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乐合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17 21:14: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民乐合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民乐合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综合类高校民乐合奏学的价值和意义

民乐合奏对于民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多个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充分重视该门课程。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是否具有合作意识,能否与他人达成良好合作,这些成为现阶段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个人也会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全面提升,最终收获理想的结果。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求学过程中都是以个人学习为主,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合作训练,对于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等基本问题缺乏正确认识。民乐合奏作为多种乐器的融合,本身就是以合作形式出现的。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每一种乐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又与其他乐器形成良好配合,共同组成和谐的音响。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排练中反复沟通与磨合,给对方更多鼓励和支持,合作意识和能力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提升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民乐专业来说,虽然当前民乐艺术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期,但是相应工作岗位数量与学生人数相差较多。极少数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真正成为独奏演员或专业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民乐专业学生多元化发展便成为关键所在,而合奏训练正是一个绝佳的方式。在合奏训练中,学生的知识视野会得到明显扩展,对各类演奏形式和技能会更加熟悉,这些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当下社区民乐活动为例,开展社区民乐活动需要专业人才,要求其既具有娴熟的演奏技能,又能够进行教学,还能组织开展演奏活动。如果学生拥有合奏训练的经历,那么就可以快速适应现实需要。所以在大环境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合奏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是一个重要渠道和抓手,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经历

相对于独奏作品来说,合奏作品具有独立性的体系,也是多数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对于这些新作品,教师会先从创作背景、作曲家等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再对作品的结构、配器、旋律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其特点。合奏训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参与到各类演出活动中。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多数学生难以获得舞台表演机会,导致实践能力相对匮乏。通过民乐合奏,学生将会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使自身得到全面提升。

(四)强化学生的民乐演奏能力

虽然多数民乐专业学生在经过训练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但是仍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而这些都可以在民乐合奏中得到针对性完善。比如在演奏态度方面,由于民乐合奏中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组成部分,都

对整体表现起到重要影响,每个人的表现都会被其他学生看在眼里,因此这些就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督促效果,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练习中,避免因为个人给集体造成不良影响。再比如在演奏技术方面,很多学生在技术上存在小瑕疵,可能在独奏中难以被察觉,但是在合奏中就会被无限放大,这样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苦练基本功,在保证自身准确无误的同时,还能够给其他演奏者以相应提示和帮助,进而形成良好的配合,个人演奏技术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规范和完善。

二、综合类高校管乐合奏教学现状

(一)认知理念偏差

受到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与西方相比,中国器乐艺术一直都以独奏为主,这也让很多教师和学生在认知方面产生了偏差,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独奏能力,就一定能够完成合奏表演,或者只有独奏水平低的人才会参加合奏。殊不知合奏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丝毫不亚于独奏。在这些错误认知下,合奏教学的开展状况可想而知。

(二)教学资源不足

民乐合奏教学的稳定开展需要以量多质优的合奏作品为基础,但是从实际来看,合奏作品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同时,部分教师缺少相应的改编能力,实际训练效果也并不理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了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

民乐合奏作为一项集体活动,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引领者。在高校民乐合奏教学中,这个引领者角色非专业教师莫属,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训练计划、内容、标准等拥有全面把握。但从实际来看,多数教师都陷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因为他们在求学期间没有接受过专业合奏训练,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没有接受过专项培训,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对于合奏教学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四)艺术实践匮乏民乐合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行舞台表演,使民乐文化得到宣传。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排练成果,并针对性地予以完善。但是从当下实际来看,合奏教学还局限于排练厅和学校,未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教师和学生都难以对真实水平形成合理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该课程的意义。

三、综合类高校民乐合奏教学的改革实践路径

(一)明确培养方向

从专业特点来看,民族器乐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历史悠久,类型丰富。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相对于西方的器乐合奏,民乐合奏在作品数量、影响力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独奏,但是伴随着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民乐合奏的价值和魅力也得到了普遍肯定,并表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民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合奏能力。从市场需要来看,市场需求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风向标。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要通过相应调整来满足市场需要,才能使学生的就业得到保障。近年来,与民乐相关的市场环境出现了两方面变化,一是在特长热潮下,民乐学习人数明显增多,诸多高校也纷纷开设了民乐专业,客观上形成了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二是民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民乐,积极参与到各类民乐活动中,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需求。

(二)细化教学目标在明确了培养方向后,还要对目标进行细化,主要包含巩固和提升两方面。巩固是指通过民乐合奏,让学生们获得演奏技能、音乐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也可以说是用一种新的训练方式,避免传统训练所产生的枯燥感,使现有技术得到夯实。传统器乐教学都是以个人学习为主,素质与能力的扩展受到很大限制,而合奏是一门合作的艺术,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都要对集体负责。合奏训练可以让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得到极大锻炼。从真实就业情况来看,只有极少数的毕业生能够真正从事独奏工作,更多还是从事与民乐相关的工作。学生们通过合奏训练,对民乐合奏成员的编配、曲目选择、演奏活动开展等都会有一定了解,毕业后便可以在相关领域大显身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培养目标的明确,可以保证合奏教学沿着既定方向科学发展。

(三)优化教学流程

具体来说,整个教学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员选拔。在人员选拔方面,教师要根据合奏原则和学生意愿进行全盘考虑,其中学生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合奏训练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他们参与到合奏队伍中,再根据乐器类型、所处年级等灵活搭配。其次是分析作品。近年来,伴随着民乐合奏作品的丰富,高校民乐合奏作品选择也有了更大空间,加上每一个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统一研究作品,包括创作者的个人信息、作品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音乐风格等,为随后的合奏打下良好基础。再次是技术练习。学生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技术需要进行相应技术准备。以音准为例,这是民乐合奏中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其中的诸多乐器都没有固定音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多数学生都习惯了独奏,所以在合奏中很容易出现固执地认为自己的音高准确无误的状况。对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手段对音准进行校正,形成统一的音高理念。在训练中,学生既要保证自身音准准确无误,又要善于倾听和比较,主动调整自身,给其他演奏者以帮助和暗示。然后是合奏练习。在初步了解作品内容和把握作品演奏要点后,就会进行初次磨合。这一阶段训练暂时不对效果有太高要求,重在熟悉和交流,每一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是舞台实践。舞台实践是合奏教学最终的价值体现,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少之又少。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表演机会,并对每一次表演效果进行分析,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强化师资建设

民乐合奏作为一项集体活动,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引领者。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民乐教师都没有过合奏训练的经历,工作后也没有进行过专项培训,所以师资建设的加强也是民乐合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学校方面。学校要认识到民乐合奏的价值和意义,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如邀请当地民乐团的演奏者走进校园,与校内教师一同负责民乐团的排练,或者委派教师到民乐团实习,为教师外出进修提供积极帮助等;二是教师方面。教师也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民乐合奏教学事关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每一个专业教师对此都是责无旁贷的,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外,更要树立起自我完善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类与民乐合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历练自我。(五)丰富实践活动实践性是民乐合奏的基本属性,仅停留在排练厅的民乐合奏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不利于民乐合奏的普及和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让更多观众领略到民乐合奏的风采。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规模不一的民乐演奏会,鼓励学生以多种组合形式参加,并邀请名师名家作为评委,除了对学生表现进行专业点评外,更要对成绩优异者予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另一方面,可以由学校出面和一些文艺团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和机制,定期开展各种演奏和排练活动。以社区为例,当下社区民乐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社区民乐爱好者渴望与专业演奏者近距离接触,高校民乐合奏团也需要在实践中历练,两者间便存在一致需求。因此学校可以将社区建设为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社区,成为当地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亮丽风景线。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民乐事业的双重发展,综合类高校纷纷开设了民乐专业。与专业院校、师范院校相比,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就业方向更加广泛,对学生的应用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也显示出民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民乐合奏的准备、排练、演出等多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基于此,就综合类院校民乐合奏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通过民族合奏教学培养出更多具有鲜明特点的民乐人才,实现学科专业建设、学生个人发展以及当代民乐事业繁荣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文汇.对音乐院校合奏课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7,37(03):224.

[2]史新刚.论高校民乐合奏课中乐器的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17,(03):23-24.

[3]赵芳.试论高职音乐专业民乐合奏课的教学改革[J].时代农机,2017,44(11):211+214.

[4]颜春英.高校民乐合奏课程的“声融合”与“色融合”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5):197.

作者:陈思璐 王姗姗 盖广胜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