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6 14:16: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人工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探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冲击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1]。在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2017年5月,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率先推出财务机器人,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天能做完40多个人的工作。其处理速度是人类员工最快速度的15倍以上,有接近80%的基于规则的流程可以被其代替。财务机器人是目前是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以RPA技术为主,能够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内容,模拟人工财务手工操作,可用于交易量大、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任务。目前财务机器人可以完成账务处理、发票认证、发票查验、银行对账、费用审核、发票开具、合并报表、收款核销、账期处理及报告等近20个任务。以报销流程为例,以往的人工模式是“差旅人自己垫付或借款—系统填报—发票粘贴—领导审批—报销专员检查原始凭证—出纳打款”,而财务机器人模式是“差旅人在系统上传发票—财务机器人自动识别关键信息—出纳打款”。这就等于省去了发票粘贴、领导审批、报销专员检查的人工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降低了雇佣成本。当然,目前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代替的是人工操作层面,未来会向咨询、风控等方面深化。在人工智能时代,大量基础性的会计岗位会受到巨大冲击。据2014年《经济学人》的调查显示,会计是未来20年很有可能被机器人夺走饭碗的职业之一。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专业如何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人工智能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一)基础会计岗位大幅缩减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大多数基础会计岗位会被逐渐取代,为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大量的基础岗位人员将会面临失业。
(二)会计人员面临转型
人工智能仅仅替代的是基础会计岗位,并不能代替高级会计岗位,所以留下来的会计人员需要转型,可以向管理会计岗位、咨询决策等方向转型。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三)复合型人才和自学能力
会计人员不只是懂会计,还要懂技术、会操作。同时,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成熟,会计人员通常需要在财务机器人运行和企业实际业务之间磨合。随着财务机器人的不断调试和修正,会计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学能力,适应业务变化。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服务地方经济的基础岗位人才,如出纳岗位和核算岗位。但是这些恰恰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取代的岗位。由此可见,目前的培养目标已经与社会需求脱离。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再不进行修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时将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
(二)课程设置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仍然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这些传统的课程。尤其是《成本会计》课程还在讲各种分配方法、计算步骤。这些作为重复性、流程性的任务,财务机器人完全可以去胜任。相反,对于数据的收集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等相关课程没有或者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会计,却不懂AI。
(三)师资水平欠缺
高职院校院校会计专业迟迟不开人工智能课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老师会上,尤其是会计+AI的融合课。(四)实训条件差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仍是以一本书、一支笔的模式,仍然在使用纸质凭证、账簿,让学生从纸质的原始凭证开始,根据账务处理程序一步一步手动编制报表。而目前财务机器人已经可以做到自动识别发票信息、记账、生成报表,也就是说只要人工把原始凭证扫描到系统里,后面所有账务处理程序能够在1分钟内全部自动完成。另外,实训即使开设了ERP课程,也仅仅是会计信息系统的ERP,而不是整个供应链的ERP。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不会局限于在会计信息系统,更应该是企业会计、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等多个系统的融合。这些落后的实训条件,已经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转型发展的策略
(一)修订人才培养模式
1.确定“会计+AI”的复合型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目前财务人员转型势在必行。对于未就业的高职学生来讲,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从事财务咨询方向,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维护。显然,第一个方向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并不适合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相反,第二个方向应当成为培养目标。目前财务机器人只在大型企业应用,原因是成本高,需要由专业公司根据企业具体流程进行专门开发。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使用财务机器人,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基础设计和维护岗位的人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在把学生培养成“会计+AI”的复合型基础人才。2.加入人工智能课程目前财务机器人已经可以完成云核算。如果还把《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上一个完整的学期甚至学年,课时太多。在传统课程的设置上,更应当强调是理论和实操的结合。例如,讲一半课时的理论课程,练一半课时的财务机器人实训软件。另外,在学好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建议增设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如Python、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财务共享等选修课程。例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已给会计专业学生开设“RPA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2020年,18所院校都开设财务机器人课。这里包括入选高水平建设单位(A档)在内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高水平建设单位(C档)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会计专业)。可见,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势在必行。
(二)大力推进“1+X”证书
据统计,有会计专业的本科院校是六百多所,有会计专业的高职或高等专科学校有千余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在岗位缩减的前提下,增加就业竞争力,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来看,“1+X”证书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最权威证书。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计划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随后,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X”证书就是要把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创业本领。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财务共享列为第三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财务共享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在初级证书里,有一项是人工智能应用模板,包括智能识别、智能记账、智能审核;在中级证书里,有一项是智能设计模块,包括财务机器人需求整理、财务机器人原型设计、财务机器人开发沟通[2]。学生通过考证,一方面可以获得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操作,使未来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岗位。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较师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生,没有实战经验。因此要想上好人工智能课,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目前有很多财务机器人研发公司除了服务企业,也服务于学校。例如,正保教育开发了模拟人工智能应用的云核算系统,服务于师资培训。高职院校应当鼓励专业课老师参加此类培训,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到已经应用财务机器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实践工作,取得实务经验。
(四)改善实训条件
针对高校实训教学问题,建议高校购买与人工智能同步的最新版的实训软件,争取实现实训与会计实务同步。
作者:吕能芳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篇2
财政部出台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会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会计法制、会计标准必须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完善、强化实施,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会计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时代下,大部分重复性、机械化的会计核算工作将会被智能核算软件取代,而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各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才,这使得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陷入尴尬的境地。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主动探索适应环境变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一、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一)会计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智能财务软件能够优化记录效率,使得基层人员在重复简单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更有价值的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的事情上。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燕锡认为,当下80%的重复性、基础性会计工作最终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实现“无人会计”,但财务并不会消亡,其重要性反而更加凸显。无论技术发展如何迅猛,会计准则和会计原理都不会被推翻,冰冷的财务数据所隐含的深层含义,都需要财务人员深度挖掘分析。传统的会计工作重心是核算与监督,今后将转向预测、分析、决策、控制与评价等,进而实现业务、财务和战略的一体化。
(二)会计工作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将明显提高
手工或电算化时代,会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单一、重复和机械的会计核算工作上,而智能会计软件的引入,可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基础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分析、决策等更有价值的工作中。智能财务软件不但会显著提升会计工作效率,而且由于降低了会计信息处理的人为参与度,从而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诉求
(一)人工智能时代对高职人才需求变化
会计专业一直被认为就业好而成为大家追捧的热门专业,其中麦可思2017年的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全国现有1032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就有610余所设有会计学专业,有546所成人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全国现有13093多所中职学校,在校生2200多万,有2618所学校设有会计学专业。2017年毕业生人数795万,其中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为92万人,属于红牌就业专业,最近三年各学历层次的会计毕业生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由表中数据所示,专科层次会计毕业生最近三年基本都将达到所有会计毕业生人数的百分之五十,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人工和电算化时代,各类企事业单位非常看重会计毕业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重点放在各类中小企业的核算岗。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层出不穷,智能财务软件的引入将会导致用人单位对从事基础会计工作人员的需求大幅减少,对财务人员的需求由单纯的技术操作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能分析、善管理、懂战略将是以后会计行业最需要的人才。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能力要求
1.持续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
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税政策及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更新调整变化,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可能享用终身,这要求财会人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持续学习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及时更新现有知识架构,顺应时代发展。
2.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借助智能财务软件即可完成数据收集、核算、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并且软件的引入不仅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且可有效降低人为处理会计信息的失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我们也应看到,智能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及数据,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信息,都需要财务人员深度挖掘分析,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这就要求注重对会计人才多层次、多维度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3.职业判断能力
企业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业务内容也随之丰富。人工智能的应用仅限于一些程序化的客观性操作,对于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更依赖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懂财务更要知业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大价值,并充分发挥智能财务软件的使用效用。
4.战略决策能力
智能财务软件擅长程序化的会计核算,在管理职能方面发挥空间有限。财务人员在预测前景、参与决策、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不断加强对会计、管理、营销、战略、内控等知识的学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更准确的战略决策,提升企业价值。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
(一)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智能时代的大环境下,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结账对账、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工作将被智能财务软件所实现,这促使财务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应顺应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应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又应具备互联网思维下的会计管理意识,成为讲诚信、善沟通、知财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多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发现,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培养的高职会计人才难以满足智能时代环境下用人单位的需要。
1.片面追求考证通过率
近几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一直强调“课证结合”,要求毕业生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双证毕业。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取消,现在又提出对会计初级资格证书的要求。因此,课程设置也尽量与证书的考试科目挂钩。过于强调考证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碎片化,考证通过率虽然不低,但职业能力却无法真正得到提升,不能满足各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2.会计课程设置过于稳定
据调查,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大同小异,即使不同也仅仅是课程名称不一样的提法而已,并且课程设置通常多年稳定不变,即使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也是名称略作小幅调整,而课程的实质内容和课程标准并没太大变化,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财政部出台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任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应积极探索创新,开发新的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当下变革的知识和技能。
3.课程设置重视财务会计而轻视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
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大多开设30多门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就有20门左右,且大多集中在以会计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类课程,而涉及分析、管理类课程偏少且内容上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弱化了对会计人才职业判断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应紧紧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改革传统的会计课程体系,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通识教育,特别是增加人文素养和方法论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重新整合优化专业课内容,压缩一些核算类课程的课时,增加管理会计课时;增加一些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课程,比如云会计、大数据在会计中的应用、电子发票运用等,提升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能力。
(三)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以往传统会计教学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则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对于本身对学习缺乏兴趣的高职生而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在新时代下,作为高职会计老师,要学会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要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
(四)搭建系统化的综合实训基地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要积极主动对原有会计实训基地升级改造,原有高职会计实训室普遍以核算型为主,已无法适应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应注重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按照核算到管理、仿真到全真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搭建系统化的综合实训平台,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职场环境下体验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
(五)加强“复合型”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密切关注会计行业发展前沿动态,不断补充更新现有知识结构。校方要重视教师信息化技能相关的培训,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相关比赛,进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此外,高职教师应利用寒暑假期间进行顶岗实践,积极参与企业的业务、战略和财务,不断积累教学案例和素材,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总结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积极主动适应新的科学技术与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综合实训基地的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等几方面对现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的优化和调整,为社会输送更加符合人工智能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创新性会计人才。
作者:王淑芳 毛志艳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篇3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日益崛起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背后能够判断出的就是一部分机械化、模式化、技术简单化的工作岗位将被其取代,这样的岗位工作将不再由人们来完成。国外知名学者托马斯•威廉姆斯曾提出,伴随人工智能的逐步发展,加之机器人事业的持续前进,到2020年人类可选择的工作岗位将进一步缩减500万个。很多知名企业已对高科技在工作中的影响和深入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很多制造业岗位在明显缩减,原因就是有些岗位的陈旧性、不创新性、重复性、机械性地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完成,未来“人机协同”将成为主流工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如何改革,都是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人工智能背景下要求财务人员首先要掌控数据。财务人员的工作面对着成千上万的数据,以往我们对于财务人员的理解为对数据进行核算和处理,但是掌控数据要求财务人员对于数据不仅仅是核算,而是要能够管理数据,让数据为其服务。企业要求财务人员能够掌控流程,在财务工作中财务工作不再是服务数据和对业务的记录者,而应该突破常态进行转型,面对复杂的业务流程,财务人员应能够高效地面对流程中的冲突,并且对化解冲突给予保证。冗长的审批会导致效率的低下,所以财务工作者必须要掌控企业管理运营中的各类审批工作流程。基于以上背景和迫切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有一定的突破和改变,从而能够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竞争优势。
一、更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首先,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之前要更新调研的方向和重点。调研的目标要充分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背景。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要与学校的培养战略发展相吻合。其次,要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上要二者兼顾,更新以往以考证为主的原则,融入当下人工智能背景下对学生复合型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调研时应更多考虑人工智能较普及的企业或对人工智能认可度比较高的企业,深入诸如此类的企业进行调研,将行业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人才需求关注点、专业知识体系、素质培养要求、能力培养目标等方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将学生输入至社会并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一切应以企业的需求为制订原则。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原有员工存在着被替换的风险,那么我们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应防范于未然,将自己打造成为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德育的教育。培养原则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融入思政教育。
二、科学重构适合财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以往课程体系中发现的问题为课程内容较陈旧,课程内容反映的问题较久远,不能与当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也未真实并及时地反映当下的典型问题,严重地与实践相脱节。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重构课程体系,逐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逐步实现专业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首先,针对课程体系的重构主要体现为明确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需要强化的课程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报分析、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这些课程应在实际实施中加大课程的学时,完善课程中的课内实践环节。其次,重构课程讲授重难点,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
(1)企业内部控制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加熟悉掌握企业业务的流程,通过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从数据的记录着向数据的管理者转型。再就是在现有一些课程中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讲授。
(2)成本会计课程。该课程比较偏向于核算性质,但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容易被取代的就是机械式的、固有思维核算的工作内容和职位,那么成本会计课程中在掌握成本核算的原理后应加强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诸如此类偏向管理内容的知识传授。
(3)税务会计课程。该课程应掌握基本的税务会计核算理论后,强化在税务工作中管理内容的掌握,对于在税务会计中税收筹划的方式和思路、税务成本的管控策略、税务风险预警等相关内容应加大相应的案例分析课时。
(4)财务会计课程。在该课程中在基本借贷记账法下处理日常工作时,应加强客户往来信用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能力的培养。
(5)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课程除可以用相关公式机械计算出的知识点外,应加强预算管理、本量利分析、边际分、项目管理、贴现现金流法等分析管理占主导思维的知识点传授。
(6)出纳实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实训课,出纳实务应紧跟当前企业的实际案例,融入支付宝、网银等支付工具,资金预警等环节的练习以便工作时能得心应手。
(7)审计学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除了应掌握核算和分析的工作即能外,还应了解审计相关工作,在审计学课程中掌握审计学基本原理后应加大风险分析于风险防范的授课课时等等。再次,要适当增开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统计模型分析等辅助课程,使学生能对大数据环境下人工智能背景有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三、不断创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提升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多角度完善教学模式,如突破以前的线下授课,在授课时可以借助高质量的慕课资源、线上教学资源等丰富授课内容,在慕课平台的支撑下通过翻转课堂的手段积极地将课上课下相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构建教学资源时可强化案例引入,以任务为导向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选取上可选择以财务管理专业为基础的融入多种跨学科教学资源,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时突破以往对经济业务处理的思维,而是跳出原有方式,明确业务流,实现由被动处理数据转为主动管理数据。同时,在教学中应再次创新和更新实践内容,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学生顶岗实习、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方法由机械式的输入转型为任务导向式的探索,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加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为了加强当前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性和效果性,需在以往教学评价模式上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将评价考核指标从以往分数评价转向岗位核心技能评价,核心课程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构成,对于核心课程的考核也由对应的理论和实践双重标准完成,在考核过程中更加注重岗位能力的应用和掌握。需强调的是,创新后的教学评价模式更倾向于分析和管理性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进入工作后更快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工作环境。结语为了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未来就业前景,本文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探析,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模式进行了分析。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特色明显、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罗及红.人工智能助力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理论研究,2019,(31):133-134.
[2]刘玉梅.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8):36-38.
[3]周高阳.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FM-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
作者:尹海艳 单位:哈尔滨广厦学院
管理会计论文:关于建立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思考 【摘要】 目前,现代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的战略管理和...
1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政产学的主体分别是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创新创...
在大数据时代,虽然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渠道越来越多,但数据处理的效率却大大提高。技术进步为管理的科学决...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离不开其内部...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篇1 国际酒店行业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力。我国一些学者对高职酒店管...
会计学毕业论文:会计毕业润色--《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确认的方法以及方法的改进》 一、经济学关于销售收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