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思考

时间:2022-11-18 11:20: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思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思考

0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个领域从业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人才培养目标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简单操作,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一些通用的、基础性的学习任务上,更需要培养学生以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为基础,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创新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思维能力。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金课”,培养学生具备符合职业要求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素养,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金课”的内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是“金课”的评价标准。其中的高阶性,体现在课程能够真正地将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合。课程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具备育人的价值和导向,培养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核心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修养的综合性人才。创新性,体现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挑战度,体现在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度”。通过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具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解决困难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可以使课程具有挑战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以高职教育的“金课”,应具备“职业化、衔接化、项目化”的特征,是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和与其对应的实践技能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组合,形成以“模块化”项目教学的课程。

2计算机基础课程“金课”建设探究

2.1课程内容的优化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概论、网络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几个模块,没有按照不同的专业或学科有所区分。讲授的内容较为陈旧、单一,缺乏针对性,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较少,涉及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培养的内容较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指出:计算思维、信息思维、信息社会责任和数字化创新与发展是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以新课标为纲领,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岗位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以市场营销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课程内容优化之后,其基础模块部分在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之上,增加信息检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内容;拓展模块选取:信息安全和数字媒体。基础模块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拓展模块帮助学生深化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拓展其职业能力。

2.2教学项目的重构

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中选用的教学任务,大多没有与专业背景较好地相融合。建设“金课”,要选择和设计贴合学生今后岗位实际应用的“职业化”的教学项目。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课程的项目任务如表1所示。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个教学内容都有拓展任务,拓展任务以开放性的命题,设置达标、进阶和提高三个要求等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挑战自我,以符合较高要求的标准完成任务。

2.3思政元素的融合

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案例,挖掘和思想政治相关内容的契合点,将爱国主义和名族自豪感、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育人内容融入教学中。如在理论课讲授信息技术发展史中列举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做出贡献代表人物不怕艰苦、不懈奋斗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在信息安全部分和学生强调网络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法外之地,在网络上的行为也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和限制;在实践课培养学生对职业敬畏的态度、对工作负责的观念,通过加强敬业意识、责任意识的熏陶,令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

2.4教学模式的构建

利用“MOOC+超星教学平台+课堂教学”,实现将线上网络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在线上结合慕课和课程平台上的微课、动画、课件、在线题库等学习资源完成课前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初步了解,形成对知识结构体系的初步认知,在这期间,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和设置相关测验任务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线下课堂,以学生线上学习中反馈出来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归纳总结重难点,纠正之前可能存在的一些认识偏差,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加强,形成较为正确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结合项目任务的完成,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懂操作”,还“会思考”,在“学会”的基础上转化为“会学”。线下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仍存在的疑问或完成拓展任务所遇到的问题,利用微课、线上交流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通过不断汲取和更新知识,获得更多理论知识和在职业道路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5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存在诸多弊端,“金课”的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文档处理教学中使用和专业贴合的项目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的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由学生上台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在数字媒体教学中由小组角色扮演,分工合作完成制作短视频。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有效地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2.6考核方式的优化

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线上学习,通过超星教学平台的数据,从学生的微课观看完成率、线上测验成绩、在线讨论、自主学习的效率、线上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作业的完成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线下学习从课堂考勤、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项目任务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项目任务和拓展任务注重分层考核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按等级评分。课程的终结性考核通过综合任务,重点考核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本文从“金课”的“两性一度三化”的内涵出发,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金课”建设进行论述。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思政元素的融入将知识、技能和素养有机结合,在今后的教学时还将注意结合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内容进行添补,使教学内容能得到更新,以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采用贴合学生今后岗位实际应用的教学项目,突出课程的“职业化、衔接化、项目化”;利用分层的拓展任务,提高课程的“挑战度”。经过教学试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金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相关专业“金课”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潘恋 叶红卫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