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9 09:18: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质量管理方面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抓好工程质量首先须了解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各种因素,有针对的采取措施和方法,才能够行之有效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前言:
工程管理是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实质性的环节,如何做好工程管理一直是一个困扰房地产开发商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个主要问题,将使工程管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工程管理可具体分为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实现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方法技术的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在建设施工中对以上因素的严格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
1 人的因素及控制
人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施工过程的主体。人的问题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甚至有许多属于技术、管理、环境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最终常常归结到人的身上。据统计资料证明:88%的质量事故是人的失误造成的。如何做好人的因素的控制,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调企业领导层、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领导层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高,质量控制的决策能力就强,企业和工程项目的施工就会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控制、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作。当然,质量以及相应的控制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合格乃至优良也就顺理成章;其次,企业应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培训,强化质量教育培训,以增加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最好的组合,使施工人员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
此外,要落实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市场准入制度、执业资格注册制度、持证上岗制度以及质量责任制度等,坚持对分包商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防止因人的资质或资格失控而导致质量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失控。
2 管理的因素及控制
管理的进行伴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运行周期,也是对建设工程能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因素,主要是决策因素和组织因素。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角度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系统是否健全、实施任务的组织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无疑将对质量目标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①要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②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方针指引下,贯彻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③制定包括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协调制度、报告审批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和质量信息制度等质量控制制度;④建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形成PDCA循环(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组成的工作循环),不断增强质量能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 材料的因素及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也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正确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材料、构配件及工程用品的质量规格、性能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标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只有材料质量达到施工要求,工程质量才能够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并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控制的要点:①应在质量计划确定的合格材料供应方名录中按计划招标采购材料、半成品、构件;②材料进场必须检验,以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主要为: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③材料的搬运和储存应按规定进行,并建立台帐;④对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严格把关,正确合理地使用材料,杜绝片面极端地追求经济效益,坚决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中。
4 机械的因素及控制
施工的机械设备会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为机械设备是所有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在项目施工阶段,在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的基础上,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中选用的模板、脚手架等施工设备,除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一般需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及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无证或资格不符合者严禁上岗;同时,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和管理,保证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
5 技术的因素及控制
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方法,它的先进合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它的合理可靠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安全。因此在制订和采用施工技术时应从切合工程实际、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①深入正确的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②制定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地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③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④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分析气象、地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
6 环境的因素及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行要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所以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立项和实施,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与管理所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施工现场自然环境因素,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制度等;施工作业环境因素,如施工照明、作业场所、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关键是充分调查研究,并根据经验进行预测,针对各个不利因素以及可能出现情况,提前采取对策和措施,充分作各种准备。①根据工程承发包的合同结构,理顺管理关系,建立统一的现场施工组织系统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运行机制,确保质量保证体系处于良好的状态,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和氛围。②对地质、水文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工程岩土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会同设计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如基坑降水、排水、加固围护等技术控制方案;对天气等气象方面的影响因素,应在施工方案中制定专项预案,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的准备,以紧急应对。③认真实施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落实保证措施,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和施工纪律,保证施工现场的给排水条件、各种能源介质供应、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场地空间条件等环境条件良好,使施工顺利进行及施工质量得到保证。④要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行文明施工,不断地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7结束语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因素的简要分析,并做好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摘要: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房屋建筑工程的数量增加迅猛,对于工程建筑的要求也更加规范。构造建筑实体环节过程是施工,对建筑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建立改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更加需要对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高度重视。本文着重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一、引言
随着不具备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中标后,进入施工生产领域,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通过无底限的低价中标、然后以偷工减料、层层转包等方式获利,这些措施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严重损害工程质量。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工程质量作为企业生存的根基,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从而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技术设备,优秀的员工队伍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具有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复杂、多样施工、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质量要求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程实施难度比一般工业产品的实施难度更大,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影响质量的因素过多
建筑工程的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都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易产生质量变异及质量波动大,工程项目的施工没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没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也没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再加上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工程质量很容易发生变异。
(二)、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及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工程项目的质量存在着隐蔽性;工程项目的终检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而且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重新更换零件或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项目的施工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因此,项目在施工中,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统一。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
三、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的措施
(一)、创建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相应制度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形式,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对当前的施工作业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建筑工程单位要想实现工程质量的提升,则必须要结合现代化建筑指标体系,积极更新建筑施工规章制度。具体操作可参照《质量手册》这纲领性文件来成立质量监督体系,同时做好各个方面的工程管理。项目经理要熟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从日常施工操作环节掌握好工程质量。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大力倡导“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等不同政策,只有把不同的规定内容执行到实处,才能借助于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对施工材料控制,主要是严格施工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控制,就是正确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方法控制,是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环境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的了解和掌握。
(二)、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到位
为了从根源上防范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则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工程单位应该重视检查队伍建设,安排专业人员坚持“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实施“讲、帮、防、卡”的科学检查策略,检查人员和施工人员一样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为下道施工工序负责。质检人员、用户、施工人员之间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彼此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而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目标完全相同,都应该对用户提供高质量,以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如果工程单位在管理时,在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方面遇到冲突后通常都需要将质量管理当成重点。所谓的施工矛盾主要是针对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大这一情况,优势工程管理者会忽略质量检查这一环节。因此,必须要树立质量检查人员的权威性以提高检查水平。
(三)、资料齐全、交流经验
施工前期做好工程准备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房屋施工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遇到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时,建筑方需组织各项目部进行内部参观,且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广泛交流,安排各个项目部相关人员到场借鉴先进的施工经验等。进过彼此交流沟通后,本单位人员需及时总结其它单位的施工优势,反思自己施工操作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改正。多方收集创优工程的相关资料,将工程范本出现的问题尽快反应,以尽快得到解决。
(四)、抓住难点、质量评判
工程单位要想全面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则必须要抓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执行QC小组攻关活动,这对在改善施工项目实体质量时作用显着。项目经理部需结合具体状况是制定“QC小组管理制度”,以项目质量控制为根本考虑质量管理方式,并以班组为基础而广泛实施操作规范。遇到某些质量通病则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的攻关型活动,将不断改善工程质量为目标进行措施商讨。从取得成效看,这能显着提升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大力实施项目质量承包以及质量否决权制度,用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将质量指标作为否决指标。此活动关系到项目经理部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对于提高他们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性很有帮助。
(五)、保证材料质量,设施有效运行
按照国家对建筑行业制定的指标文件,为实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层次的提升,工程队单位应该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对于工程使用到的材料全面监督检查,杜绝使用规格、型号、质量不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在房屋工程中实施综合管理,主要是针对整个房屋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一是采购员,应不但改善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建筑单位要选择诚实守信,事业心强的采购员,这样能播种建筑材料质量,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二是掌握信息,对社会上整个材料行业开展调查,及时收集记录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还能显着降低材料成本投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需联合制定监督方案,把握好施工各环节的控制。施工项目选择的主材必须经过专业审核,材料要配备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需经过多方检测、鉴定。
四、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建筑的质量就是从业者的第一要务。虽然工程的施工很复杂,但是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贯穿着整个施工过程。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 严格操作的态度控制好每个环节,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摘要:在粮食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建立、运行并动态完善粮油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十分必要,也是发展趋势。本文简要叙述了粮油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中的文件编制、内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体系文件 内审 人员培训
近几年,粮油质量检测工作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粮食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中储粮总公司高度重视,对质量检测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目标。中储粮巴彦淖尔质检中心,成立于2000年,现有人员7名,全部为大专学历以上,其中高级经济师1名,检验工程师2名,高级检验员2名,中级检验员2名。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技术负责、质量负责人各1名,检测人员3名并各兼内审员、质量监督员、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职务。实验室的仪器均是按照中储粮总公司下发的《分公司质检中心仪器配置目录》配置,现共有检测仪器70余台(套),能满足原粮、成品粮的质量指标、品质指标、部分卫生指标的检测。为保证质检中心检测流程的规范性及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2003年我中心建立了适应本实验室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2004年首次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本文简要叙述了本中心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内部审核,人员培训管理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1、有效完成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
目前,国际通行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就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1999)。据此基本框架建立的质量体系,是文件化、具体化、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体系。故要把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融入到实验室的实际工作系统中,编制适用于自己质量体系文件,以指导本实验室的工作,确保一切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编制好各级质量体系文件是建立、运行质量体系的关键。
1.1编写培训
质量体系的建立涉及到实验室的所有质量活动,所以必须要对评审准则进行全员培训。我们首先确定了2名内审员,派其参加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系统学习,取得了内审员资格证书,之后由内审员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对评审准则进行了认真学习,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学习,将认可准则中的要求有效地体现到实际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中。
1.2 编写方式
我们采用了自上而下依次展开的编写方式,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的顺序编写,并逐年不断修订和完善。
1.3 全员参与,分工编写,共同执行
本中心将手册编写任务分解,集思广益,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之融入到质量体系中。副主任主持管理体系文件中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等的编写、修订工作。质量手册主要由副主任人编写,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主要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编写,并根据其中的各种要素,同检测人员根据各岗位具体情况,协助完成。如管理要素中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由质量监督员编写;内部审核由内审员编写。技术要求中的设备和标准物质由设备管理员编写;抽样和样品处置由样品管理员编写。程序文件中内部审核程序由内审员编写,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程序由设备管理员编写等。
1.4 谁编写谁执行,减少工作中的推诿现象
自己编写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或质量记录,执行起来更加适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及时改正。这就有利于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效果比较显著。
1.5 批准宣贯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编写完后由副主任审核,中心主任批准后,作业指导书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后。体系文件后由质量负责人向实验室全体人员宣贯,组织大家学习,使全体人员能理解并贯彻执行,以达到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目的。
2 有效进行内部审核
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简称内审,它能动态显示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是实验室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是保证质量体系更加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故内审要注意几个方面:
2.1 明确内审目的、范围、职责
目的是验证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规定和要求的适宜性,以及体系运行的可行性及其效果,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及管理评审提供依据。 范围指质量体系覆盖的范围,一般以实验室组织、场所、过程等来表示。内审时要主次分明,抓重点、难点问题出现集中及频繁的部门展开工作,要围绕与质量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和要素进行。
副主任负责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具体组织审核,质量负责人和内审员负责组织实施,编写年度审核报告并在落实纠正措施时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质量监督员负责在内审报告中提出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2.2 审核时间、审核方法
通常情况下中心在每年末安排一次定期审核,审核内容按管理体系中的内审检查表逐项进行。有时也会进行不定期审核,比如管理体系中有人员变动时。审核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问、听、看来实施。
2.3 开好首末会议。
首次会议是实施内审工作的开端,是全体中心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内审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实验室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理解和相互配合支持的程度。所以要利用首次会议统一思想,详细陈述内审目的、范围、澄清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审核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各自任务。
末次会议的召开就意味着内审工作的结束,但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工作,要通过跟踪验证来完成。因此,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把内审员和相关人员集中起来,通报内审情况,统一思想和认识,做好纠正措施的落实和跟踪验证工作。对不符合项做统计、分析、归纳,让大家充分了解质量体系动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积极推动质量体系的完善,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质量,为管理评审打下良好基础。
3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3.1 培训目的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质检中心工作目标,满足人员的发展要求。质检中心的工作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要使培训达到目的,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质检中心目标”的认识,偏重于质量意识教育;二是提高达到这一目标的能力,偏重于技能教育。质检中心人员通过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经验相结合,将会使其具备或提高“相应的能力”,不仅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也为满足人员的发展需求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3.2 培训内容
质检中心是为社会提供检测数据和检验结果的机构,其最终产品是检验报告,其形成过程中各影响要素缺一不可,但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与否,与质检中心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建立对中心人员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搞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增强整体实力的首要因素。
3.2.1 人员素质的培训
中心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学习和教育。学习和掌握与粮食检验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标准、方法、规范和仪器设备原理。
3.2.2 质量意识的培训
人员的质量意识是实验室质量体系得以建立和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才能坚持“质量第一”,持续改进工作,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实现质检中心的工作目标。
3.2.3 质量体系的培训
质量体系文件是实施质量管理的依据,质检中心必须通过学习、宣贯,使所有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与之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并在工作中执行这些程序。
结合实际情况,本中心每年进行一次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尤其是对新分配的毕业生要进行管理体系的培训,要求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进行系统学习和考核。在使用新方法新标准之前对全体人员要进行培训,每次派员工参加完总公司、分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回来,都要求写学结并将自己的培训内容讲解给大家。这样既可提高其他员工的能力,又可创造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 同时也增强了本中心的凝聚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国家对商品的粮油食品质量问题十分重视,只有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做好每个质量环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不断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检测数据,为粮油整个流通体系提供服务和保障。
摘要: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房屋建筑工程的数量增加迅猛,对于工程建筑的要求也更加规范。构造建筑实体环节过程是施工,对建筑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建立改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更加需要对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高度重视。本文着重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一、引言
随着不具备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中标后,进入施工生产领域,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通过无底限的低价中标、然后以偷工减料、层层转包等方式获利,这些措施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严重损害工程质量。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工程质量作为企业生存的根基,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从而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技术设备,优秀的员工队伍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具有建筑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复杂、多样施工、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质量要求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程实施难度比一般工业产品的实施难度更大,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影响质量的因素过多
建筑工程的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都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易产生质量变异及质量波动大,工程项目的施工没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没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也没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再加上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工程质量很容易发生变异。
(二)、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及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工程项目的质量存在着隐蔽性;工程项目的终检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而且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重新更换零件或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项目的施工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因此,项目在施工中,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统一。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
三、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的措施
(一)、创建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相应制度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形式,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对当前的施工作业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建筑工程单位要想实现工程质量的提升,则必须要结合现代化建筑指标体系,积极更新建筑施工规章制度。具体操作可参照《质量手册》这纲领性文件来成立质量监督体系,同时做好各个方面的工程管理。项目经理要熟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从日常施工操作环节掌握好工程质量。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大力倡导“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等不同政策,只有把不同的规定内容执行到实处,才能借助于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对施工材料控制,主要是严格施工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控制,就是正确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方法控制,是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环境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的了解和掌握。
(二)、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到位
为了从根源上防范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则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工程单位应该重视检查队伍建设,安排专业人员坚持“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实施“讲、帮、防、卡”的科学检查策略,检查人员和施工人员一样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为下道施工工序负责。质检人员、用户、施工人员之间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彼此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而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目标完全相同,都应该对用户提供高质量,以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如果工程单位在管理时,在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方面遇到冲突后通常都需要将质量管理当成重点。所谓的施工矛盾主要是针对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大这一情况,优势工程管理者会忽略质量检查这一环节。因此,必须要树立质量检查人员的权威性以提高检查水平。
(三)、资料齐全、交流经验
施工前期做好工程准备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房屋施工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遇到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时,建筑方需组织各项目部进行内部参观,且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广泛交流,安排各个项目部相关人员到场借鉴先进的施工经验等。进过彼此交流沟通后,本单位人员需及时总结其它单位的施工优势,反思自己施工操作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改正。多方收集创优工程的相关资料,将工程范本出现的问题尽快反应,以尽快得到解决。
(四)、抓住难点、质量评判
工程单位要想全面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则必须要抓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执行QC小组攻关活动,这对在改善施工项目实体质量时作用显着。项目经理部需结合具体状况是制定“QC小组管理制度”,以项目质量控制为根本考虑质量管理方式,并以班组为基础而广泛实施操作规范。遇到某些质量通病则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的攻关型活动,将不断改善工程质量为目标进行措施商讨。从取得成效看,这能显着提升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大力实施项目质量承包以及质量否决权制度,用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将质量指标作为否决指标。此活动关系到项目经理部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对于提高他们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性很有帮助。
(五)、保证材料质量,设施有效运行
按照国家对建筑行业制定的指标文件,为实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层次的提升,工程队单位应该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对于工程使用到的材料全面监督检查,杜绝使用规格、型号、质量不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在房屋工程中实施综合管理,主要是针对整个房屋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一是采购员,应不但改善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建筑单位要选择诚实守信,事业心强的采购员,这样能播种建筑材料质量,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二是掌握信息,对社会上整个材料行业开展调查,及时收集记录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还能显着降低材料成本投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需联合制定监督方案,把握好施工各环节的控制。施工项目选择的主材必须经过专业审核,材料要配备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需经过多方检测、鉴定。
四、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建筑的质量就是从业者的第一要务。虽然工程的施工很复杂,但是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贯穿着整个施工过程。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 严格操作的态度控制好每个环节,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摘要]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日趋完善与提高,但在首营审批、原有供货商及在营品种管理以及购进药品验收三个方面还需要加强控制与完善。
[关键词] 药品经营;质量控制;完善提高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年来对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管理,以及对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管的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日渐规范,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但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过程中,以下3个方面还需要加强控制与完善。
1 加强首营企业及首营品种审批管理
公司要不断的发展,就要不断增加新的供货商,维护原有供货商,不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供货商,不断增加新品种,淘汰存在质量风险的品种。加强首营审批管理,才能降低经营质量风险。
1.1 首营企业审批
首营企业[1]是指购进药品时,与本企业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或药品经营企业。
对于新增供货商必须进行首营企业审批,审核供货商的合法资质和质量信誉,合法资质包括对供货商的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等资质的审核,业务人员的身份及法人委托书等信息的审核,对于经营特殊药品的企业,还要审核其经营特殊药品的审批件。除审核所提供的加盖原印章的纸质资质证件外,同时还要上网查询有关资质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例如GSP认证的公告信息等;另外还要查询供货商是否有违法记录、市场质量抽检是否有不合格质量公告等,必要时还要对供货商的生产质量管理情况或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以保证首营企业的合法性及质量信誉保证,为企业购进药品供货渠道的合法性及质量信誉提供保障。
1.2 首营品种审批
首营品种[1]是指本企业向某一药品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药品(含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等)。对于第一次自药品生产企业购进的药品必须进行首营品种审批,首先审核首次经营品种的合法资质,包括该药品的生产批件是否有效、执行的质量标准是否为国家现行的质量标准、生产企业出厂检验报告是否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项检测等,对于生物制品,还要审核其《批签发合格证》,进口药品审核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以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或已抽样的《药品进口通关单》等;对于标签、小盒、说明书实样,审核其文字是否与国家或规定的要求一致,包装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审核首营品种剂型或品种是否在供货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规定的生产范围内;当该品种的规格、剂型或包装改变时应重新对其进行审核。严格控制首营品种的审批,降低新增经营品种的质量风险。
2 加强原有供货商及在营品种的管理
对原有供货商要定期审核其资质证照是否在效期内,定期上网核查资质证照更新的信息,网上查询其是否有违法公告、不合格质量公告等。对于有违法行为,资质证照到期未及时更新的,且不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应立即停止其供货,以防公司药品经营受到牵连。
对于在营品种,建立品种质量档案,定期审核在营品种生产批准文件是否在效期内,执行的质量标准是否为现行标准;对在库经营品种定期审核,审核其标签、小盒、说明书文字图案等是否有变化而未重新进行首营品种审批,检查药品外观质量情况,注射剂品种还要检查其可见异物情况,定期上网核查在营品种的质量公告情况等,检查结果及时归档备查。对于药品批准文件未及时进行再注册,标签、说明书、执行质量标准等未及按照国家规定及时更新的,应及时停止经营,以确保经营品种的合法性,确保经营品种的质量,降低经营质量风险。
3 加强购进药品的验收管理,保证入库药品质量
3.1 购进药品逐批验收
严格按照GSP的要求及公司规定对购进药品进行抽样验收,必须保证逐批验收,对于双批号合箱的药品必须分别进行验收登记,同时要求验收人员统计购进药品合箱批号出现的机率,如果同一个药品从未出现过合箱的情况,则必须对该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查询。按照药品GMP的要求,各种制剂剂型均规定了药品批的划分原则[2-3],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每批药品时都会下发一个批生产指令,规定批量,药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因正常的物耗、装量差异、片重的大小等而使最终成品并非为整件包装,必然会有零头产生,生产企业将本批包装产生的零头与下批药品合箱,包装成整件,便于销售。对于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其生产的药品有合箱是正常现象,如果没有合箱,那么该企业有可能存在人为凑整件截批的现象,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混批现象,人为更改批号现象,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更改生产批号按劣药论处[4];如果一个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合箱信息没有体现在药品包装上的话,那么实际产生的合箱药品从车间到仓库,再销售出厂,势必造成不知哪箱为合箱,遇到药品生产企业因质量问题收回药品时,药品经营企业势必要退回更多的药品,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工作量。
对于从未出现过合箱药品的生产企业,应加强对该品种的控制与管理,有必要时停止该品种的购进,降低购进质量风险。
3.2 加强随货检验报告的审核
根据药品GSP要求,药品经营企业购进首营品种时要求索要药品生产企业购进同批药品的检验合格报告单。对于购进首营品种必须严格审核随货同行的同批检验报告,核对检验报告检验项目与质量标准要求的检验项目是否一致,或者除质量标准控制项目外增加了检测项目;审核控制指标是否与质量标准一致或高于质量标准。如果检验报告检测项目少于质量标准,或者检验控制指标低于质量标准控制指标,则应停止该药品的购进验收,以防止购进质量不符要求的药品。
对于在营品种,定期向供货商索要随货药品同批的检验报告,并严格审核,以确保购进药品的质量及购进药品的合法性,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该药品的购进与销售。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生产企业及经营企业实施GMP、GSP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日渐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企业在药品经营过程中还必须加强首营审批,供货商审核,购进验收方面的控制。
摘要:怎样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已经成为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保证检定/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靠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前言
管理好实验室是实验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好实验室作用的基本前提。而目前实验室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还落后于科技的发展,限制了实验室作用的发挥。实验室认可的目的是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减少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和实验室的责任,平衡实验室与客户之间的利益,提高社会对认可实验室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最终达到法律、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承认,实现检测数据的国际双边和多边的互认。
二、创建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提出了对实验室管理和检测能力的通用要求,是所有认可组织、机构对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有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因此,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方式和程度必须结合实验室的类型、范围,规模,检测的难易程度和员工的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找个模式照搬。质量管理体系在线质量监控过程中,可能在很多环节或要素上存在问题,需要根据体系文件的要求在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体系的运行符合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并真正起到在线质量监控的作用。
三、保障实验室设施环境
具备必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的监控是保证检测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任何检测都要通过设备来实现,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的全部设备。设备应有标识、记录、日常维护和控制,有操作指导书,要有校准和检定。溯源的目的就是强调全国和世界范围内量值的统一,都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即SI单位的复现值,它是全球一体化和互认的基础。量值溯源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实验室的环境条件需要适应三方面的要求:1、标准/规程的要求;2、特殊精密仪器设备的需要;3、人员本身能力的需要。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不会对检测结果质量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在实验室的固定场所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测时应特别注意,因为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工作的条件可能与实验室内不一样,因此,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条件应文件化。在有关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时,或对结果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
四、提高检定/检测人员素质
在影响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员是最重要因素,为此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加以策划和设计,应根据当前和预期要开展的检测、抽样任务以及管理体系的要求来识别和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实验室应确保所有人员的能力,包括操作特定设备的人员,进行检测的人员、评价结果的人员以及签发报告的人员的能力。使用正在培训期内的人员时应安排有资格的人员进行适当的监督,对特定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能力要进行确认,包括教育,培训、经验或实际技能的确认,须经考核合格。某些技术领域可能要求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要求。
实验室应制定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该目标是实验室总目标的组成部分,应予以量化,应根据认可准则及体系文件的要求对培训进行策划,识别人员培训的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应与当前的预期任务相适应,并按照计划实施。培训实施后,应评价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因为经过培训并不一定就能证明其具备能力,是否真正具备能力应经过评价考核,才能确定培训的有效性,如果培训计划未能按期实施应说明原因或调整计划。
五、实验室检定/检测结果质量内部监控的方法
影响实验室检定/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设施与环境条件、样品、方法、溯源性、与结果有关的材料等,一般来说,将上述影响因素控制好了,即可保证检定/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然而,任何因素的控制都会存在偏差,而这些偏差就有可能造成检定/检测结果的失准,因此需要定期对检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检定/检测结果的监控实质上就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对检定/检测的结果是否准确、可靠进行实验验证,找出造成结果失准的因素,或者由结果发现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结果失准的再一次发生或预防结果失准的发生。
检定/检测结果的监控是一种定期实施的技术活动,应该对每一项检定/检测项目进行监控。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法有,第一:采用统计技术开展内部质量控制;第二: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第三: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相当于盲样检测;第四: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相同样品的检定/检测结果进行监控;第五:可以采用不同的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检定/检测,来监控检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六:由不同的检定/检测人员,采用同一台测量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检定/检测;第七:对性能较为稳定的样品,在首次检定/检测后,使用同一台设备进行重新检定/检测;第八:对同一物品不同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经验公式,从而可以间接地用一个参数的量值来核查另一个参数量值的准确程度。
检定/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的频次应结合实验室往年结果的准确程度,结合结果的变化趋势,同时考虑监控成本和实验室自身风险与给顾客带来风险的平衡,下述情况下应增加监控的频次:
(1)当实验室统计的证书/报告结果持续单方向变化时;
(2)实验室设施与环境条件变化较大时;
(3)测量设备使用环境较为恶劣时;
(4)测量设备发生变化,如修理、更新时;
(5)检定/检测人员新上岗或转岗时;
(6)检定/检测的规程、规范、标准发生变化时,如修订、改版时;
(7)样品特性不很稳定时。
当监控结果表明,实验室结果已不满意或已接近不满意时,实验室应停止相应的检定/检测工作,对造成不满意或接近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确保实验室提供给顾客的数据是准确、可靠的。当监控结果表明实验室检定/检测结果已不满意时,实验室还应对以往的检定/检测结果对顾客所造成的影响或伤害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应对以往的结果进行追溯,并告知相关顾客,停止使用实验室的检定/检测结果,采取有关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顾客的损失。
七、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工作十分繁重和复杂,管理是系统工程,规范管理好实验室,可以为政府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为质量纠纷提供准确技术依据,为商业贸易双方提供公证的检验结果,为生产和工程项目出具科学、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为此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大胆的创新,探索科学管理方法。
【摘 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着建筑所包含的施工内容的多样性和繁复性进行管理。对工程中涉及到的各项专业内容从了解认识到熟悉掌握。系统合理地控制施工中各项工作的实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建成后的项目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 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工程管理的众多方面中, 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
1 注意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和管理
落实责任,明确质量目标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策划的目的就是要确保五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部是质量策划贯彻落实的基础。首先要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领导小组,特别是选派训练有素的项目经理, 围绕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组成一个优秀的项目团队。其次,对质量策划的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实施分解,确定工序质量目标,并落实到班组和个人。有了这两条,工程施工质量就有了基本的保障。重视采购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项目部必须严格按采购程序的要求执行, 最好从指定的合格物资供应厂商名册中选择厂家进行采购,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对“三无产品”坚决不能验收人库,以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危及工程质量。
2 严把工程质量关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充分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各方质量管理人员要把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要管理好施工质量,首要的任务是按图施工。甲方代表应随时抽查施工方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该返工则返工,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施工方负责。但需注意,不可绕过监理单位而直接与施工方进行交涉。其次应检查是否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应责令其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施工方应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I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房地产工程具备覆盖、掩盖条件或达到协议条款约定的中间验收部位,施工方要进行自检,并在48小时前通知甲方代表。通知内容包括施工方自检记录,隐蔽工程和中间部位验收的内容、时间和地点,并且请求甲方进行验收。若验收合格,甲方代表要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倘若甲方代表查验不合格,施工方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修改并重新验收。隐蔽工程未经验收,甲方代表有权对已经隐蔽的工程进行检验。乙方要按要求进行剥露,并配合检查。检查不合格的,甲方代表不能在隐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最控制施工是形成建筑实体的过程, 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房屋建筑工项目的质量, 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阶段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可把施工项目质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 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施工准备的内容只要有:(1)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2)物资准备。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3)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组织施工队伍 对施工队伍进行人场的安全质量教育等。(4)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 、水准点坐标桩的引测:“三通一平”条件,现场临时设施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拟定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编制季节性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
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 质量文件有档案。
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组织通电、试水。(2)淮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3)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4)组织竣工验收。质量控制的方法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或必要的试验等。
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1)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2)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 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3)隐蔽工程检查。凡是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能掩盖。(4)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愿因停工后需复工时, 亦应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5)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许进行下一个工程项目施工。(6)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
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量法和试验法三种。(1)观察法。其手段可归纳如下: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例如墙纸裱糊质量应是纸面无班痕、空鼓、气泡、折皱;手感检查,主要用于装饰工程的某些检查项目, 如水刷石、干粘石粘结牢固程度,油漆的光滑度,浆活是否掉粉,地面有无起砂等;运用工具进行音感检查,例如对地面工程、装饰工程中的水磨石、面砖、锦砖和大理石贴面等,均应进行敲击检查,通过声音的虚实确定有无空鼓,还可根据声音的清脆和沉闷, 判定属于面层空鼓或底层空鼓。(2)测量法。通过现场实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谁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例如用直尺、塞尺检查墙面、地面、屋面的平整度;用托线板以线锤吊线检查垂直度;用测量工具和计量仪表等检查断面尺寸、轴线、标高、湿度、温度等的偏差。(3)试验检查。 指必须通过试验手段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如对桩或地基的静载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对钢结构进行稳定性试验,确定是否产生失稳现象对钢筋对焊接头进行拉力试验,检验焊接的质量等。工程记录单上签字,并要求其拆除返工。
3 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在施工进度方面,甲方代表要注意查看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工期进行施工。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对于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的。发现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确实完不成的,要适当延长工期或者督促施工单位加人加班。
摘要:从全面质量管理切入,论述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逻辑关系,分析了影响电厂生产安全管理的“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电厂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质量的保证。无论从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QC)方面,还是从贯彻实施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方面,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都是一致的。电力企业必须同时坚持“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的方针,两者的目的一致,内容各有侧重,相互联系。质量包含安全,安全是质量特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必须坚持重质量、保安全、预防为主的思想。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才能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到预防为主、万无一失、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
全面质量管理认为,影响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机、料、法、测、环六个方面,笔者在实践中将其概括为五个因素,即人、机、料、法、环,简称“4M1E”因素。
人(Man):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身体素质等;机器(Machine):设备、工具的结构、性能、精度和维护保养运行状态等;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法(Method):检修加工工艺、工艺装备、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等;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点的温度、湿度、照明、噪音和清洁条件等影响。
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电厂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同样存在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只要紧紧围绕以上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经常把握五个因素的变化情况,就会使电厂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就能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就能对电厂经营生产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活跃最危险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人为影响,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管理环节中的可靠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谈的话题。因为安全意识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一劳永逸,而应该长抓不懈。安全教育应该形式丰富,要坚持学习《安全生产法》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经常举办现场《安规》知识问答,组织观看事故现场或录像,建立个人安全档案,举办习惯性违章图片展览,使员工警钟长鸣,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第二,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无论是检修工作人员还是运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现场工作质量。安全意识的形成偏重于思想,而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好坏则关系到安全的行动效果。一方面要强调树立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使检修工艺规范化,运行操作标准化,不管是何种级别的检修维护、运行调度操作,都能依照科学的工艺、专用的规程去实施。技术管理、技术培训要形成一丝不苟,严谨细实的作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考几道题、问几件事。应该针对每个工作成员的实际技能水平和岗位情况,制定详细的、由浅入深的培训计划,使他们真正掌握所管辖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运行参数、维护保养等知识。目前电厂广泛采用的检修文件包制度,就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检修管理方法。标准的文件包对人力组织(人)、设备结构(机)、检修工器具(料)、检修工艺(法)、都作了明确的编制安排,再加上工作票中的危险点分析(环),对影响检修工作质量的五大因素都进行了合理的规定,因此,检修人员既要加强理论知识、工艺规程的培训,更要在检修工作开始前认真学习检修文件包,了解作业点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尤其是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第三,掌握人员身体状况。《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影响其所从事的工作已经有明确规定。人员身体状况,既指工作人员身体素质情况、精神状态,也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工作手套以及其它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在工作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强,技术水平也比较高,但其身体素质很差,精神状态不佳,或者未按规定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结果在工作中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员应该随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状况,遇有身体不适或精神不振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或更换适宜工种,这一点对运行倒班人员尤为重要。同时,在工作中应严格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正确佩戴、使用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二、“机”的因素
设备(机器)是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各项工作赖以开展的物质载体。所有的检修维护、运行调度操作,都是在设备系统上进行。因此,熟悉设备的各种性能、工况参数,对把握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设备的无知,也就是对安全的忽视。强化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健康稳定运行,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落实设备责任制。将每台设备落实到人,明确设备分工,实行挂名负责制。杜绝出现无人管辖,疏于维护的设备。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说明书、设备全套图纸、易损件明细、安装资料等),健全设备台账记录(包括大、小修、维护记录、巡检记录、缺陷记录、异动记录、备品配件消耗记录、设备改造技术资料、润滑油脂更改记录等)。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巡视检查制度。从检修和运行两个方面实施设备的定期巡视检查,随时掌握设备状况。管理人员要随机抽查巡检记录,发现记录与现场的设备情况不符,应严格考核。充分发挥检修设备责任人和运行巡检员的作用,使设备系统经常处于被监控状态。
第三,全面推广点检定修制度。实践证明,根据点检标准开展对设备重要部位跟踪监测,有计划地安排预防性检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检修人员的工作理念由过去只注重阶段性检修转变为注重设备动态过程控制,由被动的抢修消缺转变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电能质量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浪费。下一步目标,是在继续执行点检定修制的基础上,加大点检定修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细化点检项目和标准,量化各项检修指标,使所有检修范畴的工作更加数据化、信息化、标准化,更加具有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目标,就是使设备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的满出力运行状态,始终对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三、“料”的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用“工具”替代了全面质量管理中定义的“材料”(Material)因素。正如商业产品(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是由人和机器共同作用的产物一样,“工具”也是工作人员和设备之间的联系物,即“人”、“机”关系的媒介。其意义涵指检修或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工作时所使用的(或作用其上的)一般工器具、测量仪器、仪表、材料等物品。工器具的正确使用与否,轻则影响检修或操作质量,重则导致不安全事故。由于不正确使用工器具而产生的作业事故不胜枚举。有该使用工具而不使用的情况,如不系安全带高空作业;有错误使用工具的情况,如安装轴承使用手锤直接敲击而不使用铜棒;有使用不合格工具的情况,如电动工具未经检验,等等。工具的使用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检修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应核实检修文件包中规定的工器具规格型号是否正确,数量是否备齐;
第二,检查工器具是否存在缺陷,发现隐患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第三,电动工具、起重用具、电测仪表和一些特殊工具是否经过专业部门检验合格,或是否在规定的合格使用期内。
四、“法”的因素
方法是指生产现场的检修人员或运行操作人员在工作时采用的办法、措施、工艺、技术方案等。当前述“人”、“机”、“工具”等条件相同时,工作质量和安全效果的好坏将直接体现在现场工作采用什么工艺或方案。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方法”即是“人”、“机”、“工具”三个相对独立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可以采用很多方案,关键是如何选用最佳方案。比如拆卸偶合器,既可以利用工装配合千斤顶向外拨,也可以采用特制丝杠向外顶,相比之下,利用丝杠的方法就比较好,因为此办法不易损伤偶合器的铸铝壳体。一般情况下,技术方案、措施的编制,都应遵守相关的工艺规程或标准,因为检修工艺标准、操作程序通常是由最佳方案累积而成。《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也正是通过总结生产现场的不安全教训编成的。所以,每个工作成员都应在每个环节严格执行检修工艺规程、运行规程和安全规程,绝不能别出心裁,随意蛮干。各种规程也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期修订,以达到对生产现场的作业进行科学、可行的指导作用。
五、“环”的因素
生产现场的作业点总是和特定的环境相联系。工作成员往往重视工作本身的完成质量,而忽略了环境的作用。发电企业执行的工作票危险点分析正是重视到了环境对作业点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工作,如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交叉作用、锅炉炉膛内检修、油区、氢站附近检修、母线清扫检修、雨雪天户外作业等,在安全管理上,对环境的重视和要求更加严格,在危险点分析时应尽可能考虑周全。危险点分析不能被当作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应该让每一个工作成员,通过危险点分析,真正了解所从事的作业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发生不安全现象。高质量地、安全地完成一件工作,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换言之,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作业危险点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因此,在电厂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到影响作业点安全工作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机、料(工具)、法、环,每一项工作都会涉及到这些因素。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设备状况健康稳定,工具仪器完好,工作方法得当,工作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就肯定能圆满地完成检修或运行工作任务。
摘要:本文介绍了ERP系统的内涵,论述了企业实施ERP质量管理系统的必要性。文章以我公司为例详细阐述了ERP系统在质量管理方面实施的背景及业务流程,总结了ERP实施后的体会。
关键字:ERP系统、企业质量管理、应用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目前,ERP系统的应用已经在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企业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同时,ERP系统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质量管理的需求,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 ERP实施的背景
质量管理正朝着集成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研究基于过程和知识的集成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建立企业质量核心数据平台,实施面向过程集成的、符合行业特点的质量管理系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的有力保障。我公司采用ERP质量管理系统完成了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质量管理,形成了基于质量数据仓库的多维数据数据模型和多维分析过程。
2ERP中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
(1)采购过程中的质量管理。ERP 的执行过程是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的。采购部根据公司生产计划制定物资需求计划表,开始采购原材料。采购回来以后,通过ERP系统生成“来料报检单”。质量部理化计量室进行来料检验,验收合格后入库,生成“来料检验单”及“来料不良品处理单”。各生产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情况及时跟踪原材料的库存,能够更好的调整生产计划及原材料的采购、检验计划,服务于生产,避免资金、人工、设备及库存的浪费。
(2)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详细分为产品检验、工序检验,以及产品在库检验三个环节。以产品检验为例,各生产单位根据生产订单从仓库中领取原材料,进行产品生产。当产品生产结束,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当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生产单位填写“产品报检单”通过质量室进行检验,合格品生成“产品检验单”。当产品出现不合格情况时,生成“产品不良品处理单”。“产品不良品处理单”中详细记录了不良品产生的时间、生产单位、数量、不良品原因、产品特性及产品的走向等。由于本单位生产的产品需要多个工序,在各工序流转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工序检验,确保流转到下工序的产品100%的为合格品,所以设立了“工序检验”科目。同样为了确保在库产品100%合格,设立“在库检验”、“工序检验”及“在库检验”下设科目参照“产品检验”。通过ERP,能够更快、更详细的掌握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
(3)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销售部门接到客户的订单,通过完工库按照订单向客户发货,需要发货检验。当客户收到产品,对产品不满意时需要退货检验。此时,在ERP系统中生成“发退货检验”。发退货检验流程同样需要报检、检验及处理。ERP系统为售后质量状况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提升企业形象,壮大企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另外,利用ERP的质量管理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及汇总各加工部的质量信息,便于质量部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的结账、对账,和编制质量报告。摒弃了传统收集数据、数据核对及分析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模式,及时、准确的完成质量管理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质量信息的可靠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舞弊行为。
3 我公司实施ERP的体会
我公司是大型铸锻件企业,共有四个加工部,且分散在不同的区域,推进ERP尤其必要。
ERP系统的实施,不仅涉及到企业决策层还有大量的质量管理人员参与其中。特别是作为大型企业,摒弃了传统手工劳作的繁琐,解放劳动力;更有效的降低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出现错误的几率。从更深层次上讲,从繁琐数据劳作中解脱出来,让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重心得到转移,即从对数字的计量和统计,转向产品的实物质量和原因分析,从而有效的降低废品率。
我公司采用ERP系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使企业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和企业精益生产的需要。通过实施ERP,可以帮助企业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企业资源,为管理人员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工具。通过ERP提供的功能,在产、供、销、人等方面实现了电脑化、集成化和自动化。
摘 要:伴随着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于房屋工程建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数量也随之上升,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想对房屋建造工程的质量进行提升,在对于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的管理就现的尤为重要了。就目前房屋建造工程中存在的一些情况,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管理;探讨
房屋建造工程质量管理是整个项目工程的重中之重,对于工程的按期交工,原材料的合理调配与节省工程费用的开支都是息息相关的。是一项贯穿于整个房屋施工建设的过程之中全面的系统工程。目前,伴随着我建筑规模越来越来大,资金投入更是惊人,所实施的工程项目之多更是前所未有的。但是随后出现的房屋建造质量问题,给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居民生活的不便以及巨额的经济亏损,社会的关注度也渐渐集中在了房屋质量问题上。对此,我们要做出合理的安排,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保证房屋的品质,进度和投资与合同内容一致,对于房屋建造工程的质量必须严格把控和管理,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一、房屋建造施工容易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
首先,对于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因素极多,但是建造成果往往是决定性,整体性的呈现,就施工建造过程中,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甚至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比如,资金投入,工期短,管理措施,原材料 地域地势等等,都可以造成严重的房屋施工建造问题。其次,质量容易得不到保障,在房屋施工过程中,易突发质量变异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偶然引起的质量变异,比如,材料性能与实际不符合,操作上的微小改变等;二是系统问题引起的质量变异,比如,仪表损坏,机械故障,检验装备的精准度缺失等,想要在房屋建造中控制系统问题,就必须要把第一条首先做好。三是对于第一以及第二的判断容易出错,房屋建造施工项目有交接程序多,环节复杂,隐蔽工程繁琐等特点,要是不能够及时发现实质性问题,过后再从表面看,是很犯错误的。所以在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查收时,对施工过程检查应该加大力度,才能及时发现质量所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避免以后验收,对工程质量存在的隐患,内在毛病难以发觉等问题。四是因为房屋建筑劳动施工人员多,工种复杂,施工进程流水分段,相互交叉,主要工种建设过程中相对重复。五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资金投入较大,所以施工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易受到资金投入的限制。在房屋建造项目中,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建筑质量,资金投入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变得至关重要。六是竣工以后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有一定局限性,在房屋建造完工以后,检查不便于解体以及拆卸,不像其他行业或者商品一样,可以装卸或者解体进行进一步检验,零件测试,更不可能实行“包退包换”的制度,对此,房屋建设质量的控制要以防范于未然为主要宗旨。
二、房屋建造项目质量管理
(一)施工交底技术的执行
在每个不同项目施工前,有关部门技术交底的执行人员,应该直接对操作的人员做好相关注意事项、施工流程、施工流程等等交底工作。执行交底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简明房屋建筑工程的特征、了解设计重点、分析清楚图纸审会问题、纠正图纸错误一些毛病。所以设计部位有必要严格执行技术交底的记录工作。
(二)管理体系的完善
房屋建造的企事业单位务须要有一批具有责任心、技术专业过关、组织觉悟高的管理人员,只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才是对房屋建筑质量的保证。对此,在施工建筑管理方面上管理层可以根据08标准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来进行管理,严格的执行质量手册和相关文件标准来实现工程质量的监测控制工作。另一方面,施工方应有一套完整的奖励惩罚条例、质量监测制度、各级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纠正质量通病方法等等一系列管理规章条例。首先使得工作人员平时工作质量得到保障,从而再全面的提升房屋施工的质量品质
(三)加强采购工作有效执行,提升原材料品质
房屋施工建筑的材料直接决定了房屋的质量,假如没有高品质地原材料,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工程。所有由承包单位所提供的建筑材料,在采购下订单前都应该向监理报告,从原材料的制定,材料进场的的复查,验收等等,每一个步骤必须要按照规定执行,进行严格控制。第一对于采购的业务人员,需要具备诚实、守纪、有上进心、有集体荣誉感、并且业务水平达标以及具有材料鉴定的一定知识;第二点是对于市场信息把握要全面,在质量、价格、供应能力以及有资金保障的供货商,务必要让厂家出示相关产品证明,合格证等等,最好是有一定社会荣誉的供应商,然后进行综合评估,进行最优选择;第三点是对于关键性材料,需要提交样品,进行试验及鉴定,在监理同意过后才能进行货物的买入;对于购入的半成品和配件,必须严格按照批审文件上图纸的要求订购,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第四点,严禁“三无产品”进场,绝对要及时处理,杜绝劣质材料出现在工地上影响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对有些存放环境较高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在现进现出的前提下,做好仓库的防水,防潮措施。
(四)注重施工设备的管理
设备的管理涵盖施工机械,建造工具等的管理,根据不同是手工要求以及特点,合理的选择施工器械,正确的使用方法及其有效的保养也很重要。在施工工设备选择的方面应该考虑到施工设备技术性能、设备质量、施工效率、维修难度、资源消耗、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些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施工设备的数量以及质量也是对房屋建筑施工进程和质量的保证。
(五)使用先进技术与工艺
对于施工技术,工艺,以及设计各个方面的管理措施的提升。是房屋建设企业单位建出高质量水平工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想要建造出品质更优的房屋工程,新技术以及工艺需要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通过技术和工艺的逐步完善,来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在工程建造当中,建立与技术相搭配的有关工艺流程,质量需求和操作顺序,明确重要工序,重视质量控制点,然后做出相对应的考核制度,不断完善,提升施工效率以及水平,绝不使用淘汰的施工技术,保障房屋的质量。另外,施工单位该有严谨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各级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能,严格把控施工环节,确保施工每一个步骤都不出现偏差
(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建每一个高品质工程项目的建设都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如果想要建造出高品质的房屋建筑就需要提升施工人员以及管理层的整体素养以及个人能力,充分的实行团体合作,各级部门的协调监管,充分发挥出每一部门到每一个人的能力,对于个人素质提升,首先要强化施工工作人员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树立起把质的保障放在首位,房屋施工建筑应具有社会责任感,理应把社会效益同企业效益及个人效益放到同一高度。其次是对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工作学习,在工作进步,专业施工人员拓展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反应都很重要,需要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中有效的为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出一份力,起到帮助作用。
(七)注重施工环境的重要性
施工环境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很严肃的一组成因素,对此,希望施工方可以加大在施工建设中环境管理力度,在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协调,同时对周边文物也尽可能的不损坏,起到保护作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品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就当前我国药品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规范制度,来对药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得药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进行介绍,提出了药品质量管理相关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建议
在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将GSP管理理念应用到其中,加强药品经营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让人们在对药品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其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然而,从当前我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在药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相关的对策来对其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以确保药品经营的质量管理效果。
1 加强首营企业及首营品种审批管理
在医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供货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企业的供货商也在不断的增多,为了保障医药企业的稳定发展,我们就要淘汰一些不合符要求的医药产品,这样就使得药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降低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1 首营企业审批
所谓的首营企业也就是指,企业在购进药品的过程中,直接和企业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经营企业。在通常情况下,新增供货商在对药品进行供给的过程前,都必须要经过首营企业的审批,在药品质量审核完成以后,才能对药品进行销售。其中我们在对供货商的合法资格和信誉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其中所谓的合法资格主要包括了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以及相关证书等。而且在对业务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对其相关的信息进行审核。而且在对其相关证件进行审查当中,我们还要通过互联网来对其资质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实。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使得供货商压迫供货渠道的合法性和质量信誉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1.2 首营品种审批
首营品种是指本企业向某一药品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药品(含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等)。对于第一次自药品生产企业购进的药品必须进行首营品种审批,首先审核首次经营品种的合法资质,包括该药品的生产批件是否有效、执行的质量标准是否为国家现行的质量标准、生产企业出厂检验报告是否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项检测等,对于生物制品,还要审核其《批签发合格证》,进口药品审核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以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或已抽样的《药品进口通关单》等;对于标签、小盒、说明书实样,审核其文字是否与国家或规定的要求一致,包装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审核首营品种剂型或品种是否在供货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规定的生产范围内;当该品种的规格、剂型或包装改变时应重新对其进行审核。严格控制首营品种的审批,降低新增经营品种的质量风险。
2 加强原有供货商及在营品种的管理
在对原本供货商进行资质进行审核的时候,我们都是采用定期审核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处理,并且对其相关的信息进行更加,以避免原供货商在药品供应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违法行为,这就有效的保障药品经营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且当原供货商,在供货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关的违法行为,我们就应该及时的停止供货,并且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
对于在营品种,建立品种质量档案,定期审核在营品种生产批准文件是否在效期内,执行的质量标准是否为现行标准;对在库经营品种定期审核,审核其标签、小盒、说明书文字图案等是否有变化而未重新进行首营品种审批,检查药品外观质量情况,注射剂品种还要检查其可见异物情况,定期上网核查在营品种的质量公告情况等,检查结果及时归档备查。对于药品批准文件未及时进行再注册,标签、说明书、执行质量标准等未及按照国家规定及时更新的,应及时停止经营,以确保经营品种的合法性,确保经营品种的质量,降低经营质量风险。
3 加强购进药品的验收管理,保证入库药品质量
3.1 购进药品逐批验收
严格按照GSP的要求及公司规定对购进药品进行抽样验收,必须保证逐批验收,对于双批号合箱的药品必须分别进行验收登记,同时要求验收人员统计购进药品合箱批号出现的机率,如果同一个药品从未出现过合箱的情况,则必须对该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查询。按照药品GMP的要求,各种制剂剂型均规定了药品批的划分原则[2-3],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每批药品时都会下发一个批生产指令,规定批量,药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因正常的物耗、装量差异、片重的大小等而使最终成品并非为整件包装,必然会有零头产生,生产企业将本批包装产生的零头与下批药品合箱,包装成整件,便于销售。对于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其生产的药品有合箱是正常现象,如果没有合箱,那么该企业有可能存在人为凑整件截批的现象,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混批现象,人为更改批号现象,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更改生产批号按劣药论处[4];如果一个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合箱信息没有体现在药品包装上的话,那么实际产生的合箱药品从车间到仓库,再销售出厂,势必造成不知哪箱为合箱,遇到药品生产企业因质量问题收回药品时,药品经营企业势必要退回更多的药品,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工作量。
对于从未出现过合箱药品的生产企业,应加强对该品种的控制与管理,有必要时停止该品种的购进,降低购进质量风险。
3.2 加强随货检验报告的审核
根据药品GSP要求,药品经营企业购进首营品种时要求索要药品生产企业购进同批药品的检验合格报告单。对于购进首营品种必须严格审核随货同行的同批检验报告,核对检验报告检验项目与质量标准要求的检验项目是否一致,或者除质量标准控制项目外增加了检测项目;审核控制指标是否与质量标准一致或高于质量标准。如果检验报告检测项目少于质量标准,或者检验控制指标低于质量标准控制指标,则应停止该药品的购进验收,以防止购进质量不符要求的药品。
对于在营品种,定期向供货商索要随货药品同批的检验报告,并严格审核,以确保购进药品的质量及购进药品的合法性,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该药品的购进与销售。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生产企业及经营企业实施GMP、GSP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日渐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为了更进一步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企业在药品经营过程中还必须加强首营审批,供货商审核,购进验收方面的控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药品经营的过程中,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其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对药品生产、经营进行相应的控制管理,进而让药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
摘要: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管理环节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只有搞好施工建设,才能保证建设项目质量。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一直是众多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文中从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质量管理控制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施工;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二线城市快速往一线城市建设发展靠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大,而业主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对于小型建设施工项目的管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良好素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建设,但是对于目前建设项目的状况, 我们只能通过完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依靠标准化的施工流程,科学的管理观念,人性化的体制结构对整个项目进行跟进管理,才能够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
1 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 “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 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三个环节。
2.1 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 2 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2 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2.3 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3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的过程是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的过程,这3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工程进度过长,势必会造成成本的提高,而工程进度太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会影响到施工项目的质量。如何能够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有效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3.1 作为管理者应该了解工程的概况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条件,在项目初期,应该研究并且熟悉施工图纸、项目相关的技术规范、项目的设计要求以及其内部细节。熟悉各个项目模块的质量达标参数以及研究其实施方案。掌握施工建设中的重点环节与薄弱环节,有必要的亲自到施工现场去实地勘察,了解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落实施工管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打好基础工作。
3.2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后,在施工前,应该向施工人员交代好施工的任务和施工方法,并且为实现施工目标而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握好质量关,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并且在进度和成本之间作好平衡工作。 3.3 强化组织管理,及时了解施工员工的具体情况,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其集体主义思想,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早会工作,在早会上及时解决当天发生的问题,以及预防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
4严把施工技术关,控制工程质量水平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的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百年大计,质量策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谋求更大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建设项目工程是一个工程建设从始到终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只有认真负责、严格把握好系统工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以及工程落实的具体细节,才能够正在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
摘要: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程,建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乎着我国经济建设未来的发展。在建筑作业当中一定要坚守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企业管理,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强化工程管理,促使建筑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一、建筑质量管理与掌控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在开展工程质量掌控上,需要对建筑工程的相关质量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好工程质量影响性因素、工程质量掌控准则及工程质量责任系统。
(一)工程质量的特征
建筑工程自身的性质及建设生产特征对建筑工程质量特征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通常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建筑产品外形的巨大、投入高、生产时间长、风险性大;建筑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因建筑工程具有的这些特征,这就致使建筑工程质量自身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建筑质量会受到设计水准、材料质量、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
影响到建筑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为此,在建筑空间中往往把这些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统称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人是建筑工程中的中心性因素,人与工程建设决策者、管理者及操作者等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为此,建筑企业开展经营及专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体制。
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材料合格与否直接关乎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为此通常会说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机械因素在工程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种指的是组体及配套工艺器械及各种器具;另一类是指运用中的各种器具设备。所以说机械设备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施工工艺方法指的是在工程实际作业中所运用的施工方案,其中包含组织方案,施工合理与否直接关乎着工程的总体质量。
环境因素:工程施工条件因素包含了施工技术环境、施工客观环境、地理环境、周遭环境等对工程质量所造成的环境因素。
(三)工程质量掌控准则
建筑业公认为,在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主体监督性作用的是监理部门,监理部门在进行建筑质量掌控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准则:质量是首要的准则;其次是以人为中心;较为关键的是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作为参考;预防为主;工程作业当中加强质量掌控;质量标准化;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含了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所参与的各个单位所肩负的质量责任。参加建筑工程各方质量责任包括:
建设单位:建筑工程主办单位事建筑单位,它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章体制来对工程各项目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管等服务,对关键性器械、材料采购时按照相关指标来选择。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自身企业资质允许的区域内来接收有关建筑工程,供应的勘察、设计成果一定要真实可靠,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其企业资质允许的范围以内承担工程,施工单位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有关标准来进行工程作业,创建工程质量体制,严格把握施工工序管理。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要在其资质允许的范围内来承担监理任务,同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体制及相关技术标准,代表建筑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需要对所供应的产品质量承担责任,供应的设备质量要符合有关国家规定及该行业技术准求。
二、我国建筑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一)建筑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的建筑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原有的旧制度上,加以完善发展而来的,这必然会存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时代印记,同时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为此就存在一些封闭式管理及内部监管系统,很难将其进行划分、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上的监督。这样对创建科学的约束制度是非常不利的。有的政府执法单位工作力度不足,造成一些行业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制止,这将对工程质量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
(二)施工单位及施工技术工作者质量及法律理念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建筑企业所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同时明确了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管理当中的操作规范及有关程序。但是有的建筑企业及技术工作人员因法律理念浅薄,法律体制不健全,在工程作业中违背了有关操作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图纸来施工,所采取的技术不正确,更有甚者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存在,这样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质量事故频频发生。
(三)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体制不仅有助于建筑市场合理的进行科学管理,且对建筑各方总体素质的掌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很好的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方面。有的地方单位,因市场准入体制管理上的缺失,建筑企业中有虚假资质的情况存在,或者存在虚假证件、无证上岗的情况,这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对建筑质量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碍。
三、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各个政府行政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工程质量的管理。纵使是一些工程单位确立的有关规范,但是从未真正的实施起来,为此就会有很多的质量问题存在。伴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前期的现状已经慢慢的产生了变化。所以一定要长时期的宣传贯彻《建筑法》,严谨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工程建设,着重将乡镇建筑项目加入程序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当中来;对于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建设、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严格查处;对建筑质量事故责任人员严格查处。唯有如此,才可以促使建筑质量管理做得更好,将工程质量放在工程的首位。
(二)各级建筑行政单位一定要加强企业管理,着重强化企业的资质管理,一定要杜绝无资质、低资质的施工单位扰乱建筑市场。真正的执行工程总承包制。承包单位一定要对工程质量全权负责,强化对分包单位的管理,避免不管理、不守法的情况出现。
(三)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强质量理念,创建质量管理体制,真正的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强化企业技术培训,严格要求有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完全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四)一定要科学掌控建筑单位的行为,避免不合理压价、垫资施工现象的出现,不可移易有肢解工程机工程的转包,避免减压质量的情况出现。
(五)强化材料检测,钢材、水泥这些关键性的建筑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掌控,一定要有材料出厂相关检测合格报告,要执行建筑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体制,强化施工作业的实际抽检制度。
(六)加强图纸会审制度,提升工程方案及施工图纸的会审质量,完全避免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产生。完全避免图纸在会审之前进行开工,与此同时要避免图纸出现会审走过场的情况。
(七)深入加强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监管覆盖率,一定要将建筑工程把握在政府质量的监督区域之内。经过监督检查促使建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准。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唯有严格的进行依法性建设,完善建筑企业管理,提升工程质量理念,加强施工管理强度,才能够促使建筑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促使建筑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摘要:在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中能否保证质量的关键,是处理好施工期间的质量标准、施工前的准备、后期质量严格检查及维修等问题。下面本文就从这三方面论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施工质量 检查维修 控制问题
一、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标准
为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经验,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分别从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中的细节问题、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等三方面加以阐述:
1.1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经济环境也变得比较复杂,施工材料也变得繁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让采购人员产生误导,对于施工的材料而言,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我们的采购人员一定要注意这几点;首先,就是选择厂家,必须选择一些经过国家认证的生产企业,具有一定技术经验与资质,并且社会的信誉度比较搞的厂家,不定时的对产品的质量、价格、供货情况进行抽查。其次,要注意产品的质量报告,对产品的原料、设备、成品等都要进行审查,要求厂家出示相关的质量检测证明,产品的合格证等,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
1.2严格控制施工中的细节问题
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个细节部分都应当引起重视,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决定着工程的质量。比如说在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中,从撒铺水泥开始一直到碾压结束这一全部过程都应当注意到细节,对时间的控制也要恰到好处,绝对不能超过了水泥的凝固时间。如果时间一旦延误,那么就会导致碾压工作无法正常的完成,严重的降低地基的强度,对于施工的时间细节方面都应当进行合理的安排,把握好操作时间。
1.3严格管理施工现场
在施工工程确定后,首先要做的是在施工现场组建起个施工项目部,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有项目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项目部门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服务项目的管理,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作为管理人员还必须亲自多去施工现场,多于工人进行接触,听听工人的建议等,从实际出发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二、 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充分准备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准备好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场地、施工队伍等,组织施工设备、材料、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做好工程进度计划,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连续施工能够得到保证。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充分准备,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做好施工设备、材料准备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的材料准备阶段,必须保证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不釆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的流人社会。
2.2 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
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除引进急需的人才实现专业功能配套, 采取积极的措施之外,还应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培训,如对员工的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培训和着重实务实用的专题性培训以及实用外语能力培训等,提高员工的能力。 通过以上这些手段,建立起一支具有复合型和开拓型能力的,懂设计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3人员和水电等资源准备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是城市交通的枢纽,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人员和基础性的物质准备。对于施工人员的准备,首先要提前组织安排施工队伍,保证施工人员能及时、有序地进场;然后对安排的施工人员进行考核、筛选,选拔有素质、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进场;最后对施工人员进行进场交底及技术、质量、安全等教育,对于重要工种和特殊工艺进行提前培训,保证施工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2.3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要合理的划分施工段。
合理的施工段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分段应尽量使各段工程量大致相等,以便于施工组织节奏流畅,使施工均衡;施工段数应与主要施工过程相协调,以主导施工为主,形成工艺组合,工艺组合数应等于或小于施工段数;分段的大小要与劳动组织相适当,有足够的工作面。通常有足够的劳动力,但往往同时施工的工作面不多。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维修工作不容忽视
3.1后期检查管理需技术上创新建筑施工中的人员,工序,物资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这种管理不仅繁更乱,这位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带来很多不便,而管理技术上的创新,给建筑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形式,这包括工程后期的全面质量严格检查运用新技术手段落实。
3.2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
在施工前,相关的检查人员就应当有计划的进行施工的规范、操作流程以及质量的标准等等,并且对每一工序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每一个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前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审查,质检等,并对即将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分项的计划,确保每一项工序的质量都能合格。
3.3严格的制定施工质量检查制度
对于施工质量检查制度的制定,首先要进行防范措施,合理的搭配值班人员,对施工工地进行不间断的值班巡查,不跟白昼与节假日。但是要注意的是保住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要保住施工人员不疲劳,组织抽查组不定期不定时的对工程材料进行检查,将每个施工部门的质量要求以文字的方式发放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工程施工的质量。工程结束后,对整个的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的标准,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合同的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并且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小结: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质量标准、施工前的准备、后期质量严格检查及维修等问题的探索解析,论述做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做到更完备,应该重点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如上三方面控制管理,严格遵守有关施工规范及规程,对阐述的各工序施工检查等按规范严格实施,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不断提高,更好顺应时代要求, 高效率完成建筑工程项目。
摘要: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上级政策、技术规范、决策思想、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都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工程施工实践,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一课题,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前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受到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下面就此做详细的分析!
1 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1.1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健,并且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为此,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概括为:(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1.2 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管组织。(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2 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地实现。
2.1 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1)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3)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2.2 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市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省公路局对各地、市拨发专款配置仪具。
2.3 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2.4 建立健全责任制。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奖惩制,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3 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四个方面,并且要在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事先控制、中间控制和事后控制。当然,其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3.1 设计质量的控制。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有很多不尽合理及遗漏的地方,这些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通过途径解决:(1)重大变更应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2)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3)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3.2 材料质量的控制。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3.3 施工质量的控制。(1)抓好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以防患于未然。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有的放矢地对重点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如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2)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以保证工程质量。(3)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4 对检验判断准确性的控制。质量检验属于质量管理中的把关环节,往往会因为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及工作中的差误和检测仪具的精度不高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和危害了工程质量。为此,要选用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对仪具要经常校正,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
3.5 其它因素的控制。民事纠纷、报酬不合理、劳动强度高、劳保条件差、干部作风不深人、施工人员情绪不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人为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不可忽视。因此,领导干部要深人施工现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监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要经常深人施工现场抓好质监工作。
4 严格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葫;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其关键在于做好下面几点。
4.1 明确质量检脸标准、内客和手段。检验标准包括主要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检验内容主要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是通过仪具测试和试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
4.2 检验的组织形式。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抽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竣工交验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
4.3 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各级技术负责人对质量管理要做到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偏重事后把关,管结果不管中间检查的习惯。
5 结束语
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当前,要想建立科学、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仍有许多困难。如公路工程线长面广,有些工程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队伍的条件和素质要求还不相适应,工程监理工作起步晚,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还不先进,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
产科病房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特点:节奏快、患者多,工作量大,病情容易变化[1]。孕妇在术前、球囊引产后、...
护理管理论文: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的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笔者选取自...
项目管理类论文: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交往与协调 [摘要] 在当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交往与协调是进行各方面...
治安管理论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城市管理论文:城市管理中党建工作的论文 党建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灵魂。近年来,玉环县城管执法局...
水利工程管理篇1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1.1创设组织 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聘用项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