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

时间:2022-06-08 08:03: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分类建设与深化合作研究

摘 要: 本文结合国际商务教研室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商务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类建设和深化合作思路,并立足于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和温州高职院校发展实情,提出了五条校外实训基地分类建设和深化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 国际商务专业 校企合作 校外实训基地 分类建设 深化合作

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环节。其中校外实训基地是整个实训基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发展延伸,与校内实训相得益彰。校外实训基地是基于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涉外型企业,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个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学校实训师资,是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熟悉行业信息、明确就业方向并最终走上岗位的关键对接环节,是学校各专业能否做出实践教学品牌的关键。我们结合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并基于对温州市高职院校的走访调查得知,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并不乐观,有必要对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合作机制进行反思。

一、国际商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我们走访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四所院校,了解了国际商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各校之间发展水平差不多,共调查20个,每个院校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平均5个。

1.校外实训基地分布状况。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几乎所有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训基地都建于温州本地,且市区所占比重达到80%,县郊比例不高。校外实训基地地域覆盖范围狭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根据生源地就近实习和就业,限制了各个院校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的空间,不利于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力量薄弱,投入不足,过于依赖教研室社会资源,以致于只能局限于地域。

从行业分布看,所调查的实训基地中,单纯外贸型企业所占比重才20%,工贸结合型企业65%,商业企业及其他所占比重15%。显然,单纯外贸中间商型的实训基地比重过少,而这些企业往往是温州外贸行业发展的常态。

从规模分布结构看,过于倾向大型企业。温州传统轻工产业一直以来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所调研企业,主要从事鞋靴、服装、眼镜、阀门及合成革等出口,主要出口市场分布在欧美国家。这些企业小的三个人,大的也就三四十个人。忽略了温州中小外贸企业的主体地位的实情,使我们构建实训基地的时候过于狭隘,过于保守。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外实训基地有奥康、温州进出口公司、温州粮油进出口公司、温州港务集团、温州加美有限公司5家企业,这五家企业都是大规模企业。

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况。

一直以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都是学校“唱独角戏”,企业参与热情不高。一方面是由于依靠私人关系建立的实训基地,校企双方权责利界定不明确,很难有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法律政策层面也没有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教学中。在缺乏激励的情况下,学校一方面每年都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又没有持续跟进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维护和开发,陷入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中。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也呈现上述特点,据我们调研,80%以上的外贸型实训基地都处于“休眠”状态,而且几乎所有校外实训基地处于不规范运作状态。系部直接把学生交给企业,至于企业如何培训学生,则不管不问;实训结束后学生只用提交学校制定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就能拿到学分,缺乏过程考核。很多企业没有培训经验可循,也没有专职的实训管理部门,进而没有培训计划,没有轮岗制度,没有考核机制,实训效果不理想。

3.实训效果。

在四个院校随机抽样了的185名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训基地作用不大,不能吸纳足够学员;被调研人员中,谈及对实习单位的满意程度,95%人表示满意。从而得知学生在寻找顶岗实习岗位的时候难度较大;但是一旦找到合适岗位或者就业意向,基本上还是满意所在单位提供的培训和指导。从用人单位来看,实习和就业反馈基本良好,但是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岗位匹配性,提出了诸多意见,如学校理论指导和企业实用技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也说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互动不够。

二、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校外实训基地普遍“重形式,轻实质”,难以有效利用。在我们的“2+1”①教学体系中,校外实训基地作用有限,主要问题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务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于依靠教师私人关系。

学校追求的是教学质量,而企业追求的是利润,两者很难寻找一个利益平衡点。合作初期企业迫于人情面子配合学校教学,真正涉及实质合作时,企业则很难发挥作用。

2.基地管理机制不够成熟。

目前从教研室到院系都没有专门管理校外实训基地的机构,没有明确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难以主动做好和实训基地沟通,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3.责任机构权、责、利界定不明确。

学院、系部和教研室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资源支配难以协调,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和管理实训基地的时候,不能形成合力。

4.运行机制不完善。

校外实训机构难以深度参与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纲和计划的编制,从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到毕业综合实习没有有针对性的地校外实训基地对接。导致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训过程难以控制、实训质量难以考核,实训效果难以达到。

基于前期的探索,我认为我们国际商务教研室,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探索符合国际商务学生实情,符合商务岗位分类特点的校外实训建设和合作模式。

三、分类建设,深化合作

我们要立足于本土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实情,结合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现状,提出分类建设的理念和深化合作的思路。就实训基地规模而言,所在行业、地域及与学校合作紧密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以此为依据进行定位,有区别地进行发展,从而进行分类管理。比如按国际商务专业实训阶段和从事公司的类型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商务基础类和专业技能类。商务基础类主要指从事销售、采购、后勤管理等业务的公司;专业技能类实训基地主要指贸易类、货代类、商务策划类等公司。根据校企合作战略目标,可以根据合作紧密程度和实习侧重点不同,分为认识体验型、顶岗实习型、就业导向型和联合开发型。认识体验型实训基地,学生实习期限较短,初步认识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初涉人际关系,为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对自我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初步认识。这类实训基地主要是商务基础类,比如我校与肯德基、连锁超市等商业服务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提供认识体验工作的机会。顶岗实习型主要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从一开始的岗位助理,如单证员、跟单员和业务员助理做起,通过企业内训和企业导师指导,从事顶岗业务操作,接触全真工作流程,达到商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效果。就业导向型实训基地,这类企业每年都有招聘员工,能为学校提供大量的顶岗实习岗位;学生通过顶岗学习,获得企业技能鉴定,最终能为企业所录用。联合开发型实训基地,遵循了“实训基地教学化”要求,学校能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教师深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出谋划策;企业技能人才能参加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这四种类型的实训基地,层次鲜明,逐步深入,分类建设,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深化合作。

在分类建设的基础上,理顺合作机制,权衡校企利益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实训基地追求深层次的合作。一方面,学校要建立教师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温州涉外型中小工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遇到很多挑战和瓶颈,经贸类老师可以为其提供企业内训,甚至通过下企业调研为企业献言献策。教师通过到企业里挂职或者兼职,不仅仅为企业提供高智力服务,同时教师在企业工作中也不断积累业务操作经验,积累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学习实践教学环节,获得学校的智力支持和相对廉价的高素质的专业实习人才,就有动力全程参与到教研室的实践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环节。深化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学、研”多方互动的一体化。

四、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分类建设和深化合作的几点思考

1.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

数量上要保证每5个学生配备一个体验型校外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型校外实训基地,达到40个实训基地。目前基地数量严重不足,以致学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单位。地域范围上看,打破局限于温州地区的思路,结合生源地和学生愿意就业地,拓宽学生实习基地地域覆盖面。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在义乌、杭州、宁波等外贸发达城市建立各种类型的实训基地。打破地域限制,从而突破区域经济的局限和行业局限,拓宽实训基地行业覆盖面和产品覆盖面,以及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面。

2.重视与小型涉外企业合作。

浙江省区域经济优势在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贸出口中小型、微型企业数量众多,而这些企业注重短期利益,喜欢使用廉价实习生,校企双方合作存在较大利益空间。改变传统只注重优秀大型企业的建设思路,重视小型外贸企业,可以把这类企业建设为认识体验型为主、顶岗实习型为辅的实训基地。

3.建立分类建设机制。

四个层次的实训基地,每类基地实习侧重点不同,针对性提出建设方案,从而满足学校不同层次的实训需要。认识体验型实训层次低,应最大程度发挥认识体验的功能,甚至进一步深化为其他合作类型。顶岗实习型企业,更应该注意建立持续发展的利益机制,做到校企共赢,不然往往是善始而不善终。顶岗实习型和就业导向型基地注重校企战略合作,吸收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以此为平台,学校可以了解与专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动向以及企业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加强师生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这种模式的典型校企合作就是“订单培养模式”。联合开发型是校企联系最紧密的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出资建立咨询服务机构,或者引入企业工作站到学校等,这些模式都值得探索。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合作机制。

实训基地能否有效运作,根本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稳定的共赢机制。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没有精力和动力去推进实质合作;参与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不大。当务之急是寻求互利点,提高合作层次;变学校单方面的需求为双方共同的需求,变校企阶段性合作行为为全面、稳定和长久的合作关系,变学校被动满足企业需求为校企各自满足对方需求;共同谋划长远发展大计,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比如学校廉价提供办公场地、设备,企业提供客户资源,在校内共建经营实体――校企合作工作站;外贸公司可以把一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工作环节放到学校。我院正在建立创业园,初步形成创业商业氛围,可以作为联合开发型实训基地的孵化器,实现校外实训基地内部化,实现和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5.基于分类,健全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系部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制定合作战略,对合作项目予以决策。教研室作为合作办公室,负责协调沟通事宜,促使校企合作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地推进。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要制定周密的实训计划。学校教师要深入企业调查,与企业培训人员或指导老师共同商讨,确定实训时间、实训内容及轮岗计划,保证实训按质按量完成。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向型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但从近年来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形势却不容乐观。这种背离现象的出现有比较复杂的深层原因,如不及时解决,将可能对我国外贸企业把握这次历史机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研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职国际商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外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近十几年来,我国外贸行业快速发展,外贸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但从近年来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特别是高职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没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本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定位不准、专业设置思路不清、教育培养能力与现实脱节等,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均不高或者说不具备实践能力,不能满足外贸行业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改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是从过去的中等专科学校升级而来,部分升级后的高职院校没能准确把握中等专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高等教育这三者的定位差异,在规划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时往往定位过于宽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造成毕业生知识面广而不博、专而不精的局面,从而导致毕业生无法快速适应外贸企业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为指导,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商贸人才综合职业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面向外经贸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较强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意识、诚信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报关和船务等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始终坚持把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区分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定位的关键。根据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适应国际商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构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高职教育要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其培养目标是企业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体现外贸行业的岗位需求,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从对外贸行业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开始,然后对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2)课程综合化,突出针对性。将原来按学科划分的各门课按“企业需求与能力本位”的原则,有机合理地综合成若干门主干课程,突出重点,重在应用。另外,要求课程体系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结构,及时追踪了解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及其对学生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要求体现于课程设置中。

(3)加强实践性教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目标职位是外贸行业的一线岗位,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的、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围绕培养目标的职业技术与岗位资格标准,把岗位资格考试纳入到毕业考核的范围内,积极推行毕业证书与岗位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

2.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立专业方向。首先,通过对目前外贸行业职位的调查,可以将行业中的职位分成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及船务员等六大工作岗位,从而确定六个专门化方向。其次,明确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是课程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及企业用人需求的进一步调查,对六大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进行分解。

(2)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调查分解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可将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两大类。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国际商务专业的共同工作任务为目标的,即六个岗位共同的职业能力为内容的课程。根据本人的调查分析,学好以下课程便能夯实其职业能力的基础:《国际贸易》、《国际货物运输地理》、《国际市场营销实务》、《国际商务法律知识》、《实用会计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汇兑》、《国际商务单证》、《商务英语交际》和《外贸英语函电》。通过职业能力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商务知识,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是指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和船务员所应完成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并应符合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为目标的课程。因此,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参照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大纲,本人建议设置下列课程:《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实务》、《报关与报检实务》和《国际货运实务》。通过实施这些课程的教育,可以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3)根据工作岗位技能需要,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框架主要包括:认知见习――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加大课程课内实践操作的比例,增加实践性课时;增设集中实训和综合实训,充分利用学院的校内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

建设好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一个关键点在于构建一支稳定的、理论知识扎实、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获得与教师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可按照“内培外引、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手段切实建设好这支师资队伍:一是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加快更新速度。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的,缺乏教学经验与实践工作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效果。二是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或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学习锻炼,直接参与外贸企业的商务活动,熟悉实际操作流程,体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三是依托相应外贸行业企业,聘请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承担专业教学工作,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四是构建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培养实践型教师,实现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

四、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就国际商务类的专业而言,由于企业保密的需要,以及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成本等方面的制约,大规模地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见习、实习有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专业实践经历,无法真正参与到外贸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直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亦不能保证。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抓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重视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学院投入适量的资金建设实训室的软硬件环境,使实训情景接近经营的环境,投资购进能满足学生进出口业务模拟仿真实训训练的软件。通过模拟平台让学生对岗位有所熟悉,使学生把所学的概念和知识转化为具体操作能力。加强对实训学生进行专项实务操作的反复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执行力与适宜性和实战的能力。二是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加强与校外企业的深度合作,选择规模大、技术力量强、实训条件好的企业单位作为合作伙伴,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中,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除了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还应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与外贸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我国的外贸行业事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国际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函电教学中导入替换用法

【摘 要】商务英语函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来的商务函电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最重要的是写作技巧――词语和句子的正确使用。词语的替换可根据词语处在句子中的词性划分。句子的替换以不改变原有的意思为前提,运用灵活多变的语句和结构来构建巧妙生动的商务语言。

【关键词】商务英语 写作 替换 词语

国际商务英语写作是一门要求很高的专业写作课程,不仅要求英语水平高,而且要熟练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的词汇及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只有经过专业训练之后,才可以表达出与商务英语相匹配的函电。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英语写作水平?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来的商务文章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商务英语文体的特点:礼貌、体谅、完整、清楚、简洁、具体、正确;内容应避免混乱、冗长或空洞;不要言辞粗鲁或盛气凌人;不要以文学体裁写信。一篇好的商务英语函电应该是经过有效信息的多次过滤、字斟句酌的不断锤炼、篇章结构的反复构思而凝结的精品之作。而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支柱和桥梁作用的是词语和句子的正确使用。在实践中,之所以很多学生感到商务英语写作的难度比较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表达同样汉语意思的多种英语表达方法不熟练。往往做不到活学活用,无从下手。因此,逐渐培养词语和句子的替换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替换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使语言生动活泼;避免同一篇文章写作中一个词语或句子多次重复使用;精确地根据不同要求使用词语和句子。下面分别就词语的替换和句子(从句)的替换进行举例分析。

一、词语的替换

可根据词语处在句子当中的词性划分为名词的替换、动词的替换、形容词的替换、副词的替换、介词的替换等。

1.名词的替换

在写作中有些名词可以替换使用,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情形进行意思上的区分。如在“Being closely connected with reliable suppliers here, we shall be able to do considerable export business with you. 一句中,suppliers(供应商)一词根据不同的背景可以用wholesalers(批发商)来替代,也可以用其他很多词来替代,如dealers(经销商)、clients(客户)、distributors(推销商,经销商)、customers(顾客,消者)manufacturers(制造商)等。在汉译英翻译时,可将同一个汉语词汇翻译成不同的英语。如“如蒙早日答复,将不胜感谢。”可以翻译成“Your early reply will be greatly Appreciated”我们可以将“early reply”替换成更正式一些的表达方式“immediate response。”也可以替换成稍微不正式的表达方法“quickly answer”等。甚至有时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意义的微小变化。如将early reply替换成“prompt attention”,“further instructions”、“wholehearted cooperation”等更为客气和委婉的表达方法。更多的例句,如在“Your advertisement in this month's issue of China Foreign Trade interests us and we should like to receive full details of the commodities.”句中的“commodities”(商品)可以用“products”(产品)、“lines”(某一类商品)、“articles”(某一种具体的商品)、“merchandise”(杂货商品)、“goods”(泛指商品)、“items”(所列商品)等来替换。

2.动词的替换

在实际应用中,动词的使用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表达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动词结构来实现。如在“Please send your illustrated catalogues and mail latest price-list to us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一句中“send”可以替换成“forward”、“submit”、“dispatch”、“furnish”等。

众多的动词,替换之后的整句的意思并没有变化。同样,在“We have obtained your name and address from our embassy in your country.”句中,我们可以将“obtained”替换成“come to know”、“heard”、“learned”等词语。有时我们还可以将动词词性进行变化,结构进行调整,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如在“We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May 21st.”句中,“have received”可以变为“are in receipt of”和“acknowledge receipt of”等结构。有时候,既可以换动词,也可以变换词性。如在“You may be assured that the dependabl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will give you every satisfaction.(请放心,商品质量可靠,一定会令贵方满意)”一句中,我们可以用“be certain”、“be sure”、“trust”、“rely on us”等来替换“be assured”。

3.其他词性的替换

在实际运用中,形容词(结构)、副词(结构)、介词(结构)的替换也经常出现。

(1)We are thankful(grateful, obliged)to the Chinese Embassy in the U.S.A. for giving us your name and address.(形容词替换)

(2)The captioned goods are urgently needed so we wish to receive your invoice by return(at once,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earliest date).(介词替换)

(3)Please see to it that your goods are exactly(strictly, closely)following our color instructions.(副词替换)

二、句子(从句)的替换

句子的替换可以划分为句子中的主句的替换和句子中的从句的替换。句子的替换以不改变原有的意思为前提,运用灵活多变的语句和结构来构建生动的商务语言。

1.主句的替换

在构思商务写作时,主句的灵活多变将会使商务用语更加委婉生动,避免刻板僵硬。如在“As to the question of your acting as our sole agent, we are not yet prepared to take the matter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he time being. 句中,可以将主句(we are…for the time being.)替换成以下句子,而基本意思不变:

(1)It would be better to consider the matter some time later when it is necessary.

(2)We should think it premature for us to discuss this at the present stage.

2.从句的替换

同样地,在句子 The delay is threatening the loss of our best customer, we, therefore, urge you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hasten the dispatch. 中,可以将从句(The delay...customer)替换成如下从句:

(1)Any delay will add to the cost of the shipment and cause great inconvenience.

(2)The demand for these goods is seasonal,等等。由此可见,平时多传授句子替换训练的模式,到真正使用时,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的表达。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替换模式之外,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种替换模式,在此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列举。在词语的划分中,除了本文中按照词性划分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来划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划分。一篇好的文章是由精彩的句子和贴切的词汇构成的。商务英语写作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导入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词与句子,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 现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运用过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着重探讨了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商务专业做了介绍,也分析了在国际商务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分析了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可以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 高职 国际商务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现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多注意对学生理论的传输,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不加重视,从而培养了很多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会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出现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现在在高职院校中有很多专业都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有很大帮助。下面是对高职院校中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分析:

一、国际商务专业概述

在高职院校中国际商务专业是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这也就增加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国际商务专业的设立也应运而生。国际商务专业培养人才的主旨是培养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的专业商务人才。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还需要精通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能熟练运用国际法以及国际惯例解决对外贸易中出现的贸易摩擦,更好地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国际商务专业需要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使人才具有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特点。国家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以及相关知识有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要熟练掌握,另外,营销、统计、计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熟知。所以从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计来看,这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国际商务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应用型的人才。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跨国公司和外向型企业,同时在一些涉外经济贸易部分中对这方面的人才也有需求。[1]这个专业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这个专业的人员有比较不错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途。

二、高职院校商务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与意义

上文对国际商务专业做了简单介绍,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是对学生全面的培养,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学生有些能力的培养仅靠学校的力量实现不了培养目标中的要求,很多技能和能力是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经验中才可以获得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商务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很有必要性。高职院校在培养国家商务专业学生方面资源有限,教师资源和其他硬件设施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中可以获得理论知识,在学校之外,学生可以获得实践经验,学生可以把在学校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加以运用,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实习岗位,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另外,从高职院校的角度讲能有效提高学校本专业学生的质量,提高学校的声誉,能更好地获得外界的认可。从社会的角度讲,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国际商务方面的人才,使我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中有更多的人才储备,使对外贸易更好展开。因此,高职院校中商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很有实行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改变课程安排模式,创新课程设置形式

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典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偏重,因此对于这个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就要做出改变,实现创新。[2]传统的课程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没有多样性。这样的课程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大胆创新,课程设置上实现多样性。可以增加校外课程的数量,学生在外边实习或者在一些公司中上班都可以算是对课程的学习。这样的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不拘泥于传统,这样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更好的基础。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把理论、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对课程的设置进行创新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可以对其不断加以完善,探索出更好的课程设置形式。

(二)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

要想实现高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找到更多的实习岗位,这就需要学校和校外的一些对外企业或者跨国公司展开合作,定期向这些企业输送国际商务专业方面的人才。[3]学校与校外企业展开合作可以实现双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跟校外企业展开合作可以为本校学生找到更多的实习机会,有利于提高本校学生的质量。对提高学校的声誉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实习生在企业实习可以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可以有效减少成本,为企业创造出一定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虽然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收入不多,但是可以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也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使自己毕业以后在众多毕业生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学校在与校外企业合作时,对企业也要有所选择,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学生实习过程中能真正学到一些知识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反之双方则都可能面临一定的损失。因此,与校外企业展开合作时也需要慎重。

(三)建设“双师”教学团队

所谓“双师”教学团队主要指高职院校通过高校招聘、企业实践、企业选聘、挂职锻炼等形式培养起“双师型”教师。建设“双师”教学团队时首先需要确定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方向,同时采用多种渠道等方式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另外企业中的一些技术人员等有比较专业的知识,高职院校可以把这些教师引入高职院校,这些教师由于有长期的实际工作经验,在给学生授课时所讲内容也更具实用性,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另外,还可以设立起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能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双师”型教师队伍要能够做到自我要求、自我修正和自我检测,保证有一个高质量的教学队伍。高职院校除了从企业引进教师外,还可以把自己本学校的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再学习,获得更多的直接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中的国际商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特点。具体运用这种模式时需要对应用方式和应用途径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出最适合的方式,然后在高职院校中加以实施,努力实现最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国际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外交性和语言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较为注重,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期望在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内容上不断进步。我国当前对涉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但当前我国高校对商务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出现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出现口语交流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在于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 实践技能 创新意识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培养国际商务英语人才方面不遗余力,主要着重点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若想改变当前国际商务英语的教育现状,则需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不断摸索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以此培养创新性与实践性并存的高素质国际商务英语人才。

二、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的现状

当前我国对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模式较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课,硬性灌输知识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但鉴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和交流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考试成绩得以体现,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幅度较低,对学生贸易能力的培养呈现强制注入式的方式,满堂灌的方式为学生学习带来了压力。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理论到理论,书本到书本的较为死板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诸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学生的口语能力较差,诸多商业活动下来,工作压力较大且工作效率较低。实际工作能力较差的现状无法为学生的一线岗位工作提供保障,反而造成阻碍,影响学生就业。近几年,我国将高职高专院校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作为专业培养的涉外技术人才,并将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基地,尽管该门课程的外交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基于我国教育制度的限制,加之新型教学模式的根基不稳,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的影响,由此造成当前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当前高校在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较多采取传统知识通过教师进行传授的方式,主要将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上死记硬背,该种模式在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甚至其他学科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课程教学中偶尔会穿插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相关实验和课程设计等,但以上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环节均处在辅助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其存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若想改变当前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现状,首先需要对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培养目标应当集中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矛盾性,对教学环节的改革尤为重要。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由此帮助学生在深层的角度思考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中所需要的沟通技巧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毕业前做好专业就业状况调查,使学生做到心里有底,找工作时便能得心应手。

三、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新型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思考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中仅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来。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引造成教师一成不变地强调理论知识,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缺乏关注,原因在于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和教学实践集中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导,由此来完成教学目的。为避免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社会脱轨,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针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将教学目标集中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教育方面,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实践技能作为重点,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将培养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于一体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当前的新型教育观念。

(二)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特点,即语言能力、商务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贸业务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出发是该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特色。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集中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培养重点,同时适当拓宽学生的商务知识,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核心,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调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重

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理论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程和复习指导课程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涵盖了社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等。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理论教学属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践教学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由此,教师在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需要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进行调整,将重点放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上,理论知识作为实践课程的辅助工具,即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来保障学生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上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支撑。

(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于其教学方式的死板,对学生强制性灌输的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终日死记硬背的模式对学生的记忆力造成刺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许多学生在考试后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抛之脑后,有种解脱的感觉,对以后的实际使用和实践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当前的理论教学模式是围绕知识点进行讨论的方式,具体过程是教授讲解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充分讨论,并自主得出结果的过程。该过程与以往教学模式的不同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精神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需要通过现代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将知识精选后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实践获取较多的时间。

(五)改变考核方式

我国传统的考核模式将教师作为中心,通过书面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卷面成绩即理论知识呈现过度关注的状况,这种考核模式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固定的答题模式和题目答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形成阻碍,无法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考核方式的制订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配合,教师需要在完善教学大纲的同时将教学内容的目标点和侧重点进行揣摩,通过有效的课堂实践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

1.个性化情境教学。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特定的领域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因此,将情境教学运用在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融合必将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习得商务语言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主题和场景,依据每个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进行角色分配,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中增强心理素质。例如,对于“国外订单的合作会议”,小组内部需要分工协作,有的学生比较内向,那么可以担当会议记录员的角色;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主动开朗,就会选择公司代表的角色等等,在开展这个商务会议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在情境化的教学条件下,学生能够直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之后再针对每个学生的弱项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培养。

2.集体性情境教学。实际上,集体性情境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统一策划活动,虚拟情境,设计布置任务,在解决处理问题时,以公司职员的角色思考问题,进行合理分工,然后汇总观点,达成一致,最后进行总结和展示。教师在教The Resolution of Disputes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谈判小组进行现场谈判,每个小组在谈判结束后,要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了能赢得这场“商务谈判”,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讨论,才能得到统一的观点。

(二)课堂游戏引导法

教师在开展国际商务英语教学时,可以采用一些课堂游戏来引导学生,具体来说,采用Free talk游戏进行强制性口语对话练习。方法是由一个学生在教室里随意选定一位同学,随意说出一个英文句子,对方必须用英文给予回复,然后其余同学根据这两位对话同学的语音语句做出客观判断,游戏得以继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语音语调,同时英语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教学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生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

(三)课外实践

学校应当加强实训室建设,购置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国际商务英语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加强校园网与互联网的构建,完善计算机与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口头实践与书面实践等形式,并运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与仿真训练等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不同岗位的真实情境下,灵活应用英语,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操作能力,使设备、技术、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也要强化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应紧密联系相关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英语应用技能,打造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情境型综合实践体系。

五、结语

为改变当前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学校和教师应当共同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有关部门需要构建高职高专国际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创新体系,通过细化和完善,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在轻松创新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不会感到迷茫,才能增加我国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数量,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从企业需求角度看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

摘要: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不少高校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然而部分高校的培养模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中国企业的人才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并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分析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国际商务 人才需求 培养模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新时期国际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全国已有不少院校开设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而在规模的扩大中,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并不成熟,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尤其是应该研究如何更能满足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的人才需求。本文对培养模式的探讨主要针对本科专业。 一、国内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概况

我国已有70多所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来看,基本上涵盖了所培养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国际商务和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应具备的能力(跨国经营、管理、策划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有的高校还强调了外语应用能力)和就业方向(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各类企业的国际商务工作,也可以从事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该专业的开设,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层次发展的大环境,切合“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中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需求,可以认为是我国高校在培养对外经贸人才方面的适应社会需求方面的一种升级。 二、中国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跨国经营人才的缺乏排列第二。可见,由于国际商务人才的缺乏造成的管理瓶颈是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成败的关键。

而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人才需求的分析,除了了解规模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外,必须还要认识到:我国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在人才需求规模方面

如前所述,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的“走出去”或者正在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这些都构成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现实需求。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5年1-8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地区的486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4734.3亿元人民币(折合77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对从事跨国经营的国际商务人才是有着迫切需求的。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以获得竞争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谋求长足发展,这就蕴含着对国际商务人才的潜在需求。

2.我国企业国际商务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才需求方面也有相应的特点

中国的跨国企业目前国际化水平低。2014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非金融类跨国公司平均国际化指数64.6%,而入围该名单的 3 家中国内地企业的平均国际化指数仅为28.2%,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指数达到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国大量的跨国企业才刚刚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需要在夯实基础之后提高国际化程度以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讲,更需要有大量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知识结构,具有跨文化的洞察力,能站在全球角度考虑问题的国际商务人才。

从跨国经营的产业分布来看, 我国企业目前进行的跨国经营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海外投资明显低于全球水平。2013年,第一产业境外并购金额为 348.2 亿美元,占比为66% ,而全球水平为19.5%;中国制造业境外并购金额为73.2 亿美元,占比为14% ,服务业境外并购107.6 亿美元,占比为20%,同全球制造业36.1%和服务业44.4%的份额相比,明显偏低。这说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在产业结构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国内产业的升级,未来几年,高附加值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都会大力开拓海外业务;企业利用全球资源促进自主创新已成趋势,各种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一批大型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并购全球性或区域性流通企业,还将持续在重点区域打造和整合中国流通产业链。在跨国经营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将更需要开拓型的、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制定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经营的比重非常高。2013年,中国流向发展中经济体的直接投资917.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85.1%。一般来说,发展中或转型国家市场体系构建相对不够成熟,法律体系相对不够健全,政治和文化因素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影响程度比发达国家更大,这就使得商务环境更加复杂,风险也可能更大。这就要求国际商务人员应该更全面谨慎地评价商务环境,更慎重地对待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管理。

所以,我国大多数企业国际商务专门人才的需求应该更注重国际化视野、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力以及跨文化管理能力等,同时,由于多数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始阶段,仍然需要相当数量的能够进行具体业务操作环节(外贸业务、外汇风险规避等)的国际商务人才。

今后,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将会成为企业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来源,高校应该从企业的实际需求特征出发,能够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创新改革培养模式,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

三、目前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中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从大多数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

1.课程体系不合理

(1)通识教育课程不够,尤其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从本文前述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可以得知,相当多的企业需求的国际商务人才不只是会操作个别商务环节,而要求的是能谋划企业国际商务战略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的通识教育。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普遍不足,对人文素质教育也缺乏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

(2)专业课设置不够合理。一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课体系同国际经济与贸易或国际金融这样的专业混同。国际商务专业与这些专业虽然都是涉外经济类的专业,但培养目标不同,专业课的设置虽然应该有相通之处,也不应该混同起来。二是照搬国外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虽然英美等国家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比较成熟,值得我们借鉴,但如前分析,我国的企业有其特殊的人才需求,国外专业的课程设置未必能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的人才需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选择的借鉴而不是整体照搬。

(3)小语种外语课程设置不足。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很多都是面向小语种国家,尤其是目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情况更是如此。虽然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商务语言,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当地语言交流始终被认为是解决跨文化障碍的有力武器。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的是英语的学习,小语种教学一般只针对外语专业,而国际商务专业也应适当地开设小语种外语课程。

2.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不可或缺,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所学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目前就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实验室建设不足,或者虽已建起实验室,但并没有真正充分利用起来;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学生们很难有机会在校期间进行实际的实习锻炼。所以目前高校内虽然有模拟与实训,但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呈现严重脱节现象。

3.缺乏系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跨文化能力是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群体、组织与部门、组织与政府之间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认同的一种文化素质和交往能力。国际商务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跨文化现象,为避免文化冲突,降低国际商务成本,必须要提高国际商务人才的跨文化能力,以应对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冲突,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就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大多数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课中会包括跨文化管理方面的课程,但系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不应该仅限于一两门专业课,而应该作为一种素质培养,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使学生了解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习惯成自然的跨文化思维,实现从无到有的跨文化能力的增长。

4.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是影响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高校中,师资问题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本身无实践经验,对授课内容只有理论上的理解,致使授课内容与实践脱节,枯燥而缺乏生动性,也影响对学生的所学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有专长的领域趋同,影响到整体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5.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国际商务专业培养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课堂讲授,也有案例教学的采用,但一般仅局限于让学生回答案例的特定问题,而不是采用发散性思维思考和讨论;案例数量不足;同时所选案例的真实性也可能不是十分真实和准确。这种简单粗放的培养方法不利于我国国际商务人才质量的提高。 改革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的途径

1.改革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小语种外语的应用能力,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和小语种外语的选修课;调整专业课的课程和学时,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比如:对于某些内容重复交叉的专业课,可以适当去除或减少课时;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的跨文化培养课程或技能类课程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方向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2.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

落实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提高国际商务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可以由以下几种形式组成:第一、建立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高仿真的训练系统中,能够很快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系统规范的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打下基础。而对于暂时没有条件建立模拟实验室的高校,也可以采用网络模拟实验。第二,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商务专业特性,学校应与商贸部门,行业组织,在华跨国公司、涉外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3.加强跨文化能力培养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国际商务文化、跨文化管理、国际商务环境等课程来加强商务环境教育,帮助学生熟悉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商业运作规律、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国门交流访问,实地体验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跨文化冲突。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余组织相关活动来提升跨文化能力,比如模拟跨文化冲突及解决的游戏或表演活动,邀请跨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做跨文化管理的报告等。 4.制定和实施系统的提升师资力量计划

对于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应该组织和鼓励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协会中进行交流和实践,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参加实践技能方面的短期进修、参加相关行业协会的活动或主持横向课题、开展产学研践习等。关于优化知识结构,一方面通过现有教师的进修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人才,尤其是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及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甚至可以与企业或国外高校实行联合办学。

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助于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能胜任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中应该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实地参观考察、实验训练、问题调研、文献查阅、撰写课程论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或方法相结合,着力训练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能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还是基于传统的学科体系来进行课程设置,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技能上都存在着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根据国际商务行业岗位实际需要,构建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高职;国际商务;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商务已全面展开,“十三五”时期,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在国家加快自贸区及“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影响下,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各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兴建与建设,高职国际商务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体系。

根据麦可思数据,大学毕业生认为大学教学中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和陈旧,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对职业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课程体系构建必须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束缚,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构建一种能真正解决职业技术教学中实践与理论关系问题、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新型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结合专业岗位职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围绕素养、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将课程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具体目标应是:

1.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以能力体系为基础取代以知识体系为基础来确定课程内容,围绕职业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注意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地理解为纯粹的操作技能,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注重职业情景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要对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具体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岗位的标准要求划分专业方向,打破 “三段式”课程和学科课程的传统模式。要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在注重课程设置现实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业务发展的趋势,这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

4、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还应该以全人教育为理念,打破狭隘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关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塑造,即在关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关注各方利益主体对学生质量要求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课程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职教育的终身性是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专业定位分析,明确培养目标;第二步,进行职业工作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确定学习领域并根据行业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学习情境;第四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1.开展企业调研,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社会需求调研,企业专家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区内企业、行业所需人才的具体规格。共计调研了161家企业,其中青岛地区的企业136家占总量的85%,烟台的企业19家占总量的12%,日照,潍坊,东营等地的企业5家占总量的3%。据调查显示,青岛及周边中小型企业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较大,岗位主要集中在出口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商务文员、商务翻译等。因此国商专业面向各类涉外工商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货运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胜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货代业务员、货代操作员、商务文员、商务翻译等工作岗位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进行职业工作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项目组邀请了外贸企业、货运公司、报关公司和物流公司以及国际商务咨询行业等十多家企业,近20位专业人士,其中有业务经理、资深的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和跟单员等,运用头脑风暴、工作日志等方法进行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 6个主要工作领域、25个典型工作任务。

3.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及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编排课程内容应按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把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理论化,转换为学习内容。学习领域课程发展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深加工的结果。学习情境是客观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包含的职业信息,每个学习情境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的学习任务。如:

第四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工作领域一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分析转换流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着眼于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工作任务系统化的思想,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国际商务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岗位为模块,构建能力本位的新型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引入全人教育的理念,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国际商务(跨境电商方向)专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 要 文章针对迅猛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专项调研分析,提出开设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可行性及课程开设建议,为准备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提供资料借鉴。

关键词 2015年度 国际商务 跨境电商方向 调研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之受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外贸行业遭受打击,进出口增速下跌,201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自2009年以后的又一个“双降”年份,仅为24.5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而与此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却发展迅猛,其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总交易额约为6.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0%以上。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相应增加,尤其是服务于中小型外贸或电商企业的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且有良好的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线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深入了解行业形势和市场动态,获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调研方案,国际商务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组织5名专业教师分成2个调研小组对长沙地区及深圳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 调研目的

(1)了解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小型外贸货电商企业中的业务比重及相关岗位设置;(2)掌握企业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结构和能力要求;(3)分析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4)洽谈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事宜;(5)探讨跨境电商类专业课程设置。

2 调研内容(表1)

3 调研途径和方法

(1)对跨境电商企业及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走访,切实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人员结构及岗位需求等信息;(2)发放跨境电商专项调研问卷,了解相关企业对该类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要求计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3)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对传统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在操作上的区别和看法,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4)征求企业和培训机构对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开设的意见和建议,以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调研企业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分析(表2)

4.2 跨境电商及相关从业人员在企业员工中的占比分析(图1)

4.3 跨境电商核心专业技能所占比重分析(图2)

4.4 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结合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及调研企业建议,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应分为四大模块:(1)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实务、国贸实务、网络营销、外贸业务英语等,该阶段课程一般应在第一、二学期开设完毕。(2)专业核心课程: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图形图像处理综合应用、网络信息编辑、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物流等。该阶段课程一般应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完毕。(3)专业方向课程:国际市场调查与预测、跨境电商客户关系管理、跨境电商平台维护与优化、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综合操作等课程。该阶段课程一般应于第五学期及其他学期穿插开设。(4)专业课程实训与毕业顶岗实习:其中专业课程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指导完成;毕业顶岗实习则集中安排赴校企合作企业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专项调研,总体来说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前景较为乐观,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创新的且符合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客观可行。但要长远发展还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丞待解决。

5.1 主要问题

(1)跨境电商并不适用所有的外贸企业和产品。调研显示,很多大型外贸企业主要通过展会发展市场和新客户,跨境电商的发展较为缓慢;一些技术含量较低且产品更新速度较慢的产品发展跨境电商的速度也较慢,这就使得跨境电商人才在这些企业和领域的需求有一定局限性。(2)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与现行的专业设置极不匹配。目前与之相关的专业主要以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为主,并没有专门针对跨境电商的专业设置,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课借鉴的经验极少。(3)跨境电商师资力量较为缺乏。除了少数在企业有电商平台操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和部分参加了跨境电商业务培训的专业教师以外,能承担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明显不足,具有“双师”素质的老师更是缺乏。(4)跨境电商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开设在广大的家长和考生眼里认可度还不高,存在一定的招生压力。相对于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大部分的家长和考生对跨境电商还较为陌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也将影响该专业的进一步宣传和招生工作的开展。

5.2 对策与建议

(1)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就业面向应重点放在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的就业领域也应以电子产品、轻工业产品等更新速度快、中间环节少的行业为主,人才培养规格也应着重培养企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2)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组织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并根据每年的行业形势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其飞速发展,力求形成一套区别于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真正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3)采用“引进来”和“送出去”两条途径并行,尽快培养一线操作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和“双师”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才能形成适应行业发展的师资力量。(4)通过网络、媒体及招生资料等方式全方位对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进行立体宣传,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跨境电商技能竞赛,扩大该专业方向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鼓励考生优先选择。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对国际商务类专业制定专业标准的思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承接了广东省制定专业标准的项目,前期在省研究院的领导下,做了很多调研工作,现把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当前省内国际商务专业呈现的特点

在项目的调研阶段,通过进行大量学生问卷调查,通过走访相关院校的同类专业,通过相关企业的访谈,我们较好了解了企业和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的岗位情况、同类专业的办学情况、企业的要求等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应该说对我们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深入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经过大量的调研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国际商务类专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专业国际化成为趋势,学生就业前景看好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相关对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在外贸类人才、营销类人才与物流货代类人才。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稳步提高,加之国家对于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加大,大量岗位虚位以待。这些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中外合作往来,从而对于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国际化程度,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调研组发现,国际商务相关企业最倾向于聘用高职、本科的学生,尤其愿意招聘专业对口的学生。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内接触大量实际、应用知识,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有着良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由于接受较多外语方面教育,同时也掌握大量商务专业知识,对于进入国际化企业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很强烈的意愿。鉴于企业、学生需求强烈,相关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大力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以顺应市场需求。然而,调研组也发现,当前企业对于国际商务高职毕业生的评价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实操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仍需大力提升。

(二)广东省内各城市国际商务发展水平参差,业态繁多,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广东省内分布着大大小小众多国际商务相关企业,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粤东、粤北等地区则较少。这些企业从事的业务也各不相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外贸类、营销类、物流货代类、财务类、电子商务类。不同业务的企业所设置岗位千差万别,对于毕业生的需求也大相径庭,导致学生技能培养难度大大提升。如何总结、归纳不同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从而加强毕业生的竞争力,是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亟需解决的课题。

(三)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程度总体不高

虽然地域特色、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对高职毕业生与相关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通过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查,本课题组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中开办国际商务专业的部门国际化程度尚不理想。离学生满意、企业满意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虽然国际商务专业冠以“国际”之名,但是如何体现国际性并不明确。专业国际化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提升学生软实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大部分院校当前只停留在开设外语课、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等理论课程,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国际化交流、国际化贸易实务能力的落地。如何提升专业的国际化水平还需要相关院校进一步探索。

(四)部分院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建设道路,取得突破

虽然相关院校的总体国际化水平还差强人意,但是有部分院校已经在探索国际化建设的道路中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例如,在当前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些学院都在跨境电商方面加大投入,与大型网络平台如敦煌网、阿里巴巴等加强合作,开展实际贸易业务,开设了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在线国际贸易实战、网络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实务等有关课程。有些院校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的专业优势,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专业的国际化建设,如与企业共建在线国际贸易实战中心、网络营销中心等。还有一些院校与国外大学、教育机构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原版教材等。这些举措都为国际化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坚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外语能力、沟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岗位需要,国际商务企业不仅对于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要求较高。然而相关企业普遍反映,当前的毕业生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很多尚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毕业生也反映,现在高职院校的外语教育仍然不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而且他们也提出,外语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另外,在沟通能力方面,纵观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设置的课程与实训基本空白。因此,高职院校极有必要对于当前课程进行改革,强调外语课程的应用性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六)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因而课程设计需要以实践为导向,而通过对国际商务学生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学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同时,企业也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教育仍然较为缺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改革、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势在必行。

(七)国际商务学生对于高职院校认可度欠佳,但对专业兴趣强烈

通过对在校生的调研,本调研组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是出于考不上本科的无奈之举,这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较大的打击。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与选择,说明学生对于专业有较高的认可度。这与国际商务专业较高的就业率、薪酬水平不无关系。

二、针对上述特点在制定专业标准时应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课题组建议在未来制定专业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注行业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

对一个专业来说,专业标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而课程体系则是核心,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在外贸行业、货代行业、国际营销行业就业,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跨境电商逐渐补充或者取代传统的外贸方式,国际结算的方式和物流的形式也发生变化,国际营销中新媒体营销、整合营销、直复营销也日益广泛,这些产业变化应该及时反映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中,以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应产业的变化。

此外,信息化对于教育行业也同样带来变化和影响,慕课、微课的发展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学分互认、弹性学分制将会成为必然,如何针对这种趋势,在课程体系中进行体现也应该是专业标准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联合企业,制定分层的专业标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广东省内的国际商务类的专业发展参差不齐,建议在未来联合一些优秀国际化企业参与专业标准的制定,针对国际商务相关行业业态繁多、岗位繁多且差异大的情况,根据每个学校具体的情况,进行分层专业标准的设计,比如说对于典型行业能力需求中的共性,例如学生沟通能力、外语能力、实操能力等能力,可以设计通识课统一培养,在专业拓展课上,可以根据学校不同的差异,根据用人单位岗位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各个层面学校的需求。

(三)引进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提升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未来,把行业标准引进专业标准,同时借鉴国际标准将是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建议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要求,引进行业标准;同时多方比较国际商务类专业在职业教育发达区域的做法与实践,尤其是职业教育发达程度较高国家,如德国、澳洲等国相关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取长补短,进行必要的借鉴与创新。

同时,结合广东省的对国际类人才的需求现状,加强课程设置及内容的适用性、实用性、应用性,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信息化的契机,进行“厂中校”“校中厂”的探索,例如,利用国家对于跨境电商大力扶持的契机,加大在跨境电商方面的投入,具体可以与大型跨境电商如敦煌网、速卖通等合作,将网络营销实务、国际电子商务等课程的设置与跨境电商的实操高度融合,真正让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和要求落地,在校企共育中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鼓励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进行“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此次调研中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些国际商务类专业国际化的途径,学校采用全部或者部分的国外专业标准培养学生,学生全部或者部分学习外方课程,该部分课程全部是英文教材,学生较好地提升了英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成绩合格可以获得双文凭,为学生就业及出国升学带来了更多机会。应该说,这种模式对于提升学生与专业的国际化水平都有重要意义,这类学校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本身也走在全省前列。但是这些专业依然面临问题,因为按照外方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同时忽略了“本土化”的课程改造,因为有些外方课程并不适应国内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而毕业后国内就业的学生仍然是多数,对于这类走在前面的专业,建议未来在专业标准的调整中能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能力,对外方课程进行适度整合,进行本土化改造,增加本土化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专业标准中适度增加本土化的课程,让学生提升本土化的就业能力,通过“国际化”和“本土化”课程的融合,为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五)加大英语课的教学,提高对国际商务类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

从调研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国际化的专业有浓厚兴趣,这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和广东地区国际化的程度及较好的就业市场都分不开,但是学生普遍感觉在校期间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和应用性都不够,说明我们的课程体系在国际化和应用性方面亟待提高。

作为国际化,首先英语是个重要工具。首先,在必要时可以在录取时增加对英语的要求;其次,建议国际商务类专业要加大英语课程的学时,提高对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促进该专业的学生更好掌握国际化的工具;最后,在专业课上在有条件的学校建议采用双语教学,适度选用英文教材,让英语进一步和专业课有机结合,通过这种融合,能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

(六)培养一支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国际化教学队伍

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而言,离不开国际化的一支队伍,一批合格优秀的双师型的、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专业标准设置中,应设置有效机制,促进高职教师与企业、行业的有效互动,例如,对于教师下企业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让教师了解熟悉企业的要求,可以在教学中贴近企业实际,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为行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同时,要和合作企业建立有效机制,通过“订单培养”“企业进校”等方式促进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实现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再者,专业国际化的建设有赖于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因而相关院校需要提高专业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可以通过聘用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或者外教、派遣教师去国外院校交流访学等提升团队国际化的水平,以保证专业国际化教学的实施。

三、对后期研制相关专业标准的建议与思考

在后期研制最后的专业标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课程体系

在职业能力分析完成的基础上,再组织研讨专业的课程体系,讨论如何实现课程和职业能力的呼应,总之这个课程体系应该体现和核心岗位的对接,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对接,在课程上要进行大胆的解构和重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同时探索如何进一步压缩学时学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和课堂外的学习。

(二)关于专业标准

在后续研制专业标准中,要关注国际上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争取把国际借鉴在专业标准中进行体现,通过一些国际比较,增加这个专业的“国际特色”。

同时,针对前面调研省内相关院校和专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能进行分类、分层的专业标准设计,以让研制的标准有更大的适用性,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和职业标准或者技能考证进行一个关联。

(三)关于课程标准

在前期调研中,已经反映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欠缺,和企业的要求有较多的距离,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课程改革还没有深化,大多数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思路里。因此,省标准的制定要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在研制课程标准时,能进行大的突破和改革,能拿出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标准,能体现课程的发展趋势,能把好的模式和设计在课程标准里面体现,要体现先进性和方向性,争取在省内给予示范与引领。

同时,对于专业一些特色课程,争取在这次项目研制中,尝试进行项目化课程、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争取把这些能反映进课程标准里,能为兄弟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总之,经过调研与反思,在研制项目的过程中,专业老师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

国际商务专业论文:试论工学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根据我国高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现状即是对课程体系构建提出新的改革思路,课程专业建设提倡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强调专业核心课,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就是从高职教育背景下,工学一体化教学对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给相关院校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 工学一体化; 国际商务; 课程体系; 构建

国际商务专业是为了对外贸易需要而进行人才培养的,很多高职类院校开设此专业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建设,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工学一体的素质能力,胜任社会提供的职位需求。那么,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相吻合,更加合理科学,这对社会与学校对接,培养优秀人才是非常关键的。

一、正确定位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实战性人才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根本目标,工学一体化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从根本上说这种教育模式的精髓就在于:工学结合能够强化课堂知识的同时更能将其知识转化成企业所需,提高学生品格和应用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设计课程要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等,依托市场的需要,通过强化学生的能力以便学生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要,要加强教学与企业实践对接,通过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岗位技能融会贯通,加上职业道德和能力训练,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胜任社会企业的岗位,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进取心,上进心,具备对外交往的常识和技能,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前,我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对外贸易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很多企业需要的应届毕业生除了具备国际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他们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不仅要将具备国际商务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目标,而且还应该将对外贸易的相关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等传授学生,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实践综合能力,是综合的业务,管理,服务基于一体的应用型对外的人才。

二、工学一体化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1、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以工学一体化的高职教育,主要任务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工学一体化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化,高职教育必须突破学术人才培养所采用的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的束缚,根据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职业能力要求,面向职业岗位(群)任职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明确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有:(1)市场导向原则,即以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驱动力,以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源泉,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融入课程。(2)职业导向、应用导向、行动导向原则,即按照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任务、过程和情境,回归工程实际原貌,重组内容,开发课程。(3)课程教学目标服从、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原则,即强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注重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使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适应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并利于因材施教,课程教学手段服务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式方案,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专业知识掌握,而是受教育者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因此整个课程体系旨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开发以职业分析为起点,并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这相对于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开发来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和传统的课程模式相比,能力本位课程具有许多不同点:在指导思想上,前者是学科导向型的课程模式,主要由学科专家参与制定课程,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科,后者是工学一体化型的课程模式,吸收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制定,满足产业界和雇主对培训对象的要求,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职业需求;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前者是按学科的逻辑顺序排列课程,后者是根据与职业活动顺序有关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前者在教学时注重统一性,忽略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后者注重个别教学,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在课程评价上,前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后者是评价学生在工作情境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相比较而言,能力课程更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DD培养学生的工学一体化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认知实践、模拟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和毕业实践。调整教学内容顺序与实际流程一致,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贸易,真正教会学生做贸易,并形成独特的教材体系,为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使用“模拟教学软件”,使学生在方寸之间熟练掌握外贸实务技能。

4、按照“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外贸岗位群的职业要求,并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证对学生进行具体职业岗位的强化训练,按照“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明确不同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资格证书,促使学生实现“双证”毕业

三、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的定位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企业需要的能力,与从事职业的岗位任务有紧密联系。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是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及对外贸易的工作和国际商务领域等构成,我们通过对外贸易主要的工作流程,主要从事的关键岗位和典型性的工作任务,职业所需要的能力等认真研究,就可以准确的定向人才培养的方向,开展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来和企业实际需要相对接,建立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