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院校舞蹈课程开发意义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2-11-28 15:19: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院校舞蹈课程开发意义及策略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院校舞蹈课程开发意义及策略研究

兰州太平鼓在河西走廊文化的滋养下得到了持续的传承、发展,产生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数百年来,在黄河两岸,在河西走廊,一群群粗犷的西北汉子,锣鼓击节、鼓身飞舞、声势浩荡、气贯长虹。兰州太平鼓于元末明初萌芽,在音乐节奏和舞蹈表演形式上,镌刻了西部文化烙印。正因为鲜明的、特色的、高超的表演技巧,兰州太平鼓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这门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也一度遭遇“偃旗息鼓”的传承困境。尤其是舞台表演范围的缩小和传承群体的缺失,使兰州太平鼓传承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兰州太平鼓开启了复兴之路。本土的高职院校积极地参与太平鼓的文化传承,不仅对兰州太平鼓进行教学资源转化,还对太平鼓的校本舞蹈课程进行创新开发与实践。这进一步保护了兰州太平鼓舞艺术,在继承和丰富“中国鼓舞”文化的同时,对培育优秀民间舞蹈人才,带动高职院校地方特色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开发的意义探究

(一)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职院校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的创新开发与实践应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舞蹈课程设置中能够有效地融入太平鼓元素,形成区域文化特色浓厚的校本舞蹈课程体系,开启创新性的民族民间舞课堂;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民间舞蹈课程进行有效补充,无形中强化了以兰州太平鼓为代表的西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建设,提升了地方舞蹈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兰州太平鼓的校本舞蹈课程开发,使学生能够更深一步走进兰州太平鼓艺术,融入民间舞蹈所构建的情境之中,深刻地体验民间集体舞蹈的风俗文化,进而了解甘肃兰州的乡土音乐文化,增强其对西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情,建立起对地方优秀传统舞蹈文化的自信心,并将这种文化自信转化成一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力。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会从事音乐创作、舞蹈表演、文化运营以及艺术教学等各种职业,他们自身所具备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思想和传承能力,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动力,有效地推进兰州太平鼓的创新发展。尤其是从事舞蹈表演和舞蹈教育的人才,能够在教育实践和舞蹈创作中,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兰州太平鼓开启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链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开发兰州太平鼓的校本舞蹈课程对于该种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打造特色化本土舞蹈课堂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力量薄弱,也存在缺乏系统化和全面性等实际问题,尚未形成特色化的本土舞蹈课堂。而常规的舞蹈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忽略本地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失去对乡土文化的记忆,淡化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而太平鼓作为兰州人民群众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大众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的文化成果。太平鼓宏大的气势呈现了兰州精神与西北汉子的壮志豪情。因而,太平鼓也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文化价值。高职院校对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的创新开发与实践应用,可以打造特色鲜明的本土化舞蹈课堂。以太平鼓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构建特色化校本课程,使舞蹈课堂更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呈现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魅力。在浓厚的本土化舞蹈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太平鼓民间舞蹈理论知识,在肢体表达和舞蹈技巧层面也得到了升华。通过打造特色舞蹈课堂,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太平鼓艺术的机会,能够更深刻地贴近乡音、感知乡情,更全面地了解兰州当地优秀传统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增加了对兰州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乐于为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贡献自身的力量。

(三)提升学生民间舞蹈专业技能

兰州太平鼓之所以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与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高超的舞蹈技巧密不可分。兰州太平鼓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观赏性。在兰州太平鼓的表演中,舞蹈动作、音乐节奏以及群体参与者要进行默契配合,因而也使兰州太平鼓的表演难度较大。例如,兰州太平鼓有十分系统的舞步程式,表演者在手中鼓点节奏的配合下,脚下做出“辗、转、腾、挪”等各种复杂的舞步变化。其腰间的大鼓不仅是节奏乐器,也是舞蹈道具,需要极强的配合度。这要求舞蹈表演者的舞步快捷精巧,舞步前进时如蛟龙入海,舞步后移时轻松自如,舞蹈动作干净利落,肢体语言充满灵动感和韵律感。在一代代太平鼓艺人的传承与创新之下,还加入了武术等技法,使太平鼓肢体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因而,这些丰富的舞蹈技巧在太平鼓舞课堂中出现,不仅打开了学生专业训练的新视角,而且系统化的教学夯实了学生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提升了学生舞蹈专业综合技能。同时,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还使学生从校本课程教学中汲取民间舞蹈精华,提升自身的舞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使高职院校舞蹈人才具备突出的职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开发的策略探索

(一)打造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兰州太平鼓的校本舞蹈课程开发和应用,要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主基调,结合兰州本土化的太平鼓艺术特色,开发适宜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在兰州太平鼓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课程的架构。高职院校要将兰州太平鼓的校本课程,打造成为除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之外,学生学习民间舞蹈技能、研究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调动校内、校外资源,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民间艺人、专家学者、学生代表为辅的专业课程开发团队,与校外的太平鼓民间团体建立课程开发联盟,对兰州太平鼓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搜集和整理,归集之后,再由校方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进行内容筛选,使校本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要以学生舞蹈技能训练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科学的太平鼓校本课程结构;其次,结合兰州当地的太平鼓发展现状进行校本课程建设,与地方优秀的艺术团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深度合作,完善与之配套的实践课程,搭建丰富的校本课程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太平鼓表演,体会太平鼓表演的艺术魅力,掌握最专业的太平鼓表演技巧,提高自身的民间舞蹈能力;最后,兰州太平鼓的校本课程开发还要加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环节,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进行人文内容的渗透,使学生建立起对兰州本土舞蹈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开启对兰州太平鼓等民间舞蹈的审美思维和创新思路。

(二)突出地域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太平鼓是兰州地方性的民间舞蹈形式,要想彻底地保护好它,传承好它,就不能脱离兰州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底蕴。高职院校在进行太平鼓的校本开发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地域性原则,突出课程的地域特色。同时,还要创新开发思路,将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与地域性文化特色进行全面整合,将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打造成典型的西部传统文化传承特色课程。第一,打破传统舞蹈课程构建的方式,使太平鼓课程设置更具丰富性,将兰州地域性舞蹈文化与太平鼓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将兰州太平鼓教学作为引子,激发学生探寻西北舞蹈文化的热情,提升学习太平鼓舞蹈的兴趣;第二,高职院校邀请文化管理部门、本地的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兰州太平鼓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修订,并与当地的太平鼓民间艺人进行合作,增加课程浓厚的地域色彩,使校本课程更加符合广大学生的乡土情感,体现出兰州当地的人情风貌和文化精神;第三,高职院校在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开发实践中,携手民间艺人,共同创作具有时代性的太平鼓作品,创新舞台表演形式,结合当前社会的文化审美,在恪守太平鼓传统形式的基础上,使这门古老的民间鼓舞焕发新的艺术风采,并将这些新的舞蹈表演内容和形式融入校本课程实践,为校本课程增加多元化的创编元素,以适应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可以在校本课程中设置大量的太平鼓舞蹈创作环节,学生进行即兴的创作表演,也可以和其他的舞蹈风格进行巧妙融合,创编出更具新颖性的舞蹈作品。可见,地域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不仅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对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共建高质性和效率性相结合的开发流程

高职院校的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多方整合资源,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课程的研发。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等基础性工作,还需要把质量与效率相结合的开发流程,作为兰州太平鼓课程开发的保障。其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确保扶助资金到位。兰州太平鼓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才能完成,而高校专项拨款一直是个难题。为此,高职院校领导层要开源节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向社会力量延伸,最大程度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的开发提供保障,推进课程开发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落实完善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创作热情,使教师队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创新举措,保障校本课程高质量完成。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坚持人才培养与校本课程开发同步进行,在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定期组织专业的太平鼓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太平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第三,注重校内校外的沟通。通过校企合作、院团合作等方式,逐步深化太平鼓的校本课程建设,为校本课程的高质开展铺好道路。

(四)构建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资源平台

新媒体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课堂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兰州太平鼓的校本舞蹈课程开发,也要充分借助新媒体优势,使传统教学和新型课堂进行深度融合,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平台。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在编写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同步上线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教学课程,通过直播和录播等方式,开展兰州太平鼓的教学活动,这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民间舞蹈爱好者关注和研究太平鼓,既增强了兰州太平鼓的社会关注度和知名度,也能使更多的关注者对校本课程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有利于高职院校兰州太平鼓校本舞蹈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三、结论

总而言之,兰州太平鼓彰显了西部传统文化的浓厚风情和无穷魅力。兰州太平鼓作为河西走廊民间舞蹈文化的一颗闪耀的明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传承下,必将重新迎来高光时刻。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将珍贵的太平鼓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校本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思路、设定教学场景,充分利用民间艺人资源,将课程研究与艺术实践同步推进,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兰州太平鼓校本课程,发挥兰州太平鼓突出的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以此激发高职学生热爱本土的民间舞蹈、热爱地域文化的感情。

参考文献:

[1]翟湘雨.丝绸之路非遗舞蹈——兰州太平鼓舞[J].艺术品鉴,2020,(06):212-213.

[2]王晓雄.兰州太平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张永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社团活动相融合——以“太平鼓与学校社团”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07):243-244+254.

[4]胡嘉苗.“‘一带一路’上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教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4):132-135.

[5]张新荣.兰州文化融入“成”文化课程体系的路径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0,9(43):8-10.

[6]宋春宇,张炳意.民俗文化在美育课程中的开发利用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教育,2020,(11):110-111.

作者:虎莹 单位: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