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9 09:22: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质量成本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质量成本管理已上升为一个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和管理行为。文章首先介绍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传统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然后以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其基本情况,最后从质量成本项目构成、管理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保障体制五个方面分析介绍了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与实践。
关键词:质量成本 建设摩托 经验总结
一、引言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转变。2016和2017年两会上,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质量成本管理已上升为一个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和管理行为。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在适宜质量成本与收益最大化之间寻求交汇点,从而使企业盈利并处于不败之地。然而,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至今仍然不高。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 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传统制造业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刻不容缓。
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传统老牌专业制造摩托车的上市公司,在如何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企业隐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首先介绍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我国传统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然后介绍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最后从质量成本项目构成、管理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保障体制五个方面分析介绍了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与实践。
二、质量成本管理及传统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一)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费根鲍姆(A.V.Feigenbaum)提出来,他在撰写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指出,只关注合格产品的经济效益或者只关注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损失都是片面的,应将用于保证和提升产品质量发生的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等也纳入质量管理和质量成本报告中,使管理层意识到有必要在事前加强质量管理。费根鲍姆还指出,质量成本由质量保证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组成,其中,质量保证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故障损失成本包括因为产品或服务质量不达标而产生的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和外部故障损失成本。朱兰(J.M.Juran)(1951)将在不合格产品上耗费的损失费用比作是一座未被发掘的金矿,若能在事前有计划地开发,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并提高利润。即所谓的“矿中黄金”之说。朱兰从质量和效益的角度将质量成本定义为: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能达到既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朱兰以及后来的很多学者和费根鲍姆一样,都是把质量成本分为上述四项成本。其中:(1)预防成本指那些为避免产品不合格或降低故障率所产生的费用;(2)鉴定成本指用于评估和检产品或服务是否达到预期质量标准所发生的费用;(3)内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在出厂前因质量问题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返工修复费、停工待产费用、报废损失和无效成本;(4)外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后因质量问题,消费者退换货、修理或索赔而发生的费用。
质量成本管理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总体来说,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相应地,质量成本管理也可分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一般是指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直到售后服务这一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管理活动。首先,管理层应该树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将质量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并制定出清晰的质量成本管理战略;然后根据企业战略,同时结合相关理论,对质量成本进行项目分解,并明确各成本项目的具体构成;同时为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执行到位,应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和制定质量成本管理流程;最后还应有相应的质量保障制度。
(二)传统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根据2015年中国质量协会《第三次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整体稳中有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质量稳中有升,被调查企业报告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平均值为96.1%,较2013年的95.8%提高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质量损失率持续下降,被调查企业报告的总质量损失率(总质量损失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均值为1.83%,而2013年和2009年这一数字分别为2.43%和2.79%(通用设备和食品制造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高,被调查企业报告的通过ISO9001、GJB9001B和ISO/TS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均值为94.1%,相比2013年和2009年分别提高了1.9和5.2个百分点;质量管理方法普及率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制造业质量损失率相对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偏高,质量管理成熟度不高,质量经营模式尚未形成,员工质量素质训练不足,研究开发缺乏质量管理,产品标准水平相对落后,制造管控缺乏精益求精,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低,质量工具的应用还比较初级等问题。
质量成本管理在发达国家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目前质量成本管理在我国虽然已有一些应用,但多停留在简单的统计报告,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我国企业不仅企业产品品质得不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也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流失。我国传统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质量管理侧重技术层面,缺乏综合性量化指标。目前在不少企业,质量管理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或是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执行,他们进行质量管理有一套技术性指标,比如说产品合格率,不合格率,次品率等。但是这些质量技术指标基本上是单方面的,都不是反映综合性效益的具体考核指标,无法利用财务性指标(如质量成本)综合地考核企业质量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难以得到全面、直观的反映,导致质量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2)管理层不够重视,缺乏顶层设计。许多企业管理层认为质量成本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记录和核算工作,没有将质量成本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导致质量成本管理缺乏顶层设计,从而导致这项工作实施时遇到重重障碍,最后流于形式。事实上,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战略,需要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质量和成本负责,形成一个高效、默契、和谐的质量管理系统。(3)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偏差,未能在质量与成本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质量管理就是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奉行产品质量至上的观点;与之相反,企业不顾质量压缩成本的短视行为也较为普遍。一般说来,在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下,质量与成本呈正向关系,质量提升会带来成本上升,从而造成价格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竞争力。(4)质量成本的核算、评价方法不健全,无法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成本数据。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仍然停留在生产成本上,现行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提供全面的质量成本数据,因此对质量管理的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5)局限于生产环节,忽视质量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特别是产品的设计阶段。据国外质量管理专家统计,有 20%―40%的产品质量问题产生于设计环节,并会在后期日常生产过程中带来难以预计的质量损失和成本。但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主要还是关注生产环节。
显然,质量成本管理是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和提升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应该将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相结合,建立完整的战略性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加以实施,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效益。以下对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加以分析和总结。
三、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公司源于1889年张之洞所创汉阳兵工厂,历经四次搬迁,距今已经有120多年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公司依托雄厚的军转民技术,并积极和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进行战略合作,目前形成摩托车和汽车空调两大支柱产品,并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最具竞争力的中国民族品牌”等荣誉称号,现已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年产200万台发动机及200万台整车的年产能力,拥有建设牌和重庆牌两个品牌,产品畅销70多个国家,产品覆盖48cc到400cc。然而摩托车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其发展受宏观经济运行、产业政策调整、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非常严重的行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摩托车制造业正经历着残酷的严冬,许多摩托车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上升较快的双重压力,经营十分困难。然而,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十年前金融危机爆发前,就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积极加强内部管理,率先在行业内实行质量成本管理,并实现连续五年保持年收入8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在4%―5%之间,并逐步放弃低端摩托车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进军。质量成本管理使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转危机为机会,更加注重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质量成本管理让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根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计划、分析、改进,最终达到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对质量成本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既是企业本身成本管理的需要,也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手段。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不仅在集团内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肯定,还有效帮助其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顺利渡过难关,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与实践
(一)明确的质量成本构成项目
按照费根鲍姆的理论,质量成本由质量保证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组成,其中,质量保证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故障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参照国标《质量成本管理导则》(GB/T13339―91)和军标《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了这四项成本的具体内容。其中:(1)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产品不合格,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设计质量控制费、采购质量控制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评审费、质量管理活动费、质量教育和培训费、相关工资及附加费等。(2)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检验试验费、检验设备维护校准费、破坏性试验费、检验设备折旧费、检验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3)外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如:诉讼费、赔偿费、降价损失费、三包损失、保修费、二次索赔费等。 (4)内部损失成本由于质量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或现实合理的期望,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或丧失潜在利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返修损失、复验费、外购/外协器材损失、停工损失、事故损失及处理费、产品降级损失及相关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
此外,为了方便员工鉴别内外部损失范围,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同时给出不合格成本的定义,不合格成本是指由于质量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给组织造成的经济损失。这里的不合格既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也包括工作质量不合格;规定的要求是指合同的要求、设计的要求、管理规章的要求等。很明显,不合格成本是质量损失中最明显的一部分。
(二)清晰的质量成本管理战略
质量成本战略是企业为了获得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质量成本分析与管理,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生存和竞争环境。质量成本管理战略作为战略管理在质量成本领域的延伸,是以“战略定位”和“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成本管理的新思路,具有外向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企业要发展好,首先要解决战略问题,即企业的方向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争加剧时期,企业更应解决好方向性问题。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十年前,经济危机爆发前,就开始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并通过对各种质量作业活动的动态反映,在战略质量定位分析和战略质量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质量作业,对质量作业及其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和战略业绩评价,以提高质量作业管理水平。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以“顾客满意、贯穿始终,建设名车、追求卓越”为质量成本管理总方针,专注摩托车、车用空调两大产业板块,努力做强合资合作、自主品牌摩托车、车用空调三大业务。逐步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经营,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优化;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的控制,建立供应商品质管理平台,培养质量专业人员,完善质量成本数据、体系平台,严格过程控制,关注用户,加强品质管理。此外,在要求出厂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越规定要求的同时,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还要求成熟车型的成车下线一次交验合格率88%以上,每年不断提高;质量损失率小于0.5%,每年不断降低;顾客满意度85分以上;外部监督检查通过率100%,以此来保证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落地。
(三)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实现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目标,在组织结构上从公司高层领导分工,到中层质量成本具体负责和落实部门以及基层的参与组织上都具有自身特色。首先,建设摩托质量成本管理由集团公司最高管理者直接负责,从而从制度和资金两个方面保证了集团公司开展质量策划、质量预防、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和改进等方面活动,为建设摩托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内外环境。其次,集团公司任命质量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负责组织制定集团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组织集团公司质量成本分析,和对各二级子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建设进行考核和打分。最后,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质量成本管理需要,集全公司优秀人员力量单独成立品质保证部直接负责质量成本管理的具体日常工作。自此,由品质保证部直接负责,财务部紧密配合,各生产单位及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质量成本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基本建成。品质保证部的具体工作是:(1)组织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确定质量成本构成项目。(2)质量成本管理制度运行的控制、监督、检查、评价、考核,逐步完善。(3)定期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并上报公司领导。(4)培训及考核。财务部的主要工作是:(1)建立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确定质量成本核算科目。(2)提供质量成本核算报表及相关经济指标。(3)利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体系的基础,将质量成本分析结果纳入相应的管理费用预算、科研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等,使之成为集团公司财务预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报集团公司最高管理者审查批准。(4)协助品质保证部完成质量成本管理的其他相关工作。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按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体系程序及要求,收集并提供质量成本核算的成本数据,按期上报。(2)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制定质量成本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持续改进。
(四)清晰的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质量成本管理流程是质量成本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具体落地和保障的过程。流程设计是否科学有效将直接影响质量成本管理的最终效率和效果。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流程由品质保证部牵头,财务部配合,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形式制定。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成本管理准备阶段。此阶段由品质保证部会同财务部一起到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了解摩托车和车用空调两大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可能发生的费用构成,并根据以往各部门的财务数据和各生产单位及职能部门的意见,制定四项质量成本的具体构成,并对每一项目构成撰写详细说明书,对一些有争议的项目还聘请专家开讨论会并最终确定其归属。第二个阶段是质量成本预算及结算阶段。此阶段由财务部会同品质保证部根据以往的财务数据,制定并下达质量成本目标,质量成本目标目前下达到两级,并力争两年后达到三级,经两上两下过程后,最终确定各部门的质量成本预算。在制定质量成本目标和预算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历史资料,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对手的资料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等,品质保证部制定各种质量成本文本和表格,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依据这些文本和表格制定预算。第三阶段是数据的报送与审批阶段。此阶段,首先由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根据质量成本核算的要求,每月对本单位(部门)质量成本构成进行核算和分析,形成《质量成本汇总表》,于每月3日前上报上级主管财务部门;然后由各二级子公司、分厂主管财务部门于每月5日前上报财务部《质量成本汇总表》;季度、半年、全年汇总所辖单位质量成本数据,形成季度、半年、全年的《质量成本汇总表》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于每季首月5日前上报上级主管财务部门。最后财务部每月8日前收集汇总各二级子公司、分厂财务部门《质量成本汇总表》,形成集团公司的月度《质量成本汇总表》报品质保证部,并于每季首月10日前上报品质保证部上季度《质量成本汇总表》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质量成本汇总表》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的主要指标包括:质量成本实际总额度、各型号的质量成本实际额度、各科目质量成本实际额度等。第四阶段是质量成本分析与考核阶段。此阶段由品质保证部首先核对上报的主要指标计算是否准确,然后根据年初下达的目标,进行质量成本考核,确定是否完成年初的预算任务和控制目标。如总体质量成本目标达成率、各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目标达成率、各科目质量成本目标达成率、质量成本占其他成本比重等。
(五)坚实的质量成本保障体系
首先,从重庆建设摩托从集团公司到上市企业都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管理,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为保证高效的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保障。其次,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为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制度保障。再次,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年初在制定预算时,都会单独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此外,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定期还会聘请专家对参与质量成本管理的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为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最后,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还制定了定期与供货商和产品销售渠道商的沟通和协调的制度与机制,充分了解上下游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化。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还聘请了国际知名软件开发商甲骨文为公司定向开发质量成本管理软件,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和有效传递,为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数据保障等。
摘 要:在江苏南部地区,数量庞大的小型服装制造企业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生产加工大企业的订单,收取廉价的加工费。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今天,服装产业对于质量的要求日益升高,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小型服装制造企业经常降低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陷入质量与利润的两难。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因素分析的方法,以江苏瑞天服饰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企业意识淡薄在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质量成本总体偏高影响企业利润的问题是由于企业质量成本要素构成不合适,进而根据服装企业的行业特征,提出提升预防成本、控制鉴定成本、降低损失成本的对策,并得出企业增强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并需要做出统一规划的结论。
关键词:小型服装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因素分析
一、质量成本管理
1.含义
质量成本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企业在市场中重要的竞争力就是产品的质量,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这样就是的企业信誉提高,企业收到好的经济利益回报。但只有投入一定的费用才能使质量提高,这种投入就是质量成本,这就是一定的投入的质量成本可以给公司取得多少利益的事情。想要取得最佳经济收益,就需要改进质量成本管理,使质量、效益、成本有机结合。质量成本管理既能满足公司外部质量要求,又能实现公司内部效益最大化。
2.目的
质量成本管理为的是承担起企业质量成本相关责任,使得质量成本意识提高,通过策划质量成本目标,进而控制质量成本、使质量成本效率提高的一项管理工作。
二、公司概况分析
瑞天服饰公司是江苏省的一家小型服装制造企业。其主要是服装的制造和生产,其技术部是用于研究服装制造工序和策划产品实现;质监部门在产品生产结束后进行验审,比如修补服装可修复的破坏等等;服装在出厂前要接受顾客的质检,如果不合要求,需要将服装返工再检;如果是出厂后的服装,就需要公司承担因质量不合格的退货损失。
三、公司在质量成本管理领域主要问题
1.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
因为公司意识薄弱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公司在生产成本和费用中分配质量成本,致使公司在质量成本方面核算不清楚,对质量成本不能进行整体分析,进而对实际成本难以把控。公司管理把控没效率在部门,便难以依照各自的职能去进行,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出现日益上升的质量成本。
2.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投入少
通过对产品的质量成本因素的分类和分析,我们以2013年6月-12月的质量成本作为因子进行分析。根据其质量成本明细表知,2013年6月-12月的预防以及鉴定成本一共是147,205.7元,内外部损失成本总一共541,947.7元,显然,预防以及鉴定成本加起来仍然远小于内外部损失成本。因此便说明该企业预防和鉴定成本投入太少,因而导致成衣后期的质量维护成本明显增多。
3.过多的损失成本
我们将分析对象设为2013年6月-12月质量成本动因所占比例。其中内部损失成本占78%,外部损失成本占1%,预防成本占5%,鉴定成本占16%。商品的质量成本中内部损失成本占比78%在6月-12月之间,这表示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形成大量损失。据分析,这是因为实现服装的研究策略没有制定好,公司服装质量在个阶段均不合格,例如制成衣服后的清洗阶段致使配饰掉落,公司就得进行回炉再造,来增加客户满意度。企业不能通过改善生产状况降低内损。据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13年11月便是由于货物质量不合格使得公司订单延误,故违约赔偿10万元的违约金,记为了内部损失成本,该公司所赔付的巨大损失便是由于质量不合格导致的。
4.不合宜的质量成本因素构成
某学者把质量成本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改正、无差异以及至善区。根据图可以得到,如果产品质量成本在I区,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则产品的损失成本超过了70%,而预防成本不足10%,此时公司应该降低改商品的质量成本;比较理想产品质量成本的区间是II区间,改服装的损失成本约等于50%,预防成本约占据10%,那么就应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适当的维持把控;而第III区的服装产品鉴定成本超过50%,损失成本不超过40%,鉴定成本大于损失成本,此时产品的产品的质量成本过多,那么公司应该控制鉴定成本,稍微适度的降低检查程序。根据图中分析,该公司的商品,其损失成本约等于75%,超过了70%,商品的预防成本约等于6%,不超过10%,说明公司在质量改进阶段即改正区,质量成本一直处于高水平,公司应尽快制订出方案并采取行动,使损失成本变低,预防鉴定成本适当增加,因此使商品的质量的成本被调低。
四、改进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关举措
1.质量成本管理思想的提高
质量成本的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依据,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公司必须提高其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的思想意识,进而进行更加高效的监管机制对于产品的质量成本。产品的质量成本有着联系密切的各个构成要素,公司需要对产品的质量成本的要素分析有所提升,发现并求证出适当的比,达到质量成本构成最优。在上述分析判断中,不难发现,该公司的质量成本总额较为庞大,构成中发现,预防和鉴定成本占比不大,而损失成本就占比明显巨大了。所以目前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关策略,使得产品的质量成本尽可能的调低,进入产品质量成本的II区也就是控制区。该举措应该伴随产品形成的始末。
2.预防成本的适当提升
对于小型服装公司生产产品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成本最关键的工序就是商品质量程序的研究开发。公司要想严把质量关对产品,就应该对产品的制造程序进行专业的研发与设计,还要增加生产产品中间过程中的质量检验,使生产步骤顺利实施;产品生产作业线也要进行相应的布置,制造工艺也要整改,使产品生产更加高效。技术部和质检部来严格把控预防成本,把关注点放在服装设计费和质量管理费上面来。
3.鉴定成本的适当把控
公司生产出的产品为了减少损失成本,有必要对其进行测评。该公司在2013年的11月,企业因产品质检问题延误订单,造成企业10万元的巨额损失。但如果能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产品测评,该资金为鉴定成本,那么它就可以及时对问题产品生产问题进行整改,从而既可挽回公司巨额的损失也为保住了公司信誉。质检部门负责掌握鉴定成本的分配,为产品质量把关。
4.损失成本的适当减少
减少质量成本的关键是减少损失成本,应该在各个生产阶段进行把控,及r发现服装质量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整改完善,例如对车间一定时期维护修理确保产品生产顺利,定期安排工人培训在产品质量方面,使工人素质有所提升,公司也可制定质量负责的规章制度等。生产车间负责的主要是内部损失成本,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以及通过率;业务部主要负责的是外部损失成本,对产品的售后、客户满意程度负责把控。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质量管理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管理之一,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如何提高其管理成效对于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整体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
0引言
质量管理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管理之一,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如何提高其管理成效对于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整体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通常指产品的质量,广义的还包括工作的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而工作质量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从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工作分解结构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所构成,也即项目的工作质量;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也即项目的产品质量。项目的特性决定了项目质量体系的构成。从供需关系来讲,业主是需方,他要求参与项目活动的各承包商(设计方、施工方等)提供足够的证据,建立满意的供方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项目的一次性、核算管理的统一性及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均要求将项目范围内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内部组织良好的质量控制及内部质量保证,从而构筑出项目的质量体系。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创造必要的资源条件,使之与项目质量要求相适应。各职能部门及实施单位要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质量,实行业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支持质量部门独立地、有效地行使职权,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2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2.1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概念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目的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在商品条件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也体现出一般商品的质量目标,即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时间性及耐久性六大目标。具体说来公路工程质量目标是满足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及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工程合同文件,对公路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2.2 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象一般质量管理一样,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总的来说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目前正处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广实现阶段。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注重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随着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高速公路建设四项制度实施办法》和《高速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健在实施,以及在政府机构改革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转变政府职能要求的大形势下,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并逐渐走向基于项目法人负责制的“政府管理、委托监督、业主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在这一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得到了贯彻,已不再是单纯的依赖于事后的检验,不仅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注重于对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组织、各工序及各岗位等施工全过程影响质量因素的管理,而且监督、监理工作也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行为过程并重,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色彩。并且许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已开始从财务上入手实行“先质量后计量,再支付”,改变了传统的“按进度支付”的做法,这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借助财务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的一个方面。从理论上讲,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为基础,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为贯彻、实施上述质量管理方针制度,不仅可以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可以不断优化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实现质量、投资的双赢,提高建设的效益。但是实际上全面管理的思想真正的效落实下去的较少,能明显体现其经济效果的就更少了,以致于这种方法往往只是当作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被动措施,甚至被当作一种负担,没有被当作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手段,其结果适得其反。
3质量成本概念的引入
3.1 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Feigenbaum在20世纪50年代初最早提出,继A. V.Feigenbaum之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和D.M.伦德瓦尔等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此,关于质量成本的概念有了很大发展,为推动企业有效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促进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产生了重大作用。质量成本(quality ―related costs)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ISO8402-1994)。企业运行中的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即预防和鉴定成本,一般将这部分质量成本看作是投入,另一部分是由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具体包括: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内部质量损失。④外部质量损失。
3.2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成本的基本内容根据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具体到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成本的各部分可以归纳如下:
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内部质量损失。④外部质量损失。⑤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3.3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工作程序应该说,揭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动作中的不合格(无效)工作和不合格(有缺陷)产品,为企业质量改进活动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指明方向,是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具体的任务内容有3个方面:①建立识别不合格的工具。包括设置质量成本的财务账户、原始凭证、记录和建立核算制度、报告形式等。②制定质量成本差异分析的趋势分析程序,寻找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和影响因素。③支持管理决策,即有效地进行管理方案的综合评价,追求高效益、低成本可操作的统一。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程序可以用图1表示。
3.4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和模式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检验出来的,它是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工作的具体实施而形成的。高速公路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设计阶段(包括规划、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其中施工阶段又是最关键的。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因素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对于一般所关注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到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承包商,因此这一阶段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应包含四方面各自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并在这四个分体系之间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关联关系,充分体现四个分体系之间的母子、合作关系,可由业主的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整个建设工程四个分体系总体上的质量成本报告的汇总、核算、分析和决策,从而从整体上更高层地把握整个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成本问题,为做好质量管理以及整个工程的全面管理服务。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主要四方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之间的相互关联系可以用图2来表示。
3.5 质量成本管理的优越性高速公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战线长等特点,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可以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建设的投资效益,而且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社会生产力。针对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一方面难以对其质量管理工作成果进行正确评价,不能及时地暴露出其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或预防措施,质量管理工作不能不断得到完善,高速公路建设的生产经营目标不能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也还存在质量管理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的问题,人们不能认识质量问题在经济方面的生性一。为了让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各级领导及各部门真正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状况及其影响“用数据说话”,尤其是其企业总体效益的影响,促使工程建设的各级领导及各部门认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付诸行动,认真对待。本研究将尝试在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引入“质量成本”的概念,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质量成本”概念的引入,利用财务手段,用“数据说话”的方式,用货币语言直观、客观、明晰地反映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情况,将质量问题直接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经济问题联系起来,为决策提供依据,为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
4结语
由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投入在整个建设投资中所的比例也是最大的,本研究将对施工阶段(即招投标工作结束到工程缺陷责任制期终止)的质量管理工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来探讨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程 引入质量成本概念的问题。并针对质量成本概念将招投标阶段结束到签发交工验收证书期间的质量损失计为一般内部质量损失,工程交工验收后到工程缺陷责任制期终止期间发生的质量损失一般计为外部质量损失。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意义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研究对象的重复性、相似性、本研究除按照时间系列一般性的研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外,决定依照现行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将一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分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挡土墙、防护及其砌石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等9个基本的分析对象按照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基本条件相似的原则进行归纳分析,考虑单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成本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汇总研究一般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成本管理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特征,在分析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根据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简要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控制
1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构成
1.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和偏差,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标而事先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①质量规划费。②工序控制费。③新工艺鉴定费。是指新施工工艺、技术革新项目的鉴定费用。④质量培训费。⑤质量信息费用指收集、整理、分析、保存全部质量信息的活动费用。
1.2 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对工程本身以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及对材料、构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一切费用:①原材料和外购件检验费。②施工工序检验费。③工程质量验收评审费。
1.3 内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施工指挥决策失误、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施工产成品保护不善以及由于施工工具、机械保养不善引起工程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具体包括:①返工损失。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产品或工序在质量上达不到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必须“推倒”重建而发生的费用。②返修损失。指工程质量存在缺陷,必须进行局部返修,使之达到合格质量而支付的费用。③停工损失。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处理质量事故而导致停工和延误工期的损失。④事故处理费用。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时对事故进行分析,提出事故处理方案所发生的费用。
1.4 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指市政工程交工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而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一切费用总和。包括:①保修费。②纠纷处理费。
2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特征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要切合市政工程的产品特点、生产特点。由于行业差异性大,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借鉴其他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能性不大。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质量成本分层核算。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法施工的指导下组成多个项目部,每个项目独立核算,因此质量成本核算也应该相应的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面进行。两个层面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在出年终质量成本报告时,公司应将各项目有机汇总。
2.2 阶段点质量成本控制。对于大型市政工程项目而言,由于施工周期长,使得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工作历时较长。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整质量成本数据往往要等到一个项目保修结束以后才能得到。因此阶段点的质量成本控制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
2.3 质量成本分层归集。由于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建立项目部,质量成本的分析也要在公司与项目部两个层面上进行,同时,这两个层面也有着若干责任联系。这一点与其他行业具有显著的差异。建立专门的质量成本归集明细表对施工质量损失进行归集后,就借助这种对应关系将公司层面损失源相应的找出,这是一种适用于施工质量损失分析的方法。
3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
3.1 抓好全体员工的观念与意识。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研究全员经济意识。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教育,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3.2 制定较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3 抓好质量成本管理目标。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四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损失逐步减少。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4 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合同条款不严谨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
3.5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控制首先要依赖于企业所有人员观念的转变,树立起质量成本意识,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尤其需要重视提升企业的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能力,为此,本文接下来将讨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如何建立并健全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体系,以及相关方法的应用。
摘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控制和降低成本、增长利润的有效途径,是时展、企业进步的必然结果。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质量成本;成本控制;管理
0引言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更加重视。任何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利润,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等皆是增加利润或实现利润的手段。
1质量成本要素分析
质量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其基本内容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4部分组成:
1.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使故障减少到最少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其内容括:①质量计划工作费用:指企业为制定质量计划而发生的人员工资、文件费和办公费等。②质量控制管理费用:指质保人员工资费、资料费以及控制设备的核准、维修费用和材料消耗费用等。③质量信息工作费用:指质量信息人员工资费、信息费、信息跟踪费、资料费等。④质量教育、培训、奖励费用:指教员和学员工资费、讲课费、资料费、学员外出培训学费、租用场所和设施费,以及质量奖励等费用。⑤设计更改费用:指企业为施工项目发生设计变更和受监理工程师指令更改影响造成的原实施方案、防止质量事故、试验计划等一系列变更而发生的关人员工资费用以及资料费和会议经费等。⑥质量公关费用:指企业为施工项目质量接受第三方及业主的评审(比)或竣工交验、进度检验等原因进行公关活动所产生的人员招待费等。⑦处罚费用:因违反国家及地方规章管理规定而发生的罚款。
1.2 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是综合性强且要求高的产品,每个分部分项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转入下道工序继续施工,原材料进场检验、各分部分项和工程全面完工后的验收和为进行质量鉴定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就是鉴定成本,其内容包括:①原材料和外购件检验费用:指企业对所使用的材料和外购件进行检查、试验所发生的费用。②施工过程中的检验费用: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各分部分项质量进行验收时所发生的人工费用和材料消耗费用。③工程移交费用:指产品移交用户使用前进行性能检测和系统试验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经相关研究学者对以上质量成本的构成四要素的研究――预防成本占10%左右,内部与外部故障成本合计为60%左右,鉴定成本为30%左右。
1.3 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是材料经过合理技术组合形成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其内容包括:
1.3.1 施工质量成本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缺陷和为处理缺陷而发生的费用。其内容包括:①分部分项缺陷工程损失;②返修人工、材料费和复检费用;③停工损失;④事故分析处理费用等。
1.3.2 建后服务成本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其内容包括:①由于产品安全性能问题或质量责任分歧造成的诉讼费;②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业主损失而支付的赔偿费;③在质量保证期内的修理费;④事故分析费等。
1.4 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工程配套的设备在保证安全使用性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其内容包括:①诉讼费用;②赔偿费用;③维修费用;④事故分析费用;⑤保险费等。
2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的缺陷
2.1 现行质量成本分类的缺陷我国目前试行质量成本核算的企业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存在着不足:①侧重于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未充分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精神,偏离了科技指标体系设置的“全过程反映”原则。穷本溯源,质量成本是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中脱胎而来的,因而质量成本的分类。即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设置无疑就应承袭其脱胎出来的那个母体的基本特征。具体地说:质量成本的分类应从企业设计、施工、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这样一个企业再生产的全过程出发来加以考虑。现在通用的分类未虑及这点,从而使其所提供的指标体系在科学上减色不少。②不利于分清责任,评价工作质量,偏离了科技体系设置的“职责分明”的原则。无论国内国外,企业的基本职能部门大都是按再生产环节设置的。因而,质量成本的分类,即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以便于指标下达与考核。但是,现行分类仍未虑及于此。其所提供的指标体系无法将设计、施工、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发生的质量成本加以分别反映。这样,既不能分清各环节的责任,又不能通过对各环节在不同时期发生的质量成本的增减变化进行分析来评价其工作质量,以致于难以按责任单位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这显然有背于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目的,也不符合科技指标体系设置的“职责分明”的原则。
2.2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缺陷
2.2.1 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当前即使生产比较稳定、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在这方面仍做得很不够,以致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无法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相互衔接等问题。
2.2.2 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差“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但是在很多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够,以致于整个企业的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都较差。
2.2.3 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的奖励制度通过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活动,可以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没有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以致于对发生质量事故没有追究责任和原因,造成了企业质量成本高,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无以提高。
3质量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质量成本分类的改进为了避免现行分类的弊病,笔者设想,我国质量成本可按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各环节进行设计,即按照工程的施工过程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也就是:①设计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工程质量目标鉴定费、质量评审费、工序检查费、质量改进措施费等;②供应及生产准备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进货检验费、材料整理费、生产前准备费、设备运行质保费、参与工程单位质量控制及鉴定费、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材料报废损失等;③生产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三检检验费、零件工序检验费、工人自检互检费、工具校量费、停工损失、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损失等;④质量管理组织工作费用:包括专职质量部门日常费用、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控制实施费、事故分析处理费、标准费等。
3.2 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当前即使生产比较稳定、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内、外部损失仍然很大,用于缺陷预防的投入占产品成本的比例有增无减,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只有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与分析才能寻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2.1 引进质量收入质量收入是质量得到保证或较原有水平提高后企业和社会所得到的更多的价值。这里的质量是指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总称,对其科学地把握要认真研究其得益主体的质量收入,即企业的质量收入和社会的质量收入。
3.2.2 完善质量成本传统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四个部分。质量成本应该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一切耗费。传统质量成本中的内部故障损失并不是管理活动的耗费,而是结果性损失,不应成为质量成本的有机构成部分。且传统质量成本几乎没有反映质量提高成本。质量成本应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质量提高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3.2.3 注重质量损益质量损益是质量收入减去相应的质量成本后的余额。质量损益作为全面考核质量管理经济性的综合性指标,是衡量全面质量管理是否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志。
3.3 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3.4 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经济责任管理范围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应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励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经济化。奖惩制度对于控制体系而言,既是一个辅助手段,又是维持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4结论
质量成本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把尺子。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控制实现某个子过程或全过程,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并加强企业其他质量成本管理,从而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增长企业利润的最终目的。
摘要: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在自身资金实力、经营规模、管理能力和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某些适用于大型企业的成本管理理论用于中小企业时则可能是不恰当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质量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已使得经济从地区走向世界,全球经济正在步入一体化时代。经济竞争的格局也由原来只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国家扩展到全世界,而正是这样的时代,使得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在悄悄演变着,竞争中的企业不仅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也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仅要在产品的功能上下功夫,使产品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更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生产出质量过关且低成本的产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一、中小企业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性经营中不断发生的动态成本。通常而言,质量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关系是:当质量预防成本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相应的减到最少;而随着质量预防成本的不断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不能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追加质量预防成本而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总成本控制的好坏以及相应的利润多少。
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者的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不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及管理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有大中专以下学历,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较短,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由于员工的素质不高,就无法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也无法贯彻执行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企业始终停留在资源浪费大、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低下、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松散
大多数企业虽有成本管理的一些框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有些中小企业尚未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造成成本不断扩大,同时助长了贪污的风气。此外成本控制机制没有在全过程实施,仅仅在事后控制,也不能有效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成本控制手段落后
现在已进入信息经济时代,虽然许多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广泛使用计算机操作,但仅限于对会计凭证的录入、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记账、算账、报账、存取数据和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和成本计算等方面的计算工作上,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在会计控制、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信息交互管理功能。这样的会计电算化无法满足现代成本控制对信息处理的要求,更谈不上成本控制手段的现代化。
(四)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
产品的无形损失是指由于产品过时、过季及供过于求等原因造成的产品贬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产品的无形损失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产品无形损失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间存在着矛盾。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重复、产品档次低、产大于销,致使产品待售时间长,甚至大量滞销积压,只能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来实现销售,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市场和消费者缺乏及时足够的了解,没有掌握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变化,盲目生产毫无特色的大众化产品,顾客的认可度低,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完善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
质量成本管理并非朝夕之事,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打破弱势格局,就必须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全面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措施,才能起到长效作用。
(一)将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化,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由于人员少,技术薄弱,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工艺相对简单、大企业不屑于生产的边缘化产品,所以在生产时往往不重视生产过程的控制,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大企业的事。如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失去了现有的市场,大不了转型改做其他生意。然而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当下的许多大企业也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大企业当初如果不重视产品的质量,不将产品质量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不需要多么深奥的理论基础,只需要将生产过程进行制度化的设计,将生产的每一步骤进行标准化的设计即可,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
(二)加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建立各工序质量责任负责制
要想控制产品质量并降低产品成本,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进行质量责任控制,再健全的制度目的也只有一个,也就是让员工在规范化的制度内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制度化的设计能够在出现质量责任时,分清是哪个环节或人员出了问题,以纠编或进行相应的惩罚。加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建立各工序质量责任负责制,就是要让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规定的条件及要求下进行,每个工序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对于上一工序不合格的产品拒绝接收,并避免将不合格产品流向下一道工序。有了制度化的保证,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不稳定情况,并让每一个员工产生责任意识。
(三)奖励与约束机制的并进
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虽然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但要想提高产品质量不能一味的惩罚,还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并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能够始终保持高质量或低废品率的员工,一定要给予必要的奖励,以激励其工作热情,避免因为激励不到位而产生的消极怠工及优秀员工的流失问题。要知道,培养一个成熟的员工所付出的代价往往大于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其的补偿。
摘 要:本文从质量成本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质量成本的内涵和分类,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1.质量成本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入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质量成本是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1.1质量成本的分类
通常,质量成本分为五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等。
1.2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质量成本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缺乏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比较晚,不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又各有不同,这使得对某些质量成本项目的定义不够准确,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不够妥当,国家又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
1.2.2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有待改进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有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产品的质量水平却不高,因此,对质量损失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对己经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只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就下结论了,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使得一些可能避免或削减的损失未能幸免。
1.2.3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方法还有待研究
我们进行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核算和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方案,控制和降低企业整体的质量成本。由于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较晚,还末能建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质量成本优化和控制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2.质量成本体系的核算研究
质量成本核算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合企业的规模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质量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级质量成本核算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全厂的质量费用的收集、分配、归集和计算工作;另一种是两级质量成本核算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质量成本的核算分为厂部和车间、各职能部门、各责任中心两级进行,各车间、职能部门、责任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核算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质量成本的明细核算,再由厂部进行汇总核算。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2.1质量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
质量成本费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收集:
2.1.1直接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即在日常填制凭证和登记明细账时,遇到与质量费用有关而又能直接分离的,即可在凭证上盖上质量费用的专用章,这样,质量成本核算员就能依次迅速地进行收集。质量成本的大部分费用均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
2.1.2虽存在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但与其他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直接分离出来。如生产工人为维修少量次品所支出的工资、材料等费用,一般与日常的基本生产成本混在一起,对这类费用一般需要建立临时记录卡来反映,并通过调查分析将质量费用与非质量费用区别开来,以便科学地确定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
2.1.3不能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收集到的,不属于现行会计制度核算范围的隐含质量成本,如为改进和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放弃的各种机会损失等,则必须设置专用凭证进行单独核算。由于这些费用并没有实际支出,往往只能通过估算取得。因此,他需要借助统计核算手段和业务核算手段,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这些隐性成本。
2.2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企业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
2.2.1统计核算方法。其基本特征为: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运用统计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对同级数据的分组、整理获得所要求的各种信息,以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为目的,不注重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2.2.2会计核算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作为统一量度;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严格以审核无误的凭证为依据,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相似。
2.2.3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即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而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手段;采用统计调查、会计记账等方法收集数据;方式灵活机动,资料力求完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于198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质量成本研讨会”,向全国推荐的就是这种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理想选择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为辅。其基本特征是:以货币计量为主,适当辅之以实物计量、工时计量及其他指标如产品合格率、社会贡献率等反映;主要通过会计方面的专门方法来获取质量成本资料,但在具体运用这些专门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对有些数据的收集不必设置原始凭证,也不必进行复式记账,账簿记录也可简化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应灵活多样等等。而对那些会计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则可借助统计手段和业务核算获得;对通过会计手段获得的信息,应力求准确、完整;而对通过统计手段、业务手段获取的资料,原则上只要求基本准确,不要求以原始凭证作为获取信息的必备依据。
3.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3.1产品质量最佳水平的确定
优质、高效、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定条件下,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因而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当将产品质量同质量成本和产品价格联系起来确定最佳质量水平。
3.2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3.2.1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成本控制
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除了选择最佳质量水平外,还应考虑设计阶段的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一般包括设计规划成本、试制实验成本,、技术管理成本等。上述这些费用既构成产品的设计成本,又是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构成产品质量成本的一部分。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质量最佳产品。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1)控制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2)不必要质量成本的分析;3)加强产品设计的论证和评审;4)加强样品的试制和试验,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完善;5)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控制技术管理成本。
3.2.2生产过程质量成本的控制。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能否保证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工厂的技术能力及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生产过程质量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加强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控制质量成本;2)加强工序的质量控制,保证不良品率在较低的水平;3)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保证检验费用的合理;4)加强不合格品管理,降低厂内厂外损失;5)加强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3.2.3销售过程质量成本的控制
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为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性费用。加强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对降低产品的质量总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资本增值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加强产品包装、储运的质量管理,降低产品质量损失;2)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控制质量成本;3)加强索赔处理,控制索赔费用支出。
3.3全面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3.3.1全面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面控制质量因素、力求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模式。所谓的全过程是指将质量控制从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扩展到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全面控制质量因素意味着把影响质量的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检测手段、环境等全部予以控制,以确保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以下观点:1)用户第一的观点;2)预防的观点;3)定量分析的观点;4)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的观点。
3.3.2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PDCA控制过程。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 )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 )。
3.3.3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成本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的同时兼顾产品成本问题。同时企业有效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讲,全面质量管理已深入人心,而且相当多的企业也已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但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却寥若晨星,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实际上没有从大质量观的角度看待质量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但为什么这种在国外很有效的一种质量体系保证手段,在自己使用起来时,其效果就不大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将质量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公司整体成本管理的一部分来加以控制,没有对质量业绩进行分析,使之产生“财务效益”。因此,如果真正要发挥ISO9000的作用,则有必须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通过实施ISO9000进行质量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摘要:合理的企业成本管理能够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目前存在质量成本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完整的治理成本管理体系,忽略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没有重视到质量成本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等问题。故此,中小企业应当从增强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和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三方面着手,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质量成本管理;中小企业;竞争力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式始终停留在价格战的水平上,很少考虑从其他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质量成本管理就是被忽视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不仅使产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改进,也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国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的联系也变得异常密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应成为中小企业的共同追求和目标。
一、我国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质量成本的意识不强
企业关于质量成本的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上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一味关注能够产生直接效用的产量,而对产品质量却关心较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造假、售假的现象,导致市场混乱不堪,令消费者十分不满;还有的企业盲目追求产量和质量,不惜巨资购买先进设备、聘请专业人士,严重增加了企业质量成本的投入,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认识上的问题。企业相关部门存在一种认识偏差,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管理层的责任,跟生产部门没关系,生产部门只负责产量就行了。由于缺乏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没有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相继都制定了一些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很少有企业制定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目标,只有将质量成本管理目标文件化和制度化,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单位和部门,甚至划分到个人,才能增加每个人的责任意识,才有利于质量成本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成本管理活动。
(三)企业忽略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兼顾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对非生产部门的关注却很少,尤其是产品的设计阶段。产品的设计阶段意义重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也就是说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牵涉到整个成本管理的控制。因此如果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中忽略了产品设计阶段,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
(四)没有重视质量成本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企业质量成本数据既可以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也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标准,很多企业在遇到经营管理困境要想通过节约成本来扭转局面的时候,往往依据不良质量成本评估的结果,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但是在实践中很难取得设想的结果。企业员工在经历了一系列相似的状况后,不良质量评估的效力呈递减趋势,进而影响企业节约成本,提升质量的管理活动的效果,最终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就会失去效力,束之高阁。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质量成本管理未能和其他制度协调好,尤其是成本数据与绩效考核体系,质量完善机制之间都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二、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一)有利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化
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方面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不仅造成直接的质量损失,而且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损失。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在企业质量管理中质量成本管理是可以被量化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相关质量成本控制人员根据质量成本提供的经济指标在经营活动中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有效管理,使企业不仅能够实现少投入多产出,还能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质量成本管理将质量管理与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结合,实现了企业稳定发展,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有利于降低和控制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甚高,而且对产品的外观、精密度和可靠性也要求甚严,使得产品结构的设计日益复杂。为了迎合市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在质量成本上扩大了支出,约占到了总销售额的8%。因此,探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正确分析质量成本中各类成本的比例关系,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各企业通过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可以做到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三)有利于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
一个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都综合反映在了产品质量上。产品质量责任制是将质量成本工作自上而下分布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使他们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具体工作,自己在质量保障方面的具体责任。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就可以很快找到负责人,按照企业和部门的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惩罚。这不仅有利于责任人自己还可以警示其他负责人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企业管理活动优劣的经济表现;另一方面它又是评价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影响产品质量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对于那些不利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环节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反复调整,努力实现企业治理成本比例的最优化。因此,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一方面,企业在实现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反复调整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方法和途径,提升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的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质量成本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识
当前很多企业对质量成本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普遍缺乏关于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管理内容以及质量成本管理作用方面的知识。为有效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企业必须积极培养员工及管理层人员关于质量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投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必须广泛宣传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积极开展关于质量成本方面的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只有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
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环节不注意就有可能给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生产的所有环节,加强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可以采用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即将质量标准引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其考核结果将与企业的内部晋升、工资、奖金等直接挂钩。另外,还可以建立适当的质量奖惩制度,开展质量管理培训等相关活动,以改变中小企业质量状况不佳的局面。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涉及到产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是全面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对产品的各个环节实行归口分级控制,明确生产责任。第二点是要做好质量成本预测。这不仅有利于质量成本责任的分配,还有利于企业不断降低质量成本。第三点是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参与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在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重要性的基础上再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质量成本控制的结果企业要做到同员工分享,在交流中不断改进、完善。最后,企业要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绩效奖惩制度。按照公司的质量宗旨和质量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对与质量成本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绩效奖惩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质量成本意识薄弱,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为适应全球经济环境中小企业应努力学习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知识,树立正确的质量成本观念。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到有效控制质量成本、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增加自己的经济效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质量意识越来越强烈。在如今的市场竞争当中,只有真正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站稳市场脚跟。但是如何有效处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一直面临的重要问题。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紧抓影响产品质量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并根据现阶段我国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或方法,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能力,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
[关键词] 质量成本;企业管理;现状;建议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也愈演愈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获得一席之地甚至是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与成本。质量和成本不仅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体现,还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企业若想在业内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或将二者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质量和成本也是以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存在的。基于此,企业为了将质量和成本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可控范围内,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竞争力,就一定要合理运用质量成本管理,以期最大限度为企业获得利润。
一、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界定
关于质量成本的概念早在1950年初就已有相关学者提出,但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的掌握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关理念,有必要对质量成本重新进行定义,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质量成本管理的范围以及环境已有了巨大的变化,受限于传统科学技术过于落后的弊端,以往的质量成本管理都主要以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为主要目标,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现在产品的质量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而产品的质量过剩则成了现代企业应密切关注的问题;其次,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认识与理解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认识与理解一直存在一定的偏差,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管理却轻视经营、过于重视质量却轻视成本、过于重视不足却轻视过剩这三方面,这样一来不仅会无限增长企业的投资成本,还会在无形之中使得企业应得的经济利益变得一减再减,而这都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相反的。基于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一定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合理质量”的管理观念,将质量成本重新定义为:为了确保产品能够达到“合理质量”水平而进行各项管理活动所花费的费用,以及因产品未达成或超过“合理质量”水平而为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界定
质量成本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而将企业对质量成本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预估、测评以及系统严谨的核查、分析等这一系列管理工作称之为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体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以使得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其还可以在将成本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范围之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是企业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经济效益三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在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范围内,如何系统严谨的实现对产品质量成本的核查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对产品质量成本的分析以及控制则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任何质量成本管理活动都必须在企业整体管理体制的指导之下运行,不能独立于其他管理活动。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时,应积极参照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以寻找科学合理的质量成本为主要目标,质量成本的制定并不是凭空猜想的,其是与企业的产品规划、生产力、仪器设备以及员工的专业素养相适应的,除此之外,其还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理念相统一;2)应积极建立真实有效的数据管理体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科学有序的进行质量成本的预估、测评、核查等工作,还能从根本上找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优方法,也能从源头上使得质量成本的分析、控制、核查等工作做到真实有效;3)责任、权利、利益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原则;4)科学全面性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一定要涉及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产品的整体质量以及生产全程;5)关键性原则,在质量成本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善于从众多问题中找出关键且重要的问题,以此提升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6)多变性原则,也就是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建立专属于本企业自身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二、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应用价值
(一)扩增企业效益空间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是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各个环节的,从产品规划设计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再到产品的市场销售都是质量成本管理的职责所在。科学全面化的质量成本管理,不仅可以将产品生产全过程产生的经济效益清楚的展示出来,还可以加深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对因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各项管理活动所花费的费用,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的了解程度,以便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基于现阶段的管理现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或手段,进而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
(二)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企业若想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就需要财政管理部门开展对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科学合理的预估、测评以及系统严谨的核查、分析等工作,除此之外,财政管理部门还需将质量成本管理并入企业整体质量管理体制之中,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改善以及提高,这样一来,也就在无形之中促进了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从传统单一的微观角度,转变为新型综合的宏观角度,也就是财政管理部门需要从企业的整体发展策略或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出发,为企业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或手段,进而提高企业财政管理部门的核算质量。
(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通过简明化的语言,让企业管理高层能够直截了当的明白本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现状,认识到自身还有待提高的管理环节,并能根据相关数据找到与业内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准确定位本企业的市场行情,还可以通过科学全面化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将本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准确无疑的暴露出来,以便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由此可见,质量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质量成本意识较薄弱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在确保企业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错误的将提升企业产品的使用价值当成了终极目标,而忽略了企业产品的经济价值,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企业又想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就只能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而如此举动则就会使得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降低,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管理高层一定要充分重视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并积极调动相关管理部门团结合作,共同提升本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二)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开展质量成本的核查工作时,都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而忽略了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核查,进而使得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现阶段采用的核查方法只能用于产品生产成本的核查,而不能提供科学全面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由此可见,财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建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核查体系,从而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效果,并为改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三)质量改进方法不科学
企业在制定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改进措施时,应事先对企业现行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工作,并将因提高产品质量可能花费的费用与可能得到的经济效益进行比对,方可在此基础上找出最优的质量改进方法或手段,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清楚的认识到,因提高产品质量可能花费的费用是与产品质量的改进程度成正比的。由此可见,产品质量的改进并不是无所约束的,而是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可能的经济效益相适应的,也就是任何一个产品质量改进措施的提出,都是建立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大于产品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之上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应得的经济效益不受到伤害。然而,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制定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改进措施时,都没有将上述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这样一来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却没有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全过程管理思想淡薄
所谓全过程管理,其指的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应渗透到企业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尤其是在产品的规划设计阶段更是如此,据有关数据显示,有大约30%的产品,其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规划设计不合理,而且不论是“设计过剩”,还是“设计不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开展产品规划设计工作之前,一定要对产品的市场行情进行充足的调研,并以用户需求为设计目标,科学合理的开展产品的规划设计工作,而不是一味的将管理目标放在控制产品生产成本之上。
四、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树立质量成本管理理念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的问题,而且在企业现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内也缺少对质量成本有效控制的策略,再加上从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员工对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作用以及如何提升企业在业内的核心竞争力等都不是十分了解,由此可见,企业一定要积极培养基层工作人员以及管理高层对质量成本的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改进措施,进而将生产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充分的意识到,质量成本管理是贯穿于企业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而且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应是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救急,也就是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的预防性能,从根本上将质量成本管理转变成一种事前预先行为,从根本上降低错误发生的频率,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落实岗位质量成本管理
若要落实企业的岗位质量成本管理,就一定要积极建立科学系统的岗位成本负责制度,并明确规定该制度是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以及产品生产全过程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将各部门的实际执行情况与员工的既得经济利益相关联,做到赏罚分明。而财政管理部门也应积极通过与质量成本有关的数据找到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产品成本过高的真正缘由,并能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工作,找到可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过程,另外,财政管理部门还应通过相关数据找出实际执行力度不足的部门或生产环节,并积极建立系统完善的工作考核制,以使得相关部门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以形成对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自我控制、自我检讨以及自我改进,从而能够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将产品成本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
(三)定性定量方法结合分析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阶段就是质量成本的分析,现如今常用的、科学有效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可有以下几种:1)质量成本的趋势分析,其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质量成本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分析质量成本的变化趋势,找到出现此趋势的原因或预测质量成本可能出现的趋势;2)质量成本的组成分析,主要通过分析具体某一项目在总体质量成本中的组成比例,以此了解企业的投入成本或项目组成情况。
(四)有效评价质量成本管理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广泛使用于评价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通过设定专门的管理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管理指标时,一定要充分考查指标的科学合理性、系统严谨性、实用性以及对比性,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评价作用,还会阻碍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进展;二是利用经济学和运筹学常用的DEA模型来评价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紧抓影响产品质量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并根据现阶段我国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或方法,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能力,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
摘要:质量成本是为了揭示产品质量与成本内在联系,衡量质量管理体系在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作用的一项综合管理活动。如何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每个企业关心的问题,文章结合本单位实际,探究质量成本管理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构成的一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结果。为使产品质量最佳化,企业应考虑质量成本和风险,应记录、分析、保存和运用有关质量的财务数据,通过有关质量的财务分析,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是企业生产中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质量成本管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发展起来的。它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根据国际标准(ISO9000)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内部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问题、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即包括企业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目标就是控制预防和鉴定成本与内外部损失之间的最优均衡,就是尽可能的将内外部损失等非增值作业予以彻底消除,在质量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消耗资源的价值量最小。
二、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和核算
我单位按照实际生产情况,在财务的帐套内加入“质量成本”一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四个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又设置了15个三级科目,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分类,各部门按要求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上报财务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形成质量成本统计表和月度报表,根据报表考察质量成本的形式、分布及趋势,并与前期资料进行对比,及时提出问题,形成质量分析报告,由相关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实施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有关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我们按照以上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和核算制度,形成质量成本统计表和月度报表,但在此过程中遇到数据收集困难、漏报等现象,我们总结主要是以下原因:
1、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虽按要求纳入程序文件,但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未能按照职责,有效的落实到科研、生产各个工作流程中,造成数据漏报、失真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质量成本控制。我们一般注重生产阶段及售后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因为它较直观的发生废品、返工返修、顾客抱怨等损失,容易统计和记录,而对于生产过程来说,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不容忽视,它决定产品能否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最佳质量的产品。
2、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企业对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培训和教育不够,使得质量成本的概念没有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意识当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造成在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时,数据不全、滞后等问题,统计数据无法真实的再现质量成本控制程度,也无法激励员工使其了解到他的努力对质量成本控制的积极影响。
3、质量成本信息收集不全面
由于相关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职责不明确,部分员工对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不明确,不知道发生的数据是否属于质量成本统计范围,什么时候上报,报给谁,报了有什么作用,因此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没有充分被收集,或收集不及时,使得质量成本核算结果存在失真现象。
四、质量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每位员工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到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对瞒报漏报质量损失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惩戒。无规矩不成方圆,相信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配合监督和奖惩机制,为质量成本管理铺平了道路。同时加强对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通过完善制度、梳理流程,加强设计的论证和评审阶段、样品试制和试验等阶段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实现预期的质量。
2、提升全员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从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等方面入手,对企业的各层级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培训课程。首先使最高管理者和其他管理人员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明确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意义,目前存在的现状,并讨论采取什么措施。其次对广大员工进行意识方面的培训,使得全体员工了解自身工作对质量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应该怎么做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做好质量成本控制工作。
3、完善质量成本信息统计核算机制
首先通过细化和完善不同质量成本等级科目,明确界定各科目的归集范围、流程,确保涵盖全部质量成本统计项目,没有缺项漏项;其次从体系文件和组织结构上,明确各部门在质量成本核算中承担的职责和权力,质量部门监督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最后,通过培训、宣传、图板展示等方式,用通俗的实例展示给员工如何进行质量信息数据收集和上报工作,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
五、结束语
质量成本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成本的系统分析,积极寻求质量改进机会,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不断努力的目标和动力,因此我们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摘要:本文从质量成本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质量成本的内涵和分类,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入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质量成本是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1.1质量成本的分类
通常,质量成本分为五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等。
1.2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质量成本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缺乏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比较晚,不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又各有不同,这使得对某些质量成本项目的定义不够准确,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不够妥当,国家又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
1.2.2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有待改进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有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产品的质量水平却不高,因此,对质量损失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对已经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只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就下结论了,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使得一些可能避免或削减的损失未能幸免。
1.2.3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方法还有待研究
我们进行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核算和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方案,控制和降低企业整体的质量成本。由于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较晚,还未能建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质量成本优化和控制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2.质量成本体系的核算研究
质量成本核算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合企业的规模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质量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级质量成本核算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全厂的质量费用的收集、分配、归集和计算工作;另一种是两级质量成本核算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质量成本的核算分为厂部和车间、各职能部门、各责任中心两级进行,各车间、职能部门、责任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核算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质量成本的明细核算,再由厂部进行汇总核算。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2.1质量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
质量成本费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收集:
2.1.1直接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即在日常填制凭证和登记明细账时,遇到与质量费用有关而又能直接分离的,即可在凭证上盖上质量费用的专用章,这样,质量成本核算员就能依次迅速地进行收集。质量成本的大部分费用均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
2.1.2虽存在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但与其他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直接分离出来。如生产工人为维修少量次品所支出的工资、材料等费用,一般与日常的基本生产成本混在一起,对这类费用一般需要建立临时记录卡来反映,并通过调查分析将质量费用与非质量费用区别开来,以便科学地确定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
2.1.3不能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收集到的,不属于现行会计制度核算范围的隐含质量成本,如为改进和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放弃的各种机会损失等,则必须设置专用凭证进行单独核算。由于这些费用并没有实际支出,往往只能通过估算取得。因此,他需要借助统计核算手段和业务核算手段,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这些隐性成本。
2.2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企业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
2.2.1统计核算方法。其基本特征为: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运用统计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对同级数据的分组、整理获得所要求的各种信息,以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为目的,不注重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2.2.2会计核算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作为统一量度;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严格以审核无误的凭证为依据,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相似。
2.2.3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即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而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手段;采用统计调查、会计记账等方法收集数据;方式灵活机动,资料力求完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于198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质量成本研讨会”,向全国推荐的就是这种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理想选择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为辅。其基本特征是:以货币计量为主,适当辅之以实物计量、工时计量及其他指标如产品合格率、社会贡献率等反映;主要通过会计方面的专门方法来获取质量成本资料,但在具体运用这些专门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对有些数据的收集不必设置原始凭证,也不必进行复式记账,账簿记录也可简化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应灵活多样等等。而对那些会计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则可借助统计手段和业务核算获得;对通过会计手段获得的信息,应力求准确、完整;而对通过统计手段、业务手段获取的资料,原则上只要求基本准确,不要求以原始凭证作为获取信息的必备依据。
3.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摘 要:本文从质量成本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质量成本的内涵和分类,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1.质量成本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入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质量成本是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1.1质量成本的分类
通常,质量成本分为五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等。
1.2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质量成本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缺乏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比较晚,不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又各有不同,这使得对某些质量成本项目的定义不够准确,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不够妥当,国家又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
1.2.2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有待改进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有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产品的质量水平却不高,因此,对质量损失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对己经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只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就下结论了,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使得一些可能避免或削减的损失未能幸免。
1.2.3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方法还有待研究
我们进行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核算和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方案,控制和降低企业整体的质量成本。由于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较晚,还末能建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质量成本优化和控制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2.质量成本体系的核算研究
质量成本核算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合企业的规模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质量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级质量成本核算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全厂的质量费用的收集、分配、归集和计算工作;另一种是两级质量成本核算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质量成本的核算分为厂部和车间、各职能部门、各责任中心两级进行,各车间、职能部门、责任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核算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质量成本的明细核算,再由厂部进行汇总核算。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2.1质量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
质量成本费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收集:
2.1.1直接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即在日常填制凭证和登记明细账时,遇到与质量费用有关而又能直接分离的,即可在凭证上盖上质量费用的专用章,这样,质量成本核算员就能依次迅速地进行收集。质量成本的大部分费用均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
2.1.2虽存在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但与其他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直接分离出来。如生产工人为维修少量次品所支出的工资、材料等费用,一般与日常的基本生产成本混在一起,对这类费用一般需要建立临时记录卡来反映,并通过调查分析将质量费用与非质量费用区别开来,以便科学地确定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
2.1.3不能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收集到的,不属于现行会计制度核算范围的隐含质量成本,如为改进和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放弃的各种机会损失等,则必须设置专用凭证进行单独核算。由于这些费用并没有实际支出,往往只能通过估算取得。因此,他需要借助统计核算手段和业务核算手段,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这些隐性成本。
2.2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企业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
2.2.1统计核算方法。其基本特征为: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运用统计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对同级数据的分组、整理获得所要求的各种信息,以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为目的,不注重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2.2.2会计核算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作为统一量度;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严格以审核无误的凭证为依据,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相似。
2.2.3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即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而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手段;采用统计调查、会计记账等方法收集数据;方式灵活机动,资料力求完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于198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质量成本研讨会”,向全国推荐的就是这种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理想选择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为辅。其基本特征是:以货币计量为主,适当辅之以实物计量、工时计量及其他指标如产品合格率、社会贡献率等反映;主要通过会计方面的专门方法来获取质量成本资料,但在具体运用这些专门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对有些数据的收集不必设置原始凭证,也不必进行复式记账,账簿记录也可简化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应灵活多样等等。而对那些会计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则可借助统计手段和业务核算获得;对通过会计手段获得的信息,应力求准确、完整;而对通过统计手段、业务手段获取的资料,原则上只要求基本准确,不要求以原始凭证作为获取信息的必备依据。
3.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3.1产品质量最佳水平的确定
优质、高效、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定条件下,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因而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当将产品质量同质量成本和产品价格联系起来确定最佳质量水平。
3.2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3.2.1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成本控制
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除了选择最佳质量水平外,还应考虑设计阶段的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一般包括设计规划成本、试制实验成本,、技术管理成本等。上述这些费用既构成产品的设计成本,又是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构成产品质量成本的一部分。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质量最佳产品。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1)控制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2)不必要质量成本的分析;3)加强产品设计的论证和评审;4)加强样品的试制和试验,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完善;5)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控制技术管理成本。
3.2.2生产过程质量成本的控制。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能否保证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工厂的技术能力及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生产过程质量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加强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控制质量成本;2)加强工序的质量控制,保证不良品率在较低的水平;3)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保证检验费用的合理;4)加强不合格品管理,降低厂内厂外损失;5)加强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3.2.3销售过程质量成本的控制
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为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性费用。加强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对降低产品的质量总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资本增值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加强产品包装、储运的质量管理,降低产品质量损失;2)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控制质量成本;3)加强索赔处理,控制索赔费用支出。
3.3全面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3.3.1全面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面控制质量因素、力求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模式。所谓的全过程是指将质量控制从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扩展到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全面控制质量因素意味着把影响质量的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检测手段、环境等全部予以控制,以确保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以下观点:1)用户第一的观点;2)预防的观点;3)定量分析的观点;4)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的观点。
3.3.2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PDCA控制过程。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 )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 )。
3.3.3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成本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的同时兼顾产品成本问题。同时企业有效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讲,全面质量管理已深入人心,而且相当多的企业也已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但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却寥若晨星,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实际上没有从大质量观的角度看待质量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但为什么这种在国外很有效的一种质量体系保证手段,在自己使用起来时,其效果就不大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将质量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公司整体成本管理的一部分来加以控制,没有对质量业绩进行分析,使之产生“财务效益”。因此,如果真正要发挥ISO9000的作用,则有必须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通过实施ISO9000进行质量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摘 要 我国“医改”已经处于“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医改”进入深水区后对医院的成本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各家公立医院均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期在严格把控成本的情况下,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整个医院最高的收益和最优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探讨质量成本核算问题,努力找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的方式。
关键词 质量成本 医疗质量 医疗改革
一、医院质量成本管理的要求
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一个企业为了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及各类损失之和。医院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意味着,在能够保证提供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将所耗费的成本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以此来达到医院获得最高效益的目的。
现代医院质量成本管理有三点要求:
(一)动态性
在现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质量成本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也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其核算内涵。医院的质量成本更需要保持自身的动态性,能够随时与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质量相适应。
(二)多样性
不同的医疗服务会导致不同的医疗质量成本,这就要求医疗质量成本管理应该是多指标的,体现了其多样性和全面性。这一特点也要求我们在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时要从多维度对其进行衡量。
(三)收益性
医院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能够使医院实现最高的收益和最优的社会效益,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医疗服务质量和质量成本组合就尤为重要。探索二者之间良好的架构也是医院实施质量成本核算力求达到最高收益的必经之路。
二、医院质量成本管理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核算体系
在2010年底,国家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了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成本核算方面却缺乏较为明确的规定。直至2015年7月31日,国家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了《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对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完善,对核算的方法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本核算办法仅适用于县级公立医院,并不适用于城市级公立医院。由此可见,城市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还难以达到协调统一的局面,不利于各家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且由于口径不一致,导致有条件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医院也难以对数据进行横向的对比。
(二)缺少完善的成本核算机构
对于医院来讲,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应该由专人负责,这样才能保证核算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根据上文提到的《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应根据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财务处应设立至少一人的成本核算岗位,来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于目前的城市级公立医院,其一年的业务量可以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是县级公立医院的数十倍以上,如此大的规模必然需要财务上配备较多的核算人员来给予支持。如今各家医院对成本核算缺乏较强的管理意识,为成本核算配备的人员仍然不足,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种淡薄的意识和人员上的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发展。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财务核算仍然采用的是HIS系统,这套系统已经沿用多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渐渐难以满足当下较高的成本核算要求。无论是核算的精度,还是全面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想要完成一项较高质量的质量成本核算并进行深入的质量成本核算分析,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三、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建议
(一)建设良好的成本核算组织架构
城市级公立医院应该设立更多的核算人员,以加强对成本核算的执行力度,过少的成本核算人员会导致核算人员被烦琐的基础工作缠身,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分析思考性质的工作,难以呈现出高质量的质量成本核算报告。
(二)建设良好的信息核算系统
进行质量成本核算需要对医院质量成本中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部损失成本等内容进行精细的核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医院精确地采集基础数据,并能够及时报送与传递给相关部门。因此,一个高效、稳定、准确的财务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的信息系统才能在准确地获取各项基础财务数据的同时又能将其与成本核算有效地连接起来,确保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
目前已有多家医院通过与外部公司合作的方式做出符合自己的财务核算系统,如北大人民医院与中金公司、安永、普华永道合作。不但梳理了医院的历史财务数据,还整合了企业的ERP系统,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系统,使各项信息传递得更加准确和及时,更有利于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运行。
(三)鼓励使用自制制剂及高性价比耗材,降低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及比较固定的目标人群,而对于肿瘤医院来说,其主要面向的对象都是癌症人群。无论是从药费还是手术费来看,相对于其他病人来说,其费用较高,患者的负担较重。我们应鼓励相关科室的医生在满足可以替代、质量可靠、价格下降这三点原则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自制制剂和高性价比的耗材。以此来减少对高值耗材的耗用量,有效地降低医院的各项检查及手术费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也能够为患者减轻相应的医疗负担。医院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增加相应的奖惩机制,表彰实施情况好的科室,对费用持续上升的科室调整考核指标,强化目标考核,努力使药品费用、材料费用、检查费用三项指标同步下降。
因此,如今,在国家严控医疗费用增长的压力下,鼓励医院使用自制制剂及高性价比耗材的方式是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又能体现医院质量成本管理的要求。
(四)医院内部实行差异化管理
医院应该关注和控制费用的差异化管理,医院提供的各项医疗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学科差异、病种差异、难度差异及管理差异等。因此在质量成本核算时要充分考虑相似医疗服务之间差异导致的质量成本差异。例如,难度差异要考虑病种复杂程度、疾病严重程度、技术操作难度、资源耗费等因素,尤其要在单病种成本核算方面进行探索,也有助于开展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这种精细化管理、同质化比较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内涵和质量。
四、结语
医院的质量成本管理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成本的有效的解决方式,能够在兼顾社会效益和提供更优良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为医院创造更多的价值。医院更应该从成本核算组织、架构、完善核算信息系统,通过使用高性价比耗材或采用差异化管理等方式来提高自身质量成本核算的质量,让医院在保证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医疗费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摘 要 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生产管理合理化,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YF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优化改进措施,为其他制造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控制
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 V. Feigenbaum首次将企业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规所引起的损失联系起来,形成质量成本报告,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质量管理方法也层出不穷,诸如6sigma管理、零缺陷管理、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战略质量管理等,为企业提升质量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YF公司是一家从事铸锻件生产和销售的制造业企业,于2005年8月建成投产,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规模较大的现代化、专业化铸锻企业之一,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于2008年一次性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的质量管理理念,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进行持续、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一)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职能划分
为了明确责任归属,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总经理负责制,划部门分工实施。各部门职责如下:
1.总经理。负责审阅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直接听取质量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控情况汇报,负责仲裁和解决重大的产品质量问题。
2.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撰写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与财务部门设计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原始凭证;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落实对应的质量改进计划。
3.财务部。负责制订年度质量成本计划;组织各部门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编制质量成本报表,进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出具质量成本财务分析报告。
4.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负责收集与本部门有关的质量成本数据。
(二)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流程
1.收集、统计数据。每月月末,YF公司各相关部门于对质量成本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并填制相关统计报表,经本部门主管负责人审核后报送至财务部。各相关部门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与质量成本相关的试验检验材料领用、办公用品领用、固定资产折旧,设计成本损失,内部报废产品等,经统计后,按照要求填制《预防成本明细表》、《鉴定成本明细表》、《内部损失明细表》、《外部损失明细表》。
2.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核算采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相结合的方法,财务部在收到相关部门收集到的质量成本相关数据和资料后,对质量成本进行明细核算,登记质量成本台账,编制《质量成本明细账》和《质量成本构成项目汇总表》,完成月度质量成本报表工作。
3.质量成本财务分析。财务部根据月度质量成本报表相关数据,编制《质量成本财务分析报告》,涵盖各项构成指标、相关指标的变动分析和说明。每季度末,财务部将《质量成本明细账》、《质量成本构成项目汇总表》、《质量成本财务分析报告》一同报送质量管理部。
4.质量成本综合分析。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每季度,质量管理部在收到财务部报送的《质量成本明细账》、《质量成本构成项目汇总表》、《质量成本财务分析报告》后,对质量成本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发觉典型问题及应引起注意薄弱环节,并对以往所采取措施或质量改进项目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形成《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报送总经理审阅。
5.质量改进。质量管理部根据《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制定预防与纠正措施计划,并监督各相关部门执行。
二、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成本事前预测不充分
事前预测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程序之一,它对企业后续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YF公司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成本过程控制,但对质量成本的事前预测不够充分,对历史质量成本管理数据分析不足,忽视了质量成本计划对后续管理的指导意义。
(二)质量成本核算系统不完善
YF公司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流程,但受ERP系统固有限制,尚未实现系统自动归集质量成本信息,大量数据通过各相关部门收集和统计。
1.成本会计科目未按质量成本核算理念划分。YF公司目前按照标准成本法的成本核算理念进行会计科目设定,未按照质量成本核算理念进行重新划分。在实际执行中,通过人工统计的方法进行系统外核算,由于信息收集工作量大,统计人员质量良莠不齐,核算信息准确度有限,财务复核难度大。
2.内外部损失成本核算内容不全。内部损失成本仅包含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处理费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损失成本涉及的内容更广,如设计损失成本等。
(三)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
在质量成本考核方面,YF公司仅局限于质量成本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未建立产品质量成本与薪酬挂钩制度,导致员工对质量成本管理不重视,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四)未形成企业全员参与
YF公司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专门设立了质量保证部,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管控和分析,并会同财务部共同进行质量成本核算。但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仅是质量保证部与财务部的职责,未意识到质量成本的形成是各个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全员参与。
三、YF公司改进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质量成本预测管理
依据产品以往的质量成本数据及其变动情况,预测质量成本,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由财务部门主导,根据公司质量成本历史数据、公司内外环境发展变化情况,对未来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估,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制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
(二)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1.加快质量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ERP 操作系统为平台,建立成本数据库,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质量成本预算管理子系统、质量成本核算子系统与质量成本绩效考核子系统等分析体系,最终实现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
2.重新定义质量成本会计科目设置。借助ERP质量成本核算子系统的搭建,重新设定质量成本相关会计科目,可设置一个“质量成本”一级科目, 下面分设“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5个二级科目,推动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进行。
(三)建立质量成本控制考核体系
此外,应将质量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挂钩,健全与完善质量成本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注重奖惩的时效性,才能充分激发全员质量成本控制的热情,更合理的控制质量成本,减少剩余质量的耗费。
(四)提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
统一思想认识,从上至下需了解质量成本知识,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成本意识。同时,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培训,尤其针对财务部以外的相关部门人员,从而协助做好质量成本管控工作。
本文以YF公司为例,阐述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及持续改进和优化措施,以提高质量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这对提升企业战略绩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科病房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特点:节奏快、患者多,工作量大,病情容易变化[1]。孕妇在术前、球囊引产后、...
护理管理论文: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的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笔者选取自...
项目管理类论文: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交往与协调 [摘要] 在当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交往与协调是进行各方面...
治安管理论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城市管理论文:城市管理中党建工作的论文 党建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灵魂。近年来,玉环县城管执法局...
水利工程管理篇1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1.1创设组织 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聘用项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