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10:22: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浅谈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
对于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亟待跟上时代化信息发展潮流,积极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强化教育中的实践教学能力。以下本篇探讨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体系建设问题,并为之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会计专业;高职;建设;实践体系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情况
1.缺乏实践支持高职会计专业中,其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严重影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中,专职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实践教学质量较低;并且,在会计专业实训中,多处在单项实训层面,部分高职学校没有建立独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缺乏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忽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少,学生职业胜任力差,单位满意度低。
2.体系不完善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专业实践技能差。经过调查发现,在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设置中,基本为单项实训转化为综合模拟实训的体系,然而在校企之间,不仅缺乏政府政策的扶持,且校外的顶岗实习会计单位不多,专业对口率极低。在高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学生不仅缺乏理论知识基础,其实训技能也偏低,使得学生很难在社会中适应其相关工作岗位,使高职学生不能满足社会中会计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的意义
对于高职会计教学中,建设专业的实践体系,不仅有助于开展校企合作,也可以积极落实校外实训基地,达到预期实习锻炼目的。高职实训中,建设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可以整合模拟实训室系统,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建设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还可以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转变我国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方法,注重会计专业实践体系构建工作,对于会计信息汇总、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并且编制财务报表,注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上需要,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培养出新型的高职会计人才。
三、改进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的措施
1.强化实践教学设备及技术支持针对高职中,切实加强会计实践中校企之间的合作,搞好多方向的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对于校内会计教学实验室中,能够安装先进DEERP软件,并且可以从会计预算、金融市场、企业融资、日常会计事务运转等方面,加深高职学生对实践会计工作的认知,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切实的去加大校企会计实践合作力度,以便可以实现产学资源方面的互助互补。并且,与此同时,可以落实高职实践教学,加大学生在企业会计岗位、仓库、财务部门的参观见习频次,引导高职学生接受会计相关知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高职会计教学中,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分析学生具体情况,调整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对于高职会计教学之中,直观展现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提升学生会计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巩固高职会计理论教学,增强高职学生的会计职能认知。基于会计实践教育模式之下,会计教师应在会计教学重视学生的思想意识,运用职业会计专业知识,通过对会计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可以使学生拥有在实际工作中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仅有助于养成学会计思维习惯,还可以培养提升学生会计实践技能。
2.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对于高职会计教学中,构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突出会计专业教学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能够在会计实践职业领域,对会计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综合会计职业技能与操作能力;并且,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中,可以梳理技术、操作能力知识点、技能点,重构职业行动领域,构成高职会计实践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水平。并且,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能够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如会计电算化、企业进存销会计实训等教学内容,优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系统化进行高职会计教学,对于实训基地中,学生需要进行全天上岗操作,并适当对其进行实践培训,使学生可以在上岗操作中学会做人、做事,并能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更能增强高职学生会计实践能力。
3.提升实践监管执行在目前高职的会计专业教学之中,可以针对其存在的相关弊端问题,优化构建新的会计专业实践体系,不仅可有效避免会计教学弊端,避免学生实践环节断档,确保高职会计教学职能高可以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会计实践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科学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对于高职会计教学中,建设会计专业实践体系,积极建立科学的、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由分项实训、模拟综合实训等因素,考核高职学生完成学业情况,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考核评定。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和谐有序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有教师系统性地对学生会计专业进行引导教学,能够以学生为主,采取网络教学、动漫、网络视频等方法,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倡导学生在高职会计实践中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中,建设专业实践体系,能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具体会计岗位工作升华为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课程,还可以缩小高职教育与实际会计工作之间的差距,为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作者:杨继秀 单位: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随着我院示范校建设的步伐,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也随之要做相应的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必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岗位技能为核心,改革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法,科学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按具体会计职业岗位设置核心专业课程,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关键词]
职业能力;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建设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达到初级会计师的技能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1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
1.1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实践技能差调查发现,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基本上是理论—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体系,校企之间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契约的约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不多,专业对口率极低。一些学校仅仅停留在单项实训层面,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集中地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实践操作系统性差。专业技能训练少,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尚未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灵活性差,学生职业胜任力差,单位满意度低。尚未建立突出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仍以笔试理论文化知识为主,没有突出行业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考核,没有把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1.2校企合作开展不力,校外实训基地难以落实,实习锻炼达不到预期目的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很难实施,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即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签署了“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该专业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往往不可能,顶多是实习基地参观实习,时间在半天到一天。原因是由于学生业务不熟,既不能给公司增效,又增加单位的负担,加之公司财务人员不愿意学生接触他们的财务机密,更不愿意主动培养学生与自己竞争。即便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但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只是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达不到预期的实践锻炼目的,这严重影响了其实践教学质量。
1.3理论课比例大,模拟实训室缺乏仿真性与系统整合性通过调查,现阶段90%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及电算化实训室,但70%未能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只不过是一些电脑加几个软件,缺乏会计工作环境,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达到分组轮岗轮训的目的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更何况手工记账资料与电算化资料截然分开,缺乏系统整合性,这样手工实训结果不能得到计算机的验证,学生也就无从体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了。
1.4专职教师技能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考取了会计师以上职业资格,获得了“双师”职称,但是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由于没有到企业从事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再者一些老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缺乏会计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相关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的提高,各高校财会专业也更加重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但是,在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2.1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应该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典型通用会计软件的实践性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数有限,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想讲授理论知识又想讲授软件操作,结果往往都是点到为止。
2.2课程内容设置落后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
2.3课程讲授方式、方法不完善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讲课方式,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程序化,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被动者,创造性思维能力被忽略了。
2.4实训教程质量不高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所以本课程需要有高质量的配套实训教程。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教材质量普遍不高,教材中所举软件严重落后于企业实际应用软件,或者教材中是对各个会计软件泛泛地讲,没有针对哪一个软件详细讲。会计电算化教材本身质量尚且不高,实训教程的质量便可想而知。
3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既然把“就业导向的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3.1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与具有职业针对的专项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大多是单项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岗位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故实践考核要突出实践应用性,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
3.2课程体系结构应服务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课程目标是建立课程体系结构的依据。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应通过相应的课程教学得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在构建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结构时,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形成以能力为核心、同时兼顾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原则上,各门能力技能课程内容都应设计相对独立的学时,体现职业岗位性。
3.3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搞好多方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教产合作,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达到校企双赢、校企互动的良性循环。努力改变校企合作难以落实的局面,与多种企业多方向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建立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实际经验。重点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突破口建立实训基地,采用记账方式,学生一方面了解真实的企业的经济业务往来账款的会计处理等,另一方面给别的公司做账,大大提高了其实践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职业胜任力。
3.4课程体系建设与证书衔接,突出技能培养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等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的“绿卡”。在基础会计之后应安排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之后应安排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之后应安排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每周两节理论讲授,四节上机实训;在学生到单位进行会计实践之前应进行一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进行融合,这既是对学生以前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一次综合实训,又是对学生进行一次上岗前的培训,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是深化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
4结语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只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方向,以岗位工作实践为方法”课程体系改革,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作者:刘佳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各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就高职会计专业人万培养而言,单一企业就业岗位的人数限制和职业能力需求差异束缚了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工作的推进,订单、定向培养已成为馋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订单式”;课程体系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企业根据其对未来不同规格人才需求的情况,与有关学校签订培养协议(订单),然后由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规格和数量要求进行培养,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就是校企双方通过签订合作“订单”这种形式,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高职会计专业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性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步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源质量、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学校的生存靠按学生人头的财政拨款,导致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连最基本的出纳工作都干不了,让教育者感到悲哀。为此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我们认为,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会计专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会计专业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特点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打破了三段式的学科课程体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不再沿用传统模式,摒弃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分,将所有的课程内容融为一体,按照工作过程分解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通过项目或情境来实现教学。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的开发结果不是形成职业培训
目前,有人认为,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将公共基础课等不直接影响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全部删除。学生只需在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开展实际操作即可。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不是对原有学科性课程的全盘否定,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按前述的方式去架构课程体系,那“职业教育”就变成了“职业培训”职业院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能力本位”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不过对“能力”的理解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采用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不同的理解影响了我们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若是职业培训,则培养目标是前者;若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当为后者。它当然也包括前者,姜大源教授把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根据这种分类,我们可以制定出由“会计核算基础――业务核算――模拟实训――会计顶岗实习”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只有在项目教学中来锻炼和体现学生的这种能力,这也是要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高职会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会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关键是要遵循:确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设置过程中,要从专业服务的岗位(群)调研入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相应的能力要求,然后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要求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使其构成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的开发
1.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课程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使课程设置满足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到用人单位进行岗位调研,如“目前各单位设置的会计岗位有哪些”、“每个岗位都需要做什么工作”、“每个工作需具备哪些能力”、“ 在会计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等,这些调查结果为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2.进行会计工作分析,确定专业课程
以会计专业调研为基础,确定主企业所需会计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执行。首先,分析和确定会计工作岗位;其次,分析和确定每个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最后,把相关的职业能力归类并最终转化为课程。
(二)课程结构设计
课程结构设计要基于职业生涯设计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刚开始时,都是从事低级、简单的工作,经历一段时间的锤炼后,再被安排到高级、复杂、综合性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基础性工作到综合性工作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技能型会计工作。技能型会计工作是会计职业活动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会计人员主要从事简单的、重复操作性的工作,类似的岗位有出纳、记账、会计档案管理、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等。
2.技术型会计工作。技术型会计工作是会计职业发展历程的中间层次。这个阶段的工作相对复杂,按部就班的工作中穿插着会计人员的创造性,职业判断能力越发显得重要。
3.管理型会计工作。管理型会计工作是会计职业发展历的最高层次,该阶段的工作愈加复杂,需要会计人员处理企业内外部全局性的财务工作,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风险管控等工作。
根据会计职业生涯各阶段对知识、能力和任职资格的要求,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突出人才的“应用型”,鉴于这种需求,会计专业教学注重实践教学。而会计实训教学又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分析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现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会计实训,现状
高职的教育强调的就是职业教育,高职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培养人才的为“应用型”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因此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开设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显得非常重要。
一、构建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意义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处于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构建会计专业课程实训体系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1、建立会计专业课程实训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理论基础知识。会计是一个博而杂的岗位,该岗位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专业的知识,还要求学生知道相关课程的内容,如财政与税收,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但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记忆不深,相关联系了解不透。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训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融会贯通,深切体会各学科在工作岗位之间的穿插。比如会计在每月完成报表编制之后,还要完成相关税费的申报缴纳。
2、建立会计专业课程实训体系,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入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对学习枯燥的专业知识毫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会计专业实习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分工任务,通过岗位角色的模拟演练,进入实际的工作角色,以工作任务来完成学习。不仅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分工角色中,也强化了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3、建立会计专业课程实训体系,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学生通过专业实训,完成相关工作,最根本的目标还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系统的掌握各个实践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专业实训,模拟岗位工作,使学生在学校以员工的角色进行生产实践,参与接受工作环境和分工协作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实践由“学生”向“员工”的身份转变,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现状
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是以相应的理论课程为基础,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开设理论课程存在差异,相应的会计实训课程也会有所不同。但大部分理论课程是相同。
1、校外实训。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一般放在大三毕业前,常称为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参加实习工程,完成学业,取得学分。这阶段的实训室要求学生确确实实参加进入工作岗位。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这阶段的实训并不能非常完美的完成,因此校内的实训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实训内容
2、校内实训。校内实训的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三个实训阶段内容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由简单技能逐渐过渡到综合技能。呈阶梯式,基本技能是基础,专业技能是专门化方向,综合技能职是整合完成最终实训。
基础阶段要求学生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在实训课程中安排了会计基本技能的实训。这一阶段的实训,要求要求学生消化理论基础知识,简单的会熟悉会计业务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手工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装订记账凭证等。
专业阶段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大量学习和掌握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所学的内容多而杂,相对应的实训内容侧重点也不同。主要的实训课程有:财务会计的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在基础会计实训的内容上增加了业务量和业务难度。其次是成本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突出强调了成本和核算,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企业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然后是税务的实训,税务的实训侧重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税务会计的核算等。
综合阶段是在完成了整个知识内容的学习后,进行最后一个阶段的会计综合实训,在会计综合实训完成工业企业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是对前面专业阶段实训内容的一个整合。从原始凭证收集和编制,到记账凭证的填列,会计报表的编制,增值税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报表分析等等。在会计综合实训里都有涉及。
三、校内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建议
1、实训教学内容和过程有待完善。很多学校的在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实训教材五花八门,实训教材不具备真实性。同学们拿到实训教材,分不清与普通理论教材有什么区别。学生们拿到实训教材,仍然当成一个作业来完成,对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好的理解。比如成本的计算,大部分学生当成是一道复杂的计算题进行处理,而对产品的生产流程未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角色分工不存在,一个学生包揽实训全过程,不同角色间单据的传递无法实现;有的完成的角色分工,但是在实训过程中,仍强调会计的核算职能而忽视了监督职能。
2、师资力量有待完善。学生在实训期间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的各类问题。需要指导老师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现阶段的指导老师对于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但是缺少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当前许多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类型的教师。使得理论教师对会计实际岗位操作不熟甚至不解,造成教学误区。让大型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内审部经理、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主管、注册会计师等业务一线会计人员为学生讲课并指导实训又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
3、实训环境有待完善。为了使实训更有真实性,建立仿真的实训基地和实训室成为外在的必要条件。实训基地的建立,设立相关银行,税务,工商,企业一体化的实训室。实训过程中,按照培养方案设立的角色分工,进行实训。同时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参加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参加企业,让学生对经济管理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摘 要 文章以会计专业的岗位需要及特点为依据,指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当前状况,提出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途径,并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和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为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做了新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途径 思考
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下降,怎样保证学生生源就成了各个高职院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保证学生生源最主要还是要提高学生就业率,而提高就业率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要让教学质量得到一个质的提高和飞跃,主要是要对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做深入的改革和突破。而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是学生获得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基本会计技能,尽快适应会计岗位工作需要的关键环节。笔者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作了一些探索。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现状
实践教学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就业的关键一环。但是以往的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实际需要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来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训环境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都是在普通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中没有真实的企业环境,不能让学生体会真实的会计工作流程。因此,这种流于形式的会计实训,效果自然是很差的。
(二)教学方法
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只采用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就是在实训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由学生一人担任所有的会计角色。这种方法虽然让学生体验了所有的会计岗位工作,但是没有办法体会企业的会计分工和内部管理制度,这样教学质量自然很难有保证。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属于岗前练兵,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操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也是对校内实践教学的补充。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单位接纳的学生数量非常有限。即使学生进入了实习单位,但真正从事会计专业岗位的很少,所以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比较差。
二、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途径
(一)会计专业分析和调研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对会计专业进行分析,可以安排经验丰富、有实际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新生“专业分析”的主讲教师,让学生了解自己三年中将要学的知识和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岗位。这样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机会,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析以后还要带着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调研,可以带学生去校内外实训基地去参观,让学生对本专业所要了解的知识、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专业分析和调研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一个考察报告或者专业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去展示,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分析,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展示的一个过程。
(二)校内实训环境的强化
校内实训基地强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学生在获得会计专业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同时,可以在学校实训基地里进行与所学课程内容相符的实践项目的训练。同时学院应当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仿真的实训资料,在实训室里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企业的内部流程和内部的管理制度,所以实训效果就打打提高了。
(三)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校企联手,积极拓展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融合,而且通过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会计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岗位意识。另外,通过这个平台来提升学院和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主动加入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中去,打造校企合作的“示范”平台。
三、高职实践教学的评价与管理
(一)实践教学的评价
结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注意对实践教育过程的控制与调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要重视实践最后的结果还要关心实践的过程,要科学的制定过程并和结果同时进行、相互渗透的评价体系。
对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评价还应该把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去,要与用人单位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践学习反馈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实践教学的管理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成立实践教学组。这个小组的应当由会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辅导员和校外实训指导老师组成,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来协调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制定各项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校外实习的管理、考核等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我们相信,在广大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之路,为社会输出大批能力强、技术硬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不仅要准确掌握市场运营的变化情况,使企业在滚动市场机制下稳...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篇1 国际酒店行业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力。我国一些学者对高职酒店管...
引言 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各种厂房建设起来,这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指数,与之而来的还有环境的污染问...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1客户关系管理的电力市场营销模式的特点和含义 ...
本文围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刻的解读,阐述了为什么要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