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疫情时期医学期刊的应急响应策略

时间:2022-11-11 15:14: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疫情时期医学期刊的应急响应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疫情时期医学期刊的应急响应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影响社会发展,也给医学期刊学术出版带来新的挑战。在这一特殊时期,医学界和出版界的反应速度对疫情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期刊作为传播医学研究成果信息的重要渠道,承担着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研究成果交流的社会责任[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得社会对医学期刊出版的时效性有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快速地将前沿抗疫研究成果传递给临床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与社会公众是一个重要课题。国际研究报道,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生物医学期刊在2020年已经大大加快了发表COVID-19相关论文的进程[2]。目前国内的中文医学期刊仅有少数就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研究,利用大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的期刊文献较少。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期刊是国内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医学期刊集群[3],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信息源。笔者基于中国知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选择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比较疫情前后医学期刊论文的出版时滞,研究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对医学期刊论文出版的影响,探索更高效的出版方式,以期找寻更适合公共卫生应急时期的出版策略。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研究以中国知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作为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数据库是中国最大的中文数据库[4],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的数据更新及时,期刊涵盖范围广,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公众提供了前沿、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了历年中华医学会期刊的数据库全文,资料来源可靠。

(二)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板块,获得发表日期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新冠肺炎疫情文献记录共2165条,计数文献剔除标准为“简讯”和“回复读者来信”,筛选后共获文献记录1678条。统计文献记录中各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发表文献数,期刊名称按发表文献数降序排列,选择位于前列的期刊作为研究对象,选入期刊的发文数占所有期刊总发文数的80%,共计40本期刊。研究的观察指标为出版时滞,指从编辑收稿日期开始到论文发表日期为止的时间差值,该指标对衡量和评价期刊时效性具有重要价值。笔者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期刊全文,收集其在疫情期间发表的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论文的发表日期与收稿日期数据;以2019年度各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出版的论文作为对照,收集各选入期刊出版论文的发表日期与收稿日期,共收集论文数据10636条。通过计算发表日期与收稿日期的差值,得到40本期刊在疫情期间发表的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论文出版时滞和在疫情前(2019年度)发表的一般论文出版时滞,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可反映医学期刊应急出版的响应效率。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期刊论文的出版时滞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同一期刊疫情前后出版时滞的差异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论文的出版情况

1.时间分布及时滞如图1所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新冠肺炎主题相关论文的发文量快速增长,在2020年3月、4月和6月出现高峰,月发文量最高达到235篇,而后发文量随着时间推移整体下降。这说明一种新热点出现后,学术研究追逐的热点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冷却。2020年至2021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新冠肺炎相关主题论文的出版时滞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自2020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加强出版服务起[5],期刊论文的出版时滞总体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在2020年2月至6月表现出出版论文数量多、出版时滞短(基本小于100天)的特征。2019年12月27日,武汉首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6],2020年相关论文出版时滞的增长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如图3-1所示,符合线性相关函数:y=0.6464x-23.356(y>0),x为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报告后天数,即新冠肺炎疫情事件进行的天数,y为新冠主题论文出版时滞,拟合指数R2=0.7134。在2021年,相关论文出版时滞变化与时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如图3-2所示。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相关论文出版时滞变化相对平稳,此后论文数量有所减少,出版时滞呈现不规则波动,分别在2021年5月、10月初及11月末出现时滞缩短的现象,期间新冠肺炎主题论文出版时滞多数在300天以下,出版时滞在400天以上的文献数量较少。2.发表栏目分布及时滞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论文内容所属栏目分为9类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由于取小数点后一位四舍五入,故整体百分比总数为99.9%)。《临床研究》包括轻型、中型、重型新冠肺炎研究以及各种综合性临床研究,有641篇文献,占比最高,为38.2%。《指南/共识》包括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和各类防疫工作的指导、策略、建议等,文献平均出版时滞最短,为59.53天,从收稿到发表周期约为2个月。平均出版时滞最长的论文研究栏目是《病原学研究》,其内容包括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致病机理研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等。3.期刊分布及其载文量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新冠肺炎相关文献发文量的前10位期刊分布见表2,《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文量最多,为114篇,占总发文量的6.79%。其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在中国知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发文量超过10篇的期刊有48本。发文期刊的研究专题分布范围广,涉及临床学科、流行病学、教育学和医院管理学等领域,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论文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病毒学、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杂志。

(二)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出版时滞变化的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40本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中新冠肺炎主题论文的总体出版时滞是115.21±98.57天。在疫情前出版论文平均需要182.54天的时滞。不同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有所差异,其中有38本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新冠肺炎主题论文的平均出版时滞相较疫情开始前缩短了,缩短幅度为21.73—287.07天,其中《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平均出版时滞的缩短幅度最大,缩短287.07天,《中华内科杂志》平均出版时滞的缩短幅度最小,缩短21.73天。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病毒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这2本期刊的新冠肺炎主题论文平均出版时滞相较于疫情开始前有所增长,分别增长22.55天和69.14天。这2本杂志刊载论文的研究主题均为病毒学,并且均在2020年开设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栏。对同一期刊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的出版时滞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P=0.095)、《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P=0.103)、《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P=0.311)、《中华内科杂志》(P=0.166)、《国际病毒学杂志》(P=0.176)的P>0.05,这些期刊疫情前后的出版时滞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暂不能认定其出版时滞在疫情前后有差别。其余各期刊统计学检验结果的P值均小于0.05,因此可知,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出版时滞有差别的期刊有《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35本,其出版时滞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了《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的出版时滞在疫情时期有所延长,其余34本期刊的论文出版时滞在疫情时期明显缩短,占纳入统计分析期刊量的85%。综上统计结果,在公共卫生应急时期,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学术论文高效传播做出了积极反应。

三、讨论

文章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中国知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发表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发表时间看,新冠肺炎主题相关论文的发文量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早期快速增长,出现高峰后随着时间变化波动下降,出版时滞总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从发表栏目看,研究内容为《临床研究》的栏目文献数量占比最高,《指南/共识》的栏目文献平均出版时滞最短,《病原学研究》平均出版时滞最长。从期刊分布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文量最多,发文期刊的研究学科涉及范围广,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论文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病毒学、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杂志。大部分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在疫情暴发后的新冠肺炎主题论文出版时滞相较于疫情开始前的出版时滞缩短了,缩短幅度为21.73—287.07天,说明我国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公共卫生应急时期学术论文的高效传播做出了积极反应。国际有研究分析表明,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学术期刊论文出版大大推动了冠状病毒相关研究成果的传播,明显提高了COVID-19主题论文发表过程的效率。疫情暴发前医学期刊出版论文平均需要117.3天,疫情大流行时期,期刊样本的平均出版时滞从117天减少到60天,即平均减少了57天,缩短了49%[2],国外的JournalofMedicalVirology从收稿到发表的整个出版过程平均仅需15.2天。我国研究期刊的样本平均出版时滞从183天减少到106天,平均缩短了42%。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期间的出版时滞,我国医学期刊和国际医学期刊仍存在一定差距。疫情暴发初期,我国医学期刊在发文量较大的同时能够保持较短的出版时滞,说明其在加快出版过程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而此后发文量下降,时滞逐渐增加,整体出版时滞保持在200天左右,反映了医学期刊对新冠肺炎的研究从快速响应状态转为常态的过程。另外,仅有少数论文的出版时滞在600天以上,说明医学期刊编辑部应当有责任意识,及时处理稿件,核对收稿日期,尽可能控制出版过程的时长。研究发现,出版时滞受论文类型的影响较大,例如指南、共识、观点或评论类的论文,通常会经历同行评审过程,一般只由编辑评审,而不是由外部评审人员评审,因此具有更短的出版时滞。此外,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均未与中国预印本平台开展合作,预印本平台发布论文的时效性较高,借助其缩短当前论文的出版时滞是较为可行的。

四、借鉴及建议

从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出版时滞研究可以看出,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我国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研究成果的高效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其经验对我国医学期刊改进应急出版模式有一定参考作用,但同时其出版过程仍有优化空间。结合我国出版现状和社会需要,我国医学期刊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建立应急出版机制。

(一)开通快速审稿通道

我国医学期刊可开通快速评审程序通道,并设置时间节点以加快出版流程,让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相关的来稿优先进入审稿阶段。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中华医学会杂志收到了一篇发现和鉴定新冠病毒病原体的论文,编辑部随即启动快速评审程序,2天后该论文新闻稿上线,5天后实现全文在线预出版。快速评审程序能积极调动编辑审稿力量,编辑在审稿时采取线上远程协作的方式,在各个审稿环节及时给予作者反馈,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审稿周期,将相关科研、临床诊疗及防控措施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一线工作者,方便医学工作者边治疗、边研究,共享有关的疫情防控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设立公共卫生应急专栏

疫情期间,相关研究成果和疫情防控经验的论文数量多,医学期刊设置专栏以集中收录同一主题的文章尤为重要。作为动态专栏的一种,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专栏的设置表明各期刊对疫情的重视程度。文章研究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有72.5%以上的期刊在疫情暴发早期便作出反应,设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专栏,集中收录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主题文章。部分未新设专栏的期刊也有意识地将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文章整合在某一特定区域。应急事件主题专栏的设立有利于期刊编辑集中整合论文,便于读者迅速获取信息并找到相关热点内容进行阅读。

(三)网络平台优先发布

传统期刊的纸质出版流程在公共卫生应急时期已不适用,而网络首发能使医学期刊出版缩短出版时滞,并让其从纸质出版转向数字化出版阶段。相关出版单位搭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题的网络首发平台,不断更新和汇总国内外最新的相关学术内容和科研成果,优先发布公共卫生应急主题论文,通过开放获取的模式能帮助相关部门更紧密、更高效地制订疫情防控方案,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此外,研究发现中国知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知识服务平台存在部分文献被重复记录、少数文献收稿日期早于疫情暴发前或者发表日期早于收稿日期的现象。对此,网络首发平台需要完善信息录入机制,以避免此类错误信息的出现。

(四)充分利用预印本平台

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无出版时滞,能避免审稿人偏见和利于科学优先权的确立等特点[7]。2016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设的“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正式运营,其旨在鼓励我国科研人员第一时间将科研成果发布在国内预印本平台上[8]。在应急时期合理使用预印本平台以进一步缩短出版时滞,是医学期刊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医学期刊出版单位需要严格保证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媒体不应大肆宣传未经同行评议的预印本论文结论,以免错误信息误导群众,对疫情防控造成负面影响。此外,相关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发展国内专门的医学预印本平台,不断完善兼具质量与速度的预印本系统审核机制,以在应急时期创造良性高效的学术交流环境,为我国医学期刊应急出版发展提供新思路。

五、结语

文章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医学期刊出版时滞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时期提升了出版效率,出版时滞明显缩短,推动了业内医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医学期刊在公共卫生应急时期积极响应,网络首发、优先出版在当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为我国医学期刊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构建应急出版机制提供了良好借鉴。此外,出版主体、出版渠道、出版内容是影响出版过程的三大要素[9],出版过程中各环节所需的时间数据难以获取,因此,文章未能分析影响专家审稿效率的因素。今后业界可加强对期刊审稿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期为医学期刊缩短出版时滞提出相应策略。

作者:袁依凡 胡小君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