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施退化林分修复推进生态建设研究

时间:2022-11-09 09:28: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实施退化林分修复推进生态建设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实施退化林分修复推进生态建设研究

1林分退化评判指标及程度

1.1林分退化评判指标

林分结构是林分特性中的重要内容。林分结构研究是经营林业的重点,是林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通常,反映林分结构特征的指标是根据传统的森林经营学,包括树的直径、年龄、行数、树高、树密度和树的层次。在对林分数量特点进行描述时,必须考虑到这些指标。这些指标为森林经营提供了基本信息,是传统森林资源调查中的重要内容。林分结构因素包括枝径、年龄、树种、树高,而林分结构则以林分所有的基本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林分的调查,可以全面掌握林分的各项资料,为森林生产和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林分结构对林分的功能有很大影响。不同的林分结构,就会有不同的林分功能。反之,林分的强度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林分结构的合理性。林分结构既有“空间结构”,也有“无空间结构”。非空间结构包括:生长量、直径结构、树种多样性。林分空间结构表现为射猎混交、分布格局和尺度分化指标。林分结构是一种外部空间概念。为了更好地判断林分的退化程度,在对林分结构进行描述时,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内容。

1.2林分退化程度划分

判断退化的程度,是对退化森林进行修复的前提和依据。根据已有的退化程度和植被实际情况,可将退化程度划分为完全退化、重度退化、中等退化和轻度退化四个等级。完全退化的森林,是指森林群落属于完全丧失状态的退化森林。重度退化是指森林群落处于基本丧失状态的退化状态。中度退化森林,森林群落属于自然退化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型退化、林分衰退型退化和林相残破型退化。与以上三种退化程度的林分修复相比,轻度退化林分的修复要容易得多,而且效果要好得多。主要指的是,森林群落的森林类型为残次型,其退化类型包括结构简单型和林相老化型。

2林分退化修复目标及对策

2.1林分退化修复目标

修复退化森林的基本目的是要从整体上改善森林的生态状况,促进所有树木的健康成长,阻止退化加剧,从而促进树木的良性生长,保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的森林群落。将人类利用的各种修复和管理方法相结合,修复后的森林,很有可能会达到以下目标:第一,在修复之后,它会变回原来的样子。但是,要完全复制出一个符合原始森林生态体系的群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于对生态系统的历史缺乏认识,在对退化林分进行修复时,很容易造成重要树种的灭绝,再加上恢复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其难以恢复到退化之前的水平,但却可以有效地缓解林分退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林地退化的风险。第二,恢复具有原始森林群落特征的群落,具有适应于人类的新特征的群落。在修复后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使子代继续发育,使其恢复到一个理想的修复状态。第三,根据管理技术的经营目标和用途,建立适合于周围环境的树木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干预可以缩短森林的自然演替过程,从而促进各类型的森林群落朝着顶级群落的发展。第四,因生长环境被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在对退化森林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宜草则草”、“宜林则林”,不是每一片退化的林地都可以通过修复技术进行修复,也不是每一片退化的林地都需要进行修复。因此,在对退化森林进行修复时,应制止各类人为干扰,使植物和群落能够自我维持、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以保证群落与实际生存状况相符,并以自我成长来调控生态质量[1]。

2.2林分退化修复对策

2.2.1森林重建。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以自然的人为干预来重构森林。尽管重建后的森林与原来的植被很难保持一致,而且与原来的植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然而,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重建森林可以加速树木的生长,增加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生态系统。在森林重建过程中,应注意对重建目标的选取。修复和重建的对象应锁定“完全退化”和“重度退化”的森林。由于林土退化严重,林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再加上缺乏种源,要完全恢复原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可以通过人工进行重建。退化森林包括两种类型的林木资源,一种是森林群落的完全丧失型,另一种是森林的基本丧失型。在具体的重建工程中,应选择最优重建的方法。如飞机播种及人工植苗造林、人工直播造林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根据培育目标、树种生物特性、造林难度,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出科学的造林模式和造林方案。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要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提前培育幼苗,采用人工方法栽植根系比较发达的幼苗,从而真正地恢复森林植被。另外,在土壤比较潮湿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容易发芽、种子充足、能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植物,进行人工造林。2.2.2森林更新。指退化森林在砍伐后利用人为手段进行更新,从而形成新一代的森林。由于更新方法和技术的差异,更新后的森林在状态上也会有所差异。人为的自然更新可以加速修复森林,使其与原始森林非常相似。对于中度退化的森林,在生理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已经发生了退化的林相衰退型退化森林,可以通过更新的方法来培育新的森林。对于自然灾害型的退化森林,也可以采取更新的方法修复,或是采取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修复。要根据不同的森林灾害等级和属性来选择修复措施。如发生重度等级的森林灾害,或由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造成的,必须及时采取更新措施,及时进行修复。如果是其他情况,可以根据退化的程度和植被条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比如“森林修补”,就是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测试。在选择森林更新技术时,不能只依赖自然更新,要有必要的人为干预。人工更新技术包括:皆伐更新、人工更新和择伐更新,可用于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较难的退化森林修复。为了避免盲目地修复,人工更新的树种往往选用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的乡土树种。2.2.3森林修补。森林修补的对象,就是修复被破坏的退化森林。目的是要将退化森林恢复到与退化之前相似的状态,它既包括原始特征,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征,这些特征都是为了满足理想的条件。在严重退化的森林中,林相残缺性退化和自然退化是森林修复的重要内容。当前,森林修复的主要技术是以人工造林和封山造林为主。在修补退化森林时,首先要“修”,然后“补”,首先要把已经死亡的树木和对林业有危害的生物危害性树木砍掉,这样才能避免在伐木过程中给新的幼苗带来损害。在补播和补植中,应根据林隙的大小、分布特征,选择适当的补播方式和补植方式。对于林隙面积较小但分布较均匀的退化森林,可以采取均匀补植和均匀补播的办法。反之,如果林隙面积大,形态多样,分布不均衡,则可采取局部补植和局部补播。人为毁坏和牲畜毁坏严重的退化森林,在补植和补播后,必须采取封山育林的方法,以避免人为和牲畜对补播后的森林群落造成不良影响,确保修复后的林分能够在无干扰的状态下正常地生长。有一点要指出,对于自然灾害类型的森林,当树木发生大量受害时,应遵循“伐重保轻”的原则,砍伐受影响、没有繁殖前景的树木。在完成了采伐作业后,在林隙比较稀疏、空旷的地方,采用人工补植、补播等方式,种植新的树种。2.2.4森林改建。森林改建技术是能够有效修复林分退化比较严重的森林群落的一种方法。在森林改建过程中,离不开“择伐”“抚育”等重要技术。综合考虑退化群落结构、人为干扰和龄年等因素,确定适合的森林改建技术。对于成熟的单层林,可以采用择伐技术改建;对于中、幼龄的单层林,可以采用抚育技术进行改建。为促进树种间的协调发展,合理砍伐树木后,在林间空地上补植、补种新树种。通过对结构简单的退化森林的改建,可以促进森林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变化。

2.3综合修复

林分的综合修复,是指综合利用各类退化森林进行修复的技术。综合修复是为了促使退化森林的收获物同时具备原有特性和对人类有利的新特征,适用于林分条件较为复杂、单一修复方法难以修复的林分结构和功能退化的森林。综合修复技术包括局部采伐、更新、抚育、补种、封山造林等多种技术。采用综合修复技术可以对森林树种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修复和调整,提高森林的稳定性,促进其正常地生长[2]。

3甘肃太子山退化林分修复工作分析

3.1退化林分情况及修复工作

太子山位于三北防护林的保护区域。在工程建设中,既有明显的效果,也有一定的问题。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营造了近1333.3hm2的人工林木,目前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树木的生长衰退,主要林层出现了大量的死亡树木和濒临少、林分质量偏低、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纯林过多。尤其是在项目前期建设的大量人工林,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了大量的退化林分。这些树种的生长退化、保护作用降低、效益降低。退化林分恢复面积100hm2,包括33.33hm2紫沟保护站、26.67hm2东湾保护站、40hm2新营保护站。针对退化林分状况,本次修复采取了以林下造林更新为主的方法。造林树种选用云杉、华山松,苗高80cm~110cm,10年生苗龄,初栽密度为83株/667m2。

3.2退化林分修复的原则和对象

3.2.1原则。一是,尊重自然,科学改造;二是因地制宜,分区规划;三是要坚持林地不流失、不改变;四是要遵循先重后轻、先快后慢;五是坚持创新机制、多元化投资;六是坚持生态优先,结构优化,功能递增[3]。3.2.2修复目标。一是林分衰退、树木生长衰退、保护作用明显降低的成过熟林;二是枯死木、枯梢木和濒临死亡的树木在小班株数中的数量超过30%;三是郁闭度小于0.3的树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下降;四是植被覆盖率低于40%、老化退化、防护功能下降的灌丛;五是林相结构不协调、保护作用不强,连续缺带20m以上的林带;六是一块面积大于1hm2的空旷林地。

3.3退化林分修复的模式

3.3.1更新改造。采用小面积砍伐、树冠下造林、萌芽、伐桩嫁接等方式进行林分更新。皆伐更新:用于保护能力明显降低的成过熟林和枯死木、枯梢木或濒临死亡木在小班株数中比例超过30%的林分。该方法具有集约化、节约成本、便于管理、加速成林效益等优点。林下造林更新:用于林分中树木分布不均,存在天窗或树冠死亡的情况。在保留原有保护作用的同时,引入针叶树、阔叶树、灌木等树种,可形成复合异龄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提高林分结构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萌芽更新:适合于树木分布均匀、密度适宜、品种优良、生长过程良好、土壤环境良好的杨树、刺槐等。其特征是:成活率高,苗期生长迅速,更新费用低廉,易于培育和管理,而且林相相对整洁。在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尤其是在半干旱的风沙地区,更是如此。伐桩嫁接更新:适合林木分布均匀,密度适中,根系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的杨树成过熟林。不能将整个树干全部死亡的林分作为伐桩嫁接。3.3.2提质增效。提质增效适用于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采用块状、带状、单株择伐等方法,对枯死和濒死树木进行补植,并进行人工造林,使其成为一种多树种(多品种)的混交林。在实施期间,对病朽木和枯死枯梢木进行清理,并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种类,按照原来的株行距进行种植。3.3.3抚育改造。采用疏伐、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修剪、平茬、浇水、施肥等措施,对枯死和生长不力的树木进行清理,调整密度,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有利于树木生长,改善森林质量。同时,通过补植、人工促进自然更新、割灌除草等措施,建立异龄复层混交林。在实施时,对树种组成、密度、结构进行调整的林分,应间密留稀,留优除劣,采用透光伐;对需调整林木生长空间,扩大单株养分面积的林分,可采用生长伐或择伐;对需要移除的受害木和病源木,提高林分卫生条件的林分,可采用卫生抚育或择伐。3.3.4渐进改造。对于退化农田的防护林,可以采取隔带、隔株、带外、半带、断带、带内整排等方法进行造林,并对枯死和濒死树木进行及时伐除。

3.4修复效果

通过此次退化林分恢复,可以使林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逐渐形成多树种复层异龄混交林,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使森林资源由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森林群落结构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明显地缓解,生态保护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4结束语

开展林分修复过程中,要以自然发展规律为前提,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保证相关标准和原则的应用。通过合理调查分析,从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出发,科学修复。

作者:张进龙 单位: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甲滩保护站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