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22-12-08 11:08: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篇1

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农村长效发展的必然模式,也是促进村集体持续壮大的力量源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振兴中国经济发展。因此,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百姓致富、夯实产业基础、实现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 [1]。

1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农业生产、交换、消费等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协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激励人员有效开展农业相关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农业生产经营目标。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村集体经济是政府统领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稳定增收,有计划促进农村集体有组织地开展各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活动,保障正确处理农业生产经营的内在生产关系,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经营对策,较为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与自然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业生产销售,妥善处理农业生产经营中各项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从事农业的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全面提高农业生产者可以获取的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农产品。

2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政策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本依托于村(居)民委员会管理,因此没有系统化的管理制度,极易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不规范,具体表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缺乏细致深入了解,组织保障方面并未健全,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经营发展效果相对较差,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受到农民个人思想支配为主动,农业生产与其他产业发展存在矛盾等。虽然有部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地区取得一定经营成果,势头较为明显,但是农村集体效益并未获得全面保障。

2.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人才匮乏

近年来,城镇化的节奏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劳动力去往城市进行务工,带动城市发展。但是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发展相对受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影响,农村地区因受到资源、配套设施较为薄弱的影响,难以吸引优质青年、劳动者回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专业技能型人才匮乏,农业经营管理缺乏必要的人才进行专业化技术指导,发展受到技术支撑的制约。

2.3发展集体经济意识较弱

因我国农业受传统发展模式影响,中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多以家庭为核心的小农经济,即使受到新兴农耕思维模式的冲击,但是农业发展的各级自古以家庭种植耕作为主攻方向,农民自我发展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因为农民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新鲜事物了解不足,难以看到农业集体经济优势所在,农业耕作管理技术较为局限,农业生产经营的开拓创新意识明显不足,在参与农业集体经济活动中,大多农户态度较为犹豫,不能全面了解到集体经济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所在。因此,农业经营管理发展思路受到限制,缺乏一定的农业管理市场分析意识,承担风险的意愿与能力较弱等,制约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整体提升。

2.4优势产业不明显,模式较为雷同

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优势不明显,传统发展模式制约优势产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项目较为盲目,缺乏独立思辨认知的能力,在开展农业产业项目发展时,缺乏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缺少项目启动资金并且技术水平受到限制。往往受到其他经营主体的影响,发展区域内产业雷同,相互之间构成地区竞争力。随着农业产业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农产品在不同阶段内的价格不同,尤其是经济作物价格变化幅度较大,盲从跟风发展产业,势必会降低自身产业发展优势,极易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挫折,从而对农业集体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

3.1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服务能力的认识

要着力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增强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持续优化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集体作业模式。增加小农户融入村集体发展的主动积极性,扩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业总量。

3.2创新多种经营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依据地方资源条件,有计划性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等自营经济;也可与相关联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市场主体实施合作经营模式。各村从实际出发,立足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差异化进行因地制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营模式。

3.2.1 自然资源开发型挖掘山、水、林、田、湖、矿产等自然资源和自然风光的经济潜力,打造自然公园、天然农庄等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加强集体“四荒地”、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出租开展设施农业建设。加大低丘岗地、低产林改造力度,改造为富有生态价值的森林。

3.2.2 资产经营型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财产权等入市交易,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盘活果园、林场、厂房、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通过自主创业或者招商引资等方式,把闲置资产使用起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农民闲置房屋,农户投资、投劳入股,兴办养殖场、种植场,发展餐饮、特色民宿、共享农庄、购物、娱乐等休闲养老、乡村旅游,促进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3.2.3 资金投资型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金,通过投资增加收入。可投资建设厂房、门面、农产品交易市场、停车场等,转为固定资产经营增收;可购置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开展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等生产服务。

3.3强化政策支持

3.3.1 加大资金支持根据地方财政实力为集体经济组织及时注入启动资金。高效利用存量资金,各村现有存留资金,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可转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

3.3.2 增进项目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建小农户作业应有政府给予相应的项目扶持,加大村集体的项目推进力度,对项目成长性获得性,取得良好收益的,应大力给予相应政策经济扶持。

3.3.3 扩大金融支持银行机构要增进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低息信贷有效支持,创新性增加金融产品,给予村集体适当补贴。积极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探索更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融资,适当降低担保费用,鼓励有条件的组织进行担保授信,防范经营风险 [2]。

3.4选优育强带头人

3.4.1 从优秀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从本村现任村“两委”成员、专职干部或党员中,优选一批政治坚定、作风扎实、熟悉政策、有经营管理头脑、敢闯敢干的优秀人才,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村专职干部在集体经济组织兼职期间不减薪,实行目标考核奖励。

3.4.2 从农村其他人才中选聘一批从农村创业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复员退伍军人、本土大中专毕业生等农村其他人才队伍中,选聘一批农业生产经营经验丰富、有干事创业头脑、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群众口碑较好的优秀人才。

3.4.3 从社会人才中招聘一批结合制定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办法》,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根据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招聘一批紧缺人才或职业经理人。

3.5融合现代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技术随着时代发展持续更新,带来农业生产经营发展新机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要充分依托互联网的发展优势,持续做大做强农村优势产业,实现种植、销售多向发力。在农业种植管理过程中,要依托互联网优势,加大互联网种植经营管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将农业种植管理优势产业技术运用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立足区域农业产品发展特色,充分发挥互联网电商优势,扩展农业销售经营渠道,依托互联网优势,开展品牌化经营,优化经营模式以及销售方式,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进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效益。

3.6全面提升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增强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运用发展农村产业信息化分析平台,综合比对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农业物资成本,走农产品品牌高端化推广之路,坚持农业农村集中发展,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经营户要进行资源整合,发展综合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进行流转,积极引导农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采取土地租赁、承包管理等形式,实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粮食生产向规模化、品质化方向发展。积极引导社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服务,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服务质量,压缩农业生产各项成本。实现粮食连年丰收。从拼资源拼消耗向可持续发展动能转换。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积极推广秸秆精细化全量还田。实现从依靠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兴农、品牌富农的动能转换。按照高起点定位农村建设,制定乡村建设综合发展规划,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的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确保丰产丰收,做到粮食生产优势不能丢、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重点开展土壤改良培肥、品种引进筛选、玉米全程机械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四项生产技术攻关;重点推广农业良种集中供应、秸秆深度还田、防治病虫草害等助推农业高产高质的关键技术,扩大农机应用农田的覆盖面,加大培训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耕种技术,稳步扩大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面围,提高区域内整体的科技种田水平 [3]。

4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4.1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建立风险经营责任机制,将经营管理者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保值增值紧密挂钩。每年初设立年度经营目标任务,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相应扣减当年考核奖励;经营亏损较大的,可按相关程序解聘;对工作不力,或主观原因造成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流失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4.2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定期向村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报告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议事决策制度,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理事会成员、财务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会成员。建立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人员聘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重大投资、股权合作、收益分配、人员聘用等方面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应报上级备案,重大事项还应经专家论证,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公开运营、民主管理、有序发展。

4.3加强集体财务与资产监督管理

强化民主监督,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法规和政策要求完善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落实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公开。强化指导服务,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监管系统,建设农村集体财务信息监管平台。有计划定期审计农村集体经济年度收益情况,并且做好账目记录,适时进行账目公开,增进集体经济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审计监督,全面做好财务内控制度,加强财务的综合协调性,做好重大项目专项审计,并常态化开展全过程资产监督。

4.4完善风险防范制度

应规范和监督审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经营发展行为,加强经营项目风险防控,重点防范土地、资金、产业、经营等风险,逐步探索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及时化解以土地为核心的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债务监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债与经营性资产比例达到100%的,纳入监测名单,由有关部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经营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和经营指导。

作者:严丽娟 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篇2

1乡村振兴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1.1新农村建设初步取得成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针对新农村建设概念做出系统性论述,为农业生产领域改革与农村经济形态转变提供重要指导性意见;但与此同时,现有农村经济管理体系日渐暴露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备等现实问题,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重要突破口[1]。

1.2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实现形式与路径。但整合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利益分配不合理成为加剧民众矛盾、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2]。村集体组织以“集体所有”为核心理念开展一系列管理工作,如制定股权分配计划、规划收入分配方案等,但在此过程中,村民参与不足易引发争议,加之管理实践中常出现不规范行为,如未及时进行财务事项的公开、未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等情况,均易增加后续利益分配环节的争议。

1.3产业建设发展的现实要求

农村产业建设作为其中重要落脚点,对内要求切合本土优势及产业发展布局进行路径探索,对外需重点强化外部资本的引进及产业链条延伸,如何有效强化外部扶持与引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4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

近年来在现代农业发展指导理念的影响下,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规及一系列农机补贴政策的出台,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合同化作业模式的推广提供良好现实机遇,也为解决农机作业薄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

2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应对策略

2.1健全新农村经济发展机制,强化根本性制度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在于强化根本性制度保障及政策扶持,对此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从制度建设方面入手,应健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制度,整合现有农业生产资源、实行集约化管理,将种植、养殖等不同行业的农户均纳入管理范畴内,引导其积极参与土地承包流转,配合地方龙头企业强化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更好地提升农村资源的流转效率及资产利用率。从政策落实层面入手,应完善现有农村经济体系下的财税金融政策,结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限制因素进行财税、金融政策的逐步完善,基于“四个优先”原则建立专项资金,根据区域规划布局进行贫困、非贫困村投放比例的调节,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请、审批、获取资金流程做出进一步简化,并由农村商业银行、合作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综合运用放宽信贷担保门槛、扩大担保物范围等措施,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并依托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的放宽,进一步节约经营成本、给予政策性优惠。

2.2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建设,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一方面,聚焦管理层面进行相关管理办法的完善,针对现有村集体组织的管理结构进行调整,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到民主监督机制建设过程中,并依托人才选聘与考核制度的建设,保证选拔具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人才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筑牢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同时,面向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尖锐矛盾,以财务事项为切入点进行财务信息公开机制建设,利用微信公众号、村镇宣传栏等多种平台渠道及时公开政府最新财政补贴政策、村民养老金发放等信息,通过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增强民主管理的实效性,为农村资金配置优化、农村资源高效利用等创设良好前提。此外,应面向集体经济不同经营模式进行分配制度的探索。以联营制为例,通过围绕联合社、村集体组织、合作项目公司、经营农户等不同主体建立阶梯式利益分配机制,以村、社区为单位进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原则的针对性设计,对公益金、公积金的计提标准进行重新规划,并重点针对带头人、执行主体在推动经营发展中的贡献进行激励措施的编制,借此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吸引更多主体完善分配格局、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收益分配制度的具体设计上,首先应以农民为主体进行确权,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态、组织结构与既得利润等多重因素进行收益分配方法的编制,重新厘清农民与集体组织间的分配关系,真正将农民享有的分配权益落到实处;其次以带头人为核心进行激励体系的建设,通过不记名投票、民主协商等方式进行激励方式选择,在上调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融入绩效考核、股权激励等方式,保证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与带头人能够享受与其贡献值相匹配的收益;最后还应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负责项目运营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入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进行集体经济发展业态的多元化开发,在此过程中为避免增加资金流失风险,并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进行资产变更过程、收支情况的动态记录,综合运用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制度发挥对集体资产及经营活动的监管作用,配合电子平台的引进实现记账、审批、查询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提升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效能,保证资金资产安全。

2.3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探索新型产业经营模式

为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聚焦顶层设计层面强化产业建设的重要地位,秉持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存量资产与资源的全面清点,围绕区位优势、政策扶持、村民自身发展意愿等多个层面进行产业发展方案的编制,确保根植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进行发展模式的探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寻求有效动力。在探索新型产业经营模式的过程中,还需面向市场发展形势进行生产、运营模式的创新,例如借鉴“全民入股+公司化运营”模式,以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借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进行“农家乐”资源的系统整合与统筹协调,构建了新型乡村经济组织形态。同时,还可逐步探索高质农产品、农业生产黑科技等产业经营方式,加强对粮食作物新品种的开发力度,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领域进行技术革新,引进低残留农药、设施蔬菜、可降解农膜等技术产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托农业绿色生产助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4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应由地方政府加强宏观层面的调控,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制度保障、税收优惠等手段,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早日迈入正轨,实现规范化经营管理。其次,相关农经部门应积极践行自身职能、履行服务责任,与农机合作社管理、经营主体保持密切对接关系,为其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并着力建构与普通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农户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农机专业化服务中,配合吸引社员入股、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整合农业资本、扩大资金规模,更好地解决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难题,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的农机技术服务。最后,农机合作社还应加强专业农机技术人才的选拔与培训力度,通过与地方高校对接、创立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等多种渠道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专业技能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培育新型农业职业技能人才,从而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体化农机服务,助力农业科技水平及产能的长效提升。

作者:刘丽平 单位:四平市铁西区郭家店镇综合服务中心

乡村振兴下农村经济发展篇3

1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1.1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保证农业经济平稳发展,提高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各个地区制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振兴计划,目的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经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其发展质量。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和方针,而农业经济管理就是依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方针做好农村地区经济活动的管理。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经济发展和扶持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并按照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指导,制订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科学规划和调控农业生产资料,做好农业生产中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实现销售和物流等资源领域的合作,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保证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稳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2农业经济管理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涉及内容较多,不仅包括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还包括文化建设、党建工作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发展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能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有了新目标和新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发展中,应将农村的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相比城市经济发展,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应该重视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此外,应认识到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间的关系,重视对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实现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二,在经济发展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两者的协调统一。在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在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保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第三,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为了缩小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差距,应重视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调查结果发展新型农业产业。重视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农业发展中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利用好政府的调节作用,协调农村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第四,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制订科学的规划和指导,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3.1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许多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农民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系统训练,只依靠传统的经验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农村经济发展中缺乏专业的人才,不能做好农业经济发展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工作,导致农业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保证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实现农业增产和增收。

3.2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体制

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稳步有序发展,可以改变传统的分散式农业经营发展模式,形成专业性较强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3减少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城乡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足以及技术创新力度不足等方面。有些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一些地区政府扶持能力有限,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4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要素

4.1资本要素

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资本,主要来自于政府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为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应重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经济领域,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4.2法治要素

稳定的环境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指导,但是有些地区缺乏规范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农民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4.3人口要素

调查显示,人口达到适宜的程度能够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但是有些地区对人口增长缺少理性,在人口增长的同时无法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4.4人才要素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该引导经济管理人才深入了解“三农”问题对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在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法治建设情况,制订科学的经济发展措施和方针,对本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科学管理和专业化指导。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

5.1缺乏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支撑,但是有些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比较短缺,导致一些科学的经济发展方针和政策无法有效落实。有些管理人员没有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业的发展情况,不能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知识,无法给农民提供专业的农业生产指导。受农村地区福利待遇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许多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愿意深入到农村地区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农业专业管理人才短缺。

5.2缺少创新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而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能够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有些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缺少创新意识,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发挥。

5.3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发展体系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一些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发展中,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有些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设计不科学,没有结合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措施,从而影响了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发挥。

5.4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科技创新的能力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也加强了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许多农村地区不能有效落实,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5.5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使许多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但是从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情况来看,有些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应用不高。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提升缓慢。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民对于网络比较陌生,不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有些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信息网络不能够实现全面覆盖,从而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6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6.1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对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合作社等方式,开展对农民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从而能够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第二,转变经济管理理念。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对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做好农产品加工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指导工作,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力度,引导农户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1]。第三,重视对经营模式的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管理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引导管理人员负起自身的责任,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重视对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推动农业生产朝机械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6.2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加入到农业经济发展和建设中。政府部门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对农业管理手段和措施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还要重视对科技型人才的培养,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加大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推广力度,重视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清楚地认识到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

6.3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吸引

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管理人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针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对人才的引进,提高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应重视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为优秀的毕业生提供实践平台,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投入到农村建设发展中。重视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合作,加大对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建设力度,通过人才优势来发展本地区的特色农业,打造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一些返乡创业的人才,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壮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3]。

6.4强化组织管理职能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组织管理职能的强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能力,应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制订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和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第二,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深入农村地区,调查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服务。第三,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农村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6.5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开设农民培训班,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让新型农民能够掌握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同时推广和普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引导农户正确使用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和保养维护机械设备,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和讲座,让农民了解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法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6.6强化农业经营管理模式

通过强化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重视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监督和考核,提出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孔彦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1):186-188.

[2]张彦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0(8):59,61.

[3]罗利丽.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评《农业经济管理》[J].中国食用菌,2020,39(5):45.

作者:杨红希 单位:安阳市殷都区农业农村局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