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10:42: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计算机教学研究范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引言
2017年12月,在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思想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提出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3]。因此,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研究刻不容缓,它不仅是“三全育人”理念和“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而且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课程思政”内涵所蕴藏的本质特征进行了较为丰富的分析,但从“课程思政”内涵牵引而出的一些重点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比如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课程思政”是在各类非思政课教学中根据课程自身的特性深入挖掘内隐的思政教育资源,使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对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4],在实践上更是需要与文、史、哲、理、工、农、医等各专业领域协同并举,尤其是需要与通识课程的深度融合,才能在实践上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内涵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才能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发展。目前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来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员较为单调,不仅学科背景较为单一,同时还存在受众面不广、受教育时间不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思政教育没有做到全方位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探索把思政课程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实现各门课程协同育人,为课程思政的推广提供借鉴。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高职院校开始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育人所需,形势所需,发展所需。
(1)《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通识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不仅育人范围广,受众面积大,而且重视实践,需要大量的实验素材,可以将丰富的思政元素作为实验素材,非常适合课程思政。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大一新生虽然已经成年,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又是初次离开父母和家庭,面对陌生的环境,五湖四海的同学,全新的生活、管理和学习模式,难免有点不适应和迷茫。此阶段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是有必要的,就像是及时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三观。
(3)《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思想政治类课程以理论为主,在实践中嵌入政治元素,可以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更加生动、饱满,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迄今为止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没有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应遵循的原则出发,制定可实施性较高的教学改革方案。
(2)“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要认识到这一改革推进中,应起到促进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在培养人才上的良好互动,各自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但专业课教师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力度掌握不够,有的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极大地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结合自己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3)课程思政教学部分流于形式,这就导致思政教育体现出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4)有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将思政内容讲解独立出来,导致整个课程出现教学内容分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有关知识,并且不能保证思政内容在这些课程中的系统呈现。
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遵循任务“下达-开始-过程-结束”这样的一个发展顺序进行研究的,一是学校的层面,要有完善的课程思政方案和制度;二是教师自身层面,要有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三是实施过程,如何悄无声息、毫不突兀、自然而然地加入思政元素,四是如何结束,如何考核课程思政的情况和实效。因此,本文从这四个方面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程思政,从而实现高效教师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向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质的提高。
(1)从学校层面,要完善课程思政的方案和制度,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监督、激励、考核,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才能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一是意识引导制度,加大理论的传播和政策的宣传,经常组织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活动,进行常态化的交流和研讨,营造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氛围,推动课程思政的浪潮;二是监督制度,将课程与教师个人教学考核挂钩、缺失追责等方法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的监督;三是能力提升制度,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听取讲座的机会,推选出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在教师中树立典范和榜样,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相关课题研究和说课比赛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四是协同育人制度,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定期协同教学,弥补知识短板,教师、行政部门、学工部门等定期交流,形成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
(2)从教师层面,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一是多参加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汲取别人的经验,打开课程思政的思路和视野,提升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识;二是多与其他思政教师沟通交流,实时了解课程思政的要点、热点;三是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政素养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四是到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学习他们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五是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创新。
(3)从实施过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突出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一是贯穿式教育,把思政相关的内容从课程的导论开始贯穿到课程的结语,这种信息的强化将从始至终影响学生。二是案例精选,甄选出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掌握专业、行业必备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是教学资源库建设,从教材建设入手,把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优秀案例、实验素材融入教材编写中。四是创新教学模式、尝试思政课程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教学模式,课前,进行混合备课,思政教师参与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备课中,共同商讨可以进行课程思政的点,计算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思政教师的备课中,学习的同时激发课程思政的灵感;课中,思政教师定期到课堂听课进行课程思政情况检验,提出问题;课后,混合布置作业,思政教师从内容、形式上做要求,计算机教师从排版及呈现效果上进行要求,实行双教师指导、达到混合教学的目的。4)从课程结束,要使考核内容融会贯通,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考核的深度融合。通过对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政治事件、法制事件、时事热点、心理健康等方面且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素材融入Word文档编辑或PPT文稿制作等考核内容中。这样既能体现思政元素又能考核计算机操作水平,达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考核的深度融合。
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因此在实践中围绕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课程思政,这样既能保证知识的传授,又能保证价值的引领,节约课堂时间。
(1)理论知识模块。在讲计算机发展的知识点中,引入科技强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2018年发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威•太湖之光”位列第三名,“天河二号”位列第四名,此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情;通过计算机领域的杰出人物,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拼搏奋斗精神。在计算机数据的表示与存储中,与《易经》的阴阳和八卦联系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计算机病毒的知识点中,引入“熊猫烧香”病毒的案例,该病毒的制造者是一名专科生,通过努力掌握了深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但是后来把病毒当作非法牟利的工具[6],通过此案例引导学生刻苦学习,遵纪守法,购买正版杀毒软件。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中,引入网络的法律意识,网络的安全意识。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中,引入团队精神,使同学们认识到合作、奉献的重要性。在讲解操作系统时,介绍华为公司开发的“鸿蒙”操作系统,该系统融合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并兼容全部安卓系统和Web应用[6],介绍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龙芯,2015年中国发射首枚使用“龙芯”的北斗卫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创新意识。
(2)实践环节模块。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软件。该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可以灵活地进行有主题的课程思政,比如根据当下的时事热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思政。首先,通过我们的国产软件WPSOf⁃fice,鼓励学生支持国产软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由国这个大家,过渡到我们的小家,引起学生的思乡之情,正确引导学生如何缓解这种情感,并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会独立。其次以“我的大学困惑”为主题写一篇文稿,并对字体、段落、页面等进行格式化要求,不仅使学生的技能得到了锻炼,而且还能了解到学生的困惑,并进行恰当的引导、解惑,一般大一新生主要是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再次,根据大一新生的问题在各个环节嵌入思政素材,可以提供现成的素材,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制作素材,比如在电子表格部分,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家乡、出生年月日,近三月的生活费等,然后把统计结果制作成表格,并对表格进行格式化设置,算出同学们的平均生活费,进行排序、建立图表等,整个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沟通、交流,加强人际交往,提高了技能,更是课程思政的课下延伸。最后,与思政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思政教师拟定作业题目,计算机教师对作业内容排版以及PPT的制作进行要求,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同育人、弥补不足的效果,这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的新尝试。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得出,在计算机基础理论部分,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爱国之情、拼搏奋斗精神、文化自信、遵纪守法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在计算机实际操作部分,主要围绕大一新生的困惑进行课程思政,使学生调整心态和状态,较快适应大学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渐有了目标和方法,人际交往上逐渐掌握了技巧,同学关系更加融洽,除此之外,创新了与思政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效果良好,不仅达到了育人的效果,而且弥补了专业教师短时间内思政能力不足的情况。
6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在传授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积极探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课程讲授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和需求,要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偏好,调整思政教学的授课方式,培育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功能,真正地将课程思政做到实处。
作者:王萍萍 殷美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教学研究篇2
现如今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深入研发,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校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各种化学计算机软件应用到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计算机化学软件不仅可以将有机化学课本上抽象描述的原子或分子结构,电子排布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模拟出来,而且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可更深入在空间层面上探索有机化学的微观奥秘。大学有机化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将课本内容形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有机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专业课程打下了基础。实验操作作为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教学中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探索有机化学奥秘的兴趣。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属于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有机化学课程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课堂,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及图画内容,学生无法直观感受到有机化学反应过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尤其在建立空间构想模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中最基本的单元是有机化学反应,讲透一个化学反应需要从定义、反应机理、反应方程式及反应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反应机理是讲透一个有机化学反应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通过课程上印刷的反应机理图或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应机理图,没有立体结构,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缺乏生动形象的画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电子得失多少及转移方式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另外,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比如原子轨道或者分子轨道的变化过程,有机化学反应中势能是如何变化,这些都需要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模拟有机化学反应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反应画面,还可以多方位观察反应过程。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给老师带来了更加便捷和直观的教学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有机化学实验,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对实验的实践操作热情。有机化学实验课堂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直观的向学生展现实验操作过程,并且可以将实验中需要的注意事项准确的指出来,不仅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过程,还大大提高了实验安全性。此外,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会用到有毒试剂,通过接触或者气溶胶吸入口鼻对身体产生伤害,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有毒化学试剂的使用,还能让学生提前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减少环境污染。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首先在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方面,有机化合物结构决定反应性质,借助于计算机photoshop技术模拟原子S和P杂化轨道模型,利用计算机flash技术模拟三个类型SP轨道杂化过程,通过计算机模拟动态形成过程,可让学生直观看到有机化合物的原子结构、原子杂化轨道,帮助其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知识点。其次,在分析有机化合物化学和物理性质方面,借助计算机Hyperchem技术可直接显示有机化合物的能级轨道图,单键、双键及叁建的断裂及形成过程,利用计算机软件还可直接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沸点、熔点、亲水性、疏水性、吉布斯自由能等性质。最后,在分析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方面,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无法将其反应机理讲透彻,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动态演示其反应过程,并且在播放过程中可放慢播放速度,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到化学反应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将有机化合物微观的动态变化向学生展现出来,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建立电子动态变化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打破了现实中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大学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离不开计算机化学软件,当前各种化学软件使大学有机化学课堂丰富多彩。比如在有机化学波谱分析的实验教学中,借助计算机化学软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波普分析,虚拟有机化合物的振动方式及红外光谱,可解决课堂上仪器无法现场测试的难题。另外,计算机虚拟软件可对某个实验进行设计,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软件为Flash,如使用Flash对“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包括设计实验中所需试剂及器材,操作步骤及结果展示和数据分析。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在新兴科技迅猛发展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迭代更新,传统教材教学已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尤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材内容文字描述繁琐,平面图展现不生动,学生极易产生消极、厌倦态度,对有机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将课本上的分子转变真正的动起来,实现从静态向空间动态上的转变,还可从多角度旋转,多角度观察,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到分子的变化。另外,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中,化学键断裂与形成中电子如何转移、原子轨道如何运行等更需要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未来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电子有机化学课本,摒弃传统课本教学,将变幻多样的物质变化过程用动画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上思考问题的思维。随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层出不穷,各种计算机app应用也应用到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比如建立趣味有机化学电子习题库,将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总结,根据难度系数分别在习题软件中设置不同级别,学生可一步解锁新知识点,不仅增加了学习乐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另外,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建立新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除了对其课本基础知识点考核外,还可将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及计算机化学软件操作熟练程度纳入最终考核模块中。
4结语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将有机化学的课本理论知识活灵活现展现出来,将书本中抽象的有机反应动态化,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有一个准确认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将有机化学上升到空间学习的高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新兴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软件不断地升级更新,将复杂的有机化学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及立体化学清晰的展现出来,给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开辟了新途径。然而,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还不够成熟,自主创新性不够,存在动画展示的图像清晰度,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有机教学中的体系,进一步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
作者:盛晓蕾 张玉军 单位:齐鲁医药学院公共教学部 齐鲁医药学院公共教学部
计算机教学研究篇3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这一专业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授课中也会包含多部分内容。尤其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普及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该专业的开展就显得更为必要。利用项目式教学,能够提升该专业教学的实际效果,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积极性。如何更为科学地使用这一方式,来不断增强现有教学效果,使该课程从业教师要去不断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式教学最早起源于欧洲与美国。不过,当时的原型并非是项目式教学,而是攻读教育以及合作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上述两种教育形式也逐渐进行改变与完善,从而形成了项目式教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为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主体。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把教学内容当做是一个项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由学生们去对项目进行分析,并查找相关的资料来完成。通过这种项目式教学,学生们一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去熟悉教学内容并完成一个项目,会收获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1]。而与企业项目不同的时候,学校项目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者与企业领导者不同,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引导,使整个项目具有更为良好的可控性。在完成项目的阶段中,学生们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来完成项目,可以帮助学生们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最后,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本身的主体性将会得到更充分地体现,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水平。
三、项目式教学遵循原则及特点
(一)项目式教学原则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项目式教学运用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需要对目标进行明确。目标的制定对于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对于计算机网络这一专业来说,还是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目标来进行的。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方面人才。因此,无论是利用项目教学法还是采取一般的教学形式,都不能够脱离主题,而是需要紧紧依靠核心目标,来进行教学,使各项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目标而展开。第二,需要把握重点与难点。在对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会直接影响到后期项目实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项目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同时需要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关系与次要关系,要把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为学生们进行重点讲述,把一些较为简单易懂的内容,让学生们自行去进行思考,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独立分析的能力。最后,需要注重教学后的巩固。项目过程虽然是整个项目式教学的重点,但是项目最后的巩固也是十分关键的。在项目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指导,并对学生们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与巩固,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项目式教学特点
1.内容
在上述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性作用的,而学生们才是占据主导位置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不能够忽视学生,同时也不可以过度抬高自己,而是需要对学生们进行适当引导,同时要给予学生们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能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能够通过自我分析来对问题进行解决[2]。这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总之,在高职阶段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选择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这对于他们的成长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2.目标
在该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们去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需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让学生们深度参与到教学之中,加深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并通过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在整个过程中,目标会被分解为各个不同类型的小目标,而各个小目标之间本身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3.授课
从某些角度来说,项目式教学和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无论是项目教学还是研究生培养,其主要的教学方式都是双向的,在实际授课中,学生们都是需要通过完成一定的项目任务,来进行学习,在过程中教师则会依据学生们的项目完成情况来对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判断,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后续教学,并作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同时,学生们在这一模式下并不被动,当学生们在项目教学下发现了问题,也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种双向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4.评价
就我国而言,在教学评价中,往往是依据分数来开展的。而项目教学法,则打破了传统分数制评价观念,把评价重点放在了学生们掌握技能以及思考问题等能力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分数制评价之下,学生们往往会比较被动,而项目式教学,则可以让学生们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其中,并掌握相关技能。在主动的状态下去进行学习,完成项目,学生们的状态可能会更为积极,而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也是充满喜悦的,这种状态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而言,意义不容忽视。
四、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及项目式教学必要性
(一)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并非重点专业,所以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很多院校会参考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比较方便的,一些教师也已经适应了这种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会比较省心。可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职本身就是以就业导向为主的职业类院校,如果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忽视了实践,会使学生们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们毕业后往往难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3]。另外,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本身就存在一定惰性,且学生们的文化基础大多也比较薄弱。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教师不及时对现有教学模式作出改变,对于学生们未来的成长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在开展的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而学生们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一边进行实践,一边来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而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则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构建起一套相对系统化的专业能力。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因此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融入了这一教学模式,并积极尝试与校外的一些项目建立起合作关系,统称为校企合作。详细来说,这种模式,就是在学生们完成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乃至实际参与到企业的真正项目之中,切实提升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与效果程度。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也由于表现优异,而直接获得了企业的工作机会。与此同时,在利用这一模式开展教学时,学生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这些困难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进行思考和解决,教师很多时候只是进行简单的引导。当项目完成之后,学生们可以接收到同学以及教师等多方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并从中提取经验,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项目式教学应用
(一)完善教学思路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运用项目式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计算机网络实操能力。为了切实提升最终的效果,使学生们能够通过项目式教学,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还需要对教学的思路进行完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所谓基础,顾名思义就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最为基础性的内容,其中包含了较为基础的网络知识等。基础可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第二,需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针对的就是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能。从教师角度来说,需要帮助学生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知识点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形成一种较为系统化且专业性较强的教学提升。最后,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谓综合能力,则包含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们未来发展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总之,在利用项目式教学来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们的主体化作用,要及时把一些较为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并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的教学路线,并转化为项目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项目的选择
项目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项目为基础,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对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还需要十分慎重。一般来说,教师还需要从生活的角度入手,要尽量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项目,其内容中要尽量包含与企业实际工作相似的场景与工作内容,要避免照本宣科这种情况。在对项目进行选择时,其内容主要强调的重点在于和企业实际生产活动相关的一些内容,并同时强调了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当前的所学技能,来对项目内容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还需要及时摆脱以往学习中的被动身份,主动加入项目之中,在完成项目的阶段中,能够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4]。详细来说,关于项目的选择要注意。第一,具有一定挑战性。当项目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才可以更加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而在完成后,自信心也会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第二,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建构性。简单来说,及时项目不能够设置得太过简单,要给予学生们一定的发挥空间。最后,项目要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合作。在真实企业经营中,项目的完成也是需要多方合作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这一点,要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来达成共赢。
(三)学生分组与教师示范
在项目开展阶段中,遇到困难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个体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当学生们在面对一些复杂且困难的问题时,如果仅依靠自身是难以进行解决的。因此,项目教学常常会用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在小组中,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并能够更好地掌握项目中所需要的各个知识点。当然,学校与社会还是不同的,在学校中,教师还是需要对学生们进行适当指导的,比如为学生们演示实验项目,并需要在演示的过程中尽量使每个同学都可以清晰的观察教师的每一步操作[5]。另外,在整个项目中,教师也要让学生们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大胆进行提问,提出自己的不解。对于各个小组的小队长来说,在正式开始项目前,还需要对此次项目进行讲解,并把项目进行划分,公平地分配到每个人的手中,让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到项目之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切实提升项目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学生操作及教师点评
教师在对项目内容进行示范的时候,学生们还需要仔细进行观察,并且需要对重点内容以及一些难点内容,进行更为深刻的记忆。在自己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则可以模仿教师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并且要敢于去进行尝试,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来进行,避免操作出现走偏的行为。当学生们在完成的时候,主要就是一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小组成员可以就项目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的真实意义,来对项目的操作以及过程进行交流。另外,从教师角度来说,虽然需要对学生们进行以引导,但是,还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要循循善诱,而是需要帮助学生们找到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并能够通过自身的实际来完成项目。当项目完成之后,教师的点评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可以依据点评,来对现有的操作过程以及项目完成结果等进行反思,并从中汲取一定的经验。当然,在对学生们进行点评时,也需要做到张弛有度,要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说明学生们项目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以及不足,同时也需要对学生们进行适当鼓励,使学生们在下次项目教学中可以更为积极主动。
(五)课后反思
点评能够让学生反思,而教师也需要通过课后反思,来为后期项目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首先,教师要意识到,“项目”的意义就是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所进行的教学,时间比较短,且能够让知识变得更为聚集。在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并要制定科学的计划以及开展的流程,同时还需要在过程中,给予每一个学生自由的时间。其次,在项目式教学校,教师要完成身份转化,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完成身份转化,让学生把被动的状态改为主动状态,而教师则需要改掉自己的主导身份,尝试以引导者的方式,带领学生,让学生来完成项目,收获知识。最后,教师也要意识到,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实际上是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教师要了解现阶段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项目教学,注重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去不断进行学习。
六、结束语
高职类院校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算是近几年较为热门的专业,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在对该专业进行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们具备更为良好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们开展综合化培养工作。基于此,项目式教学的优势就十分明显的。该模式下,学生们需要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来完成实践项目,而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们将能够从中收获更多。教师还需要充分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不断更新现有教学理念,为学生们制定科学的项目教学方案,满足学生们的全面化发展需求。
作者:孙玉杰
教学网站论文:教学网站视觉设计方法探究 【摘要】教学网站教学效果的优劣与否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教学资源,...
浅谈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拓展农村中学生时事政治视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能 摘 要:以本校高中学...
本文首先对德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简单阐述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现状,最后对学前教育过程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发展:探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与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在...
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言,主要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对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给...
课程与教学论文:对初中历史教学经验与课程内容思考 一、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利用有助于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