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等教育的质量成本探索

时间:2022-05-13 09:52: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高等教育的质量成本探索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等教育的质量成本探索

1前言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是质量,质量体系的经济基础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获得高等教育质量而发生的成本代价。这个代价追求的是质量收益的最大化。质量符合要求就会产生收益,不符合要求就会造成损失。两方面联系在一起考虑,质量成本也由符合成本和非符合成本构成,符合成本是控制性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非符合成本是结果性成本,包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控制性成本影响结果性成本,控制性成本只有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才能避免结果性的成本损失。关键是要寻求最适宜的质量与成本的契合点。从理论上讲最佳质量水平应是内外部损失成本曲线与预防和鉴定成本曲线的交合点。若将教育质量成本总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合理地调控质量成本的比例结构和费用分布。而这恰恰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资源投入不足和成本运行效率低,需要用质量成本的数据来指导教育资源的投入,用质量成本系统的方法来评价质量管理的效果。

2质量成本是一种随质量变动的成本

质量是技术与经济相融合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不断充实和丰富着教育质量的内涵。质量成本作为服务于质量适用性的专项成本,随着质量适用性的变化而变动,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动态性。质量要求的标准越高,投入的要求也会越高。质量成本的支出结构的调整要与教育质量的资源结构的优化在动态上保持平衡。即质量成本的资源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起主导作用的核心资源是师资力量。例如,课程资源匮乏是制约质量保障的瓶颈之一,又是质量成本增加但质量收益能否提升的关键。课程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生均课程门数迅速下降、专业平均课程门数也在减少、课程总体严重滞后。由于直接反映学生选择度和灵活性的课程结构过于单一,进而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度。还有就是课程体系和特色的缺乏。课程设计质量问题的背后,是师资力量的薄弱。

3质量成本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机会成本

质量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不同的质量就意味着不同的成本选择。就决策而言,选择适宜的质量是相对于机会而言的,没有再选择的机会也就没有真正的成本而言。机会即收益,机会即成本。要认识到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绩效,也可以转变为成本。机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质量成本追求效率,其实就是不让任何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溜走。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如果有人不求上进,那很大可能是因为激励措施的力度不够或者是选择的激励方法不正确。如果有人需要别人监督才能做好工作,那很大可能是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足以让人自律的规则。如果有人靠弄虚作假、投机钻营取得某种不合理的利益,那很大可能是评价制度与政策机制出了问题。只有让质量绩效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关系密切起来,才能激发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收益的提高。或者说质量成本是为了教学质量而管理,而不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如职称结构的优化不仅是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同时也有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应使用最经济的人员组合。这不仅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尺度化的人才保证,同时也为质量成本控制奠定了可靠的管理基础。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并行不悖,具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如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至今仍属于精英教育,不仅师生比很高,最高可达到3.8∶1;而且成为医学生的竞争比例也很高,有时甚至能够达到50∶1。选拔和培养天赋异禀具有特质的人才,才能使某些专业稀缺的教育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预防和鉴定成本是一种选择性的前期投入。包括对教学、生活、研究、管理、学术、风气以及文化建设的保障性投入,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性。我国的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通过举债方式来支撑其快速扩张的,相对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具有较大的差距的,发达国家是通过较高的投入作为保障,而我国则存在投入水平较低,财政投入有限等特点。因此,我国由于投入不足,引发的质量损失也在预料之中。同时,由于我国大众化教育缺乏自然演变发展的历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许多相脱节、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这就造成了成本运行效率低,教育资源耗费过大的问题。因此,要按照不同的质量标准用不同的方法来管理各类质量成本的此消彼长。

4质量成本是一种用于决策的估计性成本

质量成本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质量成本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部损失成本属于显性质量成本,能直观的反映在会计账面上;外部损失成本则属于隐性质量成本,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反映。显性成本可通过设置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而隐性成本则具有无形性、估量性和潜在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质量成本以货币计量为主,兼用其它计量方式,从而从各个侧面来反映质量成本的内在属性,为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外部损失虽属于非财务性的隐性成本,但它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引发社会舆论对教育质量的质疑和不满。隐性成本虽是高校实际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外部损失,但最终也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的持续低成本专业规模的扩张,使原有精英教育资源在不断地稀释,形成了医学人才过剩与不足并存,数量不少而质量下降的局面;使原被认为是嵌入教育内部的质量问题,逐渐嬗变为一个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看好医生难”的社会问题了。隐性成本相对于显性成本,虽估计和测算较为困难,但选择适用的测算方法进行科学的评估,才能保持质量成本内部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评估作为高等教育保障体系的一种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到各层次的质量保障体系中来。例如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已为美、英、澳、日等国用于支持院校决策和提高质量的手段。将难以测量的隐性成本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过程,除评估外,统计、绩效指标、基标法等也被广泛应用。质量成本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提供的数据供决策管理层使用。因此得到全部质量成本的信息虽然很难,但也没有必要都要求的十分精确,只要符合质量成本决策的要求,不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就是可行的。

5结论

综上所述,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质量成本最小化?著名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给出了最简明的回答:“第一次就做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质量成本的理念是预防,而不是检查和改正错误。某些决策失误造成的质量损失无法挽回,以往的实践和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就做对”最便宜、最经济。没做对、势必要修修补补,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这也充分体现了管理会计的决策思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原本就很紧张,如果内涵式发展过程中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质量管理不作预防性的投入,包括思考、计划和分析过程的三思而行,就难以避免作出错误的决策。质量成本是定量评价高校质量管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质量成本算得清楚,才能看得明白,才能作出正确的决断。

参考文献:

[1]郭银清.美国高校预算管理经验与借鉴[J].财会通讯,2011(3):120-121.

[2]于化廷.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几个关系的处理—财务视角下的高校绩效工资改革[J].教育财会研究,2014(6):22-24.

[3]孙丽昕.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J].新华文摘,2014(9):124-127.

作者:刘千 范秀坤 张春军 封頔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