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5:29: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建设工程管理研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对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标准、评价制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模式[1]。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指出工作重点之一是: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率先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2]。
1“1+X”BIM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融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1+X”BIM证书制度,有效连接了高职学历教育和行业的用人需求,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
“1+X”BIM证书制度不仅适应于高职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又能服务于企业与员工,是一种教育制度,也是一种就业制度,这种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对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1.2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模式,是促进高职院
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促进工学结合育人的有效途径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有其鲜明特点,其实施应根据双主体育人的要求,构建体现岗位要求的标准化培养方案,采用双场所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3]。学校和企业参与岗位员工培养的全过程,最核心的是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一体化育人。要求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并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1.3“1+X”BIM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融合更加契合
高职教育培养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X”BIM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融合能更高效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学标准的开发,教师、教法、教材的改革,满足高职院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高职教育具备“1+X”BIM证书与现代学徒制融合的基础
2.1两者培养目标均为培养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1+X”BIM证书制度的根本目的,即实现培养满足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1+X”BIM证书制度中,高职学历证书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是一种基础与拓展的关系。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既是高职毕业生、行业企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同时也是对其BIM课程相关知识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体现相关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同时也反映了高职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涵盖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及技能操作。在“1+X”证书制度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工作情境和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培养目标由掌握理论知识转向应用技能获得,知识、技术、能力通过完成工程岗位实际操作培训获得,实现培养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2]。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所学的知识不仅包括了文化基础课和相关专业理论课,同时所学技能还涵盖了知识技能、专业技能、工作岗位技能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相关建设工程管理岗位的职业素养,从而保证学生能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2.2两者均实现学历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准确对接
建设工程管理类现代学徒制实施中,通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相结合,“X”证书培训过程与学历教育专业教学过程的统筹组织与实施,“X”证书的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试的统筹安排、同步考试与评价[4]。现代学徒制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设置与行业的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5],从而提高建设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
2.3两者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需求一致
现代学徒制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标准,并在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技术研究及创新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在“1+X”BIM证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邀请行业企业相关岗位技术人员深度参与技能标准的制订、技能培训及最终的技能评价。
3“1+X”BIM证书与现代学徒制融合的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实践
建筑业面临着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掌握BIM技能的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急需立足建筑产业未来发展和需求,以现代学徒制为平台,创新建设工程管理类“1+X”BIM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体系。
3.1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推进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与获证培训有机衔接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也被纳入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首批试点高职院校。新的契机,对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开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提出了新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在完成学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拓展对特定技能的学习要求,即实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学校实训的教学资源与培训考核资源共建共享,创建校内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室和校外现代学徒制企业实训基地。例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成立了BIM实训室和BIM工作室,与行业企业签订了学徒制校外实训基地协议,联合培养建筑行业紧缺高技能高技术新型信息化建筑人才。其次,根据土建职业技能工艺等特点,招募培训评价组织,对其进行职业技能综合评价。培训评价组织按照高质量的标准实施职业培训和等级考核。同时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时,与高标准土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
3.2将“1+X”BIM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现代学徒制
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现代学徒制和“1+X”BIM制度的重新组合,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对学员培养。在“1+X”BIM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融合,以“1+X”BIM证书技能培养为纽带,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为主线的共同体。结合签订合作协议的校外学徒制企业的用工标准和要求,将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内容、能力要求、考核方案等内容系统研究,突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标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中、高级三个等级。根据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育人,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结合企业用工标准和要求,使建设工程管理学科方面的知识点涵盖在技能培训中。将职业标准内容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6],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内专业教师在校内进行建筑信息化教学,将技能等级证书的信息化在专业课程中融通,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设置BIM技术基础、建筑工程施工+BIM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BIM技术等专业课程,开展BIM5D、土建算量、钢筋建模等综合实训,为学生参加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获得相应等级证书打下扎实基础。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中高级BIM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分阶段由校外培训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联合开展授课。
3.3根据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
及现代学徒制建设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能够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中,“X”技能的实现对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进行教师职业实践技能素质提升计划、整合师资队伍,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根据专业特长和知识背景组建由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模块化”授课团队、打破传统“一人一课”的教学壁垒。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现代学徒制企业技术工程人员兼任专业实践技能教师,校内教师和校外的企业工程师及能工巧匠等共同组成教学创新团队,保证项目团队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齐头并进。实施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促进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育培训质量全面提升,提升教师开展“1+X”BIM教学、培训及考核的能力。其次,根据“1+X”BIM证书制度试点和项目导入的模块化教学教法的改革,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和企业实践,教师每两年至少有3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在持续的学习中提升能力,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自己。再次,学校校内的BIM实训室、BIM工作室服务于企业生产实际,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校内进行BIM技能的培训并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同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1+X”BIM技术技能型人才。
4结语与展望
随着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开展的深入及“1+X”BIM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4.1校企深度合作,多方共赢发展
通过校内学生“1+X”BIM证书的培训和初、中级的考证,企业不仅从学校获得具有“1+X”BIM证书的优质人才资源,丰富了企业的人才储备,同时也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BIM实践项目,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增强了职业意识。
4.2完善校企对话协商机制
校企定期举办校企合作理事会年会、人才供需见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核会等活动,吸引和推动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实施合作项目的共同管理。每年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类行业组织年会,不定期组织校企合作成员参与BIM+的教学、科研与项目合作等活动,促进校企合作共生。
4.3完善常态化的人才需求调研反馈机制
通过走访企业、行业专家咨询、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调查等形式建立主要面向珠三角大数据人才需求的调研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建设工程管理类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变化,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4.4优化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机制
通过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专家咨询会”,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研讨、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较成熟的工作机制。
作者:范如君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工程管理篇2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X”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了建筑行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截至2020年12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已公示4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3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筑类专业共涉及7类职业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建筑类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但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时并没有纳入到学生课程学习的学时,也没有计算成学生的学分,可见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课证分离的现象[1]。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输送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本科的课程体系构建除了学历教育外,更应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3],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技能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进一步加快“1+X”证书制度的落地,本科院校必须加快课程体系建设进度,加快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4]。目前已经公布的X证书多达472种,且随着“1+X”证书制度的成熟,X证书的种类将会越来越多,将X证书体系内容全部融入课程既没必要也不现实[5],故本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探寻现有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在逻辑关系,寻求技能证书和课程的融合点,进而探索“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以期为同类型专业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2技能证书与课程的融合
2.1现有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现已公布的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3项,分别是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筑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装配式建筑构建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每种职业技能等级都有初级、中级和高级3种级别,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也不尽相同。虽然每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等级的标准不同,但都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对学习者进行考察,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入手,提高学习者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对应技能的熟悉、掌握和综合应用3个方面。
2.2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根据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敏锐性,具备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能够综合应用,能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的实际问题,掌握专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的基本知识。
2.3技能证书与课程的融合点
现有的课程体系是结合对建筑行业人才需求、毕业生的工作性质、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相关岗位的职责分析等的调研,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方案制定指导意见来建设的。现行课程体系是多年实践的总结和更新,经过专家多轮论证才得以实施。但“1+X”证书制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如何将职业技能培养与现有课程体系有效衔接才是当下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见图1。不同职业技能的不同等级都有对应标准,但是技能标准的考察重点应落脚于对工程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技能证书等级标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不需要因证设课,只需要找到职业技能的技能点与课程体系的融合点即可,见图2。每种职业技能等级对应若干个技能点,这些技能点可以与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循序渐进且相互交叉。
3课程体系建设途径
3.1依据课证融合点优化课程体系
在优化课程体系时,根据课程与技能的匹配程度寻找课程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间的融合点,在课程中融入相应职业技能考核的技能点,明确课程内容设置,进而起到优化课程体系的作用。在寻找融合点时,初级技能一般与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对应,中级技能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对应,高级技能与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对应。
3.2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开发课程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陈旧、不全面、重复的问题,需要置换、强化、补充、拓展原有知识点。考虑到“1+X”证书制度中“X”的未知性,学生可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等级鉴定,但如果学校各专业没有开设国家认定的技能鉴定课程,教师需根据技能鉴定标准自主开发对应课程或培训包,以任选课等形式开设,满足学生对“X”的需求。除了基本素质课程外,设计专业新课程包括:1+X考证模块、实训课程等模块。以教育部批准的“X”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在业界有影响力的职业技能证书作为主要的融通模块,支持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多个职业技能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3.3依据信息化工具丰富教学手段
在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工学结合优质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每门课程成立开发小组,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为教育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技术载体,通过虚拟仿真、线上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方式拓宽教与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一些知识点多、实践要求高的课程,推出混合式教学课程,线上课程串讲知识点,线下课程提高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提高学生对工程项目整体管理的综合能力。
作者:董瑞 杨小锋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商洛学院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建设工程管理篇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一年以来。明确了高职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主要力量,明晰了专业(群)为基本单元,对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围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模式、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宽社会服务面向等不断深化改革,保障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1]。其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进一步要求全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逐步完善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评价体系更具职教特色[2]。最后有序开展“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学习成果认定与积累、学分转换,支撑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确保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双提升,进而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3]。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改革,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建筑信息化、工业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强力注入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特别是政策明确提出大中型建筑等以国有资金为主要投资来源的大型项目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例未来要达到90%以上。目前国内建筑行业亟需懂专业、会BIM技术应用的基层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作为高质量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如何高质量的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BIM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是我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问题。
1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并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BIM技术井喷式发展,专业BIM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前期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独开设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专业方向后演化成专业,主要培养面向BIM建模员岗位,针对设计院完成的的建筑施工图纸开展翻模,以BIM模型为基础解决“错、漏、碰、缺”,复核施工图的设计错误和不足,提高图纸的准确率,同时应用在投标过程中需求的项目渲染漫游、动画制作等虚拟仿真软件应用,BIM设备构件模型库制作等。该类人才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土建类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随着BIM技术应用不断深化,无法适应三维正向设计与建设工程从设计、施工、运营使用模型,指导项目管理、控制项目施工过程,实现实时成本控制等全过程BIM应用,职业成长空间受限。第二阶段在原有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BIM概论、Revit建模、BIM施工项目管理等BIM技术相关课程,忽视了BIM技术与既有专业课程内容融合及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无法满足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高质量需求。学校根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校企共建专业、人员互聘的基础上,将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育教学标准相融合,形成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与内容,对接岗位能力标准。既能体现企业岗位对BIM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又能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普适性特点,使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无缝衔接。最终形成以专业公共素养向专业专项能力,再到专业综合能力,阶梯串联递进的“理实一体、学训结合、书证融通”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4],如图1所示。
2对接“1+X”证书师资新需求,内培外引,强化专业教学团队教育教学能力
紧跟土建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在岗教师建筑信息化、新标准的持续跟踪学习、实践教学能力与应用技术服务水平。组建双师型BIM教师团队,制定省级水平的团队建设方案与管理制度。开展专项培训、技术研发创新、社会技术服务等。引进行业、企业高层次BIM技术管理人才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同时实行学校师资团队与企业专业人员互兼互聘,双向融通。严格执行“五年一周期,每年至少一个月”的教师全员企业实践锻炼轮训制度,全面专业提高教师建筑信息化、工业化等专业技术水平。
3对接职业岗位标准新要求,校企双元开发,推进活页式、融媒体新形态教材建设
首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习者为主体,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教学团队、授课学生所思所想记录并将其内化于活页式教材建设。例如: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材开发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将疫情防控中的著名“火神山医院”建设贯穿其中一部分,从火神山起源、火神山医院建设、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与牺牲等故事及其社会反响与教材引入、章节小结等环节。有机地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等价值追求。其次,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BIM)技术、EPC项目总承包等发展新动态,在校企共建BIM实训室、BIM技术工作室、鲁班西北地区BIM技术培训基地等教学基地基础上,校企合作对接岗位能力标准,以学习者为主体,打破学科体系,重构课程体系与内容,开发符合岗位技能需要的模块化、活页式、融媒体新形态教材,突出技术技能应用性与实践性。最后,结合西安曲江观山悦、宝能汽车产业园项目全流程模型、三维场地布置模型、复杂技术节点模型渲染视频等教学资源,搭载于广联达BIM三维仿真教学系统、VR、AR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最终开发形成“纸质教材+融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BIM施工组织设计》教材。
4对接终身教育新面向,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促进教法改革
以学习者为主体,面向终身教育,打造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促进教法改革。持续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一是校内开发完成690平方米建筑教学实体,将常见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重要节点、装饰装修做实景展现。同时制作有二维码访问的教学讲解视频,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应用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基础识图、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等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脱节问题。二是搭载融合VR虚拟、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的教学仿真模拟平台,包含虚实结合安全体验模块、招投标流程仿真模块、BIM沙盘项目管理演练模块等,积极探索灵活多样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度与体验感,引导学生学法改革。三是建设学校覆盖—省级辐射—国家引领的三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体系。同时配套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共享机制,服务在校学生、企业员工、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多元化社会群体。总之,面向终身教育新理念,切实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线上线下结合,全面推进课堂革命,提升“课堂”效率。
5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做好1+X建筑信息模型
(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学分转换试点始终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规范“X”证书与相关专业课程转换工作。遵循以下2个原则:一是BIM初级“X”证书只能转换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学分。二是中级、高级X证书只能转换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学分。
6结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企业需求改革升级与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不断推进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融合BIM技术为主线,校企互通互联,对接企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融合“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围绕校企互兼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纸质教材+融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更新教材、面向终身教育丰富教学方法、探索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培训的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学分转换试点等改革与创新实践是新时代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类企业面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与用工需求融合后的创新与实践,更是为满足未来数字城市建设者面向国家“学分银行”、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的探索[5]。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EB/OL].2020-09.
[3]徐凤,李进.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及试行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09-12.
[4]张喆,杨谦.1+X证书制度下土建类专业融合BIM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1,(03):09-12.
[5]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作者:杨谦 张喆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篇1 0引言 在钢筋混凝土组成的现代城市之中园林绿化工程为城市增添一抹绿意,园林绿...
高校档案是学校在日常管理、教学、招生、大赛、交流、科研、学生、财务、党政活动以及其他各项活动开展过...
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就业质量被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性。党的报告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概念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集团公司下设各子公司,子公司下设各分公司,各级组...
建筑工程论文范文: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
水利工程管理篇1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1.1创设组织 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聘用项目经...