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09:54: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财富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随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客户服务越来越趋于精细化和差异化,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高端财富管理业务也随之应运而生。文章以中国银行为例,既与零售业务发展较为先进的招商银行做了一定对比研究,又深入分析了其面临的各家金融机构的竞争环境,及其自身的发展优势。最后结合目前大资管的发展环境,探讨了商业银行未来从专业顾问服务转型、海内外一体的综合跨境服务、打造专业化的人才体系等方面出发,谋求未来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端财富;同质化;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对策分析
1国内高端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2007年可以说是中国的“私人银行元年”,中国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商业银行将私人银行业务引入国内后,各家银行相继起步、高速扩张。在业务发展模式上,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采取的是条线式的业务发展模式,私人银行的职能覆盖了前、中、后台的各项业务,利润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采取了传统的区域式管理模式,总行设立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研发、营销管理、运营管理等部室,业务发展、人员管理等由分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在上述各机构中,招商银行以其颇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将其财富管理业务做得首屈一指,这与招行20多年的零售银行战略布局有着直接关系,也对各家机构的业务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重客户资产提升,基本摒弃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业务发展方式,通^做大金融资产将客户的利益与银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二是客户分层体系完善,引导客户向其高层级稳步提升,理财经理队伍也实行分层设置,体现服务的差异化。三是资产配置系统领先同业,通过借助模型为客户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案,定期提供资产配置报告,随时做到资产动态调整。四是强大的产品研发平台,形成服务不同层级客户、种类丰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理财产品体系,特别针对高端客户,更增加全权委托资产管理、单一产品定制等服务。
2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环境分析――以中国银行为例
21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波士顿咨询公司2016年私人银行报告中提到,预计2015―2020年,高净值家庭数量的年均增速约为13%,至2020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在我国整体个人财富的占比或将达51%。因此,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不仅存量客户群体庞大、而且潜在客户群体数量增长迅速。不仅如此,目前绝大多数的客户在各家金融机构的黏性都并不强,只要拥有优势产品和服务,就能抢得先机获取客户。
而对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主要的竞争对手,在于四家国有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当地的股份制银行。服务的便捷性、产品的收益率、服务人员的专业性成为客户选择银行的重要考虑因素,客户也往往会把资产分散于2~3家金融机构,以便取长补短,在各家机构中比较后选择某项业务较为优势的一家。这样无形中使得各家金融机构加强竞争,不仅利润受到挤压、客户维护成本加大,而且业务发展的风险偏好也在逐渐提升。
22面临的竞争力量分析
在与四大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工商银行财富业务发展优势在于对于产品研发的重视,由总行统一集中人力物力做好产品研发工作,为分支行的一线营销提供足够的“弹药”。其不仅拥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池,可为高净值客户的个性化产品定制提供保障;近年来更是在净值型产品转型、全权委托业务发展上走在同业前列,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性强的产品研发及资产管理人员队伍。
在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中,招行的发展已经摒弃了零售业务中依赖传统存贷款利差收入的老路,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也使其在此方面较其他银行更有优势。除招商银行之外,各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在零售业务上寻找特色品牌发展,像是中信银行的出国留学服务、平安银行的集团产品优势等。
除此之外,信托、证券依托自身产品和投研力量建设的财富中心,以及第三方财富机构的兴起,也为高端客户的理财管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和渠道。此类机构由于风控体系较银行相对放松,因此在产品研发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一是能给客户提供的固定收益产品种类更多、收益更高;二是在私募股权投资、海外项目投资、另类投资上也更为激进。
23上下游的议价能力
对于银行端来说,在分业经营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的上游就是与其合作的第三方机构,例如,保险公司、贵金属公司、优秀的产品管理机构、市场上优质的产品项目等。在现阶段,由于银行是客户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因此对于上游企业基本有着足够的话语权。但在一些稀缺资源的竞争上,哪家银行有着强大的销售能力,就有着绝对的市场地位。像是基于招商银行优质的客户群体和强大的销售能力,“公募一哥”王亚伟下海之后选择的第一只产品的合作机构就是招商银行,这种稀缺资源就足够吸引到一部分客户。
对于银行来说,买方就是客户,如果说普通客户在银行面前仍稍显弱势的话,资产雄厚的高净值客户则有极高的议价权。面对同一个客户竞争时,银行往往会舍弃利润、压低价格,先以争取到客户为主,这也形成了各家银行在服务不同层级客户上的体系差异。资产越高的客户,享受的增值服务、价格优惠就越多。
24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对于中国银行来说,从发展之初即以外汇外贸专业见长,目前在海外共有644个分支机构,多于境内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而且不同于其他银行大多通过收购海外银行来发展境外业务,中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均由总行统一组织设立,与境内分行在业务联系、人员沟通、流程设立等方面能够更好地一脉相承。另外,中国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百年传承历史的金融机构,国外的私人银行通常以家族信托及全权委托为核心业务,特别是家族信托业务,需要银行给予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持续尽责管理,因此一家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成为取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但2015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进入下行期,各家银行机构的坏账不断曝出,利润大幅下降,作为五大国有银行之一,中国银行以公司业务为主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转而寻求零售业务的支持与补充,但业务无法一蹴而就,就显现出了一定的短板和不足。另外,由于中国银行的稳健经营策略,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上也一直保持谨慎的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迅速拓展和扩张。
3结合当前环境提出对同质化经营的破解之道
身处大资管时代,中国银行应发挥自身集团多元化优势,发展包括财富传承、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充分利用海外业务优势打造特色跨境服务,做强海外产品平台,做精海外增值服务;延续谨慎管理的思路,着重发展以保值和稳健增值为特色的财富管理核心业务。
31大力拓展第三方机构合作,打造整合产品和服务资源整合供应的平台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要以建设“开放式产品”平台为目标,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从行内、集团内、市场上遴选产品,围绕境内和跨境两大类产品做好文章。一方面,强化财富管理自身产品研发能力,简化、优化产品授权准入流程,理顺集团内部相关产品供应部门合作关系,关注客户、关注市场,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提需求、要产品,做好自营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另一方面,发挥商业银行的销售队伍和渠道优势,适当调整风险容忍度,从客户需求和市场热点出发,加大产品引入力度,充分发挥“找资产”“找产品”的主动性,丰富产品来源,为客户提供更多产品选择。未来的财富管理机构绝不应就产品论产品,不能停留在具体产品供应商的简单定位,而是要跳脱自身,站在为客户提供全面整合财富管理服务的高度。
32整合“信托职能”资源,突出大资管时代下财富管理的差异化
对高净值客户除金融投资服务之外,还关注客户的财产传承p慈善捐助p税务筹划p不动产管理等。特别是家族办公室,还要帮助家族客户构建整体性p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动纲领,协助家族成员确立各自不同的地位使命和发展规划。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中并未赋予商业银行作为资产受托人的职能,因此无法独立开展家族信托业务,仅能通过与信托公司的合作来协助客户实现财产的风险隔离、受托管理和运营。从国际上的发展经验来说,家族信托业务将成为未来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该项业务持续时间长、与客户跨代联系的特点可更加体现银行服务的差异性。
33不断提升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和配置能力,逐步向顾问式服务模式转型,综合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是行业发展方向
从国内外财富管理现状看,财富管理机构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绩效的标准,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长、新增客户数量、客户满意度、客户留存水平、交叉销售、投资表现、投诉量和交易数量。其中,相对有代表性的私人银行认为客户资产、客户数量和客户满意度才是首要目标,而具体孤立的产品交易和销售应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服务,只有对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和客户满意度负责,才是业务发展的长久之计。与此同时,相关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内,客户选择私人银行时将比现在更为关心银行能否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和帮助其接触更多第三方的产品服务,而第三方机构对私人银行服务的推荐意见也至关重要。
34在国人“走出去”、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已是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下,顺势而为,商业银行应形成境内外联动一体的综合跨境服务体系
近年高端客户投资移民需求成为跨境服务的亮点,伴随投资移民问题而来的是对境外资产管理问题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环境进入下行周期,国际政经环境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高净值客户资产分散管理、平滑风险的需求愈加强烈。国有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先发优势,树立口碑和品牌效应,体现财富管理服务的差异化。在业务发展上,可根据海外机构的不同条件和环境,打造不同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海外机构有牌照、有网点、业务基础好,就可以开展多样的账户、投资和支付消费等金融服务;利用当地优越的教育、医疗条件,建设非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当地合作机构,开展针对境内客户的子女留学、房产置业、定制旅游和高端医疗等特色服务,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服务体系。
另外,中国银行应加快培养财富管理专业化人才体系,通过“以人为本”内涵式素质提升,夯实差异化经营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银行未来的转型及发展之路。
【摘要】通过对青岛财富管理城市建设带来的金融人才需求趋势新的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财富城市建设对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深化“n证融合”,深入推进“双证书”制度;深化“课赛结合”,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关键词】青岛财富管理城市建设 高职金融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2014年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门联合向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标志着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国家批复,青岛市成为我国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财富管理试验区的带动下,青岛金融业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5年末,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等主要金融指标较“十一五”末均实现了翻番增长: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58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6.3%,为“十一五”末的2.5倍,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达到221家,是“十一五”末的1.5倍。基金等各类金融类企业近500家,为“十一五”末的2.5倍。全市外资金融机构总数增加到34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19家,同时,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海尔财务公司、青岛港财务公司、中路财产保险公司等的出现也逐渐填补了青岛市金融业态的空白。
二、青岛财富管理城市建设背景下对高职金融人才的要求
青岛市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为青岛高职金融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人才需求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瞄准青岛财富城市建设的发展机遇,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大量涌现,青岛金融业态和金融格局正逐步完善。特别是非银行类新型金融机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大量出现为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这类岗位的基本要求为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备金融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此外,随着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增加,对柜员、客户经理、经纪人、操盘手、保险人等基层一线岗位人员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这些岗位,主要要求具备熟练和精通业务,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
(二)职业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由于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殊性,要维护金融业良好信誉,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具体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谨慎,廉洁自律,言行谦恭,长于协作。将良好的职业素养记于心,融于实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远离违法犯罪,维护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提高素养,更是每位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义务和事业成功的保障。
2.具备复合金融知识。随着财富管理的专业化、多元化成为我国财富管理的主流,要求金融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具备综合的金融知识,熟知各项金融产品,熟悉、了解金融市场的总体情况,能够综合运用不同行业的金融知识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3.具备熟练业务操作技能。金融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追求更高效的为客户服务,更准确的满足客户需求,这要求金融从人员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具体包括基础的业务处理。比如,柜员等一线员工应当掌握点钞、传票算等基本技能,客户经理等基层人员应当具备开发客户、产品营销技能等等。熟练掌握金融行业相关业务的操作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够快速上手,从而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4.创新能力。金融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新能力是金融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金融行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从业人员能够快速分析市场环境,把握客户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创新产品。因此培养“适应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金融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三、基于青岛财富管理城市建设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紧跟青岛财富城市建设步伐,以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金融混业化为背景,明确高职类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将高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银行、保险、证券、新型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的金融营销人员和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为主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二)深化“课证融合”,深入推进“双证书”制度
金融行业一般要求持证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往往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并能准确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能力,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根据这一现实情况,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即实行双证书制度。同时,在日常教学设计上,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理财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科目融入教学内容,同时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取得证券、银行、保险、理财资格证书后可免修相关科目考试。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一本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取得毕业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三)深化“课赛结合”,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如在校内组织金融技能大赛、证券投资大赛、金融产品知识和营销大赛等比赛,邀请金融行业机构和专家来做评委并做专业点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银行技能大赛、投资理财技能大赛等活动,一方面带动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扩大了专业影响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由于金融行业对安全性往往要求较高,所以较难实现经常性带学生在校外金融机构实习实践,因此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放到了校内。通过在校内设立投资理财咨询公司,为全校师生提供投资理财咨询服务,一方面解决了金融专业学生实践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在校内开展的咨询业务实践,分析解决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充分锻炼实践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操作占比,比如在《金融营销》课程中,分小组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市场调研,最终由每个小组推选1~2名同学到台前来用PPT演示其调研内容,同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评价打分。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摘要:主权财富基金作为由政府持有并运作的公共投资基金,旨在避免财政收入及国际收支过度波动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冲击,其主要资金来源为外汇储备。当前,主权财富基金已成为跨境资本流动和配置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是其主要运作目标。据此,对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进行概述,以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总结其投资及风险管理活动,并分析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外汇储备;国际金融;汇率风险;风险管理
0引言
2016年11月,第七届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IFSWF)年会在奥克兰举办。在此前的第六届多哈会议上,论坛成员通过《多哈协议》制定了三年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将继续遵照圣地亚哥原则,促进全球资本流动及金融发展。截至2016年底,包含1个准成员在内的30个论坛成员涵盖了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数的三分之一,管理着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资产的80%。主权财富基金作为国际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伴随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了迅速发展。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则是中国政府开展外汇储备积极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
1主权财富基金相关概念
主权财富(Sovereign Wealth)指一国政府积累的公共财富,来源包括财政盈余、社会养老金和国际收支盈余等,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而当前各界对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的理解不尽相同。Razanov(2005)认为主权财富基金设立的目的包括避免经济遭受财政收入过度波动影响、帮助货币当局冲销过剩流动性、积累财富、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Fotak等(2008)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是由政府拥有或管理、由国内外资产构成的共同基金,旨在实现积累和管理储备资产、稳定宏观经济和代际间财富转移等经济和金融目标。Gugler和Chaisse(2009)认为其是由一国政府或央行控制并投资于海外的投资基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主权财富基金是由政府出于中长期宏观经济和金融目标而持有、管理及运作的公共投资基金,往往投资于国外金融资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认为外汇储备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国政府投资载体,主要被投资于国际资本市场,最初旨在缓冲一国政府面临的财政收入过度波动,在国际化背景下协助货币当局稳定宏观经济。而随着贸易及金融全球化发展,外汇储备在主权财富中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加。因此,规避汇率波动及国际市场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所造成的影响,成为主权财富基金运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一国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与其外汇政策的相关性毋庸置疑。
2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发展
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中期。1953年,科威特设立投资委员会运作石油出口的盈余收入;随后成立的投资局进一步面向全球市场开展投资。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和阿布扎比投资局是较早一批兴起的主权财富基金;20世纪末随即出现了包括伊朗成立石油稳定基金和外汇储备基金、卡塔尔投资局等在内的第二批主权财富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自进入21世纪后迅速兴起。1990年其全球规模尚不足5000亿美元;2008年则达到2-3f亿美元,达到同时期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规模近半数。Lyons则曾于2007年预测其规模有望在2017年达到13.4万亿美元。
随着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数量及规模的增加,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IFSWF)应运而生。论坛前身――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工作组(IWG)于2008年4月成立;2009年4月6日,由全球23个国有国际投资者代表组成的国际工作组在科威特召开会议,遵照《科威特宣言》成立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以取代此前的国际工作小组。该论坛作为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自愿性非盈利组织,旨在通过对话、研究及自我评估,实现成员间共同合作及强化。当前论坛成员包括来自全球28个国家的30只成员基金,涵盖了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总资产的近70%。成员自愿遵照执行的24项公认原则作为该组织运作的基石,被称为“圣地亚哥原则”,构成主权财富基金机构性治理及风险管理框架,旨在提升管理效果、完善问责制、提高透明度以及强化投资谨慎性,同时鼓励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对话环境,深化成员对主权财富基金活动的了解。而随着成员数量增加,其各自运作目标及所处发展阶段日渐差异化,论坛的目标及关注点在圣地亚哥原则的基础上亦经历了变革与完善。除了继续推进圣地亚哥准则的执行,论坛也开展多领域研究活动,并且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强化成员的投资及风险控制能力。
3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1中投公司成立背景
中国外汇储备在建国初期增势较缓,进入21世纪大幅攀升(图1)。尽管自2014年后有所缩减,其规模仍居世界第一。一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依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主要被投资于美国国债等资产。而伴随外汇储备规模膨胀与美元波动,如何在安全性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逐渐成为我国国际金融政策目标之一。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成立,旨在实现我国外汇资金的多元化投资,在可控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同时服务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中投下设中投国际、中投海外和中央汇金三个子公司,分别承担境外投资、境外管理业务及对国有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等,以期实现对外投资收益最大化及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
3.2中投公司投资概况
中投公司根据同业市场经验,在2015年引入由公开市场股票和固定收益构成的参考组合,明确其风险中性的业绩基准,将资产配置框架调整为“参考组合―三年政策组合―年度政策组合―实际组合”模式,在全球开展投资。截至2015年底其境外投资情况如图2所示。
2015年,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及美元升值导致汇兑损失等因素影响,中投公司境外投资净收益率为-2.96%,自公司成立以来境外投资的累计年化净收益率为4.58%。其近年来投资组合业绩概况如表1所示。
3.3中投公司风险管理经验及意义
中投公司为了实现在可控风险范围内的收益最大化,针对投资活动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等因素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三层次制度体系、三级管理流程体系以及三道风控防线组织结构等。其中,中投通过运用风险业绩系统,同时引入门槛收益率等指标,有效识别国家、行业及货币风险点,并针对不同风险特征下的项目进行收益基准定位及风险控制。
中投公司此前曾对黑石集团、中铁H股及JC・弗劳尔斯等开展数次标志性投资活动,在此过程中面临着投资成本偏高、收益保证条款缺乏、投资领域较单一、对决策主动权重视不足、投资项目风险偏高且缺乏相应避险措施等问题。以其投资的摩根士丹利可转债为例,在转换前可得到类似无风险收益,而股权转换时其实际股价已下跌41.52%,使得中投预期保值收益目标大幅缩水。因此,中投公司应明确自身定位与战略规划,实现投资行业及品种的多样化,同时完善自身风险评估及预测制度,合理运用套期保值等避险机制,将组合风险控制在预期范围内。
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国公共投资基金,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并投资于外币资产。我国作为对外贸易大国,外汇储备规模多年居世界第一,国际商务活动趋向活跃,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关联更为紧密。从微观层面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将影响企业绩效与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国际收支及汇率变动将显著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而影响货币当局宏观调控能力及人民币地位。中投公司2015年年报指出,其年度净收益率出现下降甚至达到负值,即主要受到美元升值导致的汇兑损失影响。由此可见,主权财富基金通过合理途径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从微观及宏观层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较于传统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更应对其面临的外汇风险加以重视,因其将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价值,进而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水平。随着我国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扩张,及人民币市场逐步放开,利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日益增强。而主权财富基金以其规模之大,且往往投资于国际市场,从而面临更高的汇兑损失风险。因此,构建完善的风险预测评估体系,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避险,有利于实现主权财富基金在安全性基础上的保值增值。
4主权财富基金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及意义
4.1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目的及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已逐渐成为跨境资本流动和配置的主要构成部分。尽管各国对外贸易状况、外汇储备特征、主权财富构成、外汇政策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均有所不同,因而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目的及作用也不尽相同。但总体看来,主权财富基金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1跨期稳定
主权财富基金最初的建立即用以缓冲价格过度波动对国内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平滑经济周期等目的。科威特、阿联酋、沙特等国家正是为了缓冲资源性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所导致的国内经济波动,从而成立了较早一批主权财富基金。当石油等资源价格上涨时,为其出口国带来的外汇盈余并非全部用于财政扩张,而是投放至资金池中加以集中管理运作;当其价格下跌时,该部分资金即可投放用于增加市场流动性,弥补外汇储备短缺,缓冲国内经济所面临的冲击。
4.1.2风险分散
随着贸易全球化进程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完善,外汇储备在各国主权财富构成中所占比重有所增加,相应地,对外贸易环境及全球资本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日益复杂。一方面,贸易顺差下累积的外汇储备带来本币升值压力,削弱一国出口优势;同时,美元主导的外汇储备面临着更为集中的汇率风险,而主权财富基金往往被多元化投资于国际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风险的分散与规避。
4.1.3收益实现
传统外汇储备投资标的相对单一,通常以追求低风险为首要目标。以我国为例,2016年上半年持有美国国债1.82万亿美元,约占外汇储备规模45%,其投资回报极低,且抑制了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及国际金融政策主动性。而主嗖聘换金往往会在一定风险程度下投资于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且形式更为多样,因而能更为有效地在分散风险的同时获得收益。
此外,各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建立还可能出于将不可再生资源资产转化为国际金融资产用以保证本国后展、支付养老金以及偿还政府或有负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4.2主权财富基金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所造成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势必会给各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2.1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复杂性
近年来,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策略更为积极,其投资组合所选取的标的已扩展到风险较高的股票、房地产和私人股权等领域,以期追求更高回报。而随着新兴国家金融体系逐步健全以及金融环境放开,全球资本加速流动,其逐利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且由于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巨大,其在国际金融中市场造成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4.2.2影响国际资产价格
摩根士丹利英国首席经济学家大卫・迈尔斯通过定量研究,认为主权财富基金规模的扩大将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容忍度,从而提升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吸引力,相应减少对国债等低风险资产的投资。其预测2007年起的未来10年中,美国国债利息将提高30-40个基点,风险资产贴水将降低80-110个基点。
4.2.3削弱美元霸主地位
一直以来,美元及美国国债的发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举足轻重,而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增加了各国外汇投资的途径,降低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的吸引力,动摇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相应地对美元汇率稳定性亦将产生一定影响。
4.2.4加剧新兴市场泡沫
主权财富基金的目标之一即获得更高的收益,因而相较于传统外汇储备投资方式,其逐利性和主动性更为明显。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其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可能将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导致本币升值压力,并可能加剧其市场泡沫。
4.2.5加剧金融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
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国公共投资基金,不可避免地带有政策性倾向,同时亦被国际金融环境加以政治性考量;新兴国家的加入更是加剧了发达国家的警惕。因此,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经济与金融环境所可能采取的措施,将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投资行为带来更多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4.2.6改变全球经济秩序
最初,那些依赖出口顺差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摸索出公共基金的形式,以规避国际市场带来的冲击;而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体现出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水平的显著提升,动摇了发达国家占据多数全球资本的格局,从而将形成新的全球市场经济秩序。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社会财富的结构带来了新变化。随着社会经济财富的不断发展壮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的财富管理业务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现状及其发展道路的分析研究,探索了其发展道路上的机遇以及挑战,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战略研究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管理业务,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财富管理业务是指一些特殊的资产增值活动。财富客户即指富裕客户,通常情况下指能够投资金融资产50万―100万人民币的客户。另外还包括一些能够为银行带来高收益的重要客户,例如一些高级公务员、企业高管等。财富管理业务有别于私人银行业务和普通零售银行业务,但其利润要远远高于他们。这是因为财富管理业务相对于传统零售银行来说,其网点销售较少,服务人员数量也显著降低,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支出,风险也随之降低;而相对于私人银行来说,客户规模较大。所以利润要远高于私人银行和零售银行。
一、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富管理发展概况
目前,在中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之间相互竞争的一项特殊的经济业务,且其市场竞争在市场发展的前提下愈演愈烈,各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专属品牌,增强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财富管理业务的监管制度也在逐渐严格。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快速发展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掩盖了。例如,财富管理服务机构风险控制能力低下,财富管理服务目标不一致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等。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相关国际监管部门立即建立起信息防火墙,强化信息披露方式,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且对国内财富管理的相关业务制定了高度规范。
(二)财富客户发展的主要特征
首先体现在区域特征上。我国内地商业银行的财富客户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以及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财富客户的总人数高达26万,占财富客户总比值约52%;其次是职业特征。数据统计显示,58.5%的财富客户都是私营企业主,然后是一些大型的企业和集团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另外还有一些律师、集团高管等,其中公务员仅占2.1%;除此之外,还包括行业特征。从不同的行业来看,制造业占有财富的比重大约25%,房地产以及零售行业分别占18%和12.5%,三者比重已经超过财富比重的55%。
需求特征也是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特征。我国经历金融危机之后,资产投资者对于金融风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了财富客户的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早已经摒弃了单一追求财富的增值,逐渐向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进行转变。
(三)我国财富客户业务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国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基本现状可以用五点来说明,第一,专属的品牌。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形成了专属品牌化。例如交通银行推出了“沃德理财”,工商银行推出了“工银财富”等;第二,专属的渠道。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开始搭建财富客户的专属服务通道,并纷纷建立起财富管理中心;第三,专属员工队伍。我国的一些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已经为客户专门配备了客户经理,这些客户经理通常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技巧,为财富中心的营销服务提供了专业保障;第四,专属产品。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已经根据财富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推出了专门的理财产品。例如工商银行推出的“工银财富”以及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财富――创富理财计划”等,这些理财产品通常购买起点较高,但同时收益也较高;第五,专属的服务项目。除了提供一些有关金融类型的服务,商业银行还推出了非金融类型的服务。比如私人助理服务、汽车救援服务等。
(四)财富管理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服务同质化问题
服务同质化问题通常是指由于一些监管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无法实现混业经营,导致产品的研发能力受到了限制,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开发出的产品结构单一、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袭复制。正是由于服务同质化等类似的问题,财富客户的争夺战争才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价格战。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于财富管理业务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首先产生了财富风险。另外,极大地缩小了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盈利空间;而为了追求高收益,商业银行通常会将资产投向风险较高的部分,若运营不善,极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
2.考核导向问题
考核导向问题是指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将盈利模式分成欧洲以及北美两种不同的模式。欧洲模式是指按照资产的不同比例进行收费;北美模式是指按照不同的交易次数进行收费。欧洲模式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对比财富客户之间的资产总额收取费用,在交易过程中不会另外收取其他手续费,主要倾向于财富客户资产的保值、传承以及安全等;北美模式则是通过交易次数收取佣金的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就是按照交易进行收费从而获取盈利。我国目前大部分银行客户仍旧散落在各个银行部门,产品的管理部门只会考虑部门利益而忽略客户资产的增长情况,导致客户经理过度引导客户进行交易,打破了财富客户与客户经理之间的稳定和谐,给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带来了不利影响。
3.信息支撑问题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目前都已建立起财富客户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仍旧存在客户经理调查客户信息粗略、精细程度低等问题,许多客户的基本信息还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客户信息的调查质量较低,客户信息的完整程度也比较低;信息系统建档的客户完整率较低,甚至会出现不是自己的客户却在自己客户管理系统中的现象,有浪费资源的嫌疑,并且财富客户的覆盖面较小,只有进行客户完善追踪等后续工作才能够保证“找得到”客户。
4.人员管理问题
财富客户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人均维护客户的数量早就超出了国际标准,导致服务质量大大降低,服务品质也就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商业银行已有的财富管理客户经理在进行客户信息的挖掘以及其专业理财技能、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能等仍旧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组建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
二、 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基础
(一)人民理财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富裕人群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一些高端的富豪阶层。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内地资产不低于100万美元的富豪超过47万人,位居全球第四。国家经济景气检测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超过70%的居民表示,需要一个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理财顾问为自己提供一些合理的理财建议。而这些调查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需要一个良好的理财顾问。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从2001―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处于飞速增长阶段,每年约增加596万老年人,增长率达到3.2%。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65亿老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重的12.3%,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2.5亿,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21%。老龄化的逐渐加剧,导致我国居民必须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理财计划,为自己准备一定数量的养老金。为了配合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必须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
(三)抗通胀保值投资需求量增加
我国在次贷危机后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所以在实际利率预期为负值的情况下,根据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双重需求,首先要求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超过同等期限定期存款的利率;另外,要求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金融投资者获得理财收益,同时承担较小的理财风险。
三、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途径以及实施措施
(一)加强客户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首先,要寻找财富客户,找到财富客户之后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对财富客户具体情况的详细了解,为财富管理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做好客户与经理之间的协调梳理工作,保证建档的客户经理和真实维护的客户经理为同一名工作人员,并严格遵守客户经理的客户维护上限,对于多余的客户需要进行再分配,以此保证财富客户的维护质量。另外,还要处理好新增客户的分配问题,及时建档,保证客户的完整率,通过挖掘信息等多种途径完善客户基础信息。
(二)制定系统科学的考核政策
首先,要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的考核思路,将以往的考核思路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考核思路,大力谋求长期发展,并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要积极引导财富中心工作人员建立起“财富中心+支行网点”的服务体系,并且及时明确财富管理中心的双重考核方式,严格遵守“客户介质不变”、“分配收入还原”等基本原则,努力实现加产品、加资金、加服务的目的,切实解决财富管理服务中心的利益分配问题。
(三)努力完善客户服务系统
保证我国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其中包括专属财富客户经理、绿色服务通道、客户介质以及专属的优惠费率等,保证客户能够及时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银行还要为客户提供一些综合理财的规划服务。最后,要为客户提供具有一定差异化的增值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产品的服务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必须进一步对金融增值业务进行创新,确保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服务效率,采取与第三方进行合作的模式。
(四)加快员工队伍建设
有关资料显示,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人员分配情况对于商业银行的财富业务发展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将财富管理中心的人员分配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将具有一定实力的优秀人员分配到财富中心。另外,要加强财富客户经理的技能培训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实战技能进行培训,为财富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与优秀客户经理交流的机会。积极整合金融服务方案以及财富客户的理财产品,协助商业银行财富中心为重点财富客户提供直接的财富规划以及财富管理服务。
(五)加快财富客户服务渠道建设
大力加快银行财富中心建设工作步伐,根据已有网点的内部维护层次、员工专业技能以及维护方式等进行大力推进,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避免出现因专业能力不足使财务中心失去支撑的情况出现。另外,要保证除了在城市中建设财富中心,还要在一些发达的县域建立财富中心,及时进行客户维护工作。明确财富中心的定位以及职责,要保证对一些支行无法维护的客户进行维护服务,还要对支行起到支撑和推动的作用。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按照财富客户的不同需要,适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确保落实上文提到的一些系统性的服务,努力做到履行承诺并保证客户能够及时享受到同等标准的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运用高科技对财富客户的维护情况进行监控,开展维护情况系统化监控,使用电脑对客户经理与客户的直接通话进行统计,并通过报表统计联系的频率次数等,保证客户经理经常同客户进行联系,稳定客户关系。
银行业回归财富管理本质的征途上,还有制度上的障碍。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业正面临着不小的困境。当然,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银行正面临着转型的机遇。
按照银监会相关数据,截至2016年6月末,银行业资产总额21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81%。同时,不良贷款的规模也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
这几年,银行业因为利润总额过高,被质疑为蚕食实体经济利润。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银行利润也在缩水,加之不良率的上升,银行必须走出原有经营模式,将转型提上正式日程。随着国民财富增长,银行转型也具备了良好的“土壤”。
根据2016年8月23日新世界财富(New World Wealth)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个人财富总额排名,美国人以48.9万亿美元位列第一,中国人以17.4万亿美元排名第二。另据胡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中国拥有资产净值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人数已经超过134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财富管理是金融业的大未来。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而言,银行因其资本雄厚,渠道宽广,信誉可靠而必然具有抢占财富管理“蛋糕”的先机。
之前,中国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吃利差”,很多银行的利差收入占利润的70%以上。实际上,银行在近代西方诞生之初,其主要的作用在于财富管理,比如最简单的保管钱物、票据等,而不是单纯的赚取存贷利差。因此,转型财富管理,可以说是银行在回归本源。
转型财富管理,总的来说,就是银行要成为整个金融界的理财门户,使客户通过银行渠道可以对接其他诸多非银行的金融工具,比如基金、租赁、信托、投行等。这方面,目前的银行业由于有网点、技术等优势,已逐步实现。
但是,银行自身的业务创新还不够。未来,银行还需要进行更多自身业务的创新。比如,顾问咨询、方案策划,撮合交易等都可以是未来的新业务增长点。换句话说,要在融资服务的基础上,更多加载“融智”服务。
转型财富管理,对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有好处的。首先,财富管理需要通过大类资产、币种结构、地域行业、资产期限等方面的多元配置来实现。另外,资产组合的相当比例更要投资于流动性较高的类现金资产。这些转变都有利于优化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
面对资本金要求不断上升的压力,财富管理还为银行实现从重资本经营转向轻资本经营创造了条件。因为投行业务、支付结算与各种等对资本的消耗远低于贷款这样的重资本业务。当银行从单一贷款转向加快发展投资业务,从自营为主转向重视发展理财业务,从表内业务为主转向表内表外并举,便可以有效控制风险资产,降低资本消耗。
在中国股市,银行融资补充资本金一直被投资者认为是中国股市的“不可承受之重”,而银行的转型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银行业回归财富管理本质的征途上,还有制度上的障碍。
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整顿当时出现的金融乱象,有序发展金融业,于1995年制定的《商业银行法》,其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一条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各金融部门风险交叉感染,导致系统性风险。
到了2003年,政策已有所松动。《商业银行法》在修订时,四十三条添加了“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的但书条款。这一变动的背景是,美国已经在1999年顺应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大趋势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打破了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有关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可相互渗透经营。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已在探索各种形式的综合化经营,比如基金托管、信托融资、银保合作、银信合作等。
但是,政策的“口子”还不够大,银行转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要求中国必须有更加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来配套。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可以根本上改变财富管理的制度基因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畸形,所以说我国已经进入财富管理大变局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曾提到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两大制度畸形,即刚性兑付和过渡依赖担保。
结合吴行长的观点,笔者进一步将这种畸形扩充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和财富管理中,大多数产品都是投资性金融产品,存在风险是必然的。投资性金融产品需要遵循“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原则,但是我国的财富管理完全违背了这个原则。出现违约风险后,作为中介平台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刚性兑付。
第二是过度依赖担保。我国的市场交易缺乏诚信,金融市场缺乏信用体系,导致市场交易和金融活动过度依赖担保。
第三,我国的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一种类存款产品,都是属于间接的融资体系。但是从国际经验和法律性质来看,理财产品都属于直接金融体系。
第四,我们的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导致我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第五,国外认为财富管理是富人的游戏,其实是资本主义的充分体现,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管理基本上属于富人的专利,如此,会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可以根本上改变我国财富管理制度和体制困局,老百姓、丝们、大学生等都可以公平享受金融服务、都可以公平参与财富管理,所以笔者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催生了财富管理大变局,大资管时代已经来临。
金融市场模式如何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必须要转变金融发展的模式和体制。笔者研究日本韩国等国际上金融后发国家发展金融市场的经验,从间接金融市场体系转向直接金融市场体系是必然趋势,而市场型间接金融是实现这个转型的必经道路。市场型间接金融一般分为A型和B型。A型是从投资者角度的集合理财,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体系中的各类公募私募基金、P2P、众筹等都属于这种类型。B型则是从筹资者角度的 “资金筹措”:比较典型的是各种贷款债权的流动化与证券化、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市场型间接金融的核心要旨是实现金融中介机构资金融通功能的市场化,突破现有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融资的单一性和高风险,实现直接金融和传统型间接金融的互补与完美结合。市场型间接金融的发展比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可以更有效地分散、降低市场风险。
基于上述理论背景,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可以根本上改变财富管理的制度基因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畸形,所以说我国已经进入财富管理大变局时代。具体来说:
第一,股权众筹的小额投资、分散投资、投资组合、高风险高收益等制度特性,可以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神话,投资者“买者自负”的基本原则可以逐渐深入人心,贯彻始终。
第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逐渐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类似FICO体系,开发信用产品,可以设计出个性化的私人定制的金融产品,打破过度依赖担保,打破标准化、无差异的传统金融产品设计模式。
第三,实现丝金融和众筹金融,余额宝等各类“宝宝”、众筹都是丝金融的体现。通过移动支付和移动金融实现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财富管理,加快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众筹金融、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能够打破富人对财富管理的垄断,能够使普通的老百姓、丝、大学生公平享受金融服务。所以必须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富管理道路,真正实现社会主义。
第四,打破刚性兑付和担保机制后,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买者自负和倾斜保护相结合。
第五,全民理财时代、大财富时代是大金融大统和的时代,互联网金融加大了产品混业,金融超市,特别是养老金融,这是中国未来最大的金融市场,这里的“大”是通过移动支付和移动金融,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利用者的数量急剧扩大,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财富管理和金融服务市场。
总之,借助互联网金融,可以变革我国财富管理模式和金融市场体制。
互联网金融有三个体系:第一是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重构。笔者提出中国银联涉嫌垄断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导致了互联网公司等民营机构的金融业缓慢,金融服务得不到普及。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新型清算组织等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重构。第二是间接融资模式的重构:P2P、第三方理财是对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的重构。第三是直接融资模式的重构:股权众筹等模式是对以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直接金融体系的重构。互联网金融还衍生出新型金融业态,比如金融信息垂直搜索、金融百货店、金融天猫等,都是平台金融。
根绝笔者调研和研究,笔者给互联网金融初步做出一个定义,“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众筹金融,具体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础上,实现支付清算、资金融通、风险防范和利用等功能;其具有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和场外、混同、涉众等特征;并打破金融垄断,实现消费者福利。”该定义逐渐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笔者首先提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和主流是众筹。众筹分四大类,一是债权众筹,第二大类是股权众筹,第三大类是回报众筹,第四大类是捐赠众筹。
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它不同于团购,是微天使,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众筹不仅仅是资金、资本、资产的众筹,更是人脉、知识、思想、智慧、文化的众筹。本质是一种众筹哲学,尤其符合我们东方文化精神和中国文明精髓。
根据国外多年学习和研究的经验,笔者认为,如果完全按照国外财富管理模式,任其发展,只能让富人更加富有,穷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资本主义的本质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中国财富管理的模式跟国外有所不同,应该充分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能已经超过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互联网金融催生我国财富管理模式的制度创新与变革,我们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管理发展道路,因为互联网金融使得人人都成为金融消费者并公平享受金融服务,如此,社会主义的理念才得到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国文明的传统也必将实现回归。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改变。各类金融机构都在不断拓展,形成更大的业务规模,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势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下去,如今财富管理的大时代已经到来。
2014年11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首届财富管理展望论坛暨《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4》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了国内第一份由学术研究机构编撰,系统研究中国财富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术报告,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雨露,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白光昭、副主任王锋,闽江学院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毓敏,国民小微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贝多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前行长贲圣林,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刘,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宜信公司CEO唐宁,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巍,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宏观室主任陈启清,秋实财富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秋林等专家学者以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4》课题组成员谭松涛、宋科等出席了会议。
据了解,2013年人民大学与青岛市政府一同签署了金融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金融发展的多个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作为重要合作成果之一,从2014年开始,每年定期的《中国财富管理报告》将深入思考和探索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及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力求为推动青岛建设财富管理中心和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提供可鉴之策。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财富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和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特别是最近800多年来,具有现代意义的财富管理从欧洲诞生,在美国得以蓬勃兴旺。目前,全球财富版图已经进入“自西向东”的区位重构和格局调整当中,财富管理行业迎来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新时代。在中国,富裕起来的个人与家庭开始寻求财富创造和管理之间的平衡,寻求创富和享富之间的平衡,寻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平衡,全方位、多层次和差异化的财富需求驱动着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这对于中国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机会。
2014年年初,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复,标志着财富管理成为国家金融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从政策实践的角度来说,把握先行先试和政策突破的机遇,不断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和经济金融转型升级相互依存的可行道路,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金融改革提供新的强劲动力,将具有重要意义。
白光昭,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创新试点方面,青岛市已经向11个国家部委报送了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及首批创新政策清单,目前已有30余项先行先试政策获批并逐步实施。资源聚集方面,与境内外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及市场总部、知名教育科研机构、重点财富管理中心区域进行深度合作,达成多项合作成果。新落户了三家法人金融机构和两家外资银行机构,民生银行全国首家直属总行的私人银行、宜信财富全国首家旗舰店、恒天财富集团华北区总部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环境营造方面,密集举办了“2014金家岭财富论坛”等财富管理高端论坛研讨活动,“财富青岛”的城市品牌正在逐渐形成。
庄毓敏,闽江学院副校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4》作为一份由科研机构提供的报告,区别于一般商业机构对行业发展的分析。报告不过于关心某一个群体,如高净值人士数量的增长、偏好和需求的变化等相对具体的内容,而是从学界的视角追踪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热点,分析财富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预测财富管理前景,指导财富管理实践。
《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4》提出了有关当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八个核心命题。
第一,明确提出大财富管理的概念,即财富管理是一项包含私人家庭、法人机构和国家主权三类主体在内的宽口径概念。
第二,报告指出社会总财富水平的大幅增长,使得三类主体都有着强大的财富管理潜在需求。
第三,从理论上而言,财富管理是一项集利率理论、现资理论、风险管理、生命周期和家庭金融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第四,私人财富管理是一项多层次的经济活动,客户可投资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财富管理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决定了私人财富管理的不同层次。需求层次的多样性导致私人财富管理潜在需求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
第五,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目前呈现多类机构业务交叉、竞争合作的特征。但整体上看,财富管理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六,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增幅将达到97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市场规模总量将达到227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第七,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第八,从财富管理行业战略发展、制度法规建设、市场和机构培育、人才培养和教育等四个方面,总结出了当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10个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摘要:“为每一个客户量身定制不同的方案”是当今银行业服务的一大趋势,本文阐述了一个成功的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CRM系统应用,该系统实现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决策服务。
关键词:财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
一、引言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亚洲金融合作联盟”首批会员单位。在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连续三次进入前500强,2014年列483位。该行以“创立精品,创造价值”为其企业使命,使其在众多同行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财富管理,是指银行利用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在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发掘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财富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最终实现财富目标。
在商业银行中,客户关系管理(CRM)可让财富管理发展、深化和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客户关系管理以提案的策略目标为指引,并以从客户和客户数据获得的见解为基础。CRM的关键基础是了解客户的财务关系潜力和居民使用产品和渠道方面的行为。
CRM职能部门及时发现当地针对特定客户或客户群体的相关销售和服务机会。实际上,CRM为分销和市场推广部门提供潜在客户线索、知识和工具,以便对这些机会采取行动。根据机会的性质和优先级以及当地系统完善程度,执行可以采取从非常主动到更加被动的各种方式,并可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
二、CRM在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中的重要性
1.CRM决定如何管理客户的财务关系以便满足客户财务目标和银行回报目标。这通过下列措施实现:
(1)使用基于客户资产总体情况的分析、与银行推广活动相互动,并结合可用或推断的个人信息;(2)通过支持渠道容量优化;参与渠道规划,并将潜在客户线索放在首要位置并分配给适当的渠道;(3)通过确保在所有渠道和整个客户生命周期范围内协调客户联络和机会;(4)通过测试优胜方案和激励方案行动来优化和改进客户联络策略。
在设计和实施联络策略时,与提案、市场推广部门(包括客户见解)、产品和分销部门密切协作,CRM活动涵盖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从争取到客户、到通过后续的销售和服务互动作为客户联络策略的托管人开展工作。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讲,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需要五个要素:
(1)倾听客户心声;(2)响应关键触发机制;(3)执行活动和联络策略;(4)确保与分销部门紧密协调;(5)侧重于由IT提供支持的业务流程。
通过成功执行五个基本要素,CRM旨在: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以便发现相关销售和服务机会来优化当前和未来价值,同时管理银行的整体风险和回报。
2.管理针对以下用途的联络策略深化客户关系并优化多个联络机会的价值。
(1)支持提案的环球和当地目标;(2)增强渗透如交叉销售其他产品;(3)定制客户联络和银行渠道偏好;(4)促进增值服务互动;(5)通过优胜方案/激励方案测试优化联络策略;(6)持续评估以便不断改进CRM有效性;在活动期间采取策略性的方式,在未来设计中采取战略性的方式;
3.提供深入见解,以便市场能够动态地在提案之间迁移客户(以合格标准为基础)
(1)向上迁移优先;需要时向下迁移/迁出;(2)采取以执行为中心的运营模型管理CRM流程,避免冗长的活动周期(12-14周)并最终实现实时执行。
4.更加侧重于通过销售机会和渠道容量优化来获得价值。
5.促进多渠道协调,以便从最初联络到后续跟进的整个过程实现一致、有条理的客户体验。
6.使用高质量的客户数据运营CRM,并逐渐提高完善度。
7.利用知识和规模经济,同时要贴近客户、分销和市场推广部门平衡需求。
在标准化环球平台上运营CRM(提案将生成并执行长期计划来实现系统要求、业务案例和过渡路线图,以便实现标准化环球平台)。
三、CRM在财富管理中的数据质量
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巩固客户关系和施行成功的联系策略至关重要。为确保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部的客户联系资料符合通用的质量标准,需明确界定业务责任的归属。
信贷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客户资料质量的业务负责方。作为业务负责方,信贷风险管理部负责推动完善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部营运和分析平台中所记录、处理和存储的客户资料的质量和完整性。在推动改善客户资料质量时,信贷风险管理部将获得产品分销部门(数据收集)、服务营运部(数据收集)、信息管理部(报告)和资讯科技部(制作和营运支援)的支持。
信贷风险管理领导层(经区域客户价值管理主管同意)应当为所有重点客户资料确定并维持通用的重点/任务关键型客户联系数据和标准。
各个市场应使用以下指标为所有重点客户联系数据要素制定数据质量标准:
(1)数据完备性:确定数据要素是否可为空白,或可接受部分填写的程度(视营运和分析要求而定);(2)数据一致性:确保数据具有明确的枚举值定义、值在取值范围之内,或值在取值类型之内,例如性别代码始终被存储为M(男性)、F(女性)或U(未知);(3)数据一贯性:确保数据定义和内容在所有数据字段间保持同步;(4)数据准确性:提供的客户资料内容反映真实情况,并可高效用于银行业务运作;(5)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库内的信息链接准确,例如必须准确维护客户表和联系表中的客户编号,以便链接到同一客户;(6)无重复:每个客户应且仅应存储一次,并可支持全面查看该客户信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应删除重复和重叠记录。
四、结束语
“为每一个客户度身定制不同的方案”是当今世界银行服务的大趋势,同时也是银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法宝。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向以客户至上,围绕着客户利益为中心,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来提高客户满意度,所以无论期望值有多高,只要还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该银行就会不断以上乘的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上帝――客户!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加大,这为金融机构的的财富管理业务带来很大机遇。然而近年来,与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欣欣向荣的现状相比,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却日益被边缘化。本文将通过分析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为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做出建议。
关键词:证券公司 财富管理 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居民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和个人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万事达卡中国富裕阶层指数》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内地家庭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有近500万户,到2015年,内地富裕阶层数量预计将增到860万户。”随着财富的积累,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崇尚勤俭节约、不善投资只爱储蓄,到现在人人熟知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投资理财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
针对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形成全面的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格局。但是近两年来,无论是在规模、渠道还是人才方面,证券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为此,本文将针对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业务发展策略。
一、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现状及所处环境
近年来,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状况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也举步维艰。在全国财富管理市场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券商在财富管理市场却日益被边缘化。一方面,近两年来,券商财富管理资产净值规模大幅下降,到2011年末,资产净值额仅为1256.27亿元,还不到银行的三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券商理财产品的业绩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不甚理想。由于去年市场整体低迷,众多券商系理财产品资产净值急剧萎缩,面临清盘。
当然,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也面临着巨大机遇。首先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私人财富管理需求越加旺盛,财富管理市场的增长空间依旧十分巨大。近年来,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的财富以超过GDP的增速高速增长,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拥有的财富数目不可小觑。随着财富的增长,人们对理财的需求也在逐加大,这为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的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次,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环境大大得到改善,多层次金融市场得到大力发展,这为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促进财富管理产品多样化创造了条件。最后,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证券公司还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服务优势以及客户优势。而这一切,都让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成为证券公司所必须要抓住的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不管怎样,近年来,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缓慢是其既定事实,而造成这一现象,竞争对手强大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监管过于严格、产品结构单一、渠道较少、人才匮乏是导致其发展缓慢更主要的原因。
(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风险较高
目前券商的理财产品结构单一,大多投资于股票市场中,风险相对较高。由于近两年股市持续低迷,券商理财产品吸引力也随之大幅下降。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理财产品投资领域更为广阔,且产品风险有明显的层次感。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其中既包含低风险的货币市场产品,也涵盖以债券、票据、信贷资产组成的风险适中的理财产品。而在客户有需求时,也会为客户提供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汇率、商品、衍生品等结构化产品。
(二)渠道较少,专业人员缺乏
过去几年,证券业的发展基础得以夯实,但总体规模小,网点少,对金融体系影响力弱。尽管近两年来券商营业部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扩张,但证券公司网点数仍不足5000家,仅为银行网点的10%左右。另一方面,虽然证券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产品设计及研发人员,然其营业部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这也是其无法掩盖的一个劣势。虽然目前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队伍已经初步建立,但整个队伍的专业素质不足,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财富管理所需要的理财知识也相对缺乏,给客户的感觉更大程度上是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而非专业的理财服务人员。
(三)审批环节过多
不管是在财富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上,还是销售资格准入方面,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均存在监管过于严厉的现象。第一,相比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备案制,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发行仍采取审核制,这无疑限制了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不利于丰富券商资产管理产品的品种。第二,券商营业部目前仅允许销售某些类别的理财产品,这也使券商营业部无法转型为产品线齐全的财富管理中心。第三,目前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仍无法参与申购券商理财产品,这也是券商系理财产品迟迟无法做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还存在理财产品投资主办人更迭频繁、账户设置繁杂等缺陷。这些缺陷有的是由于行业客观发展所致,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善;有些则是券商自身业务设置不合理所致,可以通过业务创新加以改善。
三、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对策
面对各类经营的竞争与挑战,证券公司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使其财富管理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关键就在于立足于自身优势,将投资顾问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结合起来,在为客户进行投资咨询的同时,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外,证券公司还可以在客户细分、完善产品线、培养专业人才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以客户细分为基础,推动服务方式转型
客户细分,是指企业在明确的战略业务模式和特定的市场中,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需求、偏好以及价值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模式。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进行客户细分不仅有利于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有助于券商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标市场,为券商服务资源分配提供依据。另外,按客户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进行的细分,还有助于证券公司将适合的产品营销给适合的客户,避免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投资高风险产品。总之,客户细分有助于证券公司更深入的了解客户喜好,针对目标市场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二)完善账户管理体系,健全券商理财账户功能
目前,由于监管的需要,券商的理财账户无法跨省进行运作。面对规模日渐增大的流动人口趋势,一省一账户的特点严重限制了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在完善账户管理体系方面,可以将各省的理财账户进行融合,方便客户的资金流动与管理。另一方面,在健全券商理财账户功能上,可以设立独立理财账户。独立理财账户不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还可以在一个理财账户上集合多种金融功能。以1977年美林证券与一家美国地方银行合作推出的著名的现金管理账户(CMA)为例,该理财产品就把银行的支票结算账户功能和证券投资增值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独立理财账户的理念应用于财富管理上,对于同一个客户,使用同一个账户,进行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抑或是设计个性化的投资组合。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方便客户,节约成本,也可以让财富管理专业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配置客户资产,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三)理财产品创新,完善券商资管产品线
商业银行之所以在财富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理财产品线完整。因此,券商应加速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产品,形成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完整产品线。根据其风险,可以将理财产品分成六大类。
第一类是货币市场相关类产品。这一类别的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的短期有价证券,并旨在为客户提供流动性管理,其收益虽低,但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即资金安全性高。第二类是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这一类产品的风险较低,但也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收益。通过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的产品与工具,可以为客户提供固定收益类投资渠道。第三类是股票类投资产品。股票类投资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但从长期看上涨潜力巨大,是目前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主流产品。第四类是衍生品、程序化交易品以及另类投资产品。以程序化交易产品为例,在2011年相对较差的市场情况下,绝大多数以套利、对冲为交易手段的程序化交易产品仍取得了绝对收益。随着商品期货有可能向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开放,更多的基于期货和现货之间、不同合约的或品种之间的交易策略将得到广泛应用,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低风险稳定收益品种。第五类是融资融券类理财产品。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既能做多,也能做空,不但多了一个投资选择以营利的机会,而且还能适当规避风险。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逐步发展,融资融券类理财产品也将成为券商理财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一类是为满足客户特殊需求所设计的理财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可以根据其独特的风险收益偏好来设计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投资收益。
(四)完善券商业务资格管理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受到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证券市场的结构和发展速度受政府影响,券商业务资格的取得需要政府的批准,服务价格也受到政府的管制。另外,金融产品的创设要由政府核准,即使是证券市场的行情走势也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券商从事各种业务时,例如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都需要取得政府的准入资格。从历史角度来看,券商各种业务正是靠政府设置的高行业壁垒、高服务收费而得到迅速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就亟需完善商业资格管理,设立财富管理业务资格认证。
(五)加强培训,打造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专业人才
除了以上谈到的这四点外,券商还需要加快打造财富管理专业人员的步伐。财富管理是一项高技术、高智能的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及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点,这就需要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后盾。因此,加强培训,打造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团队是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力所在。应当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基金、税收、法律等经济金融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证券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管理队伍,为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市场对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财富管理业务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财富管理业务对券商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研究业务的收入都会带来很大的贡献。虽然从目前来看,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并没有取得它所被期望的成绩,而且障碍重重。但是只要直面困难、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券商优势,建立有效的投资人才培养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完整产品线,努力开拓新型渠道业务,设立独立理财账户,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定将成为一项为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优质业务。
摘 要:财富管理对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财富管理的组织架构、业务范畴、产品体系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对摩根大通、瑞银集团以及汇丰控股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财富管理业务具有个性化强、综合程度高的特点,良好的组织架构、完善的产品体系以及通畅的跨部门协作是确保银行财富管理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模式
根据民生银行与麦肯锡联合的《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至2015年中国可投资金融资产达100万美元(即650万人民币)或以上的人数近200万,年复合增长率20%,可投资资产在1亿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数将近13万,约为2012年近两倍,我国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财富管理市场之一[1]。财富管理业已经成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着力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财富管理的差异性、发展模式和策略、竞争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Driga等(2009)梳理了不同机构间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差异性,发现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等机构的目标客户以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所不同[2]。德勤公司(2010)的研究报告分析金融危机对瑞士财富管理业务的影响,通过2004—200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认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决定财富管理业务收益的关键因素[3]。Victor等(2009)则从投资规划、金融管理、税收规划、退休规划、保险规划、地产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为财富管理发展策略提供建议[4]。而Norbert等(2010)回顾了欧洲财富管理发展历史,认为金融危机后的财富管理发展、投资活动应采取新的策略[5]。
国内相关的研究中,叶央(2008)通过研究瑞士银行集团 “一个企业”(One Firm)的财富管理模式,认为通过其内部伙伴关系可增加集团跨客户、跨部门的业务,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收入[6]。康志榕(2009)研究发现美国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年平均利润高达35%,并且增长快速,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7]。尚震宇(2012)研究认为我国2006—2010年14家上市银行绝大部分处于财富管理的综合效率无效状态[8]。俞炯玲(2011)则认为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打破同质化竞争、辅助产业资本走出去、实现自身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9]。
上述研究仍缺乏对不同模式下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梳理,以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具体收入贡献分析。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将在梳理两种典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对应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及收入贡献。
一、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
(一)摩根大通——独立实体模式
摩根大通的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典型的实体独立特征,即在同一的银行集团(控股公司)下,设立多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共同提供财富管理业务。
摩根大通将业务分成五大条线(见图1),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则通过五大独立法人实体共同组成,包括富林明资产管理(JP Morgan Robert Fleming)、高桥资本管理(High 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私人财富管理(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私人银行以及2008年收购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成立的JP 摩根证券(JP Morgan Securities)。
摩根大通为客户提供分层的资产管理业务。其中,私人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和JP摩根证券均向普通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私人财富管理还向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对于超高净值客户,则由私人银行为其提供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JP摩根证券则主要服务原贝尔斯登的客户。法人分设模式有其显著优点:一是各个法人实体可以根据所面对的细分客户,进行独立产品设计、销售和维护客户,为相对明确的目标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二是财富管理产品设计部门与销售部门相对独立,各个实体可以依靠自身品牌进行营销,绩效考核也相对独立,有利于团队激励。其缺点是削弱了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
(二)汇丰银行——控股公司模式
汇丰在集团层面将业务分为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Retail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ing)、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Global Banking and Markets)和全球私人银行业务(Global Private Banking)等四个业务条线,并通过多个实际控股机构共同提供财富管理业务。例如,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要求,在全球设立卓誉投资管理(HALBIS Capital Management)、信汇资产管理(SINOPIA Asset Management)、汇丰投资(HSBC Investments)和汇丰自营投资(HSBC Principal Investment)等四大独立投资平台,每个平台都具有独特之处。其中,卓誉主要投资股票基金类产品,信汇资产则主要提供量化资产管理方案,汇丰投资以提供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为主(包括客户资产的流动性管理以及投资方案);设立于香港的汇丰自营投资则主要提供私募基金服务。
(三)瑞士银行——内部整合模式
以财富管理闻名的瑞士银行集团,财富管理是其核心业务,其他业务均围绕财富管理客户展开。瑞银的财富管理采用典型的整合业务模式(Integrated Model),下设瑞银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瑞银美洲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 Americas)、瑞银全球资产管理(Global Asset Management)和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Wealth Management & Swiss Bank)等四个子公司(见图3)。瑞银集团通过设立投资产品及服务部(Investment Product and Service,IPS),聚合投资银行、全球资产管理以及财富管理和瑞士银行的专家,通过子公司之间的客户介绍、产品交换和业务间的配送服务,实现为跨区销售便利,最终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完整的投资解决方案、产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
IPS联接了直接参与财富管理业务的三大部门,一方面保持了各部门的独立性,能够从本部门业务的专业角度衡量产品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另一方面又使三个部门面临同一业务目标,从而更好解决可能出现的部门利益冲突。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一模式也有利于聚合客户个人的投资资金流,实现机构规模投资,为客户提供更有利的投资回报。
如图4所示,投资银行可将其发行的产品向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销售,后者再将产品销售给自己的客户。这种内部交易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同质化产品开发,实现客户资源共享,提升集团层面财富管理服务的效率,方便客户获取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助提升各子公司之间对业务成本效益的认识,更加掌握跨部门、跨客户的业务发展趋势,加深交叉销售的深度和广度,扩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二、财富管理业务范畴
(一)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业务范畴
摩根大通的资产管理业务为全球的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管理资产,客户主要分为机构客户、零售客户和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其管理的资产覆盖股票、固定收益产品、不动产、对冲基金、私有股权等。2012年,摩根大通为客户管理各类资产达到2.1万亿美元,而银行总资产为2.36万亿美元。
从机构角度看,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业务由摩根富林明投资管理、高桥资本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四个实体组成。其中,摩根富林明投资管理面向客户为机构和零售投资者;高桥资本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为其提供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资产管理服务;私人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则针对个人客户和高净值客户提供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
(二)瑞士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范畴
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条线主要按地域和客户两个维度分层。在地域维度,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负责美洲之外的财富管理,近三分之一瑞士本土的家庭以及近一半的公司是瑞银财富管理客户;瑞银美洲财富管理的业务范围涵盖美国业务单元、加拿大业务以及在美国登记的国际业务。在客户维度,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和瑞银美洲财富管理均根据客户的可投资资产总额进行细分,主要分为超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和核心富裕客户三类。其中,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仅在瑞士本土为核心富裕客户提供服务(见表2)。2012年,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服务可投资资产在一千万瑞士法郎以上的客户占55%(见图5),是最大的客户群。
在瑞银财富管理产品体系中,按属性可分为委托和咨询两类(见表3)。委托类产品根据风险属性不同又可分为稳定型、参与性和机会性产品。以稳定型产品为例,稳定型产品面向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其投资标的主要配置股票和债券资产。稳定型产品包括绝对收益类产品和特殊投资组合产品两类,前者主要投资于基金、结构化产品和衍生产品等,后者主要投资于另类投资品和房地产基金等。
(三)汇丰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范畴
作为2010年由《欧洲货币》杂志评出的“最佳环球财富管理者”,汇丰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卓越理财(Premier)、运筹理财(Advance)和明智理财等三项特色的服务。在香港,三项业务门槛分别为100万港元、20万港元和1万港元;对于企业客户,“全面理财总值”不低于100万港币的归为“商贸理财”;“全面理财总值”介于50万至100万港币的归为“商业”理财客户;“全面理财平均总值”介于25至50万港币的归入“理财易”商户。在集团层面,可投资资产超过400万美元的客户则由私人银行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在产品体系上,汇丰财富管理的产品主要由卓誉投资管理(HALBIS)和信汇资产管理(SINOPIA)开发提供。其中,卓誉投资管理提供的产品涵盖新兴市场类、固定收益和绝对收益类产品;信汇资产管理则主要提供股票类、固定收益类、绝对收益类、承诺型及机构化等产品。
三、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贡献
(一)摩根大通财富管理收入贡献
摩根大通财富管理的盈利模式依托产品驱动,围绕产品营销获取佣金手续费收入,其基本模式是按交易收取手续费。2012年,摩根大通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线为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及零售客户提供服务实现的利润总额达99.46亿美元,占其全年总利润的9.41%(见表4)。整体上,资产管理业务对摩根大通银行的利润贡献度大约在10%~15%之间(见图6);从业务结构来看,以高净值客户为主的私人银行业务贡献最大,收入占财富管理总收入的54.36%(见表5)。
(二)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收入贡献
2012年瑞银财富管理的三大业务部门管理客户资产2.174万亿瑞士法郎,虽比2007年3.189万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见表6),但近年来,瑞士银行逐渐将财富管理业务向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延伸,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客户有效支持了瑞银财富管理业务的复苏。瑞银财富业务主要依靠佣金收入,不同产品的手续费有所不同。
2011年,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贡献了集团85.90%的运营利润,并且在该业务模块中财富管理贡献了58.22%的利润,而零售和公司业务合计贡献41.78%的利润。在投资银行和公司中心业务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财富管理在瑞银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三)汇丰银行财富管理收入贡献
与摩根大通盈利模式有所不同,汇丰银行采取依照客户类型收取月费和按次计费相结合的模式,并对利用汇丰财富管理网络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的客户也收取一定费用。
在汇丰银行的业务条线中,2012年,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贡献了46.37%的税前利润(见表8),占比比2010年的20.17%大幅度上升;全球私人银行贡献了4.89%,比2010年的5.53%也有所下降。在金融危机后,汇丰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经历了痛苦的调整,在2011年出售拉丁美洲多地分支机构后,汇丰有意退出在亚洲多地的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原因是汇丰在部分亚洲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出现亏损。因此,汇丰银行在北美洲、亚洲等地积极出售附属子公司的动作不断,2012年便出售了汇丰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给瑞士信贷集团。
商业银行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调整可以从该业务的成本效率比率指标找到深层次的直接原因。在集团层面,成本效益比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金融危机中,汇丰银行通过裁员收缩部分业务减少运营支出,将运营成本从2008年的490.99亿美元大幅下降至2009年的343.95亿美元。2012年由于受到美国和墨西哥等国洗钱指控的罚款及Libor操纵案等因素的影响,汇丰银行成本效益比上升。其中,私人银行和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率(见表9),主要原因是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运营收入比商业银行业务高96.14%,而运营支出却高出160.19%,直接导致财富管理的成本效益比率降低。
四、对我国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启示
(一)财富管理业务有利于转变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依赖存贷利差,约80%利润来自利息收入,存在严重的同质性,而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利润的40%以上来自非利息收入,其中财富管理成为维护客户、实现交叉销售的重要渠道,为商业银行带来直接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同时也为其他业务的渗透提供了切入点。本文所考察的三家银行来看,财富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并且相比自营交易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更为稳定。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转变盈利模式,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建立合理的财富管理组织架构
财富管理业务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需要多部门配合,其服务对象具有高度的差异性,本身又涵盖业务咨询、产品设计和实际投资等活动,需要来自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的团队协同配合。本文所考察的三家银行中,从机构角度看既有相对独立的模式,也有整合的“一个企业”模式;从客户细分上,既有严格的客户分离模式,也有共享客户的模式。但这些模式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在矩阵式组织框架下,由各专家团队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与策略,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相比国内银行通常采用的总分行制模式,矩阵式的财富管理模式更符合财富管理业务的特点,更有利于提高银行内部资源利用效率。
(三)建立多样化的产品体系
高净值客户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客户,但这类型客户往往具有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其承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对投资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上文中三种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均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将细分的客户引导到不同服务部门,再根据与客户对应的产品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在产品体系上,同质性非常强,在销售模式上,往往限于一次销售,交叉销售,纵向延伸式销售仍有待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发达的国家,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已经涵盖固定收益产品、私募股权、衍生品和房地产等,相应的服务覆盖投资咨询、房地产投资、信托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因此,我国现阶段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个性化服务将极大增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力。
(四)树立鲜明的财富管理品牌
卓越的财富管理是瑞士银行蜚声全球的品牌印象,卓越理财和运筹理财也成为汇丰鲜明财富管理品牌,摩根大通则凭借出色的投资能力吸引众多投资者。国内商业银行尽管也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受制于产品服务的同质化,投资能力差异性不强,致使品牌建设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品牌建设上,应不仅仅是限于某种产品,而应将其内涵扩展至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包含了客户的细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投资能力的提升,应深刻认识到财富管理将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着力点。
(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财富管理最后的落脚点是银行的实际投资能力,而为满足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银行需要把握未来市场机遇,平衡产品的盈利与风险;广泛投资于境内外的各类市场,良好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国外银行针对财富管理业务的特征,为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条例,并配以先进的IT系统建立灵活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国内银行的财富管理风险管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难以根据其特点灵活高效进行监管。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根据财富管理业务特征量身制定风险管理条例,确保稳定有序发展。
【摘 要】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深入、资本市场多元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从单纯靠利差保护、以企业客户为主这样的盈利模式,逐渐朝向以零售业务为主、实现多元化收入结构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中应市场需要出现的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正以迅猛的发展之势,为银行业的利润结构调整注入新鲜血液,然而大众消费者对三者的区别并不甚明晰,甚至很多人都将其混为一谈。本文从三者在国内的起源、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判定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读者理清三者的区别。
【关键词】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
一、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在国内的起源
中国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到上世纪90年财的概念才开始见诸报端,1995年招商银行首先推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其后国内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理财产品。之后的21世纪初到2005年是中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形成时期,2005年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真正为银行业打开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大门,使个人理财业务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财富管理是近年来在我国金融服务业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顾名思义,就是对财富进行管理,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理财”,但又区别于一般的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的出现将我国金融服务业划分成了早期理财业务时代及经过发展与改进的成熟的理财业务时代——财富管理时代。
2007年3月,中国银行首先在国内成立了第一家私人银行。同年8月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先后开业。之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私人银行业务,2007年由此成为了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的元年。
二、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
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对象是普通大众,虽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设定了理财的门槛,但银行与基金的合作,让低端客户轻松的越过了这一门槛,得以享受理财服务。财富管理通常根据银行级别或银行卡性质的不同,以资产净值在个人理财以上的客户为对象。中资私人银行虽针对资产类型做了具体的要求,简单说来就是将财富管理对象外的高资产净值客户作为对象,由此看出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依次针对低、中、高端客户,囊括了整个客户层。
三、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服务内容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类似一种打包服务,虽然其市场定位是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但基于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现状,银行更多的是作为方,向客户销售既定的理财产品。财富管理的服务内容根据其客户定位,所提供的服务除了最基本、最简单的账户管理、投资顾问、财务规划服务外,更侧重于给客户带来各种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及优先优惠措施,及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私人银行服务内容则更为广泛全面、更高级别、更加专业,提供的是一种综合的、高水平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四、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判定标准
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界限不单是以资产门槛来划分的,三者的区分除了金额的大小外,主要还在于银行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及其服务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20万以下客户可根据个人需要购买理财产品,20万或50万元(某些分行级别银行要求财富管理准入标准为50万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的客户可享受财富管理提供的更具个性化的服务,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就可以踏入最低一级的私人银行范畴,享受银行提供的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了。而根据所享受服务的不同,私人银行也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要获得“家庭办公室”级的顶级服务,个人金融资产最少不能低于1.5亿美元。
服务内容在第三节中有所阐述,从服务质量来看,个人理财销售的是既定的理财产品,客户与银行签订协议,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通常情况下银行向客户述明理财产品收益、风险等相关信息,客户结合自己的资产状况及承受能力,决定是否购买即可。而财富管理的客户则拥有更多的特权,通常可以享受银行的VIP服务,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专业化的要求。而私人银行针对的是金字塔中的顶端客户,除了专业化、个性化之外,更增加了私密性的要求。
五、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从业人员标准
理财服务是一种顾问式的销售,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作为理财顾问,为客户制定理财计划、介绍金融产品、提供相关的理财信息,而同时还作为银行的销售终端,在体现银行专业水准的基础上,发展并维持客户关系。
目前我国银行业针对大众的个人理财服务,主要通过柜台、电话、网路等销售保险、国债基金、外汇及黄金等产品,是零售业务的一部分,直接面向客户的人员是银行柜员,专业程度有限。从事财富管理的人员是理财师,需要了解相应的政策、熟悉相关金融产品及投资方式,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个人理财策划,并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金融组合服务。且随着国内理财市场的不断丰富,还对专业理财师提出了能够提供投资、税务、养老等各方面综合理财服务的需求。从事私人银行的人员是私人银行家。与从事个人理财及财富管理的人员相比,私人银行家要求具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和更丰富的管理经验。通常具备一定的阅历,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了解资本市场运作规则,了解保险知识,熟悉主要的国家税收政策,熟悉信托计划的规则和运作等等。而一个好的私人银行家,甚至要精通多个领域,从宏观经济、股票期货,到房产汽车、雪茄洋酒,甚至彩票、麻将等等。
六、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服务方式
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的服务方式也因其服务内容发生质的变化。个人理财业务中客户与银行签订理财协议,购买理财产品,享受的服务缺乏针对性,换句话说,即从不同柜员、电话、网络上购买同样的理财产品,所享受到的服务没有质的区别。
财富管理提供的是“一对一”的服务,其意义在于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和投资理财方案,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贵宾式服务。由客户经理直接为优质客户提供面对面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目的是使客户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私人银行提供的是“一加一或多对一”的服务,除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之外,不仅帮助客户管理个人财富,更为客户提供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保值增值的同时为其后代积蓄的财富资新源,还加入了促进客户事业成长发展的要求。此外还可以为客户家人提供保险、信托、税务咨询、资产传承、房地产咨询等方面的规划。而这些跨界跨专业的服务,通常情况下不是一个私人银行家的能力可以解决的,在必要时,将由一个智囊团队提供如法律、税务、留学咨询、移民等方面的专业咨询。
七、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间的相互关系
从国外经验来看,理财产品的设计和被接纳过程都是由高端客户、中端客户再到低端客户的一个顺延,即从高端到大众的过程。而中国现代金融起步晚,由于没有成熟的做法、成功的实践、财富管理的品牌、成熟的财富管理团队等因素,导致国内银行的财富管理走的是从低端往高端发展的道路。2005年至2007年间,中国本土银行尚未开始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而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上。经过三四年时间的沉淀,个人理财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为中资商业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属于新兴的业务,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近20年发展个人理财及财富管理的经验,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私人银行家,他们不但有着大量的客户资源,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渐成为国内银行业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主力军。
根据二八定律及随着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日趋进步,私人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度中所占比重越来愈大,而其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必将进一步丰富我国金融产品的内涵,促进金融战略的转型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个人理财及财富管理的服务内容及质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两年来,信托规模发展迅速壮大。在理财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日出财富管理中心建议投资者,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固定收益类信托来增加收益。本期《投资与理财》记者专访日出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赵玉娇,请她就投资者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来谈谈关于购买信托的那些事。
记者:近两年大多数理财产品收益较低,而信托相对稳定的较高收益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您认为信托规模这几年迅速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赵玉娇:主要是两方面的需求决定的。
一方面是融资方的需求。央行自2006年7月以来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011年6月调高至20.5%,创下历史高点。而央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就是减少流动性。尤其是民营企业,贷款受到的限制更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更难。其中自己需求量大的房地产企业,更是缺乏银行贷款的支持。另外这两年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保障房项目也大量需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信托融资就成了重头戏。
另一方面是日益庞大的投资者的真实需求。自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不断走低;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出台,让投资者投资风险加大;黄金目前的波动幅度让很多资金进退为难……在面临如此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固定收益类的信托产品无疑成为大部分投资者的首选理财产品。
记者:有收益也会有风险,您认为目前信托的风险来自哪方面?投资者应该怎么更好的规避这些风险?
赵玉娇:金融产品的风险主要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种。所谓系统性风险,就是不能通过投资组合规避的,而非系统性风险是能够通过投资组合规避的。具体到每类产品中的每个产品,则主要来自于信托公司对风控的把握程度。这也分两个层面:一是要看每个信托公司的风控制度,二是信托公司的项目经理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投资者在选择信托产品的时候,一是要对自己的投资做一个配置,尽量不要只放在一家信托公司、一类产品、一个信托项目上;二是要对信托产品的风控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理财顾问。当然,咨询理财顾问的前提是这个理财顾问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水平一定是值得信赖的。
记者:作为理财机构的日出财富,是怎样帮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的?
赵玉娇:日出财富为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也好,选择其他产品也好,主要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本着是否适合投资者的原则。每个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每个人的家庭状况也都不一样,一定要结合投资者的实际情况,给客户配置不同的产品。
具体说到对信托对产品的选择和把握上,我们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即不能因为什么产品“火”,就给客户推什么。另一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备的信托产品评价体系。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对很多重点推荐的房地产类的项目,我们会派产品经理到实地去进行草根调研,让投资者更加放心。
记者:虽然信托收益不错,但门槛较高。在此情况下也催生了合买信托的情况,您怎么看待合买信托?
赵玉娇:如我前面谈到的,从理财的原则上讲,要对资产进行配置,而合买信托显然是把自己的全部资金放在了一个产品里。
但由于固定收益预期的信托类产品安全性较高,且的确有些抵押和变现性好的信托产品,若是跟家人合买也是值得考虑的。至于与朋友合买,则还要考虑法律上的所有者关系的确定问题。
记者:日出财富是怎样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的?
赵玉娇:日出财富是一家真正从客户的角度来选择产品的。我们相信,只要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甚至看成比日出财富的生命更重要,这是根本。也就是说,客户永远是日出财富的根本。
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因为任何公司都希望获利,任何公司都希望做大,但是我们更懂得如果不坚守正确的东西,那些看似很大很诱人的利益,其实并不久远。日出财富就是要做到很久,我们不一定大,不一定快,但我们要做得久!
赵玉娇
中央财经大学MBA,18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曾先后在国内知名银行、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任职,现任日出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财富的高度积累,作为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重要来源的财富管理,正在影响着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转型。本文从浅显的角度采用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法,从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环境中分析其财富管理发展的战略环境。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SWOT分析
当今,中国经济结构与金融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在审时度势的转变经营理念,谋划经营模式的转变,调整曾经过度依赖的资本占用度较高的信贷业务。2011年,中国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富效应出现了井喷式的变化,财富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逐渐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出现。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是指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分析客户财务状态发掘其财富管理需求,为其定制财富管理计划目标,提供有关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相关管理及系列金融服务的综合过程。据银联信的最新研究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资产中80%仍然是储蓄,这表明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财富管理战略及业务规程。由此可见,目前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望文生义的“理财”等业务概念仅是财富管理的初级阶段。本文采用肯尼斯·安德鲁斯(1971)的SWOT战略分析工具,以商业银行外部环境为目标,找出其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及其自身分析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
一、财富管理发展面临的机会
1.国民经济、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社会财富在日益集中。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公布的指标显示,未来十年中国中产阶级(年收入6-50万人民币)的人数将达到3.5亿;据巴黎百富勒预测,2012年中国中产家庭将达1亿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财富高度集中的国家之一。一个蕴藏巨大潜力高速发展的财富管理市场,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及金融框架的形成。2001年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资本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涌入,推动了我国金融架构的形成,在制度上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开展,特别是证券类和结构性衍生产品及跨市场、复合型的财富产品提供了保障。
3.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优惠的资金扶持,便捷的金融服务,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几何倍增长,为企业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及市场机遇。
二、财富管理面临的威胁
1.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缩短,力度增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2009年的欧债危机,不断冲击着国内的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财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2.利率改革加快,汇率管制放松。我国目前放开了大部分市场利率,仅限制存款利率上限。2007年10月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面临着诸多逆向选择,例如储蓄分流、债券缩水、优质企业融资债券(脱媒态势)及同业的激烈竞争。
3.专业人才的缺乏。财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资本运作能力、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及稳定的金融操控能力,即三个重要的角色:客户的金融顾问、投资顾问和财务管理。另外,与国际接轨的培训及注册认证能更好的保证财富管理人员业务的系统性及专业性。
三、财富管理发展优势
1.地域优势。财富管理有时被形象的称为特殊银行,其特殊性体现在财富管理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步性及居民收入与银行的同步发展。财富管理可确保商业银行在其主营的地域,忠诚客户群内,顺利完成财富管理的推广与发展,即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域优势。
2.文化优势。财富管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积累,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下,财富产品的设计,银行的服务往往能直接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独特文化的形成对于平衡银行与财富管理的和谐发展,财富管理的拓展、形成、积累并最终成为一种固定的利润循环,优势不容忽视。
3.准入门槛优势。财富管理如今已经从离岸业务(Offshore)转向本土业务(Onshore),门槛的降低,客户群体的细化分类,以需求为主导,以服务为理念的财富管理将提供更专业化、多样化的组合业务。同时,优质客户信任的建立,将为商业银行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及影响力,提升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竞争力。
四、财富管理发展劣势
1.产品单一,创新不足。财富管理需要创造显著的效益,而效益则需要充足的产品,即银行如果提供五种以上的财富产品形成范围经济,那资本成本就会降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产品单一重复,关联性不强,缺乏财富管理必要的度身定制业务。
2.缺乏战略规划,财富观念滞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专业系统的战略规划,财富管理多出现在业务或客户集中区。其次,商业银行受经验、体制及思维方式的制约,对财富管理发展趋势认识不足。
五、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发展浅见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财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要突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文化地域特色;在财富管理服务创新,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风险的评估、预测及监控。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财富管理应具备一个科学、系统、专业的框架以保证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财富管理与银行的发展战略相互融合,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由资金提供型银行向国民财富管理型银行的顺利转变。
摘 要: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到现阶段,由于传统业务受制于监管政策限制,迫切需要进行业务转型。随着我国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财富管理业务正成为证券公司新的业务发展方向。本文从财富管理业务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证券行业财富管理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并对业务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商业模式
一、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现状
(一)财富管理的定义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净值收入人群广泛增加,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1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59万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8万亿。 因此,围绕着这类积累大量财富人群的理财需求,各家金融机构各显其能,利用自身优势,贴近客户需求,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事实上,中国金融界当前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财富管理”定义。但是广泛可接受的定义是:财富管理是金融机构在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客户的金融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客户制定财富管理目标,提供资产配置方案,从而实现客户未来预期财富规划目标的一种金融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及其私人银行部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已经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消费规划到保险保障;从购房贷款到投资通道;从退休年金到教育培训等。
商业银行携自身规模以及网络渠道优势,开展的最为如火如荼。全国性商业银行基本已建立了自身的总行级私人银行部门,并在各地以各种形式开设私人银行中心。为自身原有高净值零售业务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供应、便捷的交易流程、财富的增值服务,从而增强自身对高端客户的粘性,提升客户对其的信任度。
保险公司侧重从保障、退休养老、子女教育和遗产继承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方案。基金公司则侧重从投资管理角度提供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产品模式。
而信托公司则在2011年异军突起,借中国货币紧缩信贷调控之东风,托管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至3万亿元,成为财富管理市场极其重要的一环。
2010年成功在美国上市的诺亚财富为主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由于经营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在过去几年中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以上各机构以其不同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占据了财富管理市场极大份额。相比之下,证券公司所提供的财富管理服务,仍较为依赖资产管理牌照提供的资产管理集合理财计划产品。目标导向仍然为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的投资规划与建议,协助客户个人及其家庭财富实现安全、保值、增值。
从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对象――高净值客户需求上来看,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具备较多财产的高端人士对于财富管理的认识更加成熟,投资风险偏好更趋稳健,对于风险的认知日趋成熟。对融资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的要求更加复杂多样,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希望获得个人融资、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的服务,同时对于如医疗健康服务、子女教育、海外资产配置规划等财富管理增值服务需求逐步显现。因此通过分析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证券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证券公司参与程度尚有不足。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商业模式尚在起步摸索阶段
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意义可以归纳为3点:
1、服务客户。即通过财富管理业务,建立分层服务体系,服务高端客户。
2、抢占市场。即充分利用证券公司的金融产品制造能力的比较优势抢占市场,攫取利润链的上游并争夺财富管理市场。
3、拓宽业务。在传统经纪业务外延式扩张和内生性增长都异常艰难的情况下,通过财富管理和金融产品销售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开拓新增盈利来源。
但由于财富管理业务在证券行业刚刚起步,时间较短,适合于证券公司开展业务的商业模式还需要结合市场和客户情况不断摸索。
发力打造财富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已经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通过整合公司业务与渠道资源,最大化整合资源,并为之努力实现创收效益,探寻自身业务的市场定位。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法规政策障碍
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是在一系列监管政策指导下开展的,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证券公司业务也面临着不断创新的迫切要求。
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一般需由监管部门主导推动。在研究论证的过程中,监管部门第一考虑的要素是各种系统性风险,因此创新业务的推出就较为审慎,宁可无功,但求无过。这在客观上造成创新审批周期拉长,创新推出之后,监管部门也会对其运行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限制。因此,这在客观上造成证券公司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时,无法真正从客户需要出发,设计和开发符合客户要求的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以满足客户金融需求。这实质上体现为产品和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类型上都很难全面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现有的法规框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空间,如在业务宣传、市场开拓、行业准入等方面受相关政策制约,使市场拓展的灵活度与有效性无法与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相比较。
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开展需要在保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程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这样才有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得到目标客户的认可,早日与国际主流财富管理业务模式接轨。
(二)同质化严重
首先,目前各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范围狭窄,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的特色或卖点,多以权益类为主,少量类固定收益产品为辅。各类产品间的差异化较小,产品供应能力也较商业银行有一定差距。另外,商业银行有雄厚的客户基础与广泛代销渠道的优势,产品更为广泛,包含黄金、外汇、奢侈品等,更能覆盖客户完整的财富管理需求。
其次,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产品上缺乏有效包装,在服务上未能实现品牌化。商业银行所提供很多金融产品都具备较为成功的名称,并同时在财富管理业务宣传上也花大力气,投入资金和人力广泛宣传,具备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相对而言,证券公司由于受限于相关监管法规,同时也局限于长久以来经营思维的桎梏,很少积极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市场推广与品牌管理,使得目标客户缺乏对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的认识与信任,给市场开拓带来难度。
最后,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服务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市场上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仍无法完全拟合,无论是权益类产品,还是类固定收益产品,尚不能满足不同认购资金起点、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不同风险偏好的多元化投资目标的需求,即无法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供应。
(三)理念变革
一方面,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开展遇到困难与市场上客户理念有关。由于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涉足早于券商5年以上,因此已经领先券商抢占了市场先机,并以自身业务模式固化了客户理念。即广大的客户在有理财需求时,第一想到的对象是商业银行。而炒股才是证券公司做的业务。当证券公司宣传相关财富管理时,客户理念很难转变和接受,这当然与上述品牌宣传有关。
另一方面则于证券公司自身经营理念有关。证券公司由于长期受制于监管的严控,长期以来缺乏业务转型的迫切性和必然性意识。只有证券公司自身经营理念能积极转变,并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及市场、客户需求转变的必然趋势,真正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精力放在以完善的金融产品链条和金融服务资源之上,真正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真正转变经营思维并充分投入人、财、物,即可有效转变业务影响力。
(四)人才储备不足
财富管理的目标客户是高端人群。因此专业的高端人才队伍是赢得客户信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必然条件。
证券公司以往的人才主要体现在某项的专长方面,而对于财富管理业务则需要金融行业的通才――不仅需要具备一系列金融基础知识,同时需要丰富的市场营销与沟通技巧,同时要有跨行业的沟通能力和广博的业务外知识储备。
目前,在证券公司业务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财富管理人才紧缺问题。突破制约财富管理发展的瓶颈,首先要突破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而长远来讲是传统业务体制变革和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资源整合的问题。证券公司营业部前台人员是证券公司综合服务实力向客户展示的统一端口,证券公司一方面要向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打开大门广纳人才,突破证券从业资格限制,招募具有各类专业资质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提升财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扩大财富管理人员的服务半径,通过专业研究力量、前台营销力量、后台服务力量的整合,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层面构造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营销人员、客户服务一体化的营销服务体系,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锻炼、培育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精英人才。
三、发展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具体建议
(一)放松监管,加强创新
证券公司自身要加快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在创新产品方面的研究和设计能力,为客户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在监管逐步放开的前提下,证券公司自身产品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增强,配合证券公司自
身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实力以及投资银行业务联动,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领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佼佼者。
(二)建立全方位财富管理体系
随着高净值人士对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需求的增长,证券公司除了提供上市融资、财务顾问、投资管理、PE投资等专业服务外,也可在个人融资、保健医疗、海外投资等领域开展或合作开展相关增值业务,打造满足客户需求的全方位财富管理业务体系。
(三)积极提供资产配置产品
根据投资时间钟理论,在经济周期繁荣、衰退、萧条、复苏4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财富打理方式和主流理财产品。一般来说,经济繁荣时,权益类产品占据主流;经济衰退时,固定收益产品更受关注。
证券公司在开发产品时应该利用自身研究和投资的专业优势,积极主动的根据宏观周期,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渐成趋势,满足养老理财需求的生命周期和生活方式理财产品等也可考虑开发,还有满足如住房、教育目标等特定需求的产品也可列入研究范围择机推出。通过不断完善产品供应,可以精确定位目标客户群、积极进行品牌建设,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巩固证券公司此项业务开展的竞争优势。
(四)完善客户分级分类
财富管理业务应有别于大众理财服务,重点之一是对客户情况及其投资、融资需求的细致了解,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此证券公司需要有完善的客户分析系统。目前证券公司普遍缺乏客户分类分级、客户需求分析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有赖于管理模式由粗放转向集约、产品研发由规模主导转向需求主导、客户关系管理由标准化转向多维度,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财富管理服务。
四、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未来前景
(一)证券公司财管理业务必然成为证券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财富管理业务(含私人银行业务)一般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或者与资产管理业务组成一个综合部门。财富管理业务可以和投资银行业务一样为大型投行贡献可观的利润。因此,随着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验的不断累积,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并必然成为证券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财富管理业务可以与证券公司体系内的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投行在传统证券承销发行的项目上可以发掘发行人的财富管理或其他资产管理需求;而财富管理部门在服务高净值客户时也可以发现客户供职机构的融资或者兼并收购的需求,或者专户资产管理需求),形成合力,推动证券公司体系内的各项业务良性高速发展。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随着证券公司传统经纪业务的发展高度同质化,外延式扩张和内生性增长都困难重重,通过财务管理和金融产品销售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开拓新增盈利来源,成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转型在国外成熟市场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9年底,加拿大证券行业经纪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率已下降至低于46%,而纯交易佣金收益更降低至占总经纪收益的45%,以增值服务为主的收费性经纪业务收益则提升至占总经纪收益的1/3,或销售产品的收益占总经纪收益的22%。
证券公司服务富裕客户的优势除投资组合管理与证券交易外,还包括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投资顾问等专业性较强的直接融资与资产增值方面的专业服务。此外,绝大多数的高净值客户均来自企业,因此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可以为企业(及其股东与高管)提供上市辅导、兼并收购、信用融资等方面的业务辅导,在目前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专业的财富管理优势地位完全可以使证券公司成为业务领先者。
[摘要] 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及商业银行高利润的分支业务,在西方国家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的现状入手,剖析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 私人银行业务
私人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开发的高端个人理财服务业务。2005年,中国银监会将其定义为“商业银行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可知,我国已开始步入私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银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等方面制约,对全球资产运作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私人银行业务刚处于起步阶段。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推出的本、外币理财产品已达20多个品牌、上百种理财产品品种,个人客户理财资金已有上千亿元的规模。但是,限于金融制度、金融监管,以及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一波三折,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国内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运作制度
目前国内缺乏完全的金融产品创新环境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并且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即使是外资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投资范围有限、无力开发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及理财规划。国内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运作制度限制了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多样化和创新。
2.组织体系改革滞后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向顶端富裕客户及其家庭提供的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既包括运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精准平衡,也包括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财产传承、税务筹划等专业顾问服务,要求有非常完善、专业的服务体系。而目前国内银行仍采用总分行的模式,个人客户服务仍由多个部门分开经营,信息不够畅通,资源未能最大限度共享,横向及纵向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3.缺乏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人才和海外投资实践经验
私人银行业务最大的挑战就是聘请、培训并留住人才。一个出色的私人银行家通常都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并往往具备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法律及税务相关知识和从业经验,甚至对艺术品和奢侈品也有足够的知识。顶级富裕客户的信任在这个业务领域至关重要,而顶级富裕客户不仅是对银行家专业能力的信任,更是对其人品和职业操守的信任。缺乏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人才及缺少海外投资实践经验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又一大瓶颈。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建议
1.转变经营意识, 调整组织机构
首先, 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摒弃传统的“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理念, 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业务的战略发展目标。其次, 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银行内部机构多、服务范围广、专业性要求高, 因此花旗、汇丰等都专门设立了私人银行业务部门, 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很好地加以借鉴。一方面, 国内商业银行应调整组织机构, 自上而下成立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 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业绩考核办法,理顺工作机制, 落实工作职责。
2.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首先, 建立市场营销新机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 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争取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 而为获得这组客户群, 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 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其次, 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适应发展, 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需要更密切地关注较富裕客户的需求,提供更贴身的服务,按客户需要制定战略计划,做好客户财富管理的主要顾问,并对不同层次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专业化服务。
3.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目前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 如证券、会计师、律师等。对我国银行来讲,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管理意识,负有责任感, 并且熟悉各种金融产品功能和具有较强市场研究和客户开发管理经验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
总的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如何有效地改善组织体系及营销模式,更好地培养一批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尽快缩小同国外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业务开展的差距,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产科病房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特点:节奏快、患者多,工作量大,病情容易变化[1]。孕妇在术前、球囊引产后、...
护理管理论文: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的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笔者选取自...
项目管理类论文: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交往与协调 [摘要] 在当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交往与协调是进行各方面...
治安管理论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城市管理论文:城市管理中党建工作的论文 党建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灵魂。近年来,玉环县城管执法局...
水利工程管理篇1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1.1创设组织 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聘用项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