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7-03 09:11: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酒店业已经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主力。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适应市场发展,不断改革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但是改革效果却很不理想,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正确把握住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对此,本文将剖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酒店专业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作为培育酒店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教育、服务意识的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是否能够跟上时展步伐,满足酒店行业要求成为了我们大家所关注的话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不符合实际,无法适应当前酒店行业的人才发展需求。有的高职酒店管理院校将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面,忽略了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有的高职酒店管理院校侧重于理论教学,本科教学思想浓重,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具体性和连贯性,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和实践相脱轨,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很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

(二)职业道德素质低,服务意识差

由于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趋向于人的主观观念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被忽视。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工作时经常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能诚实守信,不善于与人沟通,对顾客的服务不周到,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当与客户发生争执时,不会合理的去化解问题。

(三)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等方面都仍旧延用本科学习的教学方案,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教学。经常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评估体系,导致学生在自身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就不够,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受到高职学校技术、资金、规则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学校内部没有一个专门的模拟酒店实验室,学生的实践操作得不到锻炼,能力自然也不会提高。对于学校外部,学校不能和正规的、一流的酒店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仅仅只停留在书本上,对知识如何具体应用缺乏认知度。

(四)外语运用能力差

随着酒店行业对外开放模式的出现,酒店的工作人员对外国人士接触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自如的和外国人进行交流,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中更侧重于酒店管理知识,缺乏对学生外语课程的设置,不能培养学生的外语口语应用能力。即便是设置了外语课程,校方领导也不够重视,把外语教学设置为考查课,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技能培训

实训基地通常会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高职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对酒店模拟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要多与酒店行业中优秀的、知名的酒店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当前的市场发展走向及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切合要点,全力打造出一个仿真效果好、技术含量高、符合实际、能对外开放的模拟场地,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校外,高职院校可以与规模较大的正规酒店合作,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酒店管理文化,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返校学习中还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学习。

(二)完善课程的设置结构

课程设置的好与坏对任何一个专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要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核心,分析当前酒店的发展趋势,根据酒店中所设置的工作岗位来确立专业目标,根据酒店所设立的工作任务来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应用技能的培养来确定课程内容,根据酒店的工作流程来设立学习项目。科学、有效的将教学环境和企业工作情境结合在一起,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完整课程体系。其次,酒店的管理与服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酒店管理的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演示给学生,并且课堂内容以学生演练为主。

(三)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能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出一支既有超强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能胜任指导实践教学的双重型的教师队伍。如何来加强这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聘请酒店管理行业中的知名人士前来指导教学,根据当前酒店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一流的酒店企业寻找合作机会,在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同时也大力倡导老师到酒店企业去实习,丰富老师的实践经验,一个有阅历的老师,会在教学中能够自如地展开案例教学模式。

第二,组织老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班、高职教育研讨班等,使教师认识到高职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知识,改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总结:

总的说来,高职院校如果培养不出一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不但在很大程度的浪费了教学资源,也直接影响到了酒店管理企业日后的发展。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积极克服人才培养制约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整酒店管理的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酒店业管理型人才的要求,促进我国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主要的模式,但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顶岗实习管理不足、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等问题。我们在现有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法律、师资、课程、管理、合作对象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及完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与酒店行业成为朝阳产业,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成为紧缺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应基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规划,学校与企业联合实施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剖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上存在不足

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一线应用,轻意识培养;⑵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重技能训练,轻创业培训;⑶在知识结构要求上,重职业能力,轻综合素质;⑷专业市场定位不明确,教育教学形式高职特色不突出;⑸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尚不系统;⑹某些合作企业简单化地将顶岗实习作为挑选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忽视实习生培养等。

2.在顶岗实习管理上存在不足

⑴实习单位相对分散导致学校监管难以到位。实习生分布在多个单位实习(且不在一个城市), 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不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容易出现漏洞。这方面可以借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的作法,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互动,保持监管到位。

⑵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程度不够。实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但笔者在对顶岗实习进行调查以及与兄弟院校进行座谈交流时了解到,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期望值过高。如对于单位安排的一线工作、基层工作,不愿干、怕吃苦、讲待遇,完全没认识到这是在实习,是在完成教学的一部分,还不是正式的工作。思想认识的不足,必然导致实习质量的降低,比如,有的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工作不尽职,出工不出力,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等等。

⑶部分家长和学生对“2+1”模式的误解。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2+1”人才培养方案是把学业从3年压缩为2年,因此,不愿缴纳第三学年学费与住宿费。这完全就是一种误解,因为,“2+1”模式的“1”,不是简单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劳动,然后放任自流。“1”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只不过是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做事和做人的本领。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刀真枪地锤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并且,顶岗是带薪的,学校在联系实习企业时,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在全国各地的顶岗实践中,学生得到的实习费为800—1000元不等(广州本地的高星级酒店甚至可达到1400元以上),包吃住,基本解决了学生的生活所需。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企业和学生的双向了解,为双向选择打下了基础。

3.校企合作需要加深融合

⑴企业与学生对待实习酬金的认识问题。学生对于实习工资普遍拥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市场的现状是实习生薪酬待遇不可能与正式员工一样。据前期调查显示,在这方面,实习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满意,而企业基于各种原因,往往对此问题重视不够,这给实习生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需要校企双方加强沟通。

⑵实习生轮岗问题。从学校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希望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轮岗机会,使学生能全面接触工作岗位内容,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但实习单位往往从使用熟练员工的角度出发,基于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部分酒店完全基于廉价劳动力的角度出发使用实习生),一般很少安排实习生轮岗。当前实习生(尤其是一线服务岗位)在酒店从事单一岗位的情况较多,而实习生结束顶岗实习后不少人主动离开原实习单位(不能轮岗是原因之一),重新寻找单位就业,这也导致实习单位不愿意深入培养实习生,由此更加导致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分歧加大。

⑶实习工作的内涵需要扩展。根据前期进行的顶岗实习抽样调查发现,学生们对实习工作整体评价很好的较少,大多数人指出虽然学校的实习工作大部分安排得很好,但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需要改进服务范围。这说明学校的实习工作仍然要扩展内涵,拓宽范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服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

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面,要真正有效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就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与保障体系,特别是要深入研究校企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以实现学校内部以教学管理为主的各种制度完善与外部以行业企业、政府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发展。我们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法律、师资、课程、管理、合作对象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及完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管理职能的作用,积极完善有关工学结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让企业真正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工学结合的实施提供良好有利的环境。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一般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手工业法》、《企业基本法》、《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等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各教育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配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或实施办法,例如《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考试条例》等,这些条例或实施办法对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以法律形式加以强化保证,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顺利运行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法国也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承担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业必须为职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免费接纳职业教育的任务,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 要] 面对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尝试“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包含三个环节:招生、培育、对接,每个环节的现状均可以据实加以完善。

[关键词]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国际大型活动以及会务活动不断增多,带动了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达沃斯论坛等大型活动在我国的成功举办,特别是世界旅游组织现任秘书长弗朗吉亚利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届时将有1.37亿人去那里参观、访问和游览”的判断,至今为止, 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酒店管理集团(洲际、温德姆、万豪、希尔顿、雅高、精选、最佳、喜达屋、卡尔森、凯悦)已全部进军中国。

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它的蓬勃发展必将需要大量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作支撑, 专家预言, 在未来十年, 我国酒店业将以25 个/ 秒的速度创造新的就业机会[1]。而实际情况是,面对着酒店业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人员较为缺乏,我国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提出:“ 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依托地方酒店行业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履行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传承文明”的职责。有鉴于此,“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模式不失为现行体制下的一种有益尝试。

“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政方针,地方高校与酒店企业围绕培养酒店管理人才这一共同目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指导下, 遵循一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互渗透、相互映证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与行为活动方式的统称, 是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各要素相互结合的一种结构形态。酒店管理专业“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环节:招生、培育、对接。

1.招生环节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入口,招生环节应当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借助“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优势,避免因招生不慎,出现“在校生学习积极性低, 专业知识及服务技能差”的情况[3]。

目前,地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大多忽视该专业特点,与一般本科专业的招生在内容方面和程序方面没有区别,这就使得一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生源与酒店行业对从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一定的身高、气质、服务热情、稳重而外向的性格等专业要求的硬性条件、对酒店行业工作内容的认可和尊重态度以及必须具备的服务意识等相关素质的要求无法匹配,从而造成这一部分学生不能如愿以偿地参与酒店业的发展,这就是最基本的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人职不匹配”的情况。因此,今后酒店管理专业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对应,按照产业发展要求设定招生条件,以减少并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首先,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应在招生简章和其他招生宣传材料中明确说明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和入职要求,使考生了解该专业的大致发展前景以及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让考生在报考之前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自身的未来发展是否相一致,从而减少报考的盲目性。其次,鉴于酒店行业就业时的具体情形和对考生负责的态度,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应当对报考者的身高、体态等自然条件进行建议性限制,以免犯高校培养的人才由于外在条件而不被业界所认可的低级错误。理想的操作方式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面试环节。可以通过校企联动机制,吸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定程度上参与招生环节。对考生外在气质条件和内在服务意识加以遴选。

2.培育环节

2.1课程建设

目前,根据教育部的课程体系设置规定,国内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学科,一般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校选课和实践环节6大模块组成[4],其课程体系框架为一个金字塔构型,体现了高等教育“厚基础、宽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各高校虽都安排实践环节,但是多数只重理论讲授不重参与实践,或流于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只具备理论,缺乏针对专业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工作的应用训练。可见,教育模式的落后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实际能力,无法适应酒店业界的需要,

因此,“校企联动,工学结合”要关注课程体系的革新。首先,在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框架内,大胆引入酒店行业培训内容,甚至有地方酒店直接提供课程文案,以酒店预科课程的形式充实课程体系。其次,系切实按照酒店业对于中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的要求,为学生制定合理而可行的培养计划,工作实习与学习交互进行,将酒店专业理论学习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践环节紧密相连,“学而时习之”。第三,随时关注产业进展,适时加入会展管理、饭店环境管理等具有前瞻性的新课程。课程体系、培养环节都采用“三明治”的形式,目的在于增强学习与应用的结合。

2.2师资建设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目前,地方高校目前的师资力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可是,现有师资体系中,绝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饭店管理专业系统的教育背景、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的行业阅历,无法胜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需求。

“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充分调动高校教师、酒店培训部门两方面的师资力量。有高校教师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酒店方面派出负责人力培训的专人参与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进一步构建。

3.对接环节

“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开放的模式,因此,对接环节是该模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体现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一环,是目前地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着力加强实效的环节,是借助“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有所为的环节。人才培养模式的着眼点在于人尽其才,因此,对接环节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以学校为主,以企业为辅,共同督促学生对对所受到的“工学结合”的学习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发现长处,查找不足,在有事与劣势方面为真正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其次,学校借助“校企联动”的模式,扩大与相关企业的接洽,举办酒店管理人才的双选会,增强校企结合力度,扩大企业与毕业生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

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问题是一个包含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合作模式和就业管理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的问题[5]。地方高校结合地方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向,从“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传承产业文化”的高度,探索和推进符合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势在必行。然而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仍然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结合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的改革创新情况,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快速发展,旅游业在全球与中国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率将远远超出传统型行业,因此,中国各大中小城市均把旅游业作为其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政府与社会投资也不断增加。酒店业作为旅游活动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有着良好的发展。截至2008年末,全国星级酒店总数已超过15000家。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全国星级酒店总数从2000年的6029家增长到2007年底的13583家,拥有157.38万间客房。其中,五星级酒店369家,四星级酒店1595家,三星级酒店5307家,星级酒店总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66%。酒店的这种量以及质的提高,对酒店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大量既懂管理又有技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酒店行业人才缺口大,尤其是高素质的一线服务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时刻准备着为我国酒店业的继续蓬勃发展输送新鲜血液。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办学模式僵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基于目前酒店业的蓬勃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在招生时以酒店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酒店行业的高薪及社会福利来吸引考生,并进行大量招生。然而在教学时,学校往往忽视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导致学生把自己定位在高层管理人员而不屑于做基本的服务。而在企业看来,这些学生也只是一些懂点理论的新手,连最基本的工作流程都不了解,也没有与客户打交道的经验,直接让其做管理层实在是不放心,而对于同样没有实践经验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他们更愿意招大学毕业生来做管理,因为他们可能拥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

第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由于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且社会对其关注较少,不少教师都沿袭了以往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偏重理论讲解,实行“满堂灌”。由于任课老师本身就对社会实践了解甚少,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另外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比重过小,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第三,教育投入经费不足。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越来越重视。但相对于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仍然是被冷落的一方。酒店管理专业也不例外,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支持也只是说得多做得少,轻投入,而社会对其也缺少关注,教育投入经费相对较少。而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重实践、重技能培养的专业,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也相对落后,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第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不少高职院校仍然以大学本科的教育评估体系来进行人才的评估。而事实上,高职院校与大学本科的教育目标是不同的,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培养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评估体系相应也不同。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除了过于偏重理论之外,还缺乏对学生在校活动的有效监督,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仅仅依据学生在某一时间点的理论成绩。而缺乏对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方面的评估指标。然而,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一批高素质的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相关对策

第一,进行市场调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不再一味地模仿普通本科教育,而是在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充分调研及其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苏州职业技术学院把课程体系分为专业素质教育、专业拓展教育、素质拓展教育、集中性实践教学等模块,而且在任课老师的选择上,实行“双师”教育,三元宾馆中高层管理者都是“双师型”,承担“双肩挑”工作任务,平时既要积极地组织经营、抓好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又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抓好教学和学生的管理工作,搞好专业建设。此外,还聘请了一批高星级酒店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实训老师,同时来校讲座并指导学生的见习和实习,从而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观念,而且还解决了教学内容存在的知识老化、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

第二,实行“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提高其实践能力。为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不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由老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部分时间在相关企业实习,由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使自己看得更高站得更远,同时提升自身素质,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社会了解酒店管理行业的流程,缩短了他们毕业后上岗融入相关岗位的时间。另外,还引入了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教育”,即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毕业证书由学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由相关企业或颁证机构颁发,标志着学生具备了从事酒店管理服务某个职位的工作许可。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为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证明,使他们能更好地为市场所接受。

第三,实行校企合作投资,提高教育经费的投资渠道。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经费来自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另外酒店也需要拿出相应数量的经费交给学校,由学校用于该部分员工的教育投入,同时,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相关酒店还应对学生提供工资或补贴,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企业为学校提供教育经费和学生就业平台,学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双赢局面。

第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估体系。设置一些实践课,组织一些活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后根据学生在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各个方面的情况确定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权重。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及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还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在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之余,学校还组织各项科技、文娱、体育、社会实践、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知名酒店、旅游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方面的竞赛;成立和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知识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到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观看主题为“荣景现在·憧憬未来”2010亚洲邮轮展等,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拓宽了视野,并且将这些作为评估指标纳入人才评估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理论课程,学校社团活动以及在酒店实习期间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另外,还适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跟踪,坚持对期初、期中、期末三阶段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酒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酒店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知识的储备与运用以及创新能力。高职院校作为酒店人才的主要输出者,为了得到长足的发展,除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现代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对酒店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将终身教育思想引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来,并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培养模式相结合,为酒店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终身教育 酒店管理 “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酒店业中,酒店专业教育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不够的,必须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多项技能与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加强酒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仅着眼于普及知识型为目的的培训,忽视了酒店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尤其忽视了酒店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态度。本文试图从终身教育的思想出发,探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但注重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更要重视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接受的岗位学习,充分发挥酒店管理专业重视实践能力的特点。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行和各国学者的积极倡导下,终身教育思想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它是人类教育观念的一大转变,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作《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对“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换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一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终身教育并不等于学校教育,但不排斥学校教育,而是把学校教育包容在内。终身教育也不等于成人教育,但包括成人教育,其内涵更广泛。[2]

终身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态度,促进个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的一生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求得自我完善。[3]终身教育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促使人们所受的教育与其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联系。[4]

二、终身教育思想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终身教育强调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将各种形式的教育融为一体。传统的教育认为,一个人接受了学校教育就完成了教育的所有内容,而学校教育又狭义地认为是课堂教育,以致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容易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终身教育所要纠正和强调的。

(一)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者中获得丰富的知识。酒店管理专业较其他专业来讲具有自身的特点,该专业所需的知识丰富,更新速度快,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内容,其直接面对顾客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必然要求更多的实践经验,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求更高。学校中的理论知识只能作为酒店管理人才从业的基础,要想获得对该专业技能的更高提升,就需要实际参与到酒店的管理中来,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和经验。

(二)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首先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5]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中,彼得·圣吉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其中建立共同愿景,被认为是组织持续发展的源泉。共同愿景就是组织成员与组织拥有共同的目标、使命感和价值观。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学习者抱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将终身学习贯穿学校教育和岗位工作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学校教育、酒店发展与自我实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习者与学校拥有共同的愿景,才会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终身教育理念尊重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并使教育挣脱了传统的形式,更多地融于生活,而每个人对生活的体悟可能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育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非单纯的知识的灌输。酒店业重视实践能力,重视从业者随机应变,勇于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各自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为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利于整个酒店行业的均衡发展。

三、构建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终身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有的对相关实践能力和经验的需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突破传统的重教不重练的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和实践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出现了许多诸如“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等有益的关于培养方式的尝试,但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存在实践时间短、具有双师素质的实训老师稳定性差以及酒店实习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大等问题。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终身教育思想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很好的范式之一。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苏州市三元宾馆密切合作,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和真切的对酒店管理的理解,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就来介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所采用的“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

(一)“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涵盖的岗位、业务范围、基本职业能力要求等,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培养贴近酒店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安排为基本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能力三大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一年前期学习(其中半年综合见习、半年理论提高),一年顶岗实习。专业基础知识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加深了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技能的把握,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三元宾馆的深入融合,创建了专业与宾馆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经营与教学相结合、管理人员与师资培养相结合、工作质量与教学绩效考核相结合。三元宾馆的中高层管理者,不仅经营酒店的日常运作,还担当专业的理论老师。同时,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由酒店的兼职教师带领,将学生安排到酒店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承担和负责相应的任务。[6]这种课程设置延长了学生在酒店实际操作的时间,又没有完全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了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这也正是终身教育所强调的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思想。

(二)“双元制”模式的实践教育平台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酒店实践教育平台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严格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来安排学生上岗工作,锻炼学生各岗位的实际经营管理能力,按专业核心能力建设和运营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不仅让学生了解酒店的运行与管理,更可以解决目前高职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岗位单一、轮岗困难、岗位以基层服务为主”的问题。满足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训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7]这种针对性的酒店实践教学,能够充分让学生了解整个酒店的运行模式,学生在不同岗位实习时,能够实际感受到具体的工作内容,为自己今后选择酒店中的哪个岗位提供依据。同时,每个学生所擅长的酒店管理方面的内容不同,通过轮岗实习,酒店管理者也可以发现实习生的不同特点,为能够使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提供帮助。这也是终身教育思想中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性教育的体现。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之一,从其已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价值,能够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说明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可以运用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得到更大的突破。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