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05:16: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师资缺乏与实习评价无效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整合实验课程,强化实验教学环节、拓宽实习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及加强考评制度的反馈功能等系列有效方案,以优化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效果。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模式探讨
毕业实习是培养高校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实习是专业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专业培养需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专业培养是学生实习的基础,实习是学生专业培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二者没有有机结合,则会导致实习的低效率。学生的专业培养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课程安排。当前大多数学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相对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利弊也很明显,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方案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就使得毕业实习过程在模式上脱离专业培养体系,与专业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不一致[1]。第二个因素是教师。应用心理学是一门针对应用的学科,因此像心理咨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由有经验的老师任教。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存在师资紧张的现象,造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经验不足的教师担任。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严重影响积累实践技术的经验,最后造成实习低效率。第三个因素是实验设施。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心理设备不足及心理设备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基地不足主要会在两个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意味着只有一部分同学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实习单位实习,还有一部分同学必须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在这方面会面临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有些需要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或者是找到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可能与专业联系不紧密。这使得实习效果不佳。第二,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学生的实习很难被监督和评价,致使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仅仅依赖实习报告及其他实习材料的填写。第三,对选择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学生来说,由于实习基地学生数量较多,可实习资源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间接导致实习内容单一,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目前应用心理学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方向,如精神病院、心理健康学校和中小学校等,致使实习只能使一部分学科知识得到检验[2]。与此同时,实习内容单一说明学生可能不能选到自己预期的实习方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抗情绪,这也是造成实习低效果的一个因素。
3.实习师资缺乏。在毕业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工作质量一个很大因素。在指导教师这方面存在如下几点问题:第一,目前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这表明每一位老师需要指导多位学生,使得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大大缩减,影响学生的深入学习。第二,实习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指导老师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第三,青年教师有较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使得自身在实习工作中投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实际指导,由此也会使得实习的低效率[3]。第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教师只对某一方面精通,这会影响学生的实践应用。当涉及学生实习方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不一致时,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性指导,使得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3]。
4.实习评价无效性。有效的实习评价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反馈环节,它可以让学生综合了解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做到取长补短。但目前的实习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具体原因有: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仅由指导教师完成。尽管指导教师在做具体评价时会结合实习单位的评价,但是两个评价结果往往相差无异。这只根据指导教师这一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显得实习评价太片面化。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带有主观性。由于学校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导致实习学生的参与程度不深,因此实习单位只能依据第一印象和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监督不够,教师也只能片面做出评价。自主选择单位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带回来的单位评价意见带有主观性,使得对其评价的真实性很难确定[2]。
二、提升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质量的应对方案
1.整合实验课程,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养。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让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得到优化,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必须包括多层次、开放式及综合性的特点,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以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该体系需要多多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及自主设计性实验[5]。第二,提倡学校制备更多及更好的心理实验设施,有了实验器材的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类实验,进而能大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三,授课老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课程的教授。第四,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得到较大培养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6]
2.拓宽实习基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适应应用心理学多种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单位应拓宽渠道、积极联系具备专业实习资质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模式,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反响好的学生自选实习单位,学校可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加强与社会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的联系,拓宽毕业实习的发展方向。如工业领域、幼儿园、福利院、社区等,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更优质的选择。这也是毕业实习能够达到多口径、多元化、转化专业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增加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经济补助,由于心理学很多实习单位建设规模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保障所接纳实习学生的正常生活要求,例如住宿条件、餐厅等的缺乏。学生在所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很多都是自己租房,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生活经济压力,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这类学生的实习经费补助力度,为学生提供以日计算的交通住宿费、餐费等,这些费用可以由所带队的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专人进行集中管理和发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学校可聘请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切实负起指导学生实习的责任。并要求多分配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实习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会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多实践知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较新的实践技能培训得到提升。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让教师到相应机构进行锻炼,逐步建立一支能满足需要的师资队伍[4]。
4.加强考评制度的反馈功能。建立一个三维实习考评体系,即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及服务对象评价三个维度,实现全方面反馈。考评工作应突出反馈功能,以此促进激励、监督作用的实现。服务对象评价,即如咨询心理学实习,应包括来访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三个维度的评价应各有侧重点,如实习指导教师应的重点是实习生的实习整体思路与实施模式;实习单位人员应主要评价实习生在单位的各项人事表现;实习服务对象应评价实习者具体行为上的效果。实习结束后,学校应鼓励通过交流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工作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又有利于改善实习中存在的问题[1]。总之,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建实习基地、加强师资建设及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达到优化实习效果的目的。
作者:王叶飞 段雅玲 张斌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摘要:为了使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本文就如何把感知、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规律运用到历史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以适合中学生的成长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件;心理学原理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使教学内容单用语言描述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面前。从而,课件的设计与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以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依据而设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学历史课程具有真实客观性、思想教育性、情感启发性等多方面要求。本文试从感知、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规律与历史学科课件制作要求的关系上进行初步探索。
一、遵循感知规律,实现感官整体交互,激发学习兴趣
(一)遵循对比规律,显示教学主体
显示物应形成色彩对比以便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感知。例如,在显示历史地图时,铁路用黑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通过色调对比,使差别增大,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课件设计时一般选择冷色调或中间色调,适当应用暖色以保持学习者稳定的学习情绪,增强其情绪和心理暗示,也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沉重感。显示物要突出主体。例如设计“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时,可用显眼的红色(暖色彩)指代根据地范围,使其他地区成为背景。主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容易了。
(二)注意图像与声音的搭配使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课件中的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必须与文件、图像、动画、视频协调搭配。最好用中音中速,平缓语调,在平静中领会;背景和过程阐述有关历史意义、作用、影响时,可用激越、抒情的语调,以增强感染力,以体现历史学科的情感价值。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过渡性内容要选择轻快的音乐,给人以轻松感。但不能用得过多,否则将成为一种干扰。总之,音乐的配置应成为“点睛之笔”。适当的历史题材音乐可增强历史学科的时空穿透感。
二、创设美好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优美情景,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寓教于乐,增强感染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设计课件时要将历史教材上描述的知识用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再现或模拟出来,让同学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设计历史上有关战争题材的课件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线条以动画方式展示双方的军事意图和行军路线,战争地点可设计爆炸影像并配以适当的爆炸声,随即显示与之有关的动态录像资料,如此能较为全面地展现战争的全貌。同时,还有历史人物的相关活动情境,让学生有从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
三、运用注意规律,策划教学内容与环节的处理
课件设计中,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显著,就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正面历史人物形象以及重点史实的展示。由此,应尽量防止引起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物的干扰,以求整体风格的统一;要紧紧围绕主要教学信息选择背景,插图,避免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界面色彩反差不要太大,避免不适的视觉冲击。课件不要过于追求动态效果。同一画面色彩数量,以不超过三种为宜,尽可能避免对表现内容无益的花边、彩框。不必制作华丽的片头,内容的跳入转出采用淡出淡进,以“切入式”为宜,避免花哨动作,以突出历史学科的客观性。四、渗入记忆规律,提高课堂知识掌握率CAI的定位是“辅助”,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知识的保持主要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关键是记忆效果。1.课件设计中要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文字内容尽量简明,突出重点,以提纲式为主。在有限幻灯画面里,要求观点明确,一目了然。2.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设计相关内容,激发其兴趣和感情。例如,在设计中共成立历史背景时,录制影像资料中的列强两尊大炮对准课堂,立即给学生震撼感,无意识地会记住我党成立前我国的沉重灾难状况。又如在设计中共诞生历史意义有关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内容时,交互出现“星火燎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锋火”“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国大典”画面。学生立即领会了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内涵。3.要充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在设计中的处理。历史知识具有时段性,系统性特点。由此在教学内容后,必须设计历史课堂小结、知识网架,再认和呈现课堂内容,可条理、结构化,让师生合作完成,归纳的内容最好用“切入式”或“飞入式”显示,争取有规有矩,因为此时师生的思维正处于高度焦躁中之时。语言简洁,不设背景衬托,以利记忆。
综上所述,CAI历史课件的设计制作中应注意人的诸多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割裂的特点,把这些心理学原理都归结起来,体现在历史学科课件设计中,有待向更高更新的层次探索。
作者:彭武毅 单位:新化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有利于高校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围绕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成功就业,重视传授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争取培养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当前,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在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做到“一个中心、二个基点、多层次、多渠道”,一个中心就是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设置所有实践环节时,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就业。二个基点就是依靠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依据社会不同领域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不同需求,来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就是指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期中的专业调查部分、实验部分、专业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存在于毕业论文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利用节假日学生参加社会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实践部分、学生在社团中的专业实践活动等,利用各个层次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多渠道就是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不同专业实践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专业实践机会。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大学四年时间,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利用专业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能力,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实验、设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能力,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自行完成对心理学专业文献的检索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进入工商企业、社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咨询治疗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工作、市场营销工作等。社会服务参与能力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上述部门中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依靠自主就业,可以提前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就是在掌握上述所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提高科研设计、社会调查、设计问卷、完成论文的能力。在笔者提到的四个能力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上升为专业实践能力,学生要想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则需拥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二、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施方法
1.开展专业意识教育
将专业意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分离开来,这在教学中不但是一种创新,而且属于学生的需求。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就用心理学专业是为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在进行实践学习时要具备严肃的学习态度,更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心理疾苦和心理生活,要同情人们的各种遭遇,要有极大的爱心,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依靠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此项内容的教育主要内容有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学生自行检索心理学知识、学生真正领悟人生、形成高尚品格等,属于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环境形成的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进入大三学习后明确主攻方向。
2.开展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基础课学习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应用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法,同时认真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考核方法等。学生进入大三以后,专业课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心理辅导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心理学、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工资管理与设计等。学生进入大四以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在二个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情绪心理学、认知疗法、艺术与音乐疗法、精神分析原理、家庭心理学、创业管理、环境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3.开始短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积极组织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
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于学生结束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大一的专题调查、大二的实验设计、大三的专业见习、大四的心理辅导、毕业前的实习内容等。社会服务活动与社团活动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发组织,带有明显的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开展的勤工助学、社会领导的宣传心理知识、在社团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创办的报纸类与杂志类、联合其他大学生共同开展的心理学知识比赛、心理学内容的戏剧表演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基于完善理论的、不断发展的长期工程,在创建过程中,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动态的、创新的实践过程。
作者:陈奕运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成就取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反思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学生
当前,由于教学设备设施缺乏、师资团队实践不足、教学内容设置欠缺和教学方式的陈旧,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很难满足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积极的进行教育教学革新,树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思维,才能培养出合乎发展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心理学人才。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成因
1.教学设备设施的缺乏
当前,随着经济状况的提升,大部分高等院校都为心理学专业增添和配置了一定的实验教学设备设施,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通过老师教授、课堂模拟和学生实际操作等进行实验教学,以培养和强化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各高校客观情况的差别,高校心理学教学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增添状况也是各不相同的,一些学校在心理学设备上的增添和置换是十分有限的,给心理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和约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循环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在分组教学中,不同的小组进行内容不一的实验教学,而后循环交换,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设备的缺乏,但是心理学的很多实验在时间上是不具有同等性的,这会导致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学课时和实验教学的矛盾和冲突。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据调查,当前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上普遍注重理论基础的教学,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相对比较忽视,致使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职业需要,进而导致他们毕业后对学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普遍不认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心理学专家对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技能训练,特别是对高校心理学专业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培养比较不满意。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培养的缺乏是心理学研究者们目前所反映的主要心理学教学问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当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学业终结步入社会后,他们对相关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因此,高校心理学,特别是应用心理学要注重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这是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学的职责所在。
3.师资团队实践能力的不足
中国有句老话“师高弟子强,名师出高徒”,由此可见教师水平的重要性。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在从事高等教育应用心理教学的教师当中,存在很大比例的教师是没有心理专业学习背景的,而且对应用心理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对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理论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学习,比如教师对“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引导”、“SPSS基础与应用”、“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异常诊断与矫治”等课程的驾驭和掌握不足,他们只是经过短暂的培训或者自学,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导致他们对学生应用知识掌握的把控严重不足,进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多差强人意的结果,让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完全流于形式。尽管存在一些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设置了一些相对比较有利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但是,也因心理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缺乏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严重缺乏,学生眼高手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1.专业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具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与理论,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能力;掌握必备的心理实验技能技巧;掌握心理测量、心理统计方法,具有心理统计数据处理和操作技能;拥有优异的心理教学手段和心理教学方法,具有心理教学管理和心理教学能力。
2.基础能力
主要涉及,具有查阅和翻译心理学专业知识英语资料的英语能力,辅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基本的现代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要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具备一定的网络问题处理能力;同时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要不低于二级,具有通过文献检索、信息查询及资料获取手段进行必要信息获取的能力。
三、提升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建议
1.强化师资团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但是,在当前的心理学教育教学中,很多心理学教师只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他们从事心理理论教学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处理经验的缺少,使得他们从事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在这方面只是进行空洞、空虚的教学,即便是通过其它教学手段,他们所讲授的东西也是比较缺乏体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教学中的实践知识收获也必定不会太多。例如,“消费心理学”的教学,教师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营销理论知识,能够对市场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因此,广大高等教育院校要定期为从事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感知的机会,让教师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能力,进而才能实现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来讲,专业化的实践师资团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需要构建一直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历的专职化实践教师队伍,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规律研究,专职化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并全面对实践教学水平负责。
2.构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
根据应用心理学的教学规律和社会需求,第一,构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方案,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具体方式、具体途径和根本目的进行详细的策划。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应用心理学主要包含五个专业实践部分:理论实践、社会实践、技能技巧实践、创造性实践和学业终结实践。在制定实践培养方案时,要注重教学教学的突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具体的专业实践培养要求,所制定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体系即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第二,优化应用心理学教学体系,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时,针对性的进行技能训练课程设置,让应用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占比基本一致。
3.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验性的学科,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对培养技能型心理学专业人才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想要培养和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高校就必须进行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所谓应用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是指应用心理学学科中所包含的实验组合群体,从结构体系上来说,可以区分为应用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而实验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则是实验心理学,因此,在实验框架构建时,要以实验心理学为中心;认知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中实验是主要的验证性实验课程素材,验证性实验内容的筛选要紧紧围绕这两门课程进行,既要注重建设专业性实验课程,又要搞好实验心理实验课程的建设。
四、结语
我们之所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由于他们是学生个人和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实践本位的教育新思维,只有这样,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者:韩雨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存空间和发展的压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心理健康的被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早在20世纪末,国内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心理学在21世纪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也一致预测应用心理学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专业之一[1]。近十年来许多高等院校包括医学院校纷纷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我们网上查阅,从2001年开始,全国中医药大学中,有16所大学已经开办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我校属于非师大类较早招收应用心理专业的学校之一[2]。在我国,最早只有师范院校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即便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师大系列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或者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我校开办这一专业的初衷是为医疗临床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才。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个体心理生理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理论上医学院校创办应用心理学专业应该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生去向分析
我校从2005年第一批学生毕业至今(2009年6月),已向社会输送了5届毕业生,共计199名学生。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几年本专业的就业率并不高,就业行业分散。许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不大。据笔者具体的了解:最初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职业的的24人中,因心理咨询机构的不稳定,平均在岗时间不足8个月。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15个人,他们从事的是学生的课堂知识教学、学生的管理,有10位一直没有更换工作单位。34位读研的学生中3位改换专业。与非医类专业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相比,我校只有近20%的毕业生在从事心理学、心理健康咨询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3]。从我们的统计来看,不在教育领域的咨询岗位,本专业的稳定性极差。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与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和失业风险,原因在于大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过少[4]。而从我校这5届学生的去向来反思的话,笔者认为这个专业生存和发展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看。在全国16所中医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中,除了贵阳、陕西和河南中医药大学三所大学授予的是医学学士或者说可以授予医学学士之外,其他的因为教育部的规定所限,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即便是以医学作为第二学位,也不可能获得医学学士的学位,虽然学生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临床心理方向上,希望能够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工作,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平台为取得理学学士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安排职位,从而限制了这些毕业生向医学领域发展的可能。本科专业教育的价值亟待认可。尽管有调查表明,中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达1600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有3000万。我国心理工作者的缺口很大,但事实上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只是一个虚假的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繁荣。而且,国家对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认定的门槛低,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一,市场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大大减低了专业本科生价值的含金量。况且,作为心理咨询人员的晋升,也不象医生、工程师等行业那样,几乎不需要业务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经历的沉淀,通过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得,不同级别的资格没有实质意义的差异,资格本身就无法在社会上得到认同。因此,我们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整理心理咨询队伍,严格规范专业人员的标准。
(二)从学校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的新学科[5]。而我国自2001年以来,医学院校才开始设置心理学专业。经验和现有模式的缺乏,导致开设该专业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甚至是移植师范院校的办学模式,或是将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教育模式与医学生教育模式的简单相加。又因为医学院校承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并没有凸显出自身的特点。计划在医学领域发展的毕业生又无法进入医学领域。也就促使了大学本科教育又回归到了师范院校教育的模式和轨道上,丧失了作为医学院校承担心理学这个专业的原本意义。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思考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6],虽然有了一点点经验,但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问题值得商榷:
(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需要核心竞争力打入市场,占领市场。应用心理专业需要核心竞争力生存发展。与师大院校相比,我们的生命力应该是“应用”,有医学为依托的心理学专业,应该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让他们不仅仅是从心理的层面,而且能从生理的层面了解服务对象;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相比,我们能够有系统、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和相关的医学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应该是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生的重头戏。诸如催眠疗法、意象对话技术、箱庭疗法、音乐艺术疗法等技术性操作较强的心理治疗技能,应该走进我们的讲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错位发展才能使我们生存和发展。
(二)双师队伍的建设。现在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都面临着师资的缺乏。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可能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学科中必须有一支不仅有扎实的理论根底,同时还具备丰富的临床咨询和治疗技能的团队。这个高要求团队的形成和建立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与学校和教师自己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投入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人才的引进及教师的培养方面,医学背景和医学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相关课程的设置。因为心理学专业生没有资格获取医学学位,所以简单的医学与心理学相加的模式并不能适应医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的同时突出中医特色。具体来说与药相关的中、西药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神经症、精神病的药理及用药在精神病学了解或掌握即可。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对健康评估的方法、手段对学生医学思维的形成、心理健康评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需重点掌握。这样学生才有时间有精力在4年时间内,即完成相关心理课程的学习及医学基础理论掌握,同时又有时间有精力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
摘 要:现阶段,很多地方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专业毕业生们的实践能力不足,同时在岗位适应的过程中周期较长,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根据相关的研究提示,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加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协调,出现了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相关的提升策略,结合现阶段的教学进程分析,为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现状;提升策略
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始终坚持着以理论传授为主,所以并未过多的重视实践教学,很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将实践的环节写进教案,但是介绍的相对笼统,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到实践的行列,还有些常规性的实践环节,例如实习和见习等,虽然定期的实施,但是组织力度不强,在没有规范的督促、评估体系下,使得实践教学的收效甚微,处于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影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很多高校开始重视聘请并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这是今后此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分析当前各个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明确了影响该专业学生实践水平提升的相关因素,如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态度差和教学评价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在校期间,无法及时的参与到模拟实践中,以至于影响了后续的见习和实习成果,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提升策略
(一)制定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实践能力,这将对人才起到激励作用。教育部开始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向,如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导向作用,强调专业建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相关的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等课程,还可以定期的开展大型的心理情景剧,促使学生们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让他们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还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们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中,从而使他们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更好的运用至创业活动中,不断的积累创业及科研经验。
(二)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最为重要的人力因素,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职教师对开展实践教学具有极大帮助。现阶段,需要不断的提升教师们的实训能力,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的引进双师型教师,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地参加培训与进修,通过不断的拓展知识和技能结构,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重视高素质实践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探索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们积极的提升学历层次,特别是到心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进修,学校还应该经常组织名校专家和学者做学术报告,不断的拓宽教师们的视野。实践基地就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稳定的实习平台,让他们及时的得到实践机会。学校还需要关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便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纵向的了解。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并探索实`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属于实践教学过程评估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变革。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重视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出相对独立且完善的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多体现出实验性,所以体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断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等构成。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重视教学有法的指导思想,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目的和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启发并鼓励学生们树立积极的心理学专业思维。
三、结语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非常严峻,需要高校各部门及教育工作者重视正确的解决措施,努力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们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环境、教学设施等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现阶段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们应该及时的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能力本位教学思维,推动教学改革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培养出众多的心理学专业优秀人才。
[摘 要]医学院校开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办学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办学模式。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课程设置条块清晰,重视基础理论与技能培养,强调实践操作,突出了心理咨询特色。但其没有很好地将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有机融入,课程设置有待优化,需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关键词]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
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高等医学院校设置应用心理学专业[1],目前已有多所医学院校开办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最初开办时,为了突出医学特色,利用医学院校优势资源,医学院校大多采取医学课程叠加心理学课程的培养模式,医学课程与心理学课程各占五成。[2]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明确了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学位属性为理学或教育学学位。面对毕业生无法取得医师资格,无法在医疗机构开展工作的现状,各专业开始反思并改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通过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一、ο中腥瞬排嘌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一)培养目标及反思
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的领域从事和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的重点是强化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在本科阶段,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行有利于学生就业或深造。
在医学院校中,医药类专业是主流专业,非医药类专业是辅助性专业,这是总的前提,必须正视。非医药类专业如何借力医药专业的优势资源帮助本专业发展,发挥非医药类专业的作用支撑医药专业更好更快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非医药类专业需要探讨的课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和“中医文化特色”。如何使其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中体现出来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及反思
1.课程设置及特点
专业类必修课有专业导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统计等21门课程,共计68学分,1224学时。主要方向类课程模块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课程模块(40学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课程模块(21学分)、教育心理学课程模块(16学分)、管理心理学课程模块(13学分)以及创新创业课程模块(6学分)五类。专业限选课程学分共计56.5学分,须选择28.5学分以上。毕业总学分为181.5学分。
课程设置具有如下特点:首先,精简了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的医学类课程。课程设置注重凝练自身特色,深挖内涵建设,形成以临床心理咨询为主的专业特色。根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未来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心理咨询与中小学心理卫生为主。[3]为避免与传统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的应心专业争夺就业岗位、重复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发挥医学院校资源优势,体现医学院校的特色,深挖心理咨询方向成为理性选择。
其次,从平台建设及经费保障两方面保障心理咨询类、治疗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提供了实践平台。教师到“中心” 中任兼职咨询师,积累临床经验,代入教学过程。除此之外,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解决教师经费上的后顾之忧,学校专门下拨了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及进修。
第三,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营造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意识。通过科研方法类课程,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有所涉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成绩优秀的本科生配备指导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了解研究过程,承担基础性工作;设立学生类科研课题,鼓励学生申报,培养其科研兴趣,加强科研能力训练。
2.对于部分课程模块的反思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课程模块”缺乏咨询伦理、督导类课程。咨询伦理是心理咨询专业领域的“职业道德”。心理咨询中会涉及多方面伦理问题,让学生了解咨询伦理,学习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有助于学生执业素质的提高。督导是咨询师个人成长、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让高年级本科生接触督导课程,可以让他们对于咨询师的工作环节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的课程设置尚处于探索中。该模块与心理学专业的衔接度不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是通识类课程、素质类课程,与心理学专业关联度不大,需进行整合。
(三)实践及实习
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方案中可将实验分为以下几个课程实验模块:实验心理学实验、普通心理学实验、认知心理学实验、生理心理学实验、生物反馈实验、心理统计实验、发展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实验。要将课程实验纳入课程教学大纲,并且在教学大纲里安排相关实习。
本专业建立了十余家实习基地,包括医院类、学校类、企业类,较为全面地覆盖了本专业培养所需。
本专业虽然非常重视实习、实践,但是规范化不够。虽然有实纲,但是大纲所规定内容比较宽泛,导致实习组织松散,不同实习基地实习效果的不均衡。比如,中学类实习基地管理比较规范,学生去了之后会有专门的老师带教,实践中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企业的实习管理则相对松散,有的公司只是让学生参与简单的行政管理,未能达到实习目的。
除此之外,实纲对于实习要求的规定过于宽泛,只有质性评价,没有量化考核形式,从实践情况看,所有学生的考核结果都是“优”。这样容易使得毕业实习这一重要实践环节功能弱化甚至被架空,无法起到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的作用。
二、讨论与展望
如前所述,在社会需求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专业应当积极进行反思和调整。
(一)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应用心理学专业方向
很多国内外心理学专家认为,未来心理学科发展前沿将是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3]对此,我校引进了神经生物学专业省特聘教授,尝试从神经学、生物机制角度对于人类心理过程进行研究,探索神经生物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目前已成立情绪心理研究所,开设情绪心理学等课程。
中医治病提倡身心共治,“身”与“心”是有机整体,“身”、“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平衡才能躯体康健。这种观c为心理学的有效融入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契机。我院有教师积极探索心理因素在疾病预防“治未病”中的作用,未来可作为有效整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特色”的尝试。
心理治疗方法与中医教育发生碰撞,能产生出怎样的火花?我院有教师开始研究中医师承教育与心理咨询师督导制度的关系,对比二者相似之处,尝试构建中医临床督导制度。这些都可以发展成为应用心理学与中医学科融合的方向。
(二)推进教学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学时较多,学分要求高,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缺失仍是一个问题。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不应满足于课堂教学,应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消化吸收学习内容并付诸实践。
现在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讲授型为主,教师是课程教学主体。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转变教学主体,让学生变为“主角”,教师变为“配角”,教师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是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教学行政部门配合,完善教学管理方式,做到“内紧外松”,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比如,现行的“教学日历”制度强调时间、地点、讲授内容需提前报备,一旦报备再行更改的手续非常繁琐,这对于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有一定益处,但是也限制了教学过程中部分弹性内容的实施与探索。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值得研究。
(三)加强实习管理
对于实习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必须规范实习文件管理,实纲的内容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具体化、细化。第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提出不同的实习要求,分类管理。第三,加强考核管理,改进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目标制订考核方案。考核时要注意量与质的整合,既要有数量要求,也要有质量要求。第四,鼓励本院教师与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双向交流。创造条件鼓励本院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进行带教或者指导,同时鼓励带教老师到学校参加业务进修与培训。
摘要:小学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方面能否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心理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协调好班级管理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利用心理学来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心理学;应用技巧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方面都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合理有效的策略去管理班级,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沟通。教师在班级管理上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技巧,增加学生集体荣誉感。在学生管理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摈弃一些不良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和谐相处,互助友爱。用心理学去管理班级,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发育更为健康,有助于学生身心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运用心理学管理班级的优势
心理学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而在班级管理制度中进行心理投入则是教师应该注重的方面。它的优势有很多,其一,教师可以民主化心理管理,对于班级的一些活动,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一切活动的策划与完成等工作都教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心理想象力的发育,既完成了班级管理,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和谐。其二,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班级团结向上,而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良好的发展,班主任可以通过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式去管理班级,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人人都当班干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心理。其三,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班主任必须要做好学生学习心理的引导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教师可以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去指定班级管理的方案,让学生们参与讨论,自发的总结出班级管理要求,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好的让学生爱上班级,爱上学习,提高班级整体水平。通过这样的心理学技巧去管理班级,发挥学生们的能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2.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现今很多学校的班主任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很多优秀的学生成为老师的宠儿,学习较差的学生则成为班级的"后腿"。例如,班主任会给好学生安排较前的位置,给差生分配靠后靠边的座位;再如,教师会给好学生多讲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而对差的学生则强迫其补课,利用学生休息的时间安排他们学习。这样两极分化的教育模式在很多小学学校中较为普遍的存在,也是现今很多小学生成绩分化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3.合理应用心理学技巧、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效率
3.1 平等对待学生、深入了解需求。班主任每日的工作较多,除了基本的课程之外,还要紧抓班级的管理工作,往往就忽了学生的发展情况。因此,班主任要多付出时间去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对优生差生平等相待,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关爱。例如,班主任可以让好学生与差学生坐在一起,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让差生带动优生去活跃思维,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和谐相处;再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定期的安排时间去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尊重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安排的见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达到了平等教育的密目的,又深入的了解学生,真正的为学生发展做出努力。
3.2 人性化管理、民主化沟通。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案,采取民主化的沟通方式。例如,班主任可以事先列出班级管理条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去讨论,填写这些条框,最后,在课堂上,对这几个小组条框中填写的内容集中讨论,最后制定出同学们满意的管理条例,真正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尊重管理。再如,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化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选出班级干部,这些干部可以自我推荐,也可以同学们去推荐,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让同学们充分民主,选出他们认为最为合适的班级干部。班主任让这些班干部去管理班级的纪律、卫生等方面,借助于同学们心目中最为满意的干部去管理他们的日常学习,相信这种管理会得到全体学生的尊重,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符合学生的心理愿望,提高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
3.3 营造和谐气氛、执行心理管理。班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不能忽视的对象,而班级的气氛是否合理将会决定着学生们未来的发展走向。班主任要管理出一个类似于家庭的班级,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伴们的互助。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班级管理。例如,班主任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气氛,喜欢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方案,喜好哪些班级活动等等,从学生的心理去分析整个班级的管理状态,从而充分利用心理学的优势,创造出一个更为和谐、更加符合学生满意的班级。利用心理学去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能力提升,养成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的为他人服务,更好的为自己学习,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且和谐的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是很完善,教师要做好指引的工作,为学生营造良性的学习环境,积极健康的心理发育氛围。小学班主任要熟识心理学知识,利用心理学的相关技巧,去处理好班级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相应合适的策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抓住学生的弱点,给予积极地教育,从而形成德育与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班主任把心理学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更好的体现时展对于学生的德育要求,满足学生未来发展所具有的心理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和学习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各种统计软件的使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统计能力不是短时间可以获得的,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通过适当的课程教育和大量的练习才能具有。本文结合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特点,阐述了课程的设置,并指出在实际工作面临的问题,强调在科研统计能力的培养上,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重点,灵活施教。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科研统计能力
针对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应用心理学专业基本科研能力结构包括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1]。可见在课程设置上需要特别重视这两种能力。统计是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科学。数据无处不在,作为一门和数据打交道的科学,统计学已被应用到各个科研领域。科研统计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目的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做准备,并为以后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统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恰当的方式描述数据[2]。但不同专业教材倾向使用不同的例子,如心理统计多使用问卷、量表的例子,同时侧重于统计思想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增强科研能力,参与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笔者是日常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一、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应用心理学专业同时招收文科和理科生,尤其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本科生经过前两年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聚合与发散、正逆则反、联想类比的固化思维模式[3]。但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安排高等数学的内容。同时文科生缺乏推理论证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而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于没有数学基础的学生,接触统计学,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实例为主,结合上机练习,适当补充课后作业。而对于原理的讲解不是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在教学中应该重实践而轻理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类似真实的研究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究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锻炼统计应用能力。这一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数据、理解研究设计,以利于学生将统计思想融入生活实践和专业知识中。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基于医学院校的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负担比较繁重。如我校开设《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三门课程总课时为304学时。但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与分析》为113学时。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学习医学课程对于突出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特色,促进学生的心理学与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十分重要且必须。但统计学知识的内容多,较难理解,课时相对不足,这是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在统计课程的教学中,不需要把过多时间花在计算和公式推理上,而应该重点讲解研究设计的思路和软件的操作,同时结合课后的作业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统计方法间的差异和关系。努力做到概念清晰,推理严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会方法。
三、选对教材,事半功倍
高质量的教材有两个基本要求:知识脉络清晰完整,反映当前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好的教材使得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目前在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使用的是《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教材。这些教材并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存在符号公式多,很多概念难以直观理解,或者案例、术语、符号和概念与心理学专业的表述不相符的情况。这类问题的存在,不仅为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心理学专业考研制造了障碍,也不便于追踪国外期刊,获取最新研究信息。特别是教材中的医学案例与心理学专业联系不紧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注意与《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结合,增加调查问卷设计和抽样设计的内容,也可以从心理学核心期刊中选择一些经典文章,组织学生讨论,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方法灵活,提高质量
利用科研实践、毕业论文撰写辅助教学。针对科研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我校在2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请学术造诣深厚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从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始,导师对学生的科研统计能力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培养。教学形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使得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实际科研中普遍运用统计软件。计算机虽然可以使复杂的计算变得快速、简单,但也不能因突出上机操作而忽视原理的教学。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认识到思维比计算更重要。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软件完成的只是数值计算,但如何设计实验,选择那些样本,应用何种统计方法,如何解释数据都需要人去决定。如果对统计思想一无所知,就会出现“垃圾进垃圾出”现象。另外,一些新出现的统计方法未必有现成的软件可以使用。
五、强调思想,掌握内涵
统计思想主要包括:估计、相关、拟合、检验、均值、变异[4,5]。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用统计的观念及思想,去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性。应该先谈谈估计思想:我们做实验的方法常常以样本推测总体,这是对同类事物探索其规律采用的由此及彼的认识方法。一般样本必须与总体具有很多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又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这里强调置信区间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再谈谈相关思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千差万别,在这千差万别的事物中中能找到事物的普遍联系,从普遍联系中总是可以找到一些事物共变的情况。总体和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是能找到一些相互关联的。再谈一下拟合思想: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拟合的成果只是个模型,这种拟合思维方法反映的是一般趋势,而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反映的是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而以。然后谈到检验思想:统计方法是归纳性的思维方法,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所以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统计出来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然后谈谈均值思想:均值思想是指人们从总体上看问题,往往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尽量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求出事物的均值范围,也体现了思维的总体观。另外,最后谈谈变异思想:统计学研究同类事物、同种现象的总体特征,但是任何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总是存在着差异的,统计方法的使用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最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我们强调以上几个思想方法,真正掌握其中的内涵才能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
六、特色发展,发挥优势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统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复合竞争力和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在课程设置实施了学生复合竞争力提升暨“五个一工程”计划项目。主要措施是: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统计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专业外语》等核心课程为抓手,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组合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科研统计的认识,特别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能体会到提倡组合式教学法是十分有利并有效的。按照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尚不能满足组合式教学法的需要,很多东西还需要我们去探讨。能否在本科高年级阶段推行组合式教学法已有“文献选读报告和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中我们指导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在一起研究探讨,互相启迪,同时结合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进行,这样可能比较有收获。今后在教学研究中更要注重指导学生统计学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对继续要读研的同学,指导他们本科高年级学习阶段就奠定一定基础,重视科研统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指导他们注重特色发展,尽可能发挥优势,提升专业方面能力与实践动手的能力。
应用心理学专业科研统计教学能力要得到提升,对心理学专业教师们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心理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有相当娴熟的心理学知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还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能熟悉目前流行的各项统计软件,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们的科研统计能力。
管理心理学论文: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 摘要:管理心理学提出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新观点、新理论...
心理学类论文:中等师范类学校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的举例 摘 要:心理学是中等师范类学校中的一门教育专业理...
新闻心理学论文:格式塔心理学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强调“形”...
普通心理学论文:案例教学对普通心理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基础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有...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公共体育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机制探究 摘 要 社会的急剧变化使高校大学生成为心理...
儿童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育起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