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3 10:35: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摘要: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主体应该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能够在实际会计岗位中进行熟练操作,当前各高校都在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中实行“工学结合”是被广大会计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所倡导的,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的教学改革也应该按照各个专业形成自己的体系。但是,不同专业不能盲目照搬执行,所以应该寻找一套适合本专业的教学体系,现结合教学改革的实施,阐述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会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实施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高教属性又具有职教属性,而且更注重职教属性。教育部在教高(2006) 16号文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高职教育的会计教学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会计教学。如何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很好地实行工学结合,是高职会计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对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06年财政部重修了《企业会计准则》,必然会推动会计教学改革,而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探索建立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目标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当务之急和核心任务。
1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通过对会计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按照“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中小企业的各会计岗位专门人才。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和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会计流程、处理经济业务、计算各种成本、操作电算化系统、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能够胜任中小企业各会计岗位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而将高职会计专业的岗位定位为:各类中小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相关工作岗位;基层服务行业会计、出纳等岗位。
2 工学结合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
(1)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快速提高学生会计业务处理技能。
“工学结合”教学应该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活动,重点强调老师讲授的课程,示范的操作,与学生动手的训练一起完成,通过现场示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突出了立体感,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2)快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素质。
“工学结合”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应该相关会计岗位或工作的要求、重点、难点,根据岗位业务知识的特点,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案。而且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课程的实际内容,运用不同的课程讲授方法和实践技能的操作方法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工学结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在授课之前,就要求教师到企业中熟悉自己的课程内容,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锻炼教师实践业务能力,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会计业务,熟悉相关行业不同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3)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优势。
“工学结合”教学的开展,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明确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日常运行。尤其会计专业,在所能见到的招聘信息中往往都有实践经验要求。其实,对实践经验的要求,无非是要求录用的员工到单位就可以动手去做所属岗位的工作,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加以解决。而“工学结合”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就是对实践业务的处理,这样的学生必将更加适合企业的需求,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适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会扩大学校在某个地域或全国的影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的发展。
3 工学结合下,改革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3.1 面向对象原则
从目标上说,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3.2 顺序衔接,结构合理
组合恰当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3.3 循序渐进原则
改革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转变观念到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质量,再到结果评估与处理,都需要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
3.4 成本效益原则
改革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效益必须大于改革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所需的成本。
4 工学结合下,改革高职会计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改革教学观念。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教学管理 。
建立工学结合的会计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师团队;将指导工学结合教学纳入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之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评价和考核机制;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
(3)加快教材建设 。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岗位实训教材,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4)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
建立与会计专业岗位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建立长期合作、利益相关、数量适当的工学合作企业。
5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修订教学计划。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即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会计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指南,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流程。为此,在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一是以国家高职高专政策为指南,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定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批准,执行并反馈教学计划情况形成特色教学计划。
(2)改革教学模式 。
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高职教学模式,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构建“三段递进、岗证结合、螺旋上升”型模块式课程体系,从整体上构建高职会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实习、实训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遵循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关键技术反复强化的教学规律,统筹安排理论、实验、实训的各个环节。把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工学交替阶段,顶岗实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是工学交替阶段的基础,理论学习阶段知识会在工学交替阶段中得到巩固、应用、拓展和加深,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与提升。在顶岗实习阶段又对前两阶段进行全面总结和提升,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就是在这种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完成。
(3)改革教学内容 。
高职会计的教学内容要真正体现会计复合性人才的“综合适应力+核心专业竞争力+实践操作动手力+关键岗位竞争力+专业特质表现力”。
(4)改革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既要坚持传统与继承,又要开拓与创新,在教学中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理念,适应高职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充分开展项目导向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研究性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等。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系列化的会计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库、视频信息库、网上试题库,努力提高特色会计专业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5)培养教学队伍 。
对于教师,只有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教学内容与自身素质的双重协调,才能使专业教学创新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只在会计专业上有熟练的专业动手能力,教学上有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新型教师团队。教学上体现为用而教,教有所效,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形成培养合力。
(6)建立新的教学管理体系。
充分实施会计专业建设中的学分制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建立“学分绩点”。在学校层面,赋予系部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如在办学资金投人、教师调研、外出学习等方面政策上的倾斜;而在院系层面,加快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结合,建立有利于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学籍管理办法,作好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切实落实校系两级学分制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现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陈旧,在课程体系、实践技能、教材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缺乏高职特色。高职会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的一种新的层次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已在整个高职会计教育界形成共识。
1 高职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是实施人才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国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会计专业也不例外,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还相对滞后;课程体系还有待调整;实践技能不够突出;考核评价制度陈旧;教材建设滞后于会计专业需要;师资队伍建设与个体素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等问题。因此,要创建新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2 创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了使会计人才适应当前市场,对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即通过用人单位考核、评价、调研、反馈等方式,思考用人单位所需人才规格,客观务实给学生评价。结合会计职业能力所需知识和技能组织教育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是目前人才培养重点,要深入探讨教育教学新模式,主要从传统讲授知识转变为传授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学会学习;从单纯传授理论知识转变为素质教育和实效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从学生被动听讲转变为小组学习,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等。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致用”上。从课程分类上考虑有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从课程横向
划分主要有:教育通修课,主要包括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主要包括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教育教学实践课,综合教育相关课、专业技能课。针对每门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训练以技能为主的要求。
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训练,涉及的知识面广,体现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通过技能培训,可使学生掌握生产一线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有利于缩短学生在生产第一线的适应期。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使知识与技能进行转化。教师应以实际工作案例为载体,贯穿所授课程,设计出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实用的实训方案或教程,利用实训基地,完成会计岗位仿真,达到学生对会计岗位和实际工作的认知。
改进考核评价制度,不能用一张试卷评判某一学生好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长远目标,切实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发展。其一,考试内容灵活化。对大学生的考核,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核,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挑战。其二,充分肯定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各具特色。学生如果能多方面发掘自己的才华,并发扬光大,无疑具有很大意义。其三,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按比例评分,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成绩。其四,可尝试采用口试,实践操作考核,证书、考级等方式,进行多种渠道的评价。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基本需要。会计教材建设在会计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会计专业在教材建设上要充分考虑一下几点:①培养目标准确进行教材定位,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能型人才需要,突出针对性、具有实用性、体现职业性、具有创新性;②优化编写队伍结构,发挥高职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互补作用;③突破传统教材框架,探索易于高职学生接受的编写模式。编写模式能够体现“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的原则,能够深入浅,分散难点,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更易于高职学生接受。采用“项目式”、“工作过程导向”的编写模式;④加强校企合作办学,重视开发与“订单式”教育相适应的配套教材。“订单式”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化。⑤开发校本教材,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特色。高职院校服务和依赖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大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相适应,地方性、本土化特征较为突出。开发和建设校本教材,不仅是高职教材的补充,而且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战略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在高职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对推动高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没有好的教师,肯定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也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所以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制订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其次,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引进双师人才;再次,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最后,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多出成绩。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要培养出为社会所接受的“产品”,符合社会会计职业界需要会计人才,并以现代会计教育教学理论中的最新研究和成功高职会计教育个案经验为依据,充分体现其必要性和活力。
3 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展望
我们必须在掌握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同时不断借鉴国外会计职业的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十八大提出:如何更好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要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遵循人的认知和成长规律,为国家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展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做好规划与实施。引领和拓展新思路,强调“特色”发展,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要大力推进会计教育教学开放交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打造信息化平台,经常开展会计技能比赛和竞赛活动,学生毕业前力争取得多种证书。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的目标。
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其重点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最终成为会计专业方面的能力型人才。
【论文摘要】本文是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多年来开展会计实训课程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怎样开阔思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突破会计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怎样紧跟会计实际工作中不同岗位对人才实践技能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这些都是对高职会计实训课程提出的严肃命题。基于此,我们充分发挥了实训教学的威力,走上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的之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训课程;实训方式;改革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初级财会人员还是中级财会人员,都必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训课,通过实训课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一些职业技能与动手能力。许多高职院校也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实训体系和实训内容及安排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实训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应该说在学科型教学体系下已逐步成熟,但就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训体系、内容及时间安排而言,研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这也是与实训课程的特殊性密不可分的。
一、高职会计实训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首先,对会计实训课程重视不足,课程设置上不可避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理论重于实践”的现象在会计教学中同样存在,表现在会计实训课程中就是对会计实训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而导致实训课程比重远低于理论课程,二者的结构失衡严重。案例教学采用的案例设计过于简单,有些案例设计只是将复杂业务分解、删除,其没有相应的案例背景及关资料,有些只是对课本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业务的举例说明,使学生很容易套用课本知识寻得唯一答案。而这样的案例教学无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案例的背景资料和个案所处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实训教学内容和过程有待完善。很多学校的会计实训教学方式古板,倾向于机械借用理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或者教条地照本宣科,导致了实训教学内容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第一,实训教学不注重真实性,例如对于企业中各种角色的分工就不予考虑,经常是一个学生就完成了从填制原始票据到编制报表的一系列操作。这就导致对企业工作过程的完全忽略。第二,由于角色分工不存在,一个学生包揽实训全过程,所以不同流程间的单据传递根本无法实现。第三,强调核算有余而对会计管理监督重视不足。当前对于会计实训认识有所偏差,会计实训只是被当做对学生所学核算等工具性知识的运用和磨练,如填制原始凭证、制作会计报表以及填写账簿等,而对于学生的监督、审核能力却很少涉及。第四,会计实训设定的模拟实训环境过于具体,对于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锻炼不足。
再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与理论水平双优的教师。会计实训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当前会计专业教师很多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类型的教师。这就使得其对企业会计实际操作不慎了解,多走向照本宣科的误区。所以“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对会计实训课程的开展影响巨大。
最后,实训教学的硬件软件条件严重不足。当前我国较多高校存在教学设施建设的滞后,尤其是在会计实训课程开展所必需的种种硬件软件设施。会计实训课程需要尽量真实地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以促使学生尽快适应这种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实训的目的。但很多高校的会计实训中心建设较为匆忙,要么设施不全,要么无法使用,以致很多需要真实实训环境的教学过程由于缺乏企业财务部门的气氛而使得实训学生难以进入工作状态,进而使实训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职会计实训课程改革的建议
鉴于高职开展会计实训课程多年来的经验,校内实训仍然是高职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室、机房等教学设施,施展多媒体、案例、演示教学等十八般武艺,对当前的实训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对实训方式的改革
1)继续推进会计分岗模拟的实训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会计实训根据实践中企业会计工作的分工将其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能、工作范围、操作方式等进行各个岗位的教学。这种针对岗位进行的实训克服了原来的每个学生包揽会计核算全过程实训方式的弊端,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中各个岗位的认知。既然将会计实训按照会计工作实际分成了数种会计岗位,我们就需要在模拟这些岗位教学时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我们可以将会计实训分为会计主管、记账、制单、出纳、审核等多个岗位;当然在综合实训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模拟效果可以进一步细化这种划分,将会计实训的岗位划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工资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总账报表以及稽核等岗位。在实训中由学生轮换担任各种不同的岗位,每次都应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认知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通过模拟分岗实训不用出校门就能体验不同会计岗位的不同要求。另外,通过模拟分岗实训,可以起到增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这些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将来的职业生涯而言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一方面,分岗实训方式可以应用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中,有助于其更为深刻地体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提高其会计工作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分岗实训也适用于综合实训。在这个阶段,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分岗实训将之前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探索推进校企同步核算的实训方式
虽说校外实训的道路当前并不平坦,但会计专业的实训瞄准会计工作实践的定位是正确无疑的。实际参加校外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于牵涉到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原因,企业不甚配合、积极性也不高,进而导致校外实训的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但我们可以探索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在校内进行校企同步核算的实训方式。所谓校企同步核算的实训方式是指,我们可以将企业的财务核算全套部门搬进校园作为校内实训室,而学生将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营活动同步地在校内实训室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当然这种实训方式可以和上述的分岗实训结合起来,由学生担任同步核算对象——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的各个岗位职责。对于实训过程中涉及到的企业商业机密等企业不愿披露的事项,学校可以和企业签订保密协议,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或者约定一定的违约金来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使用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数据时学校应该做好相关的保密措施以确保万无一失。这种实训方式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单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的配合和校企合作政策的有力支持。
2.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企业会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担任课程实训部分的教学任务,如在出纳业务操作课程的出纳实训中必须使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承担教学任务。
2)每年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会计部门实践或挂职锻炼,在具体岗位上锻炼教师自身的操作能力。一般而言,“从校门到校门”类型的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由于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此项举措就是针对既有教师队伍的弊端而制订的。这项措施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学校与企业间是否具备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信任。
3)运用相关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和专题调查,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措施对于企业和学校是双赢的,企业通过与学校的联合攻关,可以利用高校的高素质人才解决亟待解决的课题和专题调查,而高校的教师通过参与这一实践活动获得了相关的实践技能的增长。
3.实践环境建设
进一步扩大实训室规模,提高实训室的装备水平。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其建设必须符合专业教学的需要,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实践环境建设的具体举措有:
1)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建设内容,新增软件,硬件升级,扩大会计模拟实验设备规模,将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完全接轨;
2)选择符合要求的实训地点,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
3)对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成熟要使之规范化,并能进行科学的管理。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实行学院与企业共建,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并使其涵盖有代表性的各类企业,如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教学评估体系,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不但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指出一条可行之路,而且对于会计专业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另外我们相信通过改革会计实训课程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必将会成为社会经济的栋梁之才。
摘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目前高职校已形成了以技能大赛为导向的会计专业多种教学模式,本文仅探讨技能大赛背景下对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
关键词:技能大赛 会计文化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近些年来,在探索高效课堂的热潮中,不乏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如:为了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难题。近几年,从全国到各省市都有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积极参与,营造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技能比赛已成为高职院校一项常规的教学活动,为五年制高职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仅就技能大赛背景下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谈一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1 以技能大赛为导向,构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技能要求代表了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方向。技能大赛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复合度也高,突出了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求。大赛的“工作任务导向,真实任务驱动”和“工学结合”等理念,如果能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带来宝贵的动力。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尽量做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强化技能、知行合一。但是会计技能大赛训练的过程,对参加训练的选手来讲,仍然是一项比较单一、枯燥、乏味的过程,尽管学生在训练中,熟练掌握了会计基本技能,锻炼了意志品质,在参赛中证明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但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尚未形成。近年,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变革,知识的快速更新,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如果不能经常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难免遭到市场竞争的淘汰。作为五年制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终身学习能力,岗位变换的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会计教学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能够使其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以便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技能大赛为导向的“四环”教学模式(见下图),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学中更多地传授会计的基本操作和学习方法,通过会计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把学生从大量的知识内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1.1 回看训练
“回看训练”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供的“回看训练”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讲交流或由教师点评。“回看训练”是指在教师引领下的回头复习,旨在防止学生知识的遗忘和操作技能的生疏。所设计的训练题不仅仅是前一节课的内容,更包括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重点知识、以易错点和疑难点为主的难点知识以及与目前所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
1.2 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二是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下进行思考、探究,建立会计思想,发现并形成新知识;三是通过对案例的尝试、探究,领会会计知识,初步学会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四是通过配套训练内化知识,正确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要精心打造“精讲”艺术,努力营造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始终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学习体验,教师讲解做到详略得当、要言不烦、惜言如金、择要到位;学生在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精练”中夯实“双基”,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认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1.3 当堂
馈
“当堂反馈”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主要是由学生紧张高效地完成当堂训练题,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当堂训练以基础训练题为主,适量设计一些拓展提升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4 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先是由教师根据当堂检测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及时纠偏与补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由师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此过程可以通过学生谈收获与体会来进行,也可以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简明扼要地布置与下次课“回看练习”相关的内容。
2 以技能大赛为导向,构建渗透会计文化的教学模式
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利用财会专业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主动发展,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使学生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呢?会计文化精髓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会计文化是指在会计实践中形成的,被会计人员普遍认可的一系列物质产品、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会计文化是会计职业生活方式的表征,是会计工作者实践活动的结晶。“会计文化所体现的是适合会计群体特色的优良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思想。在会计管理活动中,通过长期的会计文化均质,在友爱、信任、团结、和谐、奋进的条件下,协调和优化会计人员行为,经过不断优化,形成优良的会计文化,并指导会计实践。”以会计技能大赛为导向,举办校园会计文化节,渗透会计文化精髓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作为会计职业人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效的。会计文化节的举办,与“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非常切合,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职业素养的时代脉搏相通,同时宣传会计文化和会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推动会计专业不断发展。会计文化节可以设置“会计历史讲解”、“会计名词展示”、“会计实物介绍”、“会计演变历程”、“点钞比赛”以及“珠算表演”、“小键盘输入”、“电算化会计”、“会计手工做帐”等项目。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开动脑筋,答题兑奖,感受会计学的乐趣。 “会计历史讲解”、“会计名词展示”,学生可采用手抄报形式,栩栩如生地呈现古今会计发展之路,生动地诠释了会计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名词;“会计实物介绍”可以展示学生收集来的古今账本,辅之以对每个实物的讲解,帮助学生迅速了解会计实物的演变; “会计演变历程”,学生可用小品等方式演绎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数据库处理的“会计演变历程”, “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做帐”比赛,让学生与未来的工作接轨,打好就业技能的基础。通过 “会计文化节”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各种趣味会计比赛的同时感受,在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默默无闻、严谨细致地工作,是会计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同学们学会计、用会计的热情,让学生了解会计,了解会计的职业前景。在追求行业归属感与行业文化的当今社会,这将有助于弘扬会计文化,增强广大会计从业者的行业归属感,从而使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财会工作中。
摘要:文章通过解读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重点分析了什么是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并重点探讨了在双师型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能力提升问题。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能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成为了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双师型”高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所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会计专业也建立了相同的目标,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是现实却是高职会计教师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建立一支“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
一、双师型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那么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呢?一般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双职称教师,就是指教师在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又通过努力考取另外一个专业或者职业资格证,教师持双证上岗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师具备更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第二就是双素质型教师,就是教师在熟练掌握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还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一般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双证书类型,就是教师在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取得其他技术类型证书,并任职其他技术类职务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双能力教师,一般来讲就是这种教师不但拥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并能够对学生实践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第三就是双融合型教师,这种教师要相较于其他教师具备更高的能力,对这种教师的要求也自然最高,他们要具备双项证书,与此同时还具有显著的双重资格能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型“双师型”教师要拥有最起码的三项基本能力:第一要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行业认可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第二参加过重要的会计教师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或优异成绩。第三在近5年内有过直接或间接主持或者参与的会计方面的研究课题,并且研究后的成果被实际运用并反馈实用性较好。
2.特点
一般情况下,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典型特点:“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教师的职业资格,还要熟悉社会的职业道德操守要求并且可以即时传授给学生,要具备将理论会计知识顺利结合实践的能力,可以洞察行业资讯并能及时传授与学生,可以系统的对会计专业以及岗位做出分析,并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与教学要求随时整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法。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双师型”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实习情况,现阶段我国“双师型”教师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的不足:第一缺乏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教育的模式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教师很难通过实习以及能力拓展的机会提升自身的水平。再加上我国人口庞大,高职教育门槛相对较低,多数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都在超负荷进行工作根本无暇参与社会实践或者会计相关专业的岗位训练问题。第二进行实践培训的经费有限,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还是比较向本科院校倾斜,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培训经费的需求,这就为实践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高职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仍旧缺乏专业科研经验以及前沿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整体来讲教师素质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第四“双师型”教师称号还未完全坐实,大多数的高职教师都是通过再次学习获得的硕士学位,专业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另外,大多数的教师只是拥有讲师、副教授和会计师等称号,而缺乏到企业实践的经历和经验。
三、“双师型”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1.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建立相应的财务咨询公司,通过这个平台丰富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在强化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更好的做好实践教学工作,那些可以在财税公司顺利实践的教师都可以将其称为双师型教师。
2.兼职实习,锻炼实践能力
在教学之余要多多派遣会计专业教师到那些相关专业的企业岗位进行实践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师的感性认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成功的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高职院校会在派遣教师任职之前就下达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带着问题与任务在企业进行实习学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要熟悉企业的企业文化、工艺流程等生产要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熟练掌握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流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方式并要做到各个岗位轮流实习,以便清楚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加以总结并做到如实传授。
3.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应该走到企业一线去,详细了解岗位的需求点与工作注意事项。并与企业的会计人员共同探讨、编写会计教材和实训资料等,并将其应用在会计课堂教学中,让高职院校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践知识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让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更具实用性与专业性,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提上一个新的台阶。
4.积极参与各类考试,强化自身素质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内容会随着科技的变革而不断更新,开放的互联网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便捷,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权威性,作为教师只能不断地努力提升自我才能顺应这个知识变革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应激励教师参加各种能力提升培训与竞争考试,在考试过程中通过熟练掌握知识提升自我的教学技能。同时,可以通过取得优异的成绩树立强大的自信,并将这份自信顺延到教学工作中去,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走向上社会。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高职文凭的人才,并愿意将重任委任于他们,因为通过实践我们得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更好的实践与学习能力,在工作中的表现也都很灵活。这样的成绩是跟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分不开的,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与自我提升,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用“双师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会计事业稳步发展。
作者:徐睿 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篇1 国际酒店行业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力。我国一些学者对高职酒店管...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与职业胜任力需求相匹配。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的...
1“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药学专业劳动育人的意义 1.1培养职业精神,增强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可度和...
本文就针对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室建设存在的理念落后、功能不健全,以及管理不规范等...
本文围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刻的解读,阐述了为什么要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