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10:09: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浅谈粉丝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随着移动端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与便捷的网络服务,人们无论是娱乐购物还是读书看报,都更愿意在移动端完成。碎片化信息的爆发,在议程设置的原理下影响着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当受众对某个人、某件事或者某个平台产生忠诚度时,粉丝群就应运而生了。而在网络发达的现今,粉丝的活动很多都依附于网络载体,其中最有效的就数视觉艺术。视觉艺术应用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能够迅速吸引大量的粉丝,使自身平台更具有黏性,从而产生粉丝经济。本文从粉丝经济角度分析新时期视觉艺术的传播特性和附加值,分析其在当前形势下的现状和经济效益,让受众更直观地理解视觉艺术,为促进视觉艺术传播作出贡献。
【关键词】粉丝经济;视觉艺术;传播;经济价值
一、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
“粉丝”即热衷于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人。他们不仅对这些事物或人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中国,“粉丝”概念最早产生于六间房秀场,其草根歌手在实时演艺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忠实粉丝,粉丝通常会通过购买鲜花等虚拟礼物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人们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视觉形式传播和接收信息,实现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无障碍的互动交流。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粉丝”不再仅仅追随影视名人,而是关注自己热衷的对象,参与到更多的领域,如一个产品、一家网店、一个节目、一个微博、一个微信公众号等。这一现象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他们借助一定的平台,通过某个兴趣点聚集朋友圈、粉丝圈,给粉丝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最终转化成消费,实现盈利。由此,粉丝经济广泛地应用于文化娱乐、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多领域,并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明星粉丝群体因互联网传播的无限扩大而迅速膨胀,促进了粉丝经济的发展。
二、粉丝经济与视觉艺术传播的结合
视觉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表现形式,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包含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视觉艺术和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媒体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并与艺术设计学、视觉艺术设计、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1]
视觉艺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不断突破下快速发展,其中视频艺术的发展尤为突出。眼球经济的强黏性在视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侧面印证视觉艺术在粉丝经济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例如,从最初的罗玉凤、芙蓉姐姐,到如今炙手可热的papi酱和叫兽易小星,她们和过去通过贴吧、BBS等PC端的热议而成为网红不同,如今的网红更多地依赖于视频这种传播性更强的媒介进行传播。
(一)视觉艺术传播的形式特点
在当代,视觉艺术以视频形式传播最为广泛,其传播特点在于受众广泛,同时结合读者心理将声音、动作、画面融合在一起,静动结合的方式十分贴切生活场景,容易引起受众共鸣,更容易引起爆炸式传播,从而催生粉丝经济。例如,网络视频制作者papi酱通过变声器制作的吐糟视频迅速走红,粉丝以每秒十位数的数字上涨,在很短的周期内暴涨到2000万。视频传播在这起网红案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视频的传播速度之快印证了视觉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二维的天下,其三维视觉艺术的地位愈加重要。
(二)视觉艺术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一大批平面设计师和三维动画师,他们的视觉作品脱离了平面印刷的桎梏而变得天马行空,更加丰富、有趣、直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兴起,为视觉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强劲良好的平台,视觉作品通过新媒体即时的传播来考验受众的审美情趣,受众根据个人的喜好关注作品,倒逼视觉作品制作者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视频的作用逐渐增强,它将传统的艺术综合在一起形成流动的、动态的视觉传播方式,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丰富的信息表达,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视频创意形式对品牌包装和传播引发行业的热烈追捧,它体现出信息时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即视觉艺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所迸发的活力是所有传统视觉艺术所不能比拟的。
(三)视觉艺术加速粉丝经济的发展
粉丝经济和视觉艺术的结合提升了粉丝经济的品质和内涵,使得粉丝经济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逻辑产物,增强了粉丝和影视演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原本单调的沟通通过图片、视频变得立体而清晰,通过更丰富的信息传递,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Talkingdata发表的《2015移动视频应用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整个移动视频应用用户规模为8.79亿,在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中的占比达77.25%。在所有移动视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款数最少,仅占6.1%,但用羰的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同比增长401.3%。
新榜后台预估,截至2016年9月,“papi酱”活跃粉丝数已高达287万以上。《papi酱2015》共了24个短视频,累计总播放数达2192万次,评分高达9.4分。其中,《papi酱2015年度十大烂片最专业点评》除了在公众号上收获了10万 ,在优酷视频上的播放量更是达136万之多。[2]
papi酱的走红和视觉艺术密不可分。视觉艺术为粉丝经济的产生提供了最基础的传播方式,对粉丝经济的产生起着决定性支撑作用,也可以说正是新型视觉艺术的传播造就了papi酱。如果是一个简单的吐槽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但是通过技术手段制作而成的短视频却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由此观之,互联网技术的视觉艺术所爆发的能量是难以估量的。
三、视觉艺术在粉丝经济中的表达
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此我们着重探讨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对艺术家来说,视觉不仅是通过人的眼睛来确定某一件事物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认识活动,也是努力寻找视觉形式的过程,表达造型元素的艺术多样化的体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体验。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这些传媒载体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丰富多彩。
视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以来是以粉丝经济为基础的。古今中外的书法和绘画名家,其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源于其视觉形式的作品在时下广泛人群中的识别度,是受到大批人群审美肯定的结果,由此也就产生了粉丝群体。而之前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是由绘画、雕塑、书法、戏曲等构成,进而随着时展和科技的进步扩展出新的传播渠道,以动态形式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媒体播放为主流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被时代所接受。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以视听艺术相结合的媒体表现艺术,将人们的审美体验推向了更高的阶层。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由初始平面形态、静态化,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空间延展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由传统印刷技术转化为新时代虚拟现实技术。正如电影、电视播放形式将画面和声音融为一体,使视觉艺术元素直接提升至个体的审美体验中,使观者产生更加清晰、更立体形象化的审美体验,其传播力度和直观的审美意识远超二维空间视觉形式的表现。现今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多以视听结合的媒体艺术迅速在粉丝经济中建立识别度和新鲜度,如同道大叔的同道星座大吐槽视频、罗辑思维脱口秀视频等就是以视频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播至亿万网民,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视觉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四、视觉艺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边际效应
有原始记载的图形形式大约距今1.5万年,在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穴画被认为是人类早期视觉传播的重要代表作,原始人作画并非审美,而是为了图腾崇拜。在中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绘画形式为狩猎者预报天气和传播狩猎技巧,这可能是视觉艺术带来的最古老的实用性价值。远在古代,经商需有“幌子”(又名“望子”)和招牌,春秋时期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上》中记载:“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就指公元前六世o宋国的酒店“幌子”广告,并一直沿用至今。[3]然而这类广告的时空限制很大,传播范围有限。视觉艺术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作为审美对象,不断丰富的视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正在不断扩大。它在大众消费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有人戏称当今社会为眼球经济社会。人们对目之所及的贪婪和热爱超乎任何一个时代,同样也促成了如今粉丝经济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繁荣。
在网络时代,视觉艺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线性增长,视觉艺术的价值基于粉丝群和读者群的基数,互联网平台让传播变成一对多,一个视觉艺术作品通过互联网被全世界网民所观看,网民通过付费点击、广告浏览等多种形式与其产生黏性关联,视觉艺术被欣赏的过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4]就如因短视频走红的papi酱,仅仅只是凭借着四十几条每条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原创视频,就在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吸引粉丝超过了500万,成为网红之后的她自带粉丝群体,很快被估值3亿元,获得1200万元巨额融资,被低估的短视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震动全国。
因粉丝群体的崛起,papi酱在各大网络的视频站点成为植入广告的载体,其阅读量成为巨额的广告收入的保证,因此拍卖广告竟成为2016年互联网大事件。在正式开始竞价之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价格就被抬高到1200万元。最终,整个广告被上海丽人丽妆公司以2200万元获得,成为媒体人罗振宇口中的“新媒体标王”。此次事件波及全国,受众涉及多个行业,其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带动视频领域的疯狂创业,从而推动了视觉艺术形式向前继续发展,这些新视觉艺术形式未来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值得我们期待。
五、结语
当前,视觉艺术形式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所带来的价值越发凸显。形式的创新推动着多种视觉艺术的综合应用,给视觉艺术从业者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也给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深刻地理解视觉艺术在粉丝经济中的传播效力,能够指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梳理当下的视觉艺术价值,从而运用先进的视觉艺术理论于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商品或者艺术作品。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艺术学院)
【摘 要】音悦台是一个专注互联网高清MV的视频网站,从2009年上线以来,依靠精准的品牌定位,成为音乐市场中的翘楚。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方法,对音悦台的依靠“粉丝经济”运营策略进行分析,运用粉丝受众的细分调查,借此了解当下高清MV播放网站的受众特点和发展现状,为依靠粉丝运营的媒体提供模式参考。
【关键词】音悦台;粉丝经济;运营策略
在视频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观看直观有趣的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身心的重要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CNNIC在2016年6月公布的数据,我国的网络视频用户在2015年底用户规模达 5.28 亿,与上年底(4.72 亿)相比增长 15.2%,净增 5637 万人。2015年网络视频使用率达到了73.3%,较上年底提升了 3.4 个百分点。正如“使用与满足理论”所指出的,人们接触媒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受众选择媒介开始使用,满足需求与否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行为。
本文的受众研究方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问卷星”上生成链接,由用户作答。为扩散样本填写范围,把调查问卷分享至微博,QQ空间,朋友圈,在微博上设置转发抽奖吸引填写,并经过一位音悦台的员工转发。从2016年12月1日到12月6日,共回收颖406份。
一、音悦台粉丝受众群体结构分析
(一)女性多于男性
从此次回收的样本来看,女性比例大大多于男性,笔者对参与调查的35位男性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的男性使用音悦台来观看高清MV、收看最新音乐资讯,为偶像打榜占小部分比重,使用动机以消磨时间、收看MV为主;从使用频率上来看,男性用户的使用频率较为固定,每天或每周固定几次的用户占到63%,“只有偶像新歌时才会用”这种粉丝性、目的性很强的做法只占20%,他们已经形成了使用习惯。相反,女性观众中为偶像打榜的比例占到了71%,使用频率为“只有偶像歌时才用”占到很大比重。由此可以看出,音悦台的女性用户以粉丝为主,而男性用户则是普通的用户居多。男性用户低于女性用户,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音悦台的网站内容中打榜是重要方面,男性很少花时间用于打榜。这也呈现了粉丝群体的一个共同特征,女生更喜欢追星,“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榜单”是音悦台的一个目标,这一个过程需要粉丝的大量参与和支持,男性用户中粉丝很少,不会把大量的精力用于为偶像打榜上。
第二,功能相对单一,缺乏游戏功能。国内其他的音乐网站如酷狗、酷我等都有游戏功能,这是吸引男性用户的一个重要功能,而音悦台的网站、客户端都没有这个功能。
(二)以年轻化的青年为主体
调查显示,音悦台的受众年龄结构偏年轻化,主要集中在13-30岁,占比95.81%,其中19-23岁的最多,占65.02%,其次是24-30岁,占比20%以上。儿童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则较少。
纵观音悦台的内容,以高清MV为主,辅助与音乐、歌手有关的视频、新闻等。风格偏向时尚、青春、个性,娱乐性较强。这也体现了粉丝群体的年轻化特征,对时尚前沿的音乐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年轻粉丝追星目的单纯,有着庞大的团队文化,他们对视频的观看动机更多的来源于崇拜和模仿。音悦台通过“V榜”、“饭团”、“专题”等板块细分受众,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三)高学历占有粉丝文化
总体来看,音悦台的受众受教育程度较高,学历为本科的占72%以上,其次是大专生。可见音悦台的受众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大专生及本科生上。值得注意的是,更高学历的受众占比不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不到4%。传播学的“知识沟”理论认为,对于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群来说,娱乐在生活中的比例会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低,会更多地关注时政、学术或者更加专业的领域,而音悦台娱乐的功能和粉丝文化是高学历的人所很少涉及的,因此这一部分的人所占的比例不高。
二、粉丝受众使用行为分析
(一)使用方式与频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满足多方面用户的使用需求,音悦台也推出了包括手机客户端,平板客户端,桌面客户端多种终端,供用户选择。从数据来看,PC端的使用仍然占主流,47%的人选择通过电脑网页在音悦台观看MV,打榜,收看音乐资讯等。但是在多屏时代,人们的选择也不再单一,有22%的人选择既通过PC设备,也通过手机或平板客户端,方式更加多元化,互为补充。
在粉丝经济效应的驱使下,偶像追随成为这类音乐视频网站的主题。音悦台是除百度贴吧外全国第二大粉丝聚集地,粉丝占音悦台用户的很大比重。粉丝往往追星目的单纯,把明星作为崇拜的对象,为了偶像可以做出很疯狂的举动,甚至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往往只在偶像新歌的时候才会使用,这就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频率,偶像不新歌的日子也许就不会关注。这一情况为它埋下了一种隐患,偶像当红的时候宣传力度与活跃度高,粉丝自然也会很活跃;偶像一旦过气或者遭遇突然事件,随之而来的就是粉丝群体的消失。
(二)基于使用动机的精准投放
使用动机中,观看高清MV和为偶像打榜占很高比重,相对应的使用态度也决定了满足观看需求和为偶像出力。音悦台的宣传语是:口袋Fan―看好音乐。“Fan”和“看”,也正代表了观看MV和为偶像打榜两大动机。该动机也决定了使用者对自己的关注度较低,相反对于偶像的关注度高,所以“我创建的悦单为我带来粉丝与关注”该选项只占2%左右。这一点,在其他问题中也有显示,63.79%的人只是偶尔会发表评论信息,还有27.09%的人从来不发表评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留言,很少回复的人也占到70%以上。但是在涉及到粉丝掐架的偏激言论的一个选项,88%的人认为在音悦台的评论中存在掐架情况,而对于这些偏激言论,只有33%的人选择置之不理,可以看出其他人都会给予反击,在粉丝心中,对于偶像的关注要比自己更多。
另外,受众的使用动机与使用态度具有基本一致性。例如收看最新的音乐资讯占比17.98%,排名第三,而对应的使用态度在这里了解了最新的音乐动态占到25.86%,同样排名第三。说明在对音悦台的使用过程中,音悦台的功能满足了人们的使用动机与需求。
三、“粉丝经济”效应下的视频网站运营策略
(一)自制内容“IP化”产出
近两年来,IP热正在席卷文化娱乐产业,抓住大IP,可以在媒介融合的多元时代抓住受众。如果说明星带来了粉丝效应,那么吸引粉丝的最重要的就是媒介内容的产出。音悦台是除了百度贴吧之外目前国内第二大的粉丝聚集地,音悦台借助自己的强大粉丝团体,自制视频也成了它的一大特色,带一些综艺形式的明星互动节目也成了当下的热捧。IP是围绕某个作品或者形象而衍生出来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等,结合了大众文化的多个方面,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延展。从文化市场来看,IP的“多维度开发”形成内容的聚合效应,吸引粉丝消费。音悦台的一些利用热播剧的OST、综艺歌曲等周边整合让内容更加多元化。
明星经济中的对象是单一的,但是粉丝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同于明星经济,运营的内容更加宽泛,有更大的空间,如果能立足IP体系,形成“内容产品”到“粉丝消费”的一个生态系统,那么视频网站会有更稳定的运营根基。
(二)UGC+人工投放占领音乐市场
音悦台中的“悦单”属于UGC社区模式,而这个功能的开设也和其他一些视频网站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粉丝文化”,增强用户的粘性,加强粉丝之间的互动。音悦台目前已经与国内外的几十家音乐版权方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协议,与国际上最著名音乐机构的版权合作也已经展开,向用户提供高清和正版的MV。参与版权合作的有环球音乐、华纳音乐、滚石唱片等几十家全球唱片公司、娱乐公司,作为MV的来源,现在有15万支高清排名曲目保证了日常的观看需求。用户还可以自行上传MV、现场版、饭制版作为补充。受众对它的资源态度反映较好,64.53%的人认为这里满足了自己的观看需求。用户在这里满足了他们的使用需求,会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忠诚度也会较高。
(三)广告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音悦台的创始人张斗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广告的标准:“你可以骚扰我,但是你一定要帅。”这也是音悦台广告的特点所在,广告多为歌手所代言的产品,广告与偶像重合降低了受众对广告的反感度。在对音悦台的受众调查中也涉及到了广告的问题,音悦台在建立之初一直没有广告,这也是它的一大亮点,目前虽然加入“很帅”的广告,可是还是有一些人不能接受,认为广告“太多”,甚至发出对音悦台很失望的言论。当前广告投放是媒体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播放广告无可厚非,而且相对于其他网站动辄60秒、70秒的广告音悦台的广告已经算不上长。音悦台拒绝大量的文字广告,对广告也力求视觉上的观感体验,但也要注意:第一,静态背景。把广告界面设计成网页的背景图,并根据不同的代言人投放到各自的MV中,这样既不会影响观看体验,又达到了宣传的效果。第二,设置广告专区。把广告单独抽出来设置一个广告专区,这对广告的选择提高了标准,带有故事情节的、带有音乐的广告等等。事实上,目前许多广告都带有音乐MV的性质,通过一个故事展现出产品的魅力,这样的广告则不会遭人反感,不会感到突兀,也符合音悦台的定位。
结语
在多媒体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音乐也不再满足于听,音悦台变得很好“看”。粉丝是为偶像出力的重要方式,也可以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用户的使用度高,更多地还是依靠明星,产品的粘性可能依然欠缺。如何更好的利用好“粉丝效应”带来经济利益,是一个以偶像为主打的视频网站所要思考的。
摘 要: 随着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品牌与粉丝的关系正在被重塑。不断壮大的粉丝社群在强烈的情绪驱动下正采取着越来越积极的消费行为,产生更强大的情感力量以重组品牌的传播效益。基于粉丝经济的视角,本文以优衣库等品牌近年来践行的粉丝互动案例为考察,结合品牌与粉丝间的关系架构与推广策略分析,提出品牌互动关系转化的新模式,并进一步考证品牌的互动成效。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粉丝经济 品牌 互动关系
随着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品牌传播方式较之过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品牌与粉丝的关系正在被重塑。粉丝经济以关系资本为核心,整合并重构了品牌与粉丝关系的转化系统,不断满足用户更加多元化、社群化、虚拟化的互动需求。
一、品牌与粉丝关系的重塑
1.对粉丝经济的界定
粉丝经济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的提法,相关联的关键词有粉丝消费、粉丝营销、粉丝运营、社群经济等。《粉丝力量大》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粉丝文化研究的专著,作者张蔷对“粉丝经济”的概念解释为:“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
如今的粉丝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局限于之前的学者研究的罗辑思维、小米、漫威这几个案例,现在大多数的品牌都在学习效仿粉丝经济思维,通过社交平台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培养自己的粉丝,线上线下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经济就是粉丝经济。”“互联网时代辨e企业或品牌影响力的强弱主要看它们拥有的粉丝数量。粉丝意味着资源和力量。”
2.情感驱动下的消费行为
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感。对于品牌来说,粉丝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狂热的爱好者。粉丝对品牌的情感如同对偶像一样,消费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性判断,也是出于对品牌的信任、忠诚和喜爱。品牌的一切都对粉丝产生影响,产品的点评要关注、新品的会要跟进、使用过程中的体验要相互交流、不留余力地劝说周围的人购买,甚至是当有人有不满意见时,粉丝会极力维护忠爱的品牌形象。粉丝群无论在社区论坛还是在线下实体店都是一个强大的品牌忠诚跟随者群体,哪怕是产品有缺陷,粉丝也会包容。
二、品牌与粉丝关系互动传播策略
本文以优衣库等品牌近年来践行的粉丝互动案例为考察,进而整理出行之有效的互动策略,并以此反观品牌与粉丝关系转化的动因与成效。
1.整合传播,让粉丝注意品牌
据优衣库官方宣称,通过有效的粉丝互动传播,已经有效粘着了超过千万的忠实粉丝,品牌在线上的微博、微信、Nice等社交平台上整合传播品牌理念与产品特质。数字互联网时代对品牌的人格化要求更高,优衣库也巧妙设计了明星代言的环节,如邀请倪妮、陈坤等一些极具个人魅力的明星穿着品牌服饰做代言广告,这样做既能够迅速将粉丝对明星的好感转移到对品牌的认知上,又通过明星的个人形象体现品牌的风格。
今天,为了真正了解品牌关系是如何被建立和持续的,营销者必须考虑的营销机会应该包括店内的、网页和博客上的、包装上的、口碑传播的,消费者个人与品牌销售人员之间的接触体验、消费者服务、渠道合作商,以及其他传播活动等。[[美]唐E.舒尔茨.重塑消费者――品牌关系[M].沈虹 郭嘉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 第26页]这要求每一次的传播都能将品牌理念和产品特质渗透到粉丝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一个完整的传播策略系统把每一次粉丝与品牌的沟通都考虑在内,这样才能让粉丝真正关注到品牌的声音。
2.持续刺激,让粉丝记住品牌
互联网让宣传的渠道和消费者互动模式变得更加便捷,但互联网不意味着低成本,爆点虽然能一时间影响较多的受众,但信息得快速更替使人每天接收庞大的信息量,对信息存储记忆的时间也逐渐缩短,信息的价值就会贬值。不断重复,有新的信息刺激消费者、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变得至关重要。
比如说,优衣库通过与爱马仕前创意总监联名推出的秋冬服饰曾引发了粉丝群们的疯狂抢购。尝到甜头的品牌商一发不可收拾,接连推出与当代艺术大师、怪物猎人、上海迪斯尼、海底总动员、漫威超级英雄、爱丽丝梦游仙境、怪兽大学等动漫、游戏、电影的系列合作,不断引发粉丝的抢购热潮,疯狂而主动。
数字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十分碎片化,随着众多新品牌新信息出现,自身的粉丝很可能被竞争对手吸引走,为防止原有的粉丝变成没有活跃度的死粉,企业需要准备大量内容有计划地、不停顿地,新的事件不断激活粉丝活力、满足粉丝的期望、引发粉丝的讨论,才能保持粉丝群体的强大生命力。而且数字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具有变化性,需要根据日常管理把握住机会传播,顺应潮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降低了企业的宣传成本和投资风险。
3.抓住痛点,让粉丝爱上品牌
提高核心粉丝活跃度需要品牌为用户带来难以抵挡的价值,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抓住用户最需要的,给予用户最贴心的专业服务。仍以优衣库为例,在品牌传播中注重场景化设计,充分考虑到顾客的体验与参与感。如“不同世代 穿悦生活”的活动中,品牌邀请粉丝中不同年龄段的意见领袖试穿并塑造出不同的时尚风格:如60后资深广告大人邓广内敛坚持、70后知名造型师莎小郑的摩登品味、80后杂志副主编康迪和杂志主编熊小默的简约实在、90后作家蒋方舟的自由气息和00后TF家族前成员高俊杰的率性独立风格。
品牌通过意见领袖的表达,实现粉丝群体的人格化,利用品牌精髓的传播使粉丝产生共同趋向的价值观。数字互联网时代的粉丝,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参考他人的经验,甚至乐于分享自己经验的粉丝还会成为粉丝中的领头军,拥有自己的粉丝。如果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多做努力,关注粉丝动态、满足粉丝诉求、达到粉丝的期望,才能有持久的粉丝动力。
4.主动参与,让粉丝与品牌相伴
粉丝经济就是与粉丝谈恋爱,首先要让消费者爱上品牌,一直很心动。[吴品慧,蒋美兰. 数字时代下的品牌价值和粉丝经济[J]. 中国广告,2016,05:28-31.]其实,仅有心动是远远不够的,品牌还要有创意绝佳的策划能够让粉丝主动参与到传播中来,主动为品牌给予金钱、时间、情感等的多方面投入。如果缺少这种互动,粉丝不再主动参与品牌的传播,很可能会转向别的品牌。
就其本质来看,优衣库在微博、微信、Nice等社交平台的运营,是一种基于粉丝的社群经营。粉丝主动获取微博、微信上穿衣搭配、优惠折扣等信息,参与Nice上晒照片、贴标签的活动,以及其他H5页面的专项活动。比如在秋冬季,优衣库上线的H5页面可以预约排队和VIP限购,可以看到有哪些店卖有设计师合作款,可以选择明星单品进行预购。H5传播技术非常适合年轻粉丝的阅读习惯,在优衣库的明星产品如AIRism舒爽内衣、HEATTECH保暖内衣等明星款新上市时,其诱人的设计则体现在免费领取的促销手段上,粉丝可以通过分享与邀请他人同行的方式参与到此次传播活动中。
除了线上的分享与互动,线下店铺也同样是吸引粉丝参与活动的重要阵地。比如在星球大战上映的时候,优衣库将80厘米大小的电影衍生品模型以组合排列的形式陈列在上海淮海路全球旗店五楼MAGIC FOR ALL概念店里,营造出极具体验感的现场氛围,也大大满足了星球迷们零距离接触的强烈需求,他们纷纷来到实体店拍照分享,成就了品牌的再次传播。
我们通常在评价某一品牌是否具有粉丝效应时,只需看用户在购买产品后是否自愿地去分享和推荐,是否产生了价值认同,产生了偏好,然后主动为品牌代言和传播。如果品牌能够充分利用人们的分享心理,顺应分享经济的热潮,挖掘粉丝主动分享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发性地拿出手机进入到线上或线下商圈,产生可持续地关注与互动,那么这个品牌无疑是成功了。
三、对品牌与粉丝互动成效的思考
1.情绪转化品牌资产
数字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形成机制与传统品牌大不相同。传统是需要大量的广告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产品能够通过粉丝传播给大众用户,不一定需要广告来佐证产品的好坏,而传播的过程就相当于用户为产品宣传的过程,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和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口碑。
年轻人的购物决策已经可以通过已购买的人的评价或晒图来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粉丝的积极传播效应会不断强化品牌的正面形象。粉丝与品牌间的良性互动会不断累积并形成强大的情感力量来推动品牌形象的提升。换句话说,品牌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好的创意与体验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长期就会在消费者认知上有良好的价值积累。粉丝的情绪力量决定了企业的品牌资产。
当然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品或者品牌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产生幸福感,消费者就会继续消费、占有这个产品,甚至是极力地向周围人推荐,还会把该品牌其他相关产品都体验、拥有。这既粉丝经济的核心,也是品牌商愿意通过深刻洞察粉丝需求,不遗余力满足并积极推动粉丝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2.移动支付打通沟通边界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中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助推了粉丝经济的发展,也极大提升了粉丝的有效转化率。所谓转化率,即粉丝在参与品牌互动活动中产生的实际购买的比率,这是一个十分精准的评估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动的实际传播效果。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移动支付为品牌线上线下的沟通打通边界,把线上平台的品牌理念渗透到粉丝生活,把粉丝实际的购物需求反馈到社群中来,让品牌能够适时、满足粉丝需求的变化。无论在门店还是户外,购买可以随时随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双向导流。值得期待的是,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会不断提升粉丝的体验感,并从中获得最大的粉丝互动权益。
对于品牌商而言,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交易方式还可以有效拓展品牌的推广渠道,刷粉、吸粉的效率大大提升,这种增长不光是数量上,更是质量上的。
摘 要:“微信”改变了人们日常的联系交流方式与阅读习惯,“粉丝经济”则开创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文化消费模式。两者的结合 “粉丝经济”在互联网领域获得新的意义,同时也成为“微信平台”运营活动的新渠道,本文主要针对微信公众平台中粉丝经济的模式与运用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微信;粉丝经济;用户粘性
一、粉丝经济
1.粉丝经济的含义及其演变
“粉丝”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来自于“Fans”一词的英译。随着社会的发展,“粉丝”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经济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模式。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与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1]。简而言之,可以理解用信任兑换商业价值的行为。
国内“粉丝经济”是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开始出现的。在该节目进行中逐渐形成了“玉米”、“凉粉”等粉丝群体,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当李宇春等人获胜是建立在粉丝强力支持之上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从小米的品牌营销成功到最世文化的大获全胜,无一不是建立在粉丝经济的巨大经济效益之上的。
2.粉丝经济的三个核心要素
“粉丝经济”运行模式包括三个关键词:“圈粉”、“用户黏度”、“口碑营销”。所谓“圈粉”是“粉丝经济”得以实现的第一部也是关键的一步。“粉丝经济”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牢固且庞大的用户。没有足够的粉丝群体的话,那么所谓的“粉丝经济”也就无从谈起。“增加用户黏度”是指在拥有一定粉丝基础之后,即要企业或个人通过增加用户和企业双方之间的使用频率或者是使用数量,来搞好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黏度是指粉丝忠诚度,即粉丝愿意与品牌或主体保持密切联系的意愿。通常来说,粉丝黏度越高品牌的价值也会越大。口碑是指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评价与看法,所谓“口碑营销”即是利用口碑为手段来进行营销。在粉丝经济模式里,这种口口相传的营销方式很重要。
简而言之,粉丝经济的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二、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圈粉模式
粉z经济的运作模式首先有赖于要吸引大量的粉丝,这个模式称为“圈粉”。某领域名人或权威媒体推荐、售卖商品都有一定的粉丝数量。“有人将当下的粉丝经济的发展分为两方面:一是因人而粉物,带动了产品经济发展;另一种是因物而粉人,进而步入了因人而粉物的循环经济发展。而在社交媒体中,其最主要的发展方式就是因人而粉物。[2]”某领域名人或权威媒体推荐、售卖商品以及在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的商业经营,都是人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此类社交媒体参与粉丝经济的方式。具体来说,微信公众平台的圈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以优质内容获取关注
在微信公众平台,一些公众号是通过稀缺的、高质量的原创性内容获得关注和转达,粉丝数量不断攀升。这种“圈粉”方式难度较大,但如果能在文章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可以与粉丝保持较为长久的关系。这种情况如:
知名时尚公众账号“gogoboi”,gogoboi是最近几年崛起的微信公众账号,其公众号文章主要是以时尚潮流、娱乐新闻为主。文章基本为原创文章,观点在时尚领域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阅读性。该账号即具备时尚杂志的深度,也具备网络论坛话题更新速度,因此其文章的阅读量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00000+。总的来说,“圈粉”模式主要体现在原创性强、专业程度的公众号。
2.平台互推获取关注
平台互推是指微信公众账号之间利用各自的现有资源进行相互推广,共享彼此用户群体。一般来说,进行互推的微信公众平台之间一般所处领域不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平台之间的知名度相差不能太大,否则易出现一方平台光芒过亮完全遮掩另一方平台。
微信公众账号发展至今,平台互推模式也更加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文末互推。这是平台互推当中较为常见的互推方式之一,实现方式主要是在彼此推送的公众账号文章文末互相推荐平台。好处在于受众在看完文章的内容之后,随之就会关注到文末的推荐,直接点击就可以进入关注,并且也不会影响公众账号本身的文章质量,不易引起粉丝反感。但是这种互推方式的数量不应太多,最好控制在五个左右,否则会影响到互推效果;(2)图文合作互推。图文合作互推是指在互推过程中以加入合作对象的图文的方式进行相互推荐,可以将形象直接的呈现在用户的眼前,视觉冲击力较强。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对于自身的粉丝影响较大。粉丝关注某个平台主要是出于对于对该平台的兴趣。吸引他的是你的内容,偶尔进行内容互推或许会为双方都获得一定的粉丝,但若长时间的在文中加入互推内容甚至推送量超过自身内容,极有可能造成粉丝排斥,从而导致自身的粉丝减少,最终得不偿失;(3)阅读原文互推。阅读原文互推是指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编写时,利用文末的“阅读原文”按钮,将此点击此按钮粉丝可以直接跳转到另一个平台的页面。这种互推方式成本较低,操作方式简单易行,粉丝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是否点击,不易造成反感。但是毕竟链接是在文章最不起眼的地方,难以吸引粉丝的眼球,因此点击率也较低。
三、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增加用户黏性的方式
1.既得利益。这是增加用户黏性最直观也最速效的方式,通常通过抽奖或发放奖品福利的方式,增强与平台之间的联系。此种方式一般能够引起粉丝的自主转发,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达到为平台宣传、增加粉丝的效果,运作比较简单,被大多数公众平台广泛使用。
2.内容众包。内容众包即UGC(用户自生成内容),结合用户所发表的观点及评论,相比于原创微信文章,此类文章与粉丝的联系更加密切,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粉丝,相比互动留言的内容生成方式来说,内容众包更容易引起粉丝的关注,获取粉丝认可,以个人微信公众账号“我要WhatYouNeed”为例,在2016年年底即将到来之际,平台推出了“晚安日历”。该平台收集了5188个来自粉丝的故事,并从中选出365个故事,代表2017年的365天,每天一个故事,这个活动既激发了用户的兴趣(希望入选),同时也完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合成,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3.互动留言。一些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末未保留粉丝留言区域,微信平台文章的留言经过运营者的筛选最终在文章下方展现出来。如果粉z的留言被选中,粉丝本人会产生极大的荣幸感,大大增强粉丝与平台之间的黏性。
四、微信公众账号的利益变现模式
1.衍生品售卖。这是微信公众平台最为常见和直接的利益变现方式,即在拥有一定粉丝的基础上直接售卖商品,换取利益。这种模式以最直接的商品销售为手段,产品销售较为稳定,变现方式也适用于大多数微信公众平台。
例如,知名的考研辅导公众号“朱伟老师”采取的就是这类方式。“朱伟老师”在考研备考期间会定期推送与考研软文或者是单词短语的速记背诵内容,在此基础上推荐自己编撰出版的书籍。同时,该公众账号定期推送双语阅读文章及外国原著,并提供刊物购买。为了方便读者在阅读完文章能够及时购买到商品,在每篇文章的“阅读原文”即可链接到微店。在公众账号界面方面,其导航键分为了三个部分:“恋练卫衣”、“伟哥荐书”、“伟哥荐课”。点击这三个按钮依次会链接到微店的相关商品部分。
2.奖励制度。随着微信功能不断升级改造,近年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了文章打赏功能,即微信用户在阅读微信公众账号的文章时如果对文章的内容非常的认同或者喜爱,可以随即通过文章下方的打赏按键进行随意的金额打赏。尽管这样的变现方式所得到的资金并不是很多,但如果结合一定的营销手段所吸纳资金或许不容小觑。例如,在“罗尔事件”中,罗尔的文章在短时间内获得了32800元赞赏金,这充分说明了如果这种功能运用得当,一样能带来经济利益。
3.社会融资。社会融资现在已经成为众多微信公众平台大号获取大量资金的主要途径,而粉丝基础是投资者评判是否给予资金支持的指标。以在2016年3月获得1200万融资支持的papi酱为例,在获得资金支持以前papi酱已经拥有了超过1000万的粉丝基础,而投资者正是看重papi酱所拥有的庞大粉丝群体,并且其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特点,将庞大的资金注入用于切入papi酱的原生广告、构建粉丝群、IP孵化。除此以外,指标还包括粉丝与微信公众账号之间的粉丝黏度、创作团队是否具有强大的原创能力、团队成员是否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等。
五、结 语
由于微信公众账号的申请门槛较低,众多微信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随着受众对于信息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和行业的竞争淘汰,这样的状态并不会持续太久,弱肉强食的市场定律将同样在这一市场上适用,最终的微信公众平台市场将由少数发展成熟的平台大号所占据。笔者预测,由于受众细分也将越来越明显,各个领域都将出现一到两个此领域的终极大号,并占据这一领域的大量粉丝,因此粉丝所带来的资金也将越来越趋于集中。在未来完全的web3.0,粉丝经济也必将与自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O2O等线上与线下互动方式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届时粉丝经济的运作模式会有新的变化。本文主要讨论了个人为主体的公众账号,并没有企业、媒体公众号纳入到研究之中,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将会持续关注企业、媒体的公众号纳入其中。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将持续关注这类公众账号的发展。
[摘 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和社会、科技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粉丝经济成为文化产业中独具特色的经济模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跨媒体“粉丝经济”则在2014―2015年呈现爆炸式发展。文章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所呈现出的特点和成功案例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以后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跨媒体;粉丝经济;发展;内在机制
粉丝最初主要是对一些追星族的称呼,在体育和流行音乐领域分布较为广泛。但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文化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粉丝的含义逐渐扩大,朝着其他领域拓展。粉丝除了在精神上会为偶像提供一些支持,也会付出一些经济方面的实际行动,由此便产生了“粉丝经济”。我国粉丝追星的现象一直都存在,真正将这种模式推向高潮的是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的出现,由此,我国的“粉丝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尤其是近年来,跨媒体“粉丝经济”不断发展,多部现象级的网络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和电影,创造了收视和票房神话。跨媒体“粉丝经济”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使得“粉丝经济”的发展突破了行业之间的限制,粉丝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壮大。
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十分可喜,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稳操胜券就必须在“粉丝经济”的发展中把握好机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的民众创造最大的优惠。粉丝正是这些民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所以力量大就是因为他们所沿用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经济发展的主要生财之道。预计到2017年底,网络经济整体规模将会超过17000亿元。[2]因此,必须认清当前“粉丝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内在机制,从而能够进行更好的应对。
1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截至现在,我国市场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传统的媒体集体遭遇到新媒体的冲击,甚至出现了“眼球经济”等相关的说法。当前,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朝着“粉丝经济”的发展方向转移。我国社会中的信任体系和价值体系也在逐渐被重构。就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而言,是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基础的。从互联网的产生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是信息互联网阶段(Web.1.0)、服务互联网阶段(Web.2.0)、移动互联网阶段(Web.3.0)、智能互联网阶段(Web.4.0)、物联网阶段(Web.5.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开始进入到流变的状态。可以认为,除了核心价值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卷入到流变的环境之中,不少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都不断出现。
2 “粉丝经济”相关概念阐释
2.1 粉丝概念解释
粉丝,是从英文单词“fans”中音译过来,是“fan”的复数形式。英文单词“fan”的本义就是狂热分子,最早这个词语被应用在体育领域,描述的是狂热的棒球队支持者。后来随着电影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将“fans”与“film”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了“影迷”一词。“粉丝”一词最早是在台湾的娱乐圈出现,将喜爱某个明星或者偶像的一群人称之为某个偶像的粉丝,更是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4]由于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逐渐强化,尤其是新媒体的产生,营销思维的关键词也逐渐演变为关联性、创造性、沟通性和体验性,更有人提出了“得粉丝者得天下”的口号。当今社会,粉丝并不是普通的消费大众,也并不是不理智的品牌追随者,他们自身具有独特的情感纽带。真正的粉丝和产品、服务之间都有着不同的故事经历或者是存在隐形的情感纽带,并不是冷冰冰的商业关系。
2.2 粉丝文化的含义
粉丝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视觉文化、大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等。粉丝和媒介之间也呈现出新的复杂格局。[5]第一,粉丝之于媒介,粉丝是媒介所推送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和受众,他们可以参与到媒介传播的过程中,也可以起到反馈的作用。第二,媒介之于粉丝,粉丝需要依赖媒介作为彼此交流的平台和连接彼此关系的纽带,这样才可以推动粉丝文化的产生。第三,粉丝文化具有典型的传播特点,也具备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价值。
2.3 “粉丝经济”的含义及特点
2.3.1 “粉丝经济”的概念界定
关于“粉丝经济”的相关概念,在《粉丝经济》这本书中对其做出了明确的界定,粉丝经济主要是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以粉丝参与的品牌社群所开展的商业经营行为。[6]概念中所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信任、商业经营和社会资本、参与等。关于这个概念有的评论家认为过于拗口。如果从更加通俗的角度来理解粉丝经济,就是指要以一群人的信任为基础,然后去兑换相应的商业价值。
这就涉及“粉丝经济”中信任的含义,粉丝对于自己所崇拜的人或者是所信赖的人,就会自觉将自己所享有的权转托给他们,自愿自觉地将其让渡给后者。[7]比如一群人在餐桌上点餐,会把思考点哪种菜的权利让渡给更会点菜的人,不必每件事情都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当前社会粉丝所存在的积极意义正在被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含义也远远超出了娱乐的范畴。粉丝不再只是明星和艺人的专属,不少产品或者是服务也拥有一定的粉丝,进而实现聚拢粉丝的目的。
2.3.2 “粉丝经济”的本质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粉丝经济”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消费。粉丝所指的就是比较狂热的追随者。“粉丝经济”主要是通过对粉丝情绪进行影响,进而引导或者主导营销。粉丝经济就是要充分挖掘粉丝对品牌所产生的信赖或者信任来实F经济价值。所以从本质上而言,粉丝经济强调的就是精神和情感方面的追求,并非是单纯的利益驱动。而粉丝经济的发展则是需要以粉丝的情感作为发展经济的商业基础,通过对粉丝价值的开发,产生经济收益和商业价值。所以“粉丝经济”所看重的未必是产品,而是人心。
2.4 “粉丝经济”主要模式
2.4.1 明星经济发展模式
大众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歌手、演员和网络红人。明星经济发展型的“粉丝经济”模式主要是以偶像明星作为发展的核心。粉丝的另一个称呼,即追星族,这是我们所熟知的。粉丝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明星必然会进行大量的投入,不但包括精神和心理层面,也会上升到消费层面。尽管消费的行为有高低之分,但是他们依然热衷于购买和明星相关的产品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郭敬明的小说粉丝,就会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观看《小时代》系列电影,而韩寒的粉丝也会观看《后会无期》等相关电影。他们之所以能够实现作家到导演的完美转变,必然离不开广大粉丝的支持。
2.4.2 IP运营模式
IP原意指知识产权,而IP运营模式则是围绕着一部人气比较高的作品开l一系列的电视剧、电影和游戏、动漫等。[8]知识产权从字面上来看属于法律层面,但是从其所表现出的意义来看,则是更侧重于经济文化层面的表达。比如湖南卫视以快乐中国为核心所打造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都创造了良好的收视率,但是湖南卫视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围绕着一些优秀的内容,开展IP模式运营。其中《爸爸去哪儿》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此档节目是以萌娃加星爸的组合模式为主,通过对父子或者父女之间互动的展现,呈现出一个冲突和温情并存的叙事文本。这个节目不但可以吸引明星自身的粉丝,而且也可以产生新的粉丝,更是引起不少人对于该节目的热烈讨论。随着此档节目的热播,湖南卫视推出了同名的游戏,在该档节目上线第一日,下载量就已经超过了百万。综艺节目结束之后,即刻开展同名电影的拍摄,之后又开发相关的周边产品,由此看出,《爸爸去哪儿》已经变成了一个具备强大经济价值的内容IP,不但实现了向其他行业的拓展,而且也顺利地为下一季的复制化生产奠定基础。
2.4.3 合伙人商业模式
合伙人商业模式主要是以社群作为核心,而粉丝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群,他们因为对于同一种事物或者人的迷恋而聚集在一起,因此也具备了比较强烈的情感连接,进而使粉丝的经济产业链得到延长。[9]社群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但是社群商业的形成则是需要借助于其他的载体,比如媒体、商业机构和粉丝等。合伙人商业模式正是以此作为核心,汇集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进而构建出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3 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
3.1 从对粉丝需求的满足到对粉丝追求的引导
与“粉丝经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户经济”。在之前“用户经济”时代,企业需要完成整个产品的营销阶段,而用户自身则是处于理性消费中。整个过程中用户和企业都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为根本。在进入到“粉丝经济”发展阶段之后,用户也会参与到企业营销的过程中,进而演变成更加优质的目标消费者。某个产品或者服务的粉丝,往往会对这个品牌产生一定的情感,而且具有很高的忠诚度。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商业发展模式必然是“粉丝经济”。比如,近两年由网络小说所拍摄的电视和电影,如《微微一笑很倾城》,电视和电影都进行拍摄,并且效果良好,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粉丝对原著小说或者是作者顾漫本身的认可度。
3.2 从对粉丝圈子的经营到对粉丝社群的经营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营销的变化提供了保障。“粉丝经济”以情感作为关联的基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成为了比较受人欢迎的模式。粉丝热潮的出现也使不少商家观察到其中蕴含的消费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纷纷加入到粉丝经济的浪潮之中。“粉丝经济”从本质上来看并不是一种个体经济,而是一种圈子经济,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标准,以某个中心将不少小的圈子整合起来。通过手机、微信或者微博等在这个圈子之内开展一些关于服务、产品和信息的活动。此种经营方式一般是需要依托大众对于流行事物的追捧和认可,对潜在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直接接触。比如当前比较热门的“百度贴吧”就已经成为了“粉丝经济”发展的主要根据地,截至2014年,百度贴吧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了10亿。[10]
3.3 众包、众消和众筹之间的转换
众包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众消则是以用户消费产品为主,众筹则是以用户募集资金为主。[11]粉丝不仅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因此“粉丝经济”也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发展基础的产消合一模式。众筹最早进入到我国并引起广泛反响是在2014年,京东推出“凑份子”活动;之后腾讯推出“娱乐宝”等活动,“粉丝经济”下的又一个潮流兴起。众筹模式在行业人士看来表面上是圈钱,但实际上是为了吸引人心,也就是圈人。国外的不少众筹网站已经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比如唱片、演出和电影等都有专门的众筹网站。
3.4 从C2C模式转向了FFC等模式
和其他的经济相比,“粉丝经济”具备了不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品质体现出明显的草根性和平民化,这样正是“粉丝经济”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主要原因。第二,价钱较低,比如当前网购火爆,主要是由于低价因素。第三,体验较好。基于超低的价钱和较好的品质,也会给人们带来比较好的体验。最初的“粉丝经济”所依赖的是单纯的C2C模式,即顾客和顾客之间所开展的交易活动,本质上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跳蚤市场搬到了网络上。之后随着网络的稳定不断发展,B2C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是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从大规模的生产走向大规模的定制,企业也直接地接入到销售中,由此产生了FFC模式(工厂+粉丝+顾客)。
4 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内在机制研究 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中,由“粉丝经济”发挥作用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比比皆是。比如《何以笙箫默》《盗墓笔记》等被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获得了双赢的战绩,这不仅需要原文的精彩更需要各种媒体背后市场中主导者所发挥的作用,当然也离不开各个商家积极对多方资源的调动,他们不仅对明星文本进行整合,而且也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粉丝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多重力量的作用下推动“粉丝经济”的发展。
4.1 诱导粉丝进行非理性的消费
“粉丝经济”中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这种信任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现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信任是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是在“粉丝经济”中则是存在一种特殊的信任机制。
4.1.1 以特殊“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诱导消费
信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般信任和特别信任。[12]前者主要是以规则和制度作为约束,进而建立起的一种信任关系;而后者则是以血缘关系或者社会关系作为基础建立的信任关系。粉丝之间的信任关系所呈现出的特点,应该将其归属为特别信任,因为他们所产生的信任并未受到相关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完全是由他们自身所产生的,和那种血缘无条件的信任有些相似。
通过对一些改编为电影、电视的热门网络小说作者和作品的评论来看,不少观看电视和电影的人都是对于原作或者作者、电视剧中某个演员具有充分的信任才选择观看。比如《何以笙箫默》的一系列作品中就明确体现出这种超强的粘连度。有粉丝指出:“我已经收藏了六个版本的《何以笙箫默》了”,也有粉丝表现出了对于被粉对象无条件的追随和喜爱。被粉对象和媒体形式的叠加,粉丝的忠诚度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4.1.2 以粉丝非理性信任保证跨媒体消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般信任都具有感性和理性。粉丝对于自己所粉对象则是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信任,甚至愿意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给对方。正是这些能够被“利用的粉丝”成为了“粉丝经济”中消费者。[13]在《盗墓笔记》电影版和电视版的播出过程中就有一部分鹿晗和杨洋的粉丝充分表现出对于被粉对象的非理性信任。就平常人而言,从对某个事物的喜爱到产生经济消费活动一般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粉丝的这种非理性信任会将这个过程进一步加快。
4.1.3 以唤起集体记忆引导粉丝跨媒体消费
在实行跨媒体粉丝经济活动之前,想要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使粉丝进行成功的跨媒体迁徙,唤起他们的集体记忆。[14]将原著粉丝进行跨媒体迁徙做得比较成功的是电视剧版的《何以笙箫默》,网络版的小说虽然已经收获了大量的受众,但是电视剧在播出之前就对粉丝进行了大规模的跨媒体迁徙。比如在开播之前曝光了六张电视剧中的剧照,然后让网友参与互动,以剧照为基础,回顾小说中的剧情。在这个活动开展一周之内,就已经有两千万的受众参与其中。对于大部分的原著小说粉丝而言,不少小说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场景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在实现跨媒体转移的过程中可将这些集体记忆进行转移,以此实现更大的效益。
4.2 建立明确粉丝组织,提高自我身份认同感
4.2.1 提高粉丝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新媒体的产生出现了不少的社交平台,如微博、贴吧。在实现跨媒体转移之前需要对粉丝的身份进行明确的界定,比如开设官方的微博或者是贴吧,让粉丝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的互动中,分享相关的剧集信息,观剧感受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得到提升。
4.2.2 开展相关粉丝活动,推进粉丝经济发展
在开设了官方的微博和贴吧之后,需要为粉丝的消费活动进行相关的活动策划,对粉丝的消费行为进行诱导。比如以投票的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角色,或者是以T豆的形式来进行投票,T豆并不是免费获取,而是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活动过程中需要以相关的礼物作为奖励,这些礼物也成为了“粉丝经济”新的增长点。
4.3 充分发挥叠加效应
叠加效应发挥之前需要具备良好的明星文本基础,这主要指的是各种各样受到粉丝喜爱的文本形式,比如电视节目、网络小说等[15]。跨媒体“粉丝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市场活动中取得良好收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各种明星文本实现了良好的整合,将叠加效应发挥到最大。比如《小时代》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在这个产品中包含了粉丝关注的若干个对象,如电视剧中的李易峰和电影版中的杨幂,粉丝对于产品的情感和信任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进而产生“1+1>2”的效果。这就是叠加效应的发挥。
4.4 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传统媒介是“粉丝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媒体的产生和崛起则是为其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营销方式的整合提供了条件。
4.4.1 虚拟社区作用的凸显
粉丝最早是以歌迷会或者后援会的形式呈现的,主要是实体粉丝开展相关的活动。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运行成本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粉丝才会进行长久地参与和追随。互联网的出现为“粉丝经济”提供了虚拟社区,提高了参与的便利度,便于聚集大量的粉丝,使线上线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实现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良好转化。粉丝虚拟社区中所开展的活动很多,“粉丝经济”也正以此种方式发展着。
4.4.2 互动平台作用的发挥
新媒体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体传播中的局限性,自身具有更好的双向传播功能,避免了传播者无法获取传播效果的限制,和受众之间实现了双向交流。粉丝基于对被粉对象的喜爱,互动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对象并不局限于精神上的喜爱,而是更愿意和身边有着相似爱好的人进行分享。比如当前比较热门的“弹幕”,就是粉丝在观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进行实时的分享,这种评论方式不但可以让不同的受众产生众多人一起观看的感受,而且让相关的剧作方获知受众对作品的态度。
4.4.3 明星微博的人际营销
人际营销具有更高的亲密性和可靠度,所以往往取得的效果会更好。比如顾漫、南派三叔等作者会在微博上与自己作品相关的信息,不少读者看到这些信息会异常兴奋。在电影或者电视剧剧作方的帮助下,原著作者和粉丝一起等待电视或者电影显示是“别有用心”,这正是利用明星本人的人际营销活动。
5 结 论
“粉丝经济”源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新的活力。近两年跨媒体“粉丝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对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农业经济学论文:农业经济学院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经过了一段时间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觉得真是收益良...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知识产权约束 【摘 要】中国“入世”以来,知识产权争...
产业经济学论文:试论战略管理与产业经济学二者的关系 [摘 要] 战略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年轻分支。20世纪...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红山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摘要:红山湖是综合功能的水力开发枢纽,但...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农行支持“三农”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 县域经济作为“三农”的具体承载者,其发展程...
环保经济论文: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经济与环保战略 摘要: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项运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将锯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