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0 03:38: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同学间的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所以相比之下就敢说、敢想、敢画,减少了他们学习的焦虑感。一些较难表现的画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纠正、取长补短,进步明显。
2、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运用画笔和思维进行交流的机会。多画、多动手体验对美术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讨论的机会是传统课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小组活动时,有多少个小组就有多少个学生同时在讨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3、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沟通,发现了他人的优点;并学会了宽容,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大了语言信息量,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所以说,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灵性的火花在闪烁,情感在升华,思维在自由飞翔,新课堂因之而涌动着生命的活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
问题一:合作准备缺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习差的学生要参与,往往被好学生拒绝。很多时候,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合作。
问题二:合作不合时宜。有的时候,教师提出的合作学习要求不一定适合合作学习,有时候单独学习往往比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问题三:交流效率偏低。学生在交流中,几乎每个学生的嘴都在动,却给很多学生提供了随便讲话的好机会。即便教师有三头六臂,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问题四:汇报形式单一。笔者发现,在实际交流汇报时,每个小组几乎都是通过绘画作品来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非常单一。
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弊端,我认为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应该追求扎实有效。怎样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这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成功的,而是要经过挺长的一段时期的磨合与训练。
近年来,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呼声愈来愈高,,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创造高于思维,而思维是创造的基础。那么,在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呢?
一、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画“福桔”的教学,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同学:“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抢着答:“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差不多了,教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许多联想出来的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我们知道,儿童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如画“风”,可以对学生设问:“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在这基础上,选几张有代表怀的作业给学生看,先请学生进行评论,再由教师总结、指出较好的作业好在哪里,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哪里,同时指出较差的作业,差在哪里,哪里该纠正,这样在学生思维发散后教师进行评论、总结,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思维的集中性
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以趣生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视听练结合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如,在教学中进行“3分钟接力画”等活动,在黑板上画出四个画框,每个框的不同位置画上不规则的形状,告诉学生别小看这不规则的形状,它可能变成一片树叶、一支花、一朵云,继而发展成一幅画。游戏开始时,分四组进行,一位学生将框中形状添画出一中形象后,第二位学生接着画……,当游戏结束时,由本组同学给画点题,最后,黑板上可出现“课间十分钟”、“秋游”、“春天到了”……等画面,接着让学生结合所画的画面情景,说一段话,这样将绘画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观点的能力,让美术与语文等学科联系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课堂的美术教学已不单是教会画就行了,更应该有“质”的体现,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其主要原因是理性的知识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了。电教媒体的运用,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
1.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状。如在讲《小鸟找家》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打开录音机播放小鸟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一只正在哭泣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小鸟为什么哭得这样的伤心,小朋友你 们想知道吗?”学生们一口同声的回答到:“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故事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的融进故事情节中。
2.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图形显示在同学们眼前,比单听老师讲,构图要新,题材要奇,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效果要好很多。根据有关专家科学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83%,听觉11%,触觉 3%、味觉2%、嗅觉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音频、动画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上〈热带鱼〉这节课时用电脑出示各种鱼图,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强调自己创作,可以任意想象鱼的形状、颜色等。通过多媒体电教手段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造型的创造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导”和“学”的最佳组合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个性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千方百计使学生自学得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相互默契,积极配合,最佳结合形式教学合力才能使教 学理想的进行。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环节能促使教与学的共振,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最佳结合。如在〈美丽的花伞〉一课,我有目的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组合的步骤分析,认识规律,并找出规律。课件的介入,使学生如同教师的设计引导,主动动脑 ,思考,完成本课的重难点。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出来。
2.多媒体教学能适时反馈,有效调控
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课堂信息反馈的基本方式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采取补救措施,才能使之有序的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学生而言,可以使其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节学习步伐,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是方便、快捷、清晰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现状,使教师与学生都可有效调控。如〈美丽的花伞〉一课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简单快捷的学生反馈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电脑上实际操作排列图案,让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表现在屏幕上评讲、纠正一目了然。取得了任何手段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可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在改 革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人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它教学手段的使用;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紧扣教材选择恰当而新颖的事例,依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电教软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美术课“六段”式教学结构,是把课堂教学分为“启导”、“示范”、“讨论”、“精讲”、“巡回 辅导”、“学生作业”六个阶段。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下:
一、启导
启导阶段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包括欣赏和引入两个方面。
欣赏,一般是所授新课的范画作品(工艺品)或与新课教学有关的、相近的美术作用。通过学生对美术作 品的欣赏,取得学生视觉上的愉悦,情绪上的激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
引入新课时,教师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的绘画、制作方法等,通过前面欣赏的作品,编成问题 ,提问学生。促使学生从视觉情感上的愉悦转移到理性的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上面,进入新课教学。 (欣赏与引入是启导环节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引入之后有目的地欣赏与欣赏后引入新课分 析问题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定。)
二、示范
示范阶段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示范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与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教材 和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得到充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 高教学效果都具有很大意义。在讲解示范内容时,要求学生以欣赏的作品与教师示范过程相对比,分析启导环 节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学习和质疑新课内容。
三、讨论
讨论是对欣赏所取得的感性知识和教师示范给予的理性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质疑。把探索研讨推向高潮。 讲解内容时结合讨论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把学生对欣赏作品和观看教师示范的感 受谈出来。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和画法。鼓励求异思维,发展求同思维。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于 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及观察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好、中、差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 互补,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口才,达到素质教育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精讲
这是六段式教学结构的关键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欣赏、观看教师示范和讨论情况,进行突出重点、攻破 难点、解决疑点和绘画规律、技法步骤等方面的精讲。教师讲授时应注意不要出现死板地讲解单件作品的画法 或制作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各种绘画规律或工艺制作规律。注意精讲巧练。
五、巡回辅导
巡回辅导包括学生作业和教师辅导两个方面。学生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通过眼、手、脑的协调配合,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美术作业过程中的指导,是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有效保证。
课堂辅导常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是教师巡视指导时发现全体或大部分学生所共同存 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解决普遍性的问题;个别辅导针对性强、能对症下药、解决作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作业质量的提高(注意,最好不要动手直接修改学生的作业,必 要时可在另外的纸上画出正确形象,引导学生比较,让他们自己改正。)辅导时一般可分为四步:①检查学生 是否开始作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针对性的提示。②巡视整体作业情况、发现解决普遍问题。③辅导作业较 好和较差的同学,使其有所提高。④选择有特色作业为讲评作业做准备。
六、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六段式教学结构的收尾阶段,也可称作随堂欣赏。教师可选择较好和较差的两种作品相对比欣 赏讲评,同时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系统小结。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鼓 励好的学生继续发展,较差的学生以好的作品为借鉴,改正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由于美术课内容和要求不同,上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各有特点。例如:欣赏教学的特点是学生不进行作 业练习,教学时主要是以讲授、谈话、参观、讨论的方法来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另外还有室外写生教学,以练 习技法为主的绘画教学等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总之,上课的多种形式是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来确定的。
【摘要】现今,新课程正如火如荼地在进行着,从浙教版到湘美版,既而转入浙美版,不同的版本却在同样的课程标准下齐步并进。“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始终坚定不变的信念。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持久,作为一线的教师,就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和运用“引子”,以“引子”入课、入教、入心,从而全方位促动和保障美术学习的持久性,以使学生达成“美术终身学习”的内心驱动力,发挥其潜在的实际效能。
【关键词】新课程引子兴趣策略
社会越是发展,美术教育变化和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就越快,如何跟上这种变化的步伐,教育观念起着决定作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指出: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们无法否认美术教学技法中的优秀传统,但我们至少可以用现代人的观念去审视它,用现代教育的思维和方法去转化它、利用它,用未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它、剖析它、选择它。在未来社会,人的生存已然成为竞争,其技能的结果也并非是我们唯一关心的事情,毕竟美术教育的结果并不是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个画家或是美术工作者,而应该是培养人的精神状态和创造的热情。而这一份“状态”,这一份“热情”的源头,就是学习兴趣的存在与持久。21世纪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要从非兴趣的学习走向由兴趣出发的学习。
-文秘站网,帮您找文章]而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上: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我们的美术教育,同样需要借助教学这一平台,让学生从有趣入手,向乐趣转化,向志趣逐渐过渡。
据此,笔者提出“引子”教学策略。
“引”,《辞海》中有注:源于大型乐曲的前奏,就是引子的意思。医学中所说的“药引”是一个中药学名词,药方中起到引导诸药,使药力达到病处,或使药力通达某经络、脏腑的药物。清代尤在泾在他的《医学读书记》中曾云: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子”在音乐与医学的领域,可谓至关紧要。什么是策略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中指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笔者所提出的“引子”教学策略,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所选用的一切有效教学形方式和方法。借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倘若能善于发现和利用“引子”,创造新颖、独特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效应,可以实现后期的延续和再升华,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笔者依据自身实践与学习所得,从新生首课、课堂导入以及激励评价等方面,将“引子”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文与此,以求进一步探讨。
一、兴趣引子——首课效应,蕴意深远。
演员很讲究“亮相”,一个好的“相”,会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一个教师初次进入新的班级,新的课堂,全班学生都会怀着好奇心理注视他,揣测教师的性格脾气。而“形象”,并非单指人的长相好坏,他是一个人的整体概括。从衣服装束到仪表气质,从动作大小到节奏快慢,从声音强若到表情眼神,无不是一位教师知识、个性、爱好、心灵的直接映射。大画家达·芬奇曾说:“从仪态知觉人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的本来面目,往往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教师绝不可忽视讲台上的一瞬间。如果最初形象树立得好,就可以先形夺人,再加上艺术的语言,可以为课堂教学效果奠定重要基础。
现代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在《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中这样写到:我阅读了许多心理学、美学、教育学著作,试图借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理论依据,又经过长期观察和进行美术教育实验研究,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人的发展,人的潜在能力开发的根源,还是在生命体内部,是人的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在每次接收一个新班级的时候,第一堂课的始业教育,我都精心安排我的“自我介绍”,以求学生有“趣”。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描述学生眼中的我:
1、用作文: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引用了一位三年级学生在作文《我的老师》中最后描写的语句:“谢老师真是一位幽默大师,我希望谢老师永远做我心目中的幽默大师!”
2、用周记:同样引用一位三年级时期的学生在她的周记中的描述:谢老师讲的笑话真好笑,我上课的时候一直在笑,下了课也在笑,放学回家的路上还在笑,吃饭的时候都在笑,连晚上做梦的时候我仍在笑……
3、用梦境:有一位男生有一次兴冲冲地跑过来对我激动的说:“谢老师,我昨天梦见你了!”我追问了一句:“哦?梦见什么了?”“我梦见你被好多的蚊子在咬,我赶紧搬了顶大炮,帮你哄炸蚊子!”“哈哈哈,那你没把我炸死吧……”
4、用比喻:在低段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违纪情况,我是这样来比喻的: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时注意力会不集中,好象自己开着一辆小汽车,不知道兜风兜到哪里去了;有个别小朋友在上课时还会哼歌,甚至吹口哨,如果你是无意的话还可以理解,但故意的话,这样的“小车”不要开,这样的小“歌星”,我们可要不得。
或许这些“引用”,并非是幽默之材,但正是用与他们同龄人的表达、同龄人的语言,学生却很能接受。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感悟到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学生本身喜欢,所以喜欢美术课;二是学生喜欢老师,所
以喜欢美术课。美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仍然还不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这一点我们暂时难以扭转,因为家长们毕竟面对着“三考”(初中考、中考、高考)的现实压力,但让学生们喜欢,这是我们稍加努力其实是能做到的。而学生本身喜欢而喜欢美术课,这样的学生也只占少数,那么我们就尝试从喜欢老师到喜欢美术课,抓住首课教育这个“引子”,就可以实现让更多更多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二、课堂引子——导入教学,动力源泉。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一个关键性因素。记得一位美术特级教师曾这样说道:“倘若课堂教学之初的五分钟没能让学生进入情境,那么老师上课的激情也会很难维系”。所以说,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除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以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用独特的导入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要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可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汲取知识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可见,对于教师来说,采取一定的手段,抓住课堂的“引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1、黑箱探密:新浙美版美术教科书第一课《走进新天地》,如何让学生认识与感悟美术中的学习材料,为此我精心制作了一个“黑箱子”,在箱子的上方开了一个圆形的孔,内置了许多美术学具。在导入教学时,我问道:想知道箱子里面装了什么吗?很简单,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的游戏。
2、游戏造型:在《画太阳》一课的延伸课中,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感受阳光。学生在阳光下寻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玩起了影子造型的游戏。适时地引导孩子,通过游戏中的观察、联想、记忆的形式导入,从室外到室内,同样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3、魅力教具: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完善,我们的美术课堂,几乎也呈现出了“电脑时代”,教具的开发和应用,似乎越来越为消退。如果是集自己的智慧开发而成的教具,就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如某教师在《会变的颜色》一课的导入环节中,用几个抽空的鸡蛋壳里灌了红、黄、蓝三种颜色,顺即打在铺了白色铅画纸的地上,这样的教具简单奏效,无形中给学生一种惊奇,也给人一种闪亮的感觉。
4、心灵震撼:课堂的起伏、转折,在师生中理应产生心理高潮与低潮的冲击,冲击课堂中的各个角色,从而隐性地呈现出课堂的一条心理起伏线,围绕这条线索展开教学,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升华。如某教师在《色彩的情感》一课的导入环节中,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震撼”二字,既而呈现了让人的心灵震撼的图片,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无疑把学生带入了一种学习和感知的情境之中。
5、走近书法:正所谓“书画同源”。书法与美术的相通之处甚多,如甲骨文的形象性,如书法线条的变化性等等。我在执教三年级湘版美术教材下册《线的秘密》一课时,以教师现场书法——书写“线”这一形式导入,新颖夺目,效果明显。
三、激励引子——激励评价,再度回归。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我们希望培养每个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及其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从幼儿开始到小学三年级左右,大多数孩子对美术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部分学生开始对美术失去兴趣,虽然这里面有学生兴趣面的扩展和转移,但也存在着评价缺失的问题。“如何保持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艾斯纳曾指出:“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惟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做多种解释。”数学中的“1 1=2”,在美术中却有“红 蓝=很多种绿”的现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教育的评价工作必须促进学生积极上进,保护其上进心。在此,笔者假以一个简短的个案来领略在激励评价中的“引子”效应。
“礼物”
开学第一课,还真的是层出不穷。下派到乡下,对这个601班的学生也有耳闻了——是出了名的课堂混乱。像往常一样,我循着铃声来到教室门口,可咋一看,教室里怎么空了这么多位置,“这些学生都到哪里去了?”“打乒乓球去了”一阵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过了一会儿,从后门窜进一支小分队,陆陆续续填补了刚才的那些空位,一看都是男生。
以为这下可以开始上课了,走进教室,往讲台一站。刚进来的那批男生就在那里用方言交流着乒乓球战况,居然还有在那里扔橡皮的。我用目光扫视了一下,片刻,终于知趣地静了下来。讲了几分钟,忽然发现了有个男生躺坐在了凳子上,摇摆着课桌,手里还玩着乒乓球。我走到他的跟前,说了一句:“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就有同学送给我‘礼物’”,说完从他手里拿过了乒乓球。“我还有哩!”没等我走回讲台,这位学生又从抽屉里拿出了第二个,口里还嚷嚷着:“报废的我有很多呢。”他得意的神情,显现了他挽回“面子”的心理,我又走到了他的面前,说了一句:“看来报废的‘礼物’送一个情意太轻,得两个!”他这次很自觉地给了我。
回到讲台,我看了看他,大概是没有了。我顺即面带微笑地补充了一句:“麻烦这位同学稍微坐端正一点!”说这话的时候,我在“稍微”二字上加重了诚恳的语气!
一次偶然,上课前,作业发放下去,这位学生就在那里大笑:“哈哈哈,我这样的作业还有优……”我走过去一看,的确,这张作业颇具想象力,为了给他适时适当的鼓励,所以我评了优秀。上课了,我简单地说了一下批作业的习惯:我完全是根据作业用心程度打上成绩的,如果你得了优秀,那肯定说明你在完成这次作业时是很用心的。
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位男生从五年级开始,美术成绩就一直挂着“红灯笼”,连平时的作业及格都很少了。随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他对待作业认真了,虽然有时是良好之类的成绩,但也获得过不少的优秀。最重要的是他对待课堂的态度一改前貌,人坐得很端正,听得也很认真,令我无比欣慰!
我们说,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使问题学生改变现状,取得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评价策略。“激励”对于特殊的学生言,可以成为其内驱的“引子”。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则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已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命题,即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笔者以为,美术老师应改变“我是一个‘搞美术’的人,我是一个艺术家,我不过是教学生作些造型的活动罢了”的认[:请记住我站域名/]识,多琢磨一下教师的作用,完整地去了解教育的性质和意义,进入到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教学的情境之中,把“面向全体”的基础美术教育和“呈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有机地联系起来,挖掘美术教学中的“引子”,探索其实际效应,这样才能更为广泛地践行新课程。
常言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漫漫教海路,探寻一处处,行文于此,文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同行、专家不吝赐教是幸!
任何成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必须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体特征,所以,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者必须企求的教育形式,藏区美术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一、结合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营造自主学习美术的氛围
我们都知道,美术课堂教学是实施美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础技能、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主要环节,教师通过这一交流场所把教材内容与传统艺术有机会系统组合,合理穿插传统艺术以及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熟知本民族艺术,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民族艺术制作及创造中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但传统艺术的某些表现手法及表现形式也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某些材料的运用和技法,课堂教学的方法也存在着制约着传统艺术在课堂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学习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挥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要融合传统艺术、民族文化、民俗等于教学课堂,创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打破师道尊严,以适合藏区礼仪,符合藏区实际的教学方法,注入满腔的热情来帮助学生,才有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美术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运用民族艺术为背景,给自主学习创造前提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地掌握课本的文化背景,将课程内容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相关民族艺术背景给学生以简洁明了的交代。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电脑美术》这课的时候,我通过对学生的诱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民族地区在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甜美的生活。我们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脑也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电脑美术也成了我们美术课堂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对美的新认识和积极态度,让学生带着这些新的理念查阅有关资料。
三、结合民族艺术,活跃课堂气氛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当一味地灌输,应当把每堂课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实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一句空话,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条件,其次在给学生进行适当讲解后,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美术作品以及所涉及的问题背景、人文知识、地域文化等进行理解。当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差或未达到相应的理解层次时,教师要适时并恰当地给以诱导、点拨。
课堂中要合理安排相应的课堂趣味活动,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学生学习的疲倦情绪,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慧。比如,将每一课所学的绘画技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把所学美术知识、绘画技巧展示给小组、班级,促进学生群体共同发展。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拟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学计划,树立学生近期学习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主要意思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预见性,这样才可以沿着拟订的目标和方向前进。所以要搞好学习,首先要拟定一个计划。有了计划,一切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时间和精力的安排和分配上才能合情合理。
比如,在教学5年级下册第14、15、16课时,首先准备素材,结合民族艺术地域文化,结合我县马家窑分窑出土文物图片,结合藏区建筑艺术特征,结合唐卡绘画技巧,学生通过教材自然联系本民族熟知的艺术表现形式,把第14课《丝绸之路》联系本地区的马帮文化,第15课《舞台布景》结合本地装饰艺术,建筑特点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第16课《真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结合本地区彩陶文化是课堂更生动内容更充实,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会更高。
教师是自主学习活动目标的指定者和教学方案的拟订者。要使学生搞好自主性学习,教师首先要备好课,认真把握好自主性学习的各个环节。有了学习计划,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作为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只有让学生认可自己,才能使他们朝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藏区美术教学将会有更喜人的成果,藏区学习的艺术天堂会更辉煌。
目前美术新教材投影片还不配套,需要教师去设计和绘制。下面我把这种投影片的设计与绘制过程介绍如 下,以求同行指教。
绘制一套好的投影片,首先要全面设计,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根据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思投影片框数,形式是静片、动片,还是复合片,把握投影与教学的联系,遵循适时、 适量、适体、省时、省材、易于演示的原则,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容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材料和工具
画投影片的画笔是日本进口的(12色的)油性彩色笔,笔的两头分别可画出极细和较粗的线条,色彩明 朗,粘性强,水不溶解,经久不退色,用酒精和松节油可洗掉,是绘制投影片最理想的彩色笔。
画投影片的透明胶片,有成卷出售,用时根据需要剪裁。投影片画面规格是18×15cm,外加宽1c m做边框。画好胶片后,用白色硬片纸制一个双层外框,横边框4.5cm,竖边框宽2.5cm,把胶片嵌 在纸框中间,涂上白乳胶粘牢压实,以方便操作和保护画面。
二、投影片的绘制过程
由于油性彩色粘性强和快干的特性,不易在胶片上修改,因此首先应在画纸上起稿,确定后再转稿到胶片 上,用黑色或深色勾轮廓线,然后在画面背后大胆放手着色,色彩稍微画出线外,也不会破坏轮廓线,这种勾 线填色方法,普遍运用画投影片,画面艳丽,效果良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三、各类课业绘制投影片方法举例
1.《郊游去》记忆画抽拉片
片底胶片画一部公共汽车,坐满少先队员,车窗外飘扬着红旗。收录机播放着《这是祖国给的》欢乐歌曲 。这时移动抽拉片,银幕上出现蓝天、白云、绿树、鲜花……汽车像在前进。学生在构思,红艳艳的英雄树, 横跨珠江的海印大桥,川流不息的大小汽车,郁郁葱葱的白云山……学生彩笔在飞舞,从不同角度画出广州的 美景,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2.《上学去》添画组合片
根据学生回忆上学路上所见到的各种景物,用胶片分别画成单幅,诸如楼房、小汽车、鲜花、小鸟等,每 种景物用一张胶片绘出。上课时,供学生边回忆上学路上所看到的景物,边在投影器上添加,摆成上学路上的 画面。学生边摆边讨论,从中认识到画面的均衡,景物的大小前后关系,摆放的合理性。用十多张胶片各绘制 一种景物,组合起来供一个课例使用,这种投影片的设计,能更好体现电化教学优越性,学生看到这种逐渐添 加投影片,感到生动有趣,而不会像看挂图一样,产生厌烦情绪。在摆画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使 他们有一种参与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能深入浅出地对学生渗入美术基础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
3.三原色调色原理教学器旋转片
用三张直径15cm的圆形透明胶片,把一二张胶片平均分成4份,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留下 1/4透明部分,第三张透明部分同前两张大小相同,剩下3/4涂上不透明色彩,平时透明部分重叠,圆片 中间用一颗按钮固定。
使用时只要在投影器上转动色片,能认识红黄蓝各种原色,继续转动上下调色片,当两种原色重叠时,就 能在银幕上清楚看到图片边缘的红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等原色,在扇形部分出现间色之间的变化,例如红+ 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这个原理也可把三间色调成三复色,制作方法相同。
这种调色器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以往用颜色直接调配看不到原色的不足。
4.古诗欣赏与绘画风景片
古诗《小池》——“泉眼无声借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引导学生 欣赏这首古诗时,我使用“情景教学”手段,画了一组活动投影片,画面上阳光灿烂,垂柳轻拂水面,池中荷 叶挺立,充满生机。然后用抽拉片移动几只蜻蜓飞来,一群小鱼游过。此时又播放一首轻音乐曲《小河淌水》 。音美、形美、意美,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学校门口的小水池,使他们的听觉、视觉、感觉一齐活动,受到了 美的薰陶,激发了他们创作欲望,画出了一幅学校门口熟悉的“美丽的小水池”风景画。
5.《大家来植树》创作画的构思片
这个课题往年学生交来的作业是千人一面,没有新意,大家以教材范画临过来,名曰创作实为临摹。我改 变程序式的教法,选择了“构图与立意”的重点,创作三幅简单的胶片构图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和创作 。
图片(1),一座学校,当空悬着一轮红太阳。
图片(2),一片荒山旷野,一条小路通向天边。
图片(3),一棵大树浓萌盖地,寂然独立。
学生围绕三幅构图,经过思考讨论,各自构思理想画面,交来的作业有三种类型;情景交融、场景壮观、 理想蓝图。构思新颖、寓意深远,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异,较少找到临摹痕迹。
6.人物表情复合片
小学生掌握人物表情喜怒哀乐的画法比较困难,我画了几张人物表情变化复合投影片,进行直观教学。
第一张利用重叠片,出示一幅头像,让学生观察其表情与特征,然后喜、怒、哀、乐四幅同时出现,让学 生欣赏、分析,比较其不同表情、特点与特征。面部表情,以眼部和口部的变化最明显。同时要求背诵口诀: 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愁嘴向下弯眉头皱;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
第二张利用分解复合片(简笔画),在一张片子上画出头部轮廓,再分别在四张片子上画上不同的五官表 情,只需移动五官表情片,出现了表情各异的头像。要求边看边默记五官变化特征,然后再默画出来。
7.五官位置复合片
人物画教学五官位置。在制片中,先映出一个正面人物头像,然后将五官全部拉走,留一个脸形,讲“三 停”,将复合片三停线合上,再拉动“眉”、“鼻”片,分别放在三等分的1/3,2/3线上,就映出了“ 发际线至眉线=眉线至鼻底线=鼻底线至颏底线,”这样给学生清楚地讲明什么叫三停,并掌握眉与鼻的位置 。
然后将复合片“五眼”线合上,拉动“两眼”片讲解什么叫“五眼”。再拉动“嘴”片,放在鼻底至颌底 1/3处,拉动“两耳”片,放在眉线与鼻底线之间。这样,学生对正面头像五官位置就弄清楚了。人的颜面 五官位置有严格的规律性,在绘制“五官”的大小比例与在使用投影片时都必须准确,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8.运动人物(速写)活动拼板人体片
小学人体画教学历来最难,学生也最怕画人物画。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纸板活动人体,人 体每个关节用按钮钉牢。
(1)开始用投影片映出走路、跑步、坐地的姿态,让学生分析各部关节转动,并用纸板活动人体拼出三 种姿态。
(2)要求学生凭经验记忆拼出一个足球运动员踢足球姿势,并拿到投影器前放映,全班同学观看评价, 总结出一个动态优美且有力量的运动员必须符合下列三要点:肢体变化要协调,身体角度要恰当,器械位置要 合理。
经过一系列纸板活动 人体“操练”,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音乐声中,要求学生用记号笔画出一个运 动员,做到先拼后画。在15分钟内人均画出3个运动员,个个动态栩栩如生,全班没有一个雷同。
9.构图基本知识——变化与均衡活动片
片(1)映出4张学生平时作业构图通病——太小、太散、太满、太偏。让学生当小医生,指出毛病,提 出治方,让学生初步认识构图的重要性。
片(2)画出码头轮船既高大又多。第一张只画出轮船的多;第二张只画出轮船的高大。通过比较让学生 理解构图要根据绘画目的和需要而画。
片(3)映出三个排列一致的苹果,学生看后说:“构图呆板没变化”。指名三个同学在投影器前,用事 前制好的苹果排出有变化的构图,达到变化有大小、前后、掩露、聚散等效果。
片(4)映出两个同样苹果,讲解说:“这两个苹果中间的中心,两边‘重量’相等,叫做均衡”。“这 个构图只均衡没变化,显得呆板”,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又由他们在投影前排出一幅幅有变化又均衡的构图。 学生经过看、摆、评的锻炼,较快掌握“变化与均衡”的构图基本法则。
四、绘制投影片的一些特技方法
1.白色图形和文字的绘制。用白乳胶涂在胶片上,加入透明颜色,制成透明底版,待干后用圆珠笔(没 色的)刻出图形和文字。
2.木刻效果的绘制。用广告颜色直接在胶片上写画,可以收到黑白木刻效果。若在画画的胶片上贴上彩 色玻璃纸或彩色明胶片,可以得到套色版画效果。
3.素描效果绘制。用硬一点的(HB)铅笔在用橡胶擦毛的透明胶片上作画,然后涂上一层透明胶水, 可以得到很好素描的效果,也可以着一点色,则成为铅笔淡彩教学投影片。
4.明亮雪白效果的绘制。如明亮的星星和雪白蜡梅,将其形体用小刀挖空,旁边涂上深暗底色,映出效 果特别明亮雪白。
5.朦胧和柔和效果的绘制。将油性色涂在云雾边缘,即用棉花醮酒精略压干擦开,形成自然奇特丰富效 果。如需画朦胧或半明半暗的星空,可在星星背面上几层胶片,由于胶片贴的厚薄不同,灯光穿透会形成强弱 的明暗变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投影片在美术教学中有无限生命力和广阔的天地。投影片可使一些枯燥无味 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能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小为大,为难为易,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大力提倡素质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要求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强烈。历史的航船进入了新世纪时代,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保证向课堂三十五分钟要质量。为此,我尝试除了课堂范画、实物外,配以一定的电教媒体,把一些难以讲解和直接获取的知识,巧妙借助于电教媒体进行表现,取得效果令人满意。
一、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在教五年级《山壁上的画》这一欣赏课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的理解比较模糊,也不可能取一个新石器时代壁画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古代壁画特点去分析并理解,我选择了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在生活中创作壁画,再通过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条件比较,得出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在悬崖上创作壁画的原因及道理。这时,全班学生对古代花山壁画有了初步了解,气氛渐活跃,纷纷说出自己对当时劳动人民敬仰和佩服,从而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我再设巧关:把花山壁画局部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给学生观察,让学生似乎进入了古代花山壁画的场面中:一群群高大威猛的狩猎者围成一圈,中间一头惊慌失措的野鹿无处可逃、人们手舞足蹈欢庆狩猎的收获……规模宏大的场面引起了学生翩翩的想象力。这样一步步引申,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欣赏难度。最后,在让学生讨论过程当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整堂课取得较好成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虽需投入不少精力,只要用得巧、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进行施教。这样,教者不难、学者易,让大家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教与学,融洽师生间的感情。
二、巧用投影,优化教学
1、投影片制作投影片画面简洁、清晰,而且保存时间较长,制作携带也很方便。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大体可概括成绘画、欣赏和手工制作三大类。我着重在绘画类课程中自制合适的投影片,如教第十册《为童话插图》时,我查阅了一些插图,运用故事连环画形式,把它们化成翻阅式投影片,一张张展示了学生都熟悉的《白雪公主》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学生们津津有味边听故事边看画面,深深被舍己救人的七个小矮人及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吸引住;这时我再打一张投影片:以“抬棺”的场景用暖色描绘,然后利用复合片把七个小矮人依次展示,好象是看到了一部连续的童话故事,学生一下子拓宽了思路,投入到想象画的海洋中去。在讲解色彩知识《橙、绿、紫》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间色是通过二种原色混合而来,我就利用明胶片剪成圆形,分别涂成红、黄、蓝,订在另一张明胶片上。上课时,分别出示红黄蓝,复习引出三原色,再渐渐把红片和黄片靠近,至重叠,学生惊奇地叫到:"变色啦,变色啦,成桔黄色了。""对,这种颜色就叫橙色,是由红色、黄色混合得到。"同样,请二个学生上台来移动另二种原色,得到了绿色和紫色,并让他们拿水彩笔快速试画一下。这样动手拼拼叠叠中,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三间色,印象非常深刻。利用投影片直视效果和变化手法,给学生以启示,只有充分围绕美术教材特点,降低难度,用形象和趣味去打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能力。
2、实物投影效果好美术课不同于别的科目就在于需要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在做做、画画、捏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我利用实物投影进行示范,效果比直接演示好,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剪贴画较多 (有树叶贴画、彩纸贴画、单形拼图等等)。在教师示范过程中,往往不可能把一些剪好的形状都放在手中让学生看,这样既费时而且视觉效果也不佳。在实物投影仪上,老师的每一示范过程都体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清晰看清作业要求和形式。我还利用投影让学生上台演示,从中展示优秀,对后进帮助激励他们。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和改正。
三、巧用录像机,情景交融
再现生动画面有些课需要从大自然及回忆周围事中去激励启迪学生,如上《星期天》这一课,我除了让学生回想所经历的星期天外,还把以前拍摄的录像放映出来,看到自己去过的景致,学生们马上情绪高涨,争说所见所感,我再抓住进行总结,给予一定素材,孩子们画起来都感到得心应手,画面充实而富有趣味,有去郊游爬山你扶我拉的,有和小朋友做完作业围在树下唱歌跳舞玩耍的,有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的,甚至有开怀一笑的特写……
四、巧用录音机,陶冶情操
录音机是美术课常用的辅助电教工具,绘画通过眼、手配合,我再加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作用于学生的听觉,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他们情操,我针对不同课题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乐曲。如低年级手工课放些儿歌,让他们在轻快愉快的音乐中寻找更好的答案;中高年级水墨画我则放以悠扬的乐器演奏带,在抒情的氛围中潜心揣摩笔墨韵味,创造出一幅幅优美的水墨画作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更可把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媒体特长,突破教学中的难关,化整为零、化繁为易,给学生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环境。这样,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才会有更快的飞跃。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3、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农村学校的儿童,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我们上一册《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大自然里有更多各种各样的树,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课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
一、境之美,为修养之源
中国茶艺追求境之美,白居易有诗云:“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描写了一种意境之美。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审美是重要的目标,审美情操则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世界观、人生观向学生慢慢渗透。
(一)自然之美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一直喜欢“道法自然”。茶,取于水,燃于木,用于叶,无不体现着与自然亲近的妙处。喝功夫茶的步骤,就很接近山水画的构思过程。比如,宋朝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第一步“纳茶”,有如给画面构图,茶叶粗细按层次铺于罐底就如将千里江山错落安排于纸上,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第二步“候汤”,相当于精心调色,水的沸度要“蟹眼已过鱼眼生”,这个靠的是眼力与经验,作者调色亦是如此;接下来“洗茶”,好似画家在运笔,画家的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茶艺的“冲点”步骤,就像绘画中的晕染,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茶艺“刮沫”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就如画家对画面的着色,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使画面层次分明;最后“品茶”,若家有一套茶桌,那简直就是一方江山微景图:其高低层次、水流聚汇让人极易联想到田野山涧,仿佛山间巉岩飞泉,苍松修竹,瓦房茅舍,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二)韵味之美
《河岳英灵集》中有句:“格高调逸,趣远情深”,“风雅之迹,浩然之气”,无不是在说韵味之美与修养相关。喝一杯茶,点一柱香,抚一弦琴,即便是泡茶的女子,也有无限的美感值得欣赏:或拨弄茶叶的轻柔,或刮沫冲茶的典雅,或茶桌上水雾的飘渺,似融入了水墨画里。中国画的韵味当与茶韵相媲美。国人喜欢用荷来自喻纯洁清雅,张大千就画过《泼墨荷花》,利用水在宣纸上的晕染、渗透产生的泼洒、堆积形成水、墨、色相辉映的效果。再运用浓破淡、色破墨等方法,出现了斑斓绚丽的画面。给人变幻莫测却又轻松自然的效果,这些都是画者特有的情怀。表现出中国画空灵飘逸,虚实相生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风雅自清。教师当教会学生去品味,让欣赏者与画者心意相通。
二、味之美,乃技巧之所
“啜苦咽甘”是茶味的美妙之处,品茶人选好茶之后,接下来煎煮的技巧才是重中之重,这是将茶之美味到达最佳状态的途径。最后才可鉴尝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喝茶)。
(一)传神之美
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听来很神奇,这么多的色,岂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而中国人却都能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传神”之味岂能不提齐白石的《虾》系列?白石老人一生追求创新,创造了特例独行的画风。他擅用淡墨掷笔,绘成虾的躯体,再润之,显出虾体通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笔成金,干净、利落传神。再以细笔表现虾须、爪、螯,凝练传神!显示出画家精妙绝伦的艺术功力。我们要了解画家使用墨色的巧妙,又要体会富有金石味的笔法,然后才能尝试学习结构里丰富的意韵和高妙的技巧。顾恺之提出过“传神写照”的命题,画家的这些技巧,即使学生画不出来,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大师用笔用墨巧妙之处,体会到“传神之美”的魅力。
(二)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之意。“含蓄”一词属于美学范畴,是晚唐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茶艺也得之精华,正因味不尽,才会苦未尽而甘出。含蓄,在美术作品创作中,也是一种技巧方法。诗、画本为一家,作画也应尽显含蓄之意,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诗配画的课题,彰显其趣。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代画家傅抱石将此诗浮现于画纸,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气氛表现了出来。画面中没有画离别的挥袖,也没有依依不舍的拥抱,只有落寞的雨色,让人不由跟着惆怅。含蓄之美,反而更能将画面的意味深入到人的心里去。对高年级学生欣赏作品的味道,自然要从含蓄之美进行评价。也是做个有品味、有思想深度的人所必备的技巧。
三、器之美,从造型之需
所谓“器之美”,原本是指茶的美色,需要与之相配的器具,才能映衬出其色泽、姿态的美感。鉴赏茶的汤色素瓷杯或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茶汤上、中、下三层幻出三种色彩的光环,十分神奇,耐人观赏。美术教学里也有“器之美”,即美术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一)雕镂之美
《文心雕龙?情采》有句“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在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就有《罐和壶》一课,我们可以欣赏到宋代“人形壶”,还有古代美洲陶罐,通过图片我们从器具本身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几乎能嗅到那个时代传递过来的文化特征:或沉静,或张扬,无不与那朝那代的文化思想有着深远的联系。雕镂之美不光是在这些小的器物上,教材中还有专门关于雕刻艺术的体系贯穿各年段前后,如《非洲雕刻艺术》一课,就是专门让大家来了解某类型的雕刻艺术特征。我们可以从传说到习俗文化再到实物图片,慢慢体会非洲雕刻艺术的独特之处。雕镂技艺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造型方式,或圆润细腻,或粗犷厚重,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培养学生审美也需要从习俗文化及地区风格等方面入手。
(二)阴柔之美
太极阴阳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髓。古代美学中就认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是说阴柔之美更加温和长久,容易入人心。茶道中的阴柔之美,我们除了对汤水本身的柔美欣赏之外,更能从煮茶者的身上找到各种美。青花瓷,算是器物柔美之典范。其中尤爱装饰花瓶的造型。初看,仿佛一位穿着蓝印花布旗袍的女子,婀娜的曲线,典雅的服饰、脱俗的妆容、适宜的发型等,似乎就是那位为你精心泡茶的女子。细看,瓷器的花纹中又深藏着绝妙世界,有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提到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黑色深处被隐去”,像在青色的天地里等候那场烟雨,而此时的炊烟在袅袅升起,隔江万里,会联想起每个人心底的故事……
四、饮之美,属过程之态
饮之美,它看似是一种行为艺术,其实是一种思想过程。茶艺是指从备茶开始,经过备器、烧水、投茶、激搅、育华,直至闻香、品味,其过程都在追求美的意味深长。就美术课程而言,饮之美,即思维(设计过程)的美感。饮之艺术应该成为一种思路和过程的净化提炼。
(一)淡泊之美
淡泊之美,是一种心境,淡泊容易让人与“名利”联系,虽然世俗的名利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活还有距离,但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一下子提炼出生活中适合入画的题材。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分别代表品质是:傲、幽、澹、逸。尤其是正直的气节、谦逊的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感情。历代画梅代表,还必须有梅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着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另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亦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艺术作品就如净化器,人若性格闲适恬淡,顺物自然,其胸襟自然开阔。人心之所向往,还是一份淡泊!
(二)奇险之美
每次饮茶,总有初相识的感觉,有神清气爽之奇。所谓“奇险”,与“安逸”相对,与“朴拙”相生,“奇”、“险”看似误入歧途,其实这才是创作思路的正道,能让人印象深刻,入了趣味!画家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便是充满“奇”字感受的绘画作品。如很多人感觉到的,画面看不见什么裸女,也没有完整的楼梯,只能见到一些看来杂乱无章的线条。这幅画我们要帮学生体会立体主义的味道,从中我们能感觉到杜尚对于传统绘画语言的远离,从用色到造型,再到笔触的运用,都体现着“达达主义”追求的艺术境界。你似乎感受到空间的“颤动”和延伸。杜尚对他这幅作品很得意,觉得具有革命意义,也是冲破以往艺术中唯美主义,走向新的艺术风格的第一步。画与众不同的画,做特别的自己———这既是我们教学生绘画,也是做人的目标。最后,我想说:“茶心”即人心。品茶者“宜精行俭德之人”,能品出其美的人,其实是具有美好人格的人。我们从修养、造型、技巧、思路四方面如品茶般地品味美术课堂,从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以上所说,相信天涯有知音。
一、引言
儿童具有天性活泼、想象力丰富等特点,美术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而多媒体技术集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在美术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美术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时,可以将美术教学所需的语言、音乐、图像以及相关美术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有助于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创新情境中去,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此外,在美术和音乐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和谐特征,因此,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将视觉与听觉有效结合,最终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2.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将声音、文字以及图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形、色以及空间要求会比较高,学生可以利用这几方面充分的表达出自己所见所想实物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构思和创造能力。美术教师在进行图画、泥塑以及剪纸等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等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美术创造意识,以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3.有助于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当前,学生自身的智力以及对于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掌握度都在不断上升,这就为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多媒体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
三、加强在美术课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1.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经常需要插入一些音频以及图片等素材,素材的选取与安插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因为,在小学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讲授时间一般不长,如果在时间上把握不到位,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其他问题上的交流远远不够。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插入,并且要以合理的方式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所选的图片或者音频文件不恰当,可能反而导致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下降。此外,如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图片的插入过多,学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图片欣赏,这占据了美术课程中过多教学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练习不足,导致所学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生活进行挂钩。而如果在多媒体中,音频等素材插入过多的话,同样会占据过多教学时间,导致学生练习缺乏。因此,需要美术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间,应当注意提高对教学素材的筛选,确保插入的图片以及音频素材都要恰当并且适量。
2.合理设计多媒教学模块结构。美术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模块时,应当注意观察收集学生对模块方面的偏好,尽量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模块结构。在插入图片时,很多教师经常对于图片的布局过于随意,导致图片与整体教学模式不相符合,或者经常出现最为忌讳的线性模式,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培养。因此,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在进行图片布局设置时,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图片模版结构,将图片按照不同的层次与角度进行重组,并且相应的引入音频文件进行有机配合,从而给多媒体教学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有利于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时,以不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美术课程的最大学习效果。
3.设置合适的问题以及学习任务。如果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置相应的问题以及学习任务,则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感受和欣赏活动会表现得比较随意,学生在看过图片后立即就忘记所看内容。当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沟通交流时,学生对于图片内容已经淡忘,以至于无法对图片进行相应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在看图片或音频文件之前,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将相关的问题已经学习任务告诉学生,以促使学生在欣赏图片或音频文件时,对于所要学习的问题以及任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4.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经常得不到合理的应用。美术教师应当注意,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课程的相关知识与多媒体技术的魅力充分结合起来。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应当向专业技术人士寻求帮助,美术教师也要相应的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掌握水平,以自行解决一些难度较小的技术问题。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要求也相应更高。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在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偏好与需求,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最终确保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给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表现创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转变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是素质教育手段的一种,在学生自己主动去尝试的过程里,会不停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求知欲的来源,在求知欲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学习更主动,也就会保证教学的效果。老师们应首先依据教材的内容,依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好胜心理的特征,发现学生兴趣的关注点,而后再凭借一些教学的方法,建造合适的与之相一致的美术教学气氛,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改变学习方式的办法有很多种,一种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自主地参与教学,自主地尝试教学的方法,设计教学的内容,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正是让学生自主教和学的过程试,在教育的同时,获得知识,正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原理。还可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培养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生活的经验还不丰富,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同时创造建设问题的情景还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教师就起到了他作为教师的作用。教师这时要协助学生提出问题,逐步意识问题到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就像一盏明灯,只是指引孩子走大方向,但如何走是靠孩子自己决定和进行的。如对于五六年级学生的美术教学,在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的教学,美术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以及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这种放开书本,结合现实,并以自己的观点去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把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知所以然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更好的方向发展。
2.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不同的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理解和生活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独有的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同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表现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协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点,提高学生发现并质疑问题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加强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还有利于作为教师的我们适合理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这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的观点,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习惯是要学生在长期逐渐养成的,养成之后难以改变,成为自动化了的动作。据说,同一个动作只有坚持做七天方能成为一个习惯。下面是笔者培养学生良(文秘站:)好的预习习惯的做法,可以分两个阶段:
1.自习习惯的养成
养成自习习惯就是要有目的的让学生从完全依赖教师过渡到由老师指点。学习前,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给的任务提前预习,不同的可以提出疑问,在课上有老师协助解答;如果有不同观点也可以提出质疑,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讨论。如:在教小学美术第十册渐变与重复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渐变和重复的图案,应如何设计。知识点:渐变和重复的概念、设计。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自习习惯的确立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学生以课本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辅导书,尝试地去理解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不能理解的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讨论,还是没有结论的有教师进行提点。这样的学习方法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所得到的知识更加巩固。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操作,即设立学生作品展。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作品,进行互评互检,教师将这些作品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学习资料。
结束语:丁肇中教授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曾敦促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的能力是当代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和动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不教而成才”的必经之路。“学为主体”,是从另一个方面强调学生独立地学习、学会去学习,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获得属于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能力”,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责任感”。尊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理解教师是为学生更好的成长而服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需要教师激励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同时还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另外不仅要强调课内学习,也要强调课外生活的学习,要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促进。这样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都能努力地独立生活、独立学习,并追求独立研究能力,他们都必将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要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多数美术教师仍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大框架”。如:在美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技法、技能训练;或过分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一、儿童画速写的重要性
从艺术发展历史来看,人类最早的岩画、壁画都是用线来完成的。成熟时期的现代绘画,又常常表现为线构成。儿童涂鸦,多由线开始,儿童画的原始造型也多以线为主。由于线的变化带来的魅力和易学便画的条件,线条画对学生来说,最富韵味,最为便捷,也是颇为有效的绘画方式之一。库克就曾指出“线条的作用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表现节奏。”这就把速写推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速写是锻炼绘画基本功的一种方法,是当场一边观察,一边用简洁的线条把被表现物象的主要特征迅速地画出来。一张速写既是一次学生对生活和感受的积累,也是一次塑造物象形体的训练,更是一次组织生活景象的构图能力的锻炼。通过速写还可以锻炼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儿童速写有它特有的优势,阅世越浅,其情越真。童稚率直的目光,对外部充满了新奇感,就像学步学语那样对学习绘画、表达视觉语言的欲望特别强烈。尽管儿童的运用控制系统不成熟,画出来的线条呈现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他们要表现的那些物体的样子来,稍加引导,就能从“图示”化的形式中解脱出来,用他们的真情实感融入尚为稚嫩的线条中,表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童趣。于是,毕加索提出了:“成为应当向儿童学习美术”的口号。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够关注,常常画他们想到的,画他们所看到的很少。速写就有助于帮助他们从画想到的逐步发展到画所看到的,形成观察习惯,促进视、知觉分化,对学生在一定阶段已形成的绘画模式有所突破,有所新的发展。
另外,儿童速写与儿童画创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画创作可以通过速写直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儿童在创作中也可以通过速写来完善构思、充实画面。
二、对儿童速写的辅导
目前,我正在学校四年级学生中开展《速写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下面就速写内容和速写教法两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 优化内容
在目前的美术教材中,有关速写的内容较少,且排列也较为零乱。因此,我把教材中有关速写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新编排,以达到最优化,我设想从欣赏、临摹入手,然后按静物速写、风景速写、人像速写、动态速写、主题性速写这样的顺序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地进行。由于实验刚开始,我重点进行了欣赏和线条的训练。
1、学会欣赏,使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通过欣赏一些世界名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构图、透视、比例、空间、节奏等知识。感受大师们笔下古拙、变形的线条,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儿童速写与现代派大师的手笔似曾相识之处。领略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新的意境能给观者留下想象余地,并且寻求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的艺术真谛,这样的欣赏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开阔眼界。
2、画好线条,提高表现力。
线条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曲或直。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虚或实,或刚或柔,或畅快或凝重,为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我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画线条,如节奏轻松流畅的,画出来的线条象散步,到处流动;节奏欢快、热烈的,画出来的线条象跑步、溜冰;节奏缓慢、舒坦的,画出来的线条老爷爷走路;音乐起伏变化的,线条就象水中的波浪┄┄;粗笔画出来的线,粗粗、直直,显得坚硬,但在粗线旁边加上细细密密的短线,感觉就不一样了。
有了主动的表现能力,儿童的速写就不会是简单的轮廓线,而是生动活泼,甚至是令人惊讶的画面效果。
(二) 改进教法
1、因材施教。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觉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写生一把朴素的藤椅,有的学生在写生时好象旁观者,几乎不带感情,也不投入,画好的藤椅比较客观,但缺乏生气,显得呆板。而还有的学生在写生时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他们往往观察得比较少,画好的藤椅夸张变形,缺乏整体的比例和结构。于是我根据儿童知觉的不同类型,对前一种理性的儿童加强诱发其情感投入,使其速写更具有创造性;对后一种感性的儿童则诱导他们也要注意到客观情景,使他们的画能较好地反映客观世界,逐步提高其认知水平,这种不以逼真与否为衡量标准的方法,可以较快地发现人才,为儿童速写创造良好的开端。
2、精讲多练。
在有意识培养其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基础上,还要追究其特有的审美境界。其中的关键是精讲多练,精讲优秀作品的简洁生动之处,如线条的精细对比所产生的美,线与线的组合所形成的疏密变化和空间布白所形成的黑白构成所产生的美,多练则求熟能生巧,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增强信心,提高造型能力。当然在练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必须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3、因势利导。
这是开发能力的重要一环。扬其长避其短,及时发现其各自的速写特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如不同的学生给他们不同的定位:要求理性学生的作品线条整洁、均匀,注重线与线之间营造,使画面具有一种装饰美,而理性的学生则让他们尽情地挥洒,使作品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并能准确地反映物与物之间的比例及前后关系等。速写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要给学生一片广阔天地。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的真正基础是左右脑的协调作用,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实验证明,速写不仅可以巩固以往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使儿童的心智得到美的熏陶,大脑神经中枢的机能得到严密的训练,特别是促进右脑潜能的开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让我们的孩子都来画速写吧!就象普希金在诗稿边随手画自画像一样,人人都会那么一点,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也有利于全民族 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论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 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美...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浅谈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只有中、小学的初级...
美术专业毕业论文: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审美教育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
美术史小论文:衡阳人文历史美术创作与文化创建 摘要:衡阳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
中国美术教育论文:论宋代文人的“尚意”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摘 要:文人画在中国的绘画当中占据着...
当代美术论文:美术教育中当代艺术的渗入 在当下我国现当代艺术迅猛发展,受教面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受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