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08:37: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探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前,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脉相承的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内部治理也在加速推进。然而,一些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无论是在理念、思路和实践方面,都很大程度上落后于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能完全适应“五大发展理念”要求,高职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仍难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内部治理尚未从大学文化的维度切入,缺失文化治理视角。
1文化精神:高校内部治理之魂
大学既是一种物质组织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存在,是文化精神的悠久积淀、历代传承和不竭创新的产物。大学文化尤其是处于其核心地位的大学文化精神之于一所高校的发展,是生命和灵魂,也是高校内部治理的方向和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治理的本质是文化的治理。
1.1大学文化与大学治理内在同构
在我国,自古以来,文化就代表着“文治”与“教化”即以文化之,既属于精神的范畴,又属于物质和制度的范畴。而关于治理,全球治理委员会定义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大学治理,即特指在大学这一组织内进行协调、互动、合作等以实现大学自身发展目的的过程,其实现程度取决于大学人对大学精神的理念认知、理解和实践践行的自觉性程度。
1.2大学治理的文化正义
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的是,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后的症结,即身处市场主义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环境下文化精神和理念不断衰落和萎靡导致的日益世俗化、功利化、官僚化,制度文化倾斜导致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环境文化异化导致的校园建设利益主义。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各级各类高校改弦更张,实现大学“为人”而治、大学人要为文化精神而存在,尤其是教师要作为“人”而存在、成为生命体而存在;实现“为人”而设计、大学治理要为文化而塑形,坚守文化公正进而实现大学自身的真善美。换句话说,就是真正实现高校内部治理的文化正义。
2以文化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
2.1基于文化精神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既具有其共有的文化特性,又具有各个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特性(地域文化、行业文化、教育文化、校史文化),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具有共有的高校文化共性。因此,基于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既需要高职的大学文化精神的引领和凝聚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又需要构建以“追求技术与服务卓越”为核心,以实践精神、服务精神和技术创新精神为要素的自身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而作为高职院校主体的广大教师,也将以高职教育的实践文化、服务文化和技术创新文化,不断型塑自己的职业和独特生命体的精神、行为、态度和整体风貌。正如高校文化不仅是高校管理的一种理念与方式,更是把实现全体教师共同的文化理念作为实施高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高职文化尤其是高职精神文化,也内隐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之中并通过理念、制度、规范等方面渗透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其中,教师既是文化创造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更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成效的直接和最终的体现。高职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创新的融合,将通过被教师高度认同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共识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对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的执行力,进而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良性运行。
2.2服务于高校治理的高职文化创新
作为一种独具职业精神、重能尚技、开放协作等特质,呈现出高教性、职教性、实践性、技术性等特征,并在现代职教体系统领下不断成为融合开放、务实致用的先进社会亚文化,高职文化既诠释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理想,又反映了高职教育与社会文化体系的有机联结。当前,高职院校建设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普遍存在着诸如因袭模仿与自觉创新缺失,理念花哨与实践平庸,割裂自身传统、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盲目接轨商业文化、域外文化,校园主流文化与社会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等主要问题。为此,服务并引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的高职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石,坚持文化自信,与时俱进地紧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使之在融入和引领当前社会主流文化的创新实践中成为自身文化持续进化、深入发展的丰富给养,为自身发展培植丰厚的底蕴、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开拓与(行业)职业文化相依托、与现代教育管理创新相融合、与品牌发展机制相结合、与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相吻合的多元渠道,切实弘扬、创造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并以其鲜明的教育导向作用和优秀文化的传播作用,增进广大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治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3文化管理:“以师为本”的不治而治
3.1文化管理的内涵和宗旨
建基于科学管理之上的文化管理(Cultural manage-ment),又称基于价值观的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末应运而生并成为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的新趋势。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宗旨的人本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文化管理以文化为根本手段,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在组织内部培育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共同行为规范、和谐人际关系、卓越团队精神,使组织成员在自觉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培育确立一套组织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引导他们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学生增值与教师自我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管理,就成为创新内部治理方式方法、实现高效和谐的内部治理状态、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2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管理的路径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管理,在注重促进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强化学校品牌形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可着重从以下四方面系统推进。第一,精心培育教师共同价值观。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组织内部长期形成和积淀的共同价值观,高职院校提炼和塑造共同价值观,必须在立足高等教育的基础上,特别强化“服务社会”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引导和激励教师将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内化为教师自己的学习、工作自觉和教育生活习惯,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自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和实现教师个体与整体生命的完满和丰盈。第二,构建科学公正、平等合理的制度文化。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是以高职院校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而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实行文化管理,不仅要建立健全制度,更要保证制度本身的科学、公正、平等、合理。为此,包括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和构建绩效考评体系等在内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应基于文化正义,充分体现公正、平等的文化导向,主动反映教师共同价值观的核心诉求,尊重和保障教师普适权益,并通过实现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也真正唤起广大教师生命的自主、自强、自觉、自律的内在醒悟。第三,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的组织氛围。这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文化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应坚持“以师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人格,关心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生命发展与提升需要,激发其作为文化管理主体性的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觉提高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如倡导团队管理、合作学习与共享,使教师在团队文化环境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为实现学校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地投入到职业教育个体精神生命的丰盈和广阔中去。第四,弘扬高职校园文化中的游戏精神。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游戏既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即一种自由的、愉悦的、创造的和超功利的、平等的、开放的精神。这种游戏精神,既有利于帮助高职教师形成健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也有利于其自我心灵的解放和创新意识的培育。一定程度和意义上的游戏精神,能够使教师超越工具理性的束缚,有助于教师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统一、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幸福的实现。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培养的不是工具理性的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以“人”的姿态亮相于建设创新创造型国家的高技能、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这就首先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健全的游戏精神、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为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应该顺乎人的本性,基于文化管理的高职教师发展需要弘扬游戏精神,并为教师开展具有游戏精神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巨大可能和广阔空间,帮助教师秉持思想开放心态,主动投入职业教育生活,积极参与职业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克服职业倦怠,努力走向职业生涯的自由自觉,进而体验作为高职教师独特生命的幸福感、获得感。而作为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的广大高职教师,更需要张扬游戏精神,努力扭转因为游戏精神的缺失而导致自身日常工作方式的呆板化、机械化,落后于新时代思想观念的功利化、平庸化以及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年复一年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就业质量被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性。党的报告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一、实施对象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5年。3年按规定要求修...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水平已经经历了电教化阶段、数字化校园阶段,进入了互联...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注重学生文化素...
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职业教育明确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强调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
0前言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日渐暴露出管理理念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