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15:16: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模式,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也是办好技术型大学的关键。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对于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要求有所提高。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国家鼓励学校实行校企合作模式,支持企业在办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企业将最新的技术进行加工,加工成为教育产品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一点对于飞速发展的机电一体化行业来说,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好方式之一。
一、校企合作办学相关概念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联合进行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行业也不列外。校企合作是大学和中专类学校为发展自身和培养优秀的毕业生采取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人才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和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注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拥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的互利共赢,学校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向学校提供信息资源,最终校企合作模式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使得学校人才和市场接轨。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进行针对性的应用教学,让理论得到实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1]。
(二)校企合作的三种运行模式
1.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方式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双方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理论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在学校内和企业内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训,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模式是以实际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适应性。
3.企业上岗实习模式。企业通过对学校学生调研并设定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资源和学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
二、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难
(一)实训场地和教学场地条件不足
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学校也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范围较广、教学成本相对较高,学校经费条件也有限,因此教学场地和实训场方面就受到限制。对于学校教学方面来说,也就仅仅只能满足学生的日常教学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训,因此满足全部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训来提高人才质量方面还有所不足[2]。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范围广与专业知识要求高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和电类技术的集合,这使得该专业涉及范围广,从而使得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繁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大多数学校都选择了对学生就业有利的课程。这样就容易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出现知识断档,对于新的知识难以消化和理解。如果学校开设过多的专业课程,其中不乏很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起作用的,那么学生就会白白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教学资源浪费。
(三)专业定位不够明确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分数要求普遍偏低,这使得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比较吃力,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如果学校还是运用原来的教学模式来培养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没有针对性,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对于专业文化知识的掌握,这就会使得学生好不容易学会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努力也将会变成徒劳,渐渐地学生就会越来越相信学习无用论的说法[3]。
三、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学生层面的作用
1.专业必修课成绩有所提高。笔者通过研究所在的高校近三年机电一体化毕业生专业课和专业课成绩平均分,发现以下不同,一是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都有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二是学生专业课平均分有所提高,通过采用加权平均分的方式统计了2019届100人、2020届110人、2021届120人。其中2019年平均成绩为71.2,2020年平均成绩为73.4,2021年平均成绩为75.3。从对毕业生的专业课成绩统计分析中不难得出,近三年来的毕业生对于专业课知识掌握程度越来越好,虽然幅度并不是太大,但是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积极性的增加从而带动了本所高校学生对于竞赛的参与度[4]。
2.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前景。通过对笔者所在高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方向的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研究。从中不难看出,校企合作之后,学生很容易去寻找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学生的就业前景有所提高。
(二)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教师层面的作用
1.团队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校企合作通过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制订能够符合当前企业发展所需要人才培养计划。这样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电一体化知识转化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学校也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企业向教师提供更多去企业观摩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更加理解本行业的发展规律。
2.教学方向更加精准。企业和市场需要具有什么技能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学校和企业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足以体现出校企合作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是精准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没有实行校企合作之前,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可能是笼统大概地讲述。校企合作之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更加精细化,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行业规则,改变教学方式[5]。
(三)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学校层面的作用
学校输出的机电一体化的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加。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当今社会缺少的就是技能型人才,这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优势。(四)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企业层面的作用。缩短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时间。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入职企业时,企业还需对学校输出的人才进行进一步培训。而实行校企合作后,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会利用企业的硬件资源和实训场地进行实训,因此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企业,从而缩短了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时间。
(五)校企合作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综合层面的作用
1.企业以自身出发利用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利用订单模式,企业从自身条件出发,与学校进行合作,这样既能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能解决学校毕业生工作问题。笔者曾研究过一所高校,其高校机电学院先后与多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计划的实施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拥有熟练技能的一线技术人才,也为学校在今后开展校企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学校有近二百多名学生,通过择优录取被企业录用。这些优秀的技术人才通过学习学校和企业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学校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通过在企业实习与实训,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总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效果显著,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共赢。
2.提高了高校输出人才的质量,实现了经济和教育相互扶持。校企合作也分为不同的角度。其中从教育方面来说,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科建设、设课环节、课设形式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从经济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将经济和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向企业提供人才资源,而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硬件资源。学校和企业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3.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双方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企业想要得到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而学校拥有庞大的人才资源,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掌握了专业文化知识。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实训场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实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样就减少了学校在资金方面的支出。
4.有利于培养出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在没有实行校企合作之前,学校的教育模式一直采用和其他高校一样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缺少关注,这就使得学生在技能方面并不熟练,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大优势。实行校企合作后,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入企业的计划后,企业需要新的技能型人才加入,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为企业所用,这样企业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公司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上课与指导,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与专业知识的运用,使其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成为能为企业所接受的员工。
四、结语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使各个领域的应用技术不断地更新。高校如果想要培养出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案。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比传统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更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作者:陈宏伟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篇2
校企双元主体是推动校企结合教学稳定发展、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学指导手段。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其借由“职业学校+合作企业”的全新育人机制来完成综合育人任务,保障现代教育活动的高效性、专业性。但综合校企双元主体的研究现状来看,校企双元主体的建设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学建设力度不足、学校企业脱轨、教学效率偏低等问题依旧存在。以校企双元主体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亟待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1校企双元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1学校与企业的融合问题
校企双元主体创新了职业教育模式,在响应传统的“校企合作”理念的同时,进一步赋予了企业单位更多的教育功能,允许企业行使出与学校相等的教育职能,这样的教育模式保障了教学活动的理论化、专业化,加快了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从教学定位上来看,校企双元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教师必须要优先解决学校与企业融合的首要问题。但从现有的教学经验来看,学校不能与企业及时融合、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这是教学中的最大短板[1]。第一,学校与企业的出发点不同,学校与培育人才为目标,企业则重视生产利益,部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活动中,学校所给出的实训方案与企业的生产计划相悖,导致二者之间难以实现有机联动,企业不愿意提供合理的培训计划。第二,企业以职业生产标准实施机电一体化人才培训工作,忽视了学校要求、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的综合应用,导致企业与高职学校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校企双元主体无法实施。要加快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速度,必须解决企业与高职院校融合的重要问题。
1.2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问题
校企双元主体重新调整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保障全面育人的大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质进行综合训练,重视学生技能的开发与培养。基于此,学校与企业必须保持有机联动,在共同完成育人任务的同时做好资源的分配、共享工作,保障教学指导质量。但资源的分享与利用、教学活动的调整与实施都面临着新的问题:高职院校给出的教学指导方案以育人为目标,重视学生技能的开发、训练;实训企业给出的育人方案则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质量为目标,重视技能水平。学校与企业的出发点不同,导致校企双元主体的实施面临着更大的管理压力。在校企双元主体背景下,企业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拥有了更多的主导权,当其所给出的资源、设备和实习机会发生了变化,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1.3学生的适应问题
学习者必须要对校企双元主体的教学模式作出回应,在理论、实践之间自由过渡,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综合教学要求来看,学生必须要适应企业+学校的全新育人机制,保障现代教学指导活动的高质量。但部分学校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仅考虑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对于企业提供的实训机会,其并没有考虑到实训要求、技能训练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实训环境,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会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从业要求、岗位要求,但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加之企业无法发挥管理强制力,学习者很难适应教学指导工作。
2校企双元主体的实施优势
2.1增强企业的教学功能,全面育人
校企双元主体可以视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进化版”,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其通过学校、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指导任务,重视理论授课与岗位实践之间的有机联动。配合校企双元主体实施教学工作,可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新机会。校企双元主体赋予了企业全新的育人职能,在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企业以“第二学校”的身份完成育人任务:在教育活动中,结合岗位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要求执行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关键技能、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训练,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学习,促使高职学生尽快接受职业育人活动的有关教学要求。在校企双元主体下,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
2.2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创新育人
高职院校所发起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理想化特点,其将学生限制在一个由理论知识构成的环境当中,虽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开发、训练,但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复杂多变的实操环境,导致学生难以正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有关教学要求[2]。校企双元主体允许学生站在专业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指导方案,从而对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在实施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实训企业也能够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充分带动学生进步。这样的职业教育以全面、科学、高效为特点,能够逐步加快学生的成长速度。
3校企双元主体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创新管理机制,加快人才进步
校企双元主体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当前的教学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集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根据职业要求与学生素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一切教学活动指向当地的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重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优化。但校企双元主体的实施面临着职业教育活动与企业管理制度冲突的尴尬问题,企业的管理力度不足,执行效率低,校企双元主体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要加快校企双元主体下教学模式的更新、进步,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指导方案,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高职院校的育人要求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动[3]。校企双元主体下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以“过渡”为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自由转换,学校提供理论、企业提供实训岗位的育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育人要求。故此,必须要创新校企联动制度,加快企业、学校之间的有机互动。机电一体化专业要基于校企双元主体创新管理要求,加强人才管理、重视人才培养。一方面,院系主任与企业培训经理要共同负责校企双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运行与管理工作,立足职业院校的教育要求设计教学指导方案,配合校企双元主体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开发与应用。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以双向互动为目标,重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有机联动。另一方面,分派管理职责,学校与企业双方同步在育人活动中发挥管理效能,从管理制度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建立“从课堂到岗位”的育人模式,学校表达人才培养需求,企业提供专业设备与教学岗位,各司其职的同时积极联动,加快学生进步,创新校企双元主体下的人才培养制度。
3.2明确教育要求,加快人才对接
要借由校企双元主体来实现全面育人、全面教育的教学指导目标,必须要积极发挥学校与企业的教育优势,在强调双方所行使的教育职责的同时,要求双方达成有机联动,以明确掌握教学指导任务、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活动为目标,加快人才的成长速度。合作共赢,努力实现“双赢教学”,加快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成长。在校企双元主体的支撑下,要明确全面育人的教学指导要求,加快人才对接速度,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学校实施理论教学工作,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角度保障基本的教学需求,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保障教学效率。企业则根据教学需求提供新的技术、设备等资源,延伸职业院校的教学范围。在教学指导工作中,可为学校提供变频器、PLC控制器等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设备。相较于高职院校,机电产业单位在硬件设备配置、软件开发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校企双元主体的带动下,要积极展现自身的教育工作:结合自身多年来的行业经验与产业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创新教育指导模式。在实训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将学生的实训表现、需求与能力记录下来,实现校企双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实际的生产流程帮助学校解决人才培养难题、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当前的育人活动来说,新时期下的校企双元主体育人以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目标,不能只强调学生某一素质的提升。综合调整教育模式,才能加快职业教育活动的发展。
3.3确定教育目标,加快学生进步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确定了以校企双元主体为核心框架的全新育人指导方案,但在教学指导工作中,校企双元主体的建设流于表面:高职院校依然对相关教学活动持有绝对的管理权与指导权,实训企业仅仅负责提供实训岗位,并不重视学生实训技能、劳动能力的培养。部分实训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意见甚至会被高职院校无视。在实施职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在加快学生成长的同时针对岗位设计要求、专业需求、职能要求深入分析教学指导方案,以此来确定校企合作的全新育人机制。高职院校和实训企业要尝试设计不同的育人管理目标,加快学生的成长。在高职学校内,教师与院系主任负责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要求、教学指导方案给出对应的教学指导计划,在理论教学、学习能力等角度开发学生的专业素养,保障学生全面适应机电一体化的有关教学活动,为后续的实训做好准备。在职业实训过程中,企业单位根据学校的教育要求继续完善教育指导方案,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施情况确定校企双元主体的实施策略。除考虑高职院校所设计的育人方案之外,还可尝试结合岗位要求对高职院校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补充,完善教学计划。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一些高职院校以掌握机电技能、掌握设备的操作技巧为出发点,并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操教学中的相关要求。配合校企双元主体模式,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教育价值,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活动中参考企业给出的教育意见,设计从认知到实践的教学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指导模式。
3.4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岗位联动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教师根据有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建设了对应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训练。从教学过程上来看,其所建设的课程体系机制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有关教学只能在学校内发挥作用。面对“教育指向职业发展”的全新教学要求,相关教学活动表现出了鞭长莫及的无力感。在创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开发、培养为目标,要求学生适应从课堂到岗位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搭建指向工作岗位的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指导环节,学校必须加快合作企业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综合建设,以工作岗位的有关要求为标准,寻找推动校企合作的最佳方法,解决企业与教学内容对接的尴尬问题。校企双元主体背景下,企业与学校必须积极联动。一方面,学校在设计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参考企业给出的专业人才培养意见,构建模块化的教学指导方案,将自动化控制、电焊、液压气动等板块引入到育人活动当中,构建多元化育人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实训单位在组织实训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校的教学要求为切入点,以教育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真实环境下推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保障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性、系统性,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岗位从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尝试帮助高职院校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将职业发展要求引入到教学指导工作当中,为高职院校实现全面育人提供有利条件。
3.5加快资源共享,保障教学效率
校企双元主体下的教学必须重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机联动,加快资源的共享速度,保障教学的高质量。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将资源的分享、应用工作提上日程,根据学校与企业的不同定位完成育人指导工作:企业负责给出教学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所发起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学校则负责对企业提出学习目标,保障企业教学活动与学校的教育工作稳定对接。保障资源的及时共享,可以快速处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与学校要构建校企双元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新方式,加快人才的成长速度[4]。有关教学活动可从认知、实操、技能开发等角度入手。以数控机床控制柜的教学为例,可设计带有阶段性特点的教学方案:高职学校与教师负责绘图、教学模块编排等工作,对数控机床电气原理图进行绘制,锻炼学生的相关技能,保障教学效率。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实训企业根据教学要求绘画图纸,并将其转化为教学任务,要求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实训企业要积极对教学活动、教学流程进行综合化评价,配合校企双元主体的有关要求发挥自身的教学管理功能,对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线路设计能力发起综合训练。校企双元主体背景下,学校与企业可同时参与教学指导工作,但不能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环节,依旧要坚持“合理分工,积极互动”的基本原则,保障教学的实效性。
4结语
校企双元主体背景下,学校与企业面临着全新的教学挑战,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开发与培养,围绕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企业的实训功能设计教学板块。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动,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达成共识,针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过程、实操过程、未来从业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模块,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作者:章建胜 王昕 金姣 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篇3
“校企合作”是基于当前社会对职业性人才需求量做出的校园与企业相融合以培养出兼顾专业素养与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社会对操作性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诸多院校都在努力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相应解决方案。同时,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悄然改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成为当前教学模式所共同推崇的教学理念。
一、“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企业设备教学资源不足
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模式刚推出不久,部分企业从未接触教育行业,因此在初次接触校企合作时,企业用于教学的机电设备数量少,种类不多。再加上企业中工作人员缺乏对现代机电学生的教学进度的认知,无法针对学生课程做出对应调整。
(二)课程过于多样化
如今高校课程设置过于多样化,盲目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设置课程,课程多样却抓不到机电专业需求的重心。机电一体化人才注重的是知识文化与实际操作能力相匹配,并非全面掌握电子、计算机等脱离机电专业的课本知识。因此,高校教育要摆脱形式主义,实事求是为不同专业学生选择对应合适课程、教材、教学要求,将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知识结构与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衔接起来,课程应涉及到的机械系统、软件系统、控制系统等多种分类学科,在教学中体现机电一体化,紧密结合当下科技发展水平,掌握与机电有关的通讯计算机、电子电工技术。
(三)实践经验较少
不同于传统机电企业,当前企业所需的正是能够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进行设备生产、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等基础技能的人才,这些基础应用技能在目前高校机电专业的实践课堂中暂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内机电专业没有做好专业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平衡,将重心偏向于前者,学生实践时间过短不足以熟练操作企业所需的技能,同时也缺乏对应的应变能力。致使毕业后需要花费长时间适应企业工作,重新在工作中学习相关技能,导致教学资源应用不当。当前教学模式忽视、脱离企业需求,所培养出的机电人才无疑会阻碍企业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完善目标
(一)加强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加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教师交流互动。针对“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有必要派出教师深入企业了解社会对当前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根据就业形势及时调整课程核心,培养出社会所需、企业对口的技能人才。同时企业也要派遣在机电一体化中经验丰富的技能人员加盟教师队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并结合一体化中涉及的专业技能,明确实践课程进程,使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改革需将重心重新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上,再根据这一目标分解为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技能等其他目的。明确目的后再选择相应学习课程与实践教学,大力提倡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高质量的机电人才。
(二)提升学生素养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里面,尤其是注重就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就职业核心能力成为教学新的关注点,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是关乎其在今后职业生涯中是否被职场淘汰的重要竞争力,良好的就职核心能力能够让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保持积极向上、钻研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形象。
(三)完善评估系统
“校企合作”使企业变成学生另一个获取专业知识的场所,企业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充当起为学生提供“零距离就业”的实践土壤,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学校模式提供足够的经验养料,以学生发展为主,与高校一起携手推动机电一体化教学。为了快速适应教学模式,企业内的教学活动也要拥有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教学评估系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要根据自己专业学习课程要求对企业执行的实践教学质量作出评价,指出当前教学管理模式上的不足并给出建议,使企业教学更加充实,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体验教学管理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完整的评估,以企业所需人才标准为参考,根据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给出对应评分。通过量化学生技能水平的方式,方便学生认知到自我技能上的不足之处,日后勤加练习,争取达到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三、“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措施
(一)明确教学理念
针对“校企合作”模式现状,教学环境有必要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贯彻到社会环境中,使更多企业对校园开放。企业是校园教育的后盾,尽管校园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企业应该主动介入机电一体化教学,与学校共同商量教学课程安排,甚至可以在部分专业课程上派遣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任务,在学校分担教学责任。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培养方向的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我兴趣爱好保留对应企业实践的选择权力,双向选择此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了让学生适应日后的社会工作环境,学校有必要针对性地展开拓展素质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使其成为一个社会所需的专业素质兼具性人才,更好为企业作出贡献。
(二)完善企业教学建设
企业教学必须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展开与课程同步的实验教学工作。除了必要的企业校园师资力量的沟通交流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内专业人士深入教学,共同研究培养目的,将企业中实际案例融入到教材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素养是能够对日后工作上有所启发。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对接,建设更加宽阔的机电实践平台,投入相应实习设备,完善电气控制、电工电子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动力等课程教学,在实习基地中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机电一体化工作内容,实现知识与实际运用的接轨。企业也可以在学校培养中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互补优势,实现共赢。
(三)提升教学教师水平
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偏向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集中控制化,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例如电子、通信、光学等。如此广泛的专业知识并非当前校园课堂模式能够满足,因此,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校企合作理念无疑更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平台,学校可以派遣相关资历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与企业技能工程师交流沟通,并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组成机电专业的教师团队,弥补学校在部分学科中的不足。机电一体化涉及学科较多,但并非要求每一门都要深入掌握,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懂得教学深度和宽度,为机电一体化未来教学工作提供难得的经验。
(四)创新教学模式
机电一体化侧重于实践性,对初学者而言,很难在时间有限的课程上理解其中蕴含的原理。机电一体化中的机、电、液学科本身自带的难度使课程更加抽象,学生很难通过书本内容和教师口述想象其中运转过程,长久以往,学生的兴趣和耐心必将消耗殆尽。因此,校企合作要同时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利用Authorware等充实课件,用生动的视频代替画图,用Powerpoint代替黑板书写,同时在课件中引入大量有关资料,比如利用相关原理的常见现象、发展背景等,将知识进一步融入应用中,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在学生脑海中构建生动立体的知识模型。
四、结语
教育是我国立国根本,教育事业改革与建设任重而道远。“校企合作”模式正是当前教学完善的转折点,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能够使我国教学不再空洞盲目,而是积极与社会需求一致,探索未来教育版块,为更多企业和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郁锋,王满四,张延平.国外校企合作中的高等教育改革模式与经验借鉴[J].特区经济,2017(5).
[2]刘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吴丽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7(6).
[4]彭楚钧.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8).
作者:肖忠英 单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一、廊坊市全学段联动培养河北民歌传承人的必要性 (一)民歌传承需要多元化、多方向进行 河北民歌文化源...
大数据下会计人才篇1 2020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个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进而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进。在机械工业领域...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篇1 国以前以及现在很多地方的K文理分科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显现出来。目前,很...
本文围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刻的解读,阐述了为什么要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实训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也在全国的高职学院中属于最多的一种专业,并且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都已经比较完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