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09:18: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应急物流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不充分。理论界对于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深入,对于应急物流来说,属于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系统,包含物流的组织、物流的指挥、物资的筹备、物资的运输、构建应急中心等,在构建相关物流体系中,理论研究缺少针对性,主要表现是:第一,应急物流的组织与指挥体系研究不充足;第二,在应急物资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物资管理方面;第三,关于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2.实际构建缺陷。由于在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深入,构建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导致在整个运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物流链,货物在运输,以及装卸的时候没有满足整体性的需求。而且受到信息技术的限制,导致性能单一,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根本没有办法满足相关需求。一部分企业在信息领域的发展程度不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如果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达不到要求,企业与顾客就很难实现高效率的对接。加上应急物流的信息不够通畅,导致物资人员运输不及时,分配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救灾工作的进展。
二、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
在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方面,要加大理论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要根据相应的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找出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物流基础设备主要包括储备物资设施、物流信息网络等,这些基础设施构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保证应急物流运作的开展。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提高通讯网络的畅通性,有利于建设灾害预警机制。
2.合理储备资源,做好物资管理。自然灾害发生之后,要根据预防预警的具体要求来对灾害的类型进行判断,之后对预警的类别进行细分,包括灾害的起始时间,影响的范围等,对于灾区的房屋损失状况,人员伤亡状况,需要物资运输的状况进行评估,为赈灾物资物流运输提供评估的数据依据,组建救灾物流指挥部,要把应急物流处理方案公布出来。积极整合应急物资资源,帮助调动各个地区的资源,这样就方便资源更快速地调配到灾区。除此之外,可以对物资进行分层次的管理,保证救灾物资能很快地分配到最需要物资的地区。
3.制定合理的机制,提高组织能力。应急物流有效运作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建立相应的物流应急机制。完整的应急物流除了包括物资的供应、物资的调度、物资的协调等,还包括建立相应的政府指挥中心,用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证机制的合理实施,要提高部门组织指挥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物资供应状况。
4.完善应急物流系统,结合实际制定应急物流预案。根据我们国家的人口分布状况,以及经济主体的分布状况可以对应急物流体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个级别:一个是国际级别的应急物流系统,一个是区域应急系统,一个是县级应急系统。就国家级别的应急物流系统来说。要做好整体布局和规划,区域和县级应急物流系统就需要从某一个局部作为出发点,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制定物流应急预案的时候,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具体经济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这样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就能很好地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调配。
三、结论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就决定了建立一个相应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合理储备资源,做好物资管理、制定合理的机制,提高组织能力、完善应急物流系统,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和谐社会构建增添一份力量。
作者:李春哲单位:唐山市交通运输局
编者按:
本文主要从引言,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结束语几个方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及保障机制研究进行阐述,其中,引言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进行讲述,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从应急物流的特点、管理要求进行讲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从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文化损失进行讲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从技术保障、物资经费保障、通信与交通保障、法律保障、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进行讲述,结束语从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进行讲述。本文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及保障机制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社会调查,结合近期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介绍了应急物流的概念、特点、管理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及防范的意义,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保障机制及应注意的事项;说明了应急物流管理对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今后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做到科学预警,有效防范。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一、引言
不断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每次灾难发生时,都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送到事发地点,对灾情进行紧急救助。在突发性很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地区,往往平时没有赈灾物资储备,或储备的数量和种类有限。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因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具体研究应急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二、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
应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实现其物流的效益。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结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1-3]。
1.应急物流的特点
(1)非预见性
重特大灾害,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物流的需求也变得不确定,因此很难事先做好应急物流规划。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除了需要在配齐这些物品,还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这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3)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于重大灾害处理应遵循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特点。
(4)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5)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对SARS的战斗开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不断了解而确定的。
(6)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在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战役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2.应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流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加强应急事件的预警,加强应变机制的演练,才能做到应急物流实施时有条不紊,快速反应。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2)建立应急物流预警机制
在赢得各式各样的应急物流战斗中,应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与演习
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国家立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规范普通民众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为与不可为。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
要成功实施应急物流,除了满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动员和“绿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动员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活动。“绿色通道”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在地区间、国家间建立并开通的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为了更好的发展应急物流,也为了今后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已是当务之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破坏坏性和持续性,因此,一旦事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正常的生活。有效的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1美元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可节约29美元的医疗费。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每年可减少巨额的医药费用。从预防开始,防治结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
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政治动乱甚至内战的情况。宏观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社会、新闻媒体、公众面前的形象。应利用各种公共关系,明确公共管理机的立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稳定公众信心,团结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观政治涉及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应成立突发事件应对小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动建议,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物资和人事调动畅通无阻。
3.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会精神,这是国家、民族面对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要用知识和科学培养正确的突发事件意识、精神准备、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尽快用科学的文化取代滞后的非科学文化和迷信。一个社会如果公众在信念、意愿、好恶、目的等社会态度方面对突发事件具有科学判断,就会形成一种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共识,就会自觉行动。培养良好习惯,如SARS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讲究清洁卫生,实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习减少,崇尚大自然,网络视频会议网上购物交易娱乐学习等网络经济生活提升,引发了一场社会风俗革新运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信,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因特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探讨和学习,以及对2003年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的关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每个国家都应努力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有条不紊,高度准确及时的预警,人员物资快速响应,随时到位,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对严重的“非典”和手足口病的处理,显示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措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等不够完善的一面。应向一些在此方面做得好的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比如日本、台湾地区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
一、引言
不断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每次灾难发生时,都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送到事发地点,对灾情进行紧急救助。
在突发性很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地区,往往平时没有赈灾物资储备,或储备的数量
和种类有限。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应急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因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具体研究应急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二、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
应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实现其物流的效益。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结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1-3]。
1.应急物流的特点
(1)非预见性
重特大灾害,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物流的需求也变得不确定,因此很难事先做好应急物流规划。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除了需要在配齐这些物品,还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这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3)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于重大灾害处理应遵循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特点。
(4)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5)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对SARS的战斗开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不断了解而确定的。
(6)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在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战役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2.应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流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加强应急事件的预警,加强应变机制的演练,才能做到应急物流实施时有条不紊,快速反应。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2)建立应急物流预警机制
在赢得各式各样的应急物流战斗中,应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与演习
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国家立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规范普通民众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为与不可为。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
要成功实施应急物流,除了满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动员和“绿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动员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活动。“绿色通道”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在地区间、国家间建立并开通的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
为了更好的发展应急物流,也为了今后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已是当务之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破坏坏性和持续性,因此,一旦事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正常的生活。
有效的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1美元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可节约29美元的医疗费。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每年可减少巨额的医药费用。从预防开始,防治结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
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政治动乱甚至内战的情况。宏观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社会、新闻媒体、公众面前的形象。应利用各种公共关系,明确公共管理机构的立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稳定公众信心,团结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观政治涉及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应成立突发事件应对小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动建议,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物资和人事调动畅通无阻。
3.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会精神,这是国家、民族面对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要用知识和科学培养正确的突发事件意识、精神准备、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尽快用科学的文化取代滞后的非科学文化和迷信。一个社会如果公众在信念、意愿、好恶、目的等社会态度方面对突发事件具有科学判断,就会形成一种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共识,就会自觉行动。
培养良好习惯,如SARS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讲究清洁卫生,实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习减少,崇尚大自然,网络视频会议网上购物交易娱乐学习等网络经济生活提升,引发了一场社会风俗革新运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信,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因特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探讨和学习,以及对2003年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的关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每个国家都应努力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有条不紊,高度准确及时的预警,人员物资快速响应,随时到位,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对严重的“非典”和手足口病的处理,显示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措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等不够完善的一面。应向一些在此方面做得好的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比如日本、台湾地区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
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怎样发达的阶段,突发的“天灾与人祸”总是不可避免。像2003年的“非典”、2008年南方大雪灾与5.12汶川大地震、2009年甲型HINI流感病毒的大爆发与北方特大雪灾之类的一些突发事件,都逐渐暴露出我国对应急管理能力的不足,构建一个较为完备的突发应急条件下的物流系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需求。应急系统中应急服务设施点的分布结构对于有效实施应急物流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合理的应急服务网点布局对整个区域应急资源的配置和应急物资的调度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基础性问题便是应急服务网络节点的最优布局的确定。
1长株潭应急物流节点现状分析
1.1长株潭物流中心建设规划
①长沙:根据2007年长沙市商务局所公布的《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1],长沙市将形成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区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三个层次的空间布局结构,全市共规划大型综合物流配送中心1处,专业物流区3个。其中主要的物流园区有金霞物流中心(大型综合物流配送中心)、长株潭专业物流区、岳麓医药物流区、一力专业物流区、星沙专业物流区。②湘潭:根据2008年湘潭市商务局所公布的《湘潭市市域现代物流结点空间布局规划》[2],湘潭市规划建设2个物流园区、10个物流中心,9个物流配送中心,9个专业批发市场。形成湘潭市以依托水运、公路运输为主的依托电机、冶金、医药、林产品、农产品等产业优势,侧重建设矿石、钢材、林产品、农产品等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其中,两个物流园区主要是九华物流园(综合性省级物流园)、双马物流园(专业性市级物流园)。③株洲:根据2009年株洲市振幅门户网站公布的《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3],规划在荷塘组团的大丰地区、清水塘片区的喻家坪地区和枫溪组团的七斗冲地区建设三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其中大丰地区和喻家坪地区为面向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物资集散中心和大型货物集散市场结合大丰、喻家坪、七斗冲物流配送中心统一规划建设;一般性生活资料集散中心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布置。
1.2长株潭规划建设的物流中心布局存在的问题
1.2.1长株潭缺乏一体化的物流中心
为实施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战略,长株潭各方面产业的发展都在不断加快,这就要求物流服务业需要加大发展,需要发展与铁路、航空、内陆口岸相关联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需要建设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标准的城市物流中心,建设更多更先进的企业或社会化配送中心。从而更好的为长株潭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条件和较高的发展,促进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2.2缺乏应急物流系统网络关键节点
要确保救灾物资能够快速高效的送到需求人员的手中,就需要应急物流系统网络的关键节点分布较为广泛,涵盖范围更多。而长株潭目前有大量的乡镇区域还没有较为快捷方便的运输方式,其规划建立的物流中心也大多都在市区附近,无法及时将物资配送到灾民的手中,不能满足应急物流系统的要求。
2株潭应急物流网络关键节点设计
2.1布局思路
对于应急物流系统网络关键节点的布局,主要是定性定量方法相结合进行的,即先在给定的大区域范围内,运用定性方法粗略选定一些点作为关键节点的备选节点,然后运用定量的模型及方法,结合具体的数据和算法求解出理论上的一些较为理想的“最优”节点作为此布局的关键节点,最后,再将定性与定量两种方式相结合,综合该区域的具体实际情况,确定该区域关键节点的布局。
2.2模型建立
①定性分析。依照长株潭的发展现状、地理位置分布及将来的布局结构和各城市物流中心的规划,可以定性分析出目前长株潭的应急物流节点的配送中心还需要建立四个,在每个区域的重心位置建立一个应急物流配送中心,主要负责周围乡镇区域需求点的应急物资的配送。该四个区域具体划分见表1。②改进的欧几里德选址模型人口是对物资需求多少的最主要因素,为应急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具体影响程度反映到各需求点的权重上,鉴于此,该应急物流系统中的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为:则该(ai,bi)即为所要求解的配送中心的坐标。否则,需继续计算出dji并返回到步骤(2)式继续下去,直到同时满足(4)和(5)式迭代计算才停止。3模型求解根据表1中的长株潭应急配送中心区域划分,用google地球对各区域内的需求点进行卫星定位得出各需求点的经纬度,然后将其转化为该点的二维坐标,配送中心选址模型(1)式中的权重ωi,主要依据该需求区域的人口数量来确定,即有:ωi=WiW(6)式(6)中,Wi为第i个需求点的人口数,W为整个区域的人口总数。查阅湖南省2009年年鉴得出各乡镇需求点的人口数量,并根据(6)式中权重的求解方法确定出各需求点的权重。根据各需求点的坐标和权重,结合(1)、(2)和(3)式,采用迭代的方法对四个区域的配送中心的坐标位置进行求解。通过数据计算,解出第Ⅰ、Ⅱ、Ⅲ、Ⅳ区域配送中心坐标位置并换算成经纬度(表2)。3新建节点布局效益分析①应急节点所覆盖的范围更为广泛,方便救灾物资的普及和发放。该节点布局彻底改变了长株潭地区只有市区位置才设有物流节点的状况,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村和乡镇地区更靠近应急物流中心,即使是离市区很远的乡镇地区也能获得救灾物资,从而体现该布局的设计富有人性化。②应急节点更靠近物资需求量较大的地区,方便物资快速到达需求点。
模型中采用了改进的欧几里德选址模型充分考虑了人口这一重要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权重反映到模型中,这样求解出配送中心的位置更靠近人口密集的需求点,使得从这些配送中心送达到这些地区的较多物资更加快捷方便,符合实际要求。③充分考虑了长株潭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利用现在及未来规划建设的城市物流中心的资源,使得这些一般的物流中心既可以在一般情况下正常运作和盈利,又能够在灾害出现时及时响应并提供有效的物资支援,充分发挥了它们的物资储备和调度、运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害,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急需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应急物流保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但应急物流又与普通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应急物流可以简单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的“应急”二字本身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但应急物流并不等同于军事物流。军事物流的指令性比较强,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始终把军事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急物流系统则应该以社会利益为牵引,服务的对象是受灾地区的人民,这两者的目标、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二、当前应急物流保障面临的问题
(一)保障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地(市)虽然都建立有相应的物流应急机构,但现行体制不尽合理。如交通管理机构只对本地(市)交通道路、运输专业人员和运输机具的数量质量等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和掌握,但没有对辖区所属专业人员、器材物资、运输机具进行区分配置和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力量,更没有明确战时任务和实施战时保障计划,导致了应急保障能力不强。
(二)指挥体系不完善
应急物流保障,往往同时涉及部队与地方,这种军民共同参与的保障力量,在组织指挥上存在者很多问题。当前,部队不仅内部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机构,而且外部也没有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系,造成了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的联系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特别是公路应急输送和空运应急输送的组织指挥,没有明确指挥部门的职能,军交部门又无法独自唱主角,因而,极易造成军令不畅,政令不通,严重制约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
(三)运载工具不先进
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无论军队还是地方,当前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是陆上运输。而应急物流的应急特性,要求时间必须最短,运距必须最近。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物流成本按照海运、铁运、汽运、空运的顺序递增,受客观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进行物资输送的局面。即便是在应急条件下,受经济条件制约,某些地区甚至也只能采取公路输送的方式组织物流运作。这种物流运载的区域间不平衡性,给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交通道路欠发达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某些山区、边区、老区,“出门靠腿、运输靠背”的落后局面仍然存在,在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疑将会需要高昂的成本支出。
三、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来进行指挥控制,否则,将不利于发挥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处置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从制度安排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即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指挥机制,使得各级行政领导在应急物流决策活动中,能够充分吸纳物流专家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由应急物流专家统一指挥、各部门分工协作。
应当看到,不同类型的物流,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在流向、流程、流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杂乱无序的现象。如在汶川地震的物资捐助工作中,一些捐助的物资缺乏统一的调运渠道,存在着各自为战的问题,加之震区各个收容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供需的匹配。因此,应着眼官方和民间一体、军队和地方一体,兼顾供给和需求,对应急物流实施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统筹安排各个渠道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使应急物流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纵观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而且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二是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三是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三)搭建多样化的信息平台
近些年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骄人的成绩,一般情况下的通信联络非常方便快捷,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也初显成效。但是,汶川大地震后,由于通信设施被毁、断电等原因,震中的汶川县城曾长时间与外界中断联系,包括物资需求在内的一切信息均无法传递。同时,在抗震救灾中,也出现了物流资源、物流过程不能可视可控的问题。
若应急物流指挥单纯依靠电力驱动的、高科技的信息沟通、指挥手段,在极端复杂严酷的条件下,将无法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而此时,低端的,传统的甚至是原始的通信联络、指挥手段,可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汶川地震中,一位徒步逃到都江堰的汶川县城市民,给外界带来了震中的确切信息。
总之,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理论。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摘要:加强军事应急物流建设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事件。加强军事应急物流建设,要以制定预案为突破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要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增加物流容量;要建立高效运作机制,保障物资顺畅流动。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应急物流;保障
军事应急物流是指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利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日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军事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应急物流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在危机发生时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与一般物流相比,军事应急物流更凸显了如下主要特征。
一、军事应急物流的主要特点
(1)突发性。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具有不可预测性,这就决定了其产生的物流需求是突然的、不可预知的。
(2)时效性。应急物流在时间上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和紧迫性,物流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发展态势。
(3)多样性。应急物资的种类繁多,并由于灾情和突发事件的不断变化,物资的需求量和供需地都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4)非常规性。应急物流应遵循特事特办原则,尽量压缩一般物流的中间环节,使整个流程更为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浓厚的非常规色彩。
(5)公益性。应急物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非盈利性活动,平时的物流经济效益将不再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目标。物流企业参与应急物流运作更多考虑的是社会效益与企业形象,属弱经济性活动。
二、军事应急物流建设存在的不足
军事应急物流在5.12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缺乏统一的军事应急物流保障组织机构;二是军事应急物流保障预案不完善,预案体系及支持系统不合理;三是军事应急物流保障专业队伍和救援装备缺乏,派遣程序相对复杂;四是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滞后,沟通不畅。如何使军事应急物流保障效益最大化,是当前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认真思考的间题。
三、军事应急物流建设的对策
(一)注重军事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反应的快速性
首先,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指挥机制是非战争行动中实现应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要着眼于保证指挥畅通,建设一个具有整体性、完整性、多层次的应急管理指挥机制,明确各级任务和职责。一是指挥机制要具有权威性二是指挥机制要具有联合性。三是指挥决策要科学。同时,还应与地方相关指挥机构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充实和完善,建立起一个责权明、决策快、效率高的非战争行动应急管理指挥机制。其次要建立应急管理协同机制。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是指国家和军队的危机管理部门共同应对危机的一种行为模式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军地信息的共享,为决策提供保障。军用物资保障必须未雨绸缪,任务一旦下达,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情况,快速做出决定,以最简洁的流程、最快捷的方式供应各种应急物资,以减小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程度,而军事应急物流的顺利完成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指挥,畅通的信息保障。为此,要建立高效的军事应急物流保障指挥系统,坚持“高效快捷,平战结合,监管共存,统筹全局,不断创新”的组织指挥原则,以实现各个部队及各兵种间密切配合,同心协力,不断提高军事应急物流保障的快速性。
(二)注重军事应急物流预案体制建设,提高应急反应的准确性
完备的应急预案是成功获取救援的关键。要保证军事应急物流保障力量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条不紊地组织保障,快速及时地完成保障任务,平时就应制定一整套比较周密、相对完备的行动预案,尽量做到一种情况多种预案,一种预案多种准备。预案制定之后,还要做好预案的准备工作。硬件的准备,包括军事应急物资、资金、设备设施、车船等;软件的准备,包括应急物流的组织机构、人员编成、相关法规的制定、相关单位信息收集及应急措施的制定等。
制定应急预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部队的具体任务及实际需求,对可能采取的机动方式、机动方向和物资保障规模进行论证,力求所制定的应急物流保障预案与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输送预案相配套。二是要根据军事物流应急保障力量编制、物流装备的更新以及各类物流设施的改善,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不断提高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三是要依照预案进行演练。预案制定之后,要本着贴近实战的原则,定期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使军事应急物流保漳力量能够适应环境,明确分工,真正在应对险情时能做到有条不紊。通过演练,查漏补缺,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预案内容、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军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反应的灵敏性
高度重视信息手段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现代管理越来越多的渗透着信息的因素。传统的应急管理主要是对人和装备的管理,但是在信息时代随着大量信息流的涌人,运用电了计算机、卫星通讯及网络传输等信息手段管理信息流,已成为了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手段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应急管理要按照“信息主导、互联互通”的原则,构建智能化、精确化的应急管理可视化信息系统,提高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急管理的效能。二是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信息时代部队应急管理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急管理通过信息平台,使得指挥与技术融为一体,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信息索养既要懂指挥义要懂技术。应急管理中管理者的素质是决定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确立信息化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标准以及人才素质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信息化应急管理人才至关重要。要通过院校应急管理专业培训,使管理者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和信息技能,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管理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检验。要结合具体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应急管理进行分类实施,针对不同的专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应急管理人员实行在职培训。
(四)注重军事应急物流法规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反应的规范性
法律法规在军事应急物流保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可以保障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社会治安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完成应急物资筹措、采购、运输和配送等保障关系,防止不法商人借机哄抬物价,扰乱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保证应急物流全过程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可以规范和约束公民的言行,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一旦违法,必将严惩。目前我国的应急法律体系还不完善。2003年SARS发生后,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应急法律法规,但从长远来看仍显不足,今后还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关于部队应急保障力量建设的相关法规和条令、条例的制定;二是关于地方应急物流保障力量动员法规的制定,其中包括运输力量应急动员和所在地区物资资源的应急动员,并明确动员的时机、权责的划分以及相应的补偿政策等;三是在实施应急物流保障过程中有关条令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主要涉及相关的保障细则及注意事项等。
摘要:本文以分形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应急物流的自相似嵌套式分形结构,给出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过程。文章根据分形系统层次性、自相似和自优化的结构特点,重点研究分形应急物流系统在突发事件多变环境下的快速重构问题。
关键词:应急物流系统分形自优化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是为了解决复杂的应急物流问题,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在于增加应急物流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增强救援保障能力。分形应急物流由不同层次上的相对独立的分形单元构成,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能够根据应急物流的总体目标进行自组织、自优化、自设计。
一、分形理论
分形(Fractal)该词是Mandlebrot为了表征复杂图形和复杂过程将拉丁文fractus转化后引入自然科学领域的,其原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的物体。
Mandlebrot对分形给出了两个定义:定义1:如果一个集合在欧氏空间中的Hausdoff维数DH恒大于其拓扑维数DT,即DH>DT,则称这个集合为分形集,简称为分形。定义2: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体叫分形。分形特性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它具有自相似性。所谓自相似,是指系统的总体和部分之间,这部分和那部分之间具有的相似性。英国数学家Falconer列出了分形集合的五条非确定性的特性:精细结构,非常不规则,具有某种形式的自相似性,其“分形维数”常大于拓扑维数,一般可以简单地递归定义。
二、应急物流的分形结构
物流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固有性质和非固有性质两类。物流的固有性质是指物的实体(Party)性质和运动(Flow)性质;物流的非固有性质包括物流服务(Service)、管理(Management)、技术(Technology)和经济(Economy)四个方面。物流固有性质是物流非固有性质选择优化的客观对象,而非固有性质揭示了固有性质效率改善的本质,提供了其选择优化的途径和方法。从物流的性质来看,物流中的任何物流活动都应包括主体(Party)、物质(Material)、运动(Flow)三部分,且在物流中存在以PMF为分形单元的自相似嵌套式结构。应急物流是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物流,同样具有一般物流的固有和非固有性质。
应急物流系统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其组织构成如军队、商业物流中心、企业等,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才纳入应急物流系统中,各层应急物流活动都拥有物流的一般PMF结构。因此,应急物流系统及其子系统存在多层PMF,可以有更低层次的自治PMF结构。用嵌套形式来表示应急物流的分形结构体系。
由此可见,应急物流整体与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自相似,即每一层次的应急物流活动都包括人、物和运动。除了在功能结构上自相似,各应急物流分形在目标方面也是自相似的,每一个应急物流子块单元都是上一层单元的一个分形,因此其目标与整体应急物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除此之外,还有应急物流分形行为规范的自相似,虽然不同的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有着不同的作业标准和业务流程,尤其是拥有不同核心能力的加盟物流企业,其行为规范难以形成统一标准,但随着现代物流和应急物流发展的需要,将会逐渐形成统一规范的物流标准,包括物流基础设施标准、物流设备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和物流管理标准等。应急物流结构的自相似性强调自治,目标的自相似性强调自律,行为规范的自相似性强调协同。
应急物流系统内包含若干相对独立的物流子块单元,这些子块单元在结构、目标、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一定程度上是包含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缩影,这种应急物流自相似嵌套式结构体系可以称为应急物流分形,应急物流分形体系内子块单元称为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每个应急物流分形单元的活动空间是由目标、资源、约束三个坐标轴组成的三维空间。
表示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有两种位置,“”表示应急物流活动的合法位置,在此范围内可执行应急物流任务;“”表示物流活动的非法位置,超出了执行范围。活动空间表示应急物流分形单元的自治权,自治权大小随活动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目标坐标轴表示应急物流的运作策略,通过定义总体目标和分形单元目标自相似,全部分形单元具有共同的总目标,使得各分形单元在高度自治的基础上又具有从属性,保证分形单元的协调运作;应急物流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资源坐标轴表示应急物流能力,即应急物流实体能提供的应急物流服务的能力,分形单元只有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才能执行应急物流任务,可以自组织和自优化,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约束坐标轴表示限制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实现的各种客观条件,如信息约束、时间约束、运载能力约束等,表示分形单元实现应急物流目标和能力上的可能性大小。
三、分形应急物流系统
(一)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是以应急物流目标为驱动,以分形理论为指导,针对突发事件复杂环境下应急物流资源协调的要求,实现应急物流组织体系中各成员的协作持续优化的协调控制系统。系统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分形单元的活动空间。即确定目标、资源与约束。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范围等因素,确定应急事故等级,由责任区低等级指挥部先响应,责任区应急物流能力不足,则请求上一级应急物流指挥部开展应急响应,逐级响应,确定应急物流响应最高级别。将整体目标逐一分解,形成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确定应急物流的任务。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和运作始终围绕应急物流的目标展开。
2.构建应急物流分形单元。分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相似性,在分形单元的构建中,通常把所有分形单元胞看成一个个节点,任意两个分形单元的相似度用两节点间的距离L表示,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lB,要求某一类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距离都小于lB,把所有节点不重复地放在不同类中;所有的节点都分配到其中一类之后,再把每个类用单个节点来表示,称为重构节点,这就得到了一个新的网络,这种重构过程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整个网络被归约为单个节点。
应急物流分形单元的重构过程要求首先根据应急物流的整体目标和子目标确定应急物流分形单元重构规则,重构规则可以按物资种类、按应急响应的服务等级、按应急响应组织的等级结构、按突发事件区域等进行选择,前提是与应急物流总体目标相适应;然后按照重构规则,建立分形单元相似度评价指标集,指标集可分为组织结构类、运作模式类、共享平台类等,应急物流可以先建立一套基础指标体系,而在战时针对突发事件需要部分修改,这样就能形成一套比较细致、准确用以刻画分形单元相似度的标尺;最后,根据指标集的分形单元数据,采用具有分形特性的自相似度评价算法,重构应急物流系统。
重构的基本原则是将有较大相似性的分形单元归为同一类,而将差异较大的分形单元归入不同的类。在分形单元的聚类中,需要研究分形单元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分形维数的方法,分形维数是刻画某个客观事物复杂程度的尺度,将每一个分形单元看作p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则属于不同的类。对不同评价指标计算它们的相似系数,性质越接近的评价指标,它们的相似系数越接近于1,相关性越小的评价指标的相似系数越接近于0。将相似系数较大的评价指标归为一类,相似系数较小的评价指标属于不同的类。
设xik(i=1,2,Λ,n;k=1,2,Λ,p)为第i个样品的第k个指标的评价数据。即有n个同级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有p项评价指标,则每个分形单元都可以看成p维空间中的一个点,n个分形单元就是p维空间中的n个点,定义dij为分形单元i与分形单元j的在空间的距离,得到一个n×n的距离矩阵:D=(dij)n×n。分形单元的聚类基于此距离矩阵进行,空间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欧氏距离。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计算可以使用离差平方和法,同类分形单元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大。
对应急物流分形单元进行聚类时,分形间的“相似”程度可以用距离来刻画。分形单元聚类常用的方法是在分形单元距离的基础上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首先将n个分形单元分成n类,每个分形单元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一定距离内的分形单元合并为一类,这里忽略lB的设置,每次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个新类,合并后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所有的分形单元归为一类为止,由这个过程可以得到一张聚类图,通过聚类图可方便的进行分类。
根据上述分析,分形单元聚类的基本步骤如下:
计算n个分形单元两两间的距离,记作dij;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分形单元;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步骤五,否则回到步骤三;画聚类图;决定类的个数和类。
以上从分形单元集聚方面说明应急物流系统的重构。实际中,分形单元间既有集聚也有分裂。每个分形单元有自适应自组织性,可以根据其它分形单元的行为或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学习和修改。
3.执行。应急物流分形单元进行应急物资获得、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具体应急物流活动。各分形单元既可以自主运作完成应急物流子任务,也可以集成和协调,作为一个整体协作运行。
4.反馈。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进展,分阶段对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调整及修正应急物流目标。评估内容包括时间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括、物资补充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急物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及改进建议。
5.清算与解体。应急物流任务结束后,分形应急物流系统解体,各加盟物流单位恢复正常生产、运作。在解体前,政府应急物流中心要对加盟物流单位按合作协议进行各项清算。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框架如图3所示。分形应急物流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分形单元的自优化层次,主要设计到应急物流系统微观层面上的优化,如企业的自组织和自优化;第二层次为分形单元的结构优化层次,主要涉及到分形单元结构和应急物流系统加盟成员的调整和重构;第三层次为供应链的战略优化层次,主要涉及对应急物流战略目标的调整、资源和约束的重新定义和划分。
(二)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特点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可定义为:分形应急物流系统是由若干应急物流分形单元组成的系统,通过目标驱动机制,各分形单元能够快速反应协作,适应突发事件环境变化。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是指能完成一定的应急物流任务,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功能的物流活动,是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是动态的,其动态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在平时,应急物流系统随现代物流稳定演变发展;在遇到灾害时,根据突发事件实现应急物流系统快速重构。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形单元组成,每个分形单元还可划分下层分形单元,包含若干下层分形单元,下层分形单元受上层分形单元控制,并将其运行结果反馈回上层分形单元,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控制模型。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具有的层次性和自相似性。系统的最上层是控制单元,其组织通常为政府应急物流中心,它的功能职责是依据突发事件状态、应急救援需求等因素,定下救援目标、拟制应急物流计划,并对下级分形单元提出任务要求;下层可以细分为几个相互协作的分形单元。相对于上一层的分形单元,下层分形单元的功能职责和组织形式更明确,每一个分形单元又把自己的功能进一步细化,以此类推。随着功能职责的不断细化,分形单元的结构也越来越精细化和简约,直至分解到单个的分形元胞。同层内的分形单元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通过协作来完成上一层分形单元所交给的任务。分形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的协调度有赖于分形单元间的相似度。分形单元间的结构相似度越大,其运作模式上相似度越大,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性越好,系统重构后所需付出的协调成本越低。公务员之家
四、结论
分形理论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复杂”和“不规则”事物的重要方法,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运用分形理论来研究和构建应急物流系统,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动态重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系统适应突发事件环境变化的能力。应急物流系统的分形研究才刚刚开始,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上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摘要:在应急物流中,合理的车辆调度优化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流成本。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应急物流车辆调度问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般性非满载应急物流车辆调度优化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智能优化算法中的遗传算法该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应急物流;车辆配送;遗传算法
1 引言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l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3年的SARS造成经济损失176亿美元,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8451亿人民币,2011年的日本海啸和核污染事件的经济损失更达到了1000亿美元以上。在这些损失中,由于应急物流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15%至20%。[1]
应急物流是以提供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具有突发性、非常规性和不确定性、时间约束紧迫性等特点。[2]目前国内外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主要有应急车辆书的配置[3]、应急资源调配[4]和应急配送车辆调度 [5]。
针对应急物流车辆调配问题的研究,国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而在我国从2006年底,经国资委、民政部批准全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关于应急物流中的车辆调配问题的研究逐步展开。我国幅员辽阔,每年突发灾害都较多,目前系统地、定量地对我国灾害救助应急物流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模型基本没有进行研究,对突 发性事件的决策还存在着应对迟缓、缺少科学依据等问题。因此,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模型描述
使用图G(V,E)描述物资储备中心和受灾点的交通情况,其中V为所有的节点的集合(包括物资储备中心节点、受灾点和其他相关节点),V0∈V为物资储备中心;E为图所有边的集合,eij∈E表示节点Vi,Vj之间的边。G为无向图,即边eij是无方向的。有n个受灾地区向救灾指挥中心请求救灾物资的配送,第i个受灾节点对于救灾物资的需求量为gi,卸货时间为UTi,最迟允许车辆到达时间为LTi,物资储备中心与受灾节点、受灾节点之间的广义运输(距离)费用为cij,运输时间为tij(i,j=0,1,2,…,n,物资储备中心编号为0,受灾节点编号为1,2,…,n),配送卡车单车装载容量为q(q>gi,i=1,2,…,n)。
把物资储备中心和受灾节点统一看作是运输网络中的节点。设在同一线路上点h是点i前面的相邻点,车辆到达点h的时间为RTh,到达点i的时间为RTi,则有:
模型中,ctj表示为从点i到点j的运输成本,它的定义可以是距离、费用、时间等,一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同时考虑车辆数和运行费用,如下确定:
其中,c1为相对于运行时间的费用系数;c0为车辆的固定费用,即增加一辆车的边际费用。一般认为,派出一辆车的固定费用远远高于车辆行驶费用,因此该模型是在极小化车辆数的前提下,在极小化运行费用。减小c0的值将会使使用的车辆数增多,而线路长度缩短。若令C1=0,C0>0,则模型目标是使用的车辆数最少。
在数学模型中,目标函数(2)表示总运输里程(费用)最低,约束条件(3)表示任一台单车装载量不允许超过车辆容量约束,约束条件(4)救灾物资送到各个需求节点的时间必须在时间窗范围内,约束条件(5)表示任何一个受灾地区需求节点只有1台车停靠卸货,约束条件(6)表示车辆k只驶入分配给其运输任务的客户,约束条件(7)表示车辆k只驶出分配给其运输任务的需求节点,约束条件(8)表示车辆k的线路必须是连通的。
3 应用遗传算法对问题求解
由于车辆调配问题已经被证明为NP-H问题[6],本文将采用智能优化算法中的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对于遗传算法的描述如下。
3.1 解的编码和初始解构造
3.1.1 编码原则
本文中染色体采用简单直观的自然数编码(序数编码),用0表示物资储备中心,用1,2,…,n表示各节点。例如:染色体021035406780表示行驶线路:
子线路1:物资储备中心0节点2节点1物资储备中心0
子线路2:物资储备中心0节点3节点5节点4物资储备中心0
子线路3:物资储备中心0节点6节点7节点8物资储备中心0
染色体中的每个子路线称为一个基因,则示例染色体中包含了3个基因,分别是,0210,03540和06780;每个基因以0开始,以0结束,表示子路线从物资中心出发,回到物资中心。
在本文的编码方式中,基因中的每个子基因位是有序的,即若表示子线路的基因中相邻两位互换位置,会使目标函数值改变;而子线路之间是无序的,若表示子线路的基因互换位置不会改变目标函数值。
3.1.2 初始解构造算法
基于3.1.1节中解的编码方式,采用如下算法构造遗传算法的初始解。
步骤1:判断是否所有受灾节点都访问到,是则转步骤:3;
步骤2:随机选择一个受灾节点添加到染色体中,转步骤1;
步骤3:判断可用车辆数m的值是否大于0,如果是,则转步骤4;否则转步骤5;
步骤4:随机选择染色体中的一个位置插入0,m--,转步骤3;
步骤5:则染色体构造完毕。
采用上述的构造方法,可能得到连续的0,则表明该方案中有空闲的车辆。
3.2 初始种群的构造
初始抗体群是按照上面3.1节中编码原则随机生成的。抗体群的规模 定义为抗体群中抗体的个数,它是影响算法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按经验N一般定义在20-100之间,同时取网络中节点个数的2倍左右作为抗体群规模,如网络中节点个数为V时,抗体群的规模为Vx 2。按照上述的编码方式,随机产生N个编码长度为l的抗体,l=任务节点数+车辆数+1。
3.3 适应度函数
适应度函数用来描述解的优化程度,适应度函数的值越小,解就越优化。本文的适应度函数公式如下:
上式的第二项和第三项表示对违反车辆载重约束和时间约束的解给予惩罚,M取比较大的正数(如果允许晚到即软时间窗,可以把M定义为一个合适的值)。
3.4遗传算子
3.4.1 交叉算子
对换算子采用单点交叉,交叉后可能出现某一个或者几个城市重复通过,而某些城市却没有走到的情况,即交叉后的染色体不合法。对于不合法的新染色体,采用3.1.2节中的算法重新生成新的染色体替换。
3.4.2 变异算子
本文采用单点基因变异的变异算子,即随机选取染色体中的一个基因(对应一条子路线),将子路线中的节点重新排序得到新的染色体。则对于染色体021035406780,选取第2个基因位进行变异后得到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是021054306780。
3.4.3 选择算子
本文中将染色体的适应度值取倒数后,采用轮盘赌法对种群中的染色体执行选择操作,以使得适应度小的染色体对应较小的选择概率。
3.5 算法停止条件
设置最大不进化代数 ,如果每代染色体的最小适应度经过 代仍没有进化,则算法停止。
3.6 对算法的改进
算法中使用了精英保留策略,设置安全阀,保存每代的最优染色体,使其不经过交叉和变异直接进入下一代。
4 仿真研究与讨论
作者编写了遗传算法的程序,按照上述步骤对算例进行了求解,编程环境: Windows XP + Visual Studio;计算机硬件:CPU主l2.4G,内存2G。
遗传算法的参数为:染色体数量N=20;编码长度l=12;交叉概率pc=0.6;变异概率pm=0.15。程序执行结果随最大不进化代数 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表1中结果为程序执行50次的平均值)。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①遗传算法可以从大量的不可行解中有效地找到可行解;②遗传算法搜索到最优解的概率较大,最大不进化代数设置越大,算法的解与最优解越接近;③遗传算法的平均运算结果较优,平均结果比最优解大5.3%,并且当最大不进化代数达到100时,算法的平均结果仅比最优解大0.3%。
5 结论
我国属于自然灾害l发的国家,每年为救灾所进行的物流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使用合理的配送算法可用有效地节约物流成本,并且能够保障物资的即时送达。
本文主要所研究的是应急物流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应急物资配送的车辆调度优化问题。本文以应急物流配送环境下的应急物资配送为运用背景,在对车辆调度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应急物资配送的实际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证明遗传算法应用于该问题有较好的收敛性和全局搜索性。
6 下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的应急物流车辆调配算法是基于一个物资中心的情况进行的,并且物资运输的方式也是单一的。在较大的灾害中,对于多个物资中心、运用多种运输方式进行全局的统筹管理,将会更加有助于物资的即时送达和总体成本的控制。
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将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多中心点的物资调配问题,以及多交通工具的统筹调配问题的研究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应急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并对该方案的总体框架、系统功能以及所涉及的数据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设计。最后,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应急物流的意义进行总结。
关键词:应急物流;物联网;RFID;GPS;应急物流管理系统
一、引言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根据需要,它包括应急物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性活动。
我国的应急物流起步较晚。2003年SARS的爆发,才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尤其是经历过了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后,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主要表现:1.应急物流的社会成本高、效率低、遗留问题多;2.缺乏一个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组织指挥绩效低;3.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系统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
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识别距离可达几十厘米到几米,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GPS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RFID技术、GPS技术结合GIS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可实现对应急物流过程中的所有物资进行可视性的跟踪和溯源,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并对应急物流车辆进行导航、定位,提高应急物流运输和配送的效率,使应急物资及时到达物资需求端。
因此,本文建议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牵头,联合各个应急物资生产商、物流中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对应急物流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同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保障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行。
二、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
应急物流的运作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应急事件的需求产生的。应急物流的运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保障应急的物资需求,又要把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通过对应急物流业务的详细分析,可以将应急物流设定以下几个环节: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物资供给端、物流中心以及物资需求端。其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流程图说明:
(一)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首先必须成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统筹指挥救援物资的需求分析、筹集、运输、调度、仓储、配装、运输等工作,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本身并不进行物资采购、储存、运输等具体的业务,它主要负责根据收集来的信息,对各加盟物流中心的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等方面进行指挥和指导的工作,使整个应急物流体系高效有序地运作。
(二)物资供应端。应急物流则与一般物流不同,它除了备用的应急物资储备,物资的供应端是多元且杂乱的。如果物资未加以整合分类就直接往灾区运送,将造成物资的浪费,配送低效率与物资重复运送等问题均可能会产生,因此,在应急物资供应端进行应急物资统筹集结管理非常重要。
(三)物流中心。主要功能是实现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应急物流中心由众多的普通商业物流中心、企业加盟而成,可以根据灾情,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还可以将多个地区性的应急物流中心联网,组成一个区域性、全国性的应急物流体系,实施应急保障,使整个应急物流系统有序、高效、实时、精确。
(四)物资需求端。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混乱让信息流通不畅,在第一时间内也许无法得到需求详细信息,因而必须透过事前的资料收集,针对灾害发生区的地理特性、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相关特性进行分析,预测物资需求量。同时,随着救援活动的进行,物资需求端会逐渐的恢复本身应有的机能,对应急物资需求的急迫性以及需求量会不断的变化,应当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关注需求的变化。
三、应急物流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GIS平台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建立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统一监控调度,由应急物流中心和各个应急物资供应商参与的,包括应急物资需求分析、应急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以及应急物流全程监控、优化调度、优化配置等不同的应急物流管理环节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可视性,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应急物流的时间效益最大化。
(二)总体框架
应急物流系统的总体架构是在SOA架构和物联网经典的三层架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示层以及社会层面方面保障和信息化层面保障体系共8个方面的内容。具体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三)系统功能
1.应急物资采购管理。
由于应急物流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应急物资的采购量一般相当大,时间上要求很高,供应商往往不是单一的,绝大部分市场商品都会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因此,对应急物资的采购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采购管理主要包括制定采购计划、订单管理、采购结算三个主要组件。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应急事件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将采购需求变为直接的采购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市场杠杆效应确定采购模式和采购价格,保证采购效率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采购品的材料成本和采购过程成本,供应商选取尽量选取对RFID支持的供应商,如果RFID不支持,则须在验货入库时,需要提供对货物进行RFID编码支持。
订单管理:根据采购任务自动生成采购订单,签订采购合同后,对从供应商确认订单、发货、到货、检验、入库等采购订单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跟踪,另外,根据情况,可进行多种采购流程选择,如订单直接入库,或经过到货质检环节后检验入库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采购存货的计划状态、订单在途状态、到货待检状态等的监控和管理。
采购结算:按照采购合同进行采购相关结算的管理,支持灵活的结算方式,可以对流程进行配置,更改各种业务的处理规则,也可定义新的业务处理规则,以适应应急业务的突发性特点。
2.应急物资RFID仓储管理。
应急物资储备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大量的安全保障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减少相关成本,但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流通资金,成本上升。我们可以根据仓储点所在位置常发生的灾害的类型等要素,科学的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同时,采用RFID技术对应急物资库存进行控制。
RFID仓储管理采用严格的权限控制,保证仓储运作的安全、有序、高效,它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仓位管理:负责管理仓库、库位信息,根据货物存储时间、货物体积重量、客户所处的地理位置、货物将来的去向、进出库的频率、仓库库位状况等信息,优化配置仓库库位,增强仓库的吞吐能力,提高仓库库位的利用率和货物定位及进出仓的速度。
入库管理:根据订单管理模块发送的货物入库单对货物进行验收,当货物的类别、数量、质量均合格后录入货物的相关信息,根据货物的类别进行自动归类,进行储位的分配并将货物搬运至储位。对验收不合格的货物,先将货物搬运到临时保管区进行暂时登记与存放,并与客户联系,做出进一步退货处理。通过货物的入库登记与审核,确保入库货物的数据准确无误。
出库管理:根据订单管理模块发送的出库单执行货物的出库操作。在仔细审核出库单证无误后,进行备货操作,在对货物进行出库检验后,办理出库手续,并对货物出库信息进行相应的登记与审核。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负责对货物的储存管理,实时处理入库作业管理模块、出库作业管理模块提供的货物出入库数据,及时更新库存信息以反映库存的动态变化,提供库存积压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等信息,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对货物进行有效处理。
仓储查询:提供按照货物的不同客户、不同类别、不同仓库等多种方式对仓储货物进行查询,查询内容包括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仓位、储存时间、供应商等。同时还提供查询仓库库位的闲置情况,方便仓管员安排库位。
3.应急物资配装管理。
应急物资配装管理主要实现对需配送应急物资的拣货、分货以及装配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功能应包括:
制定分拣计划:根据订单确定需要配送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合理的拣货、分货计划。
货物分拣:根据分拣计划,对货物进行分拣,并对整个货物分拣情况进行记录。
制定配装计划:根据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运输货物的重量、体积和配送货物的轻重缓急等,利用数学模型,制定配装计划,合理制定配载的货物、装载的优先顺序及载运方法等。
配装管理:根据配装计划,对应急物资进行科学配装,并对整个装配情况进行记录。
4.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
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是根据应急物流的特点,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应急物资保障为目标,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节约应急物流成本,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应急物流车辆管理:对应急物流车辆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车辆的运输能力(容积、载重等)、所属单位以及目前的位置、状态等相关方面的信息。
制定应急物流车辆调度方案:综合考虑应急物资、物资储备点和运输目的地等相关情况,制定应急物流车辆调度方案,配置运输应急物资,达到突发事件要求和运输成本最合理化的要求。
调整调度方案:根据事件现场应急反馈的信息、应急物资跟踪执行情况、物资实时状态分布等,对现有的调度方案进行调整。
制定运输路线:利用GIS的最佳路径分析功能,根据货源所在地、目的地位置,事件要求、货物的特殊要求、限制条件等,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制定最优的运输路线。
配送跟踪管理:结合GPS导航定位功能和现代通信技术,跟踪货物配送情况,车辆运输进程及车上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在配送途中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配送人员还可通过通讯系统及时与配送中心取得联系获取新的配送途径,使配送工作顺利完成。
配送查询:配送查询包括配送单状态、配送货物状况、各种运输车辆运营情况、路况信息、配送任务完成情况等的查询。
5.应急物流监控管理。
应急物资监控管理系统是在GIS平台基础上,利用RFID、GPS等物联网技术,对应急物资、应急物流车辆、应急物流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监控和管理。
应急物资跟踪溯源:对应急物资的供应商、物资成分、物流路线、所在位置等信息进行跟踪和溯源。
应急物流车辆跟踪:实现对应急物流车辆的行驶路线、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跟踪和路线回放等。
物流工作人员跟踪:对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的位置、工作任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跟踪。
6.应急物流辅助决策。
应急物资综合查询:查询应急物资的分布,实时显示应急资源在各地区、各流程阶段上的资源分布图,按照区域、类别、流程环节、物资状态等方面进行显示。
应急物资需求分析:根据实时的突发事件情况,结合各种物流预测模型,分析所需的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等,应急物流运载工具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对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的要求等。
统计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统计分析应急物资的仓储、运输、配送情况,应急车辆的调配情况,应急人员的分配情况等。可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也可以按照某个特定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物流配送决策分析:针对物流配送特点,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相关的决策分析模型,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及网点布局决策,物流配送最优运输路径分析、配送方案分析等。
7.应急物资信息。
应急物资信息是指:向应急相关机构和人员以及公众经过审批的物资调度计划信息、应急物资状态信息、应急物资短缺信息、公众捐赠相关信息、应急物资分发信息等。应急物资信息可以通过短信、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
(四)数据库建设
根据应急物流业务的需求分析得出,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
应急物流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如基础地形图、遥感图像;以及应急物流专题空间数据,包括物流中心、仓库、配送节点、物流路线等信息。
应急物流专题数据库:包括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设备、应急物流车辆、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等信息。
应急物流业务数据库:主要包括采购单信息、采购合同信息、物流委托信息、库存信息、调度相关信息、应急物资实时状态信息等,这些信息和其他信息相结合可以完成对应急物资的监控管理,并为物资调度及信息提供依据。
共享数据库:是指应急物流管理系统与政府部门应急指挥系统等进行数据共享的数据库,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数据、人口数据等。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同时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加强应急物流理论研究,在应急物流管理中,通过使用RFID和GPS等物联网技术,使应急物流管理部门能够准确地知道应急物资从采购和仓储点到突发事件地点运输过程中的确切状态和位置;通过RFID和GPS等物联网技术,对应急物资和应急物流车辆进行可视化的跟踪和管理,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会成为应急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我们在应急管理中变得更方便、更智慧,对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物流体系,对保障社会安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该文针对当今备受关注的突发事件应急物流车辆调度监控的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Google maps API的应急物流车辆监控系统。分析应急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功能及工作原理,研究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并详细设计和实现了其关键组成部分。利用了JavaScript,JSP,Servlet,JavaBean等相关语言和Google maps API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应急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很直观的在Internet环境下完成应急物流车辆信息的查询。
关键词:应急物流;车辆监控;Google maps API;B/S结构
1 概述
欧忠文在2004年提出应急物流的概念是指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2003年全球爆发SARS、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以及2010年4.14青海地震,使人们对应急物流越来越重视,其观念和认识也越来越趋近成熟。国务院为了保障公共安全,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突发事件以及减少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于2006年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我国政府对应急物流管理实行统一决策管理,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相互协作。从国内外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可了解,应急物流包括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与调动,应急物资的筹备、采购、存储、运输与配送,应急信息平台的构建和运行,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保障机制的构建等。国内外对于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和研究较多,如2010年北京交通大学梁艳平教授设计的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山东大学李明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功能框架研究等,但对于应急物流车辆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却很少。
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后,尤其是地震,受灾地区与外部几乎是毫无联系,各级政府由于只了解本管辖范围的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状况和运输工具的基本情况,与管辖范围以外的运输方式间缺乏应有的良好沟通,一旦发生应急物流过程中的临时故障,如道路受损,车辆受损等,往往因为衔接不畅而延误应急物资救援的时机。对应急物流车辆的实时监控便能大大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 本文主要是研究和设计了一种基于Google maps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本系统不同传统的C/S模式,而是采用B/S模式,在互联网上实现物流车辆信息的,客户端只需访问Internet登录该系统,便可以实时查询应急物流车辆的地理位置,行驶路径,承运应急物资等信息,并可以对物流车辆发送指挥调度等信息。
2 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
2.1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应急物流车辆监控系统主要是在物流车辆终端和整个监控平台之间通过无线通讯传递信息。监控平台只需要安装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加上Google公司提供的免费Google maps服务器,就可以完成本系统的构建。
本论文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设计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系统的主要模块由以下四块组成。
1)GPS定位模块。定位模块主要是安装与应急物流车辆终端,用来接收车辆的GPS定位信息,并将该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往监控平台。同时也可接收来自监控平台的调度和指挥的信息。
2)通讯模块。通讯模块由通讯以及通讯接口组成。主要是实现监控平台和应急物流车辆终端的相互通讯。
3)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包含数据库服务器,用来创建数据库,存储信息并中转显示模块和GPS定位模块之间的信息。
4)显示模块。由Web服务器、Google maps服务器组成。主要用于将定位信息显示在Google maps上,并把相关车辆行驶路径以网页形式返回给用户。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2.2 系统浏览器显示模块功能设计
应急物流监控系统显示层的功能应满足两类用户的需求。应急物流管理者通过该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输入物流车辆编号,查询具体物流车辆的信息,并可以修改车辆在Google maps上分配应急物资的行驶路径,修改承运物资信息,给车辆发送指挥调度信息,突发状况处理方案信息等。普通用户要求利用该监控系统,查看用户车辆承运物资的状态和车辆在Google maps上分配物资的行驶路径方案,并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给后台管理员发送突发状况信息,请求处理方案等。根据各类用户的要求,基于Google maps的应急物流监控系统网络显示层的功能模块包括:
1)普通用户登录模块。普通应急物资承运者必须通过填写自己车辆的编号信息等成功登录系统后,才能进行具体车辆位置与行车路径的查询。
2)车辆检索及信息浏览模块。普通应急物资承运者可以通过车辆编号查询具体车辆,也可以直接点击显示自己车辆的物流运输信息。这里在网页中嵌入Google maps,用户可以查看被查询车辆在地图上的实时地理位置,也可以点击显示该车辆具体的预定分配应急物资的行车路径。这里还将显示被查询车辆所承运物资的名称,数量和分配方案等相关信息。
3)突发状况信息反馈模块。普通应急物资承运者可以在这里将实时发生的道路或天气等特殊状况通过站内邮件的形式反馈给管理者,请求处理方案。
4)后台管理员登录模块。系统管理员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在后台登录。
5)车辆管理模块。应急物流管理者从后台登录后,可以通过检索,查看所有车辆的信息,也可以新增运输车辆,查看或修改具体物流车辆分配应急物资的行车路径,承运应急物资信息等,也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或是站内邮件的形式发送突发状况处理方案等信息给具体物流车辆。
2.3 系统总体工作原理
应急物流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平台与应急物流车辆终端之间,监控平台与浏览器显示层之间的两块信息流组成。车辆终端到监控平台之间的信息流主要是物流车辆的GPS定位信息。物流车辆终端通过GPS卫星信号,计算出物资承运车辆的定位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向监控平台的通讯服务器发送地理位置信息,通讯服务器解析该地理位置信息,并将其存储在监控平台的数据库服务器中。监控平台到物流车辆终端的信息流就是监控平台发给车辆的调度等信息。
浏览器显示层与到监控平台的信息流是系统使用者的请求信息,这可以是用户对具体车辆的所承载物资信息的请求,也可以是具体车辆的地理位置和调配路径的Google 地图服务请求。监控平台到浏览器显示层的信息流是服务器对系统使用者请求的反馈信息,Web服务器将返回的地图数据以及车辆的定位信息等封装在Web页面中返回给系统使用者。
2.4 系统具体WEBGIS实现
2.4.1 基于Google maps API的WEBGIS关键技术
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GIS通过WWW功能得以扩展,真正成为一种大众使用的工具。从WWW的任意一个节点,Internet用户可以浏览Web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以及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从而使GIS进入千家万户。WebGIS是当今GIS的制高点,已成为各大厂商激烈竞争的焦点。几个重要的GIS厂商争相各自的WebGIS产品,如MapInfo公司的MapInfo ProServer 、Intergraph公司的GeoMedia Web Map、ESRI的Internet Map Server(IMS) for ArcView & MapObjects,著名的CAD厂商Autodesk公司也推出了MapGuide。这些产品大多于1996-1997年。最近Bently公司和MapInfo公司又相继推出了ModelServer/Discovery和MapX Site。
本系统是基于Google Maps的地图资源服务器,Google推出的Google Maps是一种基于浏览器的免费在线地图工具,Google Maps API是Google公司面向Web开发者推出的免费编程开放接口,是Google自己推出编程API,可以让全世界对Google Maps有兴趣的程序设计人员自行开发基于GoogIe Maps的服务,建立自己的地图应用程序,网站开发者们只需使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就可以将Google地图服务嵌入到自己的网页中,并且将自己的数据与地图融合呈现,可以创建自己的标记(marker)、信息窗口(info window)、折线(polyline)、多边形(polygon)等,同时使用Google Maps的各种功能,如地址定位、周边搜索、驾车查询等。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传统的Web应用允许用户端填写表单(form),当提交表单时就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接收并处理传来的表单,然后送回一个新的网页。这个做法浪费了许多带宽,因为在前后两个页面中的大部分HTML代码往往是相同的。由于每次应用的交互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应用的响应时间就依赖于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这导致了用户界面的响应比本地应用慢得多。与此不同,AJAX应用可以仅向服务器发送并取回必需的数据,它使用SOAP或其它一些基于XML的页面服务接口,并在客户端采用JavaScript处理来自服务器的响应。因为在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大量减少(大约只有原来的5%),结果就能看到响应更快的应用。同时很多的处理工作可以在发出请求的客户端机器上完成,所以Web服务器的处理时间也减少了。
2.4.2 系统结构
本研究要构建的应急物流车辆监控系统,就是使用Google Maps API来创建和配置WEBGIS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框架。客户端采用上述的AJAX技术,实现客户端的异步数据读取。基于C/S架构的WEBGIS是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运行平台,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层将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更新维护,而将数据库的管理、维护放在数据库服务器层上,这样整个系统就形成了一个由浏览器客户层、中间应用服务器层和数据库服务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上将系统分为业务逻辑层、视图表现层和数据库层的MVC构架。业务逻辑层主要是封装系统的逻辑模块,数据库层主要是用于封装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视图表现层则将提交用户的请求和显示数据结果给用户。整个系统将分别部署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Google Maps服务器三台服务器上。Google Maps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负责显示相应的数据结果并处理用户的请求,其中包括信息检索、地图操作、发送指令等;而数据库服务器则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所有的应急物流车辆的地图数据和信息数据都放在服务器端,客户浏览器只要提出请求,所有的响应都将在服务器端完成。用户仅仅需要利用Internet通过浏览器便可以轻松的访问该系统。
3 结论(Conclusions)
基于Google Maps的应急物流监控系统充分利用了MVC框架结构的开放性、标准性、支持多层应用的特性,利用Google Maps API分布式的、支持跨平台应用、具备强大的空间服务能力的优点,实现了对应急物流车辆路径有效调度与物资的合理管理,达到了用户和管理员之间应急物流车辆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共享。
[摘 要] 港口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保障其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收集整理大量相关文献,从主要功能、关键技术及新技术应用等三个主要方面综述我国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梳理港口安全防范和应急指挥的核心内容;总结开发环境、编程语言、体系架构等关键技术;应用GIS、物联网、云计算等拓展系统功能。形成研究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系统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为港口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港口;生产安全;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1 引 言
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港口建设、港口经济与港口物流有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物流通道可能且极易被自然或人为的各种因素影响,使港口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受到阻碍,进而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国民的经济发展。因此,港口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和防止这类危害港口安全的事件发生。
使用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港口安全问题不但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在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首先建立一个安全信息管理数据库,以掌握企业当前的安全生产信息,对有关信息进行方便快速的查询。系统中可实现资源共享,使办公人员、职能部门之间有效协同,为安全管理负责人和企业领导提供及时、动态、完整的安全信息,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一个强大、有效的平台。
港口应急物流系统是指当突发性事件对港口及港区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时,以提供所需的各类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灾害损失最小化和时间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特殊的物流活动。这种突发事件可能包括海啸、台风、飓风、水灾、游轮爆炸、污染物泄露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港口需对物资、设施设备、人员等进行紧急救援。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给港口造成的经济损失,港口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系统,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与架构,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时港口的快速反应能力。
文本将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与港口安全有关的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港口应急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的新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2 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将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凝练为安全防范、应急指挥两个主要方面。
2.1 安全防范功能
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港口正常的经济活动,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源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是港口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对相关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归纳,总结为以下方面。
2.1.1 港口货物审核功能
随着港口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港口在扩建码头以增大港口货物的存储量,伴随而来的就是港口货物安全问题,“天津8.12事件”曾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将港口货物审核作为主要功能。
文献[1]在货物审核方面分为货物入港管理和货物出港管理两个模块。以货物入港管理为例,在货物到达港口前,入港货物清单就会发送到港口并录入该系统。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和安全性审查,并为货物制作电子标签,将需要的信息写在对应标签内。当货物到达港口,将实际货物清单与预入港货物清单对比,如一致则粘贴电子标签,手持机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实现货物标记与跟踪管理。该系统在实现过程中结合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无线射频识别)通信技术。
对于安全性未知的货物要做好危险货物申报工作。文献[2]的危险货物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对危险货物申报信息进行审核。该系统最大的特色是应用了智能决策系统来辅助决策,对需要审核的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等过程载入数据仓库,并提供可视化的业务界面,使决策分析结果得以清晰地展示。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判定功能,并结合危险货物信息、国际危规信息、船舶信息、码头作业货种与限量等,实现危险货物的审核和风险决策分析。
2.1.2 港口区域环境监控
港口区域环境监控指监视和保护水域范围内的海关、边防、环境安全,同时提供气象、交通安全等信息查询服务。
文献[3]针对不同地区港口承担不同业务具有的不同特点,设计了港口区域安全控制系统。具体功能包括:检查港口周边环境、保证港口水域及船舶安全、限制区域安全。该系统主要以电子监控的形式控制周边环境安全。
文献[4]的港口隐患排查系统中设立了员工隐患检查功能。以多种形式提醒检查人员按期进行隐患排查,自动匹配需排查的各方面内容,如若发现隐患,可利用终端现场拍照确保真实性。
文献[5]重点关注港口区域环境的安全性,该系统的一大特色是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将港口空间信息根据不同作用和不同特征进行划分。通过对港口进行属性-空间和空间-属性组合的查询,实现实时监测从而及时掌握港区内交通情况、消防设施、船舶停放等安全信息。
文献[6]利用了雷达和其他先进网络通信技术,实时监控港口及附近水域环境,保护边防及海关安全。有效地组织船舶交通流,减少时间延误及交通拥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难以控制的自然环境因素要考虑在内。文献[7]从气象方面设计了港口天气预警系统,该系y的特点是通过运行超级计算机,并结合气象自动站、GIS、气象雷达等来获取各类气象信息,再通过形象的色斑图将结果表现出来,对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预判。并为大风、高温、骤雨等设定指标阈值,若监测达到阈值,系统自动报警。当该系统进入预警状态,自动链接到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做好恶劣天气来临的事前处理。同时,为实现资源共享,该系统还可将气象数据同步到港口控制区域。
2.1.3 港口设备监控功能
为了杜绝因为设备年限等问题造成机械事故的隐患,需要对港口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文献[5]把对设备的管理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静态模型中包含计划维修、故障统计、备件、设备履历模块,且模块间可共享信息。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这些信息实现配置人员、计划安排、备件预报、故障分析和成本控制。动态模型充分利用比较先进的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有故障诊断、实时状态显示、稻萃臣啤⑿藕鸥踪等功能。可有效及时地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反馈给生产调度人员和维修管理人员,以保证尽快抢修和调度。
文献[8]将港口的重点设备确定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风险评价原理,进行港口重点设备的风险等级划分。根据港口重点设备的历史风险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风险态度预测,并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港口重点设备的风险态势。
2.1.4 港口职工安全教育功能
为了增强安全防范,首先要培养企业中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
文献[5]设立了安全教育模块,为职工提供安全培训,包括视频教学、自动生成试卷、线上考试和判卷等功能。文献[9]则提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且持有安全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上岗证中记录员工培训、奖惩、违章等基本信息,安监人员利用手持读卡器现场对员工信息进行查看。文献[10]系统中设立了港口保安管理子系统,以进行保安训练演习等活动。
2.2 应急指挥功能
港口经济活动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原因的影响,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给港口运营和经济带来的损失,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系统。可以把应急物流系统功能总结归纳为如下方面。
2.2.1 应急物流指挥系统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相当于应急物流系统的大脑,是整个流程的核心部分,负责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所有的指挥调度命令都是从指挥中心发出去的,其主要工作是决策,负责对港口应急物流预案和计划进行选择。
文献[11-13]均指出应急指挥系统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应急指挥系统融合有线无线通讯、信息技术网络、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数据库、GIS、计算机辅助调度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在平时状态时,可进行监控评估、管理物资仓储等。一旦接到警报,可通过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GIS等组成的应急网络和多个联动单位迅速掌握该地点周边范围内的应急资源、及时制定应急方案并正确地指挥救援。指挥中心与其他各部门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实时掌握应急物资情况,保证信息共享和高效救援。文献[14]将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分为四大子模块:信息沟通、调度管理、预案管理、行动指挥管理。另外,文献[11]还指出应急指挥车作为指挥系统中心功能的外延扩展的必要性。文献[13]提出应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担任指挥中心的领导层,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2.2.2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港口应急物流信息系统采用多种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和,全方位监视港口应急物流运作中的各个环节和节点,以保证信息在系统内部传递的安全畅通,从而提高系统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主要任务包括开发应急系统和建设应急预案库。
文献[4]设立了事故风险库和港口企业排查治理库;文献[5]有专门的安全档案以记录职工的违规操作记录和特种人员的特征记录;文献[8]建立了专门的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库;文献[15]设立了保安知识库。文献[16]在港口公共安全网络综合信息系统中实现了信息的安全传输,并采用工作流来高效地协同工作,规范信息系统管理,为公安系统对接提供了丰富的对外接口。文献[17]有效管理港口企业众多应急预案,设计了电子地图、预案详细文档、预案基本信息等管理模块,便于应急预案的检索和修改更新,可及时调用指定应急预案,实现相关应急部门之间的预案信息共享。文献[18]利用GIS技术将电子地图中的对象和应急预案产生联系,实现根据提供的文字查找地图定位功能,以形成专项预案。
2.2.3 应急资源保障系统
港口应急物资可以看作是人、财、物等诸多资源的集合。应急物资主要特点是量大且要求及时。因此,应急资源的迅速调度至关重要。应急资源保障系统主要负责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整合港口内外各方面的资源。
考虑到应急资源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性,文献[8]建立了应急设备数据库、应急人员数据库等,并开发了应急信息原型系统,旨在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文献[12]指出应急物资筹备可通过平时储备、强制征用、紧急采购、社会募捐、突击研制和生产等多种方式。应急资源保障系统主要用于做好储备资源管理工作,如仓库的布局、物资的种类及数量。文献[13]指出将应急物资分为食品、医药等,实时掌握物资的储备情况。一旦收到指挥中心的灾情信息,迅速筹备物资或及时安排采购部门采购,以保证在灾情扩大前,已有充分的物资准备,最短时间内送达。文献[14]将应急资源保障系统分为四大模块:物资资源、人员管理、应急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管理。为了保证应急物资的仓储、运输、配送信息采集同步,该系统还设计了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对应急物流活动进行全程监控。保障了港口应急物流能够快速有效地反应。
3 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3.1 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
相关系统主要使用到主流的编程语言,包括:Java,,C++,C#等。
文献[15]在Eclipse环境下使用了Java语言和SSH框架相结合来完成系统的编码工作;文献[18-19]中的系统使用;文献[14]在中使用C++进行编程;文献[1,17]使用C#。
3.2 数据库系统
使用的数据库主要有SQL Server,Oracle等数据库系统。
文献[9,14,19]的系统使用SQL 2000数据库系统。文献[1,8,10]使用SQL Server 2008和ASP技术。文献[2,14]使用Oracle9i数据库系统,并增添了数据仓库。文献[2]还利用SQL Server 2000的Analysis Manager工具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展现。
3.3 软件开发架构
大部分系统使用SSH架构(Struts进行流程控制,Spring管理依赖注入,Hibernate封装数据库操作)并结合了JSP、DAO组件等技术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软件开发模式。文献[2,20]使用基于Internet的技术平台J2EE和MVC架构的Model2模式,使JSP功能得以简化。使用Servlet充当控制器负责所有业务逻辑,并通过Java Bean来操作数据库以及决定其显示页面。文献[10,16]使用J2EE和基于Spring的MVC模式,具有强大功能和高扩展性。
3.4 系统体系结构
大多数系统使用了B/S结构。该体系仅要求客户端安装Web浏览器,无需安装客户端程序。系统升级时只需升级服务器,无需对多个客户端程序进行同时升级,可节约系统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安全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更关键的是,B/S体系结构适用于广域网,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并且交互性更强,通过设置权限可实现多用户访问控制。
三层架构是公认的合理且符合面向对象思想的软件结构。在逻辑上,该模式将应用功能分为: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逻辑层。文献[1,2,8,10,14,20]等均使用三层B/S模式。
浏览器端:主要作用于客户端,用来指令下达和浏览。
Web应用服务器端:用来接收客户端申请并进行处理,将结果返回客户端。
数据库服务器:以分布式集中管理数据,操作数据信息。
但同时也有少数系统采用C/S结构,如文献[17,21]的应急指挥系统。将系统安装在局域网中。服务器端存放于系统数据库,并通过局域网和客户端相连接;客户端用于实现系统的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设计开发过程更具有通用性。
4 采用新技术
由于港口业务发展迅速多变,其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结合GIS,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港口安全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空间中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具有空间定位等功能的空间信息系统。
文献[5,7,17,18,19,21]系统中均利用GIS技术,构建以港口为中心,包含港口周边区域及范围内的陆域、海域地理环境的可视化平台。该数字显示平台上可以用形象直观的文字、数据、图形等方式展现港口相关信息,包括:港口的地理形势、整体概况、环境组成、自然条件等。为港口规划与建设、舰船航行等提供辅助决策。不但提高了信息化水平,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22]在港口选址规划决策时,需要掌握大量的真实准确的基于地理定位的信息,随时对数据进行快速查询和综合分析。因此,结合GIS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相关问题。
文献[23]建立了港口动态管理系统,以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将GIS作为核心,针对天津港的泥沙回淤问题,建立了一个可扩充、全方位的综合信息平台。将动态维护信息与船闸、航道、仓库、桥梁、泊位与码头结构等工程相关信息集成,从而实现对综合信息的可视化与集成化管理,为港口管理与维护提供支持。
4.2 物联网(IOT)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能在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间实现信息交换与通信。目前,物联网体系架构被公认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主要负责感知与采集信息,包括RFID射频技术、传感器、二维码等。网络层一般用于传递和处理信息。在应用层中,物联网与专业技术深度融合,结合行业需求实现行业智能化。
文献[1,20,24]采用RFID射频技术为货物制作电子标签,将需要的信息写在对应标签内,通过手持机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通过物联网技g,每件货物都是可标识的,且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可以被系统监控到。不但解决了以往被动地收集货物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完整和滞后性问题,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港际系统互联。该技术通过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读取数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可应用在恶劣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文献[25]针对港口生产实时统计系统中统计结存信息与实际库存不符、统计错误纠正不及时等问题,采用了典型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对统计结果更加快速和精确的实时获取。另外,基于物联网的港口生产实时统计系统还能将实时获取的数据提供给港口其他业务系统,不但提高了数据利用率,实现了信息联动、资源共享,而且提高了整个港口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4.3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整合大量软硬件资源并灵活分配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存储、计算等服务。具有规模大、虚拟化、可扩展、安全、按需服务等特点。
文献[26-27]的港口信息系统在结合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都提到了运用 SOA 思想和虚拟化技术,重组并优化了业务逻辑,使部门间协作更高效,增加港口对业务变化的灵敏度,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文献[26]中还提出了改进 NSGAII的物流算法,对基于云计算的系统进行验证,表明结果达到预期。
文献[28]分析研究云计算的特征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港口信息平台架构,选取Windows Azure Platform作为云计算平台。在实现模块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将其部署至云端,实现云计算与平台开发技术的有效结合。
文献[29]通过分析云计算和目前港口业务管理模式的特点,给出了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提出在专用云、公用云及混合云中部署港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web集群服务器中以基于云计算的部署形式部署应用程序。
5 结 语
在港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港口安全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使影响港口安全的诸因素受到更有效的控制,将给港口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带来质的提高。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目前一些系统功能并不完整,应用积压比较严重和现存系统独立存在,使得无法开展协同管理与集成。在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标准制定和基于新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另外,需要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相信随着对港口安全与应急管理问题的日益重视和新技术的逐渐成熟,必将对港口企业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撑。
摘 要: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管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食品应急物流体系构建也不健全。文章在分析了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现代物流的作业流程和食品的特点出发,从食品应急物流筹措系统、食品应急物流储备系统、食品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和食品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四大模块,构建了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体系,全面保障了海南省在遇到突发事件下,可以快速实现高效的食品应急物流活动。
关键词:食品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筹措系统;应急物流储备系统;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应急物流保障系统
1 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发展现状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海南“十三五”(2016~2020)期间,要积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虽然海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加上一些公共卫生事件及不稳定因素等影响,必然给海南省的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如在2014年7月和9月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造成海南省大部分市县交通阻断、断水断电,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300亿元。
2 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发展的问题
若能构建海南食品应急物流体系,不仅可以增强食品应急物流管理方面的能力,为群众提供及时的食品物流保障,也可以起到稳定海南省社会关系和促进海南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但是海南省目前的食品应急物流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全面提高海南省应对突发事件等的食品应急物流能力、物流保障能力等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食品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海南省近年来通过了很多有关突发事件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海南省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等,但是其针对食品应急物流的纲领性文件却少见。而且应急物流涉及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商务、邮政等多部门,但部门职责不清,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存在多头管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2.2 食品应急物流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海南省仓储配送设施不足,物流园区较为分散,运行效率不高。全省无专门的食品应急配送中心。众所周知,应急配送中心对于快速处理配送业务而言,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如果有食品应急配送中心的设置,其可利用应急配送中心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与各地的仓库相互配合,将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进行有效的衔接,运用更灵活、更快速、更便捷的配送路线,优化其整个应急配送工作。
2.3 食品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通过走访海南省物流协会和海南各个高校、政府部门及培训机构,经调查,海南物流业人才缺口达5万多人,而且每年还有递增的趋势。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制约了海南省物流的发展,虽然目前海南的6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针对突发状况下的应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极度缺乏精通现代物流运作与食品应急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4 食品应急物流信息技术缺乏与落后
在突发事件爆发时,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对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重大自然灾害时,会使信息的正常沟通渠道受阻。特别是两年前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更是让海南成为一座孤岛,岛内岛外都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灾情,使得政府和企I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食品救援活动,其GPS、GIS、RFID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食品应急物流领域应用较低。
2.5 食品应急物流缺少规范的操作标准
由于一些食品在温度上的特殊要求,就造成了食品在储存、运输等物流过程中要小心翼翼。但目前此类的相关技术规定的缺失是食品应急物流的又一不足。虽然国家近几年出台了几项对行业有影响的指导性文件和政策,如近几年相继颁布了《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等,但是仍然不够详细。食品应急物流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标准不一、高成本的问题。
除了要做好温度控制工作之外,其湿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同样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放置测量湿度的仪表,便于对食品的湿度进行监控。
(4)冷藏库的通风
为了做好库内空气的流通,一般尽量在凌晨通风换气,避免温度差异较大,使食品的保鲜期缩短。
3.2.2 建立应急食品储备网络
在粮食应急方面,要加快丘海成品粮食等省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集中在澄迈金马物流中心等布局一批粮食仓储设施,确保海南省粮食储备安全和保障供应。而按照国家标准冷链体系要求,在冷链食品应急方面,要加快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三亚南果农副物流园、海南水产品交易中心等建设,提升改造现有冷库,整合冷库资源,统一规划标准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形成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到用户终端的冷链运输体系,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建立强大的应急食品储备网络。
3.3 海南食品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食品应急物流配送系统是海南食品应急物流体系构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提供高效快捷的食品应急物流配送是食品应急物流的关键。然而考虑到海南建立食品应急配送中心其投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建议可在自身仓库的资源下优化升级为配送中心。如果对食品没有进行多样化的加工、分拣和包装等环节,只是单纯的对食品做了储存和运输的处理,其食品应急物流功能上的单一将直接导致食品应急物流管理作业效率的低下。而为了优化仓库的服务功能,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解决。
3.3.1 增加配送加工的功能
通过引进保鲜制冷技术和加工设备,对食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如对食品进行分区分类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蔬菜加工区、水果加工区、肉类加工区、水产加工区等。
3.3.2 优化食品储备空间
为了有效利用仓库空间,要注意其合理的存放。例如一些常用的、重要的食品存放位置就应该靠近门口,便于装卸搬运工作,并且要注意的是,具有同样物理化学性质的食品应该放置在相邻近的位置,这样不仅方便查找,也不会出现串味等食品质量问题。
3.3.3 合理利用其他企业资源
虽然目前海南当地政府有自己的物流网络,但在紧急情况下,可考虑与其他信誉高、价格合理的食品物流公司联系共同进行配送事宜。共同配送的方式,不仅能有效的整合政府、军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设施设备等资源,也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的能力,降低配送成本,从而实现食品应急物流的快速配送。
3.4 海南食品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如图2所示)
3.4.1 组织保障
(1)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在应对、处置紧急状态方面的立法建设工作做了很多,也制定了多部涉及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任何针对食品应急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指导性意见,所以在应急物流的处理过程中,特别是特大灾难等,关于经费补偿金额、实施过程等,常常让海南政府和企业没有方向。所以海南政府应该设立有关食品应急物流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冷链运输标准研究,制定地方性标准,加强食品应急物流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2)化应急响应与预案管理
为了保证食品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应成立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成员由海南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食品应急物流领域专家、相关企业领导和骨干人员组成。当异常情况出现时,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必须制定出应对异常情况的先行手段,只要应急响应一旦启动,就要对特殊需求展开预测并制定快速的应急预案。如快速跟食品供应商达成共识,签订合同,明确由其提供的详细资料;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为了保证应急食品供应速度的高效,其供应来源应该从事先建立的食品应急资源库中选择。而在食品应急配送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
当然不管是哪一个级别的应急响应,为了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可将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细化为对异常情况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反馈这3个方面。
①事前预警。要随时监控城市交通、天气等变化,收集应急信息,建立监测预警平台,一旦收到警报立即汇报。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接到警报报告之后,应安排员工值班,布置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应急通知,正确引导民众,避免引起内部恐慌。要与食品应急供应商进一步加大对彼此的交流,强调应急食品供应时,要规范其质量安全操作流程。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新的危机产生。要准备好充足的应急食品和运输车辆,以保证各项防范措施到位。
②事中应对。要求应急运输车辆集中在指定地点,以便随时调度。对突发事件中各项信息做好收集、汇总及整理分析的任务,健全信息与沟通渠道,建立好有效沟通的必要管理机制。通知做好库区防盗、防火等各项安全防卫工作,加强库区巡查,尤其是对建筑物、供电设施、排水系统与树木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若出现突发事件或安全隐患,要尽快上报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
③事后反馈。不仅要对库区进行全面检查,还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安排,如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要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及时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向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汇报。当异常情况产生时,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所有成员要做到全天候待命,不允许私自离开,坚守自己的岗位。在没有突发事件下,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成员可回归到原来部门中,处理正常的业务工作。
总而言之,机构的职能按照两个时间段来划分,一个是平时,一个是应急时。在平时,主要是做好食品应急物流的需求预测、供应商的调查和选择、网络维护、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工作。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要依照制定的规定和安排,快速调动所有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统一发号施令,各部门全力以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4.2 运作保障
(1)加快食品物流园区工程建设
为了加快海南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海南省要完善热带特色农产品与食品物流区的发展,尤其是要培育在突发事件下具有食品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建立多层次的食品应急物流储备、配送系统,加强食品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提高食品应急物流反应能力,加快食品物流园区的工程建设工作。如加快澄迈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岛最大的物流园区;建设海南湾岭热带农产品物流园,积极服务海南中部市县、面向岛内外市场的商品仓储、流通配送等。
(2)提高食品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
目前,虽然有海南应急网,但是并没有食品应急的分支。且海南政府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规范的数据共享。所以若能搭建这样一个政府与企业共享的食品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和跟踪平台,不仅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设施设备、人员、技术等,就可以对应急食品的采购、运输与配送等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达到共同缩短作业流程、信息传递更加准确的低成本合作目标。
在食品应急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强化并推广信息技术在食品应急物流管理上的应用,如推广RFID技术。RFID可以对冷藏冷冻库内或运输车辆中的食品进行追踪监控,一旦出现食品问题等情况,可立即报警,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而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和跟踪,不仅能及时了解到运输车辆的位置和状况,而且也能设计出合理的应急路线。这些信息技术对食品应急物流的运输环节有非常突出的帮助。
3.4.3 人员保障
(1)培养专业的食品应急物流人才
为了培养出专业的食品应急物流人才,海南教育主管部门要和海南物流协会加强对物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和指导,大力支持大专院校开展具有海南食品物流发展特色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加强应急物流从业人员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实行物流企业经理人制度,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2)建立食品应急物流培训机制
食品应急物流培训机制应该靠平时去建立,而不是有异常情况产生时,才去临时抱佛脚。所以,为了做好培训工作,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在平时要重视对食品应急物流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使其更加适应突发性工作需要,这样在爆发临时性需求时,才能不慌张的谨慎处理。
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要编制相应的教材,其内容应包括应急小常识、应急技术运用和应急流程操作等,且每年都要安排至少一次特殊培训,根据培训时的具体考勤记录和考试最终成绩实行应急人员非静态管理,以此增强内部成员的专业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有周期性的举行应急演习和演练。如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可模拟突发事件的场景,通过对应急反应行动的实际操作,模拟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策略,从而可以让内部成员识别出各种特殊情况应采取的正确办法,校正各种应急预案有效性。特别是对海南食品的发展情况、海南道路交通情况、海南天气情况等各项信息的学习,同时注重对应急物流时经验的吸取,让内部成员都能妥善处理。
3.4.4 物资保障
(1)建立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加大对食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与完善仓储配送设施,积极推进和开展各类食品保鲜技术与专用装备的推广与普及,提高食品预冷处理、保鲜加工与包装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建设海口、三亚、儋州、琼海、东方、澄迈、琼中等市县为重点的冷链物流中心,构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化的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按照军民合用、平战结合,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应急一体化的原则,加强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和文昌木兰湾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捷、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提高物流应急保障能力。
(2)建立食品应急储备与调用机制
在食品应急储备管理方面,要区分应急食品种类,根据食品的具体价值、保质期限、存μ跫对储备食品进行合理分类管理。要对食品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如收集海南各地的食品供应商的企业信息,包括供应商规模、物流现状、价格水准等;由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根据食品应急数据库中的信息及时对应急物资进行统一的安排,尽量做到每一月、每一年的特殊需求,都能够准确地预测、安排和配置。通过建立应急食品储备和调用机制,可以实时了解紧急调用车辆的情况,保持资源分布的透明和资源的实时共享,实现应急物流的快速响应。
3.4.5 资金保障
(1)设立食品应急物流专项资金
突发事件由于事发突然,所以为了食品应急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能顺利进行,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不仅要积极鼓励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的援助,确保食品应急资金的保障,还要设立食品应急物流专项资金。如为了应急人员的安全考虑,可考虑给内部成员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因公受伤的实际情况给与不同金额的补偿,这样就能增强内部成员应对的积极性。又或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内部成员均可获得适当补助。但是奖惩要分明,如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内部成员在能力范围内,未及时做好预测及预防工作;出现反应迟缓,后知后觉,对现状认识不足,或瞒报、迟报,对事件采取的措施明显失误等行为,将视其对造成的影响程度和损失情况,按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2)控制食品应急物流成本的增加
虽然在突发状况时,需要投入较大的食品应急物流成本,但是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必须做好食品应急物流成本的控制工作。如为了很好地控制食品应急物流成本增加,在应急食品采购与配送方面,若实际情况允许的话,要尽量做到应急食品的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采购优势和防止车辆空载;在信息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持,分析出食品应急物流成本构成;在运输配送方面,要借助GPS、GIS、RFID等信息技术运用,提高突发状况下的应急物流运作实力。
4 结 论
根据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结合海南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下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体系须加快食品应急物流筹措系统、食品应急物流储备系统、食品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和食品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四大模块的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对突发事件下的食品应急物流管理能力,促进海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物流论文: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摘 要]为了改善并最终解决煤矿企...
企业物流外包论文: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 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在快...
物流管理论文:分析高职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对策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1.国外现状。国外职业教育对校企合作的...
绿色物流论文:石油企业绿色物流问题研究 作者:潘长城 邹光国 李林生 摘要:石油企业的绿色化物流问题,...
物流配送管理论文:我国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对物流配送行业...
仓储物流论文:实训课程下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一、实践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一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