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1 13:24: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0引言
当前经管类教育界内往往认可统计学对于本学科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其作为数理课程可以增强文科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数据和实证分析能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产生共识,并将其作为低年级经管类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加以推广。作为低年级经管类学生在学习初期常为之“头痛”的学科,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枯燥”和“困难”的标签,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此学科上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探索的教学难点。统计学作为理论课程,教育过程中总是陷入学生“应试型学习”抑或学生理论学习“广而不牢”的多重困境,如何通过诸如统计学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当今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当务之急。随着信息化的推广,碎片化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也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更容易分散。“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下文简称为PBL)+案例”的教学法也作为一种基于经典模式的创新方案应运而生,为教师探索更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提供改革和创新导向。PBL和案例教学的混合模式理论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和思考上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理论并落在应用上的能力,最终为经管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学科夯实基础。但在统计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PBL+案例”教学方法的效果可能不能达到预期,其中学生为求更好成绩的出现“搭便车”行为更是突出,本文就此教学方法的实际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对策。
1“PBL+案例”教学方法的概述与应用
1.1“PBL+案例”教学概述
PBL教学为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此类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逻辑架构的培养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并且令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书本理论与应用实践间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再次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PBL此类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更契合当今人才工作的应用和创新需求。而案例教学法则于上世纪20年代被提出,并作为经典教学创新在经管类课程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这一教学方案在心理学角度较为科学,案例通过给予青少年理论以外的信息刺激,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与学习效率。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注意力鲜有长期集中于某一特定事件的,尤其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受到碎片化信息引导而易于分散,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于课堂的专注力和参与感,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正向反馈,营造更积极的课堂氛围,最终再次正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PBL和案例教学两种教学法的再次叠加,一方面强调了PBL的问题导向,对于提升学生自主能力有所帮助,另一方面,由教师挑选并引导的案例分析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提供导向,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学生思而不学则殆的可能性。对于统计学这种入门相对困难的数理课程,“PBL+案例”教学法理论上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绕弯路的可能性。
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数理基础课之一,符合当代培养经管类学生的客观标准。作为一门数据收集、表达、整理与分析的科学,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成为各个学科的热门交叉学科,亦是经管类学科的一种必要工具。经管类学生可以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数据描绘与量化分析,做出推断和预测。统计学教育为培养学生寻找社会科学的客观规律,思考现实对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统计学又不仅是一门数理性质的科学,其蕴含的理性逻辑架构亦能为经管专业课程素养的培育夯实底层基础,为学生发现问题、发掘其中逻辑提供支撑。PBL+案例教学法作为一项更符合当代实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在统计学课程的应用中,PBL特有的问题导向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的书面化的统计理论知识产生进行可行性验证的想法,而这种可行性实践进一步推动学生充分融合外在理论知识与自身内在经验,推动学生在“干中学”,并为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同时,案例教学也可以强调统计学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融入现实生活深入探索统计学的动力,前期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在对案例的交流、探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验证与再体验,这使得经管类专业思想与统计学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构建起联动的底层逻辑架构,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在学生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两者交融的“固化”,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引。
2“PBL+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中的“搭便车”问题
2.1“搭便车”问题的产生动机
统计学课程作为基础类学科,强调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数理逻辑,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课程枯燥、学生无法专注的问题。因而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效率降低的困境,同时学生又具有追求更高绩点的需求,两者结合可能催生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在课堂作业等方面“搭便车”,出现以小组作业“抱大腿”、课程作业抄袭等方式提高自己成绩的不当行为。另外,经管类学生的学习背景中文科学生占比较多,而统计学作为一门典型是数理课程,易引起部分文科出身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对于此类学科往往抱有负面的初始印象,原始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的不足进而可导致学生在统计学学习中选择更敷衍的学习模式,用“搭便车”的行为维持一个勉强及格的学习状态。
2.2“PBL+案例”教学应用过程中“搭便车”问题原因
2.2.1低年级学生不适应新型教育模式
经管类低年级学生往往刚脱离高中的以教师为核心、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习惯于师生之间的单向传输、思想交流相对匮乏的传统课堂场景,对于“PBL+案例”这种强调学生本身思想与表达的教育模式较为陌生。这种新进入一种模式的陌生,如果叠加教师对于课堂掌控和引导能力不足,那就可能导致学生不理解老师的教育理念,进而认为课堂上的思想交流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令人厌烦的,这样就会让“PBL+案例”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敷衍了事以及作业寻求优等生“搭便车”就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了。
2.2.2教师课堂组织不当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统计学相较于其他应用型学科本就缺乏案例,教师在统计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PBL与案例组织不当的情景。理论上,一个好的高等教育课堂不仅应传授理论知识,还应促进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其自身内在经验进行链接后形成的自己的感悟,才能形成并巩固知识观念,这一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对内与对外的多重交流,对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能力有较大的挑战。若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力不足、组织不当,就很难构建一个师生间完整的、反复的交流闭环,导致“PBL+案例”的创新效果低下,对于学生“搭便车”这一痼疾的改善效果也就乏善可陈。
2.2.3考核评价不够完善
尽管采用“PBL+案例”此类较为创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门数理专业课程,统计学往往仍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进行考核。在日常的教学中,“PBL+案例”强调素质与能力的多维度考核,但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仍采取以卷面考试定最终成绩的传统考核,就会导致平时的多维度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学生在此种考核方式下,仍会陷入日常考核时“搭便车”“抱大腿”的应付型学习模式,并产生在期终考试前突击学习就可以高分通过的认知。这样的结果就失去“PBL+案例”教学法的初衷了,具有功利性学习动机的学生会形成应付学习就可以得高分的印象。考核制度不完善的结果是仍无法改善大学生习惯简单突击学习,忽视己身素质与能力培育的现状,也并不能实现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真正融会贯通的引导目的。
3“PBL+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3.1调动经管类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调动经管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好统计学的重中之重。要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均相对欠缺的前提下,推进PBL+案例教学,可能需要落实如下方面的工作:第一,了解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并融入PBL问题与案例背景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爆炸式地快速迭代,经典教材的案例已无法动态反映现实世界中即刻发生的热点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要求,发掘学生兴趣点,善于联系学生关注的兴趣点与现实世界热点事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关注点,借鉴经典教材中的经典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问题与案例背景并加以改写。真实的、热门的背景案例结合兴趣点,可能更大程度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挑战心理,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学习兴趣。PBL问题与案例背景应贴近不断变化的学生认知。由于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思想与价值因素的产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一旦案例不符合学生认知,就将导致在动态变化社会背景下,令学生感到课堂脱离现实,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基于学生视角的知识体系分解与交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习主动性。从学生视角出发,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并尽快解决,避免学生遇到难处选择自我放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应重视课堂授课环节的时长和质量,为学生课堂讨论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难点。其次,每次课结束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下一阶段教学的知识体系进行细分并向学生介绍。最后,引导学生在下次课前进行预习,消化本节难点,并对下节课重、难点有初步了解。以一套基于学生痛点和需求的完整流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优化“PBL+案例”分析教学组织
为了优化“PBL+案例”的组织设计,教师应从案例选题、重视交流、学生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系列设计。具体设计如下:第一,组织学生相对自主地选题。首先按照上文所述构建合适的阶梯式案例库,再针对学生学习阶段等实际情况,请学生按小组在各阶段的案例库中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题目进入PBL和案例分析环节。一方面可以尽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被信任感,加强学生与老师沟通的心理。第二,适当赋权于学生,组织学生构建自理小组。建立“组长-副组长-小组成员+班委”的组织结构,在小组内部,给予组长及副组长对小组成员的部分自主打分权,并在小组外部,以随机的班委成员作为第三方成员的评分审核权利。教师可以用学生内部的评出成绩作为学生课堂成绩的参考,这样的评分组织更能体现学生在小组作业内的实际贡献,减少“搭便车”现象,并且能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3.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奖惩机制,完善课堂评分对于学生日常表现的体现能力。首先,以小组和班委为基础,得出课堂初步评分,再根据教师观察,对成绩修正。其次,建立奖惩机制,对于PBL表现成绩连续倒数的小组罚分,相应的,对于连续PBL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分数奖励,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课堂积极性。最后,构建弥补机制,增强公平性。允许学生在学期末前三周再次调整小组成员,向老师申请完成附加的“PBL+案例”项目,获得教师再次评分的弥补机会,以最高成绩替代之前的课堂成绩,提升表现较差学生的后续动力。第二,优化期末闭卷试题结构。一方面。减少往年题目在本年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学生向学长学姐询问题目,靠着背题目通过考试的行为;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试中,将“PBL+案例”的内容,适当纳入闭卷考试试卷中,比重不应该低于20%,增强学生对日常课程的重视程度,削弱学生“搭便车”的行为动机。
作者:张丞 刘硕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中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
计算机基础课程篇1 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忽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体育课程教学篇1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略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摘要:阐明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新的理念及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篇1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融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于一体,对培养...
统计学论文:谈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学改革创新 统计是一门通用的基础课程,现已成为众多管理类学科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