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时间:2022-05-27 05:29: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美术作品鉴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文化情境中美术作品鉴赏分析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和不一样的情感积淀产生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这就要求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感情进行分析,重视在文化情境中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本文主要简述了如何在不同文化情境下分析美术作品所包含的韵味,并深入探究了美术作品中存在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美术作品;人文精神;鉴赏;文化情境

一、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原因分析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要重现事物的美,更重要的是把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通过对各种学科综合知识的巧妙运用,使得“美”在其笔端得到升华。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机型综合运用在,这样才能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所以,我们在欣赏这样一幅作品的时候要对这些思想感情、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很好地提高鉴赏效果。

二、在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鉴赏的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研究也在发生变化,将美术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分析其蕴含的深层意味,可以对画家创作时的情景进行真实的在现,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所谓文化情景就是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时代背景、文化特征等等。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分析其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不应该只对作品的技巧进行分析,还要明确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人文以及科学特征等等,把作品融入到当时的文化环境当中去,对画家创作时的内在情感进行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社会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作品的优秀思想、优良的精神可以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还能引导人们的心态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对研究人员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非常深奥的哲学思想蕴含在美术作品中,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做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其历史环境,而且要分析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内心的思想与情感。画家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多种不同文化与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加强文化情景中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这种鉴赏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很好的还原,但是不是对生活简简单单的那种描述,而是把价值观、审美观与文化情景进行统一。人们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应该通过视觉感受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与感情,努力与作者产生共鸣,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使自身的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文化环境中进行美术鉴赏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同地区的美术艺术也有不同风情,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近距离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例如黄永玉前辈的《山鬼》有着浓厚的湘西本土特色,黄老塑造的“山鬼”这一形象其实是在湘西本地神话故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黄老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也让“山鬼”这一形象有了鲜明的特点。这个时候,我们要结合湘西本地的文化对“山鬼”这一民间形象和艺术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使我们在认识“山鬼”这个艺术形象的时候更加深刻。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觉、心理等方面的共鸣来进行,从视觉与心理上对作品进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者想要体验的情感与意境。例如在传统的国画进行赏析的时候,我们要对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在鉴赏这种作品的时候应该对当代历史文化有很好的掌握,还可以借助古典音乐来进行联想,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中国古典画作和古典诗歌一样很多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了解了这一点很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由于美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美术技巧的简单堆叠,其过程结合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科学内容,其蕴含的知识是比较广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鉴赏的效果。例如: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我们要很好地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等,把这些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接受画家生活年代、国家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当时的世界环境。这样可以加强对作品的思考,得到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深层思想。在鉴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生活联系起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所以想要在文化情景中鉴赏美术作品可以从身边的美术作品入手,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鉴赏还要与自然美进行有机结合,用自然美来发展自身的思维意识与审美能力。将美术鉴赏与行为艺术相结合,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美术鉴赏效果。

四、结语

不同的美术作品其蕴含的思想不同,再加上画家在创作它们的时候,融入了当时画家生活的环境与时代背景,所以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注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画家生活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品深处蕴含的深刻内涵。

作者:李梦琪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社会学视角下抽象美术作品鉴赏初探

美术作品是凝结在画作上的画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要能够理解画家高超的画技,同时也还要能够欣赏作品的美,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这在具体美术作品中能够较容易地实现,而在抽象美术作品中,由于其抽象性等特征,欣赏者较难理解其内涵。基于此,我们试图运用社会学视角对抽象美术作品的作者生平、生活环境以及政治背景等进行分析,使欣赏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美术作品。

一、通过对创作者的生平的了解来提升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欣赏者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创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把握作品中创作者留下的各种痕迹,从而更加理性地认识作品。例如,通过对创作者专业教育经历的了解,欣赏者能够理解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以及创作者成熟时期作品中所包含的其他派系的痕迹,对于欣赏和理解抽象美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又如,通过了解创作者的情感经历,能够使欣赏者了解创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经历的情感,从而能够将对画作的理性理解转移到对画作所表达的情感的感受上来,使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在对荷兰印象派代表人物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灰色的树》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采用了解作者生平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幅画作,同时对这幅画作的美的印象更加深刻。彼埃•蒙德里安曾在早年师从其叔叔——海牙派画家富尔兹•蒙德里安,得到了写实浪漫主义的真传,这一经历对其后来的创作影响巨大。在《灰色的树》中,还能够看到写实浪漫主义的特征——将内心深处的浪漫情感通过写实主义倾泻而出。在青年时期,蒙德里安就读于国立艺术学院,受到了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1911-1914年间,蒙德里安受到了毕加索等立体主义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立体主义的风格,在《灰色的树》中,还能够看出采用了透视和立体三维画法的痕迹。在一战期间,蒙德里安致力于用画作表现和平和发展的理念,因而开始使用中性的色彩,这也是《灰色的树》中选择灰色作为主色点的重要原因。这样,通过对蒙德里安生平进行分析,欣赏者就能够对《灰色的树》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能够看出在画作中创作者采用的方法和其创作时的情感等,更能够欣赏到作品的美以及作者人格的伟大。

二、通过对创作者生活环境的了解提升欣赏者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对创作者的生活环境的了解,能够从源头上帮助欣赏者认识到作者对于现实事物的认识能力。这样,当作者把现实事物抽象地表现为画作时,欣赏者就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来表达这样的主题和这样的情感。因为作者的生活环境不仅决定了创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同时还影响着作者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现程度。只有了解到这点,才能够更好地欣赏抽象画作。在对毕加索名画《哭泣的女人》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地了解毕加索的生活环境,才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女人”哭泣时面部扭曲、眼睫毛的移位到如此地步。《哭泣的女人》是以毕加索的情人多拉•马尔为原型创作的。多拉•马尔与毕加索维持了长达九年的情人关系,在两人关系刚开始的期间,多拉•马尔与毕加索情感很好,两人出双入对。但是,两个人性格都很强硬,在很多问题上意见相左,谁也不愿意妥协,因而经常硬碰硬。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之下,毕加索开始动手殴打多拉•马尔,并且多次将多拉•马尔打晕。多拉•马尔也因此多次哭泣。毕加索不仅经常打多拉•马尔,还经常出言刺激她,使她伤心落泪。在这种背景下,毕加索以多拉•马尔为原型创造出《哭泣的女人》。当欣赏者了解了毕加索的创作过程之后,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哭泣的女人》中主人公面部的扭曲,也能够理解毕加索刻意对其的丑化,能够进一步地体会毕加索在创作时候的感情。

三、通过对创作者所处政治环境的了解来更加深刻地体会美术作品的寓意

虽然抽象艺术不直接表达现实社会,不直接表现政治问题,但是创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对其创作主题和创作思路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抽象美术作品的内涵。在里希特的画作《派对》中,创作者就通过画作来对明星托里亚尼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并不是来源于里希特的一时兴起,而是在里希特早年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因而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味。里希特在两德分裂之后,在民主德国生活,后来冲破阻碍到了西德。在与民主德国有着完全不同政治气氛与创作氛围的西德中,里希特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并且努力适应。美国当时在德国的文化艺术政策和政治政策深刻地影响西德的艺术发展,里希特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进而发展了其政治波普风格,这在《派对》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社会学视角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能够使欣赏者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掌握作品所传递的情感,这对于欣赏者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抽象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社会学的视角,通过了解创作者的生平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政治环境等对作品进行全面、深刻和立体的了解,不断提升对抽象美术作品欣赏能力。

作者:李群英 黄静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

摘 要:美术作品中蕴含着画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所见所感,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中,美术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是不相同的,它所传达的思想、所抒发的情感和一定的历史文化情境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鉴赏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关注的不仅仅是色彩、结构等表现手法,更应该去分析作品的绘画背景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结合每幅作品的文化情境,才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会,才能真正去掌握一幅画所要真正表达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文化情境 美术作品 鉴赏 人文精神

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化情境也是不同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可谓是博大精神,鉴赏每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时我们应该具体结合当时的文化,只有这样才可以还原美术作品创作的文化情境,激发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进而加深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出不同文学作品所要传达出的人文精神。

最初我们对于美术鉴赏只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让学生通过去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可是现在我们应该要清楚的认识到:如果将文化情境和美术鉴赏相结合,会达到一种更好的效果。在b赏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如果结合当时的文化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中国悠久文化传承过程中,我们知道前人会采用书籍记录、古物相传的办法,但是美术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当时创作的历史背景,可以深刻体会出作者在作品中所要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也可以去深刻的感悟清朝、唐朝以至于西周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所以这种在文化情境中去感悟人文精神的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利用文化情境去进行美术鉴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单单的讲美术鉴赏归结于是一场美术课的内容,未免显得不太正确。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去引导学生主动去研究当时作品创立的背景,进而可以了解历史、看懂地理人文、体会人文精神,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幅简单的美术鉴赏课中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唐宫仕女图”中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著名画家张萱在辉煌的唐代所创作的,表现了唐代贵族妇女闲情逸致的生活,细致的用画笔描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的形象。仅仅可以通过一幅画,就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这才是文化情境中美术鉴赏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在美术鉴赏中,所应该去积极提唱和践行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要将美术作品的鉴赏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这样也会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但是美术鉴赏这一课程在现如今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鉴赏过程中只会重视基础却忽略了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只是专注于美术作品中色彩、结构、比例的讲述,但是却忽略现实生活的教育意义,以至于造成了学生只浅显的记住了“如何画”、“谁的画”,没有理解鉴赏真正的核心要素,所以并没有体会出美术作品所要表达出来的真正情感和所要传达出的人文精神,这样并不能达到美术鉴赏的真正目的。其次,在美术鉴赏中,只重于理论的学习,却未能将它付诸于实践,每一次美术鉴赏时只知道显示现成的美术作品,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果不能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不能让学生主动去研究历史背景、创作原因的话,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美术作品的兴趣。

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21世纪,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观点态度也随之不断变化,在新的挑战下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鉴赏必须要结合当时的文化情境,这样才可以真正去读懂一幅美术作品。那么如何才可以在文化情境中去鉴赏美术作品呢?

首先,我们应该去读懂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不同于于最早的人类,现如今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都和以前不同,所以如果僵硬的要求我们用现在的思考方式去理解以前的作品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绘画的特定文化情境,了解作者当时的经历,进而去看懂作者绘画的心。比如在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我们应该去了解北宋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从画中去仔细体会交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等,这样才可以看出古代社会细致形象的生活情况。只有去认真了解当时的文化情境,才可以真正地读懂这一无限伟大的历史艺术名作。

其次,我们应该增加美术鉴赏的实践机会。任何艺术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在课堂上去欣赏美术作品,还应该多多在现实生活中是、在实践中去鉴赏美术作品。如果想要了解绘画的背景,我们可以在民间的一些建筑、工艺中得到启示。比如北京的古老的建筑,每一建筑中都凝结着当时人们最真挚的情感,我们通过切身的体验加上去了解当时的文化才可以去真正的欣赏。比如说民间的一些艺术,皮影戏、黄梅戏等都可以深刻的了解历史文化,并且可以通过它们的表现形式、形式就可以零距离的感受民间的艺术。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美术鉴赏。网络媒体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也不会使课堂显得枯燥单调,会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时期的美术作品都包含着不同的思想,也填充了每一位艺术家特定文化情境中的独特情感,所以我们在鉴赏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不单单要注重作品的表面,更应该去关注作品的历生平经、生活的时代背景,才可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入了解,最终去真正领域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人文精神。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美术作品鉴赏中的常见问题及策略

摘 要:美术作品鉴赏是美术欣赏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应改变以教师为主角的状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多个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美术作品鉴赏;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面对一幅绘画作品,又该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欣赏?”这是一直以来存在我心里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观察、研究、思考并总结这一问题。

一、初中美术作品鉴赏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教学前往往很少布置预习,教学过程中我讲的时间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欣赏课课后也很少布置拓展作业

这样的课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当作故事能听多少听多少,课后记得多少是多少。教学前很少布置预习是因为:(1)为了不给学习任务重的初中学生增加负担,所以一直抱着美术课的内容能在课堂解决就在课堂解决的心态。(2)事先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学生需要查找一些图书资料或在网络上寻找,考虑到学校关于美术方面的图书资料不丰富,另外网络只有一部分学生家里有。

教学过程中,我讲的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是因为:(1)学生都有惰性,而且当美术课是一节放松的课,希望教师讲,自己听听就行了。(2)至于思考,也是只有表层的反应。给予多一点的思考时间,没有人深入思考,而是变成了同学之间的聊天。

2.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过多关注作者的介绍,作品的背景,还有作品的“文学性解释”

诚然,对美术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其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的关联,以及美术作品描绘的故事等欣赏,是美术欣赏中重要的一块内容,让学生多了解和感受,使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更能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但过多阐释,而忽视作品的艺术特点,就有点为迎合学生的兴致,而将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3.根据“答案”以印证自己是否答对,对自己的见解没有自信。

二、初中美术作品鉴赏的有效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做好的老师,不必担心会给学习任务中的初中生增加负担。而且,据调查,现在一个班的学生有百分之八十家里有网络,已经不同于我们上学时期,所以有备而“赏”并非难事。

(2)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学生可能只是凭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思考讨论的成分和质量有限而失望,以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感受的表达。重要的是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

(3)课后,美术欣赏课很少有明确的课后作业或者练习,知识得不到巩固,加之欣赏活动多而分散,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给每节欣赏课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后练习。如,在教学浙美版十三册“齐白石”时,课前我让学生观察寻找真实中的虾跟齐白石老人的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课上分析讲解后,课后再让学生回去仔细观察虾,比比真实中的虾跟齐白石画的虾是不是真像教师或自己观察的那样不一样,并动手用自己的方式去画画虾,以及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这样就把课堂的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

2.多角度鉴赏美术作品

(1)对于一件美术作品,因为最突出的美点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有的作品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准确抓住作品的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

(2)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在学生有所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继续探求美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自信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大的心理空间。不要以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用过于理性化、专业化、成人化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都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也要时刻给学生灌注一种思维,美术欣赏没有“标准答案”,自己体会到的就是你对这幅画的答案,而且要积极地把它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教学形式,变教师一人讲为大家讲,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分析作品,然后鼓励他们讲出观察、分析的感受,讲错了没有关系,讲得好多表扬。当然当学生的理解与作品表意相差太远时,可以提出一些导向性的问题,启发和引导一些偏差认识回到较为正确的思路上来。例如,在教学浙美版十四册“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中,我紧扣学校对标志的需要,让学生共同为学校出力设计一个标志。在设计之前,以宾王中学的标志作为例子,让学生想想宾王中学的标志是有怎样的含义,作者是怎么构思的。学生怯生生地回答了一句“像蜗牛”,然后等我批判。我鼓励学生:“对啊,是有蜗牛的含义,你们比老师厉害,老师在没了解以前都看不出这含义,其实标志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你觉得像它就是。”一鼓励以后,全班学生争着讲,学生的回答保证设计者都没想到,但又很中肯。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初中)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研究

美术的学习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他应该是被作为一种文化和能力来被认识和培养的。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的能力外,还应该要教会学生全方位和多方位的认识世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通过历史、文化、经济、人文、宗教等等一系列的知识面来扩展。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不能脱离当时所具备的文化环境而单独存在,美术作品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够更好地被认识和解读,在美术的教学中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美术作品中扩展视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美术作品鉴赏文化情境的含义

文化情境主要是指一件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所依托的文化环境、特征以及条件。在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注重文化情境,可以使人们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作品更好地了解一定的科学特征和社会人文气息。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上,而是应该将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到作品的特征、表现形式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文化情境下的美术作品鉴赏教学

1.美术作品鉴赏与相关的情境结合起来

美术作品的鉴赏是要通过视觉、心理以及心境的共同感来完成,观赏者需要首先从视觉上产生感受,继而进一步提炼出作品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而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比如在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2.美术作品鉴赏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美术和音乐与历史以及文学都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因此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可以相应地加入音乐、文学等等学科知识,丰富教学背景。比如在介绍画家生活年代以及国家时,就可以适当地加入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再比如对作品进行鉴赏时,还可以相应地加入与美术作品主题相应的音乐,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以促进更好地教学。一般学校只把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作为美术赏析课程的重点,却忽略了与美术相关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领域。美术赏析课程更应具有综合性。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世界闻名的绘画出现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政治的进步紧密相连的。因此,人文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都要融入到美术赏析课程中去。只有这种各种学科的融合,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才能用学生能够用更广阔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更深层次地领悟生活真谛。

3.美术作品鉴赏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可以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学中的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时还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更加广阔的文化情境。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走廊教室等场所来展示学生的作品,营造艺术氛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及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起到美化校园的效果。又比如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走出校园,去评述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因为这些建筑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因此学生在进行分析和评论时也会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也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4.美术作品鉴赏与表演结合起来

美术鉴赏课程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的欣赏,来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将美术与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表演中的语言以及形体展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形体动作,从而更好地积累素材。比如在鉴赏外国雕塑《拉奥孔》时,为了能更好地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被巨蟒紧紧缠身的痛苦和挣扎情景,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到讲台前来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表演拉奥孔以及两个儿子被巨蟒紧紧缠身时痛苦地扭动奋力挣扎的情景,学生通过亲身的表演以及身临其镜的观察,可以对雕塑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结语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作者的创作思想和精神内涵,同时美术鉴赏教学也是对学生美术欣赏及评述能力的扩展和延伸,它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

摘 要:每一件成功的美术作品都不是单纯的一件东西那么简单,他们都有自己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独特历史含义,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情境中去体会美术所特有的那种感觉,使学生能够将美术作品和其所处的文化历史联系在一起,进而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且激发学生对自己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的热爱,促进学生对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以期他们在人类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进程中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化情境;美术鉴赏

社会在进步,新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改革,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应该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情景当中,对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对提高他们在美术鉴赏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作品的作者当时所在的具体环境,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是最好的鉴赏方法。因此,老师在平时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时候,在向学生教授美术鉴赏方法、技巧的同时,还应该要注意对文化情境的创设,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他们的人文素养。

1 美术鉴赏与人文精神

美术鉴赏作为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更高层次认识人性的真、善、美。如果说其他课程锻炼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那么美术鉴赏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发现和感受到所处社会和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美,教会学生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老师进行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带领学生,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去欣赏那些古今中外的非常优秀的作品,通过接触那些不同的艺术手法,再清楚地了解到各个艺术流派特色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之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美术作品所特有的美感,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使之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观。

2 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历史文化的集成和发展的方式,他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之外,还能够起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的传递的过程当中,美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所以说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去机械地鉴赏一件美术作品,简单地知道美术作品的好坏之处,并不是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除了这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辨别作品优劣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美,以及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3 为美术作品创建真实的环境背景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实际生活,而艺术对人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件美术作品,它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件孤立的东西,一件好的美术作品是离不开社会日常生活的,所以,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同时,还应该学习美术作品所带来的特有的历史文化。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体会到作者深刻的创作情感等。另外,在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还应该能够对其美术作品和自身、大自然以及所处社会的微妙的关系,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

我国存在好多的民间资源,比如说具有独特当地风情的建筑、工艺等,这些都是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最好的课堂。所以说,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些本土的资源,使得学生的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老师的引领近距离地体会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对美术作品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达到以上的效果,还需要学生自己的配合,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之前布置的问题,进行分组调查,比如说民间的木偶戏。在木偶戏的场地、造型、服饰以及表演人员的唱腔等方面,写生都可以带着老师的问题去亲身体验。一张大桌子就是木偶戏的舞台,在很远的地方人们就能够听到木偶戏表演的鼓乐和演唱,一个表演人员可以同时做到唱、做、念、打以及奏乐。通过对木偶戏表演的一系列的过程,学生更能够体会到木偶戏的历史背景,并且对那一阶段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地了解。

学生在平时的仔细走访与观察中就会发现,木偶戏作为我国民间的极具价值的艺术瑰宝,但是它的观众一般都是那些中老年人,对年轻人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在它的表演方式、形式没有任何变换,十分单一,几千年流传下来木偶戏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没有经过任何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与当今社会的多样化都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木偶戏的传承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这些经历,学生就可以充分地挖掘出他们的爱国、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

4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

艺术与艺术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借鉴,彼此渗透的。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和绘画之间是存在亲切家族关系的,因为他们在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的艺术教学活动,在对材料的处理上面,绘画就可以打破界限进入音乐的范围之内。所以在进行美术鉴赏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很有用的。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罗中立的著名作品《父亲》的时候,在画面上呈现的父亲的脸是古铜色的,老父亲脸上的沟壑以及汗珠,老父亲裂开的双唇和微微露出来的牙齿等,这些描绘统统都是作者对老父亲敬爱之情的体现。同时,绘画的背景是在一片金黄色,金黄色代表着太阳,也是希望和丰收的象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音乐歌曲《老父亲》,优美细腻的画面,再加上演唱者饱含情感的演唱,就把父亲的伟大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师还可以再加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影视片段,适当地对当时的气氛加以渲染,这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帮助。

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有了音乐和动人画面的渲染,对学生而言,都是最直接的听觉以及视觉的冲击,这就会让学生觉得更直观,并且由画面中的老父亲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在学生观看、聆听、联想的一系列情感的变化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这幅作品命名的真正含义,并意识到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设备对美术作品的表现作用。

5 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匮乏,美术作品的鉴赏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的选择,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人们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能填补自己越来越匮乏的精神世界。另外,要学好美术鉴赏,一定要有历史文化情景的保证,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情景中加深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悟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高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摘要 高中的美术课程是集应考和鉴赏为一体的教育,虽然外向的应考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绘画方面的技能,但是内向的美术审美鉴赏能力则更为重要。扩大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面,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极为重要。美术鉴赏可以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鉴赏能力

一、前言

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养,进而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这是学生在创作和设计等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首先就表现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还有责任感。美术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达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共同完成,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中潜移默化的完成。

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原因

1.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存在对美术的误解

高中新课改以来,为了改变学生直线条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师单纯的教授学科知识等情况,美术课程目标划分了创造、设计、鉴赏以及探索四个阶段和领域,为的是使学生能够多角度综合的了解学习美术课,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但是研究发现,这四个阶段和领域中,学生对鉴赏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的理解就是教师教他们怎么学会画画,他们对美术的范畴几乎不了解,对高中美术课中的鉴赏课也缺乏印象。

2.学生学习美术课时丧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所有为人师表的教师都知道的至理名言,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几乎毫无兴趣,使得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成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点:首先是,家庭教育因素,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的父母就告诉孩子美术就是画画,在孩子画的好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奖赏,误导了孩子对于美术概念的判断。其次是,教师虽然在努力执行新课改的各项任务,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模式已经让教师很难改变过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甚至讨厌美术课上的理论知识讲解。最后是因为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了解甚少,认为那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自己是不可能掌握这样高雅的鉴赏能力的,信心的缺乏也是学生缺少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

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鉴赏课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系统的与美术有关的史学知识和美术专业知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主导,本身就应该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广泛涉猎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体库。不断的学习和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厚积薄发,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将美术课上的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审美教育需要仰赖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将自己装备好,才能带给学生以美的感悟和体验,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审美意识,建立审美观念。美术老师要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欣赏和创造美。

2.联系历史实际,发现作品中的美

高中的美术课强调美术作品的人文性质,要重视美术和生活、美术和历史文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创设情境,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美术作品,可以用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故事、音乐或者其他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审美意境,体悟作品包含的精神。在有限的美术教学时间里充分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树立美术鉴赏能力的观念和意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作品中的美,进而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自己欣赏美和进行艺术创新。

3.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体,课本是中心,学生作为学习者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学习是很局限的,并且学生缺乏听课的兴趣,效率非常低下。现代教学当然不能再因循守旧了,信息化的社会,不仅是教师,包括学生自己都可以从网上了解到很多讯息,所以课堂上更是应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让美术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营造美术鉴赏的一种氛围,让学生通过过程性的了解和学习,处理艺术信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构建良好的艺术认知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方法和审美意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美术鉴赏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中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能力。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开创新的教学欣赏模式。动态的视屏和相关的美术作品等资料相结合,影片欣赏和启发性的问题相连接,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并且还提高了课内的教学效率,使美术学习的过程得到优化。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鉴赏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结语

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备课,探索多样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注重美术作品中人文情怀的显现,激发学生自己对美的探究,让学生在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终提升自己关于艺术方面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养成健康的良好的审美情趣。学生在综合的立体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作家、艺术现象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掌握运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审美感受和认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高中美术作品鉴赏应重视民族精神教育

【摘 要】高中美术作品鉴赏重视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美术作品内容丰富,大量作品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关 键 词】高中美术;鉴赏; 民族精神

、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鉴赏课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术鉴赏课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将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民族文化,主要是指代表了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及其社会理想的精神性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作为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无论从爱国主义角度还是课程本身而言,都要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学国传统文化的品质、体会祖国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锤炼充满理想、不断进取、乐观向上的信念,激发个体创造力,逐步确立民族文化自信。

其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美术鉴赏课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要发挥传承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道德思想素质基础。这就要求美术课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而且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有效的方式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同时也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言行。

当下,由于美术课不是高考科目,有的学校美术课时难以得到保障;有的教师不重视美术教学,更不愿意挖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美术鉴赏课的德育功能难以发挥,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功能也很难真正实现。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环节,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而中华民族精神又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因此,我国许多美术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 体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但有共同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中徐悲鸿的《奔马》在表现手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能力的思想。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补充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要重点介绍徐悲鸿生平事迹,徐悲鸿的大量作品都饱含着他的爱国之情。

2. 体现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徐悲鸿的另一幅作品《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徐悲鸿还在印度访问。1940年4月,徐悲鸿喜闻国内传来鄂北大捷,非常高兴,他感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此,他以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作品,以表达他的这种思想。

3. 体现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正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高中美术鉴赏中有多幅作品体现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潘鹤、王克庆等集体创作的雕塑《和平》就有深刻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平》雕塑共有两件,一件置放在日本长崎市的和平公园,一件置放在北京复兴门大街。旨在让日本人民和政府以二战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推进中日友好关系,维护持久和平。作品以洁白的大理石为材料,用写实手法雕刻了一位身着中国衣裙的美丽少女,她长发如云,长裙曳地,形体完美,舒展双臂,回眸注视着落于臂上的白鸽,俨然是一尊护卫和平的圣洁女神,使人的心灵受到洗礼,感到和平之可贵。通过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向全体学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教育。

4. 体现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方增先于1955年创作的中国画《粒粒皆辛苦》就体现了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该作品画的是一位老农蹲在地上伸臂在捡拾地上的麦穗,其后是两辆装载满捆小麦的驴车,毛驴吃力地拉着向前。从老农左手拿着鞭子和两穗麦穗来看,显然他是随车而行,不时拾起地上的麦穗。此画充分地表达了农民珍惜粮食的情感,画家又以“粒粒皆辛苦”为题,旨在启迪观众。

5. 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王文彬先生的油画《夯歌》表现了骄阳似火,晴空万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在水利工地的大坝上打夯。打夯本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而画面似歌伴夯起,歌伴夯落,具有音乐舞蹈的节奏美。作品又以仰视的角度,塑造了姑娘们自强不息、顶天立地、健康快乐的形象。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更加明白追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他们的重要意义。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今后人生的创业,更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美术作品鉴赏教学要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通过作品鉴赏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更要在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美术作品本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时,要重视中国古代绘画、古代雕塑和古代工艺美术教学,了解创作意图,理解创作风格,挖掘文化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继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高中美术教材呈现了多幅外国巨匠的作品,这些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因此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作的优秀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在上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美术教学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