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8 09:42: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农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迅猛发展。如今,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为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低碳经济以其“能耗低”、“污染小”和“循环环保”等特点,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方向。我国现处于农业经济发展转化的重要时期,就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探讨,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及该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重要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0引言
低碳经济的概念于2003年在英国首次提出,其所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及“低排放”理念,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指明了方向。我国是传统农业经济大国,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农业经济发展转型需要走出一条节能、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新路线。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农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有效地保护土地、水源及周边环境是农业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经济只有不以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采、破坏资源能源为发展方向,才能在低碳经济概念的指导下,走上有利于农业经济收益最大化,农民和国家共同富裕、造福子孙后代的康庄大道[1-2]。本文就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展开论述。
1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开发、采集和浪费等问题[3]。长期以往,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草木减少等问题持续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工业污染物的不恰当排放影响水质,污染土地。如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恰当的大量使用饲料、化肥和农药,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制约着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2农业人口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地区经济、教育和文化水平的发展,造成了部分地区农业人口素质不高等相关问题。由于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局限性,环保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高效、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没有先进的、系统的环保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化长期发展的指南[4-5]。
1.3农业人口结构转型,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新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业人口转型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明显。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大多数老人、妇女留在家中,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造成了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存在,提高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用客观、科学的指导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2.1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在保护环境,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引入低碳经济概念,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可行理论依据,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统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调动起各方力量,在低碳经济时展的大背景下,积极为我国农业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2.2转变途径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以秉承节能环保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在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效果的同时,坚固生态环境发展,以下两条途径可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变。
2.2.1构建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循环发展模式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多为农业污染严重,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消耗较多的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引导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应鼓励应用沼气和其他天然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易导致农业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化工原料。农业经济发展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途,避免出现滥砍滥伐、过度开采、破坏植被、排放污染物和人为破坏耕地等行为。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才能做到合理选择农业资源生产方式,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
2.2.2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促进有机农业良性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开展农村旅游业,让致富变得有路可循。在农村发展旅游业,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积极、有序、科学地促进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同时,在农村发展有机农业,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更可以生产出符合人民群众健康要求的绿色、环保农副产品。农村旅游业与有机农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可在有效提高农业人口收入的同时,构建出一个低碳、环保、节能和高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结束语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长期、高效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平衡好经济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之路。
作者:刘玉红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但许多地区有资源投入的强度和规模与实际产出的效率不对等、发展效率相对较低等情况。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对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跨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
一、现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
根据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要求,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要重视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在这一过程中要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头等大事。具体是指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农业经济的“数量”上的提升,同时更要抓好农业“质量”工作,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将过去的数量型拓展转变成为质量型拓展。农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必须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靠,同时要对现有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困扰农业经济增长的问题
1.农民素质及生产积极性不高。
虽然政府部门给予农民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但是现在农民在各种农资、饲料上的花费却在逐年攀高,另外由于原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人工劳力所要的报酬也在提高,使得农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被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经营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最终效益不但没有提高却出现了下降的现象,粮食直补和取消农业税费等一系列扶持性政策真正能够带给农民的利润其实所剩无几,不但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在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者都更愿意进城找出路,所以留在庄稼地力的劳力不管是文化素质,还是对科学科技水平都具有老年化的特点,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
2.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竞争力不强。
因为地域性发展程度的不同,城乡人均收入比例值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县(市)与县(市)之间生产总值最高相差很大。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较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水平高的越来越高,水平低的越来越低,财富孤岛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3.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完善,粮食增产现代化水平还较低。
同其它几类产业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农业与工业的科技水平、硬件设施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人地总量不均衡、农业收入增幅不明显、务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亩地翻来覆去就一个品种的现象,导致耕地疲劳,产品种类退化,产量急剧下降,质量差,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做好产量工作,促进农产品增收增值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要加大优良品种研发推广的力度,将农业专家的业绩与农产品的实际产量联系起来,实现小面积实验产量大面积推广,实现粮食产量大面积推广。
4.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作用的发挥有待加强。
一些龙头农业企业没能将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农户发展规模小、作用不大,与现阶段国家级的重点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数量相比中间还有很大的落差。通过数据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展,但是经营材料和基地都设在省外,所以无法发挥带动作用。
三、加快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
1.发展典型示范区。
创建“五化农业”(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生态化、循环化)的高效集成复合型农业经济发展体系,对农业种植养殖区域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种养设备,实现粮经、种植、养殖项目的结合型产业,推广新的技术,在各产业园区创建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2.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优化种植养殖的品种,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开发旅游业,深入发掘农家乐景点的文化价值,发展旅游项目工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引导龙头农业企业发挥带头作用,优化农业合作社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关系,真正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在实现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充分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基地结构,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农业产业自主研发力度,实现农民增收。
3.促进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第一,加强政府对本地大宗农产品的促销。成立农产品购销协会,培育农村经纪人;第二,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水平。增加财政对农机具购置的补贴;第三,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第四,优化粮食功能区的划分。调整农产品的种植模式,注重单产品质的提高,提高种粮补贴力度,实现农民效益的普遍提高;第五,优化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机构体系。第六,重视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4.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特别是以设施农业等优势农业为载体的深度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性。设施农业能使传统农业突破原有的限制,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与工业化。另外,要注重农业发展中的节水化、特色化,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不断进行动植物品种的更新与控制,使农作物种植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推广优良品种的种养,注重种植、养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项目工程。加强农业信息系统及装备的建设,实现农业网络化,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业附加值。
5.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有层次、有结构、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重视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严格遵守“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标准,实现政府推广部门和其它所有制推广单位的长远发展、实现多层次的农业技术的充分有效利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目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生了低碳经济的来临,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也应有所转变,文章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以及低碳经济时代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长久以来,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前景如何。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发展低碳经济便成为实现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因而,本文对于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以及低碳经济时代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三方面的研究,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基本上是以农药、化肥作为农业发展支柱,以化石能源作为基础,虽然有效的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对土壤邮寄结构的构成与食品安全均造成威胁,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其将新能源创新、新工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产业创新等作为主要手段,具有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耗能特征,且严格坚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发展观。低碳经济形态可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以及促进经济环保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若要实现低碳经济,需实现每一个环节的低碳运行,只有这样,才以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尚存在部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农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综合提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低下的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群体是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者,同时也是管理者,但大部分农民对农业经营与管理的了解并不全面,再加上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工业的迅猛发展争夺了农业发展中的年轻劳动力,留下的老年群体因其体力差、并不能较好的打理农作物、缺乏对先进农业技术的了解与应用等,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拉低农业生产效率。
(二)落后的农业发展水平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不一,对于部分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的发展方式较之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地区甚至仍然沿用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科技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其并不能发挥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量与质量。
(三)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一直是我国工业与农业的沿用性发展方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或过量的农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除此之外,农业发展过程能中掠夺式开发较为严重,最为常见的是大量植被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因而环境污染遭到破坏后使得农业发展受阻,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便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三、低碳经济时代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发展的规律作为参照依据,当经济发展进入都中期阶段后,便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为此,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但耕地面积较小,为有效提高耕地面积的合理性,有必要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农业循环经济方向转变。首先,实现对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逐渐建立健全并完善相关经济体系,对于回收的资源有必要进行二次利用,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以农业废弃料为例,可采用发酵的形式将其制作为沼气,通过对其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应遵循“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的原则,且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顾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层面。
(二)发展农业生态环境
作为实现低碳经济中的有效措施之一的生态经济,就其发展而言,应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原则。在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对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做好规划,利用农药、化肥使用率的降低来第农业进行保护,促使其符合环保绿色的标准;其次应重视良性农业发展方式的推广,以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的生产效益,同时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
(三)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基于当前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经济在促进农业低碳经济的实现方面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进而使环境压力得以缓解,改善环境质量。首先,加大有机肥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农产品质量;其次,充分利用沼气、天然气等新能源,减少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再次,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提高有机物循环利用;最后,可实行作物轮作,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抗病虫害,尽量选择无害肥料完成施肥,进而促进农业发展。
(四)发展旅游业经济
农村发展旅游业是近几年来的常态,其作为第三产业,较之于以往的农业生产活动,其对环境破坏的程度相对较小,且并不过多的依赖农业能源,在加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低碳经济方面可起到较大作用。首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田园旅游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缓解压力、亲近大自然的主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其次,可经农业与旅游业二者相结合,如愈发火爆的蔬果采摘旅游等,此种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会对农村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也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化面对大部分农村并不能顺利实施低碳农业经济的现状,处于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充分重视到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定期组织农民学习,帮助农民提高对先进科学的了解与认识能力;还应以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出发点,逐渐设立科技信息站点,保证农民接收到最及时的农业资讯,以用于农业生产。
四、结语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生产率低下、生态破坏严重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在农业发展受阻的环境下,可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且健康的发展。
作者:赵文珍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有重要影响。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不断加强,并且投入也逐年加大。
1.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人才,而在现代农村经济的改革中,农业经济管理者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高且缺乏培训,导致他们在观念上存在偏差,认识不到农业经济对于国家主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本身的执行能力较差,缺乏相关经济管理经验等客观因素,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
1.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现代农业经济的进步。诸如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了许多制约。特别是经济管理活动中执行力差,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等现象。这些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整体概念上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全面进步。
2.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2.1管理模式日趋信息化
信息化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管理信息化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不仅能够为农业经济、生产和管理提供服务,还能够为农业经济政策提供支撑。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
2.2管理理念日趋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保守落后的管理模式。当前,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管理将越来越注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的匮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引进或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更新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并根据每个人的自身能力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其成为具备农业经济管理高水平的人才,发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2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是国家对于实现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真正实现国家惠民政策的根本保障。首先,农民对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期待值较高,但由于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很多制约经济进步的现象。所以,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就要整合和优化农村农业资源。其次,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实现民主管理的自律机制是十分有效法方法。对于一些普通事务,可以由集体讨论决定,而较重要的事务,由重要决策部门如监事会来决定,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充分整合各项资源。
3.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寻找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需要顺民意,尊重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从而更好的指导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工作。
3.4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不但需要改革创新,还必须符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实现专业的集体合作是有效的发展模式。首先,这符合我国对于保证土地归属问题的政策规定,还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再次,这也符合农民的自身意愿,从而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3.5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农业经济产业过程中,重视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加强对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等进行指导。不但可以有效实行对于农业经济的科学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单产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收益。
4.总结
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重视人才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并且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新时期整体经济引导下,重点关注现代化的农村农业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魏新荣 单位:黑龙江省鹤山农场社保局
摘要:网络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市场信息的流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里程碑,为农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网络化;农产品;市场;农业经济分析方法
农产品生长周期较长,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瞬息万变,因此农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了解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其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同时,利用互联网还可以有效缩短买卖双方的距离,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我国农业生产受政府的指导,这就需要政府各项决策都要保持正确,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各级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各种农业信息,以网络为支撑对农业进行指导,正确引导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具便利性,发展速度为快速。
一、网络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网络技术是知识型农业的必然要求
相比于传统资源型农业,知识型农业主要依托于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多数已步入知识型农业发展时期,在知识型农业发展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其重要特征;我国农业还以资源型农业为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推动网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使其向知识型农业转化。
(二)运用网络技术降低农产品市场交易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信息及市场需求变化较快,但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这就导致农民的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给农产品交易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充分说明了信息匮乏的消极作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有效减少流通环节,简化交易程序,通过网络掌握更真实、准确的市场交易信息,从而降低生产的盲目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运用网络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网络环境下,农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给我国农业带来了严竣的挑战。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网络已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网络掌握最新的信息,才能在农业生产和交易中掌握主动权。目前,农产品在网上的交易量不断增加,这就说明:谁掌握了先进的网络技术,谁就能在农产品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
(四)运用网络技术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有效手段
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科技术的支撑,这就需要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使一些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在农村有效推广。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利用网络加快对农业技术、农业知识的传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广普及农业知识,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开展农业经济分析的要点
1.转变分析思维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都是由果及因,即根据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倒推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再得出具体解决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有利于开展理论研究,但农业经济分析更重视数据分析,而且分析结果也需要直接作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这样,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对现阶段农业经济现实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网络环境下,需要转变传统分析思维模式,确保农业经济分析的科学合理,以便于更好地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2.转变分析立场。
在传统农业经济分析工作中,往往是凭借分析人员的主观学识分析、总结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得出结论性建议。这种分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结论受分析人员自身分析能力和水平影响较大。但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更注重信息的真实和客观,真实客观的信息是研究的基础和依据。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农业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
1.均衡分析法。
大量的农业经济发展数据显示,农业经济发展被某一变量控制,当这一变量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持平,且改变其他的农业经济发展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不产生任何1影响时,便可以将这种变量作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均衡分析法找到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动态分析法。
运用动态分析法,可以分析和梳理农业经济发展数据,总结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些规律性变化特点。研究对象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一段时间,找到农业经济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正确判断出农业发展的趋势。
三、结语
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步入了网络时代,其对经济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农业提供了广阔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环境,加快推动了农业技术改革,使市场信息更为畅通,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
作者:林彬 单位:宾县审计局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大集体时期,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的今天,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应承担的任务
1.1创新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新机制,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1.1.1实行重点清理。
我们对财务管理混乱村实行了严格的“三清三查三改”。“三清”是:清理收支往来帐据,清理集体资金、存款、有价证券,清理集体财物;"三查"是:查非生产性开支,查村干部报酬和补贴,查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招投标;“三改”是:改变农村财务工作无人管理、无章可循、无人监督的状况。在清理工作中,我们把专业清理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清理整顿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那些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上访村,必须深入清理,深挖根源。清理之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监管,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1.2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为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我们探索创新了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了农村会计聘任制,进行了电算化试点尝试,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可行。
1.1.3狠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
要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把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1.1.4创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及财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创新规范财务管理程序。我街办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并完善了一整套以财务公开为基础、财务审计为主体、民主理财为依托、"双代管、双监督"为保证的制度和措施,在从严控制备用金限额、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格开支审批手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审计监督。
1.2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要积极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要重点整治好诸如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修建道路、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现象。要全面落实四项制度,强化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即: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向群众公示的内容要全面、准确、合法,公示形式要贴近群众,切实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严格核定学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村级报刊杂志的征定费每年不得超过当年村级管理费的10%;农民负担案件"追究制",要严肃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和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预防和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的长效机制。要严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关,保证粮食直补、柴油化肥补贴及市街办两级转移支付资金款能够及时足额拨付。
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加强财经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经人员素质。
通过培训,参训人员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也都学会了熟练操作微机。财经统计站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电算化软件处理财务,村会计能够通过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农业病虫害咨询、大棚菜价格查询等,为广大村民、蒜薹贮存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提供了方便,为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培训,提高了街办村两级经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农经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工作责任心强、勇于开拓进取的农经干部队伍,适应了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的需要。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2.1建立日常工作规章制度。
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2.2.2建立农经岗位责任制度。
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
2.3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蔬菜、种子、食用菌等农业一条龙型经济为重点,摸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谋划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载体,也是加快龙型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今年要重点抓好我省确定的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作者:李红伟 单位: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摘要:农业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从古至今以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保持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经济也从以家庭为单位的纯体力劳动向以集体为单位的科技型经济发展。如何正确面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解决,是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一、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又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我国一直将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稳定社会秩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析,长期停滞不前的农业经济向具有一定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即农业经济发展。按照这个定义来说,即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还比较快速,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觑的。纵览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局势,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大融合也迫使我国农业经济走上国际舞台。此外,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匮乏、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也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正确面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建设薄弱,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经过几千年的农耕发展,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经验和技术相比于现代机械效率就显得十分低下。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就面临着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差的问题。例如与农作物息息相关的灌溉问题,由于农田的水利建设不到位,水渠的修建没有规划,有些地方还保持着用桶挑水的原始方法,缺乏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农耕机械单一,种植过程过分的依赖体力劳动,常见的播种、施肥、除草和收割,大部分时候依然由农民手动完成,与使用现代机械进行种植相比,效率十分低下。这种纯体力劳动的农业经济,在当今社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和价值,其产量和质量只能满足自身家庭需求,无法形成产业化的种植规模,如此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只能停滞不前,谈不上发展可言。
2、农业知识缺乏,农民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相比于农村的种植业,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愿意到城市谋求发展,留下来继续耕作的就是一些老弱妇幼,这些人缺乏先进的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往往沿用祖辈留下来的传统农耕模式,劳动力也显然不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农村的经济建设又最最缺乏人才的支持,长久以来,没有先进的农业种植思维和技术,我国的农业经济只能停滞不前,继续保持着产量较为低下、农产品质量不高、种类也较为单一的原始耕做方式,而没有新一代的年轻人来继承农耕,我国的农业经济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无人问津的危险。
3、农产品种类单一,产业化水平不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多元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对农产品的种类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但是一些农民长期在农村务农,不了解现代社会新的需求,目光较为短浅,仍然保持着小农经济的思想,种植种类单一,甚至好几代人都只种植固定的农产品,而不愿意尝试水产品、畜牧和花卉种植等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产品,如果赶上洪涝灾害或者干旱,往往造成收益小于投入的亏本状况,更谈不上农业经济的发展了。这种单一的种植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农作物的竞争力,没有给农民带来较好的收益。此外,大部分的农村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的产量小;销售渠道仅仅是靠农民个人零售,销量也小;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出去的周期较长,这种非产业化的链条不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也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4、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环境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农用耕地被频繁征用,可种植农产品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在农耕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农民缺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再加上企业的粗放型经营,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遭到破坏,引发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农作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得不到保证,农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就难以提高。种植过程中,农民为通过人为手段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催熟剂等,同样给水土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土地越贫瘠越使用化学物质,越使用,土地就越贫瘠,形成恶性循环。由于我国对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还不够完善,重金属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使我国的农产品在对外出口的道路上频频受阻,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重点建设水利,电力和道路,各级乡镇部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为农作物的基本生产和种植提供基本保障。对于农村建设的资金使用,上级部门务必加强监管,一个政策的执行往往比制定意义更加重大,资金落不到实处,不仅不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助长了贪污受贿的歪风邪气。各级乡镇部门,应对每一笔基础建设的支出做好详细记录,通过正常渠道择优选择施工单位,上级部门对最终的成果进行验收评估,并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农民意见,积极做出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国家应大力扶持农用机械企业,从源头降低农民种植成本,并鼓励新技术的引进。农民购买农用机械时,应予以相应补贴,可以采取定点销售或者通过乡镇集体团购的形式来落实这项惠农政策。对于使用频率不高,价格较贵的农用机械,可以采取以村为单位,集体公用的形式解决。总之,要坚决改变以往完全依靠体力劳动种植的局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大部分农民都存在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长期以来的种植仅仅依靠祖辈留下来的经验,没有系统的农业知识,国家应将提高农民专业种植技术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宣传广泛的农业知识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督促各电视台多多出品传授农业知识和种植技巧的电视节目,各出版社多多出版农业类书籍,并积极调控其价格,让农民买得起,买得放心;组织农业专家全国巡讲,深入农田和农民交流种植经验;鼓励大学生等有文化素质的人群回乡创业,积极引导,并予以资金支持,让愿意真正回到家乡致富的人有信心、有条件开拓新的农产品市场,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落实到乡镇层面,以村为单位,可以经常举办农产品种植经验交流座谈会,可以在村内或者村与村之间进行交流,把自己的优势发扬出去,把别人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进过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农产品遭遇病虫害时,切不可不管不问,各乡镇领导要努力寻找原因,请农业专家协助解决,杜绝灾害的再次发生;经常举办农业技能比拼,收获时节可以视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产量评比,并予以优胜者适当奖励和表扬,鼓励大家的种植热情。总的来说,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和文化水平,国家和各级乡镇都要做出努力,既要注重现有农民的文化素质,又要积极引导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回乡创业,双管齐下。
3、丰富农产品种类,逐步形成产业化链条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资源和气候条件存在差异,适宜种植的农产品种类也各不相同,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产品。另外,农业经济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结构实行优胜劣汰,没有竞争力的产品要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改进。与此同时,要扭转农民不愿尝试新产品的思想,鼓励适合当地自然资源的水产品、畜牧业和花卉种植,聘请农业专家从选种到收获进行全程指导,让农民对新产品有尝试的信心和热情。另外,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变当前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结合企业需求,开拓农产品销售途径,例如联系各大酒店提供农副产品,为各大乳制品厂商提供牛奶等,尽量避免仅仅依靠农民零售的低效率方式,依靠企业带动农产品的销售,销量上去了,农民尝试新产品的信心就有了,种植热情也就高涨了,只有农民有了热情,农产品才能从根本上焕发活力,我国的农业经济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4、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国家应出台详细法规严格规范和监督农田的征用,避免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造成土地资源毁灭性的伤害,注重循环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实行土地流转与承包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这个过程需要详细的法律法规来监督指导,对流转标准,流转程序提出详细的要求,采取一切措施保护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各级乡镇要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资源回收重复利用工作,鼓励农民使用绿色环保肥料,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国家实施立法和行政措施,严厉打击有害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严格监督有害农药和催熟剂等的流通,对于靠近农田的生产企业,尤其需要对其环境资质进行审查,确保有一套完整环保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设备,任何时候都不能以工业发展为理由污染农业环境。另外,我国应提高农产品的检测检验标准,只有标准提高了,才能督促农产品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帮助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不论是农业种植规模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都是不可胜数的。但是我们并不是农业强国,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只有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落实政策法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停滞不前的问题。丰富农产品种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让更多的人看到农业种植的希望,并积极投身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只有这样,我国的农业经济才可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罗一鸣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统计局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
(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
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作者:杨奎青 单位:山东省招远市罗峰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极为注重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依旧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以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同时又不会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的发展,这是一种保证资源合理利用的正确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对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带来一定的阻碍。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考虑到与农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相关因素,包括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关系、多元化农业发展模式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我国不少地区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由此一来便导致了短期内农业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就长远的任务来看,当地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并不顺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已经拥有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但由于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人民对于经济的发展急于求成,使得当地的农民在进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求得短暂利益的提升,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水资源的污染、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树木的砍伐和土地的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阻碍[1]。
1.2发展模式的单一
除生态环境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在我国,大多农业发展地区进行农业发展的过程更多的是以当地的农产品的种植、收获为主,不能将农产品的剩余物料进行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例如,每年到了秋收时分,很多农民在农作物的收割完成后,对于麦秸秆的处理方法大多是以焚烧为主,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此外,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当地农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多元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3无科学技术的支撑
我国整体经济在进步发展的同时,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科技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且科技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同样,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在我国的大多的农业发展地区,对于科学技术的利用极为少见。由此一来,便导致很多农业发展地区在进行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多以传统的耕作模式进行,大大降低了农业的产量,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2]。
2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注重环境的保护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决不能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利用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我国不少农业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保证当地农业经济能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而及时地做出调整,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环境需要积极的加以治理。例如,污水的治理,建立垃圾中转站,鼓励当地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开投放,严禁随意乱投乱放;大小便严禁抛洒于湖泊中等。对于为遭受到破坏的环境要及时做出保护措施,提高农民们的环保意识,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积极做出宣传。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采取多元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样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如今,在我国的大多农业地区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未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的资源,由此一来便会导致很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为保证农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行使更加顺利,需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条件采取恰当的措施,实施多元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3]。例如,在每年秋季的收获时期,对于很多农业发展地区剩余的麦秸秆进行收集,在当地建立生物发酵工程,利用麦秸秆进行发酵,之后将发酵的沼气通到各家各户,保证能源的合理利用。这种措施的实施,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消耗,还维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2.3结合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联系,科学技术的运用同样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运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追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学技术水平,利用科学知识与技能维持农业的产量。例如,科技的利用能够大大降低人力资源,提升生产的效率;同样,利用科学的计算能够帮助当地农民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科学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我国大多的农业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进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阻碍,为保证农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模式及科技水平做出合理的调整,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张亚娥 单位:中共渭南市委党校,陕西渭南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其中经济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重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不适应。信息化技术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其是现代化的代表,其实现了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支持经济管理工作,为此,本文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强化新时期的农业建设变得越发重要。2015年2月,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发展“三农”,强调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究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财务管理软件来对农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首要工作。
一、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一)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环境与管理水平的影响,农村在经济管理上的规范度与严谨度不够,管理制度的设定相对落后,与现代化城市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着脱轨的现象,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制度的威严被无视。例如,农业经济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未能严格履行制度纲要,只是将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记录,并未进行有效的审核与核对,导致经济管理质量下降。
(二)经济管理模式相对之后
由于受到农村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经济管理模式大都以人工、手工的方式进行,存在传统的纸笔时代,当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不断传入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得到创新,但是普及力度却不够,不能满足地大物博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此外,部分农村引进财务信息化设备却不予以使用,只是闲置一边,还保持着传统的经济管理形式,在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整合等方面的效率不高,且精确度堪忧,制约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经济管理人员来参与,但在农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对匮乏,再加之原有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不够熟悉,财务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经济管理的效率。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城乡经济的收支平衡,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十分关键。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应从不同层面予以完善与创新,强化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保护力度。首先,应针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徇私舞弊、私自敛财等现象予以严惩;其次,做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农业市场运行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强化科技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再者,要打造专业化的经济管理人员,严格规范其经济管理行为,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向现代化。
(二)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新时期,为了强化新农村建设,应构建更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对原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除了基本的财务管理课程外,还应建立计算机培训班,具备财务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经济管理专业团队的整体水平。新时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面带动了现代社会的电子购物潮,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因此,为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应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能够数量掌握电子商务的运行流程,邀请专业的电商专家进行专业化培训,模拟生活中逛淘宝、天猫、京东的方式,及时将农产品上传至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新型的农业经济形式,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变得更便捷、简单。
(三)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代名词,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可将信息化平台与农业经济管理相结合[3],实现经济管理的电子化,能够利用电子平台及时收集、获取、处理、整合和传播电子信息,将原本的纸质财务账单转化为电子数据,数据在传输与分享上更具优势性,借助电子平台的加密技术,能够保证信息不被窥探,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记录着农村的总收入、支出,各类农产品的收入情况、收支均衡度、农业经济增长幅度等等各类财务数据,借助Excel表格等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即可实现对数据的筛选、计算与整合,针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以做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同时,为了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与维护,做好系统安全与保护措施,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提升财务信息的机密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团队,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新平台,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地区专属的特色农业经济运作模式等等,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高效性与实效性,顺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陈艺玮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加强农村建设,社会农村的发展问题有着更多的关注,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尤其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建设仍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所以对于新形势下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技术;体制;服务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保障农村经济管理的质量,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
1信息技术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互联网的使用,使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电子商务能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高效的运作模式,对企业的研发,销售,管理及服务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等,都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产物[2]。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生活中的便利,使人们足不出户,享受各种服务。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素质,也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准备了人力资源条件,促使信息产业不断的发展。这些都间接的将国家经济推向世界经济,不断适应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
2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使用网络成本过高
由于信息化网络的使用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一些农民没有能力支付这些费用。农民自身没有过高的收入,对一些硬件的设备也是没有能力维护的,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2缺乏健全的网络配套设施
我国很多地区的信息化网络设施建立是比较落后的,服务项目也是比较单一的,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没有健全的网络配套设施就不能及时接收到有效的信息资源。由于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时间是比较短的,我国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农村的经济管理没有专业的人才就会降低经济管理的水平。
3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对策
3.1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是很复杂的,涉及到各级政府,而且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政府在农村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农村基础网络设施,建立一些大型的网站,为农村的信息化进程打好基础。
3.2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
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因此应该首先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学习到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为信息化技术的工作打好基础。在观念方面,农民应该树立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民主观念,科学观念,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业务能力方面,也应该会使用电脑,利用电脑和网络获得信息,来进行农业的经济活动。农民具有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农业的经济活动,带动农业的经济发展。
3.3制度控制
在农业的经济管理中建立高层领导负责制,能使领导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能让领导对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督促经济管理工作的进程,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领导对经济管理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更好的进行决策,保障广大民众的利益。在实行高层领导负责制后,领导人会对工作更加负责,对人民更加负责,会积极接受上级和民众的监督。这种机制的建设,能提高农业经济过的的管理水平,使农业的经济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全面,更加的民主。
3.4建立农业信息的数据库
农业经济活动是我国的几大经济支柱,在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农业信息的数据库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农村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后,就能对不同地区的资源信息进行一个整合和规划,帮助其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4结语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能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制度,等方面的控制,能有利的规范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能有效的保证农业的办公效率,及时的解决广大民众的民生问题。在经济管理中,只有具有了这些控制,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王荔玫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社会已经到了经济的转型阶段,中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出现新的调整,也出现新的机遇,表现出不同特征。对农业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和人才培养上进行分析,提出在经济的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的一些新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转型期;创新;策略
1经济转型期的农业经济表现的形式
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农业表现的第一个特点是结构的改变。以前是农业辅助工业,如今却是工业反哺农业,这可以看出来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是非常大的。政府出台了很多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对结构制定了合理的调整,确保了农业和工业可以均衡的发展。中国具有非常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也是现在的国情。在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发展经济的活动中,农村有着很大的贡献。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农村足够的支持,就没有现在比较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现在,中国的城市已经具备带动农村协同发展的能力。
2转型阶段带给农业经济管理的挑战
1)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央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三农”相关的工作,关注农业现代化,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中国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实行分散的农业生产体制,对以规模、产业、集约作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不适应,加大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难度。另外农业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2)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管理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对农业的经济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现代化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也非常快,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显著,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过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农业生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现代农业发展出现“生态化”的概念,充分地体现了人类对保护环境的关注,现代农业的管理也需要在可持续的发展上下功夫,并带动农业管理观点的变化。②尽管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与西方先进的国家相比是很落后的,而且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也造成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很慢,缺少国际竞争力。怎样让中国的农业和很好地应对世界的变化,是今后农业管理需要重点分析和探究的内容。
3经济转型期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1)管理模式的改变一定会破除传统农业经济的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的产业链发展。以前只看重片面的管理模式,把眼光主要放在销售的全过程上。现在还应该去细化农产品加工的环节,建立好服务的物流,严格把好质量关。
2)发展城乡循环的流通接触,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必要强化城乡的相相联系,这是农业经济管理应该分析的课题。现在中国城乡之间的联系还是生产要素间的联系,城市工业化是农产品加工的主要环节,农产品是工业的基础。今后的城乡联系势必会增多,因此,提高生产要素的循环、流通是农业经济管理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
3)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系统,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建立科技服务站,把建设和管理充分结合在一起,找到一个适合现代中国的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案。①现代的农业服务系统包括了农业在生产领域的生产资料,一站式的交易,合理的种植技术培训,农用器具的服务内容。②现代化的农业服务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农副产品收购和农副产品的期货平台,帮助农民解决了卖货难的实际问题。③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系统,在农村市场推广金融信贷服务,互联网技术,进行就业的指导和培训等等,帮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为广大农民开源节流,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
4)科学和合理的规划,首先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使用有效的科技方法,服务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组织相关的农业专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应农村生产和发展的相关方案,利用走访基层,真心听人民的意见,如果确定的方案是可以执行的,就大力推广到各地农村进行实践。
5)多渠道的融资,帮助资金困境户脱离难关。农业的经济发展和管理不可能离开资金的支持,除了政府专项的拨款以外,还需要使用社会方面的支持和力量,有效地发挥工业反哺农业的优势。另外,政府还需要进行统一的计划,制定一些强农惠农的政策,鼓励社会企业参与进来,引导他们向农村地区进行投资,帮助发展乡镇企业,这不但可以有效加快新农村的建设速度,还可以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
6)建立一支素质高的人才团队。新农村建设不能离开高素质的人才,现在中国政府鼓励大学生去当“村官”,这个举措还不能完全解决农村技术人才缺失的情况。大型的机械化播种收割设备现在已经普遍在全国农村使用,农业的生产迈向了多样化,这些都需要大量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免费开办技术培训课程,对基层的农民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基本的生产技术常识等等。
作者:温翠青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摘要]我国的第一产业就是农业,并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部分,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农业和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重中之重,可持续发展观在农业方面的落实需要对整个生态农业进行规划,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对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农业发展路径
尉氏县位于河南省,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辖区内部共有17个乡镇和三个产业平台(产业集聚区、港尉新区和新尉工业园区),其中含有51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达到132.8万亩,农业人口为77万人,常年种植粮食作物,多达20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近10000元,该县城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在国家发展中是有名的粮食生产先进县以及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尉氏县委、县政府树立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以此推动农业的进步与发展。
1生态农业的特征分析
1.1开放性和隐性共存
生态农业是一种开放性的农业发展模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隐性特征,那么从生态农业的角度说,要使传统的农业发展观念发生改变,就要从发展观念入手,用开放性的生产技术取代传统的发展方式。在建设生态农业的道路上,会充分的运用到国土资源,并且这种运用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这对提升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承受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1.2农业生态总体效益的优化
从生态农业发展的角度看,重点内容是对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是在自然规律条件下,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土地资源等实现土地的最大效益,这种土地效益的实现又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那么土地效益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农业中的一些生产技术也得不到有效利用,由此,农业就会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这样,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农业总体效益的提升和优化[2]。
1.3农业生态系统需要进行整合协调
生态农业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主要强调的是系统中农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并将这两种特点进行整合协调。因此说,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协调社会资源与人力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整理,构建出新的农业发展结构,将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最大化的进行应用。以此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以及农产品的质量[3]。
2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对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的分析
2.1可持续发展观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进行提升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经济效益、农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了解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然后把农业发展和这些规律结合在一起,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发展生态农业时,要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不断的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此把农业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这些都要以农业的承载量为前提,处理好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此保障生态农业发展的开放性和稳定性,每个部门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组织安排经济活动,这样才能保障农业发展的有效进行[4]。
2.2农村地区环保产业的发展
在农村,要发展生态农业就要致力于对环保产业的推进。农村的环保产业,能够对农村其他产业有带动关系,并且与农业以外的环境有良好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作用。我国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那么在农村就要建立环境友好型农村,在这种思想下,农村的生态环境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开发出更多的生态产品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此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的生态化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远,也会更加宽阔平坦。在农村环保产业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这样才能为生态农业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尉氏县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在生产商推广标准化,并且号召当地农民发展以麦—瓜—棉、麦—瓜—菜、麦—辣椒—玉米为主的间作套种模式,面积达到40万亩。这种环保农产品的种植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建立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农业生态健康发展方面,农业需要始终处于协调的发展状态之中,因此必须加强与生态农业有关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例如,最快时间内,放宽农业投资和贷款的相关优惠政策,有效的保护农业生态市场的平衡,鼓励农民生产绿色农产品,并推进外销和出口,加速绿色农产品的流转。另外,还可以开展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试点,将粗放型农业生产转化成集约型农业生产,增加对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放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治理已经受到污染的农村土地。例如,充分完善农村的水利水电设施,禁止出现乱砍乱伐现象,严禁打猎行为和假冒生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损害生态农业的行为。例如,尉氏县建立了开封天源面业产业化集群,在农产品加工上有雏鹰肉类加工农业产业化集群,林业方面有阿凡达木业加工农业产业化集群。
2.4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不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正确的处理好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这样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免发生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例如,在可持续性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化工产品在农业中的运用,而是通过先进的技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调节能力,以此实现我国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那么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的是发展新能源,作用于生态农业,例如,太阳能、生物能等等,有了这些能源才能充分的降低农业对化工产品的依赖,减轻农业污染,有效的利用新能源,降低消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的途径,因此在以后的生态农业建设中,需要不断的推进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加强对绿色生态产品的研究,加强出口,这样才能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步。
作者:霍杰 单位:开封市尉氏县农业局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改革力度加大,尤其在国家提出“三农”口号之后,加快新农村建设,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成为首要任务,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农业经济管理有所缺陷与不足,无法真正完善市场,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从新农村建设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与措施,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创新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农业的发展在彰显国家综合国力的同时也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现代化,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尤其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呈现出诸多问题,需积极探索出适合市场发展的经济模式,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1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的发展还对维系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对农业的认识,加强对农业的了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谓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以国家政策方针、社会经济条件为发展载体的一项管理活动[1]。简而言之,便是在积极遵循国家政策、市场条件与市场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实现对农业经济的再分配与再组织,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走上规范性道路与法制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2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前几年“三农”口号的提出之后,农村、农业、农民备受关注,各项扶农、支农政策层出不穷。其中农业经济管理在积极适应社会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导致工作出现诸多弊端与不足,农业经济效果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管理体制的好坏关系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没有得到完善,并且部分贫困地区经济体制与经济观念无法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导致整个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经济管理活动受阻,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滞后现象[2]。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种矛盾加深,利益协调不合理,不科学。
2.2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现如今,各种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农业经济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并针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象制定相应的规定。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这些规定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农业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执行力度较差,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不容乐观[3]。比如:农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落后,没有跟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与基本素养,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过程中执行力度过小,国家政府所提出的各项政策没有进行执行与贯彻。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执政能力与素养
在很多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结构单一,甚至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的认识与了解,无法真正满足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执政能力较差,没有适应产业化与社会法的发展需求,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尽人意。在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过程之中,很多领导人员由于缺乏先进的思想,无法严格按照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做出适当的改变,导致整个工作不容乐观。还有部分农业经济领导人员缺乏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认为该项工作只是单纯的进行管理,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致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缺乏发展动力。
3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农业经济管理面临诸多不良因素,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3.1创新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之中,只有保证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真正推进经济发展与进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将农业经济作为发展中心,并积极转变管理模式,加强对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农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发展,构建其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其中在构建管理体制的时候,需要从3方面出发。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转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需要采取深加工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改革,拓宽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保障农业的安全,增强农业经济[4]。
3.2创新信息化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之中,在该发展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创新信息化,将信息化管理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信息化已经进入到农业经济之中,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转变,并且也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进步。所以,需积极增强我国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积极提高农业管理的效率,将农业管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科研。
3.3创新管理思维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已经迈入了正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出发,将农业经济管理渗透到农业产品之中,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展现,积极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以及思维模式[5]。为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加强对农业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增强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争取让农业人员以先进的思想创新管理思维。
3.4创新管理团队[6]
管理人员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之中的关键人员,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执政能力与基础素养,导致整个管理工作不容乐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对整个农业的经济状况起到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保证农业经济得到有序发展,则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政治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与管理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定期培训与教育、开展管理人员考核等,这样一来,能够打造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优秀团队,并且也可以让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教育,开拓新员工的知识面,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状态。
3.5创新群众利益管理方式
经济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个人物便是民众[7]。近几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与民众利益相关联的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很多地区的政府无法及时解决民众的诉求,并且也无法解决民众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矛盾,导致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无法受到民众的支持。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需要积极构建科学的机制,创新群众利益管理方式,保证该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处理各项矛盾,能够保障权益,实现统筹与协调[8]。当地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自身经济职能与服务职能,以保障民众的利益为主,以解决民众的基本权益作为发展基础,让民众能够在出现相关事件之后能够受到权益的维护,也能够在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快速化解矛盾。
4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对实现社会的和谐,提高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析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与措施,从多个方面出发,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作者:吴培 单位:河南省新县农业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寻找出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的气体更清洁的有效保护措施;农业发展的实质应该是充分开发蕴藏量极大的清洁能源并且发挥这些清洁能源的最大利用率、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耗能,达到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要求;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更高效地改进能源开发和技术利用,尤其是有毒气体过滤排放技术,以及如何顺应产业转型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等。低碳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不但可以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并且还可以应对气候剧烈变化对农业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1.在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1.1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技术和生产设备。
城乡差异化的一个表现是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娱乐都有明显的对比,而在农业这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各项设施都不如城市,资金的投入也较少,生产技术更没有国家或大型企业的支持,很多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等都比较落后,所以对于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没有办法有效实行。3.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我国的农村人口较多,而在这些众多的农村人口中,却只有少部分人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整体的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对低碳时代下农业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了解并不多,这使得农村的农业发展仅靠农民的蛮干,缺少相应的技术援助,不明白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些问题都会阻碍低碳农业的发展进程。
1.2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式大多属于粗放型。
用最少的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是农业生产的终极目的。而在我国,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当前必须大力整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结构和形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充分地利用土地,增加土地的有机程度,使农业经济充分发展,农业发展可以由此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2.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低碳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适应低碳时代的要求和保护世界环境的目的,我国应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
2.1我国应该加快建设健康、和谐的农业经济结构。
所谓健康、和谐的农业经济结构实质上指的是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可相辅相成并且健康、和谐发展,以达到两者平衡、经济高效发展的状态。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有截然不同的方向与目标,即运用优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使得经济与自然环境得到和谐、健康、长久、共赢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剧烈变化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必将受到严重挑战,并且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也将受到不可忽视的威胁,所以,在目前的低碳时代下,必须做好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设备使用率、普及农业生产知识的工作。尽管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仍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根据这些不足,制定相应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2应该加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经济。
循环农业经济指的是从农业之初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到农业产品的生产继而到废品的再生产等环节的循环再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与损耗,降低农业排放的污染物,使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得到保护。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是提高对农业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程度,将废物进行二次生产,然后经过深度加工得以再使用;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从而节约能源,并且改良农业废物的再利用和再净化技术,可以使更多的废物能够被回收再使用从而变废为宝。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实行秸秆还田,还可以利用秸秆进行其他东西的生产,这种举措必然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2.3我国应该加快向创新型新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转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属于比较大的,因此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应该不只是考虑对能源的使用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对能源的开发技术也要加大创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还不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的农业现状是资源量较多,但是能源消耗量也不低,因此探寻一条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积极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技术和开发新的无污染能源来代替原有的能源,减少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对旧有的农业生产机械进行改良从而改造出新的、节能的、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设施与工具,也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减少废物的排放量。
作者:张军堂 单位:黑龙江省鸡东县哈达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农业经济学论文:农业经济学院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经过了一段时间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觉得真是收益良...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知识产权约束 【摘 要】中国“入世”以来,知识产权争...
育种论文:CIMMYT小麦品质育种策略 摘要:总结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
1农业机械化管理出现的问题 1.1农机技术缺乏专业人才 很少有继续教育和培训,一些农业机械专业知识老化。...
产业经济学论文:试论战略管理与产业经济学二者的关系 [摘 要] 战略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年轻分支。20世纪...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生态农业下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美丽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