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1 05:14: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浅谈林区小学艺术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摘 要:文章介绍了山间林区民间美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其问题的方法即加强师资培训和在学校开设林区民间美术课程,把山区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的策略,林区民间美术的课堂教学承栽着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山村民间美术进入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山间林区;美术资源;引进课堂

艺术教育受到全国城乡的普遍重视;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的转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也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而面广量大的山村林区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制约,艺术教育不容乐观,如何正视现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山村林区小学艺术教育水平,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因地制宜,逐步完善艺教设备

器材设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物质保证;山村小学,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办学经费紧缺,艺教设备简陋,应当注意开源节流,千方百计筹措经费,使资金投入向艺教方面倾斜。要根据办学实际,因地制宜,土法上马,不贪多求洋,注意发掘民间艺术资源,使艺教器材设备积少成多,逐步完善。

二、就地取材,不断提高艺教师资水平

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是呈正相关的;由于艺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乡镇中小学配备了专职艺术教师,下属村小学还是存在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未受过艺术专业学习和培训,难以实施教材内容,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已刻不容缓。学校要就地取材,充分发挥艺术教师的一技之长,大力支持他们参加旗市举办的进修和培训;并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辅导作用,以专职教师为骨干,采取“兵教兵”的方法,利用艺术讲座、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加大教研力度,促使他们基本过关;平时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让教师们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艺术素养,提高专业水平。

三、着力课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搞好艺术教育首先必须按照课程规划,开齐上足艺术课,而后把着力点放到课堂教学上。开设艺术课的目的并不只是教学生掌握某项绘画的技能技法,而是要达到大纲规定的“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从枯燥单调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转到认识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上来。要求教师倾注全力上好每节课,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动,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将艺术教育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愉悦性贯穿于整个课堂,避免把艺术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和“图画课”。还要根据需要认真筛选,适当地补充乡土教材,并经常让学生走出课堂,实行开放式教学。

四、着眼课外,积极开展课外艺术活动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艺术活动更具开放性和实践性,更加灵活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报名参加,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开展课外活动要加强组织管理,根据学校的传统、师资和设备情况,确定活动的方式方法。一要搞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艺术教育实践为主体组建课外兴趣小组,书法小组,舞蹈小组,绘画小组等;二要开展好群众性的艺术活动,结合传统节日,举行节庆汇演或举办艺术作品展览等;尽力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搞好大型的艺术活动。农村、山村是艺术教育的广阔天地,美丽的大自然和沸腾的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让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悟性和灵气,健全和完美他们的人格。

总之,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山村林区美术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还要做到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心理,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联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我们只有根据农村林区小学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有效的利用教学工具,了解学生,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因地制宜,发挥农村资源优势,组织好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于教学,充满兴趣地上好每一堂美术课,使山村林区小学美术课更加多姿多彩。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浅析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主要途径,因此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虽取得一定的可喜成绩,但艺术教育的发展也令人担忧。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教育也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主要途径,因此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正是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在中小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教育教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编写具有一定质量的、适合地方特色的中小学艺术教材等,中小学艺术教育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今后如何发展,艺术教育的路在哪里?也引起所有艺术教育者的认真思考。

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 常把艺术技能的掌握作为教育的主要重点,忽视审美修养的培养;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待艺术教育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投入去做的较少,多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做表面化的工作。并且中小学里专业的艺术师资较缺乏,部分学校多数存在由略懂唱歌、画画的非专业教师来任职艺术课程的教学,这样必然导致艺术课程教学水平不高,开课没有质量的保障;再次,在中小学中艺术课程开课率较低,在个别地方的学校中仍然存在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艺术课程为数理化等主要升学考试课程让路的教学情况。在此,作为艺术教育者,我们必须清楚认识:普通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职业培训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实践的向前推进,以往许多违背素质教育思想的艺术教育观念和行为都必须引起我们艺术教育者应该积极思考并更新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

1明确艺术教育并非培养艺术尖子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是普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普通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主要目的素质教育。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应试教育“受害者”的艺术教育,理应成为这项“转轨工程”的排头兵。然而,被认为最能促进艺术教育工作的一项得力措施――艺术特长生在升学考试中能获得加分的褒奖,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普通中小学艺术教育面向个别尖子生培养的错误做法。艺术教育一旦与升学考试搅在一起,那么,我们交给学生的将极有可能不是艺术本身,而是如何应付艺术考试的方法。我们且不谈这样的艺术教育因此会冷落了多少同样有权利并渴望享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单看那些“从中受益”的艺术骄子,他们接受的是真正的艺术教育吗?恐怕他们接受的只不过是一种与艺术教育的理想背道而驰的艺术技能技艺训的练罢了。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用所掌握的枯燥乏味的理性知识和技能技巧,而不是通过赏心悦目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和欣赏水平。因此,对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者必须明确艺术教育的本质,注重全体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

2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以此发挥辅德、益智功能

我们今天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作用,是有现实背景和针对性的。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从德和智的角度去规范艺术教育目的,去评判艺术教育的成败,去争取艺术教育的地位,而忽视了艺术教育最本质、最独特的审美功能。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并不是否定艺术教育的德、益智功能,恰恰相反,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的发挥必须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才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艺术教育只有使自身真正成为审美教育,并在审美育人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其辅德、益智功能。也就是说,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所具有的辅德、益智功能是艺术教育审美功能发挥的必然产物。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而非显性的、立竿见影的。因此,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如果只片面追求德育、智育等方面作用,那么不仅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功能不能实现,而且其他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可能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艺术教育功能的审美功能,同样是在强调发挥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

3明确艺术教育本质,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生的参与性

在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很多教师往往在不经意中把艺术课上成了缺乏艺术性的纯知识传授的技能训练课,把学生无形中当成了没有少年儿童特点的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使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并不是反对向中小学生施行必要的、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但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应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只有在学生对艺术有了兴趣的时候,知识技能的教学才可能获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作为艺术教学的最主要任务和目标来加以强调,同时兼顾一定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才可能真正实现我们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价值。

此外,针对艺术的教学特殊性,传统的“听讲”式知识教学模式,以及专业艺术教育的模仿式技能训练模式,远远不能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本色。在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我们提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艺术教学就可能是名不副实的。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只有教师遵循艺术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设计,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才有可能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教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到艺术教育的魅力,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总之,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艺术教育,提高和完善艺术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个艺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使其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只有遵循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艺术审美规律,确保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独立地位,才可能真正发挥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育人功能。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课堂刍议

摘 要:“应试教育”左右着教师的脚步,根深蒂固的“主科副科”观念支配着教师的选择,很不幸的是音乐、艺术课被贴上“副科”的标签,也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除了学生呼唤这些课之外,其他的人却常常忘记它们的存在。可以说音乐艺术只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思想上的不重视,这是农村小学艺术课程真正实施最根本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开了农村小学曾经紧闭的门口,语文、数学课不再独霸课堂,英语课、音乐课、艺术课、体育课也走进了学生的世界。可是除了英语课有“升学”这把保护伞开展得如火如荼之外,其余的课要不是学生追着问:老师,什么时候上音乐啊?老师,什么时候上美术啊?这些课都几乎被忘记了。原因何在?课表是赫然写着的音乐课、艺术课却经常堂而皇之地被语文课、数学课取代。可以说音乐艺术只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思想上的不重视,这是农村小学艺术课程真正实施最根本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观念更新,保持长久

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一定要观念更新,认识并理解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功效作用。这主要还得依靠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倡导,只有这样,才会上行下效,才会真正地把艺术教育提高到一个合适的高度,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让学校充满生机,还原学生五彩斑斓的世界。与此同时,要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管理力度,并且制订一套合理合情的评价制度和依据,以此为要求,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精心设计每节课,开发教材,提炼精髓,勇于创造,真正地焕发出艺术课堂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的世界更加精彩。

二、创造条件,提高师资

既然农村小学的大部分艺术类教师的专业水平差,兼职的教师多,那学校就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多听听课,多参加业务方面的培训,充分挖掘教材,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素材,充分结合本地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常闻常见,学起来更有兴致。这样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了,艺术新教材也挖掘出来了,艺术课堂就真的“艺术”起来了。

三、创造条件,改善配置

既然农村经济差,一些音乐器材艺术画具什么的没有那么多的钱来购买,那就先从最基础、最必需的来买起,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音乐艺术的课正常进行。另外农村小学有它独特的资源优势,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神奇的礼物,一花一草,一砖一木,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鸟唱虫鸣,叶动花开,都是我们倾听的天籁。充分利用农村特点,化劣势为优势,这才是我们令人骄傲的地方,这才是我们要探索的方向。

四、健全考评机制,给艺术教师一颗定心丸

为了能保证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上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健全对艺术教师的评价机制。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学校更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艺术课堂评价标准,将艺术课的教学完成情况纳入教师的各种考核,鼓励和督促教师搞好艺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对艺术教育工作优秀的教师,学校及时进行表彰,并在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优先评聘。从而让每位教师真正对艺术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再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副课”,也不能走马灯似的胡乱上,想到哪儿说哪儿,走到哪儿算哪儿,心理上不重视,知识上不专业,从而演成了“游戏课”。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艺术课堂教学就会真正落实了。学生纯真的笑脸才会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作者单位 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土厚小学)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摘要: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小学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全面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对审美的需要、塑造审美意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 重要作用

一、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的魅力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通常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灵魂。如:女画家周思聪的中国画《人民和总理》,表现了敬爱的总理赴地震灾区看望人民群众的感人场面,歌颂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真实情景;中国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表现了典型的中国农村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父亲形象;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反映了不屈不挠、奔腾昂扬的民族气节;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丑行,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给人们提供了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从而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使人们提高了思想认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波兰钢琴大师肖邦的爱国乐章之所以让侵略者胆颤心惊,也正是艺术这一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着震撼心灵的作用,它催人奋进、使人向善,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二、艺术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意识的魅力

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鉴赏,如:欣赏璀璨、辉煌的中国瓷器和丝绸织锦艺术,往往使人赞叹不已、荡气回肠,凭添无限的民族自豪之情和振奋之志,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审美的追求和创作热情。每当我们聆听欢快、悦耳、充满生机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还是放声歌唱一曲尽情的心声,或是观看、参与盛装的节日舞蹈,在对这些美好事物的亲身感受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文艺活动的爱好和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尤其是舞蹈和艺术体操等表演活动,可以锻炼和加强学生身体健美的谐调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造就乐观豁达的性格,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三、艺术教育具有启迪智慧的魅力

教育实践中,使学生懂得敏锐的用眼去观察事物,用耳去感受事物,用心体会事物的能力,它是由形象思维的训练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程。孔子最爱观赏壮丽的江河和雄伟的高山。每到名山大川,必留连忘返。有一次弟子问他:“老师,你为什么总爱在大江大河前一动不动地站立半天,而毫不劳累,好象总也看不够,我们怎么看一会儿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呢?”孔子回答说:“对于我来说,这大江大河是最受看的东西,你看这滔滔江水日夜奔腾,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自己的神态和面容,此时之水已经不是彼时之水,从这水中我看到了变动不居的“道”。这水以自己的躯体滋养两岸的植物、牲畜和人类,自己总在付出,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所以最有德;这水虽然不时遭遇险恶的高山和深谷,却从不畏惧,总是一路高歌,勇敢面对,所以最勇敢;这水,每当填满深谷和浅坑,就变得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所以最公平;这水,纵然千回百折,却始终指向东方,从不三心二意,所以最忠实;这水,总避高就低,遇到障碍便绕行,所以最智慧。正是由于以上理由,所以君子每见大水,必留连忘返”。可见,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每个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潜能唤醒、点燃、开发、发展。就像孔子那样,从一种景色中看到更多的东西和意味,也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起到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平时经常有人说:“给我一双慧眼吧!为什么你看到了,我怎么没看到?你想到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其实:这就是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否上升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在看将来的问题,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智慧发展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学生在感受艺术美的时候,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开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舞蹈、戏剧等艺术,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这种认识是富于理想和创造激情的,可以更容易记忆到人的脑海中去,而且会显的更加深入和持久。这种激情和创造力,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四、艺术教育具有创新学生思维的魅力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能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的首先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形象思维中又以创造性思维最为重要,而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创造性思维是众多因素综合效应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在创造思维中发散思维起着开拓信息的作用,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灵活思考,开创独创性的思维活动,尽管有时有的想法不一定好,但从多种发散想法中才能择优,才更可能创新。

五、艺术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魅力

艺术课程在注重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间的合作。比如:在音乐和歌舞表演等艺术活动中就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智慧,感受集体力量的激情和震撼。在这些艺术活动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合作就象一首美妙的乐曲中每一个音符都相互关连、密不可分,只有音符间密切合作,才能奏出完美的乐曲。社会生活中,故然需要体现个人价值的意义,但社会团体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是建立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是要有个性的,同时还应该是具备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的综合性人才,这也是现代人必备的行为素质。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也谈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兴趣是学习艺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是艺术教育走向广大学生的捷径之道。可以使艺术教育事业人才辈出、蒸蒸日上。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艺术、不同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学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开展有声有色的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在灿烂的阳关下茁壮成长。

关键词:小学;艺术教育;学习兴趣

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韵律美等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兴趣是兴趣的一种,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个性倾向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这时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而乐此不疲。所以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巩固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初步兴趣,因人定趣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什么都想学学。有的爱好乐器、舞蹈,有的爱好书法、绘画,有的爱好雕塑、剪纸等。教师要注意掌握和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指导学生选择好的艺术教育内容。 艺术教育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不能苛求全面发展。实行艺术教育方法个别化。所谓个别化,就是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对于艺术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艺术教育辅导。还可以按学生兴趣爱好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多种条件,设置多种情景,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例如,在编织课上,有刺绣、贴花、缝花;在美术课上,有贴画、写生画、剪贴画等等,教师不规定范围,只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个别指导。

2、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以乐激趣

艺术活动自身的趣味就吸引了学生对它的兴趣,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应根据小学生见异思迁,兴趣易变的特点,注意紧密结合学习内容,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举办一次艺术文化节。 按艺术美的要求精心布置教室内外,在窗上和墙上贴上学生自己画的彩色画、习字和照片,挂着学生自己制作的工艺装饰物,走廊上栽培学生自己的花卉,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美的快乐学习环境。

3、适时引导想象发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艺术内容能给人以持久的想象美。我们应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思想随意翱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作性与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艺术的深化。自然而然的就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兴趣。

4、合理组织游戏竞赛,提高兴趣

进行各种类型的艺术竞赛活动,有利于发掘学生艺术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可以利用“元旦”“六一”等节假日举办歌舞联欢会、画展、表演等活动。把艺术课外活动作为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也可以每天下午空一个多小时文娱体育活动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歌咏、舞蹈、剪纸、绘画、乐器演唱、合唱等课外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对艺术教育的兴趣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有差异性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生理特点,个性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采取不同的艺术教育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兴趣培养。

2、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有层次性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兴趣的层次应有所不同。低年级培养他们初步的感官美、音律美的兴趣。高年级则培养学生创造美、发现美的兴趣。

3、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有选择性

好的兴趣能激发一个人的所有能量,可以高效、优秀的创造或发现艺术美,而不恰当的方式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校园流行日本卡通卡片,学生到处收集,书包、课本到处粘贴,如果学校下令严禁,一方面学生心理不满意,另一方面效果也不一定好。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有的学生喜欢美术,我们不提倡学生面面俱到,学生只要对所喜欢的艺术感兴趣就可以了。

4、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有典型性

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中间的艺术人才,树立一个典型,立一个好的榜样。形成一个艺术光环。以榜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在艺术的光环和典型人才的旁边,自然会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艺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是艺术教育走向广大学生的捷径之道。可以使艺术教育事业人才辈出、蒸蒸日上。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艺术、不同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学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开展有声有色的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在灿烂的阳关下茁壮成长。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

【摘要】当前,许多农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音、美等艺术教育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采取种种措施,诸如举办中小学文艺汇演、中学生教师艺术展演、中小学书画展等,藉此推动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临时抱佛脚,敷衍应付,有的甚至借口不参加。由此造成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缺失,使素质教育仍然难以步入正常轨道,无法在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

【关键词】艺术教育;农村中小学;缺失;对策

1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艺术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他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系统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通过在学校实施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学生的人格趋向完美。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情感,而且影响到他的理智。”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和信念,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

2造成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缺失的原因

2.1认识不够,艺术教育在农村遭受学校与学生家长忽视。

当前,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等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自然,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任课教师,也只能是一个“杂课教师”,在课时安排上多于“主课教师”,在工作量却少于“主课教师”;每年的年终推优工作中,“杂课教师”自然靠边站。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

而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在这双重因素的直接影响下,使学生无法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出现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受到中国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艺术课看作“副科”,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2.3艺术教学设备短缺。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

2.4对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不全:当前,农村中小学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艺术教育师资培训机制,使从事艺术教育的专任课教师成长滞后,岗位胜任率低。虽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举办艺术培训,但在农村中小学校选派的教师不固定,有的学校由教师自选,有的每年更换一名教师,致使教师艺术培训成为纯粹为教师增加每年必须的集中培训积分,而流于形式。同时农村中小学校存在艺术教育课的课时量与“主课”课时量不同等现象,艺术教师每上一节课只有0.8课时量,与所谓的“主课”(语文和数学)相比每节课按1.2课时相比相距0.4的课时量。在课时量的计算上忽视艺术教育,无法体现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同时学校在年终推优工作中理直气壮地把“杂课”(艺术课)教师拒之门外,严重挫伤艺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此外,农村中小学没有建立健全艺术教育课程的相关科研机制,所以使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

3应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缺失应采取的对策

3.1加强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的选用和师资培训。学校要重视对艺术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艺术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艺术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同时合理配置专业艺术教师上岗,在每次的教师人事录用中要安排一定数量艺术专业名额,有针对性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3.2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学硬件建设。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乐、美术教学器材,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同时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3.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因此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学校艺术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4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当前我国各地农村一直以来都延续着本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学校教育应该合理利用地方的民间艺术资源,把富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融入到学校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合理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传授民间艺术,这让不仅可以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同时可以让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仍需继续加快农村艺术教育的改革步伐,为农村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能培养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培养正确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美育,课堂活动将会变得苦燥乏味,大大打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美育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艺术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讲究教育艺术,就是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进行审美性学习。

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同于说教的灌输,正如陶先生说的“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对学生慈爱关心,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热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教书育人的表率,一定能把爱生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教师要以情感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给全体学生以热爱、信任和恰切的期待 。

课堂教学中知识教学与艺术教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知的发展与情感的发展共同构成个性的和谐,同时,智与美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连结的,智的本身有很多内容可以构成审美的对象,而美育确有一种对智育的催化作用,以美启真,以情感人。因此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观赏,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主动热情地投入审美创造,并感到乐在其中。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支撑着毅力,激化为认知,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前教师努力挖拙教材的审美因素,课堂中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努力使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充分展示,从而使教学内容成为真善美的统一体,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真的、美的观念和获得美感享受熔为一炉。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使学生在审美性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小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教学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艺术教学与小学学科整合,可以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毫无疑问,学生是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把艺术教育融入教学,教学过程就是充满美感的过程,它使学生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状态而达到教学效果,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每一种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从根本上保证主体活力得到空前的激发。

创造性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实践证明,教育方法如果缺乏创造性,必然流于僵化、枯燥。“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创造,把艺术教育融于小学教学,能改变传统的僵死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创造性地教,必然会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教师多鼓励,多与他们相处,师生的心理距离才会越近。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老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喜而近之时,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说,教学活动更能溶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人格美是一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吹开了他们智慧的花朵。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也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除了挖掘情意的因素外,还应努力挖拙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推行愉乐教育,变苦学为乐学。愉乐教育又称快乐教育,它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较为薄弱的特点,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对学生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自身的精神需要。

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教材的独特优势是实施愉乐教育的有利条件。一般来讲,小学生初接触课本,比较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很高。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优势,制造悬念,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高尚的艺术审美观。对此,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有的设计出精美、实用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有的设计出新奇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把音乐、美术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学生长期耳濡目染教学的美,必然会引起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由教学美感所引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在他们心中形成美的沉淀,从而对其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

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善于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因素、教师的人格光彩和审美化的教学氛围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反映了这一教学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创新的需要。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论中小学艺术教育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的途径

[摘 要]全文从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小学艺术教育传承地方文化艺术的三种途径。通过这些途径,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优秀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传递下去,而且能使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传承。

[关键词]艺术教育 传承 地方优秀文化 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承担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地方文化艺术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又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把它们继承和延续下去,对于保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潮汕文化是以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为主,由讲潮州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种属于汉文化的地域性亚文化。1、以“开放融合。兼取互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其突出特征。潮汕地区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其中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木雕闻名遐迩,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汕头市澄海区有着浓厚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氛围和数量众多的地方艺术门类。近年来,澄海区中小学在利用潮汕地方艺术资源拓展艺术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后,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2、2010年澄海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澄海实验学校和莲下中心小学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色学校,澄海实验学校小学201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另有四所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澄海区各中小学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传承地方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应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状况,如果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他们熟悉的地方文化资源无疑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澄海区中小学艺术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澄海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的韩江入海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后几经易制,2003年成为澄海区,隶汕头市,现有面积402.5平方公里,人口75万(2008年)。在澄海民间,保存了大量具有浓厚潮汕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潮剧、潮州大锣鼓、丝弦乐,潮汕童谣、方言歌、版画,剪纸、纱丁、抽纱、嵌瓷、灯谜、香包艺术等,还有极具澄海地方特色的西门的蜈蚣舞、永新的鳌鱼舞、隆都的西头鹅舞等动物舞蹈。这些地方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的艺术门类,富有强劲的生命力,为澄海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近年来,澄海中小学通过对潮汕民间艺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归类,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引进了大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并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案例,成为地方、校本教材建设的雏形。如澄海实验学校的《少儿潮剧演唱基础训练》、《潮剧欣赏基础》、《潮语语音与合唱训练》、《潮汕动物舞蹈欣赏及训练》等音乐课校本教材,《潮汕儿童版画教程》等美术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书法楷书训练》等书法艺术校本教材。又如建阳小学,通过对众多教学案例的整理、提炼,编写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资源包》,内容涵盖《潮汕童谣歌》、《潮汕民俗歌》、《潮汕锣鼓》、《潮剧行当》,《潮剧欣赏》等。再如华侨小学的《木刻版画教材》等。

在教学中运地方艺术教材,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艺术为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民间艺术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意识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乡土艺术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与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辐射作用。

二、 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认识艺术世界的过程。澄海区的艺术教师们会在音乐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介绍潮乐、潮剧、潮曲的特色和技巧,师生有时还会进行即兴表演。例如,树础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选择《天乌乌》、《桃花过渡》这样一些有吸引力的歌曲、短剧,让学生欣赏,然后利用《客鸟声客客》、《新编桃花过渡》等地方音乐素材进行示唱、演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美术课上,他们会介绍澄海作为“版画之乡”的文化历史,使教学内容具有地方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在教学方式上,他们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经典引导”与“乡土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把现行国家教材与乡土教材进行高度整合的成功之路:例如,澄海区建阳小学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现行教材与乡土教材融合的大胆尝试,他们以现行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们把从周边社区采集来的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并对曲调节奏、歌词进行规范,对内容、形式进行修改、整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他们共整理出校本教材8个资源包;莲下中心小学的古筝队在各种比赛中以演奏潮筝曲而大获成功,这得力于该校音乐教师对古筝的创造性教学,他们既遵循古筝演奏的一般规律,又改进了潮筝演奏技艺,编配新的潮筝曲;实验学校教师则安排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课时的潮州音乐教学,课余时间则加强潮乐的集体训练;莱芜中学把当地工艺美术引进了美术的课堂教学,如丝网版画、羊毛编织、民间玩具等地方工艺美术,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他们的艺术素养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效果。澄海区现有中小学艺术科教师大多受过系统、规范的高等艺术教育,又主要来自潮汕地区,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对利用潮汕文化资源进行艺术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近些年来,澄海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剧、澄海灯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等为主要传承项目,重点突出蜈蚣舞、潮州大锣鼓、澄海版画的传承,为此加强了对中小学艺术科教师的地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一批本地民间艺人、艺术家被请进校园,为全区中小学艺术科教师举办潮汕地区音乐、曲艺、美术工艺以及其它艺术门类的讲座。

学校艺术教育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后将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感受家乡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进地方艺术进课堂,营造校本艺术教学的浓厚气息,在家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让优秀的地方艺术内容走进课堂确实不失为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 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

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适当地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澄海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昌明,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民间艺人队伍庞大,业余艺术团体遍布城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业余剧社(团)最多时全县达到60多个,大量新旧剧目上演。澄海还享有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的美誉,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

在澄海这样一块具有浓厚地方艺术氛围的土地上,中小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澄海区中小学校组建了大量业余课外兴趣小组,每所学校至少有5个以上的兴趣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这些课外艺术活动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十分符合当地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学现状。例如,澄海区教育局自2003年来,坚持每年举行学生潮剧演唱比赛,参赛选手众多,为潮剧事业的发展挖掘了一批批新苗;华侨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以版画见长,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学生版画作品集《大师的画》、《太阳花》,美术作品集《心灵的画》,五十多件学生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或收集于画册;建阳小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引进潮汕音乐教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潮汕民间艺术在该校开展活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涌现出一批潮艺爱好者,他们多次参加当地重大节日晚会,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建设贡献了力量;澄海实验小学以“传承潮汕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课题,积极探索自制的具有潮州音乐特色韵味的“竖吹竹笛”进入课堂,将澄海动物舞蹈和潮州锣鼓引入课堂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校自编地方舞蹈、自创潮语童声合唱节目、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澄海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连续四届参加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四个省一等奖的佳绩;莲下中心小学将潮汕儿童版画和书法引入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举取得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五个全省一等奖的佳绩。

一直以来,许多散落于群众中的传统优秀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局限,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越来越少,许多民间优秀艺术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更有一些民间音乐己经到了“人走歌息,人去艺绝”的程度。澄海区传承优秀地方艺术从中小学抓起,笔者认为,此举善莫大焉,值得提倡。地方艺术是当地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优秀艺术的传承是文化传承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地域的标志,积极将地方优秀文化艺术引入学校课外兴趣活动,是让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得到传承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澄海区中小学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纳入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通过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从而使学校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在途径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艺术不仅能够把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传递下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故土的健康情感,同时引领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当然,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认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喜欢,感兴趣,才有传承弘扬的可能。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家庭要发挥引导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家人在与孩子的言谈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一点一滴讲给孩子听,教给孩子学,引导青少年认识传统文化,这对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应当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诸如聘请民间知名艺人,在课外或课内担任艺术辅导员,开设民族民俗文化知识讲座或课程等,这是地方优秀传统艺术能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关键。教育、文化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文化公益设施如博物馆、文化馆、书画院、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合社区、村居加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创造一个展示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是地方优秀艺术得以传承下去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地域文化有它的局限性,地方艺术往往比较质朴,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人文素养,用一种世界的眼光,既能走进地方艺术的殿堂,又能摆脱它的局限,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中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服务。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如何抓好农村小学艺术教育

一、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1、观念作祟,艺术教育地位不佳

一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仅是“调味品”,是减缓和释放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的减压阀、润滑剂,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二是广大艺术教育教师,受“技艺不精”、“课程歧视”、“学生不感兴趣”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先行退却,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失去兴趣、热情和耐心;三是部分学生家长求子女成才心切,认为学习音乐、美术等课会影响孩子学习、升学,更有甚者,认为学习艺术的人轻浮,或会带来身体上损坏等。凡此种种观念,良莠不齐,从各个方面和层面冲击着艺术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应有地位,严重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作为农村一般乡村学校,在艺术教育上都起步较晚。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已根深蒂固于社会、家长、学校的心目中,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学校对艺术教育无相应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只注重了对学科教学的评价。

2、学校未按课程标准编排艺术教育课

农村小学由于各种具体原因,没有很好地把握课程标准,并严格地按课程标准编排艺术教育课。在有意或无意上,始终都交织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矛盾,由于艺术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课时数较少,总份量小,相对于学科课程来说,它属于从属、辅助、被支配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艺术教育课仍算不上一门独立的、完整的“课程”,在目前对教师或学校没有很好的评价机制的时候,只能以学生成绩(分数)来衡量教师或学校的得与失,在此迫使下,随意把艺术教育课程当作学科课程的点缀或附属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实质上仍把艺术教育课程定位于过去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层次上。但显而易见的是,艺术教育课程与这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既然艺术教育课程被正式纳入了课程体系,但同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在地位上、价值上不应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它们各有侧重地作用于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师资匮乏,艺术教育成果不显

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由于当前“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实际现状,导致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像我们镇小学,近150名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30人,30岁以下的教师无一人。而40岁以上的教师大都是民办教师转正而来,或八十、九十年代的顶岗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性艺术教育,教师本人艺术知识贫乏虽有上好艺术课的决心,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有效地高质量地开展艺术课教学。而30岁以上的几位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艺术课能力较强,能真正担任好艺术课教学,但他们虽然多才多艺,但长期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导致他们有心上好艺术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投入不足,艺术教育保障乏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比一些文化课更需要动手操作和实践。而实践的客体则通常是价值不菲的易耗品或是高精密器材。近些年,农村中小学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而偏废了艺术教育软硬件的开发和投入,使得学校艺术教育缺乏应用的物质保障。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通过长期的添置积累,虽已有了一些从事艺术教育必须的简单器材设施,但与教育之需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用具和场地设施,艺术教育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就无法正常给学生教授,使艺术教育课程的魅力失色不少。

二、解决办法

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学习,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管理。要抓好此项工作,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艺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相比,虽然所占的比例小,但它却是绝对不能少的。否则,单一的学科课程会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科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运用、验证和创新机会,而最为根本的,则是违反了马克思主义所提示的活动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方式这一人的本质属性,从而也就违反了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

2、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

众多事实证明,传统的“应试教育”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不仅不影响学科课程,反而能促进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与进步,有效地改变手脑脱节、高分低能的状况。学校应加大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一起关心学校的艺术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教育网络,使学生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3、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真正认识艺术课对民族对社会对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作用。

(1)高度重视艺术课教学,不但从时间上保证,还应让艺术课教师真正上好每一堂艺术课。在考评考核艺术课教师时充分考虑艺术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劳动成果。制定一套符合艺术课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考核章程,充分鼓励艺术课教师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上好每一节艺术课。

(2)在暂时艺术课教师缺乏的情况下,不图表面形式,宁可少一点也要保证质量,让每一个班级每周真正开设一节高质量的艺术课。(3)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招聘一些艺术类人才进学校,即使每年乡镇分配一个艺术教师也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4)实施“走教”老师,让有艺术才能的教师到各个学校巡回走教艺术类课程。(5)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开办假期艺术班的现象借调一些校外艺术人才到学校上好艺术课,否则假期取消他们办班的资格。

4、巧抓艺术教育的硬件投入

(1)、学校可采取"滚动式投入"资金的方法。在学校各项经费开支中,最大程度的压缩其它方面的开支,实行经费开支为重点改革项目服务的配套思路,每年加大艺术教育的开支比例。这种如同滚雪球一般的投入方式,既有利于学校的整体投入的发展,又会使艺术教育的硬件渐渐配备起来。

(2)、争取社会信任,通过向社会、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阶段性的艺术教育成果,以一流的业绩、辉煌的成果赢得领导的信任,用满意的效应、信任的效应争取社会各界、上级领导增加对学校专项资金的投入。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浅谈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特征

【摘 要】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存在着一种“异化特征”。就是说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主体认识的模糊性等原因,艺术教育往往易于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既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有没有突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以至于它从实质上讲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以论述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现象,还原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从而更加清醒认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的,不断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专业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美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教育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从而也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纲领性文件,它们的颁布与实施长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是美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同时它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艺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与实现创新性国家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渠道,党和国家将此提升到关系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新世纪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是卓识而又远见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法规建设、行政管理、教学活动、教师队伍、设备器材、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艺术教育的基础差,底子薄,学校艺术教育目前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在此发展中有必然的主观认识不清和客观条件制约等要素阻碍着当代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步伐,要尽快改变这个状况,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现和解决制约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乃推动我国美育事业发展之根本,繁荣艺术教育之核心,但只有在对客体充分认识的基础才能实践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所以主体对客体认识偏差予以正确定位乃艺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根本前提。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存在着一种“异化特征”。就是说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主体认识的模糊性等原因,艺术教育往往易于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既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有没有突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以至于它从实质上讲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以论述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异化现象,还原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从而更加清醒认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的,不断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一种普通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可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从总体上来看,脱离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特点,一味模仿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在笔者走访的沈阳市几所重点小学与中学的过程中,这一突出的倾向越加明显,重点表现在把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上,有的甚至把艺术教学等同于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把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当做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往往使艺术教学过程变成纯粹的艺术知识技能传授和训练过程,学生缺少参与艺术活动,缺少艺术体验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

著名的美国艺术教育家加登纳在对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偏重技巧训练,目的是培养个人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能力和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观念,技巧训练被视为是个性和发自性的基础和起点。而在美国教育中,更强调让儿童本能地反应,强调儿童有独特的作品。技巧训练被认为晚些为好,最好是在儿童愿望更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概念时自然进行。因此,在美国,技巧训练实在实现独创概念以后,而在中国,独创概念只在培养技巧之后才可能出现。出于这种概念,中国的艺术教育多为严格的模仿。另外一位美国音乐家雷默在对中国音乐教育实地3个月的考察后指出”在中小学里,音乐教育遇到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技巧的掌握超过了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无例外的集中在技巧训练上,并视方法论为最高准则。学生们的知识结构目标越窄,他们的专长就越受到限制,教学方法也越得不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从幼儿园到音乐学院,中国的音乐教育几乎全部靠死记硬背、联系、模仿、重复一步一步地形成起来。“中国孩子很少表现出独立性,他们没有自立的概念,没有想到自己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在音乐上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无疑地,我感到痛心的是他们失去太多,代价太大;他们的兴趣受到压抑,而这本可使他们成为更有趣的人。

笔者在某中学与音乐教师交谈时,该音乐老师指出:多少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艺课,它是通过教育形式传播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所以音乐可以只被看做是技能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也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师的目标往往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上,教师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器乐中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他认为,虽然音乐的艺术是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才能表现的,但关键首先要使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要让孩子们愿意学、乐意学、有感才有爱,有感才有智。要不然,再简单的音乐技能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作,呆板的重复。

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大多存在于城市的中小学之间,这也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功利性上,为了追求某一奖项,凸显自我的教学成绩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导致艺术教育被简单的异化为艺术知识技能课程,,根据艺术教育的目标和社会功能分析,中小学在实践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艺术知识技能教学和艺术活动充分相依结合,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兴趣中去完成艺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单一的言传身教,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与学生兴趣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两者缺一不可。

以上所述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认识偏差与观念落差一直是艺术教育研究者老生常谈的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或许与中国沿袭的几千年的教育体制与艺术教育研究滞后息息相关,而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几十年里,它不但没有得到澄清与正确的定位,反而越演越烈,导致中小学艺术教育一直处于被动与发展缓慢的局面,这不得不使艺术教育工作者深思。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转变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之我见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贫困地区受条件和师资水平的制约,学生审美素质一直以来得不到提升。要重视艺术教育就应从改变教育观念开始。在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艺术教育非常薄弱,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重视,这给贫困山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农村艺术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学生的艺术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业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此,要分析现实存在的情况,才能找到对策。

1.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贫困山区的不少学校老师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音乐、体育、美术、写字、综合实践等为主的艺术课是可上可不上的“杂课”,随便对待,简单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经常被主课占用;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交代纪律或者布置语文、数学作业后老师就出外溜达了:个别的学校甚至取消了这些艺术课安排的课时量,课程表上清一色的枯燥、单调的语文和数学字样,一学年也没有上过一节艺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和引导,造成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艺术素养比较低,学生也没有兴趣学好文化学科的知识。

(2)专业专职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目前,在贫困山区农村的小学教师中,四十周岁以下的大都是从正规的师范院校毕业来任教的,四十周岁以上的教师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就这少的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又利用关系“飞”向了城关小学,因此很多被安排上艺术课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基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老师兼任。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教学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没有一支合格的专业专职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实现艺术教育的提高和普及呢?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短缺。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造成艺术教学设备简陋、配置不足,而已有的设备也没有很好地去利用和发挥,没有形成气候和规模;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用具就不错了,更不用说能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有的学校对设备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不能保证其艺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因此严重阻碍农村艺术教育前进的步伐。

(4)对教师考核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忽视了艺术教育的考核,分值严重失衡。综观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核细则,都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这严重挫伤了教师的艺术教育教学积极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艺术教育没有时间去开展。学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只有教师的德、能、勤、绩的考核,而没有对教师所辅导学生的艺术教育成果的考核,或者说前者的考核分值远远超过后者的分值,比例失调。要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合理考核各项成绩,使得两者齐头并进,才能一举两得。

(5)教师的配备存在空缺,学校大多数只有语、数两种专业的教师,一名教师包揽了语文(或数学)音乐、美术、体育、思品、综合实践等所有学科的课程教学,学生学什么全看教师本人的兴趣。这就造成音乐课都是流行歌曲的教唱课;美术课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学生在下面临摹;体育课则是集合整队跑步,或者是“一个哨子一堂课”,教学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总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缺少正确的、本质上的认识,导致了学校在工作安排上,艺术教育没有地位、没有时间、没有规划、没有专职教师,没有资金投入,真是到了要啥子没有啥子的地步。

2.关于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制定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领导。

(2)学校应在制定的《岗位责任制条例》中,设立艺术教育教师工作量补贴和岗位津贴,并建立奖励制度,旨在鼓励教师努力发挥自己的专长。

(3)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学校要重视音、体、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与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政策力度,吸引更多的艺术教师到贫困地区的小学任教,也可采用对口支援的方式,选派城镇学校较为专业的艺术教师去支教,以缓解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4)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在下拨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经费时,尽可能明确分类,专款专用,为农村义务教育配置图书、音乐和美术器材。这些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

(5)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只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6)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每月或每期对艺术教育进行一次汇演,组织考核组对艺术教育成果进行考评,所得成绩作为教师的重要业绩之一。

总之,应进一步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艺术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农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虽有明显提高,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索,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对策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德智体教育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普遍认可,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相比之下,学校艺术教育因其自身特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尤其是西部农村中小学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一现状严重偏离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笔者结合长期学校工作实践,就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谈几点意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概括来讲,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如下:

1 应试教育地位稳固,艺术教育持续萎缩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至今仍然缺乏一种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效果评价机制。考试仍是得心应手的评价手段,而无论是小学毕业的知识检测,初中毕业的“三合一”考试,还是高考,音乐、美术都不是考试科目。在择校热的今天谁愿意把精力和时间耗费在非考试科目的训练上,学生不会,家长也不让。在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也只能结合实际,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文化课的教学上。艺术方面有潜能和兴趣的学生,就只能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替学校应付上级检查了。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规范的专业引领,有艺术潜质的学生看不到自己艺术方面发展的前景,久而久之其艺术潜能也就泯然众人矣。缺乏艺术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 专业艺术教师严重匮乏,学校艺术教育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专业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这方面更是一人难求。一个24个教学班的镇办初中长期没有音乐教师,校长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未果,学校只能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安排部分有个人音乐爱好的教师兼代音乐课,给学生教唱一些歌曲,以便使学校不至于过分沉寂。这种无奈之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教师中能唱会教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因此,农村中小学把课表上的音乐、美术课上成自习课就不足为怪了。前些年,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艺术类教师基本上都是中等师范学校音乐、美术班毕业的学生。师范停招后基本上截断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来源,至于从艺术类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本来就少,要想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可能性非常小。

3 艺术教育高投入,农村学生吃不消

虽然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人们用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艺术类教育的学习成本较高,一般家庭很难支撑。在物质保障大打折扣的情况下,学生的艺术发展只能在较低层次下徘徊,很难有大的突破。

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首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深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好,发展好学生的艺术潜能。坚持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感情。努力探索艺术教育科学评价机制,促使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其次,改革艺术类学校招生制度,使有艺术素养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从小学开始建立有艺术潜能学生档案,记录其专业发展经历。初中毕业考试前艺术学校进行选拔性考试,毕业文化课考试结束后,在专业合格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这一类学生进入高中或专业艺术学校学习。在保证文化课学习质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其艺术专业的培养。高中毕业时在文化课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填报艺术类院校志愿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保证对其进行艺术培养的连续性。同时,加大对艺术类学校的资金投放力度,保证其正常教学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职业中专学校增设艺术类专业,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基本艺术人才的需要,为当地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长足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编制到位,人员到位。保证一批优秀的艺术教师下得来,留得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为教师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投身的农村教育这一广阔天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教育,这一民生之本也将在改革的浪潮中回归本源,完成时代担负。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中,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一定会有色彩斑斓的明天。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深化课程建设,构建小学艺术教育大课堂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发展形象思维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课程地位不够凸显,课程评价不够全面,课程实施不够深入。要改变艺术课程的这“三不够”,必须深化课程建设,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拓宽课程实施的途径,以建设课内外融通、校内外一体的艺术教育“大课堂”,让学生在这个艺术“大课堂”里鉴赏艺术成果、学习艺术技能、塑造和谐人格、提升艺术素养。

一、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以“实”为先

我校为确保国家课程计划的有效落实,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这一要求的上限执行,在全校各个年段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并建立课程实施管理体系,确保艺术课程在时间上得以落实。同时,学校还努力实现所有音乐、美术教师全员专任,并将艺术教师的学研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落实,打造出以“读书分享”“学进交流”“名师引领”“新秀竞技”“专题研修”五个模块为主的艺术教师“制度化学研”模式,确保艺术课程在教学质量上得以落实。

二、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以“效”为本

1. 评价指标转向多维

评价指标的确立解决的是“评什么”的问题。我们将美术课程的评价指标确立为“学习态度及习惯”“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完成作业”“参加第二课堂”和“获奖情况”这八个一级指标,我们还将音乐课程评价指标确立为“学习态度及习惯”“音乐知识”“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乐器演奏”“参加第二课堂”和“获奖情况”这八个一级指标。同时,我们还根据一级指标细化出若干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并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 评价形式走向多样

评价形式解决的是“怎么评”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在艺术课程评价形式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音乐学科采取音乐欣赏考核、音乐创造考核以及器乐演奏考核三种方式。音乐欣赏考核包括:音乐知识“我最广”,根据出示的内容,说出音符、音名等常见符号;音乐欣赏“我能说”,根据录音说曲名、感受等。音乐创造考核包括即兴节奏短句或旋律并表演。器乐演奏考核,即我是小小“音乐家”,根据不同年段要求,进行现场器乐演奏。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了自我,锻炼了胆量,体验了成功。该评价方式也得到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3. 评价主体指向多元

评价主体解决的是“谁来评”的问题。传统的课程评价的实施主体是教师,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只有让学生自己、同伴以及家长参与课程评价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才能有效避免评价中的主观性、集中性与片面性。例如,我校在实施艺术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借助日常评价软件和评价手册等工具,将师评、家长评、自评、同伴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同伴互评,促进了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学生自评,促进了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家长评,增强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对孩子的关注程度。

4. 评价时机面向全程

评价时机解决的是“何时评”的问题。艺术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采取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学期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评价注重评价的生成性、即时性、差异性,以每一节课为载体组织与实施,针对学生每节课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及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评价指标在课堂上即时评价并作记录。阶段评价根据各艺术课程实际教学进度进行。学期总评,评价指标为各学科指标体系中的全部指标,采取科组命题检测和学校命题抽测相结合。

在实施不同评价的同时,依托相关工具进行记录。如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结果记录于日常评价软件,学期总评结果则记录于评价手册上。评价软件连接学校校园网,教师、家长、学生等评价主体随时可根据账号上网查阅;评价手册采取活页装订,便于分学期、学科拆取及汇总。每本评价手册,既是学生各艺术课程的评价记录,也是一份特殊的成长档案袋。

三、拓宽课程实施途径,以“活”为径

1. 艺术活动课程化

随着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展校园艺术节是不少学校较为通用的做法。然而,这些艺术节基本按照“先比赛、后展演”的模式进行,存在着“重成果展示、轻教育过程”的弊端。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艺术活动课程化”的新路子,全面开展“大榕树”艺术节活动。为了发挥艺术节的课程功能,学校将艺术节的书法、绘画、工艺、歌唱、舞蹈、器乐、综艺等各个项目分别开发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完善制定了相关的课程实施方案,并以班级为单位,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实施。同时,学校还结合各项校本课程制定相关的比赛或考级制度,与学校艺术节的各项比赛与展演活动形成有效衔接,真正使艺术活动常态化、课程化。

2. 社会资源整合化

我校地处城区万寿路,与少年宫相邻,少年宫有着专业的艺术教师队伍和一流的艺术教学设施。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与少年宫及学生家长协商,委托少年宫开展艺术教育。学校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课堂时间,每学期输送近500人参加少年宫拉丁舞、幼儿舞、综艺舞、中国舞、少儿舞、芭蕾舞、街舞、爵士舞、钢琴、电子琴、小提琴、葫芦丝、竹笛、古筝、二胡、架子鼓、吉他、萨克斯、长笛、声乐、小小涂鸦坊、七巧板创意坊、小豌豆版画室、大眼睛动漫工作室、趣味水墨坊、硬(软)笔书法等班级学习,使学生在少年宫充分地享受到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

3. 社团建设规范化

近年来,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了版画室、舞蹈室、音乐室、油画室等近20个社团活动室,并组建了相对应的学生艺术活动社团。在社团活动建设方面,学校采取“五有一结合”的措施:有教学计划、有专任教师、有管理制度、有评价措施,与学校艺术节各项活动有机结合。学生在各种社团生动活泼的艺术学习中,感受美的熏陶,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精神世界的提升。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实践探索

近年来由于双高普九的推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还较为薄弱,为什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我们很有必要对农村艺术教育现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从农村的现有条件出发,摸索规律,走出困境,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事实上,对于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并不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这些艺术活动而产生的影响将对他们的终身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作为各方面条件有限的农村小学,怎样才能开展好艺术教育呢?为此,笔者结合本校艺术教育实践,做以下探讨。

一、当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主观认识不足,艺术教育被忽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农村中小学仍然把音乐、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音乐课大多是教教流行歌曲,美术课大多是让学生随便画画,这样的学校还算是比较重视艺术教育的。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导致艺术课程形同虚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当前艺术教育课程实际开课不足及质量低下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及学校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社会及学校视艺术课为副课,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数学等主课,考上大学就有希望。于是视音乐、美术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课程!这是导致艺术课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艺术专业师资匮乏,教师本身重视不够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师资队伍短缺,业务素质较低。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极少,而且大部分教师年龄相对老化,观念陈旧,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在农村缺编学校,艺术教育师资更显不足,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样必然会导致艺术课教学质量不高。

(三)家长支持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的学习成绩,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对于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四)是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艺术环境缺少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得到了改善,但仍然不能跟上现代艺术教育发展之需要,不能充分保证艺术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学无从谈起。新课标力求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元,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不可否认教材的指导思想很好,编者用心良苦,总想用有限的纸张向学生展现一个超越时空的无限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可实际上,农村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农村,孤陋寡闻,几乎没有谁去参加过艺术兴趣班,几乎没有谁现场去参观过书画展、欣赏过现场艺术表演,学生的生活中缺少艺术环境的熏陶,直接影响到艺术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途径基本策略探索

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全面改革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落后局面,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其它教育的和谐发展。学校艺术教育正常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级领导带领下广大师生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艺术教师创造才能的结晶。

(一)健全组织管理,严把教学关

农村小学应有专人负责艺术教育工作,衔接上下级管理层,使工作落到实处,健全组织管理能使艺术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能使艺术教育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使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1)高度重视艺术课教学,不但从时间上保证,还应让艺术课教师真正上好每一堂艺术课。在考评考核艺术课教师时充分考虑艺术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劳动成果。制定一套符合艺术课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考核章程,充分鼓励艺术课教师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上好每一节艺术课。

(2)在暂时艺术课教师缺乏的情况下,不图表面形式,宁可少一点也要保证质量,让每一个班级每周真正开设一节高质量的艺术课。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并经常检查督导,以保证音、美等艺术课教学落到实处。

(二)转变思想,明确认识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对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缺乏认识,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只是看考了多少分,排多少名。因此,学生、家长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语、数、英这些统考科目上。因此开展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思想,正确认识艺术课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已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抓住契机,将艺术课程提高到与其他课程平等的地位,最基本的要将各类艺术课程开足开齐,严禁其它课程挤压,占用艺术课的时间,同时通过组织学习,讨论新课改理念及有关艺术教育文件,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美,艺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培养高雅的气质,提高生活素质,从而认识到艺术的魅力。并通过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向学生家长宣传有关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计划等,使他们能真正接受并欢迎和支持艺术教育,从而获取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可。

(三)加强硬件建设,提升艺术教师素质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些必要的物质条件,学生才能直观、形象地感受艺术之美。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配备不够,专职教师稀少,大部分都是由语、数教师兼任,专业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加大艺术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开展艺术课的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名师示范课,学习最新艺术知识技能,深刻反思,撰写艺术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总结艺术学科教学经验,提升艺术教学质量。

(四)拓展艺术教育时空,营造良好艺术氛围

一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各类兴趣小组,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觉自愿地参加各类活动小组。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如黑板报、手抄小报、校园环境等,使学校的一屋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艺术教育的功能。三是革新教学方法,融合各类艺术,研究和构建生动活泼、乐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时注重创设艺术氛围,通过实物和优秀作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欣赏影视艺术,欣赏国家、省、市、县各类艺术活动及比赛,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不足,在各方面还是逊色于城市小学。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得以改观,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不断探索,走一条适合农村教育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乘课程改革之东风,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一定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