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2-07-25 05:33: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

摘要: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服务,加强风险管理对发展物流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分析物流金融风险和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专门为物流金融提供风险保障的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险等保险新产品,为质押这一物流金融中产生风险的主要业务环节提供全新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银行保险;产品创新

一、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物流金融是现代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服务。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成本高的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提供该项金融服务。以开展该业务较早的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2年至今物流金融业务量年增长率超过50%,累计投放信贷资金数千亿元。

(一)物流金融的主要功能

物流金融涉及客户、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为物流交易双方提供物流功能服务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以下简称物流企业),这三方对物流金融都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对客户而言,物流金融可以解决传统担保不足、货物大量占用资金的问题,实现以货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对银行而言,物流金融可以扩大贷款规模,开展各类融资和结算业务;对物流企业而言,除了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外,还可与银行合作开展金融业务、提供资产的评估、监管和处理等增值服务,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效益。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发展物流金融能给客户、银行和物流企业带来三方共赢的效果,但也面临风险。银行和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的提供商,其赢利来源就是提供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的同时能够管理自身风险。有效分析和控制风险是物流金融成功开展的关键。

1.银行面临的风险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具体而言,物流金融中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信用风险:融资的真实性、客户的诚信和还款能力等;

(2)市场风险:政策制度、经济环境的改变引起质押财产价格波动,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3)法律风险:合同条款及质押财产的所有权、合法性争议等;

(4)安全风险:质押财产在监管过程中的变质、损坏或灭失等。

2.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1)运营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行及客户供应商的接触往来,物流环节众多,风险无处不在;

(2)管理风险:物流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和诚信不高,安全管理水平较弱等;

(3)技术风险:物流企业缺乏信息管理技术、价值评估技术等。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其目的是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损失控制和风险转移是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

物流金融的损失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1.对客户及其融资背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调查,严格控制融资用途,体现封闭性、自偿性;

2.规范签订质押合同、质押监管协议,选择合格的质押监管人和质押财产存放环境,对质押财产进行定期的现场核库;

3.选择交易标准化、流动性较好的货物作为质押财产,并根据市场情况和评估结果设定质押率以控制融资上限。根据质押财产金额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当质押金额不足时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或降低授信额度。

物流金融的风险转移方法主要包括合同和保险。合同可以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参与者;保险可以通过固定的财务支出将不确定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二、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从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情况看,质押是物流金融产生风险的重要环节。根据银行(质权人,下同)和物流企业(质押监管人,下同)面临的不同风险状况,可以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以转移风险。

(一) 银行的质押财产风险

我国《物权法》规定,“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百一十五条);“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第一百七十四条)。

我国《合同法》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一百一十七条)。

综上所述,银行对质押财产负有保管义务,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失须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法律虽然规定在不可抗力情形下,银行对质押财产损失免责,但这种损失导致的质押担保金额不足,对银行贷款安全直接带来风险。也就是说,根据法律以及质押合同的规定,银行对无论是保管不善或是不可抗力造成的银行质押财产损失都具有明显的可保利益。开发专门的银行质押财产保险产品可以较好地满足这种风险保障需求。

(二)物流企业的质押监管责任风险

我国《合同法》规定,“保管人应当按照约定对入库仓储物进行验收。保管人验收时发现入库仓储物与约定不符合的,应当及时通知存货人。保管人验收后,发生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三百八十四条);“储存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三百九十四条)。

根据质押监管协议,银行将质押资产委托给物流企业保管,并在协议中约定其他质押监管业务如财产价值评估等。由此,物流企业根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承担质押监管风险和责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银行质押财产险发生保险事故,银行作为被保险人可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对由于质押监管原因造成的保险损失,保险人依法取得被保险人的代位权向物流企业追偿。也就是说,银行或客户投保银行质押财产险并不能免除物流企业的责任。对于这种基于法律和合同产生的风险,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投保责任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

三、物流金融相关保险的产品和营销创新

如上所述,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保险产品,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设计开发该领域的相关保险并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一)银行质押财产险新产品设计思路

我国现有的普通财产险在投保主体、保险财产范围、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费缴纳等诸多环节都无法满足质押财产风险保障需求,以下提出新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

1.投保人与被保险人

本保险可由银行对质押财产进行投保并支付保险费用,作为被保险人享有保险保障。保险费作为银行质押业务费用之一,最终由申请质押的客户(出质人,下同)承担;也可根据我国目前银行业务收费的一般原则,在质押合同中要求客户进行投保并承担保险费,将银行作为被保险人或保险赔偿金优先受益人。上述两种方式均符合可保利益原则。

在后者的操作中,银行不作为投保人(保险合同当事人)而仅作为被保险人或保险赔偿金优先受益人(保险合同关系人)时,是否能同时作为保险人的兼业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操作。

2.保险财产与保险责任范围

我国现行的普通财产保险包括财产基本险、综合险和一切险。现行财产险的承保财产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控制质押财产承保风险;从保险责任看,现行财产险有的过窄、有的过宽,无法准确覆盖质押财产风险。

本保险可以针对质押财产类型,在提供各种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等常见意外事故保障的基础上,重点承保由于盗窃、抢劫、破坏等恶意行为造成的质押财产损失;并可扩展承保因保险事故造成质押财产损失后,引起质押担保金额不足而导致的银行贷款财产损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普通财产保险不同,由于质押财产由物流企业负责监管,本保险应当承保由于物流企业的监管过失(但不包括恶意和重大过失)导致的损失。此外,如保险合同以银行作为投保人,应当将客户及其代表或员工的恶意行为(包括法人行为和非法人行为)、物流企业的员工的恶意行为(非法人行为)也作为保险责任,而仅将物流企业及其代表的恶意行为(法人行为)作为除外责任;如保险合同以客户作为投保人,则应在此基础上,增加客户及其代表的恶意行为(法人行为)作为除外责任。也就是说,除投保人的恶意和重大过失行为之外,第三人的恶意行为应当作为本保险的责任范围,以充分保障质押财产的风险。

当然,对于承保的恶意行为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后,依法取得代位权向第三人追偿。这种追偿对减少保险人赔偿损失的影响,可以在保险收费标准厘定上予以适当考虑。

3.保险金额与保险期限

本保险应规定以质押财产的市场重置价值作为保险价值。未按保险价值作为质押财产保险金额足额投保的(如按质押融资金额投保),保险赔偿将按照相应比例承担责任。

保险期限内,质押财产的保险金额可根据银行的许可进行调整,保险费做相应增减。

保险期限应与质押合同规定的质押生效日及到期日相一致,以确保银行的合法权益。未经银行同意,本保险不能提前到期或退保。

4.保险收费标准与保险费缴纳

本保险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质押财产类型、质押监管的环境和管理水平综合确定。保险费实行按保险期限一次性收费,不允许拖延付款或分期付款,避免导致合同失效的情形。

(二)质押监管责任险新产品设计思路

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保障质押监管责任风险的保险产品,以下提出该新产品的设计思路:

1.投保人与被保险人

物流企业为本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并享有保险保障。保险费作为物流企业向银行收取的监管费用之一,由申请质押的客户承担。

2.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

物流企业由于过失(但不包括故意)行为造成银行的财产损失,根据法律和质押监管协议的约定应由物流企业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

本保险可以根据质押监管协议约定的质押监管业务范围,在保管责任基础上对其他业务和责任进行扩展承保。

非物流企业的原因、非保险损失、保险合同规定的免赔额等,不在保险赔偿范围之内。

3.赔偿限额与保险期限

保险合同赔偿限额根据质押财产金额确定,并作为计算保险费的依据。

保险期限根据质押监管协议期限确定,采用期内发生式,即对发生在保险期限内的事故承担赔偿责任。为避免保险合同期限过长,可约定保险合同标准期限为一年,超过一年的另外收取保险费。

4.保险收费标准与保险费

本保险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质押监管业务范围、质押财产类型、质押监管的环境和管理水平综合确定。并实行按保险期限一次性收费,不允许拖延付款或分期付款,避免导致合同失效的情形。

(三)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险的应用推广

作为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险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物流金融开展过程中,银行与客户签订货物质押合同时,应将办理银行质押财产险的有关条款纳入其中;银行与物流企业签订质押监管协议时,应将办理质押监管责任险的有关条款纳入其中。通过在质押合同和质押监管协议中对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赔偿限额)、保险期限、保险费等各项保险要素进行明确约定,确保上述险种得以有效应用和推广,防范物流金融的风险,积极支持物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

[摘要]近年来,物流金融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对于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以及更好的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当代物流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涉及到了风险识别、风险处理和风险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本文的相关探讨,希望对企业、银行、物流企业以及融资企业能够更好的规避物流金融风险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过程;融资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过程

在物流金融领域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其中部分因素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彼此之间是互相作用的。要完成对物流金融风险的评价工作,就需要准确的选取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

(一)融资企业存在风险的研究

对于目前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更乐意和自己比较了解而且彼此之间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提供物流资金增值服务,物流企业之所以这样做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规避物流金融的风险。在对物流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工作中,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运营能力

选取企业的运营能力作为定性指标;对于持续运营三年以上的融资企业其信誉等级评为“优”;经营未满1年者评为“差”;处于忧和差之间的融资企业就被评为了“中”。融资企业提供了资产回报率,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企业的物流数据情况提供出存货周转率。

2.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指标,对于一些连续三年内持续盈利的企业评定为“优”,连续三年内少于两年盈利的企业被评定为“差”;而连续三年内两年盈利者评为“中”。一系列的相关数据如:销售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均由融资企业所提供。

3.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

以企业稳定存货为定性目标,在最近一年内,融资企业在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处于稳定和升高者评定为“优”,存货规模浮动较大者评为“差”,中间者记为“中”。由融资企业提供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

4.企业的信用记录

由于我国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企业资信评级体系,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始终不能以较低的成本来直接的获得所有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通过以之前合作记录为依据,完成对该企业履约率的统计,并以此来作为衡量企业合同执行情况的主要指标。

(二)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现阶段稳定的银行政策的影响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了型物流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其中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的主要来源就是抵押物本身和融资企业,对此,我们提出了详细的一套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三)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验

虽然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是在对实践的不断归纳和总结以及对模型的借鉴优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为保证该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专业性,我们还需要对这一风险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风险的评估工作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也就是在物流金融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的过程,对物流金融风险评估工作的结果对的对后续风险处理方法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在本研究中利用了BP神经网络来完成对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步骤如下:

(一)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在设计过程中,网络层数和网络拟合度与每一层的节点数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为实现拟合度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网络层数的措施,但这也直接导致了网络的复杂化,进而也增加了训练的时间。所以引用了一个同时含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的体现就是对BP算法,又称之为梯度优化法。一般所涉及到的BP算法确定的原则就是:沿着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来进行对网络权值和阀值的修正。

(二)风险样本数据的获取

1.样本数据的采集

为了更好地说明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说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个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表中数据信息要详尽具体,同时细分了高风险样本和低风险样本以及中风险样本。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经过一定的整理后录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汇总表。

2.样本的处理

由于在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同时涵盖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在两类指标之间又缺少一个统一的度量标准,而且也不符合神经网络对于数据输入的需求,因此特加大了对网络收敛性的训练。另外对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一定的预处理过程,通常所应用到的处理方法就是模糊化和归一化等。

(三)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仿真

1.隐含层的节点数

据上述可知,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模型一般都是由具有三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组成,其中在输入层中有着15个节点,而输出层仅有1个节点,在隐含层的节点数值取值范围一般都在6到14之间。但据研究发现,当节点数为14个时,评估模型的误差是较小的,同时网络误差的收敛性也较好,因此可以将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中隐含层节点数的数量确定为14个。

2.网络训练函数

在系统中所应用的Traing D函数来完成对BP神经网络的训练可以实现网络能够很快的进行收敛,而且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也比较小。但相比较于Traing D函数,Traing DM函数对神经网络的训练得到的结果是:能够使网络收敛速度更快,所以从风险评估模型优化的角度考虑,一般我们选取的训练函数是Traing DM.

3.网络学习速率

网络学习速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了网络收敛性的稳定。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学习速率是0.01,在这一速率下,神经网络不仅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而且也能很快的实现收敛。适当的提高网络学习速率,将其数值从0.01升高到0.02时,出现了网络误差曲线的明显震荡;而当数值为0.05时,误差又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综上,为实现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最优化,一般所采取的神经网络学习速率为0.01.

(四)风险评估模型的检验

风险模型的评估结果基本上能够和样本的实际相一致,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给予神经网络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有着良好的风险评估能力。

三.物流金融风险的处理

(一)管理型物流金融风险处理措施

1.风险回避

管理型物流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潜在的风险,造成很多不利后果,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影响,比如放弃执行或者改变原有计划选择其他风险小的方案,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对于有风险的物流金融业务,需要综合自身物流实力来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做到最小损失。

2.风险预防

风险防范意味着在实施过程中,要寻找潜在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因素和风险概率,避免严重损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应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责任心,完善公司相关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务型物流金融风险处理措施

1.风险承担

所谓风险承担指的就是企业自身承担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又称之为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的实践中,第三方物流往往起着被动的风险承担的角色,在某项具体的业务开展之前,物流方可能也会意识到融资方抵押物所具备的风险,但是未能对存在的风险作出正确的预估,因而导致预防措施未能及时的采取进而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在业务往来中,任何的一种业务行为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为保证企业收益的增加,也就需要采取恰当的风险承担。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也是一种风险管理办法,这是主动将项目或相关的财务后果转移到其他单位或个人,从而有效地避免风险损失。风险转移作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常常采用的风险处理措施,物流方就是通过出让一部分的收益,然后成功的将物流金融业务转嫁给别人,从而有效的降低业务总体的风险。

四.结语

本文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建立了一个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2.介进行了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的系统研究;3.建立了物流金融的风险指标体系,并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物流金融正处在一个高度发展壮大的时期,而且现阶段相关部门对其研究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流金融必将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态,进而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戴晶晶.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单位所在省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邮编:010070,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12,籍贯:内蒙古杭锦后旗.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分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物流金融行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能够更好地对世界金融危机进行应对处理,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本文就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处理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分析,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物流金融风险。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经济的增长受到影响,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比较严重,加强银行、物流企业等合作,进行物流金融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要使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做好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处理,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企业、金融业等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领域中,有很多风险因素,有些因素是相对独立的,有一些因素间是相互作用的,要科学的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评价,进而明确科学的风险评价标准。

1.融资企业的风险

当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更喜欢与自己了解的,并且彼此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合作,将物流资金等服务提供给中小企业,之所以物流企业会这样做,主要是这种做法能够很好的避免物流风险的出现。评价物流企业信用等级时,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运营能力,以此作为定性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即优、中、差。若融资企业连续运营三年,其信誉等级被评为“优”,如果经营没有满一年,则被评为“差”,若融资企业处于“优”与“差”之间即为“中”。融资企业提供资产回报率,[1]物流企业结合融资企业的物流信息,明确出存货周转率。其次是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将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标准,若企业连续三年持续盈利,则评为“优”,若企业连续经营三年中,少于两年盈利,则评为“差”,若连续三年经营中两年盈利,则评为“中”。第三是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将企业的稳定存货作为定性目标,若最近一年中,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中,融资企业是稳定或者升高时即为“优”,或存货的规模浮动大,即为“差”,二者之间则是“中”。[2]最后是企业的信用。当前我国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通过比较少的成本获得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将以前的合作记录作为参考,进而统计企业的履约率,将这一标准作为企业执行合同的重要标准。

2.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

当前我国的银行政策比较稳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者承担着物流金融风险,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融资企业以及抵押物自身两种,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作为保障。

3.检查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尽管人们依据践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模型进行优化,进而形成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要使这一指标体系能够更具专业性,并且可靠,就需要做好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查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其实就是在物流金融分先识别时,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物流金融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风险的处理。在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风险评估的模型

对风险评估模型建设时,网络层数、网络拟合度与节点数之间呈现出的是正比关系,要提高拟合度,虽然可以对网络层数进行增加,但是这会使得网络更加复杂,也使训练的时间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能够通过拥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其主要的特点是BP算法,也就是梯度优化方法。[3]一般情况下在修正网络权值和阀值时,需要使用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进行。

2.获取风险样本数据信息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采集样本数据,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使得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能够顺利实现,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采集表中的数据徐亚尽可能详细具体,并且需要细致的划分风险样本的高、中、低风险。对于采集到的样本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并录入,对风险样本数据进行汇总,从而构成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表。

其次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很多定性以及定量标准,但是这两种标准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与神经网络的数据输入需要不相适应,所以需要加强训练网络的收敛性。要预处理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归一化和模糊化处理的方法。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处理

1.回避风险

在物流方案执行过程中,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进而产生不利的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小的方案,进而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实力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的方法,尽量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2.预防风险

在防范风险时,需要找到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风险因素以及出现的几率得以减少,防止出现严重的损失。具体操作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更具责任感,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的工作制度,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也是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实践中,第三方物流一般都是被动的承担风险,业务开展前,物流方能够认识到融资方抵押物的风险,但是不能准确地预估风险,致使预防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业务往来中,不管是何种业务都会存在风险,有了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需要有效的承担风险,增加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物流金融风险不断发展壮大,很多相关部门的研究以及投入水平也逐渐增多,能够更好地对金融危机进行应对处理,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相信未来,物流金融将会呈现出新的形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策略与改进

摘要:农产品物流金融是一种新型的物流业务和信贷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共同实施。由于国内物流金融业务起步较迟,在法律法规、信息制度、技术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金融机构提高物流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尤为重要。诸多风险的存在,阻碍了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推进。对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的风险要素及其测评进行研究,不但是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农业企业共同的目标,而且可以发挥物流金融业务的功能,提升物流对农产品及农业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风险等级;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管理

1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等级分类

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存在着自身的特征,且随着农产品物流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层次分析法中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指标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即根据层次总排序综合权重系数的结果,可以进行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等级的分类,从而为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要素评价过程中,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分布状态得到了有效反映。在国内外物流金融风险等级分类研究中,通常根据风险大小的相对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级风险管理。

2基于风险等级的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基于农产品金融物流风险等级的分类,借鉴于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调查性认识,可以归纳出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依次如下。首先,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应重点加强对一级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即加强对质押物合法性风险和仓单管理不善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质押物合法性风险包括了质押合同的风险、质押证件的风险、质押物产权的风险、质押物价值的风险、质押物保管的风险和质押物处置风险等。质押物合法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诚信不足、外部监管不力等原因。一些农业企业将来源不明、产权模糊或根本不存在的农产品作为质押物,甚至偷梁换柱、伪造仓单,将他人的物品作为质押物,往往为物流金融业务带来严重的后果。对质押物合法性风险的控制不仅依赖于外部法律环境建设,也要大力实施诚信宣传,同时对质押物的来源渠道进行严格审查。仓单管理不善是引发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常见事件,导致产权纠纷,多方利益受损,甚至引起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中断。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很不成熟,缺乏统一的、有效的规范性操作,随意性很大,甚至带有人为扭曲的色彩。仓单管理的完善和加强主要依赖于物流企业自身管理的优化和改进,与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物流企业应尽快制定翔实可靠的仓单管理程序,督促各方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办理仓单交接手续,才能逐步降低仓单管理不善风险。其次,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缺失风险、质押物品种选择风险、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企业诚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我国目前尚不存在针对于农产品物流金融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这是阻碍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美、英、德等西方国家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处理中,都可以寻找到针对性很强的法规条例,极大地减少了农产品物流金融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局面下,应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率先制定一些地方性的法规条例,以确保区域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顺利实施。此外,由于农产品物流金融比其他物流金融而言又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因而需要对相关法规条例进行细化。农产品质押物品种繁多,且质押物的特性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为质押物价值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物流企业而言,对质押物选择的倾向也不同。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希望选择质量较好且稳定、市场需求量较大、市场价格波动较小的农产品作为质押物,而农业企业希望选择质量较差、质量季节性变化明显、价格波动较大的农产品作为质押物。因此,在质押物的选择上,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对质押物选择的监督。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主要源于对市场价格预测的偏差或失误。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常见的现象,不可避免,因此,在贷款额度核算和质押物价值核算时,需要将质押物价格波动的因素也考虑进来。在现实的业务操作中,银行机构和物流企业对作为质押物的农产品的特性并不熟悉,对市场价格信息掌握得较少,甚至对价格波动并未进行预测,只以历史数据为参考,再加上质押物选择不当的影响,必然经常导致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目前,银行和物流企业应尽快建立起质押物价格评定和预测制度,完全可以将这种风险降低到低层次风险。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应重视对三级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即重视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设置风险、物流企业员工素质不足风险、商品监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在新的物流形式下,一些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僵化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许多物流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项负责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部门,导致管理失误频发,管理成本增大。同时,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也很少针对物流金融的需求设立专项的职能部门,仍旧采用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可见,为了适应和促进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物流企业应逐步实行组织结构的变革。物流企业员工素质的不足不仅是阻碍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也是阻碍物流行业成长的突出性因素。我国物流企业普遍不重视员工业务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导致员工无法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业务胜任力逐渐下降。农产品物流金融是一种新颖的物流业务,许多员工对这一业务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操作中把握不住要领,达不到物流金融业务的基本要求。可见,物流企业员工专业技能的提高是降低员工素质风险的必由之路。商品监管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对农业企业所提供的质押品的监管的偏差或失误。质押品的存在是农产品物流金融赖以存在的前提,而对质押品的监管是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顺利实现的条件。由于经验的匮乏、制度的缺失和重视程度的不足,物流企业在质押品监管中经常产生不良现象,如质押品选择不当、仓单提取程序错乱、质押品变质毁损等。因此,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应尽快制定严格的质押品监管章程与制度,确保质押品的顺利流转和交接。最后,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除了有针对性地对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外,也要关注对四级风险和五级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防止在高级风险下降的同时,发生低级风险上升的现象。同时,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各方,应时刻加强对低级风险的监测,防止低级风险的突发性爆发。

3基于风险等级的农产品物流金融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从银行的视角来看,由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伴随着农业企业生产的全部活动过程,可能面临着来自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货款回收等方面的风险;同时,也存在着政治、经济、自然等风险;此外,还有信息系统风险、物流企业监管风险等。因此,银行机构需要对农业物流金融项目进行全封闭管理,或进行专人管理,实施成本费用独立核算、供产销独立做账、效益利润单独反映的业务方式,大力探索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金融技巧。从农业物流企业的视角来看,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监管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贷款项目的安全回收,因此,物流企业应加强对融资农业企业的信用调查,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农业企业,避免与不良信誉的农业企业合作,合理地评估农业企业的动产质押,准确把握客户的履约能力,才能合理确定担保款项。同时,应充分掌握农业企业农产品生产和库存的状况,了解采购、销售、运输等实际信息,以及质押物的市场变现能力,优先选择市场需求大、储运方便、变现迅速的优质农产品作为质押物。从农业企业的视角来看,由于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和市场价格经常产生波动,导致质押物存在市场运营风险,因此,农业企业在质押物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市场价格稳定、需求量大、变现及时、储存方便的农产品,时刻关注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根据信息及时采购和销售,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合理控制现金流量,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缩短金融机构对质押物的评估时间,减少现场管理费用,降低融资成本。

4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改进策略分析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为了提高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成效,应改进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仓单管理的安全性,并培育农业企业的诚信度。农业企业诚信意识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重视程度不够,不采取循序渐进的培育措施,必将长久地阻碍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银行机构在进行信贷业务服务中,应对农业客户进行诚信宣传,以及采取一些其他的诚信促进措施。仓单管理水平主要受制于物流企业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因此,物流企业应将仓单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来对待,制定专项仓单业务规章并进行严格监督。其次,重视质押物的合理选择和物流企业员工素质的开发。在现有的业务运作中,农产品质押物的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仅关注了质押物的季节性,没有考虑市场需求、价格波动、政策影响等因素,导致质押物价值往往低于信贷额度,诱发了农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倾向。物流企业在招募员工时,综合素质一般并不低,但是,由于不注重员工的培育和学习,缺乏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导致员工业务能力无法跟上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金融感到陌生,致使在许多业务环节上产生漏洞。最后,探索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路径,并及时出台一些对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这两个要素是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潜在风险,尽管在现有的业务中尚未体现,但随着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大,这些潜在的风险迟早会发生或爆发。

作者:薛超颖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