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10:53: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林业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林业重点工程概况
1.1退耕还林工程
1999年9月,区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6年底结束,累计完成造林任务0.4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0.21万hm2,荒山造林完成0.22万hm2。生态林总面积0.41万hm2,经济林总面积0.02万hm2,分别占造林总面积的95.4%和4.6%。1999-2002年,区划调整前,区辖区总面积为52km2,2003年,市对区划进行了调整,区辖区总面积增加到309km2。区划调整前省、市下达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指标为0.04万hm2,只占工程总指标的9.2%,而区划调整后上级下达工程建设指标为0.39万hm2,占工程总指标的90.8%。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区区划面积的加大,赋予了退耕还林工程更大的活动空间。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2012年底市、县联合自查结果统计,区退耕还林工程面积保存率为100%,退耕地还林苗木保存率为92.5%。
1.2三北防护林工程
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始于2001年,截止2012年底累计实施完成省、市下达指标0.24万hm2,范围涉及四镇四个涉农办事处69个行政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67%。其中属集体权属(荒山、荒滩、荒地等)的营造林面积为0.16万hm2,占造林总面积的66.7%;属个人权属(耕地)的营造林面积为0.08万hm2,占造林总面积的33.3%。根据市、区两级政府有关林业工程要和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的要求,从2004年以后,三北防护林工程除兼顾山区绿化外,更加注重了郊区绿化,包括道路、近河堤等地类逐步的纳入了工程实施范围。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实施以来,进入三北防护林工程范围的道路、近河堤绿化折合面积约0.02万hm2,占总体造林任务的11.1%,有效的改善了城市周边的环境,为全市“创建”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1.3天然林保护工程
区天然林保护工程任务较少,仅在2008年和2012年分两次下达区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02万hm2,截止2012年底已其全部完成造林任务并通过了上级验收。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荒山造林保存率差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对荒山造林和退耕地造林国家补助政策存在较大差异,造成群众对退耕地造林热情很高,而对荒山造林少人问津。荒山荒地又大多属于村组集体所有,同时由于立地条件、地处偏远等原因,即使村组集体造了林,也无力进行有效管护,造成荒山造林各项指标难以达到国家标准,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统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苗木保存率只有32%左右。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虽然不区分退耕地和荒山,只执行一个标准,但是,国家规定的单位造林投资标准仍然和现实相差甚远,造成了有些村组贷款造林,这样就加重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政负担。
2.2郊区林木管护难度大
区属市三个城区之一,市区22.4km的北坡段全部位于辖区境内,沿坡居住的市民量大,单位众多,加之近年来北坡公园、代家湾生态示范区及“农家乐”的建立,使人流往来更加频繁,给坡面林木管护及防火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2.3陡崖绿化步伐缓慢
市区北坡段经过多年绿化,除罗家塄、福临堡、北坡公园、代家湾示范区及蟠龙坡头等几处节点植被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外,其它地方仍给人一种黄土裸露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陡崖没有绿化。据粗略统计,北坡段陡崖大约有三十几处,其中高度超过10m的陡崖就有十几处。代家湾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曾搞过陡崖绿化试验,栽植了约100m2的迎春花,由于代价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三、建议
3.1实施专业队造林,确保工程质量
区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以来,专业队造林所占比重并不大,据统计造林面积只有约0.06万hm2,只占全部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的9.5%左右,而且大部分为荒山造林。通过近年来的观察,这些造林地块苗木保存率等指标普遍高于村组造林地块,这说明一点,就是实施专业队造林是一个解决荒山造林难度大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被外县区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3.2进一步加强林木管护,确保造林成果
建议在市区北坡段成立专门的林木管护单位,具体负责该区域的林木管护工作,护林人员由各行政村推荐,镇街部门审核后报区林业局备案,由区林业局统一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工资发放和管护效果直接挂钩,以增强护林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3.3积极探索陡崖绿化模式,提升市区整体景观效果
对市区北坡段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搞清陡崖分布、高度等基本现状,制定具体绿化措施。选择适生树(草)种,在局部地区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成本,全面推广,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北坡的整体景观效果。
作者:唐颖单位:省市区林果技术推广站
一、林业资源调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林业资源调查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为什么有许多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少见林,为什么大量荒山秃岭依然如故,为什么沙漠面积不仅没有控制住,而且仍在继续扩大,为什么要求人们必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而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事情还屡见不鲜;为什么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始终没有制止住。虽然近年来,林业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国营林场有所发展,但林业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森林覆盖率只有23.3%。而且森林分布不均,林种结构不合理,森林单位蓄积量低,每2m3/667m2左右。例如,某地区水源减少,全区40大片水源林区的364条中小河流中,有21条断流,103条流量减少一半,146条流量减少1/3。全区水土流失严重,据20世纪60年代的统计是1200000hm2,近10年来达到2133333.33hm2。全区平均每年流出区外的沙量3200万t,这些流走的表土所含的氮、磷、钾肥量共72万t。水库河道淤积,附近水电站建成运行后,1961~1979年共淤积1.24亿t,平均每年淤积650万t。多数河流上游有的地段河床抬高2m左右。从以上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林业生产和生态朝不利方向发展,这是值得严重注意的。要认真总结30年来正反二方面的经验,进行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包括荒山林地土壤普查、林业土地种类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林业经济调查和搞好林业区划,调整林业建设布局,这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是领导林业生产的基本功,需要认真对待。
二、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分析
根据综合农业区划工作要点和县级综合农业区划的要求,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林业土壤种类及其分布,林业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对自然、经济、生产技术等条件综合评价。提出林业分区划片的各区林业发展方向,森林覆盖率规划,林种、树种结构和布局,增产途径和关键性措施,达到充分利用林业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具体要求:在农业土壤普查中完成林地、荒山土壤普查任务,提出县级林业土壤分布图和土壤普查报告;在农业资源调查中,完成林业资源调查任务,提出森林分布图和林业资源调查报告(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专业、专题和林业经济等调查报告);在综合农业区划工作中完成林业区划任务,提出林业区划报告,绘制林业区划图。这是制订规划设计的基础材料,是调整林业生产建设布局的可靠依据。
三、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程序
根据林业区划和县试点工作的要求,应把土壤普查———资源调查———专业区划统一串起来,由一个队伍负责完成较适宜。好处是:既分工又合作,一个整体,有利于搞好林业区划工作。整个程序大致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3.1成立林业专业调查组
在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按专业归口,任务到局,组成林业资源调查区划队,队伍要少而精,任务具体落实到专业组,一般可分为:林业土壤普查组,负责山地林地土壤普查任务;土地资源组,负责地貌、地类、土地资源类型调查;立地条件型组,负责荒山、林地立地条件型、林分类型的调查,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服务;森林资源动态组,负责调查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及其发展的趋势;林业经济组,负责调查各分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林业建设投资、经济收入分配,林业技术经济指标,林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林业区划组,负责各专业综合、专题调查,林业区划工作。
3.2搜集现有资料
搜集近年来各种林业资源调查、专业调查、专题调查资料,地形图、地质图、森林分布图、各种区划图,准备各种调查用具、表格、技术资料等等。并由县林业局抽调熟悉林业情况的干部、技术人员、老工人参加座谈讨论,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林业区划初步方案,拟定林业调查研究提纲。
3.3外业调查
按各专业组进行调查,尤其应注意生态经济、林种结构、林业优势等专题调查。例如要选择多林变少林、无林或少林、无林变多林的典型,调查其变迁史、原因、趋势、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林区气候、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农林牧生产、生活水平、收入分配、人口变化、五业结构、农村景况;要调查各县的林业优势具体项目、产值、比重,林满、树种结构和布局,提出发展林业生产和如何发挥林业优势的建设性意见。
3.4内业工作
检查验收外业调查材料,分别计算、统计汇总、综合分析、研究林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修改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编写调查、区划报告,绘制专业图表。各专业组既协调又不完全协调的关系,各专业组各自编写报告提纲,阐述各自的条件、基础特点、分布规律,生产潜力,关键问题和措施,绘制各专业用图。
3.5调查区划的成果审议
由县林业区划队,提出初步成果,报请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专门学术会议审议,同时,征求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农业区划提供森林资源条件、评价以及发展方向。
四、做好城市林业调查工作的建议
4.1要确保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工作的质量
建议各县选择好林地土壤普查、林业资源调查、林业经济、林业区划等专业组的组长,组长应该由技术水平较高、业务熟悉、责任心强、有组织管理和业务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城市林业调查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学科、多专业。特别是编写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的技术人员应该是由有多专业综合能力,对实际情况特别熟悉,又能写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4.2要研究最合适的森林覆盖率和最合理的林种结构
建议根据以下原则选择:树立生态平衡观点,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山地60%、丘陵40%、平原15%~20%的覆盖率是有可能实现的;树立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观点,选择最佳林种结构,增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比重;树立发挥地区特长的观点,发展有竞争能力的传统产品,例如八角、玉桂等;要有一树多用的观点,既是用材,又是水源、薪炭树种,搞好林种内部的优良树种结构。
4.3搞好专题调查
选择一、二个多林和少林的典型组,进行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森林多与少和无林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农林牧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灾害、气候变迁、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等变化;总结经验,提出今后农林牧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每个县都应该树立一、二个如何扭转生态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典型。
五、结语
要有效地解决城市林业资源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一定要立足实际,找出现有的调查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彻底地摸清森林资源的生长规律和分布特点,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虽然我国林业资源调查已经初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想实现对林业资源全面的科学的调查,达到林业经营管理的最优化,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及政策的支持。
作者:林皎单位:贵州省林业学校
一、林改成果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林业的管理过程中,森林防火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项目,因为森林火灾的发生是一种很复杂的自然现象,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森林的防火工作人员一般要面对一些很复杂的数据及信息,根据者信息去实施林火的预防以及扑救善后等工作,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采用GIS技术结合林改的成果图进行分析,可以及时有效地呈现出应该预防火灾的地点或是已发生活在的位置,有利于林业管理工作者作出相关决策,进行火灾预防或扑救的实施[1]。(1)根据已知经纬度查询地理位置。在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形成的林改成果图,对于森林防火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林改成果图可以直观反映出相关经纬度数值的标注点是非林地还是林地,进而进行可疑热点森林火灾发生与否的确认,如果已发生火灾,可很快查询出林火周围相接林地的信息,确定发生林火的坡坡位、坡向等相关信息,并利用林改的数字成果资料及相关数据,进行防火及灭火工作的布置和开展。乡镇林业防火管理中,在接到可疑热点经纬度值时,工作人员应首先输入经纬度对热点的辖区范围进行确定,同时与所在村、组干部及时联系计划设计出最佳到达路径,实施林业的灭火或防火。如果是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接收到卫星可疑热点时,可根据林改的数据资料进行热点位置的确定,及时通知乡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进而实施森林防火。(2)结合GPS技术。在森林防火中,可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理位置的确定,并将其位置信息转化成GIS数据格式输入到GIS中,产生相对应的地图,方便森林防火的进行。运用GPS技术也可将采集到的位置路线等转化成点、线以及多边形数据,并结合扑火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在指挥部形成统一的地图进行综合性的指挥,对于前进位置以及路线等进行灵活的调整指挥,利于扑火工作的展开。(3)现场报告与林火定位。在森林救火的实施中,因为GIS技术具有查询功能,可对扑火现场的模糊信息进行查询,对其位置进行清晰地定位,或者现场的经纬度或大地坐标的直接报告,然后利用GIS技术定位,让扑火指挥者及时掌握相关的数据及位置信息,进行综合调控[2]。
二、林改成果在资源林政管理中的应用
(1)林业规划的设计。在林业管理过程中,对林业的规划设计是很重要的管理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对林改成果图和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小地名以及户主的姓名、树种以及面积的大小、起源等进行合理的规划,生成各种林业专题图和林相图,满足生产发展过程中,县乡级工作人员进行各种规划设计时的数据及资料要求,更好地对区域的生产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2)矢量数据的建立。林权制度改革后,会形成相应的栅格地图,而配准好的栅格地图上面有相应的地理坐标,是制作森林资源管理用图的是必要资料,县级森林资源管理者可用栅格地图的图像作背景,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创建主流地理信息系统shape文件格式,通过这种方法,县级森林资源管理者就可以独立制作出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矢量数据,有利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3)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林区制度改革后形成的林改成果图,可以明确显示乡镇以及村。组的森力资源分布状况,这样有利于林业管理者在下达采伐限额的指标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在确定所管地区森林资源经营措施方面,经过林改成果图的运用也可以实现以小宗地为单位的动态经营管理,促进了林业管理的发展。在林业管理过程中,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林木采伐手续时,应根据用户提交的申请,结合林改的数字信息资料进行采伐地块的查询,并根据多重属性对小宗地进行详细查询,比如对采伐设计图的界限以及权属等等的查询等,林业管理人员还要结合林权证管理系统进行对林权证合法有效与否的查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审批发证,在此过程中,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审批新建一个图层,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通过这种方式,为以后的防备重复办证查询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森林限额采伐的管理[3]。
三、为林业生产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依据
林权制度改革的进行过程中,查清了所在县以及乡镇的林户所经营的林业面积以及地块分布等情况,还有主要经营的树种及相关生长情况,形成了一定的资料和数据,而从这些数据及资料中可以研究分析出所在地当年林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先进的林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林业经营者可采用的先进生产技术等信息,为研究林业生产的技术和相应的林业生产模式提供了数据资料的支撑,为林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数据及资料的保障,有利于林业管理的更好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经过对林权改革制度数字成果的积极应用,在森林防火方面、资源林政管理方面以及林业生产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林业管理的过程中,大幅度减轻了林业管理人员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以往的不合理业务流程进行了积极改善,也完善了对林业的管理,提高了林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林业的经营及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有效的决策辅助,为林业管理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资料和保障,促进了我国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卢小锁单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林业站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
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林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作为林业单位领导,必须要对林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楚地认识,要对林业档案工作在整个林业工作中的定位有清晰地了解,必须要切实认识到林业档案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整个林业工作的发展形势,整个林业工作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也可以通过档案工作完成的质量得以展现。因此,要切实把林业档案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处理,加强它的步骤性与组织性是相关领导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整个林业单位形成从上到下重视档案工作,将落实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任务从预案到实践最后总结的全过程分派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将其作为考核某些部门和管理层工作的关键部分,这样才能让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按部就班地实施。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情况为依据,遵守国家相关的制度与法规来对本单位的管理规程,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规程加以建立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可以使相关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合理化高效化,使该项工作在国家制度和单位规程的规范下实现良性发展。这项管理制度不能成为一项笼统的制度,要尽量落实到各个部门,做到发生问题可以立刻找到相关责任人解决。例如针对档案管理员的目标责任制度要落实,制定从上到下统一的技术标准等等。要及时修订与完善各个级别的管理规程,以档案管理工作国家规程和单位制度为准绳,严格履行立卷、归档、查借阅、规划的相关手续。对于档案室的建设,一定要做到各个部门的林业档案按照亩、案卷编号并且分类依次码放整齐,以便随时调用。不论借阅还是查阅档案必须有详细记录,涉及时间内容借阅人等,借阅完成后及时归回原存放处。建立人工手写档案的同时也要分时分批地将档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内。电子档案必须明确录入人姓名、案卷档号、题名、责任者、文件开始和结束时间、总页数、保管期限、归档日期等项内容。把维护和保养案卷和存档微机的任务以部门为单位分派出去,做到设备、案卷丢失损坏或使用故障能有专人负责。要将管理维护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年度相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的重要审核内容来抓,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分解到人。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运用的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这就为林业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当前,很多地方的林业档案管理还沿用传统的人力方式,应该说,传统的人力手工操作对几十年内积存的林业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无疑是低效率高投入的,而且出错率也高居不下,对林业档案工作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适应和满足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工作的需要,在林业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必须被大量引入,与现有的管理体制融为一体,发挥巨大的作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在林业档案管理方面也不例外。这种方式拥有更易保持的存储介质和更高效的信息传导途径,运用微机和网络技术可以大量减少人员成本,大大降低人工录入的统计误差,也实现了对财力的节约,达到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的增强。基于此,在该项工作中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汇总、调查和打印输出等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林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地让林业档案在存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营运该项技术节约各种成本的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对于档案信息保密的要求增高,要注意相关领域技术的掌握。
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在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中,林业档案管理专业性高于其他同类工作平均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微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更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因此,高素质的林业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培养,达到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的初级基础目标,就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要依据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和标准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系统计划,甄选年轻从业者做到德才兼备、具备档案管理相关专业技术的同时更要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烈。对于这些被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定期进行分批次的培训,通过与不同地区林业单位的交流学习对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在这之后对他们进行岗前考核,合格者正式进入档案管理工作的队伍。同时,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继续加强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力度、特别是计算机、外语、网络、保密等相关技术的培训,引导这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稳定和创新并重,让新老工作人员通过工作研讨会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树立先进的学习榜样予以职位升迁或者物质上的奖励,对于不能严格遵守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规程的人员,先警告观察一段以观后效,对持续违反规程的要施以惩罚,情节严重地开除出工作队伍,真正做到赏罚分明,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我国林业建设发展事业更上一层楼。
作者:严玉莲单位: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1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改善当前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林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开发清洁能源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林业发展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由于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森林资源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储存了大量的碳资源。森林资源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生物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资源的排放,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
1.2林业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森林资源是比较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不可再生资源已经被开采殆尽,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成为人们面临的生态问题。森林资源的种植可以提供众多附加值和林产品。同时林业经济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发展日益迅速。
1.3林业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功能,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湿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林业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在一些荒漠化地区进行植被种植可以缓解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同时可以发挥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为人们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
2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有效发展途径
林业发展在低碳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今后的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和鼓励林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优势。
2.1加强植树造林的步伐
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森林覆盖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需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的开发程度过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荒漠化,这不仅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影响周围人们的生活。国家应该对植树造林活动进行规划,对一些开采过度的地区进行强制性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另一方面需要重视植被保护,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对于一些破坏植被的现象进行严惩,通过防治结合的形式,保护植被,发挥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2增加林业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
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今后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一些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延误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增加一些资金投入,鼓励山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比如通过资金补贴方式。除了经济和政策支持还需要技术支持,林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林业产业链的发展,林业种植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由于一些地区缺少技术支持,林业种植业发展不理想。一方面可以派一些专家深入山区进行现场指导,对于育苗,植被维护等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组织知识讲座丰富人们的种植技术和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当地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2.3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林业发展需要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林业经济网,促进林业经济的循环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林产品缺少市场,导致林业经济发展缓慢。在信息社会,林业发展需要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否则将难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对林业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种植信息和技术信息,其次需要对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确保林业产品的市场。林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林业经济进行管理,提供专业的服务,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加强林业科学研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实验,通过有力的科学支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一方面需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林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研究,将林业生产与低碳经济相结合,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找到林业与低碳经济的契合点,对林业的降耗减排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出比较完善的技术,确保林业作用的发挥。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示范性基地的方式进行示范,随时监测气候变化,制定出可行性的措施。
2.5加强宣传
林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林业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未得到相应的推广,人们对于这一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通过媒体等方式进行林业作用的宣传,号召大家从自我做起,加入到低碳经济中,并积极支持林业发展,发挥其作用。
3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努力寻找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的契合点,通过技术支持,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促进林业发展。环境的恶化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这不仅仅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需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自身做起,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谢智勇单位:榆林市榆阳区林木种子站
1低碳经济含义
“低碳经济”最早见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遏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低碳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了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谋划和争夺新经济发展空间的动力和举措。
2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发展林业能为低碳经济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业担负着保护和发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责。而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气候、保护物种、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其次林业还为低碳经济提供丰富的绿色能源。森林是重要的资源库、能源库和绿色经济体。森林能持续提供多种林产品,如木材、食物、化工和医药原料、生物质能源等。通过发展林业产业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低、效益好,而且不会像有些低碳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还会造成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林业产业是安全的,可以真正实现固碳和减排,因此林业措施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证人类福祉的“低碳”最佳选择。
3发展林业低碳经济的途径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低碳经济中大有作为。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国际上把它叫做碳汇。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把林业纳入低碳经济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高林地产出率;(2)加强大径级珍贵树种培育,利用房前屋后等非林业规划用地种植名贵树种;(3)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节约木材,加强废旧木材回收再利用;(4)鼓励非木质生物质代替木材,大力发展灌木林和竹产业;(5)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
4林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4.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强化林业资源管理的资金和机构保障,大力打击滥砍滥伐以及非法收购木材等现象,确实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的流转机制,进一步激发林业的活力;进一步完善木材的流通市场管理机制,减少对区域内木材流通的行政干预。
4.2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继续运用财政政策引导林业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木材加工生态园区,并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4.3加大科研投入,提供科技支撑要加大对林业科技资金投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开发与应用步伐。深入开展种苗繁育、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4.4积极鼓励节约木材资源和发展林业非木质利用产业鼓励以竹、秸秆等木材替代物为原料生产板类产品;鼓励企业加强木材的防腐处理,提高木材的性能,延长木材的使用年限;鼓励废弃木质材料回收利用,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废弃木质材料分类回收体系,保证木材资源再生化的物流链条。积极探索林业非木质利用,寻找不砍树又能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的新道路。大力发展花卉、名优特经济林、森林食品、生物制药、森林旅游等林业非木质利用产业,既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又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
4.5加大宣传,引导全民参与低碳发展要积极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改变固有的消费观念;从市场需求上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5结语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着工业所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林业拥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资源———森林。因此,发展林业产业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类福祉的真真正正的低碳选择。
作者:赵卫波单位: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文作者:董芳芳作者单位:甘肃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
林业资源与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近30年来的全球明显变暖,区域气候特征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研究表明[9],天水地区近50年(1961-2006年)来气温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表现出下降趋势。而最近30年气候变化也是类似的特征[7],其中20世纪的70-80年代主要气象要素变化不是很明显。但90年代以来,气候骤变,干暖气候演变趋势明显加快,平均气温较70-80年代值偏高。最高和最低气温增高趋势也极为明显。降水量20世纪70~80年代变化不是很大;而90年代以来,降水量明显偏少,较上一时段平均值偏少13%~20%[7]。总之,近30年气候变化表现为总体上的暖干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为转折发生突出变化。小陇山林业资源变化显著[7]:林地总面积1985-1994年呈增加趋势,平均年增量0.091万hm2;1994年以后显著减少,至2000年年平均减少林地面积0.297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994年61.93万hm2,较1985年增加1.15万hm2;1994年后亦呈显著减少趋势,到2000年减少林业用地1.77万hm2。这可能与90年代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有密切关系。在本研究中,主成分分析获得的气候变化对林业资源变化的贡献率Vi为56%。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是,气温升高,植物蒸腾量增加,而降水减少,使得降水成为林业生长的限制因素,林业面积也会发生一定的减少,反映了气候变化对林业资源的影响[7]。总体上,小陇山林业资源面积呈减少趋势。总面积、林业用地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均呈减少趋势,特别是1994年以来显著减少。已有研究对天水市除了小陇山之外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10],天水市辖区内国有林区有林地面积、林分结构质量等资源变化与小陇山林区基本一致。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森林资源的显著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区内气候向暖干趋势演变关系极大。综上分析表明,气候变化与林业资源变化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反映了较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林业资源变化的主导作用。
林业资源与人类活动和政策变化
本研究中,人工种植对林业资源变化的贡献率Vi为18%,乱砍滥伐的贡献率Vi为33%,二者共构成了15%的贡献率,即人类活动破坏造成了森林资源减少较为明显。政策变化作用的贡献率Vi为7%。总体上,近期实施的天保工程对林业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区域环境起到了经济的作用,减缓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林业资源过度开发的趋势。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基础上,对林业资源产生重要作用的另一因素。
对策
首先,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如航空测量、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进一步开展区域内林业资源的调查和数据库的建立和资源管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环境。其次,继续对林业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强化天保工程的实施,坚持不懈,无疑将会对该区的自然环境和林业资源起到重要的保护和改善作用。严防人类活动对林业资源的破坏,鼓励植树造林。实行封山育林,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1森林资源总体质量较好
1)森林覆盖率较高同安区森林覆盖率为53.7%,森林加灌木林地覆盖率58.6%。2)森林区域分布明显同安区森林资源分布呈较为典型的区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莲花、汀溪两个镇和汀溪、祥溪两个国有林场,其森林面积、蓄积分别占全区的64%和80%。而其余6个镇的森林面积、蓄积分别占全区的36%和20%。森林覆盖率高于60%的有莲花、汀溪两个镇和汀溪、祥溪两个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低于30%的有大同街道、洪塘镇、西柯镇。3)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同安区树种种类丰富,但存在针叶林多而阔叶林少,全区林分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面积1.95万hm2,针叶树、阔叶树的面积比为86.9∶13.1;蓄积比为83.4∶16.6。优势树种中,针叶树主要为马尾松,其面积占针叶树面积的82.6%,占林分总面积的71.8%;比例严重失调,结构日趋单纯,病虫危害严重,这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造成森林防护功能减弱,生态环境日益失衡。同安区现有灌木林地0.32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0%,占全区幅员面积的4.9%,主要分布在莲花、汀溪山区,对灌木林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同安区林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同安区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有莲花国家森林公园、蝴蝶谷、衫际内、云顶山、北辰山、西山等等,是厦门的生态屏障和后花园,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旅游接待和设施建设水平也较低,尚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森林旅游资源。
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对策
1积极尝试林权配套改革,促进森林资源培育
几年前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流转,建立“产权归属清晰,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切实减轻林农负担,保护林农的林地、林木产权和收益权,从而调动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现在要积极进行配套改革尝试,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林权改革的巨大效益,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2结合森林工程的实施,实现林业新跨越
同安区目前林地生产力不高,林分质量较差,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林业产业化经营格局。生态风景林建设、大造林和“三沿一环”(沿路、沿江、沿海、环城)林分补植修复等森林工程的实施,为同安区的林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无疑是我区林业大发展的良好时机,为此我们必须借助森林工程的实施,加大林业发展的力度,提高林地质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为林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几年内,一是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林业产业体系;二是要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化林业迈进的改造步伐;三是要延长林业产业链条,实现加工、流通环节的多次增值;四是要让林农直接参与得利,努力增加林农收入。具体是借助森林工程的实施,利用优良的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科学规划、精心施工、严格管护,充分延长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3加大生态旅游建设的力度,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同安区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自然风光,使同安区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同安区一项重要的绿色、朝阳产业。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生态资源是旅游资源的根本。所以,依托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同安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无污染产业。要结合生态风景林建设和“三沿一环”林分补植修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森林景观。目前,同安区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不够健全,这都需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外商来进一步挖掘我区旅游潜力,提升旅游品质。
4加大投入,科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
首先要改进造林育林技术,确保造林质量,加强后备资源的培育。近年来全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提高,因此在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的同时,应加大科技含量,提高造林质量,促进林业朝着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其次,加强对人工林的科学经营管理,特别是近几年营造的巨尾桉速丰林,必须加大投入,实施科学有效的营林措施,促进林业生产,提高林地生产力。
5提高森林分类经营水平,提升林分综合产值
根据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同安区的区位优势和目前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实际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突破传统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又能反映林业特点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确立生态林和商品林两大经营体系,并逐步把比例调整为6∶4。对于商品林的生产经营,应以现代化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长量,发展速生丰产的高效林业;对公益林应加强保护,结合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风景林建设和“三沿一环”林分补植修复,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作者:祁顺莲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五峰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
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林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制定。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际制定中,结合现有的发展模式,在弥补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时,还大大推动了青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针对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力开发生态经济林
在推动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经济林的开发,能够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满足该地生态效益的需求。从当前青海地区生态经济林的实际发展状况能够看出,生态经济林的开发种植,需要结合该地的气候环境、水利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确定。而优质的经济林,主要取决于生态经济树种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经济林的经济价值,才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该地经济的发展。青海林业部门在这一问题上,选用了经济价值较高的浆果类植物,在取得一定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为青海省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开发力度
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非公有制林业在发展中,至今仍处于落后阶段,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在发展中,逐渐朝向森林多目标利用阶段过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青海林业资源在进行非公有制发展时,在相关部门及科研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程度。在其实际开发中,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青海省的实际绿化面积能够看出,大量的荒山荒地需要绿化,在很大程度上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土地条件;其次,从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程度能够看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对木材的需求量较大,面对当前国内木材生产的严重短缺,非公有制林业模式的运用,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工业生产对林业的需求;最后,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针对农村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结合上述提到的市场空间,都对非公有制林业模式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在实际发展中,针对非公有制林业模式的发展,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规范,导致非公有制林业在发展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在阻碍我国林业建设的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充分认识和全面发挥人工林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
结合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实际发展状况,在实现青海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在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经济价值时,还能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结合青海地区现有的林业资源,通过大力大战人工林,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青海地区的森林面积,在改善青海生态环境的同时,取得多种森林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针对人工林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除了扩大森林资源面积外,还体现在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上,值得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青海林业资源的实际发展状况,要想从根本上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部门能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青海现有的林业资源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措施,并将其落实到林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在避免滥采滥伐的同时,还应将林业资源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杜绝牺牲林业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现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用的林业资源。
本文作者:陈刚刘鹏举李志清唐小明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系统框架设计
林业资源监管通用数据采集系统采用C#语言、ArcEngine和开普互联智能表单平台进行设计开发。系统分为B/S架构的Web配置系统和C/S架构的桌面系统两部分,如图1所示。这种设计方式基于:1)B/S架构已成为林业业务系统的主流架构,借助配置系统以便将通用数据采集系统与业务系统进行集成;2)使桌面系统可以专注于数据采集,实现与业务流程、功能的松散耦合。Web配置系统包括数据交换以及桌面系统的配置管理功能模块,支持本地和远程配置方式。数据交换通过将事先制作完成的支撑数据提供给桌面系统,作为各业务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的基础,并将采集完成的数据返回数据库,提供给其他业务系统使用。配置管理支持对采集数据、支撑数据以及桌面系统功能界面的配置,并将配置结果保存在XML配置文件中,作为桌面业务系统运行的基础。通过配置系统为桌面系统提供支撑数据并进行相关配置,就可以为不同业务定制数据采集系统。桌面系统包括通用功能元件、业务系统配置、动态数据的管理以及界面的生成4个功能模块。通用功能元件包含数据采集的一般功能。业务系统配置提供配置内容的读写功能。动态数据管理根据配置实现对不同业务支撑数据的访问、更新以及采集数据的导出。界面生成根据配置信息生成特定于业务的系统界面。桌面系统框架采用变种MVC模式(模型--视图--控制器),该模式采用数据驱动设计[9],使得视图、控制器和模型可以随业务而变。在数据层,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分表存储,空间数据表只存储与业务无关的图形信息,从而能以统一的形式访问、处理及显示空间数据,不受业务变化的影响。而与业务紧密相关的属性数据单独存储在属性表中,并将与属性数据相关的视图、控制器及模型的变化存储在用开普互联智能表单平台制作的表单文件、数据映射文件中,系统在运行时就可以基于表单文件、数据映射文件及配置文件动态地构建视图、控制器及模型,从而将业务数据的变化隔离在源代码之外,使源代码高度内聚,不会变异。由于两类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数据间的完整性通过逻辑校验来保证。
关键技术及实现
林业资源监管通用数据采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配置、界面自动生成和动态数据管理技术。
1智能配置技术
智能配置技术是指将与业务相关的变化信息存储在配置文件中,系统在运行时读取配置文件,根据其中的信息实现对不同业务数据采集功能的定制。当业务数据采集需求发生变化时,仅需通过改变配置信息就能满足需求,这样既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又能保持系统的稳定。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配置系统实现智能配置,主要包括系统配置、采集数据配置两方面。(1)系统配置。系统配置包括支撑数据、用户功能界面配置两部分。支撑数据的配置内容包括数据版本号,采集人员的账户信息及该账户关联的业务名列表,支撑数据中各数据名称、类型、对数据操作的命令和命令状态列表。版本号为自然数值,作为数据是否需要更新的依据;业务名列表的形式为“Reforestation/造林,Harvesting/采伐”,前面是业务系统的英文名,后面是对应的中文名,之间用反斜杠隔开,指明账号可以使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名称为数据文件的名称,类型包括数据库、表和普通文件。命令指明了如何处理数据,包括覆盖、更新、添加、删除4种。命令状态包括已执行或未执行,决定系统是否执行命令。用户功能界面配置内容包括功能元件、逻辑验证规则和表单配置。功能元件和逻辑验证规则的配置目标可以是单个图层或整个系统。功能元件的状态包括可见、隐藏、可用与禁用,当不需要使用某项功能时,根据功能元件的名称将其状态设置为隐藏或禁用即可。逻辑验证规则的配置内容包括SQL语句及其描述,通过执行SQL语句进行验证;SQL语句的执行方式不随业务变化,规则的描述为界面上呈现给用户的信息,如地类检查。表单的配置目标是图层,包括图层名、表单文件名及其描述,通过将图层名和表单文件名配对存储,就能根据图层找到对应的表单进行属性数据的录入,描述为用户界面上呈现给用户的信息,如造林模式表。(2)数据配置。采集数据的配置包括需要导出的数据版本号、表名称、数据记录主键序列以及其他数据文件的名称。数据版本是自然数值,作为外界是否需要下载该数据的依据。系统根据数据名称和主键序列导出数据。
2功能界面自动生成
功能界面自动生成以功能元件为基础,通过建立配置文件完成用户界面的按需定制。(1)系统功能元件。系统是功能元件的集合,功能元件可能是单个功能或一类功能,如图形创建是单个功能,图形编辑是一类功能,在界面上表现为单个控件。本文使用功能元件名称、控件名称、功能状态及功能描述来表达功能元件。对于用户而言,只需配置功能名称及状态来控制功能界面。系统功能元件信息存储在XML文档中,该文档需要按照模板文件制作,配置系统解析该XML文档,并在界面上列举出功能元件列表供用户配置。(2)界面生成算法。数据采集系统中涉及界面变化的模块主要包括:1)空间编辑和拓扑校验界面。该界面因功能是否需要使用而变化。2)属性编辑界面。该界面随数据内容和结构而变化。3)逻辑校验界面。该界面随校验规则内容而变化。界面自动生成以功能元件及系统配置文件为基础,通过解析配置文件动态生成用户界面,生成流程如图2所示。3个界面的生成算法各有不同。空间编辑和拓扑校验界面的生成是根据配置对WindowsForm控件的可见性和可用性进行控制来实现的;属性编辑界面的生成是通过加载开普互联智能表单文件到WindowsForm窗体中来实现的,开普互联智能表单界面如图3所示;逻辑校验界面的生成是通过加载验证规则到WindowsForm窗体中的列表控件中来实现的。
3动态数据库管理
动态数据库是结构和数据都可以随需要而变化的数据库[10--11],在本文中是指整个数据库的改变。数据采集系统以单一业务配置为基础,每个采集人员配备独立的设备和采集系统,但在人力和设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数据采集系统需要支持多个业务的数据采集或多个采集人员共用一套设备和系统。系统需要根据业务、人员职责调用不同的支撑数据。解决方案为:建立以采集人员账号名和业务名组合命名的文件夹,通过配置系统将不同的支撑数据放到对应的文件夹内。当用户登录系统时,系统依据账号列出可操作业务,采集人员从中选择业务名称,系统就可以将正确的支撑数据供给用户使用。
4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包括支撑数据的上传及采集数据的下载,使用配置系统完成,交换的数据放在该系统目录下。支撑数据的上传有2种情况:1)采集系统的定制。将所有支撑数据以添加命令上传,桌面系统运行时会判断是否存在数据,如果不存在数据,就会从配置系统目录拷贝数据到本系统目录,结合这些数据形成特定于业务的采集系统。2)部分支撑数据的变更。将部分支撑数据以添加、删除、更新3种命令之一上传,桌面系统运行时检查配置系统目录下的数据版本号,如果版本号小于配置系统目录下数据版本号,就按照配置的命令进行更改。数据采集完成并通过校验后,由桌面系统将数据导出并压缩,然后拷贝到配置系统目录。每导出一次数据都会累加版本号,系统用户根据版本号下载最新的采集数据。
应用实例
云南省临沧市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区县级造林作业设计子系统、林权宗地变更子系统以及采伐作业设计子系统,全部在林业资源监管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础上配置而成。配置分为2个步骤:1)准备支撑数据。包括创建Geodatabase数据库、制作MXD文件、表单文件以及表单和数据库的映射文件。2)上传支撑数据,使用配置系统对支撑数据、功能界面以及采集数据进行配置并生成配置文件,与支撑数据一起作为桌面系统运行的基础。3种业务的配置文件及支撑数据生成的系统界面如图4~6所示。在界面上方,3个业务系统都具备相同的数据编辑、校验、查询、地图制作以及数据交换工具;界面主体为地图展示区域,不同业务系统加载相应的MXD文件即显示不同的地图数据;界面右方为属性录入界面,整个界面通过加载开普互联表单文件生成,不需要改变系统源代码就可以为不同业务显示不同的属性录入界面。
本文作者:沈文军作者单位:盐源县林业局
林业资源产权的历史归属以及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林业资源产权主要由私人所有,随着林产制度改革的提出、实施、推进,我国林业资源产权主体也发生着变化。见表1。现如今,在《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导下,我国正在积极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努力完成资源增长、林区和谐、生态良好、农民增收的目标。但由于林业资源涉及到众多因素,我国林权安排还有诸多问题,不利于土地的合理配置以及林农的收入增长,更加不利于我国林业的长远发展。
林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实例
江西省于2004年9月开始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武宁和铜鼓等8个县市先行试点。并于2005年4月在全省推广,“多予、少取、放活”是其指导思想。江西省宜春市通过大量的宣传活动,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明晰产权过程中,林权发证前进行三榜公示,保证了公开透明;补全了责任山、流转山、联营山的合同,明确了权责关系;严格落实减负政策,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最终评比时显示,该市“林改”工作综合评定结果均达到合格以上。成效明显,初步实现了“林农增收、林业发展、林区稳定”的改革目标。通过“林改”,实现了“一创四增”。
(1)“一创”
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新农村建设的5大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林权制度改革具体落实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解决了“四权”(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不清的问题,权责更加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
(2)“四增”
1)促进了农村社会民主化进程:各地在“林改”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使广大林农真正参与到“林改”当中来。在具体的“林改”过程中,按照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操作,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保证了广大林农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做到了“四公开”(程序公开、方法公开、内容公开、结果公开)。广大农民通过这次“林改”,逐渐形成了基本的现代民主管理法制意识,有利于农村社会民主化的进程。2)实现了林农的普遍增收:此次“林改”严格贯彻减负政策(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真正地减轻了林农的负担。据统计,“林改”政策共计让利于人民1•288亿元,由此,山区地区林农年人均收入增加48~156元,平原地区林农人均收入增加11~15元,实现了林农的普遍增收。3)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林改”前,林农的利益被严重损害,表现为有些地方木竹市场长期处于个别企业的垄断经营,甚至规定木竹只能以指定价格出售给指定企业,林农被剥夺自主经营权。“林改”后,各地均采取切实措施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经营,规范了木竹市场,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4)提高了社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林改”以来,林农、企业以及民间资本对于林业的兴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林农造林积极性十分高涨,由“要我造林”转变为“我要造林”;企业造林成为新景象,由向政府要林转变为主动投资造林;民间资本也纷纷涉足林业,由过去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民间投资为主。
林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1“林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林权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虽然山林产权得以明晰,奠定了林木有效流传的基础,但是分产到农户后,大部分林农经营的只是自己家周围的山林,而远处的山林却弃置不管;而且很多林农依然保留“土地就是命根子”的思想,导致他们不愿放弃土地,最终造成市场的供给不足。2)“林改”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治理木竹经营垄断的方面,虽然引入竞争机制,但是发现个别地方依然存在阶段性垄断经营(限制原木原竹流转、划定销售区域等);在指标的采集方面,个别地区出现指标采集不透明,采集没有落实到户等现象,干扰到最终的评估。3)林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条件下,林业同时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在这两种风险的作用下,林农要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比较困难,个别林农连成本也难以收回。在江西省的例子中,宜春市没有完善林业风险防范机制,影响到了林木使用权,导致林木使用权的需求乏力。4)林业资源的转让以及评估难。随着林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资源逐渐增多的有偿转让,林业资产评估的工作亟待开展。目前,各地面临专业机构的缺乏,尽管林业技术人员熟悉林业生产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却没有资质对森林资源进行评估且没有签字权;而具有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却不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及缺乏林业知识的专业评估技术人才,以至评估价格难以令人满意,影响了林产改革的进程。5)监管措施滞后。林产改革惠及广大林农,但是需要有效的监管,否则容易产生“官商勾结”的现象,容易引发企业的“寻租”行为,使林农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不符合“林改”的初衷。
2解决方法
1)完善相关法律。有效的市场交易需要有配套的相关法律来保证实施。没有相关法律做后盾,市场交易一定会处于无序的状态;对于企业对管理者的“寻租”举动,应予以严厉打击,决不姑息。2)提供信息平台。各个省市都应根据各地自身的林区规模、交通状况以及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布局林业资源产权交易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的资源,加快林业资源的交易,在各个地区建设信息平台,提高林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便利林农办理业务。3)合理分配利益。林业资源具有典型的“共有资源”特征,容易引发“搭便车”现象。在产权界定难以保障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就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加大对重点林区的财政分配力度,充分发挥重点林区保护生态的作用,在财政上也要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要实施合理的采伐分配机制,在严格控制公益林的商业性采伐的同时,放宽商品林的采伐。
本文作者:王希营1张乐1文胜欢2作者单位:1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建设框架
系统总体设计从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管理功能两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构造系统的数据库时,既要考虑结构的完备性、格式和编码的规范化,又要尽可能地避免数据的冗余。在构造拟建系统的功能时,以调查成果数据的管理需求为最终目标,充分利用已有软硬件和网络等基础,优先采用成熟技术,开发河南省林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保证建成系统实用、安全、可靠、可扩充以及容易维护。系统逻辑结构层面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实现层。具体的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系统总体的构架上包括C/S架构和B/S架构两大部分。C/S架构实现多功能的处理,变更,查询,入库,输出,日志等功能,用于业务处理和数据维护,该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满足对海量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的管理等要求。B/S架构是当今最为流行的软件部署模式,客户端通过互联网,建立浏览器与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Web应用之间的连接,使用服务器上的资源。使用B/S架构框架模式,可不用在客户端安装软件,方便了系统的部署,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功能
为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系统建库、管理、统计、更新以及汇总等核心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转换与入库、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浏览、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元数据管理、制图与输出、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管理与维护、信息、林业网上办公、3维浏览和显示等。这些功能模块能解决以下具体问题。1)实现林业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按要求完成省厅数据库建设管理、元数据管理与服务、目录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等功能和服务,并且完成县级应用系统基础数据交换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2)实现对林业数据库的管理。完成了森林资源数据库建库、数据采集模块、矢量、栅格数据前期预处理、数据转换模块(包括格式、坐标、投影)、数据检查及处理模块、数据更新与汇总等功能和服务。3)实现对林业空间数据的操作。实现了图层设置与检索功能、空间查询模块、分窗浏览功能、叠加显示功能、专题分析功能、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维护与更新。4)实现林业网上办公自动化。通过将河南省林业系统各部门内部所有业务系统、网上办证系统等公共系统、各种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到一个整合平台上,提供河南省林业厅全部应用的统一入口,通过统一用户登录,提供统一的业务界面和结构更清晰、内容可订制的信息服务,实现各信息资源、各业务应用的集中与整合,达到信息资源的全方位共享(如图2所示)。
通过系统功能建设,将为林业空间数据处理和业务办公自动化提供以下有力的软件帮助。1)延长数据使用期限,整合数据历史,减少外业调查范围和时间。2)系统的高稳定性,不但保持了操作的统一化也保证了林业数据的稳定性。3)节省内业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4)系统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也给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5)经营管理更趋合理和科学化。
本文作者:汪永生作者单位:枞阳县林业局横埠林业中心站
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要克服目前的消极因素,就必须在林业政策上进行调整。目前实行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不断地加以完善,要去掉不利林业合理开发利用的因素,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在林地使用权的承包和开发、转让上大胆探索、解放思想,保护林业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在林业产权制度上要大力推进改革,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开发利用的好方法,在所有权、投资权、经营权上做到产权明晰,投资开放和放开经营,使得林木的生产有专人负责和利益均享,调动广大林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林业生产和维护中能激发聪明才智,促进林区的经济发展。在造林方面,要推动“社会办林”,使得整个社会都参与到植树造林的热潮当中,增加林木的覆盖率,使得全社会都关心林木的生长和开发利用。
坚持科技兴林,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科技永远是决定一切的力量。要想使林业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力量。因此,在林业资源地开发和利用上,要引进先进国家的林业开发技术,提高整个林业工业的科技含量,在有条件地林区建立科技示范点,以点带片,推动整个林区的科技发展。在市场方面,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开发出市场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升林业产品的附加值,使得资源包袱变为资源优势,经济效益也会因此而提高。在林业地区的人力资源方面,要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转变过去忽视人才的旧观念,确定人才开发的战略,使得林业科技人员觉得从事林业工作大有前途。同时,也要创造条件让林业人员乐于到林业第一线工作。
实行立体开发林业资源,发展林区多元经济产业
林区丰富的木材资源需要加以开发和利用,但是,这只是林业经济的一部分,更多的非林业资源如果开发利用得好,也能创造出不亚于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非林业资源范围广泛,包括林地资源、林果资源、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草资源、水资源、景观风光资源、人文地理资源等;因此,要认识到非林业资源内容的广泛性,多管齐下,在养殖、采集和种植上想心思,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结构的产业经济。在资源开发方面,要重视林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要摒弃粗加工和卖资源,以科技为导向,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林区的文化建设,要大力宣传林业的生态文化,做到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使得广大林区的居民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林业资源的重要性。
加强组织领导,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如何做到合理开发林业资源,是一项涉及面广、牵扯范围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靠发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鉴于这项工作的复杂和艰巨,各级政府和党委必须全力重视,要把振兴林业经济与维护社会的稳定结合在一起,作为长期任务来狠抓落实。所有和林业有关的部门,诸如林业、计划、科技、农业、外贸、招商都应该相互协调,团结一心,使得林业资源能做到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在管理上,要发挥政府地引导作用,调动多种所有制形势和各方的积极性,减少环节阻碍,多方筹集资金,在政策和机制上引导各方投资,加快林业资源地改造和利用,以期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实行内外结合,开发利用境外林业资源
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不但整体不足,而且在质量上也是很差的。但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国家对木材地需要量年年扩大,使得林业资源在保护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目前的情形之下,除了抓好国内森林资源的建设以及进口国外的木材这两手准备之外,还需要在境外寻找可以投资的森林资源,找到新的林业经济的增长点。在这方面,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在境外购买森林资源,作为我们的木材提供基地,另一方,通过与有关国家进行合作的形式,以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务等作为投资资本,以资本投入来换取林木产品,支持国内的经济建设。这样的互惠合作的生产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林业资源,同时,也能促进林业经济的腾飞,实现境外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
本文作者:赵宏波1王贵2石德梅3贾文和4赵云龙5作者单位:1吉林省东辽县中心林场2吉林省东辽县林业局3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工农林业站4吉林省东辽县安石林场5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林场
原因分析
1群众的法律、环保意识淡薄
没能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只顾眼前利益。受到利益驱使,以身试法。
2立法和执法存在漏洞
一些违法行为在法律上无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现在的毁林开荒林地大多数是两年以前开垦的,处罚时找不到依据。(1)护林队伍薄弱。护林人员工资难保证,执法难度大。林区面积大,执法人员少。护林员工资未纳入财政预算,由本单位解决,无法保证足额按时发放。(2)执法工作取证难。林政人员查处林业案件时,有时很难得到村组干部的支持。主要原因还是部分干部群众小农经济思想严重。(3)交通方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全县交通方便,林木多在公路两侧,易于砍伐和运输。现在治理公路“三乱”抓得紧,该县又无木材检查站,全县无人查处非法运输木材和乱砍盗伐木材,而外地一些木材市场收购又不要什么手续,使得团伙作案屡屡得手(4)滥用职权,滥伐卖树。一是个别护林员卖树。二是个别村干部卖树。所卖树木名为从山上捡来的倒木,实为有计划的滥伐,但这类案件很难破获,诱发的原因是护林员为解决开支,村委会为了得到收入,村民为了用材。
3资源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林牧矛盾突出。近些年来,畜牧业发展迅速,牲畜提倡舍饲圈养工作刚刚开始,青储饲料数量不足,给封山育林护林工作带来严重压力,林牧矛盾十分突出。
4现行林木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完善
农民个人在荒山、荒沟、四旁和坟地所营造的树木,由于受木材采伐指标限制,很难经营利用。不仅影响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而且抑制了爱林护林的自觉性。
对策及措施
1优化护林执法队伍,落实工作责任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如何,护林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因此,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现有护林执法队伍进行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使护林执法人员做到知法、懂法,正确应用法律。要帮助解决执法队伍的工资、福利、办公经费及生活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以此稳定队伍,调动工作积极性。要落实执法人员的工作责任,量化工作目标,制定和完善考核机制,使目标完成情况与收入、与职位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护林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
2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普法工作
提高群众的认识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群众对林业作用认识了,环保意识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群众就会自觉地保护森林、保护环境,自觉地遵守法律。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林业的重要性,普及林业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自觉地投入到保护森林和发展林业上来,从而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严防严治,震慑违法犯罪
林业严打在该县已开展多年,对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森林资源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确定新的打击重点,通过严防严治,使全县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长期保持高压态势,震慑毁林违法犯罪,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4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作用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荫及子孙的公益事业做好。特别是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中不断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内容,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切不可只抓经济建设,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5解决牲畜科学饲养问题
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青黄储饲料的研制和开发,确保黄牛圈舍饲养有足够的饲料。同时,要研究牲畜的放养问题,既要使牲畜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要对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各乡镇要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建畜舍、购饲料、卫生防疫等资金和技术,尽快实现牲畜圈舍饲养,缓解林牧矛盾,使该县畜牧业得到健康发展。
6加快集体林权改革步伐
该县集体山林占林地面积半数以上,但由于缺少专人管理和管护,80%以上的毁林案件发生在集体林。为了有效解决集体林专业人员管不过来,而村集体又无力管的问题,必须改革集体山林经营管理机制,实行山林经营管护承包。这们可以把管护责任分解到社会,让全社会以来经营集体山林、管护集体山林和发展集体山林。在此基础上,要改革现行的林木采伐管理体制,简化采伐程序和手续,调动广大群众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的监督和管理
增设木材检查站,允许木材检查员对可疑木材的运输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查,查处非法木材和滥砍盗伐木材运输,堵住不法分子销赃渠道。
绿色发展论文:浅析可持续发展生态绿色建筑的设计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对于建筑设计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2%,而且我国森林资源地域差别十分大,分...
浅谈林业勘察设计:对综合性林业勘察设计的定位及其作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林业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情...
林木论文:林木市场经济调控法律制度释解 至清代,直隶、山东等地已没有木材出产,北方林木危机日益严重,东...
林学论文: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设置的探讨 我国林业在“十五”期间确定的以六大林业工程带动的...
林业专业论文: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难题 摘 要:本文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