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间美术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09 15:08: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民间美术教育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民间美术教育研究

民间美术教育篇1

高校美术教育作为现代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传统文化作为支撑民族发展的灵魂与基石,又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创意源泉。因此,在全球化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融入传统文化,转变美育理念,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创新培养,完善课程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美术教育之路,是高校美术教育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近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推动下,高校美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传统文化对高校美术教育的作用逐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的美术教育仍然存在重技术与形式、轻文化与内容等问题,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被动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势必阻碍高校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认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国外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部分国人对待西方文化全盘接受的态度又加快了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日渐式微的趋势。在美术教育领域则主要表现为过多地采用西方美术教育理念,而忽视了西方美术教育发展的人文背景与历史积淀。西方美术教育重写实,中华传统文化重写意。写实与写意本无优劣之分,当代美术教育也不必非此即彼,而是应当以更博大的胸怀容纳更多样的美术形式,以取得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然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各项事业发展的灵魂与基石,在现阶段的高校美术教育中没有得到清晰的体现。中西方文化碰撞时的这种不对称现象,降低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预期,不利于学生正确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甚至错误地将“差异”等同于“差距”,进而随波逐流,缺乏理性的批判意识。

2.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

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高考考试科目的导向,在中学阶段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重视不足,大学阶段,由于美术教育相对重技能而轻人文,重基本功而轻创造力,导致艺术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仍然缺乏人文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另一方面,非艺术专业学生由于考核方式的导向,往往对高校开设的艺术类通识课程重视不够,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又普遍存在艺术素养相对不高的问题。由此可见,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依旧存在,导致艺术生文化修养仍然相对薄弱,非艺术生艺术素养依旧相对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对传统文化重视相对不足

国内现行美术教育体制是20世纪50年代参照苏联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在当时有其积极的进步意义,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美术教育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美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却仍然十分有限。在课程开设方面,本科初段无论是美术类还是设计类,大多以素描、速写、色彩及“三大构成”为主,民族传统类科目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传统文化导入的不足导致高校美术教育仅仅停留在现代美术学科的框架内,与传统文化之间缺乏足够的对应与互动,不仅限制了美术教育本身的价值内涵,还会因为其特有的抽象性和单调性,使学生产生失落感与挫败感,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现行美术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重技能而轻人文现象。

二、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1.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的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政治制度的总体表征。它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特质,更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坚实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演化而形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政治制度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并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形式包罗万象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总和。数千年来,无数先人用智慧与汗水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辛勤劳作,心中所产生的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向往,在特定的时刻借助形式各异的载体表达出来,经过不断演化汇集而成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2.美术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

文化与艺术既密不可分,又协调发展。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而文化是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根基。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样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这是与传统文化的特点分不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而又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树立文化自信

纵观中国悠久的历史,处处闪烁着先人智慧的光芒,无论是神秘玄幻的上古神话,还是百家争鸣的诸子散文;无论是经典优美的诗词曲赋,还是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无论是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一不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丰富的滋养。高校美术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上其他优秀文化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增加了解,增进共识,在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道德情操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与丰富的人生智慧。首先是修身养德的为人准则。儒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指的正是修养身心,具体表现为“择善而为,博学于文,并约之于礼”。而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更是如今“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依据。其次是忧国忧民的社会担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一不激励着中华儿女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再次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周易•乾•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宇宙运转不止,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要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强调的是培养人奋发有为,刚毅坚卓的精神品质。这些思想本身充满着智慧,同时也一直影响着后世文学艺术的创作,因此,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3)提升创新精神

艺术创作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创新同样来源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拥有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并挖掘和改造这些文化元素,通过元素的组合变形及再设计,让传统文化成为设计创意的突破口和导火索,进而发现新的表现形式,创造兼具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为当下以及后世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向繁荣和复兴。以汉字为例,中国的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审美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同形重构、异形重构、打散重构、字图结合、中西结合等方式,汉字逐渐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

三、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改革中的思考与探讨

1.转变美育理念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种技能,而是获取人的全面发展。传统“应试教育”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教育目标,不仅压制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弊端显而易见。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格化的上帝,在古人眼里,没有抽象的空泛的人,只有具体的现实的人,社会秩序的维护大多依靠的也不是神灵的绝对权威,更多的是道德的自觉自律。因此,在强调“以人文本”这一核心理念的今天,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代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2.丰富教学形式

融合传统文化的高校美术教育不应当局限于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应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场演示并讲解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形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大致的了解;组织学生赴传统文化聚集地实地考察,采集整理传统文化中的创意资源;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竞赛、工作坊、创意市集等,在实践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运用新媒体将传统文化中的创意资源进行艺术转化。可见,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是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

3.加强创新培养

美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创新创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丰富滋养。我们有着世界上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在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气息与创新活力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现代艺术新的形式。如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将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元素提炼出来,结合现代艺术理念进行二次设计,创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兼具外在形式与深刻内涵的优秀艺术作品。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是当代美术教育加强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4.完善课程体系

美术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以及与所处文化环境相一致的特殊性。因此,美育课程体系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高校美术教育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设艺术专业必修课和传统文化选修课,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当立足民族特色,适当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比重,如本科初段增加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论等专业必修课,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阅读,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主体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仅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其次,应当立足地域特色,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开设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的理论课,以及包含民俗风情、装饰纹样等地方文化形式的实践课。如将闽南方言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将闽南茶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教学之中,将闽南特色红砖厝文化融入环境设计教学中,将海丝文化融入绘画教学之中等。因此,以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为导向,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借助新的技术和材料,构建丰富多样而又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是当代美术教育的重要保障。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发展演变,经历无数次的演化汇集而成的宝贵财富,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与汗水。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每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美术教育事业的应有之义。因此,在全球化急速发展的今天,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美术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科发展的需求,更是民族精神蓬勃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者:芦超 单位:华侨大学

民间美术教育篇2

中国的民间美术博大精深,蕴含丰富,包括民间的绘画、雕塑、服饰、建筑等,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传承。民间美术是前人在历史的更迭中给后世留下的审美,经过生活和实践的检验而传承下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年轻一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审美受到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民间美术不再青睐,甚至轻视。但年轻一代是历史发展的传承者,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应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将民间美术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来提高社会对其的关注度和青睐,从而达到保护和弘扬民间传统美术的作用,创新并发展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一、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使用价值

民间美术来自于日常的生活,是实践中检验出来的美术,种类繁多,涉及范围涵盖了生活的各方面。民间美术在地域上是具有不同特征的,存在多样性,这就给美术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发展空间。例如,北方的剪纸和窗花是在传统节日每家每户都会进行创作的一种风俗,这些剪纸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在室内装饰上推广使用,在建筑材料上也可以利用,还能适用于服饰和装饰品上。这些都是民间美术的使用价值,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使用价值的传承就是年轻一代的高校学习者吸收和获取这些传统的美术元素,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将其赋予实践。

2.审美价值

民间美术是来自于人民生活的艺术,是历史检验的结晶。在高校美术教育当中,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赏析和创作来进行民间美术审美观念的渗透和塑造,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接受度。学生在民间美术的激发下,强化对美术作品的内涵把握,将创作与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进行有效整合。此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艺术情操,也提高了其审美能力。3.德育价值民间美术的价值还体现在道德教育方面。民间美术的来源是生产活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故事和审美艺术相互结合,产生了经典的民间美术作品。如陕北剪纸艺术当中就有丰富的故事,“二十四孝”剪纸作品就传承于各家各户,这其中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二十四孝”的故事还陶冶了人们的道德情操。高校在美术教育课程中对该剪纸文化进行课程介绍,然后给予学生体验创作的机会,这种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通过故事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的道德教育。

4.智力价值

民间美术的智力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培养高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发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上。大家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审美要求上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知识储备,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就会获得民间美术带来的情感激发和价值认同。这种满足感和愉悦感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好奇探究产生持续不断的推动力。所以,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智力价值。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保护和传承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当务之急。高校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从民间美术的造型和特征入手,来丰富学生的民族审美。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二、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民间美术可以丰富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

民间美术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是其他专业的美术教育所欠缺的。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教育可以将美术教育的内容扩展到各民族的广度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民间美术作品就是这种源泉之力的结晶。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介绍和学习,能丰富学生的艺术创作领域,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如学习民间皮影、剪纸、刺绣等传统艺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民间美术能有效促进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完善

高校美术教育受到院校的专业性发展和社会适应目标培养的影响,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在教育水平、教育经费和教育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普通高校在美术教育中应该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吸收当地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完善自身的美术教育体系,以弥补在美术专业程度上的不足,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三、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发展与传承的思考

1.转变传统的审美教育理念

随着高校扩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压力逐渐升大。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也被提上日程,民间美术教育能够提升现代青年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推崇。而在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首先要突破陈旧的美术教育观念,在教育理念上认可民间美术的价值。教育理念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理念,在现代化的全球浪潮中,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度不够,难以静下心来长期学习一门传统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度达不到其他科目的专业化程度,在西方和其他国外价值意识的侵袭下难以保持自主的民族热情,陷入追逐表面时尚的潮流之中;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倾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西方美学的推崇和对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轻视,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实现对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学生也就更无从体会国画、剪纸等民间美术的博大精深和巨大的生命力。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要实现并发展民间美术的传承,就要转变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内的多方面对于高校美术的教育理念。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当前的美术教育,更新教育理念,不强制推崇某种文化审美,也不刻意轻视某些民族文化审美,而是用更客观的教育态度,在做好知识的搬运工的同时,将审美意识在日常美术作品赏析和创作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开放式的美术教育理念是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的思想之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充分体现出对民间美术的亲和力,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更新学习观念,从多元的美术文化中去建立自己独立的审美意识。

2.开阔教育思路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属于上层建筑的教育,艺术走下神坛深入学生的方式就是打开美术的教育思路,紧密结合到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当中去。在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中逐渐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宽泛的教育思路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目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注重更多的是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培养,教育目的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输出能力,而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却是忽视的,如果审美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脱离,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在美术的历史传承和发扬中发挥作用呢?民间美术能够为高校美术教育带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都可以运用到学生的日常审美当中,如剪纸是一门技艺也是一种生活情趣,学生在课堂接受关于剪纸的美术教育后,能够通过自身的剪纸体验去获取创作的满足,也能够将剪纸作品放在生活当中去欣赏,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民间美术的发扬带来更便捷的传承方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远程视频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让学生体验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发展历程。同时,民族公益广告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都可以成为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对学生审美的影响均可通过学生对民族类节目和民族服饰的喜爱体现出来。

3.创新教育模式

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现在正遭受着互联网的冲击,线上教育和课堂教育之间的攻击战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互联网带来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改变让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不得不深思当前的教育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而高校美术教育如果在教育模式上借鉴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也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创作兴趣为导向,进行社团式的教育,让学生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结合日常生活完成有关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也能够在美术教育中将民族文化传承。例如,河北地区的衡水内画,其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就可以被整合到高校的美术教育当中,作为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知识的一部分,并在课后组织学生社团进行衡水内画的创作和赏析。这样,民间美术既可以辅助高校的美术课堂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作者:郭莲莲

民间美术教育篇3

中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时代发展不朽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各国文化交融激荡,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艺术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今越发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更新美术教育理念,推动艺术人才全面健康发展,是当前美术教育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的现状

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具有民族核心特质的的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政治制度的总体表征。近些年,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校美术教育发展迅速,传统文化也逐渐在其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类问题,阻碍着美术教育快速发展。

1.1受应试教育影响明显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的重视度不足,在大学学习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重技能、轻人文的特点,导致很多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知识不足,尤其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而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同样受应试考核的影响,对艺术类课程重视不足,导致其艺术素养不高。如此,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艺术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不足,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艺术素养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2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认识

伴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文化迅速涌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多引用西方美术教育理念,导致部分学生对西方美术文化呈全盘接受的态度,对我国传统文化却有所偏颇。事实上,西方美术教育注重写实,中华传统美术注重写意,两者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并没有做好双方的平衡,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缺乏理性的判断。

1.3对传统文化重视不足

我国现行的美术教育体制是在上世纪中期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虽然在当时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是发展至今却有所落后,传统文化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却没有体现在美术教育中,在美术教育方面依然以素描、速写和色彩三方面构成,民族传统美术元素体现的比较少,同传统文化之间缺乏有效的对应和互动,限制了美术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2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改革中思考和探讨

2.1更新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

美术教育的目标并非完全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如此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常常让学生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扼杀了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重点在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发展到今天,将传统文化融入至美术教育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升其人文素养,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2.2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加强创新培养

美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果说西方美术教育强调技能培训,那么传统文化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素材。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美术素材资源。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既能够创新现代美术的艺术形式,又能够丰富其创作元素,从而创造出兼具内涵和形式的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艺术双重素养。

2.3丰富美术教育教学形式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至美术教育中必然不能再采取以往单一的教学反思,而是应该结合传统文化资源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比如,邀请优秀的民族艺人进入高校美术教育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的现场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组织学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地实地考察学习,采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意元素,丰富其美术知识积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定期举办艺术经常举办艺术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等,组织学生创办/参加各类传统文化社团,在日常学习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2.4完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美术教育发展至今天,自然不能再延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高校美术教育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合,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和艺术专业必修课,从不同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要在美术教育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方面的课程,比如增加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概念等课程,让学生能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当地特色传统文化融入至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将民间艺术、地域文化的优秀元素充分发挥出来。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演变,经过岁月不断洗礼形成的,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已经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因此实现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的发展应时代发展和学科进步的双重需求。发挥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改革,既要更新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改变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又要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丰富美术教育教学形式,完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理性认识中西方文化,发挥高校、教师、学生多方的力量,共同推进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光跃,邓静妮.论民间美术的价值与高校美术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大家,2012(11)

[2]芦超.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思考与探讨[J].美术大观,2018(11)

[3]刘先凤.文化承载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08)

作者:罗黔军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