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9 11:26: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研究

一、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的现状调查

(一)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1.问卷基本情况。为客观反映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现状,设计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就业创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就业创业环境、就业创业教学体系、就业创业绩效等几大方面。调查选取河南省多所招收高职学生的院校,学生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涉及来自20多个专业和年级的502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003份,总体样本中男女比例适当,男生占48.75%,女生占51.25%;在年级分布上,大三学生占54.33%,大二学生占27.11%,大一学生占18.56%。教师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主要采取问答形式进行访谈,接受访谈的包括负责就业创业的处室、部门及各院系负责就业创业教育的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共有500位教师接受了问卷调查。

2.问卷的效度。(1)内容效度。①设计问卷之前,查阅了问卷的设计方法及相关数据统计方法等资料。②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为了优化问卷,多次结合问卷的内容、理解性、结构等问题咨询相关专家及老师的意见。③问卷设计初步完成后,进行小范围测试,结合测试效果调整和修改问卷,从而不断提高问卷的内容效度。(2)结构效度。结合回收的问卷数据,利用KMO分析和Bartlett's球形检验,计算的问卷KMO值为0.875,处于0.8~0.9之间,具有较强的有效性;显著性概率值P=0.00<0.01,问卷的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506.34,具有显著性水平,说明问卷的效度良好,适合于进行因子分析,具备深入开展分析和研究的基础。(3)问卷的信度。采用了最常用的Alpha模型,当模型的Alpha系数0.8≤α≤0.9,就说明问卷调查的信度在接受的范围内。本课题设计问题的信度系数Alpha为0.854,结果大于0.8,这说明调查问卷的信度比较高。结合分析结果,进一步删减和调整可靠性统计结果不好的题目和选项,问卷的最终可靠性统计系数为0.863,说明问卷具有可靠性。

(二)河南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的现状调查。调查情况具体如下:1.就业创业的管理制度现状。(1)就业创业教育相关规章制度、机构设置及组织支持情况。仅有5.40%的教师表示学校已经形成完善的就业创业教育制度体系;有54.78%的教师表示学校并未形成完

善的就业创业教育制度体系,仅仅是制定了一部分的规章制度;35.58%的教师表示目前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并不完善,但是学校已经在积极制定和筹备;还有4.2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就业创业规章制度仍处于空白阶段。(2)负责就业创业教育日常工作推动实施的部门情况。63.25%的师生认为已经成立了负责就业创业教育日常工作推动实施的部门;33.24%的师生表示学校并未专门成立负责就业创业教育日常工作推动实施的部门及院校创业领导;还有3.51%的师生表示不清楚学校的情况。(3)就业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60.47%教师表示学校并没有提供专门的就业创业资金扶持。而且在教师的访谈中,针对就业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80.03%的教师认为是就业创业教学资源不足,73.16%的教师认为是培训学习机会不足,53.24%的教师认为是就业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50.63%的教师认为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2.就业创业教学体系方面。

(1)师资力量。①教师参加就业创业培训的情况。67.54%的教师参加过相关就业创业培训,仍有32.46%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②教师在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实践经历情况。仅仅18.32%的教师具有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指导方面的经验和经历,81.68%的教师不具有就业创业实践指导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经历。③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情况。只有19.25%的就业创业教师选择是本校专职就业创业教师;33.24%的教师选择是学生管理部门或者辅导员兼任;14.32%的教师是校外聘请的就业创业成功人士;33.19%的就业创业教师不知道构成。④教师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认知情况。认为就业创业教育是“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占比18.73%;还有22.46%的教师认为是“通识教育”;认为是“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占21.45%;认为是“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占比20.74%;认为是“培养就业与创业精神、能力的教育”的仅占16.62%。

(2)课程设置。①参加就业创业课外活动情况。表示仅参加过“1~2次”的就业创业活动的学生占65.43%;参加过“3~4次”的学生占24.16%;参加过“5~6次”的学生占5.34%;还有5.07%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②就业创业课程开设情况。88.37%的学校开设了就业创业类课程,在该课程中,只有4.3%和5.62%的学生参加过实践训练和就业创业大赛。③就业创业类课程开设数量情况。每个学期实施开课情况的统计,表示一个月内上“1~2次”就业创业课程的学生占49.33%;上“3~4次”就业创业课程的学生占20.62%示;上“5~6次”“7次以上”就业创业课程的学生仅占19.28%、10.77%。④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程度。认为学科专业没有与就业创业课程有效融合的学生和教师占72.23%,仅有4.65%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⑤学生参与跨学科专业相关的就业创业课程频率情况。54.43%的学生仅仅参加过大概“1~2次”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创业课程;22.73%的学生参加过“3~4次”;仅有12.65%的学生参加过“5-6次”;并且10.19%的学生仍“未参加过”该类课程。⑥就业创业课程的教材使用情况。上就业创业课时没有使用过教材的学生占比10.46%;27.46%的学生表示对教材满意;对教材不满意的学生占比12.34%;认为教材质量一般的占60.2%。(3)就业创业教学方法。①就业创业教学方式。选择了“理论教学”的学生占73.45%;选择“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和“讲座论坛”占比分别为8.21%、8.47%和9.87%、67.43%的学生认为教师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②具有区域或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认为“枯燥乏味”的学生占86.42%;认为“与所学专业脱节”的学生占64.25%;认为课程没有特色的占53.27%。③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途径。38.26%的学生希望“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30.22%的学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26.15%的学生希望“加强课堂教育”;希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文化氛围”的占5.37%。

3.就业创业环境方面。

(1)就业创业教育的环境。对于“您对贵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环境感觉如何”的调查,2.3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10.51%的学生表示满意;30.13%的学生表示一般;57.0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的规模建设情况。35.26%的学生与教师认为学校已经具备了供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的基地和场所;有64.74%的学生与教师认为学校并未建设。(3)就业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情况。高职院校在就业创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参与程度较深的仅占24.46%;合作参与程度一般的占44.73%;校企合作单位并未参与其中的占30.81%。(4)参加就业创业技能大赛情况。参加过就业创业等技能大赛的学生仅仅占10.05%;50.64%的学生表示没参加过就业创业方面的比赛;30.52%的学生希望将来参加;8.79%的学生表示不会参加。4.就业创业绩效方面。(1)对就业创业教育的期望和认识。仅有13.4%的学生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学生占21.5%;“不太了解”的学生占30.2%;23.4%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还有11.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2)对“就业创业教育活动的兴趣”的调查。56.36%的学生表示对就业创业教育“兴趣一般”;表示“比较感兴趣”的占29.73%;表示“很感兴趣”的占9.25%;表示“不太感兴趣”的只有4.66%。(3)创业的打算情况。20.13%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打算;选择先就业、在创业的占65.5%;选择“没有”的仅占14.37%。(4)就创业方面技能大赛获奖情况。0.05%的学生表示“获得过就业创业等技能大赛省级奖励”;3.05%的学生表示“获得过就业创业等技能大赛省级奖励”;20.64%的学生“获得过学校方面的奖励”;“没有获得过奖励”的学生占76.26%。(5)教师创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仅有0.01%的教师表示“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创业项目中”,很多老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比例偏低。

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方面。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高职院校对创业就业教育的认识不够。一些创业就业教育指导的教师和学生对就业创业教育本身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2.制度政策落实不完善。我国及省教育主管部门都不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多项条例及激励措施,但很多院校在就业创业教育政策落实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作用,宣传力度不足。

3.就业创业组织服务机构不健全。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并不健全,缺乏专业指导人员,主要由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来管理,缺少专业背景的管理和科研团队,难以实现学科和专业的合作。

4.组织支持就业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小。很多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资金有限,投入到就业创业活动的经费比例偏低。

(二)教学体系方面。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师资力量方面。

(1)就业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养较低,缺乏就业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历。(2)教师对就业创业教育认识不清晰。个别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教学,忽视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而且部分教师对就业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较深的片面性。(3)教师就业创业实践能力欠缺。教师的日常工作与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存在多方面的冲突,很多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就业创业实践活动。(4)师资团队缺乏就业创业培训与实践机会。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相关培训流于形式。

2.课程方面。(1)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一般采取开设讲座、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的方式,有的院校就业创业课程仅采用线上网络授课的方式,选用的教材五花八门。(2)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很多院校往往开展的就业创业实践活动方式单调、单一,实践教育基本上流于形式。(3)专业课与就业创业课程融合不足。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往往呈现出平行发展的形式,现有的课程体系与就业创业教育关联不大。

3.课程教学方式落后。很多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丰富的优秀教学案例资源库,教师很难结合自身区域特色进行教学。

4.课程教学效果。现有的就业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多建立在理论知识考核基础上,应用实践型考核相对较少,评价指标不完善,且评价目标模糊、功能不明确、评价结果调整不及时合理。

(三)就业创业环境方面。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就业创业基地。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区位因素、政府支持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未能建立供教师和学生实践训练的就业创业基础设施、实践基地和就业创业模拟实验室。虽然有些学校建立了就业创业实训实践基地,但实训实践基地往往流于形式。

2.校企合作。(1)校企合作就业创业领域激励与保障机制不完善,两者在就业创业教育领域中并没有发挥最大化合力。(2)学校与企业在就业创业教育领域中的合作程度并不高,互动少。校企合作中院校很难获得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学习的重要机会和资源。(四)就业创业绩效方面。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对就业创业现有的帮扶政策、就业创业环境等相关内容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多学生只是把就业创业教育看成是一种“就业指导教育”或“通识教育”,多数学生日常忙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未能真正地理解就业创业教育的内涵。

三、提升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应为就业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保驾护航。政府作为扶持者,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政府作为倡导者,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政府作为组织者,应加大政策引导工作,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具体工作中,针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建立常态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二)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教育实施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1.基于就业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方面。

(1)建立就业创业教育相关的规章制度。系统性的就业创业规章制度在兼顾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实地情况与课堂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就业创业实践方面的“第二课堂”、实习实训、创业孵化、成果专利保护等方面。(2)建设完善的就业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创建专业骨干教师构成的就业创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给予不具备就业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多方面帮助,对就业创业学生团队或者个人进行全程的跟踪性指导。(3)建立良好的就业创业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成立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就业创业咨询服务机构、院系部等密切配合的就业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推行就业创业教育弹性学分制,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创业实习、创业项目孵化等创业实践活动获取相应学分。(4)建立就业创业资金基金项目。借助校企多方合作及优秀毕业生校友的帮助捐赠等形式,获取切实的资金,创立具有特色的就业创业基金项目,提高就业创业相关竞赛中获奖项目的奖金额度。

2.基于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课程体系视角。

(1)强化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的理念。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宣传和引导,从学习生活、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方面强化学生的就业创业知识、意识、精神、实践和教育理念。

(2)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要制定出较为完善、循序渐进的就业创业和多学科教育融合渗透的课程群和合理高效的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就业指导课、创业指导课、专业课和专创实践课四个方面。

(3)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面向大一全体学生开设就业创业教育通识理论课,将就业创业思维贯穿于专业教学中,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形式让学生大二开始结合本专业知识学习就业创业课程;大三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

(4)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教材建设。建立校内就业创业案例库,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多种授课方式。同时以国家的统一教材为参考,还可以结合院校实践及成功创业案例编写教材。

(5)改革就业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业创业课程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特点和阶段的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专业渗透、实践活动及校企合作等“阶段式”教学形式开展,进行“模块化”教学,选择成功案例、辩论赛、专题研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创业项目。

(6)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创业“第二课堂”活动。对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先进人物加以宣传,邀请相关专家及企业家进行专题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业创业竞赛活动。成立就业创业联盟、社团和就业创业联合会等,举办就业创业教育成果展、经验交流会、参观优秀企业、就业创业座谈会等形式。

3.基于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师资团队视角。

(1)增加高职教师就业创业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学术交流等,就业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次数,由各个院系针对专业属性协助落实组织就业创业教师培训。

(2)建立教师的就业创业评估制度。高职院校应根据各个院系自身特点与情况制定教师的就业创业评估制度,包括:就业创业教学能力、项目开发、科研与专利、大赛获奖等方面,还需要给予教师合理的就业创业时间作为基本保证。对在就业创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或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设立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奖励奖金制度。

(3)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创业师资团队。除了从校内挑选具有就业创业经验的教师外,还要聘请具有就业创业丰富经历经验的地方行业企业家、就业创业成功人士、各专业技术领域的拔尖人才等来学校兼任教师。4.基于就业创业环境视角。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设立就业创业专项基金,打造创业孵化器、实验室等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共同搭建创业平台和实践基地,利用政府设立的创业园区、大学生孵化基地,增加学生的创业实训和实践机会。

(三)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的就业创业能力。大学生应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自己对就业创业产生积极的态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思想和意识,逐步形成对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正确认知。

(四)企业要积极参与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施。企业应与高职院校协同合作,明确校企双方在就业创业领域合作的权责利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企业获得实践资源,提升就业创业项目的成功概率,为合作企业提供就业创业成果使用优先权;地方行业企业应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创业项目培植到就业行业企业之中。校企合作开发就业创业课程,共建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与实训场所。

(五)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就业创业的帮扶力度。就业创业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集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共同去实现,社会民间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就业创业的教育进行积极的宣传、引导与推广。家长应加强沟通交流,为就业创业的学生提供情感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亚琴,杨静波,羌坚.创新创业背景下就业质量评价与实施途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5):60-64.

[2]陶慧君.以人力资源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16):71-73.

[3]宋智华.新时代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质量提升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2):102-104.

[4]李倩.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22(07):53-54.

作者:王翠兰 单位:文/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优秀范文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