,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1.2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音乐的刺激,激发学生创造性认知情感。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会随着丰富的情感和充分的想象、以及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内心潜能。颠覆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互动教学,融会到音乐教学中,更好的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展学生的欣赏能力与道德意识,促使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能更好的去学习、欣赏、创造与表现,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更好的心理结构,从而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移情和创造的活动,获得美的体验、智的启迪。

1.3提升中学生的身心素质

社会在不断进步,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通过不同的类型的音乐作用的欣赏,加强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鉴赏、理解以及表现、创造能力。音乐是需要经过试听来影响人的情感,从而直接改善人的心灵,在音乐美感的影响和享受的过程中,让情感得到更好的升华,净化心灵,从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动力。中学生才能真正的健康,从而让生理健康与心理、径山寺的健康真正实现和谐统一。

2.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引导作用

音乐教育所蕴含的价值体系为个体行为提高了更多的依据,引导个人学会正确认识,更好的处理个人与学校的组织关系,将个人的行为引导学校的大纲上来,促使他们能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2.2凝聚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关系到师生是否能形成凝聚力。音乐教育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大学生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通过作品或教材的主体思想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个更好的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萌发一种精神,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使人进步。例如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合唱、合奏及歌咏比赛等活动,参加合唱、合奏的中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时间训练达到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音、整齐的速度与力度,形成统一的意识、集体合作的情感。才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协调统一的集体主义的团结精神,加强师生集体的凝聚力。

2.3激励作用

校园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的精神动力,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使学校成员随时保持高度的奋斗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获取更多精神需求的满足。

2.4辐射作用

音乐教育的辐射功能是音乐以它的方式来传播,在想师生教育、影响的时候,也会辐射到周边的社会环境,通过这样的辐射过程可以更好的塑造校园形象,培养更好的人才。

2.5控制作用

中学校园文化具有很大的心理制约精神力量,是学生一定要受到必要的约束,从而促使个体行为能更好的符合共同准则,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6美化作用

人类的精神生活都在不断的追求美,美感是一种健康、高尚的愉悦质感。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音乐艺术的价值,达到启迪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目的。通过音乐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然后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能力和高尚情操。例如在学校进行“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这类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什么是交响音乐,是什么民族音乐,亲身领略到作品中的美妙旋律,积极发挥社团文化的能力,利用开展知识性、娱乐性、开创性于一体的文艺活动。打开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对美丑的分辨能力,以美促德,通过高尚的音乐艺术中潜移默化地美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将行为更好的美化、培养文明用于的能力、提升仪表,用音乐去陶冶学生的心灵。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各式各样的文化进行支持,学校本身具有文化传播积累和创新的主要阵地。当今的学生具有很高的求知欲望,有很多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有较好的社会基础科学和自然基础科学的只是。将音乐教育放到整个社会的背景下,从文化、历史、哲学以及从社会的不同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掌握、领悟,让学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更好的认识音乐,明报音乐知识的重要性,通过音乐认识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精神内涵,音乐教学也实现了它的使命,产生了最佳的审美功能。从而让音乐教育能与多样化的文化完美结合,让音乐文化逐渐的融入到其他文化领域中去,相互相成,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构建健康、全面、科学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能更好的发展。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一、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

目前的音乐教学课堂上,由于部分学校受条件制约,无法提供基本的音响设备与多媒体装备等,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音乐的吸收能力受到限制,无法做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部分学校在音乐教学方面对流行音乐也缺乏客观正确地认识,导致新时期流行音乐的教学应用功能滞后,无法发挥其教育任务,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较大影响,无法引导他们在对真诚、自然之美的渴望中对人生的真、善、美有较好的认识。

二、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教学影响

(一)流行音乐教学的启迪作用

音乐教育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从本质而言,它是教育教学中文化教学所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对知识的吸收能力。音乐还可以间接地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在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对音乐的鉴赏性,教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性。利用流行音乐进行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感知能力来说,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提升创造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二)流行音乐的流行指引作用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符合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接受与认同,对学生的影响较为积极,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课堂上的氛围放松愉悦,学生容易接受音乐知识,同时也更有情感共鸣。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认知之外,还应该强调其情感共鸣,才能体验到音乐情感,加深对音乐的整体体验。

三、创新性音乐课堂的对策研究及建议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学模式也相应做出改变,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建立以生为本的创新化课堂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实行创新性的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当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革教学。例如,从前的音乐教学多数以学生欣赏音乐,聆听为主,但现代教学理念提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现代的创新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参与音乐设计或者进行节奏模仿,由于学生对流行音乐较为熟悉,课堂上可以进行打击乐训练等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流行音乐的主要功能在于它的娱乐性,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平衡健康的心态。流行音乐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加之利用其内容具有通俗易懂的优势,可以更明确地表现出现代人的情感生活和心理特征,教育者应该用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科学地看待流行音乐,并用创新的思维巧妙地利用并应用在音乐教学之上,教师要具备音乐教学热情,构建好完善的音乐知识体系,作为教学课堂上的引导者,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善于引导与端正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教学创新改革主要体现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研究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方案,明确在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流行音乐进行音乐教学的作用。学生会逐渐进行自主探索和体验,在参与中形成意识和习惯,端正对音乐的审美观和价值感,逐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方玉华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三十四中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乡区中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和主要科目的教师都不重视音乐教学,觉得音乐教学无关紧要,对学生没有什么作用,造成音乐教师地位不高。音乐教师也总觉得自己价值不高,所以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音乐课也是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或挪用,音乐课可有可无。很多评优与音乐教师无关,很多音乐老师不得不改行教授其他课程,致使音乐师资严重浪费或流失,从而严重制约了音乐学科课程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虽然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把课程管理和发展纳入了评价体系,这对于音乐教学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的实施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与加强。

乡镇中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完善的音乐考评价制度:通过合理政策,音乐教育才能深入乡镇中学。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应该把音乐放入考试的选考科目,这样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地位,也有利于培养音乐人才。变革思想观念,从根本上重视音乐教育,要不然音乐在乡镇中学的教育就不能得到基本的保障。

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看清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作用: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现在、未来发展的需求。不能以现在成绩论英雄,忽视学生的音乐需求,忽视他们基本素质的要求,而造成他们只关注学习,不关注自身综合素质是发展,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体验,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和自信心,这是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学生性格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伦理观,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音乐教育在以前的教学中仅仅是作为技巧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细胞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和我们的素质教育相辅相成。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追求,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体会身体和心理的完美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协调性的培养,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完美学生的教育事业和助于学生的健康培养。

完善乡镇中学音乐师资的配备,优化音乐师资的结构:音乐教师是传授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优化音乐师资的结构,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作用,才能有效进行音乐教学。由于乡镇中学师资不够完善,教师积极性不够,通过完善师资配备和音乐教学设备,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气氛,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炼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音乐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根据乡镇中学的学生特点,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准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案,更新教学理念,力争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利用多方面的渠道,一起体验音乐,达到有效沟通,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总之,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多技能的,需要各种素质,音乐教育是发展学生艺术教育方面才能重要手段之一,要把音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这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要的目的,也是提高乡镇中学学生综合素质所提倡的。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学生将来,实施有效的音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素质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焦点,根据音乐的优势,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结合,最终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就是追求和谐发展与个性特色的完美统一。

本文作者:邓娜 单位:广东徐闻县徐城中学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学音乐教育感想

观李存老师上课有感李存老师的课,蕴涵了丰富的先进教学理念,可以说是体现了当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典范。其深入浅出的授课,给人以自然、流畅、耳目一新之感,予人以无限启迪。这些特点,主要体现于他的贯穿始终的“生成式”教学方式。“生成式”教学的主要表现,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授课要求,随时地生发出某些内容或环节,这些生发内容是即时的、活性的、新鲜的。“生成式”教学,使得课堂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展开,让定型的课堂与鲜活的生活相连。

这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同,它是一种依靠丰富的教学经验、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教育教学智慧而形成的课堂调控能力,是建立在整个课程理念基础之上的高层次、高境界、超水平发挥的教学能力。生成的教学形态来自教学的主体与客体,它是互相建构的,其缘起与呈现有来自语言的,即学生的回答和疑问;也有来自眼神交流的,即学生的学习神态;还有来自教师的直感的、有感而发的激情和灵感。最后这种互动是综合的,也是教学上的一种高境界,它能调控教学的整个过程,使课堂真正达到互动的、生活化的、体验性的理想状态。生成式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师以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崭新的互动式和生成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共同研讨者;在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极大限度地释放求知欲望,由此而引发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是高涨和高效的。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几乎全部的知识吸收来自教师的生发式的提问、启发、引导、组织和协调,来自于学生的积极思考。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由此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体会到了自然而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方式。这种自然化、生活化、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将会对今后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生成式”的教学并不是毫无准备的随心所欲,可以离题万里、随性随意地发挥,而是需要更精心的思考与准备。这就使得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既要有既定的理性思考和设计,又要有随时迸发的睿智;既要依据教材和深入挖掘教材,又不单纯依靠教材和教参;既把教科书当做学生的“导游手册”,又能引导学生领略到音乐真正的“山山水水”。

我们在生活中的许多语言和行为之所以精彩,正在于它们不一定全是既定的或事先有模式、有样板的,所以,本应美妙无比的音乐课,更没有理由要上成那种刻板单调、既定既成的“八股”。谈音乐课程的功能关于中小学音乐课不被重视的话题由来已久,音乐课所遇到的许多困难好似也经常纠结于此,许多文章从历史渊源、教育现状、教育观点及现实困难等诸方面无不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刻而精辟的分析,对全面提升普通音乐教育地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从音乐课程本身的功能出发来探讨音乐课的重要性,也不失为是一个更贴近音乐教学实际,更具说服力的另一切入点。每种学科在教育功能上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如语文学科主要培养表达能力,数学学科主要培养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等。谈到什么是音乐课的主要功能,并不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如审美、美育功能等。但更有不少人认为,音乐本身就是愉快、轻松的,不就是唱唱歌嘛;在生活中,充其量是一种可多可少、甚至可有可无的技能和知识;作为课程,音乐课不过是其他课程的补充或是文化课学习过程中的“调味品”。诚然,音乐有娱乐、愉悦等方面的功能和效应,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若站在整个课程的高度来审视,音乐学科的设立绝不是一种“陪衬”或“门面”,音乐教育对于育人,有史以来就是举足轻重的,音乐的主要功能也不只是用来“放松”的。如果我们音乐教师自身不去更正这种片面的认识,而是流于对音乐和音乐教育那些肤浅和庸俗的理解,甚至有意无意地带着这种观念去实施教学,那么,音乐课真正的功能与地位必然会因受到轻视而被贬损,我们音乐教师自身的地位自然也很难摆到应有的高度和位置,这样一来,音乐课不被重视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一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育人作用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育地位上应该是平等一致的,而音乐教育独特的、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更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纵观音乐发展的历史成果,其中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和骄傲。在各民族和国家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的传承上,在激励进步、传播文明等方面,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音乐中,就有着非常经典的音乐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精神的一座丰碑,并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黄河大合唱》在表现抗日战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分量”上可谓是“重量级”精品。而西方音乐历史中的贝多芬、莫扎特众多音乐大师们的音乐作品从来就不是为了单纯的“娱乐”、“放松”而创作的,更不是只为了给生活添加点可有可无的“佐料”而诞生的,而是从形式到内容,无不体现了感性和理性的高度统一以及缜密的逻辑关系,因而其育人的功能和价值,也是不可替代的。

那么,又怎样进一步认识音乐课的功能呢?

1.音乐能教会人什么是爱。音乐作为情感艺术,其传达的感情多为正面的。爱的情感,是最具正面性、普世性和永恒性的。诸多的世界性音乐经典作品中,都传达了一种大爱。因爱带来的情感愉悦,应该伴随于整个学习的全过程。

2.音乐能带来秩序感。音乐中的秩序(如音乐中的各种法则)可以说是宇宙、社会、道德秩序的缩影,学习音乐,能潜移默化地使人接受一种有益的秩序感。

3.音乐能培养思维的精确性。在学习和表达音乐的准确性时(如节拍的规律、节奏长短比例的精准、音程高低的精准等)可以培养精确的思维习惯。音乐在养成思想上和精神上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4.从音乐中能获取心灵的自由。美妙的旋律给人所带来的想象能够在人心中无限地展开和放飞,它既是无形的,也是随“形”的;既可以有特指,又可以不受制于任何条件,因而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功能问题要有清醒、正确和充分的认识。应该怀着对音乐教育的崇高感,以高度的责任心,庄重地、自豪地站在新课程的讲台上,引领和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共同走进奇妙的音乐世界!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剖析高中音乐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

音乐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要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宽松的环境。体验是每一位学生成长过程必须的,只有在参与中才能体会成功的欢乐,体验展现自我的自信,体验有所合作的趣味。参与是为了体验,体验是为了发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恰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当前的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对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传统的教学过程,由于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严密性,过分注重教育结构的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就会导致一方面学生参与甚少,另一方面由于忽视学生参与,所以教师对学生兴趣热点、所思所想不甚了解,往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唱、学生跟,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弹、学生唱,这样的教学结果可想而知。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不研究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我们的思维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活动,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能针对教学的内容,以游戏、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爱的方式参与活动,这样的效果将会理想得多。学生会因环境、集体成员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适应,也会因学习任务、方式的变化而产生困难,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成长与发展上有稳定性和渐进性的特点,我们的教师如果不研究这些变化,不及时地修正教学方法,教学的活动就无法正常有效地进行。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很快,学生渴望教师理解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和他们交朋友。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虽然与成人相比内容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是很好地了解这一点,即使你有很高的学识,很扎实的基本功,也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即所谓“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就不能很好地沟通。譬如,有学生上音乐课时偶尔忘记带书,教师认为这是很严重的事“:书就像战士手中的武器,上了战场你不带武器怎么可以呢?”因而狠狠地批评他,而学生认为反正同桌有书,可以一起看并不会影响学习的。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学生热情地向老师问好,教师给予欢笑回应,用眼神与微笑把心中的关爱传递给他们。如果在讲课时有了错误,发现后应及时纠正,让学生知道教师也会犯错误,给学生树立有错则改的榜样,这样的行为比平时多少次说教更有效。在任何情况下,身教都重于言教,很难想象一个口是心非、行为不佳的教师能在学生中有理想的教育力量,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

三、充分发挥师生各自“主体”与“主导”的作用

在欣赏课中,通过比较能让学生直接感觉音乐的不同。比如,请学生聆听呈示部与再现部的两个音乐片段,然后讨论比较音乐片段在情绪、色彩上有什么异同。学生的第一听觉感受是呈示部的音乐即乐队演奏的音响效果清晰、明朗,呈现出一派人间美景;再现部开始的音乐轻柔而朦胧仿佛仙境一般;接着让学生从两个音乐片段在全曲所处的位置来理解,呈示部音乐是主题思想的首次陈述,是对淳朴、美好爱情的一种叙述;而再现部的音乐,一方面作为奏鸣曲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呈示部音乐的部分再现,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人间真情的祝愿。学会从浩瀚的音乐海洋里选择吸收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将音乐的美融进心灵,使之成为他们心灵世界里极其丰富而生动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目前面临具有挑战性的一项任务。而要出色地完成上述任务,音乐教师自身的现代课堂教学意识和素质亟待提高,应通过不断地广泛地学习,完善、更新和提高教学能力,掌握和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刻苦钻研专业理论,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认清生与师的角色、身分,摆正各自的地位。学生是教育的承担者,而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即内因。按照“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教师的作用不论多大,它只有当学生主动愿意接受时,才能得到发挥。反之,如果学生不愿意接受,再大的作用也会等于零。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使人类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文明,通过教育使人的技能、思维和品格得到不断提升。音乐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缓解繁重而紧张的学习压力。音乐教育对人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一、中学生的人格特质

从一定的现实程度来讲,健全的人格特质具有理想性和超现实性。健全的人格能够在心理上积极、正确地面对现实,能恰切地与社会及他人交流,形成成熟的沟通能力。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个性增强,呈现多元化,稳定性较弱,有极大的可塑性,这一时期被称为个性形成的“黄金期”。其特征大致表现为:

(一)自我意识的增强。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三)思想情绪的不稳定性。

(四)内心开放性与文饰内隐性的统一。

(五)兴趣广泛,好奇心强。

二、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一)学校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是传授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审美品格。

1.提高学生的内心感应能力

音乐课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欣赏、创造或表现等方式使学生感受音乐,以不同的方式培育内心感应能力,同时也是对单调学习生活的一种有益调节。

2.培养学生高尚的兴趣与爱好

兴趣是人格特质的重要方面,兴趣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了个体的人格特质是否完善。一般来说,兴趣高雅的人其人格与兴趣也会成正比,对生活有积极的向上的心理;反之,内心丑陋、性格孤僻、怪异的人,兴趣相对来讲就会较低级,缺乏生活情趣。

3.培养学生互助、协作、团结的品质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由于他们经常处于独自的环境中,在其成长过程中缺乏协作的意识,这使他们在交往中出现许多不足之处。

(二)家庭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它对他们性格的形成产生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1.胎教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音乐是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音乐胎教,据调查,听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对于胎儿的成长和发育有特殊的作用,合理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家庭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作为一个人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都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的家庭教育有无形和有形两种形式,言行的间接影响是无形的,直面的教导则是有形的。长期处于偏激家庭教育中的孩子,其心理就会产生极端、固执等不良现象;处于和睦家庭中的孩子,易于形成乐观、开朗、友善的性格特征。但要以个人不同的爱好、兴趣为出发点,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长期性的个性化培养。

(三)社会音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是学校以外的文艺团体、大众传媒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社会音乐教育覆盖人群广泛,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在中学生面前:

1.音乐培训中心和活动中心

这主要包括群艺馆、青少年宫、社区音乐团体、琴行开设的艺术培训及音乐活动等,大多数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

2.网络媒体

网络的出现使世界资源得到了共享,这大大拓宽宽了音乐教育的途径,使它具有了全球性,如ISME(世界音乐教育学会)网站、中央音乐学院网、中国奥尔夫教育网等许多音乐教育网站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

3.大众传媒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无线收音机、电视、电影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些有声的传播媒介都与音乐的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能开发人的智力,还能进一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教育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话题,它对人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在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中学时期。积极的音乐教育能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中学音乐教育及文化结合思考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以音乐为本的教育(以音乐为核心,以人为主题,以学生为本位)。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音乐与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不断地求新求异得到发展。如音乐与美术结合,音乐是一幅画,而这是一幅用音乐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描绘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有些音乐本身就是描写画的,比如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24当前奏曲《亚麻发的少女》、《月光透过树叶》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合、渗透一些美术因素是十分有效的。音乐与多媒体“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

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因此为音乐课创设教学背景,制作生动、活泼的动画课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与语文,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音乐是艺术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而且是一个个性最强的成员。音乐是在时间中发展的,是用耳朵去欣赏的艺术。它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绘画属于静态艺术,是视觉艺术,它是用色彩、线条等手段在一个平面上描绘形象、再现生活的,所以直观性、具体性很强。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工具。他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一、音乐的创造与美术的构图的内在联系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的方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音乐的创造就是来安排旋律走向、节奏的快慢、处理的快慢、音符的分配等等而这就相当于是美术上的构图。我发现在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创作课的课堂上可以利用一点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教学生们如何进行创作时可以用美术上的构图方法来引导: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很丰富。而因为美术是静态的,直观的。因此也比较容易把握。我在实习时对班上的学生做过一次小测试的结果得来的,在一节班队活动课上我让同学在十分钟之内简单的画一幅有关春天的画,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做到,但是在我要求他们在十分钟之内想一至两句表达春天画面的简单的乐句时(只需要用到do、er、mi、SO四个音符来创作),这样也只有三四个学生能够写上一点。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时他们就说不知道怎么下手,脑子里只有画面没有旋律。于是,我用美术的构图法来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二、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美术线条的联系

画面构图的节奏感,主要靠光线照明、物体现象、绘画技巧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在具体的绘画实践中,节奏感的产生可能需要靠摄影者的具体布置。把相似的物象组织起来,达到和谐统一并产生运动感和表现一定的情绪特征。依照这个可以把音乐的快慢确定下来。音乐还要有节奏,或是舒缓,或是强烈。美术中的形状、色彩、线条同样也可以达到不同的节奏效果,从而激发观众内心的不同感受,一幅优美的摄影艺术作品,会给人以长短、缓急、起伏等不同印象,和强弱、轻重、刚柔等视觉感受。节奏性强的画面,在构图中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读者的视线会随着节奏流转萦回,这样会使美术画面的瞬间性转变为延续性,为作品增加生命力。美术的线条是具有特定的性质和感情的,如同音乐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一样。所以我尝试用美术的线条来表现音乐。垂直线条“llIl”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造成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用垂直线条可以表现英雄形象和工业建设场景,这样有助于烘托形象高大,雄伟,向上,挺拔的艺术效果,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场景的巍峨气势。所以我试着用它来表现《命运交响曲》这样的曲子;水平线条“一一”可以导致视线上下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用横向联合线可以表现群众活动场面,农业生产和山水风光等内容作品,以强调画面的辽阔,舒展,秀美宁静的气氛,我个人认为用它来表现《牧歌》一类的较平缓的歌曲是适当的;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的动感,可以用它来描述一些反复较多但每次又有新的突破和表现的曲子如《小星星变奏曲》。不仅仅是一种线条表示一首歌曲,其实大多数的歌曲有着不同的乐段我试着运用这点来帮助学生更快的分辨一首乐曲中不同的乐段。因此在本人的实习汇报课上就有运用这个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能让学生较快的分辨了一首曲子的不同乐段,同学们也比较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三、音乐的音色、和声与美术的色彩的联系

音乐表达情绪是通过音乐的旋律线、音阶、节奏、和声等音乐法则展开,而美术作品也可以通过形状与色彩去构筑、演绎不同的“乐章”,美术与音乐都是一种精神的传达,心灵的感染,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绘画中的色彩有浓淡、明暗之分就像是音乐中的音色、和声的效果是相同的。在听到和声效果比较厚实的音乐时就会想到浓重的色彩,反之则是清淡的;在听到音色较亮的音乐时会想到明亮的,反之便是灰暗的;在听到比较热烈的音乐时就会想到要用暖色来表示。绘画是给人看的,却可以使人听到音乐流动的音响;音乐是给人听的,也可令人在视觉中看到形象的画面。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将美术整合到其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更好的是可以让学生们有兴趣来上音乐课。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在上音乐课时可以插入一些美术课程的内容,帮助完成音乐的教学,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把音乐课上成美术课,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所需要的就是要让音乐课程与相关文化进行整合。注意要把握好整合的尺度,避免一些课堂上过多的涉及美术课程内容的问题。让美术为音乐课教学起一个辅助作用但决不是渲宾夺主,也不是死搬硬套。因为音乐和美术本来就是相关连,它们本身就是“整合”。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农村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一、甘肃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音乐教师待遇水平低下。介于音乐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弱势地位,音乐教师在学校中的受重视程度自然比不上主课教师。由于不涉及升学考试,音乐教师的晋升机制无从规划,职业发展前景不良。长此以往,导致音乐教师积极性难以被激发,难以培养自身责任感,如此一来教学质量自然无从谈起。再加上农村物质资源匮乏、生活条件差的现实无法对优秀音乐教育人才产生吸引力,这也是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音乐教育相关配套设施匮乏。交通环境差、经济不发达等先天因素导致农村物质资源匮乏,再加上不受重视,使得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相关配套设施无法得到保障。配套设施的缺乏已成常态。在汉岔中学,音乐教室形同虚设,室内仅有若干件简单小型乐器,一架老旧的电子琴。音乐教师大部分课程不在音乐教室中进行。学校内每个年级共享不足一个班使用的一套音乐教材,而且这些教材几乎被闲置。辅助教学工具的缺乏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二、对甘肃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一)改变观念。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塑造。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因此,核心观念的改变是重中之重。

(二)加强音乐教师的培训。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对于学校现有的师资而言,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音乐教师参加各类提升专业技能的培训。如2012年9月~11月,甘肃省农村一线教师在西北师范大学参加为期3个月的国培计划,全省数百名农村一线教师接受了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知识的培训,这一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

(三)从基础教育抓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音乐教育从小学就要开始认真对待,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在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主流、高雅的审美观。

(四)提高音乐教师待遇。首先,要吸引人才,国家要出台政策鼓励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一线任教。其次要想留住人才,首先学校要有一个愿景,能够让教师看到学校的希望和前途;其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清晰明确的晋升机制,让教师能看到自己的前途;再次,薪酬和绩效考核须设计合理;最后,良好办公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是必须的。良好的待遇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五)改善音乐教育环境。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成立专项资金,用来吸引高层次音乐教育人才,完善音乐教学环境,和购买音乐教学相关设备。可以为音乐教室添置不同乐器,配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改善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环境。

作者:陈诗恺单位: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

中学音乐教育论文: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配合度的提升

一、树立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和学生建立起心灵纽带的基础上,教师不妨尝试使用健康积极的“偶像效应”,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成为被学生崇拜、模仿的对象。教师要对课本涉及的作品掌握透彻,反复钻研教材。此外,教师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良好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体会到和教师的知识差距,从而产生敬仰的心态。

在此期间,教师担负着引导学生的职责。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基本功,将音乐作品的写作背景和音乐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时传递给学生,积极地调动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音乐,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音乐研究的兴趣。只有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意境,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不断促进学生与教师以及音乐作家之间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

二、当好引路人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分展示自己,而是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点拨。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选择经典音乐作品扮演情景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又联系了文学作品或生活场景等,让学生积极配合参与,音乐学习就显得轻松愉快了。

三、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音乐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不能将其简单地处理为单纯的讲解。此外,仅仅追求听觉是完全不够的,这样就沦为了艺术欣赏而非音乐教育,过于流于表面和形式化。且学生会无法理解整个作品,从而失去兴趣。因此,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动静结合,满足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基本需求。如冗长的《蓝色狂想曲》,想让学生耐心听完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就可以用乔治•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动画片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在得到视觉满足的同时伴以听觉享受,从而加深印象、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指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课本上所呈现的符号,它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边,教师应该利用音乐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在创新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去创造、探索和发现,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使初中音乐教学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将音乐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使学生更投入、主动和放松地去学习音乐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使得音乐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陈益宇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服务与支付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